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06:01: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黨校結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管理 努力做好黨校學員組織工作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時間:2005年8月7日12:32 創新管理 努力做好黨校學員組織工作 黨校姓黨,是縣委、縣政府培訓黨員干部和提高公務員理論骨干素質的重要“陣地”和“熔爐”,隨著改革的發展和公務員隊伍的職能轉化及學歷變化,按照黨校教育“教學是根本、組織是保證”,要求創新管理,不斷改革,努力做好新時期黨校學員組織工作。 一、轉變觀念,科學定位 一是學校定位。服務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加大應用理論研究,為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保證。 二是管理變位。變管理為服務,從以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方向轉變,根據班級性質或專業特點確定管理目標、方向和手段。 二、堅持“五抓”,創新管理 1、抓班
子。干訓興,黨校興,黨校與干訓共生存。黨校教學質量是黨校的生命,學員組織工作是這個生命的保證。校委一班人,堅持以教學為主,把干部培訓工作擺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校委班子中分出強有力的領導力量抓干部培訓管理工作,重大問題堅持由校委會集體研究決定。一是共同研究制定教學計劃和培訓方案;二是與縣委組織部共同擬定調訓對象名單;三是研究決定每班研究主題和活動內容;四是與縣委組織部共同確定班組干部和班委會人員名單,并由組織部派員在學校開班動員報告時大會宣布;五是班委會定期研究有關總結干部培訓組織工作。 2、抓隊伍。學員組織工作是保證,隊伍是關鍵。我們始終堅持“高看一等,厚愛三分”,對組織員隊伍嚴標準、高要求,選拔立場堅定、*可靠、綜合素質高的干部擔任組織員工作。具體到培訓過程就是班主任的選拔任用工作,根據基層黨校實際我們先后確定有五名具有高級講師以上職稱的優秀老師擔任班主任(即組織員工作),使黨校教學過程中的學員組織工作有比較穩定的組織員隊伍,從而夯實了做好學員組織工作的基礎。 3、抓服務。正確處理組織員與學校與學員之間的關系。堅持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一是處理好班主任與學校之間的關系,班主任自覺接受校黨委和縣委組織部的集體領導,傳達縣委組織部和校委的集體意見和要求,執行校委的集體決定,切實履行組織工作職責,為完成培訓計劃、任務目標提供組織保證,做到從*上幫助、理論上輔導、生活上關心,堅持用教學吸引人、用活動凝聚人、用服務管理人,使學員享受全過程的服務,并融管理于服務之中。 4、抓制度??茖W的管理必須是用制度去約束,使管理制度化、服務規范化。近幾年我們先后制定了《課堂紀律十不準》,與縣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學員請銷假有關規定》、《組織部不定期點名通報》、《學員在校學習期間考勤發至學員單位》等,還和縣紀委聯合下發了《禁止學員在校期間用公款相互吃請的規定》,我們還積極配合縣紀委不定時到各大小餐館進行了明查暗訪,有效地控制了學員在校期間推磨轉圈、互相請吃的不良風氣。把幫助學員樹立良好學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相繼出臺了《學員讀書筆記評比制度》、《考試制度》,開展 了看平時表現,比黨性鍛煉;看讀書(聽課)筆記,比鉆研精神;看考試成績,比進步大小的“三看三比”活動。在學員中形成了比學習、重提高;講黨性、有進步的良好風氣。我們用與縣委組織部聯合開發的《水鏡牌干部理論水平測評系統》軟件對學員入學和在校培訓后的情況進行上網微機考試,收到較好的效果。 5、抓主體。學員是主體,黨校最大的資源優勢是學員優勢。我們規范程序,實現學員考核辦法的創新,對學員受訓情況進行全面科學、客觀公正的考核,既是黨校促進學習、提高質量和檢查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組織人事部門集中考察和合理使用干部的重要途徑和依據。過去那種傳統的“總結、鑒定加評比”的考核辦法已不能適應新時期黨校教育和干部考核工作的需要。如何建立起統一、規范科學的考核機制讓學員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對此,我們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由印象考核向要素定量考核的轉變。我們把黨性鍛煉、學習紀律、讀書筆記、組織能力和結業論文等五個要素作為考核基本內容,對學員受訓情況進行客觀定量考核??己藢W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成果。2003年,在南漳縣基層黨建“說事”活動開展一周年之機,我們組織學員開展如何進一步深化“說事”活動理論研討,撰寫論文80多篇,其中被省、市、縣刊物采用26篇。為進一步加大基層民主建設,促進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撐。 二是由單層考核向多層考核的轉變。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探索出
了三層考核模式,即“班委會——班主任——干訓科”,負責實施考核工作?!包h性鍛煉”由班主任會同班委會考核評定;“學習紀律”由班主任和班委會根據學員的到課率和上課表現綜合評定;“讀書筆記”由任課教師和干訓科共同檢查評定;“組織能力”由班主任和班委會結合學員平時能力表現考核評定;“結業論文”由指導教師會同論文評審小組進行評定。最后,由干訓科在各要素單項考核的基礎上,對每位學員進行綜合考評,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成績合格的將被通報并要求自覺參加下期培訓補課。并將綜合考核成績記入干部學習檔案。近年來,我縣的干部調訓基本上是由黨校組織科提供要調訓干部名單,組織部統一進行干部調訓,對培訓不合格的重新調訓。這一作法收到較好的培訓效果。 三、擴大規模,確保質量 近幾年主體班保證在500人以上(系統整訓、部門集訓除外)。 今年上半年4期265人,下半年3期350人。 三年內完成大規模培訓干部的任務,把全縣11344名黨政干部(包括村級干部普遍培訓一遍)。 文章出處: 自己創作 【大 中 小】 【打印】 【關閉】
