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呼吸系統疾病護理常規
時間:2024-01-07 16:3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呼吸系統疾病護理常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8-006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8.038
超聲霧化吸入是現階段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超聲霧化吸入是用專門的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霧化成微小顆粒,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使藥物沉積在呼吸道內治療疾病,吸入的藥物可直接到達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藥物起效快,而且在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呼吸道黏膜能始終保持濕潤,祛痰與平喘的作用更為有效[1-2]。本文以2015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觀察對象,探討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護理體會,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標準[3]。排除伴有肝腎功能障礙、精神障礙及惡性腫瘤患者。采用平行隨機抽樣法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79歲,平均(43.46±7.42)歲;其中氣管炎23例,支氣管炎15例,哮喘10例,慢性肺栓塞2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78歲,平均(41.57±7.56)歲;氣管炎21例,支氣管炎16例,哮喘7例,慢性肺栓塞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據其臨床表現與病情給予吸氧、鎮靜、止咳、解痙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給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霧化液霧化吸入治療;霧化藥劑的用法與用量:5歲患者0.5%沙丁胺醇0.5~1.0 ml+布地奈德1 ml;沙丁胺醇與布地奈德混合后用生理鹽水稀釋至3~5 ml作為霧化吸入藥劑;霧化吸入2次/d,1周為1療程。
1.2.2 護理
1.2.2.1 常規護理 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安靜,每3小時通風1次;室溫20 ℃~25 ℃,相對濕度55%~60%;霧化吸入后對患者進行叩背,促使有效排痰。
1.2.2.2 用藥護理 霧化治療前對患者的呼吸、血氧飽和度進行評估,并聽診患者肺部呼吸音;開啟霧化機,連接氧氣與噴霧器底部接口,將藥液注入噴霧器內;霧化吸入時患者應保持頭部豎起,不可擅自摘下面罩,保證藥物充分吸入;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采用口含式霧化器,以提高治療效果;注意控制氧流量,霧化時間30 min;霧化器為專人專用,使用后要徹底沖洗消毒,每周更換霧化瓶。
1.2.2.3 心理護理 由于呼吸系統疾病經常反復發作,患者痛苦不堪,而且經常伴有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的配合與依從性,因此在護理中要善于察覺患者的需求,鼓勵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向其講解疾病的病因、癥狀及反復發作的影響因素,并向其說明霧化治療的必要性和優越性,消除其心中的疑慮,提高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
1.2.2.4 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霧化吸入后,指導及時漱口、洗臉,減少藥液對面部皮膚及口腔黏膜的刺激,對于排痰困難的患者指導其多飲水,稀釋痰液,促進排痰;日常飲食要以清淡為主,避免與誘發哮喘因素的接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4]。
1.2.2.5 并發癥護理 (1)聲帶喉頭水腫:對聲帶喉頭水腫者,需立即停止治療,并通知醫生,遵醫囑給予激素靜脈給藥[5]。(2)呃逆:對呃逆患者,可暫停治療,飲溫水150~250 ml后,于頸部冷敷,待癥狀好轉后繼續治療。(3)痙攣型嗆咳:對于痙攣型嗆咳患者,需立即停止吸入治療,若癥狀較輕,可暫停治療10~15 min后酌情繼續吸入,若癥狀較重,需立即給氧,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有無異常改變,遵醫囑給予氨茶堿緩解氣道痙攣,并叩擊背部排痰,防止痰液阻塞。
