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運動的描述教學評價意見
時間:2024-01-15 14:55: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運動的描述教學評價意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科學; 探究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1-100-002
小學科學課教學,教師重在把握學生生成性的學習動態,創設一定的情境,捕捉學生的個性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創造性地駕馭課堂。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總之,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操作、觀察、討論,獲得科學知識,增長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科學興趣。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三單元第三課
知識目標:
1.知道物體有移動、轉動、滾動、振動、擺動等運動方式。
2.能按運動的軌跡給運動方式分類。
3.知道一個物體在運動時可能具備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運動方式。
技能目標:
1.會用圖示法表示各種運動方式的特點,并按運動軌跡給日常生活中的運動方式分類。
2.能夠分析復合運動的運動方式。
情感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2.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3.培養合作交流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小車、手表、課件、各種運動方式的圖示
學生準備:風車(中心與一個角各貼上一個紅點)、易拉罐、玩具、活動記錄單等。
課前觀察不同物體的運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瞧,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小車、手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留意它們是怎樣運動的?讓我們一邊仔細觀察一邊用手指畫出它們的運動路線,看它們是如何運動的?
2.實物展臺演示小車手表指針的運動、提問。
3.同學們說的小車在移動、手表的指針在轉動講的就是它們的運動方式,那你們想不想研究其他物體的運動方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運動的方式》。
【設計意圖:從兒童認知的特點、水平出發,從兒童的已有經驗出發來激發他們的探究欲和熱愛科學的情感?!?/p>
二、知識探究
(一)指導探究
1.每個小組都準備了紙風車,下面我們就來玩一玩吧!請同學們在玩的同時注意觀察并思考這兩個問題:
(1)風車葉片運動路線是什么樣的?
(2)怎樣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示?
2.下面請幾位同學來說一說
3.小組討論怎樣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示風車的運動路線。
4.用我們小組討論出來的方法把風車的運動路線畫在記錄表上。
5.小組展示。你們對他們小組采用的畫法有建議或不同意見嗎?
6.我們在用畫圖的方法描述物體運動路線時還可以用“點”來表示移動圍繞的點或起始點,用箭頭表示運動方向。
7.學生修正畫圖。
【設計意圖:在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創設了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玩中搞科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使他們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二)學生探究
下面我們就小組合作按這樣的方法來探究其他幾種運動方式,并畫圖記錄。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展示交流
1.小組展示描述、圖示的成果。
2.學生互評、質疑。
3.教師有側重點的評價。
【設計意圖:成果交流十分必要,具有兩個優點:一是學生經驗共享,互相啟發;二是教師可介入評價,提升探究活動的層次?!?/p>
(四)運動分類
1.能按運動路線的不同將這些運動分成兩類嗎?說出自己的理由。
2.學生討論后,小組的代表將黑板上貼的各種運動方式圖示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
3.小結:運動方式的分類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按運動軌跡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三、知識應用
1.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想一想它們分別屬于什么運動方式。
2.學生獨立思考。
3.小組內交流、匯報。
4.小結:日常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不盡相同,它們有著各自的運動方式。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鞏固運動方式分類的知識,加深對這幾種運動方式特點的認識;二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p>
四、鞏固深入
1.我們再來玩一玩易拉罐吧!讓它在你們的桌面上運動起來,觀察它的運動方式。
2.有什么發現?學生匯報。
3.分析其所包含的運動方式,師指導。
易拉罐:旋轉+移動 或
易拉罐:
4.小結:在易拉罐的滾動過程中,它本身在轉,還沿著一定路線移動,這個運動中包含了一種以上的運動方式,像這類運動我們稱之為復合運動?!驹O計意圖:在方法的指導下讓學生親歷探究活動,體會復合運動方式是簡單運動方式的組合?!?/p>
5.這些物體的運動包含了哪些運動方式?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先自己思考,再小組討論,寫在記錄表上。
6.匯報交流
7.除此之外,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8.小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運動都包含了一種以上的運動方式。
【設計意圖:動手前先動腦。方向和目的明確了,思索著有準備去探究,學生們科學探究才更有效。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五、知識拓展
1.玩一玩大家帶來的玩具,讓它們以各種運動方式運動。
