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時間:2024-01-24 17:00: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P鍵詞:大學生;勞動教育;培育
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手段,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活動和改造的獨特方式。教育與勞動的結合是我國一貫堅持的教育方針,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卻在逐漸淡化,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被重視,而作為大學生勞動教育實施的主要場所的高校,其勞動教育的社會功能也在逐漸弱化,在現階段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并未發揮出其應有作用。
“以勞動托起中國夢”是同志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強調的。大學生是未來的勞動主力軍,他們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以及勞動技能的狀況,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后續發展,更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一、在高校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對青年學生的勞動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在國家教育方針、學校德育實施意見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見中都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學校認真落實。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教學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人才培養質量教學質量的根本體現,德育、智育、體育是社會考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在高校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既能解決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勞動能力上有所提升;解決教育的知行合一和全面發展問題。
(三)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高校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一是可以培養其自理、自信、自立、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樂于助人、敬業樂群的良好品德;三是可以扭轉學生勞動價值觀,豐富大學生的勞動情感,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當前高校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國家對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在實施的過程存在諸多問題,造成勞動教育在多數高校教育中成為薄弱甚至是缺失的一個環節。
(一)勞動教育邊緣化
一是勞動教育觀念邊緣化,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一直有重德不重勞的思想,甚至是鄙視勞動和技術教育,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等,特別當前教育體制下,學校和家長都存在重分數、輕素質,重智力、輕體力的思想,使學校用知識教育替代了勞動教育;二是勞動教育理論研究邊緣化,與其他學科理論相比較,對于勞動教育領域的研究不多、不深、不全,沒有提升到應有的高度,使學校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嚴重缺乏理論依據,特別是在勞動教育的實踐中,由于缺少理論支持而導致其難以達到既定目標。主要表現在:1.理論體系不完整;2.理論研究中勞動教育往往被勞動技術教育所取代;3.學術界對勞動教育的成果不多,這需要引起學校和全社會的關注重視。
(二)勞動教育功利化
過分強調勞動教育的外在價值(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從而導致其內在價值(即育人的價值)的弱化,將勞動教育本身視為達到外在價值的一種手段,而將實現教育的外在價值作為教育的唯一目的。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教育的政治化傾向。不是把學校勞動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過程,而是將勞動教育視為政治上的要求來進行。二是勞動教育的經濟化傾向。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缺少平臺及場所的現象十分普遍。有時將打掃衛生、清理校園等極為簡單的勞動也由學校出資雇人完成了,學生失去了各種勞動機會。
(三)勞動教育片面化
片面是相對于全面而言的,高校學生勞動教育片面化主要是對勞動教育認識程度不夠全面具體,甚至是有偏差、錯誤的認識。主要體現在:一是智育至上,高校在對學生開展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腦力勞動,過分看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思維及邏輯判斷等方面能力的上升,把學生的智育教育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是教育的全部內容,造成其他教育弱化甚至缺失,從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阻礙了學生的成長成才;二是體力至上,這種現象是與智育至上截然相反,對待勞動教育是將肢體上的生產勞動看作是勞動教育的全部內容,認為體力勞動便是勞動教育;三是以生產勞動代替社會實踐,很多教育與勞動結合的研究結論都過分夸大生產勞動的作用及其功能,認為勞動教育具有可代替性,并且將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規律廣泛應用到各種領域,造成對勞動教育內涵的一種歪曲。
三、在大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的思考
(一)強化對勞動教育的重視
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了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質量和效果,以及教育者對勞動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勞動教育活動規劃與目標的最根本認識和看法。要想提高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思想上摒棄對高校勞動教育的漠視和淡化,強化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視。一是加強新時期高校勞動教育的理論建設,把勞動價值觀教育放在首位,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二是加強勞動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開發科學有效的教材,列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嚴格認真落實考評;三是健全勞動教育的保障制度,從國家、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確責任、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完成勞動教育的任務。
(二)優化大學生勞動教育環境