1.3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癥狀完全消失,兩肺干濕??音消失;(2)有效:癥狀明顯減輕,兩肺干濕??音減少;(3)無效:癥狀未好轉甚至加重,肺部干濕??音未減輕[6]。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高于對照組的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加快,空氣污染日益惡化,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及肺心病等[7];
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腹脹腹瀉、痰量增加、惡心嘔吐、分泌物粘稠、呼吸急促、高熱、咽喉腫痛等,如果不能及時診治,很可能造成患者永久性呼吸系統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因具有操作簡單、藥量使用少、不良反應少、痛苦小、起效快等優勢,已經在現階段臨床中廣泛應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作為稀釋痰液、消除炎癥、解除支氣管痙攣、減輕喉頭水腫、改善通氣的重要手段。相對于傳統的治療手段超聲霧化吸入的臨床優勢主要體現在:(1)超聲霧化吸入驅動力以氧氣為主,通過高速氧流將藥液擊為微小顆粒,并推入氣道深部。該吸入方式降低了霧化濕度,減少水蒸氣對吸氧濃度的影響,降低耗氧量[8]。(2)藥物直接進入呼吸道,減少了藥物的毒副作用。(3)對于某些以病毒感染為主的疾病,可明顯減輕癥狀,縮短病程。(4)濕化氣道,稀釋痰液。(5)氧氣驅動霧化吸入輔以面罩吸氧治療,增加了患者吸氧濃度,提升其血氧飽和度。(6)藥物作用直接,顯著緩解臨床癥狀。
【關鍵詞】 氧化驅動霧化吸入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074-01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種類龐雜,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毛細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肺結核、小兒哮喘以及小兒支氣管肺炎等,而患兒的主要臨床特征是反復喘息、呼吸困難、體溫升高以及慢性咳嗽等。以往對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治療方法主要是超聲驅動霧化治療,但是其臨床應用效果卻不如人意。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還有對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深入了解,氧化驅動霧化吸入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方面應用逐漸廣泛,該治療方法有著治療周期短以及臨床效果突出等優點。本院自2010年始對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應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F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共100例?;純杭膊【唧w如下:小兒哮喘患者32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3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19例,急性喉炎患兒11例,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兒8例。男性患兒56例,女性患兒44例;年齡最大的為7歲,最小的為70天,其平均年齡為(4.7±0.3)歲。以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有患兒50例。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兒采用常規的治療方式以及對癥支持治療,也就是平喘、抗感染、鎮靜和氧療等治療方法,還有常規的護理方法。
1.2.1 實驗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同時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方式。給患兒使用的醫療器械是北京吉納高新醫療奇效有限公司生產,QW15型氣化霧化吸入器?;純和ㄟ^面罩來吸入藥物特布他林霧化液,每次吸入2.5mg的劑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針對不同年齡的患兒劑量也有所不同,小于1歲的嬰幼兒,每次0.5mg,大于1歲的嬰幼兒每次1.0mg;氨溴索注射液每次7.5mg。氧流量是每分鐘6L,治療時間一般是20分鐘左右,等到吸入劑的霧氣完全消失為止,1天兩次,如果癥狀嚴重的患兒可以適當的增加次數,但是最多不能超過4次。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霧化液配置與實驗組患兒相同,使用儀器為WH-968超聲霧化器,患兒與噴嘴連接。根據患兒病情,一般情況下超聲霧化治療的時間為20分鐘,每天治療3次。在霧化之后將霧化器關閉,并指導患兒進行漱口還有排痰等步驟。
1.3 療效判定標準
