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6:0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材料的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 發展現狀 趨勢分析 研究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同時能夠帶動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發展。在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當今社會中,無論是高校中還是化工企業中,都需要培養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專業人才,創新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從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中找尋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后期的工程技術研發。
1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現狀分析
1.1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歷程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從個個單一分來的學術系統中,逐漸實現走向了科學之間的相互融合。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材料科學的應用與社會建設步伐息息相關。單一化的材料科學發展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各個材料學科之間應該實現相互交叉、滲透、移植,從細分最終走向綜合化的發展。在20世紀40年代,基礎科學與工程之間的相互滲透較差,固體物理學與材料工程學之間的互不融合。從60年代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能夠實現交互,材料科學與材料工程之間的大部分內涵能夠實現重疊,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1]。
1.2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在教育界的發展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重點內容,該門學科經過多變的研究與演變,衍生出中諸多的子學科。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學科專業演變為例,與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相關的專業課程有:地質與采礦工程、采礦與冶金、冶金與材料科學等。歐美等國家將在材料教育方面的認識比較深,將很多高校中的冶金、陶瓷、電子材料等科目統稱為材料,材料教學內容逐漸擴大,應用到社會建設中的諸多領域中。目前,我國重點高校相繼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針對于化工方面的教學改革,在原設置專業的基礎上,補充了非金屬的工程材料的內容?;げ牧峡茖W與工程的發展能夠打破原專業設置的界限,加強專業間的滲透和聯系,教學內容實現了更新。截止至2003年7月份,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院校占據我國的高校的總數的34%?;げ牧峡茖W與工程的教學逐漸展現出了新思路[2]。
2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趨勢
2.1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中創新性人才培養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以來社會化工企業的技術研發還遠遠不夠,為了更好的促進化工材料科學的發展,在未來的科技社會中,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還需要與教育實現緊密結合。促進化工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需要在高校中培養優秀的材料科學人才,與社會高精尖材料研發機構構成聯動機制。對于材料科學的人才培養要求極為嚴格,一方面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結構力學基礎,另一方面還要向學生傳授學生微系統、納系統、生物系統。同時還需要進行材料結構、性能、工藝等工程的研究,以計算機技術進行材料科學的模擬研發。高校能夠為社會輸送創新性的人才,是社會化工企業實現穩步發展的關鍵。創新性人才的能夠促進化工新材料的研發,保障化工材料領域更新[3]。
2.2 化工新材料的研發
在科技信息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對于化工材料的研發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國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未來發展,需要與科技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研發出具有更多功能的化工新材料。這些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能夠在傳統材料的優勢基礎上,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2.1 纖維材料
化工新材料“十三五”發展規劃在即,很多具有高技術含量、高價值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新型材料,在社會建設中能夠發揮出無線的潛力。這些新材料與傳統的材料相比,在質量上更加的輕便,在性能上的更加的好,在功能上更加的強大,附加值更加的高。那么何為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是指一些包含高性能纖維復核材料,這些才能夠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產業中應用廣泛,同時化工新材料在建筑、通信、機械、環保以及海洋開發中用途更大。有專家指出,全球纖產量在近十年內的長幅為3%,而高性能的纖維在全球范圍內產量增長能夠達到30%,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間是高性能纖維發展的黃金期[4]。
2.2.2 聚酰亞胺
有機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工新材料的另一類,與傳統的高分子材料相比,聚酰亞胺的綜合性比較強,特點突出。聚酰亞胺作為一種特種工程材料,已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分離膜、納米、液晶、激光等領域。在物理性質上,耐高溫達 400℃以上,長期使用溫度范圍-200~300℃,熔點特征不明顯。并且該種材料絕緣性能極高。通常情況下,103赫下介電常數為4.0;在化學性質上,聚酰亞胺可以被分為脂肪族、芳香族、半芳香族聚酰亞胺三種。聚酰亞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點,不論是作為結構材料或是作為功能性材料,其在微電子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工研發領域中的重點內容,提升對于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發,能夠有效的促進化工領域發展。本文對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互結合,研究其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未來,需要對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中進行創新性人才培養,鼓勵化工新材料的研發,實現科技創造未來。
參考文獻:
[1]劉海定,湯愛濤,潘復生,左汝林.材料科學數據庫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材料報,2004,09:5-7.
