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8 14:54: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智能建造的看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以人為本;建筑;應用
人本主義是本世紀比較流行的詞匯,在各個領域中都進行了一定的運用。在城市的不斷建造中,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這時,人本主義的思想就運用到了建筑中,在建筑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重要性,使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充分感到人存在的意義重要性,本文的論述將在建筑中進行充分的運用與合理的建造。
一、以人為本觀點在當今及未來建筑設計中的應如何運用
1、走客關學發展的建筑設計道路,具體來說就是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首先要研究生態環境狀況,考慮解決好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解決好自然能源的利用,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設計,內部空間物理性能調節設計,建筑裝飾,裝潢,室內設計中景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才智,創造出自然質樸的生活工作環境,建筑應盡量減少能源消耗,開發資源和材料再生利用, 按“綠色建材”概念裝修房屋,改變人們現存的世俗審美觀判斷標準不搞病態空間,不搞過渡裝飾,減少視覺污染,減少人力,物力的濫用和浪費,使建筑更貼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觀創造都達到新的高度。
2、努力做好面向未來的設計 。建筑設計應具有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兩面性,設計在滿足物質功能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滿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創造出風格,意境和情趣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形象簡潔,造型親切,經濟透明,功能多樣,材料自然,無毒無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細部設計要達到細致入微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未來建筑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道路 ;探索生存生產和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落實到實際主要表現在,對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視地方場所的文化脈絡;運用技術的公眾意識,結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簡單合適的技術;樹立建筑材料蘊含能量和循環使用的意識,在最大范圍內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溫能量,破壞環境,產生廢物以及帶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舊的建筑材料和構件。
3、在資源的利用中,進行重復的循環利用,是節約能源的最好表現。在生態住房的興建中,將大量采用自然的資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等,在住宅中,多采用綠色植物進行栽植,這樣可有效的改善空氣質量,使人們更親近自然,遠離城市的宣泄。在通過綠化,可進行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4、加強綠化設計城市與建筑的綠化 綠色植物有時放氧,凈化空氣,殺菌,調節空氣等作用。還具有一等的心理功能。要提高環境的綠化覆蓋,增加綠地面積以外,還可以立體發展,想空中拓寬,采取屋頂綠化,窗,墻垂直綠化等手段,日本的“與環境共生的住宅”中。屋頂種植有地錦植物和蔬菜,在提高綠化率的同時,加強了建筑的隔熱功能。
5、建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平衡1935年斯坦力提出“生態系統”的概念,他認為人們對生物體的基本看法,不能把生物體與它們的環境分開,在自然界中,生物系統和環境系統相互作用構成的自然整體,就是“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及其棲息地組成的復雜的整體系統,自然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果和功能,再發展中系統內各種生物的因素和環境內因素按一定的規律相互聯系。保護原因的環境的生態平衡是不可能的,雖然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詩人們實踐活動所必須遵守的,但保護是為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和資源就可以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
6、智能型建筑。通俗的講,智能建筑就是一種有創造力的環境。在智能建筑里,人們可以獲得:安全,健康,節能,舒適宜人,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質量的環境,溫度,濕度,照度可以自動調節,環境的色彩,味道與背景噪音可隨心所欲,盡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熱,大氣等,自動調節室內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消耗,創造更有人性的生存行為環境。不同用戶對不同環境的要求,開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間結構,允許擁護迅速,方便的改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未來的城市建造與生態相結合,注重人本的理念,使城市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在傳統的城市建造中,對自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生態的環境也有一定的破壞,在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態下,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未來城市的建造中,將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環境的保護建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做到既建造城市,又保護環境,對城市生產所造成的城市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對回收在利用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這樣,可以節省我國許多的自然資源。創造健康的城市,人人有責,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今,更需要人們的共同努力,為創造新型的城市共同奮斗。
二、以人為本的現代建筑
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建筑的造型是通過一定標準進行設計的,在現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以人為本而進行的建筑,下文將進行對建筑物的簡要說明。
1、圖書館設計: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全球性的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沖擊,使人們對信息需求的方式、方法以及圖書館的人文環境等都有了諸多新的要求,現代圖書館的功能也大大擴充。人本思想成為了現代圖書館最顯著的特征,同樣成為“為人利用、因人而存在”的圖書館建筑的靈魂。人本思想在圖書館設計中的實例如蘇州大學新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現代圖書館建筑設計的關鍵措施是采用“模數式”設計。20世紀70年代傳入我國的圖書館建筑的“模數式”設計被認為是圖書館建筑靈活性的象征。“模數式”設計是所謂“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統一布網”的三統一設計模式。統一層高,即藏書區、閱覽區、工作區三者處在同一層高;統一荷載即改變了傳統圖書館閱覽室與書庫不同荷載的區分;統一布網,即書庫、閱覽室、工作區都采用框架結構。
2、住宅設計:住宅作為一種建筑類型,引發了“人”、“建筑”、“環境”三者之間的種種關系和矛盾?,F代的住宅小區在概念設計的初期就崇尚建立“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并重的理想家園。例如珠海淇澳生態住宅設計,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四種關系的生態住宅,即人與環境的關系:在人口較密集的中國城市,理想的居住環境是城區的邊緣或城市中大型公共綠地的邊緣,人在生活和工作較便捷的基礎上,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大自然。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在土地資源和能源有限的現狀中,適度的建筑密度是有效地共享資源、減少浪費的最佳途徑,建筑要盡量減少對地貌及地基的改變,同時,又能保證現實開發中整體效益包括成本控制和市場回報等因素)的發揮。人與建筑的關系:無論是建筑提供給人舒適的生活空間,還是人對建筑的建造、管理和維護,都能盡量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和自然的環境因素,簡單而直接地進行互動。
