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0 15:1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產養殖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水產養殖行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現階段,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關鍵技術主要表現為水產養殖業的信息獲取技術。信息獲取技術是信息化應用的基礎,根據獲取信息的尺度和獲取信息的屬性,水產養殖的信息獲取技術可分為知識挖掘技術,傳感網絡技術和遙感技術三個方面。
1水產養殖的信息獲取技術
1.1知識挖掘技術
眾所周知,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比如查閱文獻、參考養殖日志、問卷調查等等。當人們通過這些方式獲取到信息后,就會進行信息錄入,再經過知識挖掘這項技術,轉換成計算機的應用和它的自動識別。在水產養殖業中,此項技術應用研究較早,現階段在水產養殖信息化技術領域應用成熟。
1.2傳感網絡技術
可以應用水產養殖傳感網絡技術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魚類和它們的行為參數辨別,這種傳感技術使用的傳感器主要以魚的種類以及魚類的其他相關特征作為基礎;第二種是水環境的參數,應用于這種類型的水產養殖業傳感器是一種水質傳感器,其主要特性是化學特性。
1.3遙感技術
同參數信息獲取的技術相比較,應用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遙感技術可以獲取的水質參數非常有限,但是此項技術卻能實現區域的信息采集,通過結合該地區的地理信息,實現多種信息的獲取。遙感技術能對水產養殖實時信息進行合理的預處理,為未來多種更加先進技術在水產養殖領域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趨勢
水產養殖業發展信息化技術現階段已經成為了現代化漁業的重要支撐和重要內涵,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作為設施養殖的前提,也為其他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提供了有效載體。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1信息獲取的方式
水產養殖業的信息獲取方式逐漸由人工獲取發展到自動化獲取,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獲取的缺點。水產養殖業的環境參數變化具有多元性和周期性,發展信息建模的方法和參數處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與此同時,發展傳感技術也對智能化、集成化獲取信息的程度不斷提高。
2.2信息化技術應用
信息化技術應用主要是指信息獲取的精度、廣度以及質量和范圍的不斷提升。隨著各項技術在水產養殖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它們的不斷發展也同水產養殖特性越來越緊密結合,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起到了提升水產養殖業基礎數據的整體水平,并且保證了水產養殖業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3信息處理方法
未來信息處理方法將向著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和模型化的方向發展。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相對于信息處理中傳統的方法更加高效,準確率更高,并且解決了水產養殖業的多種復雜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多種模型,使其更加多元化。
2.4養殖管理決策的改變
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使養殖管理的決策向著精細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信息化的發展更好地實現了現代科學與農業生產的緊密結合,使水產養殖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向精細化的養殖系統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控制方法,向著現代模型控制方法開始轉變,從而使管理更加高效。
2.5信息化思維及技術的應用
信息化思維及技術的應用在水產養殖業中越來越重要,伴隨著信息化的手段不斷深入,信息化的本質和它的規律也越來越明顯。注重信息化思維以及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高新技術和養殖流程的結合,使它們的關系更加緊密,并且不斷地提高了科技轉化能力和應用水平。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為了使水產養殖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業是當前水產養殖者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現階段,部分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關鍵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還有一些技術不夠完善,筆者認為,在以后的研究和發展中,應強化關鍵技術,使信息化高新技術與水產養殖緊密結合,共同優化。
參考文獻
[1]胡金有,等.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現狀與趨勢[J].農業機械學報,2015(7):251-263.
[2]高月紅,等.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實際應用[J].物聯網技術,2014(2):72-74.
[3]李亮斌,等.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水產養殖水質重金屬監測組網系統設計[C].“農業電氣化與信息化工程與學科創新發展”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
>> 豐都縣水產養殖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對中國水產養殖業生態問題的研究 中國水產養殖業生態問題初探 中國與越南島嶼水產養殖業比較分析 水環境管理現狀與對策建議 農村養殖業抗生素使用現狀與應對措施 畜禽養殖業對農村水環境的污染及對策 上海市水產養殖業的演變及現狀分析 繁昌縣水產養殖業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長興縣特種水產養殖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農發行支持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及對策 論蘭坪縣水產養殖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芻議水產養殖業的可追溯管理及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機遇與挑戰 淺議水產養殖業中病害的防治 “藥物依賴”成水產養殖業頑癥 太湖縣水產養殖業發展情況調查 養殖業引發的環境問題 簡論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管理的影響因素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3年4月15日。
由上可知,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面積規模和產量規模都很大,對水環境的影響巨大,而客觀的水產養殖業水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因而,無論基于水產養殖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還是基于我國水產養殖業規模和地位及其對水環境的重要影響,都要求加強和改善其水環境管理。
二、我國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現狀
從管理主體來看,我國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體系主要由各級政府行政管理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水產養殖戶自身管理以及水產品消費者與養殖場周邊居民的監督管理組成。從1986年《漁業法》實施以來,我國水產養殖業及其管理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依然存在諸多不足。
