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7 15:4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資金流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規范建設資金管理的需要。
鐵路項目資金來源以財政性資金、鐵路債券、企業自有資金、銀行借款資金為主。加強資金流向監管是對建設資金進行全過程監管的體現,也是規范資金管理的需要。
2.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的需要。
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鐵路等交通基礎性建設投資;特別是近兩年,為拉動內需,鐵路每年基建投資規模保持在8000億以上。依法合規使用建設資金是確保建設項目按照設計標準、規模順利實施的關鍵。加強建設資金流向監管,是加快推進鐵路建設,全面落實“質量、安全、工期、投資效益、環境保護、技術創新”六位一體的建設管理要求。
3.維護項目穩定的需要。
維護建設項目穩定,是保證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保證農民工工資按期足額發放,確保不發生群體性上訪討薪等事件發生,是建設單位一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督促參建施工單位按規定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是建設資金流向監管的重要內容。
二、鐵路建設資金流向監管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分析
1.監管意識不強。
部分建設單位對資金流向監管認識不到位,建設單位只要按合同約定、工程進度撥款就行;認為施工單位擠占、挪用、截留建設資金行為,是鐵路建設管理中小問題,只要按期建成投產就行,資金如何使用完全是施工單位的事,甚至對資金流向監管持抵觸情緒。
2.監管制度不完善。
《鐵路建設資金管理辦法》頒布于2005年,基本不涉及建設資金流向監管內容;盡管鐵路總公司陸續出臺建設資金流向監管的有關通知,但多年來一直沒有制訂系統的操作性強的監管制度;部分項目管理機構疏于建設資流向監管,三方監管協議流于形式。
3.監管深度、尺度不夠。
對參建施工單位而言,建設資金使用更多體現在成本管理、物資管理、合同管理、征地拆遷等方面,違規截留、挪用建設資金現象時有發生,如果不結合施工單位的包價范圍、施工程序、成本核算、合同管理、分包計價等內容,資金流向監管工作是膚淺的、片面的。
4.建設資金??顚S门c參建單位資金統一歸集管理的矛盾問題。
鐵路建設資金管理一項要求,即確保??顚S?;作為鐵路參建施工企業,從集團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要求出發,實現資金集中管理、統一調度是提高企業資金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資金監管過程中,施工單位往往都有資金歸集訴求,加大日常資金流向監管困難。
三、加強建設資金流向監管的應對措施
1.加強專業培訓,提升監管意識,提高基建財務管理人員綜合業務素質。
首先,建設單位要充分認識依法合規使用建設資金的重要性,樹立強化建設資金流向監管意識。其次,加強資金監管人員業務培訓,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提高綜合管理素質。最后,組織財會、計劃、建設、審計、監察等部門,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共同對建設資金流向進行監管檢查,提升檢查力度、深度。
2.加強合同管理,規范制訂監管條款,確保資金流向監管依法合規。
2006年,原鐵道部首次正式發文,明確鐵路基建大中型項目必須將資金監管、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等事項納入鐵路建設合同管理;鐵財〔2007〕237號、鐵財〔2011〕24號也分別對建設資金流向監管提出具體要求。項目管理機構應在施工承包合同簽訂環節,以合同的形式明確資金使用范圍,細化資金流向監管程序,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確保建設資金流向監管工作依法合規,這是保證實施資金監管的前提。
3.完善三方監管協議,明確各級監管職責,建立逐級負責的資金監管體系。
按照“分級負責、分級監督”的管理原則,嚴格執行建設、施工及監管銀行的三方監管機制,明確各級資金監管責任主體及責任人,充分發揮各級監管職能,做到項目管理機構對參建施工單位資金實施監管向鐵路局負責;參建施工單位對所屬項目部資金實施監管向項目管理機構負責;監管銀行對施工單位資金撥付實施監管向項目管理機構負責。
4.加大監管考核,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建設單位應加大對施工單位建設資金監管檢查力度,鐵路局對建設資金流向監管定期檢查抽查,對查出問題、問題整改、監管制度落實、三方監管協議的履行等納入建設單位考核。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制訂切實可行的獎懲考核辦法,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考核機制,對參建施工單位建設資金違規使用的,納入施工單位信用等級評價;對項目管理機構違規使用的,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四、結論
【關鍵詞】“支付脫媒” 資金流跟蹤審計 清算 內部審計
一、商業銀行開展資金流向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一)“支付脫媒”為網絡犯罪提供了通道
目前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處于“支付寶”、“財付通”兩家獨大的局面,其姣好的市場業績引領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駐第三方支付領域。而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尚不成熟,一些處于初創階段的支付機構為了獲得生存發展所必須的外部資源,其管理層利用相關監管政策存在的空白粉飾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較大。而一些成長期和衰退期的機構為了維持市場份額獲取更大的利益,同樣存在粉飾財務報表的強烈動機。在支付機構外部,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平臺進行網絡洗錢、套現、詐騙、盜取資金等金融犯罪的案件屢見不鮮,移動支付、無卡消費的風險在逐漸增加,敏感數據和信息泄露的危險也在增多,甚至還出現了支付機構直接挪用客戶備付金的事件。