2.學生互相交流。
3.小結:通過今天的課,同學們有收獲嗎?請同學們學以致用,課外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運動,判斷它們各屬于哪一種運動方式。
探究式教學(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能得到了加強。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猶如一部壯麗的科學史詩,它歌頌了前輩科學家的科學精神,也展現了科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家們富有創造而又嚴謹的科學思維,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難得的好材料,本章充分利用這些材料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本節《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是在行星運動規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兩節內容之間安排本節內容,是為了更突出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這個科學過程。如果說上一節內容是從運動學角度描述行星運動的話,那么,本節內容是從動力學角度來研究行星運動的,研究過程是依據已有規律進行的演繹推理過程。但是天體的運動對學生來說是陌生和抽象的,如何通過師生互動,幫助學生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究出引力的大小,讓學生自然地接受得出的結論,感受到結論的得出是一種思維的必然,而不是偶然,讓學生充分體會邏輯推理的重要作用,享受邏輯推理之美,讓探究活動真正起到發展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作用,卻不是那么容易的。
通過對本節課的反復推敲、上課和課后反思,對本節課的幾個主要內容的設計進行了認真思考,在這里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問題一、關于引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本節的最終目的是找出對太陽行和行星間的引力有影響的因素。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重力、彈力、摩擦力、向心力,并且比較熟悉這些力的計算方法,所以我們在分析影響引力的因素的時候也只能從這些力的產生原因和特點入手,用分析這些力相似的方法來分析引力。
星做曲線運動,運動狀態一定發生改變,由牛頓運動定律可知,一定存在合外力,而這個力一定和行星與太陽有關。但是到底具體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猜想的因素肯定很多,可能包括:行星的大小、行星軌道的大小、行星運動的快慢、周期、太陽的大小……要想讓學生相信在這些因素中最終只有影響力的大小,這樣做比較好:
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力的產生原因和計算方法,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向心力。
然后,讓學生討論這些力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得出不同的力產生原因不同,計算方法也不同。
再看重力、彈力、摩擦力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里面沒有運動物理量,但有產生力的原因的物理量,比如:重力公式中的重力加速度、彈力公式中的形變量、摩擦力公式中的壓力,而向心力的公式中有運動量――速度,雖然看不到向心力的來源(產生原因),但是可以通過運動量求解力的大小。
通過以上對比,引導學生得出以下兩個結論:一是力的大小是由力產生的原因決定的,在行星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動過程中,如果去掉運動量:速度、位移、角速度、時間,那么真正影響引力大小的因素就只有行星和太陽的質量、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二是要驗證引力的大小是否與上述因素有關,必須先找出引力的表達式,那么這個表達式就可以通過物體的運動來求得。這樣就順利進入狹義個問題:行星怎么運動,該怎么簡化?
問題二、關于橢圓軌道的簡化
對于這個問題,大多是采取以下的做法:一是利用橢圓和圓的聯系――圓是橢圓的特殊形式,這一結論加上上一節末尾對行星軌道數據的研究發現行星的軌道近似于圓;二是因為橢圓軌道運動的規律學生從未接觸過,所以必須轉化成學生熟悉的形式勻速圓周運動。
這種做法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是通過其定義――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弧長相等,也就是說雖然必須把行星的運動簡化成圓周運動,但不一定就是勻速圓周運動,關于這個問題建議用如下方法處理:
學生已經比較熟悉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開普勒第二定律了,分別列出長半軸和短半軸的數據比較得出行星的軌道非常近似于圓,就把它當成圓來分析,太陽在圓心處,再利用開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和太陽連線在相同時間內掃過的扇形面積相等,由扇形面積公式把上述結論轉換成在相同時間內弧長相等――勻速圓周運動,如圖,
扇形面積:在同一個圓上,R相等,所以兩扇形弧長相等。在相同的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相等,可得速率相等。這樣就將天體的運動簡化成了學生已經學習的勻速圓周運動。
問題三、關于引力大小的推導
通過對行星運動的簡化,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就是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提供的,因此引力大小的表達式可以通過向心力間接得出,即:
由力的大小是由其產生原因決定的,這些公式中的運動量只能反映力的大小,不能決定力的大小,故應用其他物理量替換,由開普勒第三定律:由于橢圓軌道簡化成圓軌道,故,k由中心天體決定,則:推導出這個公式之后,教材和一般教學參考資料上都是先得出: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質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成反比,再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里的關系、對稱變換的思想認為行星對太陽的力也是類似的規律。通過實際上課的情況來看,學生對對稱變換是很難理解的,雖然說學生是否理解對其解題和作業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它將我們嚴密的思維打斷了,本來縝密的推導好象又變成了老師的隨心所欲,讓學生產生疑惑。與其這樣不如我們就接著已經得到的公式來想辦法,
