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6:0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網絡的看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信貸;大學生;信貸安全;消費情況;借貸
一、大學生進行網絡信貸的原因及分析
(一)學生生活費的來源有限性和數額固定性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于父母、親友幫助、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和獎學金。當被問及“平均月生活費是多少?”時,36%的大學生表示有1000-2000元。而在這類區間的大學生中,當被問及“平均月開支是多少?”時,有占相當一部分(35.99%)的大學生表示是1000-2000元。這意味著該類學生在日常開銷中,支出與收入基本持平。因此在面臨有買價值較高的物品的需要時,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據調查,近50%的大學生生活費來源于父母,說明生活費具有有限性和固定性。
(二)大學生不合理的消費結構
在超前消費和信用消費變得普遍化的同時,大學生消費結構也愈發不合理。在大學生生活費支出中,大部分用于購物和旅游(48.59%),而生活費支出也占了相當一部分的比例,有24.42%的大學生用于創業,還有19.79%的學生用于學費支出??梢?,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是不合理的。
(三)網絡信貸的優點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網絡信貸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和門檻低。有29.89%的大學生認為網絡信貸的放款速度快。有27.76%的大學生認為網絡信貸還款期限靈活。由此可見,網絡信貸的優點被廣泛的認同,這也吸引大學生進行網絡信貸。
二、調查結論
(一)大學生進行網絡信貸的原因多樣化
據調查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生活費來自于父母提供,而父母每月提供的生活費又有限,僅夠日常支出維持生活,難以滿足其他消費。且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觀念的逐漸轉變,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的消費模式逐漸獲得大眾認可特別是新生代90后大學生的認可。智能電子設備、旅游、以及購物、文化消費等消費熱點逐步涌現。好奇心強的大學生群體愿意嘗試新事物進行超前消費,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更是隨處可見。當大學生生活費僅夠維持生活又想進行其他高額消費時,他們缺少快速獲得金錢的途徑。他們難以向父母與親友開口要錢,勤工儉學獲取的錢很微薄,獎學金獲取難度大。各種網絡信貸的出現恰恰抓住了大學生難以痛快消費的特點,為其提供了快速方便獲取金錢的方式以滿足各種需求進行超前消費。同時也不能否定網絡信貸的優點:操作簡單快捷,放款速度快,還款期限低等等。這些優點也是吸引廣大大學生進行網絡信貸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部分大學生能夠辯證的看待網絡信貸
據了解,大多數的大學生在看到網絡信貸優點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其缺點。調查數據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對網絡信貸的優缺點利害關系的認識還是很清晰的,也意識到網絡信貸為大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安全隱患,不能盲目的借貸。
(三)網絡信貸有其發展前景
對于將來是否會使用網絡信貸,超過半數同學選擇是。這一定程度顯示大學生對網絡信貸是有需求的但目前需求還不高,持觀望態度,并且大學生J為網絡信貸的前景是好的,參與信貸的學生會增多,在校內也會越來越普及。只要規范好網絡信貸的市場,健全其法律法規,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借貸環境,網絡信貸還是有發展前景的。
三、建議
(一)大學生方面
大學生需警惕信息泄露,提高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要慎重選擇,不對網貸持過于積極的態度,不相信網絡信貸所謂的零門檻零利潤的噱頭。約束自身行為,做到適度消費,理性消費,不盲從不攀比。
大學生要合理進行網絡信貸,并合理妥善還款。時刻牢記網絡信貸的風險和弊端,在進行網絡信貸時一定要謹慎。
(二)學校方面
學校要開展相關的講座和活動,領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注意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學校還要擴大網絡信貸安全的宣傳活動,對在校學生應加強網絡借貸方面知識的普及,并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網絡信貸。
增加勤工儉學崗位,合理提高獎學金額度,加強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既能減輕貧困生的就學費用及生活費用負擔,又能給需要資金的大學生提供經濟來源。
(三)政府方面
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的監管,對于不良網絡借貸應該加大監管力度,為大學生網絡信貸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同時還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利用網絡信貸詐騙大學生的不法分子,從而規范網絡信貸消費市場。
規范網絡分期付款平臺如“愛學貸”、“螞蟻花唄”的操作步驟。
(四)網絡信貸經營者方面
網絡借貸平臺的經營者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做到誠信經營,并且網絡信貸各個環節應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
(指導老師:馬林東)
參考文獻:
2015年,中國網民已多達6.49億,大學生是其主要力量,也是網絡輿情的主力軍。大學生網絡輿情指在一定時期內,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對某些社會事件、言論所表達的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稱。網絡的普及使大學生越來越多的參與到網絡輿情中來,因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他們也更樂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對各大社會熱點問題的評論中,都可以發現大學生群體的身影,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表達自己看法的平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生活,從網上購物、交友、找工作到思想交流和閑置物品交換,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深深影響了大學生群體的日常生活。
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難免會受到一些不良、不實信息的影響,從而不理智的對待一些問題。大學生網絡輿情的主體現以90后為主,他們擁有良好的知識素養以及一些90后的特質:總體上個性張揚、善于表現、目標明確、樂于發現接受新事物……。這些特質也體現在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特點中:
1.自發性與互動性。在某一社會熱點事件爆發之后,便會有眾多針對這一事件的看法通過各類平臺直接發表,其他人也會紛紛瀏覽并跟帖發表自己的看法。
2.相似性。大學生文化素養的相似以及所處群體的相似性使大學生群體對事件的看法趨于相似。
3.廣泛性與匿名性。各類事件一經網絡,立刻就會獲得巨大的點擊數量以及轉載和匿名跟帖評論,并迅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網絡輿情大規模爆發。
4.情緒化。由于90后大學生群體個性張揚善于表現的特點,在一些特定的事件爆發之后,他們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有時會帶有主觀情緒甚至沖動情緒,這些言論又會影響其他人,引導他們的言論向此方向發展。
二、大學生網絡輿情現狀
上述這些特點使得大學生網絡輿情呈現出積極輿情與不良輿情兩個方向。積極的網絡輿情很好理解,指對于已經發生的某個事件,客觀理智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會促進事件的發展或者提供建議觀點促進事件的解決。不良網絡輿情,雖同樣是發表對于事件的觀點看法,但是往往伴隨著虛假信息、一些激烈煽動性言論和攻擊他人的辱罵性詞匯。很多時候,網絡輿情會同時朝這兩個方向發展。例如在新浪微博中曾紅極一時的“最萌身高差情侶”分手事件。這一事件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對情侶分手,但是由這一事件造成的后續網絡輿情的發展卻大大超乎意料。事件的兩個主要當事人都是在新浪微博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知名用戶,都是大學生。事件起源于這對情侶中男生發表的一條用詞欠妥的分手微博,后來這條微博有了數量眾多的轉發與評論,評論中有表示遺憾勸阻的,這些言論促進著網絡輿情向著正常淡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謾罵詆毀的評論,這類評論用詞難聽,對該男生進行人身攻擊,持續很久,并影響到該男生及其周圍朋友的生活。
網絡世界中類似的事件有很多,上述事件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僅僅是對于某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無可厚非,參與事件的討論,不僅可以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與他人交換意見還可鍛煉大學生的交往能力。但是如果利用社交平臺的匿名特點而肆無忌憚的發表詆毀謾罵他人的言論,就不應該了。這些言論除了有損當事人的形象,還會對看到的其他人造成影響,對網絡輿情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也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其中,敏感煽動性網絡輿情易引起大學生群體躁動。大學生往往對以下幾類信息較為敏感,一是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校園內的消息;二是涉及國家的時政問題,還有就是涉及一些明星緋聞的消息。想想事件出現后的游行活動,火遍網絡的“周一見”,這些輿情事件中都出現了一些活躍的賬號,他們把對事件的評論引向某個方向。這些賬號的評論勾起人們心底的某種情緒,鼓動目的明顯,使得評論中罵聲一片,將事件推向異化的。這樣的言論所引起的躁動既不利于社會穩定,也不利于網絡的健康發展,更甚者會引導大學生做出觸犯法律的行為。
三、不良網絡輿情的成因
1.網絡言論管理存在缺陷,大學生情緒缺乏引導目前我國對網絡言論的管理還較不完善,只要不涉及國家安全和信息,就會擁有較大的言論自由。在此環境下,大學生往往會為了吸引別人注意,滿足自我虛榮心,而發表一些不實或者攻擊性言論。大學生在不穩定的情緒之下還容易發表一些攻擊、詆毀性的言論,給自己、學?;蚴巧鐣聿涣加绊懀热鐣幸恍W生在網上信息抹黑學校,最后不僅學校名譽受損,自己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2.大學生網絡素質有待提高,道德規范意識不強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人們認為沒有人知道自己是誰,往往隨心所欲地發表意見,甚至與道德標準不符也無所謂。大學生由于價值觀并沒有完全成形,判別能力有限,在這種開放的網絡環境中容易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如不實信息、不雅照片、做黑客攻擊網站等。這些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學生網絡教育管理存在缺陷,他們掌握著計算機、網絡知識,卻沒有人告訴他們在網絡世界應該遵守怎樣的道德守則。
3.網絡監管技術不夠成熟近年來,不良的網絡輿情事件時有發生,正是互聯網監管技術的不成熟讓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有機可乘。試想如果互聯網的監管技術足夠發達,網絡監管者能夠及時察覺,進而通過IP地址,攔截、封鎖這些惡性消息,這類事件發生的幾率還會這么大嗎?