(一)行政管理層面
我國水環境行政管理實施的是統一監督管理和部門分工監督管理相結合的體制。環保部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其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漁政漁港監督部門等分部門則根據各自職責和分工對管轄范圍內環境要素進行監督管理。具體到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的行政管理,由各級環保部門、水利部門、漁業農業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共同管理,呈現出“多龍治水”的局面。
在調研中,我們注意到現行水產養殖業水環境行政管理存在如下問題:第一,環保部門的職權和職責是履行環境保護,進行行政執法監督管理,但實際情況是,各級地方環保局的管理關系全部在地方,受制于地方領導,所以當經濟與環境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環境保護往往還是為經濟發展讓路。對于短期內沒有引起明顯環境問題和民眾糾紛的漁業水環境問題,環保部門采取的是“民不報,官不究”的態度。第二,我國對水產養殖業實行的是多頭管理,水產養殖證件、水產苗種是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水產養殖水環境由環保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漁藥、水產飼料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水產品質量則由質量技術監督、工商、經貿、環保、衛生、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管理,這就造成了各部門之間責權交叉多,分工不明確,往往出現“誰都該管”而“誰都不管”的現象,導致監督和執法力度效果不佳。第三,許多漁業資源具有跨行政區的性質,因而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就涉及跨行政區的管理問題。按照《漁業法》第七條第三款的規定,跨行政區域的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漁業,由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或者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在實際運行中,不同行政區從自身需要出發來決定開發利用和管理跨行政區的水環境,缺乏良好的協調機制。因此,跨行政區的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中各行政區的管理重疊和沖突的現象以及局部有利而整體有害決策等問題也是比較普遍的。
(二)法律法規層面
從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漁業法律體系結構從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規章、政策、法律解釋、涉外法等多個層面逐步建立起來。但是我國現行的漁業法律體系中,與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為中央級別的,如《漁業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環境保護法》、《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漁業船舶登記章程》、《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獸藥管理條例》、《水產原、良種審定辦法》、《水產苗種管理辦法》、《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遠洋漁業管理規定》等。這些法律中多是關于漁業的一般性規定,單行法規尚不完善,因而造成了相關法律的實際操作性差。
其次,養殖業、捕撈業以及漁業資源的增殖和保護是相關法律的根本目的和重點,與水產養殖水環境有關的法規幾乎空白?!稛o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和《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等關于水質標準的要求和出發點都是主要基于漁業產業本身的發展,而不是水產養殖業水環境對水生態系統的影響。即使有的法規如《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對水產養殖用水水質作出了相關規定,并要求養殖場或池塘進排水系統分開,其主旨仍然是服務于漁業的經濟發展。再者,在現行水產養殖業水體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中,國家綜合污水排放標準和行業污水排放標準――《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海水池塘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相對完整,但地方標準明顯滯后,亟須健全和完善,僅有少數地方政府如浙江出臺了地方標準《水產養殖廢水排放要求》(DB33/ 453-2006)。
(三)養殖場主自我管理層面
為了保證水產品質量和保護水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針對水產養殖戶的水產過程出臺了相關管理規范。早在2002年,福建省就制定了水產養殖場用藥記錄管理制度,規定藥物使用須由技術人員具體操作或在其指導下進行,并做好用藥記錄,用藥后應妥善處理排放藥液廢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頒發實施了標準化水產養殖場管理規范,對標準化水產養殖場的水源水、池塘水、養殖排放水、生活污水等作了明確規定。養殖標準化和工廠化養殖為養殖戶提高了管理效率,不僅改善了養殖設施設備,提高了生產能力和水產效率,而且改善了養殖水體生態環境,增加了水質調控能力,促進了水產養殖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但是在散戶的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場主對生產行為的水環境后果是不重視的,關于水環境的管理是混亂的。筆者在浙江、山東、湖南等地以實地訪談、調查問卷形式了解到,不執行《養殖用藥記錄》,使用禁用漁藥、消毒物,超量使用漁藥,不經無害處理直接排放養殖水等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大多數散戶沒有水環境保護的意識,對于水產養殖業的水環境管理更是沒有概念。
(四)水產消費者與養殖水體周邊居民監督層面
隨著食品安全社會關注度的提高,水產消費者對于水產品質量和養殖水環境也越來越關心。從2012年開始,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開通了水產養殖質量安全服務信息系統,實時記錄和,水產養殖場、養殖環境、養殖投入品、生產過程管理、水產品質量抽檢等環節中關系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動態信息,以便消費者監督水產養殖的生產與環境管理。在廣東、浙江等省份的基層養殖地區,各村選派一名村干部擔任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員,經過培訓后負責監督和指導本轄區水產養殖場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生產管理,每月向鎮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匯總報告各水產養殖場的基本信息和質量安全管理情況。
當然,水產消費者和質量安全監督員都主要是從水產品質量的角度理解和對待水產養殖水環境的。真正從生態環境角度關心水產養殖水環境的群體是另一利益相關者――養殖場周邊的居民。養殖場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養殖水環境的直接影響。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多周邊居民對于水產養殖廢水排放造成的環境后果感到無可奈何。一方面是由于周邊居民礙于與養殖戶的本地熟人情面,對不明顯的環境后果選擇隱忍姑息;另一方面,促使周邊居民對水產養殖廢水排放問題行使監督和維權權利時,一般都到了廢水、有毒物質排放長期積累、環境后果比較嚴重的階段。
