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0 14:5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關系學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獨立學院開設《公共關系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較系統地學習公共關系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正確理解公共關系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性質和重要作用,培養現代公共關系意識,完善學生的公共關系素質;提高實際的公關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教學改革的重點是進行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提高大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獨立學院《公共關系學》的課程體系及其特點
《公共關系學》課程體系可劃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公共關系基礎理論部分,二是公共關系實務部分?;A理論部分體系結構如下:公共關系概述,包括公共關系的基本涵義、科學范疇、基本特征、歷史與現狀總結;根據公共關系的基本內涵分別從公共關系的運作主體、客體、手段、目的、職能與原則、程序詳細展開與論述。二是公共關系實務部分,具體包括:人際溝通技巧,包括公關語言基本原理、口語和書面表達技巧、人際吸引、人際溝通、影響人際溝通的因素及障礙排除等;公關禮儀,包括儀表、儀容、儀態、及禮儀基本規范等內容;公關策劃與公共關系專題活動,如公共關系主題策劃、新聞會策劃、慶典活動策劃、展覽會策劃、贊助活動策劃、開放參觀活動策劃等。公共關系具有實踐、專業和社會管理三個維度,其本質屬性是溝通與協調。實踐的公共關系主要在于公共關系實務的服務、行動和問題操作,形成良好的公眾環境;專業的公共關系主要在于公共關系專業的知識、價值和技能,密切組織與公眾的關系,贏得組織良好的信譽;社會管理的公共關系借助于社會傳播、社會規范、社會秩序建立組織與公眾的良好合作關系,以確保組織的社會信譽,更好地發揮組織形象力的作用,保證組織自身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獨立學院《公共關系學》課程體系應注重第二大部分,即實務部分,第一部分的教學是為第二部分服務的。
二、獨立學院《公共關系學》的教學策略
1.影像學習
影像學習是指借助視頻的教學手段來學習《公共關系學》這門課程,影像學習可增加公共關系教學的趣味性。由于課時的有限性,所以不允許大量觀看教學視頻,所以我們特別介紹同學們在課外自學過程中可以觀看教學視頻,重點理解公共關系禮儀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一些基本技巧。此外,介紹廣告策劃方面的教學視頻以增加自主學習的趣味性。介紹公共關系教學電影給同學們也是可行的辦法。通過影像學增加了《公共關系學》教學的趣味性,調查發現同學們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很高。
2.案例教學
用案例教學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針對教材相對比較單薄的特點,我們充分利用教師精選的案例作為教學輔助資料,以加強教學的趣味性。這種教學方法生動形象,具有典型示范作用,能深化理論學習,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最終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夠順應社會潮流、把握瞬息萬變市場的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在案例的選擇上并不局限于教材,并始終堅持案例的“真實性、現實性、實踐性、典型性、可讀性、系統性”的原則,同時還重視學生的參與,既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切磋討論,又鼓勵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還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起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教學中我們經常提醒同學們關注中國公關網、中國國際公關協會網、中國傳播學術網等,進行實時跟蹤分析,教師的教學效果比原來更好。
3.實戰策劃
在探索有特色的公共關系教學和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進行著思考和實踐。公共關系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和學科,它需要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體系的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著重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解決現實中所存在問題的能力培養和鍛煉。這就需要我們在配置教學資源和確定發展方向的時候,確立科研與教學互動、理論和實踐并重的教學思路,并且找到一個能夠把知識傳授和能力鍛煉相結合的公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課程授課中,我們有目的地增加實戰策劃作業,使同學們的公關策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今后走向社會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浙江理工大學110周年校慶公關策劃書》、《杭州市志愿者協會高校巡回慰問演出》、《藤王閣茶樓的公關策劃》等案例的策劃等,都是相當不錯的策劃案例。我們還把公共關系的理論研究與具有成長性的產業或行業相結合,針對2008年奧運商機和體育產業的繁榮,我們開展“大型賽事公關活動策劃研究”項目,引導師生關注目前或即將出現的熱點行業。通過實踐策劃,同學們的策劃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教學過程讓學生品味到《公共關系學》這門課程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所以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非常重要。幾年來我們選擇的北京大學《實用公共關系學》教材,由于內容太陳舊,從前年開始我們選取了復旦大學的公共關系學教材,因為復旦大學的教材內容更新穎實踐性也較強。今年我們主編的教材《公共關系學》在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里面增加了大量的實戰訓練題,以提高獨立學院同學們的實戰策劃分析能力。
三、結語
人為設計教學情境,為學生創設實戰演練平臺。如模擬策劃“金牌秘書大賽”、“杭州電子科大校慶慶典”、處理“突發性公關危機”等,鼓勵學生之間為完成學習任務,自由組合成若干專題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溝通,拿出活動策劃方案,并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相互尊重、互相協調與合作。通過對學生的大量訪談發現,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有所增加,對社會對企業、各類組織的公共關系認識有所增加,對他們以后的社會工作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盧雪萍.談在公共關系中注重實踐教學[J].職業教育,2007,(5).
