時間:2024-01-31 15:16: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節約資源的必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2-00035-01
黨的十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一、深刻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一)推動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之必然
人類社會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 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都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巨大進步,但是,這兩種文明都是造成生態破壞的文明。人類要進步,要持續發展發展,必須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F在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治理,無論從資源消耗上看,還是從環境污染上看,現在都有了很大改善,這與重視保護環境有很大關聯。85%的發展中國家仍要推進工業化,發展城市化,而這個發展不能是繼續走西方發達國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對工業文明帶來嚴重生態安全進行深刻反思基礎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積極推動的一種文明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
(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之必要
改革開放以來,盡管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經濟發展面臨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制約,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一是資源約束趨緊;二是環境污染嚴重;三是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系統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以上問題,如果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從根本上跨過資源環境這道檻,不僅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全面把握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
十報告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總體要求是要深化一種理念、做到兩個堅持、實現一個著力、達到一個目標。
1、在價值觀念上,深化一種理念,這種理念就是黨的十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边@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基礎,體現新的價值取向。
2、在指導方針上,做到兩個堅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
3、在實現路徑上,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4、在目標追求上,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產品的需求。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響后代滿足需求的能力,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任務
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是要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理念。節約資源意味著價值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消費模式等多方面的變革,涉及各行各業,與每個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有關系,需要全民積極參與。必須利用各種方式在全社會廣泛培育節約資源意識,大力倡導珍惜資源、節約資源風尚,明確確立和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理念,形成節約資源的社會共識和共同行動,全社會齊心合力共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三是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資源是增加社會生產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撐,節約資源的目的并不是減少生產和降低居民消費水平,而是使生產相同數量的產品能夠消耗更少的資源,或者用相同數量的資源能夠生產更多的產品、創造更高的價值,使有限資源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只有通過資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因此,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推動資源高效利用,是節約利用資源的根本途徑。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深入挖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強度,真正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努力用最小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四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節約能源是節約資源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能源儲量不足與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量巨大的客觀現實,決定了在我國節約能源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必須把節約能源放在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一、資源憂患意識教育的意義
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的發展,資源緊缺以及環境污染已經使我國面臨著較大程度的資源危機。水資源的現狀只是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遇到問題的一個縮影。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據統計,2014年我國缺水嚴重的城市占城市總數的三分之一,甚至一些南方城市因為水源枯竭或水源污染而出現停水、限水現象。新課程改革要求地理教育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地理學科是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人類活動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為核心的課程。正確認識全球問題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形成文明的生活與生產方式是地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理所當然,地理課堂教學也應該成為資源憂患意識教育的主陣地。早在新世紀初,我國教育部就提出了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資源憂患意識的主題教育活動。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如火如荼地以各種形式深入到校園,滲透進各門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推動了我國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一些學校進行的“做保護地球的小主人”活動收到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普遍好評,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資源具有稀缺性,地理學科進行資源憂患意識,就是主張學生關注資源,關注國家的發展問題。資源憂患意識教育,可以使學生以科學的態度主動地學地理。對青少年學生進行資源國情教育,充分認識節約和保護資源的必要性,能夠增強他們的資源憂患意識和危機感,立志為將來創造新能源、改進我國資源狀況作貢獻。
