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8 14:54: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電技術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機電專業 基礎課 課堂 教學 高效性
引言
隨著國家對培養專業化人才的重視,各??茖W校均掀起了教育制度改革的熱潮。我校就機電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本文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如何提高機電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做了以下思考。
機電專業的崗位需求量較大,專業技術含量較高,每年報考的學生較多。機電專業畢業生不僅要具備相應的文化基礎知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要具備從事機電技術所必須的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的運行、維護的能力等。這些均對機電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的實施和完成提出了很大挑戰。以下是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的較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一、進行演示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機電專業課程中,機械制圖等一些實際操作難度較大的課程,液壓與氣動、電氣及PLC控制技術等一些需進行實際實踐操作的課程,都是課堂教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在理論教學過程的同時完成實驗教學,所以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吸收微乎其微。實施教學改革以來,我們就以演示教學的方式,來彌補教學過程中實驗與教學的不同步問題。通過多媒體教學,演示實際操作過程,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也能認識實際操作的問題和方法,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完成學習任務。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
以學生為主體,完成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看到學好基礎課程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尤其是一些實踐類課程:鉗工學習、機械拆裝實習、機械加工實習、機電設備維修實習等,實踐操作中,讓學生勤動手、多動手,在操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敢于質疑教師的講解、操作,并在實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三、分層次教學,實現共同進步
循序漸進,分步完成。鼓勵學生分組學習,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要由淺入深,讓學生從簡單原理、步驟開始,分階段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從基本的操作,印證基本原理,進一步加深,完成更高方面的操作原理學習,逐步掌握基礎知識,穩扎穩打,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功。
在實習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學習,制定學習計劃,以學習小組完成情況評定本階段學習成績。通過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更好的掌握基本技能,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同時,使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
四、進入生產環節,密切聯系實際崗位
機電專業是一個以就業為終極目標的專業,機電專業本身就是以進入實際生產為培養目標所開設的專業。進入生產環節,密切聯系實際崗位,不僅是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實際操作來印證課堂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也只有多動手多實踐,才能真正學好這個專業。進入生產車間,親自參與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通過觀察,發現在教學中不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獨立思考,提出解決辦法,從而鍛煉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另一方面,通過在實際崗位上的操作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學習的方向,通過真正完成崗位任務,增加學生成就感,強化學生責任意識。
五、實施項目教學法,提高專業針對性
實施項目教學,就是要進行項目分組,通過學生的課堂反應和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項目,并在學習中有所側重,使學生學有所精,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專業的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例如,在實踐項目中,通過對各個項目的實習,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所在,確定日后的發展方向,制定學習側重點,并在日后的崗位實習中,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學習收獲,在更專業的方向上獲得更好發展。
結語
機電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其基礎知識的教育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只有通過更多的實踐總結,才能在教學改革中,真正有所發展和改進。只有重視基礎課程,才能更好的發展機電專業的專業性。而要更好的完成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總結,通過了解學生和社會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制度改革,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學生的更好發展,進一步促進機電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盛德芳. 淺談職業學校機電一體化[J]. 成才之路,2007年09期.
[2] 李楊華. 電工電子教學改革的新嘗試[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08期.
[3] 路百秀、崔鋒杰、王民江. 教學做合一 構建中職專業課教學模式[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年08期.
[4] 趙杰華. 職業學校專業課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年09期.