[2]郭海鷹.公共關系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9).
公共關系學是我校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實用性,在教學上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公共關系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相應的實際運用能力,以便于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及時幫助企業策劃公關活動,解決公關危機,創造公關奇跡,較快適應各種工作對公共關系知識的需求。
然而,在長期的公共關系學傳統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這既影響了公共關系教學質量的提高,又違背了課程本身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宗旨。針對公共關系學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嘗試將項目導向法引入到課程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項目的驅動下自主學習,變“讓我學”為“我要學”,以項目為依托組織教學內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以多樣化的解決任務的策略展示學習成果,在實際的公共關系學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公共關系學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
(一)重教師主導地位,輕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往往過分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及兩種教學角色之間的互動。因此,在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中,應正確把握教學角色定位,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要懂得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
(二)重課堂知識傳授,輕學生能力培養
傳統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屬于一種“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教師過分的強調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忽視學生獲得認識的過程,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不會去主動探究,這種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創造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形成,造成學生高分低能、交際障礙、實踐動手能力差等現象。
(三)重教學手段規范性,輕靈活性
傳統教學方法,過分追求教學手段的規范性,無論是單純的課堂教授、還是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都只是在技術和形式上提高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量,而忽視了學生情感、體驗、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創造力和人格的發展。
二、基于項目導向的公共關系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與創新
(一)項目導向法的內涵及特點
項目導向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項目,將項目作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學生緊緊圍繞這個共同的任務中心,在強烈的任務動機驅動下,進行主動的探索和互助協作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實踐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該項目的知識技能,完成該項目的教學任務。
項目導向法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一方面,將以往坐在教室里循規蹈矩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變為在課堂上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生,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角色。另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從全方位滿堂灌的主體角色變為主導角色,在項目的驅動下,只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咨詢與解惑,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提高。項目導向法的主要特點在于始終圍繞項目進行,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項目導向法在公關關系學課程中的實施與創新
在公共關系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先對課程進行特定的分析,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分解,按照章節或知識點拆分成若干項目,以項目任務的模塊結構組織設計教學過程,以完成項目任務的方式驅動專業知識教學,在課堂中設置實際場景,使學生明確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點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具體來說,以項目導向為基礎的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教師精心設計“項目”,下達“任務”
項目導向法的啟動是從“項目”的建立,“任務”的下達開始的,在教學中首先應該對項目進行精心的設計規劃,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明確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這一環節的設計至關重要,決定了教與學的方向,是學生理解公關基本理論、掌握公關技能的突破口。項目任務的提出要難度適中,過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產生畏難情緒,沒法完成項目任務;過于簡單將會讓學生覺得課堂了無生趣,太容易,沒意思,從而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設計項目時,可以結合教學目標,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公關環境,從情景案例中分解、歸納1~2個項目任務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也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創造性的設計任務,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可行的任務分配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施項目任務
實施項目任務是項目導向法在公共關系課程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是保證學生知行合一、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步驟。教師在組織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一是要使項目任務處于一種仿真的公關職業環境中,在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中體現公關職業的特征,例如在講到“公共關系禮儀”這一章時,教師可以選擇在條件具備的實驗室下達任務,要求學生正確掌握基本的禮儀規范,并在實驗室仿真的情境中,設置不同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完成公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禮儀規范,通過實踐教學發現,仿真的職業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快的融入角色,完成任務。二是必須以公關知識及實踐操作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公關知識,掌握公關基本技能,真正體現在實踐中學習的教學策略。三是鼓勵學生組建課程的專門團隊,通過小組的力量來完成項目任務,并引入評優激勵措施,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協作互助的能力。在我的公共關系學課堂上,學生都有自己的團隊,當任務下達的時候,他們以最快的時間合作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務。四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討論、操作,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巧妙設計教學環節,項目進程注重循序漸進,善于安排各小組中素質較好的學生充當每一實踐環節的主角,以點帶面,高質高效地完成項目任務。
3.教師與學生共評,評價項目任務完成情況
項目任務評價是完成教學目標反饋的重要環節,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傳播教學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而項目導向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對項目任務的評價,首先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項目任務的實施思路、實施技巧等進行自我歸納與總結,明晰完成項目任務的最佳方式與方法,找出實施運用中的不足,對已經掌握的知識查漏補缺,自我監測團隊個人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其次,各小組對項目任務實施情況進行互評,互相點評實施項目任務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最后由教師對各小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綜合上述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三項結果來確定學生最終的學習評定結果。
三、項目導向法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把好項目、任務的設計關