[2]張鈞林.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J].甘肅科技,2008,15:165-168+132.
關鍵詞:可降解塑料;發展現狀;環保;可持續發展;發展前景
塑料因其質量輕巧、取材容易、化學穩定性好、價格低廉以及用途廣泛等優點與木材、水泥、鋼鐵并列為四大支柱材料,其用途已滲透至國民經濟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近年來塑料工業發展迅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用量也在迅猛增加,但因廢棄塑料難于降解,由其引發的“白色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另據有關環保人士稱,我國僅包裝用塑料每年用量已超過400萬噸,每年僅涉及日常生活的消費快餐盒達60億只,方便面碗50億只,我國僅包裝垃圾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大力發展和推廣可降解塑料制品對于環保節能和可持續發展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可降解塑料的定義及其特點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特定環境下,其化學結構發生變化,并用標準的測試方法能測定其物質性能變化的材料。通過光或微生物,將塑料高分子鏈切碎為小分子,并最終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成為塑料的降解過程。按照降解機理分類,可降解塑料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光、生物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的優點:(1)材料天然,無毒性,透氣性能好;(2)任何廢棄物處理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例如:焚化、掩埋、堆肥等),均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3)具有同以石油為基質的傳統塑料材料的物理性能及使用方法,可以取代傳統塑料材料;(4)可降解塑料丟棄后,經堆肥或掩埋處理可由微生物完全降解。
二、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環境保護的全球化,世界各國對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均已成為其研究的熱點之一。各國以光降解和生物降解機理為基礎,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對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開發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歐美許多公司在生物降解包裝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行業。英國超市已大量推廣使用淀粉系列、聚乳酸系列可生物降解購物袋及食品包裝袋,每年消費已達260億個以上。
我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初研究的是光降解塑料,隨后又開發出了生物降解塑料,之后又研究開發了光一生物雙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的研究最早,已有將近30年的歷史,技術較為成熟,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農業以及包裝方面。光降解塑料可分為合成型光降解塑料和添加型光降解塑料,合成型光降解塑料主要包括烯烴、一氧化碳以及烯酮單體的共聚物。添加型光降解塑料是通過添加光敏劑或光分解劑促進聚合物加快光降解,添加劑有羰基甲基酮類,金屬化合物,含芳烴環結構物、過氧化物、鹵化物和顏料等。生物降解塑料包括聚酯和多糖兩大類,如淀粉、纖維素、半纖維素、甲殼素、木質素等天然物質都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聚乳酸制品是典型的合成高分子生物降解塑料,其降解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產品已在農業、食品、服裝加工、醫療衛生等行業廣泛應用。光一生物降解塑料兼具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優點,是一種理性的可降解塑料,我國研制開發的可降解地膜已基本達到了各方面的技術要求,并正在開發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目前,國內使用最多的可降解塑料是傳統的塑料用品,如包裝品、一次性用品等。目前國內已大力實施沙漠化治理、荒山綠化、固土工程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用量將大大提高,這對可降解塑料的生產是個良好的機遇。其發展也將廣泛滲透至文具、玩具、日常用品、管道用品、醫療衛生等方面。盡管國家意志大力推廣可降解塑料產品,但可降解塑料在市場上仍不多見,市場占有率低。這主要是國內可降解塑料技術還較不成熟,大部分成果處于推廣示范階段,許多從事可降解塑料的公司企業停產倒閉,大規模生產的階段還未到來;另外國內缺乏相應的標準,造成有些廠家生產出的可降解塑料質量不穩定,阻礙了可降解產品的推廣以及新技術的開發。除此之外,可降解塑料制品價格較傳統塑料高,為一些使用塑料制品的商家提供竊機,也給假冒偽劣留有生存空間。
三、我國今后可降解塑料發展的方向
盡管目前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制品中市場占有率不高,但因其獨特的可降解,對環境無污染或無二次污染的性能,其發展前景甚為廣闊,與此對應的科技研究以及生產應用研究仍在大力展開。
可降解塑料主要應用于短期以及一次性的包裝材料,如垃圾袋、購物袋、食品包裝袋、快餐餐具、醫療衛生用品、農業用品等,這些領域以后也將是可降解塑料應用和推廣的重點。
