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5 15:07: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重金屬污染的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一直以來,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都是全球各國亟待解決的一項難題。當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相對較為嚴峻,且引發這一問題的因素相對也比較復雜。而此種污染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對生物的生長帶來極大的危害,還會降低作物的總產量,并對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對此,本文以土壤的重金屬污染為立足點,通過對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和危害的分析,從而就緩解和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土壤重金屬污染;危害;修復技術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24
就土壤本身來看,其之所以會產生重金屬污染,主要是因為人類在活動期間將重金屬物質帶入到土壤內部,使得土壤內的重金屬含量增多,破壞生態環境。隨著農村人口數量的增長和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的增加,導致土壤中有害物含量增多,自身生態結構和環境質量被破壞。其中,重金屬是對土壤生態結構影響最大的一種元素。為了重塑土壤生態結構,提高土壤內部環境質量,解決土壤存在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勢在必行。
1 土壤污染現狀和危害
1.1 重金屬污染現狀
在2005年到2013年的12月,我國土地管理局第一次開展了有關全國土壤污染情況的調查研究。按照我國在2014年由國土資源部和環保部共同的有關《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所公示的調查結果看:當前我國土壤生態環境的狀況整體來講十分嚴峻,特別是重金屬污染問題,更是極為嚴重。在我國一些廢棄工礦所在區域的周邊位置,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十分的突出。其中,我國有16.1%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總超標率相對較重,11.2%超標率屬于輕微范圍;而輕度超標率和中度以上的超標率分別達到了2.3%和2.6%。
1.2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同其他土壤污染類型相比,重金屬污染本身的隱匿性、長期性、不可逆性較強,且這種污染問題一旦出現,則很難消逝。一旦重金屬污染存在于土壤中,不僅很難被移動,還會長時間滯留在其產生區域,不斷污染周邊土壤。與此同時,重金屬污染物不僅無法被微生物有效降解,還會借助植物、水等介質,被動植物所吸收,而后進入到人類食物鏈之中,對人體健康a生威脅。從具體的情況來看,重金屬污染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危害類型:對作物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因為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與作物系統遷移的過程中,會對作物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生理生化產生直接影響,從而降低作物的品質與產量。例如,鎘屬于對植物生長危害性較大的重金屬,如果土壤鎘含量較高,植物葉片上的葉綠素結構就會被破壞,根系生長被抑制,阻礙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與水分,降低產量;會對人體生命健康帶去影響。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屬污染物可以借助食物鏈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汞進入人體后被直接沉入到肝臟中,破壞大腦的視神經。
2 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的方法
2.1 工程治理法
所謂的工程治理法,是通過利用化學或者是物理學中的相關原理,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展開有效治理的一種方法。現階段,工程治理法主要包括了熱處理法、淋洗法與電解法等[1]。在眾多重金屬污染處理方法中的處理效果更好、處理工藝的穩定性更高。但該項方法處理過程和處理工藝復雜,需要花費的成本高,且經過該方法處理后的土壤,其本身的肥力會有所降低。
2.2 生物治理法
該方法指的是借助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的一些習性,來達到改良、抑制、適應重金屬污染的目的。在該項治理方法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微生物、植物和動物治理法。生物治理是利用鼠類和蚯蚓等動物能夠吸收重金屬的特性;植物治理則是利用植物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清除重金屬污染,對重金屬具有忍耐力的特質。工程治理法相比,生物治理方式投資相對較小、管理便利、對環境破壞性小等優勢,但治理時間較長[2]。
2.3 化學治理法
化學治理法是通過向已經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投入適量的抑制劑和改良劑等其他化學物質的方式,增加有機質、陽離子等在土壤中代換量和粘粒含量,來改變被污染土壤電導、Eh、pH等其他理化性質,使重金屬可以通過還原、氧化、拮抗、吸附、沉淀、抑制等化學作用被有效消除[3]。
3 結束語
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重金屬對土壤污染程度逐漸加深的今天,對重金屬污染現狀,以及其可能會造成的危害等問題展開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并利用工程、生物、化學等方式來有效的緩解和治理土壤當前存在的重金屬嚴重污染問題,能夠對我國土壤的生態環境和內部結構進行重構,為我國城市發展和社會建設提供充足的土壤資源。
參考文獻
[1]崔德杰,張玉龍.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與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04(3):366-370.
關鍵詞:銅陵市 重金屬污染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7(c)-0137-03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加速,開發利用的重金屬種類、數量和方式越來越多,涉及重金屬的行業越來越多,再加上一些污染企業的違法開采、超標排污等問題突出,使重金屬污染呈蔓延趨勢,污染事件出現高發態勢,表現出長期積累和近期集中爆發、歷史遺留問題和新出現問題相交織的特點[1]。2011年2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體現了我國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視。
銅陵市是一個有著三千多年開采歷史的極具特色的有色多金屬礦區,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有著悠久的采冶銅歷史[2]。目前已形成以采、選、煉、加工為一體的“銅”產業鏈,對推動銅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重金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對公眾身體健康構成了潛在或現實的危害。銅陵縣、銅官山區是國家60個重金屬砷控制區之一,46家企業被列為環保部重點監控企業,重金屬污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3]。