經濟要增長,教育是基礎;人才要優秀,勞動不可少。外部環境是開展好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必要條件。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的教育環境,一是需要通過高校、家庭、社會三方聯手構建立體的教育環境,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通過輿論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在勞動中體驗生活。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比較重視“三位一體”的教育理論,但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庭教育不能有效配合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孤立無援、社會教育處于無力狀態,三者缺乏有機聯系與配合,直接影響當前高校教育的效果。在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下,大學生能辨別對錯是非,提高他們對快樂勞動是人的本質屬性真正理解,在勞動教育實踐中,使他們主動參與,并在勞動中感受快樂。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意識。
(三)完善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
首先要明確大學生勞動教育目標。勞動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的必要途徑。大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觀、勞動習慣和勞動知識、技能已初步成型,但還要依據其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能形成的規律與特點,幫助其全面規劃勞動教育目標,從而提高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實效性。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對于高校培養經濟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社會生產力是非常有效的辦法。二是充實大學生勞動教育內容。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使勞動教育內容科學合理,符合時代特點和學生特點,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勞動。三是探索有效的勞動教育方法。利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做到“灌輸”與“滲透”并重,方式`活多樣。
(四)制訂科學的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機制
由于勞動課特點所限,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的勞動教育還缺乏規范管理,尤其是缺乏規范的勞動教育考評制度。開放性的學科特點的考核體系,才能使勞動課的設置合乎學生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是要把勞動觀納入學生的德育考察范圍,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只有憑借自身的創造力和辛勤勞動提高自身能力,才是符合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考核機制,把大學生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杜絕形式主義和忽冷忽熱;三是評價方式要多樣化,激發學生勞動自覺性。勞動教育必須有嚴格的成績考核。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建立不同的評價方式,理論知識可以采用書面考試的方式,也可以論文的完成質量給出成績。偏向實踐型的教育內容,可以采取用作品說話的方式,而關于大是大非的職業倫理道德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等方式,從而能全面把握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掌握程度。建立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科學考評機制,有助于在大學生的道德層面扭轉這種歪曲的認識,在價值觀、人生觀的層面規范大學生的人生發展軌跡。
參考文獻:
[1]任然等.論高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讀天下,2016(18):330.
[2]楊素云.關于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5):31-32.
摘 要: 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從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分析,一些高職學生表現出職業責任淡薄、勞動意識缺失的特征。結合新時期高職院校辦學目標,進一步結合專業,開展高職生勞動教育課程已經成了當前的重點教學任務。本文從高職院校教學特點出發,結合學前教學專業教學實際情況,對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進行探究。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勞動教育課程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同時社會崗位對人才的勞動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讓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需要擁有更高的勞動素養。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勞動素質作為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現狀還有待改進。
一、一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勞動課程教學現狀
1.一些學生責任意識淡薄
由于學校、社會、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得現階段學生勞動能力下降,責任意識淡薄。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暴露出崗位適應能力弱、崗位責任意識淡薄等問題。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應的鍛煉,表現出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特點。另外,在當前高職學生生活環境中,由于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給大學生生活提供了大便利,但同時滋生了學生的懶惰思想,例如:食堂就餐基本實行餐廳花管理,學生吃完東西直接把餐盤往餐盤回收處一放就走人。加上受到偏頗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的教學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不喜歡勞動,輕視體力勞動,把專業技能、文憑獲得作為奮斗的唯一目標和最終追求,甚至厭惡和逃避勞動,缺乏對勞動人民的情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都認為勞動是很辛苦的,近48%的人不喜歡勞動或拒絕勞動,部分學生不喜歡勞動甚至厭惡勞動,看不起清潔工人或勞動的學生。剛畢業的一些高職學生找工作,在選擇企業的時候不是以單位發展前途適不適合自己為標準,而是以“工作越清閑越好,工資待遇越高越好”為標準?!岸鄤诙嗟?,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不勞而獲可恥”的勞動觀念正面臨挑戰。