二、課堂教學是滲透憂患意識教育的主渠道
任何教學都具有教育性。地理學科性質以及其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決定了地理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憂患意識教育的主要陣地。作為受過地理教育專業訓練的地理教師,首先要利用課堂45分鐘,充分利用教材蘊含的教育資源實施對學生的憂患意識教育。中學地理教材內容豐富,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從天文、氣候、水文到城市、能源、文化等,其中大多蘊含著有關資源憂患意識的話題。這些話題,為地理老師進行資源憂患意識教育提供了教學素材。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知識,挖掘其中包含資源憂患意識的內容,以巧妙的方式教育如何保護與利用好有限的自然資源。要讓學生了解到存在哪些資源問題,又應當如何化解資源危機。例如:在講授中國海洋資源現狀時,在讓學生了解中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之外,還應當簡述海洋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與用途。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利用海洋資源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比如:怎么看待沿海地區因為城市擴張而進行的填海擴陸?怎么認識海洋生態保護區的意義?這些問題兼具科技性與人文性,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思索“中國以后該如何利用海洋”。四、聯系現實、擴充資源憂患意識的內容地理課堂教學受到教學時間以及教學內容的限制,知識量明顯不足,也難以吸引學生興趣。教師應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擴充、更新,尤其聯系現實拓展有關資源問題的知識,促進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某一問題,強化學生的資源憂患意識。一切有利于增強學生資源憂患意識的教育方式都可以采用。課堂是主要途徑,課外相互配合。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參與,使教育多樣化,滿足中學生各個方面的需要。比如: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具有全球性,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國際組織以及世界很多國家都會紀念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地球一小時”等有關保護環境的節日。報紙、電視等媒體以及相關部門也會進行大面積的宣傳與教育,幫助人們了解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課外地理資源,適時地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問題、思索其可能的影響,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活動。例如:木材造紙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國每年造紙消耗的木材達上萬立方米,同時造紙也會造成大量的水體污染。如果教師只是羅列一些數據,因為缺乏與學生生活的有機聯系,學生可能理解不深。教師組織學生搜集造紙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資料,以及組織學生訪問再生紙廠等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節約用紙意識。當教師列舉每造四千個紙質賀卡,就需要砍伐一棵大樹時,學生體驗到節假日寄送紙質賀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可以倡導學生開展“減卡救樹”活動,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作者:陳光明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與人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與資源問題的重要性。隨著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提出,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為了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已成為政府一項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在節約型社會的構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是在科學理智的思維領導下,將效率觀與人文觀統一起來,最大程度的創造出經濟與環境有機結合的模式,指導政府執行財政稅收工作。但是目前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過程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新時期加深對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研究深度,提高工作水平。
一、基于節約型社會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不夠健全。有些政府工作人員對可持續發展認識不到位,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為了經濟迅速發展,擺脫貧困,經濟發展方式過于粗放,不重視經濟與環境的協調,造成環境資源的浪費與環境的污染。就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而言,各項財政稅收政策的制定沒有同環境資源的節約有效整合在一起。政府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體系不夠健全,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受到制約。同時,沒有在社會范圍內形成成熟的資源節約意識與環境保護意識,無法對資源浪費與破壞環境行為進行有效制約與監管。另外,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不健全,不利于經濟發展結構的優化,以及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例如,一些綠色財政稅收意識薄弱的地方政府,為了達到經濟增長目標,通過了一批高耗能,低產出,高污染的項目,造成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另外,我國綠色財政稅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不適應節約型社會建設的要求。比如,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就無法可依,嚴重制約了節約型社會建設的發展。2.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標準需完善。目前,我國針對綠色財政所稅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執行標準,但是不夠完善,不夠細致,過于籠統,不利于有效執行。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政策標準的配套政策沒有得到及時的建立與完善。例如,部分高能耗產品缺乏有效的使用規范,從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一些企業工廠廢棄物的處理沒有嚴格細致的行為準則,造成了環境污染。具體來講,主要現象包括稅收難度大、收費標準不合理、相關政策執行力差等。社會節約型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相關的統計制度不夠完善,這些都嚴重制約了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與綠色財政所稅收政策的推進。3.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激勵性有限。雖然我國已經設立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并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政策,但是具體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對于嚴重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打擊力度不大,不能起到應有的懲罰與威懾作用。同時,對有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企業與個人,沒有相關的獎勵措施,打擊了社會上對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尤其是,目前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過于依賴行政手段,一旦相關手段消失,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很難有效實施下去。這樣不利于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有效長期的實施下去,不利于激發出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激勵效果。
