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9 21:2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業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評審依據
(一)工作經歷(能力)條件和業績成果條件,執行原省人事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資格條件(試行)>的通知》(粵人發[]89號)、《關于印發廣東省林業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資格條件的通知》(粵人職[]18號)。
(二)論著、論文條件,執行粵人發[89號、粵人職[]18號和原省人事廳《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刊物等級劃分規定的通知》(粵人發[]300號)。
(三)學歷、資歷條件,執行原省人事廳《關于深化我省職稱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粵人發[178號)、《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粵人發[]177號)和《關于明確當前專業技術資格申報評審若干問題的通知》
(四)職稱外語條件,執行原省人事廳《關于調整完善我省職稱外語政策的通知》(粵人發[]120號)。2001年廣東省職稱外語考試合格成績單不再作為職稱外語條件的有效依據。
(五)計算機條件,執行省人社廳《轉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科目更新有關問題的通知〉》(粵人社發[2號),免試范圍同時執行原省人事廳《省人事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的通知》(粵人發[]81號)、粵人發[5]177號。
(六)省外來粵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執行省人社廳《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省外來粵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確認的暫行辦法》(粵人社發[2號)。
(七)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兩個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執行粵人發[]197號。
(八)具有國家公務員身份的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嚴格執行原人事部《<企事業單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若干問題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具體說明》(人職發[號)、原省人事廳《關于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事業單位具備公務員身份人員參加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問題的批復》(粵人函[號)、粵人發[號。
(九)繼續教育條件,執行《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和相關政策規定。直接申報高、中級的人員需提供相應資歷要求的繼續教育證明。本年度申報職稱評審的專業技術人員需提供任現職以來至2011年的繼續教育證明,并全部填寫到《評審表》內。
(十)真實性證明,申報人須提供身份證復印件(表七)、評前公示表(表八)、在現工作單位繳交今年連續半年以上的社保憑證原件,并在所有復印件上加蓋真實性的意見。
(十一)評審答辯要求,執行粵人社發號。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資格評審在專業組評審環節執行答辯制度。評審組認為其他級別個別評審對象的水平鑒定需要以答辯方式測試的,由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通知申報人到會答辯。申報人如不按時到會答辯,其評審材料不提交評審會評審。
二、申報材料要求
(一)請使用新版(09版)評審表,用計算機填寫并打印。下載路徑為: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廣東人事--下載中心--職稱評審--新版職稱評審表。只需紙質報送,暫不需網上報送。
(二)請按以下順序和要求提供并分類裝訂各類材料:
1.《 ( )級專業技術資格送評材料目錄單》(表一)若干份(依材料袋數而定),貼于材料袋的封面,并在頁首寫上申報人手機號碼。如有多袋材料,請在表一上標明,如3-1,3-2,3-3,并在表一中用加粗字體注明袋中內容。
2.《廣東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表二)1份,請按表格要求走完所有程序,并簽名蓋章。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及業績成果情況,請將重要的排在前面。
3.《( )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人基本情況及評審登記表》(表三)20份,其中原件1份。請將原件放在首頁,并將20份一起折疊,有字的一面朝外。不要填寫頁首的編號。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及業績成果情況,請用序號列明,并將重要的排在前面。
4.《 廣東省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審信息錄入表(普通)》(表四)1份。時間請寫到月份,出生地請寫到縣一級,聯系電話務必寫明手機和辦公號碼。評委會(專業組為):廣東省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資格評審委員會(林業水產熱作組)、廣東省林業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資格評審委員會(林業、園林、森工)、廣東省林業工程技術工程師資格評審委員會(林業、園林、森工)。
5.《證書、證明材料》(表五)1份。
6.《業績、成果材料》(表六)1份。
(注:5.6中的材料除英語、計算機水平和2010年以來的繼續教育情況需提供原件,其它為復印件。復印件須由所在單位經辦人加蓋真實性的意見。論文原件無須裝訂。)
7.《貼資格證相片、身份證復印件頁》(表七)1份。為方便使用,照片請小面積點貼。
8.《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前公示情況表》(表八)1份。公示時間不少于7個工作日。請相關人事、紀檢部門監督并加蓋意見。
9.《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聘任期滿)考核登記表》(表九)1份。請同時提供近3年的年度考核表,并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加蓋真實性的意見。
10.在現工作單位繳交今年度連續半年以上的社保憑證原件1份。
11.專業技術工作資歷計算和所申報材料的時效均截止于2012年8月31日。
如無內容,請在表格內填寫“無”。請一次性提供送審材料送所在單位審核、公示并上報。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受理材料后,不得再對材料進行調整和補充。評審結束后,請在規定的時間內領回材料和證書,逾期不予保管。
三、申報程序
(一)申報人應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術崗位情況,對照我省職稱政策和相對應的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及申報材料要求,認真、客觀、如實地準備材料。
(二)申報人所在單位應認真審核申報材料:
1.審查申報材料的合理性??瓷陥蟛牧鲜欠穹纤陥髮I的類別和范圍。
2.審查申報材料的真實性??瓷陥蟛牧鲜欠駥賹?,并加蓋真實性意見。
3.審查申報材料的完整性??瓷陥蟛牧鲜欠裢暾峤?,表格是否填好,工作負面情況是否如實填報,同時或不同時申報其他系列(專業)的資格是否如實填報。
4.審查申報材料的時效性。論文、工作業績、工作經歷、英語和計算機考試合格證、學歷(學位)等取得時間是否在今年8月31日前。
申報人所在單位負責對評審材料進行評前公示,《評審登記表》、單位投訴受理部門及電話要在單位顯著位置張榜和單位網站首頁進行公示,其他申報材料放置在單位會議室等公共場所供查驗。申報人所在單位還須對表二(繼續教育情況、工作負面情況說明、單位考核及綜合評價、評前公示情況)、表三(評前公示情況、單位審核無誤并承擔責任的申明、單位審核評價意見)和表八加蓋意見,對所有復印件加蓋真實性的意見并注明經辦人。對不符合申報條件的材料,申報人所在單位應注明原因并退回申報人。評審結束后,申報人所在單位要協助評委會對申報人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并及時反饋情況。
(三)申報人所在單位主管部門、當地政府人社部門要認真審核材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審核材料是否符合申報專業的評審范圍和評審條件。主管部門要在表二(上級主管部門或單位審核意見)及表(上級人事/職稱部門意見)中加蓋意見。當地各級政府人社部門要分別在表二(縣/區人事部門審核意見、省直主管部門/市人事部門審核意見)中加具意見。
(四)送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省林業廳人事處)受理評審材料。
(五)評審結束后,申報人所在單位要協助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對申報人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并及時反饋情況。
(六)省人社廳專技處審批后,由我廳人事處發放職稱證書和申報材料。
四、評審收費
按照《關于轉發省物價局、省財政廳〈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費標準的復函〉的通知》(粵人發[]35號)收取評審費。正高級評審費由我廳人事處代收到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非稅系統繳交,其他級別評審費在省林業廳非稅系統繳交。每位申報人只可申請開具繳款通知書1次并盡快繳款,繳款時限為2012年9月15日。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繳款,請及時致電省林業廳人事處。