2.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呈現出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的教學格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高職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生學習態度往往消極散漫,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沒有意義;甚至一些教師未對勞動教育課程加以重視,認為勞動教育課程可有可無。二是教學體系存在缺陷,教學內容單一,沒有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教育方式過多靠學生在掃地、擦窗戶中領悟。對于這種簡單乏味的勞動教育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喪失熱情,更談不上從參與中獲得勞動素養。據問卷調查統計,69.8%的學生認為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內容形式都過于單一,不能起到勞動教育的作用;50.2%的學生對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的教學方式感到不太滿意;58.6%的學生希望勞動課程內容向更豐富有趣的方向發展。甚至在部分高職院校中,將勞動教育課程等同為崗位實踐,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基礎操作,這種單調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使得高職勞動教育課程枯燥無味,長期發展下去難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三是勞動教育課程管理體系尚未健全。高職勞動教育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其更傾向于實踐教學。然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實踐較短,相關的管理制度、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校企合作項目不足,使得很多勞動實踐教學課程難以開展。
二、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探究――以貴陽幼高專為例
1.強化師生對于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高職院校勞動素質培養的相關內容較為匱乏,勞動素質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有占有一席之地,被排斥在課程體系之外,關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勞動精神的教育則是散落于各門課程教學之中,泛泛而談,內容甚少?!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辟F陽幼高專按照要求,把勞動素質培養納入教學教育計劃,并把其作為一門必修課進行考核。規定學生在每年必須修夠一定學時的勞動課學分,勞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成為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
貴陽幼高專開展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首先讓師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做好這一點工作,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出發。教師要擬訂相應的勞動課程教學計劃,以具體教學目標的形式量化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教務處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較好的教師給予獎勵,以激勵教師切實開展好勞動教育課程相關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培養其責任意識,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職業發展未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闡明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2.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并不是任何勞動都能教育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則組織的、作為教育過程總的體系的一部分的勞動才有教育意義。貴陽幼高專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從兩個方面考慮,即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規劃為兩個部分――共同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和專業勞動課程教育部分。貴陽幼高專共同勞動教育部分安排學生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社會活動(調查、志愿者等),通過這些公共勞動教育,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在校生平均每學期要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參加勞動課程學習,有專門的課程表、有專門的機構、有指導教師、有相關配套的規章制度,并以必修課學分制進行規范。專業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充分考慮到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以實踐為主,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延伸到勞動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開始之初,教師規劃好專業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以現場感受(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幼兒園,與幼兒親密接觸,感受其日后的工作環境)、教育模擬(教師模擬幼兒環境,學生客串幼兒角色、家長角色等,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為主,讓學生了解幼兒園各年齡段教學班的全日教學活動內容及幼兒園的工作性質與過程。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評價制度,增加勞動教育課程所占學分比重,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完善課程管理體系將勞動課程納入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范疇,不斷完善校企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同時,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校方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相關人員的管理責任,督促其履行好管理義務,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安全性。
3.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投入力度
高職勞動教育是提高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保障相關教學工作的穩定開展,貴陽幼高專提高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投入。學校相繼建立蒙臺梭利教學、兒童閱讀等多個實訓中心,建立系統、全面的操作平臺,模擬相關專業的崗位操作模式,組織學習在實訓平臺上進行勞動實踐。勞動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就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擁有教學必需的軟硬件設施),才能保障勞動教育課程教學取得顯著教學成果。
