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2 15:36: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優化作業設計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改變初中歷史作業設計的現狀中,國內外已經有了相關的研究,并且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繼續探索的。例如發表在《歷史教學》2008年第10期上的《初中歷史作業的借鑒與思考》一文,以一道美國中學的歷史作業為例,闡述如何設計有效的歷史作業,并提出了設計有效作業的幾個原則:有助于雙基落實;有助于探究性學習的培養;有助于情感體驗的滲透;有助于歷史思維的發展。并提出了有效作業設計的目標在鞏固歷史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史學方法、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上,有許多地方值得借鑒和反思。發表在《基礎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中的《淺談歷史新課標下的作業創新設計》提出了作業優化設計的基本依據是:設計意圖明確清晰,陳述準確恰當,形式靈活,選材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喜歡;設計尊重學生的起點能力,作業前后有一定的相關性與銜接性、系統性與漸進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有自我發揮的余地。而西方的個性化作業設計早已進行,如英國中小學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實踐作業、書面作業、口頭聽力作業、表演作業。2009年第6期的《歷史教學》上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歷史作業》介紹了國外的個性化作業設計的一些案例,這篇文章從2008年5月中國歷史課程網部分轉載的《遭遇美國教育》一文開始談起,通過翔實的案例敘述進行剖析和反思,最后文章提出借鑒美國的作業模式,可以設計一些鼓勵學生運用文獻得出對歷史想象的認識和見解,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的重大問題的歷史作業,讓學生自己構建對歷史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結合近幾年國內外對初中歷史作業的研究,初中歷史個性化作業設計就是以作業改革為突破口,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讓作業變得新鮮有趣,學生樂于接受。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改變的教育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設計初中歷史作業中突出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充分發揮個性化作業設計和評價的優勢,促使作業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得以真正的發揮。
新課程標準所表述的課程目標始終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整體實現。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在其著作《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與《教學設計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包括認知、動作技能、態度三方面,這三方面始終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學生的習得素質。傳統的初中歷史作業沒有認識到學生完成作業過程是學生的知識獲得、能力提升、情感生成、價值觀升華最理想的教育主陣地。也就是說,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知識以及展示自我的過程應是初中歷史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本質所在。
在設計初中歷史個性化作業時,要堅持新課程所倡導的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設計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關注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通過創新初中歷史作業設計的主要形式,設計個性化作業,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基于自己的經驗去建構。
【關鍵詞】初中化學;問題化作業;設計;系統性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初中化學課堂已經在教學理念和實踐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與之相比,作業設計卻仍然有較大的不足,受制于傳統作業設計理念,教師強制性的題海戰術較多。作業就是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的練習問題或者實踐性的實驗和活動?;瘜W作業從設計目的上,應該是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預習、復習、理解、掌握及應用已經學會的化學知識、方法及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中,了解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獲得的反饋,了解教學的效果,從而繼續改進教學過程。要使化學作業真正與化學教學過程相配合,起到鞏固學生化學知識的效果,就需要在作業設計、布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從作業中獲得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化作業就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
一、問題化作業
1.問題化作業的概念
問題化作業就是以學生問題為開端,以教師問題為目標,在課前、課中、課后設計一系列的層次性、擴展性、圖式化、精心設計并且可遷移的問題群或問題系統將學科內容串聯起來,設計具有層次性、系統性、結構性的作業形式,解決學科問題。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就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產生學習興趣,并主動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識,使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較大提升。
2.問題化作業的設計要點
問題化作業是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并統一規劃問題,將問題群有效貫穿在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階段的學習中,各個階段的問題化作業設計的側重點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課前的問題化作業主要目的在于驅學,即驅動學生自主學習;課內問題化作業的目的在于導學,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后問題化作業的目的在于進行學習探究,即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提升學生的學習目標。通過問題化作業,將教學內容有效的串聯在一起,使作業系統化、教學內容系統化,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二氧化碳的性質”的問題化作業設計
1.課前作業設計
課前作業的目的在于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推動學生建構知識體系,體會學習的過程,建立學習的能力。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布置“預習某單元內容”這種寬泛、無效的要求。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目的、側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要圍繞單元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對學生要在預習中達到的目標明確化,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在作業設計上,要注意幾個重要問題,第一,要注意聯系舊知識和新知識,問題的設計要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避免學生完全無法找到問題切入點。第二,問題的設計要有提示性,能夠提示學生如何解答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究等形式自主完成學習。第三,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從淺顯到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歸納和綜合。第四,問題的設計要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問題設計時可以創設情境,也可以從實際生活中引入問題。
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單元的課前作業設計:
(1)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碳物質,明白了碳在不完全燃燒時會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氣體;在完全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有沒有毒呢?