三、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以后的建筑中,將不再是單調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了,而是沖門生態型的綠色,一人為本的建筑,充分體現一人為核心的價值,在建筑中,尊重人的生活規律。順應自然的發展,將建筑物更柔和化,使未來的城市逐步走向園林化的城市,使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不僅僅在滿足人類精神的需求,更注重了城市的環境,使人們生活在充滿自由,綠色的現代化城市。新一代的城市建造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所以,以人為本的理念需要大家共同貫徹,創造新型的現代化生態城市。
人類的審美觀點因為所處環境及所處時期不同會有不同的變化。在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相對匱乏,娛樂方式較為單一,對于觀演建筑的要求也就相應比較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人們逐漸對于多功能型的觀演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希望有更多具有欣賞價值的建筑空間出現。在對觀演建筑的發展進行深入研究時發現,阻礙觀演建筑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專業性之間存在矛盾
不同的群體欣賞觀演建筑的角度不同,對于其理解也不一樣。專業建筑人士心中的觀演建筑是傳遞一種藝術的美感與心靈的享受,但是現代人對于觀演價值的看法就是自身身份地位的象征,僅僅只是代表了個人的情趣象征,很難深入到建筑本身。這就是專業人士的專業性與非專業性之間的矛盾,因為這些矛盾的存在很大程度影響了觀演建筑的發展。
1.2營利性較差
我國的絕大多數觀演建筑都是有政府或者是大型企業投資建成,這種類型的建筑營利性并不明顯,就拿劇院來說,其營利之處僅僅只是依靠較低的門票及其部分場地的租賃,很難從其他途徑來獲取利潤,因此很多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會考慮是否有必要建造此類型的建筑。并且因為其營利性較差,其資金損耗也較多。
2觀演建筑設計創新理念的內容
近幾年,我國各大城市逐步開始建造屬于自己獨有的城市文化內涵的建筑,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觀演建筑的發展。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從創新的角度來推動觀演建筑的發展,從而讓建筑本身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2.1融入目的性設計原則盡管現代的建筑種類繁多,但是我們要在眾多建筑中找尋具有獨特目的性的卻不容易,觀演建筑就充分體現了建筑設計的目的性。觀演建筑的設計首先就是要重視“經濟、適用、美觀”的原則?,F對于文化類的觀演建筑而言,建筑形式要求美觀是第一個,但是其次還要注重的就是其實用性,若是僅僅具有觀看意義卻毫無實用價值的建筑,將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建筑設計目的性的實施意義,并且要在崇尚環保節約的現在,讓從事設計工作的人能夠回歸到這一基本原則中來。
2.2要能夠結合建筑的綜合化與空間布局的立體化建筑空間的綜合化是建筑行業一直強調的重點之一,現今社會人們對于時間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能處理更多的事物,所以要想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建筑空間的使用率,增添更多的商業服務,就要綜合人們各方面的需求,進而突破傳統的單一功能,增加更多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其他設施服務,能夠將建筑設計由原本的單一化發展朝著綜合性較強的方向變化。當然,建筑設計還有能夠結合城市發展的思路,保證建筑的設計風格與城市的發展能保持一致,通常一個城市的觀演建筑群能夠帶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就是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城市的發展特色的結果。
2.3要能夠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創新理念無論建筑工程怎么發展,其最終還是要為人服務,所以在建筑設計上要從始至終的堅持以人為本,要以人們的生活舒適為主要目的。只有重視人們的需求,才能體現建筑的舒適性。其中,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可以充分的體現這種人文思想,可以大量的選用自然材料,更深入的體現設計的人文思想。
2.4要結合智能化的設計思想建筑雖然是靜態的,但是通過智能化的設計可以讓其具有動態美。加入高智能的設計,能夠讓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跟更加方便快捷。單單從我國現有的觀演建筑舞臺設計來看,已經融入了計算機系統等等在內的各種高科技產品,能夠最大程度的體現出建筑設計的智能化思想。加入了自動化的裝置之后,建筑內的各種功能性的設計就會工作更加穩定,一旦出現任何故障或者是問題時,就能進行更加全面的檢修或者是自我修復,大大節約了資源,能夠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2.5結合生態發展的觀念進行建筑設計我國目前的整體化發展理念是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能堅持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同樣的,建筑行業的發展也是要堅持生態理念設計的,也同樣要考慮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某個地區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施工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風土人情,盡可能的不要讓建筑設計與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及其措施相違背。除此之外,若是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還要與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單位進行實時的協調與溝通,要同時保證當地的經濟、生態、功能都沒有遭到破壞。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選擇使用的常用能源盡可能的選擇自然資源,例如風能、太陽能等等在內的具有環保功能的資源,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總結
(江西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摘 要:本論文分析了BIM的四大特點,探討了BIM的核心理念以及IFC標準與BIM的關系,對BIM定義給出了個人看法。逐一分析了BIM在成本控制方面,精細化程度不高;在進度方面,BIM缺乏深入應用;在質量控制方面,BIM并不能適應現有的管理模式;在協同管理方面,信息傳遞受到各方關系的限制。最后展望了BIM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BIM;工程項目管理;協同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28-0177-03
1 前言
AEC行業設計理念從建筑信息單一化到信息多元化、復雜化,經歷了4個階段,分別是二維設計理念,單一可視化三維設計理念,綜合建筑參數信息的BIM模型,加入時間和成本估算的協同工作理念(5D設計理念)。[1]協同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的最佳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減少了溝通的障礙。
2 BIM的定義與特點
BIM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BIM是以信息技術、工程管理理論為基礎,通過資源共享,實現項目各階段、多專業之間協同工作的一種信息集成的管理模式。
在眾多BIM的介紹中,我將BIM的特征歸納如下:
(1)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各項目參與方的協同工作。信息共享、協同工作解決了兩個突出問題即“信息孤島”與各方協調困難。項目參與各方的協同工作,可以通過圖1表示出來
(2)文件整合統一,信息都由建筑模型管理。整個工程項目中的所有信息都將在建筑模型中存儲,形成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數據庫。
(3)面向對象化的信息模型。BIM采用三維方式來傳遞信息,利用IFC標準確定幾何參數和約束,完成面向對象化的模型搭建。在模型中,我們將用數字化對象來代表建筑構件的基本元素,在這些建筑構件中可以完全反應出相應的物理屬性和功能特性,同時具有互動能力。
