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0 10:5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規劃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們主要在五個體系方面建立規劃管理模式,即鄉村規劃法規體系、鄉村規劃管理人才體系、鄉村規劃編制審批體系、鄉村規劃實施體系、鄉村規劃實施監督檢查體系。鄉村規劃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市鄉村規劃管理辦法》已經完成初稿,《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農村新民居建設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此外,我局投入10余萬元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正在共同組織編制《村莊規劃和民居設計導則》。規劃編制體系不斷健全,豐潤示范點共有22個鄉鎮、527個村莊需要編制規劃,目前資金投入合計600萬元,已經編制完成7個鄉鎮的總體規劃、8個鄉鎮正進行規劃編制,其余鄉鎮正在進行地形圖測量;已經編制完成村莊規劃22個,253個村莊正在進行規劃編制,其余村莊正進行地形圖測量,資金投入累計約300萬元。豐潤區各鄉鎮全部成立了以書記或鎮長為主任的規劃委員會,并下設規劃辦公室,承擔轄區內的規劃管理工作,目前共初審規劃意見100件、選址意見書3件、審批建設方案7件、出具規劃設計條件10件、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21件、辦理用地規劃許可證6件。此外,遷安示范點18個鄉鎮中已經有13個完成了規劃成果編制工作;灤縣響嘡鎮投入資金30余萬元已經編制完成了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平鄭莊子鎮和越河鎮已經和規劃設計單位簽訂協議,投入40萬元開始編制鎮總體規劃。
此外,規劃人才體系已經初步擬定培訓工作計劃,擬在今年小規模培訓的基礎上,明年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大規模的培訓。規劃實施和實施監督檢查體系正在健全。
通過規劃立法和示范點的試驗示范,增強了廣大領導干部和群眾的規劃意識,具有*特色的鄉村規劃管理體系已經開始建立,有力的推進我我市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下步工作計劃
一是把示范項目按照實施方案抓緊落實,盡快完成。二是建立定期督促檢查制度。三是實行局主要領導及時協調、調度制度,對項目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溝通,盡快解決,確保進度。
一是參與市、區重大規劃事務,發揮規劃師專業技術特長作用,指導并協調設計單位完善規劃成果。
1、xx全域新村布局規劃。年初,市局開展今年重點工作xx全域新村布局規劃編制,經專題培訓,按要求將上報各區縣新村布局成果。經兩周時間細致調研,會同鎮國土、建設口同事,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xx鎮全域新型社區布局規劃工作,形成了鎮域“兩圖兩表”資料成果。同時,牽頭區規劃局縣域成果匯總,發揮專業特長,協調新都13個街鎮資料上報整理,在領導要求的時限內完成縣域“現狀三圖、規劃三圖、兩表一文”規劃成果,獲得領導肯定和認可。
2、新都區農村新型社區出入通道整治導則。年初,區委徐書記上任,提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將是新都區今后幾年重點工作。在此背景下,區規劃局委托編制農村新型社區出入通道整治導則,擬通過對新都區現有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等資源的梳理,結合城鄉統籌、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結合景觀、節點、水系的打造,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導視系統,打造展示新都田園風光、人文特色、宜居、產業等各個方面的綠色生態通道。
這項工作得到鄉村規劃師小組全程參與和配合,xx鎮有丁家大院示范點和北星土地整理安置點,就如何檔升級,梳理通道,向設計單位提出了相關建議。同時,積極參與通道整治導則規劃方案匯報交流,協調正式成果作為區級管理制度在各鄉鎮得到落實。
3、新都區農村道路交通及公交體系規劃。按照區委徐書記調研要求“完善和優化農村交通規劃”事項,區規劃局安排此項規劃編制并要求鄉村規劃師全程參與配合。在協助設計單位調研各鄉鎮交通、公交現狀的同時就規劃編制提出相關建議,牽頭審查此規劃各階段方案,以達到區委提出的“實現農村交通領先二圈層乃至全市的目標”。目前,該規劃初步成果已完成。按領導要求,會同設計單位完成了“新都區農村道路交通及公交體系規劃探析”論文,論文已報送至“xx規劃”編輯部。
二是積極參與xx鎮規劃建設事務,為領導決策出謀劃策。
1、主持編制xx錦城安置小區建筑方案編制,協助完善北星安置小區建設收尾工作。根據時間進度,xx錦城安置小區建筑方案已編制完成,規劃方案結合xx狀元文化、生態本底等元素在風貌形態、立面色彩上尋求突破,并通過區規劃局審查,目前已進入項目前期建設階段。同時積極推進北星安置小區建設收尾工作,為7月底村民分房入住打下基礎。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研究;對策
1遼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
1.1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需求日益增長
農業是遼寧的主要產業之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得人們利用周末時間進行休閑旅游已成為一種趨勢??梢葬槍Σ煌挲g層次的需求進行市場的定位:針對年輕人,可定位于農業學習的基地;針對中年人,這部分群體對子女的消費行為具有主要的影響作用,對于他們的子女可定位休閑農業與教育相結合,體驗鄉村生活,起到校外實踐課堂研學的作用,培養實際動手的能力;針對退休群體,可定位于田園生態型集農業種植、養生、農家樂的休閑農業旅游。
1.2農業和民俗文化遺產
遼寧擁有三個中國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盤錦的稻蟹共生系統,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寬甸柱參傳統栽培體系,都已成為全國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亮點。還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遺產,例如遼東的滿族村落,充分發揮農民的創新能力向游客展示奔放的舞蹈、鮮明特色的婚禮習俗、獨特的風味飲食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擴大了就業,又增加農民的收入。這些都已經成為開發鄉村旅游的重要內涵。
1.3農業基礎的多樣化
擁有蘋果之鄉的大連瓦房店東馬屯、梗冠牌的盤錦優質大米、鮮美的丹東草莓、火紅的北票西紅柿都是遼寧省農產品品牌。依托現有的農業品牌,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科技創新,與教育、文化領域融合在一起發展具有地域優勢的新產品。
2遼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2.1產品形式枯燥單一,與高端市場需求脫節
目前,遼寧的休閑農業經營服務性項目局限于單純依靠農業自然資源基礎上,多數以采摘、垂釣為主,節慶活動沒有特色,與休閑農業沒有過多的聯系;農業景觀只有一個季節,傳統手工藝體驗活動和農耕文化、民俗資源等內涵挖掘不深,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不鮮明,檔次不高。影響游客的體驗,旅游者重游率極低。另外農家樂這種淺層次的產品,僅僅是農家飯,不能區分高、中、低端消費者,留不住游客,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
2.2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產品同質化嚴重
不少休閑農業經營者目光短淺,市場定位不準確,各自為營,往往都是單打獨斗,沒有品牌的基本意識,盲目復制,缺乏創意,休閑農業經營實體同質性較強,特色不鮮明。有時形成爭奪客源的惡性競爭,導致休閑農業形象敗壞,消費需求與供給脫節,失去了鄉村旅游自身的優勢特色,沒有考慮到鄉村旅游規劃,不利于遼寧休閑農業的發展。
2.3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規劃方面存在一些城市化傾向
鄉村旅游建設破壞了傳統的鄉村風貌。部分地區一味的去生搬硬造,丟失泥土的氣息,缺乏整體的鄉村規劃。設計缺少創意,空間布局不合理,特色不足。許多地區盲目追求城鎮化。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景區景觀的設計、建筑的風格、鄉村道路等方面,大多是借鑒城市的規劃方案,傳統的建筑風貌在淡化,失去了旅游者的農家味、農家情體驗,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
2.4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盲目開發問題嚴重
大多數休閑農業實體企業缺乏職業道德,開發沒有針對性,往往會對鄉村自然資源造成一定破壞和開發,踐踏農田,破壞原生態環境,存在不符合標準的建筑。有的企業甚至為了迎合游客的高標準要求,急功近利,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興建山寨版高檔娛樂設施。
2.5農民參與度低
