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5 15:07: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科學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藥學的現代化
中西藥學結合的前提是中藥學的現代化。中藥現代化,包括多方面內容,如采收加工、炮炙及制劑生產、質量控制、中藥基本內容等的現代科學化。中藥基本內容的現代化是中藥現代科學化的核心,是其他方面現代科學化的基礎。中藥基本內容包括中藥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等內容,這些內容的現代科學化,其標志是在物質基礎和生物活性方面給予現代科學的闡述。如從物質基礎方面闡明哪些化合物結構類型具有寒性,那些化合物結構類型具有熱性,分別會影響那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如中藥利水滲濕的功效,是哪些化學結構類型作用于機體后的必然反映,改變了哪些生理、生化、病理指標;藥物的配伍會有哪些化合物間的化學、物理化學變化,配合使用的化合物又是如何協同影響機體的生化反應過程,進而發生生理、病理等變化。中藥若能達到上述程度的科學闡述,就可根據物質基礎和生物活性兩大方面,選擇合適劑型和給藥途徑,更好地適應臨床用藥要求。質量控制也可根據化合物的組成和含量為依據,亦可以相應生物活性為依據。新型藥物學應能體現和包括中藥學之優點,同時又具體體現和包括西藥學之優點。應能體現不斷發展的現代技術水平。就具體藥物使用而言,結合和統一后的藥物,應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亦具西藥的基本內容,從而能按現在兩種醫藥學理論和用藥規律來使用。
西藥的中藥化
中西藥學結合的另一途徑是西藥的中藥化。西藥學的內容包括原料藥的生產、制劑的制備、質量控制、藥物本身的基本內容等,藥物本身的基本內容即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的表述,構成西藥學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是以現代科學知識相關術語和指標表述的。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現代西藥所缺的是中藥的基本內容。如果使其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那么就成了現代科學化的中藥,即成了中西藥學結合后的新型藥物。在此基礎上可使中西藥學達到結合和統一。有人認為可的松,具陽性,能資助脾肺腎氣化功能,對陽虛證效佳,因此對現代西藥放到中醫藥學體系中進行研究,根據其臨床作用,而總結他們的中藥基本內容而成中藥。如四環素為苦寒之品,阿托品用后使人口干、面赤等,這些為熱性的表現。至于具體做法,均可通過臨床進行。即按中西兩種醫藥學診斷,如給西藥,再按中醫藥學總結用藥前后機體變化情況,據此而確定西藥的中藥基本內容,使之成為中藥。這條途徑,可能是中西藥學結合的較快途徑。因為現有中藥的現代科學化較難,從物質基礎的研究看,若將每味中藥的化合物組成、比例、性質、變化等均研究清楚實非易事。僅物質基礎方面的研究就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更不要說生物活性方面了。此條途徑不如西藥中藥化來得快,西藥已具現代科學內容,僅缺中藥內容,這方面內容的確定,從中醫藥學講,是有很多方便之處的。
僅用西藥學知識和技術,并不能徹底實現中藥學的現代科學化,只有充分利用包括西藥學知識和技術在內的現代多學科知識,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取中西兩大醫藥學之優,互補不足,方可處進中藥學現代科學化,早日實現中西藥學的結合和統一。
摘 要 分析當前針灸界對現代科學的基礎--實驗的一些觀點,認為針灸現代化是針灸發展的歷史必然,也是當前針灸界的共識,但其現代化的基礎,不是《內經》的理論和方法,而是實驗。由于以往對實驗理解的片面,而使《實驗針灸學》沒有承擔起其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建立現代針灸學不僅要引入實驗方法,更要以實驗的理念來對待實驗的結果。只有以《內經》的觀點為啟發,以現實的臨床實踐為立足點,才能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現代針灸學。
主題詞 針灸研究 實驗室
針灸科學化、現代化是近百年來針灸界孜孜以求的目標。1989年劉鐘衡先生首先在《中西匯參銅人圖說》中引用西醫的解剖、血液循環等知識來闡述人體臟腑、骨度、脈學等理論,試圖對針灸學進行中西匯通。其后,本世紀40年代曾天治編撰了《科學針灸學》,50年代朱璉編寫了《新針灸學》,80年代湯德安編寫了《實驗針灸學》。這些著作在不同的時期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針灸學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針灸教學的主要內容和臨床的主要指導以及科研的立足點,仍是傳統的理論、原則和經驗,針灸學仍未完成從傳統醫學向現代醫學的轉化,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針灸學尚未形成。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對現代科學建立的基礎--實驗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尤其是沒有用實驗的理念對待實驗。
1 《內經》是實驗科學嗎?
