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創新意識不夠強的原因
時間:2024-01-05 17:07: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新意識不夠強的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是國家和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而創新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大學作為向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地方,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要順利時代要求,注重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當前大學生創新能力缺失的現狀
1.缺少創新的意識
創新意識是產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去創新的欲望和觀念,就不可能激發出自身的創新潛能,進行有意識的創新探索,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當前的大學生存在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傾向,缺乏探索、行動的決心和信心,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匱乏。
2.缺少培養創新思維的精神
在當前的大學教育中,創新精神的培養比較欠缺,這是大學生創新思維缺失的一個原因。而大學生自身也缺乏創新思維的自我培養精神,這從高校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現象可以看出一二。當前的大學生對專業、學術的鉆研精神不高,普遍缺少深層次思考的研究思維;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大多雷同,毫無個性、新意,沒有突破的思維;而且不會形成自己的學習和總結的方法與能力,沒有另辟蹊徑的思維。
3.創新的興趣不高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源泉,興趣的發展可以促使創新的產生,也可以激發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據大學生的興趣調查顯示,認為自己興趣廣泛的大學生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興趣不多,而且深入的程度不夠,在興趣穩定性的回答中,很多大學生說自己的興趣并不穩定,會隨著時間、心情、環境等因素不斷變化,對于興趣的行動力,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只是口頭上說說,真正實施行動的卻寥寥無幾??梢?,大學生對興趣發展的熱情不高,創新能力自然不能得到發展。
4.創新的行動力和毅力不夠
行動力和毅力是達成目標的關鍵。光有好的想法沒有行動,那么這個好的創意就只是空想,而有了好想法、也有了行動力,卻沒有持久的毅力,就很有可能在遇到困難時中止、放棄,那么好的創意也只能流產。雖然很多大學生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具體行動的過程中,往往很難保持持續的行動力和堅定的毅力,最后使得創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煉。
5.創新的觀察能力不強
創新需要對事物進行大量細致的觀察,從中發現創意的點、改進的辦法等??梢哉f,觀察力是創新實現的保證。觀察能力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工作,包括觀察的廣度、深度、速度,還包括整體和概況的觀察、特定和靈活的觀察等方面。但是在現實的情況下,當前的大學生觀察的能力并不強,觀察的細致性也不夠,這使得很多創意無法被發現,創新無法實現。
二、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所具備的優勢
1.輔導員的高學歷背景可以作為支撐
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對大學輔導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對大學輔導員的學歷要求已經提高到了碩士及以上學位,高學歷成了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趨勢。在高學歷的知識文化背景下,大學輔導員擁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經驗,能夠獨立組織開展研究工作。雖然輔導員的專業與一些學生不同,但是各學科之間創新精神和思維的培養具有共通性,輔導員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創新意識及思維的培養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2.輔導員與學生聯系緊密更有利于開展創新教育
在大學教育中,各個專業的任課老師由于教學、科研任務繁重,在課堂教學之外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且教學課堂上時間有限,加上灌輸式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涉及到的并不多,成效也不大,基本上是學習精神的保持和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及要求。而輔導員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進行具體的教育和管理,與學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問題,因此,輔導員在開展創新教育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在與大學生的日常工作交流中就可以向他們灌輸創新的意識和理念,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3.輔導員多樣化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創新教育的培養
輔導員與大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最為頻繁,他們的教育工作內容、方法、形式等也具有多樣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同時,輔導員工作的開展具有針對性強、實踐性高的特點。而大學校園內外活動的組織者和落實者也基本是輔導員,在組織學生開展和參與活動方面,輔導員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強的號召力、感染力,可以在實踐活動中直接對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教育和培養。豐富多樣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創新教育的形式多樣化,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輔導員作用的發揮
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導和促使大學生能夠健康的發展,因此,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好輔導員的作用,使輔導員成為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引導和開發好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意識的養成是行動實施的前提,創新意識建設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從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開始,從而為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需要輔導員以科學的態度和創新的意識作為指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1.增強輔導員隊伍創新教育的意識