(二)第三方公司壟斷支付信息被,妨礙了商業銀行資金流向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當越來越多的銀行客戶不再使用銀行支付體系,改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來完成日常收付時,這些支付信息就被第三方機構壟斷,用于幫助其深入了解平臺用戶,量身訂做推銷策略,增強用戶體驗,培養用戶粘性,這又趨勢更多的用戶被第三方公司的優質服務吸引,更多、更經常地使用第三方支付替代傳統支付。與之相反,商業銀行正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客戶,甚至失去客戶。2015年,筆者所在審計組就第三方支付對駐地分行個人客戶及部分業務的影響進行了審計調查,發現使用過第三方支付的個人賬戶的交易占比由2013年的15.24%增長到2015年的53.91%,即個人客戶的交易明細中有一半以上均對應第三方支付平臺,這部分明細的支付信息開戶銀行無法取得,也無法通過資金流向審計法進行追蹤;同時,第三方支付通過對銀行賬戶“交易”、“投資”兩大功能的影響,將部分客戶的支付、投資行為游離于銀行體系之外,雖然平臺中的部分資金最后會以各種形式流入銀行,但由于漏出效應,最終會對商業銀行個人存款和保險、基金等業務形成競爭性分流,導致銀行失去自己的客戶。
(三)資金流向追蹤審計是應對“支付脫媒”風險最佳選擇
資金流向追蹤審計法是指按照資金的流程實施審計,即通過對單筆或多筆資金流轉環節的追蹤檢查,搜尋資金的“跑、冒、滴、漏”線索,進而認定審計事項合規性的審計方法。通常,追蹤資金流向可以采用如下步驟:鎖定資金源頭賬戶及資金量、追蹤和記錄目標資金的流轉路線、審查和分析資金在各流轉環節的細節、提取審計線索、確認審計事項的合規性。作為一種重要的常規審計方法,資金流向追蹤審計法被廣泛應用于操作風險、反洗錢、財務、信貸監測等專項審計項目中,以幫助審計人員發現資金在流轉過程中的“滲漏”或“蒸發”。通過分析關聯賬戶資金流動規律,可以幫助操作風險審計、反洗錢審計項目取得疑似非法集資、傳銷、電信詐騙、利益輸送等可疑資金流動的賬戶,厘清客戶關系,了解作案手法。在信貸、票據審計中,通過連續跟蹤多個中介賬戶的資金流動,可以找到看似合規貸后管理背后,隱藏的貸款資金最終流入資本市場疑點線索,幫助發現票據掮客。
二、“支付脫媒”背景下開展資金流向內部審計的應對思考
(一)建立“三集中”的新型資金清算體系,提高支付行為的透明度
首先,推動建立全方位、多維度的監管體系,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的業務不僅僅涉及金融領域,還融合了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是一個技術復合的產業,單靠人行一個部門來監管,或單純只依靠法律法規一種形式來監管都是不夠的,應當建立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主,銀監會、信息產業部為輔的監管機構體系,對網絡第三方支付行業從機構、業務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管。其次,促進分管機構完善監管細則。風險導向審計應當堅守謹慎性原則,推動人行、銀監會和各地金融辦盡快完善監管細則。在監管細則的制定過程中,應當保持高度的透明性,結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其行業特征,通過制定更貼合行業情況的監管細則,規范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行為,將審計程序和審計結果依托于法律的權威,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質量,從而降低審計風險。第三,推動建立“集中清算、集中存管、集中監督”的新型資金清算體系,增強支付行為的透明度。作為監管鏈上的重要一環,商業銀行應推動建立以央行“二代支付系統”等跨行清算設施為技術基礎,第三方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清算、集中存管、集中監督”的新型資金清算體系,將第三方機構的客戶備付金收付集中于統一的跨行清算系統進行清算,只有這樣,才能在支付行為透明化的基礎上,真正實現支付清算服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推動資金流向審計向常態化監測工作轉型
網絡支付的繁榮,帶來了支付交易的井噴式增長,加上“支付脫媒”效應的影響,僅憑項目組一己之力,要想在規定時間內妥善完成審計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以反洗錢項目為例,反洗錢審計涉及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等多個方面,審計范圍廣,難度大,在資金流向的跟蹤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為此,各大商業銀行紛紛在核心業務系統建立起反洗錢日常監測系統,依托核心業務系統每日供數形成基礎數據源,再結合反洗錢制度和本地化的洗錢犯罪特征編制監測模型,關聯各項子系統后,可最大程度地取得單筆交易的對手賬戶信息,實現對資金流向的自動追蹤。在抓取到可疑交易信息后,系統還會將數據實時推送到開戶網點,由開戶網點根據“了解客戶”的原則進行甄別,判斷其是否需要向人行報送。部分銀行還在系統中設計了可自動計算客戶風險等級的監測模型,實時推送高風險等級的客戶數據,以便開戶行對其進行重點監控和“名單制”管理。以上措施均大大減輕了反洗錢內部審計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審計效率和精準度。
(三)拓展數據源,延展取證手段,打造一專多能的審計隊伍。
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特征為目標培育的內部審計團隊,必須是適應互聯網金融風險高、管理弱、業務多元化特征的,能夠在短時間內高效、快速完成審計任務的,一專多能、高素質、善專研的審計人才隊伍。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繞開支付脫媒的干擾,完成對疑點資金流的追蹤:
(1)最大限度地拓展數據源?!爸Ц睹撁健北尘跋?,審計人員在追蹤資金流向時不應局限于一個賬戶、一張數據表,應從縱橫兩方面拓展數據源。橫向延伸,一是可將主明細賬通過賬號、明細號字段關聯到“明細擴展檔”,獲取客戶在第三方支付網關錄入的自定義備注等附加信息,幫助了解交易性質;二是可以使用客戶信息關聯出控制賬戶,查看客戶自己和所有控制賬戶明細賬,繞開被“脫媒”的款項用途、對方戶名信息,僅通過分析金額、交易時間和渠道特征來了解疑點客戶使用每個賬戶的方法及其聯系。如經營非法集資的客戶,一般會將本金和利息分開存放,一個賬戶用于向集資人轉入本金,另一個用于收取集資人轉入的利息,且兩個賬戶往往不會同名,通過觀察小額資金匯入的頻率,計算小額資金與大額資金的比例等方式,就可以大概獲得集資利率、借款周期等證據??v向拓展,則可從明細賬顯示的可疑線索出發,通過查詢簽約信息等第三方平臺無法“脫媒”的客戶基礎資料,如ATM、POS、手機銀行等子系統簽約、交易數據,來取得客戶在這些渠道辦理業務的情況和原始信息。如對疑似在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上,操縱多張銀行卡循環套現的客戶,可以對應審查其短信銀行、手機銀行的簽約信息,核實客戶是否以自己的手機號簽約多張信用卡等等。
(2)最大程度地延展審計取證手段。在追蹤資金流向的過程中,當常規審計手段因“支付脫媒”效應遇阻時,審計人員可考慮借助內網和外網延展取證手段。內網方面,可以借助會計檔案系統、客戶等級管理系統、反洗錢系統等,如通過查看網點經辦的疑點客戶業務憑證,可以了解是否存在批量代辦、無介質存入、存入后又無故沖正等可疑情形,通過訪談開戶網點進一步了解客戶情況,再返回明細賬有的放矢地追蹤客戶資金流向;外網方面,百度和工商、稅務、政府、疑點單位主管部門的網站能提供很好的輔助信息,幫助審計人員拓展審計思路。如對疑似傳銷的企業,當審計人員不能分辨其通過支付寶、微信朋友圈等進行的網絡銷售活動是正常的直銷還是非法傳銷時,可通過查詢商務部“直銷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備案信息來了解和取證等。
三、結束語
“支付脫媒”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必然趨勢,當前應重點研究“支付脫媒”對金融傳統業務和產品創新的影響,加大審計力度,控制風險。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支付脫媒”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有益思考,以促進銀行機構健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一、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對中小企業的幫扶工作
當前,我縣中小企業一方面面臨多種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同時又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生產經營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各銀行機構要充分認識到目前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牢固樹立幫扶企業就是幫助自身的觀點,要有與企業共渡難關,共同發展的信心和理念。積極開展銀行系統“進企業、送服務”活動,主動深入企業,分析企業面臨問題和困難,幫助企業出點子、尋對策,有針對性地提供金融服務。要按照“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信貸原則,進一步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有效信貸投放,提升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對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條件、但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合理資金需求,要想方設法及時滿足;對于特殊企業資金狀況出現暫時性風險的,縣內貸款銀行要根據縣政府金融協調小組意見,不得擅自抽貸、壓貸,在具備保證條件前提下,做好續貸工作。
二、合理定價,減輕企業財務成本
各銀行機構要嚴格執行人民銀行的利率政策規定,綜合考慮中小企業成長周期、行業特點、信用狀況、盈利水平等多種因素,科學合理確定對不同類型企業的貸款利率水平,在自身權限范圍內,降低利率水平,讓利于企業。嚴格禁止對企業審核、審批和發放貸款時隨意收取“咨詢費”、“財務顧問費”等各種費用。堅決禁止強制要求借款企業將一定比例貸款資金返存貸款銀行、強制要求企業貸款時搭售理財產品和搭售保險等行為。
三、公平競爭,規范存款組織行為
各銀行機構要嚴格執行縣人民銀行會議紀要[]1號精神,嚴格禁止月末、季末、年末和節假日存款積分倍數計算,嚴格禁止在組織存款時實行“貼水”行為,規范經營行為,營造正常有序的同業競爭環境。要進一步改善窗口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窗口排長隊現象;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豐富金融服務內容,提高同業競爭能力。
四、規范服務,嚴禁信貸業務不正?,F象發生
各銀行機構要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積極探索試行標準化、流水線式的小企業“信貸工廠”模式,建立獨立的小企業信貸審批和風險定價機制,提升中小企業信貸審批和發放效率;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更好服務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方式和途徑,把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進一步精細化。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個人信貸業務的受理、調查、審批和發放相關制度,禁止中介機構代辦個人信貸業務優先行為,嚴禁銀行信貸從業人員與中介機構存在不正常的利益關系。
五、加強管理,防止信貸資金流向非實體經濟領域