《內經》是實驗科學的觀點是劉里遠博士在其新著《古典經絡學與現代經絡學》中提出的。劉博士認為"古人以極其杰出的實驗科學思想,真實地記錄了觀察到的生命現象,總結出高度概括性的生命規律"[1],"《內經》是以觀察和體驗到的現象、事實為依據的,它建立于對人體的形態解剖、生理活動及病理變化的基礎上,建立于人體和自然的對比和聯系上,因此《內經》是實驗科學"[2]。一般認為《內經》是傳統醫學典籍,是經驗性的,那么,為什么劉博士要將《內經》的性質定為"實驗科學"?他又為什么能將《內經》定性為"實驗科學"呢?這并不是劉博士的過錯,實際上這反映了當前針灸學術思想上的一種傾向?,F代科學是以實驗為其基礎的,要證明針灸學的科學性,就必須證明針灸學的實驗性,而要證明針灸是實驗性的就必須證明《內經》的實驗性,因為當前實際應用中的針灸學仍然是以《內經》的原則為原則的,這就是證明《內經》的實驗性的動機。而證明《內經》實驗性的邏輯,則反映了作者對實驗概念認識的錯誤。
觀察與實驗都是科學研究活動,但是,觀察并不等同于實驗,法國生理學家克洛德?貝爾納認為"所謂的觀察者,是那些應用簡單的或復雜的研究方法,依著自然賦予現象的本來面目加以搜集的研究者。所謂的實驗者",是那些應用簡單的或復雜的研究方法,為了某種目的,變更自然現象,使自然本來并不顯露的條件下或情況下的現象顯示出來的研究者。在這個意義上說,觀察是研究自然現象,而實驗則是研究由研究者變更了的現象。"[3]"觀察的科學只是由種種觀察完成的一種科學,也就是說對自然觀察的事實加以推理的一種科學:實驗的科學則是用實驗才能完成的一種科學,也就是說,在這種科學中人們根據實驗者自己創造的和決定的條件所獲得的實驗事實加以推理。"[4]這里明確地闡明了觀察與實驗的區別。而《內經》是"以觀察和體驗到的現象、事實為依據"[5]、是"軒轅帝同歧伯、鬼臾區等六臣,互相討論,發明至理,以遺教后世"(《類經》序)的著作,《內經》理論的形成模式是"天人相應"、"取象比類",是當時的醫學家依據他們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理解,把從觀察宏觀事物及其運動所得到的規律應用于醫學中,其所依據的事實是"象"。象是什么呢?唐?王冰曰"象,謂所見于外可閱者也"。通觀《內經》,其主要內容就是依據直觀的現象進行推理,而沒有變更自然現象使之表現自然狀態下所沒有的現象的任何記錄?!秲冉洝放袛嘁粋€結論的正確與否,并不是依據實驗的結果,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天之大道"、"圣人之旨",所以《內經》只能是"觀察的科學",而不是"實驗的科學"。說《內經》是觀察性的并不否定其科學性,它是它那個時代的科學,其反映客觀存在的規律性的內容,則永遠也不會失去其價值,但是,并不能以此認為其就具有了現代科學的特征,科學性并不等于實驗性,《內經》的科學性并不體現在其實驗性上,而體現在其對"象"的精辟而科學的認識上。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需要而把古人沒有的東西強加給古人,這非但不能增加其價值,反而降低了其價值,同時也扼殺了其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這里還要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凡事總要從《內經》去找根據?難道針灸現代化問題在《內經》中也有答案嗎?針灸現代化是針灸發展的必然之路,但并不是證明了《內經》的科學性就完事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捧著《內經》進入21世紀去"發揚光大"了。實際上,針灸現代化的序幕在實踐中早已拉開,并已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只是我們在理論工作上的保守和遲滯,更主要的是發展學術的人文情結--從骨子里拒絕分析的、實驗的理念(證明《內經》的實驗性就是很好的例證,其邏輯是:我已經具備了現代科學的特性,還要現代化嗎?)--使現代針灸學難以建立。
2 《實驗針灸學》的學科性質及任務
湯德安教授把實驗針灸學定義為:"實驗針灸學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和實驗方法研究經絡與針灸作用原理的一門新學科,它是中醫向微觀水平深入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傳統針灸學的一個新的分支。"[6]10年后,林文注的《實驗針灸學》認為"實驗針灸學是用現代科學實驗方法研究針灸防病治病的作用、規律、原理和應用技術的科學,是針灸科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實驗針灸學的任務是在繼承中醫基本理論和針灸學術固有特色的基礎上,實現傳統針灸學與現代自然科學的結合"[7],還認為實驗針灸學"主要用現代科學實驗的方法研究針灸為什么能治病的問題"、傳統針灸學"主要是用傳統中醫學的方法,解決針灸如何治病的問題"[8]。以上的論述表明對《實驗針灸學》的學科性質的認識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從作為傳統針灸學的分支到作為針灸科學的分支,但其學科性質仍未明確,而對其與傳統針灸學的關系的認識則是不正確性的。
在傳統針灸學里針灸如何治病和針灸為什么能治病是不成為問題的,中醫基礎理論、經絡理論、腧穴理論等,不斷地而且很好地解決著針灸臨床實踐中的問題,《內經》確立的原則一直指導著傳統針灸學的發展。針灸為什么能治病則是在西學東進、現代自然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被中國學術界廣泛接受之后才成為問題的,即如何用現代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的原理來解釋針灸作用的機制。解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證明針灸是符合現代自然科學的原理的,是科學的,從而使現代人接受傳統針灸學,而并不是使傳統的針灸學現代化。所以現在的《實驗針灸學》的主要內容是利用現代科學方法來闡明和證實傳統針灸學理論和臨床療效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而絕沒有用實驗研究的結果來重構針灸理論和指導臨床實踐的想法和內容,依照這樣的內容其作為傳統針灸學分支的學科性質是正確的。但是,這樣,《實驗針灸學》并沒有使傳統針灸學有任何進步,只不過是傳統針灸學的一個現代注解而已,仍然是沿著傳統針灸學發展的傳統模式--后代注解、發揮前代--再發展,這樣能完成其"實現傳統針灸學與現代自然科學的結合"的任務嗎?答案是:不能。用實驗去研究針灸為什么能治病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要去證明針灸的科學性,而是要解決針灸如何更好地去治病的問題,即實驗研究的根本目的應該是用實驗研究的結果去指導針灸臨床實踐,建立基于實驗研究的結果之上的針灸治療方案,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構針灸的現論。