輔導員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的先行者和具體實施者,因此,輔導員應該從自身開始,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實施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等新興教育理念的意識,重視學生創新意識、批判意識的培養。
輔導員要充分利用好與學生聯系緊密的優勢,深入學生進行調研,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發展趨勢,研究分析出適合當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使大學生的創新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輔導員也應該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當前的困難,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缺點,從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創新認知水平和能力,不斷的突破和超越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平等、自由、積極、信任的環境是創新性人才培養所必須的。大學應該主動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積極進取的學習、創新環境,為大學生進行創新創造條件。而輔導員應該不斷的創新工作方式,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增進師生間的交流,主動關心、愛護大學生,幫助他們突破思想意識的保守觀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可以感受到安全、自由的發展氛圍,從而激發出創新的欲望,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創新、創造的過程中。輔導員還要創新工作方法,利用好現代科學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視、廣播等,拓展學生的信息渠道,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也可以邀請成功人士給學生做演講,與學生進行交流,運用榜樣的作用,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自己。
3.將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
在大學中,專業教育是最主要的,但是專業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生進行創新的基礎,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基本的知識技能,但是僅僅依靠專業知識理論的學習是不夠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進行實踐和拓展。因此,輔導員在大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了解所帶的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發展需求,結合學生專業的特點和特長,將創新教育和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可以在專業基礎上更好地進行創新,既能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又能發展創新能力,從而使自己成為具有專業特色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4.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大學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展示和鍛煉自己的重要平臺,豐富多彩的活動也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輔導員應該積極主動的幫助學生開展和參與各項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形式多樣,有各種科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比賽競賽、實驗創造等,輔導員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思考、研究、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活躍創新的思維空間,激發創新精神和創造的欲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反復的實踐中,大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全面性以及觀察能力的細致性也得到提高;在小組的合作中,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增強,不同小組間的交流,還可以形成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激發出創新的火花;在各種比賽競爭中,大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提高,從而激勵自己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儲備,提高競爭能力。
【關鍵詞】藝術設計基礎 創造性思維 創新設計
相較我國經濟的快速蓬勃發展,藝術設計暴露出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很多藝術設計作品與歐美國家設計相比顯得循規守舊、缺乏創新。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創新教育的遲滯不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因此,在當前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融入創造性思維培養與訓練,有益于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創造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成長環境。
一、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點
創造性思維是在創造性活動中應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創造新的思維產品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具有靈感性、直覺性、聯想性、多維性、獨創性等多種特征。如在課堂上提出“磚的用途”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各種搶答:建筑砌墻、鋪路、造臺階;寫字、作畫、壓紙;練功、砸物、墊東西等等。在越短的時間內回答出越多的數量,說明該學生的流暢性越好;說出的用途越多證明該學生的變通性較好;回答出的用途是別人未提及的就說明其獨創性越佳。再如描述一個新認識的人的時候,很快就通過直覺性思維描述出這個人的高矮胖瘦性格等。
在創造活動過程中提出假設和解決方案的同時并不代表創造活動的完成,還需要進行對比和篩選,最后挑出最可行的方案。這種批判地選擇的功能是思維綜合性的體現,消除思維定勢、打破功能固有等觀念正是創造性思維的優勢所在,這樣也更有利于創造性問題的順利解決。
