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9 16:0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公司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醫院投保主動性的缺乏造成了投保率較低的現狀。由于此類保險的種類單調,自身存在不完善之處,缺乏對于各種類型醫院的需要;和醫院自己處理的醫患糾紛相比較,很多醫院普遍認為保險費額太高,購買保險并不合算;從事醫療的人員對其了解很少且有差錯;投保后的醫院仍然存在醫療糾紛;病人對其不信任。(2)保險單位對其缺乏改革的熱情。目前,醫療責任險在國內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但是根據國內的發展形勢及解決醫療糾紛的需求來看這種險種在我國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擁有如此美好的發展前景,而保險機構卻對其發展缺乏激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投保率低直接影響了保險單位的盈利,而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保險單位的投入激情就會大受打擊;其次,缺乏政府財政的主動支持。單靠保險單位很難走出醫療責任險發展的惡性循環。(3)保險單位在醫療責任險的相關規定缺乏規范性。保險單位缺乏對其主動改革,主動研究我國醫療責任的現狀和國外相關醫療責任險發展的經驗教訓,推出新的醫療責任險的險種,改善保險的不合理的條文,并對其運行的條件進行完善,使它們盡量和醫院的需求相符合,從而提高醫院購買保險的幾率,達到使醫療責任險擺脫發展困難的現狀。
二、完善醫療責任險制度的社會意義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明確界定了醫患雙方處于事故發生過程之中的權利和義務,其相關規定明顯加重了醫療機構的責任。在新的環境下,醫療責任險制度能夠極大地促進醫療機構管理水平的提高、使醫療糾紛更妥善的得到解決,使醫療機構的工作秩序得到有效的維護,為患者的維權提供更好的途徑。醫療責任險利用保險杠桿的調節作用和它風險轉嫁的機制,達到醫療保險使承擔醫療保險的社會化。首先,使醫療機構和相關人員的從業風險得到及時地轉嫁,有保險公司來加以負擔。其次,保險機構承保的基礎是風險評估,它可以從第三方的角度來對醫療機構的行為進行全程監督和約束,有效的補充了行政監督。最后,醫療責任險的最大作用是把醫療損害賠償的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有效分散了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的風險,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避免受到醫療糾紛的困擾提供了條件,從而使他們拜托了后顧之憂,促使他們將全副精力投入到醫療技術的學習與創新之中,最終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同時,醫療責任險龐大的市場需求為保險機構獲得巨額利潤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醫療責任險的出現使患者、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及廣東的保險機構都獲益匪淺,形成多贏的局面。
三、完善醫療責任險的策略
(1)完善醫療責任險制度,促進醫療責任險的規范運行。因醫療事故而引發訴訟,醫療機構作為事故的主體,應當依法參加,本著更好的行使訴訟權利和解決糾紛的目的,醫療機構要和保險公司、法律專業人員充分合作。當醫療機構了解到可能被時,最好立刻用書面形式通知保險公司,同時對法律人員進行相關咨詢,并聘請法律人員;他們首先要全面了解案情,進行有關訴訟材料的準備工作;委托法律人員直接參與訴訟。因此,當保險雙方在簽署保險合同之時,要特別注意律師費和訴訟費等形成共識,以避免在訴訟時出現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在司法實踐中確實存在此種糾紛。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保險種類,醫療責任險本身及其相關的市場都還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保險雙方的責任權利都需要在不斷學習、探索與積累經驗教訓中完善。一個成熟的產品是保險雙方高度配合和深度合作的結果。醫療機構的高層領導可以單獨或者采取行業協調活動來和保險公司進行協商,按專業、區域或者其他適當進行分類,為醫院量身定做一個經濟、符合醫院要求的保險方案。(2)探討醫療責任保險的責任范圍。疾病的正常轉化、并發癥和醫療意外等并不屬于賠償的范圍,屬于免責醫療事故。可正是對著一系列免責條款內容的明確界定,致使醫患雙方難以溝通理解和激化矛盾。所以,筆者認為若是將免責的醫療事故重新引入賠償之內,醫療責任險的專家醫療風險的作用就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對此,可以借鑒國外的醫師責任險模式,對于不屬于醫療過錯的行為進行安慰性的補償。(3)多方舉措,增加醫療責任險的發展渠道。當前,自保型是我國醫療責任險的主要類型,即其保費主要由醫院及醫務人員來繳付。我國的大部分醫院的性質屬于國有非盈利性質,而醫院及醫務人員的收入并不多。英國政府采取的投保型的醫師責任險模式啟示我們要嘗試改變投保的方式。筆者認為,國有醫院的醫療責任險費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由政府、醫務人員及醫院承擔。這樣,既可以促使三方充分認識并承擔醫療風險,又可以為政府大致掌握醫療風險發生的情況提供條件,有利于充分發揮政府對其宏觀調控的作用。當醫療糾紛產生后,則由保險公司委托的醫療糾紛調解中心來出面負責協調醫患雙方的矛盾。負責協調的機構必須擁有保險公司的委托權,人員組成上必須包括相應的臨床藥學、醫學、衛生法學及保險的專業人員。這個機構既是溝通醫患雙方的橋梁與紐帶,又可以作為化解醫患糾紛的緩沖地帶,它決定能否成功地將醫務人員從醫療糾紛中解救出來。此種做法的目的是形成出了糾紛不找醫療機構,而使找保險機構及其委托的調節處理機構的良性的運轉機制。不過,現在患者與醫院在解決醫療糾紛時第三方的介入持被動和懷疑的態度。這既是多年的思維定勢與社會風氣的愿意,又因為醫療協調中心因是保險公司所委托的而與其具有相同的利益,造成了醫療糾紛協調中心的運行機制有失于科學性、合法性與公正性,調節糾紛的行為常常激化了矛盾,對解決問題反而不利。(4)建立健全的醫療責任強制險的配套政策。我國對于醫療過失的界定并不明確,因此,應該加快制定和醫療過失責任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推進相關的醫療改革的政策與措施的完善。我國已經進行了初步的改革措施,比如把醫療機構大體劃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當前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不受市場機制的調節,但卻要負擔依照市場原則而推出的醫療責任險費用,承擔法院根據民法調整平等民事主體所裁決的民事責任,這對醫療機構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因此,醫療體制改革應該把基本醫療責任險與特殊附加的責任險納入改革范圍之內,盡力從多個角度來綜合配套實施。
