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9 15:1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時代的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教育類期刊發展現狀的理性思考 淺談教育類期刊編輯的創新意識 淺談教育類期刊選題的策劃 探析教育類期刊的選題策劃 新媒介背景下高校教育類期刊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 特殊教育類期刊編輯的責任意識與專業能力養成 論新時期教育類學術期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代營銷理論視野下教育類期刊的定位 教育類綜合期刊如何發揮引導作用 2009—2011年度職業教育類期刊發展情況統計分析 數字時代公安類期刊的辦刊思路 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的職業化之路 大數據時代老年期刊的發展之路 數字化時代的期刊發展 我國教育類公益組織的發展、現狀、困境及對策 試論教育類課程對職前學生知識的發展作用 教育類電影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教育類期刊如何以受眾研究進行選題策劃 新:教育類信托 傳統期刊的數字化之路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蔣豐.日本傳統媒體如何突破新媒體重圍[N].東南快報,2014-06-17.
[3]趙新樂,晉雅芬,袁舒婕.插上APP的翅膀,期刊能飛多遠[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06-19.
[4]志.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期刊及期刊版本的發展趨勢[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4).
[5]周學東.全媒體時代專業類期刊的新聞傳播[J].新聞實踐,2013(7).
[6]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0.
[7]黃琳.新媒體 舊價值[J].新聞記者,2013(1).
[8]李柏寧.教育期刊品牌戰略發展的構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7(9).
[9]王樹槐.教育期刊數字化營銷策略探析[J].科技與出版,2013(1).
[10]聶晶磊,王秋艷,李文明.淺析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創新與發展[C].2011年創新教育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4).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數字化;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7-0069-02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簡介:王俞涵(1981―),山東威海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職業教育分社高級編輯,經濟學碩士。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教育應運而生。美國《教育技術白皮書》對數字教育給出了一個準確的定義,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種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溝通機制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數字教育在構建中需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新溝通機制,另一個是交互作用。
一、國家對高職數字化教學的指導
自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職業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為“十二五”的重要任務。在性質上,信息化是數字教育的基礎,為數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樣,在數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況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達著數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種方式在推動數字教育的發展:2012年,教育部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當時僅有數百名教師參賽,而到2015年則有約6萬名教師參賽,可以看出大賽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2014年,教育部舉辦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每年組織職業院校信息化研究課題。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則開始著手構建全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網絡,當時的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強區域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職業院校組織開發一批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模擬仿真實訓軟件和生產實際教學案例等,并廣泛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組織和支持教師和教研人員開展對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研究;繼續辦好信息化教學大賽,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積極推動信息技術環境中教師角色、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完善下,數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溝通和交互兩個主線也得以強化?!笆濉币巹澲兄赋觯阂苿觽鹘y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這些舉措均有效促進了高職院校的數字教學的發展。
二、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的現狀
1硬件設施顯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撐數字化教學
從我們的調研情況看,只有30%的高職院校具備了較為充足的上網學習條件,而有70%的高職院校供學生進行網上學習的條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證一次學生正常使用機房的時間。在更進一步的調研中,我們發現,即使是在人機比例較好的院校,很多電腦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現代化數字課程的呈現,只能供學生用來進行聽力活動的訓練,導致即使有好的現代化數字學習資源,很多院校也無法通過正常的課堂授課來實現,甚至是輔的實現,最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2很多英語教師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觀念尚未轉變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高職院校中還有很多英語教師沒有認識到數字化教學的重要性,課堂的授課模式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主的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上,既缺乏溝通,又缺乏互動。一部分教師認為原來沒有數字化教學,學生一樣學得很好,因此從思想上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創新;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帶的多媒體課件和光盤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學過程中沒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等教學活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能充分發揮出來,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