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與訓練
(一)創新意識的培養
要想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就應當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做,具備基本的創新意識。新課程當中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就應當在教育創新設計的基礎之上,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強調學生的態度、情感、理想和技能的鍛煉,尤其是創新意識的塑造。創新意識是創造性設計思維的重要前提,沒有創新意識就不能將設計的對象轉化為新思想、新產品、新技術,這樣也就不能將思維具體到應用層面。同時創新意識還表現在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好奇心強烈,有較強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心胸寬廣、不懼艱難困苦和鍥而不舍的意識形態。現代的藝術設計更強調的是創意作為設計的靈魂要素,通過邏輯思維來將創意轉化為形象。設計的關鍵在于創新,喬治·路易斯就曾指出創意的本質就在于改變甚至顛覆,不能把慣例成為創意的絆腳石。
在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學設計中,應當了解學生的初始技能、認知結構和情感態度傾向等,在結合課題內容的基礎之上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思維并不是神秘的東西,它是最普遍的心理潛能之一。赫伯特·西蒙也曾指出,凡是以將現存情形改變成想望情形為目標而構想行動方案的人都是在做設計,唯一的差別在于程度。因此應當循序漸進,將創新意識和設計課題融為一體,營造出創新的良好氛圍,在潛移默化當中奠定設計思維的良好基礎。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創新意識的基礎之上才能創作出更優秀的設計。
(二)創新情境的創設
各種思維都是始于問題,如果將學生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么教師針對性的課堂啟發無疑就是投入池中的石塊,激發起學生創新思維的浪花。在教學設計當中教師應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再根據教學需要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其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能有更多的遐想。這樣就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和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這樣的興趣和動機同時也是他們以后從事藝術設計活動的主要內在動力。在掌握設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增強設計思維能力。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有更多的靈活性、創造性和積極性。
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當中,學生也需要充分發掘自己潛在的知識建構,在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查閱相關資料再進行合理推論、分析,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之上形成有自己個性的創新性假設和解決方案。在學生完成問題理解和假設的過程之后,教師亦可再提煉和概況,讓學生能形成一個更明確、更系統的知識建構。學習的目的不在于知道結果,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和理解問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形成自己的技能儲備,再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知識積累的升華
設計的內在動力在于知識和閱歷的不斷積累,創新思維的培養更離不開平時知識經驗的積累。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創新性等都離不開知識的積累,但是知識經驗的積累并不能提升創新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作成果必須同時知識閱歷經驗的升華才能得以實現。同時我們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經驗積累都有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結構良好的知識儲備才能有利于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知識積累的升華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教師在了解學生全面的知識建構和學習內容特點的基礎上,分析學生特征。既不能忽視學生已形成的知識積累而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填充和灌輸,而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新知識,并將原有的知識儲備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建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還應當在教學過程當中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并依此為依據來調整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再積極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特點,在檢驗和批判新知識的過程當中尋求與已有知識儲備之間的聯系性。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對設計思維產生著微妙的作用,各種知識的碰撞也是產生創新思維重要的火花,既能減少定勢影響,也能產生創造成果。教師只有在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當中的創新因素的基礎之上再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使創新教學設計逐步取代傳統非創造性、重復性、模仿性的教學活動。
三、結語
藝術設計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創造活動與實踐,僅僅具備設計技能遠遠不夠,還需要設計中自身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等同時被激發出來。藝術設計基礎教學活動中不能生搬硬套固有模式,應強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鍛煉,讓學生能更好地將藝術設計基礎貫通于其他課程,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
創新教育的教育思想薔須要由新的教育模式來實現,我們要把落腳點放在幼兒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激發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幼兒齊成勤于思考、求新、求異的習慣,進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讓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合作互動、充分發展。
一、抓住契機.