在這個公式中m與行星有關,r由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決定,那么k是什么呢?由可知,k是由太陽決定的且不是一個運動量,那么就應該是太陽的質量,因為太陽和行星間的引力既然和行星質量有關,行星和太陽都是天體,那么也應該和太陽質量有關,所以我們可以做如下變換:(G-常量;M-太陽質量)則:也就是說我們直接推導太陽與行星的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力應該只有一個計算表達式,而不是兩個分別計算,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在這之后再介紹一下對稱變換的思想,讓學生了解一下牛頓的真實思想。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影響太陽和行星之間引力的因素:太陽的質量、行星的質量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
總之,這一節的內容是在學生現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設,進而總結出影響引力大小的因素,一切都是依據牛頓運動定律和開普勒三定律的合理猜想,所有的內容必須以學生能夠接受的認識為基礎,特別是對稱變換的內容,學生現在很難理解,所以利用公式中k值的意義引出太陽的質量,學生要容易理解一些。
探究式教學是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只有符合學生實際的探究,才能使學生情緒飽滿,求知欲旺盛,課堂氣氛活躍,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張大昌,從物理課程看科學探究,教育技術資訊網,2009(7):26
[2] 尹月旺,《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教學設計,人教網,2011(02)25
[3] 張登奉,提高科學探究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寧夏教研網,2010(9)30
[3] 張登奉,提高科學探究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寧夏教研網,2010(9)30
[4] 宣安峰,淺議如何提高科學探究的有效性,中國期刊網,2011(2)28
(上接第276頁)入。充分利用聲、畫、像同步電視,VCD觀看動畫片等,豐富學生的寫話情境;利用錄音機、校園廣播網等學習語言表達方法;利用圖文并茂的書刊、畫報等吸收儲備寫話素材和語言信息;通過教室黑板報、校園展板等發表學生的寫話作品,激發學生的寫話欲望和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為寫話提供一個廣闊而便利的訓練天地。
總之,我認為讓孩子樂說,才能達到說話、寫話教學的最佳效果。而要想孩子樂說,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使孩子處于一種快樂、輕松、和諧的積極狀態下。因為在快樂中最能激活人的思維。
(上接第277頁)
師:難道你就忍心白白地看著妻子痛苦地死去?
生5:不忍心,但海難就要發生,為了更多的人,我只能這樣做。
同學們,在這場同皮埃爾船長的心靈對話中,你感受了一種什么樣的人格魅力? ……
教師的啟發問題帶出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主人公皮埃爾對話,情感得到共鳴,內心被深深震撼,所有疑惑不攻自破。引導學生再讀文本,所有詞句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主人公皮埃爾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而這一切都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結果,效果遠遠超越教師的反復講解。
只有有效的對話,才能走進彼此的心靈,才能讓閱讀教學充滿活力,才能讓語文的詩意充盈天地!
(上接第278頁)較短,如果復習課上只是一味地進行新課的復呈,機械地進行聽說讀寫的重復操練,是很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英語新課標也要求我們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因此,上好一節復習課就要求我們要運用多樣的手段和方法,比如游戲、情景創設、故事、實物演示、課件呈現、比賽鼓勵等,只有靈活地運用好這些復習方法,不斷創新,才能牢牢地抓住學生,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
總之,小學低年級英語復習課要求教師明確復習的任務和目標,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有效的整合,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呈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學方法,切忌簡單的重復和繁雜的練習,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動有趣、貼近實際生活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上接第279頁)語,就是名詞從句。
For example:
a.We don 't know the exact date when she 'll come. (從句作date 的定語,是定語從句)。
b.We don 't know when she 'll come.(從句作know的賓語,是名詞從句)。
2、看從句有沒有先行詞。如果有先行詞,就是定語從句;如果沒有先行詞,就是名詞從句。例如上面第一句中when從句有date作它的先行詞,第二句中的when從句沒有先行詞。
五、結語
筆者通過這些年對英語,尤其是對定語從句的學習和探索,通過歸納、總結,提出自己一點膚淺的意見,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功能。因水平確實有限,還望同行、專家及英語愛好者批評指正。
(上接第280頁)文的興趣;對中等層和優生層學生又可避免常得高分而產生自滿情緒。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新課改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一定要以高效的課堂質量去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讓學生保持學習的激情、興趣盎然地去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去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而又省時省力,達到課堂高效的目的呢?
