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6 15:46: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能建筑的起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智能建筑;技術;發展趨勢
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主要是指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將建筑物的建筑結構、建筑系統、設施服務和管理體系按照人性化的需求進行設計,達到最優化整合,為住戶居民提供一個安全可靠、人性化服務、綠色節能的智能化建筑環境。智能建筑將現代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緊密聯系起來,組成一個整體,使傳統建筑領域與高新技術產業有機結合。在該智能建筑系統中,可以對室內溫度、濕度系統,采光系統以及安保系統、物業管理系統等實現遠程智能操控,并大大簡化管理流程。既滿足了生活工作方面更加人性化的需求,又順應了當今社會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要求,表現出智能建筑具有功能性以及實現資源共享、可持續發展的顯著特點。
智能建筑的設計理念最初起源于美國,其開創了全新的建筑設計方式。1984年1月,美國聯合科技公司在美國康乃迪克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智能化的“都市大廈”―City Place Building,標志著世界首次智能型建筑的產生。該大廈首次將信息化、整合最優化理念應用到建筑設計方面,通過計算機智能控制手段對整棟大廈內的空調系統、供水排水系統、電力供應系統、防火防盜系統以及采光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并為大廈的辦公人員提供語音通信、文字資料等多樣化的信息交流體驗,使客戶的工作環境更加舒適便捷、智能高效。隨后英法等國也開始相繼發展智能建筑系統技術[1]。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智能建筑技術開始流入到我國的建筑領域,適應了我國快速變化的居家生活模式、休閑娛樂方式以及工作、商務模式,因此傳入不久便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演變,已經從原先單一的商務酒店大樓、商務辦公大廈發展到了現在的智能化住宅、智能化醫院、智能化學校等多元領域。
2 智能建筑的主要技術
智能建筑是整合利用現代化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控制技術,將傳統建筑領域與高新技術產業完美結合,使建筑物的整體結構、水電暖供應系統、物業管理和服務方式更加適應人性化的需求,為住戶居民提供一個安心舒適、綠色生態的智能化建筑環境。它的主要技術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智能建筑設備自動化技術
智能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是整合利用現代化電腦技術、現代化控制技術和現代化通訊技術等高新技術,組成高度智能的綜合管理系統,對整棟建筑內的空調采暖、供水排水、供配電、防火防盜以及采光照明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并且按照需先設置的目標值進行實時調整。因此這就對于智能建筑設備自動化水平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早期階段,我國通常采用電腦集中控制和監視形式,但不足之處是可靠性不夠,因此逐漸被計算機集散控制技術(DCS)取代?,F在我國多采用美國ASHRAE制定的BACnet網絡通信協議和美國EChlon公司研發的LonmarkS技術。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進步,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引導了智能建筑的發展潮流。
2.2 智能建筑系統集成
智能建筑需要對整棟建筑的供配電、空調采暖、供水排水、防火防盜以及安保情況等進行及時有效的管控,整體協調各方,保證各個系統環節能夠持久可靠的運轉,為居住用戶提供一個放心舒適、服務便捷、綠色節能的建筑環境。這就要求重點實施系統集成手段,將智能建筑內各個子系統按照功能的不同科學地進行有機結合,以期待實現資源共享。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從初期階段時簡單的基于監控的處理,逐步演變為現如今基于內容的處理與融合階段[2]。
2.3 智能建筑通信網絡技術
智能建筑通信網絡包括電話網、局域網和有線電視網,接入網技術可采用傳統型電話系統的XDSL技術,有線電視網的HFC形式以及光纖到區(樓)的局域網等。智能建筑內各類原本相對獨立的子系統需要先進的通信技術去進行信息的交流更新。通信網絡技術稱得上是智能建筑的神經網絡,智能建筑的功能化發展都離不開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
2.4 智能小區技術
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數字化社區”的概念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把智能化小區理念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住宅小區逐步地智能化,出現了擁有實時監控、安全防范、遠程控制的物業管理辦公系統以及智能化家庭管理的智能小區,可以為住戶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提供最優化、最全面的生活服務。
3 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
近幾十年,智能建筑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眾多商業建筑與居住社區的辦公人員與居民都渴望居住在更加智能化的建筑中,享受更加貼心周到的居住體驗。我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該行業的發展日趨成熟,國內其他地區也緊隨其后。我國對智能建筑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智能建筑業得到了更多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3]。綜合智能建筑的起源與演變以及當今社會的實際需求,可預測其整體發展趨勢。今后將重點圍繞深度化,廣度化,規模化,可持續性等內在要求發展智能生態建筑。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建筑的發展會刺激帶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反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又會促進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因此發展更深層次、更高精準程度的信息網絡技術也是今后能夠深刻影響到智能建筑發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建筑的理念符合我國積極倡導的綠色環保、可持續、和諧發展的方針政策,因此我國的智能建筑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低碳環保,建造全方位、系統化的生態環保住宅。在未來智能小區中,會以最大限度發揮居住環境的生態效應為主要目的,全面協調發揮作用,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消耗。
【參考文獻】
[1]岳素霞.智能建筑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J]. 技術與市場,2013(3):38.