將創新教育滲透干一日活動中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發展兒童的創新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發展兒童創新能力的意識,是否有能力發掘出普通環節中潛在的創新教育內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機。只要教師具備這些意識和素質,就能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發展兒童的創新能力。在幼兒生活中,經常綻放出創新的火花,倘若視而不見,任這些教育機遇流逝,就會埋沒幼兒的創新潛能,這是傳統教育的弊端所在。在幼兒教學和生活中,要求教師做有心人,善于觀察,并不麥時機地捕捉每個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例如在一次吃午點香蕉時,拿起香蕉有些幼兒便玩起來:我留心地觀察,看到有的幼兒把香蕉當成“電話”,在“喂、喂”地互相打電話。于是我抓住時機,_:殳時加以引導:“小朋友們,香蕉像什么,”孩子們這下可高*了,他們七嘴八舌地回答:像小船、像象牙、像小丑的鼻子…?說出了若干個答案。就這樣,我緊緊抓住了這個教育契機,不落痕跡地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創新的熱情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是影響其學習效果最主
要、最直接的原因,而學生學習的最佳動機是興趣。,因此,教師要創設特定的學習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喚起幼兒的學習動機,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教師應運用多種途徑、形式、方法和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創設樂學情景,刺激幼兒的創新興趣.從而活化右腦情感中樞,優化幼兒的創新心理環境,使幼兒時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始終保持高漲的求知熱情,并能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和滿足,進而產生強烈酌創新欲。在以往的實踐中.教師往往對幼兒活動過程的價值重視不夠,對幼兒活動的結果評價過嚴.缺少寬容與鼓勵,對幼兒活動過程控制程度過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導作用替代幼兒的主體地位,成了幼兒創造性萌發的羈絆。幼兒年齡?。畬θ魏问挛锒己枚?。他們好觀察、好動、敢想、敢問。例如隨便的一個“o”,他們會說成是太陽、餅干、皮球等一切圓的物品。,其實.這就是他們創造的過程。在幼兒的世界中,理解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因此,解放幼兒.讓幼兒用自己的艱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迭所想,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去感受自然和社會是最重要的。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創新空間,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才能使幼兒創新的潛意識得以發揮,并漸漸地得到培養。如在語言活動中,可以創設“吃吃說說”、“聽聽說說”、“玩玩說說”、“畫畫說說”、“演演說說”的情境,讓幼兒在吃水果、畫圖畫、聽故事、玩游戲中學習說話,發展他們的表達能力。在幼兒目的各項活動中,盡量要讓蕷干們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要放手讓弦子去活動.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時間和空間。
三、加強思維調練.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高等教育同樣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在高等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基本知識的灌輸,學生也看重應試能力的提升。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能夠在我國的考試大環境下取得成功,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相對比較的欠缺,很多學生更多的是在被動的接受。尤其是在數學這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當中,學生更多的是停留在能夠得出結果這一層面,對于很多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了解的相對比較的少,而且,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的主動性也相對不夠。正是正是基于此背景,我國的教育工作者才應該在教學當中不斷的推行創新教育,從整體上提升整個創新教育的合理性和其進程。高校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和好方法,因此,如何更深層次的挖掘高校數學教學的創新教育就非常的重要。
2高校數學創新教育的內涵分析
創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更多的是依據創新素質結構的基本內涵來確定和提出來的。在我國,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來提高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并根據此基礎來影響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在這樣的基本理念之下,高校數學教學的創新教育過程就必須要貫穿于整個的教學各個環節當中,通過對學生施加更加科學的干預,使其能夠在整個的教學領域中有更加嶄新的發現,獲得更加嶄新的思想、嘗試更加新的學習方法。在掌握一般的應用規律的同時,培養自身的數學能力,從而為將來成為創新型的人才奠定數學教育的素質基礎。而在這一個過程當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對于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科學的創新教育則是關鍵所在。
3高校數學創新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分析
高校學生的思維和意識相對比較的穩定和成熟,尤其是對于一些事物的價值的判斷也日趨完善,在這個階段對其進行創新教育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就變得尤為的重要。針對高校學生的實際特點,高校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施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3.1引導想象,誘發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校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首要要主動的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想象,最大程度的釋放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以此來縮短學生解決問題的相應時間,從而更好的獲得更多的數學發現的機會。另外,教師在鍛煉數學思維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教材的潛在因此,創設出更加合理的想象情境和相應的空間,提供給學生想象的相應素材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想象。
3.2開感直立教育,對學生的個性品質進行培養,創新學生人格