1 導入形式靈活多樣,快速直接,與話題緊密結合
新課開始的幾分鐘屬于熱身和導入環節,也是經常容易被授課教師忽視的地方。事實上,簡潔、高效的導入將直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2 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優化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適當、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導入新課時一定要巧妙設計、先聲奪人,在最短時間內,使學生進入學習英語的氛圍中。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歌曲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情境導入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采用右腦快速記憶法去記憶難記的單詞;用PPP Method,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提高學生用英語完成真實任務的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大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 強化教學目標意識,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強化教學目標意識,教學步驟嚴謹、科學。教學目標可分為終極目標,階段目標,每節課的目標,每個教學步驟的目標。教學要做到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每個步驟都要有目的性,科學系統地進行。
為了高效地實現每一步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保障。教師既要注重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又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顒拥拈_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需要和認知特點,遵循教學規律,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的活動要目標明確、形式多樣,有梯度,以確保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落到實處,以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游戲活動能夠向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既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語的場合和機會,讓學生“沉浸”在使用英語的環境中(即“語境”),進行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又能激勵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動物這一課時時,為了讓學生既能快速熟悉動物的單詞,同時又能復習到已學知識,我選擇了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自由組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派兩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選擇幾種動物并且在教室的前面排成一排,然后讓其他的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喊口令,“動物們”根據同學們的要求來完成動作。若代表動物的同學做對了動作,則他所在的小組獲得一分,做錯則扣一分。游戲開始后,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喊Panda,panda, Elephnat,elephant,down等知識。其次,同學們又想到要動物們演奏樂器,像Monkey,monkey,play the guitar.Giraffe,giraffe,play the drums.第三,同學們想到了體育運動,開始喊,Dolphin,dolphin,swim.Lion,lion,run.Penguin,penguin,play the soccer等有關運動的知識。同學們在喊口令時為了不與其他同學的口令相同,他們挖空心思用盡了我們學過的知識,如有彈樂器的,有打球、踢球的,有游泳的,有跑步的,有前后左右轉的等等。而代表動物的同學也根據同學們的指令把動作做得不亦樂乎。尤其是猴子彈吉它的動作讓同學們樂得笑翻天,而代表大象的同學模仿大象坐下的樣子更是讓我們的課堂達到了最高境界,惟妙惟肖,非常形象。在玩游戲時,若代表動物的同學沒聽清指令,其他同學會自覺地重復剛才的指令直到動物們聽清楚,達到“傳聲筒”的作用。最后讓每一組選出代表描述他們組所代表的動物,同學們使用描述性的詞語描述了動物的外表,描述了動物的性格特征及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并且提出建議如何來關注保護動物,保護動物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課堂活動要以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為目的,以學生主體的言語交際活動為主要構成成分,以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充分激發為前提,以學生對言語的親身體驗為基本要求,以真實的人際交往為表現特征,以學生認知、思維、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的全面發展為最終效果。
4 引入競爭機制,積極進行評價
學生的表現欲望很強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比賽、對話比賽、單詞競猜、小組挑戰等,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思維。競爭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全體學生參與競賽,調動不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學、善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評價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生參與能力的評價,發展學生的英語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通過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評價,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加強合作意識,增強參與意識;根據評價的反饋情況及時、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評價要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教師的積極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求知欲的產生,影響到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和創造力的產生。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競爭的同時,要采用積極的、分層次、多角度的評價,使學生始終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使他們保持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并創造性地思維。
5 建立強有力檢測體制,及時進行反饋檢測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進行及時的反饋檢測并督促、檢查到位。
(1)利用導學案,把不同層次的試題呈現給不同程度的學生。設置試題要緊扣本節課的重、難點,特別是那些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小專項練習更應成為我們的首選。它們具有“小、快、靈”的特點,能達到當堂練、當堂清的效果。
(2)靈活掌握檢測時間,大力倡導獨立自主,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
(3)監督到位,檢查落實。教師——課代表——A\B\C\D四個學科長——20個小組長——4個小組成員,層層落實任務責任,逐層督促檢查并總結匯報檢測情況。表揚先進,鼓勵后進,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做好課后反思工作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
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認知結構中的一些缺陷,構成了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障礙。從歷年的高考試卷分析及平時的測驗情況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1引導學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應根據認識論的規律,首先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認識,然后在諸多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過抽象和概括、分析、綜合,通過類比的思維方式,建立物理概念。
比如,在講電場、電勢能這兩個概念時,電場和重力場很相似,但是電場作用的效果必須在實驗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場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我們身邊重力場的現象都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在學習電場前,先復習重力場,重力場是力的性質,用重力加速度來描述,重力場能的性質則用重力勢能來描述。這樣通過比較、對比,使學生從表象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再經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頭腦中建立起電場、電勢能這種很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在學習概念時才不會感到空洞,也不會覺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輕輕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2透過概念表象,理解概念本質
物理概念是從物理現象中總結出來的,人們首先看出的是現象的表面特征和它與周圍事物的一些聯系,而對它的本質特征內在的聯系卻不容易看出,必須透過現象進行思維加工,最終才能形成一個概念,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我們要學好物理概念,就不能停留在現象的表面特征和外界的關系上,而要抓住它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加以理解,在頭腦中形成明確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對力的概念: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不只看出人拉車、蹬地,還發現車同時也在拉人,地同時也在蹬人。從而總結出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存在于兩個物體間,不管兩個物體是否接觸,只要相互作用,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增同減和同時消失的,其中力的物質性和相互性就是力的本質物質特征。速度與加速度都是表征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速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得越快,或者說位置變化得越快。而加速度是表征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的,加速度越大,表示速度變化得越快,如對它們的本質缺乏正解的理解,就會誤認為速度大,加速度也大,加速度大,速度也就大,速度減小,加速度也一定減小,甚或將它們兩者的方向可能都混為一談,從而導致一系列錯誤。
3注重改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水平