三、國際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上述問題和不足,反映了與我國水產養殖業地位不匹配的水環境管理現狀。縱觀全球,我們發現挪威、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先列,他們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
作為世界上最早(于1946年)成立漁業部的國家,挪威各區域內漁政及水產企業質量與環境管理的所有事務都由漁業管理機構派駐的檢查官員負責,而不按養殖、捕撈、資源環保分工來設置機構。邵桂蘭、劉景景、邵興東:《透過挪威經驗看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與政府規制》,《中國漁業經濟》,2006年第5期。這樣的機構設置和管理體制能避免政府部門間相互協調所產生的內耗。類似地,日本設有一個我國所沒有的專門機構――由具有一定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上組成的、經過嚴格的步驟選舉產生的漁業調整委員會。徐海龍、王海龍、喬秀亭:《中日漁業法律法規及管理對比分析》,《現代漁業信息》,2011年第9期。這個機構負責管理日本漁業相關的包含水環境管理的所有事務。反觀我國,省級及以下行政區域中,水產養殖業隸屬于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管轄,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又歸農業部門管轄,水環境由環境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共管。對此,筆者建議改革水產養殖業管理體制,整合行政資源,在環保部門中成立一個專門負責管理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的主體機構。這個主體管理機構由環保部垂直管理到省市區環保廳局,進而垂直管理到地市級環保局;地市環保局再派出縣區級環保局。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管理人員三至五年進行輪換,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加大環保執法監管力度,防止各種保護主義對企業污染的包庇袒護,防止各類腐敗的孳生和蔓延。
(二)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在現有《環境保護法》、《漁業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基礎上完善我國水產養殖業法律體系,尤其是地方法律法規、地方標準和實施細則的制定和出臺。在我國現行漁業法律體系中,關于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的專門法律法規還是空白,亟需加緊立法和制定相應實施辦法。在這方面,美國在針對水產養殖及其環境管理的立法過程中廣泛吸取各部門和各種知識背景的人員尤其是生態學家的參與,這一做法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在水產養殖業過程中,對漁藥的監管制度是需要特別重視的。美國水產養殖用藥嚴格遵守聯邦政府和州的法令法規、條例和指南等管理規定。水產養殖排放的殺蟲劑和其他潛在污染物必須由國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統許可才能使用。而在挪威則根本沒有漁藥店,養殖戶在市場上購買不到藥品。當魚病發生時,養殖戶必須經由專業獸醫開處方才能獲得漁藥。這些漁藥管理規定使得漁藥管理更簡單有效,減少漁藥對水環境的影響。這一經驗體現的預警原則應當在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立法得以體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上述民眾監督只能發生在環境后果發生且嚴重化、明顯化之后。
(三)發揮養殖戶主體作用,調動漁業協同管理機能
水產養殖戶既是水環境管理的客體,又是水環境管理的主體。作為水環境管理客體,養殖戶要遵循法律法規,受政府和相關制度的制約。作為水環境管理的主體,養殖戶應當主動承擔起管理養殖場、維護水環境的責任和義務。發揮養殖戶主體作用的有效途徑是在水產養殖中應用HACCP體系(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這一體系就是要在親體、幼苗、養成、銷售整個過程中對包括養殖場的周圍環境、養殖水質、苗種、飼料、水產藥物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監控,針對各個重要的環節進行危害分析,并加以控制,確保養殖產品的健康安全性。目前,英國、澳大利亞、挪威、愛爾蘭、加拿大、美國等國家,HACCP體系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按照HACCP的要求進行養殖和生產活動,不僅提高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性,獲得較大的經濟收益,而且可以促使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注意水環境的管理,保護水生態環境。
在水產養殖業的水環境管理方面,養殖戶組織所發揮的管理和監督職能也十分重要。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都有系統完善的漁業協會,每個養殖企業和養殖戶都是協會的會員。這些協會以非政府組織的性質與政府建立了密切的伙伴關系,協助政府提高行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在質量控制、發展水產養殖、行業自律、水環境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這種協會是一種“自我控制式”的管理系統,能促進養殖戶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激勵養殖戶自發地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活動中去。Kwang Nam Lee, J.M.Gates, Jungsam Le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Korean Fisheries Management.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06(49).因此,筆者建議,借鑒各國已有經驗,鼓勵水產養殖戶采用HACCP體系進行自我質量和水環境管理,并發揮養殖戶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協調政府共同管理水環境。
(四)提高水產養殖戶和相關民眾的環保意識
只有從事水產養殖業人員和相關民眾(消費者和養殖場周邊居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實現政府對養殖戶的監督和養殖戶之間的監督,從根源上解決水產養殖業過程中的水環境問題,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這需要政府廣泛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免費對水產養殖者進行水環境保護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提高養殖戶的環保意識。
現階段,政府相對重視面向養殖戶舉辦相關的水產和環保知識培訓班,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和生態系統修復技術。但筆者建議,政府應該同時重視向養殖戶和相關民眾提供生態科學知識與環境倫理意識的教育。這樣的措施不是局限于就水產養殖業水環境問題來談水環境問題,而立足于建設公民社會的高度來思考水環境問題。賦予與水產養殖業水環境的利益相關者相應的話語權,設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政策制定的渠道,建立參與機制。同時,加強水環境的科學知識與道德意識的教育和培養,提高公眾的參與能力。這樣,完善的水環境法律體系建立之后,公民才能有效監督,降低公共監管成本且提高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和政策的落實度,避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孔祥智、鄭風田、崔海興:《太湖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對策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68頁。
關鍵詞 特種水產養殖;現狀;制約因素;對策;浙江長興
中圖分類號 S932;F32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285-02