各銀行機構要加強內部信貸管理和風險防控制度建設,嚴格信貸審批和貸后跟蹤管理,強化信貸資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規性管理,確保企業信貸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嚴格防止部分中小企業將信貸資金用于虛擬經濟投資或通過不同渠道直接或間接進行民間借貸。要通過反洗錢監測系統,加強對重點客戶、大額資金流向及用途的全流程監測。要通過對中介機構資金流向和民間借貸的監測分析,及時進行預警,切實防范潛在的金融風險。人民銀行要開展重點信貸資金流向檢查監督,加強引導和管理,使更多的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合并會計報表;新會計準則;問題研究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企業合并的現象,會計合并報表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合并會計報表是在上個世紀末在美國出現,其后英國也隨之使用,而我國則是近幾年才開始使用。合并會計報表可以綜合的反映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現狀和資金流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會計合并報表對投資者進行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會計合并報表也有其弊端,它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不如個別會計報表,本文從其局限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二、合并會計報表發展的現狀
合并會計報表主要是以企業集團為主體,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單獨編制的會計報表為主要基礎,由母公司主要編制的反映公司主要財政狀況的會計報表。合并會計報表對于整體、全面的反映企業內部的情況,滿足國家稅務部門進行稅收查賬,方便債權人了解集團經濟信息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現行的合并會計報表無論是在理論基礎還是分析運用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這是我們著力探討與分析的。我國關于合并會計報表的專門準則是在1995年頒布的,2005年時正式頒布了會計準則,并將合并范圍作為一個單獨的部分出現在準則中。
三、現行合并會計報表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1.合并會計報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如實的反映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企業內部融資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向母公司提供貸款擔保從而子公司獲取貸款;二是母公司直接向銀行進行貸款,再轉手借貸給子公司;三是企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在各成員之間進行分配集團內部的資金流向。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一種方式和第二種方式的融資過程是不同的,但是經過合并會計報表進行抵消分錄后,這兩種融資方式在會計合并報表上顯示的是一致的。但是深入的分析就會得知,這兩種融資方式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是完全不同的。當企業內部產生財務危機時,第一種情況下母公司必須要履行當初的擔保責任,為子公司償還債務。而第二種情況下,子公司承擔的債務是很小的一部分。這兩種融資方式,前者的風險是前者大于后者的,但如果是僅僅從企業的合并會計報表進行分析的話,是得不出這樣實際的結論的。
2.合并會計報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真實反映企業集團的債務償還能力。企業集團中的成員單位都是獨立存在,各成員間的利益也是是獨立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資金不能任意在企業集團內部中自由劃撥。根據法人企業中投資者只對其投入資本承擔有限責任,子公司的債權人的債權要求只是子公司的財產,而不能依據合并會計報表中所統計的公司總資產。相反而母公司的債權人的債權要求只能從母公司的資產中扣除。所以,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合并會計報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如實反映企業集團的債務償還能力。
3.合并會計報表在的有用性減弱。多種經營的模式使企業集團面臨的經營與財務風險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同時也增強了企業的實力與競爭力,但同時也為公司的會計信息帶來了許多統計上的困難。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困難,一方面是合并會計報表主要是將不同的地區和行業的企業會計報表合并起來,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將各個地區和各個行業的盈利能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掩蓋。尤其是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財務衡量指標和制定模式,個別會計報表合并之后,這樣形成的合并會計報表的財務分析能力和財務預測能力大大降低,同時也造成了編織報表模式的困難及不便。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合并會計報表傳達會計信息的能力。
4.會計核算制度引起信息的傳輸不暢。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由于有明細反映,所以容易準確的抵消。但是由于子公司間的資金往來也比較的頻繁,這部分的抵消就成為編織過程中的死角。準確的抵消這部分的業務往來,對于企業會計核算各個子公司之間往來的情況及賬目有著重要的影響,這與企業自身的會計建設息息相關。
四、合并會計報表局限性的解決措施。
1.經濟學家曾指出,多種經營企業的業績主要是由其各個組成部分的進步與成功所構成的,投資者一定要充分了解這其中的每一個部分及構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預測企業的未來。為了降低合并會計報表信息的聚合程度,提高其有用性,編制財務報告時,應對企業集團內部按照行業的不同和地區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信息,分別披露企業內部的資金收入、資金走向和利潤等指標數據。同時,企業集團也可以按照整年來單獨編制營業利潤與資產表,可以作為合并會計報表的附注出現,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集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準確性。