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按照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建立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效等思維方法,如探究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過程中,必然要涉及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各種各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如在進行磁場的教學時,磁場憑借我們的感官是不能被發現的,我們可以通過靜止的小磁針發生偏轉確定有無磁場,這是運用了轉換法;接下來研究磁場,我們會引入磁感線研究磁場的分布,這是運用了建立模型法。因此,高中物理教學一定要注意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滲透各種研究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物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講解習題時,可以采用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的能力。
4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并結合傳統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水平??茖W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實施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的編寫內容中可以認識到,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要求的內容都設計成探究選題。有許多物理知識,需要通過教師的系統講授,學生在學習中才會少走彎路,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對于那些獨立而簡單、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知識技能,對于物理實驗儀器的介紹、科學家的生平事跡、物理學史的介紹、物理學科知識的拓展、自然現象等常識性內容,采用講授式教學都有較好的效果。
5搭建平臺,主動探究
我校生源基本是初中里的中等生,進入高中后,他們往往自信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夠,教學過程中參與的欲望不強。但是,事實證明,只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變灌輸為探究,他們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
5.1創設問題,營造探究
人的思維活動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創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等,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探究的心理動力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問題,借助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營造探究氛圍。
5.2針對問題,自主探究
原先備課時,總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怎樣講得明白、講得清楚放在首位。但是,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就必須把學生探索、思考等活動放在首位。在備探究式的課時要思考:哪些是老師不講不行的內容?如,促進學生新舊知識連接的內容、激發學生思維或進一步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的內容、學生苦思而未解的疑問等等;可以由學生嘗試完成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
5.3交流合作,評價結果
物理課的特點決定了大多數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合作完成。例如,在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活動中,要由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安裝、測量、記錄、數據處理等工作,小組里任何不和諧行為的都會影響到探究活動的完成。由于探究的結果是大家的,每個同學都會在盡量做好自己的任務的同時關心其他同事的任務。
在評價結果時,學生不僅要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對自己或他人的觀點作出簡單的評述。由于大家是平等的關系,都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相互取長補短,最終實現思維碰撞,發現物理概念的本質。
一、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優勢分析
1.新課程標準的知識體系更加合理。
高中物理新課程分為共同必修兩個模塊和三個選修系列共12個模塊。共同必修模塊主要涵蓋了中學物理的核心內容,三個選修系列分別從物理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技術應用和物理學的基本內容三個方面展示物理學。
顯然,新課程標準對于知識體系的建構作了很大調整。與以往的教學內容相比,新教材降低了難度,以適應素質教育和普及教育,打破了過于重視知識技能的單一教育目標,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每個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從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角度看,就力學部分而言,以前是先學習力,然后講解運動方面的知識;而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是先學習運動的描述,再講解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由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前者是讓學生知道原因再來看結果,而后者是讓學生先了解現象,從而探究引起現象的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探究精神。
2.新課程標準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應該轉移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傳統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學生在此過程中并沒有思維的碰撞,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最后只能導致被動、依賴,喪失主動性,過于服從權威,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新課標則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性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1.加強自身知識儲備的更新。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教師對所教的物理學科專業知識必須扎實、系統地掌握,而且要在專業知識方面遠遠超出其規定的范圍。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這就要求教師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真正做到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了解物理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深刻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這些都要求教師廣泛地汲取新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綜合能力。也就是說,要想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首先要終身學習,走在科學的前沿。
2.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在重視施教過程中靜態常態因素的同時,更加關注施教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因素,把考試和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不同階段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和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去單一的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做法,而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合理的分析、建議和說明,形成激勵性的評價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教學評價更加強調個性化和差異性評價。具體到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改變過去由教師單獨對學生進行評價,而要鼓勵由學生本人、同學和家長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進行評價。這樣能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其次,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除了有傳統的書面測試之外,還應有訪談、現場觀察、專題作業、記錄、答辯、軼事記錄、學生自評與互評結果等多種方法。
3.努力扮演新角色,促師生關系創新。
(1)教師由灌輸者轉為引導者。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發現與探究中學習知識、建構知識。“課程傳遞不僅是一個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而且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形成新的目標和活動的過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注重獲取知識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悅感。這樣,學生才能更加主動地去思維和探究,課堂才會異彩紛呈,生機勃勃。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關系,應從“獨唱者”逐步過渡到“伴奏者”,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要幫助學生發展、積淀和充分運用知識,引導他們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
(2)教師由主宰者轉為交流者。
在信息爆炸的當代,傳媒高度發展,人們學習知識的渠道呈多元化趨勢,教師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新課程要求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師文化生態,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講臺走下來,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統治者,而是作為學生學習的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思想,在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中重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建立新的“學習共同體”。
4.物理教學改革中引入立體化教學模式思想。
知識立體化基本上有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的含義:狹義方面是指就知識本身所涉及的情景的再現,使知識的邏輯關系、內在聯系、推理以景象的形式展現出來;廣義層面的含義是指解決某一領域的問題,不能單靠這一方面的知識,而要多學科地整合,比如物理問題,要涉及化學知識、數學知識和生物知識等。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要求教師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在這樣的核心要求下,大力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大膽推進教學改革尤顯必要。隨著物理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廣大物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對創新的追求與其腳踏實地不懈地探索、實踐,將會圓滿地完成這一過程。
參考文獻:
[1]顧建新.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的五個基點.教育探索,2010.2.