在降解塑料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究其發展趨勢,一下幾個方面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用纖維素、淀粉、甲殼素、木質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取生物降解塑料,改良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技術及產品功能;利用技術成熟的精細化工合成技術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結合綠色及天然材料和成天然可降解材料;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培養,通過現有方法尋找可合成塑料的微生物,以及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在生物方面提高可降解塑料的生產性;對可降解塑料改性提高其應用性能也將是以后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文章導讀: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對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堅定了通過自身所學帶領家鄉人民科學致富的信心。下一步,為加快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家鄉人民科學致富……
回鄉后,為全面深入了解家鄉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實地調查,并與種植戶進行了深入交談。經過調查,我發現雖然家鄉食用菌產業已初具規模,但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農民對食用菌種植的知識了解甚少,多數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種植成本較高;雖被命名為“中國靈芝之鄉”,但是本地尚無自己的菌種,種植成本高,嚴重限制了本地靈芝產業的發展;種植的食用菌品種也以低檔食用菌為主,缺乏中高檔食用菌,制約了本地食用菌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針對上述問題,我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希望為家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009年8月,我和家人一起成立了安徽健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北冬蟲夏草、靈芝生產為主線,輔以中高檔食用菌,主要從事珍稀食用菌和藥用菌的研究和生產。先后投資近百萬元構建了微生物實驗室,該實驗室能夠進行食用菌菌種分離、純化、篩選、保存、擴繁,以及優化食用菌的生產工藝,為實現本縣食用菌菌種自主化、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技術平臺,公司也因此被納為“全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利用該平臺,結合菌種限制我縣靈芝產業發展現狀,2012年,我們成功分離純化獲得了幾十株靈芝菌種,通過不斷優化、篩選,獲得了幾株高產、適合本縣種植的菌種,經實驗,這些菌種品質優良。下一步,我們將在全縣范圍內大面積推廣高產優質菌種,有望解決我縣靈芝產業菌種長期依賴外地引進的問題,為我縣靈芝產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保障。公司自成立起得到了中國農業大學蔡祝南教授、張國珍教授等多名專家的悉心指導,并與多家高等研究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公司成功培育出高品質的北冬蟲夏草子實體,并與北京金貝爾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開發出包括蟲草子實體禮盒、蟲草茶、蟲草子實體膠囊等系列蟲草產品。這些產品一經推向市場,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先后獲得“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宣城市旅游產品”等榮譽稱號,通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公司年總產值可達到300萬元。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how to base the principles of urban ecology as a guide, proper disposa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ttlements and cities 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ttlements dur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
關鍵詞:生態住區;城市;環境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urban;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TU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4-0094-01
1生態住區的相關理論
目前,對于生態住區及其相關理論的研究較多,不同的學者對生態住區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認為:生態住區是指符合生態學原理,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人類聚居區。但學者們一致認為:生態住區應該達到節能、節地、節水、節約資源、節省材料、太陽能運用、無害化、減少廢棄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資源的重復利用和循環利用等。
城市生態住區是生態城市的基本功能單元之一,它體現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人口素質、生態知識及生態參與,強調人、生物和環境的共同行動或活動。
城市生態住區應具有的特征:①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較低的環境污染、完善的自然資源可循環利用體系。②要具備合理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要有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生產方式,要有低投入、高產出、低污染、高循環、高效率運行的生產系統和控制系統。③要有良好的環保意識并積極主動參與各種環保工作,提倡節約資源和能源的消費方式。④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包括環保、環衛、節約資源和能源以及物資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并有相應的、有效的行政執法制度。
2國內外城市生態住區的發展現狀
2.1 國外城市生態住區的發展現狀