本次研究對患者的療效標準判定,分別以顯著、有效以及無效來作為標準?;純涸?天之內明顯出現癥狀緩解,呼吸困難和缺氧的情況有所改善,哮鳴音減少甚至消失,判定為顯著?;純河盟?-5天之后癥狀有所緩解,呼吸困難和缺氧的情況有所改善,肺部羅音和哮鳴音減少甚至消失,判定為有效。患兒在用藥5天之后癥狀仍然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加重的為無效[1]。療效的有效率=療效顯著+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x±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患兒;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
實驗組患兒在霧化吸入后心率與SpO2改善相對于對照組患兒要具有顯著優越性(P
3 討論
在兒科臨床上,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高發病,對小兒本身身體健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本身具有發病率高,病情發展迅猛以及危害性大等特點,在臨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在對患兒進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時候需要對患兒情況密切觀察,對于霧化吸入的干預有面罩吸入法和口含嘴吸入法這兩種。在口含嘴吸入法臨床的實踐當中,因為嬰兒在吸入的時候會有哭鬧掙扎的表現,噴嘴在口中來回的進行移動會很容易讓嬰幼兒的口腔黏膜和牙齦出血,而且嬰幼兒在哭鬧的時候會大量的分泌腺體,通常會在噴嘴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膜會讓噴嘴產生堵塞對治療效果有所影響。面罩因為質地比較柔軟不會對患兒的面部產生太大的壓迫感,我們可以將口罩放在患兒的口鼻之上,不但吸入的效果良好而且對患兒也不會產生損傷[2]。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相對于接受超聲霧化吸入法治療的對照組患兒,其臨床治療效果更具有優越性。結果提示對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應用氧化驅動霧化吸入方法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治療周期不長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具有安全高效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 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000
【摘 要】可吸入顆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 指自然大氣力人體的呼吸道所吸入的一些顆粒物,而許多流行疾病與呼吸系統疾病有緊密的聯系,但機制不清。PM10 在呼吸系統的沉積與清除、其大小和數目以及炎性細胞、細胞因子和氧化負荷的增加在PM10 對呼吸系統所致的危害中可能起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呼吸系統;顆粒物;一般護理
1 概念界定
從疾病類型來看,呼吸系統疾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聯。按照我國衛生部的官方數據,國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接近7.1%,位居城市死亡率疾病類的第3名,而在農村的死亡率常年保持在首位。根據年齡結構來看,呼吸系統疾病的年齡集中在老年人和兒童兩大群體。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最容易發生在冬季。
2 病因
呼吸系統與外界相通,人體中唯一與心輸出血量有緊密關系的是肺部,如果血流量比較多,空氣中的有害顆粒和微生物等疾病因子,非常容易侵入到肺部,產生許多疾病。傳統上來看,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結核病與細菌性肺炎最為明顯。伴隨抗生素的頻繁使用,感染性疾病大多比較容易控制。不過,環境污染與人口老齡化等原因,肺部疾病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關系越來越多,逐漸受到許多人的重視。
3 呼吸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疾病的關系
3.1 呼吸道
從器官上來說,呼吸系統包含肺部、鼻部、咽部、喉部等方面,主要擔負氣體的流通與交換。具體來說,呼吸系統就是按照喉環狀軟骨充當分界線,分成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而下呼吸道從氣管開始,支氣管經逐步分支,最終達到肺部。其中,終端細支氣管及其上部署傳導部分。在臨床上,小于兩毫米的支氣管直徑與細支氣管叫做小氣道。
3.2 泡面積
毛細血管內皮細胞、Ⅰ型肺泡上皮細胞都是十分重要的人體組織,他們共同組成血氣屏障,擔任氣血流通交換的媒介作用。同時,Ⅱ型肺泡細胞并不多,主要以立方形的狀態呈現,連接于Ⅰ型上皮細胞,幫助人體的肺部分泌活性物質。
3.3 肺的血液循環
