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0 15:15: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交通的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軌道交通;樞紐站點;網絡
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在每個城市里,都慢慢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態的交通網絡。城市交通慢慢朝客運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城市交通樞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不同交通方式線路之間的銜接以及換乘工作。城市交通樞紐一般是指不同線路之間的銜接,在這個銜接處,乘客們通過、到發以及換乘。
在城市交通 還沒有很發達的時候,公交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出租車、私家車以及自行車是城市交通輔助形式,在此基礎上,也可以說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交通樞紐。但是隨著 軌道交通的引入,使整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發生了影響,使得城市交通結構具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態,也影響了既有的格局。筆者認為,交通引導發展作為現代現 今的城市建設理念,在此基礎上,很有必要對軌道交通對于城市交通樞紐站點的影響做出分析,從而為今后城市交通的發展提供參照。
1軌道交通樞紐站點設計對城市生活的影響
1.1便捷的換乘組織
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城市規模的擴張,以及人口的不斷的增長,人們出行時所選擇的交通工具不再單一,因此,“交通方式間轉換”這個概念便開始孕育出來。這 個概念的意思是人們在出行時,由于特定的狀況,需要從一種交通工具的利用轉換為另一種交通工具的利用。比如人們從公共汽車轉為軌道交通,或者從軌道交通轉 為飛機搭乘,當然還包括其他的換乘方式,在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在現今社會,對交通方式轉換完成的比較成功的是倫敦的朱比利延長線(JLE)中的坎寧鎮(Canning town)站,它的設計將五種不同的交通線路很好的聯系起來,當然由于場地的限制,它的實施顯得較為復雜,但是不管怎么說,能夠將五種不同的交通方式連接 在一起已經非常不容易,對于整個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1.2自然光線的引入
軌道交通站中除了要擁有便捷的換 乘之外,自然光線的引入也十分重要。由于軌道交通站,相對于其他交通形式來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特別是那些設置在地下的軌道交通站點,因此對于乘客來說,清晰的識別相關的標志十分重要,當然可以設計非常鮮艷的標志,但是為了讓人們能夠清楚的看見,自然光的引入是十分必要。比如坎寧鎮(Canning town)站,在復雜的交通站點就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屋頂能夠為售票廳以及地下廳提供充足的光線,這主要是由于屋頂上的大玻璃對自然光線進行了充分的板 射。乘客在售票廳,只要抬頭望,便能夠很清楚的看見屋頂外的高架橋以及天空,充足的光線能夠讓整個售票廳或者地下廳一覽無余。
2.論軌道交通路橋對城市交通樞紐站點發展趨勢的影響
2.1軌道交通對城市交通影響的模型分析
在以軌道交通方式為主要的城市交通中,軌道交通所完成的中轉換乘以及出行者的數量,決定其是否能夠成為大量客流的交通樞紐,這也決定了這樣的交通樞紐未 來的發展前景。為了準確描述軌道交通路橋對于城市交通樞紐站點的重要影響,筆者通過建立一定的模型進行描述。在研究中,筆者將城市空間看做是封閉的,這主 要是保證在一定期間內所研究量即環境資源的穩定性,便于進一步研究的展開。在筆者的模型中,城市交通網絡作為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而出行的乘客則視為一個 種群,這個種群的增長速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城市交通網絡是相關的。那么通過模型的建立,得出的結論是,在什么樣的交通銜接方式下,種群能夠最大程度的達 到資源分配的均勻,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資源分配又將會朝什么樣的方向發展。
2.2軌道交通分擔城市交通的壓力
城市交通 引入軌道交通,很多時候受到限制的,因為投資不到位以及建設周期過短等原因,因此,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城市交通網在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成型。因此,在很多城 市里,最先的城市交通樞紐站點被劃分成為兩類,第一類是已經通過軌道交通方式運行的城市交通。第二類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軌道交通方式都沒有辦法引入其中 的交通,因此只能暫時維持原狀。軌道交通是一種十分快捷的交通方式,其主要優點是大運量、高速度,它能夠分擔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的壓力,因此對城市交通樞 紐站點產生很大的影響。
2.3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合
筆者通過模型設計的結果,得出如下結論。交通發展思想,作為一種現代交通設計的主導思想,主要強化的是交通的紐帶作用,從而促進公共交通與土地利用之間的相互配合,最終在城市中形成一種新的城市布局方式,這種城市布局方式主要是以綜合用地組團為結點。
以軌道交通方式為重要部分的城市交通樞紐,其所針對的出行者已經越來越多,導致的主要原因除了人們出行率增長之外,還有就是客流量的偏向,由于軌道交通 方式的快捷性,很多乘客都會選擇這么一種方式出行,于是軌道交通方式便奪取了其他樞紐的客流量。在最初設計以軌道交通方式為主要的交通樞紐之前,就應當將 這個可能的因素考慮在內,針對其可能的增加量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應對。其次還應當做的是在使用以軌道交通方式為重要部分的城市交通樞紐時,一旦發現交通樞紐 出現弱化現象,要及時的予以修正,對于那些可以利用的交通資源,要盡快的將其引入軌道交通網絡中,從而使軌道交通樞紐在線路資源上能夠得到平等的對待。在 施工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工程建設投資短缺或者土地規劃出現障礙等等疑難問題,這些問題都使得交通樞紐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在設計乃至施工的 過程中,都應當考慮到常規公交對軌道交通線路的補充作用,為了減輕軌道交通樞紐的運行壓力,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公交運輸進行補償,比如價格優惠戰略等等,這樣能夠使得公交線路的客流量增加,從而增加其在所有交通樞紐中的重要性。
3.結語
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在每個城市 里,都慢慢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態的交通網絡。城市交通慢慢朝客運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城市交通樞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不同交通方式線路之間的銜接以及換乘 工作。作為城市交通網絡的重要內容,軌道交通樞紐站能夠使各種交通方式之間實現良好的轉換,促進城市交通站點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周邊環境的發展。但是在我 國,軌道交通發展還不是非常成熟,其設計也沒有很完善。筆者從軌道交通設計的注意事項出發,以模型為指導,闡述未來我國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吳小萍,陳秀方,金守華,徐慶元,謝曉輝. 客運專線線路走向多目標決策分析[J].中國鐵道科學.2010(02).