1 銅陵重金屬污染研究分布
目前有關銅陵重金屬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礦區土壤、尾礦庫、水及水體沉積物污染、大氣沉降物及城區表土與灰塵和潛在生態風險的評估。
1.1 礦區土壤
土壤中的重金屬,在自然情況下,主要來源于成土母巖和殘落的生物物質。但是近代以來,工農業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加劇了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污染程度越來越重,范圍越來越廣。胡圓圓等[4]對銅陵銅官山銅礦區土壤重金屬含量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銅官山銅礦區土壤Cu、Zn、As、Hg平均含量高于銅陵市土壤背景值,土壤已受Cu、Zn、As重污染,受Hg輕污染。
楊西飛[5]運用Matlab軟件模糊推理系統(FIS)對銅陵礦區農田表層土壤重金屬污染進行了評價,發現該礦區農田表層土壤普遍受到了重金屬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嚴重,其次是Cu,其它各元素依次為Pb>As>Zn>Hg。土壤中Hg、Cd、Cu和Pb元素在表層明顯富集,各元素總量在不同深度均明顯高于土壤自然背景值,Hg、Cd、Cu、Pb和Zn在垂向上呈遞減趨勢,且在橫向上主要以洋河、順安河和新橋河為中心向四周遞減。不同形態重金屬在總量中的百分含量隨深度變化明顯不同。
王嘉[6]對銅陵的兩個礦區(獅子山區朝山金礦主井和銅陵縣順安鎮新橋礦業公司主井)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運用內梅羅指數法和地質累積指數法對研究區進行了現狀評價,研究表明,As和Cd為嚴重超標污染物;As的致癌風險和非致癌風險都大,Cr的致癌風險最大;Cd、Hg、As對生態危害的潛在風險很大;所研究的兩礦區均存在很高的致癌風險和生態風險,朝山金礦區相對更高些。
白曉宇等[7]運用地統計學分析手段對銅陵礦區土壤中若干重金屬元素進行空間變異分析及空間插值和污染分析,結果表明,As、Cd、Pb、Zn元素的變異函數表現為各向異性,其方向性可能主要受礦床分布控制;Hg元素因受小尺度因子影響較大而呈現塊金效應較大。As元素污染的主要是由于銅礦、鉛鋅礦、褐鐵礦礦床及其開發;Cd元素的污染與鉛鋅礦床及其開發,以及農業污灌有關;Pb、Zn元素的污染與鉛鋅礦床及其開發密切相關。
1.2 尾礦庫
銅陵市是安徽省境內重要的銅生產基地。在銅礦生產的同時,產出了大量尾礦堆存于附近的尾砂庫中。尾礦庫多建于山間谷地、河流上游地區,其下游是經濟、農業發達地區。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的擴容,部分郊區的尾礦庫已經進入市區,尾礦庫的環境效應及其安全性令人關注。徐曉春等[8]對安徽銅陵林沖尾礦庫復墾土壤采樣檢測的結果表明復墾土壤中Cu的污染極其嚴重,As、Zn、Pb的污染較輕。徐曉春[9]還對銅陵鳳凰山礦林沖尾礦庫中重金屬元素的空間分布特征及相關土壤、水系沉積物和植物中重金屬元素含量變化進行了研究,發現長期堆存的尾礦會發生元素的次生淋濾與富集。
惠勇[10]等對銅陵市鳳凰山尾礦庫三個不同鳳丹種植地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尾礦土壤中的Cu、Zn、Cd含量均較高,其中Cu、Cd的含量分別是國家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的1.04~1.30倍和6.58~9.34倍。礦區近年來種植的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富集作用不明顯。
王少華[11]等采集了銅陵市楊山沖尾礦庫、尾礦庫周邊及較遠距離土壤、水、植物樣品,測定了其中的重金屬含量,發現所采集的土壤、水和植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As,Hg,Cu,Zn和Pb等元素的富集現象,且不同元素之間的富集程度也有所差異;重金屬元素含量隨著遠離尾礦庫,有逐漸遞減的趨勢。周元祥[12]等對楊山沖尾礦庫尾砂重金屬元素的遷移規律進行了研究,發現在自然風化條件下,Cu、As、Hg、Cd和Pb的淋濾遷移速度相對較快,Zn略慢;Zn、Pb、Hg和Cd在50~60 cm深處會發生二次富集;風化后尾砂中Cu、Pb、As和Hg以殘渣態為主要賦存形式,其次為鐵錳氧化態,其中Zn和Cd以鐵錳氧化態含量在表層最高。
1.3 水及水體沉積物
水體及沉積物因其獨特的環境特點,往往會成為重金屬元素的“源”和“匯”,學者們也因此對其進行了眾多研究。張敏[13]等通過測定長江銅陵段枯、豐水期江水中Cu、Pb、Zn和Cd不同形態的含量,分析了四種金屬在江水中的存在形態分布,不同水期含量變化,水中懸浮物對金屬吸附能力大小,以及近20年來含量的變化情況。發現長江銅陵段江水中各重金屬總量豐水期時大于枯水期,重金屬各形態含量之間均有差異。與近20年江水中的重金屬背景值比較,長江銅陵段重金屬含量有普遍升高的趨勢。
徐曉春[14]等對相思河的重金屬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采用潛在危害指數法對沉積物中重金屬進行了評價。研究表明,相思河中下游受到的重金屬污染明顯比上游嚴重,Cu和Cd的富集系數和生態危害高。
李如忠[15]等對惠溪河濱岸帶土壤重金屬形態分布及風險評估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惠溪河濱岸帶土壤中Cd和As達到極高風險等級,Cu為中等風險等級;根據綜合污染及潛在生態風險貢獻率水平,初步判定As和Cd為惠溪河濱岸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修復的優先控制對象。
王嵐[16]等對長江水系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特征及生態風險性評價的研究中表明,安徽順安河位點為極強生態危害范疇。
葉宏萌[17]對銅陵礦區的新橋至順安河沉積物中五種重金屬的全量和形態進行了研究,并結合環境條件分析了它們的橫向和縱向遷移變化特征,研究表明該區域沉積物重金屬中Cu、Zn、Pb、Cd的均值皆遠超長江下游沉積物背景值,其中以Cu和Cd最顯著。對重金屬橫向遷移分析發現,礦山重金屬會隨著沉積物的距離增加而顯著降低,新橋河沉積物的遷移變化顯著高于順安河沉積物。在遷移過程中,Cu、Zn、Cr殘渣態逐步增加,毒性減弱,Pb、Cd的活性態比例增大。重金屬的縱向遷移分析結果表明,離礦山的位置遠近對沉積柱金屬的總量和形態起決定作用,礦區下游河流沉積物既受尾礦的影響,也受河流流域物質本身的影響。
1.4 大氣沉降物及城區表土與灰塵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帶來的交通污染以及其他方面的污染使得大氣環境質量越來越差,大氣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李如忠[18]利用美國國家環保局(US EPA)推薦的健康風險評價模型對銅陵市區表土與灰塵重金屬污染健康風險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銅陵城區土壤和地表灰塵已遭受較為嚴重的重金屬污染;不同功能用地的致癌風險均顯著超過US EPA推薦的可接受風險閾值范圍和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推薦的最大可接受風險值;銅陵市表土與地表灰塵已對公眾身體健康構成危害;其中主導致癌與非致癌風險效應的主要污染因子是As,主要暴露途徑是手-口攝入途徑。
吳開明[19]用蘚袋法對銅陵市大氣重金屬污染進行了研究,發現銅陵市Cu污染最嚴重,有色金屬冶煉工業是銅陵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交通運輸對大氣重金屬污染也日趨嚴重。
殷漢琴[20]對銅陵市大氣降塵中銅元素的污染特征進行了研究,采用富集因子法定性地判斷各采樣點銅元素的來源,研究表明,銅陵市大氣降塵中銅元素污染嚴重并且形成了以銅開采和冶煉企業為中心的污染區域。研究發現銅礦石的開采和冶煉對大氣降塵中的銅元素污染貢獻較大, 是主要的污染源。
2 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與控制措施研究