理論學習 動手能力 復習
機電專業電類課程是理論性、技術性、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而職校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慢,對多數職業學校來說教學設施配置不全,學生實踐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目前的職業學校課堂教學一般分為兩大類,普通教學班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學班以理論為主,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以考學為導向。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合適的教學班,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實踐水平和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成績和提高升學率。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對如何教好電類課程,我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
學生普遍感到專業課難學,原因之一是理論基礎知識根基沒有打牢。對于機電專業電類課程來說,電工基礎是電類課程的基礎課,只有打好基礎,后續課程才能學得輕松。比如,學習《電機與變壓器》這一門課程時,對于變壓器和電動機的結構、工作原理都要用到電工基礎電磁感應和磁路的基礎知識,只有理解了電磁感應和磁路的知識,變壓器和電動機的相關知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專業課教師在講授專業課過程中,要經常不斷地引導學生復習基礎課的內容。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既要梳理知識要點,打好基礎,又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
二、在實際教學中要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結合
電類課程理論抽象,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我從網上搜索了很多與課程有關的flas,并制作成課件讓學生體會動態的工作過程,并借助教具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條件的話,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教師要結合大量實例,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讓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中盡可能的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練習,把抽象的內容通過實驗驗證清晰化。
三、細講內容,把握重點和難點,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基礎差,教師在講授重點知識的同時,應盡量降低難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允許的情況下,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并盡可能的通過實踐操作加強對理論的理解,所以在機電類專業電類教學中,教師應該精講內容,根據專業特點,突出重點及實用性,處理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數學公式推導論證之間的關系,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應用各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復習鞏固舊的知識點,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四、通過動手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機電專業電類課程一般原理較抽象、較難理解,學生往往感到學習困難,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經常讓學生加強動手練習,讓學生買一些元器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電路然后進行焊接,學生的焊接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對電動機的控制電路都一一讓學生進行接線練習,加強了對電路的理解,對plc基本指令也通過編程并經plc驗證,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于普通教學班的教學采取細講多練,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以加強技能為主。對于高職升學班以理論為主,高職升學班的課程機電專業實踐綜合包括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機與變壓器,plc四門專業課程由于覆蓋科目多,知識面廣,因而,復習難度也大。怎樣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搞好各個階段復習非常重要,其中上好第一階段的復習授課更為重要。
1.確定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要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一年總計劃可分三輪復習階段。第一階段:復習授課階段。按考綱要求,以學習教材內容為主,時間約為一學期;第二階段:階段復習。以做題練習為主;第三階段:綜合復習階段,注重各科的知識整合。第一階段復習授課計劃中,先講電工基礎、再講電子技術、再講電機與變壓器、再講plc。要注重公式的應用和各種原理圖的畫法。
2.扎扎實實打好基礎,不盲目趕進度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就像蓋樓一樣,基礎打好了,樓才能蓋得又高又穩。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課本知識。在教學中根據考綱要求,認真把握每一個知識點,所涉及到的教材內容應詳細地進行全面講解。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每章節過關。同時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盡量降低難度。
3.根據各科特點,講究學習方法
機電實踐綜合所包括的四門課,由于知識內容不同,因而各有各的特點,在學習中根據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
(1)電工基礎、電子技術考察的是對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應用能力,在教學中要檢查對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應用能力,并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一輪二輪復習時電工基礎分配的時間要較多些。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理解,在第三輪復習時,以做題為主。
(2)電機與變壓器、plc是相互關聯的兩門課程,plc主要講的是對電動機采取不同的方式控制,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電路圖的接線練習,以加強對電路的記憶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 中等職業 機械機電專業教學 因材施教
一、實施因材施教的基礎條件
世間何物都是有果必有因的,貫徹實施因材施教也有它必要的前提和條件。
(一)對學生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在學校里,學生的道德思想、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基礎知識等,老師都應該了如指掌,即便不能全部知道,但對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基本情況應該明白。另外,在對學生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現有文化知識水平、學習態度、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等都應該被老師了解清楚。一般情況下,中職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比較欠缺,對機電知識更是一張白紙。教師的教學必須從“零”開始。而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必須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從而建立起因材施教中的“材”。
(二)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因材施教的關鍵
首先,中職教師應該熟練掌握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能力,加強專業技能修養,不僅會講,而且能夠親自帶領學生實踐。中等職校生學習的內容雖說不比高職高專和大學的難,但是對很多學生來說,涉及內容概念抽象晦澀,理論深奧難懂,應用性較強的難題,學生會出現不能理解、不會操作的困難。教師應該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隨機應變,對學生因材施教。只有教師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技能提上去了,才能對學生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找好切合點是因材施教的重中之重