肺主要由動脈與靜脈血管構建,擔任氣體交換的職責。其中,體循環的支氣管動靜脈、胸膜等都是人體非常有重要作用的營養血管。同時,肺部與人體的所有器官的氣血都進行交換,尤其是淋巴系統,所以其他組織的感染或癌腫可肺發生播散。
3.4 胸膜和胸膜腔
肺組織外包膜即胸膜,胸膜臟層和壁層組成的潛在腔隙即胸膜腔
3.5 肺的通氣和換氣
3.5.1 肺通氣
(1)動力:胸腔容積改變。
(2)指標:每分鐘肺通氣(MV):每分鐘進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總氣量。
(3)肺泡通氣量(VA):吸氣時進入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總氣量。
(4)最大通氣量(MMV):最大速度和最深呼吸的每分通氣量。
3.5.2 肺換氣
(1)動力: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分壓差。
(2)影響因素:氣體分壓、氣體量、通氣/ 血流比例、肺泡膜彌散面積和厚度。
3.6 呼吸運動
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反射和體液化學變化等來調節。
延髓——呼吸基本中樞。
腦橋——呼吸調整中樞。
常見異常呼吸。
3.6.1 陳- 施呼吸(Cheyne-Stokes breathing)(1)特點:呼吸會出現逐漸變強變快,又在一定時段內主機愛你變弱變慢,伴有呼吸暫停的現象。
(2)原因:①肺- 腦循環時間延長(如心衰)②呼吸中樞反饋增益增加。
(3)臨床:這種呼吸多發生在人體腦損傷與缺氧的狀況下。
3.6.2 比奧呼吸(Biot breathing)(1)特點:當產生一次以上的強呼吸時,繼以較長時間的呼吸暫停,之后又再次出現這樣的呼吸。
(2)臨床:呼吸中樞損害。常是死亡前出現的危急癥狀。
3.6.3 睡眠呼吸暫停(sleep apnea)
事實上,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容易發生周期性呼吸暫停的情況。而如果頻繁地出現睡眠呼吸暫停,那么該人群將出現困頓、肺A 壓高、右心衰竭等疾病。
3.7 防御功能
雖然在人體的所有器官中,呼吸系統和大氣環境的關系最緊密,所有如果環境中有許多污染性的有害因子,將直接增加肺部疾病的幾率。當然,呼吸系統自身的獨特性,也具有凈化自身的作用,幫助人體抵抗一定的環境有害因子。
(1)調節與進化空氣——加溫 濕化過濾。
(2)反射性防御——咳嗽 噴嚏 支氣管收縮。
(3)清除肺泡內有害物質——巨噬細胞。肺巨噬細胞是一種重要的抵抗細胞,可幫助人體抵擋外界的有害因子,并能參與特異性免疫反應。
(4)免疫防御——非特異性/ 特異性免疫。 肺泡毛細血管膜可幫助凈化人體肺部的微生物與顆粒,并幫助肺部抵擋有害因子的侵入,起到保護肺部組織的作用。
4 護理評估
對于人體的疾病來說,必須在做好詳細的檢查后,才能根據疾病信息進行診斷。因此,對于呼吸系統疾病也應該加強周密性的檢查,比如,X 線胸部檢查是檢查肺部疾病的重中之重。只有經過常規化的檢查,才能對癥下藥,做出科學客觀的診斷。
4.1 病史評估
(1)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社會心理狀況。
(3)精神情感狀況。
4.2 身體評估
根據病人的疾病情況,做好全面的檢測,一旦出現胸部疾病,就會出現直接性的反映。比如,肺部的炎癥在呼吸與音調上都有很大的變化,而胸腔積液等情況,都會呈現氣管的移動。
4.3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資料評估
(1)血液檢查。
(2)抗原皮膚試驗。
【關鍵詞】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干預
呼吸系統疾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 近年來隨著環境氣候的惡化, 此病發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趨勢。由于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程長且容易反復發作的特點, 在給患者進行積極治療之外, 應該加強護理干預[1]。為進一步探討呼吸內科護理對重癥患者的影響, 對本院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60例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取得了比較好的護理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10月本院收治的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120例, 男66例, 女54例;年齡21~75歲, 平均年齡(60.7±5.4)歲;支氣管炎45例, 慢性支氣管哮喘43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 肺癌4例, 其他 8例。入選的研究對象均經肺部X射線與CT證實。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60例。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內科護理。保持患者病房適宜溫濕度、干凈衛生及通風良好, 防止有害氣體與粉塵的吸入;叮囑患者遠離人群密集的場所;注意對患者做好保暖措施, 預防感冒的發生;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 對患者的呼吸、脈搏與心率等生命體征給予密切監測;注意夜間病房巡視;注意患者呼吸狀態的觀察, 如果患者發生缺氧等癥狀需要向醫生匯報并協助醫生采取妥善措施給予處理[2]。