二、基于節約型社會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必要性
1.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能夠滿足社會公共利益。環境問題作為社會公共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市場的自我調節,還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資源與環境都是公眾的公共財產,資源的節約與環境的保護,可以說是實現了社會的公共利益。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有效實施,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的保護維持,體現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從而實現公眾利益。2.體現政府政策傾斜方向。目前,企業與個人在使用資源時,不能保證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無法實現最大利益化,從而對整個社會的效益產生影響,最終一定程度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面對這種情況,政府科學合理的運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能夠幫助企業與個人合理運用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企業走低污染,低能耗,高產出的發展道路,社會形成成熟的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意識,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節約型社會。3.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有助于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良性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自主創新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環保節約項目一般短期內難以收益并看出前景,這都極大地打擊著企業與社會公眾的積極性,此時,需要政府靈活運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對環保節約項目進行扶持與幫助,增加企業與公眾對項目的信心,從而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三、基于節約型社會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策略
1.對現有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進行完善。目前,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完整性不強,有待完善,尚未形成貫穿產品全過程的綠色財政稅收體系。所以,沒有發揮出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全部功效。從現在起,我國需要加強節約型社會的建設,逐漸完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形成完整的綠色稅收體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資源合理利用方面的政策約束。如對水資源,煤炭資源,電力資源等能源的合理運用與資源征稅,以及征稅計算方式的創新改革,從而加強資源稅收對合理利用資源與杜絕資源浪費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廢棄物污染物的處理的監管以及廢棄物排放的稅收。對廢棄物進行凈化后排放的企業,政府部門要進行合理獎勵,以鼓勵這種行為。相反,對于有污染環境行為的企業與個人進行適量的懲罰,以起到威懾作用。最后,在消費環節要重視消費稅的征收,以打擊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的生產,拓展低能耗產品的市場。2.政府部門加大財政投入。任何政策的有效實施都離不開足夠的資金支持,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也是如此。為了進一步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證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有效實施,政府部門應該保證應有的財政投入,最好設立一條專有的資金劃撥渠道。同時,可以成立專門的綠色財政稅收的財政支出項目,從而保證財政資金的長期穩定提供。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實施的財政資金投入必須做到??顚S?,對于重點地區與重點項目要進行財政補貼,對于節能減排,研發節能產品的企業進行技術支持與資金鼓勵。同時,對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的轉型進行財政支持。3.增加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激勵效果。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就建設節約型社會,推進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由于適用范圍小、宣傳方式單一等因素,對企業與公眾的激勵效果不盡如人意,沒有發揮出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應有的激勵效果。所以,在出臺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時,要注意提高政策的執行力,減少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阻礙。首先需要擴大財政支持政策與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然后需要對各種不合理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進行調整或取消,采取多種形式的稅收優惠政策與財政支持政策,從而進一步加大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激勵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進一步建設節約型社會,推進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是時代潮流發展所需。政府需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保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協調統一,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完善財政支持政策與稅收優惠政策,從而促進公眾形成成熟的資源節約意識與環保意識,保證節約型社會的進一步建設,推進經濟發展形式的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環慶;論節約型社會視角下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財經界(學術版);2015年15期.
[2]趙紅;節約型社會視角下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分析;科技經濟市場;2016年06期.