四、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
面對大學生負面網絡輿情,我們要科學理性的面對,要“防患于未然”。在對大學生網絡輿情進行引導時,首先要注意方向性,將躁動偏激的情緒引導到客觀理智上來;其次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和諧的觀點意見,用科學的方法將網絡輿情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最后是參與性,引導大學生更健康的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并讓他們在參與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從而使大學生網絡輿情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1.構建正能量信息平臺健康的信息平臺有利于正能量信息在大學生群體甚至全社會傳播。在建設網站時要注意:首先,網站的信息要關注大學生的訴求,如有助于大學生學業的信息資料、校園生活的消息、重大突發事件的真實情況以及大學生關注的新聞;其次,具體消息的選擇、一定要不離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初衷,通過的內容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2.培養引導“活躍賬號”除了網站以外,各類網絡社交平臺中的活躍賬號也很值得注意,這些賬號的所有者在網絡世界中被稱為“大神”,在輿情的發展過程中很可能活躍賬號的一句話就會左右輿論的發展方向,所以培養一些積極的網絡活躍賬號也是十分必要的。這些賬號主要的作用就是了解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發展情況并在其發展過程中起引導作用,還有在平時一些正能量消息,確保大學生網絡輿情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3.建立健全大學生意見訴求表達機制,加強情緒引導大學生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訴求,一方面體現出大學生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當前大學生利益訴求機制的不完善。在校園生活中,大學生更加關注與自己利益生活直接相關的校園環境、相關硬件配套設施、教學環境、教學質量等。如果學校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能夠表達自己意見的平臺,他們就會尋求別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網絡恰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為此,高校應該建立健全大學生訴求表達機制,可通過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利益訴求部門,設立訴求信箱等,來建立與大學生溝通的正式渠道。也可以通過學生會、社團等等學生組織了解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避免大學生群體因訴求機制不完善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4.加強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不良輿情不僅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有的甚至觸犯了法律。要杜絕此類輿情,必須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校應增加關于網絡道德素養的教學內容,提高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素養的重視程度,并通過課程潛移默化的使網絡道德的重要性深入大學生的心里。讓他們逐漸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進而提高不良信息的辨識能力,杜絕不良網絡行為。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通過講座、辯論會、宣傳畫報等多種形式來加強大學生網絡素質教育。
5.加強網絡監管和引導加強不良網絡輿情預防能力,必須建立校園不良網絡輿情的預警和危機處理機制,健全網絡輿情收集、分析、監管系統。在校園網絡出現不良輿情產生的預兆時,通過管理員封鎖惡意用戶賬號,使用對其禁言等方式及時處置,阻止不良輿情進一步擴散。一旦不良輿情爆發,要通過新聞發言人等制度,第一時間公布事實,確保大學生的知情權,將網絡輿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去。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
新媒體時代,網絡成為社會輿論交鋒的主要陣地,高校網絡輿情成為社會輿情的重要組成部分[1].針對這一點,對高校網絡輿情加以有效引導,不僅影響到高校大學生的信息判斷、行為習慣以及價值取向等,而且還為校園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更好地維護校園秩序.
1高校網絡輿情現狀
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特定群體,具有文化水平高、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等特點.筆者采用發放問卷和BBS網站跟蹤,兩種調查方式相結合,從以下3點內容了解高校網絡輿情的現狀.首先是高校大學生對熱點、焦點問題的關注;其次是對高校網絡輿情的看法;最后是高校網絡輿情對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的影響.通過實際調查,對高校網絡輿情現狀的分析如下:
1.1大學生對熱點、焦點問題的關注
問卷調查顯示,網絡已經與高校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密不可分.75%的學生每天上網平均時間超過了2小時,上網的內容除了查找學習資料和瀏覽新聞,更多的是購物、刷朋友圈、更新微博、玩游戲等.BBS網站跟蹤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集中在學習交流、了解資訊、網購團購、休閑娛樂、競技比賽、情感傾訴等方面.
1.2大學生對高校網絡輿情的看法
對于國內外熱點、焦點話題,或者網絡突發事件的看法,參與調查的高校大學生表示非常關心并且會積極評論的占45.8%;表示關注但不評論的占43.8%;表示從不關注的僅占總比例的10.4%.因此,關注高校網絡輿情,對于深入了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征、人生觀念以及行為方式起著重要作用.
1.3大學生思想及行為受高校網絡輿情的影響
高校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階段,根據調查數據顯示,7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對他們的思想及行為產生了一定影響.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缺乏對網絡輿情信息的辨別力和對事物客觀認知的判斷力.網絡傳遞的錯誤信息容易對高校大學生造成誤導,改變他們對社會、對人生、對價值的原本認知和對事物的正確判斷,進而產生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2高校網絡輿情存在的問題
2.1重視力度差,資源投入少
隨著高校BBS網站的建立及完善,大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與網絡緊密相連[2].一些學生對學校的管理制度、食堂餐飲衛生、超市的價格壟斷、后勤服務的不滿,卻很難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信息反饋,這就激化了學生與學校的矛盾,引起了學生對學校的不滿,容易產生校園網絡輿情熱點.另外,高校的輿情信息還停留在信息管理員人工監測的階段,對監測的人員配備上,多采取學生兼職,很少配有專職人員,資金和技術投入很少.