項目、任務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項目、任務的設計要適宜、要明確可行,既要體現教學的基本知識點,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從學生所具備的專業基礎、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綜合設計,科學合理的設計實施步驟,提高學生參與項目任務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練有所長,人人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個人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提高。
(二)教師要讓學生明晰項目任務,并將項目任務置于職業環境中
教師在運用項目導向教學時,要保證對項目的設計已經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下達的任務一定要表述清晰,讓學生明確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這三個問題,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項目的產生背景是什么,主要為了解決什么問題?項目主要要做些什么,包括了哪些問題,需要完成哪些問題?項目要怎么做,解決的方法大概有哪些?當學生搞清楚以上三個問題后,教師需要把項目任務置于公關的職業環境中,讓學生在仿真的項目環境中實踐,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掌握公關人員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三)教師要鼓勵學生全員參與項目任務的實施
在公共關系的課堂教學中引入項目導向法,必須注意學生是否全員參與了項目任務的實施,因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發現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依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濫竽充數,覺得無事可做,因此,項目導向法要想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師需要想辦法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項目任務的實施中來,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所長,讓每個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覺得有事可做,全員參與,共同應對教師下達的項目任務。
【關鍵詞】公共關系 語言溝通 交流技巧
進入21世紀,語言交流能力成為我國社會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重點。公共關系其實是一項社會管理職能,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建立、公共的溝通、理解、接受、合作的關系形式,其中溝通和交流更是一種公共關系活動展開的重要形式和方式。通過利用這樣的形式,可以將其重要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全面的傳輸,從而建立的了信任、理解等良好的合作關系。由此看來,公共關系作為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交流和溝通技巧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公共關系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對其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交流的形式和技巧,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發生交流和溝通困難的現象,確保了公共關系的正常運行。
一、公共關系中語言交流的特征
其實,公共關系與語言交通也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的。因此,在融合和發展的過程中,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技巧和特征。語言最為人們在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中包括有:狹義語言、表情語言、形體語言、裝飾語言等形式,運用這樣的形式將其信息進行全面的傳遞,憑借著公共關系中語言交流的特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語言交流的能力。下面就對公共關系中語言交流的特征,進行了簡要分析和闡述:
(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在大部分的時候,公共關系中語言交流不僅僅是為對我國合作者、競爭者。并且,在溝通的過程中,其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對象和真個過程都是具有一定的知識作為背景的,并且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特殊新嫩,對其相關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有效的傳遞,適用于各種場合,通過利用這樣的形式,將合作者和競爭者等各個方面的群體,進行全面的結合,從而形成公共組織形式。由此看來,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不管的溝通的對象,還是溝通的場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也是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重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語言溝通作為公共關系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其發展的重要手段,為競爭者和合作者的等各個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溝通服務形式。換句話說,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在發展的過程中,僅僅是一種手段,并不最終的目的。因此,在利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應當對不同形式和場合的溝通形式與手段,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制定,不能是一層不變的,要針對交流和溝通過程中發生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溝通形式和手段,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的展現了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中的靈活性,為人們在進行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提供了相對便利的條件。
二、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技巧分析
技巧是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要想全面提升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能力,就要對其技巧形式,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進行有效的運用。下面對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中技巧形式,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闡述:
(一)溝通技巧形式
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發展的形式,其中溝通語言技所包含著各式各樣的技巧內容,例如:表達技巧、傾聽交技巧等個方面。人們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要在針對不同的溝通的對象和場合,制定交流和溝通的形式。并且,在交流的過程中,應當對其場合進行全面的判斷,對于那些相對正式的場合,那么在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度上的嚴謹性。但是,人們在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對于那些非正式的場合,可以使用一些柔和的語氣,這樣可以充分的加強交流之間的氣氛。另外,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溝通對象的不同和差異性,制定良好的交流形式。但是,對于那些較為敏感的人群,要盡量使用的緩和的語氣,這樣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溝通過程中的尷尬,也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形式,可以順利的進行。
(二)非語言技巧形式
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說話的才是交流的唯一形式,非語言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交流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眼神、表情、行動等各方面。因此,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形式。往往在交流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若是具有良好的默契,那么一個眼神的交流和溝通,可以抵過很多句話的表達。并且,若是在相對較大的正式場合交流的過程中,眼神的交流也是對對方的尊重。所以,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人們應當對該項交流形式和技巧,給予高度的重視。另外,在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過程中,肢體上面的動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那么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自己身體上的語言形式,加強對自己語言的表達,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
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對公共關系中語言溝通的特點和語言交流技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闡述,以此促進了我國公共關系的發展形式,更進一步的促進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李婭菲.試論公共關系中的語言溝通[J].云南行政學院學
報,2013,01:80-83.
[2]余尚清.公共關系溝通文章的特點及撰擬要求[J].鄭州輕
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61-63.
[3]殷佳憶.公共關系中的有效溝通技巧[J].商業文化(上半
月),2011,07:394.
[4]郭惠民,廖為建,格魯尼格.關于公共關系學若干基本問題
的國際對話[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4,01:37-44.
[5]王宇放.公共關系語言的特點[J].吉林商業高等??茖W校
學報,2015,02:47-49.