(2)我們在滅火時通常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物體燃燒時需要氧氣,為什么二氧化碳能夠隔絕氧氣阻止物體繼續燃燒?為什么二氧化碳在滅火器中是以液化形式儲存的,但在噴出后馬上就變成了氣體?為什么同樣是氣體,二氧化碳卻會撲滅火焰,而不是使火焰燃燒更快?
(3)能不能直接進入很久沒有開啟過的菜窖,為什么?里面產生了什么對人體會有影響的物質嗎?為什么在菜窖口人體不會感覺到有不適應的問題?
根據這個滅火器和菜窖這兩個典型的生活案例,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而問題的提出也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能夠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的放矢,帶著目標對課本內容進行預習,找出這幾個問題的原因。
2.課中作業設計
課堂作業對于學生學習的引導、知識的獲取和鞏固以及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的作用。要在問題作業的設計上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重視對學生問題的探索過程和方法的培養,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課中作業主要是通過一個問題串來完成的。教師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思維深度不同的小問題,各個問題對應不同的小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有效地化解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疑點。問題的提出能夠引導學生及時地理解并鞏固新知識,使新知識通過一個問題串系統化、結構化。
“二氧化碳的性質”的課中問題化作業設計:
教學目標:
(1)二氧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質?
(2)二氧化碳有什么化學性質?
(3)二氧化碳有什么主要用途?
自主實驗:
根據實驗5-5設計如下問題:
(1)為什么燒杯里面的蠟燭會熄滅?這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樣的性質?
(2)為什么燒杯里面下層的蠟燭會先熄滅,而上層會后熄滅?
(3)這個實驗表現出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
合作交流:分析實驗現象,根據上面的問題,選擇正確的結論:二氧化碳具有(可燃燒/不可燃燒性),二氧化碳在密度(大于/小于)空氣。進而得出二氧化碳不能夠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大于空氣的性質。
根據實驗5-6設計如下問題:
(1)把裝M二氧化碳的塑料瓶注入水后,塑料瓶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2)二氧化碳是否能夠與水相溶解?顏色有沒有發生變化?
(3)把二氧化碳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后,產生怎樣的顏色變化?加熱后顏色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自主實驗,完成5-6實驗。
合作交流:分析實驗現象,根據上面的問題,填寫下面的結論:塑料瓶變 了,二氧化碳(是/不)溶于水,(有/無)顏色變化,(有/無)氣味,與水反應形成了 ,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與水相溶的二氧化碳液體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后,試液變 色,說明 ,反應化學方程式 ,加熱后溶液又變成 色,是因為 ,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根據實驗5-7設計如下問題:
(1)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么化學反應?
自主實驗:學生自主完成實驗5-7。
交流合作,完成如下題目:二氧化碳吹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 ,說明 ,反應化學方程式是 。向澄清石灰水吹入二氧化碳,會生成沉淀物 。
課中問題化作業的設計既要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知識的積累,又要形成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實驗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觀察、分析、歸納和應用的方法。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則成為課堂的主體,在一步步的自主探究中逐漸揭示二氧化碳的各種性質,能夠有效地回答課前問題。
3.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的展示,又是促使學生繼續拓展學習的載體,根據不同學生的接收情況和知識儲備,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對于知識存儲和接收能力較差的同學旨在鞏固新知識,而對于知識存儲量高、接收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性設計。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要盡量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要注意層次性、開放性、反思性、趣味性以及創新性等。
“二氧化碳的性質”的課后作業設計:
(1)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解釋以下現象產生的原因:
①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過程中,把二氧化碳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石蕊溶液就會變成紅色: ;當清洗容器時,石蕊溶液又會從紅色變回紫色: 。
②裝了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放置時間較長后,瓶塞附近常常會堆積一層白色的粉末: 。
(2)拓展問題:為什么人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會暈倒?怎樣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證明菜窖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對人體產生影響?怎樣避免這種影響的發生?這說明二氧化碳能不能用于呼吸作用?