(4)真實的建筑元素構件,并且在修改中可以不斷優化,達到最佳性能。在BIM建筑模型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獲取建筑元素構件的全部信息,元素構件中包含了諸如建筑材料特性(例如PE管道的拉伸性能、玻璃幕墻的水密性能等)、數量、體積、價格以及特定元素的專有值(鋼筋的屈服強度、混凝土的水灰比等)。
BIM建模的核心理念即參數化的思想。就傳統的設計而言,BIM參數化設計避免了概念性建模語言,而是對構件設置相應的參數,生成所需要的構件,并且此構件是智能化的,當你對構件的參數進行調節時,將會驅動構件的形體和性能改變。參數化設計可以對模型進行結構、經濟、節能快速統計和對建造過程、運營、人流疏散進行模擬計算,實現虛擬建造。
3 BIM在項目建造階段的應用分析
3.1 BIM在成本、資源控制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的BIM建造階段軟件可以準確計算工程的定額量,但是對項目成本的控制并不是僅僅控制工程量,目前軟件在實際損耗量方面還無法準確計算,需要考慮更多的實際因素。通過軟件進行預算并不能控制成本,只有明白資金流的路徑才能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節約費用。
BIM 5D軟件系統想要更好的控制成本,合理安排施工人員的調配、工程材料的采購、大型機械的進場等工作資源分配,必須做到自動計算任意 WBS 節點的日、周、月各項施工資源計劃用量。動態計算任意 WBS 節點任意時間段內的人力、材料、機械資源對于計劃進度的預算用量、對于實際進度的預算用量以及實際消耗量,并對 3 項用量進行對比和計算,才可以知道任意時間段各項工作量,可以核算該時間段的造價,可以更加準確地制定派工計劃和資金計劃。
3.2 BIM在進度控制中的應用
將BIM 技術與進度管理相結合是通過在3D模型中加入時間信息與空間信息,實現4D 虛擬施工,具體步驟如圖2
目前的BIM進度控制軟件大部分是在按照上述方法引入進度,但是這樣簡單應用并不能達到控制進度目的,多數軟件系統都還是依靠簡單的計劃和實際進度橫道圖進行對比分析,只能反映出當前的項目進展狀況。車謙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模型結合navisworks API建立進度預警系統軟件,根據既有的項目資料,采用CBR(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分析當前項目存在的風險,預測未來項目進展的延誤并提出改進方法。[4]但是目前,在合理選用預測模型方面還沒有統一的認可,清華大學開發的4D-GCPSU 2006的系統中采用了BP神經網絡預測模型。[5]在未來的BIM進度管理方面,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根據項目進行定制的軟件系統出現.開發合適的BIM項目管理軟件系統更有利于合理制定施工計劃、精確掌握施工進度,優化使用施工資源以及科學地進行場地布置。
3.3 BIM在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BIM并不能直接提高工程的質量,質量管理仍然在于人的管理,BIM只能做為輔助人員管理的手段,創新的、符合BIM技術的管理模式、工程項目承包模式才能從根本提高項目質量。BIM是一個技術手段更是一個管理手段。
目前的BIM質量控制多是從技術手段出發,開發出新的軟件功能,利用互聯網促進工程信息的傳遞,例如魯班的IBan軟件,藍色星球的BIM公共平臺等等。BIM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對施工質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運用4D施工模擬技術可以實現施工過程的提前演示,通過反復多次模擬,能夠查找出工程項目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調整改善,以解決實際施工時的問題。在事后控制方面,BIM技術可以將已出現問題的部位標注,采取補救措施。BIM技術應用于項目的質量控制,可以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
一味追求生產力的提高而忽視生產關系的改善,無法真正實現BIM的價值,相反,現有的生產關系將會阻礙BIM的發展。國內,上海建工采用了EPC(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模式對BIM技術的發展有著很大幫助作用,同樣國外廣泛采用的IPD模式應通過改善引進國內。[6]
3.4 BIM實現工程項目的協同管理
國內BIM協同管理,目前還只限于全生命周期的兩三個階段,還沒有達到從縱、橫向階段的全面協同管理。更多的是團隊內部的協同管理,藍色星球BIM公共平臺的建立將有利于協同管理的發展。目前國內以上海交通大學為首,對基于BIM技術建筑協同平臺進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內容為(1)對基于 BIM 技術建筑協同平臺所應具備的功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2)對基于 BIM 技術建筑協同平臺的基本結構進行了設計。(3)對基于 BIM 技術建筑協同平臺各個模塊的基本功能進行了簡要介紹。[7]
目前協同管理在軟件方面還存在著數據信息標準不統一,IFC標準并沒有被所有BIM軟件商采用,在多軟件數據轉換之間還存在著問題,或是數據轉換發生丟失。
由于國內的大部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不是扁平化的模式,信息傳遞不能暢通無阻,雖然現在的互聯網能夠促進信息傳遞,但是層級阻礙仍然會導致協同工作無法進展,各方轉變思想,突破傳統管理思維是很關鍵的。
參考文獻:
[1] 徐韞璽,王要武,姚 兵.基于BIM的建設項目IPD協同管理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1.44(12):138-143.
關鍵詞: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成本管理
一、智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面臨的問題
智能建筑工程包含眾多的智能系統,而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方案、施工圖具體的設計以及具體工程施工大部分由設備的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來進行,或者依靠其協助設計來完成,這使得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控制出現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
1.建設單位對智能建筑工程項目決策存在誤區。很多建設單位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不能明確智能建筑的要求,關于智能系統的定位和功能選擇不清楚,對智能建筑項目未經過充分的調研,在論證階段進行項目決策時往往求全貪大,盲目接受各種先進技術。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建成的智能化系統不能充分發揮所具有的功能,系統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智能建筑流于形式,導致巨大的資金浪費,資金的使用效率受到嚴重影響,大大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工程中智能系統的造價失去控制,成本也難以管理。
2.對智能系統的設計缺乏深度規劃,導致智能系統的投資成本不明確。在對整個工程項目的設計時,多數項目智能化工程設計方都滯后于建筑的設計。在準備施工圖設計時,智能化系統設備的選擇尚未確定,再加上相關專業的智能建筑設計人員的不足,往往造成設計人員不能充分理解具體工程的要求,制造不出符合建設單位需求的設計。大多數的方案工作留給系統集成商去完成,在智能系統二次深化設計時解決。往往造成前期設計方案不能滿足現場施工的要求,從而出現智能系統設計上的缺陷,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返工、浪費現象。
3.智能建筑工程中招投標的不合理,給工程成本結算帶來很大問題。由于智能建筑的系統型號的選擇和設備材料選擇的不確定因素,造成智能化系統的各種不同配置的方案、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號之間的設備材料采購單價有很大出入。這也造成了不同投標人之間的競標報價有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評標人在評標的過程中既要完成對各種設計方案、不同設備材料的評審,同時進行相關技術服務和報價方案的審定。由于智能系統本身就是相對復雜的一個系統集成,評標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根據各種招標文件,對某一設計方案的性價比進行精準的判斷。這樣就往往造成低價中標的單位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會隨著工程的進行,以自己的設計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為由,提出對原有設計進行變更,使得建設單位在智能系統的投資上不斷追加投入。
4.由于智能建筑工程專業的預審人員不足,導致工程結算不能準確的反映工程的成本。智能建筑是配置了一整套的完備智能化系統的建筑物,它不單單是單個弱電系統的累積,它的核心是不同子系統之間的集成。安裝工程的計價表僅僅是對線纜的鋪設和設備的安裝有一系列完備的規定,但由于對智能系統的集成、系統的調試、軟件的開發等項目的相關條款的規定不夠詳細,導致計價依據不準確。很多工程報價也簡單的依照行業慣例統計各項費用,造成報價程序不規范。預審人員對智能系統整體系統認識的不足和專業知識的限制,經常出現工程結算審核時出現很多矛盾和爭議。