2.在企業集團內部各個子公司之間的會計核算單位是獨立的,信息也是不是互通的。如何使信息流與資金流同樣達到暢通的狀態,可以通過建立一個獨立的中介部門,對子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進行全面的核算。全資的子公司可以將資金存在該部門,通過該部門進行結算。而控股公司則可以通過對子公司的單方面管理而掌握控股公司與集團子公司之間的資金活動。這樣可以打通信息流,加快信息的流動速度,使企業集團隨時掌握子公司的資金流向,加強對子公司的資金管理,還可以為合并會計報表提供準確的信息。
五、總結
會計報表是記錄企業財務信息的關鍵,真實的反映了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和資金流向等問題,是公司持有人了解企業信息的重要途徑。合并會計報表對于反映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現狀和資金流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會計工作中,通過不懈的努力,會做出信息真實、準確的合并會計報表,以供企業集團進行正確決策之用。(作者單位:江蘇泰州東方中國醫藥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M].財政部,2006.
隨著市場經濟深化發展,資金形式和融資渠道更多元化,特別是債券、股票等形式,不僅拓展了融資渠道,更賦予金融運行新特點。企業通過發行證券取得投入實體經濟的一定資本量,即通常所說的資本市場一級市場。我們知道,金融資本具有要求回流(一定時期后)和取得一定收益的特點。因而與一級市場相伴隨,自然出現證券交易的二級市場,實現股票投資資本的回流。這樣可以看到與銀行存貸形式不同的資本市場運行的一些特點。以股票而言,股票原本是代表投入實體經濟一定資本量的憑證,或稱為資本的“副本”和“影子”。但是它又可以作為二級市場交易的商品,形成自身的價格。這個價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就是所謂“收入資本化”過程,將其視為該收益的一定資本量。顯然股票價格與投入實體經濟的相應資本收益密切相關,是其基本依據。不過它在市場上還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市場利率波動、股票的供求、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和資本收益的不同預期等,必然導致股市價格經常波動,在一定時期中與實體經濟運行不一致,從而處于相對獨立狀態。盡管如此,從根本和長期而言,二級市場動態要受實體經濟運行狀況約束并服務于后者。
金融運行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一是支持經濟增長所需追加的資金,推動物質和人力資源的流轉,并發掘資源的潛力;二是金融資金講求效益的性質有利于促進資金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實體經濟發展所追求的目標,一般可概括為:持續的增長、優化的經濟結構、較高的效率。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穩增長、調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和預防通貨膨脹,更要求將增長、結構和效率三者妥善結合。這無疑也是金融運行的基本依據,也是其實現促進或促退作用之緣由。
滿足經濟持續增長必須要追加資金
除了加速資金周轉之外,還需要追加一定量資金供給,這就涉及到銀行。銀行是擴大或收緊貨幣和金融資金供給總量的“閘門”。如果采取擴張政策,不僅增加銀行可用資金量,其他渠道資金流量也會增加。這就出現一個難題,如未能供給增長的貸款支持,有可能抑制生產潛力;過度擴大貸款供給,則會刺激物價上漲,擾亂實體運行?,F在講穩定增長和預防通貨膨脹,正是尋求兩者間的平衡。如何協調兩者關系,從理論上說,生產增長要符合經濟成長的需要,同時又有可供的資源,實質上也就是保持必要的供求平衡。當然這還是事前預期,要根據實際運行調整節奏。此外,還要考慮到隨著經濟國際化發展,國際商品漲價會波及國內物價,此時不能單純采取收緊資金供給措施,而必須增加商品生產和供給以及節約使用。
我國當前面臨工農業技術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和城鄉一體化等重大問題,經濟成長點頗多,這就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撐。
引導資金流向,優化經濟結構
金融資金流向實際標志著資源在不同部門間的分布狀況,關乎經濟結構的變動。一個經常的問題是,怎樣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來協調資金流向。
從地區和企業說,更多關注地區行業協調和市場需求,這有其合理性,但是不免形成眾多的“小而全”和重復建設,更不用講浪費資源和金融風險了。因此還需要從宏觀層面引導資金流向。
從國家方針看,需要從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形成共識的產業和地區發展規劃??煽紤]幾項金融措施。一是完善可帶來經濟結構優化的銀行信貸政策和證券發行政策。二是逐步完善金融機構體系,簡化資金流程,從而根據金融資金來源的不同性質,適應不同產業的需求,提供對應的便捷服務。三是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對一些新成長的或資力弱的企業,在制度和政策設計上給予某種優惠待遇。
創新與監管的有效配合
創新和監管是一對矛盾體。金融隨經濟發展不斷飛躍,必然要求金融形式和產品不斷翻新,但新產品可能帶來新風險,需要進行適當監管。過去有句話叫“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正反映了這一矛盾。創新是無止境的。就監管而言,一是不阻礙創新;二是視運用成熟程度逐步放寬原設的限制;三是盡可能采取市場化手段,給予相關單位靈活對應的余地。
積極穩妥發展資本市場
西方資本市場空前發展,在世界范圍內聚集并迅速轉移資金,但也可能引發風險,并波及實體經濟。在發達的市場上,除了債券、股票之外,還因此衍生出多種證券工具。如果說股票是資本的“副本”和“影子”,那么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影子”的“影子”。它們與實體資本的聯系更是模糊,其運行波動性更大。次貸危機使全球經濟衰退,因而西方學者呼吁加強監管。我國自建立股票市場以來,擁護者大有人在,擔心者也有之。我們需要辯證地審視這一市場。