近幾年來,隨著長興縣委、縣政府連續出臺扶持發展現代農業的優惠政策,對發展特種水產養殖和標準魚塘改造進行扶持,各鄉鎮(街道)也出臺配套政策給予扶持,特種水產養殖發展突飛猛進,面積已突破6 666.67 hm2,漁業總產值已超10億元,從事漁業養殖的人數達1萬人以上,已成為浙江省20個重點縣之一。
1 長興縣特種水產養殖業概況
2012年全縣特種水產?;祓B面積7 466.67 hm2,主要養殖品種有河蟹、甲魚、青蝦、太湖白魚、黃顙魚、青魚、小龍蝦、鱖魚、牛蛙等。養殖總產量2.34萬t,產值8.28億元,效益4.35億元。平均產量1 800 kg/hm2,平均產值5.73萬元/hm2,平均成本2.58萬元/hm2,平均效益3.15萬元/hm2。
2012年河蟹養殖面積800 hm2,其中洪橋466.67 hm2、泗安133.33 hm2、虹星橋20 hm2、龍山33.33 hm2、和平80 hm2、林城13.33 hm2。平均產量900 kg/hm2,產值7.56萬元/hm2,成本3.45萬元/hm2,效益4.05萬元/hm2。最高產量1 500 kg/hm2,產值13.95萬元/hm2,凈利潤9.6萬元/hm2。
2012年生態鱉養殖面積340 hm2,其中虹星橋133.33 hm2、和平99.33 hm2、林城28.67 hm2、雉城24.67 hm2、泗安6.67 hm2。平均產量1 125 kg/hm2,產值27萬元/hm2,成本16.5萬元/hm2,效益10.5萬元/hm2。最高產量1 350 kg/hm2,產值30萬元/hm2,凈利潤15萬元/hm2。
2012年青蝦養殖面積2 066.67 hm2,其中和平366.67 hm2、洪橋13.33 hm2、龍山100 hm2、虹星橋500 hm2、林城800 hm2、夾浦80 hm2。平均產量900 kg/hm2,產值5.55萬元/hm2,成本2.25萬元/hm2,效益3.3萬元/hm2。最高產量1 350 kg/hm2,產值9萬元/hm2,凈利潤6萬元/hm2。
由于近幾年黃顙魚價格穩定、市場行情、效益好、發展速度很快,2012年養殖面積533.33 hm2,主要分布在和平、呂山、龍山 、虹星橋、林城、夾浦等鄉鎮。平均產量18 t/hm2,產值30萬~45萬元/hm2,成本18萬元/hm2,效益12萬~30萬元/hm2。最高產量22.5 t/hm2,產值48萬元/hm2,凈利潤可達30萬元/hm2。
2012年牛蛙養殖面積約800 hm2,主要分布在和平、洪橋、龍山、虹星橋、林城、夾浦等鄉鎮。平均產量30 t/hm2,產值15萬~45萬元/hm2,成本12萬元/hm2,由于牛蛙受市場、季節等因素影響較大,價格波動明顯,效益3萬~30萬元/hm2。最高產量45 t/hm2,產值67.5萬元/hm2,凈利潤30萬元/hm2。
2 主要制約因素
2.1 苗種供應不足
一是河蟹。苗種是養殖成敗的主要因素之一[1]。目前,長興縣尚無蟹種培育基地,所需蟹種均由養殖戶從江蘇、上海、安徽等地采購,品種、質量參差不一且難于保證。和平鎮泉村2012年通過招商引資和土地流轉,引進資金和技術發展20 hm2河蟹苗種繁殖,由于受2013年“菲特”臺風影響,培育的苗種全軍覆沒。為此,河蟹苗種的生產一直是制約長興河蟹產業發展的瓶頸。二是生態鱉。目前,長興縣養殖的甲魚品種既有本地的太湖鱉,也有日本中華鱉,易造成產量、品質相差懸殊。如本地太湖鱉生長速度較慢,養殖周期長、成本高、抗病力較差,但品質好、口感佳、銷售價格高,適合高端市場,銷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日本中華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但口感較差、銷售價格較低,適合大眾市場。三是青蝦。許多養殖戶的苗種主要靠自己塘中所養種蝦進行親近繁殖,已經退化,造成產量底、規格小、品質下降,商品規格參差不齊。四是牛蛙。雖然牛蛙養殖技術含量不高、產量大,但是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同時養殖池內長期飼養容易暴發大面積疾病,很難控制,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2 外部環境不利與技術水平落后
長興縣是農業大縣,受各種因素影響,大規模的基地難于開發,養殖基地四周均是農田,特別是農藥(如殺蟲劑、除草劑等),對河蟹、蝦類養殖極易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水產養殖戶對科學技術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日常管理參差不一。尤其是一些新發展的養殖戶,往往盲目跟風,未針對自身實際進行管理,容易導致經濟損失。而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經常憑經驗養殖,缺少技術更新,也會影響養殖。
2.3 資金投入少
資金緊缺也是水產養殖業發展中重要的制約因素[2]。生態鱉養殖一次性投入較大,一般需22.5萬元/hm2左右,且生產期長,需2~4年的時間,普通農民難于發展。而“溫室+ 池塘”的模式相對而言投入少、見效快、產品暢銷,農民易于接受。
3 發展對策
3.1 河蟹產業擴面提質
一是抓住現有河蟹發展良機,進一步擴大養殖面積,通過2~3年時間,全縣發展到1 333.33~2 000.00 hm2。適宜地區為洪橋、夾浦、呂山、和平、龍山、林城等地。二是選擇水質條件好、無污染的場地建立蟹種培育基地,使蟹種的自給率達到80%以上(1 hm2蟹種可供應20 hm2成蟹塘)。三是加強與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合作,全面提高養殖戶的生產技術水平,增加有效產出,提高產品規格和質量。四是通過舉辦“河蟹節”農事節慶活動、在大中城市開設專賣店等營銷方式,加強與外界的聯系,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3.2 生態鱉養殖穩面提質
長興縣“忘不了”、“神塘”中華鱉先后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和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應當利用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做大、做強該產業。同時,考慮到生態鱉養殖的特殊性,建議穩定現有養殖面積(400 hm2左右),進一步挖掘高端市場的潛力,重點提高單產和質量。一是改變養殖模式,充分當地資源,有效地嘗試魚、鱉混養與稻、鱉共生的養殖模式,提高經濟效益,采取自繁、自育、自養的方式,改良和培育生長速度快、抗病強、受市場歡迎的優質品種。二是發揮長興太湖花鱉協會的作用。2007年成立了長興縣第1個水產行業協會――長興太湖花鱉協會,對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進行有效資源整合,長興張老漢鱉業有限公司、長興和平神塘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骨干單位要引領全縣生態甲魚的發展,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三是科技創新,依靠浙江大學、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技術力量,制定無公害生態鱉的技術養殖模式,實施標準化養殖,提高品質。
3.3 牛蛙、黃顙魚、青蝦養殖穩面增量
考慮到牛蛙、黃顙魚、青蝦屬于大眾化消費產品,且生產技術相對比較容易掌握,建議穩定生產面積,改良種蝦,嚴格控制牛蛙種來源,建議飼養全雄性黃顙魚品種,嚴格控制病蟲害發生,改善水質環境,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實施良種戰略,提高單產水平和商品規格[3-4]。
3.4 其他養殖品種根據市場調節
應根據市場需求,有選擇地進行養殖,有效避免市場風險,決不能盲目跟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 結語
特種水產養殖是長興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也取得了一定的規模和效益[5]。只有把握市場、正確引導,在提高效益和優化品種上下功夫,著眼于安全、高效、生態、優質,才能走出一條適合長興縣特種水產發展的路子,從而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5 參考文獻
[1] 雍文岳.特種水產養殖飼料發展趨勢分析[J].漁業致富指南,1999(6):15-17.
[2] 王烈華.德安縣特種水產養殖現狀及發展策略探討[J].江西水產科技,1994(1):6-7.
[3] 丁明儒.中國大陸特種水產養殖現狀與發展[J].科學養魚,1998(7):4-6.
水產養殖病害現狀及病害防治現狀
由于我國水產養殖的規模較大,并且我國自然環境狀況呈整體下降的水平。池塘、河流、水庫、湖泊、沿海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并且一些工業污染不僅僅對養殖產品造成了危害,還滋生了相當一部分的病菌,嚴重影響了水產品的養殖環境。傳統的水產品病害發病高峰期在夏秋兩季,但是現在的狀況是一年四季都成為了水產養殖的發病高峰期。病害的爆發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地區的養殖場地都毗連在一起,相互的傳染性較高。同時由于江湖水質較差,極易造成病菌滋生,為病害生長提供了溫床。所以,病害通過水質傳染的速率也較高,這就造成了當今水產養殖病害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范圍越來越廣的現象。并且由于多個物種共用同一片養殖水域,許多病菌產生了交叉感染,產生了一些新的更具有危害力的病菌。