五、受理時間和地點
受理時間:8月16日至9月15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逾期不予辦理。請于送材料前先致電預約。
受理地點:廣東省林業廳人事處(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343號509房)。
聯 系 人:段孟涵、曾國技、孔華清
聯系電話:
附件:1.《關于做好2012年度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粵人社發119號)
2.《關于印發<廣東省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資格條件(試行)>的通知》(粵人發]89號)
3.《關于印發廣東省林業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資格條件的通知》(粵人職[]18號)
4.《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刊物等級劃分規定的通知》(粵人發[300號)
5.《關于深化我省職稱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粵人發[]178號)
6.《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粵人發[]177號)
7.《關于明確當前專業技術資格申報評審若干問題的通知》(粵人發[]197號)。
8.《關于調整完善我省職稱外語政策的通知》(粵人發]120號)
9.《轉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科目更新有關問題的通知〉》(粵人社發[]176號)
10.《省人事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的通知》(粵人發[]81號)
11.《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省外來粵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確認的暫行辦法》(粵人社發[306號)
12.《<企事業單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若干問題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具體說明》(人職發[]17號)
13.《關于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事業單位具備公務員身份人員參加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問題的批復》(粵人函[]301號)
畢業論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 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也是達到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根據國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實踐 性教學環節如畢業論文不合格,可在彈性學習年限 內申請重修,直至合格方能畢業”“若在彈性學習 年限內畢業論文不合格,不予頒發畢業證”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搞好畢業論文寫作教 學與引導,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生的來源與知識層次分析
隨著繼續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成高報考條件的放 寬,學生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西南林業大學 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的統計分析,成高學生由過 去單一的中專以上學歷、在職業務或管理骨干轉變 為在職業務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管理 骨干(部門負責人)或普通職工;具有高中或相當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社會青年;中專或技校 畢業生;村社管理人員等共同組成的復雜體系,所 占比例分別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復雜導致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其中,技 術工人中具有高中學歷層次僅占11.5%,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占88.5%。在職業務或管理 骨干、在職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文 化基礎和實踐經驗,吸收新知識的系統能力較強; 具有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專業 實踐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薄弱,理論知識欠缺, 綜合學習能力較差;社會青年以及中?;蚣夹.厴I 生等知識面窄,缺乏專業實踐經驗,但學習能力高 于技術工人。
(二) 年齡結構分析
近年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國家對生態環 境的重視,國營林場由差額或自負盈虧單位逐步轉 化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加之大部分林業系統 單位就業門檻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專業在貴州呈現年齡結 構偏大的現象。
(三) 學習動機分析
成人大學生,學習心理比較復雜。在職的是因 職稱、職務、工資等問題出現困難,甚至是為了避 免“下崗”而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學到足以維 持生計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顯 示自己的實力,贏得社會、企業、家庭的認可。高 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由于經濟轉型和人才市場 變化的影響,專業思想比較濃厚,學習內容要求務 實,迫切希望學到行業急需、人才市場短缺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找到工作, 獲得社會的認同。此外,由于近年來國家實行大學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機感,因而參加成人高等 教育學習。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
(一) 主觀認識不夠
學生對論文寫作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 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識。 這種心態制約了論文質量的提升。加之長期以來, 成人高等教育的畢業論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傳統標準和模式,針對性不強,導致部分 學生畏懼心理凸顯,難以激發寫作興趣,甚至出現 畢業論文抄襲、下載或請人寫作的現象。
(二) 知識結構系統性弱
成人學生經過實際工作,知識的運用和技術的 選擇上有了明確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識 和技術熟悉、熟練,不用的生疏甚至遺忘,知識呈 點式或間隔狀態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礎知識不扎實, 知識結構不合理,運用能力不強,導致論文寫作時 很難將系統性的問題表述清楚。根據多年的統計分 析,65%的學員論文存在結構混亂、邏輯不嚴謹、 條理不清楚等問題。
(三) 實踐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論水平不夠
成人學生在研究和撰寫論文中,表現出個體實
踐技能性突出的環節準確透徹、論證嚴密,而不熟 悉的環節顯得脆弱,論文忽深忽淺,知識運用不在 同一層面上,削弱了學術論文的特性。據統計分析, 有55°%左右的論文存在口語過多、專業性表述不 清、參考文獻引用欠缺等問題。
(四) 畢業論文教學與指導不力
由于學生本身文化基礎薄弱、專業理論水平不 高,加之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 期,課時較少,以及教師在講解時往往只從自己的 專業角度進行分析和引導,難以與學生的工作實踐 及其專長有效對接,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 感,無法有效達到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目的。
(五) 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不到位
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學管理部門聯 合指導教師來共同實施的,從選題到收集資料、做 實驗、做調查,到論文的開題、撰寫、修改、評閱 直至畢業答辯,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流 程規范,不能馬虎從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 些環節和流程都沒有真正得到落實,教學管理部門 更多地關注最后的結果,卻忽視了對于決定論文成 敗關鍵的中間環節的管理。管理部門的過程管理不 到位,畢業論文的程序和環節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響其質量水平。