二、加強智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為了有效的控制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建設單位要充分培養與配備自己的專業人才,發揮其主導作用。還要加強對智能建筑工程全過程的跟蹤審核,落實到各個具體階段。針對上面闡述的具體問題研究相關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管理辦法和制度規章,使得對智能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能夠有序有效進行。
1.項目決策過程中的成本控制。相關人員在項目決策進行階段就要參與其中,在項目開發建議書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就要多方面的收集相關資料,做出詳細的需求性分析。同時依據智能建筑物的性質、功能和具體使用的情況提供準確的需求方案,給決策層提供參考,精確的進行投資與收益的分析。依據建筑物的具體使用情況配置相應的智能化子系統設備。這樣不僅能最大程度的發揮智能化系統的功能,而且可以充分的發揮資金的利用率,減少和降低項目的投資風險,在源頭控制智能建筑工程成本,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項目設計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智能建筑設計對整個項目的功能、造價都起到關鍵的作用,設計方案的優化對工程成本的變化有著重大影響。決策層通過專業人員的具體需求分析,要求設計人員的設計在適應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深化設計,依據智能建筑的性質的定位來決定系統的技術水平的定位、設備的性能選擇和設備種類的選擇,以及后面設備安裝時的工程費用。使智能建筑的功能定位、整體設計方案、各種子系統方案的設計更加合理,從而盡量減少圖紙修改、返工誤工現象,達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標。
3.項目招標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制定招標文件時應明確建筑智能系統招標的范圍、設備型號、關鍵材料品牌及質量要求等。智能建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集合,不能僅以報價的高低作為選擇中標單位的依據。不同的施工設計方案,不同的設備材料選擇將導致評標人員從報價上無法鑒別投標方的實力。智能建筑的評標應該采取綜合評分法,在評審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技術方案,報價高低,還要考慮智能建筑的特殊性與復雜性。評標人員除了嚴格控制招標過程外,還要預留活口,避免在結算時造成重大成本偏差。
4.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和普通建設項目一樣,建設單位要及時掌握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詳細信息,引起工程成本變化的設計必須由施工單位提出報價,經建設單位核定后才可實施,避免施工單位事后的漫天要價。施工過程中的隱蔽工程必須及時簽證備案,做好相關經濟、技術信息的處理,在工程結算時提供準確的信息。對于工程設計變更引起的費用的增加、工期的延誤要進行必要的索賠。這些手段對控制工程成本起著顯著作用。
5.項目結算過程中的成本控制。結算是建設單位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關口,除要求預審人員具有較高的智能建筑專業水平外還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態度把握好這最后關口。針對智能建筑工程中復雜的設備和施工的特點,仔細做好工程量的審核,需要時要會同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深入現場核實其準確性。其次要認真做好智能工程設備材料價格的審核,堅持原則,以相關職能部門的價格信息為依據,同時參考市場調研價格。
目前我國智能化建筑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涉及智能工程成本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因此,建設單位必須緊跟智能領域的每一項技術革新,培養本單位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人員,加強對工程各個階段成本的管理,準確控制工程成本,這樣才能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企業的利潤自然會增加。
參考文獻
[1] 楊紹胤.智能建筑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3.
[2] 姚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大力推進我國智能建筑產業的發展[J].智能建筑,1999,(1):1-4.
[3] 吳建榮.對智能建筑建設的幾點看法[J].智能建筑,2001,(6):17-19.
在國內的布線市場上,智能家居布線產品名目繁多。一個好的智能住宅綜合布線系統不僅可以滿足智能住宅所需求的高帶寬、高傳輸速度以及靈活配套的技術要求,且針對別墅、多層住宅及高層住宅等不同類別的家居環境按需定制,從而為人們的家居生活提供全面、實用、先進、可靠的一體化智能布線解決方案。本期,我刊專訪了業內致力于“智能家居綜合布線整體解決方案”的華迅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戴繼烈先生,來為我們解析目前國內智能家居布線市場。
記者:據了解,華訊工業集團總部自1993年起已從事網絡線纜OEM/ODM業務,扎實的技術和優異的生產能力基礎為華迅開拓中國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石,請您談談您對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看法以及華迅對中國市場期望。
戴繼烈: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的居住環境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們對住宅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綜合布線系統除了要實現傳統的可視對講、家居安防功能外,還需要集家電控制、信息、家庭娛樂、遠程控制等功能為一體,為居民帶來智能化、多樣化、人性化的生活環境。
在我國的智能家居領域中,雖然起步稍晚于西方發達國家,但經過國內眾多企業和專家的不斷努力,我們智能家居的技術與國外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智能家居市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騰飛,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但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市場認知度和接受度不同,各地智能家居市場的需求也有差異。目前,在智能家居市場上通信線纜產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假冒偽劣產品會影響智能家居系統功能的發揮和擴展,甚至影響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
華迅工業依托多年出口加工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以上海為技術研發中心,以蘇州為生產基地的完整產品體系,為國內智能家居建設提供國際一流水平的產品。同時,華迅工業秉承“客戶第一”的經營理念,采用領先的生產技術向國際化最新標準的綜合布線系統以及各類專業領域應用的高速通信系統提供“優質、安全、環?!钡臄底滞ㄐ啪€纜,努力成為全球最佳的數字通信線纜供應商。
記者:目前,在國內智能家居布線市場上,產品名目繁多,品牌參差不齊,想要獲得市場支持需要具備核心競爭力,請問,華迅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里?
戴繼烈:華訊工業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與事業伙伴攜手合作,通過“互學”策略,研發、設計和生產環保及高端智能線纜,矢志不渝的走在市場尖端。華迅工業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藉賦權增能、靈活多變及互學策略以達協同效益;
其次,以擇善于心的精神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第三,致力發展尖端科技。
同時,人才是華迅工業長遠發展的根本,華迅工業重視員工發展,并建立了完整的基于培養、考核和激勵員工綜合發展體系。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華迅工業在秉承優良傳統的同時,不斷地挑戰自我,勇敢地變革創新,獲得持久發展的生命力。
記者:創新是企業生存的動力,布線行業的技術產品總體來說,創新和亮點不像其他的行業領域這么多,請問,華迅今年的技術產品創新有哪些,其亮點在哪些方面體現?
戴繼烈:華迅工業以數十年專業生產數字通信線纜的經驗及頗具規模的柔性生產線,為高速數字傳輸通信系統提供數字通信對絞電纜、寬帶同軸電纜、室內通信軟光纜等三大類產品,具有從CAT5E、CAT6、CAT6A、CAT7及U/UTP、F/UTP、SF/UTP、F/FTP、S/FTP等全系列多品種的解決方案,滿足不同應用領域的通信系統需求。當中的多媒體光電混合網絡線是擁有多合一的功能,除了高傳輸速度之外,更同時滿足多種應用的傳輸要求和多種類型場所的應用。
記者:為更好的打開市場,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嘗試新的合作模式,請問,華迅在合作模式上會有哪些新思路?