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融資與投資功能,體現為通過發行證券籌集長期建設資金,規模越來越大;融資與投資融合;可兼得利息和紅利收益;高收益與高風險相匹配有助于動員風險偏好高的人群的資金;發行證券企業必須定期公布經營資料,接受社會公眾日常監督。股東還可用手或用腳行使表決權,從而督促企業提高經營水平。通過市價和股票收益率的波動,展現優勢企業成長價值,以引導資金流向等。
作者:王海英 單位: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監督不力,缺乏對財務事項的嚴格監控目前不少企業中,所有者對企業、母公司對子公司、公司管理層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的問題,許多企業盡管設置了一些監督職能,也制定了相應的監督制度,但因種種原因,并未產生實質性作用。尤其在重大投資等問題上,尚未形成有效的決策約束機制,領導個人意志仍起決定作用,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財務監督流于形式。二、優化企業資金管理的具體途徑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合理支出資金資金預算管理體現了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思想、經營目標和經營決策,它的核心功能在于對企業的業務流、資金流進行全面的整合和規劃,從源頭開始,沿著資金流的方向,以滿足需求為原則,有效配置資源,使企業的生產收支和投資活動全部納入預算管理。這是企業資金管理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為此,應成立企業最高負責人參加的資金預算管理委員會,領導全員參與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
強化籌資管理,平衡企業的資本結構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有很多方面需要資金的籌集,如籌集資本金、償還債務、調節資本結構、擴大生產規模等。加強籌資管理,要注意合理匹配資金籌措結構,切實做到企業籌資中自有資金與對外融資的結構合理,短期負債與長期負債的有機協調,投入與產出比例匹配,商品變現與償債時間數量的同步。在籌資過程中,應當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的需要量,在計算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基礎上,分析各種籌資方式所存在的風險,通過比較各種籌資方式的成本和風險,從而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
加強企業資金的集中管理,合理調度資金,盤活閑置資產,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和收益率資金集中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種先進方式,有利于發揮資金整體效益,提高資金利用率,使有限的資金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稍O置專門的資金管理結算部門,實行資金的統一籌劃,嚴格控制多頭開戶和資金賬外循環,實現資金的集中、統一調度和有效監控,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降低風險。要重視加速流動資金的周轉,盡量減少資金閑置,努力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應收賬款和存貨在流動資金中所占資金比重較大,其循環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現金流量,為此,企業要著力加強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管理,縮短資金回籠期限,及時處理呆滯積壓物資,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和資金的占用。
完善監督機制,強化內部監控力度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嚴格監督、考核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強化監督約束機制,確保資金流信息真實的保障。為此,企業應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監督機構,配備專門人員,確立其地位,明確其職能,并健全內部審計監督考核制度,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要加強對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執行情況的過程性審計和監督,前移監督關口,變過去的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和適時監督,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年度預算,對企業投融資、資金流向、財務狀況變動等情況實施全過程的跟蹤和監控,定期檢查,及時反饋預算執行中的突出問題,并給予糾正和處理。當前,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管理要圍繞資金管理這個主旋律,從企業經濟管理內在要求出發,努力提高財務部門的參謀決策能力,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企業特點的新型資金管理模式,以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關鍵詞:農村養老保險;農業資金;解決思路
農村養老保險不但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金融問題。作為一個社會問題,農村養老保險關系到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農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以至整個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金融問題,農村社會保險又與某種融資體系相聯系,并影響著社會資金在各產業之間的配置。本文主要關注農村養老保險作為一種金融方式對農業資金造成的影響,即社會保障基金帶來的農業資金流出的問題。