交通運輸雖然不同于產品的生產部門,但是在資源的投入和廢物的排放方面還是具有相似之處的,為了維持交通運輸的正常秩序,交通運輸部門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證交通系統的運行,同時,交通運輸與產品生產部門一樣,在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上無法比擬的。在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社會,交通運輸管理必須樹立循環經濟理念,從而進一步緩解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創造綠色國度。從現實的發展狀況來看,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是各大企業減少成本開支、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出路,這也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2.循環經濟視閾下交通運輸管理的優化策略
2.1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要做到逐步完善我國交通運輸相關法律、法規,讓交通運輸產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能夠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納入考究范圍。因此,在制定相關政策市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環境污染納入成本中。因為在運輸過程中,經常有一些排量較大,不注重資源節約,廢氣污染嚴重等情形,基于這一現狀,應該對于在交通運輸中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和個人進行罰款或者征稅,或者將環境污染的成本計入運輸市場的價格中。二是通過技術革新、引進先進設備,創新交通運輸管理模式,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讓環境在所能承受的壓力內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總而言之,就是對交通運輸管理模式進行全面改革,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要靈活應用市場調節機制,以經濟手段鼓勵企業和個人注重環境的保護,用法律約束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對注重資源節約的運輸方式給予政策傾斜,對于利用低能、環保設備的給予價格優惠,讓人們形成生態保護意識。
2.2基礎設施建設
在進行交通路線規劃時,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發展循環經濟為目標,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進行合理的空間構建,不濫用自然資源,建立穩固、安全、環保的交通基礎服務系統。規劃時要協調優化交通運輸各個環節,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綜合考慮城市用地規劃、國土規劃等,確保各部分協調發展。除了要保障基本的道路設施,還應該重視各道路電子監控、信息傳達、交通安全應急和環境保護系統等設施的建設。這些設施雖然不占主導地位,但是確實交通運輸系統不可或缺的,局部的整合有利于交通系統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最終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運輸中產生的污染。
2.3交通結構的優化
交通結構式整個交通系統的骨架,不同的地區適用不同的交通結構,可以分為方式結構和網絡結構。所謂交通結構的優化就是可以適應不同運輸方式的需求,不同結構上進行緊密銜接,實現交通運輸的便捷、快速流通,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優化體系,合理布置網絡格局,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推動循環經濟建設。
2.4加強技術創新
信息時代的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因此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是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實踐中,我國已經初步嘗試利用瀝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術,這一先進技術每年可以為我國節約近3.5億元的資源,這無疑是契合循環經濟所提倡的理念的。因此,我們亟待建立產、學、研一體的交流機制,加強合作進行新技術的共同研發,吸收轉化引進的先進技術、加強原創力度、掌握核心技術,提升交通運輸資源的再利用技術,用清潔的新能源替代污染嚴重的傳統能源,開發環保的新材料,促進生態文明,發展循環經濟。
2.5注重交通環境保護
交通運輸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道路上,其中汽車的廢氣污染時最主要的,汽車排放的廢氣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鉛化物等。因此,必須有效的減少廢氣的排放,降低廢氣對環境的污染,筆者提出以下幾個策略:首先,動態調整交通控制,保障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流通的順暢,以顯著的標志提示過度的噪音污染,提倡綠色出行,設置專門的綠色通道,減少車流量等;其次,限制廢氣污染及其嚴重的車輛的通行,政策鼓勵改進汽車結構;再次,用優惠政策鼓勵使用新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鼓勵綠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
3.結論
關鍵詞: 大學混合班 環境生物學 必要性 特征 問題和途徑
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總結現代化建設經驗、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中央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創建節約型大學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大學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定位學校層次,合理設置學科專業。同時,各大學之間也在努力打破條塊分割、互相封閉的資源分割局面,提高資源開放性和共享度,以提高整個高等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學混合班的教學模式是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一個重要的實現途徑。基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標,在高校中開展不同專業的幾個班的學生共同授課模式,有限的教育資源能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大學混合班的建設應該具有專業特色。本文以環境生物學課程為例,探討高?;旌习嘣O置的必要性與特征,并討論由混合班中學生背景知識的差異等原因引起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使讀者對混合班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一、大學混合班設置的必要性