目前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數字化資源有限,導致學生不愿主動去學習,或者是在主動學習中存在較大的自學壁壘。雖然老師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的教學管理功能去監控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時間,但由于內容枯燥和缺乏互動,往往是學生跟老師打游擊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學生平常根本就不認真在線學習,純粹靠掛機在線來混時間,作業也基本是在網上搜索現成的資料或答案,然后復制粘貼拼湊完成。
4缺乏真正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優質數字教學資源
優質數字教育教學資源的匱乏也是導致傳統教學無法向數字化教學實現真正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謂的供職業院校學生學習使用的數字化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機構打著外語學習資源的旗號,內容實則東拼西湊,未經過嚴格審核,錯誤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學理念的支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
三、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改革的措施
1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并專注教育本質
雖然數字化時代要求英語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和手段的現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質。數字化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實現高質量的教育,因此在數字化建設過程當中,不能違背基本的教學規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創新,而要從教育本質出發,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使兩者有機地融合。
2專注全面發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數據
目前市場上為學生提供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要么只專注B端學生的在校學習,提供的內容僅為學生的課堂服務,要么太關注學生職業發展,而忽略了學生在校階段的基礎學習。真正的職業數字化教育是需要將B端和C端的數據打通,通過對學生在B端的在校學習行為作出大數據的分析,然后將其運用到其C端個性化學習階段,使數字化教育真正實現精準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
3加強對數字資源的質量監管,打造出一批高質量的數字化資源庫
由于開發數字化資源的機構不像出版機構一樣需要經過嚴格的資質審核和管控,導致很多小機構打著教育的旗號不斷侵權盜版,私下改編一些未經版權許可的資源,更有很多機構為了牟利而粗制濫造的資源流向市場,直接導致學生接觸到這些質量未經嚴格把關的產品,而使教育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未來專注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對數字化資源的開發機構和內容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范圍,支持鄰接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保證受教育者基本的權益。
四、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的展望
在改革的推動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數字化教學將有效實現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的四路并進:通過支持優秀的出版機構進行數字化資源的出版,并將數字化資源的質量提升到現行紙質出版的資源水平,實現數據資源和紙質資源的互聯互通;通過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資金支持職業院校的數字教學設備的更新和提升,尤其是軟件和視頻解析能力的提升,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堅持軟件優化硬件的思路,大幅度提升教學設備條件;通過“政府+市場”機制的教師技能提升和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的方式,努力推進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普及,逐步將數字教育作為教師教學的必備技術和表現形式之一進行確定,并提升數字化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通過數字教育所具有的溝通功能和交互學習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便利性,將數字教育的優勢有效鞏固和突出,并形成穩定的學習渠道、資源渠道和教育渠道。在改革和創新的推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將有序實現全面性、泛在化、安全性、移動化、興趣性和互動化的教育教學目標,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綜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參考文獻:
據了解,參與制作優秀高清節目的攝影師大都是電影攝影師,或者是參加了SONY公司或是其它高清攝像機公司培訓的優秀攝影師。目前,高清節目攝制人員缺口仍然很大。雖然說高清攝像機在外表體積上與傳統標清攝像機差不多,但是很多制作單位尤其是電視劇制作部門還是會選擇拍過電影的攝影師來拍攝高清節目。為什么會這樣呢?作為傳媒院校培養的影視攝影人才為何不能直接進入到高清節目的創作一線當中去呢?這當中是否有被我們忽視的問題呢?下面我以我院為例,談談數字高清時代對影視攝影藝術教育的影響。
我院是廣電藝術類本科院校,比較有名氣的是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影視藝術學院等,其中影視藝術學院的電視攝影專業從1992年至今已經開辦了15年,為各級電視臺及社會制作單位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應該說在標清時代,影視藝術學院的攝影專業的辦學經驗以及科研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標清和高清的轉型時期,尤其為了適應將來的高清電視節目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教育我們的學生?首先,我認為是制作觀念的問題。高清攝像機制造廠商制造高清攝像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拍攝數字電影,而后才是為電視節目服務的,所以它很多的操作方式是以電影制作方式為主的。以高清攝像機SONYF-900為例,這款攝像機其實是SONY公司和好萊塢一起共同研制的,未來有可能取代攝影機的攝像機,它的畫面質量比較傾向于電影。高清畫面的像素在220萬以上,與傳統標清40-50萬像素的表現力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對畫面的構圖、色彩、光影等有更高的要求。我院的電視攝影專業是1992年開辦的,攝影教育方式一直以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要求來教育學生,對畫面的要求自然沒有電影畫面要求那么高。在高清時代,由于清晰度大大超過標清,原來在標清拍攝過程中的一些可以忽略的細節如:日景拍攝中白平衡的細微變化,同一場景不同機位使用不同曝光量的差距,服裝的仿真程度,人物化妝的細節等等。還有很重要的景深問題,由于標清的清晰度沒有高清高,所以拍虛了,觀眾也看不太出來,很多拍慣標清的攝影師一拍高清全都拍虛了,因為按照他們拍攝標清的經驗,這個不會虛的。