一、主要工作成果
加強全院共青團系統工作內涵建設,1.抓常規。促進工作規范化。年團委榮獲“省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號。
不時拓展共青團工作內容,2.抓創新。改革工作形式。
如:以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提高維護國家利益主義精神為目的與祖國共發展”主題團日活動等;以提高學生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踐行‘八榮八恥’基本要求,3.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主題活動;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大學學習觀、消費觀和職業定位為目的新生你準備好了嗎”主題大討論等。
如廉政短信比賽、與反腐敗”主題團課(班會)學唱廉政歌曲、廉政與誠信”主題板報評比等系列活動。4.積極承辦“廉政文化進校園”相關活動。
為學生生長成才搭建更寬的舞臺。年團委指導團學會組織了第二屆校園吉尼斯挑戰賽,5.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第四屆足球聯賽、第五屆籃球聯賽、第六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第七屆辯論賽、迎新生文藝匯演,五月的風”淮安市名家朗誦專場、金秋贊歌”美食節專場演出及6場“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樂”月末文藝扮演等。
共有25名同學獲獎。12月組織1000余同學參加了省第二屆社會科學與人文知識大賽。6.組織培訓參與省市各項科技文化藝術活動。如省第五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市第二屆電腦網絡大賽等。
暑期以科技服務、支教掃盲、社會調查、企業實習為主要內容的三下鄉”平時的四進社區”工作格局。7.規范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寒假以一年級教育資源調查、二年級招聘會求職體驗為主題。
為提高學生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搭建平臺;例會中的匯報和點評制度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8.做好團學會指導和學生干部的培養工作。學生干部中成立理論學習小組。
樹典型工作。全年共推優610名,9.做好“推優”薦先。共有3個集體和14名個人受到省市懲處。
二、個人鍛煉與進步
順利結業,1.月日—月日在省委黨校青年干部理論培訓班參與學習。理論水平有所提高,黨性得到深刻鍛煉。
取得碩士學位。并在核心期刊上公開2篇。2.6月經過努力順利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送審、答辯。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試行條例》以及國家和自治區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區普通高等院校教師隊伍實際,制定本評審條件。
第二條堅持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為依據,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引導教師積極從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者,可破格或優先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
第三條本評審條件適用于自治區普通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實驗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
其中參加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評審的范圍包括:學校黨委書記、副書記,院系黨總支書記、副書記,校團委、學生工作〔部〕處、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黨校,院系團總支、學生工作辦公室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和學生專職輔導員;高職高專院校評審范圍是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不包括本科院校內設的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評審條件中涉及的公共基礎課教師指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從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外語、大學語文、大學計算機、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等公共基礎課教學的專任教師;公共基礎課教師之外的均為專業課教師。公共基礎課教師由教務處、人事處共同確認。
第二章基本條件
第四條職業道德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治學,愛崗敬業;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學風端正,為人師表;團結協作,具有團隊精神。
第五條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要求
(一)具有系統而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淵博的專業知識,在豐富的學術實踐基礎上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
(二)掌握本學科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對現論和高新技術的某一方面有獨創的見解。
第六條教師資格要求