一部分經濟落后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較多,農村留不住人才;有文化,能力強,懂技術的離開家鄉,外出打工,提高收入,甚至在城市買房定居。留守的群體年齡偏大,缺少相應的專業技能,導致在自己的家鄉建設中不積極主動參與,從業人員一般都是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直接上崗,素質較低,不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
3遼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3.1加強品牌推廣與產業升級
農戶可以按照現代農業市場需求,種植高收益經濟作物,從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概念出發,發展配套認養、采摘、收獲的特色農產品項目,與會員制等形式相結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形成休閑農業的特色產品。特色農產品專業村與城鎮消費者對接,產生規模經濟效應,面向中高端市場,提高利潤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藝術品農業可以滿足城市消費者的需求,園區規劃者應在初始規劃時選擇適宜種植品種和方式,植物雕塑,現代立體水培系統,觀賞盆栽等吸引更多的游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的產品要保留原材料的鄉土性、本土化的特色,不要融入太多的商業化背景,從而掩蓋產品的特色。
3.2農業旅游相關行業資源的整合
農業旅游的發展要注重對傳統的文化,民俗遺產的橫向、縱向多維發展的重視。結合品牌創意策劃,為擴大影響力,可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電商直播間等新媒體推動項目的推廣。使農業與教育、文化、科技、創意相結合,形成特色鮮明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通過產業合作的方式,打破原先互不干涉的現象,共享配套的鄉村旅游資源,這樣可以把幾個鄉村旅游經營戶合力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成為鄉村旅游經營合作社。避免了單打獨斗的惡性競爭,豐富游客的體驗,拓展遼寧的休閑農業市場。
3.3打造特色建筑景觀風貌
為滿足農業休閑旅游發展的景觀要求,構建多層次旅游大道,交通路線形成網絡,主干道與景觀銜接,在各大景點之間建設藝術化廊道與指示路牌和景點標牌;在游客觀賞途中適當配置休息場所和公共設施,景區內合理設置藝術小品、園林植物景觀,要考慮藝術化設計和統一裝飾風格,形成景區整體景觀和特色地域文化。對于原有的建筑物,不要一刀切拆除,在尊重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為傳統的建筑賦予新的實用功能,將古建筑與自然結合,保留原有的地域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建筑風貌。
3.4保護特色自然遺產,防止破壞性開發建設
政府機關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調控、指導、協調的職能,結合實際情況,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民俗、名屋、古鎮、古建筑、古樹名木等資源進行統記、保護,為做好鄉村規劃奠定一定的基礎。然后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的產業發展規劃。
3.5提升農民參與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農民參與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關鍵。對于當地的農民應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只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其中,才能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休閑農業的發展及鄉村旅游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管理經驗、有技術、懂經營的人員。強化農村人才的培育,要抓實落細,對服務意識和技能進行培訓。在尊重農民意愿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根據不同層次群體的需要,定期培訓不同的內容,開辦相應的知識講座比如農村電商、種植技術創新等。實施精準培訓,采取線上視頻直播授課,線下請推廣站的專業技術人員專業培訓。政府相關部門采取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各類科技人員和農業院校的畢業生回鄉創業,并能夠留住這部分人才,扎根遼寧大地,發展經濟。
關鍵詞:生態鄉村;景觀植物;鄉村規劃;鄉村旅游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5017103
1生態鄉村建設的時代背景和鄉村生態旅游興起
1.1生態鄉村建設的時代背景
隨著優美人居環境建設的開展,城市在景觀規劃的基礎上加強了人居環境的創建,并以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等來提升城市環境生活品質。而鄉村情況不同,在城市建設取得一定成就后,鄉村環境建設才受到重視。比較早期的鄉村環境建設是以“清潔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為起點的,各地對鄉村衛生環境特別關注,加之“村村通”項目實施,“宜居鄉村”、“幸福鄉村”等概念的提出,“美麗鄉村”的實質性評比,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導向,都大大提高了鄉村建設的熱度和緊迫感。
特別是國家旅游局出臺了通過生態旅游開發加快鄉村經濟發展,提高民眾收入的具體指導意見。該政策意見中,明確了生態旅游開發在鄉村致富中的現實意義,要求有一定資源基礎的村屯,要摸清資源情況,在政府的扶持下,因地制宜確定各類鄉村旅游建設發展類型,選擇精準到戶到人的脫貧模式。各項旅游建設盡可能利用原有建設用地,在鄉村h境、鄉村風貌、鄉村文化等方面形成鄉村的旅游特色。
又如廣西編制了《“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重大活動規劃綱要(2013~2020)》,從政府層面全力推動鄉村生態環境建構,至2016年底,用2年時間打造了第一批10000個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人康物饒的生態鄉村。村屯綠化規劃設計以村屯周圍、道路兩旁、房前屋后、農村校園增綠為重點,營造護村林、護路林、護宅林、休閑林區和生態小區,利用農戶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間發展“小花園”、“小果園”、“小茶園”等“微田園”,提升鄉村的綠化果化美化水平,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鄉村生態格局。
1.2鄉村生態旅游興起
目前鄉村生態旅游發展迅猛,生態旅游社會需求強勁。根據2017年春節假期調研情況及近期數據,以柳州市區、柳城、鹿寨、融水及三江為考察點,對8個鄉村型旅游點進行實地調研,結果讓人振奮。這幾個鄉村旅游點在春節期間游人如織。從調研看,旅游大眾面更廣了,以前多是城市人到鄉村中來,現在鄉村群眾也參與了生態旅游,成為旅游群體的一部分。主要表現在心理上人們對鄉村自然生態旅游更為渴望,更樂意體驗鄉村生態文化;出游方式上以家庭游、同事游、同學游、單位游十分普遍;旅游層次上出現生態科普考察、鄉村文化感受、鄉村特色餐飲、鄉村勞作體驗等;從參與性看,果樹采摘、田園漫步、鬧魚魚、養生休閑等大受歡迎;從觀賞方面,大片花海、大片果園、大片荷地、古村民居等吸引大批游人;從鄉村個體游覽,鄉村古樹獨樹、鄉村古屋故居、鄉村傳統圩市、古街碼頭、泉井瀑潭、山石奇峰等均是很好的景物。正是由于鄉村特殊旅游空間及旅游景觀深受大眾喜愛,鄉村生態旅游才能快速發展,并能成為地方扶貧工程的新進展。
2生態鄉村植物景觀規劃基礎
2.1景觀植物選擇的原則
2.1.1尊重鄉村自然生態風貌的原則
生態鄉村規劃要求遵循“尊重鄉村自然原貌,回歸自然人文生態,綜合展示鄉村風景特色”的原則及“整合空間功能布局,凸現鄉村山水要素,確保景域主題特色”的規劃理念,以生態旅游基本要素及生態倫理觀融入旅游規劃,進行綜合創新布局。提倡自然循環和自然生態,堅持生態原貌為先,適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利用山水空間的優勢,突出對生態原貌與自然環境空間的保護,綜合展示鄉村自然風貌和文化特質。因此,保證鄉村原有植物資源是規劃的基礎。
2.1.2尊重鄉村生物多樣性需要的原則
鄉村景觀規劃要體現對鄉村人居生態環境與鄉村文化的關注,倡導自覺生態旅游,創建鄉村旅游產品特色。鄉村景區的多樣性表現在生物的多樣性(如濕地植物、濕地動物、農業作物、花海果蔬、山林翠樹)等,景物的多樣性(如體驗、觀光、科普、探險、養生等),游覽空間的多樣性(點線面空間、時間序列、空間序列)等。由此,植物景觀設計要重視鄉村生態資源保護,發揮植物配置功能,通過植物要素形成鄉村綠色景障。
2.1.3尊重植物生態特性與鄉村環境協調的原則
鄉村原貌多樣,反映在鄉村建址、鄉村起源、鄉村集聚、鄉村風格、鄉村勞作、鄉村風貌及鄉村習俗等諸多方面。例如許多鄉村是由于鄉民的遷移而擇址建立的,并且多為依山傍水之地,能農耕勞作,能生活居住。部分村莊保護得好,周圍環境資源沒有被破壞,但很多村屯因人口發展、農田擴大,林地種養等使田園山地植被大大減少,生態居住環境脆化。城市打工熱潮興起后,部分鄉村農業用地耕作滯后,鄉村舊居無人居住,房前屋后植物資源保護不力,鄉村綠化面積減少,生態綠化景觀大受影響。