《實驗針灸學》的任務并不僅在于證明針灸的科學性,而是要實現針灸學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傳統針灸學是它的起點而不是它的終點,傳統針灸學給予的是關于針灸規律性研究的啟示,現代針灸學應該是在傳統針灸學的理論和經驗的啟發下,運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以現代的臨床實踐為立足點,進行實驗研究和理論總結,從而形成一門新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的《實驗針灸學》只承擔了它本應該承擔的任務的很少一部分,它只羅列了用實驗證明針灸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材料,而沒有從這些實驗材料中總結現代針灸的規律性,更沒有進行理論加工,所以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針灸學,但它是特定的歷史條件的產物,是針灸學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渡產物。
3 實驗是建立現代針灸學的基礎
把《內經》論證為實驗性的,把《實驗針灸學》定性為傳統針灸學的分支,并不是學者們的主觀過錯,而是針灸學的現實狀態在學術思想上的反映,其深層的原因在于學者們仍然沿用發展傳統針灸學的思維模式來構建現代針灸學。由于引入實驗是針灸學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學者們不是如現代科學那樣去否定過去理論,而是在過去的理論中尋找新理論的合理性,以證明這一行為是"合法"的;而當新理論不能與舊理論相協調時,學者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否定舊理論,而是不惜肢解新理論以適應舊理論,從前文引用的《實驗針灸學》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們都認為《實驗針灸學》是用現代科學實驗方法來研究針灸學,這種措辭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卻是把實驗--這一現代科學的基礎給肢解了,只用其方法而否定其理念。因為研究者并不準備用實驗的結果去代替傳統針灸學,而只是去證明傳統針灸學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其實際結果是:引入實驗方法并沒有使針灸學現代化,實驗結果只是傳統針灸學的現代詮釋。實驗并不僅僅只是一種方法,而更是一種方法論,方法論的主要意義在于如何獲得正確的知識。用實驗獲取知識,不僅要求形成知識的材料來源于實驗,更要求用實驗的理念來加工材料,使之重構為關于研究對象的知識。實驗是一個解構和建構的過程,它把對象分解為一個個可以控制、觀察的元素,從而獲得關于各個元素在對象中的作用的事實,但這并不是實驗的最終結果,它還必須將這些事實按照它們在對象中的作用進行理性的加工,從而形成關于對象的內在特性或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即對象的理性重現--知識,而知識是否正確還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如此往復,以不斷深化對對象的認識。同時,實驗還是更新知識的途徑,它能否定舊知識發現新知識,這是中醫、針灸研究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否則,《內經》怎么會如此"永垂不朽"呢?由于這樣地引入實驗,使研究者對于實驗對針灸的價值產生了懷疑,但,為什么實驗在其它學科能結出累累碩果,而在針灸則不能呢?根本的一點在于:必須否定傳統的發展模式,而用現代模式來發展針灸學,即用實驗作為現代針灸學的基礎。其基本要求是:(1)用實驗來檢驗繼承的理論和經驗,一切的繼承均必須是因為它具有現代實驗的基礎,而且,必須是以現代的概念來表達;(2)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必須有實驗基礎(臨床實驗和動物實驗);(3)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新理論--用實驗理念來整理和加工實驗的結果,從而形成新理論;(4)承認實驗結果的局限性--所有的結果均以當前條件為前提,不要試圖在從根本上解決傳統針灸學的問題以后再建立現代針灸學;(5)實驗研究對象應是當前臨床實踐中的問題,而不是經典中的理論、概念和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講,經典中的許多問題根本就不是科學問題。
建立現代針灸學是針灸現代化的必然結果,盡管針灸學科有其特殊的歷史和現狀,但現代化是其歷史的必然,而其基礎也只能是與其它現代科學一樣是實驗,從這個意義上說,實驗是建立現代針灸學的唯一基礎。
4 參考文獻
1 劉里遠.古典經絡學與現代經絡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1
2 劉里遠.古典經絡學與現代經絡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2
3 [法]克洛德?貝爾納.實驗醫學研究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8
