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5 17:07: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社會責任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中國鋁業公司社會責任管理模塊,是深入研究和應用ISO 26000的又一重要成果。ISO 26000后不久,中國鋁業公司就開展ISO 26000在企業的應用研究,對其具體條款進行了深入解讀,對其相關原則和內容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辯證分析,形成了一整套對策與建議,不僅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也為中國企業應對和應用ISO 26000提供了重要參考。
同時,中國鋁業公司從2011年開始,就依據ISO 26000編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極大提高了報告的規范化和國際化水平,開創了中央企業依據ISO 26000系統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先例。
在此基礎上,中國鋁業公司適時出臺社會責任管理模塊,從清理職能入手,再造工作流程,把ISO 26000融入企業管理體系,充分表明中鋁公司在理解、掌握和應用ISO 26000方面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二、中國鋁業公司社會責任管理模塊,是簡化ISO 26000的有益嘗試。ISO 26000共10個組成部分,中文版就長達100多頁10萬多字。在其制定過程中,已有不少國家和代表提出ISO 26000文本過長、重復重疊過多、不易于理解和操作等指責和非議。大量研究表明,ISO 26000存在內容的復雜性、內在邏輯的沖突性等諸多局限。在推進實施過程中,需要對其核心思想、基本邏輯、關鍵內容、具體要求和重點方法進行細致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簡化和再開發,根據中國國情和企業的客觀實際,設計和構架社會責任標準的框架體系及各項內容。
中國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塊在保留ISO 26000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要素的基礎上,吸收其精髓,化繁為簡,較好實現了對ISO 26000的二次開發。一方面,管理模塊摒棄了ISO 26000中占絕大篇幅的背景介紹、問題描述、知識集成的內容,形成了邏輯化、結構化、圖示化的社會責任管理指南,讓人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掌握和操作。另一方面,管理模塊直接切入核心內容,從結構簡圖、運行示意圖、利益相關方、管理關聯方、理念體系、規劃目標、管理體系、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考評體系等方面構建了社會責任管理的框架體系。整個體系,環環緊扣,一氣呵成,更加貼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文件公式,也有利于理解、掌握和操作。
第三、中國鋁業公司社會責任管理模塊,是對ISO 26000的靈活運用。模塊以管理體系為核心,突出公司治理、員工權益、環境保護、公平運營、社區支持五大社會責任主題,對相關議題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完善,使管理體系更符合中國國情,更貼近企業的實際。
不難看出,與ISO 26000比較,中國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塊沒有體現人權和消費者問題的主題,這不是刻意地回避,而是對ISO 26000的辯證理解和升華。如在ISO 26000人權主題中極為重要的“避免同謀”議題,管理模塊將其上升到“公司治理”層面,從制度上消除可能侵犯人權的現象。在“消費者問題”上,管理模塊將公正、公平的合同實踐、健康和安全、服務與爭議處理、隱私保護、教育和意識等議題納入“公平運營”主題,既避免了ISO 26000就消費者問題談消費者問題的缺陷,又擴大了公司公平運營的范圍,將與消費者有關的議題作為公司運營實踐組成部分。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完全符合ISO 26000對其理解、掌握和應用的要求,更是對ISO 26000的靈活而切合實際的應用。
第四、中國鋁業公司社會責任管理模塊,進一步深化了社會責任融入的流程和保障體系。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是如何將社會責任融入組織的治理、制度和程序,這是ISO 26000的重要出發點和根本落腳點。管理模塊結合社會責任主題,將責任主體落實到公司各個部門、業務板塊和企業實體,對其提出具體要求并通過責任指標對其行動進行考量,將社會責任管理具體到公司各個層面、各項活動,分工明確、任務明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
同時,通過設立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從組織體系上進行指導、評價,通過社會責任發展規劃、指南、管理辦法等近10項政策,在制度上予以保障,通過驗收、評比、績效考核等方式,對各部門、業務板塊和企業實體的社會責任工作進行考評。這些不僅使ISO 26000的流程和方法更加具體,更具操作性,而且極大豐富了其內涵和做法。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通過在實踐中不斷被豐富被多元化的認知過程而建立在相關理論發展基礎之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可以理解為是企業為實現自身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遵循法律法規,社會規范和商業道德,有效管理企業運營對利益相關方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的行為。從內容上看,可以將其分為經濟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從履行程度上看,可以將其分為必盡責任、應盡責任和自愿責任。