關鍵詞:城市結構;交通;耦合發展
Abstract: facing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urban land use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levance, and raised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model is imperative.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guiyang city form and guiyang city traffic conflict, guiyang city road traffic conditions, to explore the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 will be good for guiyang city form and the traffic synchronous coordinate development, urban form in guiyang planning and traffic planning a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city structure; Traffic; Coupling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4.1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研究的宏觀意義
國內外對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都表明,城市交通對城市空間擴展起著關鍵作用;城市空間擴展也要考慮城市交通的發展,通過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交通模式與空間組織加以限制和調控。事實證明,兩者相互支撐才可能有利于城市空間的合理擴展和組織,但城市空間的合理擴展必須滿足城市自組織發展機制的要求。
目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一方面,城市化進程速度不斷加快,城市高速度、高密度、集中開發的特征十分明顯。許多大城市的土地利用顯現出人口高密度、開發高強度、綜合多元化、城市布局形態集中緊湊等顯著特征。另一方面,交通機動化進程速度也不斷加快。交通需求猛增,許多大城市的交通系統正處于由步行、自行車為主要構成的傳統交通結構向機動化交通結構轉變的時期,各種交通問題與城市用地矛盾十分尖銳。兩個方面疊加,構成了我國對城市交通系統與城市土地利用兩者相互關系研究的突出國情特征。
選擇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交通組織的時空耦合進行研究,并在對其機制和特征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對中國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交通組織的耦合發展模式提供建議。
二、研究的目的
(一)、有助于改善個貴陽市城市道路交通狀況
貴陽是西南地區陸域幾何中心,位于云桂川湘渝,四省一市的中心,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伴隨著貴陽的快速發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機動化水平提高,人們對交通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成為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焦點。探索貴陽市空間形態與道路交通的相互關系,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城市空間形態對路網形式、交通模式的影響機制,從而解決貴陽市交通矛盾,改善貴陽市道路交通狀況,進一步提升貴陽作為西南重要交通樞紐的功能。
(二)、有助于優化貴陽市空間結構形態
貴陽市的城市形態經歷了從軸線型發展模式到由內向外成組成團的發展模式再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特色。由于自然山體阻隔及長期的單中心布局,貴陽市老城區人口與城市功能高度聚集,主要交通干道負荷嚴重,交通擁擠狀況逐步加劇。隨著近幾年金陽新區的建設,使得貴陽城市得以開闊。有利于將新老城區緊密相連,引導城市形成組團式發展的城市形態,為進一步的城市布局優化奠定理論基礎。
(三)、有助于促進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
貴陽市在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后。省委、省政府高舉發展、團結、奮斗的旗幟,把“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進跨越”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主基調,并明確提出了“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 “十二五”時期是貴陽市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縱深推進期,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戰略的加速期,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轉型期。在貴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內容中,明確提出了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市域
三、研究內容
在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從交通組織與城市空間結構之間具有高度關聯性的角度運用耦合的地理學概念,力圖立足地理學的研究范式,從動態的、系統的和綜合的視角,運用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學、交通規劃學、系統科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對“城市空間結構―交通組織”的耦合發展模式做探索性的研究。通過對國際上大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交通耦合發展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探討中國大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組織的耦合發展模式,并選擇貴陽市進行實證研究,填補對西南地區的研究空白。
從貴陽市城市空間形態與道路交通問題的特殊性出發,分別按時間序列總結研究貴陽城市空間形態與貴陽交通道路發展演變的耦合性,運用“城市空間結構―交通組織”的耦合發展模式對貴陽城市空間形態和交通道路發展現狀進行評價,并提出彼此更為協調、相互促進發展的建議。子課題設置如下:
(一)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交通組織模式的演變研究
首先,從城市形態及規模的變化、城市空間擴展、城市郊區化等方面分析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特征;其次,從交通模式的發展歷程、交通空間組織模式的發展歷程兩方面分析城市交通組織模式的變化特征,并總結出現代大城市的典型交通組織模式:最后,研究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的同步發展特征。
(二)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交通組織的耦合發展模式研究并對中國大城市“高密度開發―公共交通”耦合發展模式進行構建
首先,提出耦合的定義、內涵和目標;其次,對大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組織的耦合機制進行研究,提出耦合類型(包括“低密度開發―小汽車交通”與“高密度開發―公共交通”兩種類型),并對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組織的耦合過程進行解析;最后,通過總結國際上12個相對成功地把城市空間發展與公共交通發展相結合的城市的經驗,提出耦合發展模式的構建原則,并建立“空間耦合一致度”的評價指標體系。