有學者曾經指出,“創造者具備一定的智力是高創造力的重要條件,但是,具備高智商并不是唯一的先決條件。由此看出,創新過程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智力活動,特也需要將創新的主動性和創新情感融入到整個的過程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以良好的個性和品質來作為基本的后盾。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個性的品質和相應的人格教育,更應該更加均衡的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和全面的進步和發展。
3.3誘發學生進行思維發散,拓寬創新的廣度和深度
在高校的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努力的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提供各種有利條件,首先,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出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實踐,主動的鼓勵學生去多思考、多提問、大膽的嘗試,尤其是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尋求不同的方式進行解決。以此來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和敢于創新的思維和意識,以此來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思維,拓寬學生創新的廣度和深度。誘發學生進行思維擴散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對學生的創新廣度和深度進行把控,使學生能夠在一個正常的、合理的過程中來進行創新性學習,避免學生偏離正常的范圍。
3.4巧妙的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
教育學教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看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的、積極的進行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關鍵所在。在巧設數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的去尋找在我們身邊經常見到的、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一些例子,使學生能夠很快的、更好的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從而提升整個的教學效果。
4結語
關鍵詞:創新能力 培養 策略
高等學校是培養和成就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搖籃和基地,承擔著培養具有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專業化人才和社會主義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的神圣使命。作為新一代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級經管人才而言,其創業思維和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整體發展水準和質量。因此,在我國高等教育全線鋪開的大背景下,探索和加強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學校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無法忽視的內容,其重要性合愈加突出。
一、創新能力內涵
所謂創新能力,即個體運用其本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解決新情況和新問題,探究與創造具有較高價值的新事物、新知識的實踐能力。它是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在實踐中的確證和外延,含有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兩項內容,主要包括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意識。它是中華民族進步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是經濟有效競爭的核心,科學技術、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指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具備創新的基本能力與個性特質,主要是擁有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以及強烈的協作實踐能力,同時也具有批判的精神品質。
二、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工商管理類專業普遍意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來全面展開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仍然有很多制約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存在,主要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1.僵化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影響。由于傳統的“填鴨式”和“連軸轉”教學和教育思想與模式的影響,創新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創新教學模式較為死板,缺少對創新教學的深入研究,形式過于簡單,方法趨于僵化而且缺乏系統性認識,啟發引導性不強;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得不到鍛煉,極大地阻礙了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傳統的課程設置與實踐教學影響。由于專業的差異性較為明顯,在課程設置上更加側重單一學科的教學任務的滿足,在現有課程內容和學時要求的基礎上很難將其他專業課程知識有效進行整合,專業的相互交叉相對變少;另外,專門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尚未形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造力,尤其該專業是操作型較強的專業;同時,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項目專項費用投入有限也是影響本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因素。
3.創新型教學師資隊伍薄弱。大多數的教師均缺乏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訓練,因為固有觀念導致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把握本專業前沿知識,對社會需求達不到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創新創業領域缺乏有效的認知和進取心,無法從根本上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歸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創新型的工商管理專業一線教師從事教育教學。
4.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生是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的主體,但其本身努力程度不夠、創新意識培養淡薄才是其創新能力不強的內在因素。當前,較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創新意識需要不斷加強;缺乏求新、求變的探索精神;專一興趣的培養沒有形成常態;同時,缺乏創新的毅力;另外,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激烈,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將精力重點放在了考證和升學深造等方面,導致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內在驅動力匱乏。