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第七條學歷、資歷要求
(一)申報教授(研究員)資格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員)崗位滿2年;
2.具有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員)崗位滿4年;
3.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員)崗位滿5年。
(二)申報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資格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受聘講師(助理研究員、實驗師)崗位滿2年;
2.具有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受聘講師(助理研究員、實驗師)崗位滿4年;
3.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受聘講師(助理研究員、實驗師)崗位滿5年。
(三)本評審條件中規定的學歷(學位),是指國民教育序列中與申報學科相同或相近專業的學歷(學位)。所學專業與申報學科不同的,須參加申報學科1年以上進修并取得結業證書(思政系列除外)。
第八條考核要求
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和身體心理健康素質,能較好地履行現任職務崗位職責,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等次。
第九條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
外語水平按照《人事廳關于印發<職稱外語考試暫行規定>的通知》(內人發[2007]60號)規定執行;計算機應用能力按照《人事廳關于印發<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暫行規定>的通知》(內人發[2007]61號)規定執行。
第十條繼續教育要求
按照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相關文件執行。
第十一條破格條件要求
(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可不受學歷、資歷、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成績等條件的限制,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
1.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3.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4.自治區引進的“草原英才”工程人選;
5.“自治區杰出人才獎”獲得者;
6.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7.自治區“深入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
8.科技成果國家級獎獲得者或省部級一等獎獲得者;
9.經過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核同意的自治區支柱產業急需的人才以及特殊行業、有特殊貢獻的特殊人才。
(二)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后具備符合要求的學歷,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可不受中級資格取得年限的限制,申報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
1.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
2.科技成果省部級二等獎獲得者;
3.自治區“高等學校11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
4.優秀教學成果省部級一等獎獲得者。
(三)破格評審業績成果參照正常晉升條件,已用于破格的條件不能作為評審條件重復使用。
第十二條轉系列要求
(一)高校內教師、自然科學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實驗等不同系列專業技術資格之間,從一個專業技術職務系列晉升另一個專業技術職務系列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時,必須按照相關規定,先轉后評。
由于工作變動,已評高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需轉評高校自然科學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實驗等系列專業技術資格,可根據本人實際,直接評審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其他系列的專業技術人員,擬評高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資格,須取得現有專業技術資格后,在高校教師崗位工作滿2年,方可轉評同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其業績成果以高校教師崗位工作的業績、成果為主,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論文、研究成果僅作參考。
(二)轉系列滿1年后,具備本評審條件規定的學歷、資歷等相應要求,可參加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
第十三條引進人才要求
經認定從國(境)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回國后在高校教學科研崗位工作滿1年以上,根據其資歷和實際水平,可直接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
第十四條調入人員要求