三、結語
問題化作業使教學更為整體化、系統化,教學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法,使學生獲得了更為全面的發展,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更大的興趣,充分的體驗到學習的主體性地位,體現了生本教育理念。但在應用過程中,也要注意問題設計的數量以及細致程度,避免影響課堂容量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度。在問題的設計中還要注意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新問題,避免被問題牽扯過多而使教學內容零碎化,課堂重點無法突出。因此,在問題化作業的設計上,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加科學地設計問題,布置作業,真正實現作業與教學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康永軍.初中化學問題化作業的設計――以“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9):15-18.
[2]崔鵬.以“問題串”“問題群”優化化學作業設計與評價[J].現代教學,2012(7):74-74.
[3]邱聯妹.初中化學課前預習作業設計探析[J].化學教與學,2015(1):20-21.
關鍵詞:作業預算;戰略;資源配置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內各公司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資金等運營資源緊張。如何讓有限的運營資源優化配置到公司各項經營活動中,最大限度支撐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成為目前公司預算管理研究的熱點。本文從作業預算管理角度,找到了一種解決辦法。筆者在甲公司實踐了這種方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作業預算(Activity-Based Budget,ABB),又稱作業基礎預算,是以作業成本計算(Activity-Based Cost,ABC)為基礎的一種新型預算管理方法。作業基礎預算方法是由Coopers Lybrand Deloitte在傳統預算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ABC)、作業管理(ABM)等理念設計的一種預算管理方法。
作業預算是以作業管理為基礎,以戰略為目標的預算管理形式。它將戰略細分為作業,對每項細分作業進行篩選,采用業務和財務籌劃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并憑借精準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以達到資源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目前,作業預算已被世界500強企業普遍采用。
筆者在實驗公司應用了作業預算工具后,發現該工具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公司員工的協同配合水平、充分支撐了公司戰略的實現。
作業預算管理共分3個階段:編制預算、執行預算、預算分析反饋。作業預算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如圖1所示:
一、編制預算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個道理婦孺皆知。但是如何“預”是一個分歧很大的問題。筆者認為以戰略作為導向、以ABB作為工具是國際財務界預算管理的趨勢,也是比較科學的預算管理方式。
(一)編制戰略
戰略是籌劃和指導公司發展全局的方略,是根據對公司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判斷,科學預測,制定戰略方針、戰略原則和戰略計劃,指導公司發展的規劃。公司一般在每年年底制定次年戰略和中長期戰略。無論短期和中長期戰略都是需要在編制預算時作為重要導向因素。
戰略編制目前在業界較為流行的是采用平衡記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平衡記分卡把組織的使命和戰略轉化為有形的4項衡量指標:財務(Financial)、顧客(Customer)、企業內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學習與成長(Learning and Growth)。公司在編制戰略時可以就上述4個指標展開。
如“學習和成長”指標可以包括:對雇員的崗位培訓、信息系統建設、團隊建設、企業技術創新等關鍵項目。
編制完成的戰略應包括概括性的關鍵項目和可考核、可衡量的戰略目標(即關鍵業績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二)細分作業
細分作業就是在KPI的基礎上,進行具體描述,即進行“驅動因素分析。
為了更形象地介紹作業預算管理過程,本文引入如下案例。假設甲公司為了拓展冰箱用戶,將KPI指標確定為“月均銷售冰箱1000個”,同時將其細化為以下3項作業:開拓城區、農村、城郊市場。
細化作業工作一般由KPI執行部門開展。在細化作業時,建議采用頭腦風暴法。因為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相關的作業羅列出來,以利于后續的篩選。
(三)篩選作業
篩選作業即對戰略支撐效果不明顯的作業或作業中的活動進行剔除?,F代管理大師彼得。F.德魯克說:“唯一真正有效的成本削減途徑就是完全取消作業。想使成本單方面下降的措施很少有效。試圖以較低成本完成那些根本不應該做的作業一點意義也沒有”。篩選作業的出發點正是如此。
在上述案例中,KPI執行部門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認為農村市場客戶對手機證券需求不大,所以在作業中剔除了“開拓農村市場”作業(見表2)。
對于其中“開拓城區市場”作業,甲公司KPI執行部門也可采用頭腦風暴法,將部內員工的建議匯總列出了7條具體工作(見表3)。
KPI執行部門討論后,認為第2、3、4項工作均為廣告推廣工作,存在部分重復。最后,決定取消第3條。
(四)配置資源
“篩選作業”步驟是確定作業和作業中的具體工作該不該做的問題。那么“配置資源”環節解決的是“如何做”、“花多少資源”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需要進行業務和財務籌劃。
上述案例中,甲公司計劃在1月底前與當地3個主要大賣場簽訂合作協議。配置資源時我們需要籌劃如下內容:合作協議如何規定?是收入分成還是業務關系?收入如何分成?發票如何是大賣場直接開具還是代開?是否需要派駐廠商代表等等。
甲公司計劃在12月開展客戶年底促銷。配置資源時我們需要籌劃如下內容:促銷方式是贈送禮品或是優惠打折或是加送其他業務?贈送的禮品是什么,如何采購?優惠打折的幅度是多少?加送幾年售后服務……