4 [法]克洛德?貝爾納.實驗醫學研究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8
5 劉里遠.古典經絡學與現代經絡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2
6 天津中醫學院編.實驗針灸學.1983:1
7 林文注,王佩.實驗針灸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
自從1609年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以來,天文學的觀測和理論研究使得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的漫長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帶來了人類宇宙觀的數次重大飛躍,促進了基礎物理學理論的建立,并確立了“恒星的內部結構與演化”和“宇宙大爆炸標準模型”兩大理論框架。在此過程中,天文學的研究還獲得了超過十個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本人并沒有設立諾貝爾天文學獎,因此天文學的研究成果只能根據其對其它學科的重要程度獲得其它學科的諾貝爾獎。)其中最近的三次分別為2002年、2006年和2011年,這顯示了天文學這一古老學科的強大生命力。
隨著觀測和探測能力的進步,在人類永無止境地探索宇宙的進程中,新的天文發現有著井噴般的趨勢,比如暗物質、暗能量、黑洞、類星體、脈沖星、星際有機分子、宇宙伽馬射線暴、引力波、引力透鏡、太陽系外行星等的發現,有力地刺激并推動了天文學自身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目前天文學的重大問題可以被概括為“一黑、兩暗、三起源”,也就是黑洞、暗物質和暗能量、宇宙和天體以及生命的起源,其中“一黑和兩暗”構成了宇宙的“骨架”,而“三起源”則構成了宇宙的“血肉”。同時黑洞、暗物質和暗能量也是基礎物理學的重大研究問題,而“地外生命”的探索則涉及了包括化學、生命科學和哲學在內的多個學科。因此天文學再度成為新現象、新思想和新概念的源泉。
中國的古代天文學曾經世界領先,但是中國天文學對于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卻貢獻甚微。同樣,中國古代的技術和生產力曾經世界領先,比如直到時期,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GDP還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對現代科學與技術的貢獻卻非常之少。一個幾乎人所共知、但最令人不愿接受的事實,就是幾乎從中學到研究生的所有理工科教科書的知識都來自于西方。因此從至今,中國一直是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消費”國,而不是“貢獻”國。
現代科學和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文明古國,在這個方面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卻可謂微不足道,這很值得我們深刻反省。造成中國在現代科學和技術上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本人認為中國文化中缺乏基本的科學精神是一個重要原因。
關鍵詞:中醫現代化;中西醫結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2-0147-01
1 中醫現代化的含義
中醫現代化是中醫藥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中醫是重視內因,強調個體差異和辨證論治的醫學;是重視整體、循人治病,強調局部與整體相統一、局部與局部相協調的醫學;是重視天(自然)人相應、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會、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與方法于一體的醫學;是完整運用自然療法,以中藥為主體,融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綜合性療法于一體的醫療體系[1]。所謂的中醫現代化就是以現代科學和技術為工具,以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為指導,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中醫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張伯禮院士的定義,中醫現代化按照中醫自身的發展規律,滿足時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使中醫學從理論到實踐,都產生新的變革與升華,成為具有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過程。
2 中醫現代化面臨的問題
2.1 認識方面模糊不清
有人把中醫看成是一個古老封閉的體系,不敢變革創新,認為創新就要走樣,走樣就不是中醫。思想僵化,以偏概全,講特色必言辨證論治,而忽略疾病的特異,講處方必言君臣佐使,而忽略病有專治,其思維定式和理論框架使新的研究成果難以吸納。研究思路不清,對如何著眼于中醫基礎理論自身的發展提高,如何處理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和保持中醫特色的關系等缺乏清晰的研究思路。
2.2 缺少對中醫基礎理論內在固有規律的深入探索
缺少哲學層次的理性提煉,理論內涵出現萎縮,諸如病機學只剩幾條筋,病因學不外七情與六,有些豐滿的論述,未能系統準確而被割裂肢解,或壓縮異變。
2.3 缺乏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統一規劃