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基本都是以藥物為主,同時由于飼養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防治知識,病害的防治情況非常不理想。由于我國的水產養殖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的養殖場都是個人承包,缺乏專業的養殖人員和病害防治人員。并且由于養殖工人水平有限,對于病害的防治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種種原因造成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病害防治管理粗放的局面,并且管理水平較低。許多養殖人員病害防治與管理意識較差,特別是海水養殖和湖泊養殖產業,由于面臨自然環境較為優越,養殖人員的防治心理較差,認為有自然的庇護,水產養殖不會遭受太大的病害。但是由于自然環境的變化,現在即使是海水養殖及江河湖泊養殖也面臨著巨大的病害。船舶污染物、石油污染、外來物種、藍藻、滸苔、各種水生生物、人類排放的垃圾,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水產養殖病害爆發頻繁,但是人們的防治意識與管理意識較差,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害的發生。由于我國的水產品病害藥業研究領域起步較晚,許多水產養殖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由于長時間使用藥物,許多病菌已經對傳統的藥物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這就需要新的藥物的出現。但是由于我國的相關產業發展落后,漁藥企業較少,并且企業創新精神較差,研發新產品的能力也較差,不能有效地滿足漁業養殖對藥品的需求。面對工業污染時,防治手段更為落后。大部分養殖戶只能看著自己的養殖產品被工業垃圾所污染。由于沒有充足的預警與防治機制,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防治手段非常落后。
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對策
許多水產養殖戶因為無法提前得到相關的病害預警信息,只有在養殖產品受到病害的侵襲之后才能發現,并作出一定的反應。這種事后的補救措施往往只能起到較小的補救效用。缺乏專業的病害防治預警與監控體系使得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遭受巨大損失。這就要求地方政府牽頭,聯合水產養殖企業,建立信息互通,及時病害預警。并且政府要積極地對相關的養殖水域的水質展開監控,及時發現工業污染可能會對水產養殖帶來的危害。在工業較為發達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環渤海地區要格外重視對水質的監控,要通過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治監控與預警機制,來減輕病害對水產養殖帶來的危害。
針對水產養殖病害爆發突然、影響廣泛等特點,要加大對病害危害的宣傳力度,使得養殖人員充分提高對病害的防范意識。針對養殖戶知識水平有限現狀,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養殖戶的扶持力度,配備專門的技術咨詢人員,必要時要進行上門指導。并且鼓勵水產養殖戶通過自學等途徑,積極地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加強對相關的水產養殖知識的儲備,將知識轉變成為生產力,促進水產養殖的生產效率。并且要加強養殖人員對于病害的快速診斷能力,確?;鶎羽B殖人員可以及時有效的發現病害,并且明確其種類,以便及時地采取預防與救治措施。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近些年來我國的水資源污染嚴重,這給水產養殖帶來很大的困擾。許多地區的水產養殖行業因為水資源的污染而逐漸衰落。國家要加大對工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國際貿易日益發達的今天,世界各地的遠洋貨輪穿梭在我國的各個港口碼頭,而貨輪帶來的外來物種和生物極有可能在沒有天敵的我國水生環境,對我國的水域環境造成重要的影響。同時破壞水產養殖的環境,國家要針對外來物種展開積極的防治工作。我國當前的漁藥企業較少,針對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的藥品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國家應該加強對相關的漁藥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相關的科研工作以及新的病害防治藥物的開發工作。
[關鍵詞]水產養殖;校企合作;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8-0027-02
水產養殖業一直是我國的傳統農業項目,關系著我國漁業的發展規模。而且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應用型人才,對于我國的大多數職業院校來說,培養應用型的專業人才是院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一、大專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水產養殖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實踐鍛煉不足
由于當前我國在職業院校的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方面還不完善,沒有足夠的資源創建學生的就業實踐平臺,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得不到相應的實踐鍛煉,導致專業知識的不穩固,難以在頭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在沒有經過實踐經驗的培訓條件下,很難激發學生對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運用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專業發展成為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匱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人才培養方案上,由于各種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學計劃基本上是對本科院校教學方案的壓縮,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導致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薄弱,缺乏專業上的創新。
2.專業師資力量不均衡
我國很多院校都開設了水產養殖專業的課程,除了海洋類的大學以外,還包括綜合類的、師范類的、理工類的都相應的設置了水產養殖專業,但是這些專業在各個院校的師資力量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大中專院校,由于教學條件、科研實力的不同,很多具有豐富水產經驗的教師都聚集在重點院?;蛘呦鄳目蒲性核?,對于職業院校的專業開展來說,專業教師的人才隊伍還是十分匱乏,教師對專業知識比較熟悉,但是對當前的企業生產實際并不了解,缺乏相應的專業實踐鍛煉,不利于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發展。
3.缺乏對學生專業理念的培養
水產養殖專業是一門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不但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具有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探究能力,能夠將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合理的應用到水產養殖的生產實踐中去。另外,對于水產養殖專業人才的精神意志也是一項很大的考驗,需要學生能夠在實際的鍛煉中具有熱愛水產專業、不怕吃苦、勇于獻身水產事業的毅力。而當前的水產養殖專業缺乏對學生在專業理念上的意識培養,沒有從最初的專業認識上,使學生養成不怕吃苦、熱愛水產養殖專業的奉獻精神。在學生的素質培養上,過于重視水產養殖專業技能的理論學習,使學生在應對未來崗位的變化時,對專業變化的適應力較差。