2.1.1 太陽能利用。歐洲發達國家生態住區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普遍重視利用太陽能來解決住宅能源問題。以德國為例,許多生態住區所使用的能源中有50 %以上為清潔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在德國的住宅建設中大面積采用了太陽能光電板,太陽能光電裝置產生的電力不僅可以自給,而且多余部分可以送到城市電網上去。
2.1.2 建筑節能。住宅節能是歐洲各國生態住區建設中的重點課題,住宅能耗占總能耗中約20%~25%的比例。歐洲各國都十分重視提高住宅的熱工性能,減少熱損失。為了達到節能要求,生態住區規劃設計中從建筑朝向、外墻面積、墻體熱工性能、窗戶密閉性能、南向窗戶面積大小等方面都會作認真細致的規劃和設計。
2.1.3 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盡管歐洲許多城市的水資源并不缺乏,但節約用水仍是所有生態住區的共同要求.德國、英國等國生態住區中都設有完善的雨水收集設施。
2.1.4 屋頂植被與自然綠化。住宅建設中必須償還一定面積的綠化??梢允钦鲗?也可以是建設者根據規定的要求,進行立體綠化.在生態住區,采用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就是實現屋頂綠化,屋頂綠化夏天可以吸熱防曬,種植層在冬天又可起一定的保溫作用.在德國生態住區中,屋頂上長滿各種綠草已成為一個特殊景觀.住宅區的綠化,質樸自然,沒有國內住區中常見的大量人工雕鑿的綠化,也很少有大面積鋪砌的廣場、噴水池。
2.1.5 建筑材料綠色化、建筑技術集成化。歐洲許多國家鼓勵使用木制品,木材作為生態性建材,在住宅建設中得到普遍使用,許多住宅采用木制品作骨架,墻體和建筑配件。
生態住宅區在建造過程中,大量采用集成配套技術,如復合墻體保溫技術、屋面保溫技術、太陽能裝置技術、屋頂植被技術、滲水池修建技術等。
2.2 國內城市生態住區的發展現狀①住區綠化工作做得普遍較好。但真正的生態住區絕不是簡單的等同于景觀設計中的“綠地”加“水系”,而應是體現在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問題。②住區物業的智能自動化管理程度較高。目前,信息時代的科技已使人類的生活發生很多變革,人們已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先進成果。③住區景觀環境水平提高得很快,但是住區的節能與環保水平卻與國外相差甚遠.在能源利用方面,已建成的生態住區主要還是利用從外界輸入的能源:電能和天然氣等,維持住區的正常運轉.對于新能源的利用,只是停留在表面,利用率比較低。
3城市生態住區的發展趨勢
首先,住區的選址要考慮到居民的健康需求,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應用生態學基本原理規劃、設計和建設居住區,并與所在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相適應。
在布局上,為了維持居住社區的穩定,住宅形式趨向多樣化.要改變通常的條形住宅和兵營式的布局,結合自然環境,從層數、體量、造型、曲直、朝向、排列組合等方面著手,創造多樣的住宅布局,形成有豐富層次的空間。
要盡量減少并高效利用如水、煤、電等不可再生資源,要充分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以及廢棄物轉換能源,如沼氣等的回收利用。對住宅進行節能設計。采用新能源和綠色能源,比如:太陽能、生物能及地域開發能源,建立雨水收集系統和中水回收系統,形成對水資源的多級使用、循環使用。提高水的回收利用率,中水系統納入景觀水系統,住宅區的供水設施及用水器具采用節水、節能型。水資源緊缺和能源緊張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尤其嚴重。因此,在住區運行中提倡4R原則,4R即:減少使用(Reduce)、回收使用(Recover)、重復使用(Reuse)和循環使用(Recycle)。
4結語
生態不僅僅科學概念,更是一種人文理念。城市生態住區是一項前瞻性的研究課題,雖然古今中外不少設計師都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還很沒有在理念上達到理想狀態的城市生態住區。這正說明了城市生態住區建設的艱巨性,它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努力,不斷總結、不斷探索,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身邊會逐步建設出真正體現生態學原理的城市住區,實現人類生態化居住的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曹湊貴.生態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 農業廢棄物的定義
農業廢棄物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農業資源,具體指農業資源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物質能量流失和農業生產和再生產中資源投入與產出在能量和物質的差額。
二、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發展現狀
農業廢棄物的產生主要有四種來源,分別為植物性來源、動物性來源、農副產品加工性來源和農村城鎮生活性來源,這些廢棄物的來源伴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而出現??偟膩碚f,我國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發展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廢棄物的來源較廣且分散,產生的廢棄物數量越來越多,在對其進行處理時未能做到實際有效;二是處理眾多農業廢棄物的技術水平較為低下,只進行了較為粗放的資源化利用;三是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配套基礎設施,制約了農業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三、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徑
鑒于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從這些農業廢棄物產生的來源與發展現狀出發,探討出具體的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對現有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利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將廢棄物作用到農業上來。
(1)制作肥料 .