四、結論
【關鍵詞】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問題
一、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現狀
(一)覆蓋人群逐步擴大,保費收入逐年增長。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老年人需要更加良好的醫療服務;伴隨著醫療服務費用的高速增長,再加上商業健康保險對“廣覆蓋,低水平”的基本醫療保險具有補充作用。這樣就加劇了人們對于商業健康保險的需求。
(二)經營主體不斷增加,產品供給日益豐富。2011 年我國保險業經營健康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包括中資壽險公司33家,外資壽險公司28家,專業健康險公司4家以及財產保險公司30家。提供的險種已經超過300種。健康保險的種類在日漸豐富,分類也越來也細。
(三)服務領域日益拓寬,社會影響明顯擴大。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險已經覆蓋了包括電力、鐵路、郵政、通訊等行業在內的各大行業,社會影響明顯擴大。在今年4月20日發生的蘆山地震面前, 保險業快速行動,采取加快理賠等特殊服務, 在抗震救災的特殊時期, 樹起了保險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有力支援了國家抗震救災, 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四)對于國內健康保險的需求市場來說,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50個城市的保險需求調查顯示, 49.9%的城市居民考慮在未來3年內購買商業保險, 其中對健康保險的預期需求高達77%,成為人身保險的首選險種。
二、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環境不夠完善。商業健康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療衛生系統的重要籌資渠道和外部管理手段。長期以來沒有認識到健康保險的積極作用, 僅僅作為一種商業經營活動來看待, 導致存在法律體系不夠健全,稅收優惠仍未確定,存在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界限不清,經營主體不明確,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不夠等問題。
(二)保險公司內部管理建設有待提高
1、商業健康保險產品較單一,多樣化程度小。
(1)健康險多以附加險的形式存在,導致產品結構不合理,個人投保須附加于一定保額的主險之上,才能獲得附加險保障,直接限制了健康險保障功能的發揮,也導致了實際投保率很低, 給付率極高的情況。
(2)因為創新動力不足以及產品復制成本過低,健康險產品保險責任存在相近的問題,缺少產品差異性,各保險公司產品趨同。
(3)住院醫療保險,因為其保險責任與社會醫療保險存在許多相近之處,對于已經參加社會保險的人群缺乏吸引力和有效的保障功能。
(4)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對于緊缺的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等新型產品的研發滯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5)是我國開辦的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和生活津貼保險的保險期限太短(只有一年), 使被保險人的利益得不到足夠的保障,從而不能真正滿足市場的需求。
2、專業化程度不夠,專業人才資源匱乏。
(1)專業化程度不夠。在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健康保險是以發病率為依據而非以死亡率為依據,在風險特性、保險事故特點、風險控制理念和方法、精算原理等方面均不同于人壽保險,而且還長期處于附屬地位,有時還附屬于財產保險。雖然我國現在有100多家保險公司開辦了商業健康保險業務,但是專業性商業健康保險公司不僅數量少得可憐,而且其規模和市場份額都不大。
(2)專業人才資源缺乏。由于健康保險是以發病率為依據而非以死亡率為依據,對保險人員的醫學知識要求較高,而保險公司缺乏懂醫學技術的管理人員和銷售隊伍,核保核賠力量薄弱, 風險識別能力較差。加上精算師的缺乏、業務管理規定不健全、電子化建設水平低下、專業化信息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約,導致經營風險、賠付率難以控制,影響了健康保險業務的推廣。
3、商業健康保險的市場覆蓋率和盈利水平都較低。
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逐年增加,但在原保險或人身保險中占的比例一直不高達;商業健康保險的賠付支出,和在原保險或人身保險中占的比例在99-05年逐年上升,在06-08年才少有回落。但是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在人身保險中占的比例幾乎是保費收入比例的兩倍。高賠付率,低保費收入大大降低了商業健康保險的盈利水平,導致保險公司積極性不高,產品供給水平較低,從而制約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
(三)投保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突出
1、逆向選擇問題。投保人的逆向選擇問題(是指那些風險比一般人更大的投保人發現保險報價比較具有吸引力因而更傾向于購買保險,即投保人以低于精算費率的價格購買保險。)是影響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逆向選擇的存在,因此購買健康險的往往是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人群,而他們索求理賠的額度和概率遠大于正常人群,這勢必造成保險公司如果按照正常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況測算出來的保費不足以彌補理賠支出。
2、道德風險問題。由于保險公司對醫院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導致保險人、被保險人、醫療機構三方在醫療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對醫生是否按患者的實際需要提供診療,患者是否合理進行醫療消費, 是否存在詐騙保險金的道德風險等難以控制,明顯提高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或者努力擴大調查范圍和增加核查人員以核定其合理性,但又會因此造成經營成本的不斷攀升。
參考文獻:
[1]顧昕.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現狀與發展戰略[J].保險研究,2009年第11期.