因此,在生態鄉村規劃建設中,必須重視鄉村的原生環境和民居建設空間,尊重植物生態特性,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宜菜則菜。突出植物與景觀建筑、鄉間道路、湖溪水景的協調,滿足鄉村四季樹花交替、適當營造名貴珍稀樹種的需要。
2.2景觀植物選擇的藝術心理
鄉村景觀植物的選用還需考慮特殊的文化審美性。植物的審美就可視性來說,指植物的幾大部分,如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種子,常通過這些器官的色、質、形、態等進行觀賞,例如春天的花、秋天的果等。但植物的審美特性中還有無形的,只有通過內心感化才能體會,即必須通過心理感受才能有美感。例如人們通常講到的植物意境就是如此。因此,松樹、柳樹、桃花、梅花、荷花、竹子、枇杷、柿子、金桔、柚子、石榴、銀杏、棗樹、木棉、桂花、羅漢松、馬尾松、海紅豆、芭蕉、槐樹、楓香等都有其認知意境。
在鄉村植物選用中,古人也有總結,認為適合庭院種植的樹種有石榴、銀杏、白玉蘭、桂花、北京玉蘭、芒果、龍眼、枇杷、海紅豆、海棠、龍爪槐、芭蕉、鐵樹、棗樹等。如:“海棠+白玉蘭”表示“金玉滿堂”; 種石榴隱喻“多子多?!?;屋旁種植枇杷有“萬樹黃金”之說;幾株海紅豆能掛滿“對故鄉的思念”等。
古代文人在造景時有“前不種桑,后不種柳,中間不栽鬼拍手”之說。就是說一些樹種如桑樹、楝樹、榕樹不能種于屋前,柳樹則不宜植于屋后。置于方位普遍認為“東植桃楊、南植梅棗、西栽桅榆、北栽桔李”、“門庭前方種雙棗,四畔有竹多進財”、“一株石榴花開發,隱喻居所家三多”、“酸柚能種庭院角,家業興旺孫滿堂”。因此,進行鄉村景觀綠化規劃設計,應了解熟悉這些傳統的民間審美思想。
3當前生態鄉村植物造景中存在的問題
3.1生態鄉村綠化層次比較低,缺少綠化整體規劃
由于鄉村環境的特殊性,多年來一直沒有從環境生態及藝術景觀方面去規劃,多數村屯在各地林業部門指導下,依據自有用地空間,隨意無序種植,不講章法,沒有規劃設計指導,因此顯得比較亂,難以形成園林景致。在立面上沒有生態層次,植物選用單一,與鄉村自然田園風貌不協調。
3.2鄉村綠化樹種城市化,不講究植物配置手法
主要原因是城市綠地建設經驗比較成熟,很多的園林綠化種苗均為城市苗圃培育,除少量城郊鄉村有種苗外,絕大多數村屯沒有綠化苗木,因此在生態鄉村建設中綠化苗多由城市苗圃供應,這就使鄉村綠化城市化。例如南方很多鄉村綠化時選用的植物如洋紫荊、小葉榕、桂花、銀杏、紫薇、秋楓、樟樹等均是城市多年園林樹種。過多選用城市綠化苗木,會減少鄉村特色,影響鄉村生態特質。
植物配置講究技巧,有其章法。鄉間道路水線宜列植,村旁屋邊應叢植、散植,坡地山腳要群植、片植,村前屯口,應考慮孤植、對植。就植物類型,果樹應有果園或村內屋院點式分散種植,古樹大樹要獨種且有大空間,果蔬植物宜在菜園或棚架栽培,花海植物應片狀栽培,竹類植物要沿溪沿水線綠化,如此等等。但現在的綠化種植是見空地就種,不管規則不講藝術,問題比較多。
3.3鄉村綠化后續養護管理不到位,綠化景觀功能欠佳
當前生態鄉村綠化建設很重視種,不重視管。種為任務,管是隨意,雖有種植驗收,但不規范,難以按合同進行。比如很多村屯被確定為生態鄉村建設點后,由地方政府部門按點開展建設,本應有較好的效果,但施工單位種植后,在合同期限內進行常規養護管理,過了合同期,養護管理交由村屯來管,因村屯養護管理技術差,人員不足,管理意識滯后,使種植點放任自流,所以種植竣工后沒多長時間,就出現枯黃損敗、成活率差、生長不良等現象。如此,就難以達到應有的綠化效果。
4鄉村植物景觀提升技術措施
4.1生態鄉村植物選用要突出鄉村自然風貌
正如上述分析,鄉村生態環境綠化應盡量避免樹種城市化,所選綠化樹種應切合鄉村實際,能反映鄉村固有風貌。這方面廣西南丹縣歌婭思谷鄉村景區經驗值得學習:如村中民房前保留小庭院,通過矮墻灰瓦加小型花帶點綴環境,顯得十分自然生態,又富有農家味;在屋宇廊道、門窗都懸掛農作物玉米、花生、高粱、小米、h椒等,散發濃濃的鄉情;鄉村綠化環境建設層次較高,建筑民居間通過前庭后院相互空間分隔,沿路種植楊梅、酸柚、三華李等果樹,喬木下又多種花木及鋪地植物,加之養護管理到位,會顯得非常整潔,成為景區一大亮點。
因此,對于鄉村植物景觀營造,筆者以為鄉村原生植被應首先加以保護再適當改造。許多鄉村植物資源豐富,特別是屋背山或風景山,原生有甜竹、撐篙竹、樟樹、芭蕉、柿樹、馬尾松、鹽膚木、構樹、香棒、蘆葦、芒草、腎蕨、鐵線蕨、水草、野草莓等,必須嚴格保護。
其次在提升植物景觀方面,應根據需要進行設計配置。如比較適宜鄉村種植的洋紫荊、銀杏、黃槐、紅花木棉、加拿利楊、桂花、櫻花、柳樹、桃花、黃花懸嶺木、羅漢松、本地棗樹、山茶、黃花梨、青檀、紅椎、青岡、楠木、紅葉烏桕、小山蕉、楊梅、枇杷、沙塘桔、金桔、石榴、沙田柚、楊桃、柿子等。
三是對于特殊植物種類,可根據生態旅游開發種植田園時花植物,如油葵、黃秋葵、草莓、月季、薰依草、格桑花、馬鞭草、非洲菊、紅夢草等;特色果蔬草藥類如蛇瓜、金絲瓜、南瓜、砍瓜、長柄葫蘆、變色瓜、老鼠瓜、福彩瓜、田七、落地金蓮、何首烏、曼陀羅、十大功勞、兩面針、當歸、人參花等;藤條植物如三角梅、紫藤、百香果、錦屏藤、爬山虎、迎春花、羅漢果等;池沼濕地植物如水生美人蕉、水蔥、水草、荷花、睡蓮、龜背竹、蘆葦、傘草、苦草、千屈菜、水蓼、矮慈姑、花葉蘆竹、穗狀狐尾藻、馬來眼子菜等。
4.2鄉村植物景觀應依地依景進行生態配置
鄉村景觀植物配置一樣需要講究技巧,體現生態園林意味。比如特色生態農業種植類植物,就可根據村屯用地布局,從特色果蔬、時花栽植、生產作物幾類按功能規劃整體設計,成大片狀、田園狀種植,形成花海、農業田園風景。而觀花觀葉植物的種植,要按樹花和草花進行差異配置。
樹花植物,指以觀賞開花的喬木、大灌木為種植對象,目的是改變和營造鄉村生態園林色彩,豐富景色。樹花選擇以花形好、季節變換有致、比較容易種植養護的樹種為主,如桂花、桃花、洋紫荊、白玉蘭、紅花紫薇、櫻花、山茶等。種植方式有沿水體護岸、鄉間道路列植,專類園片植、點綴式種植等。草花植物是吸引游人的重要旅游吸引物,要選擇以多年生、容易成片生長、深受大眾歡迎的花卉種類,如馬鞭草、薰依草、萱草、油葵、油菜花、格桑花、非州菊、紅夢草等。種植方式為片狀式、帶狀式、波浪式。
色葉植物造景能體現鄉村四季物候變化,可沿道路兩側種植銀杏林,成為秋晚~黃景觀;山巒留空地群植楓香、黃廬,打造 “楓香霜晚”景色;湖塘池沼岸坡種植加拿利楊、秋楓、紅葉烏桕,共同構成觀葉觀花且意境深遠的湖光水色。
鄉村中多有池塘、溪水、灌渠等構成的生態濕地,濕地在鄉村生態環境中不可多得,要加強保護。在濕地植物優化中,除保護好原有植物如蘆葦、野芋、水草等濕地植物外,可適當增加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等,為濕地生物提供健康穩定的覓食、棲息、繁衍的生態環境。目前,可考慮種植的有水生美人蕉、水蔥、荷花、睡蓮、龜背竹、傘草、水蓼、花葉蘆竹、苦草、黃菖蒲、溪蓀、西洋濱菊、千屈菜、馬薊、水生鳶尾、硫華菊、蛇鞭菊、藿香等。
4.3鄉村生態綠化必須提高整體管護水平
由于鄉村種植點分散,種植面積差異大,各村屯對生態綠化積極性不同,有些村非常重視,而一些村根本不放心上,于是出現種歸種、管歸管,種管分離的現象。為此,筆者建議,生態鄉村環境綠化管護要引入機制,建立規范的保護模式。由項目部門或園林公司作為管護主體,聘用村屯民眾參與管理,建立“政府+村委+民眾”或“政府+公司+村民”的共管模式,組建環境管理小組,指定養護管理人員,制定養護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監督檢查,并通過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管護水平。同時,要選派村中年長者作為管護帶頭人或監督人,以發揮老者的權威。
5結語
美麗鄉村、生態鄉村建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的生態環境建構除保護好原有自然鄉村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原有資源基礎上如何提升鄉村的景觀水平,采取何種途徑來增進鄉村的空間風景和生態文化。村屯生態種植與風貌提升必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景觀植物的選擇能否適合鄉村環境,植物配置能否反映鄉村風貌,正在檢測著建設者的智慧。
參考文獻:
[1]王云才.現代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
[2]佚名.庭院水景與休閑建筑[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陳少亭.植物景觀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年來。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總體思路,大力推行科學規劃、民主規劃、依法規劃,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奮發有為。圓滿完成年各項任務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年對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朔щy、經受考驗中開創了省會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年也是市規劃事業繼續進步的重要一年。繼年“6.26會議之后,9月29日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再次專題研究規劃建設管理問題,對省會規劃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今后兩年工作做出了安排。市委書記焉榮竹同志、市長張建國同志、常務副市長同志也多次專題聽取規劃工作匯報,給予悉心指導,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市中心城首次實現了控規全覆蓋,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規劃進展順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規劃全部完成,城鄉規劃體系不時完善,規劃的先導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規劃事業繼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年工作主要總結為八個方面:
(一)城鄉規劃體系基本完善。規劃史上首次實現了中心城132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標志著我市科學民主依法規劃進入了新的階段。以提高鄉村綜合服務能力和承載力為目標,已完成30多項專業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編竣了鄉村綜合交通規劃和道路紅線等“六線”規劃效果,相繼啟動了公共交通、軌道交通、鄉村防洪、體育設施、文化設施、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生態水系等專項規劃。落實“南控”北跨”戰略,編制完成了山區維護與發展規劃》和《北跨及北部新城區發展戰略研究》全力推進縣(市)總體規劃修編,章丘市、濟陽縣總體規劃已分別上報省政府、市政府待批,縣、縣的總體規劃效果也已通過市規委專家委員會論證。完成了19個試點鎮的村莊布點規劃和近100個試點村的建設規劃,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積累了經驗。
(二)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規劃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抓好奧體文博片區、特色標志區、新客站片區規劃。邀請國內外高水平規劃機構,組織了文博中心、新客站核心區規劃方案國際招標;完成了奧體中心及相關體育場館、運動員村、商務區、服務區的規劃謀劃和編制;以“一城一湖一環”為核心,編制了特色標志區規劃》得到各方面的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圍繞西客站場站區、拆遷安排區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了大量規劃工作。完成了經十路規劃與城市設計,圍繞膠濟客運專線、京滬高速鐵路、小清河綜合整治、分洪工程、鐵路沿線綜合整治、河道綜合治理、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以及北園大街、歷山路等主次干道改擴建工程,做好規劃設計與服務,有效加快了重點工程的建設步伐。依照三年完成棚戶區改造的目標要求,確定了三符合一提高”謀劃原則,提前完成了全部棚戶區改造規劃謀劃任務。
(三)規劃管理職能進一步強化。堅持城鄉規劃集中統一管理。加大對貧困縣重點規劃的資金扶持力度。深入開展城鄉規劃效能監察,針對普遍性問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指導各縣(市)規劃部門抓好整改。以完善城鄉規劃監管網絡為目標,組織開展了鎮村規劃管理模式調研。加快體制改革步伐,成立高新區規劃分局,強化派出規劃管理處職能,就近為轄區提供服務。突出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規劃選址、用地管理、違法建設項目和“雙清”項目處置等重點,加強與發改、國土、建設、執法、房管等部門的協調配合,規范辦事順序,提高工作效率。開辟“綠色通道”一切事關全局的重點項目超凡規辦理,隨到隨辦,保證了重點工程的建設進展。
(四)依法行政水平切實提升。深入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完成《市城鄉規劃條例》草案并進行了社會公示。根據全年制度建設計劃。完成了建設用地容積率管理規定》日照分析規劃管理暫行規定》等規范性文件的修訂,新研究起草了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管理暫行規定》等十多項制度。依照全市統一部署和“區別對待、分類處置、有情操作”原則,認真做好依法整治違法違章建設相關規劃審查工作。建立規劃巡查制度,定期檢查項目實施情況,規劃批后管理得到加強。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聘請了38名各界代表擔任特邀規劃監督員,進一步完善多角度、全方位的規劃監督機制。
(五)規劃服務效能不時提高。優化分級分類審查審批制度。不時提高規劃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實行辦件質量檢查制度,針對主要審批環節制定了審查要點。落實一次告知、限時辦結、追蹤問效等制度,有效防止了遲辦、漏辦、誤辦現象的發生。高度重視對外服務窗口建設,制定《服務窗口工作規則》采取電子報件、處室值班、電話預約等措施,為建設單位和市民群眾提供便當服務。圍繞重點工程、大型工業項目、招商引資項目、舊村(居)改造項目,加強對外協調,主動做好服務,有力促進了各類項目順利實施。全年共研究料理各類項目事項3700多件次,按時辦結率達到99%以上,辦事效率繼續穩步提高。
(六)大力實施陽光規劃、和諧規劃。重點抓好政務公開。修訂《服務指南》把服務事項、料理要求、辦事流程、辦結時限全部公之于眾。落實規劃公示和聽證制度。就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審批事項組織了多次公開聽證。全年共料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230件,滿意率達到100%突出抓好規劃宣傳。開辟報紙規劃專欄專版,編印《規劃動態》年鄉村規劃藍皮書》規劃美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優秀方案匯編》全面介紹規劃工作的新進展;擴展規劃宣傳陣地,完成鄉村規劃展廳一期建設任務,舉辦專題宣傳活動,積極參與“政務監督熱線”和“政務面對面”活動;全面改版規劃局網站,增設特色頻道,加快信息更新,全市政府網站群測評中我局網站名列前茅。大力抓好“和諧規劃行動”市中心和各區設立了規劃宣傳專欄;深入開展規劃下鄉、規劃進社區等專題活動,以優化發展環境為主題,組織召開各區和社會各界懇談會,認真聽取市民意見改進規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社會參與規劃的熱情繼續高漲。
(七)基礎測繪和信息化建設進展順利。加強測繪管理。組織開展了丈量標志普查。根據鄉村建設發展的需要,完成1500地形圖測繪77平方公里、12000地形圖修測近320平方公里、水準丈量374公里,實現了市轄六區4000多平方公里數字地形圖全覆蓋。積極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完成了市連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鄉村規劃決策管理三維支持系統研發工作,規劃管理的準確性、直觀性進一步增強。全面推進“一張藍圖”建設,確定了建設工作方案,啟動了總體設計招標,基本完成了需求調研、網絡設備及平安管理監控系統布置和綜合辦公系統建設。
(八)規劃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狠抓黨的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建議以“十要十不要”為核心的規劃文化和知難而上、雷厲風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狠抓執業能力建設,開拓規劃視野,與香港大學和香港規劃署共同舉辦了鄉村規劃管理研修班,與建筑大學聯合興辦的專業干部培訓班順利結業。狠抓黨風廉政建設,結合正反兩方面事例開展警示教育,筑牢干部職工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注重改善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強調以人為本,更加關心干部的生長和生活。堅持以科學的決策目標引領工作、明晰的執行責任推進落實、規范的考核監督凝聚力量,加強“三個體系”建設,形成了齊心協力、團結奮進的工作格局。
計劃管理、文秘檔案、工作、組織人事、工會、共青團、機關財務、后勤服務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市規劃院、勘測院等局屬單位緊緊圍繞全局中心工作,此外。認真完成各項任務,規劃設計水平、勘測作業保證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總結經驗。堅持規劃事業良好發展勢頭
全局上下緊緊圍繞省會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近年來。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克服困難中上臺階,埋頭苦干中見實效,省會規劃工作進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主要體現在強調規劃的權威性和“龍頭”地位,規劃意識顯著增強。省、市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以科學規劃引領發展。研究決策鄉村建設發展重大問題時注重聽取、十分尊重規劃部門的意見。社會各界服從規劃、執行規劃的自覺意識不時增強,規劃是生產力”規劃出效益”先規劃后建設”只有規劃好才干建設好”等觀念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歷史上首次實現中心城控規全覆蓋,科學規劃水平全面提高。編竣新一輪鄉村總體規劃。一批重點規劃相繼完成,規劃研究的前瞻性、編制的科學性、效果的系統性大幅提升,規劃編研與服務達到新的水平。
就空間論空間的局限,規劃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突破了就規劃論規劃。規劃視野從技術問題向經濟社會文化層面延伸,管理重心從項目管理向資源配置和戰略引導轉移,工作領域從規范建設行為向協調建設行為面前的利益關系拓展。規劃越來越成為黨委政府得力的調控手段、有效的公共政策。