1)堆肥。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溫度、濕度、pH值條件下,使畜禽糞便和秸稈等農業有機廢物發生生物化學降解,形成一種類似腐殖質土壤的物質,可作肥料和改良土壤。根據處理過程中微生物對氧氣要求的不同,培肥化可分為好氧堆肥化和厭氧堆肥化。
2)液體肥料。農業廢棄物(廢渣、雜草、廢菜葉、瓜果皮等)做成堆肥后,其液體汁液經安全處理后可制成液體肥料。
3)有機生物肥。堆肥處理后,沼氣池中的固體殘渣經處理后可制成有機肥。
4) 有機復合肥。將高溫堆肥產品經殺滅病原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等無害化處理和穩定化處理后,配以一定比例的無機氮、磷、鉀復合造粒,加入功能微生物而形成的一種融有機、無機肥及功能微生物于一體的“三合一”肥料。
(2)生產飼料
1)氨化飼料。利用堿尿素等含氨的物質經過與秸稈混合發生變化,使秸稈中的纖維素、木質素細胞壁膨脹疏松,便于牲畜消化吸收。
2)青儲飼料。能有效保持作物莖桿的青綠狀態,提高適口性。
3) 生化蛋白飼料。利用微生物培養基、酵母真菌、氨基酸、酶制劑等生物和礦物質使作物飼料轉化成蛋白飼料,比普通飼料營養價值更高。
4)糖化飼料。人工造就近似于牛前胃的生理環境,通過有益微生物發酵使秸稈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成分轉化為糖類,增加粗蛋白7%~13%、18種氨基酸4%~8%及各種維生素,從而使低能的廢棄物轉化為高能的廉價的“細菌飼料”。
5) 堿化飼料。在一定濃度的堿液(通常占干物質的3% ~5%)的作用下,打破秸稈粗纖維中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之間的醚鍵或酯鍵,并溶去大部分木質素和矽酸鹽,撕斷維生素與木質素的復合物,從而提高粗飼料的營養價值,使不消化的木?|素變為易消化的羥基木質素,利于動物吸收。
(3)生產工業及醫藥原料
1) 有機產品。生產木糖、木糖醇、淀粉,制乙醇、糠醛,提取煙堿及中藥原料。
2) 輕型建材??芍谱骶幙椢锖脱b飾品及其他。如麥秸可編成涼席涼帽;高粱稈可制成門簾和窗簾;稻草和其他秸稈可廣泛用于造紙、人造板、復合墻板等
3) 可降解的包裝材料。用農作物秸稈制作的方便碗和快餐盒有易分解、易腐爛的優點,不僅減少了白色污染,還減少了木料的消耗,利于保護環境。
4) 食品防腐劑和空氣清新劑。如竹葉可制防腐劑,有些水果殘渣可制成空氣清新劑。
5) 藥物。如芹菜和黃瓜根可制成中藥,薯秧根可作飼料、制糖稀或釀酒。副食品如果皮可制飴糖、酒精或氨基酸,過熟的水果可制成果醬、甜點心、冰淇淋、飲料和果味面包等。
6) 生產食用菌。平均1kg食用菌(平菇、香菇、金針菇等)可消耗秸稈1kg左右,菌渣還可還田作有機肥料。
7) 其他。農業廢棄物還可用來制造生物油、生物柴油、生物塑料、生物洗滌劑、汽車構件和特殊紙類等。
2.建立一套完整的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規,提高全民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識。
3.加大對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完善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面對農村對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較為低下和落后的現狀,必須要從技術上予以支持,從資金上予以幫助。
關鍵詞: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應用;發展現狀
食物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基礎,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是十分有必要。要想保證我國食品安全生產,保證人們健康飲食,就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生產的監督和檢測,重視食品銷售、生產和加工等各個途徑的安全檢查。那么如何才能及時發現食品生產或者是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問題,這需要人們找到一種具有高強度的準確性、高效性的食品檢測技術。隨著現代科學不斷深入研究,我國在食品生產和食品加工方面生物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這種高質量、高效率的檢測技術得到很多人喜愛,不同食品生產加工中得到廣泛應用。