關鍵詞:多向評價;案例;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3-0076
一、案例背景
國家教育部制訂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明確規定:教學評價新理念是:“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很顯然,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評價成了教育關注的焦點,并直接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成敗。而且,隨著“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在高中階段以終結性評價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依據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而形成性評價越來越受到認可。然而筆者認為,單一的形成性評價方式也不利于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以真正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嘗試多向形成性評價方式,由教師評價學生這種單向的評價方式向多向評價方式轉變: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和家長評價等,正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激勵學生學好英語,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以期望解決幾個問題:如何在實踐中深入學生評價改革的新理念?如何把評價和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如何發揮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
以高一英語上冊必修(2)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為例,本單元以世界性的體育盛會──Olympic Games 為話題,旨在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奧運會的起源、宗旨、比賽項目以及古現代奧運會的異同。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如何向別人推薦某一種愛好,同時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以筆者的教學為例,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Warming up and reading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練習,借助多媒體來完成教學任務。
片段一:Pre-task 在多媒體中展示一些中國體育健兒在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奪冠的精彩圖片,提出一些問題如Who can tell me what it is about? Can you describe what you have seen? Do you know some details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引出本單元的話題――奧運會。在此過程中展示一些學生熟悉并喜歡的體育明星及體育運動的圖片,從視覺上激發學生對本話題的興趣,并為過渡到Warming up部分做準備。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問答Warming up(P9)里的問題。教師給出答案和各題分值,讓學生自主評分,了解自己對奧運會的熟悉程度。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用圖片教授新詞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將學生引向課文的學習。這時讓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以下是高一(8)同學王金對自己的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表
王金同學在班里算是個中等生,他的總得分是25分,(滿分是35分,班里有13人),這個結果還是比較公正客觀的,筆者在第一條中有權發言,他事實上應該得3分,筆者想在這個時候做教師的應加以監督和指導。
片段二:Pre-reading 教師出示北京風光、2008年奧林匹克體育場等一些圖片,然后提出問題: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緊接著引向Pre-reading的教學。然后,讓學生六人一組討論Pre-reading(P9)里的其他問題。然后請各組派代表回答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并在這里設置小組自評,以王金,吳長生,林麗,陳躍聞,林東旭,小文一組為例,他們互相討論后對自己這組評價如下:
小組自評評價表
(同一學習小組的同學對其英語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意見)
該組得分29分,滿分40分,他們就可以知道自己這組的不足之處,離完美差多遠。
片段三:reading
1. Listening and fast reading
教師設置個人活動和班級活動:通過聽課文錄音總結文章大意: It tells u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bout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s,為detail reading作鋪墊。
在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中教師也可設置如下活動:
(1)個人活動: 認真閱讀課文,找出古現代奧運會的異同。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s ? What is the same? What is different?
Events in the Winter Olympics?
Events in the Summer Olympics?
Where are the Summer Olympics held?
Who can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s?
Who cannot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s?