三、根據成人學生特點,提高論文寫作質量的 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是對其綜 合素質和能力的整體評估,是獲取畢業證的前提條 件之一,還是在工作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所形成 的能力進行實踐的基礎。其次,指導教師必須提高 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認識,應結合成人大學生的特點 和基本情況積極有效地進行論文指導,這是全面提 高畢業論文的關鍵。最后,教學管理部門的認識提 高是論文整體質量能否提高的保證。因此,需加強 對畢業論文工作的領導,把畢業論文工作提高到與 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認識到畢業論 文在整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性。
(二) 創新論文評價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者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較 豐富,職業性特點突出,專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動手能力較強,但工作、家庭壓力重。因此,必須 根據其學習特點,認真總結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 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以成人大學生工作實際為基 礎,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為主 要內容,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適應成人大 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 改革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據統計,2008年以來,有85%左右來自于生 產一線的學生從未寫過專業論文,不知道論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標準等。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改 革教學計劃安排,將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由最后一個 學期提到第三學期進行,便于讓學生盡早掌握畢業論文的基本格式、標準和要求。第二,應加大畢業 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課時數。傳統的面授課時安 排僅為8學時,對于論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學 生來說,明顯偏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合理的 課時數應為20— 24學時。第三,科學合理把握教 學重點。論文寫作的格式規范要求、論文結構、論 文選題、論文材料收集、論文撰寫等應作為面授教 學重點。第四,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參與式教學方 法。授課教師要認真總結和分析成人大學生畢業論 文容易出現的問題,利用典型的案例進行有針對性 的教學,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現教學目標。
(四)多管齊下,加強論文寫作引導
畢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是作為引導、規范 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程、專 業課程是啟發學生寫好論文的保障。僅僅依靠課程 面授教學難以解決學生論文寫作的全部問題,無法 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畢 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模式,各門課程的教學應 以基本知識點為基礎,以專題論文寫作為主線,課 外作業安排相關課程的專題調研以及實踐報告,并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以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進行撰寫,任課教師進行認真點評,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補充、完善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選 題、收集資料、論文撰寫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學 時,及時提供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名單和基本信息, 指導教師以課程面授教師為主,搭建師生相互交流 的平臺,增強學生論文寫作的信心。經不完全統計, 2008年以來,西南林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關學術刊物公開發表 文章,畢業論文一次通過率達到70%以上。
(五)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管理 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把畢業論 文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位,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核 心。第一,要選配好指導教師,強化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有效指導是提高論文質量的 重要保證,指導活動貫穿于論文寫作的每一個具體 步驟。要求指導教師從學生選題、查資料、調查、 實驗,到論文開題、撰寫、修改、定稿等全過程進 行引導。第二,應規范論文評審意見。根據成人大 學生的特點,對于論文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 點評,盡量詳細地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第三,充 分利用電子網絡,及時反饋論文評審意見。傳統的 論文評審是由學生打印好畢業論文郵寄到學校-學 校分發到論文評審指導教師-評審指導教師將論文 評審意見反饋到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將論 文評審意見郵寄到學生。不僅耗時,而且溝通不暢。 因此,應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改革評審手段和方式。 另外,嚴格畢業論文答辯,不僅能為畢業生相互學 習提供寶貴機會和平臺,也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或 請人寫作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質 量。
論文關鍵詞:臺灣相思,混交林,混交模式,營造技術
福建沿海山地氣候高溫多雨,土壤淋溶性強,土壤肥力多數不高,特別是在林果激烈爭地的情況下,林地多分布于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段,加上森林植被破壞大,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較為惡化。尤其是一些立地條件極差的山地,傳統營造的馬尾松(Pinun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等單純林成活率低或成活而生長緩慢不能成林,嚴重地制約了林地生產力的發揮和山地綜合開發利用。因此,利用自然力,選擇適生的樹種并采用合適的營林技術措施是恢復和重建該類林地的森林植被和改善其生態環境的關鍵性問題,急需解決。針對這種情況,福建省晉江市林業局,根據立地、環境及經營水平等條件,從1980年開始,陸續引種了濕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人工林,實踐證明,濕地松生長迅速,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提高濕地松人工林的經營水平、改善沿海貧瘠山地的生態環境和森林景觀,改變森林資源面貌,以耐貧瘠且具有改土作用的臺灣相思(AcaciarichiiA.Gray)為伴生樹種,營建了多種濕地松臺灣相思混交林,本文對濕地松臺灣相思不同混交模式的造林效果及營造技術進行總結探討,為閩南沿海貧瘠丘陵山地的植被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提供參考。
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哪里(地名),地處東經l19°30′,北緯25°41′,地域上屬閩南沿海地區。年均氣溫20.1℃,最高氣溫39℃,1月均溫12.4℃,最低溫度-6℃,年均降水量1550mm,相對濕度78%,全年無霜期約340d,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試驗樣地原為雜灌林地,海拔高約150m,常年風大,坡度18°,林地土壤為花崗巖發育的粗骨性紅壤,石礫含量多,土層厚度約0.60m,土壤無明顯腐殖質層,較為板結瘠薄,屬Ⅲ類以下立地級,為典型的沿海貧瘠丘陵山地。
作者簡歷:施榮達(1979.11~),男,漢族,福建晉江市人,現為晉江市農業局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技術推廣、森林培育等工作。電話:,郵箱:499737801@qq.com
通信地址:福建泉州晉陽街道新華路177號.晉江市農業局
2.材料與方法
試驗設4種混交造林模式(均以濕地松為主林木),限于立地差,為促進提早郁閉,造林密度設置較大,具體見表1。試驗林于1996年春造林,林地經煉山后,采用塊狀整地,植穴規格50cm×40cm×40cm,用一年生裸根苗上山造林。造林后頭三年,每年撫育鋤草1-2次,無間伐。因結合生產性造林,沒有具體設置重復,而是依造林地自然地勢情況安排試驗處理,每種混交模式(處理)及其對應的純濕地松(栽植密度、管理措施等同相應的混交模式試驗林)試驗林的面積大小不一,在35~50畝之間,每相鄰試驗小區栽植2~3行木荷作為界限,各處理的立地條件基本一致。共營造濕地松臺灣相思混交林及濕地松純林約200畝。
表1混交造林模式試驗處理
處理
代號
混交方式
混交比例
混交密度
A
星狀式混交
3濕地松7臺灣相思
5330株.hm
(濕地松1600株.hm +臺灣相思3730株.hm )
B
星狀式混交
4濕地松6臺灣相思
4000株.hm
(濕地松1600株.hm +臺灣相思2400株.hm )
C.