1. 2. 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 實施綜合護理,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因為患者病情容易反復發作, 心理上很難受, 常常出現焦慮及煩躁不安的負面情緒, 加上患者對自己疾病轉歸與預后不是很了解, 進而缺乏治療的信心及決心, 在治療上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護理人員要給患者多關心、多鼓勵, 積極與其溝通、消除其不良情緒, 幫助患者戰勝病魔的勇氣, 從而配合醫生積極治療。② 機械通氣護理: 對于危重患者可運用機械通氣護理, 注意觀測呼吸機能否正常運行, 使患者能夠獲得足量的氧氣, 保證患者通氣順暢。在患者床邊可根據臨床條件放置簡易呼吸裝置、吸氧裝置與吸痰裝置等備用。③環境與休息護理:定期對患者的病房進行空氣污染情況的監測, 也可對病房采取消毒措施。要降低家屬的探視次數, 以保證患者足夠休息。患者處于恢復期時, 可指導其適當下床進行活動, 但是危重患者一定要讓其臥床休息。④飲食護理:患者由于長期營養不良, 導致其身體抵抗力比較弱。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實施個體化的飲食指導, 叮囑患者多飲水, 盡量少食多餐, 必要時可以運用靜脈方式給患者補充高熱量與高蛋白等, 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促進其體力的恢復。⑤藥物護理:綜合考慮患者的重癥情況, 科學制訂給藥方案, 正確使用藥物, 嚴格控制藥物劑量, 防止不良情況的發生[3]。
1. 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病情顯著好轉;有效:臨床癥狀減輕, 病情有所緩解;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顯著變化, 病情加劇??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運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3%(59/60), 對照組為86.7% (52/60),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灶大部分位于氣管(支氣管)、肺部等部位, 病情較輕者的臨床表現為咳嗽、煩躁不安與胸痛等, 而病情較重者則常常呼吸較困難, 甚至出現呼吸衰竭[4]。國內呼吸系統重癥患者隨著大氣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其發病率逐漸上升, 病死率逐漸增加。值得一提的是, 一些老年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往往由于身體體質比較差, 在臨床上更需要護理人員的關懷及護理[5, 6]。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是當前護理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研究對研究組患者在常規內科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以心理護理、機械通氣護理、環境與休息護理、飲食護理、藥物護理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護理。研究顯示,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 98.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7%(P
綜上所述, 對呼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應用價值比較大, 在提高臨床效果及提升護理滿意度方面效果顯著, 可在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葉任秋.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19):122-123.
[2] 車曉杰, 李春梅, 劉紅梅. 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及質量管理.吉林醫學, 2010, 31(26):4615.
[3] 孔彬, 馮瓊.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8):334-335.
[4] 朱云霞.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代醫藥衛生, 2014, 30(11):1705-1707.
[5] 馮海燕.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與對策.溫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4(4): 308-309.
