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1:53: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癱瘓病人康復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腦卒中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189-02
腦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圍內致殘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康復對腦卒中病人尤其重要,及早與正確方法的康復治療不但可以促進腦卒中病人的康復,而且可以防治廢用綜合癥,提高腦卒中病人的生活質量?,F將58例腦卒中偏癱病人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材料
58例癱瘓病人中48 例為腦梗塞引起的偏癱;10例為腦出血引起的偏癱。男性39 例、女性19 例。年齡在47~79 歲,平均年齡63歲。
2 康復護理措施
2.1 心理支持 腦卒中患者由于腦實質的損傷和功能障礙的影響,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煩躁等心理問題。因此,要給予病人足夠的心理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各種難題,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同時,還要注意發揮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使患者堅強地面對疾病,這對疾病的康復尤為重要。
2.2 肢體康復護理
2.2.1 放置和轉移 正確的放置可預防和緩解痙攣,轉移對改變全身血液循環,預防病發癥等具有重要意義。偏癱病人多采用健側臥位和患側臥位,配合仰臥位,每2小時翻身一次,健側臥位有利于對抗偏癱上肢屈肌痙攣和下肢伸肌作用,同時還方便對偏癱肢體的被動活動?;紓任豢梢栽黾踊紓雀杏X輸入,牽拉整個偏癱側肢體,有助防痙攣,健手在上面可以自由活動。偏癱病人多能自行取患側臥位,容易造成長時間壓迫患側部位皮膚發生褥瘡,故應多協助取健側臥位,另外防止垂足,用沙袋等物品固定,防止下垂和內翻。
2.2.2 床上活動 床上活動分為被動活動和主動活動, 被動活動的目的是抗痙攣,防止肢體僵硬、變形,特別是肌張力高的病人要進行被動肢體活動,多進行肩外展、外旋,肘外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以及伸髖、屈膝、足背伸等運動。同時,可進行癱瘓肢體肌肉按摩、輕拍肢體的方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縮,增加肌肉營養,促進康復。主動活動可以增加全身各系統的功能容量,有利于增加肌力和改善智力,是預防和消除廢用綜合癥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活動形式主要有:①自動翻身側臥;②健側手帶動患上肢運動;③床上橋式活動[1]。
2.2.3 物理治療 運用低頻脈沖和針灸治療,對人體產生治療效果[2]。低頻脈沖治療可于床上自主運動開始即可進行,每天1 次,每次30 分鐘,通過刺激促進肌力的恢復。針灸治療顯示,針刺具有舒縮血管和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能使氣血通暢,腦組織灌注量增加,提高局部肢體細胞組織的營養,促進患肢功能恢復。
2.2.4 基礎護理 腦卒中急性期落實各項基礎護理措施是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補充充足營養,給予易消化、易吞咽、富于營養的流質、半流、軟食,必要時考慮腸道內營養和腸道外營養,補充充足的水分,防止便秘。
2.3 膀胱的護理 增強膀胱自主功能訓練的建立,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在部分癱瘓病人中,排尿功能異常,經常采用留置導尿管來解決排尿問題,長期留置導尿管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機會,對病人進行自主膀胱功能的訓練[3],首先我們將導尿管進行定時開放,一般3~4 h 開放1 次,觀察膀胱充盈情況,防止膀胱脹滿,1~2 個月后可改用間歇導尿,每日或隔日1 次。在兩次導尿之間鼓勵病人自行排尿,排尿困難可用膀胱區手法按摩,叩擊恥骨上區,拍大腿等。當病人殘余尿液超過100 ml 或尿液渾濁時,要進行膀胱沖洗。訓練6 個月后病人可在1~2 個月沖洗1 次膀胱,甚至更長時間。
2.4 氣管切開的護理 行氣管切開,在護理過程中防止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每日用75 %酒精在插管處由里向外,從底向上徹底消毒。經常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選用敏感抗生素更換敷料,氣溫高時每日更換2 次。細菌產生抗藥性時切口處往往有一種難聞的惡臭,我們用4 ‰的醋酸溶液,更換敷在切口上紗布效果極佳。氣管切口處往往有一些肉芽組織,在消毒時易引起出血。用干棉球沾慶大霉素壓迫止血,防止感染。為防止氣管套管的氣囊長時間壓迫氣管,應2 h 氣囊放氣1 次。由于病人沒有自主呼吸的功能,放氣時病人非常痛苦,病人往往拒絕放氣,有時每日只能放1~2 次氣。當肺部感染加重時,除大量運用抗菌素外,還應增加放氣次數,既有利于痰的排出,還能減輕肺感染機率。為了防止痰液粘稠,每日4~6 次給予生理鹽水100 ml + 糜蛋白酶1 支+ 慶大霉素8 萬U 混合液,用1ml由氣管套管內滴入。
3 褥瘡預防
3.1 減輕褥瘡的護理措施:改變減輕垂直壓,每2 h 翻身1 次,給予氣墊床,鼓勵病人借助雙杠鍛煉站立,以利全身血液的循環。減少摩擦力保持床整、無皺折、碎屑,翻身時抬起身體,避免推、拉、拖等動作[4]。降低及避免剪切力,經常保持床的水平位置,減少半臥位的時間,有紅腫現象時,采用酒精按摩、擦干,保持皮膚清潔干爽。對護理不當已形成褥瘡的病人,采用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治療措施。對其瘡面的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檢查,徹底清除壞死組織,用引流及敏感抗生素局部換藥。
4 討論