三、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1.全面改革課程體系
主要應對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教學課程進行系統優化,整合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從學科專業課、選修課與實踐課程三方面優化現有課程結構,整合課程體系:拓展專業和學科的范圍及研究領域,添加交叉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借助學科間課程教授的影響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及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選課,同時通過專業的創新活動可以進行實踐教學課程置換,進而提升學生創新的熱情,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有效加強引導和分類指導
按學生的心理特質、專業知識儲備和綜合素養不同,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即對大一新生進行入學專業教育、各類勵志講座和宣傳,引導其樹立信心,加強創新意識的灌輸;大二、三年級則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技能培訓以及專業實習等提升創新思維方式深度,著重創新精神的培養;大四年級通過參加校內實訓實習基地的活動任務,以此培養專業學生全面掌握創新技能和方法。
3.組建創新實戰型師資團隊
打造一支具有創新實戰型的專業教師團隊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這就需要多渠道、多方法地吸引各類專業學術骨干和帶頭人等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的高水準創新型隊伍。必須采取校內分化整合,交叉學科專業組建團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構建層次合理、結構優化和學科專業互補的創新實戰型師資隊伍;同時采用學習交流、項目引領、資金扶持和國內外專業培訓等方式,全面健全師資隊伍的培養體系,形成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兼職教師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創新型實戰教學隊伍。
4.構建以第二課堂為基礎的創新能力培養平臺
精心開展包括“用友懷”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等系列賽在內的科技文化節、寢室文化節、ERP社團文化節等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為本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以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優勢為依托,成立專業學生志愿團,開展服務社會等公益社會活動;組建學生黨員干部隊伍深入基層進行“掛職實崗”鍛煉等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總結實踐經驗,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進一步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崔宏橋.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161-162
[2] 錢麗.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4-15
[3] 劉繼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2(18):46-47
1 教學方法的涵義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方法有不同的定義。日本教育學家佐藤正夫認為,教學方法是引導與調節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手段,是師生實現課程所計劃的目標和接受一定教學內容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性步驟。而在我國,大學教學方法被認為是在教學中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任務所采取的教學途徑或教學程序,是以解決教學任務為目的的師生間共同進行認識和實踐的方法體系。是實現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不可或缺的工具; 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是由若干教學方式構成的所有具體教學方式的總和。因此,教學方法的實質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在專門課程內容學習活動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的綜合,包含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等內容,是教學過程科學性和藝術性的體現。
2 工科專業教學方法特征
2. 1 教學方法呆板
雖然經歷了多年的教學改革,但目前大學教育仍然以黑板、教科書等教學媒介為主體,教師單純地講,無法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即使通過多媒體提供了生動直觀的影音資料,教師的啟發與學生的參與也較少,學生聽課較為被動。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由理論推導得出定論,很少提出為什么、目的、意義等問題,啟發性較弱,導致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研究問題的能力普遍較弱,無法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
2. 2 學習方法固守陳規
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普遍在學習中對老師和課堂的依賴性過強,只要求讀懂教材內容、聽懂教師講授,自我主動鉆研不夠,獨立學習能力不強。在學習狀態上,只順從地跟著老師學習,很少圍繞課程內容發現和分析問題。在學習層次上,主要是繼承性學習,創新性較少。大學與中學相比,更加強調創新,很多學生還沒有很好地轉變思維,學習中自己思索和創新不夠。在學習情感上,應試型居多,興趣型較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調動自身的內在動力去鉆研。然而,目前教學中普遍重分數、輕能力,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普遍不足,嚴重阻礙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制約著人才質量的提高。
2. 3 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
工科是實踐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不僅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目前高校普遍重理論輕實踐,加上工科實習基地建設困難、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以及實習經費薄弱等,導致學生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少,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有些院校的實踐環節只能在設備陳舊的實驗室進行,無法進行科技創新,導致學生所學與社會實際脫軌,創新能力下降,這迫切需要有更好的教學方法來解決潛在問題。
3 工科專業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阻力
3. 1 學生數理基礎薄弱