一方面投入不足,難以集中力量攻關,另一方面自發分散,出現低水平重復,形成資源浪費。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的基礎差、底子薄、經費短缺、設備落后,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基層醫院,處境十分艱難。據統計,我國衛生事業費占國家財政支出的2.23%,而在這么少的經費分配中,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僅占8.7%(相當國家財政支出的0.2%),卻承擔著1/3的農村醫療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醫療任務。一個中醫院的經費僅是綜合醫院的18%[2]。
3 實現中醫現代化的對策
3.1 加強創新、發展
創新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關鍵。中醫學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優秀遺產,偉大寶庫,應該努力發掘,認真繼承;另一方面,中醫學又是治病救人的應用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斷發展創新,跟上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3.2 中藥的現代化
中藥的現代化問題,也是中醫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傳統中藥飲片的現代化問題,中醫處方是針對某個患者開的特定的臨時組方,包括古方、經方、時方、驗方(偏方)、秘方等等,這是傳統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傳統中藥飲片的質量是臨床療效的基礎,發展傳統醫藥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使傳統中藥飲片現代化。主要從名稱的統一、加工炮制的規范化與中藥劑型現代化幾個方面著手。
3.3 加速立法,健全管理體制,加快中醫現代化的進程
中醫立法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中醫界熱切希望加速立法進程。目前已有16個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頒布了地方的中醫法;泰國和澳大利亞有的州也頒布了中醫法,而我國的中醫法至今尚未出臺[3]。2001年全國政協曾組織專題調研,到三省六市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條例》,應該說立法的條件已經成熟,早日頒布執行對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健康發展將有重大影響。此外,加強中醫藥管理工作,健全管理體制,理順關系,規范行業行為,維護中醫藥及民族醫藥的合法權益,打擊假醫、假藥,打擊偽科學,也是十分重要的[2]。
4 中醫現代化的實現應走中西醫結合道路
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無論從理論還是臨床實踐,中醫和西醫都各具特色。中醫注重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它主要從疾病當前的病因、病位、病性、發生發展過程和轉歸五個方面來整體分析疾病,因而,在臨床上出現了“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這就是因為中醫強調的是證,以證來論治,而西醫只注重病因、病位,具有片面性,有些疾病只治標而未治本,中醫則標本兼治,當然西醫在急救等方面具有它的優勢,因此,中西醫結合要“有的放矢”。中西醫結合應在發揮中醫優勢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如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病證結合擴大了治療范圍,豐富了辨證論治在臨床中的應用。2003年5月18日,新任衛生部部長高強在中國中醫研究院探望“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的臨床研究”項目組時發表講話:“非典”是一個全新的疾病,現在還沒有特別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手段,西醫與中醫都在摸索,希望通過這次工作,摸索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的規律,這是對中西醫結合極為慎重、清醒的提法。人們的生活方式、生存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病因結構、疾病發展規律隨之變化,心腦血管病、癌癥等慢性病、退行性病、老年病正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的主導疾病,其形成中的社會因素、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七情心理等非常重要,而這些因素正是中醫理論非常重視的,如何利用中醫之優勢,找到更好的治療、預防手段應是21世紀中西醫結合的任務與焦點。綜上所述,中醫是傳統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交相融會而成,具有豐富的內涵:既包含我國古代哲學、文學、美學等人文學科,也吸取了地理學、天文學、氣象學、數學等成就,它是人文和自然科學中多學科的融合體,但在現代層次上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互融合,還需我們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使中醫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羅雄,凌湘力.從“中醫研究”與“研究中醫”談中醫現代化[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5,27(2):7-8.