我國自然資源雖然豐富,但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資源利用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例如,資源利用效率明顯偏低,屬于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此外隨著工業農業的加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資源需求增長明顯加快,資源約束經濟發展的矛盾不斷增大。再加上環境污染嚴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大部分還以污染環境為代價,沒有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環境“透支”現象仍普遍存在。資源的有限性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而要打破這個“瓶頸”,就必須節約使用資源、合理利用資源,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1]。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緩解我國日益嚴峻的資源短缺矛盾,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的重要保證;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巨大動力[2]。
高校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機構,與社會政治、經濟機構一樣,對社會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是社會文明行為的楷模。目前,各高等學校的教育資源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浪費,這些浪費主要指在高校教育內部出現的教育浪費現象,在高等教育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未產生相應的效益,這使得本就相對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出現了相當程度的浪費問題。建設“節約型”高校不僅對弘揚健康文明的校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緩解資金供需矛盾具有現實意義,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個必然選擇。此中“節約”具有雙重含義:其一,是相對浪費而言的節約;其二,是要求在經濟運行中對資源、能源需求實行減量化?!肮澕s”的這兩重含義是內在統一的,必須統籌兼顧,不能片面理解。
大學混合班是針對高校教育資源浪費的現狀,為適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而提出的一種節約資源、合理設置教學方式的具體途徑,是資源(人力和物力)共享,提高單位資源利用率和受益面的有效方法。大學內部各學院、各部門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對于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結合節約型高校的建設,開設大學混合班。例如,在溫州醫學院高校中,生命科學院的生命科學專業和環境與公共衛生學院的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有著許多相同的學科知識――微生物學、普通生物學、有機化學和環境生物學等。環境生物學屬于環境科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學科,而對于生命科學專業來說,它是一門應用基礎學科。環境生物學這門課不僅涵蓋了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還包括了生物學在環境處理方面的應用,包括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生物凈化方法和生物修復等。所以,將環境科學和生命科學兩個專業的學生整合為一個混合班進行環境生物學的授課,在人力、物力等資源共享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打破了各學院間各自為政、互相封閉的資源分割局面,變分散為整合,通過提高資源開放性和共享度,降低資源的折舊消耗和平均單次使用消耗,從而做到了“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面對資源短缺的嚴峻挑戰,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強管理、創新機制,著力建設節約型校園,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和必然選擇?;旌习嗟脑O置是建設“節約型高?!钡囊粋€重要途徑,它將節約的理念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和教師教學科研的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獲得盡可能大的辦學效益。
二、大學混合班的特征
本文中的大學混合班是以節約高校辦學資源為目標的,在不影響辦學效率的前提下,不同專業的學生整合為一個大班進行同一門學科的授課。它與浙江大學開設的混合班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一定要區分開來。浙江大學根據自身的有利條件于1984年創建了混合班,實施英才教育。浙江大學混合班的教育模式是集全校工科新生中的優等生,單獨編班,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和探索。[3]而本文中的混合班僅僅是為了同一門課程的學習而暫時在一個教室上課學習,其特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例如環境生物學混合班就是由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兩個專業的學生組成,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科設置和知識背景。(2)學生數量眾多。混合班都是大班,一般由2―3個小班組成,比起普通班來說,學生在數量上明顯地增多。(3)課堂授課形式有所改變?;谇懊鎯蓚€特征,混合班授課會在具體方式上進行調整,以保證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混合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
1.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會引起一系列的教學問題。
首先,在教授一個知識點時,學生需要一些背景知識,而這些知識一部分學生已經掌握,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可能從未聽說過。這樣就會使得教學過程中出現知識點傳授時的一個銜接問題。例如,本文提到的環境生物學混合班,在其授課過程中,如果授課教師是環境科學專業的,那么勢必會淡漠一些環境科學方向的基礎知識的溫習,這不會影響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的聽課效果,但是生命科學方向的學生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小問題而在課堂上產生困惑,在這種情緒的帶動下,他們的聽課效率可想而知。例如,在課堂中提到的一個用來表示濃度的單位ppm,這對高年級環境科學的學生來說非常容易理解。ppm作為濃度單位不是專屬于環境科學專業,但是在許多環境方向的專業課中都會提到。但生命科學方向的學生卻不懂,可能是平時用得不多。另外,背景知識的差異引起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對新知識點的接受能力上。環境生物學是“環境+生物學”,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基礎知識都有側重點,這也使得他們對課堂上的內容理解方面有快慢之分。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堂授課時,一定要注意每個專業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避免一邊倒,而使另外一個專業的學生產生不滿的情緒,從而降低他們的聽課效率,甚至可能產生抵觸情緒,課堂上容易放任自流。