重金屬在土壤、水體、大氣、生物體中廣泛分布。由于大氣和生物體中重金屬的特殊性及其主要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土壤和水體,所以對于重金屬的污染修復技術主要集中在對土壤和水體中的重金屬污染進行修復。
重金屬在土壤中不易隨水淋溶,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具有明顯的生物富集作用且土壤污染具有較長潛伏期;由于土壤、污染物及地域的復雜性,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其治理不僅見效慢、費用高,而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途徑主要有兩種:(1)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環境中的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2)從土壤中去除重金屬[21]。圍繞這兩種途徑展開的土壤重金屬治理措施有物理及物化措施、化學措施、農業生態措施、生物修復等[21~23]。
王華等[24]對我國底泥重金屬污染防治研究做了相應綜述,提出目前我國底泥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常用方法有工程治理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和化學治理方法。
重金屬污染物進入水生生態系統后對水生植物和動物均產生影響,并通過食物鏈發生富集,引起人體病變,危害人類。目前水體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物理化學方法、集成技術、生物方法等[25]。
為控制銅陵市重金屬污染、提高環境質量,銅陵市環保局組織編制了《銅陵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該規劃以國家《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為指導,落實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治理念,提出了一系列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以求能遏制重金屬污染趨勢,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保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環境權益。
3 結語
對銅陵市重金屬污染研究情況進行了介紹,對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與修復技術經行了總結。根據目前研究結果表明,銅陵市重金屬污染已比較嚴重。Cd、As、Cu和Pb為主要的污染元素,Hg雖然含量較低,但因為其毒性較大,亦當引起足夠的重視。礦石的開采和冶煉以及尾礦的堆積成為銅陵市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所以首先應控制源頭,治理礦石的開采和冶煉,清理尾礦的堆積。由于植被等生物體對重金屬具有良好的吸附阻攔作用,可在采礦廠四周設置重金屬吸收強防護帶,阻止污染向更遠擴散。對于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方法、物理或化學方法去除。
健全重金屬污染防治法律體系、做好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和強化行政管理是防治重金屬污染的重要管理手段?!躲~陵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的提出對銅陵市重金屬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健全重金屬污染防治法律體系,實施清潔生產,監督實施環境影響評價驗收工作,開發研究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等是目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羅吉.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治立法現狀及改進對策[J].環境保護,2012(18):24-26.
[2]張鑫.安徽銅陵礦區重金屬元素釋放遷移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環境效應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3]銅陵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R].
[4]胡園園,陳發揚,楊霞,等.銅陵銅官山礦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4):342-344.
[5]楊西飛.銅陵礦區農田土壤及水稻的重金屬污染現狀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6]王嘉.銅陵礦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評價與風險評估[D].合肥工業大學,2010.
[7]白曉宇,袁峰,李湘凌,等.銅陵礦區土壤重金屬元素的空間變異及污染分析[J].地學前緣,2008,15(5):256-263.
[8]陳莉薇,徐曉春,黃界穎,等.銅陵林沖尾礦庫復墾土壤重金屬含量及污染評價[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4(10):1540-1544.
[9]徐曉春,王軍,李援,等.安徽銅陵林沖尾礦庫重金屬元素分布與遷移及其環境影響[J].巖石礦物學雜志,2003,22(4):433-436.
[10]惠勇,張鳳美,王友保,等.銅陵市鳳凰山尾礦區重金屬污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3):1426-1426.
[11]王少華,楊劫,劉蘇明.銅陵獅子山楊山沖尾礦庫重金屬元素釋放的環境效應[J].高校地質學報,2011,17(1):93-100.
[12]周元祥,岳書倉,周濤發.安徽銅陵楊山沖尾礦庫尾砂重金屬元素的遷移規律[J].環境科學研究,2010(4):497-503.
[13]張敏,王德淑.長江銅陵段表層水中重金屬含量及存在形態分布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3,3(6):61-64.
[14]徐曉春,牛杏杏,王美琴,等.銅陵相思河重金屬污染的潛在生態危害評價[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28-131.
[15]李如忠,徐晶晶,姜艷敏,等.銅陵市惠溪河濱岸帶土壤重金屬形態分布及風險評估[J].環境科學研究,2013,26(1):88-96.
[16]王嵐,王亞平,許春雪,等.長江水系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特征及生態風險性評價[J].環境科學,2012,33(8):2599-2606.
[17]葉宏萌,袁旭音,趙靜.銅陵礦區河流沉積物重金屬的遷移及環境效應[J].中國環境科學,2012,32(10):1853-1859.
[18]李如忠,潘成榮,陳婧,等.銅陵市區表土與灰塵重金屬污染健康風險評估[J].中國環境科學,2012,32(12):2261-2270.
[19]吳明開,曹同,張小平.蘚袋法監測銅陵市大氣重金屬污染的研究[J].激光生物學報,2008,17(4):554-558.
[20]殷漢琴,周濤發,張鑫,等.銅陵市大氣降塵中銅元素的污染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9,39(4):734-738.
[21]夏星輝,陳靜生.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1997(3):72-76.
[22]佟洪金,涂仕華,趙秀蘭.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措施[J].西南農業學報,2003 (S1):37-41.
[23]顧紅,李建東,趙煊赫.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 2005,21(8):397-408.