[2]劉京生.中國健康保險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現狀對策
2002年9月1日出臺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醫療事故的范圍明顯擴大,取消了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之分,統稱醫療事故,且醫院和醫生在事故中的賠償額明顯提高,在此情形下,早被冷落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近期受到了各家醫院空前的重視。實際上,這是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供給與潛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的條件
前提條件
保險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觀存在。古今中外,凡醫療活動將都難免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的消費者投訴中,醫療糾紛一直是熱點,并且此類糾紛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國,600萬之眾的衛生隊伍中的80%的人,在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誰也無法推算他們每天會遭遇多少風險。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每年發生的醫療事故糾紛有上百起。這些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巨額索賠,使醫院和相關責任人來說難以承受。不僅如此,醫院和責任者還會陷入無止境的糾紛中,影響其工作和聲譽。為此,一些義務人員想到了通過保險的途徑來應付可能會出現的醫療事故索賠。
物質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物質條件,也就是保險需求產生的條件。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只有在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才會產生高一級的需求。而對于我國的醫務工作者來講,根據他們的收入狀況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滿足,已達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層次。因此,大多數醫務工作者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持歡迎的態度。
經濟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經濟條件,也就是職業責任保險供給產生的條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民事活動急劇增加,民事賠償責任事故層出不窮,人們的索賠意識不斷增強,終于使人們完全認識了責任保險。
大多數人對責任保險的認同,就可以滿足保險供給產生的理論基礎,即概率論和大數法則的要求。這樣,在中國現有的保險技術條件下,醫生職業責任成為可保風險。
由此可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在我國的供給和需求條件已經成熟,這一險種在我國的市場前景是樂觀的。
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現狀及成因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對醫生、醫院、患者和保險公司都有好處,既能讓醫生解除高額賠付的后顧之憂,醫院徹底與醫療糾紛絕緣,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醫療業務的理賠代表負責;同時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時的經濟補償;保險公司也會因入保的醫院多,涵蓋醫生多,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西方發達國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已為法定保險,這些國家的醫療糾紛也遠遠的低于我國。盡管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醫療工作者的興趣,但是投保人數卻很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需求方為醫療機構,就醫生個人而言,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責任保險大都表示歡迎,但是對醫院來說,就不太愿意給醫生投?;蛘卟幌M屔鐣雷约横t院的投保情況。
醫院對自己信譽的擔憂。醫院擔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醫生對醫療責任保了險,就可能會產生對醫生責任心要降低或醫術水平不高的誤解,從而影響醫院整體聲譽和生意。而醫院的這種擔心顯然會直接影響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推廣的深度和廣度。
相對偏小的責任風險。盡管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起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在事故范圍和經濟補償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較高,醫院在進行了簡單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們一般會選擇風險自留,因為保險費遠遠的大于它們的每年的賠付。
保險產品的險種單一。目前的醫療責任保險,只是按照醫務人員的專業職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醫療風險差距很大的醫務人員,他們也只能買同樣的保險。這不僅造成了一些風險較小的醫院不愿投保,同時也造成了風險較大醫院的道德逆選擇,這些有較大風險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險費購買保險。
供給方分析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供給方即保險公司。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保險公司面臨著以下的問題,結果導致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偏高。
道德風險的存在造成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純保險費率偏高。道德風險是普遍存在于各個險種中的一個問題,但是它在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運行中表現更為突出。
在投保時存在道德逆選擇。由于我國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自愿保險,不具有強制性,再加上并未對市場進行細分,使不同風險的人在保險費率上沒有差別,或者差別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風險一般較大,賠付率較高,導致純保費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風險較小的保戶積極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風險。由于我國對醫生的職業生涯缺乏一套完備而且透明的監管體系,因此在醫院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以后,容易造成一些醫生的責任心缺乏,使保險事故增加,從而保險賠付增加,這也會使保險費率提高。
經驗數據的缺乏造成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純保險費率厘定不科學。從精算的角度來講,一個險種的設置首先應當滿足大量的同質可保風險的存在??墒氰b于我國目前的現狀,這一前提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大量可保風險的要求。由于我國沒有實行法定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而且保費偏高,結果投保人數量有限,造成大量風險這一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同質風險的要求。由于醫生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想保證風險的同質性,必須對市場進行細分,可是我國目前的險種設計的分類很不科學,僅以職稱這一因素對醫務人員進行分類,必然不能滿足風險同質的要求。
醫療責任保險技術要求較高。由于此險種涉及很多醫療技術和操作上的問題,所以保險公司在具體管理與操作上,必須注意技術問題的處理,否則會帶來許多麻煩,結果造成保險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費用提高,進而導致附加保費的提高。
發展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盡管從理論上講,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國目前在需求和供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了目前市場總體的不樂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實行強制保險
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實行強制保險是確保該險種在我國的順利實施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強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可以克服目前該險種在我國市場上的很多弊端,對投保人和保險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對自己信譽的影響。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動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最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投保而其它醫療機構沒有投保,將會引起患者對投保的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的懷疑,進而影響醫療機構的正常經營;同時擔心由于患者以為向投保的醫療機構索賠更容易,將會導致投保的醫療機構的醫療糾紛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醫療機構,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強制保險,這種懷疑和擔心將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險種快速、健康的發展。
降低投保時的道德逆選擇。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使參加保險的保戶的平均風險降低,從而保證營業保費中純保費的降低。這樣,不僅可以鼓勵更多的保戶投保,保障醫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會安定;同時,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平均不變成本,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從而降低營業保費中的附加保費部分。這樣又會引來更多的保戶,從而使保險公司的經營進入良性循環。
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滿足大量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純費率厘定中的非科學性。同時,由于采取的是強制保險,幾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須參加保險,這樣,以前的一些關于醫療事故糾紛及賠付的經驗數據都可以使用,進一步保證了費率厘定的科學性。
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