行狀混交
1濕地松2臺灣相思
4800株.hm
(濕地松1600株.hm +臺灣相思3200株.hm )
D
行狀混交
1濕地松1臺灣相思
〔論文摘要高等林業院校應該面向農業、農村、農民(“三農”,以教育生態化理念指導人才培養,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創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更多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知識經濟呼喚創新型人才,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于人才,未來林業將逐步成為科技密集性的高技術產業,實現從傳統林業向現代化轉變。浙江林學院作為一所特色鮮明的高等林業院校,幾十年來堅持依靠自身優勢和特色,為浙江經濟建設特別是為農業、農村、農民(’’三農”服務,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質量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一、教育生態化的基本要求
美國博伊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委員會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1998)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報告中提出了“大學生態系統”這一新的教育理念。
所謂大學教育的生態化,是指大學教育將按生態學見識,致力于解決大學教育過程中“本體自然”的對抗性矛盾,以形成整體的動態平衡的大學理念。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看,教育是以人類的本體自然為對象,改造體外自然的實踐活動,大學教育的生態化,其目標是要形成一個均衡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每一個人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參與探索和創造,因此,大學教育的生態化,可以說是現代大學倡導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為主線的教育;以創造個性、多樣性和全面發展為基本特征;以教學相長、師生互動、探索性學習為主要教學方式;以重視學生之間的活動和交往為紐帶,通過活動和交往,讓學生學會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納他人,寬容差異。它更加重視和突出整體的功能和人,把教育活動看成是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這一整體既包括師、生、課堂、內容、方法,也包括整個育人的環境設施和文化氛圍,是把親和、融合的精神貫注在每一個有機的因素和環節之中,最終形成統一的教育生態鏈、生態區和生態整體。
二、新農村建設對應用型創新人才需求的緊迫性和林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緊迫性對應用型創新人才提出了要求。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近13億人口中有超過9.35億居住在農村,占總人口的73%。全國城鎮化的比重只有37%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10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低40個百分點。農村的城鎮化建設、農民收人增長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環境和生存質量的呼聲日漸高漲,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地位和使命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林業也處于由傳統林業向現化林業轉變的過程中。現代林業把生態和環境的效益放在首位,逐漸由原來注重第一產業的林業原材料產品產出向第二產業的加工和第三產業的旅游與服務方向發展。
知識和人才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要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各類高素質的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長于把知識、科學原理應用于實踐,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將科學原理轉化為設計方案、圖紙,并付諸實施,轉變為社會需要的產品。創造型人才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長于某一專業領域的突破性工作。所以,培養具有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創造型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堅持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這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因此,高等林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為:“高等技術應用型創新人才”。其表現在意識方面,熱愛祖國,熱心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外在表現為強烈的創新欲望和創新沖動,內在表現為強烈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在思維方面,有敏銳的直覺、巧妙的想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善于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解決實際問題。在知識方面,系統掌握林業技術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最新知識。在能力方面,表現為較強的專業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專業技能。在人格方面,表現為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務實的作風、求實的態度、無畏的膽識、堅韌的意志、豐富的情感、濃厚的興趣。
(二)應用型林業創新人才的培養應具有自己的特色。
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基本內容?,F在我國林業院校應用型專業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各院校的辦學歷史、背景條件差異較大,并各有自身特點。其人才培養應根據本院的資源和客觀條件,發揮比較優勢,形成鮮明的富有自己特色的專業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一方面要求學生要全面充分發展,按林業技術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素質、能力、知識結構的要求,具備現代林業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不斷發展個性,完善自我,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及具體條件,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有獨到的思維方式,善于行動設計,在某一方面形成自身突顯的優勢和專長。此外,林業院校要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條件、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特色,通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創新,力求達到“專業方向明確、林業實踐能力強、專業特長突出”的人才培養效果。
三、以教育生態化理念,優化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一)教育生態理念認為,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教育生態化理念要求林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從科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時代特征出發,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促進人才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人格品質的塑造、實踐能力的增強以及良好個性的發展等五方面得到切實提高。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就是將上述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五個方面要求進行全面系統運籌,協調配置;具體是把課堂教學,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調研等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協調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以教育生態化理念研究傳統教學過程,會發現我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束縛了學生的智力與人才的成長。主要表現為:一是現行林業院校課堂體系中,指令性課程、統考類課程擠占了大量的時間、空間,專業板塊課程的時間、空間變得非常狹窄,使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沒有余地,這與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背道而馳。二是課程設置的學科本位型,即高校課程設置以學科本位不變為主線。與新興學科、新興行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并且還存在有些課程教學內容老化,使學生局限于書本、課堂和本專業的課程,難以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興趣,被動地接受教育,成為學校工廠的物化產品。二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以教師為主體,滿堂灌,注人式教學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在這些問題,在新的培養方案中應予以糾正、更新。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就是對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以及各種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素質方面進行優化。根據教育生態化理念的要求應注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全面、協調培養。課程設置應符合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要求來優化課程設置結構?,F有林業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有:公共基礎必修課、學科及專業基礎必修課、專業方向選修課和相關專業知識選修課。優化課程結構體系應適應時代特征,體現教育生態化理念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優化課程組合,并強調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技能。
(三)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能力訓練。教學計劃是教學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教學方案就是把教學計劃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科學安排、合理配比。理論教學是教學計劃中的主要核心部分,包括課程體系結構、教學課時安排。理論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授予學生該學科的系統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獲得厚實的基礎知識。同時,在教學計劃中還應安排專題講座和學生自學及利用網上課件進行學習等內容。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物流業的物流從業人員缺口將達600萬人。物流人力資源的稀缺,從市場需求的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企業物流人才、咨詢和規劃物流人才、外向型國際物流人才和科研教學物流人才;從需求層次來看主要分布在物流實際操作人員、物流管理人員和高層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工程學科是一門融合多學科和技術交叉的新興學科,以工學學科作為理論基礎,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將更多地依賴高新技術的應用,大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因此,我國對實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將日益增加,尤其對既懂工程技術,又有物流管理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所謂應用型物流人才,是指掌握物流專業知識、能操作各種物流設備、懂得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的技能型人才。這類人才是目前物流業需求量最大,也是需求最迫切的人才。對應用型物流人才的培養,應當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實習基地、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能夠較快進入工作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物流人才的培養與市場需求仍然存在矛盾。受物流人才培養規模、培養層次結構、師資隊伍的水平和培養人才的適用性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對應用型物流人才的強大需求還無法得到滿足。因此,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級應用型物流人才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物流專業人才已被我國列入12類緊缺人才之一,應用型物流人才短缺的問題已成為共識。因此,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物流企業需要,適應物流行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2國內外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對比