Prizes
Beliefs
(2)小組活動:六人一組討論上表的問題。
(3)班級活動:每個小組派代表學生按上表的提示用組里商議好的語言分別描述古代與現代奧運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其他組對發言組就語言運用能力方面進行打分評價:
是:5分,一般:3分,不:1分。
這樣該組總分為28分,最后在班級里評出最佳組。
(4)班級活動:The analysis of the passage
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匯、短語和句子,如:take part in, a set of, as well as, compete with, compete for, be admitted as, relate to, be related to
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
I have come to your time...that in 2004...they are to be held in my hometown of Athens.教師作必要的解析。
片段四:Discussion 教師可在最后一個環節采用Discussion活動:小組活動:六人一組討論Comprehending中第二題練習的問題。班級活動:各組派代表回答剛才討論的問題,教師給予指導,提高學生解答閱讀理解問題的能力。班級活動:選兩位學生,一位當主持人,一位當被采訪者,其他同學充當觀眾,模仿央視“藝術人生”的形式作一訪談,要求主持人留一些時間給觀眾提問。通過活動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熟悉interview這種形式。這里除了設置小組評價,還可以設置教師評價,如筆者對王金同學評價如下:
王金同學得了15分。
片段五:布置作業:1. 借助課文中的關鍵句子,用第一人稱復述課文2. 背單詞
還以王金的情況展示:
滿分為20分,他得了13分。
片段六:課后
每節閱讀課后可設置如下評價表:
每單元評價結束后進行總結,多設獎項獎勵優秀或進步學生。例如王金比上單元進步得了一個免聽寫的獎。
三、案例反思
1. 多向評價方式適應新課程的發展
多向評價方式的焦點集中在學生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紙筆測驗”的分數上,因為后者這種終結性評價方式難以真正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片段一)Pre-task中,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深入、全面的理解。教學的實踐智慧會在此過程中逐步提升,做到了課堂教學評價的發展性;而且這改變了教師評價的唯一方式,能夠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發展觀,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積極探究的精神, 有利于每一個學生品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這正是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2. 從多方面評價學生,體現學生自主地位
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改變以往重成績忽略能力發展的單一評價方式,學生自評,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向評價,樹立以評價促發展的新理念。比如(片段一)Pre-task,(片段二)Pre-reading,(片段三)reading,(片段四)Discussion 中,教師分別設置了學生自我評價表,小組自評評價表,教師評價表等。這讓學生多方面的了解自己,評價就是一面鏡子,多角度地折射自己,更讓學生看清自己。教師則要注意用語,包括評價表里的用語,做到委婉、禮貌、客觀、公正。這樣的評價才會給學生自信,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了不足,促進了他們的自主發展和后續學習。
3. 多向評價始終以賞識教育為主,還學生自信和自主
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精神,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建立的評價體系必須體現多元性、激勵性和情感性,為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自主實踐、參與、感悟語言開辟了廣闊的空間,這為教師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評價學生提供可操作的條件。所以,筆者在評價結束后都要設些小獎獎勵學生,以學生的起點為參照,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起到激勵作用。比如(片段六)課后,王金比上單元進步得了一個免聽寫的獎。
4. 多向評價從課堂向課外延伸,從學校向家長發展
在(片段五)布置作業和(片段六)課后中,教師可以設置家長評價表以及課后總評價表,用多向的評價方式多方面地評價學生,讓評價更公正。教師布置有聲作業,如復述、朗讀等,也有利于家長評價監督。教師還可以設想每節課后填寫《家庭聯系手冊》,里面有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語。這種多向評價是綜合性很強的評價方式,非常直觀地體現了學生成長的足跡,能讓每個學生體驗不同程度的進步。
5. 小組評價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心理的發展
由于評價途徑多樣化,尤其是小組評價,它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交際關系,每個成員都有一種歸屬感,即使個人回答提問,也是代表整體,其受關注和受評價的范圍相對擴散,因此被評價的焦慮感降低,利于形成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同時,它使具有各種不同能力、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特別是那些不善于筆頭考試,但動手能力強、善于交際、學習認真、踏實的學生都有了得高分的機會,同時使每個學生的天賦得以充分的施展和表現,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發展。
當然,筆者在教學和教育中使用多向評價方式也存在很多困惑,問題如下:
1. 設置的自評,小組內部互評,不同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那么倒底以哪個為主和以哪個為輔還有待研究,此外如果有主次,它們的比例應是多少才算合理呢?