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涉及的風險因素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導致風險事故差異很大,這就要求必須對此險種所涉及的風險因素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細分,目前國外主要依照專業進行細致劃分,如醫療事故責任保險、醫師業務責任保險、藥劑師責任險、內科醫師責任險、外科及牙科醫師責任險、護士責任險、美容師責任險等險種。但是筆者以為鑒于綜合性險種保費較高以及這一險種在風險因素上的復雜性和這一產品對于中國保險業還屬于新生事物,因此結合醫生的職務、專業、以往的職業記錄,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如外科手術保險、醫療診斷保險、輸血保險等等,既可以通過對市場細分,滿足同質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又可以降低保險費率,吸引大量投保人,進而降低附加保費,最終使營業保費降低。
建立完備的醫生職業監管體系
防止醫生投保后的道德風險,除了對醫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應當建立一整套的約束機制。首先,這一機制必須是完備的,它要涵蓋醫生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這一套制度應當是透明的,不僅醫院要對每個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險人也應對每個醫生的情況作到心中有數,因為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是影響保險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現有的條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實,根據最大誠信原則,保險人對此有知情權。
引入保險中介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代的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承保和投資,而此險種的技術性較強,更需要保險中介來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險理賠可以由保險公估人來完成,通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降低附加保費,進而降低營業保費。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這一新生事物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時日,但是,雖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的完善、醫療水平的發展、可保風險的不斷出現,加上保險公司自身在險種設計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強,經過不斷的摸索,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保險市場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方劍.四法令催熱醫療責任險.經濟觀察報,2002.9
2.藍松.保險概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3.孫祁祥,孫立明.保險經濟學研究評述.經濟研究,20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內容日益豐富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像貓狗之類的寵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家庭擁有的寵物總量激增。僅在北京一地,貓狗等寵物數量就有100萬只左右,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寵物數量也與此相當。
1.市場需求增加
寵物數量的急劇增加,其所產生的疾病、護理等支出也相應增加;其次,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初級產品以及能源供應的緊缺,物價水平的上漲,寵物看病、手術等費用惡性增長;再次,原先因為高昂的寵物注冊費和年檢費所造成的“黑戶”現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戶口的寵物數量的增加將會帶來寵物保險潛在客戶范圍的擴大;最后,我國老年人口、單身、丁克家庭數量的增加,使得寵物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寵物被視為家庭成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寵物的健康成長牽動著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
綜上所述,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加,寵物醫療、手術等費用的增長,寵物主人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大,客觀上刺激了寵物主人的保險需求。此外,注冊費和年檢費的減少或者廢除,也使得寵物保險潛在投保范圍進一步擴大,而且寵物地位的提高,還從主觀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險需求。
2.供給主體不足,險種單一
與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寵物保險市場相比較,我國寵物保險尚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發育程度低,保障范圍小。國內目前開展寵物保險的保險公司寥寥可數,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獨立購買的寵物保險險種,如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些保險公司的寵物保險則是作為家庭財產綜合保險的附加險種,如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這些保險公司僅對寵物的第三者責任風險承保,即只承擔因被保險人合法擁有的寵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傷害或財產的直接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且規定了多種責任免除條款,保障范圍狹窄,不能有效滿足人們對寵物保險的潛在需求。
二、我國寵物保險市場的創新
我國的寵物保險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應該更多地借助國外成熟保險市場的發展經驗和教訓來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根據國外寵物保險的現狀,再結合我國特殊的國情,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建設我國的寵物保險。
1.擴大保障范圍,積極開發新險種
鑒于我國目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現狀,進一步發展寵物保險可以借鑒類似于公共責任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模式,即先試點、后推廣的模式。寵物保險可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寵物市場較為發達的大城市先行推廣試點工程,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最后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寵物保險市場。在試點地區,應逐步擴大寵物保險的保障范圍,將醫療費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寵物保險中,滿足因寵物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等原因而產生的擴大寵物保險保障范圍的需求。當寵物保險的經驗數據、數理精算、核保、理賠等技術不斷完善,寵物保險保障基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險公司可以針對客戶的特殊需求開發多種多樣的保險保障產品,滿足人們對寵物保險的個性化需求。2.開展與寵物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臺
寵物保險中的醫療、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費率設定需要大量的經驗數據。如果單憑保險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觀測數據,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就顯得十分被動。而通過與寵物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臺,則可以使保險公司化被動為主動。因為寵物醫療機構掌握的經驗數據可信度高,又較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險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這樣一個信息平臺,保險公司還可以了解大量的潛在客戶的信息,這對于擴大寵物保險的覆蓋水平,提高承保質量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險公司還可以采取類似于銀行保險這樣的銷售方式,直接委托寵物醫療機構營銷寵物保險,擴大銷售渠道,節約銷售成本。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險意識
現代寵物保險誕生至今也不過30多年的歷史,而在我國寵物保險第三者責任險的興起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對寵物保險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寵物保險較為發達的美國,還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沒有聽說過寵物保險的現象。因此,要擴大寵物保險的覆蓋面,刺激國民的保險需求,促進寵物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寵物保險產品以及保險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國民的保險意識,養成良好的風險管理習慣。具體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報刊雜志、公車廣告、地鐵站、火車站、飛機場、娛樂場所的宣傳海報等傳播媒介吸引國民的眼球,起到宣傳寵物保險的作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應聚焦寵物購買、治療等環節,因為這些環節最接近于潛在的客戶,若是能提高他們的保險意識,培養起保險習慣,使他們切身體會到保險的價值,那么寵物保險必將會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結論
我國寵物保險業方興未艾,寵物保險市場上蘊含著巨大的需求。借助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結合我國寵物保險的發展現狀,可以著力解決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寵物保險發展的道路。但同時不能忽視發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統計資料、新險種開發的定價風險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政府的監管,保險產品的創新需要寬松的市場行為監管和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環境。在這個層面上,如何發揮政府的職能,落實監管責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摘要]隨著越來越多的寵物進入到中國家庭,由寵物產生的相關醫藥費、門診費、手術費等費用也在隨之增長。由國外的經驗看來,這些費用將會越來越困擾寵物主人。本文將從我國寵物保險的現狀入手,結合國外該險種的實踐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寵物保險的發展道路,著力解決寵物的保障問題。
[關鍵詞]寵物保險護理和醫療費用意外死亡第三者責任
參考文獻:
[1]洪蘊慧.談我國寵物保險市場的開發[J].上海保險,2006.
[2]王增年.我國寵物業發展趨勢[J].北京農業,2004.
[3]米錦欣.寵物豢養的經濟視角[J].瞭望,2004.
[4]李玫,高俊嶺.歐美寵物市場發展新趨勢[J].飼料廣角,2006.
[5]辰言.寵物經濟:未來最賺錢的行業之一[J].滬港經濟,2006.