[2] 李習平,劉薇薇,楊嬌.淺析中小醫藥企業GMP綜合癥及應對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6(34):152.
“食療忽悠”幾板斧
當前最熱門的“食療秘訣”“養生智慧”看起來很美好,但是一般都缺乏科學依據。即使有一些實際的做法是合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是“碰巧”而已。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養生大師”們是用什么樣的招數來忽悠大家的。
第一招,“老祖宗說過”。古人記錄下了他們當時對于飲食健康的一些觀察和感想,再后來有人總結出“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之類的理論來概括。這些古人對于自然的粗淺認識,在當時可能是“先進”的。
隨著人類知識的豐富,其中合理的地方會得到確認和解釋,而錯誤的地方也應該被發現和糾正。但是我們的“祖先崇拜”情結使得許多人相信前人已經知曉人類和自然的秘密,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對前人留下的文字進行解讀。
所以,“養生大師”們張口閉口搬出古人的話來顯示自己的高深。他們的邏輯基礎就是:“古人說過了,所以是正確的”“如果他們說得不對,中華民族是怎么繁衍生息的呢”。
第二招,“我看過一個病人”。養生大師們用以證明自己秘訣神奇的方式,往往是曾經有一個病人,病得如何嚴重,去醫院花了多少錢,都無能為力,按照自己的食療方案不吃藥不打針不進行治療,幾個療程就好了。
且不說這樣的案例是真是假,無據可查。退一萬步說,即使是真的,也無法證明“大師”的方案就是“真正有效”的。這一個病人,除了進行大師的“食療”,還要吃喝拉撒睡,如何證明不是其他的原因導致了他的好轉?如果在找到大師之前所進行的治療,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后才能體現作用呢?如何證明不進行大師的“食療”,就一定不會好呢?感冒就是一個被反復證明的例子:如果感冒了一個星期還沒好,那么大師給的任何“治療”都能見效――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了,感冒一周之后,不用進行任何處理也會“很快就好”了……
“個案不能證明結論”是人類發展至今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可惜養生大師們往往以“西方的標準不符合我的理論”來拒絕。
第三招,“其中含有某某成分,能夠如何如何”。養生大師們對現代科學檢驗不屑一顧,但是卻很喜歡擺弄現代科學名詞來證明自己的說法有“科學依據”?,F代科學對于人體和食物有的認識還有許多不夠深入的地方,有許多“可能存在”的事情。這些事情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可能被確認,也可能被否定。但是養生大師們卻不管這些,只要現代科學的某項“初步研究”符合大師們的需要,他們就敢拿來當作“事實”宣揚。
比如某大師為了宣揚“生吃茄子”,說茄子皮里有維生素P,“專門降血脂”, “茄子類黃酮”,是“專門吸油脂”的。但是通常說的維生素P本來就是指植物中的類黃酮,不知道大師是故意搞錯,還是根本就沒有弄懂就敢出來忽悠。這些物質并非茄子所獨有,對人體的作用也并沒有得到完全確認,大師們只不過是扯了一個科學的虎皮來做大旗而已。為了證明“生拌菜”的必要性,還說“超過40℃維生素就會失去活性”,就更是睜眼說瞎話了。
能養生并不表示能治病
身體的需求如此復雜,人類只是在不停地摸索它需要什么,而我們又能從食物中獲得什么?!笆朝煛蹦芊駥崿F我們的期望,是建立在人類對自身和自然的認識基礎上的。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人們對于人體都有各自樸素的理解,以及對于各種食物的“經驗看法”。這些知識的綜合,就形成了各民族的“養生之道”。到今天,現代科學獲得了極大發展,人類對自身和食物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F代生物學從細胞甚至分析水平上認識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營養學去尋覓各種營養物質對各種生命活動的影響,而食品學則去探索如何滿足人體對這些營養物質的需要。
科學永遠不會像忽悠那樣賞心悅目。它告訴我們,目前還無法把健康“徹底說清楚”。我們能做的,是不斷深入地認識我們的身體,認識各種食物。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用簡單易行的方案滿足身體的需求。飲食只是決定健康的一個方面?,F代科學用科學數據告訴我們,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鍛煉、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明顯降低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但是,飲食就是飲食,“降低風險”不是“不生病”,它無法代替藥物,也無法代替治療。如果你的健康狀況良好,把大師們的“養生之道”當作娛樂,也未嘗不可。如果你得病了,卻相信喝綠豆湯、吃生拌茄子生拌蘿卜就可以治好,那么你就成為了大師們的小白鼠。而且,往往是作為犧牲品的小白鼠。在紛紛倒下的小白鼠中,如果你天賦異稟沒有倒下,就榮幸地成為了大師“神奇”的“證據”。