縮小教材內容與實踐應用的差距,避免教與學的脫節,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就當下情況來說,由于社會壓力過大,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更是越來越緊缺,真正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這就為中職機電專業畢業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因此,靈活應用教材,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完美結合是因材施教的制勝法寶。
二、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方法
(一)理論教學與直觀教學相結合
在機電專業中,《機械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也是一門比較抽象、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這對于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若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則恐怕難以使教學任務進行下去。
《機械基礎》這門課程是學生學習機電的基礎,所以,基礎概念很多且晦澀抽象難以理解。為了使學生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列舉日常所見的例子,使老師的課堂教學生動豐富,也令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所強化。
實物的展示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相信學生對理論概念的理解會比較清晰,記憶也會鮮明深刻。
(二)教與學都應該具有層次性
學習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針對沒有一點機電專業基礎知識的中職生來說,更應該使學習層層遞進,一點一點深入。
在《機械基礎》中,平型帶傳動、三角帶傳動和鏈傳動的原則分別是“松邊外側近小帶輪”、“松邊內側近大帶輪”和“松邊內外近小鏈輪”。由于撓性件的結構性能和傳力性的不同,安置張緊輪的位置也不同。對于這三種傳動使用的張緊裝置的不同之處的理解對學生接下來原則的學習、區分和記憶就更容易了。
(三)教學設計應有針對性
在學生觀看模型或實物前,教師應該先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邊看邊思考,這樣,學生會積極認真參與,課堂氛圍也會熱烈,積極性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
學習常用機械傳動系統――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和蝸輪傳動時,可讓學生先聽老師的講解,再由學生分組以實物結合生產現場,自己理清各種傳動系統的組成、優缺點及相互之間的異同。
針對不同知識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本質所在。
(四)認真貫徹實施因材施教教學法
在中等職業機電專業課上實施因材施教策略是適應現階段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式,其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依據職業教育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掌握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素質培養為目標,體現出職業教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
對于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技能掌握情況,教師必須熟知于心。在平日實踐與作業中,教師應及時做好檢查工作,親臨現場了解學生的具體工作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對于每一位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技能表現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出現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解決,多鼓勵學生創新能力。只有因材施教的各個環節都抓好了,才能培養出有特色、全方位、創新型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三、結語
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習為三年級和進入社會體驗實踐生活打下基礎,一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對該學生中職學習生活起著直接的、決定性的影響。只有抓住這一大好時光,結合教師和學生自己的努力,發揮創新精神,提高創造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一定會沖破社會的巨大壓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曉波.機電專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現代商貿工業,2010(06).
1 建立以力學為核心的物理知識網絡鏈接的教學模式
物理學科所涉及到的內容不僅豐富,而且還十分的繁雜。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利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將所有的知識都硬性的灌輸給學生,在這其中,考慮的是學生外在的作用,而不是內在作用。此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思維,現代學生因為接觸的事物比較多,思維比較開闊,希更多的人可以聽聽自己的見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一味的講課,只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可能真正的從內心深處喜歡物理。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生的物理水平并不高。因此選擇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十分必要,筆者以為網絡鏈接的教學模式值得嘗試應用。
所謂網絡鏈接模式就是將課堂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教師將物理知識點利用網絡圖形的方式一一向學生描述,同時幫助學生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所存在的聯系,之后將所有有關系的知識點都相互鏈接,首先是點與點鏈接,其次是線與線鏈接,最后是面與面鏈接,這樣整個物理知識就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網絡。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生,將所有的物理知識都融會貫通,這樣學生不僅牢牢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物理學科的方法。
物理學科知識有有很多都來源于生活,因此網絡鏈接的構建也應該緊貼生活實際。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個子系統盡管差異性明顯,但是彼此之間都有相應的聯系。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可以通過點 、線組合起來,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一原理應用到教學中,這是網絡鏈接教學模式得以應用的原理。
教師要想發揮好網絡鏈接教學模式,就需要了解如何講點、如何講面,如何點、面結合。正常情況下,教師針對每一個物理知識點都要講透,而針對面則要講完整等,點、面結合應該恰當好處。將其具體應用在物理學科中,教師應該對物理課本有全面了解,掌握教材體系的同時,還應該了解其中的脈絡,每個章節、每個單元的重點以及難點都有深入的了解,最為重要的是了解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師才能夠將物理知識以網絡鏈接的方式呈獻給學生們。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了解教學主體,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而在腦中形成整個網絡框架。
運動與力是物理學科中重點以及難點的章節,這一章節的核心是牛頓運動,同時還涉及到了經典物理,另外,還有熱學、光學、電磁學等內容。通過網絡鏈接模式的運用,這一章節的網絡結構圖如圖1:
圖中涉及到的各部分知識同時也自成體系,每部分知識都可建立一個相應的知識網絡框架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網絡鏈接的教學模式”的原則,形成各具特色的章節網絡圖。
2 物理教學在職業技術工科專業中的作用
物理教學是職業院校教學中的基礎課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物理知識的學習是形成思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途徑之一。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既是物理教學研究的核心和熱點,又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讓學生喜歡物理是教師的智慧。讓學生喜歡物理學,是開啟人生幸福的一次機會。我們物理老師和學生一同成長,希望學生不僅學好物理、還選擇物理。如果選擇物理就選擇一種生活、選擇一種態度、選擇一種視角、選擇一種行為。
在職業技術工科專業,數學和物理化學是基礎,而機電一體化專業,物理知識尤為重要,物理基礎是否扎實直接影響到其他課程的拓展學習和學生整體知識的掌握程度。以職業技術院校機電專業為例,筆者將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體系形象的表述成“樹“形網絡框架圖,以扎實的物理為根基支撐和擴展著各科知識,形成機電專業各科知識結構的一體化。