由黨政機關調入高等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人員,三年之內第一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可不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限制,可以根據本人的學歷和業績成果等條件,比照同類人員申報副高級以下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以后按正常程序、條件申報。
第十五條博士后人員要求
出站博士后人員,經學??己四軌騽偃胃咝=虒W科研工作,并符合本評審條件規定的,可以直接申報副教授資格。
第十六條返聘人員要求
被返聘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退休人員,可以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但不兌現相關待遇。
第十七條兼職人員要求
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師,教學工作量要求不低于同學科專任教師的二分之一;經學校同意參加培訓進修或在職攻讀學位的教師,任現職期間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得少于規定教學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第十八條延遲申報人員要求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本評審條件規定的任職年限基礎上延遲申報:
(一)任期內受警告處分者,延遲1年申報;任期內受記過以上處分者,延遲2年申報。
(二)任期內有教學事故者,延遲1年申報;任期內有重大教學事故者,延遲2年申報。
(三)謊報學歷、資歷、業績,剽竊他人成果等弄虛作假行為者,除取消當年申報資格外,延遲3—5年申報。
(四)任期內年度考核不合格、未定等次者,延遲1年申報。
第三章業績成果條件
第十九條本科院校教授、副教授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1)
第二十條高職高專院校教授、副教授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2)
第二十一條藝術類學科教授、副教授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3)
第二十二條體育類學科教授、副教授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4)
第二十三條自然科學研究員、副研究員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5)
第二十四條高級實驗師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6)
第二十五條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員、副研究員業績成果條件(見附件7)
第二十六條業績成果補充說明
(一)本評審條件中的業績,均為任現職以來取得的成果。
(二)本評審條件要求的論文必須是第一作者完成并發表在具有“CN”、“ISSN”刊號的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專著或教材必須是有“ISBN”書號的正式出版物。在學術刊物的“增刊、特刊、???、專輯”上發表的論文以及論文集上收錄的論文均不計入規定的數量。
(三)按要求提交的論文,須有三分之一以上在非本單位主辦的期刊上發表。同一原創作品多次獲獎,以最高獎項只計1次。
(四)本條件所稱核心學術期刊指收錄在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北京大學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中所列核心期刊。
(五)經全國大中專蒙文教材編審委員會批準立項并審定的教材,為國家級規劃教材。
(六)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包括:國家特色專業、自治區品牌專業、精品課、雙語教學示范課、教學團隊、教學名師、實驗示范中心、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
(七)本條件中規定的學歷、年限、數量、等級等凡冠以“以上”者,均含本級。如本科以上含本科,二等獎以上獎勵含二等獎,等等。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已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權的高等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訂不低于本條件的評審條件,報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審核后方可執行。
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高等農業教育的發源地,歷經百年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排頭兵。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歷史時期,黨和國家給予中國農業大學更大的期望。2005年9月15日,總書記在祝賀中國農業大學百年校慶的賀信中期望學?!案玫貫槲覈鴥|萬農民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2009年5月2日,總書記來到中國農業大學與師生們共迎”五四”青年節,殷切希望全校師生繼續秉承“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步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篇:產學研結合“五章經”
多年來,中國農業大學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堅持“頂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方針,產學研緊密結合,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曲周精神