2.2引導缺乏時效性,處理方式被動
當前,高校網絡輿情的應對工作方法單一,反饋形式過于簡單.采用普通的垂直管理方式,在高校網絡輿情爆發時很難迅速有效地應對,僅適合處理部分突發事件.在這種單一的管理渠道下,高校網絡輿情應對工作反應遲緩,效率低下,起到的作用甚?。枷胝谓逃歉咝W生網絡輿情引導的主要途徑,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難融入到當前的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中[3].高校通常采取回避、封堵等被動保守方式來處理校園熱點、焦點和新聞事件,這使得存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激化矛盾,問題更加嚴重.高校在網絡輿情引導的過程中,處理方式過于被動、一成不變,使得引導的工作收效甚微.
2.3缺乏制度保障,預警機制不完善
高校在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建設中沒有完善的預警及監督機制[4].只有在事件發生后才能進行處理,不能將學生意見在尚未發酵時就進行合理的、及時的疏導,無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從網絡輿情的傳播方面來看,互聯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所以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建設中,預警機制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目前,高校監督的主要精力是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管理方面,對學生的網絡輿情預警不到位,很難及時地發現學生對事件的觀點、看法和意見,無法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或心理動態,其導致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在輿情尚未發生前就進行及時的控制與疏導,將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是保障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建設的重要手段.
3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基本原則
3.1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原則是“以人為本”,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也要堅持此項原則.首先,要尊重學生;其次,要關注學生,并且要尊重學生的正當權益及要求;最后,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加強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
3.2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使思想政治教師與學生處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相互多溝通、多了解.講求實效性是輿情引導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同時也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踐主要的特征.高校要切實關注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取得理想的輿情疏導效果.
3.3網絡輿情疏導與科學管理相結合
要想大學生網絡輿情疏導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就必須將科學的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的管理規章制度[5].將思想政治工作所倡導的思想觀念,道德涵養充分融入到學校所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中,達到了自律與他律的結合,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的統一,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與此同時,還應將學校的思想教育和網絡的管理工作相融合,將輿情疏導工作貫穿始終,擴大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范圍.將科學的管理融入到輿情疏導工作中,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保障疏導工作有序地進行,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4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對策
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特點是長期性、綜合性、艱難性.要對網絡及網絡主體加以高度重視,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多角度做好高校網絡安全,為校園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
4.1加強對網絡輿情引導重視,強化輿情的監測
高校加大對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視,才能解決網絡輿情管理和引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增強網絡輿情危機應對能力.高校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專兼結合的網絡輿情引導隊伍,還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進行網絡管理技術和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從而更好地引導高校網絡輿情.另外,高校需要建立網絡輿情監測體系,聘用專職的網絡輿情監測員,同時各個部門及分院要認真的分析網絡輿情所表達的信息,加強捕捉信息的能力,做好網絡輿情應對的基礎工作.
4.2暢通網絡輿情引導的表達渠道,建設專門輿情平臺
高??梢猿浞掷梦⒉?、微信、公眾號等一些網絡渠道,實時關注并追蹤學生的信息和訴求,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廣泛收集他們對事件的看法和意見.對于一些敏感信息,需要在認真核實后,與網絡輿情引導的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另外,高??梢愿鶕W生需求,建立專項的網絡輿情通道,學生可以用學號或者一卡通號進行匿名注冊,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使其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可以盡情地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有效地把握學生動態,對輿情進行精準、合理的分析,從而更好地完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
4.3健全輿情引導預警和應急機制,促進網絡輿情健康發展
高校應根據網絡輿情的具體情況與相關的網絡輿情監管部門進行協調溝通,互相配合,全面控制輿情危機的爆發,在輿情爆發初期將影響降至最低[6].高校要高度重視網絡輿情的預警機制,對輿情監管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預警的培訓,定期的進行預警演練和匯報,提高預警反應速度,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預警演練中還應注意對引導教師及學生的通知,防止學生在演練結束后還繼續沉溺于輿情危機當中,給輿情引導工作增加難度.高校需根據學校、學生自身情況,制定出明確的、具體的、詳細的應急預案,對輿情的相關工作人員、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將工作職責落實到每個人.這樣,在突發性緊急事件發生時,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可以及時開展工作,從不同方面降低學生所產生的恐懼感并解除其心中的疑惑,控制發展態勢,將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高校需要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將輿情危機事件的應急處理過程、處理辦法、處理機制向學校匯報,并將輿情突發性緊急事件的結果告知學生,并在這些過程中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總結不足,積累應急處理工作的經驗,線上線下同時從中吸取教訓,為下一次處理突發性事件奠定基礎,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理機制.