關鍵詞:土壤重金屬; 污染特點; 治理策略
1 引言
在環保領域對重金屬污染的定義是能夠使生物遭受顯著毒性的金屬,這些物質包括汞元素、鉛元素、鋅元素、鈷元素、鎳元素、鋇元素等,有時候也包括鋰元素與鋁元素等等。一項來自研究機構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全球汞排放量達每年1.5萬噸,鉛排放量達每年500萬噸,這些元素進入農田和城市,為所經地區的土壤帶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這些污染一方面能夠影響地下水和農作物的品質,另一方面也通過食物鏈對當地居民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當前,如何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分析、評估、預防和治理,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本文首先從土壤重金屬的主要來源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危害兩個方面分析了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空間差異以及污染整體的形態特征,最后深入論述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預防以及修復策略。本文的成果對于環境保護和土地利用均有著比較好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2 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分析
2.1重金屬來源分析
(1)交通運輸
我國正在進行著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各類交通工具的數量近年來一直呈現出大幅攀升的態勢,因此其排放的廢氣也逐年增加,導致土壤里重金屬元素逐步累積,形成污染。以汽車為例,污染源包括尾氣排放、汽油燃燒、輪胎磨損等,會逐漸排放出鉛、汞、銅、鋅等重金屬元素,一方面對大氣質量造成破壞,另一方面也導致土壤重金屬超標。
(2)工業和礦產業
工業生產會排放出重金屬元素,以煙塵或者廢氣廢水的形式進入大氣與土壤,而大氣中的重金屬則會逐漸沉降入土。工業生產中的廢渣是更加主要的重金屬污染來源,比如金屬冶煉企業、電解鋁企業、電鍍企業等,在其日常生產排放的廢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如果在不經處理的情況下隨意露天堆放,或者直接傾倒進土壤中,會為土壤帶來極大的污染。
(3)燃煤釋放
煤的燃燒會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質,并逐漸沉降入土壤中。我國的燃煤企業,包括火力發電廠和鋼鐵企業等,會排放大量的汞金屬,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汞元素最終進入土壤。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汞元素的排放有其嚴重,這些污染能夠為城市的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帶來致命的影響。
(4)居民垃圾
居民如果將大量垃圾不加分類地堆放在戶外,由于垃圾中存在不少未經處理的廢棄物,例如電池等,將會使其中的重金屬逐步滲透和擴散至周圍的環境中,逐步導致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3 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治理策略
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的治理,可以從預防和修復兩方面進行著手。
3.1重金屬污染預防策略
控制污染,應從源頭做起。因此在農村地區,應注重灌溉用水的質量,謹慎使用污水灌溉。在農田使用殺蟲劑和肥料時也應合理用量,并且堅決杜絕汞含量超標的農藥,也應禁止使用含鎘化肥等對環境帶來危害的農藥和殺蟲劑。對于城市地區的工業企業,則應嚴格控制對三廢的排放。而居民區則應對廢棄垃圾進行再回收利用或者分類處理。對于日益增多的交通工具,則應改善燃油質量、并積極鼓勵以新型環保燃料代替傳統燃油,從而減少廢棄物的排放。
此外還應以完善的法規控制重金屬排放。土壤污染已經被國際相關領域視為化學炸彈,是一個極其嚴峻而棘手的問題。只有通過立法的方式才能使污染的防范和治理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而我國的環保法治進程目前尚需加速。舉例來講,當前有不少養殖戶所購買的飼料里往往含有銅、鉛等重金屬,而禽類和畜類一旦食用并排出體外,便會對土壤形成污染,而我國當前并未將重金屬列在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里,形成管理的漏洞。因此,亟需制定切合我國實際的法律法規進行重金屬污染的防范。
3.2重金屬污染治理策略
隨著國際上對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重視以及研究成果的和應用,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策略,下面分別進行簡述:
3.2.1 基于物理法的重金屬污染治理
物理法治理又可以進一步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熱解吸法,這種方法以加熱來把一些具有較強會發特性的重金屬進行解吸和收集,再妥善處理或者合理利用。以汞元素為例,美國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基于熱解析法的汞元素回收,并在現場治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用此項處理方法的地域已經在汞含量方面達標。
二是電化法,這種方法以電解原理進行污染土壤的處理。在受到污染的土壤里設置石磨電極,并以1~5毫安的電流進行激勵,從而在陰極收集到金屬陽離子,并進行處理或者再利用。這種方法對于鉛元素和二甲苯等物質的處理效果比較好。
三是洗土法,這種方法通過試劑與土壤里所含有的重金屬物質發生反應,并最終生成可溶于水的金屬離子,通過對提取液進行處理,得到重金屬,再進行處理或者回收利用。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于對銅金屬、鎳金屬、鉛金屬和鉑金屬的回收處理。
四是玻璃化法,這種方法以電極對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加熱,從而使之進入熔化狀態,在其最后冷卻時,便會變成玻璃狀態。這種方法尚在實驗中,其成本較高,目前尚未得到的面積推廣。
3.2.2基于化學法的重金屬污染治理
這種方法在受到污染的土壤中按比例注入一定的化學試劑,從而改良土壤本身的性質,達到減輕重金屬活性的作用,可以降低作物對土壤里重金屬的富集效應?;瘜W法治理主要指的是土壤添加物法,把一定充分的有機物料或者改良劑加入受污染的土壤之中,能夠通過化學作用而使重金屬離子沉淀,再對其進行收集,從而減輕污染;還可以通過化學試劑中的酸性物質與重金屬元素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物質,從而使土壤污染得到減輕。這種方法適用于鎳離子、鋅離子等重金屬物質的治理。
3.2.3基于生態工程的重金屬污染治理
這種方法可以是在已經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之上加厚一層正常土壤,或者把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全部挖除,也可以通過灌溉的方式,逐漸使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物質漸漸遷移到地層深處等,也能對土壤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3.2.4基于生物的重金屬污染治理
這種方法可以通過植物或者微生物等來修復土壤質量。某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被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例如蜈蚣草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砷的含量;微生物則可以通過細胞轉化作用使被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沉淀或者氧化,從而使其對土壤的影響顯著降低。
4 結束語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均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重金屬的來源是多方面的,當前,學界和環保組織對重金屬的污染一般聚焦于污染程度的定性描述和分析。事實上怎樣才能實現對重金屬污染源進行量化分析,同樣對治理逐漸嚴重的土壤污染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量化分析將是重金屬污染研究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尚未構建完善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監控網絡,因此并不能及時準確地檢測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也難以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據。只有制定出嚴格而適用的土壤重金屬評價標準,才能有利于土壤的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p>
參考文獻
[1]高曉寧.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3(09)
[2]郭翠花,黃淑萍,原洪波,等.太原市地表土中五種重金屬元素的污染檢測及評價[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8(2):222-226.
[3]史貴濤,陳振樓,李海雯,王利,許世遠.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現狀與趨勢[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18(6):9-12.