2009年5月5日,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曲周縣萬畝小麥玉米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在曲周縣白寨鄉揭牌。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決心與曲周人民一道為實現作物高產、資源高效、環境友好的目標而努力。36年前這里是一片鹽堿灘,20年前這里變成了米糧川,今后這里將出現高產高效的萬畝示范田。
河北曲周是中國農業大學開展校地合作歷史最長、成果最多、影響最大的地方。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代農大人,在河北省曲周縣建立了“治堿實驗站”,開始了“改土治堿,造福曲周”的偉大事業,不僅使昔日的鹽堿灘變成了今日的米糧川,而且取得了一大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數十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培養造就兩位院士、兩位校長以及一大批專家,教授,博士、碩士;也創造了一所大學和一個地方政府30多年長期合作典范以及和當地人民水融的感情。幾代農大人獻身曲周造福人民的傳統,已經形成了銘刻在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和曲周人民心中的“曲周精神”。
近幾年來,中國農業大學進一步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大力推進市校、縣校合作,在曲周建成了全國首家農科教聯盟培訓基地,3萬多人次的農民接受培訓;指導建設全縣科技示范戶達500個,培訓農民技術員5136名。2009年5月,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與學校專家一行赴曲周考察,雙方又啟動了“勞動務工輸出”,“共建萬畝”雙高“示范基地”和“農大3號小型節糧蛋雞繁育”等三項新的合作。曲周已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產學研結合、服務社會的典范。
開封模式
2009年,開封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市校合作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六年來市校合作探索和實踐了農業高校服務中原農區、破解“三夜”的新途徑。
開封市為我國糧食主產區,農產品資源豐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增長優勢?校市積極利用中國農業大學技術優勢,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聯系緊密優勢,通過市校合作和項目帶動,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六年多來,北京匯源集團,中農大朝來農產品技術開發公司等知名企業落戶開封,掛職教授牽線爭取到農業部畜禽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引進了新型殺菌劑和除草劑兩條生產線;合作項目“4HSHW”型大蒜,花生收獲機樣機改進予以實施并推廣應用;“花生蠐螬生物防治產業示范”、“花生低溫榨油與高效利用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等為地方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帶來了活力。
市校合作還帶來了科技惠農效應,中國農業大學聯系學校及國內外專家,學者赴開封開展調研考察,技術講座和培訓,實現了對大蒜?;ㄉ⒂衩?、食用菌、養雞、養豬等農產品種植、養殖和產后加工與商品化利用的新項目新技術進行對接和技術培訓。中國農業大學牽線搭橋引進食用菊新品種,攻關食用的四季開花,周年生產技術,開發生產食用菊產品和飲品等,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帶動開封產業向規?;藴驶l展。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認為,開封與中國農業大學走出了一條農業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新路子。市校共建六年多來,中國農業大學先后有三屆共18名教師赴開封掛職工作,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博士13人。通過掛職實踐參與產業發展,不僅使學校教師對從事科研工作的體會更加深刻,也在地方工作交流中通過學者的參政議政發揮了學者的專業優勢,給地方帶來了新思想、新思路與新理念。青年教師赴地方掛職的開封模式也成為新時期青年成長成才的新途徑。
廣西范本
2007年8月31日,“中國農業大學一廣西現代農業高級研修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校禮堂舉行結業典禮儀式,360名學員獲得結業證書。至此,廣西壯族自治區500多名縣處級以上農業領導干部接受了中國農業大學培訓。
廣西是農業大省,生態條件優越,特色農業明顯,農業和農村經濟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為全面提高農業干部隊伍素質,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6年春,廣西農業廳提出用2~3年時間,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對全區縣級農業局長以上農業領導干部進行一次輪訓,這一計劃得到中國農業大學的大力支持。從2006年到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舉辦了四期現代農業高級研修班。中國農業大學選派10余名專家、教授赴廣西為學員們授課,并為研修班設置了“和諧社會”、“特色農業”、“新農村建設”,“農業對外開放”等11個專題講座。中國農業大學把培訓班辦到廣西,使更多的基層領導干部有了專業學習的機會。通過學習,他們掌握了不少農業生產和管理的前沿新知識、新技術,提高了科學管理的能力。