一、智能建筑的定義
我國智能建筑專家、清華大學張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廈門市建委主辦的“首屆智能建筑研討會”上,提出了以下比較完整的定義: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建筑環境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技術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現代化建筑物。這是目前我國智能化研究的理論界所公認的最權威的定義。
二、智能建筑的特點
1、節約能源。2、節省設備運行維護費用。3、提供安全、舒適和高效便捷的環境。4、廣泛采用了“3C”高新技術(3C高新技術是指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5、系統集成。
三、現階段智能建筑存在的問題
1、電氣施工圖設計不完善。建筑工程項目在方案設計階段時,往往重視建筑設計本身的平、立、剖,而對其他專業,特別是設備工程,包括水、電、暖等有所忽視,只要寫一個簡單的說明即可,而對智能化系統建設則未被列入內容,有的甚至不考慮。在設計方案評審時,有關主管部門提出或設計單位詢問建筑單位關于智能化設計時,項目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建筑單位才認識到需要這方面的設計,設計單位也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與樓宇自動化系統都是當前世界的先進技術,設計單位難以完全掌握,設計單位對選用的系統不熟悉,施工圖設計困難,對各系統應包括內容有分歧。
2、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與建筑設計不同步。正當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進行時,由于工期緊迫,建筑設計已進入施工圖階段,設計迫在眉睫,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甚至未經評審就進入施工圖設計。部分工程項目在進入施工后才發現缺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施工圖,于是重新找施工單位進行智能化系統設計。
3、系統集成商在準備進入項目實施時,發現沒有弱電井和弱電配電間,要不就是土建已超前,管路預埋已成空話,或雖有管路但冗余不夠等。介入時發現電話、電視等已有人實施,許多管路和信息出口的安裝位置,設備的安裝位置已被占用。諸如此類,使原方案必須重新修訂,系統指標和工程預算發生較大變化。
4、缺少國產化系統集成產品。目前我國還沒有開發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統集成產品,國外如美國江森自控、I BM、朗訊科技等公司產品占據國內智能建筑市場。國外樓宇自動化系統的供貨都是從敏感元件、執行機構、閥門、變送器、現場控制站、子站、網絡服務器及所有軟件成套供貨,產品質量有保證,但現場調試、人員培訓、后期服務等方面不完善,在與甲方及施工單位配合上有難度。自身的技術力量薄弱。在施工過程中,接線、安裝等低級錯誤引起設備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對國外產品不熟悉和技術壁壘給智能建筑的正常運行帶來隱患。
四、智能建筑未來的發展趨勢
1、智能大樓。是指將單棟辦公大樓建成綜合智能化大樓。智能大樓的基本框架是將BA、CA、OA三個子系統結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發展趨勢則是向系統集成化、管理綜合化和多元化以及智能城市化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智能大樓作為現代化辦公和生活的場所。
2、智能廣場。智能大樓從單幢大樓變為成片開發,形成一個位置相對集中的建筑群體,稱之為智能廣場。智能建筑不再局限于辦公大樓,逐步向公寓、商場、醫院、學校等建筑領域擴展。智能廣場除具備智能大樓的所有功能外,還具有系統更大、結構更復雜的特點,一般應具有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統IBMS,能對智能廣場中所有樓宇進行全面和綜合的管理。
3、智能化住宅。智能化住宅的發展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家庭電子化(HE),其次是住宅自動化(HA),最后是住宅智能化,美國稱其為智慧屋(WH),歐洲稱為時髦屋(SH)。
智能化住宅是指通過家庭總線(HDS)把家庭內的各種與信息相關的通信設備、家用電器和家庭保安裝置都并入到網絡之中,進行集中或異地的監視控制和家庭事務性管理,并保持這些家庭設施與住宅環境的協調,提供工作、學習、娛樂等各項服務,營造出具有多功能的信息化居住空間。
4、智能化小區。是對有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區的統稱。智能化小區是具有居家生活信息化、小區物業管理智能化、IC卡通用化的小區。小區智能化是一個過程,它伴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及人們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完善,表明了可持續發展是小區智能化的重要特性。
5、智能化城市。在實現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小區后,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將被進一步強化,出現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智能化城市。
關鍵詞:自動化控制技術;智能建筑
一、智能建筑及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概況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Intellingent Building)起源于1984年的美國,它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隨著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應運而生的現代高科技的結晶。近十余年來智能建筑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在我國頒布的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中對智能建筑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智能建筑屬于新型建筑形式,它是在建筑技術的基礎上,融合信息化技術而產生。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辦公自動化,同時保障建筑內擁有智能化建筑設備以及系統化通信網絡。智能建筑優勢集中體現在系統、管理以及服務等多個環節,通過對以上環節的優化,營造安全、便捷、舒適而且高效的生活環境。智能建筑的基礎是科學布線,計算機技術只是其實現科學布線的手段。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下,完成多個系統的綜合性配置,繼而對建筑內各個設備形成全方位管理。按照《2013-2017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智能建筑行業市場經濟收益以形成逐年增長的趨勢,照此情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指日可待。
2、自動化控制技術
自動化控制技術是能夠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附加裝置(自動控制裝置)使生產過程或生產機械(被控對象)自動地按照某種規律(控制目標)運行,使被控對象的一個或幾個物理量(如溫度、壓力、流量、位移和轉速等)或加工工藝按照預定要求變化的技術。其包含了自動控制系統中所有元器件的構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對象或被控過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識;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綜合;控制用計算機(能作數字運算和邏輯運算的控制機)的構造原理和實現方法。目前,自動化技術正在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而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是推動自動化技術從局部自動化過渡到計算機集成綜合自動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是自動控制技術的兩大推動力。