另外,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積極提出來大家一同討論,這樣既可以提醒教師在某個知識點的傳授上要進行一些調整,同時也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另外,多舉一些最新的例子來對知識點進行更加形象的闡述,一方面可以讓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點,另外一方面也不會引起接受能力快的學生的厭煩情緒,不會讓他們覺得教師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2.學生數量比較多不僅會讓課堂紀律難以把握,課堂授課效果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相對于混合班來說,小班授課的教師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攻克難點、掌握知識,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提高知識獲取的能力。而混合班的教師不僅要顧全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還要顧全數量眾多的學生,比起小班的教師,他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針對這個問題,解決辦法就是使課堂教學變得非常吸引學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用激情點亮你的語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毕胱屇愕膶W生對你的課堂倍感興趣,那就要用你的語言“粘”住學生。教師自身仍需加強語言應用技能的訓練,應當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策劃者、組織者、評價者的角色,積極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加以必要的講解與點撥,實現教學資源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其次,廣博的知識是教師最大的魅力。在一節公開課上,一位優秀的歷史教師的精辟講授深深地吸引了評委。有人問他備這節課用了多長的時間?他說自己一生都在備這節課。我覺得這個教師說得并不夸張。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課堂積累素材,一生都在充實自己。厚積才能薄發,上課才能游刃有余,旁征博引,才能魅力無限。例如,環境生物學授課中,可以多提一些互聯網上的最新消息。環境生物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屬于應用學科?;ヂ摼W上最新的環境生物技術可以激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會抓住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自然會很集中地聽講。
3.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面對人數頗多、專業基礎知識不一的混合班學生,其主動性的調動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大挑戰。所謂眾口難調,混合班學生上課缺乏主動性一部分的根源是因為學生數量多,專業背景不一。在課堂上,任你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偏偏就有一些學生要么偷看小說,要么東張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卻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耷拉著腦袋,精神不振,甚至進入了夢鄉……面對這些情況,有些教師會大聲怒喝、批評責罵,有時干脆讓學生在教室后面罰站。這不但對課堂教學沒有益處,反而容易使師生間產生情緒上的對立,最后教學效果更差。
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努力。而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策劃者,更應該抓住這一特權,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間斷的波浪式的興奮狀態。每個人都具有求知的沖動,應把學生學習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例如,在環境生物學教學中,可以角色互換,讓學生來當教師。由環境專業的學生講述一些與當堂課程有關的知識,這不僅會調動環境專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會讓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學起來更加有親和力。畢竟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會比師生間的交流更加融洽。反過來也一樣,當碰到有關生命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可以讓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講述。另外教師要努力改變“填鴨式”的落后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4]。比如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幾個思考題。課堂上將大家分成環境科學和生命科學兩大組,在面授基礎知識的時候把幾個思考題貫穿起來,鼓勵大家各抒己見,參與討論。不同專業的學生很有可能在此過程中迸發出自己的思想火花,可能給教師一定的啟迪,教學過程也就會變成一個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過程。
最后,手段多變才美麗。多變的教學手段能使學生永遠保持一種耳目一新的新鮮感覺。很難想象,你上課一分鐘后學生就能猜出你四十分鐘內要干什么,這樣的課堂怎么去吸引學生?因此,教師應從課堂的導入、提問、內容的呈現方式、結束等各個環節常變常新,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學生被吸引住了,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會被調動起來,就會很想知道這堂課教師將給他們帶來什么。
四、結語
專業設置應該服從于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相同或相近專業應該加以整合,集中教師和實驗條件,防止在專業設置上出于部門利益搞“小而全”,這是建設節約型高校的有效手段。大學混合班不僅要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還必須保證混合班的教學質量。對于混合班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仍需不斷進行改善,以期提高混合班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童大煥.節約型社會遭遇制度性瓶頸.新民周刊,2005,(36).
[2]吳建軍.節約型校園: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5):109-111.
Abstract: Coal is China's primary energy and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our country's seriou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rrent coal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for coal enterprise to condu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arting from various problems in coal industry'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bou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for coal enterprise.