前提條件
保險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觀存在。古今中外,凡醫療活動將都難免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的消費者投訴中,醫療糾紛一直是熱點,并且此類糾紛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國,600萬之眾的衛生隊伍中的80%的人,在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誰也無法推算他們每天會遭遇多少風險。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每年發生的醫療事故糾紛有上百起。這些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巨額索賠,使醫院和相關責任人來說難以承受。不僅如此,醫院和責任者還會陷入無止境的糾紛中,影響其工作和聲譽。為此,一些義務人員想到了通過保險的途徑來應付可能會出現的醫療事故索賠。
物質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物質條件,也就是保險需求產生的條件。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只有在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才會產生高一級的需求。而對于我國的醫務工作者來講,根據他們的收入狀況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滿足,已達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層次。因此,大多數醫務工作者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持歡迎的態度。
經濟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經濟條件,也就是職業責任保險供給產生的條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民事活動急劇增加,民事賠償責任事故層出不窮,人們的索賠意識不斷增強,終于使人們完全認識了責任保險。
大多數人對責任保險的認同,就可以滿足保險供給產生的理論基礎,即概率論和大數法則的要求。這樣,在中國現有的保險技術條件下,醫生職業責任成為可保風險。
由此可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在我國的供給和需求條件已經成熟,這一險種在我國的市場前景是樂觀的。
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現狀及成因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對醫生、醫院、患者和保險公司都有好處,既能讓醫生解除高額賠付的后顧之憂,醫院徹底與醫療糾紛絕緣,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醫療業務的理賠代表負責;同時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時的經濟補償;保險公司也會因入保的醫院多,涵蓋醫生多,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西方發達國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已為法定保險,這些國家的醫療糾紛也遠遠的低于我國。盡管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醫療工作者的興趣,但是投保人數卻很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需求方為醫療機構,就醫生個人而言,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責任保險大都表示歡迎,但是對醫院來說,就不太愿意給醫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讓社會知道自己醫院的投保情況。
醫院對自己信譽的擔憂。醫院擔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醫生對醫療責任保了險,就可能會產生對醫生責任心要降低或醫術水平不高的誤解,從而影響醫院整體聲譽和生意。而醫院的這種擔心顯然會直接影響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推廣的深度和廣度。
相對偏小的責任風險。盡管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起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在事故范圍和經濟補償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較高,醫院在進行了簡單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們一般會選擇風險自留,因為保險費遠遠的大于它們的每年的賠付。
保險產品的險種單一。目前的醫療責任保險,只是按照醫務人員的專業職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醫療風險差距很大的醫務人員,他們也只能買同樣的保險。這不僅造成了一些風險較小的醫院不愿投保,同時也造成了風險較大醫院的道德逆選擇,這些有較大風險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險費購買保險。
供給方分析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供給方即保險公司。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保險公司面臨著以下的問題,結果導致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偏高。
道德風險的存在造成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純保險費率偏高。道德風險是普遍存在于各個險種中的一個問題,但是它在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運行中表現更為突出。
在投保時存在道德逆選擇。由于我國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自愿保險,不具有強制性,再加上并未對市場進行細分,使不同風險的人在保險費率上沒有差別,或者差別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風險一般較大,賠付率較高,導致純保費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風險較小的保戶積極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風險。由于我國對醫生的職業生涯缺乏一套完備而且透明的監管體系,因此在醫院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以后,容易造成一些醫生的責任心缺乏,使保險事故增加,從而保險賠付增加,這也會使保險費率提高。
經驗數據的缺乏造成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純保險費率厘定不科學。從精算的角度來講,一個險種的設置首先應當滿足大量的同質可保風險的存在??墒氰b于我國目前的現狀,這一前提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大量可保風險的要求。由于我國沒有實行法定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而且保費偏高,結果投保人數量有限,造成大量風險這一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同質風險的要求。由于醫生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想保證風險的同質性,必須對市場進行細分,可是我國目前的險種設計的分類很不科學,僅以職稱這一因素對醫務人員進行分類,必然不能滿足風險同質的要求。
醫療責任保險技術要求較高。由于此險種涉及很多醫療技術和操作上的問題,所以保險公司在具體管理與操作上,必須注意技術問題的處理,否則會帶來許多麻煩,結果造成保險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費用提高,進而導致附加保費的提高。
發展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盡管從理論上講,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國目前在需求和供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了目前市場總體的不樂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實行強制保險
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實行強制保險是確保該險種在我國的順利實施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強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可以克服目前該險種在我國市場上的很多弊端,對投保人和保險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對自己信譽的影響。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動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最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投保而其它醫療機構沒有投保,將會引起患者對投保的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的懷疑,進而影響醫療機構的正常經營;同時擔心由于患者以為向投保的醫療機構索賠更容易,將會導致投保的醫療機構的醫療糾紛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醫療機構,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強制保險,這種懷疑和擔心將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險種快速、健康的發展。
降低投保時的道德逆選擇。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使參加保險的保戶的平均風險降低,從而保證營業保費中純保費的降低。這樣,不僅可以鼓勵更多的保戶投保,保障醫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會安定;同時,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平均不變成本,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從而降低營業保費中的附加保費部分。這樣又會引來更多的保戶,從而使保險公司的經營進入良性循環。