1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分析
1.1生物傳感器法
人們身體健康和食用食物很大關系,病從口入就說明不健康的食物會給人們帶來疾病和災害。這主要是因為食物被細菌污染,人們也就很容易感染上疾病。比如瘋牛病和禽流感等都是食物攜帶病毒,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我國傳統的食品檢測技術主要是物理化學方面的感官檢測或生物檢測,存在很多問題。檢測效率和檢測精確定都很差。就生物檢測技術來說,檢測所需要細菌很多,因此,需要在檢測前培養細菌,這就浪費一定時間,然后等將近一周左右時間,檢測結果才能出來。但是這段時間內可能已經發生災情[1]。因此,高效食品檢測技術很有必要。新型食品檢測技術,有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主要是采用納米技術對病菌開展檢測,檢測效率高,并且檢測準確性高,可以利用和開發的空間很大。檢測食品時,通過觀察傳感器上的生物化學反應,判斷食物中是否含有沙門氏菌。
1.2化學試紙比色法
[2]化學比色分析法是現代食品安全檢測的快速檢測技術之一。這種方式通過對食品中主要分析相應化學成分,然后將需要檢測食品采用化學反應方式做顯色實驗,將顏色和正常標準顏色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果。除此之外,關于微生物檢測紙片歷史起源很早,可以準確檢葡萄球菌、菌落總數、霉菌、大腸菌群以及沙門菌等測。比如在大腸菌群的試紙檢測餐具表面時,檢測效果很好,同時這種方式還可以節省時間和材料。綜上所述,食品安全監測積極使用化學比色法可以提高檢測效果的精確性,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同樣這種方式操作簡單,結果清晰。不斷的研究和完善,這種方式方法實現準確性和敏感性的進一步提升。
1.3酶抑制分析法
[3]酶抑制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經常用到,這種方式相對其他檢測方式而言成本低、檢測效果好和準確度高等優點。這種檢測方式和范圍的應用也很廣泛。雖然如此,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檢測過程中,一些農藥殘留導致蔬菜檢測會出現假陽性現象,影響檢測結果,給農產品安全檢測帶來難度。
2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1檢驗非食用物質技術的發展分析
隨著國家在非食用物質方面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我國在不正當食品生產和加工方面打擊力度很大,必須重視各個生產廠家非食用物質生產添加問題,堅決打擊行為,同時通過建立完善各種檢測技術,實現檢測手段和方式的提升,保證人們飲食安全[4]。
2.2檢測農藥殘留法的發展分析
隨著檢測技術的提升,對食品生產和加工方面的監督逐漸加大,促使我國在食品農藥方面的檢測技術的提升,降低農藥在食品中的存留,提高檢測技術的敏感度。同時需要加強對檢測時間和檢測精確性的研究。
2.3檢測獸藥殘留的措施發展分析
通過不斷研究發現,我國在獸藥檢測方面有了很大突破。檢測殘留的儀器和相關措施的效有所提升,相關藥物檢測主要是有以下幾種。阿維菌類、β-內酰胺類、四環素類、β-興奮劑、氨基糖苷類、氨基硫脲類以及喹喏酮類等[5]。
3結語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一直影響著人們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保證監督管理力度,提高檢測技術,運用多種檢測技術,不斷提高檢測效率,實現檢測結果精確性提升,保證人們食用放心,保證社會穩定。
作者:呂琳 劉天 單位:營口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參考文獻
[1]萬宇平.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及發展新方向[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1,29(4):1-5.