所以在高清時代就一定要求學生仔細聚焦,對焦點、景深概念要非常清楚。其實我覺得應該將電影的制作觀念和手法教給學生,說到底應該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工作方式,不可以馬大哈,不管高清還是標清,我都能拍好。所以說教學生這樣一個觀念:你出去以后可能面對這樣或那樣的拍攝工具,只要是你的拍攝工具,你都要了解,要知道它的特性,這個拍攝工具有它的特長,有它的弱勢,弱勢不一定是不好的,你可以利用它的弱勢,來達到你的視覺效果。這和我們過去的觀念有很大差距。高清時代電影的制作觀念和手段以及細致嚴謹的工作方式對影視教育者來說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其次,隨著高清時代的到來,影視攝影的課程體系也應發生變動。原來標清時代的攝影課比較多的強調前期的創作,而對于后期對畫面的再創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更嚴重的是前后期課程脫節嚴重,教前后期的教師沒有配合,各自為政,這樣的狀況已經不符合高清電視制作人才的培養了。高清電視節目制作是個完整的體系,攝影師要理解自己在這個創作當中究竟處于什么樣的地位,發揮多大的作用。攝影師不僅要關心前期的創作,還要關注后期有多大的處理空間。在前期課程設置上,原來與理工科關系較大的攝像機原理與使用方面菜單的調整使用并沒有得到加強,如果動攝像機的菜單,一般需要錄像工程師配合,并且一般的制作單位領導不喜歡攝影師動攝像機里的菜單,因為攝像機不固定使用,他怕調亂了,影響其他節目攝制。但是在高清時代,我們面臨的攝影工具已經改變了,以前標清是相對固定的(實際上也是可調的),現在高清CCD的光電特性不僅任意可調,而且變化非常明顯和令人心動。傳媒院校培養攝影師就要加強對于菜單的調整與學習,并且與后期調色相互配合,什么效果是現場可以做的,什么效果后期做方便而且效果更好,做到相互配合。所以課程設置上前后期不能孤立,要相互聯系。這樣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具有構圖拍攝的能力,又有錄像工程師的水平,是個復合型人才。我想這應該是未來培養攝影師的發展趨勢。曾經SONY公司給青島拍了個宣傳片,在現場就把攝像機當成傻瓜機一樣用,菜單從來沒有打開過,拍完了之后發現灰了。SONY公司為了自己做宣傳,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調整,調了一個月,也就5分鐘的片子。把后期的人累死,又花了很多的錢。所以傳媒院校培養的攝影師應該是能夠學會合理調配前期和后期工作,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契機點。因此在教育方面上,必須改革,必須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摸索出適合高清攝影師培養課程的規律出來。
然后,對于學習攝影來說,實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電視攝影當中是尤其重要的。就傳媒學院來說,在標清時代,學生的實驗設備應該能夠滿足日常的試驗和學生的畢業作品拍攝。為了迎接高清時代的到來,學生應該大量加強高清攝影實踐的練習,當然由于客觀條件所限,標清到高清設備轉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在高清練習中,學生可以用HDV小高清進行創作練習。每次練習的目的性要很強,對于標清時代要求不是很高的曝光問題,焦點問題,構圖問題(16:9),照明問題,在高清試驗當中,要精心對待,認真解決。
關鍵詞:動畫教育;動畫藝術;民間藝術文化;動畫創作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2)12-015-004
數字時代下,新媒體技術與數字化終端的崛起與發展不只意味著動畫藝術形式與傳播方式的變化,更蘊含著動畫創作的方式與內容的發展變遷。如何培養出能夠在未來與世界動畫強國進行競爭的優秀動畫創作人才,是擺在中國高校動畫創作人才的教育面前的一大挑戰。
中國高校動畫教育一方面要培養動畫創作人才具備適時吸納數字技術優點,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與新設備,提高動畫創作的技術手段與視覺表現的能力。從目前國產動畫的創作過程來看,我國的動畫創作人員并不欠缺這方面的能力,高科技的應用早已經滲透在我國動畫創作的過程當中,中國高校動畫教育的貢獻功不可沒。我國早在2005年推就出了國內首部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當是它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動畫的制作水平已經在向高技術發展,它的重大意義就是告知全世界,中國當時就已經擁有獨立生產和制作三
維動畫的能力了。
另一方面,中國高校動畫教育要增強動畫創作人才提升其所創作動畫的內容與藝術形式的能力,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合理結合。目前的國產動畫雖然應用著先進的數字技術和數字設備,可是創作出來的國產動畫片卻只能面對低齡化的受眾市場,近幾年屢創動畫電影票房紀錄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系列動畫電影就是很好的例證。國產動畫的低齡化創作趨勢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中國高校動畫教育對動畫創作人才民族文化培養的缺乏。目前,中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動畫專業,從事動畫制作的人員也已經不在少數,中國的動畫產業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背后,卻是中國動畫片創作人才的極度缺乏,中國高校動畫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亟待提高。
2 中國高校動畫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高校動畫教育發展遇到了瓶頸,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近些年來培養出的動畫創作人才缺乏藝術創造力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將其歸因為動畫制作的技術水平有限,畫面效果無法與國外動畫片抗衡。這種過時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是站不住腳的,目前,我國的動畫教育雖然在教學方式和教學設備上已經與數字時代的發展像接軌,配備了先進的動畫教學實驗設備,并搬用了國外的動畫教學課程設置。中國高校動畫教育出來的動畫創作人才的動畫技術制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況且,中國動畫這幾年在平面和三維的制作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制作水準同國際動畫強國的一線水平還有差距,但也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中國高校動畫教育這幾年培養出的動畫創作人才的動畫制作水準是呈直線上升的趨勢,但是停滯不前的創作思想卻阻礙了他們創作出高質量的動畫片。為什么配備了頂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課程卻仍然難以培養出能夠創作出優秀的高質量動畫創作人員,這其中既包括中國高校動畫教育思路的狹隘問題,也有動畫教育人員對于動畫藝術認識不足的問題,導致了培養出的動畫創作人才難以勝任國產動畫的質量發展需要。
動畫創作人才的成功培養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實現的。一個成熟的動畫創作人才并不僅僅要精通繪畫與電腦軟件的應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知識與一定的創新能力。因為動畫是一種文化,動畫業被定義為文化產業,它被看作是多學科的互融性與交叉性,從實用性的、解決問題式的活動上升到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文化現象的大背景下的一種必然。作為現代設計中最重要部分的動畫,它集中了美術、設計、服裝、電腦技術、美學、文學、社會學、營銷學、電影學、表演等最為廣泛的要素,是最具有多科性和互融性的學科綜合體。因此,動畫的繁榮,決不僅僅靠熟練使用電腦、繪畫造型能力強就可以做得好的。