關注中國大城市發展的背景,明確中國已經進入快速城市化時期,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大城市空間結構的特征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其次,分析中國大城市快速城市化時期的城市交通組織模式的特征與發展趨勢;最后,提出中國大城市“高密度開發―公共交通”耦合發展模式的目標、構建原則、內容以及實現耦合發展模式的保障體系。
(三)以時間為序總結貴陽市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過程
貴陽從元代起開始建城,由于貴陽市地形較為特殊,城市中心區周邊均有山脈相連.城市中心區位于相對平坦的盆地。貴陽城市形態發展具有其特殊性,貴陽市的城市形態經歷了從軸線型發展模式到由內向外成組成團的發展模式再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特色。
(四)從道路網絡、交通工具兩方面歸納總結貴陽市城市交通演變過程
城市道路系統是構成城市形態的主要要素,道路系統得發展往往與城市發展同步。在上述課題中詳細描述了貴陽市城市空間的演變,該課題與之對應,按照時問順序描述貴陽市道路系統的演變。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山巒疊嶂,溝壑縱橫。這樣的地形地貌一直是制約貴州交通發展的重要因素。本課題對貴陽的道路、交通狀況資料進行收集與總結。
(五)貴陽市“高密度開發―公共交通”耦合發展模式的構建
對貴陽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組織的同步發展特征與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礎上,研究貴陽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組織的耦合發展模式,并提出構建的保障措施。
四、預期研究成果
1、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對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交通道路情況耦合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總結,得出可以可廣泛運用的結論。
2、依據定量分析,構建構建大城市“高密度開發―公共交通”耦合發展模式。
3、以貴陽為實例,運用大城市“高密度開發―公共交通”耦合發展模式的分析,進行貴陽市空間結構與軌道交通空間耦合的定性分析,提出貴陽市“高密度開發一公共交通”耦合發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為打造貴陽市成為生態文明城市,使貴陽市城市形態與交通情況同步協調發展,對貴陽市城市形態規劃與交通規劃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
1.玉明,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與空間結構演變關聯研究川,人文地理,200102,85
2.毛蔣興,閏小培,城市交通系統與城市空間格局互動影響研究【J】,城市地理,200505,45.48
3.毛蔣興,閆小培,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與城市交通模式關系研究嘰,規劃師,200207,69―72
4.張金,上海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需求的關系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要立足于本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實際情況,注意節約成本,加強公交運行的優先管理理念。要通過綜合這些因素,保證城市交通總體規劃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1.1利用宏觀調控增強現行交通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要實行“公交優先”與“發展管理”戰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交車管理是整個交通管理的重點,要積極引導公共交通的發展,以公共交通分流車輛總數,改善交通環境,降低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筆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部分居民不乘坐的原因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公交車人流量大,環境衛生差;二是公交車數量少,需要長時間等待;三是突發急事不能乘坐公交車。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發展公共交通的重點是提高公交車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公交車衛生水平;要加強對公交車隊的投資,增加公交車數量,提升居民出行能力;要優化公交車行駛路線,保證公交車路線的全面性。政府部門對公共交通的引導不可缺少。一方面,當地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宏觀管理力度,以本地區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適當推出公共交通發展規劃,保證公共交通平衡發展。另一方面,要優化公共交通管理方式,不斷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在“發展管理”中,要結合城市未來發展趨勢,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城市車輛發展情況。通過分析未來城市車流量,合理安排步行道、自行車道的建設情況,避免發生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擠占機動車道的情況。在城市交通宣傳工作中,政府部門可以多宣傳低碳出行、綠色出行,建議人們乘坐公交車,開展低碳活動,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量,緩解交通壓力,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
1.2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管理
基礎設施會影響交通運輸安全。以瀝青路面為例,隆包是瀝青路面中的常見問題,隆包導致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影響行車安全。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提升交通設施安全系數,及時處理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問題,做好速度標示工作。對易發生交通事故的路段進行警告。在早晚高峰時期,交警部門要出動警力維護交通秩序。在現階段,我國城市道路開發建設資源越來越少,城市道路建設工作不能像過去那樣盲目地擴建公路寬度,這就說明,通過道路建設工作緩解大城市交通壓力的辦法已經很難實行了。部分大城市通過建設城市立交橋的方式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這種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值得推廣,因為建設立交橋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增加城市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在建設立交橋的過程中,會影響這個路段的運行。在城市道路建設過程中,可以科學管理交通組織,優化車輛行駛能力。例如,在城市交通運行中,可以在交通擁堵路段劃分單向行駛車道,通過交通信號調控交通運行。可以加強交通預警,拓寬交通信息流通渠道,保持整個城市之間的交通信息流通。
1.3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通過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規劃,提升城市交通管理部門對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1)要立足城市當前發展情況
規劃未來城市發展道路。在規劃中,要以整個公路網為基礎,正確處理好道路、車輛與交通管理間的關系。要保證規劃設計與城市未來整體規劃相適應,滿足規劃對交通管理的要求。
(2)可持續發展原則
整個管理規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升城市交通環境,推動交通結構升級,建立起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安全行車性能。
2結語