5結論
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對于高校來說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高校時刻關注.由于具有長期性,所以其成效性并不會在引導工作初期立刻顯現,這就需要網絡輿情引導的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重視,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探索相關的經驗,及時吸取教訓,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做好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周瑛.新時期加強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幾點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43-46.
[2]曹銀忠.高校BBS建設的新拓展:大學生網民熱點話題引導[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7-60.
[3]馬曉明,張沖.新媒體傳播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5,32(1):100-103.
[4]史偉,姜丹,單中元.新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社科縱橫,2014(7):53-57.
[5]彭湘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輿情演變規律[J].當代傳播,2013(5):49-56.
一、引言
二、家園共育現有的方式
三、家長對網絡化的家園共育看法
表1 家長對家園共育必要性的看法和對網絡化共育的態度
四、園方管理啟示
1.使用QQ空間交流法
2.善用群功能
五、結束語
參考文獻:
關鍵詞:社交網絡;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
一、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現狀調查
為了解關于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情況,筆者在江西省南昌市十余家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21份,調查對象為大一至大四學生。
1.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時間分析
通過對所收回調查問卷的統計與分析發現,僅有20.21%的用戶日均使用時間在2小時以下,44.49%的用戶每天平均使用社交網站進行社交在2―4小時,而35.3%的用戶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網站在4小時以上。分析以上數據,說明當代大學生在使用社交網絡的時間分配上較為合理,但也仍存在一些問題。
2.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目的分析
調查發現,社交網絡的設計及其人性化,操作簡便易學,且界面豐富多樣、富于變化,使得其在廣大青年學生群體中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而隨著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發展,運用社交網絡進行社交以近乎成為了一種零距離、零成本、高效率的社交方式,社交網絡信息實時更新,這些優勢使得它成為大學生們交流學習、追逐時尚、娛樂消費等的平臺。目前深受大學生喜愛的社交網絡有新浪微博、QQ 及微信等。而諸如微信、QQ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軟件,克服了了傳統通信方式高成本、時間長等缺陷,適應當今快節奏的生活節奏,成為大學生重要的社交平臺。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同學在使用社交網絡時存在一人多戶現象,即每個人都會選擇多種社交網絡,在南昌大學生中,使用頻率排名前三位的便是QQ、微信、微博。在使用社交網絡的用戶中超過半數的用戶選擇用來與朋友聊天以及通過朋友圈了解好友的最新消息,并與朋友進行互動。而26.3%的用戶選擇用來了解時事新聞政策,打開視野。18.9%的用戶選擇了通過社交網絡來了解八卦新聞,查找身邊新奇的新聞。
二、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1.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
(1)方便溝通,打破障礙。社交網絡極大的方便了現代大學生的人際溝通,豐富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空間。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社交網絡也正是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打破傳統只能當面交流或事后電話溝通的障礙,通過網絡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使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與朋友交流,并且使廣泛結交良師益友并深度探討學術問題成為可能。
(2)網絡傳輸,消息實時更新。通過諸如微信朋友圈、QQ空間之類的平臺,使朋友間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隨時了解對方的生活與動態,并且經常實時互動,一方面可以增進朋友間的感情,使彼此間不會因距離遙遠而變的生疏;另外也可以拓寬交流渠道,使相隔千里的人也能了解到彼此的感情與心情,并且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心情。
(3)匿名交流,保持平等關系。由于諸如微博、知乎論壇類的網站是匿名注冊、登錄、發表言論,使得人們在發表看法的時候更加輕松,不受拘束與限制,并且能夠使網絡上的每個個體間保持相互的平等,沒有所謂的等級的區分,保持彼此的神秘感,使得在網絡上交流各自的思想與看法變得更加真實、有說服力。
(4)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由于互聯網的全球化與普遍性,使得使用社交網絡的交往幾乎可以遍及全球各地,在交流中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的生活習俗與文化,開拓視野的同時提高了個人的交往能力與交際技能,改變了傳統的交往模式,拓展了交往空間,借助社交工具有助于擴大交際語言,并最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5)滿足群體歸屬感。群體歸屬感,即為認同感,個體認為是某一群體或者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而大學生的這種群體歸屬感,主要表現在個體有困難時向群體求助。大學生在與他人的互幫互助中,而社交網絡正是一種可以加強將個體與群體聯系的平臺,用戶可以在社交網絡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同時可以引發許多人的認同感,社交網絡正是通過這種方法把想法相同或相近的人聯系在一起,引發彼此間更多的探討與討論,而這種方式正是一種很好的滿足大學生集體認同感的方式,也同時可以使自身思想受到群體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在社交網絡上通過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信息,實現資源共享,獲得彼此的幫助與認同,即尋得一份集體歸屬感并同時獲得一份自我認同感。
2.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負面影響
(1)過分依賴,影響正常生活。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在日常使用社交網絡時過分依賴,每隔幾小時就要登陸一次社交網絡查看是否有消息,而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有的同學甚至是每隔幾分鐘就會登錄一次,而這種過度依賴的現象就導致了很多同學將社交的重心完全放在了手機社交網絡上,而忽視了現實中正常與別人的溝通與交流。有些同學甚至表示,過度依賴使得無法專心專注的思考學習,而總是會擔心自己的手機上有沒有消息,有沒有人又找自己有事情。
(2)不當使用,增加孤獨感。正確使用互聯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然而如果使用不當,則會引感孤獨,甚至是性格孤僻等癥狀。而長期沉溺于網絡社交甚至會導致情感淡化,缺少熱情,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而很多依賴于網絡的大學生滿足于在虛擬世界的情感交流,缺乏必要的、真實的社會實踐參與體驗,一旦依賴于虛擬世界的交流,便會對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漠不關心甚至疏遠,久而久之變得孤獨,不適應真實社交。