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滿足大量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純費率厘定中的非科學性。同時,由于采取的是強制保險,幾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須參加保險,這樣,以前的一些關于醫療事故糾紛及賠付的經驗數據都可以使用,進一步保證了費率厘定的科學性。
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
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涉及的風險因素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導致風險事故差異很大,這就要求必須對此險種所涉及的風險因素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細分,目前國外主要依照專業進行細致劃分,如醫療事故責任保險、醫師業務責任保險、藥劑師責任險、內科醫師責任險、外科及牙科醫師責任險、護士責任險、美容師責任險等險種。但是筆者以為鑒于綜合性險種保費較高以及這一險種在風險因素上的復雜性和這一產品對于中國保險業還屬于新生事物,因此結合醫生的職務、專業、以往的職業記錄,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如外科手術保險、醫療診斷保險、輸血保險等等,既可以通過對市場細分,滿足同質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又可以降低保險費率,吸引大量投保人,進而降低附加保費,最終使營業保費降低。
建立完備的醫生職業監管體系
防止醫生投保后的道德風險,除了對醫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應當建立一整套的約束機制。首先,這一機制必須是完備的,它要涵蓋醫生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這一套制度應當是透明的,不僅醫院要對每個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險人也應對每個醫生的情況作到心中有數,因為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是影響保險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現有的條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實,根據最大誠信原則,保險人對此有知情權。
引入保險中介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代的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承保和投資,而此險種的技術性較強,更需要保險中介來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險理賠可以由保險公估人來完成,通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降低附加保費,進而降低營業保費。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這一新生事物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時日,但是,雖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的完善、醫療水平的發展、可保風險的不斷出現,加上保險公司自身在險種設計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強,經過不斷的摸索,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保險市場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商業;健康保險;困境;供給;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10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6-0-01
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恢復人身保險至今,商業健康保險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時間。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存在水平較低、險種產品不全、產品質量不高以及經營效果不佳等問題,這需要對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1 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現狀
從保監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達到15 871 785.71萬元,比2013年增加了41.27%,比2004年增加24倍之多。單純地從這些數據來看,商業健康保險在這十幾年間取得了高速發展的成效。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主要是由于壽險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在市場上,健康險作為壽險的附加險,取得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從健康險在人身險中所占的比例來看,2014年健康保險僅占人身險中的12%,遠低于成熟健康保險市場30%左右的市場份額。且從經營主體的經營情況來看,4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收入也只占到健康險市場的10.37%。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比原來設想的速度要慢。
2 造成商業健康險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
2.1 健康險的市場有效供給不足
從目前健康險市場的產品供給來看,主要集中在疾病保險與醫療保險方面,而關于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保險方面的卻不多。這使得健康險市場上的產品種類出現畸形化供給態勢,不利于各險種的均衡發展。且現在健康險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同質化產品,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無法得到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再加上由于現有保險公司很多將健康險與壽險進行“捆綁銷售”,將其作為壽險的附贈品交予消費者,雖能在短期內增加健康險的銷售收入,但從長遠看,這種不重視健康險的銷售模式必將阻礙健康險的發展。
2.2 社會保險與商業健康險的定位不清晰
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但隨著我國基本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政府不斷加大對基本社會醫療保險的覆蓋面。但對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的內容并沒有很好地劃定界限,而商業健康保險由于自身的“商業性”無法與社會醫療保險的“公益性”相比較。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醫療保險時,會受醫療花費等因素的影響選擇社會醫療保險,使得商業健康保險在社會保險的“擠出效應”影響下經營受到影響。
2.3 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需要政府為其提供良好的監管和法律制度,在明確社保服務保障范圍的同時,要嚴格區分商業健康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服務范圍,為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而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能滿足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需要。
3 解決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的對策建議
3.1 大力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經營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專業化經營意味著商業健康保險從產品本身就脫離了與壽險相同的經營模式,依托于獨立的健康保險信息管理數據庫,集中專業的健康險人才利用風險管理技術和精算技術對健康險進行更好的開發。從我國保險市場的現狀來看,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財產險都可以經營健康險,這是有悖于健康險發展要求的。短期內可通過在公司內成立專門的健康險事業部對健康險業務經營進行單獨的管理,有條件的公司可以成立健康險子公司,對健康險專業化經營進行探索,最終使得專業化經營成為健康險經營的唯一經營方式。
3.2 加快產品研發和推廣
目前,我國居民的健康險需求明顯大于市場供給,加上市場提供的產品的“同質性”,使得有效供給更加不足。保險公司要借助市場調查的具體情況,研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積極參與各地醫療體系建設,通過大力宣傳,承辦基本醫療保險業務來加深潛在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和健康險的認識,變潛在消費者為實際消費者。
3.3 政府加大監管和法律法規制定的力度
目前我國雖出臺了商業健康保險經營的相關準則,但對于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障之間的界限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這使得消費者選擇基本醫療保障而非商業健康險的情況經常存在。同時由于健康保險的特殊性,需要保險監管部門針對健康險進行監管,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盡快制定出詳盡的準則,對商業健康保險進行分業監管,以規范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運行。
3.4 加大稅收方面的優惠
現階段,政府可從稅率、稅基等方面對商業健康保險實行寬松的稅收優惠政策??梢越梃b國外的有效經驗,針對團體險部分,政府可以對企業繳費部分進行稅收優惠或進行稅收補貼,對企業的團體險保費支出實行稅前列支在一定額度內列入企業成本,來增加團體險的需求;針對個人險部分,可通過對購買商業健康險的個人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在一定額度內實行稅前抵扣或免征個人所得稅來刺激消費。
主要參考文獻
[1]朱銘來,宋占軍.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5(2):63-64.