戴繼烈:智能家居系統屬于新興的高新技術領域,正處于快速變化之中。智能家居建設涉及電氣、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暖通空調、系統集成等多學科、多專業、多技術的綜合運用,因此目前很難形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有影響力的智能家居綜合系統品牌,在未來一些產品或系統解決方案中采用強強品牌結合的模式或許是一種必然趨勢。
華迅工業積極開拓這樣的市場,不僅積極參與或影響智能家居相關標準的起草,也積極推動國內對用于智能家居的產品進行統一的質量水平認證,提供具有國際認證(如美國UL、歐盟RoHS等)的智能家居專用通信線纜。倡導智能家居的參與企業以專業態度為消費者、為社會負責,讓消費者能對產品進行明明白白的選擇使用。
記者:企業管理在企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決定因素。一個好的企業管理方法可以使企業的成功事半功倍。據悉,華迅一直推行西方先進的六西格瑪管理模式,請問,您是如何理解中西方差異性管理,使之更適合中國國情?
戴繼烈: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內部管理支撐,華迅工業及其集團公司一直走國際化的道路,采用國際化的管理方法制造國際一流的產品,才能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通信線纜加工出口基地之一。華迅工業采用西方先進的六西格瑪管理模式,不僅是保證制造出合格的產品,而且是確保制造出性能差異小的均一產品,可以與用于智能家居不同品牌的產品互聯互通,更有利推廣應用。同時,一流的產品也是消費者樂意接受使用的產品,華迅工業采用西方先進的六西格瑪管理模式改善生產流程控制成本,提供本土化品牌的產品價格,完全滿足消費者對好產品“質優價廉”的需求,讓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領迅”牌產品造福千家萬戶。
記者:“環保”與“節能”一直以來都是布線廠家在在其產品宣傳上所提出的一些理念或口號,請問華訊在這方面有什么主張?
戴繼烈:在向社會提供一流產品的同時,華迅工業承諾減少產品及服務中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華迅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實現企業環境管理、產品環境性能及市場環境需求的最佳結合。華迅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和成品中均不含有鉛、鎘等有毒物質,所有產品均符合歐盟WEEE ROHS和美國UL RSCS嚴格的環保標準要求。
在生產優質數字通信線纜的同時,華迅工業非常注重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節約。華迅工業特別設計生產過程用水的循環冷卻系統自然流動不僅可以配合散熱的需要,更可作為廠區景觀用水合為一體,貫徹了節能減排的環保理念。在廠區里最大限度地采用自然光照明,在正常天氣下只需自然光即可保證生產、生活的正常照明需求,盡最大限度節約能源。華迅工業投資300多萬元用于環保檢測設備及測試環境建設,購置ICP、GC-MS、X射線熒光光譜儀等多臺高精度的專用測試儀器,建造符合歐盟WEEE ROHS和美國UL RSCS嚴格的環保標準要求檢測中心。華迅工業于2008年10月正式通過了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華迅工業的環保理念彰顯了自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形象,奠定了行業領先地位。
記者: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一場世界矚目的盛會,中國館也成為了最熱門的場館之一,館內炫彩的燈光、隨處可見的多媒體影像工程令國內外參觀者嘆為觀止。據了解,在中國館繁華的背后,也有著華迅的一份貢獻。請您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華迅在世博工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態視野;概念;空中森林;建筑要點
長期以來,人們無法正視人類在自然中的地位,哥白尼的日心說出現以前,人類一直把自己錯誤的看成是自然界的主宰,人類的創造就是為了征服自然。大自然就成為人類追求進步或利潤等活動的舞臺上的無關緊要的幕布。人類總進入了工業社會以后,隨著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人類文明同時取得了極大的代價,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物種消亡。自然環境與城市建設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人類要繼續生存下去,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生態思維的概述
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的生產條件,但是無法滿足人類的全部需要,因此人類所進行建筑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對大自然的改造,獲得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生活的人工環境。自然就成了人共改造的對象,在人類的建造過程中人類既要考慮自身需要又要考慮較少的影響的影響自然環境。所以,人類的建筑活動便成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合規律性就是要滿足人類生存要求,為人類提供更加舒適愉快,健康的建筑環境。但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人口增長的危機,以及資源短缺和土地浪費。生態危機揭示了自然社會技術之間不合理形式,它急切的要求我們改弦更張,評判自我以達成危機的緩解,人們在能源危機影響自身需求的時候才能才能被動的去關注生態危機,生態運動的興起使人們開始尋找解決危機的途徑。生態一詞,成為人們廣為關注的熱點,并且逐漸形成了一種關心生態環境,注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新的思維方式,即生態思維。生態思維正式在人類對過去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產生的,其上升為主體思維模式并最終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也是合乎邏輯的。在生態思維成為人類解決環境問題主導的思維范式后,除了向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外也對建筑領域問題的思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生態思維從實質上講是“人—自然”互利型、友好型的思維方式,它既關注人類又關注自然,既維護人類的利益,考慮自然的平衡,又要最終確保社會系統和生態系統相互依存,協調發展的一種思維方式。而“立體綠華”在建筑學上的意義上,是生態與建筑學的很好的結合范例。
二、空中森林的具體結構與作用
如今城市居民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而生存環境也越來越惡劣。為此,美國研究人員前兩年,提出在城市大樓里種菜種糧食的設想,為的是解決城里人的生存問題。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又提出了在城市的大樓里種樹的設想,這就是所謂的“城市空中森林”又名“二氧化碳吸收大樓”他們建造這種建筑是為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讓城市居民擁有一個清潔安靜,氣候適宜的生存環境。人們可以在每一層的大樓內種植常青樹,一幢大樓可以種植400棵。這幢大樓唯一的外部能量需要是一部運送維護人員上下的電梯,按照研究人員的構想,這種回收二氧化碳的摩天大樓一般可以健在難以植樹或不可能植樹的地方,比如工廠,主干道附近,甚至在人口稠密的地區。這種建筑只承載樹木和土壤,而且采取了板式構造,可以建造的輕便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建筑的主體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十分堅固結實。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實心的,其他兩根長支柱空心。內置電梯,管理人員從這里進出大樓。大樓的兩側有兩塊醒目翼板,又尼龍材料制成,不是簡單的裝飾物,而是一種空氣吸收裝置,為大樓內的樹木生長提供更多的空氣。
空中森林,這種綠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這種建筑能夠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當代與后代的環境質量。其“綠色”的本質是無廢物污,高效和諧,開放式閉合性良性循環。對環境無害,能夠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并且在不
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其屬于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
三、空中森林所包含的生態理念論述