數理基礎弱是影響后期專業課程學習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大阻力。大一新生對大學學習比較迷茫,對專業缺乏認識,學習目標不明確,忽略了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課的重要性,導致數理基礎薄弱。數理基礎是后期專業課學好的必備條件,但目前工科專業學生的數理基礎普遍較弱,在后期專業課學習中不善于運用數學思維,看到公式大多死記硬背,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弱,影響教學方法創新。
3. 2 思想轉變難
在素質教育下對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應有全新的認識。應試教育下形成的不注重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社會需求。素質教育下高水平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探索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應帶著問題去學習,多查閱資料,緊跟科技前沿,并進行創新實踐,讓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這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改變思想。
3. 3 其他方面的阻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普遍重科研輕教學,很少有教師真正投入到教學方法改革及實踐中去。調查研究證明,認為我國教師第一要務是科研的占調查人數的65%,而認為是教學的只占24. 8%。許多教師認為教學改革是針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教學方法改革并不重要。由于精力有限,大多教師不愿付出努力去創新。
4 工科專業教學方法創新的基本措施
在素質教育導向下,培養專業基礎知識扎實、邏輯思維嚴密、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多能型人才是工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多媒體、互聯網、微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工科教學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筆者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工科專業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基本措施。
4. 1 落實教學目標,加強綜合能力培養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方法改革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多能型人才,首先要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學好后期專業課的必須條件; 其次是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該目標要求加強專業課知識學習的同時配合教學實踐,使學生能將書本知識有效轉化為實際工程問題,提高理論與實際的協調能力; 最后是加強創新意識培養。這以邏輯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前提,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4. 2 多方應用資源,創新課程知識體系
教學資源是課程教學活動的基礎,多媒體技術、微課程、網絡資源和書本教材等為教學方法改革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通過網絡,可以為專業課提供生動形象的產品、設備、工程實例等; 結合多媒體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釋疑和拓展,傳遞更多的專業前沿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并啟發科技創新意識。近幾年國家倡導的微課程,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主要針對教學中某個知識點( 重點、難點、疑點) 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學,對教學方法改革有積極作用。因此,利用網絡資源、微課程與傳統教材資源并借助多媒體技術,構建適應學生個體特征的課堂,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教學效果提高。4. 3 改革教學內容,增加實踐創新比重
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需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科研學分,激勵學生對一些問題敢于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增強創新意識。同時,調整課時比例,增加實踐學時,并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將自身實踐經驗與工程實際融入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工程實踐性強的專業,實行卓越計劃,通過校內+ 企業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根據學生與課程內容特點,合理地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提高和強化三個學習階段。通過書本知識及課程配套實驗來完成基礎理論學習,通過專題教學、課程前沿技術討論等形式來提高學習能力,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及卓越訓練等來強化所學知識。
4. 4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全能型創新人才培養要求教師講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索,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在教學方法上需根據課程內容,將板書講授、板書與多媒體結合、分組討論、案例式教學以及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協調使用。在基本理論學習階段,可采用板書與多媒體結合的講授方式,用生動、形象的圖例將抽象理論知識具體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在提高學習階段,可采用案例、分組討論以及翻轉課堂等模式,使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對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分析,這樣不僅能增加師生交流,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強化學習階段,可進行創新課題研究和工程實際訓練,在融合課堂知識的同時提高創新性。因此,在工科專業教學方法中,教師在不同課程、不同章節課程內容講授時,需合理采用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在完善系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4. 5 改革考核辦法,加強主觀能動性
多能型復合人才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考核辦法上也要作相應的改進。一是改進考試試題結構。限制客觀性試題的比例,嚴控死記硬背類題型的比分,增加主觀發揮性題加主觀試題分量,考核學生對植物生理學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供給學生更多探索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考試命題時使知識型題目少而精,增加能力型題目的比例,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并適當增加平時成績比例,如通過設置學生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平時測試成績,每個章節學生自己查閱最近研究進展及學生對植物生理學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隨筆等,這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