綜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勞動教育課程對于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培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勞動教育必須結合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緊密圍繞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對勞動的重視程度,加強其勞動技能的培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勞動素質培養的新方式、新方法,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勞動實踐;綜合能力
我校占地面積約10畝,校園里樹木蔥郁,綠草如茵,大橋相伴,古樟輝映,校園面積寬闊,環境舒適優雅。2009年,我校被確定為桂林市、資源縣教育局勞動實踐基地,學校通過基地實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從而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育人之路。
一、以基地為依托,為師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搭建舞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變革,它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育職能的變化和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使教育教學從片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筆者結合實際,確立了《開辟勞動實踐基地,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通過勞動實踐基地,指導教師合理組織并采用多種活動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一)采取分級管理模式,突出課題研究的針對性
基地菜園18塊菜地都分配到每個班級,每個班分為4個小組,輪流管理。為了使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真正發揮育人作用,基地的打理、翻耕、播種、澆水、除草等都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完成,要求學生每次勞動后都要寫日記,并做好觀察、記錄蔬菜生長過程,及時總結經驗。
(二)開展行動研究,上好研究課
我嚴格做到:在教學中開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學,認真聽取學生意見,積極進行總結并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概括出研究結果,形成教學反思,引發新的問題,使研究具有動態性,突出指導性。從沙地整理的要求、栽種時要成線、對稱、品種種植成片、完工后工具收集擺放等方面加以引導,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培養學生探索能力方面,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組織學生進行探討。一次菜地負責人在幾次噴藥后發現沒有效果,蔬菜一天天枯萎下去。我知道后,隨即組織學生觀察、探索,終于弄清是蝸牛在作怪,于是學生就去找消滅蝸牛的藥劑。雖有但很難買到,于是又另想他法,最后根據蝸牛的生活習性,利用早晚的時間捉了幾天,使蔬菜長勢逐漸好轉。
二、加強過程指導,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提供熔爐
小學新課程標準在實施意見中指出:“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小學生能大有作為的更廣闊的天地。不要把上課下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眲趧訉嵺`基地的創建,更便于學生在種植、觀察、體驗、交流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在蔬菜基地中培養小學生的勞動習慣,對開發智力、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健康成長、綜合能力的培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利用基地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勞動教育活動,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當“菜農”,種植各種花卉、蔬菜、果樹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播種、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花期管理、種子收藏等生長全過程的栽培管理技術。教師可組織學生從播種、發芽、開花到結果長達5個月的親歷種植、觀察過程,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延伸到勞動實踐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品味勞動成果的喜悅,使“勞技”教學真正擁有自己的一片實踐空間,實現教學資源互補之目的。
例如,在進行地瓜“翻秧”的教學實踐時,開始學生們爭論不休,因為有的學生說不用翻秧,有的說必須翻秧,否則就會影響產量。為了培養他們的探索創新精神,我讓學生多咨詢農民再下結論。幾天后,學生進行交流后才知道:原來在水分充足的情況,莖節處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吸收養分和水分,從而造成紅薯產量低,在這種情況下,紅薯藤蔓就要經常翻動。而在干旱缺水的情況下,要少翻動或不翻動紅薯藤蔓,讓莖節處的次生根生成,為植株的生長提供更多的水分和養分,這有利于植株生長和生存。學生在了解到正確的知識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小心翼翼地開始了翻秧實踐。
(二)形成良好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一、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1.根據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制定學校德育工作實施方案,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計劃與實施方案
二、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與管理
1.加強班主任的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1)堅持校、年段、個人三級德育考評,進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評優、評先制度,真正把班級考核和班主任工作業績掛鉤。
(2)建立德育論壇工作機制。積極開展優秀班主任帶班育人經驗的展示交流活動,定期召開德育專題研討活動,聘請省內外優秀班主任進行班主任工作指導活動等。
(3)組織班主任外出培訓、考察,進一步提升班主任帶班能力。
(4)積極組織班主任和年輕老師參加心理學C級培訓和考試。
(5)鼓勵班主任積極撰寫論文,進行德育課題研究。
2. 進一步推進班主任名師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大力培養年輕班主任。
(1)進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實施方案》。
(2)制定年輕班主任培養方案與考核評價機制。
初步目標:通過一年的培養,使年輕老師成為合格的班主任,人人做好管理上常規有序;通過兩年的培養,讓年輕老師能夠獨擋一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通過三年的培養,讓部分年輕老師成為優秀班主任。
(3)創建年輕班主任培養校內學習資料手冊
三、完善家校聯系制度,構建和諧的教育合力,全面提升家長滿意率。