空中森林并沒有把自然界與人類生活割裂開來,而是最大化的利用人類的生存空間去搭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平臺。因此,空中森里從生態意義的角度來講涵蓋以下四點意義:(1)整體性:空中森林的構建,不僅僅把整個自然看成一個有機的聯系的整體,而且把人類看作整個自然界的有機組合部分??罩猩值慕ㄔ欤沟米匀簧鷳B這個整體更加健康的循環,保障了生態系統中各種物種的聯系性與整體性,在整體的生態中找到了平衡。(2)空中森林的構建體現了人對自然界的反思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視角的重構。人與自然中的其他構成部分是平等的,都是自然整體的一份子,人類通過認識人類自身。自然界生命和非生命的客觀實體及相關具有平等的存在價值和真實性,均有以自有方式尋求適合存在的權利,空中森林給予人與自然之間平等的可能,并體現出人們對于自然價值的認知的進步。(3)在危機面前,協調共生。空中森林更強調在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中,人們與自然的關系的構建。共生是指不同的有機體或小系統間合作共存和互惠互利的現象,而空中森林的存在,使得這種協調成為現實。對自然系統來說,良好的協調共生關系就是生物種群構成有序組合的基礎,也是生態系統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組織結構基礎??罩猩值拇嬖?,揭示了社會的多元性,人類環境需要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生態環境才能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邁進。(4)空中森林體現了循環再生的理念。自然界提供給我們資源是有限的,只有資源,產品多重利用才能保持生態系統的??罩猩值慕ㄔ?,集中體現了人們在生態思維上一種巨大的進步,這種生態建筑的誕生,有益于生態,健康,材料,結構等方面提出的新思路,它不再是生態環境專家的美好設想??罩猩纸ㄖ忈屃巳祟愖杂删竦牡胤叫詢群?,這種自然的建筑探究宏達,優美與開放,并且其在輕巧與力量之間如此完美而合乎邏輯的取得了平衡。這種建筑自始至終都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其消耗著很少的能源,并實現了空間最大化的利用。這種建筑體現了一種封閉的生態系統,自身維持能量和物質的循環,其是在人們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后,尋求一種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標準和方式,,矯正了由于追求技術而利用資源造成的浪費,以滿足人們舒適為標準。其實現了人們精神的平和,并創建了和諧的家園環境,提倡公眾參與,利用自然材料,創造人性舒適的色彩環境。同時為人類的健康而設計,改善了城市大氣循環,改變了空氣的濕度,利用自然的方法調整了空氣流動的規律。
四、結語
立體綠化的實施,將對樓面和屋面技術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由于花草樹木和泥土的自重。另一方面,由于植物有腐蝕性,因此對樓層的防水和防潮的要求非常高。在當今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利用自動控制技術實現對綠色建筑的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已經成為可能。為了滿足人們更高生活品質需求,以人為本,以親近大自然為出發點,以綠化為基礎。達到生態與綠色的共存,才是建筑的永恒追求。
關鍵詞:智能建筑 系統規劃 作用意義
前言
幾年來,我們在承接的智能大廈系統的過程中,往往會聽到業主說:我要建的智能大廈五年(或十年)內先進,二十年不落后等,我要建一流的智能大廈等等。究竟在什么方面先進?什么方面不落后?就全靠去想象了;另外,在投標過程中,又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往往一些招標書沒有把系統目標要求寫清楚,而很粗的具體地給出了控制的點數,布線點數等等,又感到這些要求和大樓的具體作用不相符;有的招標書又非常粗,要靠投標單位去發揮,有的標書只是獨立地提出幾個子系統,如布線、計算機網絡、樓宇自控、保安、消防等,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一個個子系統的孤島等等,這樣招標往往會受投標商的誤導和上級主管領導的干予,就不能真正發揮招標的作用,例如南京有座大樓,弱電系統投資兩千多萬元,其中花了一千多萬元設計了一個電視監控報警系統(也不是一級風險單位),其它系統只是一個點綴,根本就不是一個智能大廈系統,如果業主能很好地進行系統規劃和分析,完全可以設計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智能大廈系統,為了避免上述種種現象的發生,在整個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根據客觀需求,為了作好一個個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系統規劃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1、概述(系統規劃在系統工程中所處的位置)
智能大廈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且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因此,它的建設就應該遵循系統工程的基本程序。錢學森同志提出:“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制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對所有系統都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根據智能大廈技術目前發展的狀況,我們利用系統工程的方法,用圖1表示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系統建立的過程。本圖概括了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建立的五大步驟,它包括:系統規劃、系統設計、詳細設計和產品選型、工程施工和運行維護管理。它把智能大廈這個研究的對象看作一個系統整體,智能大廈系統由若干分系統組成,對每個分系統都首先從實現整個系統技術協調的觀點來考慮,對研究過程中分系統與分系統之間的矛盾或者分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矛盾都要從總體協調的需要來解決。同時,把系統作為它從屬的更大系統(如,把智能大廈看作是“信息高速公路”這個更大系統的一個網絡節點)的組成部分來研究,對它的所有技術要求都盡可能從實現這個更大系統技術協調的觀點來考慮。這種實踐體現了一種科學方法,它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產品制造、工程施工和系統運行維護管理一種科學方法,也體現了系統工程研究過程的方法論。 總之,由于智能大廈技術的復雜性,發展性和外部條件的可變性,用直觀的傳統方法和單憑個人的經驗來組織管理一個大規模復雜的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已經不行了,為了保證系統的整體性就需要用現代信息系統和系統工程的方法來統盤地考慮這一問題,從而編制出系統研制全過程的模型,把智能大廈建設的全過程,嚴密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全面地考慮和改善整個過程,以便實現綜合最優化?,F在已經有不少的文章和論著對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設計,產品、工程、管理、過程有了許多論述,我這篇文章主要就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系統規劃有關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2、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系統規劃的作用和意義
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復雜的智能大廈系統,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特征之一是:在系統中存在著目標與技術、技術與產品、產品與價格、價格與系統規模等許多矛盾的因素和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對於這樣的大系統,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就對其有關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其后果是很難想像的。實踐證明,要最優的進行系統設計,對系統有關的重大問題進行正確的決策,其關鍵的一步首先要作好系統規劃,很難設想,如果沒有可行的系統規劃要想作出切合實踐的系統優化設計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說,系統規劃在整個智能大廈建設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1系統規劃的概念和內容
智能大廈的系統規劃不同於一般工程的系統規劃,它必需從智能大廈的需求目標出發,研究分析:技術設計、產品、信息、環境、政策等方面的可行性,制定出一個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總體構想。
所謂系統規劃就是這樣一個有目標的有步驟的探索分析和制定智能化系統總體構想的整個過程和結果。