自覺堅持依法行政,規劃的權威性切實加強。樹立“規劃如山”觀念。堅持“違反規劃的堅決不能辦”剛性原則。突出規劃管理的關鍵環節、核心指標,依靠制度規范行政行為,限制自由裁量權。注重完善行政鏈條,重視部門協作聯動,把建設項目實施的全過程納入監管,保證各類規劃依法有效實施。
創新運行機制,規劃服務效能明顯改善。再造審批流程。辦事效率遠遠超越了行政許可法》20個工作日的要求,國內同行業中名列前茅。找準工作定位,推行主動服務,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肯定和信任,規劃工作的社會滿意度不時提升。
得益于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力支持,近年來規劃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進展、一系列成績。得益于各級各界的關心理解和大力幫助,得益于我始終堅持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努力方向,得益于全局廣大干部職工的辛勤工作和無私奉獻??偨Y近幾年工作,主要體會是
堅持正確的工作方向。大局就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要求,要始終堅持服從服務發展大局。就是人民群眾的需要。注重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全局觀念,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與市委市政府堅持高度一致。自覺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謀規劃促發展,把為誰規劃和為誰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方向盤、指北針,把引領發展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動身點、落腳點。全面落實省、市關于規劃工作的決策安排,突出重點工程、國企改革、棚戶區改造、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等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強力推進,為省會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堅持強勁的發展動力。近幾年規劃工作的歷程是不時解放思想的過程。從探索規劃的多種屬性到確立“創新規劃管理,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服務發展大局”規劃宗旨和“符合規劃的要快辦,不違反規劃的要辦好,違反規劃的堅決不能辦”工作原則,從狠抓作風服務效率到致力于實現由規劃管理者向規劃服務者、由規劃審批者向規劃責任者“兩個轉變”和由粗放型向精細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質量速度型、由把關型向把關調控型“三個提升”創新中規劃事業不時發展、不時進步。創新永無止境。要注重總結、借鑒、繼承,更要善于揚棄、創新、逾越,以發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發明性地開展工作,推動規劃事業在革新中不時躍上新的臺階。
向著既定目標不懈努力。從更新規劃理念入手,要始終堅持科學的工作思路。將外地經驗與實際相結合,凝聚全局智慧,研究確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六個一”工程的目標任務、公開、公正、嚴謹、高效”服務理念,注重轉變工作作風、注重改善服務質量、注重加強制度建設、注重理順體制機制、注重提升規劃水平、注重加強自身建設、注重做好社會溝通,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效果,規劃工作站在新的起點,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堅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狀態。再好的理念和思路都需要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一件件去落實。以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為總抓手,要始終堅持狠抓落實不放松。完善了領導和部門責任制,健全了工作落實和督查督辦機制,注重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注重營造團結協作、埋頭苦干的工作氛圍,注重調動每位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思想統一、責權一致、配合默契、扎實推進的生動局面和工作合力。
把作風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作風是隊伍的旗幟。從強化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入手,要始終堅持加強隊伍建設。培養樹立堅持原則、嚴謹細致、熱情服務、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全面提高規劃隊伍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知難而上,善于因勢利導,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中維護公共利益、增進社會和諧。
為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基礎和政治保障。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要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高度重視黨的各項建設。切實加強思想、組織、紀律和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依靠制度管人理事,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常抓不懈,強化團隊意識,做好溝通協調,注重引導好、維護好、發揮好干部職工干事守業的積極性。
也必需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城鄉規劃體系還有待完善、法規制度體系還有待健全、規劃隊伍的能力素質還有待提高、規劃管理和服務水平還有待改善,肯定成果的同時。規劃工作與黨委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各界群眾的期望相比,與奮戰兩年迎全運的緊迫任務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廣大干部職工必需始終堅持堅定的信心、高昂的熱情、旺盛的活力,進一步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發揮主動性,調動積極性,激發發明性,繼續堅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推動規劃事業不時跨上新臺階、達到新水平。
三、解放思想。奮力開創規劃工作新局面
規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今后一個時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要求,深入貫徹省、市九次黨代會和“9.29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科學規劃、民主規劃、依法規劃,全面增強規劃的先導引領作用,緊緊圍繞“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總體思路,自覺樹立省會規范,加快實現由規劃管理者向規劃服務者、由規劃審批者向規劃責任者的根本性轉變和由粗放型向精細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質量速度型、由把關型向把關調控型的全面提升,更好地迎接全運、支撐發展、服務市民,為促進省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做出新的貢獻。要突出六項工作重點:
把保證和改善民生作為規劃部門的重要政治職責,突出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規劃先行,圍繞棚戶區改造、公益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重點,改善人居環境,完善鄉村功能,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公共利益、群眾利益至上的原則,充分發揮規劃協調利益、保證公平、維護穩定的政策職能,妥善處置各種利益矛盾,關注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平,保證公共利益。
堅持市區和市域、新區和老城并重,突出城鄉統籌發展。全面落實“五個統籌”要求。大力提高規劃編研水平,盡快完善以總體規劃為基礎、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主體、修建性詳規和專業專項規劃為保障、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規劃為補充的四級規劃體系,大力推進縣(市)城鎮體系規劃、鎮村體系規劃、建制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農村規劃編制步伐,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調控和推動作用,構筑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規劃部門的歷史責任和長期任務。要加強對規劃歷史、文化、地域屬性的研究,突出省會特色。特色是鄉村的響亮品牌、競爭優勢、發展資源。繼承和發揚山泉湖河城”有機融合的鄉村特色。綜合考慮鄉村的保守、風格、肌理、色彩等人文和空間環境要素,傳承歷史文脈,彰顯時代風采。要突出整體鄉村設計研究、標志性地區鄉村設計、建筑設計方案審查三個層面,進一步開放設計市場,提高編研水平,完善管理機制,力爭鄉村建設多出精品,特色更加鮮明。