[關鍵詞]公共關系學 案例教學法 案例選擇 案例的綜合使用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1-0125-03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媒介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國家公關時代的到來,公共關系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豆碴P系學》作為一門32學時的全校公選課,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公關觀念,培養良好的公關能力,以便為將來發展提供助力,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關系對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促進作用,成為公關教學面臨的一大任務。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是實現該目標的一個有益嘗試。
一、在《公共關系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為平臺,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進而做出研究和判斷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的“問答式”教學,現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則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哈佛大學商學院,后來推廣至其他國家大學的教學中。20世紀90年代以后,作為一種有效的現代教學方法傳入我國,不僅在中小學、高職教育中廣受歡迎,而且在高等教育領域,如法學、英語、地理、管理學、思想政治等課程中亦有廣泛運用。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具體的案例來說明抽象的理論,使理論更加容易理解,在實施過程中還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打破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習過程從“老師”為主體轉變成“學生”為主體,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案例教學法與《公共關系學》課程性質的契合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產生主要是源于公關實踐的需要,它的最終落腳點也是為了滿足公關實踐的現實需要,因此相對于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尤其是某些學科對于概念的死記硬背,它更強調對學生公關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公共關系實務技能的訓練。而案例教學法正是這樣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由于公關案例的基本素材來自于公關社會實踐活動,且案例本身具有反映事物本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等特點,因此,公關案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公關理論思想”。[1]它運用相關的理論對在公關實踐中發生過的一些事件進行分析,來總結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避免了單純的理論學習容易流于大而空的弊端,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生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與課程性質的契合,是引入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原因。
(三)引入案例教學法適應了授課對象的現實需要
在大學中,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8-22歲之間,生活環境比較單純,除了家庭就是學校,社會閱歷淺,很少有在公司工作或者實習的經驗,更缺乏企業管理或媒體傳播等經歷,書中知識無法與學生的社會和生活經驗對接,因此對于公共關系原理、職能、原則及實務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難度。使用案例教學法,將學生帶入案例所設置的情境中,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感性認知,利用學生對于社會工作的想象和向往,能夠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所以,學生的現實情況也呼喚著案例教學法的引進。
二、案例的選擇
對于案例教學法來說,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案例選得好,教學就已成功了一半,案例選擇失當,教學必定失敗。因此,案例的選擇是成功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先決條件。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好的案例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一)經典性
選取的案例應該能夠集中、深刻地反映出某一方面的公關原理、知識或者某種場景,帶有一定的共性或規律,唯有如此,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學生通過該案例能夠解決與此類似的多種公關事件。如案例“35次緊急電話”,雖然時間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但是它深刻地說明了知錯就改、與公眾真誠以待這一公關原則的重要性,所以是值得采用的經典案例。
(二)接近性
所選案例越貼近學生,與學生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就越能引發學生對其進行探究的興趣。相關性包括四個方面:(1)首先是時間的接近性。剛剛發生的事情比過去的事情更能引起注意,學生也會更加在意其他同學和老師對該事件的評價與分析,同時,該事件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也更大。這就需要老師不斷更新案例,盡量選用最新的案例。(2)其次是心理上的接近性。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或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或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只要是在情感上能夠引起共鳴的事件,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也會有更高的關注度。因此,在慶典活動的案例選擇中,可選擇本校百年校慶來講述,這對學生的吸引力要大大超過其他高校的校慶及其他組織的慶典活動。在講述組織形象管理時,可選擇中國移動通信“動感地帶”的CIS戰略,因為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在使用“動感地帶”,在心理上有一種認同感。(3)地理上的接近性。越是身邊的案例,與個人關系越是密切,受關注度也就越高,即便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比起遠方的事件,也更能引起相應的關注。以礦大為例,因地處徐州,筆者在討論古代的公關行為是否屬于現代意義上的公共關系行為時,選擇了發生在古代徐州的“還軍霸上”這一案例,實踐證明,學生對該案例馬上產生了強烈的興趣。(4)專業上接近。作為一門公共課,所選案例若能與學生所學專業產生聯系,必定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對其加以關注。因此,給礦業學院和安全學院學生授課時,可選擇煤礦方面的案例,例如講危機公關時可選用煤礦事故為例;若給體育學院授課,便可以以體育明星姚明的公關策略作為社會公眾人物公共關系案例;也可以以北京奧運會為例來講述國家公關,以阿迪達斯體育品牌的形象管理來分析組織形象管理,都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生動形象