上述問題都是本環節需要計劃好的。雖然制定預算時無法預計到預算執行時情況的改變,但從實踐體會來看,一般而言公司市場環境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再退一步說,即使發生很大的變化,對預算經過周密思考過的公司對變化的適應能力往往快于其他公司。而且,預算一般會在年中做一次常規調整。如遇到特殊情況,預算隨時調整。但在預算調整之前所有后續操作必須按預算框架內執行。
(五)項目、科目預算
對于“配置資源”環節確定的事項,在本環節記錄下來,形成最終版本的預算。項目預算是以作業為緯度的工作事項描述,科目預算是以科目為緯度的預算表。
上述案例中,甲公司決定年底促銷采用“贈送禮品并加送售后服務”形式。其中計劃贈送100元單價福娃玩具和1年免費上門服務(市場價30元)。甲公司預計共有500位客戶符合促銷贈送條件。那么,項目、科目預算描述如表4所示:
至此,預算編制完畢。預算編制過程是一個公司內各部門、下級單位和公司管理層反復溝通協調的過程,是一項需要公司全員參與的工作。上述步驟都是必要的,更是艱難、痛苦的。但正是這個評審過程讓公司團隊內各級員工能清晰地認識公司戰略和KPI指標,合理精細地安排全年工作計劃,優化預算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執行預算
預算編制完成后,對公司運營產生的作用需要預算有效執行。在本階段,筆者分兩個關鍵環節作介紹。
(一)作業開展
“作業開展”即按預算中的安排開展作業活動。
上述案例中,甲公司決定年底促銷采用“贈送禮品并加送售后服務”形式。其中計劃贈送100元單價福娃玩具和1年免費上門服務(市場價30元)。那么在預算未調整前,執行部門應嚴格按預算開展工作:簽訂福娃禮品購買合同、開具適當的發票、增設服務網點……。
但“作業開展”不應該只是預算歸屬部門的事情。筆者也建議財務部門作為預算管理牽頭部門,也應積極參與,重點把好合同關。
“作業開展”環節是預算發揮成效的關鍵。但往往在作業預算管理方法推行的初期,出現執行偏差的現象。筆者認為上述問題可以在下一個環節“會計核算”中加以監控。“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二)會計核算
本文所指的“會計核算”分兩塊內容:
1、檢查“作業開展”環節是否按照預算進行。
2、根據會計準則,進行諸如制作會計憑證、記賬、編制報表等核算工作。
財務部門是預算管理的牽頭部門,是維護和健全預算體系的關鍵部門,有責任、有能力在會計核算環節把好關。
三、預算分析反饋
本環節是出于閉環管理需要,在預算執行完畢后對預算執行情況和效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指導未來預算管理工作。
(一)執行情況和效果分析
執行情況分析指事后分析預算歸屬部門是否按作業預算安排開展工作;通過將各預算歸屬部門的預算實際執行結果與預算額進行比較,可以對各作業的成本控制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評價。
效果分析即分析預算執行后的經濟效益、戰略完成情況等各項效果與預算編制時預期效果之間的差異。
上述兩項分析有助于提高公司各級員工預算管理水平,并為績效考核提供了依據。
筆者在甲公司實施的是柔性績效考核指標:每個作業項目或10個科目大類(科目可進行歸并形成大類科目,以增加科目預算控制的靈活性)進行柔性預算考核,即不能超預算20%。這種考核方法,在預算嚴格控制的同時,也增加了預算執行對環境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
(二)根據分析結果改進作業預算
作業預算是一種與公司運營緊密結合的預算管理模式。而公司運營在不斷與時俱進,所以,作業預算也要隨之而動。分析結果是改進作業預算的依據和動因,公司戰略是改進作業預算的方向。
一、指導思想
以區教育局和農場教育總支下發的關于《實施中小學高效課堂建設工程方案》為指導,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進高效的學,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形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校有效校本研修機制建立,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后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組織領導
1、高效課堂建設工程領導小組:
組 長:朱耀文(校長)
副組長:王小橋(副校長)
成 員:郭鋒(教導主任)、黃漢華(副教導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紅年(后勤主任)
2、業務指導小組:
組 長:王小橋
成 員:郭鋒(教導主任)、黃漢華(副教導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紅霞(語文教研組長、區賽課一等獎)、周丹(數學教研組長、區優秀青年教師)、羅曉芳(綜合教研組長、區賽課一等獎)、祁馮靜(區優秀青年教師、區教學能手)、黃惠玲(區教學能手)
三、工作目標
1.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認真研究課堂教學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能力。
2. 通過積極推進評價改革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 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驗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流程。通過合理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促進課堂教學實現高效、優質、輕負。
4、消除課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輕效能、課堂活動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針對性、學生無收獲的現象。
5、杜絕課堂教學隨意性,改變低效局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主要內容和具體措施
(一)、高度重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準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準備環節,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我們要求教師備課要做到七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媒體、備程序、備作業。教師要對照課程標準,通讀所任學科教材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編者意圖,把握課程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師要能夠就一冊書寫出高質量的教材分析,寫出整冊書和單元可行教學計劃。
具體措施:
1、抓實集體備課。教研組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體備課制度落到實處。
2、開展各種活動。優秀教學設計展覽和評比、備課案例評析研究、同課異構、優秀教案評比等舉措,全面提高教師備課質量,促進教師備課水平的提高。
3、落實教學反思?;顒悠陂g內,要求教師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對精品課進行分析,寫出高質量的案例分析。課后認真總結,寫好課后反思或課例分析,并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或課例分析,發送在學校qq群共享上。每學期3篇,每篇字數不少于800字,期末組織展覽、交流、評比。
4、加強常規管理。教導處、教科室負責落實備課檢查、指導、考核、講評分析制度的落實。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突出集體備課的作用,強化教研組的工作效能,加大對集體備課的過程性督查,通過同伴互助,促進教師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實抓好課型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探究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結構特征和教學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課型模式,并得以推廣。
1、提高使用教學資源的高效性。
根據我校環境、文化等各種校本資源,為了學生多樣化、全面化、持續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我校在執行國家統編教材的同時,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創建武漢市小學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期間,編制了《關注學生的生命、實施關愛教育》的校本課程。我們要充分利用校本課程,積極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進學校個性化發展。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準備,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特點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于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實效。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切實優化作業設計,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后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通過采取完善常規作業設計要求和評價細則,加強對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教師布置和批改作業情況的檢查和講評,組織作業設計研討,開展教師現場作業設計競賽、優秀作業設計案例評選、優秀班級作業展評、學生家長評教等措施,推進作業設計的優化,使教師形成自主設計高質量作業并及時批改評價的良好習慣。
五、“高效課堂”研究時間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開行政會,傳達上級構建“高效課堂”活動目的及實施意見,分析、研討我校課堂教學現狀,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2.成立領導小組,擬訂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3.召開專題會,論證、修訂“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4.召開構建“高效課堂”動員及起動大會,學習“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二)、理論培訓階段 (XX年4月 至8月)
1、組織教師深入學習高效課堂教學理論,正確理解和把握高效課堂教學規律及其基本方法。
2、認真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深入了解不同學科“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明確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3、引導教師自主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負擔過重,教學低效益的主要問題,為構建高效課堂做好基礎性思想準備。
(三)、調研反思階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為本開展課堂教學互動觀摩活動,對照先進的教學理念與經驗,對當前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分析。
2、自評、互評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撰寫構建高效課堂個人發展規劃。
(四)、構建模式階段(XX年4月至8月)
1、開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提高課堂效益為主旨的“高效課堂新模式”的創建活動。組織全體教師參加高效課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崗位練兵活動。
2、瞄準一個目標——低耗時、高效益、輕負擔、高質量;貫穿一條主線——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三個轉變——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三維并重;摒棄三個無效的訓練——無效的提問、無效的討論(互動)、無效的訓練,經過調研反思初步構建我校各學科“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五)課堂實踐階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開展“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
2. 開展“高效課堂”研究校內、組內匯報課活動。
(六)匯報研討階段( XX年9月至2015年9月)
1. 開展“同備、同上一節課”教學研討活動。
2. 組織“教學開放日”活動。
3.征集、評比“高效課堂”教學故事、教學反思。
(七)總結提高階段( 2015年10月至11月)
1.經過一段時期的實踐研討后,認真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理性思考,形成較為成熟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課例。