動畫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具有很強的外在形式的可塑性,但是合適的內容題材的選擇才是優秀動畫作品所必須具備的。喪失了主題內容的動畫作品,就好像沒有燃料的跑車一樣,縱然被設計制造的再精良,也只是件擺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05年雷聲大雨點小的中國第一部純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這部動畫電影的制作過程歷時五年,耗資上億的大片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三維動畫制作技術,到最后上映時卻面臨著“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沒有自己特色。不論是劇情的設置還是人物造型的設計方面都不免顯得有些俗套。從概念構思創新角度看來,《魔比斯環》并沒無可取之處,它既沒有達到預計中的走國際路線的效果,也沒有體現出任何民族性的特色??墒侨绻驹谟欣趧赢嫯a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魔比斯環》則填補了中國動畫史上沒有三維動畫電影的空白,證明了中國的動畫制作水準的提高。從這個例子看來,國產動畫的制作水準已經不是束縛其發展的主要枷鎖了,中國高校動畫只有想辦法提升動畫創作人才的創作構思、豐富動畫的表現手段,真正地體現出中國動畫的民族性特色,才能培養出能夠與從眾多動畫強國進行競爭,并找到突破的契機的優秀動畫創作人才。
相比之下,美國好萊塢在1998年曾經以中國的民間故事《木蘭從軍記》為故事素材,改編成的動畫片《花木蘭》在上映的第一周就取得全美票房冠軍。但是作為如此優秀的動畫故事素材的原產國,中國國內的動畫創作人員卻對如此耳熟能詳的素材“視而不見”,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動畫教育對動畫創作人才培養的失職,使得現在的中國動畫創作人員對本國優秀的民間文化不甚了解,這也是制約中國動畫發展民族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3 中國民間藝術文化對高校動畫教育的積極影響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偉大民族。如此悠久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多樣的民族風格,必然使得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來培養出獨具一格且內涵豐富的民間文化。它是我國本土文化的基本組成要素,是最能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而將優秀的民間文化中所包含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合理地應用到藝術創作當中去,最終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文化形態的過程,則成為中華民族體現自身民族特色的主要方式。
動畫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產品,它的民族特色就如同戲劇一樣,主要從內容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體現出來的民族品格的深度與廣度。動畫的民族風格是由本民族特定的地理環境、社會狀況、文化傳統、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語言心理等多種因素決定的。在其內容、形式、格調、表現手法上,體現出本民族的審美理想與審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體現出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氣質。
首先,從審美心理方面來講,就動畫而言,越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題材內容,就越容易引起國際動畫界的興趣,越能在世界動畫中標出自己的位置,同時也能契合外國觀眾獵奇的觀看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民族的,越具有國際性。中國老一輩的動畫創作人員就是通過自身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學習和體會,將其運用到動畫的創作當中去,才在當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例如:從萬氏兄弟于1926年完成中國的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到后來的《三個和尚》、《九色鹿》、《牧笛》等等,這些民族風格鮮明的作品在伴隨著中國動畫成長的過程當中,為中國動畫贏得了“中國學派”的美譽。無論是在表現形式還是在題材選取方面,民間藝術都為這些優秀的作品提供了廣闊的取材范圍。在題材選取方面,中國動畫多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通俗文學為原始素材,進行再創作。例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就來自于神話傳說;來自于民間故事的有《馬頭琴的傳說》、《日月譚》、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等等;還有的取材于寓言和成語,例如《三個和尚》和《驕傲的將軍》。在藝術表現形式方面,由于我國民間美術、曲藝非常發達,藝術形式種類豐富,例如像國畫、剪紙、皮影、刺繡和書法這些獨特的表現手段都完全可以運用到動畫領域當中。中國動畫在發展的幾十年中,就是吸取了民間美術的營養,創造了許多新穎的動畫形式,而且在國際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例如:由于從國畫當中得到啟示,我國于1961年拍攝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就為世界動畫界增添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新片種;在1963年,又拍出水墨動畫片《牧笛》,片中運用水墨表現了人物、家畜和山水,清秀的畫面體現出了鮮明的中國風格。
而這些具有中國本土化特色的動畫形式必然只能產生于自身豐厚的文化土壤。遺憾的是,早在二十世紀中葉就被世界動畫界所矚目的中國動畫走到今天卻迷失了方向,如今這一代的中國動畫觀眾對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耳熟能詳,對國產動畫片卻漠不關心,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動畫的悲哀。
中國動畫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能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20世紀60年代以來借鑒水墨畫、剪紙、木偶、皮影等本土藝術造型語言,創作的動畫片都比較優秀,但我們并沒有沿著此路走下去,更沒有創新。中國本土藝術造型語言非常豐富,但如何能將其轉化為動畫藝術形式,如何使傳統的本土文化符號轉化為一種能為當代人所接受和喜愛的動畫藝術形象,是需要中國高校動畫教育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
從本土文化中尋找動畫語言,就不能僅僅把一些傳統文化樣式、民間美術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搬到動畫當中,要經過動畫創作人員經過自己的創新思考,將傳統的藝術形式轉化為現代民眾能夠接受的形式加以表現。如果僅僅是照搬中國水墨畫、民間剪紙、皮影等具體藝術形象,將無法脫離這些藝術自身的功能特點,掉入模仿抄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從本土文化、民間文化中應該尋找那些民族風格鮮明,造型獨特,而又適應于動畫藝術表現的文化資源作為動畫素材加以利用。我國的傳統文化與國際化、現代化是不相違背的,關鍵在于創作者如何構思、如何運用。作為現代的國內動畫創作人員,應該注重審視中國本土藝術中最具表現力的造型語言,不論是傳統木板年畫,還是皮影、壁畫等藝術形式當中,都有動畫創作所需求的造型元素,但如何把這些豐富的形象具體化、個性化并加以綜合提煉,仍需要創作人員進行一個再創作的過程。其實美的本質是一致的,但美的形式卻是多樣的。這形式的多樣性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由于自己對動畫的不同理解而發展的適合本民族的表現形式,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對于中國動畫,照抄照搬不是辦法,重要的是在融會貫通之后,開創自己的民族風格,那樣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民族化是指動畫的精神內核,一定是反映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風土人情、文化特色,沒有民族性便沒有個性與特色。