堅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突出規劃服務監管。著力構建便當高效、公開透明的規劃服務體系。優化工作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實現規劃服務與管理的精細化、制度化、長效化。著力構建無縫對接、全面覆蓋的城鄉規劃監管體系,堅持集中統一管理,理順村鎮規劃管理體制,保證各類規劃依法有效實施。著力構建以《市城鄉規劃條例》為核心的地方性規劃法規體系,切實把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規范化的軌道。
以推行政務公開為基礎、加強交流互動為重點,突出規劃公眾參與。圍繞規劃建設的熱點、社會關注的焦點。建立完善規劃公眾參與體系。更加注重參與內容的深入性、參與群體的代表性,切實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大力建議和諧規劃,堅持“人民鄉村人民建,人民鄉村人民管”宗旨,廣征民意,廣納民智,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建設美麗
帶好隊伍,突出素質能力建設。抓好班子。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規劃事業繼續發展貯藏人才、鍛煉隊伍、夯實基礎。充分認識新形勢對規劃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政治素質、思想水平、創新魄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干部職工謀劃工作、協調矛盾、破解難題和執行落實的綜合能力。抓實“一張藍圖”等各項基礎工作,夯實工作基礎,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升規劃服務效能,力爭再用2年左右的時間,躋身國內規劃管理服務一流行列。
四、圍繞中心。努力完成年重點任務
加快推進省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重要一年,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也是深入落實“9.29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迎接和諧全運、建設美麗關鍵一年。局黨委研究提出了以下重點任務:
(一)完善規劃體系。進一步提高規劃水平,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積極做好新一輪鄉村總體規劃審批工作,力爭國務院早日批復;實現中心城控規全覆蓋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控規的優化提升和審查報批;邀請高水平規劃機構開展中心城整體鄉村設計研究。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各類專業專項規劃。確保完成體育、文化、教育、公共衛生、園林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突出“四供兩排”深化完善供電、供氣、供熱專項規劃,深入開展供水和排水專項規劃研究,加快鄉村防洪規劃編制;啟動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爭取今年完成階段性效果;依據房地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住房建設規劃、解決鄉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編制年-2012年五年住房建設規劃。加快市域規劃編制步伐。推進縣(市)總體規劃報批;編制山區和黃河以北重點地區控制性規劃;完成市區和各縣(市)鎮村體系規劃、各中心村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力爭到年實現全市城鄉規劃全覆蓋。
(二)圍繞全運工程。圍繞迎全運重點工程和綜合整治工作,堅持規劃先行,全程做好服務。深化完善奧體文博地區、特色標志區、西部新客站地區和大學科技園等重點片區規劃,完成小清河片區160平方公里的規劃謀劃和“六線”規劃工作。圍繞今年重點改造的20個棚戶片區,全民健身中心、全運會競賽訓練場館等體育設施,北園大街、二環東路、二環西路等主次干道改擴建工程,分洪工程、電網擴能改造、污水處置廠建設等市政設施,園博園、膠濟客運專線、京滬高速鐵路等重點項目,做好相關規劃編制和服務工作,加快省城有機更新、提升功能、改變面貌。
(三)完善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集中統一、責權明確、規范高效的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全新的規劃服務機制。加大行業指導力度,理順市和縣(區)兩個關系,逐步建立鄉、鎮(辦)和村兩級規劃管理機構。實施“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發揮好高新區規劃分局和各派出規劃管理處的職能作用。針對重大項目選址、重點工程實施及依法整治違法違章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分工明確、配合有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照《城鄉規劃法》和建設項目集中審批的要求,進一步修訂服務指南,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順序。完善規劃服務綠色通道機制,提前介入,靠前服務,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保證各項全運工程順利落地。突出電子報件、項目查詢、咨詢服務等重點,強化窗口的綜合服務職能,理順運轉機制,變階段性管理為一站式服務,靠規范的管理提高效能,以優質的服務促進發展。
(四)強化批后管理。健全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及相關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建設工程規劃批后管理暫行規定》加強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深入開展規劃效能監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規劃監察和執法力度,及時發現違法違章建設,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及時研究提出處置意見。積極推進規劃監管體系向基層延伸,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和鄉鎮政府的作用,形成無縫對接的城鄉規劃監管網絡。
(五)加快條例立法。加快構建覆蓋城鄉規劃編、審、管、查各層面的地方性法規體系。爭取《市城鄉規劃條例》早日出臺,抓緊研究制定《城鄉規劃編制審批方法》城鄉規劃管理方法》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通則》等附屬規章,使規劃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擴大政務公開。編制《市規劃局政務公開目錄和指南》明確信息公開的范圍和程序,進一步規范規劃政務公開工作。結合項目規劃管理,突出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繼續落實好規劃公示和公開聽證制度。加大規劃宣傳力度,提高宣傳工作的系統性、宣教內容的針對性、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及時做好新聞報道,改版《規劃動態》編印《年度城鄉規劃藍皮書》進一步提升網站管理水平。全面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充分發揮規劃展廳、網站、新聞媒體等的平臺作用,廣泛征求群眾對規劃工作的意見建議,健全規劃部門與社會各界交流互動的有效機制,充分汲取群眾的智慧把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人力資本存量越高的地區經濟越發達,個人文化素質水平越高,年收入往往也越高。以美國為例,勞動力年均收入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接受8年以下教育的勞動力年均收入僅為平均收入的58%,接受12年教育的勞動力年均收入為平均收入的85%,而接受16年教育的勞動力年均收入超過了平均收入的27%[5]。根據經濟增長理論,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在經濟增長中有許多相似之處:創造兩種資本都需要投資,且一旦創造出來,兩者都具有經濟價值。對以教育形式表現的人力資本而言,資本回報計算非常復雜,因為人力資本總是附加在其所有者身上。我們無法把一個人所受的教育從其身體的其他部分分離開來計算租金有多大,測定人力資本的回報比測定實物資本的回報困難。為了解決該問題,本文擬從參與鄉村旅游從業者獲得的經濟收益來推斷其人力資本的回報。一個人受教育的水平越高,一般其收入也較高,這個事實可看作鄉村旅游中人力資本市場價值的依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王坪村是我國川東北地區著名的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目的地,為了說明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對其旅游收入的影響,筆者和課題組于2013年6月在王坪村及周邊地區對當地鄉村旅游從業者進行問卷式調查,了解其受教育程度和旅游年收入情況,并最終獲取了32份有效問卷。