關鍵詞:資源和環境;節能減排;建議
Key word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uggestion
1煤礦企業節能減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一直占2/3以上,煤炭行業平均能源利用率低于全國平均能源利用率,是我國九大重點能耗行業之一。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對我國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實施節能減排措施。
然而,目前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裝備比較落后,煤炭回收率低、能耗大、排污量大、功效低、環境破壞嚴重,因此“十一五”期間及以后我國煤礦企業節能減排任務仍然壓力很大。只有煤炭企業因地制宜,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加強和完善煤礦節能減排措施,科學管理,才能在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提高社會效益,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2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存在的問題
煤礦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勢在必行,但目前來看,具體落實還存在不少障礙和問題。
從煤礦企業自身內部來看,我國煤炭企業的資源回收率低,亂采亂挖、丟貧采富等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從煤炭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看,節能減排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煤炭行業產業結構與節能減排的方向不在同一水平。“十一五”以來為滿足煤炭需求,建設了一批大型礦區,高產礦井,不可避免增加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不利于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其次,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實施效果對節能減排的投資發揮的作用存在滯后期。煤炭行業作為國家實施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高能耗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政策和投資的滯后效應,導致一些投資不可能馬上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量持續增加。再次,一些地方存在保護主義,由于地方利益的驅動,不少地方煤炭企業仍然我行我素,對國家關于煤炭企業節能減排的規定置之不理。
煤炭企業節能減排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個體煤炭企業加以重視和改進,同時也需要國家對煤炭行業節能減排進行宏觀調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實現煤炭行業“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3對煤礦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建議
①煤礦企業要轉變發展觀念,理清發展思路。要統一思想,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依靠科技進步,實施科技興煤戰略。②根據井田地質條件,要依靠科技進步,堅持應用先進的采煤方法和工藝,改進開采技術,調整產業結構,優先選用壁式采煤法,盡可能一次采全高,提高煤炭采出率,實現礦井高效開采。③煤礦企業施行節能減排工作,關鍵在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這是對傳統工藝流程、技術路線的一次革命性變革。煤礦企業要加大資金投入,應用先進的洗選技術和裝備,淘汰落后工藝,從而提高整個煤礦系統的運行效率。例如,加強對煤礦洗選廠的技術升級改造,提高洗選率和回收率,提高熱能的轉換率,節省運輸成本,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④實施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把煤礦開采過程中的“三廢”利用好,認真制定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對煤矸石、洗矸、煤泥、瓦斯、礦井水等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積極研究和應用煤矸石發電、生產建材、回填復墾、無害化處理等技術,既可有效實施節能減排,又可得到良好的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是發展煤礦企業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加大礦井瓦斯的開采利用,變害為利,合理抽放利用瓦斯,既可減少瓦斯事故,又可創造新的經濟效益,實現節能減排。還要加大對礦井水的清潔處理,減少排放,做到循環利用。⑤加強煤礦企業管理,健全企業制度。要以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為導向,建立節能減排的責任體系,制定煤炭企業的具體節能減排措施,建立節能減排的監督和獎勵制度。⑥堅持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節能減排政策。政府部門需要對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制定相應的激勵和優惠措施,同時對煤炭企業節能減排要做到監控有力,落實到位,保證節能減排在煤炭企業順利有效實施。⑦加強煤礦企業的節能減排教育、宣傳和培訓工作。煤炭企業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資源節約和環保意識,加強對煤礦職工的節能、環保的知識與技能,有計劃的組織節能減排業務學習和培訓,加強企業節約型文化建設,提高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
4結論
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煤礦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勢在必行。煤炭企業要認識到自身節能減排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國家對煤炭行業節能減排政策規定努力開展煤炭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努力開拓新的企業發展模式,提高煤炭產品質量,要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和關鍵環節,制定相關的節能減排具體措施,保證節能減排在煤炭企業順利有效實施。為此在實際工作中,煤炭企業在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時要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節能減排目標。煤炭企業作為煤炭生產的主體,能否實現節能減排,對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煤炭企業必須積極貫徹落實煤炭行業節能減排的具體要求,切實完成國家關于“十一五”節能減排規劃綱要中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從而促進我國煤炭行業的安全、節約、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足夠、優質、環保、綠色的煤炭能源。
參考文獻:
[1]嚴賢紅.煤礦設計建設與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措施[J].煤炭工程,2008(7).