廣西農業廳廳長張明沛表示,廣西農業的發展,人才培養是重要的基礎,農業先進技術與管理理念是支撐。以農業管理、科技人才培養為基礎,中國農業大學與廣西建立起全新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努力使雙方的“亮點更亮、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2007年9月,中國農業大學與廣西正式簽訂了農業合作協議和聯合辦學等3個專項協議,學校在廣西開始首批試點招收博士生;2008年初,中國農業大學與廣西開始了共建生物質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合作建設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等意向,進一步深化雙方在生物質工程方面的合作2008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與廣西就甘蔗收獲機的開發現狀和技術難點進行了共同研究,初步達成合作意向;2009年5月,廣西防城港市政府考察團專程來到中國農業大學,希望
借助學校的科研優勢和智力資源,引進先進科技,整合各方資源,促進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加速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壽光突圍
長期以來,被稱作蔬菜產業“芯片”的種子,一直是我國蔬菜生產的一大軟肋,即便是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農民種植的蔬菜品種2/3也是來自國外種子公司,每年菜農購買進口種子花費達3億元。為打造蔬菜種子“中國芯片”,2006年4月,中國農業大學與壽光市聯合成立蔬菜研究院,旨在聯合國內外相關科研,教學單位和高科技企業,建設管理一流、科研一流,逐步在蔬菜產業中有積極影響的蔬菜高科技開放式平臺,不斷提升壽光乃至全國蔬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經過三年發展,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條件建設方面,建成了135余畝的蔬菜育種、示范基地,配套建設了500平方米的辦公區,8棟高標準目光溫室、6棟大棚和10個網室等研發設施組織舉行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蔬菜新品種的現場觀摩和推介會,向社會宣傳介紹蔬菜品種研發方面最新成果目前已在農民溫室試種、推廣的辣(甜)椒、番茄、甜瓜等蔬菜新品種表現良好:合作開展了“溫室蔬菜生產養分管理技術研究和示范”項目研究,受到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會議領導小組的高度評價與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進行蔬菜品種和技術研發項目啟動,與英國華威大學HR學院、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山東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拜爾作物科學公司等合作項目也紛紛落戶壽光。
2008年4月,壽光蔬菜研究院傳出喜訊:研究院完成的“甜瓜雌性系選育及應用研究”項目進行了鑒定,專家們對該項目完成情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在厚皮甜瓜雌性系材料的創制和應用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議對這4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甜瓜新品種加大推廣力度,更好地在生產中發揮作用。截至2008年4月,壽光蔬菜研究院育成的這4個厚皮甜瓜新品種已累計推廣1.284萬畝,果實商品性達到了同類型進口品種的水平,比同類型進口品種增產10%以上,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北京經驗
農業推廣教授制度在國外已有很長歷史。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對這一制度進行了創新:一是在鄉鎮建立農業科技推廣中心;二是對農業推廣教授實行崗位聘任制。中國農業大學的這一設想已在京郊大地開花結果,并以此為樣本向華北地區輻射。
房山區琉璃河鎮的肉鴨養殖在華北地區起著龍頭作用,也是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在當地的農業科技推廣中心調查發現:以當地兩個龍頭企業的生產能力,每年應能加工肉鴨5000萬只,帶動幾千個農戶;但實際每年只能屠宰1500萬只。企業吃不飽的主要原因:一是孵蛋的種鴨存欄不足;二是養殖戶飼養技術不過關,鴨子死亡率、發病率高。于是,學校推廣教授們采用人工授精、老齡種鴨強行換羽等措施提高產量,僅這兩項就為當地肉鴨企業天鴻順公司節省成本20%推廣教授還帶去了鴨子防病方法、飼料配方,使公司年收入增長了50%。
在延慶張山營鎮,中國農業大學推廣教授經過對氣候,土壤和周邊社會經濟環境的調研,認為以松山南麓沿線為核心的延慶縣,是全國發展葡萄酒莊園產業最有競爭力的地區之一;但這一帶的傳統是只生產鮮食葡萄。為了發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產業,農業科技推廣中心幫鎮政府作出規劃:招商引資,沿松山南麓建12座、每座一二百畝的葡萄酒莊園,形成一條集種植、釀酒、旅游三位一體的葡萄酒莊園產業帶。
下篇:服務新農村“七利劍”
作為一所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始終認為“能否始終堅持服務農村建設”是衡量農業高等院校是否堅持了正確的辦學方向的根本標志。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中國農業大學決定實施服務新農村建設“七大行動”,這七把利劍成為科技興村富民的尖兵利器。
科技興村富民行動