創新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歷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領域。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場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素質的競爭,核心是人才的創造性素質的競爭。能否培養和造就千百萬高素質創新人才,將決定我國在這場競爭中的成敗。
如何正確理解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內涵,如何正確處理創新人才培養中品德和能力塑造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引導創新人才在成長過程中解決好德能沖突的矛盾,是能否培養和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關鍵。
我國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
黨和政府從世界發展大趨勢出發,從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中高瞻遠矚地看到了人才素質的極端重要性,制定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創造力是核心競爭力的理念,把培養和造就千百萬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基本國策。
所謂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品德高尚、能以其創造性成果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人才。
近年來,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作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創造成果主要表現為智力和創造力上的成就,當前創新人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開發與培養上,而對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下簡稱“三觀”)在創新性人才培養中所起的作用方面,在思想品德塑造與創新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等等方面存在重視不夠、研究不深、實踐不力的狀況。
目前,在不少高校,在創新能力培養訓練方面有所強化的同時,思想品德教育要么有所弱化,要么沒有從品德對能力培養的導向和監控的高度給予大學生以指導,沒有很好地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在當代大學生中,一些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有所增強,但有些學生恃才自傲,缺乏敬業服務精神,不能正確地處理個人與集體和國家的關系,不能很好地運用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服務;也有部分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抱負,缺乏奮斗精神,沒有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其結果是,高等學校真正培養出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遠沒有達到國家的要求。
用“三觀”意識導引創新人才的德能統一
創造大師愛因斯坦指出:“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這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睈垡蛩固顾傅摹皞ゴ蟮男愿瘛钡膬群瓕嵸|上就是我們所強調的品德。愛因斯坦這一精辟論斷深刻地闡釋了創新人才素質結構中德能因素的辯證關系。
道德不僅表現為一種知識,一種典范,而是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判斷、選擇、評價、行動和創新能力。它以其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和控制能力對創新人才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想、信念、勤奮、意志等品德因素影響人一生的命運,在人生成才成功的道路上往往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們是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內容,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相統一并受制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的“三觀”意識是品德的內核;科學的世界觀對創新素質起著主導作用,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創新素質起著監控作用。
科學的世界觀對創新素質的主導作用,激發創新主題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當我們具有了實踐觀,把創造作為人自身完善的內在要求,在我們心靈深處,才會激發出創新精神;在我們的情感深處,才會燃燒起創新的火花。在社會實踐中,我們才能自覺地形成創新意識,產生強烈的創新需要和創新動機,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
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創新素質的監控作用,為創新活動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創新活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創新,是在開創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探索別人未曾解決的新問題,提出與傳統觀念不一樣的新見解,是挑戰自我,創新未來的偉大事業,因而它必然要遇到許多阻力,經受巨大壓力,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它是一個艱難曲折的創造過程。我們只有樹立了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英勇頑強的意志品質,在創新活動中才能獲得強大的動力支撐,通過自我意識的作用,形成對自控、自制、自律的強烈要求,形成恒心、毅力、自我約束力等優良的意志品質,形成自尊、自信、自愛的健康人格,支撐創新者不畏艱險,鍥而不舍,堅持真理,不斷探索,使創新活動得以自覺、深入、持久地進行。
我國的傳統教育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在處理德能關系中都存在基本缺陷,要么重德輕能,要么重能輕德,要么德能脫節,都必然導致德能沖突。正確認識德能沖突的實質,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青年成長,使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德能關系,實現德能統一,在實踐中成為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是我國現代教育的目標,是教育者的歷史使命,是青年大學生成才的內在需要。
德能沖突是指個人品德與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對立現象。德能沖突的本質原因是個體思想道德修養不高,沒有真正確立“三觀”意識,缺乏科學的世界觀對創新素質的主導,缺乏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對個體行為和認知活動的正確而有效的支配和調控作用。
在創新人才培養中,樹立科學的“三觀”意識,養成高尚的品德素養,塑造優秀的創新品質,是確保創新人才正確處理品德與能力之間關系,最終實現德能統一的前提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