關鍵詞:公共交通發展戰略軌道交通
交通發展戰略是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首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對城市交通未來發展趨勢的總體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宏觀地把握城市交通發展的方向,關注城市交通發展的大局。重慶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交通通信樞紐和貿易口岸,是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然而,重慶城市交通在系統建設、模式選擇、建設標準和供需管理等方面與一些先進城市仍然存在差距,所以重慶城市交通發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功能、布局與交通的協調發展,尋求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建立以軌道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模式
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環境等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結構,即各種交通方式承擔出行量的比例分配。
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是世界上著名的交通繁忙城市,城軌系統和鐵路系統是公共交通的主導方式。從東京市區范圍出行的交通結構來看,東京市區公共交通比重最高,而小汽車比重最低。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東京的公共交通比重高于重慶,尤其是軌道交通比重相差甚遠。在世界先進城市中,東京以發達的、極具吸引力的軌道交通而成為特大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范,東京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成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的首選模式。
2007年5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在主城區2737平方公里范圍內修建“九線一環”共十條軌道交通線路。“九線一環”遠景線網線路總長513公里,其中地下線220.9公里,高架線(含地面線)292.1公里,遠景線規劃期限為2050年?!熬啪€一環”建成后,主城每平方公里范圍內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將達到0.65公里。
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重慶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城市土地和交通資源以及環境上的約束條件,認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是:優先發展能滿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運分擔比重;同時努力引導和控制小汽車的使用,壓縮出租汽車的所占比例。
發展“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交通
重慶作為山城,道路狹窄,尤其要考慮“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交通,這方面需要向倫敦學習。倫敦的交通戰略目標,是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以人為本的城市、交通可達的城市、公平的城市和綠色城市。
重慶主城區交通暢通有兩大問題:一是車和路的矛盾,二是人和路的矛盾。車和路的矛盾,即機動車增長較快與路網發展相對較慢的矛盾。人和路的矛盾,主要是靠市民的自覺遵守和協調參與?!爸貞c城路彎、坡陡、道路窄”這是“先天不足”,需要靠“后天來補”,這就要求市民自覺遵守交通秩序,建立和諧交通秩序。在“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交通中,可以考慮建立安全無障礙化道路交通系統。如設立人行信號燈、交通安全島、人行立交等,提高行人、自行車交通安全。同時,建立宜人的非機動車系統:在舊城區商業休閑等人流集中地區,設置地面步行區;在新開發的高密度區建立高架步行系統;在各組團內部建立獨立的步行、非機動車廊道。
完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的發展策略
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的發展模式有兩種:一是BRT(即城市快速公交,BusRapidTransit)用于地鐵或輕軌的延伸,如美國邁阿密市的第一條快速公交走廊,使BRT作為軌道交通的延伸來降低投資與公交運營成本;二是BRT與地鐵、輕軌混合使用,地面快速公交與立體的軌道交通共同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網絡,二者的運行線路和換乘樞紐統一規劃、緊密結合,既可降低建設成本與運營維修費用,又能提高運營效率。目前,紐約、巴黎、東京等一些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一般以軌道交通為主,南美的波哥大以及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等一些人口密度相對適中的城市一般以BRT為主。
重慶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的發展模式可以考慮采納美國邁阿密市快速公共交通的發展模式,將BRT用于地鐵或輕軌的延伸,即確立在主城核心區范圍之內以軌道交通為主,在1小時經濟圈之內、主城核心區范圍之外以BRT為主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發展戰略,實現兩種快速公共交通類型的優勢互補,降低建設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綜上,重慶要規劃城市交通發展來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就要以改善中心城交通狀況、優化方式結構、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公交吸引力、減少道路交通擁堵為戰略目標,扭轉城市交通結構惡化的趨勢,為重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徐循初.關于確定城市交通方式結構的研究.城市規劃匯刊,2001(3)
關鍵詞: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移動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2017502
1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的發展現狀
1.1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的概念
全球城市化浪潮帶來日趨增長的城市交通運輸需求,隨著車輛不斷增加,道路運輸負荷日益增長,交通擁堵、事故頻發與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逐漸凸現。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在傳統的概念上來看,是將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數據通訊技術、電子傳感技術等先進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交通管理,并且能夠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最終實現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模式。通俗的認為,ITS是在現有交通資源條件下,更有效的提高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提高我們車輛的利用效率,給老百姓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出行環境。