(3)使現實人際關系弱化。社交網絡可以進行人際交往,尋找交流對象,然而過度依賴則會導致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很多學生會無時無刻不低頭玩手機,并導致逐漸弱化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由于在虛擬網絡環境下人們一般無法得到最真實的面部表情、肢體的反饋,使得人們逐漸弱化了對這種真實交流的敏感程度,而這種長期的機器化交流會使人逐漸淡化現實中的人際交流,在完全不同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的現實生活中變得不適應,甚至會刻意逃避現實的人際交往,從而導致人際交往能力的下降。
(4)社交網絡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信任危機。由于很多社交網絡不必填寫完整基本信息,而很多時候所填信息也與實際不符,使得很多大學生在使用網絡時即使看到對方的消息也持一定懷疑態度,而在一些完全虛擬的社交網絡中,人們可以完全卸下人前的模樣,任意發表看法,一個人可以在生活中扮演多個不同角色,扮演不同身份,使得很多同學在網絡上與網絡下完全判若倆個人。而由于匿名登錄發表言論,使得很多學生的言論毫無約束,甚至肆意散步網絡謠言,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興趣發表看法,使得網絡傳播存在極大的信任危機。
(5)語言退化。在社交網絡中,由于信息的隱秘性,很多人忽視甚至是放棄了使用文明用語,放松對自我語言的約束與管制,用語低俗,而當這種行為隨著網絡使用頻率的增加而逐漸形成為一種習慣時,當回到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時便很難再改。而這種標新立異的低俗用語卻因為其自帶的獨特感受到廣大網民的追捧,并在網絡上瘋狂流行。
三、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對策研究
1.社交網絡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分析
(1)心理壓力大。由于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所面臨的畢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學業壓力等使得大學生在一個高壓環境下高速運轉,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很容易會將長期壓力積壓在心底而無處宣泄,但由于社交網絡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針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表個人看法,甚至借此發泄個人情緒,而這種宣泄往往會得到網絡上一些人的回應與認同,并因此使得大學生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成為了可能。
(2)環境決定,缺乏溝通。由于現在大學生基本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使很多同學缺少與同齡人的必要溝通,使得他們缺乏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而在社交網絡中,由于彼此間的溝通缺乏面對面的眼神與表情交流,則淡化了實際的人際交往則可以進一步滿足大學生渴望得到他人關注的心理。
(3)大學生心理。由于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是第一次離開家庭進入集體式宿舍生活,在行為及思維方式上則需要一段時間轉變,而在轉變過程中難免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內心孤獨甚至有些被孤立的感覺,而在這種情況下,根據馬斯諾的需求理論,個人心理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但社交網絡正是一個可以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系在一起的平臺,她為人們之間交流情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空間,在這里與志同道合的人交談,從而找到一種自我歸屬感,內心的孤獨感便可得到彌補,而這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愈強烈,愈會使得大學生依賴于社交網絡。
(4)現實人際交往少?!耙蕾囉谑謾C的低頭族”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常態,當周圍的同學即使相互見面也都在低頭玩手機時,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就會變少,每天將自己封閉在人機環境中,失去了與現實生活的接觸,造成了現實的人情關系的冷漠,并逐漸轉化為一種對社會問題的淡然或是自卑。
(5)政府缺乏監管。由于中國很多社交網站監管不到位,致使大量不良信息充斥著社交網絡的界面,而這些不良信息將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意志力的形成,甚至會最終導致不良人格的形成。而針對這種行為,政府缺乏監管,沒有合適的法律來約束諸如此類的行為,監控與執法脫節,使得這類違法行為在網上肆意妄為。
2.大學生合理使用社交網絡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正確使用社交網絡的宣傳教育。大學生所處的是價值觀形成的黃金階段,卻也正是最容易被影響的階段,如果受到了正確的引導,則會逐漸走向正確的道路。所以,針對大學生開展網絡宣傳教育及其必要。加強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自我約束意識,加強宣傳與教育,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為大學生的網絡使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與社交環境。
(2)重視輿論媒體的導向作用。傳媒作為社會輿論的導向,在網絡告訴發展的今天更是對人們的思想以及觀念教育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正確、全面、客觀、真實的報道,對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做到:一、緊跟時代腳步,反映貼合客觀實際,傳播主流意識;二、報道貼合群眾,拒絕庸俗八卦的小道消息;三、保持自身職業操守,倡導文明網絡。
(3)家庭、社會與學校的引導。環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養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環境的組成便包括家庭、社會與學校。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家長已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了解電腦網絡,甚至對網絡上所充斥的不良信息毫不知情,任由孩子使用社交網絡,如此毫無約束的情況極有可能使大學生無法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因此家庭、社會和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正確引導。
(4)進行自我引導與自我教育。作為網絡時代的主體,大學生自身也應該認識到自我教育與自我約束的重要性,由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尚未成熟,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還會有考慮不周全的情況,則需要通過老師、家長以及社會公眾媒體的引導講解分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與自省,吸取有益的意見和建議,并主動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強自我主動教育,憑借自身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和訓練,大道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加強自我約束力,在能夠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意識的克服自己的問題,并持之以恒,改正不良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梅英.網絡時代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沖擊和影響[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 2004,(1).