2.撰寫一份有較高價值的論文、調研報告或經驗總結。
(八)成果展示階段 (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1.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展評活動。
【關鍵詞】作業;對比;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10)08-0170-02
在教學中,所有學科都離不開作業。所謂作業,即教師在授課后,為了進一步檢查教學效果而給學生布置的功課。它是學生主動思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于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訓練應用能力,對于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成果、修改教學方案、指導學生今后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英語作業主要圍繞著聽、背、寫、譯等方面來設計,它們只是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的簡單復習、重復。學生往往只是完成一項口頭或筆頭的任務,并不能在應用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突破。而新型的英語作業應打破這些老框子,著眼于培養學生們的語言技能,著眼于學生發展的明天而設計。像研究任務、小論文、專項采訪、調查報告、作品創作、項目設計、匯報演出、主題繪畫等新型的作業模式都應是英語老師設計作業的首選。
1 作業布置遵循的原則
1.1 趣味性原則:個性化課外作業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學習要求和心理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因此,作業內容應盡量適合學生的課外實際生活,設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多組織一些趣味性較強、有交流意義、能體現合作互動的語言實踐機會。
1.2 多樣性原則:小學是天生的喜新厭舊,同一類型的作業做的次數一多,他們便會漸漸失去興趣,作業類型的多樣化,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自覺性。
1.3 發展性原則: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而語言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外,還要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充分地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2 作業設計案例呈現
我曾經在所任教的兩個平形班做過一段時間的如下實驗: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以傳統和新課程準標兩種理念,為兩個班分別設計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形式。通過對作業反饋情況和實驗后的調查,分析對比兩種作業模式的利弊,從而轉變作業設計理念,優化作業設計模式。
下面通過實驗中的兩個作業設計的案例來闡述新課改過程中作業設計觀念的變化。(知識背景:在學習了牛津英語Unit 5 Time 后.)
作業設計案例1
設計目的:復習鞏固用past,to表達時間的方法
作業形式:英漢互譯,模仿例句
語言技能:Writing and reading
作業內容:
(1)用past或to寫出并說出下列時間:5:30;7:45;12:25 ;2:05;8:55;3:40 ;
(2)根據自己日常生活時間表仿照例句編寫4段對話。
例:A:Hi, What’s the time, please?
B:Let me see. It’s 7:15.
A:Oh, it’s time for breakfast.
B:OK. Let’s go.
作業設計案例2
設計目的:鞏固用英語表達時間的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業形式:資料收集、討論(兩人一組)
語言技能:Reading,writing and speaking。
任務內容:
(1)在即將來到的假期里,你打算外出旅行。通過收看電視,上網等途徑, 收集本地汽車,火車運行時刻表。
(2)與好友一起討論所要乘的車次,時間及中途是否轉車。
(3)準備好下一節課向全班報告行程計劃,并簡要說明理由。之后選出最佳設計。
3 作業設計案例對比
從以上兩個作業設計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差別。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作業設計卻截然不同。這不僅僅只反映了設計者的不同思路,它更體現出傳統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間的沖突。
(1)案例1代表的是一種非常傳統的作業模式,并且此類作業形式在現今各學科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種作業設計的框架,把英語學習的重點放置在語言知識的單純記憶模仿上,它試圖通過大量的機械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結構。但其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因為它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詞義,句義的層面結構上,誤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語法學習,詞語記憶上,從而陷入“高投入,低產出”的學習怪圈。這樣的作業設計忽視了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易使學生成為一臺“機器”而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從而產生對英語的厭倦情緒。
(2)案例2的作業設計模式,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融入了現代的外語教學理念,即: 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這樣設計作業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那里,以及獨立完成任務,查閱有關資料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4 作業設計理念反思
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作業設計呢?