[4]凌輝,謝水波,唐振平,劉岳林,周帥.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及其在幾類典型土壤修復中的應用[J].四川環境.2012(01)
摘要:本文綜述了蔬菜重金屬的污染現狀、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蔬菜對重金屬的富集規律,分析了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之間的關系,最后根據菜對重金屬的吸收和積累能力的差異提出了對土地的合理利用。
關鍵詞:蔬菜富集重金屬污染
導言
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是十分重要的經濟作物,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加劇,含重金屬的農藥、除草劑、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含重金屬廢水的污灌等農業措施,重金屬對土壤和農作物的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土壤、水體一旦被重金屬污染,不僅對植物生長和發育產生直接影響,而且重金屬在植物根、莖、葉及籽粒中的大量積累會通過食物鏈進人人體,危及人類健康。因此,全面、系統的了解蔬菜重金屬的污染現狀以及不同種類蔬菜對重金屬吸收的的差異,合理進行蔬菜的生產布局,掌握降低和控制蔬菜重金屬污染的對策,不僅對蔬菜生產的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而且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還能指導人們科學的合理地食用蔬菜。
1、蔬菜重金屬污染現狀
據估測,目前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hm3,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1,每年因土壤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萬噸,另外還有1200萬噸糧食,其污染物超標,兩者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多億元。
我國的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都曾較為系統地對郊區菜園土壤、蔬菜中重金屬污染狀況做過調查,基本摸清了蔬菜重金屬的污染現狀。
北京市污水灌溉影響的耕地面積為80萬公頃,占北京市耕地面積的23%,其中有70%~80%受到輕度污染,5%~10%受到中度污染;20世紀90年代對上海市蔬菜的研究結果表明,上海市蔬菜受到重金屬的污染,尤以鎘和鉛污染為甚,超標率分別為13.29%和12.0%。在天津市郊檢測的大白菜、薺菜、水蘿卜、小白菜4種蔬菜36個樣品中,重金屬的檢出率為100%,鎘超標40%。2002年魏秀國等調查了廣州市蔬菜地的重金屬污染情況,結果表明,蔬菜的鉛污染比較普遍,但就污染程度而言,鎘污染最為嚴重,其次為砷、汞??偟膩砜?,根據中國的蔬菜食品衛生標準,我國主要大、中城市郊區的蔬菜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屬污染。盡管各城市采用的評價標準不一,但是重金屬元素在蔬菜中的積累明顯,部分已達較高的殘留水平,有的甚至已超過食品衛生標準。
2、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1)重金屬對植物生物膜傷害機理
重金屬是脂質過氧化誘導劑,當重金屬處理植物時,細胞內自由基的產生和清除之間的平衡受到破壞,導致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產生,自由基引發膜中不飽和脂肪酸產生過氧化反應,破壞膜的結構和功能。
2)重金屬對植物生長代謝的影響
雖然有些重金屬是植物生長必需元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可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但所有重金屬在較高濃度時對植物都會產生毒害作用。重金屬毒害造成氧化脅迫、葉綠素和糖及蛋白質合成受阻、養分失調,引起光合強度和呼吸強度下降、碳水化合物代謝失調及其它一系列生理代謝紊亂,阻礙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種子萌發以及植株生長,最終導致生長量和產量的下降。
3、蔬菜重金屬富集規律
1)蔬菜重金屬富集系數
蔬菜中對土壤重金屬元素的吸收是有選擇性的,蔬菜種類不同其吸收各種重金元素的量與土壤中該元素的存在量是不一致的。因此可以用富集系數來衡量蔬菜吸收和富集土壤重金屬元素的能力。所謂富集系數是指:蔬菜可食部位中某污染物含量占土壤中該污染物含量的百分率。富集系數愈大,表明蔬菜愈易從土壤中吸收該元素,也表明重金屬的活動性強。
2)蔬菜不同品種間吸收積累重金屬的差異
同一種蔬菜的不同基因型對重金屬的吸收積累也存在差異。McLaughlin等發現不同品種馬鈴薯塊莖的鎘濃度相差 2~3倍。Michalik,B等(1995)的研究發現,胡蘿卜肉質根吸收重金屬存在基因型差異。他們把4個變種的胡蘿卜播種在3個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的地方,發現無論在何處,變種“Kama”肉質根中的Ph、Ni、Cr、Cu、Mn等重金屬含量為最高。
3)蔬菜不同部位重金屬累積差異
蔬菜從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屬在其體內的分布并不均勻,蔬菜不同的器官組織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是有差異的。
葉菜類蔬菜各部位重金屬含量普遍為:莖,葉
4、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之間的關系
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重金屬的量和土壤中重金屬的總量有一定關系,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是造成蔬菜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因素。但士壤重金屬總量并不是植物吸收程度的一個可靠指標。有研究表明,植物體內鉻的累積量與土壤總鉻量往往并不具有明顯正相關。由于土壤組成的復雜性和土壤理化性狀(pH,Eh等)的可變性,造成了重金屬在土壤環境中形態的復雜和多樣性。重金屬的存在形態才是決定其危害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重金屬在土壤環境中的存在形態分為水溶態、交換態、碳酸鹽結合態、鐵錳氧化物結合態、沉淀念,有機結合態和殘渣態七種形態。這七種不同賦存形態的重金屬,其生理活性和毒性均有差異。其中水溶態、交換態的活性、毒性最大,殘留態的活性、毒性最小,其它態的活性、毒性居中。
5、合理利用蔬菜對重金屬的富集規律
根據不同蔬菜對不同重金屬具有不同的富集特性,重金屬元素在不同種類的蔬菜中累積量不同,葉菜類富集量最高,根莖類次之,瓜果類最低。針對菜地重金屬污染狀況選擇相應種植模式和蔬菜品種,對一些易受污染的根莖類和葉菜類蔬菜,如萵苣、蔥、青菜、生菜等,可安排在土壤質量較好的地區種植;而西紅柿、刀豆等瓜果類蔬菜,其抗污染性能較強,可在輕度或中度污染的土壤中種植,在鉻高污染區盡量避開種植葉菜,可選擇種植瓜果類蔬菜;對污染較重的土壤,應改為綠化用地或建筑用地,汪雅各等人在上海寶山區進行蔬菜重金屬的富集輪作試驗,他們根據各種蔬菜的重金屬富集率強弱不一的特點,合理安排蔬菜輪作茬口。結果表明低富集輪作與普通輪作相比,可使污染田塊的蔬菜鎘含量降低50%~80%,有明顯減少鎘進入食物鏈的效果,而且還可明顯提高蔬菜產量和產值。
參考文獻:
[1]王先進主編.中國權威人士論中國怎樣養活養好中國人[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土壤污染;生物修復;超量積累
作為人類發展的基礎,土壤資源往往在城市化以及工業化的發展之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及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的土壤容易受到重金屬的污染而危害人類的生命安全。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討國內外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以及相關研究的發展。
1 土壤重金屬污染預防的發展歷程
1.1 預防體制