[2]趙肖,陳滔.論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經營模式發展方向[J].衛生經濟研究,2010(7):34-38.
[3]張玲玉,薛罡.德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及經驗借鑒[J].金融經濟,2008(20):93-94.
【關鍵詞】 保險,健康;衛生保健費用;組織和管理;患病代價;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7-0837-04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 Medical Expenses/LIAO Xia-yin*, JIN Ye, DU Zhuo-fang, et al.*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eicestershire, U.K.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ollege students'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medical expens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ir medical hygiene service. Methods B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150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were chosen to study the source and expenses of medical insurance, students' insurance arrangement and school medical institution equipment. Results College medical expenses sources were lack, and they got smaller amount from these source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medical expenses in different kinds of colleges. The financing gap of medical services at state expense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tudents' medical expenses. There was seriously deficient in costs of sanitary and antiepidemic in college. The propor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was large, and little of them would buy insurance. Conclusion It is not optimistic of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medical health care. Colleg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nhanced, governmental inputs and policy assurance should be increased to improve medical service level.
【Key words】 Insurance, health; Health care costs;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st of illness; Students
我國的高校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始創于1952年,自此大學生成為享受公費醫療的對象。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水平的提高,國家對大學生醫療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近20 a來,人均投入從1987年的15元/a,到1992年的30元/a,再到1993年的40 元/a,直至1994年的60元/a,至今保持60元/a不變。然而,自1999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校紛紛擴招,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達到1561萬人,居世界第1位。高校學生人數的急劇膨脹,導致國家財政在承擔高校學生的公費醫療費用方面顯得力不從心,13 a來學生的醫療經費人均投入依然停留在1994年的60元/a的水平,并沒有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而提高,這已經使學校和教育部門在報銷學生醫療費用方面顯得捉襟見肘[1-3]。而近些年醫藥價格的居高不下,更使問題雪上加霜,造成的問題層出不窮。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特殊而又極其重要的群體,是國家的人才、社會的后備力量。保證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對于國家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及高校擴招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醫療保障現況,了解其對醫療服務需求與利用的現狀,探索影響學生醫療服務利用的主要因素和現行的高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不足之處,探討建立高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和主要途徑,從而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高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我國各省市150所高校為調查對象,其中教育部直屬40所、其他部委直屬10所、省屬70所、企業辦學以及民辦高校各10所均發放了問卷。
1.2 方法 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對目前我國各高校實際的學生醫療保障制度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我國高校醫療保險經費的來源與支出情況、學生的健康情況以及保險意識和學校醫療機構現狀。然后通過SPSS與EXCEL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得出我國高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量化分析結果。
2 結果
2.1 高校醫療制度
2.1.1 學校醫療經費來源 醫療經費來源中,5種類型的高校均有商業保險理賠和捐款收入。此外,教育部直屬高校還有教育部的撥款,其他部委所屬高校有所屬部委的撥款,省屬高校有改省市醫療辦公室的撥款,企業辦學高校有企業撥款,民辦高校無其他來源。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各類院校醫療經費來源差別很大,其中教育部直屬院校醫療經費大部分來自教育部,省屬院校來自省事醫療辦公室。而分散的資金來源不利于對大學生醫療保險整體進行管理,而且資金使用沒有規模經濟,尤其各省市政策不同,不易建立統一的保險體系。
在所統計的94所公費醫療學校(各部委直屬和省屬且不包括二級學院、高職高專)中,可以看到各高校的年平均醫療經費總收入基本維持在70萬元左右,且呈現逐年小幅下降的趨勢;各級政府撥款占經費來源的大部分(約為70%),3 a中變化絕對值不超過0.27萬元;保險公司賠付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他收入(主要應為捐贈收入)變化不大,略有上升。
可見,高校醫療經費來源的渠道較少且金額較低(每年平均70萬元),且在近些年醫藥費用不斷攀升的大背景中,總體的醫療經費來源金額卻逐年小幅下降,這不得不引起深思。其中最主要的政府撥款略有下降、保險公司賠付金額逐年減少。
2.1.2 高校醫療經費支出 2005,2006,2007年的醫療經費平均總支出分別是92,88,93萬元,缺口分別為19.6,18.3,23.6萬元,3 a的平均缺口在20萬元,2006年比2005年小有回落然而2007年缺口迅速增大(增幅達約29%)。面對入不敷出的情況,各高校采取的應對策略有:動用學校其他資金彌補醫療經費缺口、向社會募捐(較多情況是有學生得了重大疾病無錢醫治)、醫院自籌等方法。
在調查的94個學生公費醫療的高校里,醫療費用的用途是支付學生在校看病補貼、轉院看病報銷醫藥費;其中報銷100元以下的學生為42.92%,報銷100至1 000元的為46.01%,報銷1 000至10 000元的為10.65%,報銷10 000元以上的為0.30%。由此可見學生報銷的平均比例集中在100元以下和100至1 000元2個區間,占總體的88.93%。在學生自費醫療的46個高校里,有一部分學校是每月發放一定額度的醫藥費(平均2元/月),超出部分由學生自理,另一部分學校為學生繳納每年的醫療保險費用(平均35元/人)。
學生自費的高校沒有資金缺口,而公費醫療的資金缺口則隨著學生負擔醫藥費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學生負擔醫藥費比例為20%~40%的學校,資金缺口在10萬元~20萬元;學生負擔醫藥費比例為10%至20%的學校,資金缺口為20萬元~30萬元;學生負擔醫藥費比例為10%以下的學校,資金缺口為30萬元以上。
2005年,向衛生防疫工作投入經費的學校占調查學校的比例為64.29%,投入經費平均為2.67萬元。2006年下降為50.00%,平均投入經費為3.12萬元,同比增加0.45萬元。2007年比例保持不變,投入經費小幅上升,達到3.71萬元。自從2003年非典之后,我國的衛生防疫工作上了一個臺階,從防疫的意識到監管力度、投入金額都有較大提高。但是2005年僅有不到65%的學校向衛生防疫工作投入經費,而2006年和2007年則降低到50%,經費投入的金額也很少,到2007年不過才3.71萬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醫療經費金額的不足,已經嚴重影響了高校衛生防疫工作的開展。
2.1.3 醫療管理與監督 有公費醫療管理的高校比例為46.15%,沒有公費醫療管理的高校比例為53.85%,衛生防疫工作管理則由校醫院或學生處負責,并全都擁有服務質量評估機制,但是該機制的執行狀況于實際作用仍然有待提高。
2.1.4 高校學生構成 我國高校的貧困生比例是比較高的,在教育部直屬、其他部委直屬中,貧困生的比例均超過25%,而在民辦高校中貧困生的比例更高達35%。貧困生在患病時,可以自付醫療費用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在設計高校醫療保險制度的時候應充分考慮這相當大的一部分貧困生和特困生的情況,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給與他們經費補貼和其他形式的幫助,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看不起病而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2.1.5 學生投保情況 學校不組織投保的,學生平均投保比例為0,特困生投保比例為0;學校組織投保的分2種情況,一是由學校負擔投保費用,學生平均投保比例和特困生投保比例都是100%,二是由學生承擔投保費用,學生平均投保比例為70.3%,特困生投保比例為17.7%;學生自愿進行投保的,學生平均投保比例為23.2%,特困生投保比例為2.6%。