二、自動化控制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
自動化控制是當前建筑行業追求的主要目標所在,是在無人直接參與之下通過使用控制裝置操縱受控制對象或者過程自動的預定程序運行,確保應用中能夠合理有效的進行。它是以數學的系統理論為基礎,利用物理反饋原理的影響來促使系統自動化進行更正模式,使得系統在運行中各種數值能夠達到預計效果和預定值。自動控制技術將人類從事的各種危險、繁瑣的活動趨于安全和簡單,大大提高人們工作效率,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自動控制技術正逐步應用到現代智能建筑中。早期智能建筑應用自動化控制技術一般包括:辦公自動化(OA)、通信自動化(CA)和樓字自動化(BA)三個部分。
1、辦公自動化
辦公自動化便是利用先進的信息處理設備,以計算機為中心,采用傳真機、復印機、E―mail、國際互聯網局域網等一系列現代化辦公及通訊設施,最大限度的提高辦公效率、改進辦公質量、改善辦公環境和條件、縮短辦公周期、減輕勞動強度、同時防止減少人為的失誤和差錯。辦公自動化技術將使辦公活動向著數字化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無紙化辦公。通過采用辦公自動化系統,能夠使內部人員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協同丁作,這種以E―mail、文檔數據庫管理、復制、目錄服務、群組協間工作等技術作支撐,讓群體協同工作成為町能,徹底打破了早期辦公自動化的“信息孤島”,變成廠“信息大陸”,實現了對人事、文檔、會議等的自動化管理。從而改變了過去復雜、低效的手工辦公方式,實現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處理,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具體來說.OA主要實現下面七個方面的功能:內部通信平臺;信息平臺;實現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實現文檔管理的自動化;輔助辦公;信息集成;實現分布式辦公。目前國內多數上規模公司都已經使用OA系統進行辦公自動化操作,但在新開發和設計樓盤時就充分考慮辦公自動化需要,有效實現信息共享、軟件對接的智能建筑暫時并不多。因此國內企業需在這方面不斷加強。
2、通信自動化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統通過與外部如電話公網、數據網、機網、衛星以及廣電網相連,保證建筑物內與外部實現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通信自動化能為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務,包括語言文本,圖形、圖象及計算機數據等多種媒體的通信服務。通信網絡系統一般包括:固定電話通信系統、聲訊服務通信系統、無線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多媒體通信系統、視訊服務系統、電視通訊系統,客戶可自行定義服務通信方式.調整通信服務功能。
3、樓宇自動化
樓宇自動化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通過樓宇自動化系統實現建筑物內設備與建筑環境的全面監控與管理,為使用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高效、經濟、便捷的生活工作環境。樓字自動化系統對整個建筑的所有公用機電設備,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電梯系統,進行集中監測和遙控來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設備故障率,減少維護及營運成本。
樓宇自動化系統涉及建筑的空調、通風、電力、照明、防災、安全,給排水、車庫管理等設備與系統,是智能建筑中涉及面最廣、設計任務和工程施下量最大的子系統,它的設計水平和建設質量對智能建筑功能的實現有直接的影響。設計樓宇自動化系統的主要目的在于將建筑內各種機電設備的信息進行歸類、分析、采用最優化的控制手段,對各機電設備進行集中監控和管理,使設備始終高效、有序的狀態下運行,創造安全、舒適、高效的工作環境,盡量節省能耗和日常管理費用,從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智能建筑在我國的應用中屬于起步階段,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相比較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大多數建筑單位并不了解何為智能建筑,在自動化控制技術領域中缺乏嚴格的控制項目技術措施和編輯方式,但是在利用的時候卻又不能夠及時的對其中故障進行清除。大多數建筑樓字、消防、保安等系統相互獨立.分散布線,互聯性差.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網絡管理,使資源、設備重復設置,造成極大浪費。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智能丁.程涉及系統集成,對總體統籌規劃的人才要求也較高,但我國目前這種綜合型人才還存在很大缺口,由此我國建筑智能化還需要不斷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來滿足建筑智能行業需要。因此我國建筑單位應該認識到智能建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設計和施工技術水平,促使我國智能建筑市場走向良性循環和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越來越高,以自動化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組成的智能建筑應運而生。而自動化控制技術是智能建筑中的主要應用技術,通過分析自動化控制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才能為智能建筑的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智能醫療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obtained a certain result. The idea that som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omestic foreign examples. And about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medical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 of application. And get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intelligent medical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建筑的起源僅僅是遠古的祖先為了遮風避雨而營造的場所,當時的人類對于建筑的要求不過是滿足最基本的遮避而已。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升級人類開始對建筑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包括保暖,防寒,私密,象征地位身份等等。直到1984年,建筑業開始了一個新的名詞,智能建筑,或者說是建筑的智能化。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工作環境的智慧結合。是建立在建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社會工程學,系統工程學等各學科的基礎上并相互作用相互滲透想成的一種交叉。建筑的智能化,通常表現在建筑功能運作的自動化,包括對水、電、熱力、空調、通訊等的智能自動調節。還表現在建筑物的節能運作,建筑內通信的自動化,建筑內辦公的自動化,以及安全保衛自動化。智能化的運作改變了傳統的人為控制,讓運作的主觀性降低,讓環境的舒適性更高,精密性更高。
1984年1月,美國聯合科技集團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弗特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開啟了建筑界的新紀元。這座由舊的金融大廈改造的被稱為City Place的大廈總建筑面積達十萬余平米,在這坐僅僅三層的不起眼建筑中蘊含著當時世界上的領先技術。在這里客戶不用自己添置設備便可獲得語言通訊、文字處理、電子郵件、市場行情信息、科學計算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服務。自動化與智能化讓人們感受到電子時代的關懷。自動化綜合管理、空調、供水、防火、防盜、供配電等系統全部由電腦控制,是客戶真正感受到舒適,方便和安全。這座大廈的建成開啟了人類探索智能建筑的先河。