一、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帶來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存量的增加
1993年開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正式推向全國有條件的地區。此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范圍雖然不斷波動,但總的來看仍呈擴大的趨勢。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農村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為5374萬人,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余354億元。盡管目前看來,這部分資金總量尚不高,但是,隨著“三農”問題的解決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必將大幅增加。因此,有必要對這部分資金的流向加以分析,以明確其對農業的影響。
二、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使用方向
對農村養老保險基金而言,進行投資來對積聚的養老基金進行保值與增值,對于保證養老金的按時、足額支付,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社?;鹜顿Y的范圍限于銀行存款、買賣國債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
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使得大量資金向非農領域流動。對于銀行存款而言,目前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主要存于農村信用社或郵政儲蓄系統。農村信用社資金的貸款方向,集中于農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其中,鄉鎮企業貸款有相當大的比重投到非農領域。郵政儲蓄系統長期以來實行資金存入中央銀行,依賴于儲戶于轉存中央銀行之間的存款利差,成為中央銀行回籠資金的一種手段,即使將這部分資金推向金融市場,由于與其他行業相比,農業基礎建設投資,周期長、風險大,所以,農業的貸款并不具有吸引力,銀行貸款款的流向,只能以非農產業為主。對于國債而言,國債的發行目的是為了彌補赤字與籌集中央建設性預算的部分資金,對彌補赤字而言,無論是作為政府人員的工資還是用于政府采購,都是使資金進入非農領域,并在非農領域周轉。對建設性預算而言,除了農田水利、生態環境建設和農網改造的資金是流向農業之外,其余國債項目的資金都是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對于其他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公司債而言,更是各種非農產業的主要籌資手段,使得資金流向非農產業。
然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資金的來源,又主要是農業資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對象是非城鎮戶口的農村人口。因此,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所交納的資金,也只能是農村人口收入中的一部分。固然,農村養老保險覆蓋人群中包括了大量鄉鎮企業人員和外出打工人員,他們的收入主要來自非農產業。但是,這些人員是原屬于家庭保障范圍的,他們向社會保障的轉移意味著原有家庭保障格局的打破,使得由他們進行家庭保障的另一部分人群也必須納入社會保障,以保障其老年消費。因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不可能僅僅面向這些“離土”人員的,還必須包括這些人員所對應的原家庭保障中的人員。這后一部分人群的收入卻主要是農業收入,他們交納的保費,也只能源于農業收入。農村家庭本身就是一個生產單位,農村居民的收入,不僅用于整個生命周期的消費,還必須用于農業生產的投資。就此而言,農業收入與農業資金具有一定程度的等價性,源于農業收入,就是源于農業資金??偟膩碚f,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資金的來源,仍有相當部分是屬于農業資金的。
因此,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籌集和運作的結果,是資金從農業向非農產業的凈流動,其資金來源是農業,其資金使用是非農產業。農村養老保險規模越大,養老保險基金積累的越多,農業資金的流出也就越多。而從長期趨勢來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范圍只會越來越廣,保險基金的規模也只會越來越大,與之相應,農業資金的流出會越來越多。
三、農業資金流出的經濟后果
農業資金的流出會造成以下三個主要后果。
1、農業資金流出的最直接后果,是農業的萎縮。作為一個生產部門,農業需要不斷的將獲得的收入重新進行投資,以維持簡單或擴大的再生產。農業資金對農戶自籌配套資金的依賴性較高,而農戶自籌資金的獲得,主要是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所帶來的農戶可支配收入的減少,會使農戶的生產支出顯著降低。目前,我國農村的金融體系尚不發達,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投資主要是依靠家庭積累,農戶缺乏其他的融資渠道來彌補參加社會保險所交納的資金,這也減少了家庭進行農業投資的規模。
2、農業資金流出的另一個后果,是造成了農村養老保險不足的惡性循環。農業資金的流出,要求在農業生產中用更多的勞動來替代資本,使農業中勞動力的使用量增加。而勞動投入的邊際效益又是逐步遞減的,因此,農業資金的流出,使得勞動帶來的收益越來越低,農業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也就越來越小,農村人口的外流規模也就越來越大。不斷增加的農村外流人口加劇了原有家庭保障的解體,形成了對社會保障的需求。而另一方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帶來了農業資金的流失。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農業萎縮的速度將越來越快。