城市交通信息服務可以認定為ITS面向城市出行者所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務,它通過交通信息的采集、處理、與應用,促使各類交通參與者主動選擇出行模式,在減少廢氣排放,降低交通延時和增強行駛效率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1.2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的實現過程
城市交通信息服務實現過程,從基本過程來看,可以劃分為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等三個部分。
信息采集:由視頻、地感線圈、GPS、微波雷達、RFID車載單元等傳感設備作為采集終端,實現交通流量、速度、位置、事件等信息的采集匯聚,通過通信傳輸網絡上傳交通調度中心,經過數據融合分析,存儲在交通信息數據庫。
信息處理:針對采集信息,對交通管控信息、交通基礎數據靜態信息、GIS地理信息進行融合挖掘處理,生成道路交通實時運行狀態信息、實時道路路況圖、交通異常情況報警信息、動態交通路線誘導信息,估算通行時間,發送到信息系統。
信息:采用可變情報板,廣播,智能終端、門戶網站、車載導航終端等多種方式,將流量信息、行駛速度、擁堵程度、交通安全、交通管制事故信息、道路施工等交通實時信息進行。
1.3城市交通信息服務面臨的挑戰
隨著國內交通信息服務的飛速發展,信息服務的內容、范圍與形式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城市出行的公眾已經不滿足于僅僅瀏覽和查詢交通靜態信息,而對交通信息服務的實時性、準確性與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與傳統公共信息平臺面向公共群體的服務思路相比,更多城市公眾對個人出行方式、個性化出行服務日趨關注,這也決定了如何創新式提供單體用戶的服務體驗將是交通信息服務發展的新方向。
2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移動互聯網包含終端、軟件和應用三個層面,主要指通過智能移動終端,使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來獲取業務和服務。移動互聯網產業近年來發展異常迅速,大大快于計算機和桌面互聯網:2012年底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已超過固定互聯網用戶,達到15億,起步5年內用戶擴散速度超過桌面互聯網同階段1倍;移動應用數量在近期三年內超過了140萬,App Store在6個月內新增1億活躍用戶(Facebook耗時4年才實現這一目標)。
可以看出,隨著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推廣商用和移動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移動互聯網無論是在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與應用業務上都有著傳統互聯網不可比擬的發展速度。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爆炸性的增長,交通信息服務與其加劇耦合,從而共同形成多個核心服務特征,為出行公眾的實時準確、個性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務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3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務的特征
3.1在服務內容上緊密圍繞以位置服務為核心的創新路徑
基于位置的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交通信息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谖恢玫姆胀ㄟ^時間序列行為軌跡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標記組合,為用戶信息增加新的標記維度,實現了真實地理信息與用戶主動行為的綁定。LBS服務的實現需要多種關鍵技術的融合發展與支撐,如圖1:
隨著3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傳輸網絡帶寬大大拓寬,為信息交互量較大的LBS服務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智能手機的發展推動了移動位置服務應用的普及。一方面在日益強大的智能終端系統能夠提供更親和的仿真界面效果和更清晰的地圖展現,另一方面移動位置服務與社交SNS服務的整合創新了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模式,增強了移動位置服務應用的服務范圍與傳播渠道。
LBS服務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鏈與交通信息服務融合的重要抓手。越來越多的社交應用(微博、微信)、移動電商等都包含了豐富的位置要素;蘋果公司在2012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正式推出自有地圖服務;傳統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有影響力的移動互聯網位置服務產品和應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積極布局移動互聯網,著力構建強有力的移動位置服務產業鏈。
3.2在交互方式上緊密圍繞“實時、準確、友好”三個核心特征
實時性與準確性是交通信息服務的基礎。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多維終端等特性,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入網絡來獲取交通服務信息。通過智能終端、PAD、可穿戴設備,以實時向交通參與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換乘駁接信息、停車場所信息以及與出行相關的其他信息,出行公眾以此為基礎進行出行模式的制定與計劃的調整。
以Google glass為代表的增強現實技術是友好交互體驗的標志。友好的交互方式將是未來增強用戶體驗的關鍵途徑,它將直接決定了公眾對交通信息服務的滿意度。增強現實是一種計算機應用和人機交互技術,在虛擬現實技術基礎上借助計算機和可視化技術將虛擬信息應用到真實環境中,把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疊加到在一起。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到移動位置領域,是交通空間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方式,根據學習者的位置變化動態地提供所需的空間信息,并通過虛擬三維的方式動態地疊加在用戶的視頻信息上。增強現實技術將大大提高交通服務的智能化與自學習能力。移動終端設備軟硬件能力的增強使其具備了較強的計算和處理能力,這些功能的集成為開發基于移動終端或可穿戴設備的增強現實系統奠定了基礎。比如在路況導航環境中,中只需要將智能眼鏡的攝像頭對準周圍景物,就能自動顯示相關的交通信息,可穿戴設備的隨時交互特征將使用戶界面更加智能化。
3.3發展趨勢上以人性化、個性化信息服務作為創新潮流
智能交通的參與者,包括政府、企業還是出行者,都對信息的內容、形式提出更高的需求。人性化的交通體驗指從末端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出發,提供實時、動態、個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務,而不只是單純的共性數據推送。
人性化信息服務首先應當在可定制化上形成關鍵思路。一方面用戶可根據日常出行情況,對出行路線上關鍵路段及熱點區域進行定制,從而了解常用路線的沿途交通信息以及通行時間預測等。另一方面,運用GIS平臺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出行的路線及區域進行分析,歸納用戶的通行線路和熱點區域,分析用戶的行為模式,從而針對性的進行信息交互服務。
人性化需求的滿足同時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有效交互。的通過移動互聯網為載體提供交通應用信息服務,用戶在使用導航或路況應用時,可以通過各種移動觸媒,能夠通過定位、視頻、文字等多維方式主動自身周邊路況信息,實現及時、準確的交通信息共享。
4結束語
全球移動互聯網流量已經占到互聯網流量的13%;典型互聯網業務移動化趨勢尤為突出,Facebook近30%的流量來自移動設備,Twitter移動流量占比超過50%。作為民生服務的關鍵組成部分,交通信息服務將需要借助移動互聯網進行跨越式發展。本文從兩者契合的提供內容、交互方式與發展趨勢進行了簡要分析與討論,認為基于位置的服務(LBS)、友好交互與滿足個性化需求將是各種創新與應用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2.