不,都不是。歷史告訴我們,是科學實驗打下了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恩格斯在談到古希臘人和現代人對于科學的貢獻的時候說,我們和他們“只有這樣一個本質的差別:在希臘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覺,而在我們這里卻是嚴格科學的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的結果,因而也就具有確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p>
科學實驗了唯心主義的謬論
在現代科學的發展過程中,有過不少唯物主義思想和唯心主義思想的斗爭。科學實驗在這些斗爭里捍衛了唯物主義,打擊了唯心主義,替現代科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十六世紀中葉,在歐洲開始了現代科學的萌芽。但是,古代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的一切學說,正像圣經一樣仍為當時科學界奉為金科玉律。誰敢對亞里斯多德的學說提出疑問和批評,誰就被看作妖妄而遭到嚴厲的打擊。亞里斯多德當初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是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亞里斯多德的這一個看法本來沒有任何根據,僅僅是想當然。然而在很長的時間里,都無人敢對這個說法發出疑問。只有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對這個問題提出相反的意見。他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無關,僅僅是空氣的陰力起著影響。如果不算或略去空氣的阻力,或者受到的阻力相同,兩個不同重的物體同時下落時,那么就會同時著地。當時,不管伽利略如何解釋,許多所謂學者都不相信。相反,大家都把不相干的罪名加到伽利略的頭上。用什么辦法才能證明自己提出的意見是科學真理呢?伽利略想到了實驗。
一五,在比薩地方,伽利略拿了一個重五公斤,一個重一公斤的鐵球(兩個球的體積是相同的,因此它們所受的空氣阻力是相同的),登上了一個斜塔。伽利略面對著塔下觀看的人群——其中有許多人是被請來的學者名流,把一個盛著兩只球的木箱子一翻。兩個球落了下來,砰的一聲,同時著地。
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了自來奉為權威的亞里斯多德學說,建立了落體定律。這是科學實驗的偉大勝利。
十九世紀,科學家當然已不相信“腐肉化蛆”,“污泥生鰻”和“垃圾長蛋”之類的荒唐言論了。但是對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是不是也和高等生物一樣有著它們的祖先的問題,還有爭論。有些學者認為,為什么無論是雨水或是有機物的液汁,只要露在空氣中,過幾天就會生出幾百萬個微生物來呢?如不是自生出來,還有什么別的道理可以解釋呢?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是反對這種“自生”論的最激烈的一個人。他認為,只有當空氣中有微生物的“種子”時,才會由此而繁殖出更多的微生物,否則,是絕對不可能的。巴斯德把一塊過濾空氣用的棉花放在嚴格消毒的養液中,不久發現,整個養液布滿了微生物。他說,這是因為棉花上粘有生物“種子”。可是當時作為他的激烈的反對者的法國魯昂博物院院長普謝卻說:“這是因為棉花是有機物,可以自然發生微生物?!?/p>
用怎樣嚴密的精確的辦法才能使反對者啞口無言呢?巴斯德想來想去,辦法還是嚴密的精確的科學實驗。
巴斯德做了一個新的實驗。他把經過煮沸消毒的養液盛在向下彎的細頸玻璃瓶中,靜放了好久,沒有發現微生物的產生。這是因為微生物比空氣重,不能自下彎的瓶頸上升,和液面接觸,所以養液雖經久放置而仍不生微生物。可是如果把瓶子傾斜,讓養液流至瓶口,然后再恢復原狀。這時,養液已帶了空氣中的微生物了,這樣必定會有大量微生物繁殖出來。實驗結果,果然不錯。
這樣的實驗,巴斯德不只做了
一次,不僅只在一個地方做。他還雇了騾子載著實驗工具,爬到四千米高的阿爾卑斯山上的冰河地帶,重復地做這樣的實驗。
一八年四月七日,巴斯德在巴黎大學大禮堂的講臺上發表了他的試驗結果和結論。巴斯德當眾出示了他的實驗器材。他拿出許多培養瓶給大家看,用來證實他的實驗與論斷是完全一致的。事實勝于雄辯。巴斯德的科學實驗勝過千萬篇論文,有力地打擊了生物的“自生論”。因而使拉馬克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的基礎更加鞏固了,為近代醫學、微生物學和消毒、防腐等方法提供了科學基礎。
科學實驗是科學發現、發明和科學理論之母
實踐是知識的源泉。許多科學發現、發明和理論,也都是從科學實踐——科學實驗中誕生出來的。