3、農業資金流出的第三個后果,是降低了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提高提高主要還是依靠農業的新要素投入,農業資金的流出,減少了農民的可支配收入,農民對土地的要素投入也就相應減少,導致農業競爭力的下降。而隨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范圍的擴大,作為資本要素的農業資金的流出也越來越多,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會因資金的缺乏而難以進行,這就使得我國農業的成本始終偏高,難以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價格競爭。
四、解決農村養老保險引起的農業資金流失的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農業資金流出,既制約著我國農業的發展,也危及農村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但是,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又是勢在必行的,這就需要一個與農村養老保險同步的農業資金補償機制。本文建議采用以下思路進行應對:
1、建立農業資金的回流機制
通過建立資金回流的機制,可以抵消建立養老基金的影響,方案如下:
(1)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農業建設國債
補償農業資金的第一個方法,是把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籌集的資金,再用于農業建設。這可以有兩種方式:直接投資于農業,或者購買用于農業建設的國債。但是,直接投資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一方面,農業投資的風險較高,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對投資的安全性則有嚴格的要求,出于安全性的考慮,直接投資于農業也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所允許的社?;鹜顿Y方向也不包括對農業的直接投資。因此,購買用于農業建設的國債,也就作為補償農業資金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用于農業建設的國債的資金是流入農業的,另一方面,國債作為一種國家信用,其風險很低,也可以滿足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安全性的要求。
(2)增加財政對農業的投入
單純以購買國債方式來回流農業資金是不夠的。就目前的農村貸款而言,主要是用于短期資金周轉的,而不是用于長期的農業投資。因此,存入信用社、郵政儲蓄系統的農村養老保險,是難以回流到農業的。這就必須由財政出面,來引導農業資金的回流。一方面,可以加大國債資金對農業的投資規模,以抵消農村養老保險所帶來的農業資金流出。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農業貸款貼息等方式,來促進農業貸款的增加,以增加農村養老保險存款流回農業的比重。
2、以漸進方式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
鑒于農村養老保險對農業資金的影響,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也必須是漸進的,以避免對農業造成大的沖擊。一方面,要使農村養老保險結構與我國的社會結構相適應,使其有一定的地區差別;另一方面,推進的速度又不能太快,以保證資金回流的機制能逐步與社會保險體系的建設相適應。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是相當不平衡的,農村收入的地區差距也很大。對農村收入高,農業收入比重低的地區而言,農村養老保險所保障的人口,以在非農產業工作的人口為主,社會養老體系建設對農業資金的影響較小。但是,對農村收入低,農業收入比重高的地區而言,農民用于養老保險的資金只能從農業資金中獲得。社會保險范圍的迅速擴大,會使農業資金大量流出。因此,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必須承認這種差異,農業收入為主的地區,還要以家庭保障為主,非農收入比較高的地區,方可逐步增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比重。并且,農村養老保險的建設,要與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相配合,同步推進。
3、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就城鎮養老保險來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第二、三產業內部的融資方式,來自第二、三產業的工薪收入,以養老基金的方式籌集起來,之后仍然以直、間接的方式投向第二、三產業。而農業養老保險,正如上文所論述的,不論作為存款還是購買國債,都是用于非農部門。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農業貸款的高風險與土地生產率的下降。由于農村金融體系的不發達,對長期貸款與農業基礎投入的風險難以準確測算,有限的貸放量往往帶來高風險,這是信用社所難以應對的。農村金融體系的不發達,也造成了農業生產的資金瓶頸,抑制了農業生產規模效益的形成。這些因素,都不利于農業對資金的吸引,不能把農村養老保險建成農業生產的融資來源。因此,加強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促進農業收益率的提高,降低農業融資的風險,是將農村養老保險帶來的農業資金分流吸引回農業的重要手段。從長期來看,這是減弱農村養老保險分流農業資金的最終解決途徑。
注釋:
①參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2006年度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網站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3]Gopinath,M.,Kennedy,AgriculturalTradeandProductivityGrowth:AStatelevel,Analysis,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82,5,pp12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