(1)組織班主任開展經常性的家訪工作,重點學生進行重點家訪(特別是貧困學生家庭以及學困生家庭)。
(2)做好家長來校來訪接待工作,如實向家長反映其子女在校學習思想表現等情況。
(3)開好以學生品德為主要內容的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和家長學校例會,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4)通過校訊通、微信公眾號,向家長宣傳學校工作,及時地發放家庭教育宣傳資料、告家長書,邀請有家教經驗的家長來校進行講座。
(5)進一步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例會,深化“家校共育”工作,促進學校、家庭、學生的和諧發展
(6)努力落實好行風評議、家長滿意度調查、德育網絡建設等工作
四、優化學校勞動教育管理和綜合實踐管理工作
1. 努力踐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抓好學生行為規范強化訓練,做到規范管理,精細管理,嚴格管理。
2.制定學校勞動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3.制定研學游、生涯教育等實施方案。
(1)開展高一、高三遠足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近自然,在自然中放松心情,陶冶性情。通過遠足,享受行走的樂趣,在繁忙的學業空隙勞逸結合。
(2)組織好高二學生赴浙江大學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親身感受大學的校園文化,增長學生的見識,擴大學生的視野,對大學生活產生憧憬,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3)通過“問向”平臺,為高一、高二學生實施生涯規范提供更多機會。
五、圍繞各類專題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1)組織高一新生參加軍訓活動,軍訓由會操比賽、軍歌嘹亮頌祖國比賽、寢室內務比賽、軍體運動會等系列活動組成。通過銜接教育,確保高一新生了解紹興一中的校史,學習學校規章制度,嚴明學校組織紀律性,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熱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衛生習慣的前提。
(2)辦好校園運動會,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發揮體育特長。通過賽場上的拼搏、奮斗,進一步加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團結意識,促進學生重視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3)組織開展迎國慶經典誦讀活動,組織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暨元旦文藝會演,積極參加市屬學校元旦文藝會演和省文藝匯演。
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
(4)開學典禮是新生到來以后第一次全校聚會,抓住開學典禮的契機,表彰優秀,提出希望,這對全校學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動員作用。
六、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校風、學風。
1.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加強學生的紀律觀念,加強對學生早自修、午自修、晚自修的管理工作。
3.指導班主任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定工作。
4.進一步規范住校生日常管理工作
5.規范學生違紀違規行為的認定和撤銷工作
6.進一步培養學生規范穿著校服的意識
7.認真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七、做好愛心幫扶資助工作
1.組織開展困難大學新生資助活動。(爐峰慈聯天天向上、福彩牽手助圓大學夢、愛心人士結對大學生)
2.組織好“感恩心中奮進路上”助學儀式(8月底,紹興一中-協辦單位)。
3.貧困生資助工作等。
【關鍵詞】德育;學校教育;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根據一定的德育目標,通過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種要素,以實現育人的學校管理活動。學校教育“以人為本”,育人“德育為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學校各項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現代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礎。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德育現狀和客觀環境的變化不相適應的矛盾明顯地暴露出來,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如何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如何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德育管理成為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充分了解德育管理工作
1.教育對象變化對德育工作的影響
現在學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敢想敢說,求新求異、不崇拜權威,評人論事不拘一格,敢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在人生價值、道德取向出現了多樣化、多層次的新特點。他們希望擁有一切,但不懂要為他人作奉獻或犧牲:渴望得到別人理解,但不懂得體諒別人:只知被愛不知愛人。經濟意識增強,理想觀念趨于現實化,追求實惠,擇業取向偏重個人的經濟利益。他們在思維方式上由求同轉向求新求異,在思想觀念上由接受灌輸轉向獨立思考;平等探討:在集體生活中由被動追隨到主動參與;在審美需求上,從他擇轉向自擇;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導奉為行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辦。他們思想言語的獨立與行動有較大的反差,獨立意識和獨立行為不一致,順利時的獨立性與挫折時的軟弱性、依賴性很明顯。生活條件的優越導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發展不成熟。
2.社會環境變化對德育工作的影響
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消極的雙重效應。如何以社會主義為導向,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法制觀念和行為規范對他們施以正確教育,防止商品經濟、等價交換原則侵入思想道德領域,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不至于論為鼠目寸光,見利忘義的金錢拜物教徒。
當前社會文化是豐富的、多元的,復雜的、五顏六色紛繁復雜的。如何探求學生道德成長與文化環境的本質聯系,給他們以正確的價值觀,進行道德選擇,將新思想、新觀念與封建渣滓,外來污毒區別開來,成為德育工作的新課題。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社會心理環境、生活、消費方式變化,人口和家庭結構變化,就業方式和職業結構的變化,獲取信息的渠道與方式變化,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德育管理系統的健全