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化抽象為具體,將原先一些枯燥無味的內容以生動的形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因此,在案例的選擇中,也應注意案例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否則,學生在課堂上倉促面對大段文字時,會因一時之間無法吃透案例原文而影響對案例的分析,從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師對于案例的講解需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完全可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來實現理論的形象化。現在絕大多數高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教學中應善于利用多媒體來完成教學目標,而并非將其僅僅當做是黑板的替代品。例如在講“鐵人‘王進喜’照片泄密”這一案例時,可以先把王進喜泄密的照片放大到全屏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分析照片中的信息,然后再對照日本信息專家得出的信息。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深切認識到公共關系的信息管理功能,而學習過程也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三、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案例的選擇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安排
不能為案例而案例。案例與理論的關系,應該是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的。如果把理論比作一棵大樹的樹干,那么案例就是樹干上的綠葉,它必須依附于樹干才能生存。大樹沒有樹葉也可以生存,但是樹葉離開樹干就面臨死亡的威脅。樹葉的興旺可以使整棵樹充滿活力與生機,但它卻取代不了樹干的地位,因此,案例的使用也必須是要為理論服務的,應按照教學目標及其理論體系有條不紊地展開。有了相應的理論為依托,豐富多彩的案例才能使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否則,脫離了理論體系,單靠案例自身,是難以完成系統、完整的學習任務的。
(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向知識的引導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知識的解說者、傳授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從教法上看,案例教學更側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新理念“既強調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也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實現了教與學的優化組合,確立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2]因此教師角色也發生相應的轉變,轉變為課堂的主持者、引導者:為課堂設置議題,通過案例提出問題,然后再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去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分析,去辯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假如教師包辦了學生的思考過程,直接給出答案,那也就起不到案例教學法應有的作用了。
(三)案例的綜合運用
公共關系有大量的案例可供使用,可以說,在每堂課中都能夠穿插相關案例,但是對案例如何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研究,現在還很缺少。誠如有學者所說:“然而面對如此眾多的教學案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選擇,選擇的案例又應該如何組合?換言之,教師選擇與組合教學案例的標準與依據是什么……事實上,上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案例教學的科學性?!倍谖覀兊慕虒W實踐中,“往往將案例以單個的、分散的、無內在聯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3],這在某種程度上會使整個課程顯得雜亂,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因此加強對于案例的綜合運用就顯得非常必要。有這樣幾種模式:(1)同一案例支持多個內容,即從多個角度分析一個案例,使之在不同章節的知識點中多次出現。同一案例的重復出現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打破案例的孤立性。例如講組織中的公關部的職能時,由于前一章的內容講到了公共關系的主要職能,此部分可用“先搞清這些問題”這一案例,來啟發學生:“假如你是這家賓館的公關部部長,你會做哪些工作?”以此來思考組織中的公關部的職能是什么。這一案例在“公共關系調查”內容中同樣可以使用,而本次可以讓學生思考公共關系調查對于組織的意義、作用和內容。案例的多次使用,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事件,既使相關知識前后銜接,又節省熟悉案例的時間。(2)案例的分割使用。與前一種模式類似,它也是涉及案例的同一主體,但不同的是具體的公關事件并不相同,是同一公關主體在不同時期的公關活動。如果說第一種模式是對案例的橫向使用,那么這種模式側重的就是對于案例的縱向分割,有助于打破案例的分散性。例如在講公共關系的基本原則時,可以用“蒙牛對超級女聲的贊助”來證明“不斷創新”這一原則,在這一原則之外可繼續使用“蒙?!睆?003年開始的一系列公關活動,包括贊助航天員、北京奧運志愿者活動等,來印證“長期堅持”這另一公關原則。案例的這種配合使用方式可使學生感到公關案例事件的動態性和真實性,同時也可大大提高對于案例的使用效率。(3)案例的組合使用,即用兩個或兩個以上案例從不同角度說明同一理論。這些案例可以是由淺入深的層層遞進關系,可以是不同視角的并列關系,也可以是相反相成的對比關系,但無論是哪種關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在邏輯貫穿其中,多角度全方位地說明相關原理,讓理論的闡釋過程變得豐滿立體。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教學體驗。對于《公共關系學》這門課程來說,案例教學法確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如何達到最佳地使用,還需要在教學中繼續總結經驗,不斷地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劉紹芹.案例分析與公關教學[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2):60.