基于世界各國城市化以及工業化發展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國家普遍存在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問題。為了進一步促進各類問題的解決,世界各國加強了對于土壤重金屬污染預防。關于土壤重金屬污染預防的發展歷程,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日本為了進一步促進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解決,頒布了《土壤環境標準》《土壤污染對策法》等法律法規,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之后,逐步加強了對于環境問題的關注,并于198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開始了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處理,隨后中國在該法律的基礎之上進行修訂工作,從而實現了對于污染物排放的限制與處理。
1.2 預防技術
為了進一步實現按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解決,各國逐步提出了清潔生產的概念。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歐共體于1979年宣布推行工業清潔生產的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該區域的農業生產部門加強了對于各類先進生產技術的運用,從而實現了農業的清潔生產,規避了農業化學產品的超量使用對土壤污染。
事實上,這種從源頭上降低污染源的措施,能夠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屬離子的引入,從而實現了土壤資源的保護。
2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
目前,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期間,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問題也較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實現我國社會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我國的有關部門加強了對于該類問題的解決。關于常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2.1 工程治理法
所謂的工程治理法,指的是相關單位借助物理原理以及方法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解決。在傳統的工程治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多借助換土、翻土等方法進行作業,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變更,我國有關部門逐步采用淋洗法、電解法、熱處理等辦法進行作業。
一般而言,工程治理方法在運行的過程中具有效果顯著等特點,但是其因為工程復雜、工程量等問題進而導致工程成本的進一步增加。此外,該方法在運用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維護措施不到位而導致部分土壤中的金屬元素被遷移到其他地區,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面積的擴大,難以真正改善土壤的重金屬污染現狀。
以日本富士縣神通川流域的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為例,為了降低土壤中的鎘元素,相關單位加強了對于工程治理法的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工程單位去除污染區域15cm的表土,并壓實心土,并采用淋洗法對污染土壤進行清洗。
2.2 農業治理
所謂的農業治理,指的是通過優化、完善傳統的耕作管理制度,實現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降低。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依據重金屬污染的實際狀況而選擇相應的植物種植,從而實現了對于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消除。此外,在農業治理的過程中,作業人員還需要合理選擇花費,從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
學者林汲等人就通過實驗分析發現了硅藻土有機肥能夠實現對于Cd、Zn重金屬離子的吸收,從而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一般而言,該方法在運行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操作簡便、費用低的特點,但是由于其仍舊未能夠從根本上消除重金屬污染,進而導致其只能夠作為輔助手段進行處理。
在進行廣西壯族自治^環江縣廢礦土壤污染治理的過程中,中科院地理所環境修復中心陳同斌率團隊,借助蜈蚣草等植物開展了土壤重金屬處理工作,并成功修復1280畝重金屬污染農田。
2.3 生物治理
生物治理方法在運行的過程中主要借助生物生命代謝活動的開展,從而降低了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的濃度。從而確保部分受到污染的土壤能夠恢復到初始狀態。一般而言,生物治理方法在運用的過程中因為參與治理的主角不同,故而分為動物修復、微生物修復以及植物修復。
所謂的動物修復技術,指的是有關部門以及人員利用土壤中的低等動物進行土壤中重金屬的吸收,從而實現了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進一步降低。相關的研究表明,蚯蚓的出現能夠實現對于硒、銅元素的吸收。事實上,該方法在推行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問題:諸如低等動物往往會將吸收的金屬元素再次釋放到土壤中,從而造成了二次污染。
微生物修復技術則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進行各類金屬元素的吸收。目前,最為常用的微生物就是――真菌。真菌在生存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分泌一定量的氨基酸、有機酸等物質,從而實現了對于重金屬的溶解。目前,從相關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微生物修復技術在運行的過程中具有較為光明的前景,且能夠較好的實現我國土壤重金屬問題的解決。
植物修復技術的運行原理主要是在污染的區域種植特定植物,從而借助植物的生長過程實現對于重金屬的吸收以及化解。目前,植物提取技術獲得了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視,并由此促進了土壤重金屬問題的解決。現階段,最為常用的植物有遏藍菜、高山甘薯等。
仍舊以日本富士縣神通川流域的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為例,土壤重金屬處理單位在含鎘100mg/kg土壤上進行苧麻的種植,從而由此實現對于土壤中鎘元素含量的降低。該地區在采取生物法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過程中,實現了鎘元素含量降低27.6%。
3 發展論述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解決,我國的有關部門需要從法律的角度出手,加強對于各類土壤重金屬污染法律法規的制定。此外,我國還需要加強對于清潔生產的發展,并大力運用清潔能源。而在已經發生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作業人員需要加強植物修復技術的運用。
4 結束語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土地重金屬污染問題的解決,我國的有關部門以及人員需要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問題解決。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討土壤重金屬污染預防的發展歷程(預防體制、預防技術),并就常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進行分析,最后論述了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解決的措施。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我國的環境問題必將得到顯著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錄久,許圣君,李光雄,張祥明,王允青,劉英,況晶.土壤重金屬污染與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
農業科學,2014(1):156-158.
[2] 董文洪,楊海,令狐文生.土壤重金屬污染及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試劑,2016(12):1170-1174.