本文采用“明瑟模型”(MincerMod-el),說明鄉村旅游從業者受教育年限和其旅游收入之間的關系。該模型為半對數形式,方程表達式為:lnY=C+αX+βX2+ε。式中,Y代表從業者年旅游年收入;X代表經營者實際受教育年限(包括與旅游相關的培訓和在職教育);ε為隨機誤差項;α、β為變量的回歸系數,C為常數項,α為鄉村旅游從業者教育投資邊際回報率。運用Eviews6.0統計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最小二乘回歸。模型的估計結果說明,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鄉村旅游從業者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平均年收入增長0.94%,與理論分析和經驗判斷相一致。模型的R2=0.745514,調整后R2=0.727964,考慮到調研情況的相對復雜性,模型擬合優度可接受,模型F值為42.47765。由F表可查出,F0.05(2,29)=3.33,F=42.47765>3.33。由F檢驗可知,王坪村鄉村旅游從業者受教育年限對其收入水平有顯著影響。因此,增加鄉村旅游經營者人力資本投資,能增加其個人及家庭的收入水平,并進一步促進農村旅游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2鄉村旅游發展中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多元化分析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人力資本投資主體主要包括農戶、政府和旅游企業,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特質。三大投資主體在各自約束條件下對鄉村旅游人力資本的形成與發展作用各不相同,有必要對各個投資主體進行具體分析。
2.1農戶農戶作為個體而言是指農民,作為群體而言則是指以血緣關系而形成的—種社會組織形式。它不僅是一種生活組織,更是一種生產組織。在人力資本形成初期,家庭決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6]。作為最基本的主體投資者,農戶投資覆蓋了舒爾茨觀點中的所有渠道。從鄉村旅游人力資本的視角。其投資形式主要包括對家庭成員的基礎教育投資和職業技術教育投資;其投資目的較單純:提升自身或家庭成員素質以參與旅游經濟發展,從而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投資行為以預算約束下的收益最大化為原則。然而,由于人力資本投資具有極強的外部性特征,私人邊際收益小于社會邊際收益。根據舒爾茨“理性小農”的觀點,農戶在投資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對家庭成員的教育投資往往偏向保守。同時,還應注意到近年來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讀書無用論”影響了部分農村家庭的選擇,使一些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過早終止了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在王坪村的調研中,多位受訪對象表示出對“讀書無用論”的認同,大多認為開辦農家樂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儲備。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鄉村旅游的發展對行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旅游發展對各類新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漸改變人們心中旅游技術門檻低、單純勞動密集型的固有印象。培養旅游專業人才需要堅實的基礎教育,農戶投資在鄉村旅游人力資本形成初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戶對家庭成員的教育投資能否獲得有效激勵,將在相當長的時期決定新時期鄉村旅游發展的人才來源是否可得到切實的保障。
2.2政府鄉村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投資直接增加了農村人力資本存量,是地方旅游經濟和諧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本的外部性特征決定了其公共性毋庸置疑。作為公共物品的提供方,政府有責任成為鄉村旅游人力資本的重要投資主體。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鄉村旅游中人力資本的投資包括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兩種形式。直接投資主要包括:①對原住農戶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旅游發展背景、服務禮儀、餐飲衛生、政策法規等;②招徠外來人才,如為當地引入鄉村規劃師、大學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間接投資主要指政府對鄉村旅游地基礎教育、社會保障、醫療支持的投入。這些直接和間接投入將有效降低農戶進行人力資本自我投資時的成本和顧慮,間接促進鄉村旅游人力資本投資。以王坪村為例,當地政府和景區管委會主要通過直接形式參與到鄉村旅游人才的建設中來,而省市級政府則更多的是通過間接形式對當地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從表面上看,政府進行農村旅游人力資源開發主體投資是在提供一種準公共產品,受益方是作為投資對象的農戶和當地旅游企業。但從長遠來看,由于農村旅游人力資本存量增加,使農村旅游生產經營活動獲得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支持,為旅游經濟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最終政府、旅游企業和農戶都將從由旅游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全面繁榮中獲得極大的收益。
2.3旅游企業鄉村旅游企業指依托鄉村特色資源,從事旅游生產或服務,向旅游者提供旅游產品,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一種盈利性的經濟組織[7],其發展天生伴隨著對利益的追逐。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鄉村旅游企業員工已從過去的單獨以當地農戶為主擴大到返鄉農民工、農村籍退役士兵,甚至城市下崗職工等不同群體[8]。這部分勞動力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學習獲得生產技能、積累工作經驗、開拓發展視野等,實現了價值增值,有利于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我們也應注意到,鄉村旅游企業具有企業一般特征,對員工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增加員工的知識存量、技術水平,歸根結底是為了從員工人力資本的增長中獲得回報。然而,資本總是流向報酬最高的地方,作為資本的一種形式,人力資本具有追求價值增值的內在張力。旅游行業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風險,使很多鄉村旅游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時容易出現激勵不足的問題。鄉村旅游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以在職培訓為核心,主要包括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發展培訓。但由于存在前述激勵不足的問題,鄉村旅游企業在現實中常常對完整的企業培訓體系進行,在培訓安排中以崗前培訓為主、在崗培訓為輔,忽視發展培訓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這一背景下,旅游企業在當地旅游人力資本發展方面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享受的經濟收益均未能完全實現。若不能有效消除鄉村旅游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負外部性,這種情況將一直持續下去。從王坪村當地旅游企業主管對待培訓的態度和企業員工接受的培訓現狀均印證了此類問題的存在。
3鄉村旅游發展中人力資本投資主體策略分析