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體系中,數學是核心基礎,物理是在數學支持下,發揮著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基石作用。沒有物理力學知識,就無法拓展工程力學知識,沒有物理電學知識,就無法進一步學習電工電子技術。有了基礎專業知識和基本的制圖技能,微機操作技能,我們就具備了“養育”機電一體化的“土壤”。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成長,伴隨著機械工程材料、液壓氣壓傳動、機械制造技術、數控機床技術、電氣控制、機械工藝,設計設備維修等知識的輸入,而這些專業課程都滲透了物理的力學知識,電磁學知識,熱學知識,分子物理學知識,光學知識,原子物理知識和超導、激光、納米材料知識。由此培養一名機電一體化學生,我們首先應從物理基礎知識的傳授做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明確學習目標,了解物理知識和專業知識的關系,掌握整體知識的網絡思維方式,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提升。
關鍵詞:機電技術應用;課堂教學;改革
G712;TH-39
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設備的普及以及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不斷涌現,就業形勢、勞動力市場需求對課程結構急需重建。職業學校擔負著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發展必須向內涵發展,質量提升轉變,課程內容急需更新;職校的生源狀況迫使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必須變革;職教自身持續發展對課程改革要求已日趨明朗,課改勢在必行。
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堂教學具體的改革措施
1.調整課程結構
結合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現有課程進行調整和優化,將基礎知識傳授作為教學出發點,發展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具體來說,對現有課程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組織專家、教師都能夠參與到新課程設計制定中,使得課程能夠與崗位保持一致。另外,深化校企合作,共同研討專業人才未來發展方向,并設置針對性模塊教學,以此來強化人才該方面能力,縮短人才崗位適應時間。同時還應重視對校本教材的設計,以此來突出本校辦學特色與理念,吸引更多學生。不但如此,職校還需要將職業能力視為導向,建立課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有機整合到一起,形成一體化教學體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及素養的有效提升。
2.及時更新理論知識
知識經濟時代下,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知識更新都處于動態變化當中。如果單純傳授一塵不變的知識,勢必會影響人才培養有效性。因此針對專業理論教學的改革,應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及時更新理論教學內容。具體來說,職校領導要辯證對待該項工作,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原則,為理論教學改革提供諸多支持。針對前者來說,職校可以安排一些優秀的教師參與到用工單位,了解并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及時收集最新信息,并將其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來豐富學生視野,即使學生不出校園,依然能夠接受到最前沿的信息。而針對后者而言,可以邀請企業中的工程師、技師等參與到本校授課中,拉近崗位工作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促進專業教學持續發展。
3.充分利用新技術
不同于以往,新形勢下,專業教學應進行相應的調整,教師應充分利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將專業課程涉及到的原理圖、零件圖等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此來為課堂教學提供相應的支持。另外,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將原本枯燥的知識更加形象、具體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同時,職校還可以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完善硬件設施,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將相關教學資料上傳至校內網絡平臺之上,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使得學生能夠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專業知識,逐漸構建立體化專業知識體系,不斷拓展學習渠道,從而促進職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理論教學持續發展。師生作為專業理論教學改革的重要主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從自身入手,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促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自身能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4.注重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提高教學效率
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性技術人才的,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操作技能,同時必須具有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教學特點,應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包括開卷考試、半開卷考試、實際操作、綜合考查、平時作業、課堂提問等多元評價模式。如,機械基礎應用專業中“平面連桿機構”和生產實際緊密聯系,測試方式是讓學生制作小機構,寫出說明書并進行簡單答辯,既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又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皫鲃雍玩渹鲃印笨赏ㄟ^帶和鏈的安裝、調試的實際操作以及根據現場表現綜合評定學生實習成績。所選考題與生活聯系緊密,在逐步釋疑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知識,又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完善校外機電實習基地
對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來說,除了理論知識的教學以外,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極為重要。因此,在中職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中,學校方面必須密切地關注社會上與之相關的企業,積極與這類企業聯系,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待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熟之后,即可將學生安排到校外機電實習基地進行實訓,讓學生通過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學習掌握機械產品生產、機械設備運行等相關的實踐知識。在校外的實習過程中,學校應該指派專業的教師到實習基地對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指導,并及時地掌握好學生的實踐進度,對學生進行實踐考核,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打分。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學生對于校外實踐均有著濃厚的興趣,校外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謙虛好學、與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兩全其美的效果。
三、結語
中職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肩負著為社會培養一線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機電知識的掌握情況。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就是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能力不足。因此,對專業課程進行改革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改革的內容涉及的要點較多,不僅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對現階段的課程進行重新優化,相信通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努力,機電專業教學的質量將會得到本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鄧穎瑩.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技能課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09.