發達國家開展物流高等教育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教育層次比較多元化,涵蓋了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學歷教育和培訓教育相結合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滿足了企業對物流人才的多樣性需求。國外的物流業發展成熟,其相關理論知識和各種物流設施、實驗室等已經健全,給物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軟硬件條件。發達國家如美國在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已經全面開展了物流在職教育,建立了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在教育形式方面,國外的教育機構除了采用課堂授課之外,還經常舉辦特邀講座和報告。作報告的人士既可以是大學教授,也可以是來自于企業的物流人士。他們能夠了解和掌握這個行業的最前沿的知識動態和行業最先進的應用技術,因此對于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充大有裨益,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里面還會定期地舉行研討會,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去企業參觀實習,了解和掌握實際的物流運作過程、物流操作設備和設施,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物流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在行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200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成立于上海,該委員會是在教育部領導下開展高等學校本科物流類專業教學研究、咨詢、指導、評估和服務等工作的學術性專家組織。目前,該組織對物流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還在研究中,各校只是根據自身特點,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探索性地進行專業建設。
由于物流人才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物流教育反映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在物流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教學中,專業定位不明確、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脫節、課程設置沒有形成體系、物流實踐經驗匱乏、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簡單化等問題較為普遍。同時,對于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相對較少,尚處于起步階段。針對這些問題,如何采取相應對策以促進我國物流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健康發展,是物流工程專業人才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東北林業大學是黑龍江省設立物流工程專業最早的高等學校之一,也是全國范圍內設立物流工程專業較早的高校之一。經過10多年的發展,物流工程專業已經建設成一支能夠適應物流工程領域技術高速發展的需要,掌握了本專業國內外發展前沿的動態,研究方向明確、研究層次齊全,對外聯系廣泛、梯隊合理、教學和科研力量強的學術隊伍。已經形成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物流技術與裝備、物流系統優化與仿真、包裝材料與設備、林業物流等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研究方向。物流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工學學科作為理論基礎,管理學科和工學學科相互滲透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新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對物流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參考和借鑒國內外高校在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成功經驗,對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以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提高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本文以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為例,立足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在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物流職業培訓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一套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3培養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措施
3.1明確各層次物流人才培養目標
物流本身具有交叉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因此學生的知識結構也應當具有層次性。目前,我國所開設的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大多是以傳統的交通運輸、機械工程、工業工程專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課程設置上沒能突出專業自身的特色,在專業方向上設置得過細,也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夠全面。基于國內外高校物流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現狀的統計分析,依托東北林業大學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應呈現多元化,同時也要結合地方經濟對物流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的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適時調整。
3.2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
圍繞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本著寬基礎、強能力的原則,同時突出應用型人才能力的培養來設置課程體系。針對目前國內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在課程設置的時候,既要強調工科課程的學習,又要重視課程實踐環節。在培養過程中,要結合地緣優勢和本學校的特點,讓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夠了解就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和行業現狀,做到放眼看世界、耳聞天下事。因此,要增加應用課程的比重,加大社會實踐教學的力度,加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重,適當減少課堂授課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實驗和社會實踐時間,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針對目前物流工程專業教材系統性不強、在某領域的書籍內容上存在相互重疊現象,需要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寫體系完善、結構內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使出版的教材具有理論扎實、案例豐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等特點。
3.3師資隊伍建設
構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有一支專業過硬的教師隊伍。專業教師既要在理論上能夠掌握本專業最前沿的知識,還要有廣泛的社會實踐能力。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還要著重培養年輕教師,通過各種資助項目選送一些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的具有物流工程專業的院校進修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同時,也可以引進一些高層次的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支持和鼓勵教師參加物流實踐活動,為教師構筑一個實踐的平臺。同時,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作用,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學團隊教師及核心課程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另外,根據需要聘請一些在企業生產管理第一線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為學生講解生產實踐中的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
3.4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深化,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解決物流工程專業學習與專業知識脫鉤的矛盾,未來的物流教育必須側重實踐教學。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目前的關鍵任務就是要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的改革研究。目前,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已擁有2000余平方米的實驗室面積和價值400余萬元的儀器設備。具有物流工程實驗室、物料運輸機械實驗室、系統仿真與優化實驗室、包裝材料與機械實驗室、林業物流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物流工程專業已與省內外多家企業達成了實習合作協議,包括黑龍江省建恒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大連路明集團、大連錦程物流有限公司、哈爾濱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和內蒙古松山物流園區等4個穩定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基地,已經為物流工程專業各年級學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實習實踐機會,同時也為國家及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提供了必要的實驗條件。物流工程專業將搭建以提高創新精神和應用實踐能力為主體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基本技能訓練實踐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注重基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搞好社會實踐,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工程素質;完善綜合實踐,強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
3.5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過去單一的教學手段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備受詬病,不能滿足現代物流業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針對物流工程專業特點,課程特點和實踐應用需要,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比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項目設計等,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推行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視頻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培養,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會思考、會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在課堂教授過程中,還要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環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善學習效果。另外,也可以不定期地聘請校外知名學者和企業成功人士舉辦講座,拓展學生的視野。也可以聘請校內外專家指導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工作,指導各類物流大賽等。