就業觀念和城鄉差距導致我國農村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遠遠低于城市地區,直接引進高素質人才難度十分大。除了我國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不排除存在部分城市勞動力向鄉村旅游地轉移的現象,但在未來一段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勞動力仍然以當地農民和返鄉農民工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針對轉型時期鄉村旅游發展的現實需要,采取策略對人力資本投資主體進行激勵,提升農村人力資本存量,調整農村人力資本結構,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完善以教育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體系,夯實人才基礎基礎教育對鄉村旅游人力資本的形成至關重要,必須把提高鄉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作為推動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當前首先要由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真正在農村地區普及免費義務教育。針對我國部分鄉村地區實施免費教育資金短缺的問題,可通過改革現行的財稅政策,增加省級和中央財政的統籌能力,把經費向落后的鄉村地區進行適當傾斜,而不是簡單的通過上級財政出資、下級財政相應配套的方法來提供教育資金支持,以避免出現資金轉移漏損;積極發揮政府對鄉村旅游人力資本形成的間接作用,通過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減輕農戶方人力資本投資的負擔和顧慮;同時,政府應注重輿論引導,破除“讀書無用論”等謬誤,暢通教育信息渠道,對農戶人力資本投資需求進行激勵,為鄉村旅游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3.2激活以專業為特色的人才培養群體,擴展投資主體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依然以“政府主導型”為主的情況下,各方社會力量對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投入存在結構性不足的問題。眾多專業性社會機構,如旅行社、行業協會、金融公司、社會培訓機構等均具有成為鄉村旅游人力資本投資主體的潛質。政府可考慮通過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動社會資源以投資鄉村旅游人力資本的形式參與到地方旅游經濟發展中來,以經濟利益吸引社會各方資源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這樣做不僅能科學有效地培養鄉村旅游新型復合型人才,還能改善鄉村旅游人力資本結構,為今后農村旅游經濟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一、基本情況
xx鄉位于縣城x部,是全縣最偏遠的鄉鎮,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x千米,全鄉國土面積x平方千米,轄x個村委會,共x個村民小組,總人口x戶x人。全鄉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貧困戶x戶x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x戶x人(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戶x戶x人),主要致貧原因為自然環境致貧、基礎設施薄弱、因病因殘因災致貧、因病因災返貧。
二、主要做法
全鄉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縣脫貧攻堅要求,按照精準扶貧六個到鄉到戶、“新產業、新發展、新生活”的總體目標和x年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脫貧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精準”這個主題,堅持強化組織領導、精準識別貧困戶、細化脫貧措施、明確脫貧責任,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面推動脫貧攻堅。x鄉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按照“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要求,改變以前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方式,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任副組長,抽調精干人員組成辦公室成員,成立x個脫貧攻堅掛村工作組,實行包村掛戶、責任到人,確保脫貧摘帽工作面上有人管,點上有人抓。市、縣級x個部門x人和本鄉50人掛包x個村民委員會貧困戶x戶x人,實現貧困村扶貧工作隊全覆蓋,市、縣領導聯系鄉重點村全覆蓋,縣直單位參與精準扶貧全覆蓋。
(二)突出精準識別,堅持做到精準施策。堅持不搞“大鍋飯”,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貧困的不同程度,不同的貧困成因,對貧困人口進行分類造冊,做到一戶一檔一策。根據省、市、縣關于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的要求,全鄉及時組成精準識貧工作隊,組織各村工作隊員按“八有四無一超一受益”的要求,入村、入戶進行逐一核實,順利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x戶x人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人口,摸清致貧原因、脫貧需求,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精確精準。
(三)把握脫貧重點,找準脫貧攻堅支撐
按照脫貧攻堅村民小組五通、農戶五有的要求,全鄉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保障為重點,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落實。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村民自愿、改造提高、建管并重的原則,積極爭取“民建公助”、脫貧攻堅等各類項目資金,不斷提升鄉村路網建設,逐步實現通組硬化公路全覆蓋,力爭到x年完成道路硬化x公里,預計投資x萬元。二是進一步加強全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保障山區、半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為目標,促進全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更上新臺階。堅持先人飲后畜飲再灌溉的原則,有力推進小水窖建設。積極爭取投資x萬元的x水庫建設項目,積極申報了預計投資x萬元的x水庫擴容改建,著力化解山區、半山區缺水問題。三是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預計投資x萬元的x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積極申報預計投資x萬元的x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爭取到x年新建小組活動場所x個,預計投資x萬元。
2.狠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堅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導、科學規劃、農民自愿的原則,做到“六個強化”,即強化組織領導實行掛村包片、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強化宣傳引導,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農民群眾自愿進行危房改造;強化審核篩查,嚴格確定危房改造對象,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強化科學規劃,把農村危房改造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整合資源與鄉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做到同步推進;強化政策保障,認真落實上級農村危房補助資金,積極落實貸款資金x戶x萬元;強化監管力度,始終把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確保群眾建好房、安心住。x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x戶,x年x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落實到戶,力爭到x年全鄉完成x戶農村危房改造。
3.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優化搬遷方案,堅持因地制宜,做到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充分調動安全隱患點和不宜居住區的困難群眾搬遷安置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全鄉x個集中安置點計劃集中安置戶x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x戶x人),分散安置x戶x人。抓好用地協調,積極探索貧困戶搬遷安置用地新模式,通過將土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再由村集體流轉到農戶的方式,解決建設項目用地問題,現已簽訂土地流轉協議x份,流轉土地x畝。高度重視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整合一切資源資金加大水、電、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大搬遷后貧困群眾就業、生產等跟蹤服務力度,確保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