關鍵詞:機電技術;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
中高職教育以獨有的專業精準的培養模式,為我國高端配置業發展輸送了大量的機電技術人才。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高水平的機電技術人才,教改部門應重視對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基礎的夯實、對課程實踐意識的強化、對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和對師資隊伍的建設等,以促進中高職提高教學質量。
1強調夯實基礎,平滑中高職教學銜接
為了將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更好地進行對接,在中職課程體系的建設中一定要強調基礎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機電專業,中職教育的培養核心在于使學生對機電領域相關的技術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責任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以形成機電學科必備的知識體系。而處于高職教育的機電專業的學生,則要求其具備完整的理論知識,并具有專業的操作水平,能獨立完成機電工作的操作,并具有一定的領域創新意識,能在學習中對機電的設計和操作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特色。所以,從人才的全面培養來看,機電技術專業的中職培養,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打基礎,是為了中職生升入高職后更好地接受教育并形成強勁的機電專業水平。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后,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的建設就更具有指向性。因此在中職課程中,基礎是重中之重,需要加強對英語、數學、物理以及專業基礎等公共基礎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理論知識,并能理解數學、物理等學科作為有力的科學工具對從事機電研究和操作的重要性。同時,還要通過必要的機電專業基礎介紹,使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走向有最基本的了解,教師應通過適量的實例,讓學生明白機電專業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是怎樣的,幫助學真正體會到機電學習研究的意義,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對建筑的未來起決定性,中職教育作為學生機電學習生涯的底座,一定要注重夯實基礎,才能幫助學生平滑地過渡到高職的機電學習中。
2強化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機電專業的高職生入學后,考慮到他們大部分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此時應避免重復開設同樣的課程,尤其是類似于數學、英語、物理等基礎課程,高職課程中不應花費太多時間去開設此類課程。當然,為了幫助學生溫習基礎,教師可以將此任務布置學生在課后進行或是用到相關理論基礎知識時在課上帶領學生快速溫習一遍就足夠了。因此,高職機電教育中,更應該著眼于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才是王道。首先,高職機電教育中需對應中職教育的基礎課程作進一步的拓展,如中職中開設的二維AUTOCAD,在高職開設三維的AU-TOCAD教學,使學生對機電的專業知識有更深入、全面的認知。其次,有了完善的理論作為支撐后,高職機電教學要重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見識真正的生產實踐。比如,教師可經常帶領學生進入工廠等機電生產操作的第一線進行參觀學習,使學生眼見為實,親身見證機電人員如何科學操作、安全裝配。甚至是讓學生在相關人員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嘗試,只有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成就感,讓他們敢于實踐、樂于實踐。總之,從課程設置上,高職機電教學一定要將實踐作為中心,以中職生現有基礎作為量尺,銜接中體現擴展和延伸,確保中職生心理上是可承受的,同時也對他們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相信經過高職機電多次的實踐和洗禮,高職生的專業素養便足以支撐他們直面社會的考驗及同行的競爭了。
3與時俱進,注重中高職機電專業銜接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完整性
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除了要重點突出,也要具有全局意識,萬萬不可忽略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這種完整性體現在中高職機電教學課程的課程設置是否能全面涵括機電從業所需的各種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按照教育部門頒布的教學文書,完整的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基本素質課、專業基本能力、專業崗位能力、專業綜合能力、職業能力拓展等相關課程的開設,也就是說不僅要強調公共基礎、專業素養的教學,德育、體育等作為人文素養的體現也是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教師須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理念。尤其是面對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生相較本科生本就處于弱勢,所以要抓住高職教育的特色,注重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的設置的完整性,以期幫助高職機電專業學生更好地克服高職教育劣勢,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幫助他們更從容地面對職業挑戰。一言以概之,為了高職生能以更好的姿態走向職場,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改革也應結合時展,體現全面性和完整性。
4加大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機電技術專業的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要想不斷地改進和發展,顯然也需要得到政府的人力、財力的支持。一方面,政府應指派更多專家,從事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設置的研究,幫助中高職機電的銜接教育提出更科學合理的建議,促進中高職機電銜接教育進行課改。同時,加大財政撥款,建立更多的實踐創新平臺,為中高職學生機電實踐提供更好的條件。另一方面,是對師資隊伍的建設。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同時還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轉換狀態,快速適應中高職的學習。所以,政府一定要重視對中高職機電銜接教育課程體系研究的投入,確保師資隊伍的強大整容。無可否認,當前我國機電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仍存在許多不足,但若能在今后的發展中明確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合理開設課程,在教學中注重夯實基礎,強化實踐,同時注重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相信在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下,我國的中高職機電專業的銜接教育會取得更好更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鴻.基于模塊化課程設計的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9):17-19.DOI:10.3969/j.issn.1004-3985.2014.09.005.