中國本土文化中包容著深厚的創作理念和創作形式,為我們今天的藝術創作行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也是很完整的參照。動畫不僅是一個影視形象,它可以通過一系列后續產品的衍生開發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發展民族化的創作道路,堅持從本土文化中發掘寶貴的資源,不僅是國產動畫的發展出路,更是宣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途徑。
現在,中國動畫的發展正走到了十字路口,曾經的輝煌固然令我們驕傲,但殘酷的現實還是逼迫我們進行思考和學習。我們的動畫民族化的路子走了幾十年,突然走不動了。于是就有人提議放棄民族化創作道路,發展國際化道路。目前中國動畫的“洋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是內容題材和形象設計多方面的“洋化”。這種傾向的出發點也許是為了迎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但是一味的模仿別人也就意味著喪失了自己的特色,這樣制作出來的動畫片當然不會被認可。解決現代化問題不能否定民族化,民族的特質、民族的文化才是中國動畫創作的根基。中國高校動畫教育需要在將民族性作為其發展根基的同時,必須深入探索現代化改革,使民族的精神特質符合現代社會審美的需要,才能真正融合在現代化的語境中,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動畫創作人才。任何藝術作品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個性之后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只有將民族的精神與時代的內涵相結合,在現代語境下探索展現民族特質的新道路,探索時代條件下民族新的動畫話語,實現新型數字技術與傳統民間文化相結合的動畫人才培養模式,中國動畫才能夠迎來振興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劉斌.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成人動畫競爭戰略.現代傳播[J].2006(4)
2 陳書祿.中國文化通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劉嫻.中國動畫的民族化與現代化.中國電視,2005.(8)
4 婁淑芬,李明.中國動畫“民族化”之思考.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6,23(1).
5 彭玲.關于中國動畫文化發展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13(1).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 教育 教師角色
數字化時代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時代,它的蓬勃發展廣泛影響到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數字化時代標志著人們生產、生活、學習、交往的方式發生了嶄新的轉變,與農耕時代、工業時代的不同凸顯著數字化時代的開放性、科學性、虛擬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的特點。數字化時代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同樣也改變了教育環境。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教育活動,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人類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教師是生活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特殊群體,教師主要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扮演著在社會中的角色,通過教書育人實現教育的目的。
教師角色是處在教育系統中的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由其特殊地位決定的符合社會對教師期望的一種行為模式。[1]不同時代背景下社會對教師的期望不同,教師角色受社會對教師期望的不同也會發生變化,數字化時代中教師的角色受社會對教師期望的改變而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師角色的理解和定位也層出不窮,如古代社會對教師角色的理解是教人以道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傳道授業解惑者等等。近現代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描述是知識傳播者、辛勤的園丁、學習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管理者等等。每種角色都體現著不同的思想和行為觀念,由此可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價值是舉足輕重的,但傳統時代背景下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再適應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要求,必須重新思考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師的角色。
教師作為教育者。赫爾巴特提出“教育要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被稱之為傳統教育,杜威在批判赫爾巴特傳統教育三中心的基礎上提出“教育要以學生、經驗、活動為中心”被稱為現代教育。教育的重心由教師轉向學生,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當今的數字化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傳播面廣,信息量大。學習者可以通過多渠道獲得學習資源,數字化時代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環境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習者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通訊工具獲得學習資源,通過下載、轉發和上傳學習資源進行分享,按個人主觀意愿獲取所需要的知識。教師和學生作為學習者都可以通過這種多渠道的形式獲得新知。不可否認學生通過多渠道的形式獲取學習資源、占有學習資源以及解決學習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不亞于老師,從而打破了傳統教育中知識主要通過教師向學生傳遞的這種單項傳遞的局面,所以師生之間知識的單向傳遞應轉變為師生之間知識的雙向傳遞共促師生和諧發展?!奥劦烙邢群?,術業有專攻”的局面被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教師作為學習者。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學習―財富蘊含其中》指出:教育必須圍繞“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合作”這四種基本能力進行重新設計和組織。這意味著學習者不僅要學會求知,而且要學會做事、生存和合作。終身學習的理念同樣要求每一個人終身都要學習。
新知識不斷涌現于當今的數字化社會中,教師傳統的經驗滿足不了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特點的教師職業需要,教師僅僅通過簡單的學習單純的去完成自身工作的任務是遠遠不夠的。數字化背景下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習資源的無限性和人本身精力的有限性要求每一個學習者不僅要學習更要學會學習,更要求教師學會學習。學習者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是社會發展和時展的新要求,但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中,學生可以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教師在學習資源上所具有的權威和壟斷地位相比較之前而言受到學生的挑戰,教師應成為會獲取學習資源并能將學習資源轉化為知識的新型學習者。知識和從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網絡資源獲得的信息是有區別的,謝弗勒認為;新的事實、信息可以告訴學生,但不能由此認為學生認識了它們,因為“認識要求學生獲得保證該信息真實性的權利。[2]學習者可以輕松獲取新的事實和信息,獲取的信息存在于物理世界、主觀世界和概念世界中,但并不能獲取知識,知識是物理信息與人相互作用在人腦中的反應,經過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的變換后所獲得的產物。教師作為學習者,此角色決定著教師對于知識的獲取、領會、加工、提取、遷移、強化、應用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高標準要求自我。