隨后日本開始在建筑智能化的領域探索,在短短的十年內建成數十座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智能大廈,并在1995年成立了國家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此時美國的智能建筑已經達到了數萬棟。智能建筑的探索熱潮隨即而來。90年代后,繼美國日本后,法國、瑞典、英國等歐洲國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智能建筑也如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中國的第一座公認的智能建筑――北京發展大廈。它自1989年建成便成了中國智能化建筑領域的先驅。在當時雖然智能化辦公建筑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屬于比較新的技術以及理念,但是發展大廈的設計團隊積極的學習參觀學習國外先進的實例,成功的解決了智能型大樓需要解決的辦公自動化,通訊自動化,樓宇管理自動化,防火自動化,安全保衛自動化停車管理自動化等問題以外還積極的探索解決了建筑空間的靈活性與宜人性。設計者立足于,寫字樓是知識生產力高度密集的場所,要是人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需要建筑環境有較強的宜人性。北京發展大廈是我國建筑智能化的航母,他顯示出我國建筑領域通力合作的巨大成就。
一、智能建筑設計在住宅建設的應用
我國在住宅的設計與建設中,必須注意考慮我國國情、國力、民情、民力,從實際出發,掌握標準控制造價的同時滿足十六字方針即“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實用、兼容、拓展”從而實現21世紀智能型小康住宅的功能要求。住宅的智能化包括通信單元即實現家庭通信網絡的、有線電視等的智能化。家庭通信網絡是經電話接口模塊,通過電話線路和現場總線接口雙向傳輸語音信號和數據信號,如防災報警、家用電器異地控制、門口可視對講、三表數據傳輸、報警模式設置等.。住宅水、電、煤氣三表自動抄表系統是通過脈沖式傳感器信號接口,將采集到三表數據通過電話接口模塊或CAN現場總線傳輸到小區物業管理中心的抄表主機,經脈沖數與度數轉換記錄、打印用戶水、電、煤氣的使用量,并可與銀行聯網結算。采集數據自動保存,并具有掉電保護功能。整個采集傳送過程無需人工干預,避免了入戶抄表并且可以為住戶增設凈水、熱水等功能,提供擴展余地。家用電器設備控制:通過總線制地址編碼方式,按照預先設定程序可對空調、電飯鍋、電熱水器等家用電器通過本地或異地電話,使其即時啟閉。事故應急控制是為了確保住宅用戶的安全。當發生火災時,切斷家庭總電源。高層住宅火災報警情況下可自動開啟樓梯門鎖。當發生煤氣泄漏事故時,可采用集中報警、區域報警,或分散報警形式。后者,通過輸出觸點控制專用的防爆控制器關閉防爆煤氣電磁閥。防盜、防災報警防護區域包括住宅防護和住宅區內域防護。住宅防護可在門上、窗上安裝門磁開關;住宅內區域防護可在客廳、陽臺處安裝紅外探測器;院落別墅住宅可安裝主動紅外對射探測器,以防范非法入侵等。這些都是建筑的智能化帶給人們的方便與安全的保障。智能化讓生活更加的方便更加的隨心所欲。
二、建筑智能化在醫療建筑中的應用也比較的普遍:
醫療改革必然加劇醫療市場的競爭,為了更好地適應及貫徹醫院以人為本的理念,醫療環境的建設顯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懂得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道理。而作為醫療建筑更應該強調的是建筑的人性化以及科學化。我們都知道,醫療建筑是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組成的,以醫技為中心,以門診和住院部兩點發展,而門診又是客流量最大,使用的最集中的部分。我們以門診的智能化設計為例,來探討智能化的發展對醫療建筑的重要性。
醫院的門診樓就去位置以及重要性無疑是一個醫院的門面和窗口,使患者最先接觸到的地方。門診人流量大且復雜。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醫院的服務人群大多是病患,從患者的心里角度來說,身體的不適更容易造成心里的不舒服。更容易產生厭惡情緒。因此無論是患者的體力還是心里都要求門診樓的設計應當更具人性化,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合理的空間布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現代化的建筑物自動化系統,快捷的通訊網絡。智能化的門診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人性化的候診大廳,也將成為現代醫院門診樓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能建筑是在以人為本的號召下應運而生的,建筑的智能化就是為了使建筑擺脫鋼筋混凝土牢籠的稱號,使建筑更加的人性。使建筑所營造的空間環境更適宜人的各種活動。使建筑更加的貼近于人,服務于人,使我們的生存空間更加的方便便捷。讓科技服務于人,讓科技摒除科技所給我們帶來的種種不便,讓生活更加的美好。智能建筑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創新,是一種發展,是一種持續。建筑智能化需要建筑師的通盤考量,統領全局,更需要每一位建筑工作者的配合,包括水,電,暖等等。建筑智能化要求更多的行業協調從而創造更多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建筑研究》賀業鉅等,建筑出版社
關鍵詞:未來建筑;環保;仿生;智能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bionic,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diction, such as the use of natural energy sources, humanized design of use, and high intelligence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to the design of the new century ar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Keywords: futur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nic; intelligent
中圖分類號:TU7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未來住宅會從更高層次提出新的要求,未來建筑發展的主題已不僅限于安全和外觀上的要求,尤其在高檔住宅中,他們采用高新技術,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設計,給住戶帶來全新的居住體驗,同時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一、綠色環保的建筑風格
21世紀是生態世紀,為了克服工業社會對地球環境的破壞,為了給人類的生存環境留下一片凈土,商業區和住宅的設計必須更好地貫徹保護生態的宗旨。未來的建筑技術將得到長足的發展,利用自然能源,應用節能材料,都給建筑師的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上述要求,在進行居住園區及住宅設計時,設計師們會從整體布局、建筑材料、節能等方面進行補充,從而形成新的一種綠色、節能的建筑風格。生態建筑將向環保型材料和綠色設計兩方面發展。
1、環保型材料
環保型建材,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持久性好、易于維護、不散發或很少散發有害物質,同時也得兼顧藝術效果、節約資源方面的特性。它又稱無害裝飾材料,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不會有害。此外,環保型裝飾材料還包含了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如一種質地柔軟、透氣性良好的“防霉壁紙”在潮濕的空氣內或室內外溫差較大的情況下,都不會出現發霉、滋生霉菌等的現象。努力制訂裝飾材料的健康安全標準,并大力扶持健康型、環保型的綠色裝飾材料的生產已成為建筑行業的一個新標桿。
2、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讓綠化走進建筑,提倡使用環保節能性材料。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設計對環保的作用,“綠色設計”成為建筑設計的焦點。環保型和健康型的綠色建材強調裝飾材料除具有實用功能、美觀的外表之外,還要具有對人體、環境沒有毒害、沒有污染的特性。傳統的建材設計方法,以人為中心,從滿足人的需求為出發點,無視后續的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及對環境的影響。綠色建材的標準是既要滿足強度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廢棄物,并具有節能,凈化功能及有利人類身心健康。