4.水產養殖專業學科的發展困境
由于受到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或者學生對水產養殖專業的認識上存在誤解,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從事水產養殖事業。導致水產養殖專業在每年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其實,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水產養殖專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國家也在不斷關注水產養殖專業的發展前景,其專業面逐漸從傳統的水產品養殖技術與管理轉向了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技術與管理,使水產養殖專業的發展規模逐級擴大。另外,由于水產養殖專業與農學專業比較相近,其生源質量也并不占優勢,據調查,國內水產養殖專業的第一志愿報考率還不到30%,很多在校的水產養殖專業學生,都是從別的專業調劑過來或者是補錄進來的,對職業院校的水產養殖專業在學科發展上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5.學生與企業對養殖專業興趣不高
水產養殖在當今社會是一門冷門專業,學生學習的熱情度以及興趣不高。學校針對這一現象應該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到專業知識,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作為與學校合作的企業,也應該協助學校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二)與企業合作進行人才培養面臨的困難
目前,在高校與企業之間展開合作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企業熱情不高的現狀。隨著水產養殖基礎知識的傳承和新知識的不斷更新,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學生對企業發展現狀和發展過程的不了解,導致學生在最終的就業中,其實際掌握的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相差較大,面對這種情況,學校必須積極開展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增加學生在企業中的實踐端麗能力,從最直接的就業環境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努力補充相應的知識,改善學校人才培養良莠不齊的現象。另外,政府對于校企人才培養的宏觀指導還存在很多欠缺,需要政府更加關注校企人才培養的物質和經費問題,促進校企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建立。
二、校企人才培養策略的應用
(一)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構建
1.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共同培養專業人才
在校企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在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辦學條件等方面進行緊密合作,對于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上的教學模式形成雙方的協作意見,從招生、培養到就業的全過程都由校企合作共同參與,并且分別在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生產實踐的鍛煉。對于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企業可以提供困難學生獎學金以及優秀學生的獎學金,以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便利的服務,學校也可以開設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渡過難關。通過校企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更加實用的水產養殖技術,增加惡露就業機會,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人才的引入,實現了學生和企業之間的雙贏。
2.在企業中實踐,增加技術應用能力
對于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來說,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能夠將知識熟練的應用于實際生產中。通過將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企業培訓基地,可以實現水產養殖全過程的實習培養模式。通過在實踐中展示水產養殖的全過程培養,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未來的就業中能夠具備獨當一面的水產養殖技術。
(二)校企人才培養的策略
1.學校提供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平臺
職業院校對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專業基本技能的了解,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綜合性知識結構體系。水產養殖專業的內涵已經從以往的淡水魚、蝦、蟹的人工繁殖發展到了多樣化的苗種培育和養殖技術,學校提供的專業知識學習應該更加全面化,加強教學內容與產業實際發展之間的聯系,并涉及到名特優和高附加值養殖品種的開發以及養殖技術教學,促進學生對水產養殖的全方位了解,增加學生對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對專業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發展創造更大的利益價值。另外在大力推進專業知識的學習時,學校還可以增設相關的社會實踐課程,使學生在畢業之前更早的接觸到科研工作,幫助其提高專業素養,為未來的就業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2.企業提供實踐和實習的機會
由于職業院校培養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重點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畢業生相比,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就業群體中稍微處于弱勢,為了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通過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雙方共同培養水產養殖專業人才,這樣的培養條件可以增加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上的實力。
3.企業針對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
通過學生在合作企業的實習和鍛煉,學生對企業的內部文化和組織建構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所以企業可以對實習的學生進行優選,學生也能從實踐中得到企業本身的素質熏陶,可以直接與合作企業之間簽訂就業協議。由于畢業生之前的實習經驗,在正式進入企業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很快地適應相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體制。校企人才模式的培養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就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協助了企業更快的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實現了學生、學校、企業三者之間的良好發展模式。