腦卒中病人的癱瘓是屬于上運動神經元性的。此時腦部發生病變產生抑制,病變以下的腦干、脊髓則處于抑制釋放階段,它們產生的都是原始的、低級的屬于病態模式。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治療的原則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動,改善運動模式,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肌力訓練。通過以運動療法為主的綜合措施,達到預防并發癥、減少后遺癥,調整心理狀態,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充分發揮殘余功能達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燕鐵斌, 竇祖林, 主編.實用癱瘓康復.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2]繆鴻石,主編.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11.
腦卒中是中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偏癱是其最常見的殘疾,據統計高達60%~80[1],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為了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偏癱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對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首發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開展了循證護理,取得一定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8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會議診斷標準[2]。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男43例,女37例;年齡50~68歲;卒中類型:出血性卒中36例,缺血性卒中44例;右側偏癱32例,左側偏癱48例,患者從發病到入院時間最短的30分鐘,最長的44小時,患者均意識清楚,表示接受此項護理活動。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42例中,男2l例,女21例,年齡50~66歲??祻妥o理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51一68歲。2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疾病程度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患者增加循證護理內容,具體措施如下:
1.2.1 環境設置:為患者創造出舒適、優美、安全的病室環境。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室內物品擺放合理,配備安全設施,衛生間地面要防滑,墻上要有扶手,躁動患者可以加床檔和約束設施,要保證病人的安全。
1.2.2 注意飲食與休息:患者由于臥床,腸道消化功能減弱,要給患者一些容易消化、促進消化的食物,供給足夠的水分,必要時按醫囑給緩瀉劑和開塞露等。高血壓患者要低鹽、低脂飲食,要戒煙戒酒等,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自我保健意識。要注意合理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不要過度透支體力。
1.2.3 防治并發癥 加強基礎護理,積極防治并發癥??谇蛔o理可以預防口腔潰瘍,翻身拍背可以預防肺內感染和褥瘡的發生,腦卒中患者最早可在20小時內發生褥瘡[3],護士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記錄翻身的次數與時間,同時對家屬做好指導工作,將康復護理過程延伸到社區和家庭。
1.2.4 心理護理:腦卒中后多數患者都伴有抑郁、焦慮、孤獨、悲哀、失望的心理,甚至有些錯誤的想法產生,認為自己以后都會一直這樣下去,處在痛苦的折磨中,護士要及時消除患者的這些錯誤想法鼓勵其振作起來,與疾病抗爭。講述康復治療與護理的重要意義,講述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
1.2.5 康復訓練:保持良肢位,定時變換。各關節活動練習,從被動運動——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坐位練習,可先搖起床頭,逐步自己坐起。站立練習更要小心,防止跌倒的發生,可由護士和家屬攙扶,逐漸減少攙扶力度,由平地攙扶行走到自行行走逐漸到坡路和上下臺階和樓梯。鍛煉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現意外傷害,對患者的每一個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逐漸增強自我效能。
1.2.6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培養:包括洗臉、擦臉、飲水、進餐、刷牙、拿取物品、穿脫衣服等。根據患者的情況適度鍛煉,并貫穿到日常活動中,絕對避免患者能自行進食時患者和家屬還代替其完成,能完成部分穿衣動作,卻還要完全代替??梢詮暮唵蝿幼魃俅巫銎穑饾u增加鍛煉次數和難度,但不要造成患者過于勞累。明確告知患者要學會自我照顧,要從完全替代被動接受護理逐步過渡到自我護理。
2 效果評價
在入院時、護理干預后15天和25天采用修訂的Barthel指數法(MBI)進行評定[4],分進食、如廁、修飾、洗澡、穿衣、轉移、活動、上下樓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項,共100分,0-20分=極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嚴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輕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60分為是否能獨立的分界點,60分 3 結果
經過積極的護理干預后 2組患者ADL改善情況見表1。