二、仿生與建筑的完美結合
仿生設計學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建筑形式的仿生則最為常見,它不僅可以取得新穎的造型,而且往往也能為發揮新結構體系的作用創造出非凡的效果。仿生建筑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體功能組織和形象構成規律為研究對象,探尋自然界中科學合理的建造規律,并通過這些研究成果的運用來豐富和完善建筑的處理手法,促進建筑形體結構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設計和合理形成。
仿生建筑的意義
建筑仿生的多面性與綜合性是仿生建筑的意義所在,人們致力于靈活地應用仿生原理創造出各種形式多樣的適應規律的建筑形式。跟它的初衷相同,仿生建筑學給人們暗示著必須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建筑仿生應該做到保護環境與經濟效益的完美融合,這需要科技發展的支持,科技的進步是一切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力,要做到科技與經濟的相互促進,建筑師必須善于從自然界中觀察得來的一切有用因素作為創作靈感,結合生物學和建筑學來推動現代建筑的創新和發展。
仿生建筑文化的發展趨向
建筑仿生已成為一種新時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課題。它主要研究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結構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看,未來的城市建筑必將以仿生與生態為主體。仿生通過研究動物、植物的生長肌理以及自然生態的規律,結合建筑的自身特點,這種最具有生命力的創作形式,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建筑師們從自然界中吸取靈感,從中得到啟發,從而創造各式各樣的建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建筑,建筑需要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新時代的一種潮流,建筑仿生學還需要大力發展,因為它今后必將成為建筑創新的源泉和保證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建筑形態智能化
未來的社會必將是智能化的社會,除了節約能源與仿生建筑,今后的建筑科技必將跟智能化息息相關。建筑智能技術給綠色環保、和仿生建筑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節能建筑、生態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統一結合。
1、建筑智能化的歷程
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美國,是建筑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廈建于1984年1月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這棟世界聞名的大廈內部實行自動化、綜合化管理,管理系統內部配有語言通信、文字處理、電子郵件、市場行情信息、科學計算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服務信息,大樓內的空調、電梯、供水、防盜、防火、供電等都經過計算機的嚴密計算,對大廈進行著有效的控制。美國誕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和西歐緊隨其后,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廈“本田青山大廈”于1985年在東京青山落成。幾乎與此同時,西歐等地的智能化建筑業也有所發展,1986~1989年間倫敦對其中心商務區的大規模改造,使得世界掀起了一股建筑智能化的熱潮。智能化辦公樓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使當時處于經濟衰退中的西歐的失業狀況更加嚴重,進而導致對智能樓宇需求的下降。20世紀80、90年代,亞太地區經濟興起,使得這里也陸續建起一批智能化大樓。其中以泰國與印度對建筑智能化的研究與應用最為廣泛和深入。
2、建筑智能化的意義
建筑智能化可以分為三個大系統:安全防范系統、通信及控制系統、多媒體系統。而為了給用戶創造一個更加安全、便捷、舒適的工作或生活環境,在建筑物內設置的任何設施與系統都要在細節上考慮得更加詳細,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從于這個目標,否則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義了。以上種種,都離不開對建筑物質結構、系統、服務、管理這幾個基本要素的考慮,給使用智能化建筑的用戶提供一個投資合理,使其擁有高效率的舒適、便利的環境,這正是建筑智能化興起與發展的終極意義所在。
四、結語
中國已經具備發展未來建筑的的條件,國家科委已組織一些關于綠色環保、仿生建筑、智能建筑的一些課題,這些都引領著建筑走節能化、防生化、智能化的道路,可以得知,未來建筑講給人類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經濟、便捷、人性化的工作或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智能家居;自動化;介
引言
智能家居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我國引進的時間是在九十年代末期。智能家居設計可以使生活更便捷、舒適,更加智能化、個性化,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人們追求時尚生活和完美生活的必需品。
1 智能家居的發展現狀及概念
1.1 發展現狀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是一直沒有具體的建筑案例出現,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第一次將智能家居變為現實,成為國際上首個智能家居住宅案例。智能家居真正引進到我國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后期,國內的一些高檔住宅小區開始使用智能家居,并將智能家居作為樓盤優勢進行售賣。也掀起了國內民眾對智能家居的推崇大潮。但是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發展時間比較短,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相對不完善,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困擾,許多開發商沒有成熟的技術和對智能家居鑒別的經驗,就對住宅大規模的智能化,導致很多智能系統不能正常運轉,造成很多系統浪費現象。近幾年,國家制定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藥店與技術導則》等相關規定,對目前市場進行了規劃,也使得房地產商對智能家居的使用慎重了不少,智能家居的技術也進一步得到了完善,一些高端房產項目已經開始實施科學完善的智能家居理念了。
1.2 智能家居概念
智能家居首先是一個居住環境,其次是在居住環境的基礎上安裝一些智能家居系統,如:通過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字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高新科技,將家居生活一切有關設施進行整合,組建一套住宅生活的管理系統,也就是形成物聯網。一般在國外稱為”Smart Home”。智能家居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不論是我們家庭中平時必備的一些智能電器,如: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還是一些不智能的,如電燈、電視等電器,從系統的角度看整個家庭設施都是零散的,沒有順序,但是加入智能家居設計后,就可以有效將這些設施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住戶就可以對它們進行統一控制、管理。
2 目前智能家居的四種主要系統
2.1 家庭自動化