[2]王偉華,韓占江,魏新軍,等.酶聯免疫吸附法在磺胺類藥物殘留檢測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6):1101-1101.
[3]方邢有,高志賢.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罌粟堿的研究[J].分析試驗室,2005,24(12):1-4.
關鍵詞:納米;電子技術;現狀;發展
進入第二十一世紀以來,專家們認識到,納米技術將作為科學技術的領先優勢,為納米技術的深入研究,納米電子技術可能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納米電子元件的速率非常高,可用于高度集成的器件,且能耗低,具有一定的節能效果,現已廣泛應用于信息技術領域,已成為信息技術產業的關鍵技術。目前,納米電子技術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應用還不夠,但納米電子技術具有很強的應用潛力和較強的應用前景。目前,對納米電子技術產品的研究主要包括納米電子器件和納米電子材料,這些產品不僅功能齊全,而且性能良好。
1 納米電子技術產生的概述
1.1 納米技術產生的背景
1.1.1 微電子技術遇到挑戰
20世紀有很多重大的發明,電子器件是其中對我們生活和工作最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之一。集成電路芯片的發展基木上遵循了摩爾定律,即每隔3年集成度增加4倍,特征尺寸縮小2倍微電子產業已沿著摩爾軌道運行了30余年。
21世紀微電子技術仍在快速發展,但是它遇到了嚴峻的挑戰。隨著電子元件尺寸的不斷縮小,集成電路的集成度也要求越來越高,在未來若干年如何制造出具有更低功率消耗、更低成木、更小尺寸及更穩定更好性能的半導體芯片就成了擺在我們而前的當務之急。
1.1.2 納米電子技術的產生
為了能夠產生較低的功耗,降低到木材,更小的尺寸和更穩定的半導體芯片的電子器件的性能更好的納米器件和納米電子技術應運而生。它解決了微電子技術的問題:納米電子器件不僅是微電子器件的尺寸進一步減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工作將取決于器件的量子特性,所以他們也被稱為量子器件。它主要是通過對電子波相位的控制來實現一定的功能,因此,量子器件具有較高的響應速度和較低的功耗,將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嚴重的功耗問題。
1.2 納米電子技術的定義
納米電子技術是一種新的科學技術,作為現代物理學和先進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的產物,是納米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產物,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來進行單原子操縱,納米電子產品包括納米電子器件和電子材料。
2 納米電子技術的發展現狀
2.1 納米電子材料的應用
目前大多數納米材料包括:納米硅薄膜、納米硅材料以及納米半導體材料。其中,納米硅材料最具有技術優勢,非常符合新世紀人類對電子技術的發展需求。硅電子材料的技術相較于其他材料的優勢在于:
1.能耗低、準確可靠、運行時間較短、不易受外界的環境影響。
2.得益于科技的保證和不斷地開發研究應用,使得其成本價錢有所降低。
3.由于其短距離的分子間距,使得硅電子材料在運行過程中,反應速度很快,這就從另一方面降低了材料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2.2 納米電子元件的應用
納米電子元件問世之前,電子元件經過了集成元件、超大規模集成元件兩個發展歷程,因此,納米電子元件是在“兩位前輩”的發展基礎上開發出來的。
隨著集成規模的不斷擴大,電子元件的尺寸卻要越做越小,要達到納米尺寸的范圍(0.1-100nm),例如剛剛面試的單電子晶體管,它的一個電子信號就代表了一位信息的數據,意思就是晶體管的尺寸要小到極致,從而顛覆了現代電子技術的高集成、高速度下,一定要高能耗的格局。
2.3 納米電子技術應用于現代科學
納米電子技術的發展有助于細微部位的研究,而這些細微之處通過普通顯微
鏡是無法做到的,納米電子技術的應用還能有助于納米傳感器的發明,通過納米傳感器可以觀察到生化反應的各種不同的化學信息以及電化學信息。