關鍵詞:公共關系 無償獻血 招募
1 血站是公共關系的主體
血站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具有自己的組織目標、組織規模、組織管理機構和組織社會形象,其目標明確,成員之間密切協作,內部管理規范,內外信息互通,物質基礎保證,內部層次分明,與外界環境相適應。它能進行人力匯集,組成一個集體;進行人力放大,形成一種新的合力;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盡快完成組織目標;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種吸引力、凝聚力。
1.1 注重血站形象建設 血站內部的價值觀念、公德意識、服務質量、精神面貌、工作作風、組織素質和風格等構成了血站的內在形象,而血站的名稱、品牌、特征、行為方式、環境、建筑設施等構成了血站的外在形象。內外形象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持之以恒的系統工程,它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社會公眾對血站的美譽度,影響無償獻血的招募工作。加強血站形象建設需要血站全體員工自上而下時時刻刻不懈的努力,但形象毀譽也許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2 采取環境適應策略 一個組織很難直接改變環境,只能去適應環境并在適應中按照自己的理想逐漸改變環境。在無償獻血招募工作中,根據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傳策略,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站自2009年開始的無償獻血宣傳“四進”戰略,即進機關事業單位、進社區農村、進學校、進醫療機構,取得了顯著效果。對于大中專院校學生、軍人、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他們對獻血的意義認識深刻、榮譽感強,我們著重營造“無償獻血高尚”的人文氛圍,使這部分較高層次的獻血者的自尊心、光榮感和自豪感得到充分的滿足;對于外來打工者、農民兄弟、社會無業人員等則應側重于免費檢查身體、無償獻血免費用血等方面的宣傳發動。
1.3 加強血站文化建設 建筑、設備、材料、資金、環境和各種文化設施是血站的實體文化,也就是表層文化。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手段和激勵機制構成了血站的制度文化,即中層文化。具有血站特征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組織精神、組織哲學、組織道德、價值觀念和組織風尚等則構成血站深層次的精神文化,是血站文化的核心與精髓??梢哉f血站每一位職工都是血站文化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血站每一項工作都滲透和代表著血站的文化。
1.4 全員參與公關活動 對于血站來說,每一個科室每一個人都應具有公關職能,辦公室、查采科、機采科、血源科、血供科及其工作人員,與外界接觸密切,甚至直接參與無償獻血者的招募,是做好血站公共關系工作的主力軍。血站每一位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都代表著血站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將給公眾留下一定的印象。因此,掌握公關工作的理論知識,秉承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樹立良好的公關意識,培養高素質的公關能力將是血站員工素質提高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文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新聞傳播事業蓬勃發展,日新月異。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新現象,如“廣告新聞”、“制造新聞”等。這些現象直接促進了另一種事業的發展——公共關系事業?,F代公關事業與新聞傳播事業聯系緊密,盡管它們之間存在差異。現代公關事業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不忘自身優勢,兼具發展與個性化。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公關事業將對新聞傳播事業產生越來越大影響。
“公關”是公共關系的簡稱,譯自英語的“public relation”。在公關學中,公共關系是指組織在經營管理中運用信息傳播溝通媒介,促進組織與相關公眾之間的相互了解、信任與合作,從而為組織機構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在現代社會,搞好公共關系很重要。有西方學者總結,判斷一個國家發達與否有三大標志,其中以公關能力為代表的經營管理效能就是其中之一。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公關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組織和公眾之間的關系,它已經成為一種衡量國家發展程度的標志。
一、公關的起源與發展
早期公關的雛形,要追溯到古代。就我國而言,從商周時期開始,統治者就十分重視調整、鞏固各種重要的關系。同樣,在古代的西方國家,先民們也十分重視建立各種關系,探索鞏固和改善各種關系的方式,如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公民要定期參加“公民大會”,討論、解決城邦的重大事件。
伴隨著16世紀以來出現的科學革命、政治革命、工業革命和現代化進程,社會發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人們的社會角色和關系也經歷了由“身份到契約”根本改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顯得更為重要。在1690年,哈里斯創辦了《國內外公共事件》,這標志著北美殖民地報刊業的興起,公關關系開始在美國萌芽。
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公關誕生于美國。這一時期,美國大的壟斷企業胡作非為,遭到工人階級和社會公眾的抵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公眾利益的存在以及企業與公眾搞好關系的重要性,現代公共關系事業由此而迅速興起。享有“公關之父”之稱的艾維·李是這一時期頗具代表性的人物。
二、公關與新聞傳播的交叉互動——新聞傳播策劃
公關事業同時帶動了另外一種事業的發展,這就是新聞傳播事業。從理論上講,新聞、公關屬于不同性質的傳播形態,具有各自規定性,但在實踐中卻又聯系緊密。
從傳播行為角度來看,公關與新聞傳播等不同的傳播行為交叉產生了某些新的傳播行為,董天策先生稱之為“傳播交叉”。這一行為主要包括“炒作”和“策劃”,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制造新聞”和“媒體策劃”。近年來,“炒作”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其實,炒作就是一種夸大新聞事件的手段,通過反復宣傳給公眾傳遞信息。說到底,也就是一種新聞制造。那么,新聞真的可以被“制造”出來嗎?對于新聞界來說,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公關做到了。
越來越多的公關人員開始將“制造新聞”作為一種“出奇制勝的奇招”。當然,這里說的“制造新聞”其實也就是“新聞策劃”。我們先來看一下公共關系學教材上是怎么對新聞策劃定義的:新聞策劃,也叫“制造新聞”,是指組織為吸引新聞媒介報道并擴散自身所希望傳播開去的信息而專門策劃的活動。
那么,新聞是如何通過公關策劃而達到好的效果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有一天,在聯合碳化鈣公司剛剛竣工大樓的一間房子里,發現了大批無家可歸的鴿子。公關人員發現這一情況后,靈機一動。他們關好窗戶,不讓鴿子飛出去,然后通知了動物保護協會。隨著動物保護協會人員趕來,大批新聞界人士也被驚動了。于是他們對此進行了大量報道,引起許多美國人民的關注。公司首腦也借機頻頻亮相,紐約聯合碳化鈣公司也因“鴿子事件”成為全美關注的焦點。
這本是一件小事,可是通過相應的公關活動,并利用新聞媒介的傳播與擴散功能,成功的將新聞“放大”,制造了轟動效應。這是一起成功的新聞策劃事件,用威爾伯·施拉姆的話講,它“主要是制造來供媒介作報道的事件”。
三、公關新聞的興起與個性化
“公關新聞”是我國公關界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概念,它不是新聞。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卻直接將“公關新聞”等同于新聞,這是不對的。需要強調的是,“公關新聞”作為一種新聞而存在,是有前提和條件的,即真實合理和具備新聞價值。所謂真實就是事件必須是真真正正存在的。所謂合理必須是符合自身組織發展和社會利益的。再來談一下新聞價值,就是說這個新聞事件必須是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的,而不能僅僅是沒有價值可言的單純事件。既要符合客觀真實性又要具備一定的新聞價值,這就是公關新聞。
公關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新聞,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它具有強烈的功利性。公關是為一定的組織或企業做宣傳的,相應的就具備了一定的功利性質。第二,它具備巧妙地傳播策略。像我們上面有提到,公關是有策劃的,講求策略。第三,它具有客觀的信息形式,即在形式上是完全真實客觀的。
現代公關仍處于發展之中,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公關事業將對新聞傳播事業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克非. 公共關系學[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西奧多·格拉瑟. 公共新聞事業的理念[m].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9.