3.6物流職業培訓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為盡快解決物流行業應用型人才緊缺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物流職業的相關培訓工作。目前,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具備物流師、全國外貿物流師、企業資源計劃(ERP)工程師等培訓及考試點資質。本著鍛煉學生、服務社會的原則,本專業將繼續推進這些資格考試,為學生步入社會搭建良好的平臺。同時,通過物流協會、國際貿易協會等行業機構實現物流人才的培養規劃和社會需求的對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關鍵環節是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及各層次課外科技作品與創業設計大賽(如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舉辦的全國物流設計大賽)、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其他模擬訓練活動等(如ERP沙盤模擬訓練)。
4結束語
關鍵字:卓越工程師;工程材料及成形;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工程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9-0104-02
高校工科教育長期以來的培養模式固定,受傳統思想理念的影響較深,培養的工程型人才應用能力普遍偏低,實踐能力較薄弱,加之工程教育往往局限于高校課堂,缺少工程師、企業家的參與培養,導致我國工程一線領軍人才稀缺。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立足高校,提出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方案,從專業角度對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培養提出了系統要求和具體措施[1],近年來,陸續有高校被納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體系之中,在國家教育政策和工程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我校于去年也提出了建設機械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班的計劃,旨在培養出一批創新能力出色、實踐應用能力強的新型工程人才。在試點班的課程教學、實踐、實習等環節加強了本科生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并以實施卓越計劃為突破口,促進我校機械工程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創新。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是一門全面介紹材料基礎知識和理論、機械零件成形技術及工藝選擇的技術基礎課程[2],也是體現機械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思想的主干課程。由于該課程具有基礎概念繁雜、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較強的特點,教授和學習起來均存在一定難度,而學時少、實踐性強的特點與人才培養高要求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以該課程為試點,結合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要求,加強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學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構建層次化教學模式,重點發揮實踐環節教學作用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課程通常安排在基礎課程學習之后,生產實習和專業課學習之前,因此該課程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應用鞏固與提高,也是學生后續專業課、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不可缺少的理論基礎。作者依據多年教學經驗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表現吃力,對于課本概念也是死記硬背,考試時對于具體的材料應用、工藝設計等題型往往無從下手、答非所問,考試成績普遍不夠理想,掛科率較高。在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過程中,通過與同學交流得知他們對于所學材料知識的實際應用缺乏足夠的實踐認識,在金工實習中也是“比葫蘆畫瓢”,老師講一步他們做一步,收獲甚少。因此,綜合考慮《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的課程特點和學生學習及老師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思現行的教學模式,除了基本的課程實驗外,有必要適時地結合課程設計和金工實習等實踐環節,構建一種理論知識―課程實驗―金工實習―課程設計的串聯式、層次化教學模式。
首先,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老師就應優化教學內容,有重點、分主次地進行針對性的理論講解,中間可適當穿插材料應用及成形的案例。其次,安排課程實驗時,教師應該把握實驗主線,在不偏離主體實驗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實驗。比如嘗試將單個的金相實驗、熱處理實驗、拉伸試驗等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再次,之前的金工實習一般安排在該課程學習之前,學生進行工藝實習時,事先沒有充分的理論認識,常常盲目模仿;而如果將其安排在課程學習之后,學生大多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實習,走個形式,也失去了金工實習的實踐意義。因此,將實習內容分段進行,穿插在《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課堂教學之中,實行“課堂講一段、學生做一段”的教學方式可提高教學效果。當然,由于課時和實習條件的限制,老師也應精簡設計課堂內容,把握重點,對于學生的管理和實習要求也應加強。最后,在理論知識、課程實驗和金工實習順利完成的基礎上,學生既有了材料相關知識的儲備,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應用理解,又鍛煉了動手能力,這時再進行課程設計,串聯起所學內容,可達到鞏固基礎知識,增強實踐應用的雙重目的,教學效果也必事半功倍。
在這種新型層次化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尤其重視發揮實踐環節的教學作用,不能為了實習而實習,也不能僅為了鍛煉動手能力而實習,而應該要明確實習和課程設計的目標和要求,將操作性和創新性相結合,加大對于學生的管理和指導,實現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達到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根本目的。
二、改進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與討論教學相結合
案例教學是運用典型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的一種形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也由來已久,尤其在工科類的課程教學上應用廣泛、效果突出[3]。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核心目標之一即是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得來,也不是僅僅依靠課本學習即可,它要求學生參與到實際工程問題的討論和解決之中,通過了解分析工程案例,將理論知識融于實際應用,提升工程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自身研究工作,合理地嵌入科研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思考問題。將基本理論與應用實例相結合,通過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方法,時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其獨立思考,從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工程應用能力。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膽嘗試討論式教學,精心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而討論教學的前提則是要老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案例準備和課堂設計,課前選擇與教學內容結合緊密、容易引起爭論的議題,要求學生預習思考,課上分組討論,并相互評價。這樣既能開闊學生思維,培養學習信心,又能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案例教學與討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側重于實踐大于理論,同時又以理論學習為基礎,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我檢測能力和相互評判能力,又加深了他們對于課本知識和課程學習的理解。
三、以大學生創新項目為平臺,加強工程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于我校校情制定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如何在《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嵌入創新元素,實現本科階段工程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具體的工程實踐入手,讓本科生投入到對工程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中去。而以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為平臺開展一系列的教學相關活動,指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問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生以項目實施為依托開展科學創造、實驗發明等創新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技能,使其逐漸掌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擬定以“XX鋼熱處理相變規律及熱處理工藝對其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研究”為題,啟發學生思考,指導他們依據鋼種特性制定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再結合金相觀察、硬度檢測和力學性能測試等實驗完成總結報告,使其對課本上關于金屬材料的固態相變和熱處理理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注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程應用能力。
創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師之所以卓越的重要標志。大學生創新訓練的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培養大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4]。《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這門課程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因此教師應結合課程教學情況從項目的申報選題、文獻的搜集查閱、研究報告和論文的撰寫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有意識地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大創項目為平臺,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的,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將創新教育和實用教育融入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融合,是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利用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實現信息化教學
通過工程學院機械系、工程訓練中心和機械實驗中心師生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我?!豆こ滩牧霞俺尚渭夹g》課程已實現了從校級精品課程到省級精品課程的突破,并得到了廣東省精品課程資源建設項目的立項支持。目前省級精品課程的網站也在建設之中,除了常規的課件資源、授課視頻、習題測試、電子教案和效果反饋等板塊外,還預備開展線上師生互動、在線答疑、交流討論、工程實例分析等功能板塊,旨在克服該課程學時少、課堂學習消化吸收有限等問題,幫助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鞏固理論知識,并進行工程實例的學習,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在建設和利用《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精品課程網站的同時,我們應以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前提,加強網站資源對教學的服務支持[5]。同時,引導學生合理分配在課程實踐、創新項目、課程設計及精品課程網絡資源上的學習時間,從而將各種學習形式的優勢結合起來。通過教學內容、學習目標、教學模式的混合,使信息化教學成為課程教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深層次整合網絡信息資源與課堂內容及實踐環節,實現《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課程的高效教學,多渠道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達到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要求與目的。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4):11-17.