由表1可見,經過積極治療與護理后兩組患者的MBI值均得到提高,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患者的MBI值比較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第三大疾病,腦卒中患者常伴發肢體功能障礙、偏癱、言語障礙、抑郁等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導致患者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因此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他們接受事實之后,才能配合醫生護士的治療,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腦卒中的治療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搶救成功率獲得提高,病死率逐漸下降,但是卻遺留不同程度的偏癱、運動困難、知覺障礙、偏盲、失語等功能障礙,因此,作為醫務人員必須認識延長生命的同時,必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MBI值都得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都得到改善,但是實驗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優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循證護理措施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疾病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司惠芳,鄭建琴,吳海燕.實施康復“三階段訓練法”預防腦卒中后“二次損傷”[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7):12-13
墜積性肺炎常見于各種原因所致長期臥床的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減退,免疫能力、防御功能及代償功能減弱,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多,而老年人咳嗽排痰功能又弱,痰液很容易瘀積在肺部。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需要長期臥床,因此此類患者在住院期間極易合并墜積性肺炎,墜積性肺炎的出現可導致病情加重,住院日延長,患者常常預后差。治療上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本文旨在探討早期將坐位平衡訓練作為輔助治療的手段,明確坐位平衡訓練對于急性腦梗死合并墜積性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間在順義區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急性腦梗死導致臥床且合并墜積性肺炎的患者共168例。隨機抽取89例患者作為研究組給予坐位平衡訓練,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齡為64-88歲,平均年齡72.81±6.76歲,平均住院15.56±1.90天。研究組患者給予抗生素抗炎、化痰藥物化痰以及加強翻身排背的護理,同時給予坐位平衡訓練,每日2次,每次5分鐘;7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未給予坐位平衡訓練,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齡為60-88歲,平均年齡69.76±7.65歲,平均住院17.0±2.65天。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抗生素抗炎治療,每日每2小時翻身1次,同時配合拍背,并每日2次化痰藥物霧化吸入治療。研究組進行上述治療的同時,每日坐位平衡訓練2次,第一日坐位30°,上下午各5分鐘,每隔兩日增加10°,時間每隔2日增加5分鐘,當患者能坐到20分鐘時,可進行長坐位平衡訓練。治療師在患者身后幫助患者保持平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分析軟件包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P
2.結果
2.1 坐位平衡訓練組與非坐位平衡訓練組基線資料比較
坐位平衡訓練組與非坐位平衡訓練組年齡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在發熱天數及住院天數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坐位平衡訓練組與非坐位平衡訓練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3.討論
墜積性肺炎常見于各種原因所致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尤其以腦血管病患者常見。多數患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不典型,且臨床癥狀易被原發病掩蓋,因而易導致漏診及延誤診斷[1]。老年患者可H表現為原有病情加重或原有病恢復緩慢,精神萎糜,全身乏力;食欲減退,中低熱或體溫不升;胸悶氣促、偶咳等不典型的表現。但這些癥狀不能完全以原發病來解釋,對長期臥床而出現上述癥狀時,應高度懷疑墜積性肺炎,及時完善胸片檢查,爭取早期明確診斷及治療[2]。
對于急性腦梗死合墜積性肺炎的患者,傳統的治療方式為在痰液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之前即應聯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時給予化痰藥物治療,并輔以協助翻身活動,鼓勵深大呼吸,拍胸后背亦有利于痰液咳出[3]。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護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癥狀,但是墜積性肺炎患者病程較長,醫療花費較高,且預后并不理想,它的發生與嚴重程度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與預后。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發病早期實行坐位平衡訓練,探討此種輔助治療手段對于腦梗死急性期合并墜積性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
通過統計學分析可知:坐位平衡訓練組發熱天數和住院天數均比非坐位平衡訓練組縮短,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因此對于腦梗死急性期合并墜積性肺炎患者,當病情早期時輔以坐位平衡訓練對于預后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何書麗,腦卒中并發墜積性肺炎的護理干預及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2014年06期,146-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