[2]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S].2013移動互聯網白皮書.
[3]魯維,胡山.我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電信技術,2009,(5):1921.
[4]薛立宏,張云華,曹敏.移動互聯網運營關鍵問題及商業模式探討[J].電信科學,2009,25(5).
[5]Bill N.Schilit,Norman Adams,Roy Want. 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EB/OL].http:///want/papers/parctabwmcdec94.pdf,20011010.
關鍵詞:城市交通;綠色交通;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U4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9-0098-02
城市交通同城市人口、經濟、環境和資源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便利的城市交通促進了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城市交通也引起了諸如大氣與噪聲污染、道路擁擠、土地占用等一系列問題。綠色交通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綠色交通是一個新的理念,也是城市交通的一個實踐目標。它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從國外引入中國的,近幾年在國內日漸擴展。所謂綠色交通,簡言之,就是協和的交通,即交通與環境的協和,與未來的協和,與社會的協和(安全、以人為本)和資源的協和。綠色交通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連,它只有符合可持續發展才具有生命力,而可持續發展通過它的發展得以實現。因此,又可以說綠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交通觀念所發展的協和式交通運輸系統。
綠色交通是“環境革命”這一理念在交通方面的具體化。為了解決日趨嚴重的城市環境危機,呼喚綠色就成了全人類共同的呼聲。因此,可以說,綠色交通是世界發展對21世紀交通提出的一種更高的要求,它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解決長期以來一直困擾我們的交通發展與交通對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矛盾的重要途徑,其中“以人為本”思想也要貫穿其中,它們的實現與否關乎這個生態環境是否被破壞。
一、我國城市交通發展面臨問題及綠色交通的指導作用
(一)我國城市交通面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城市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擴展、城市規模的擴大及人口的不斷增長使我國城市交通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由于城市空間的限制,交通變得愈加擁擠。這種交通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以及長期形成的城市混合交通導致了交通擁擠與阻塞。
第二,城市擴建、居民外遷,結果既占用了大量土地面積,又增加了居民出行距離和出行時間,從而增加了交通需求量,使得土地利用不盡合理。
第三,經濟發展和城市規模擴大與人口的不斷增長,這將刺激人們對交通設施的需求,導致能源消耗大量增加,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能源供給的結構性矛盾。
第四,汽車尾氣的排放、交通噪音、振動、電磁波等嚴重危及著人們的生理與心理健康,使得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二)綠色交通的指導作用
時代的發展已使城市交通到了發生質變的關鍵時期。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和發展綠色交通,是目前我國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與以往交通規劃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城市交通規劃必須完成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這一指導城市交通規劃和交通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其中綠色交通理念又要貫穿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的始終。綠色交通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要以綠色交通理念進行科學的交通預測和分析。科學的預測和分析是保障交通可持續發展、長遠實現綠色交通的重要前提之一。城市交通規劃首先要將綠色交通理念貫穿實施到城市交通預測分析中。
其次,要以綠色交通理念合理確定客運交通結構而且要統籌制定各單項交通發展戰略。為引導客運交通向合理的客運交通結構轉變,必須統籌制定各單項交通戰略和措施,它們既有有機聯系、相互協調,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要把綠色交通的理念作為主線貫穿其中。
二、全方位實施綠色交通,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實施綠色交通的內容和措施
綠色交通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交通運輸的每一個環節和相關要素,包括車、路(設施)、交通環境、交通組織乃至其所處的整個社會系統。因此,凡是能促進交通系統“環保、健康、安全、高效”的舉措都屬于建設綠色交通的范疇。另外,綠色交通還有一層含義,就是使交通服務對象感到安全舒適、感覺愉悅、心理不緊張,也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
具體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1)把完善城市道路網建設和發展合理的交通方式放在實施綠色交通、促進城市交通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第一位;(2)以加強城市交通管理軟件的建設改善交通環境促進綠色交通發展,針對交通需求總是趨于或超過交通供給的現狀,就需要在交通管理控制上加以引導,以緩解和解決交通問題;(3)以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綠色交通工程的實施。
(二)綠色交通方式之城市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在21世紀之所以備受各國青睞,最重要的是與道路交通相比,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時間準、污染少和安全舒適,且與城市道路無平面交叉等無可比擬的優勢。此外,噪音和空氣污染等環境方面的損失僅為道路交通工具的6%~10%,所以城市軌道交通是在滿足城市居民交通需求的 條件下全社會總付出最少的方式,也是滿足人文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最佳方式,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有關資料分析,我國單位運量能耗,公路是鐵路的13~16倍;公路運輸產生的廢氣對環境的污染,比鐵路高30倍;在同樣的運量條件下,修筑公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積是修建鐵路的4倍。特別是隨著鐵路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鐵路運輸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優勢,顯得更加突出。