[2]劉子利,鄭勇,劉希琴.深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工程創新能力[J].高教論壇,2011,(11):44-47.
[3]高道祥.“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S1):60-62.
【關鍵詞】木材學 精品課程 建設體會
【中圖分類號】F31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b)-0248-02
廣西大學林學院《木材學》于2006年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精品課程后,2007年又榮獲國家精品課程稱號?!赌静膶W》能成為廣西本科院校目前僅有的7門國家精品課程之一,也是2007年林業工程類唯一的國家精品課程。這對于《木材學》課程組全體教師來說無疑是很光榮的。但我們深深體會到能夠獲得國家精品課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決不是靠憑空編造材料可以得到的,它既要有相當好的物質基礎,又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本文就木材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過程談一些體會。
1 建立國內一流的木材標本館,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1.1 木材標本館建立的必要性
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并且毗鄰越南,森林資源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據統計,廣西境內分布的雙子葉植物便有200多科1200多屬50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近3000種。這為廣西的木材研究、尤其是木材識別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對廣西的木材進行全面而系統地研究,采集木材標本、建立木材標本館成為首要的任務。
1.2 木材標本館建立的歷程
廣西大學林學院木材標本館,原為廣西大學森林系木材標本室,由我國著名的木材學專家、廣西木材科學創始人―謝?;萁淌趧摻ㄓ谏鲜兰o四十年代。木材標本館經歷了三個階段,即:
初始建立階段:原廣西大學森林系木材標本室自1943年創建至全國解放初期,跟隨廣西大學森林系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和多次搬遷。期間雖然采集了不少木材標本,但廣西大學農學院于1952年定居桂林雁山時,前面所采集的木材標本已經殘缺不全、所剩無幾了。
恢復壯大階段:此階段自1952年至1976年,林學系幾經更名。1952年原廣西大學一分為三,其中之一為廣西農學院,原廣西大學森林系更名為廣西農學院林學系,定居廣西桂林雁山。1958年廣西農學院林學系搬遷至柳州沙塘獨立成立廣西林學院,但命運不長。1962年廣西林學院下馬,林學系又從柳州沙塘搬回南寧現地址合并到廣西農學院,又更名為廣西農學院林學系。這一階段雖經三次搬遷,但木材標本的采集工作從未間斷過,搬到那里,該地點及周邊地區就成了木材標本的采集地,結合學生的教學實習和木材材性試驗進行木材標本采集。因此,木材標本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發展完善階段:自1977年起,隨著科學春天的到來,林學院木材標本館也得到更大的發展與完善。尤其是1978年成立廣西農學院林學分院木材研究室后,大大加快了木材標本館建設的步伐。經過幾代木材學人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廣西大學林學院木材標本館于1993年通過由自治區林業廳主持的建館成果驗收,使之成為廣西唯一的、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木材標本館。
1.3 木材標本的采集與收集
林學院木材標本館的標本來源渠道主要有三個。一是結合學生野外實習、考察采集標本;二是申請專項課題采集標本;三是與國內外單位交換或購買標本。
最大規模的標本采集為上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起,廣西林業廳共撥出科研經費20多萬元,由廣西農學院林學系主持,組織廣西8個林業單位,開展對廣西主要樹種木材標本采集與木材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研究。經過近五年的努力,踏遍廣西主要市縣的天然林區以及海南尖峰嶺林區,采到喬灌木樹種的木材標本5000多份,經鑒定為1100多個樹種。
與國內兄弟高校及科研院所交換木材標本,尤其是東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地區的農林院校進行標本交換,使標本的樹種覆蓋面擴大到全國,樹種的數量也不斷地增加。
購買木材標本擴大進口材種類。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裝修普及,對木材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我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國產木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木材市場開始大量購進國外木材。林學院木材標本館不失時機地收集國外進口木材標本。近十年來,通過購買或交換,收集到東南亞熱帶木材、非洲熱帶木材、拉丁美洲熱帶木材,以及大洋洲和歐洲木材共1000多件500多種,使木材標本的樹種覆蓋面擴大到全球各大洲。
目前,擁有國產及進口木材標本20000多份(塊),2000多個樹種,隸屬于200多科,650多屬。有世界上最昂貴的檀香木(Suntalum album)、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降香黃檀(Dalbergia odorifera)。有國家一級珍貴木材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木材30多種。館藏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銀杉(Cathayaargyrophylla)、茶族皇后之稱的金花茶(Camella spp.)?!稄V西木材標本采集與標本館建立技術研究》課題于1993年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并于1995年榮獲廣西林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2005年廣西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木材標本館被列為教育部評估專家重點考評的場館之一。2005年12月,出席在南寧召開的“生物質材料科學研究與高效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的190多位國內外專家、代表參觀考察了木材標本館后,對林學院木材標本館的建設,利用館藏木材標本,在開展科學研究、編著教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2 利用館藏標本研發教學成果,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技術基礎
木材學課程組教師十分注重利用館藏的木材標本開展科學研究,并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成果為教學服務。
2.1 研制木材計算機輔助識別查詢系統與網絡識別系統
1996年由自治區教育廳下達的 “中國及東南亞商用木材1000種構造圖象查詢系統研究”項目,于1998年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成果第一批印制的光盤很快被搶購一空,光盤主要銷往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和美國;國內有500多個木材科研院所、林業院校、質檢機構、木材加工企業與經貿單位應用本成果。中國木材標準化委員會于1999年專門舉辦一期全國性的計算機輔助識別木材研討班推廣這一成果。
2006年,木材學課程組教師又將該成果研制成“木材網絡識別系統”,作為木材學精品課程網站一個很重要的欄目內容,現已在互聯網上運行了兩年多時間,供國內外同行分享這一成果。