關鍵詞:工業自動化;自動化系統;儀器儀表
現代工業發展至今,離不開自動化技術的支持,尤其是電氣自動化,能夠把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技術、經濟管理等融入電氣工程,是推動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大數據急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工業想要取得良好發展,還需依托電氣自動化技術。
1電氣自動化在工業中的應用
電氣自動化技術伴隨著現代化工業發展的每一步,它的應用層面也在不斷拓寬。近幾年,我國政策扶持、經濟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這樣一來,就使得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各個工業領域推廣開來。許多工業企業開始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來代替傳統的方式來進行企業的生產與管理,而電氣自動化技術因其優良的性能,一旦被使用,就能快速改善企業的生產與管理,因此,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我國企業中迅速推廣應用開來。在傳統的工業生產模式中,生產所依托的主要是人力勞動,因為缺少設備的支持,生產速度緩慢,產品的質量也良莠不齊,因此,不僅企業的經濟效益得不到提高,也不能推動社會的轉型和經濟的發展。在應用了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工業企業中,管理依托電子信息技術,生產依托效率高、成效好的生產設備,大大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除此之外,技術的發展還能推動產品的改良,使得企業花費更少的成本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總體成本,還能推動企業的產品銷售,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增收。社會中如果大多數企業都應有了電氣自動化技術來提高效率、增加收益,那么社會整體的效益也會大大提升。
2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特點和設計原則
2.1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特點
電氣自動化技術是輔助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其發展歷程也是與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相一致的,但是,相比與我國工業發展的大趨勢,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又有著自己的獨特性。首先,在配置方便,工業電氣自動化要求的配置等級高、數量多;在信息處理方面,工業電氣自動化所需要處理的信息量大,工作也比較復雜;在系統操作方面,電氣自動化有著操作結構復雜、不易維修等特點。在現代工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不是獲得利益,而是要保障安全,在現代工業中應用的電氣自動化技術操作非常復雜,如果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一點點小的失誤,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給整個企業帶來無法承受的損失。因此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操作人員必須是熟悉操作的專業人員,需要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細心、仔細、認真等優良的個人品質。電氣自動化在工業上的運用需要設計圖紙,這些圖紙設計過程復雜、內容偏難,因此相關設計人員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與高超的電腦技術。
2.2工業電氣自動化的設計原則
在進行電氣自動化的工業設計時,有三大主要的原則:一是要合理配置正負電荷,在設備正常運行時,正負電荷有著一定的調配期間,所以,在進行設計時要經過試驗選擇最適合的正負電荷排布標準,合理調整負荷電力,從而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在電氣自動化技術施行期間,也要選擇優質的設備來優化供配電設計,促進電荷合理配置;第二個原則就是盡可能的減少電能的損耗,節約電力資源。電氣自動化的工業化應用離不開電力的供應,因此,電力的消耗非常大,為了節約資源成本,也為了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在電氣系統的生產過程中,要優先選用各種質量上乘的節能設備,一方面節約電力資源,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線路損壞,從而降低設備的維護費用;最后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則,就是安全原則,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提高工業生產與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進行工業電氣自動化設計和操作的時候,一定要把保障安全作為至高無上的原則。
3我國工業運用電氣自動化的必要性
當今時代是大數據時代,信息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在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處于市場中的企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來調整自己對市場的供給,因此,企業快速有準確地獲取市場信息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系統來獲取信息,電氣自動化技術集電力、自動化、信息技術于一體,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來發展工業不僅能夠節約資源,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而且能夠幫助企業及時有效的獲取市場信息,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良好的競爭力。因此,我國工業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是符合時展趨勢的,它能夠推動企業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持續性發展。當今時代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因此,企業要想在時間的洪流中穩定自己的地位,獲得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就要依靠不斷革新的科學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是我國現代工業發展的依托,工業的穩定發展和創新發展都離不開對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社會信息和工業生產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工業生產中不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就很難協調信息與工業生產兩者,尤其在已經走下坡路傳統工業領域,信息獲得和工業生產缺少其一都可能會導致工業的消亡,因此,在我國工業發展中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李玉成.淺談工業電氣自動化控制的應用及展望[J].商品與質量,2015(43).
[2]石連凱.淺析工業電氣自動化控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