關鍵詞:教育管理;獨立學院;公共關系
公共關系指組織機構與公眾環境之間的溝通與傳播關系,是社會組織用傳播手段使自己與相關公眾之間形成雙向交流,使雙方達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適應的管理活動。它既是一種傳播活動,也是一種管理職能,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獨立學院作為新近十年發展起來的高等學校,因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特點,離不開有效的公共關系管理。
一、獨立學院的盈利性特征導致社會認同和支持度偏低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它的產生,對彌補我國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般來說獨立學院均采用民辦機制運作,屬于公益事業,但具有盈利性。家長和社會普遍認可公辦高等學校,對獨立學院認可度不夠,導致其在分享社會資源方面處于不利地位。所以,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下,處理好學校和社會的關系,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提升學校形象,提高認可度,吸引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進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更多人才,提升自身競爭力,對獨立學院來說變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二、獨立學院開展公共關系管理的主要任務
大力加強公共關系管理,將這門經營與管理的科學與藝術應用到獨立學院的發展管理中,是解決獨立學院面臨困境的有效途徑。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思想、管理哲學、管理方法,公共關系的重要任務就是協調組織與公眾的相互關系,使組織適應公眾的要求,使公眾有利于組織的成長與發展。公共關系分為外部和內部公共關系。對外,學校的發展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的關心與支持;對內,學校存在師生關系、教師與教師關系、教師與職工關系、職工和學生關系,更需要通過有效的內部公共關系工作來協調、解決?;诖?,獨立學院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主要目標應是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認同度,改善形象,爭取社會各級組織和公眾的理解與接受,并使學校的發展符合社會和公眾的要求。具體體現在:一是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教職員工的社會地位,吸引和聚集人才,提高隊伍的凝聚力,建立和諧團結的內部環境,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二是吸引生源,優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開辟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進一步開辟新的專業方向和科學研究方向,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支持;四是爭取社會各界、公眾對教育、對學校的認識、理解和支持,爭取辦學經費和有利的辦學政策,催進學校的良性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力。
三、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公共關系管理。
公共關系是一種創造美好形象的藝術,它強調的是成功的人和環境、和諧的人事氣氛、最佳的社會輿論,以贏得社會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與合作。獨立學院要實現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全力發展的局面,應加強公共關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一)處理好公共關系和新聞宣傳之間的關系。
新聞宣傳就是信息的溝通與傳播,是現代社會組織重要的公關傳播手段,是在廣告成本高昂之下有力的處理公共關系的特殊手段。公共關系工作和新聞宣傳密不可分。隨著高校生源、師資人才等各種資源競爭的日益激烈,獨立學院面臨如何提升社會及學生家長的認可度,爭取更多的生源及其他社會資源,樹立良好社會公共關系的實際問題。而加強新聞宣傳工作,正是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提升學校的關注度和美譽度,改善公共關系的良方之一。很多獨立學院把公共關系和新聞工作這兩部分職能歸到一個部門來管理就是考慮到它們之間的這層關系。通過設立公共關系和新聞崗位或部門,研究公共關系及新聞宣傳的規律和技巧,增加新聞素材并組織新聞熱點,利用多種方法其新聞信息,提高新聞命中率,吸引媒體的注意, 增強新聞的總效應。為了提高新聞宣傳,可從以下工作進行:一要積極利用各種正面的新聞宣傳方式,傳播校園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優良學風,倡導科學精神,提升學校的知名度、認可度和美譽度,提高和增強獨立學院在國內高校的地位和影響;二要做好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模式、學校核心價值觀、教風學風建設等學校核心內涵的新聞宣傳,加大教學成果、科研能力的新聞報道,擴大社會的關注面和關注度;三要推進學校形象識別系統建設,使學校品牌的對外展現統一化、標準化、美觀化。
(二)加強溝通,處理好學校和師生的內部關系。