【關鍵詞】健康教育慢性支氣管炎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咳痰、喘息反復發作為主要癥狀表現,有并發肺心病及肺氣腫的可能。本次研究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患者應用健康教育模式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37-82歲,平均年齡(53.8±1.6)歲;慢性支氣管炎患病時間1-14年,平均患病時間(5.3±0.6)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36-84歲,平均年齡(53.6±1.7)歲;慢性支氣管炎患病時間1-13年,平均患病時間(5.2±0.7)年。上述三項自然指標兩組研究對象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納入標準
① 患者有明確的慢性支氣管炎病史;② 患者支氣管炎患病時間在15年以內;③ 支氣管炎本次發病時間在一個星期以內;④ 患者能夠嚴格遵照醫囑接受治療;⑤ 患者年齡在30-85歲之間;⑥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⑦ 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
① 患者沒有明確的慢性支氣管炎病史;② 患者支氣管炎患病時間在15年以上;③ 支氣管炎本次發病時間在一個星期以上;④ 患者不能夠嚴格遵照醫囑接受治療;⑤ 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下,或在85歲以上;⑥ 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⑦ 患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規支氣管炎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 心理健康指導;② 疾病相關知識宣傳教育;③ 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訓練;④ 囑咐患者堅決戒煙酒;⑤ 科學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指導;⑥ 全面的出院指導[1]。
1.5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的支氣管炎治療期間護理滿意度、慢性支氣管炎病情治療效果、臨床治療總時間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6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咳嗽、喘息等癥狀表現徹底消失,呼吸系統功能指標水平完全恢復正常;有效:咳嗽、喘息等癥狀表現明顯減輕,呼吸系統功能指標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改善;無效:咳嗽、喘息等癥狀表現沒有減輕,呼吸系統功能指標水平仍然存在嚴重異常[2]。
1.7 數據處理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P
2 結果
2.1 慢性支氣管炎病情治療效果
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慢性支氣管炎病情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 例數(n) 顯效 有效 無效 有效率
對照組 44 12(27.3) 19(43.2) 13(29.5) 31(70.5)
觀察組 44 17(38.6) 23(52.3) 4(9.1) 40(90.9)
P值
2.2 支氣管炎治療期間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中36例對支氣管炎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觀察組患者中43例對支氣管炎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2.3 臨床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慢性支氣管炎治療計劃共計實施(14.72±3.55)d,觀察組慢性支氣管炎治療計劃共計實施(10.82±2.63)d,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對患者的勞動力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多次住院治療,使其經濟負擔明顯增加,使生活質量顯著降低。通過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科學的健康教育,可使病情治療后再次復發率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對廣大慢性支氣管炎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健康教育可以使疾病復發的可能性降低,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應該積極開展各項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個性化的方案實施健康教育[3]。
參考文獻
[1] 朱瓏,陳桂云.開展健康教育的臨床實踐與體會[J].黑龍江護理雜志,2010,6(2):55.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多頻振動治療儀 排痰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老年患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減退,咳嗽咳痰無力,容易導致痰液阻塞,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重通氣功能障礙,嚴重時可能出現呼吸功能衰竭,危及患著生命,及時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預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患者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及祛痰藥物治療,并指導患者排痰技巧或傳統叩背,改變等常規排痰治療。但仍不能使痰液有效的排出。幫助患者有效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對肺部感染的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我科采用多頻振動治療儀(YS8002C型,江蘇常州雅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進行排痰治療效果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6月我科住院的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齡65—90歲,患者均神志清楚,確認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且有痰多粘稠,不易咳出癥狀,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及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對癥治療并按照呼吸系統疾病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生理鹽水2ml加糜蛋白酶4000U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每次霧化吸入后兩組采用不同的排痰措施。對照組常規叩背排痰治療,操作者右手固定呈空心隆起狀,利用腕部的力量,有節奏地由下到上,由外向內稍用力叩擊患者背部,頻率及力量以患者能接受及痰液能順利排出為宜,在叩背時鼓勵患者咳嗽排痰。觀察組采用多頻振動治療儀進行排痰治療,將患者呈坐位或側臥位,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痰量和生命體征調節振動頻率為20—30Hz操作者手握動力手柄處,在患者背部從下到上,從外向內的方向緩慢移動叩擊頭,兩組每次排痰10min,每日2次。
1.2.2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日排痰量和治療效果:
①排痰量:兩組均采用一次性集痰器收集患者每日痰液量連續測量10天并記錄。
②治療10天后進行效果評價霧化吸入后進行排痰護理后2h患者痰液能順利咳出,喉部痰鳴音減弱或消失,肺部呼吸音較前清晰為有效,痰液不能順利咳出,喉部痰鳴音無減弱,肺部呼吸音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1.2.3 統計的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式分析和秩和檢驗,檢測水準a=0.05。
2 結果
2.1 兩組每日量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每日排痰量比較 ml,x±s