教師作為指導者。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知識傳播者”這一角色的局限性,知識傳播者的角色決定著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重點在于知識的傳播,指導者的角色決定著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重點在于在指導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一層面提出了嶄新的要求。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并且是具有學習能力的自然人,作為指導者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產生內部學習動機使之產生學習興趣是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索然無味的、無趣的、不能持久的,并進而能導致學生厭學現象的發生。
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教學思想為老師指導學生提供了強有力的方法保障。指導要在最關鍵最需要的階段加以指導,全盤解答學生的問題,培養不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指導是指如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分享。
教師作為反思者。黑格爾說過“熟知的東西未必是真知”。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在教師本身看來異常的簡單和熟知。因為熟知的的可能只是一些可以描繪、模擬的外部現象,而不是內部本質的規律性聯系。[3]所以往往越是簡單和熟知的內容越難以進行深度的理解和思考,難以深刻挖掘獲取知識內容最本質的聯系。不得不承認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內容常年用、反復用的教學現象,教學方法也是陳舊的、沒有變通的。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反思教學中習以為常的問題和潛在的問題自以為不是問題的問題。有沒有照顧到學生學習能力差異性?有沒有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有沒有進行系統的教學總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等等。對于自己熟知的知識和教學內容有沒有作進一步的思考達到真知的程度從而更好的進行教學,諸此之類的問題都是值得教師進行反思的。
參考文獻:
[1] 王俊明.近年來關于國內教師角色沖突的研究綜述.教師教育研究[J].2005(5)
【關鍵詞】數字化;高校;美術教育
引言
高校美術教育是一種藝術性課程,對發展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十分重要。然而,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影響到美術教育水平的提升。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授課,實現美術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相融合,為學生展示動態的美術知識、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進而促進高校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契機
(一)促進傳統教育的變革
數字化藝術是信息科技發展的必然形式,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生成,以視頻、音頻、文字、圖形、圖片等融合一體,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動態化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在以往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在美術知識授課中,大都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而美術知識、技能在以口述形式講解較為抽象,使學生不明晰其中內涵,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而在數字化時代下,對于一些美術知識、美術技巧,教師運用多媒體呈現,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技能與概念知識,增強學生繪畫技能,進而為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契機。
(二)豐富教育資源
在以往美術教學中,教師大都將知識授課立足于書本,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美術學習存在局限性。例如:在美術欣賞中,如果學生不能夠理解美術作品的年代、創作背景、作者介紹以及作者經歷,只欣賞美術作品,學生不容易理解作品中的內涵,也就失去美術欣賞的重要性。而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大數據的生成,為美術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在美術講解中,教師借助微課、課件,為學生呈現美術相關知識,不僅豐富教育教學形式,還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而提升高校美術教學質量。
二、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數字化藝術觀念,有效的運用現代化技術為學生授課,諸如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技術等,豐富美術教育形式與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而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數字化藝術觀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主體性、差異性,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發展需要,結合美術知識為學生授課,增強學生參與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有所收獲。因此,教師應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授課,進而提升高校美術教育水平。例如:為了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內涵的理解,教師為學生部分美術文化知識,或者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融入到美術作品意境中,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之后教師引領學生繪畫作品,將自身感悟繪畫出來,增強美術作品的二次創作。
(二)開展美術探究性活動
美術教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美術繪畫技能,還應該豐富學生美術理論知識,增強學生人文素養,使學生將所學更好的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在以往美術教學中,教師大都注重繪畫技巧教授,忽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導致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與能力差。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為學生開展美術探究性活動,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融合,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美術知識。首先,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結合美術理論知識,為學生制作課件,將課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學習課件知識。學生通過觀看圖文并茂的課件,掌握美術理論知識與技能,并且根據所學的知識內容借助互聯網技術獲取相對應的知識,拓展自身知識面,便于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短暫教學課件,吸引學生快速融入到教學中,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以問題為導向,為學生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預習困惑,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之后開展討論活動,提出討論主題,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形式,引領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闡述自己的想法,增強學生美術感染能力,進而實現高校美術數字化教育模式。