家庭自動化是將電燈、電腦、安防系統、空調、電視、音箱等家里必備的電子產品或電器利用電子技術進行串聯整合,使住戶能夠整體進行控制的系統。這套系統的核心是建立中央微處理機(CPU),通過微處理機接收來自相關室內設施的產品信息后,利用已經設置好的程序根據得到的信息對設施進行控制、操作。CPU接收電子電器上界面發來的信息,這些界面可以是鍵盤、觸摸屏,也可以是按鈕、遙控器,住戶可以通過這些界面發送信號到CPU,也可以利用它接收CPU的信息。家庭自動化的功能隨著住戶的不同要求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例如在我家可以安裝對電飯煲、電燈的遠程控制功能。媽媽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對家里的煤氣、電飯煲、微波爐等做飯裝置進行控制,走進家門時,直接可以享受現成的餐飲,也可以安裝熱水自動化系統,設置定時裝置和遠程操控裝置,給回家的人帶來便捷,還可以安裝防控裝置,對火災、煤氣泄漏、漏水、漏電等問題及時報警。這些都是家庭需要的主要功能,給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家庭自動化是智能家居別重要的系統,在整個家庭住宅環境中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
2.2 家庭網絡
家庭網絡是在家庭范圍內將PC、家電、安全系統、照明系統和廣域網相連接的新技術,也可將范圍擴大至鄰居和小區內。家庭網絡涉及到電信、家電、IT等行業。目前家庭網絡的連接方式分為兩種:有線和無線。有線又可分為費用昂貴的總線制和普及率比較高的電力載波兩種??偩€制雖然功能多、性能平穩,但是價格偏高,相對一般家庭難以承擔總線制的費用,意味著它的發展受到了費用方面的制約。布線復雜是造成總線制費用高昂的最大原因,它需要布置兩路線,一路線供電,另一路控制線路,所以施工復雜,工程量大,也就造成了費用上升。電力載波相比總線制更容易被尋常百姓家接受,它是在住宅原有電力線的基礎上,形成網絡控制,功能方面也足夠滿足家庭使用了,目前已經有廠家與商專門針對國內的現有情況對電力載波進行改裝,以做到更好的適應中國市場。相比前兩種方案,無線方案更加靈活,并且可以移動,但是無線所需要的紅外通信會受到障礙物和帶寬等因素影響,所以目前只要適用在小型系統上,技術方面主要依靠無線射頻來實現。例如,目前十分流行的家庭監控布置,一方面可以利用電力載波實現,也可以用紅外線的方式。家庭網絡是將智能家居的系統整體化,因此是以后的發展大趨勢。
2.3 網絡家電
網絡家電首先需要利用網絡科技、數字科技和智能控制等技術將住宅中的普通家電進行設計改裝組合,從而實現組成家庭內部網絡的目的,使家電互相串聯。網絡家電要求家電之間可以互相識別,達到協同工作的目的,并且可以保持與外部網絡的通信功能,更加方便我們的使用和遠程操控,目前已經實現了的網絡家電包括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等。
2.4 信息家電
信息家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智能家居,例如目前數字電視中使用的機頂盒、DVD都屬于信息家電,它有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的優點,主要是在傳統家電基礎上加入電腦、電信等技術進行升級改裝,使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功能更加強大,同時操作更加簡單、實用。這一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音頻、視頻和通信設備上,近幾年在冰箱、洗衣機和微波爐等方面也有所開發。信息家電的出現,以其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的特點迅速的融入我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推動了家庭網絡市場的擴大。
3 我發現的智能家居的發展前景與它的自身優勢
3.1 發展前景
目前,雖然智能家居設計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卻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視。
智能家居設計在我國的市場是廣闊的,首先在我國智能家居有社會基礎。這是因為經過了改革開放的大潮,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家庭的經濟基礎越來越牢固,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投資越來越重視,此時智能家居的出現合乎大眾口味。并且80后和90后正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力,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對高科技產品更感興趣。因此說智能家居的發展是有社會基礎的。其次,智能家居進入市場有技術基礎。智能家居的出現是科技進步的表現,它的發展進步需要技術做支撐。目前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智能化操作技術正在逐漸成熟與完善,有了技術做支撐,智能家居設計會越來越完善。再次,智能家居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從2009年開始,中央政府不斷推出各項政策用以支持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在國家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就指出要加強重點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尤其是“智能家居”更應作為物聯網的重中之重。2012年住建部還制定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以及《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緊接著在2013年又在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技術委員會的支持下了《中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這些重要會議的指示和政策的出臺為智能家居的發展開辟了康莊大道,成為智能家居設計發展的重要基礎。
3.2 智能家居的優勢
智能家居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智能家居使生活更加便捷。傳統的電器開關、控制方式等具有制訂性和單一性,是特定的某一個開關控制特定的某一個電器,但是智能家居可以將電氣控制、報警以及對當時狀態的顯示等功能集為一體,統一協調、統一控制、統一管理,同時通過電信技術將電話、網絡連接在一起,實現了動用一個開關就可以控制住宅里的所有電器。例如,可以在臥室的時候將整個房間的空調系統打開,調節整個住宅環境的溫度、濕度。再如,住戶在廚房做飯聽到敲門聲就可以用遠程操作系統打開入戶門;或者根據讀書、會客、影音播放等場景的不同燈光需求,對燈光進行控制調節。這些方面都極大的滿足了住戶的生活需求,使生活更加便捷、簡單。
另外,智能家居的運用使生活更加舒適。智能家居設計可以根據住戶的需要對環境進行自主調節,可以通過光、風和雨等室外傳感器監測室外環境,針對室內環境可以通過光、溫度、濕度等室內傳感器進行監測。繼而根據自身需要通過智能家居上的控制開關對室內環境進行調節。并且可以對總控制器進行參數設置,使傳感器自動調節到住戶需要的環境。
移動物體感應功能就是安裝移動物體傳感器,從而對一個房間內的移動物體――主要對象是人進行監測,當人進入該房間時,相應的系統設備會自動開啟,比如燈光、空調等,當人離開房間時,相應設備自動關閉,這樣的功能系統主要用在衛生間、樓梯等住戶頻繁出入的空間。
自動調節環境亮度功能是在室外安裝光傳感器和溫度感器,用以監測室外的光照強度和溫度,當室外的溫度和光照對室內適應環境產生影響時,系統會自動打開和關閉遮陽系統及燈光系統。
自動調節環境溫度、濕度功能是在室內安裝溫度、濕度傳感器,對室內整體環境進行監控,當室內環境發生變化或不適宜人體最佳環境時,系統會自動打開或關閉,對室內濕度、溫度進行調節。
水溫調節是利用水溫傳感器對生活中使用的熱水溫度進行調節。
這些是智能家居中經常用到的一些設計,它們的應用可以將使用者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
最后,智能家居最重要的另一個優勢是節能環保,通過傳感器和執行器對住宅環境的監控與調節,在便捷和舒適人們生活之余,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將能源的作用發揮到需要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4 結束語
智能家居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智能家居設計上以實用、便捷和操作簡便為原則,極大的節省了住戶在生活中不必要浪費的時間,滿足了住戶的多種設計要求。在未來的時間里,智能家居必將更好的為人們服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和舒適,為節約更多的能源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敏玲,李寧.智能家居發展現狀及未來淺析[J].電視技術,2015,4:82-85+96.