[2]喬虹,賈琳.網絡人際交往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4).
[3]楊宏蘭. 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現狀及對策[J]. 學習月刊. 2011(14) .
[4]張玲娜. 構建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思考[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6).
[5]張敏.網絡時代對大學生人際關系之影響[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2).
[6]王雅倩.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J].心理教育研究,2008,(1).
[7]李萬兵.論網絡成癮對青少年人際交往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1).
[8]夏俊.大學生網絡交往問題及教育導向策略研究[D]. 西南師范大學 2003.
[9]楊平.網絡交往與人的發展[D].天津師范大學 2008.
互聯網信息化、便捷化的特點為網絡新聞帶來許多區別于電視新聞的優勢和特色,同時也為電視新聞帶來了挑戰和威脅,其中包括傳播方式的挑戰、傳播速度的挑戰以及個性化服務的挑戰等等。
(一)傳播方式的挑戰
互聯網的信息化和傳播速度決定了網絡新聞傳播的實時性和快捷性[2]。電視新聞還是局限于傳統的采、編、播框架之中,傳播速度有待提升,與電視新聞的新聞制作流程相比,網絡新聞的制作流程更簡單、傳播更便捷。在網絡時代和自媒體普及的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者,從而實現了新聞隨時隨地的傳播。這種多樣化的傳播方式,是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的一大突破和挑戰,為電視新聞帶來了威脅。
(二)受眾影響力的挑戰
中國人口基數大,同時也是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網絡的普及和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為網絡新聞的滋生和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現今人們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例如上班族,往往只能通過早晨以及傍晚的間隙進行電視新聞的收看,其余的時間還是與網絡資源的接觸比較多[3]。這樣一來,網絡新聞的受眾不斷增多,往往會削弱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
(三)個性化服務的挑戰
在網絡新聞出現之前,電視媒介一直是新聞制作與播報中的優勢媒介,聲畫合一的傳播方式和快捷的傳播速率賦予了電視媒介的優勢地位。但是自從網絡新聞衍生和發展之后,網絡新聞的個性化服務為電視新聞帶來了挑戰和沖擊。首先,網絡新聞的訂閱為受眾的自主選擇帶來了便捷;其次,自媒體的普及使全民記者時代到來,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者。
二、電視新聞應對網絡新聞挑戰的策略
在網絡新聞帶來的沖擊下,電視新聞只有發揮電視媒介這一傳統媒介的權威優勢,才能更好地應對網絡新聞帶來的挑戰,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依靠權威優勢,提升策劃能力
電視新聞不論是資歷還是權威性,相比還不夠成熟的網絡新聞來說都要高得多,在新聞制作方面,電視新聞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權威性和話語權。電視新聞的制作首先要善于抓住這一優勢,對于新聞策劃更加嚴謹和完善。例如,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雖然網絡新聞在時效性上比電視新聞強,可以率先爆料以博取受眾,但是就新聞的權威性和可信性來講,電視新聞還是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電視新聞制作人可以在就地取材、剪輯后,將事件制作成專題或者連續報道,保證新聞的質量和后續性。
(二)與網絡輿論互動,提升靈活性
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和快捷化為網民提供了表達意見和看法的空間。在網上,網民可以戰隊新聞實踐暢所欲言,發表對于事件的看法或者意見與建議。在網絡新聞后,網民的意見和看法往往能形成網絡輿論,是民意的代表。對于這一現象,電視新聞制作要善于抓住受眾心理,在電視新聞的制作中實現與網民的互動。例如,將網民在網上發表的意見顯示于電視熒幕之上,在對此意見進行總結和討論等,營造電視新聞與網民意見的良好氛圍。(三)實現電視新聞網絡化,拓展傳播渠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只有緊跟發展潮流,充分利用媒介優勢,才能不被競爭激烈的新聞市場淘汰?,F今電視媒介創辦網站以及微博認證號、微信公眾號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電視新聞及時拓展傳播渠道,實現電視新聞的網絡化,是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又保證自身競爭力的方式之一[5]。例如,現在中央電視臺在微博上開通“央視新聞”這一微博認證號就是很好的例子,講電視新聞實時在網上進行滾動播出,即保證了自身的權威地位,又競爭了受眾市場。
三、結束語
眾所周知,學校作為一個教育育人的地方,學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教育管理者耗費較大的耐心和理解來對待學生,同時也需要教育者能夠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健全有效的學校管理機制對于協調學校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完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校園網絡在加強創新學校管理機制應該具有的功能,闡述了校園網絡在學校管理機制方面的運用,希望對相關研究者的研究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
校園網;學校管理;管理機制