城市軌道交通以運行方式舒適、準時、占地面積少、環境污染小、節省能源、快捷方便且運量大而得到廣泛的運用。地鐵列車以電力作為動力,基本不存在空氣污染問題。輕軌列車有電力和內燃之分,但考慮到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城市輕軌一般用電作為動力,而內燃輕軌車主要用于市郊輕軌。因而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是綠色交通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今后對軌道交通的不斷完善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推動綠色交通的發展。
三、 “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
在傳統的道路設計理念中,“以車為本”長期以來一直是道路交通設計的出發點。交通并不僅僅是車的移動,而是人或物的移動,規劃時,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的可達性。根據Chris Bradshaw所提出的“綠色交通體系”并結合我國城市人口密度大,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比例大的特點,我國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建設的優先級順序為: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出租車、貨車、摩托車。
在規劃建設上,它體現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綜合考慮效率、公平、協調、有序等綠色交通原則,兼顧國家經濟和宏觀政策,著力建設步行、自行車、公交系統。因此,把“以人為本”應用到城市道路工程設計中,并探索其實現的過程顯得尤為迫切。
(二)“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的交通
“以人為本”理念首先體現在道路線型設計上。良好的線型設計,不僅為城市交通運輸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條件,而且也能與沿線兩側自然環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勞。從景觀和安全觀點來看,用較大半徑的圓弧曲線,要比漫長的直線和短線為佳,除了主干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較多的轉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適當的轉折,設置較大的曲線,使沿線兩側建筑物和自然景色有所變化,以消除長直線的單調感,解除司機的疲勞,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街道設施是為人服務的,因此街道設施的規劃設計要體現對人的關懷,集功能與環境景觀于一體。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業街周圍,設置足夠的停車場使人們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與高大喬木或花壇相結合,使人在休息時既親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曬;林蔭小道、座椅、路燈及電話亭等,提供人們小憩的空間。
以人為本不僅要考慮到正常人的需求,還要考慮到傷殘人、老人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的特殊要求,努力創造一個公平、平等的社會環境。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設置殘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兒童專用的坐具、場地和設施;為老年人和殘疾人設置廁所蹲位等。從城市道路建設的細節處,更多的體現對人的關懷、關心與幫助。
四、結語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們在交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車輛政策、燃料政策及交通系統管理政策。這些政策對保護環境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也給我們下一步發展綠色交通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而且我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想,因而“以人為本”思想尤其需要重視。通過對我國城市交通規劃現狀的考察以及對目前交通發展制約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欲使城市道路交通在盡可能長的時間段內保持生機與活力,就需要從長遠的角度進行思考,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
針對綠色交通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我們給出以下建議和構想:
1.在指導思想上,采用“以人為本”的規劃思維,注重人的舒適性,考慮人的可及性大于車輛的可及性。充分考慮人的舒適安全,不僅要考慮車上乘客的舒適安全,也包括考慮路網周圍居民是否受到大氣污染、噪聲、振動等的危害。
2.必須注重步行、自行車系統的規劃研究。
3.盡快建立城市快速路及快速軌道網絡等“快速通道”。
4.發展合理的城市形態和結構,減少出行次數和出行距離。
5.著力分析商業服務中心對城市交通發展的重大影響,嘗試現代步行街系統。
6.盡快建立價格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統。
相信綠色交通將會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取得長足發展,而綠色交通在融入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后,我們身邊的道路也將朝著和諧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陸化普.城市通現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孫翔.現代城市交通規劃的彈性思考[J].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0,(4).
[3]任福田.城市交通發展的趨勢[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03,(9).
[4]馬榮國,楊立波.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交通規劃[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0,(10).
[5]陳洪轉.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構建的思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管學院.
[6]李瑩.城市公共交通BRT與MRT模式的比較[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6,(3).
[7]周小群,宏.以人為本的城市道路設計探討[J].科技信息,2007,(7).