科技興村是中國農業大學實現科技成果服務“三農”,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大舉措。行動以”科技支撐、項目帶動、地校合作、興村富民”為原則,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重點圍繞“高效種植、健康養殖、環境治理、農產品加工、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鄉村環境規劃”等領域,通過技術成果的實旋與示范,使示范村的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保持糧食穩定高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數字顯示科技興村富民初見成效“玉米系列品種”推廣面積保持在3000萬畝左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2000萬畝以上:“保護性耕作機具與技術”推廣面積1500萬畝以上“冬小麥節水省肥高產簡化四統一栽培技術體系”推廣面積達600萬畝以上:“農大褐3號”小型雞年推廣4000萬羽以上;“豬飼料抗生素替代技術”與多家企業合作,新產品累計推廣200萬噸,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約3億元……
教授進村入戶行動
中國農業大學率先建立農業推廣教授制度和新農村建設特崗教授制度,建立以大學為基礎的新型農業推廣模式、農業推廣人才使用機制和學校與“三農”結合的長效機制,探索新時期知識分子服務農村的途徑,向全國范圍推廣。
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與北京市相關部門配合,啟動新農村建設推廣教授制度,公開招聘20名具有高深理論與研發水平、能夠領導推廣團隊進行系統的大范圍技術推廣、解決新農村建設實際問題的專家,進入首都新農村基地開展工作。
2007年起,逐步在全國其他基地選派推廣教授或者新農村建設特崗教授,每年選擇100名專家教授服務于10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每個教授按新農村行動基地設置,每個新農村行動示范基地特聘教授崗位1~2個。
農村信息網盟服務行動
讓農民享受綜合信息服務,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在北京延慶郊區,中國農業大學為農民開發的綜合信息服務載體“樂農家”,為農民帶來致富的希望和豐富的文化生活。
“樂農家”是一個小小的數字資源包。它把農民需要的農業技術、務工技能、法律知識、文藝節目等類2000多個視頻節目集成在一個硬盤點播器里,只要接上電視,就可重復點播自己需要的內容。延慶縣作為使用推廣“樂農家”數字資源包的試點縣,去年一年在15個鎮76個村進行了試點,8萬多人次收看了其中的內容,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研究生“紅色1+1”行動
2009年5月26日,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機電研究生黨支部與本科生第十八支部一同走進密云縣太師屯上莊子村,開展以“把青春豪情與汗水歡笑灑在京郊農村大地上”為主題的“紅色1+1活動。
中國農業大學紅色“1+1”活動開展以來,校地雙方緊緊圍繞黨建創新這一核心,從經濟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
整合資源、形威合力,服務大局,帶動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在科技行動中,同學們很好地注重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與鍛煉相結合,調研與鉆研相結合,堅持黨建創新與支部建設相結合,用自己的知識和青春,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大學生村官行動
中國農業大學根據有關部門實施村官計劃的精神,重點選派一批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擔任村官,使大學生在農村的社會和生產實踐中得到鍛煉,使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尤其是具備解決“三農”問題的專業人才更好地為新農村的建設服務。
從2005年到2008年,“村官”成為中國農業大學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青年先鋒。在北京市“村官”計劃實施過程中,學校有300多名畢業生服務在平谷、密云、朝陽、懷柔,通州、門頭溝六個北京郊區縣的村鎮,為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知識和力量。作為“村官”的堅強后盾,學校多次與選報“村官”的畢業生座談,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學校教師還在技術資源上給予”村官”們多方支持,幫助他們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新農村建設政策創新行動
新農村建設政策創新行動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的五大任務,充分發揮多學科共生交叉的優勢,整合校內外資源,針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和政策問題開展研究和實踐,探索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模式,為政府宏觀決策和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建議與政策咨詢。
中國農業大學依托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國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以及“985工程”中國農村發展與政策研究基地,進行重點政策和發展模式研究,為各界提供研究、推介與咨詢服務。在北京、河北等省選試點村,在縣級、鄉級和村級三個層次上進行新農村建設綜合政策試驗。
中國農業大學還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結合地方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需求開展大量的基層工作人員培訓,開展工商管理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和公共管理碩士教育,為地方政府培育高層次的新農村建設管理人才。運用學校提出的“參與式村級扶貧開發規劃方法”,科學地引導廣大教師和學生從事項目咨詢和社區發展活動,以及實踐教學和農村產業化、村鎮規劃、扶貧等新農村發展建設的工作。
農村能人培訓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