學校是一個培養人才,加強學生教育的場所,學校教育為祖國的發展培養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加強學校的教育模式,豐富提高學校的管理體制必不少。而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信息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豐富,而在學校的管理中,將信息技術運用其中對于加強學校的管理體制具有重要意義。在如今這樣的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人們對于自由,民主的需求的呼聲越來越高,而就某種程度而言,校園網絡的運用能夠體現出這種民主化的思想,充分給人們提供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1.校園網絡應該具有的特性
1.1校園網設計要滿足學校管理功能
校園網絡的應用大大減輕學校管理人員的管理負擔,相對于原來無校園網絡的時候,校園的管理者往往通過一層一層的管理來達到對學生的管理。這樣做以后往往就會因為分級太多,導致學校對于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的了解變得片面,不利于學校整體的發展和學?;盍Φ臓I造。校園網絡的運用能夠有效地使這一狀況得到改善,加強對于學生的了解,及時把握學生的動態,有效地提高學校的管理功能。
1.2校園網應具有提升教學質量的功能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有效的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校園網的運用能夠提高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工作應該成為學校管理機制的重中之重,校園網絡在應用的過程中應該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地學習工具,校園網的存在要能夠提供一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和教師的教學途徑。
1.3校園網應具有家校溝通與合作的功能
學習并不僅僅只是學生個人的事,也不僅僅只是學校的任務,學生學習情況的提高需要家庭,學校,學生共同的努力。在這樣的一個信息迅速增長的時代,由于網絡技術的存在,學生面對著信息爆炸帶給我們許多誘惑。從某種程度來說,學生大多對于這些誘惑的抵抗能力不強,極易分神,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易養成一些不好的壞習慣。這些僅靠學校的作用是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調整的,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通過校園網絡,學校對于學生的狀態進行及時的,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也可以與學校相互溝通,校園網絡為加強家校聯系提供了極為方便的途徑。
2運用校園網創新學校管理機制
2.1學校決策需要全員參與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學校不僅僅只是管理者的學校,學校作為一個育人的場所,學校中對于管理學生所下達的每一個管理條令,學生都是有責任也是有義務參與其中的。一個真正具有活力的教學環境,應該呈現出老師,學生,管理者相互理解,相互表達自己的看法,相互學習的一種狀態。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有當學校的每一位成員都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以一種主人公的態度去參加學校的每項決策,才是一種積極的狀態。當學生切身的參與學校決策過程中,學校的決策才會易被學生所接受,所認同。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校園網絡的存在為學校決策全員參與提供了途徑,擴大了學校全員交流的平臺,提高了學校決策的效率。
2.2學校管理中監督到位反饋及時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所實施的管理措施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認知對于加強學校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傳統教學管理方案的限制,傳統的學校管理機制對于學校管理監督做的并不是很到位。這樣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所包括的學生過多,管理人員的人手不夠,了解每一位同學對于學校管理機制的看法存在著局限性,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往往性格比較害羞,不善于直接向相關的管理人員表達自己對于學校管理的看法。由于種種原因,在傳統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與學生往往是處于比較對等的立場,二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大大匱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校園網絡的運用帶校園管理機制的創新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通過校園網絡,學生們可以在網絡上以一種既直接又隱晦的方式向相關的管理人員表達自己對于校園管理機制的看法和建議,對學校管理機制進行直接的管理和監督,這對于提高學校的管理機制和加強學校教育環境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3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交流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本時代學校管理機制必不可少的部分。校園網絡的發展不僅能夠減輕校園管理人員對于學校技術管理的整理負擔,使原本繁瑣枯燥的任務變得輕便和輕松,在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運用校園網絡對學校的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大大提高了學校,家庭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豐富了各個方面的溝通交流的手段,對于營造一個富有活力的校園環境,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無可否認的是,雖然就目前的學校來說,校園網絡已經覆蓋了大多數學校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
作者:黃誠 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曹衛真.運用校園網絡創新學校管理機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