結束語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水產養殖產業也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期,需要大量具有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的專業人才。面對我國職業院校水產養殖專業的發展現狀,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必須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通過結合學校專業理論知識和企業的實踐鍛煉,不斷增加水產養殖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共同促進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管理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養殖領域不斷擴大。通過水產養殖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還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飲食條件。然而,由于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水產品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加強對無公害水產品技術的發展刻不容緩。基于此,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無公害水產養殖現狀
在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對水生生物生產與繁殖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體內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導致水產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另外,一些水產養殖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益,采用大量的藥劑,導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強,用藥物進行飼養,導致水產品藥物含量過大?,F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越來越大,無公害水產養殖業不斷發展,成為了新時期水產品發展的重要部分。
2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
2.1親本培育技術
將安全水源(廢污染、非疫區)中親本作為培育的主體,保證整個水產養殖場的清潔,提升親本培育中的繁殖質量,保證水產品滿足相關質量標準。在養殖過程中優選飼料,保證產品營養的全面性,根據親本類型不同選擇不同的池塘進行飼養與管理。在親本繁殖后,應該迅速將種苗進行圈養,同時建立有關的管理文件,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2.2選擇場地
在進行無公害水產養殖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水質適宜、水量充足。在養殖場地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專業的設備進行水質檢驗,檢驗水質是否含有對水產品有害的物質。在保證水質無污染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無公害養殖基地的交通情況,應該盡可能避免基地遠離交通線路,避免給養殖物資、產品的運輸造成影響。
2.3飼料投喂
餌料是水產動物生長的必要基礎,餌料的質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水產養殖的效果與質量。如果給水產養殖動物投喂了劣質的飼料,不僅會對水產動物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給整個養殖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必須保證餌料質量、新鮮。同時,還應該保證投喂方式、時機的合理性,根據水質、天氣、攝食情況等,合理地掌握投喂量。
2.4運輸暫養加工技術
水產應該來自于優質的新鮮水產生產基地,水產品各項化學指標、物理指標都應該滿足相應的質量要求。在水產品運輸的過程中,應該實施有效的保鮮技術,采用有效的處理措施,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保證存儲容器的清潔、衛生,同時在裝車前進行進一步清潔。對于活的水產品,在運輸中需要保證水質符合水產品相關運輸標準,提前2h喂食,同時還需要對水產品進行適當的檢驗,保證運載材料無公害、無毒。同時,嚴禁使用品,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都應該避免對水產品的污染。
2.5病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的重要因素。在無公害水產養殖過程中,必須做好對水產品的病蟲害防治。對水體、飼料、餌料、工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如果遇到養殖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可以采用純中藥制劑,對全池進行應激減緩處理。尤其是在梅雨季節,為了避免飼料被霉菌污染,可以將中草藥制劑添加到飼料中,增強抵抗力,同時采用低毒、無毒等藥物進行治療,嚴禁使用抗生素。另外,對于水產品病害的防治,不應該使用高殘留、高毒的魚藥,避免魚藥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在養殖過程中,不能直接向養殖水體中使用抗菌素,選擇對人體無害的藥物,避免污染水產品,繼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3無公害水產養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作用,通過法律的方式加以約束。水產監管部門需要對無公害水產養殖的重要性進行進一步明確,各司其職,對水產養殖業進行嚴格的監管,對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的飼料、藥品等進行全面的質量監控,確保水產養殖的安全。另外,從市場營銷層面上加大管理力度,嚴禁那些違反相關規定的藥品、飼料等進入市場中,加大懲處力度。同時,加大對無公害水產養殖的宣傳,提升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意識,同時讓其學會對水產品質量優劣的辨別,從各個方面避免劣質有害產品進入市場。
3.2強化對水產養殖戶的技術培訓服務
國家相關部門或機構需要以水產養殖戶為主體,向養殖戶普及相關的養殖技術,不斷提升水產養殖水平。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可以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或者邀請相關的專家,深入水產養殖基地中,向相關的人員傳授專業的養殖技術。還需要印發相關技術宣傳頁,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養殖技術。從養殖戶規劃設計、養殖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育苗供應、運輸等各個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對水產品,必須經過國家權威機構的檢驗,只有全面合格后,才能為其辦合格證書,之后進入市場銷售。
4總結
水產養殖是農業領域中重要的分支,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水產品。但是,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對水質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給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導致很多含有有害物質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無公害水產養殖成為了水產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極為迫切,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的研究,可以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玉華,養殖池塘底質改良實用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5,21(8):102-103.