為了給決策者提供直接判斷和決定系統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資料,系統規劃人員使用科學的工具和方法,對系統的目的、功能、環境、費用效益等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分析和處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作出幾個規劃模型,并對他們作出定性、定量比較,最后整理成完整、正確與可行的綜合資料,作為決策者選擇可行規劃的主要依據。
在系統規劃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定義系統的概念,明確建立系統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明確系統的目的和確定系統的目標。同時提出智能大廈系統工程應具備的環境條件及估計系統所有的各種制約條件,最后制定出系統建設計劃書,計劃書除包含上述內容外,還有系統建成的期限,系統投資限額等內容。
2.2系統規劃的基本特性
綜觀上述系統規劃的概念,系統規劃有四個基本特性: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環境適應性。
2.2.1 整體性:智能大廈是由四個基本要素,即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四個基本要素,以及通過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最優組合(系統集成)來提供一個投資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適、方便環境的建筑物。構成系統的各要素顯然都具有不同的要求,但它們是根據邏輯統一性的要求而構成的整體,智能大廈不是各要素簡單地集合,否則它就不會具有整體的特定功能。因此,即使每個要素亦不都很完善,但它們也可以綜合、統一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統。反之,即使每個要素都是很完善的,但作為整體不能集成為某種良好的功能,也就不能稱之為完善的系統。
2.2.2 相關性: 系統內各要素之間是有機聯系的,相互作用的,在四個要素之間具有相互依賴的特定關系。它們之間通過特定的系統集成關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個具有智能化特定功能的智能大廈系統工程。
2.2.3 目的性: 為了達到投資合理,具有高效、舒適、方便環境的建筑物,這樣總的目的,系統應具有一定的目標。
2.2.4 環境適應性: 某一座智能大廈都是存在于社會某一時期的一定物質環境中,它必須能適應外部的環境變化,在研究智能大廈時,環境往往起著重要作用,必須予以重視。
2.3系統規劃的作用和意義
系統規劃是整個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建設的蘭圖,它定義了系統的概念,系統包括的分系統、子系統以及這些系統的規模,系統集成的要求等,在此基礎上它明確了系統設定的目的和確定了系統、分系統,子系統的目標,同時提出了制約條件,也提出了系統與分系統建設計劃、時間進度和投資規模,在技術、經濟、政策、環境上的可行性,以及投資回收的期限和建議等等。所以系統規劃計劃書是今后智能大廈系統工程設計、產品選型、招標的依據;是工程施工和系統驗收的重要文件;是防止系統盲目建設隨意擴展的約束性文件,因為有了系統規劃書就能抵制產品推銷商的誤導。它指導也約束了整個智能大廈建設的全過程。它是系統優化設計的根據,合理使用資金的依據。所以系統規劃書是建設智能大廈的關鍵文件之一。
房地產的開發商、業主要十分重視系統規劃書的制定。智能大廈設計者、產品供應商、系統集成商、工程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公司都在不同階段受規劃書的約束和使用條件制約,這樣才能把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建設納入計劃范疇進行。
2.4系統規劃書制定的流程
轉貼于 3. 系統規劃的核心是系統目標的確定和分析
3.1系統目標的重要性
智能大廈是一項系統工程,智能大廈的建設目標是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建設的依據,它是系統工程活動的出發點,又是系統活動所指向的終點,因而智能大廈的目標也就貫穿于整個工程管理的活動之中,決定著智能大廈系統工程活動的方向和性質。
系統目標也是考核智能大廈系統的效率和成果的標準。由于目標是人們行動預期達到的結果,因而目標本身就含著效果的因素,系統目標制定的正確與否,以及是否能達到目標,意味著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成敗與效率高低。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目標的確定和實現是智能化建設的重大決策。在觀察任何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問題時,必須經常以系統目標為標準,不允許任何管理活動脫離智能大廈系統目標的現象出現。智能大廈的建設目標,它不僅是智能大廈的業主。也是智能大廈的設計者、承包商和施工單位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也就是說,圍繞著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目標,把他們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只有幾方共同努力,團結協作,才能把智能大廈系統工程推向前進。下邊試圖從宏觀結構談智能大廈的目標樹,業主可以根據目標樹結合自己的智能大廈的用途和予期的投資強度,設計出自己建筑的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具體目標來規劃智能化建設,統一建設項目設計、施工的步驟,作到目標定性定量管理建設好智能大廈系統工程。
3.2 智能大廈的基本需求
智能大廈是將樓宇自動化管理系統(BMS)、通信網絡系統(CNS)和辦公自動化系統(OAS)三者通過總體規劃的方法和策略。進行綜合和分解。運用系統工程的觀點,集成在建筑環境這個支持平臺上,將建筑物的結構(建筑環境結構)、系統(智能化系統)、服務(住、用戶需求服務)和管理(物業運行管理)四個基本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具有高效、舒適、安全、方便環境的建筑物,它主要滿足兩項基本要求,六個目標,四項服務功能。
3.2 .1兩項基本要求
*對管理者來說,智能大廈應當有一套便于管理、控制、運行、維護的通信設施,能以較低的費用及時與外界取得聯系(例如消防隊、醫院、安全保衛機關、新聞單位以及各種信息庫等)。
*對使用者來說,智能大廈應當有一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發人的創造性的環境。
3.2.2六個目標
*能夠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資源
*確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適的工作環境。
(1)高效節能,節約管理費用,減少物業管理人員
(2)適應管理工作的發展需要,具有可擴展性、可變性、能適應環境的變化的工作性質的多樣化。
(3)各種系統設備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4)投資合理,達到短期投資長期受益的目的。
3.2.3四項服務功能
(1)安全性:包括防盜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閉路電視監視系統、保安巡視管理系統、電梯安全與運行控制系統、周邊防衛系統、火災報警系統、消防系統、應急照明系統、應急廣播系統、應急呼叫系統等。
(2)舒適性:包括空調通風系統、供熱系統、給排水系統、電力供應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多媒體音響系統、智能卡系統、停車場管理與娛樂管理系統等。
(3)便捷性: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商業服務系統、飲食服務系統、酒店管理系統等。
(4)可用性:包括共享設備、信息、系統和服務設施方便用戶的使用。
原則上,上述四項服務功能可根據建筑物擁有者的需求,投資力度因素進行適當裁剪,構成一個實用、高效、先進的智能大廈。
3.3 智能大廈基本目標樹和目標樹說明
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目標是一個層次型的樹狀結構,因為系統工程每個階段都有它的具體目標,因為系統規劃是系統工程的開始階段,它的目標應該是系統的總目標,也就是樹根和主干,其它階段目標都源於它。
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目標樹如圖3示:
3.4系統目標分析和確定
系統目標分析和確定作用在于為今后的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系統模型的建立取得必要的信息,分析和確定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的目的和目標,分析和定義系統需要的功能,進而以這些數據作出智能化系統概略模型,進行系統可行性分析,借以得到概要設計技術條件。
系統目標分析和確定詳細步驟和內容如下:
3.4.1系統需求定義,了解和掌握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的需求定義,分析這些需求定義是否確切、完整、合理。
3.4.2系統目的和目標的分析和確定
(1)分析和明確建立系統的目的,進而確定系統的目標