2.2 編著出版木材識別專著、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利用館藏標本,先后編著出版的專著有:《廣西木材初步識別》,1959年森林工業出版社。《木材樹種識別、材性與用途》,1991年(北京)學術書刊出版社?!吨袊皷|南亞商用木材1000種構造圖象查詢系統》,1998年金海灣音像出版社?!督鸹ú琛?1993年中國林業出版社?!赌静牟姆e表(第一、二版)》,1998~2000年廣西科技出版社?!赌静蔫b定圖譜》,200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
利用館藏木材標本出版的教材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木材學》,2006年中國林業出版社。《木材檢驗技術》,1998年中國標準出版社?!赌静闹癫淖R別與檢驗》,2000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妒澜缒静摹?2004年廣西大學?!禬oodScience(雙語教材)》,2005年廣西大學?!赌举|材料學實驗》,2004年廣西大學。《木材檢驗理論與技術》,2007年廣西大學?!赌静臉浞N簡易識別》,1977年廣西林業廳。《廣西木材識別與利用》1975年廣西林業廳?!稄V西木材手冊》1975年廣西農學院林學系?!稄V西珍貴樹木》1978年廣西農學院林學系。這些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在10多屆本科生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中了收到很好的效果。
2.3 制定木材產品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
利用館藏木材標本參與制定了兩項國家新標準。其中:國家標準GB/T20446-2006《木線條》,于2006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實施。國家標準GSB 16-2141-2007《進口木材國家標準樣照》,于2007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實施。制定并了7項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造船材》、《火柴材》、《鉛筆材》、《秤桿材》、《木材干縮量》、《杉木、馬尾松重量》、《廣西木材用途分類》。為規范木材產品市場,促進木材產品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為木材學精品課程建設增簽內容。
2.4 研制教學軟件
利用館藏木材標本研制的教學軟件有:《木材學CAI課件》,《木地板CAI課件》,《木材學》多媒體課件。其中《木材學》多媒體課件于2008年1月榮獲廣西高等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一等獎。這些課件已在林學專業、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教學中使用5屆以上,也是木材學精品課程的亮點之一。
2.5 指導本科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木材學課程組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新性科研訓練實踐。近五年來,學校進行了五批大學生創新學分科研訓練實踐立項項目,由木材學課程組教師指導的有22個項目。尤其2007年,木材學課程組兩位教授指導的大學生創新小組獲得2項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廣西大學乃至廣西高校僅30項。
參加創新性科研訓練實踐的本科生,有6名獲得廣西大學科技節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6名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名參加徐峰教授主編的專著《木材鑒定圖譜》編寫。2002級大學生創新性科研實踐項目的成果“林學院木材標本館管理系統”,現已經將其研制成“木材網絡標本館”,并且在互聯網上運行了兩年多時間,成為木材學精品課程網站一個很重要的欄目內容。江蘇省張家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動物標本館和木材標本館,已經引進“廣西大學林學院木材標本館信息管理系統”的技術對其標本館進行數據化管理。
3 構建學科教學團隊,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人才保證
木材學課程組十分注意師資引進與素質培養工作。2004~2005年派羅建舉教授到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推薦符韻林老師到北京林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獲博士學位學成歸來后,又于2007年派往東北林業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從廣西自治區木材總公司引進1名具有碩士學位而且實踐經驗豐富的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充實木材學的實驗實習力量。
經過多年的師資隊伍建設,木材學課程組現有8名教師。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相當職稱的教師5人,高級實驗師1人;獲得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1人;50至59歲2人,40至49歲5人,40歲以下1人。已經形成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的、年富力強、團結協作的教學團隊。木材學課程組的兩位教授在國內同行享有很高的聲譽。羅建舉教授是國內著名的木材改性專家;而徐峰教授則是國內著名的木材解剖鑒定專家,被媒體稱為廣西木材鑒定行業的福爾摩斯。
4 精心設計課程網站,是展示精品課程特色的重要手段
課程網站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為精品課程提供亮點的重要環節。木材學課程組在精品課程網站建設過程中,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使木材學課程網站突顯諸多的特色與亮點:
首先是界面簡潔版塊明顯。理論教學版塊設中文教學、雙語教學和教學資源庫欄目。實驗教學版塊設有木材網絡標本館、木材網絡識別系統、網絡實驗室欄目。木材科技版塊設有木建筑、木家具、木花紋、木化石與木文化欄目。
其次是內容豐富編排新穎。僅教學資源庫便設計有珍稀樹木圖庫、原木圖庫、實木標本圖庫、切片標本圖庫、木材缺陷圖庫;教學錄像庫、教學大綱庫、教案庫、教學課件庫、習題庫、參考資料庫、專業詞匯庫;學生科技成果庫、教師科研成果庫、學科動態庫、木材應用圖庫等近20個圖庫。所有圖庫的照片和資料,都是木材學課程組教師在幾十年教學過程中積累而來的,材料相當珍貴。
再次是師生成果同臺展示?!澳静木W絡識別系統”是木材學課程組教師的科技成果《中國及東南亞商用木材1000種構造圖象查詢系統》研制而成的網絡版識別系統。而“木材網絡標本館”則是2002級本科學生創新性實驗成果“林學院木材標本館信息管理系統”研制而成網絡版標本館信息管理系統。
5 結束語
《木材學》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精品課程的建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決不是靠憑空編造材料可以得到的。既要有相當好的物質基礎,又要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基礎不斷開展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研究,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為精品課程建設服務。建設好課程教學網站的是表現精品課程特色和亮點的最重要手段。鼓勵與指導本科生開展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精品課程建設重要內容。精品課程建設需要有一支力量雄厚、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 徐峰,牟繼平.充分發揮木材標本館在木材學教學中的作用,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增刊:33~34.
[2] 牟繼平,羅建舉,梁宏溫.木質材料學實驗.獨立設課的教學實踐,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增刊:106~107.
[3] 徐峰,符韻林,羅建舉.木材學精品課程建設與木材學教學團隊構建的實踐體會,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增刊: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