(三)重視美術鑒賞活動的開展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應重視美術鑒賞活動的開展。美術是一門藝術課程,為學生開展鑒賞活動,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涵養。美術學習的目標并不是技能的比拼,是在美術欣賞中,自身心靈與作者心靈形成共鳴,升華自己,之后以自身的想法對美術作品進行創作。為學生開展美術鑒賞活動,讓學生借鑒大師級的作品,不僅增強學生繪畫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藝術情操,進而為學生繪畫生涯奠定基礎。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借助互聯網平臺,搜索相關的美術作品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讓犧牲欣賞,增強學生審美能力,進而培養學生藝術核心素養。此外,引領學生自主登錄互聯網平臺,找尋相關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增強高校美術教學質量,實現高校數字化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
關鍵詞 信息網絡技術 平面設計教育 數字媒體技術 面對全球化 尋求差異化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信息技術之一,其高速、海量的特點使之成為當今各行各業獲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靶旅襟w”一詞用來描述近幾年才出現的各種數字媒體,包含社交網絡、游戲、移動設備等各種數字形式的媒體傳播渠道?!靶旅襟w”的持續發展與進步是時代的要求,而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平面設計教育目前依然以平面、設計、廣告、電視為主軸,基本上還是遵循傳統思路教學。面對這些新技術的沖擊,如何改革現代平面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才能促進自身的進步呢?
一、當代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與運用
飛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沖擊著我們的感官。如今,我們處于數碼網絡時代,數字電影、數字電視、電腦、智能手機、互聯網、MP3,我們每天都被淹沒在由眾多“新媒體”傳播的信息中,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信息網絡技術對新世紀的人類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1 具有視覺、聽覺、互動交互信息的第四媒體
數字媒體技術是繼紙媒介(報紙、書刊、雜志)、廣播、電視后出現的第四媒體,是平面設計的新舞臺。數字媒體的出現將人們帶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虛擬世界。圖片、音樂、動畫等多種形式輔助展現信息內容,使得畫面美觀、表達直觀,兼顧圖文、聲情并茂,更富趣味性和人性化;同時,新的資訊和前沿信息更新速度快,不論是娛樂休閑還是獲取信息,都能夠較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數字化媒體日益普及,對傳統印刷媒體有巨大的沖擊與影響,這成為當代多個學科如計算機科學、平面設計教學、信息科學等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2 數字媒體技術交織著科技的助力而發展壯大,傳統科目也要借“科技之殼”復興
數字媒體技術帶來的視聽技術、數碼技術、網絡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感官的需求。但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在其他學科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數字媒體技術也不例外。數字媒體技術得益于計算機、網絡、軟件等多種學科交叉作用,而各種視聽效果又與傳統藝術如平面、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結合,是經典藝術與當代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
例如新數字媒體技術――數字電影發展迅速,在電影中,若沒有CG特效的運用,大場景的視覺效果和氣勢就會大大消弱。著名導演卡梅隆說:“通過3D技術來制作電影,我們將進入電影界新的時代,觀眾會看到數碼時代前任何技術都達不到的特效畫面?!?/p>
在時代要求下,傳統科目也必須要借“科技之殼”復興。當電腦和各種科技成為你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數碼科技取代紙和筆,數碼藝術、新媒體藝術的形式成為平面設計者下一個開拓的目標。
3 數字媒體的新時展和對平面設計提出的新時代要求
因為媒介發生了變化,不斷有很多新的媒體形式出現。近年在日本首見“數字紙”,能夠將每個廣告牌、廣告柱,或是懸掛式活動廣告變成數字屏幕,并提供多元化的素材和近乎網站的營銷功能。文字及影音簡訊能夠跨越地域接觸消費者,甚至包括從前那些傳統平面設計無法到達的地方。這些都說明我們的平面設計空間正在發生轉變。從單一媒體跨越到多媒體,從二維平面延伸到三維立體和空間。
展望未來,新數字媒體的數量將會持續攀升,并且更具滲透性及侵略性。因此現代平面設計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于以往的教授知識與技巧,應該與網絡時代更多融合,引導學生立足設計基礎,確立新媒體的觀察方法和思維習慣。
二、當代平面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設計一詞來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廣的設計范圍和門類,平面設計、建筑、工業、環藝、裝潢、展示、服裝等等。平面設計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形式的創造,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平面設計經歷了手繪――鉛印――石版印――攝影――計算機――數字化等階段。當前大多數平面設計作品都是運用數字化設計完成的。
在激烈市場競爭的今天,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把提高平面設計水平作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手段,從報紙到雜志、從電視到網絡、從品牌到包裝、從廣告到形象設計,平面設計的功能不斷放大,其影響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行業,也加速了平面設計行業的競爭。
當代高校平面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有:
1 平面設計學科和專業定位不夠明確。近幾年來,隨著高等學校的擴招,到目前為止已超過1000所高校開設了平面設計專業。平面設計辦學規模急劇擴張,帶來學科定位不清晰、教學不規范、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較陳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存在著嚴重的脫節,不能適應市場需要。