我認為: 首先要解決兩個“更新”問題。
4.1 教育觀念的更新。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上都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還要確立正確的語言觀:語言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信息載體。語言教學不是語法知識的傳授,而是綜合語言技能的培育。就英語作業設計而言,教師還應在作業功能,作業形式及其完成方式的轉變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反思與研究,
4.2 知識的更新,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迫在眉睫,外語教師要有與時代同步的廣博的知識。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拓展知識視野,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新課程知識,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在新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5 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我總結了幾種可設計的作業形式
5.1 基礎性作業。礎知識包括詞匯和句型兩個內容。詞匯部分:抄寫每單元的重點詞匯,加強記憶與鞏固。句型部分:學生抄寫每一模塊的重點句型,識記各種句子成分,接觸各種句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2 創意作業。小學生所學的英語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動物名稱等等。學了這類單詞后,我布置學生為這些物品貼上英語標簽,根據實際情況或者在實物上貼上標簽,如:pencil, book, desk, chair等, 或者讓學生畫出這一物品再在畫紙上寫下這一英語單詞,如:fish, tiger, car等,還可以讓學生手工制作出這些物品然后貼上標簽,如ship, boat, plane, bird等。由于此類作業更具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幫助學生牢記單詞,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英語書寫水平及審美能力。
5.3 收集信息作業。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 does that sign mean?”后,布置學生觀察公共場所的標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來,進行補充教學。課堂上學生反應踴躍,積極展示他們的“新發現”,如:No water. No smoking.等。此類作業不但可提高學生興趣,增長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自覺的學習意識。
5.4 實踐性作業。例如在教食物這一單元時布置給了學生一個特殊的課后任務,即請同學們自制一張食物表格,并調查家庭成員對于食物表格上所列的食物的喜惡??梢园颜{查結果以文字匯報形式呈現或以數據統計表格形式呈現。學生在完成此次作業的過程中,既充滿一定的實踐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學生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同時這個調查任務既能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也使他們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從了解他們喜歡和不喜歡吃什么開始。
總之,只有有效地布置小學英語課外作業,才能使課堂教學得到加強和鞏固,而有效的課外作業需要遵循適以上各原則,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英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準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周小艷.“英語作業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融入性教學法;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作業設計
融入性教學法是新r期衍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教師改變傳統課堂中高高在上的地位,融入學生群體,使學生融入教學過程,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有助于增加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改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但是在當前初中思品融入性教學法的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融入性教學法呢,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本身就是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活動。因此,為了提升中學生對思品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改變傳統單一、固化的教學形式,借助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將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帶領學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在互動與融入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以“珍愛生命”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在講到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內容,首先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經典案例?!苯處熆梢詾閷W生引出前幾年轟動一時的“馬加爵事件”,并與學生一起分析案例。深入細致地分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相關的問題,如:“你認為馬加爵殺害同學的原因是什么?”“馬加爵的同學在這起案件中又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客觀且全面地分析案例,并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注意傾聽與引導,將平等對待他人,不因家庭條件、物質與外貌等客觀原因而取笑他人的美好品德傳授給學生。同時,通過對馬加爵做法的討論與分析,教導學生應尊重他人的生命、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以免釀成大錯。通過這樣的教學加深學生對生命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注重課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在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引導,以促進思品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趣味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這些活動并學習其中蘊含的思品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感受更加生動立體。