[3] 廖健.土壤重金屬污染及其化學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
(24):30+28.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概述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來源于生活垃圾、工業廢物、礦山廢渣等生活和生產的多個環節,這些物質往往含有多種重金屬。隨著沉淀和富集,無法被凈化的重金屬慢慢滲透并富集到土壤中。
土壤是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受著環境中約90%的污染物。同大氣和水體環境中的污染物相比,土壤中的污染物更不易遷移,更易集中富集。由于重金屬大多對人體有毒害作用,這種毒害作用隨著含量的增多而增大;當重金屬的濃度在一定范圍下時,其毒害作用因在短時間內無法發現而容易被忽略;當重金屬對人體的毒害作用顯著發生時,多數是屬于無法治愈且不可逆轉的。
土壤中的重金屬一般是通過食物鏈進而在人體內富集,當某種重金屬的量超過安全閾值時就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研究表明,人體內的有70%鎘來源于大米和蔬菜,而大米和蔬菜中積累的鎘大部分來源于土壤,少量來源于灌溉水和空氣。鎘會影響酶的活性,影響人正常的新陳代謝,可引發貧血、高血壓、骨痛病等疾病,其危害長達數十年。陜西省華縣龍嶺村,這是一個有名的“癌癥村”。該村的土壤被多種重金屬所污染,種植的芹菜中汞、鎘、鉛、鉻、砷等重金屬含量極高,其中鉛超出國家標準限值83.5倍;生產的面粉中鎘的含量超出國家標準限值1.6倍、鉛超出國家標準限值2.98倍。富含重金屬的糧食使得該村的居民備受癌癥、肺心病、腦血管等病痛的折磨。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的重金屬除了會通過植物吸收進而對生物產生毒害作用外,還會經由雨水淋濾及地表徑流作用轉移進入地表水系統,通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互作用污染地下水體,進而對飲用水的安全構成威脅;土壤中的重金屬還可能會緩慢的、微量的釋放到空氣中,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及我國的污染現狀
工業“三廢”排放、采礦和冶煉、家庭燃煤、生活垃圾滲出、汽車尾氣排放等是我國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工業廢水、礦坑涌水、垃圾滲濾液等液體成分復雜,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目前我國受污染的耕地約1.5億畝,固廢堆存地約300萬畝,合計超過1.8億畝。這些受污染的土地大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多達1200萬噸、因重金屬污染而導致糧食減產高達1000多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農業部環保監測系統曾對全國24省、市320個嚴重污染區土壤調查發現,大田類農產品超標面積占污染區農田面積的20%,其中重金屬超標占污染土壤和農作物的80%。農業部調查發現:我國污灌區面積約140×104公頃,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污染總面積的64.8%,其中輕度污染占46.7%,中度污染占9.7%,嚴重污染占8.4%,其中以汞和鎘的污染面積最大。全國目前約有1.3×104公頃耕地受到鎘的污染,涉及11個省市的25個地區;約有3.2×104公頃的耕地受到汞的污染,涉及15個省市的21個地區。國內蔬菜重金屬污染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形勢更為嚴峻。珠三角地區近40%菜地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重慶蔬菜重金屬污染程度為鎘>鉛>汞,經調查其近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汞和鎘均出現超標,超標率分別為6.7%和36.7%。廣州市蔬菜地鉛污染最為普遍,砷污染次之。保定市污灌區土壤中鉛、鎘、銅和鋅的檢出超標率分別為50.0%、87.5%、27.5%和100%,蔬菜中鎘的檢出超標率為89.3% 。
3 環境監測為土壤環境質量的整治提供技術支持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重。來自生產和生活的各種污染已經造成多數地區土壤遭受重金屬的污染。
論文關鍵詞: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污染治理
引言
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從18世紀以來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如今隨著各國工業迅猛增長,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數目和規模均不斷擴大[1]。而城市環境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經濟、社會生態的復合生態系統。目前,城市人口劇增,人類活動頻繁污染治理,使得組成這個環境的水、空氣和土壤時刻處于被污染的狀況之下,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所以,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的城市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城市土壤是指受多種人為活動的強烈影響,原有繼承特性遭到強烈改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城區或郊區土壤[2],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態系統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環節[3],也是城市賴以存在發展的物質基礎。當大量的重金屬隨著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進入城市土壤中,便造成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積累。一般認為,土壤中污染物累積總量達到土壤環境背景值的2或3倍標準差時,說明土壤中該污染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異常,已屬土壤輕度污染;當土壤污染物含量達到或超過土壤環境基準或環境標準時污染治理,說明該污染物的輸入、富集的速度和強度已超過土壤環境的凈化和緩沖能力,則屬重度土壤污染。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人類活動頻繁,與土壤接觸的機率很高,所以城市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更容易通過大氣、水體或食物鏈而直接或間接地進入人體,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是可持續發展城市所必需進行的重要的基礎工作。
1.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
2.1 空間分布特征
由于城市土壤受人類各種活動的強烈影響,因此其重金屬污染分布也呈現出
顯著的空間差異。一般地,人口聚集的城市中心區域土壤重金屬含量明顯高于郊區和農田。對紐約市“市區-郊區-農區”土壤研究發現,重金屬離子總量、重金屬離子多樣性等隨著距市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降低,重要污染重金屬Pb、Cu、Ni、Cr的含量下降非常明顯[4]。
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區污染治理,重金屬分布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一般的規律表現為:Pb的濃度為老工業區>老居民區>商業區>開發區>其它;Zn的濃度為老居民區>商業區>老工業區>其它;Cu的濃度為老居民區>商業區>其它;Cd的濃度為老工業區>老居民區>其它[5 - 7]中國。
城市公園是人們與土壤直接接觸較多的特殊區域。北京城區三十多個公園土壤Pb質量分數調查表明,盡管大多數公園土壤污染程度輕,但客流量大的故宮、頤和園等著名公園污染指數卻遠遠高于其它公園[8]。
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另一特征是公路兩側一般為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地帶,且呈明顯的帶狀分布[9]。在50 m~80 m內公路兩側土壤中鉛污染相當嚴重,100 m外土壤中的鉛含量沒有明顯增加[10]。
此外,建筑物的建設、垃圾的堆積填埋等嚴重破壞了自然土壤結構,土壤層次凌亂,重金屬在其垂直剖面方向分布變異較大,不同功能區重金屬元素在土壤中各層的聚集狀況沒有規律可循[11,12] 。
2.2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礦產冶煉加工、電鍍、塑料、電池、化工等行業是排放重金屬的主要工業源,其排放的重金屬可以氣溶膠形式進入到大氣,經過干濕沉降進入土壤;另一方面污染治理,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渣隨意堆放或直接混入土壤,潛在地危害著土壤環境[13]。隨著城市化發展,大量污染企業搬出城區,原有的企業污染用地成為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突出問題[14]。
燃煤釋放也是土壤重金屬重要來源之一, 195年中國燃煤排放汞302.9噸,其中向大氣排放量為213.8噸,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排汞強度較高[15]。雖然近些年燃料使用及供暖方式的改變已明顯改善這些城市的空氣污染狀況,但過去燃煤釋放并已沉降至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屬對城市生態系統、環境及人體健康仍會產生長期效應。