2 平面設計教育體系不夠健全。平面設計教育一直是以純藝術的美術教育和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為基礎,長期以來“重藝輕技”,尤其是嚴重缺乏以培養動手能力為主的技術實踐教育,已經造成中國設計教育體系的落后。對于設計教育體系,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模式依然是值得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典型案例?,F代設計教育從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包豪斯學院開始起步,一直是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技術教育在我國平面設計教育體系中的長期缺失,應該值得認真反思。很多學校教學模式上未適應時代需求而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教學觀念相對落后。同時,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相對甚少,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對時代的發展、新媒體影響當代生活了解不夠,學習態度過于被動,學生只是順理成章地完成教學需要的基本課程,沒能在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上大步提高。
3 平面設計教育面對時代趨勢改革的局限。隨著新數字媒體設計范圍日趨增大,時代對平面設計教育體系提出更高要求,各類設計學科的交叉化是現代設計的重要趨勢。當代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大眾化、全球化以及日趨成熟的市場經濟,這些對平面設計及其教育體系帶來革命性沖擊。教育需要面對商業化,需要與實踐相結合。
當前,我國數字媒體技術及應用產業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卻極其迅猛。但是,我國數字媒體相關的技術研發、數字內容的生產還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數字動畫、游戲設計、數字藝術設計、數字出版、網絡廣告、影視特效等數字媒體技術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數字媒體設計人才的短缺已成為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而我國平面設計教育體系面對時代趨勢轉變機 制不夠迅速,如何應對數字媒體產業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快速調整平面設計教育體系,已經成為一件非常緊迫的任務。
4 設計教育目的是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創造源于設計的創造性思維。當前平面設計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設計創意個性化的表達,倡導設計風格,挖掘個人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使設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表達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數字媒體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是最自由、最具創新力和想象力的,因此數字媒體技術和平面設計都將以加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教學目的,啟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新的藝術創意。
5 平面設計教育缺乏實際設計工作能力的培養。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很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差,對設計的理解非常概念化,其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明顯不足。這是實踐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規范化的課程、固定性的教學方法,抹殺了教與學的個性發展,導致學生缺少持續創新能力。這給平面設計教學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
我國平面設計教育變革應從普及化到專業化,分層次地發展。教育內容和結構都應改變固步自封的模式,根據社會和市場需要做較大的改革。使新科技、新思想、新設計意識和形態的變化,新型的平面設計素質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緩。
三、信息網絡技術下平面設計教育改革的探索
法國國立布爾日藝術學院保羅?德沃圖指出:“所有藝術領域都受到網絡的影響,可以說電腦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藝術。我們更習慣用新的工具去做以前的藝術,只要一點點變化,新的事物就會產生?!?/p>
經濟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程度,已經成為各行業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而國際化進程加快,不少高校平面教育體系卻顯得滯后于時代的需求。傳統平面教育體系如何打破傳統粗放式、同質化的發展模式,實現快速與時代接軌?
為了適應數字媒體產業的飛速發展,高校平面教育體系應有機融合各自的學科資源,通過優勢與特色的互補,積極探索交叉學科結合教學,推動數字媒體跨學科人才培養?!耙阅芰ε囵B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是數字媒體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1 歸納教育科目創建新體系。教育理念上,要將數字媒體領域和計算機技術與平面設計完美結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多層次培養大量具有競爭力的實用型、國際化數字媒體設計技術人才;以面向需求、開放式辦學為指導思想,在辦學機制和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實踐。要研究平面設計基礎課程,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激發創新活力;提倡重視設計基礎理論研究,努力把中國文化和世界現代設計相結合?!皷|方+西方=我”,在傳統和創新中注入嶄新的設計文化理念,使平面設計基礎教學呈現生機勃勃的信息時代特色。
2 轉變觀念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平面設計最核心的教育問題是對學生樹立現代平面設計觀念,設計的實踐過程里二維或三維的空間中,要設計者展開無限的遐想,達到確切傳達溝通信息的目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藝術造型能力強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因此高校平面教育體系應該以實施創新教育為前提,轉變學生的設計觀念和運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3 為傳統產業加入靈魂元素。平面設計的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體裁要緊跟信息網絡技術步伐,反映信息網絡技術特色,幫助和引導學生找準設計切入點。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能為傳統產業加入靈魂元素。打破呆板的思維創意,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培養學生對新現象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從而使學生創作出好的作品。
4 平面設計教學要面對全球化,尋求差異化。當代中國的平面設計教學面臨的挑戰即數碼媒體所帶來的網絡化環境。要面對全球化,尋求差異化。我們需要提升創意這一靈魂元素,用文化創意實現價值再造。如果創意產業能夠與其他產業相結合,一定能產生1+1>2的效果。
平面設計教學要以數字媒體人才培養為中心,突出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跨學科能力培養,把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為目標,與社會發展、數字媒體產業的需求緊密結合,使之成為數字媒體技術、數字藝術設計、動畫等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搖籃和大學生創新實驗、教學實踐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