注:兩組比較干預主效應和時間主效應均p>0.05。
2.2 兩組治療5d后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5d后效果比較 例 (﹪)
組別
例數
顯、效
無效
對照組
60
38(63.3) 22(36.7)
觀察組
60
56(93.3) 4(6.7)
注:P
3 討論
老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部感染患者較多。在治療過程中,除靜脈輸液外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關鍵是有效的排痰。常規采用手叩擊背的方法使細支氣管內或肺泡內的痰液脫落并流入氣管后咳出[1]。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法叩背強度不宜控制。頻率不能穩定。并且增加護士的勞動強度,多頻振動治療儀是根據臨床胸部物理治療原理(定向引流)在人體體表產生穩定方向周期變化的治療力。該定向治療力穿透性強,可穿透皮層,肌肉,組織和體液。其垂直方向分力產生叩擊。震顫可促使呼吸道粘膜表面粘膜液和代謝物松弛。液化。水平方向分力產生的定向擠推震顫幫助未液化的粘液按照選擇的方向(如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排出體外。由于治療儀在排痰過程中能保證力量平穩,頻率恒定且持續,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作用力變化較為緩和。使老年患者感覺舒適。尤其是耐受力較差的患者提高了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排痰量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多頻振動治療儀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排痰優于傳統的手法叩擊。
【關鍵詞】老年;晚期;消化道腫瘤;綜合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43-01
老年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的各器官功能都逐漸退化[1],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越來越低,再加上很多的合并疾病,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進一步探討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有效的臨床護理對策,意在提高臨床護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將具體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取我院2010年到2012年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150例,所選取的患者均經過臨床手術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確診,在這150例患者當中將其隨機分配,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人數為7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為70歲。合并癥及人數:高血壓患者65例,糖尿病患者60例,冠心病55例,呼吸系統疾病4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75歲。合并癥及人數:高血壓患者70例,糖尿病患者65例,冠心病50例,呼吸系統疾病4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并癥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相應的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如下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腫瘤患者在反復的診斷、治療、復發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心理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證據所驗證[2],心理問題常表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有悲觀、恐懼、緊張、焦慮、抑郁等。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輔導工作,在患者入院時讓患者對消化道腫瘤有正確的認識,詳細介紹腫瘤的發病原因、治療手段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消除其對腫瘤的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及時溝通,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理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在消化道腫瘤患者的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有針對性地為每一位患者制定適合本人的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和原則,保證充足而均衡的營養,讓患者進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3]。消化道腫瘤患者要戒刺激性的食物,因為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另外還應戒酸性食物,戒產氣性食物。
2.3 合并癥護理 本文研究的患者中多數患有的合并癥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呼吸系統疾病,在護理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原有疾病的進展情況,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積極治療。時刻關注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和心臟的情況,按時服藥,遵醫囑調整藥物劑量。定時檢測患者的血糖,指導患者飲食、運動,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給予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4]。
2.4 健康指導 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已經有一定的指導基礎,為了提高臨床效果在患者出院前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對于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囑咐患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注意休息、飲食科學合理、適當鍛煉、保持心情愉悅。按時服藥,及時就醫。
3 結 果
通過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經有效護理干預后,無論是食欲、疼痛情況,還是對疾病認知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 論
本文通過對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實施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合并癥護理及健康指導等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通過心理護理可以緩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合理的飲食結構能給患者充分的營養,增強其抵抗能力,積極處理合并癥為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提供有利條件,通過健康指導提高了患者的治病和防病意識,增強了患者的治療信心??梢?,對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實施安全有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手段,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建議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高曉云.高齡消化道腫瘤75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8):1627-1628.
[2]李曉玲.消化道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