全體師生是學校的靈魂,沒有他們對學校的認同就很難做到外界的認同,所以處理好學校和師生之間的關系是獲取外部支持和認同的前提和基礎。有些獨立學院教師把自己擺在一個“打工者”的位置上,缺少“建設者”和主人翁意識,缺乏對自己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不關心獨立學院的建設,很難形成獨立學院自主發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上獨立學院管理層在處理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上不當,導致師生很難對學校給予認同,內部矛盾重重、關系僵化,必將對學校的對外關系帶來負面影響。師生對學校的認同對外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在處理學校和師生的內部關系上,加強教師、學生、學校各級領導之間的聯系溝通是改善學校和師生關系的主要途徑。這些工作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如加強校務公開,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提高教職工對學校辦學情況的知情權;還有就是加強學生及團委工作、教代會及工會等群眾工作,做好內部溝通,凝集人心,使師生更加關注學校的改革發展,把自己的利益與學校的發展聯系起來,這些都是學校發展的智力資源和動力所在。
(三)創新來往方式,處理好學校和外部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
高等學校不是孤立的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構成一個社會的整體,獨立學院更不能脫離外界、閉門造車及自我辦學。獨立學院從招生開始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到學生畢業走向社會,時刻都和外界交往密切。尤其是在和一些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擁有資源的部門的關系處理不好,得不到這些部門的支持,必定使學校資金、教學科研等方面帶來不足。如何獲得外界的支持,除了前面所講的加強宣傳之外,還要通過創新方法方式,利用學校的特點和社會對學校的各種需求,加強學校和社會各界之間聯系來往,改善及提升學校和社會各界之間的關系。
目前,各種組織都在提倡知識型政府、知識型組織的建設,獨立學院也是能滿足這方面需求的有力保障。另外,其作為新興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這就需要通過具有豐富社會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來支撐,而雙師型隊伍很多都來自于企業、政府機關等社會組織。另一方面社會組織也需要學校的專業教師去幫助它們建立學習型組織。這種雙向需求為學校和社會外界提供了相互依賴的可能,這種相互需要將成為雙方相互交往的基礎,促成雙方融洽關系的建立。學校可以邀請企業界及政界等人士到學校講授應用實踐知識或者兼職學生導師。 可以走出校園開展“名師進企業”、 “名師進政府”或“名師進社區”活動,通過高雅的、貼近工作或生活的講座等傳經送寶活動建立良好關系。還可以通過積極參加政府,社會團體、慈善等機構組織的相關活動,結識有識之士,建立和這些機構及人員之間的良好關系,展示學校的良好社會形象。
(四)建立家長聯誼會,處理好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
建立家長聯系制度也應在獨立學院中得到重視。很多獨立學院以為學生已步入成年,有獨立及成熟的行為能力,應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這種想法固然很好,但往往使一些高校忽略的家長資源的利用。家長分布在各行各業,遍布全國各地,是一種非常寶貴及有很大利用價值的社會資源。從學生的招生錄取開始,建立家長信息資料庫,整合家長資源,建立分區域、分年級、分專業等家長聯誼會,定期向家長通報學生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況,鼓勵家長通過建言獻策的方式參與學校建設。這種溝通方式的建立,能使學校在家長當中建立良好的口碑,促使眾多家長、甚至一些潛在的家長給學校帶來更多的社會資源的幫助。
(五)以情感為紐帶,處理好學校和校友之間的關系。
畢業離校的校友是學校較為重要外界資源,處理好學校和校友之間的關系,以及使這種關系保持長久穩定是新興獨立學院為學校發展大計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處理校友和學校的關系要堅持以感情為紐帶,以溝通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以服務為手段,以事業發展為目標。校友工作從基礎入手,堅持群眾性和實效性,制定校友工作規劃、建立校友信息管理系統、培育學校各級領導和教職員的校友意識、成立學生社團校友工作組織、培養在校學生的校友意識、加強校友工作與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等各項工作的有機融合等校友工作機制的建設。通過開辦《校友通訊》及辦好校友網站構建校友聯絡溝通平臺。鼓勵校友建功立業,支持校友回報母校,通過走訪校友、宣傳校友先進事跡、邀請校友回校講課等方式實現校友與母校在教學教育、科技合作、科學建設、資助辦學等方面的互動、互惠、互利。
四、結語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要想短時間內得到社會外界的認同,增強自身競爭力,除了要加強內部教育教學管理,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公共關系管理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內外部公共關系的管理。從而達到內部協調、外部發展的良好局面,為學校的生存、發展創造最佳的軟環境,以實現學校的發展壯大,為社會和國家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玲莉,《公共關系原理與實務》高等教育出版社
[2]馬清,《公共關系在學校教育事業中的應用》 雜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