[2]李輝,羅韶華,朱文蓮.蝦蟹集約化生態高效養殖關鍵技術[J].科學養魚,2013,32(12):99-100.
[3]周玉玲.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研究——以烏魯木齊市為例[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15,14(8):244-246.
1北方淡水水產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1.1環境污染嚴重
北方現階段的淡水水產養殖主要實施高換水率、高投餌率、以及高密度等模式進行養殖,雖然可以提升養殖的效率與產品的質量,但給周圍環境造成了很嚴重的污染,尤其是養殖地附近的水體,恐怕已經無法恢復以前的狀態。與此同時,隨著養殖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1]。
1.2爆發性疾病
在北方的淡水水產養殖中的繁殖季節,會出現很多爆發性疾病,已經嚴重阻礙到水產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北方的北方淡水水產養殖中,爆發性疾病的危害極其嚴重。爆發性疾病具有治療困難、類型廣泛、以及時間短等特點,因此,這種爆發性疾病一旦出現,立即迅速傳播,會導致淡水魚大面積的死亡。
1.3養殖技術落后
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北方淡水水產養殖的技術比較落后,由于大部分的養殖人員的專業能力較低,對于先進的養殖技術的要領也掌握不住,因此,無法在北方淡水水產養殖中融入先進的養殖技術,致使養殖業的產量低、發展也不穩定[2]。
1.4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北方淡水水產養殖中,一直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造成很多嚴重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如下:養殖人員的技術得不到提升;養殖人員缺少工作積極性以及科學的管理理念;養殖戶與養殖人員技術脫節;養殖戶得不到先進的養殖理念與養殖技術;養殖戶的環保意識無法與時俱進等。這些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北方淡水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2北方淡水水產養殖的技術應對措施
2.1加強綠色漁業的發展
面對北方淡水水產養殖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養殖戶應加強綠色漁業的發展,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對養殖戶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養殖戶的無公害意識;相關部門應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不斷開發新的魚類養殖品種,并嚴禁使用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進行養殖;加強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共同進行綠色漁業的發展[3]。
2.2主動學習新技術
對于北方淡水水產養殖中的爆發性疾病,相關部門必須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新技術的學習,并有效掌握與判別各種魚類的病癥特點,并進行追蹤記錄,可以及時發現魚類爆發性疾病的規律與原因,沉著應對,可以提前進行保護或預防。與此同時,養殖戶還要不斷對養殖飼料的選擇方面進行深入的學習,以此減少魚類爆發性疾病的發生。
2.3提高養殖技術水平
對于現階段的淡水水產養殖戶而言,必須提高自身的養殖技術與科學管理理念,可以定期參加一些相關的技術培訓或者技術探討等活動,進而參觀一些優秀的養殖產業并學習經驗。與此同時,養殖戶還要了解當下消費者的特點以及市場行情,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提高漁業的產量,進而增加經濟效益[4]。
2.4完善管理機制
對于北方現階段的淡水水產養殖的發展而言,應在短時間內快速完善水產養殖業的管理制度,確保養殖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與此同時,還要在各大淡水水產養殖戶中加大管理機制的宣傳,確保養殖戶可以在法律法規的保護下積極地進行淡水水產養殖業,進而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以此促進漁業的健康發展。
3結論
北方淡水水產養殖業若想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引進新的主動學習新的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提高現有的養殖技術,以及從本質上完善淡水水產養殖的管理機制,進而可以有效的把握好市場的發展方向,并加強綠色漁業的快發展,才能促進北方淡水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以此提高經濟效益。
作者:何海龍 單位: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
參考文獻
[1]蓋春雨.淡水養殖過程中的環保問題與應對措施初探[J].新西部(理論版),2016(03):23,25.
[2]韓坤煌.我國水產種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福建水產,2015(09):49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