2. 在課堂上,筆者發現一些學生為了讓自己得分高點,給自己的評價不真實,還有小組評價時會出現感情分在里面的現象,再加上家長評價這一塊,(因家長的不配合或包庇行為或家長常年在外等情況)讓評價有時顯得不客觀公正。
3. 教師評價是學生最為關注的,所以應該把教師評價表設置得更加詳細、具體。教師本人也不能以個人喜好而使評價有很大的偏差。
總之,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讓評價服務于教學,本著信任和尊重學生的原則,以激勵為主,關注評價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多元評價方式有著很大的優勢,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贊揚。當然,評價改革畢竟還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很多不清楚的地方還有待研究。但是,多元評價方式確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發展畫上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思維被各種信息、海量數據所淹沒,作為個體的人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跟不上科技發展變化的步伐,這已經成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他只能是某個或至多若干個領域、行業的一分子,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呈現出各學科交叉、交融和交匯的錯綜復雜的狀態,要真正理解操控它,只有加強對復雜系統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大衛?伊斯利(DAVID EASLIEY)和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合著的《網絡、群體與市場》(北京大學李曉明等譯)一書,在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方面是一個典范。筆者暑期有幸參加了由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主持的“跨學科課程教育研討班”,學習后感覺耳目一新,對在大學中推行跨學科教育及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學科交叉、跨學科交融是伴隨著信息化潮流的衍生物。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總是試圖通過了解更多的知識來理解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控這個世界,不至于在自己創造的信息技術面前迷失方向。在跨學科課程“網絡、群體與市場”的研討學習中,筆者對世界萬物千絲萬縷之間的聯系及其相互作用有一種全新的理解。以前對我們對網絡的理解往往局限在計算機互聯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之中,很少用網絡的技術原理去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在研討班的學習中,李教授循循善誘地講解網絡基本原理的應用,深度解剖了社會、市場中的很多實例,使本人受益匪淺。
在跨學科的研究中,筆者感到要“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和效應機制”,必須在推行跨學科教育的同時,改革大學數學教育,加強對應用數學能力的教育,特別是對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這樣,大學培養出來人才在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社會中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完善在于數學工具的廣泛應用??茖W、學科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跨學科的研究學習中如果離開數學應用,則基本無法理解各個學科間的內涵和應用。也正是由于用數學語言可以方便地表示數學模型,使各學科之間的內涵通過數學模型(或數學語言)向人們展示它們的共同點、聯系點和可以彼此借鑒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等,從而拉近各學科之間的距離,使它們共同處在一個公共開放的、人人可以理解的平臺之上。所以,數學與應用數學的能力就成為跨學科交叉融合中的黏合劑。下面筆者通過《網絡、群體和市場》一書中的一些例子來證明這個觀點。
1)離散數學是應用網絡原理理解社會、自然復雜現象的基礎。
我們知道圖論是離散數學的重要內容,在抽象的眼光下,很多的社會、自然現象都可以用圖來表示。任何對象可以看成是圖中的節點,對象之間的聯系可以用邊來描述。這樣一來,復雜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中錯綜復雜的各種聯系就成為一幅拓撲圖。應用圖論我們可以發現現實世界中事物的關系與計算機網絡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連通性、捷徑問題、6人小世界問題、同質化問題、結構平衡問題、寬度搜索與現代引擎等。
2)博弈論、概率論是深刻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在社會、自然或技術等復雜系統中除了對象之間的連接關系結構,人們往往要研究具體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的相互依存問題,即在復雜系統中任何個體行為的變化可能導致其他個體的行為變化,從而導致復雜系統的激烈變化。這種運動變化往往是我們對復雜系統研究的根本目的,與弄清復雜系統連接背景同等重要。為了了解復雜系統的內部結構變化和運動的規律,我們必須借助博弈論的方法。實際上我們生存的世界就是一個多因素博弈的結果,而且這種博弈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適者生存就是各種生命體之間、生命體與周圍環境之間博弈的結果,加之變異引起的進化,這是生物世界乃至人類社會內部一種新的行為模式的引入,它導致整個復雜系統進一步變化。所以,如何選擇適應性評價函數是引導系統進化的關鍵。我們平時所說的零和博弈,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最糟糕的博弈結果,如何避免呢?另外,還有如網絡交通流量、市場拍賣策略等都與博弈論密切相關,都可以視為復雜系統中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系統變化的行為。
大千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與否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對象就具有這種或然性,對它的解釋和描述往往要通過概率論。就像《網絡、群體與市場》一書中講的人類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隨大流”現象,人為什么會這樣?從概率論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釋。“隨大流”現象實際上就是網絡理論中的信息聯級或稱群集效應。簡單地說,人們可以在不同時刻依次作出決定,而后面的人可以觀察到前面人的決策行為,并且通過這些行為推斷出他們所了解的一些信息,從而放棄自己已擁有的信息,轉而以前人的行為為基礎作出推斷。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當你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選擇吃飯的地方往往是就餐人多的飯館。實際上這種“隨大流”――信息聯級現象可以用概率論中著名的貝葉斯(非確定性決策模型)來說明。
“隨大流”――信息聯級(群集)是可以人為利用的。例如,在某些銷售活動中有人就利用“托”來達到其銷售目的;在會議討論決策過程中,往往先發言的人的意見,更有可能成為主導決策的意見。所以,即便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合理的,人群也可能出現決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