學校德育組織系統應包括黨、團組織、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教導處、年級組、班級等,此組織系統既要有德育決策指揮層,又要有德育的具體執行層。學校德育組織中每一個組織成員要認識到自己所進行的工作對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完成學校德育基本任務,實現社會主義培養目標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實際的操作中,學校德育組織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即統一目標原則;德育管理的組織體系與整個學校的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原則;統一指揮和相互協調的原則;分層管理原則;職、責、權一致的原則,以及充分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的原則。
三、強化德育管理工作
學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組織全體教師按照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全面實施,調動學校各個組織的德育功能,要根本改變不少教師存在的“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畢業班不要”的傾向,確保學校德育為首的地位。學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強化教師育人意識,要讓全體教師明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學科中應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盡到自己的德育職責,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四、加強綜合研究
當今社會,只靠學校教育難以完成培養下一代新人的任務,要用大教育觀思想來指導德育研究。要樹立整體觀念,加強綜合研究,要著眼在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中,加強德育,這才有利于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利于全面落實德育工作目標。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中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發揮自身的個性優勢,形成整體功能,樹立整體觀念。從各育之間的關系看,德育與其它幾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構成全面教育的整體。從學生本身來看,他們的各種個性、品質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從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來看,諸途徑各自發揮獨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為補充,形成有機的整體。
參考文獻:
[1]覃用西.淺談如何對生實施道德素質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 2009(05)
[2]魏躍紅.高中生道德素質教育探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9(02)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滲透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擬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普遍存在對音樂教育偏重于審美功能而忽視其德育功能的現象。鑒于此,筆者深入探討音樂的德育功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概念界定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規范及價值觀念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情操與價值觀念的教育。德育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與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靈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去尋找實現德育的途徑。音樂學科對德育的影響要明顯高于其他學科,這兩者是學校育人和培養高尚道德的有效途徑。
1.課前備課充分,傾注德育心血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對教師而言,充分備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小學這個學習階段,音樂教師一定充分要樹立德育理念,以教材為指導,以課堂為主陣地,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保證每節音樂課都存在德育的注重點。例如,在備課時,要注重把詞、曲作家的高貴品質與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與內涵進行有機統一,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作品的歷史文化,從而更有益于讀懂這些音樂家的人生,更有利于對作品的理解。這不但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且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2.挖掘潛在因素,進行品德教育
新課標指出要不斷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從而讓學生更能產生愛國情懷,使他們能夠和諧相處,團結互助,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努力去挖掘教材存在的其他潛在的德育因素。因此,音樂教師用的教材都明顯地存在思想教育。例如,《國歌》就是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的最好的教育題材。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對歌詞的意義、時代的背景等采用賦有激情的語言進行描述,以此來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3.妙用有趣游戲,營造德育氛圍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合適的游戲,并配上適當的音樂,可以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能夠提高學生自我認識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最終促進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例如,通過捉迷藏游戲,不僅使學生能夠快樂的游戲,而且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音樂的氣氛,有助于培養學生堅毅的性格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品質。
4.巧借實踐活動,健全學生人格
音樂實踐活動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既能使學生的生活更豐富,集體主義感更強,而且對于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懂得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提升紀律組織性及上進心,記住集體榮譽高于一切的理念。另外,還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滋養,對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通過大合唱活動,可以將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與堅強毅力的養成達到最大化,從而促進人際交往,激發學習欲望,使他們能夠在其他方面也奮發向上,幫助他們突破自我,促進人格完善,達到優秀行列。
5.創新評價機制,滲透德育理念