[2]徐輝.簡析智能化家居系統的前端信息采集與傳遞介質及其產品分類[J].智能建筑,2013,10:75-80.
[3]張展林.智能家居發展現狀解析[J].智能建筑,2013,11:77-80.
【關鍵詞】物聯網 智能家居 產業鏈
1 物聯網智能家居概述
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很早: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大量采用電子技術的家用電器面市,住宅電子化開始實現;80年代中期,將家用電器、通信設備與安全防范設備各自獨立的功能綜合為一體,又形成了住宅自動化概念;至80年代末,由于通信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通過總線技術對住宅中各種通信、家電、安防設備進行監控與管理的商用系統,這在美國被稱為Smart Home,也就是現在智能家居的原型。
智能家居在WiKi百科中定義如下:以住宅為平臺,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集系統、結構、服務、管理為一體的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環保的居住環境。進入21世紀后,智能家居的發展更是多樣化,技術實現方式也更加豐富。總體而言,智能家居發展大致經歷了4代。第一代主要是基于同軸線、兩芯線進行家庭組網,實現燈光、窗簾控制和少量安防等功能。第二代主要基于RS-485線、部分基于IP技術進行組網,實現可視對講、安防等功能。第三代實現了家庭智能控制的集中化,控制主機產生,業務包括安防、控制、計量等業務。第四代基于全IP技術,末端設備基于zigbee等技術,智能家居業務提供采用“云”技術,并可根據用戶需求實現定制化、個性化。目前智能家居大多屬于第三代產品,而美國已經對第四代智能家居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已有相應產品。
近年來,物聯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領域,被認為是繼互聯網之后最重大的科技創新。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的發展也為智能家居引入了新的概念及發展空間,智能家居可以被看作是物聯網的一種重要應用?;谖锫摼W的智能家居,表現為利用信息傳感設備(同居住環境中的各種物品松耦合或緊耦合)將家居生活有關的各種子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監控、管理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家居智能化。其包括: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統、終端(家居傳感器終端、控制器)、家庭網絡、外聯網絡、信息中心等。
2 物聯網智能家居現狀分析
2.1 國內外發展現狀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家居在美國建成以來,歐美和東南亞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先后提出了各種智能家居的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的廣泛應用,為世界范圍內智能家居產業標準制定和業務模型探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1998年微軟提出“維納斯計劃”之后,相關行業都在積極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仍處于初級啟動階段。圖1~3分別為2005~2009年國外智能家居產能產量統計、國外智能家居產品消費統計以及國外智能家居主要消費領域統計。
美國智能家居以數字家庭和數字技術改造為契機,偏重于豪華感,追求舒適和享受,但其能源消耗很大,不符合現階段世界范圍內低碳、環保和開源節流的理念。日本的智能家居是開發、設計、施工規?;c集團化,以人為本,注重功能,兼顧未來發展與環境保護,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控制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住宅技術現代化。德國的智能家居追求專項功能的開發,注重基本的功能性。韓國政府對智能小區和智能家居采取多項政策扶持,規定在漢城等大城市的新建小區必須具有智能家居系統,目前韓國全國80%以上的新建項目采用智能家居系統,產生了像三星、LG等知名的智能家居品牌。
中國智能化住宅的發展,在經歷了近10年的探索階段之后,建筑面積目前已達到40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還將新增300億平方米。2010年中國的智能建筑將會達到9000幢。全國智能化住宅小區的建設數量,未來十年將達到上萬個。中國智能家居產業中北京、上海、深圳發展相對超前:深圳的智能家居在布線方面做得比較好,前瞻性較強,考慮電源、空調、電話、電視、網絡等方面較周全,預埋智能布線的觀念比較超前;北京的智能家居在考慮功能和地方風格方面做得比較好;上海浦東新城區的城區規劃和小區布置更符合上海這樣一個商業化大都市的需求。青島海爾和霍尼韋爾的示范應用值得借鑒。青島東城國際作為U-home智能家居示范項目,曾在2008年底讓前1000戶業主享受到了U-home智能系統帶來的便利與舒適。
2.2 標準化現狀
與智能家居關聯的技術、產業眾多,涉及的技術標準體系比較廣泛,如電子、通信、建筑業、家電等幾個領域。
(1)電子信息領域
工業與信息化部成立“家庭網絡標準工作組”、“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IGRS)”和“數字電視接收設備與家庭網絡平臺接口標準”工作組,提出國家標準立項計劃共19項;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組織相關國內企業在IEC/TC100提交了家庭多媒體網關規范(現已進入CD階段),在ISO/IEC/JTC1/SC25提交了閃聯系列技術標準(現已進入FCD或CD階段)。
(2)通信領域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組建了家庭網絡特別工作組,于2006年頒布了首批2個標準;
在3GPP提出與輕量級IPv6相關的移動通信標準。
(3)建筑與社區信息化領域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6年頒布了由國家建設部制定的《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系列國家標準,包括四個子標準;
2008年4月,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26)成立,負責智能建筑物數字化系統領域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4)家電領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06年頒布了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制定的QB/T2836-2006《網絡家電通用要求》