教師在講到“我愛我家”這一內容時,備課階段可以深入教材,挖掘教學內容,并通過多種途徑豐富教學素材,制作“我愛我家”多媒體課件以輔助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一首《讓愛住我家》導入課堂,并為學生引出:“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的樂園,也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但是我們應如何正確地面對家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愛我家’這一內容?!苯處熆梢院蛯W生一起制作一個“我愛我家”統計表,將家庭成員、成員的興趣愛好、不喜歡的事情等情況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學生對家人的了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排練出一個“我愛我家”的情景劇,以此增加思品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優化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以往的初中思品課后作業過于枯燥,導致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不高。對此,在新時期的初中思品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融入性教學法優化思品課堂,逐漸培養中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在講完“世界文化之旅”這一內容后,布置作業前,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一個美國人在中國餐館點了一份餃子,但他卻將餃子皮與餃子餡分開吃。吃完后餐館老板問:‘餃子好吃嗎?’美國人卻說:‘好吃,但加上果醬和奶油會更好吃?!比缓髮W生以4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讓各小組互相討論這段視頻告訴我們什么?要求各小組發表意見后給出統一答案。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如:“了解并調查我國最重要的兩個傳統節日,節日的由來以及習俗;列出兩個其他國家的節日及由來與習俗?!币蟾鹘M學生分工合作,并以調查表的形式呈現。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之,融入性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借助融入性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企業生產;安全管理;優化研究
1 引言
與其他任何事物一樣,企業生產活動中也必須滿足和具備有關安全作業優化的條件,否則可能引發挫折和事故。其中的條件稱作影響因素。例如:連續油管作業是一項技術、工藝要求高,存在一定風險的工作,在借助連續油管進行測井、打撈、鉆塞、和射孔等作業過程中,如果不能滿足作業組織、人員參與、作業計劃、材料準備、作業設備、作業文化、安全管理等影響因素優化的條件,將可能使作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引發事故。生產活動中所采取的任何有效措施、辦法均是為了使各影響因素實現優化,從而保障生產活動安全、有效。
2 優化情況說明
日常生產作業中,有些目標能夠得以實現,而有些目標則由于某個或某些原因不能順利實現、甚至造成生產事故。例如:連續油管作業時,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油管斷裂。從而無法完成好預定目標。
企業生產作業活動中,由于個別員工的僥幸、冒險、或習慣性違章操作引發事故的案列不容忽視。這說明,從事任何生產作業時,僅有一個或幾個因素得以優化是不夠的,必須要使各個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條件均得以優化,該項工作才能圓滿完成。沒有安全保證、各要素條件沒有達到優化情況下的生產作業,是違反科學管理的冒險行為。
3 非優化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企業生產活動中,一些非優化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個別管理人員不夠科學的認知與管理、以及員工中個別個體的非安全行為的結果。
3.1優化認識不足
“只要嚴格管理便不會發生事故?!边@是一種不夠完全的認識。嚴格管理僅僅是管理的一個方面,但單純嚴格的管理便是傳統、不夠完善的,而且是一種簡單又滯后的管理方法。例如缺乏計劃、且效果不大的培訓與考試,個別管理者對員工采取漫罵、罰款等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典型的認識缺失。
3.2優化關系缺乏
人是生產活動中的最重要因素,人的積極參與直接影響到企業安全生產與創新發展。個別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缺乏良好人際關系;缺乏相互間的基本信任;缺乏彼此的關心愛護,不但難以實現有效管理,甚至直接影響生產效益和安全生產。
3.3優化機制不完善
當前,基層單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安全心理知識能力培訓、員工心理咨詢機制。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對員工心理關注還不到位。管理者導和員工普遍缺乏基本心理學知識,不懂得如何進行心理疏導,在一般事故分析時不會結合人的心理查找問題根源。
3.4優化培訓不夠全面
企業通用教材難以覆蓋全部工種,難以針對所有具體崗位和小工種。而一線基層單位又缺少相適應的事故預防和技術培訓教材,教材開發滯后于生產技術、工藝快速發展與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的步伐。
4.解決優化的主要措施
解決優化問題的關鍵是要強化認識和科學有效的管理與實踐。
4.1意識優化
意識優化,需要管理者與員工通過不斷學習擴展安全意識視野;通過提高認識為安全生產確定目標;通過分析研究挖掘優化的本質內涵;通過深入實踐檢驗安全生產計劃的正確性;通過總結提煉獲取好的經驗與方法。從而使安全優化為企業安全生產作業創造良好條件。
4.2管理優化
管理的優化過程主要包括對優化價值的認識、相關理念的研究與設計、人員的教育與培訓、計劃的落實與監督、過程的總結與完善、發展的創新與進步。
管理優化,應立足于傳統優良管理,深入研究探索優化的內涵,學習、認識優化工作重要意義,總結、改變落后的管理方法,以創新的思維和實踐,把管理優化到一個新的水平。
4.3建立安全預防機制
基于優化安全生產條件需要,應在基層單位建立行為個體安全心理預防機制。例如:制定相關制度,建立員工服務小組,主要做好員工心理安撫、心理關注、心理咨詢、以及心理風險評估等。員工服務小組應定期開展員工安全心理講座、安全心理分析、和精神衛生研討等。
4.4優化安全預防研究
安全預防研究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對優化安全生產條件的認知水平和安全服務的質量,為優化安全生產條件提供最科學實用的理念和方法。
安全預防研究,應在深入調查過程中,結合案例分析了解當前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如,員工消極心理、技術能力偏低、責任意識不足等。根據情況確定若干個課題進行立項研究。對其獲取的方法、理論等進行推廣應用。
4.5優化員培訓
員工培訓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員工綜合素質能力,滿足企業對優化安全生產條件的需求;對科技創新能力的需求等。培訓應采取脫產培訓與崗位培訓相結合、組織培訓與自我培訓相結合、常規培訓與特別培訓相結合、基本技能培訓與新技術新工藝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須要有制度保障和激勵保障。
4.6優化總結評價機制
各級組織部門應建立優化評價制度,要逐級、定期對所開展的優化工作進行系統、全面、和科學的評價。評價應采取組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日常評價與個別針對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通過監督、檢查、和總結發現各類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提煉和積極推廣工作中有效的經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