在確定系統目標時,必須要有總體觀點和長遠觀點,也就是說不僅要求系統在技術上是先進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而且要考慮到智能化系統與建筑兼容性,以及隨著客觀環境條件變更時的適應性。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是多目標系統,要把目標分為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并用目標樹形式來表示之。
(2)在達到目標的前題下,分析圍繞系統的環境等約束條件。如環境、資金、材料、信息、期限等對系統的制約,據此,提出相應的要求和措施。
(3)技術條件的分析與定義,分析和討論為了達到目的與目標時,系統所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整理,歸納成文件并作出明確定義。
(4)系統功能的分析與定義,首先分析為滿足系統技術條件所應具備的條件的各種功能建立系統功能結構圖,定義系統的功能技術條件,其次,分析和簡明規定這些功能的約束條件;最后,對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功能,必須用定量指標來表明其達到的程度。
(5)根據概要設計分析成功的可能性,首先建立系統概要模型,在此基礎上分析目的和目標成功的可能性。
(6)若不能取得可以成功的技術條件時,則采取下述措施之一進行調整。
1)修改概要模型
2)對功能要求進行分析
3)對技術條件進行分析
4)對目的,目標進行分析
以上簡要地概括了我們在作智能大廈系統規劃一般常規的目標分析與確定的步驟和內容,在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所建智能大廈的規模,所包括項目的內容和等級進行擴充或刪節。
4. 智能大廈系統規劃方法論
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規劃方法論基本特點歸納分述如下:
4.1 制定系統規劃方法上整體化
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包括了許多分系統和子系統,在進行系統規劃時應把它們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在研究規劃方法上要整體化。
基于智能大廈整體化的概念建立起一系列衡量系統效果的綜合指標,如成本、壽命、效能/成本比、系統成本/效益費用比等。在實踐中,某些技術措施從局部來看效果是好的,但從全局來看就不一定好,另外有些技術措施從局部來看不太理想,但從全局來看卻有應用價值。因此,只有根據整個系統的總體目標來分析,才能作出科學的判斷。
在設計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時,誠然要盡量采用一些新技術、新產品,以提高系統的效能,但同時還必須考慮到,為此付出的代價(成本)。因而必須在滿足所要求的技術性能范圍內,通過效能/成本比這一指標來全面衡量。
另外在設計、規劃智能大廈系統時,不但要考慮智能大廈建造的費用,而且還要考慮今后長期運行維護費用。以保證它的整體經濟性。一般采用造價/維護費用比這個指標來衡量。
隨著科學技術日益發達,技術更新淘汰快,如果一項智能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周期長,當它進入鑒定時,某些技術已經陳舊落后,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這時所化費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于是應該用時間價值這一綜合性指標來衡量系統的效果。
總之,為了保證系統的整體性,就需要運用現代信息系統和系統工程的方法來統盤地考慮這個問題,把全部過程嚴密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全面地考慮和調整整個規劃過程,以便實現綜合最優化。
4.2技術應用的綜合化
一般大規模的復雜系統幾乎都是一個技術的綜合體。智能大廈系統工程也不例外,它是4C技術與建筑技術巧妙的結合。所謂技術的綜合運用,并不是將各種技術進行簡單的堆砌,而是從系統的總目標出發,將各有關技術協調配合,綜合運用。
人們常??梢钥吹?,具有同樣效能,同樣規模智能大廈所采用的技術方案迥然不同,所花費的代價相差很大,這表明,研究各種技術的綜合應用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綜合運用各項技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創造新型的技術綜合體。例如,智能大廈集成系統是計算機控制和管理的當代先進的技術綜合體,但這里并沒有什么重大基礎理論的突破,而只是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管理科學的成果所獲得的成就。對智能大廈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越是揭示的清晰、深刻、準確就越能最佳的綜合應用。
一個大規模的智能大廈系統往往不是單純的技術系統,而是涉及到許多社會的、經濟的因素,構成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技術系統,促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建筑科學日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智能大廈發展的一個特點,所以在作規劃時必須重視技術應用上的綜合化。
4.3 管理科學化
一個復雜的大規模的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往往有兩個并行的過程,一個是工程技術過程,一個是工程技術的控制過程。工程技術的控制過程包括:系統規劃、組織、控制工程進度,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和決策,評價技術方案的技術經濟效果等,統稱之管理。管理工作對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效率和合理利用資源等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只有科學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技術的效能。 由于一大規模的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往往需要很多單位和各行各業人員參加,并使用多種技術,投入巨額資金,材料和設備,這就使得僅憑經驗、直觀的、生產方式的管理方法是根本不適應的,管理不善將會大大拖延工程周期,使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甚至由于管理失誤,而使工程任務受到重大損失。因此,管理科學化成為智能大廈系統工程極為重要的問題之一。
管理工作涉及到組織機構,物業管理體制到人員,設備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工作環境布局,工作步驟的組織,以及工作進程的計劃、檢查與控制等問題的研究。所以在作規劃時,對智能大廈工程建設管理,使用運行管理都要有所考慮。
轉貼于 5. 加強智能大廈系統規劃設計提高智能大廈建設的整體水平。
近幾年我國一些單位投入了大量資金,修建了許多智能大廈,這些智能大廈工程對于我國智能大廈建設的發展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但是在智能大廈建設中沒有系統規劃, 不知道他建的大廈智能化作到什么程度,怎么樣的建筑才能算是智能大廈等等,所以這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往往會受一些產品推銷商的誤導,有的說有綜合布線系統就是智能大廈,就作綜合布線系統,有的說有設備控制系統就是智能大廈,就上設備控制系統等等。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和功能的低下。我們有體會,我們給一個單位作了系統規劃工作、利用有限的資金,保證智能大廈主要功能的實現。而另一些單位沒有規劃,一個一個系統獨立的建設資金投入大,效果卻不好。因此,在我國智能大廈系統工程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從智能大廈整體出發,全面規劃,統籌安排,力爭用有限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實現我國智能大廈產業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任務。這方面國家建設部及工程勘察司、智能大廈推廣中心作了許多指導性工作,推動了我國智能大廈的發展,還應該對建設業主的某項具體智能大廈系統規劃,作指導性的要求,我認為這對開展智能大廈系統工程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束語
幾年來,由于工作需要,作了幾個大廈的智能化系統的規劃、設計工作,我們感到:業主有系統規劃,或要我們首先給他們作規劃的單位智能大廈系統功能實現都比較合理,并且可以進行系統優化設計為業主節約了一定的資金投入。另外,在承擔沒有規劃的智能大廈建設中,感到有些分系統或子系統不是配置不合理,就是與整體不協調,資金投入也大,總感到只是為作工程而工程,而不是在建造“智能大廈”這個人們想象中的藝術品。所以本文從智能大廈系統工程過程完整性出發,簡要敘述了系統規劃的必要性,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建筑業主、有關專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智能大廈系統工程 李林 主編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