由于物聯網的發展給智能家居帶來新的內容,因此近期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還需要進一步開展標準化工作,如2010年2月2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泛在網技術工作委員會(TC10)成立,其中智能家居相關標準也已立項,標志著我國開始在物聯網智能家居標準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
2.3 物聯網智能家居產業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物聯網智能家居產業有如下特點:
(1)需求旺盛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聯網智能家居的應用需求日益增強。雖說智能家居在國內已發展10年多,但仍然面臨著傳統解決方案性能單一、價格高、難以規模推廣的發展“瓶頸“。不過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智能家居行業將迎來新機遇。
(2)產業鏈長
智能家居涉及土建裝修、通信網絡、信息系統集成、傳感器件、家電、醫療、自動控制等多個領域。
(3)滲透性廣
由于智能家居涉及的業務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其產業鏈長,導致行業的滲透性強。
(4)帶動性強
能夠帶動建筑、制造業、信息技術的諸多領域發展。
2.4 物聯網智能家居現狀分析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從體系架構上來看,由感知、傳輸和信息應用三部分組成。感知指家居末端的感應、信息采集以及受控等設備,傳輸包括家庭內部網絡和公共外部網絡數據的匯集和傳輸,信息應用主要是指智能家居應用服務運營商提供的各種業務。物聯網智能家居產業鏈現狀如圖4所示:
圖4 物聯網智能家居產業鏈現狀
可以看出,作為物聯網重要的應用,智能家居涉及多個領域,相對于其它的物聯網應用來說,擁有更廣大的用戶群和更大的市場空間,同時與其他行業有大量的交叉應用。目前,智能家居應用多是垂直式發展,行業各自發展,無法互聯互通,并不能涉及到整個智能家居體系架構的各個環節,如家庭安防,主要局限在家庭或小區的局域網內,即使通過電信運營商網絡給業主提供彩信、視頻等監控和圖像采集業務,由于業務沒有專用的智能家居業務平臺提供,仍然無法實現整個家庭信息化。但也應看到,智能家居已經發展很多年,業務鏈上各環節,除業務平臺外,都已較為成熟,而且均能獲得利潤,具有各自獨立的標準體系。在都有各自的“小天地”但規模相對較小的現狀下,要在未來實現規?;l展,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圖5所示。
造成目前智能家居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前期政府扶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行業壁壘、地方保護,以及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相關技術短期內不成熟等。由于智能化家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產物,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國家部門的扶持,相關行業協會的成立,智能家居將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也將進一步得以制定與完善。智能化家庭網絡正向著集成化、智能化、協調化、模塊化、規?;?、平民化方向發展。
3 物聯網智能家居發展建議
政府推動示范項目,使擁有一定智能家居技術、行業用戶、相關產品、解決方案的廠商企業得到更多資金支持,使用戶得到消費補貼等實惠,從而帶動物聯網技術發展,推動智能家居應用。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的可集成性是建立在系統的開放性基礎之上的,要求系統所采用的協議必須有廣泛的產品支持,并不斷加強建立統一的物聯網智能家居標準的步伐。要想在未來實現規?;l展,需要出現涉及整個業務鏈的智能家居業務運營商,提供整個業務鏈的解決方案、業務集成以及設備維護等,這樣才能使得業務鏈良性發展,進一步促進家庭保險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其他行業以及三網融合的發展。智能家居核心位置企業應研發共用平臺,降低中小廠家研發成本和技術門檻;培養專業物聯網智能家居服務和技術人才,包括方案、開發、設計、業務支撐等。國家和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大力支持,按“急用先行、采監先行、城市先行和以點帶面”原則,有規劃、有步驟地扎實、積極推進,形成2~3個重點發展區域,強調地域特色并進一步推廣;產業鏈各方應借鑒國際先進研究成果,針對國內實際需求,共同為實現智能家居在國內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
4 結束語
智能家居作為家庭信息化的實現方式,已成為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個人、公共服務以及政府需求來看,凸顯出發展智能家居產業的迫切性。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將是智能家居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對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使得跨產業、跨領域技術和業務融合成為現實,并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的產業化加速器。在物聯網給智能家居產業帶來機遇的同時,物聯網和智能家居所面臨的問題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挑戰與機遇并存。
參考文獻
[1]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移動M2M業務研究報告[R].
[2] 于明,胡前笑,周偉杰. 運營商M2M技術與業務發展策略研究[J]. 通信世界, 2009(40).
[3] 智能家居技術趨勢掃描[J]. 數字社區&智能家居, 2008(10).
【作者簡介】
童曉渝:管理學博士,高級工程師?,F任中國聯通集團研究院院長,對信息與通信技術、業務運營和經營管理有著豐富的實踐與研究。曾參與多項重大項目,并獲多項科技進步獎、管理創新獎和發明專利,出版過多本著作。
房秉毅:現任職于中國聯通研究院研發部,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核心網新技術、物聯網等方面的研究。
張云勇:博士后,高級工程師,中國通信學會高級會員,目前在中國聯通研究院從事相關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下一代網絡、IPv6、3G核心網與軟交換、WiMAX。曾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總裝備部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項目的研究。
2010年世界電信日主題與上海世博會主題相互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