解剖學在我國的歷史本來巳很悠久了,一千九百多年前,已有了醫生解剖人體的記載了。我國清代學者王清任,少年學醫時,就認識到搞清人體五臟六腑的機能、部位對醫療的必要性,所以他就畢生從事解剖學的研究,觀察了幾十個被丟棄在荒野中的兒童尸體,幾個受剮刑的犯人的內臟。他還解剖了許多動物,和人體作比較。在這些科學實踐的基礎上,他于一八三年寫成“醫林改錯”一書,指出了古人對人的心、肺、胃等部位和機能的某些錯誤認識,做出了正確的結論。
“隔壁菜市就是最好的醫院”――幾乎一夜間,隨著電視媒體大肆渲染,京城“最貴中醫”張悟本的養生理念大行其道,因其鼓吹,某些地方所謂“能治百病”的綠豆價格也一路上漲。風潮正勁之時,這位聲稱掛號需排到2012年的“中國食療第一人”卻因涉嫌非法行醫而備受質疑。對于張悟本現象的質疑更是直指魚龍混雜、歪論充斥的健康養生市場,有人甚至因此懷疑中醫的科學性。今年6月,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首次公開表示,不應將張悟本與中醫養生聯系起來。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縮影的中醫,百年來,命運歷經坎坷。隨著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對中醫藥學是不是科學的爭論就一刻沒停過,甚至數度有人提出要廢止中醫。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被寫入《憲法》,中醫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支系得以保護。然而,隨著現代醫療科技迅猛發展,被劃在“經驗科學”一類、“不能用現代科學方法來檢驗”的中醫卻始終受到質疑,不僅與某些傳統文化一同有走向式微之勢,也面臨著被曲解、異化的危機。各種打著中醫養生保健幌子,卻與中醫傳統理論毫不相關,乃至背道而馳的療法層出不窮,混淆視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對中醫傳統文化宣傳不夠所造成的。
其實老百姓常說的俗語里就有許多平實的養生理念,比如“春捂秋凍”、“冬吃蘿卜夏吃姜”,這些都源自中醫“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理論基礎。WTO(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一項數據表明:由生活方式引發的健康問題占60%,環境和社會因素占17%,遺傳因素占15%……養生說到底就是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把它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當代社會疾病譜發生變化,人們的健康觀念隨之改變,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相結合模式轉變。中醫作為自然療法,與西醫所崇尚的對抗性治療不同,采取的是調和性治療,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調節、治愈能力。有人因此說,中醫是治人,西醫是治病。中醫文化的核心是“和”,即人與自然的和諧,所謂天人合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所謂人我合一;人自己心身的和諧,所謂形神合一。只有達到這三個層面的“和”,才是健康的人。這也可被看作是現代醫學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和諧模式的東方式表達。
隨著近些年高科技分子研究、基因研究的逐漸深入,西醫在診療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新格局。面對日益完善的現代科學體系,中醫要與時俱進,“現代科學化”似成為必由之路??删烤乖撊绾沃?中醫在走向“現代科學化”的時候能否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深重的中醫理論又如何在當今世界尋求理解和接受?這是許多有識之士在深深思考的?!皣t大師”陸廣莘多次重申:我們所要做的不是爭論中醫是不是“科學”,而是要回歸醫學的目的。醫學,無論中醫學還是西醫學,都是以人類生命健康為目的的。也就是說,不論診療手段如何,能治病是醫學的終極目的。也有專家指出,如果硬要中醫“現代化”,則必然會丟棄或改變自身特色;可是拒絕“現代化”,則又難以融入現代科學大潮。這便是中醫學現在所面臨的兩難境地。那種實現人文與科學的統一、微觀和宏觀的統一、分析還原與整體思辨的統一,從而形成一種融合中西醫各種醫學之所長的新的醫學形態,至今仍舊是個夢想。但如果一味要簡單地將中醫還原為物質結構,甚至把中醫改造成以還原分析為基本方法的自然科學,中醫也就不稱其為中醫了。
顯然,如果沒有找到適合的方式,急功近利的“現代科學化”會造成中醫的危機,而另一方面,“綠豆養生術”之類打著中醫名目,以騙錢為目的的“偽科學化”炒作,會造成中醫的另一種危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