為了達到充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及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可借鑒的寶貴經驗的目的,教師需提高評價機制的創新性,以此來不管推進小學音樂評價制度改革,在評價時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眼光和審美能力為目的,從而讓音樂評價成為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學習“踏雪尋梅”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取一位組長,讓學生集合小組的力量分配好每人負責的版塊,增強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在各組進行學習匯報時,教師可通過小組互評的方式對各組的表現評價,并以此作為評優標準,在此過程中引導各組以公平、理性的態度進行評價,以此來促進學生養成嚴謹、謙虛、公正等良好的人格品質。
以上便是我在音樂教學對德育教育的幾點體會,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關注學科教學的同時,必須要充分重視德育,要充分挖掘德育的價值,利用其價值來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音樂教師要始終堅持站在育人的角度進行備課,深入挖掘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內容,借助游戲及合適的實踐活動進行德育,并通過創新性的評價將德育的內容寓于整個音樂教學之中,充分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切實提高音樂的育人質量與效率。由此可見,音樂教學與德育的巧妙結合是一種突破,是教育的創新,我們必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研究與創新,使德育滲透到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而不是孤立地進行德育,從而促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優良的品格,成為祖國優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秋茂.淺談小學音樂課的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23).
一、目前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社會意識形態領域正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著青少年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形成。
傳統的倫理道德、審美情操在青少年頭腦中的地位越來越脆弱。一小部分學生心理不健康,面對挫折、困難承受能力差,受到網絡游戲、電視電影的暴力內容的影響,有的學生動輒離家出走,動輒打架斗毆,動輒跳樓自殺,青少年與家長、教師的沖突事例越來越多。諸多問題的出現當然與復雜的社會因素有關,同時,學校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陣地,上述種種現象為當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當前學校德育教育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學校德育教育單打獨斗,缺少家庭、社會參與。目前農村農民外出務工現象十分普遍,農村家庭空巢,直接導致了家庭、社會教育乏力等問題。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學校還只注重智育的開發,只要讀書好、分數高,那么就是好學生等等,不徹底改掉這些弊端,學校德育工作就很難適應快速發展的教育形勢。
二、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學校是培育人的地方,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校”。
首先,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領導特別是校長要重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進行德育系列的建設:如制定系統全面的德育目標,合理安排德育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構筑多種德育途徑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優化德育環境,建設校園文化等。
其次,學校要重視班主任的選用和培養。班主任是最基本的德育骨干隊伍,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指導其健康成長的中堅力量。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班主任隊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
第三,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是提高學校德育實效的源泉。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該隨時把握教育時機,使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
最后,正確處理德育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的關系。在推行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德育的外延擴大了,德育與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系更密切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在活動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協作精神。學校德育工作要寓教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融會貫通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學科教學離開了德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動力,學科教學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因此不能脫離各科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搞好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重要作用。教師的職責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不僅要教書,更要盡到育人的職責,而“為人師表”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在學校工作中,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讓教師認識到加強自身道德形象的重要性,自覺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讓教師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做學生學習的榜樣。同時教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要以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具有愛心、耐心去關懷學生,理解和尊重學生。教師對學生不能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應當走近學生,把學生當作成長和發展中的人來看,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即使批評學生,也要把握好批評的“度”,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讓恰當的批評,成為一種激勵。
四、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