[2]郭銀葉,王曉冬.論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性[J].科技資訊,2014,12(24):203.DOI:10.3969/j.issn.1672-3791.2014.24.153.
關鍵詞:就業方向社會需求實訓教學手段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地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所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等電子技術在制造業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進步和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不斷開發,如今,機電一體化產業以其特有的技術帶動性、融合性和廣泛適用性,逐漸成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主導產業,成為新世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影響下,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機電一體化專業,以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但目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專業定位模糊,“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實驗、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適應新技術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有待構建:體現當代工業發展水平的專業教材有待突破。鑒于此,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的再構建,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科領域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科學,是由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和電力電子技術互相滲透而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應用技術,支撐“機電一體化”這門學科的有:1)機械學,2)控制論,3)電子學,4)計算機科學。
二、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現有課程設置不能很好的突出高職以技能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理論課比重過大,實習、試驗、實訓環節不完善。
(2)現有課程設置沒有充分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和社會需求來設置,不能跟周圍大環境的具體需求密切結合,沒有很好的突出高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
(3)現在所采用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材很多沒有充分體現出現代機電行業的發展水平,內容陳舊、落后,且各門課程之間相互獨立,相關知識未能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慮與中職教材的很好銜接。
(4)有些課程的設置出現了嚴重的前后脫節以及學時安排不合理的情況。
(5)教學實驗、實習、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
(6)教學方法、手段不靈活,不能根據課程的性質靈活選用。
(7)缺乏一些反映機電一體化先進技術課程。
三、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
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方向、主線:社會需求——就業——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模式一教學評價——結果(畢業生)——符合社會需求,根據這一思路進行課程設置時,應遵循下述原則:
1)應確立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一種能直接上崗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把握文化基礎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充分考慮與地方經濟緊密結合。
2)課程設置應從學生就業方面考慮,并結合本地區企業的需求。因為地區、行業的發展水平不一,企業之間所擁有的裝備和所應用的技術在技術含量和應用水平上就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這也就決定著因服務面向目標的不同從而使各高職高專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在課程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由于機電一體化專業是由多個學科復合的專業,因而專業技術課程內容必須是一種綜合結構。在設置專業課程時應以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重組課程內容,沖破原有課程(甚至學科)體系,刪除陳舊的與專業培養目標相距過遠的課程內容,增添新知識,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設置4——5門核心課程,一方面在理論教學的學時安排上加以強調,另一方面要與實驗、實訓相配合,使學生通過核心課程的設置,更進一步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從而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高專綜合課程。
4)在考慮課程設置時要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上通過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該建議指出“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技術教育,應當為卓有成效地、愉快滿意地工作打下基礎。為此,應當做到:(1)使受教育者獲得在某一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2)為受教育者從事的第一個工作提供充分的專業上的準備.并提出有效的在職培訓;(3)使個人具備在其職業生涯各階段都可以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態度?!庇纱丝梢姡囵B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復合型、綜合型“通才”是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
5)要考慮到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與學生的就業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程設置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該專業的主干平臺課程學完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就業方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核心課程。
6)采用項目化教學,結合周邊企業的需求,針對企業所需的人才,對學生進行相關課程的重點介紹,并進行相應的實習、實驗、實訓,使教學和企業的需要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同時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