納米電子學作為新技術交叉口的生物醫學和電子技術,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其研究潛力是無限的。結合生物醫學電子作為生物醫學和電子的兩大主題,在生物醫學電子設備的集成和小型化方向的研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微電子器件的發展,當器件的規模發展到原子或分子水平的大小,人們對于微小生物的研究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3 納米電子技術的未來展望
3.1 新型電子元器件
電子元器件技術將會在未來10至20年飛速發展,而市場對新型的電子元器件在不斷提出要求,電子元器件技術將需要不斷適應市場的要求,走向實用性。單電子器件、共振隧穿電子器件、納米場效應晶體管、納米尺度MOS器件、分子電子器件、自旋量子器件、單原子開關等新型信息器件的研究將不斷取得突破,促使納米電子技術向著延續、擴展摩爾定律和超越CMOS的方向發展,大規模納米集成電路將初步實現,對數據存儲和計算機發展等產生重大影響。
3.2 石墨烯
石墨烯是質地堅硬且非常薄的一種納米材料,它在常溫下傳遞電子的速度,比一般導體都快。正是由于它具有這樣的特點,對石墨烯的研究與開發更具意義。大家都知道,電子和原子碰撞會產生能量,這就是一般的導體釋放能量的方式。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這樣釋放能量的方式也是能量的浪費??墒┎煌谝话愕膶w,它具有異常的特性,使得能量不會在碰撞中耗損。據專家預計,2020年左右將研制成功性能優異的石墨烯材料和晶體管,并解決其互連和集成等技術問題;2030年左右可研制成功石墨烯系統芯片,并形成規?;a。這將使碳基COMS取代長期占據集成電路主導地位的硅基CMOS,引發集成電路領域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3.3 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是一種一維的納米材料,整體重量輕和完美的六邊形構成是它的特點,由于它具有這樣的特點也導致了它異于一般導體優勢:良好的力學性能(金剛石的強度卻又有極大的柔韌度);良好的導電性能;良好的傳熱性能;良好的光學性能和儲氫性能。碳納米管在納米電子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用途,是場效應晶體管和單電子器件的一種具有發展前途的重要材料,以實現集成電路高速且耗能低的目標。
3.4 憶阻器
憶阻器顧名思義就是記憶電阻器,是繼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元件之后的第四種電子元件。憶阻器是一種基于模擬信號的非線性動態納米元件,可以構成交叉開關,且其材料可以與CMOS工藝兼容。憶阻器體積小、功率低、不受輻射影響,特別是用憶阻器實現的器件可兼有運算和存儲功能,被認為是替代硅芯片、延續摩爾定律的有力競爭者。
4 總結
納米電子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其影響力是深遠的,所以在這個特殊的階段,我們需要抓住這個好機會,集中優勢力量,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納米電子學、前沿捕捉納米電子技術,我國的信息技術得到了更新和升級,加快了發展步伐。
面對上述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我們可以看到,它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應用廣泛、產品性能優良、符合人類未來需求的科學技術。如果它能應用于其他科學技術領域,將促進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蔣鵬程.納米電子技術的發展與趨勢[J].科技展望,2015(11).
[2]韓熙.納米電子技術分析及發展分析[J].電子測試,2015(10).
[3]余巧書.納米電子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J].電子世界,2012,12:24-25.
[4]張鑒.納米電子技術的發展與展望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