其中,投保公司有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保壽險、太平洋、陽光保險公司、商業保險;險種包括意外傷害加重大疾病險、學生平安保險;投保的額度分為3個級別:20~50元/人、50~100元/人、100元以上/人。
學校不組織投保的學生不會去主動投保,而學校組織投保的若由學校負擔保費,全體學生都投保,由學生負擔保費的則投保率大大降低(學生平均投保比例為70.3%,特困生投保比例為17.7%);學生自愿進行投保的比例更低,特困生只有2.6%。學校選擇的商業保險公司則集中在5~6家知名的保險公司;投保險種比較單一,只有意外傷害加重大疾病和學生平安保險;投保額度總體不高,在100元左右。建議學校每年應組織投保,并加大宣傳。保險公司針對學生的保險見表3。
保險公司沒有特別針對學生的保險,且意外傷害險以及重大疾病險的費用很高,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但是商業保險所提供的產品種類非常多,而且針對性強,賠付條件較為合理,所以若費用降低或者由學校、社會、政府負擔一部分投保費用,就能夠滿足大學生的投保需求。是否可以設立一些政策性險種,針對學生的保險需求,給予保險公司一些補助,如此一來既不影響保險公司的營利性目標,也能滿足學生的投保需求。但由于險種的建立與其盈虧情況還很難預測,所以建立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1.6 校醫院情況 有校醫院的高校占92.86%,有衛生所的占7.14%,即無論采取什么形式,所有的高校均有一定的醫療機構,且有校醫院的占絕大多數。有校醫院的高校中,醫院有正式等級的占61.54%,屬于學校直屬或者是附屬醫院;沒有正式等級的占38.46%,隸屬于學校的后勤部門。調查的所有高校的醫療機構均非承包。
校醫院醫護人員平均29.21人,其中有正高職職稱的平均0.79人,占總人數的2.7%;副高職職稱平均為4.64人,占15.9%;中級職稱的平均為11.50人,占39.4%;有職稱的共16.93人,占平均總人數的58.0%。
校醫院醫護人員有定期培訓的高校占57.14%,沒有定期培訓的占42.86%。有定期培訓對于醫療隊伍的素質以及水平的維持和提高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從調查結果來看,有定期培訓的比例較低。以上數據表明高校校醫院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仍需提高。
2005-2007年校醫院每年用于維護和更新設備的投入情況如下:有經費投入的學校比例3 a來變化不大,為53.85%~57.14%,無經費投入的比例為42.86%。平均經費投入額度變化較大:2005年為35.86萬元;2006年增長較多,為48.46萬元;2007年經費急劇收縮,下降到29.68萬元,減幅達到38.8%。下降原因可能是由于學生醫療費用的超支致使校醫院不得不縮減用于維護和更新設備的經費。
2.1.7 學校衛生情況 100%的校內衛生機構有傳染病、流行病應急處理預案,92.86%的校內衛生機構有傳染病臨時隔離室。這些數據表明校內衛生機構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上面做的還是較好的,在流行病尤其是各種高傳染性流感頻發的今天,每個學校都應該設置傳染病臨時隔離室,且建立完善的、嚴格的流行病管理制度。
調查的高校中68.46%有合同醫院,31.54%沒有。合同醫院等級多為三級甲等,占88.33%,其他等級的比例為11.66%。有合同醫院意味著學生所患疾病本校醫院無法診治的則可以轉院到合同醫院并可依據規定的報銷比例對其醫療費用予以報銷,但是也限制了學生的就醫醫院選擇。沒有合同醫院的則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是學生醫療費用全部為自費。
3 討論
3.1 覆蓋面窄,超支情況嚴重 自1999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校紛紛擴招,到2005年年底,全國高??倲狄堰_到2 300所,在校生人數已超過1 561萬人,總體規模居世界第一。然而高校醫療保障的覆蓋對象只是國家統招的全日制計劃內大學生和研究生,不包括計劃外擴招、二級學院及高職高專學生。在近10 a中,隨著高校的擴招,計劃外的學生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在校大學生的人均公費醫療金額已經遠遠小于60元/a的標準,還不如1994年的水平。
不僅如此,十多年來學生的醫療經費人均投入依然停留在1994年的60元/a的水平,并沒有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而提高。而且近些年醫藥價格不斷攀升、新的檢查手段不斷增加,國家撥發的60元公費醫療費有時還不夠學生看一次病的費用,公費醫療超支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超支部分只能由學校墊付,給學校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學校的做法不同。其中相當一部分學校引入了商業保險,實行公費醫療和商業保險并行的辦法,但是,由于商業保險本身具有“先發生后補償”和存在賠付上限的特點,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且商業保險具有盈利性質,保險費較高,絕大部分的貧困生無法負擔。再加上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保險意識淡薄,很多學生對商業醫療健康保險還心存疑問,并不愿意購買,這種公費醫療加商業保險的醫療模式并沒有使情況得到實際上的改善[4-6]。還有的高校直接把每年60元的經費發給學生,醫療費用全部由學生自己支付,這種做法把本該由高校和學生共同承擔的疾病風險全部推給學生自己承擔。 這樣造成了部分學生因看病而生活困難,甚至有的學生因經濟困難不敢看病,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及學業的完成[7-8]。
3.2 貧困生以及重大疾病低齡化趨勢引發新挑戰 我國高校貧困生比例較高,據以往數據而知,全國大學生中貧困生的比例達20%,其困生比例達到了5%~10%[9]。而本研究中,此比例在各部屬高校還要更高,幾乎每4個大學生里面就有1個是貧困生。而絕大多數的貧困生是沒有能力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當這部分學生患重病、大病后,無力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能夠依賴的只有公費醫療。
隨著癌癥等重大疾病的低齡化趨勢,高校學生中患這類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一旦有學生患上此類重病,就會用盡整個年級甚至整個學校1 a的醫療撥款,造成醫療超支現象更加嚴重。高校醫療現已成為嚴峻形勢下一碰即斷的脆弱鏈條。
3.3 現有的高校醫院管理體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保障 現有的高校醫院發展緩慢,管理落后,醫療水平較低。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資金,高校醫院藥品品種不齊且療效低下、醫療設備陳舊、醫療人員技術專業水平偏低、醫療質量不高,學生普遍對校醫院不滿意,一部分學生甚至不愿到校醫院就醫,造成醫療資源的虛置。另一方面,由于高校醫院管理制度的落后,常常出現冒名就醫、取藥、超前消費等不合理的醫療開支。
高校的學生醫療部門在支付學生的醫療費用方面已捉襟見肘,超支嚴重,這使得其很少能拿出一定的費用投入到預防疾病的宣傳普及以及相應設施設備上面,從而造成了大多數高校醫療體制中“重治療,輕預防”的格局。這顯然弱化了其承擔監測學生健康狀況以及對傳染病、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等職能,也使得原來就缺乏足夠醫療保障的大學生面臨更多的就醫困難,且在根本上不利于保障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2008年11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和財政部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的《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做出了部署。根據《指導意見》,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標準和政府補助標準,按照當地中小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相應標準執行。多數高校里計劃內招收的大學生享受公費醫療,擴招生則參加商業醫療保險。
3.4 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單一的高校醫療保險體制并不能滿足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對醫療保險越來越迫切的需求,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險體制,除了建立最基本的醫療保險,還必須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來補充完善,形成多角度、多維度的保險體制,各種形式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為高校醫療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高校醫療保險在遵循提供福利醫療保險原則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保險“集大多數人的力量,分擔少數人的風險”的功能。具體來說,筆者設計了如下的體系框架,希望能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4 參考文獻
[1] 符明秋.重慶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體質的現狀與對策研究.重慶:西南大學,2006.
[2] 吳冰.南京市城區中學生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3] 唐國戰.大學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導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4] 尚大光.有效學校健康促進模式-理論基礎與操作技術.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178 .
[5] 趙秋娜.21世紀發展與對當代大學生文明、健康、科學、生活方式的培養.大連:大連理工大學,1999.
[6] 王洪. 中國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研究.重慶:西南大學,2006.
[7] 李真.當代中國生活方式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8] 呂樹庭.21世紀:中國社會生活方式與體育的社會學透視.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