【關鍵詞】城市交通;城市規劃;關系
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交通作為鏈接外界的方式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城市要想快速、穩定的發展,那么,就必須要對交通環境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調節好交通發展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使交通與城市建設緊密相連,規劃出一個綜合性強并且實用性強的城市布局。
一、新時代背景下城市交通發展的特征與趨勢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核心,它的發展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發展的進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交通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交通的壓力也隨之增大。但是,交通運輸種類呈現出了多元化,并且運輸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城市交通發展逐漸實現綜合性和實用性,并且與城市的整體規劃越來越密切。交通的功能已經不再局限于交通疏散的本身,而是更多的與城市整體發展相結合,交通與城市規劃呈現出相互制約、協調發展的趨勢。
二、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相互關系
(一)城市房地產業與交通的關系
城市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具有周期長、價值量大、位置固定等特點,并且在對房地產進行開發時,往往會受到國家對政策、經濟的宏觀調控或者一些自然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同時,房地產的開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城市的規劃。因此,與其它城市建設相比較而言,房地產的開發對投資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房地產自身屬于不動資產,并且它的使用、開發以及日后的經營都會將整個交通網絡作為發展的依托,由此也可以看出,便捷的交通網絡可以為房地產項目的開發以及延伸起到積極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城市空間的外延。同樣,房地產的開發也能夠帶動城市交通網絡的建設,二者在發展中建立了相輔相成的關系。交通系統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交通網絡的建設對房地產開發的順序有影響。第二,交通網絡的建設對房地產所開發的類型有影響。第三,交通網絡的建設對城市房地產的分布情況有影響。第四,交通網絡的建設對房地產的價格確定有影響。
(二)交通樞紐與城市規劃的關系
交通樞紐不僅承擔著整個交通的調控功能,同時,也在現代城市發展與規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城市規劃中,交通樞紐既是人們進行日?;顒拥木奂兀彩侨藗冞M行經濟活動的聚集地,交通樞紐在城市當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突顯出來。交通樞紐的改進和完善,可以使它更好的服務于城市規劃,并且激發城市的各項功能可以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對城市的規劃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交通樞紐可以為周邊的人群提供更加完備的、便利的交通條件,在確保交通樞紐可以正常的進行交通集散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對周邊的空間環境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用交通樞紐來拉動整個提高城市的建設和城市經濟的發展是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以交通樞紐為城市規劃的核心,在周邊建立辦公樓、商業、住宅樓、城市綜合體等,使城市中的多種產業可以同時發展。交通樞紐與城市的規劃以及城市功能的發揮之間有著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的作用。因此,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同時,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城市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樞紐疏散和調節功能的發揮情況。
(三)道路擁堵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對城市來說,城市交通可以稱得上是城市的核心。交通情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中的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商業貿易以及市場經濟都會產生影響。交通是城市謀求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它也是城市生存的基礎。城市交通的擁堵會對城市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效率帶來壓力,并且也減緩了城市發展的進程。道路擁堵主要對城市的發展有以下幾方面的影響:第一,道路擁堵影響了城市在空間上的布局。第二,道路擁堵影響了城市的發展規模。優異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環境是一個城市繁榮發展的條件,因此,道路的擁堵勢必會對城市的功能性產生影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
(四)道路設計年限、質量等與城市道路擁堵主要對城市的發展有以下幾方面 的影響:第一,道路擁堵影響了城市在空間上的布局。第二,道路擁堵影響了城市的發展規模。優異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環境是一個城市繁榮發展的條件,因此,道路的擁堵勢必會對城市的功能性產生影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
1、道路設計年限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
道路設計的年限對城市規劃產生影響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就是在對道路進行設計時,參數的取值出現了問題。其次,是對道路進行設計之前并沒有進行一個長遠的規劃。在參數取值方面,通常情況下,交通道路都是瀝青混凝土的路面,它的使用年限在理論上應該是20 年左右,但是實際上由于對道路的日常養護工作不到位,道路在使用10 年左右時間就出現了嚴重的損壞。使道路的使用壽命縮短。對道路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主要體現在,設計路面時在寬度上以及承載量方面考慮的不夠周全,使后期不斷的對道路進行修繕,造成資金浪費。面對這種情況,對城市的發展與長遠規劃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道路不斷的進行改善,使交通受到干擾,自然影響了城市功能的發揮。
2、道路設計的質量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
道路設計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路基路面設計中材料的選擇,以及對路基設計的合理性沒有達到路面的使用標準,因此影響了道路的正常應用。這樣一來,就導致道路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在對城市規劃時,受到了道路的限制,造成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減慢。
三、新時期城市交通線路規劃與城市發展的方法探討
(一)綠色交通規劃
建設綠色交通的先決條件是,要注重城市中自行車系統和步行系統的發展。其中,對城市當中步行系統的建設主要是通過在地下、路面以及空中建設人行通道,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為步行系統建立一個網絡。在建設步行系統的過程中,也間接的擴大了城市的規劃范圍,使城市中一些立體空間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城市的各項功能也被激發出來。同時,在城市當中的一些公共空間范圍內設置相應的環境設施、休閑設施等,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中國是自行車的發源地,自行車這種交通運輸工具對整個城市的交通來講十分重要,并且所占的比例很大。由于自行車具備清潔、無污染、方便等優勢,因此,發展自行車這種交通形式,與建設綠色交通的理念是十分吻合的。
(二)從用地布局的角度分析
在現代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不斷的將單一的城市布局轉向多元化的城市結構。因此,對土地進行合理的布局是改變城市結構的重要形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土地資源的集約化理念使土地在空間上的布局更加合理,并且城市規劃的各個性能得以充分的體現。合理分配土地,避免交通出現區域性集中的現象,這樣也可以進一步縮短人們出行的距離。對城市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特別要注重土地與交通之間相互配合的程度,使交通可以發揮出它的調節功能,促進城市的有序發展。
(三)各類交通的協調發展
交通運輸時,協調各類交通之間的關系,可以使交通系統更加有序的進行,同時,也使交通系統從整體上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交通的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整個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使城市的規劃更加合理。要想協調各種運輸方式,就必須要對交通的運輸量以及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依照所預測的結果來對城市進行布局。
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城市的整體規劃不能離開對城市交通發展的預測。對城市交通進行精準的預測,可以進一步提高交通的運輸能力,進而為城市經濟發展和規劃提供理論基礎,使城市的功能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得到發揮。
參考文獻:
[1]呂維娟.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異同點初探[J]城市規劃,2005(02).
[2]韓強,城市交通發展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J].山東大學學報(理科版),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