隨著城市化發展,交通工具的數量急劇增加,汽車輪胎及排放的廢氣中含有Pb、Zn、Cu等多種重金屬元素[16,17],進入周圍的土壤環境污染治理,成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雨水淋洗也會使市區內堆放的垃圾中的重金屬以有效態形式[18]滲漏釋放到土壤中,使城市土壤局部重金屬含量增加中國。而表生條件下以有效態形式存在的金屬元素幾乎不可能再結合為殘渣態,重金屬在土壤中遷移能力增加,進而污染地下水。
2.3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影響人體健康的途徑
城市郊區是市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因此,土壤-蔬菜系統是城市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研究發現中國城郊菜地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19,20],其供應的許多蔬菜中重金屬含量已超過相應的標準。而西班牙的Nadal等通過建立評價模型發現工業地區甜菜中Cr的積累與攝入有可能導致癌癥發生率增加[21]。
城區內,土壤中主要種植的是觀賞性或凈化空氣的植物,通過土壤-植物食物鏈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不大。但公園土壤與游人皮膚接觸[22]、兒童攝取[22]、風起揚塵被人體直接吸入等成為城市土壤直接接觸人體危害健康的又一個主要途徑。研究發現[23,24]沙塵暴時,揚塵中來源于土壤的重金屬元素Pb、Zn、Cd、Cu等的濃度比平常高出3~12倍,可吸入顆粒物的質量濃度極高污染治理,人體吸入重金屬的量因此增加。
2.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對策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球環境中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重要環節。當其中的重金屬含量超過其環境承載力后,將通過地表徑流、淋溶、大風揚塵等途徑對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環境產生危害。為了保證人類和諧地生活在高速發展的城市中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尋找控制治理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有效方法勢在必行中國。
3.1減少或切斷重金屬污染源,提高城市環境質量
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優先的原則下,改進生產工藝,實現綠色生產和循環經濟,充分回收轉換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有害物質,減少三廢排放,禁止任意堆放工業生產的廢渣,防止其中的重金屬物質下滲到土壤或揮發到大氣中。
減少煤的使用污染治理,開發清潔能源新技術,調整能源結構及能源供給方式,也是有效降低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有效措施。
分類收集處理城市垃圾,回收其中有用的重金屬元素,在垃圾重金屬不超標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填埋、堆肥和焚燒。
3.2修復污染土壤,降低對人體的危害
由于土壤揚塵已成為城市大氣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可采取化學方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屬。實驗研究發現采用EDTA溶液淋溶去除土壤重金屬的同時還可以回收利用這些物質,因此其成為去除城市土壤重金屬的一種極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當然,生物修復污染土壤有著工程措施無法相比的優勢。種植植物不僅可以覆蓋城市土壤,減少土壤揚塵的機會,而且還美化城市景觀污染治理,凈化空氣,同時根據污染城市土壤的重金屬元素種類有目的地選擇植物種類合理搭配,可切實有效地從根源上修復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
3.3 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屬健康評價標準
我國尚未制定出城市土壤重金屬健康評價標準,不易界定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這不利于城市土壤不同功能的開發,因此應結合人體健康評估、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中重金屬賦存狀態加大對城市土壤重金屬健康評價體系研究的力度,盡快建立相應完整的評價標準,實現對城市土壤正確的評價,以便幫助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出合理的法規,有效地保護、管理城市土壤和正確指導城市土壤的合理開發。
參考文獻
[1]馬光,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導論[M].科學出版社, 2000
[2]張甘霖,朱永官,傅伯杰.城市土壤質量演變及其生態環境效應[J ].生態學報, 2003, 23 (3) : 539 – 546.
[3]張甘霖.城市土壤的生態服務功能演變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J].科技導報(北京) , 2005, 23(3): 16- 19.
[4]張金屯,POUYAT R. “城-郊-鄉”生態樣帶森林土壤重金屬變化格局[ J ]. 中國環境科學, 1997, 17 (5) : 410 - 413.
[5]馬建華,張麗,李亞麗.開封市城區土壤性質與污染的初步研究[J]. 土壤通報, 1999, 30 (2) : 93 - 96.
[6]王美青,章明奎.杭州市城郊土壤重金屬含量和形態的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 2002, 22 (2) : 603 - 608.
[7]盧瑛,龔子同,張甘霖.南京城市土壤Pb的含量及其化學形態[J]. 環境科學學報, 2002, 22 (2) : 156 -160
[8]鄭袁明,余軻,吳泓濤,等.北京市城市公園土壤鉛含量及其污染評價[J]. 地理研究, 2002, 21(4): 418 - 424.
[9]管東生,陳玉娟,阮國標.廣州市及近郊土壤重金屬含量特征及人類活動的影響[J ].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40 (4) : 93 - 97.
[10]師利明,郭軍慶,羅德春.對公路兩側土壤中鉛積累模式的理論探討[J ].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 1998, 18 ( 3 ) : 13-15.
[11]李敏,林玉鎖.城市環境鉛污染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06, 18 (5) : 6 -10.
[12]盧瑛,龔子同,張甘霖.南京市城市土壤Pb 的含量及其化學形態[J]. 環境科學學報, 2002, 22(2): 156-160
[13]潘海峰.鉻渣堆存區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J ]. 環境與開發,1994, 9 (2) : 268 - 270.
[14]孫俊,陳曉東,常文越,等.搬遷企業環境遺留問題分析及修復對策研究[J]. 環境保護科學, 2003, 29 (118) : 40 - 42.
[15]王起超,沈文國,麻壯偉.中國燃煤汞排放量估算[J]. 中國環境科學, 1999, 19(4): 318-321.
[16]FALAHI-ARDAKANI A. Contamination of environment with heavy metals emitted fromautomotives [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984, 8: 152-161.
[17]劉廷良,高松武次郎,左瀨裕之.日本城市土壤的重金屬污染研究[J]. 環境科學研究, 1996, 9 (2) : 47 - 51.
[18]張輝,馬東升.城市生活垃圾向土壤釋放重金屬研究[J]. 環境化學, 2001, 20(1): 43-47.
[19]李其林,黃昀.重慶市近郊蔬菜基地蔬菜中重金屬含量變化及污染情況[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00, 17(2): 42-44.
[20]張勇.沈陽郊區土壤及農產品重金屬污染的現狀評價[J]. 土壤通報, 2001, 32(4): 182-186.
[21]NadalM, SchuhmacherM, Domingo J L. Metal pollution of soils and vegetation inan area with petrochemical industry[ J ].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 321 (1 - 3) : 59 - 69
[22]ABRAHAMS P W. Soils: their imp lications to human health[ J ]. Sci TotalEnviron, 2002 , 291: 1 - 32.
[23]王瑋,岳欣,劉紅杰,等.北京市春季沙塵暴天氣大氣氣溶膠污染特征研究[J]. 環境科學學報, 2002, 22(4): 494-498.
[24]莊國順,郭敬華,袁蕙,等.2000年我國沙塵暴的組成、來源、粒徑分布及其對全球環境的影響[J]. 科學通報, 2001, 46(3): 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