企業的雙重屬性決定了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必要性,企業在社會生活中,既是一個經濟性組織,又是一個社會性組織,它與社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如何讓企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在提高自身經濟能力的同時促進社會發展,在社會生活中實現共贏的局面,這就突顯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社會責任并不是讓企業去做新的事情,只不過是讓企業用新的方法、新的眼光去做事情,必要的企業社會責任能夠有效的處理企業和社會的關系,來增強全社會的幸福感。
二、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產生和公眾的理解誤區
1.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產生及解決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走向深化,不少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的同時,往往會忽略社會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從而產生諸多社會問題,例如環境污染、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拖欠工人工資、偷稅漏稅等。這些負面現象的產生不僅不利于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阻礙了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當這些問題頻繁出現并且激化各群體之間的矛盾時,我們有必要針對企業社會責任這一理念對企業行為做出一定的規范和指導,明確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來維護我國經濟正常健康的運行。
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必要性貫穿于企業整個發展生存中,它對企業循環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增強自身的可信度,贏得利益相關方的支持,實現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其次,企業將社會責任落實到日常生產運行中,增強企業與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合作互信意識,使利益相關者更愿意提供優質的資源,從而促進企業穩步發展。再次,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以減少成本浪費、降低風險、增加企業商譽、提高工作效率等??梢?,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一種利他行為,更是一種利己行為,達到合作雙方雙贏的局面。
對此,企業社會責任應從三個層面來規范和約束企業行為,第一,加強企業責任意識,重視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正確看待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第二,建立相關完善的制度規定,制定一些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制度來約束企業行為;第三,通過社會相關利益者的監督來促使企業社會責任更好地落實,利用現階段社會關注日益廣泛和加強,通過社會輿論壓力來保證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
2.我國大眾對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理解誤區
在我國,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還很片面,只有糾正了大眾與企業的片面認知,才能更好的讓企業自覺履行自身的職責,解決社會發展中的經濟阻力。
第一,企業的社會責任不等同于慈善捐助。慈善捐助是企業的自愿行為,它屬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高層次境界,但企業社會責任并不是僅僅只涉及到捐助對象,還涉及到企業對股東、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會其他相關者的責任。這些責任的涉及面更廣,也是企業應該負擔的基本責任,而這些要求反而容易被人忽略。第二,企業的社會責任的承擔與其發展階段無關,而是自始至終貫穿于企業的發展過程的。很多人認為微小企業或者剛起步的企業不用承擔社會責任,而應該是發展壯大的企業去做,這種想法顯然是片面的。任何企業不管處于何種階段都應該履行社會責任,而不應將基本責任忽略,只關注企業的自愿行為。所以,正確的社會導向和強有力的公眾監督是保障企業社會責任落實的基礎。
三、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措施
1.政府監督層面展開
政府是影響企業行為最為主要的外部因素,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既缺乏公民社會的基礎,也缺少相關非政府組織的推動,企業發展環境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私營中小企業的道德水平不高,所以需要政府采取適當的強制力來推行企業落實社會責任。
(1)制定科學的政府官員的業績考核標準
我國多數地方政府的業績考核以當地GDP數值為基礎,很多政府官員為了發展地方經濟,過分追求GDP增長,導致不加選擇地招商引資,只重視企業的利潤和稅收,對企業的違法行為沒有有效地引導和約束。有些地方官員只看到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沒有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所隱藏的問題,勢必會產生矛盾。所以當企業發生社會責任問題的時候,不僅要追究企業經營者的責任,我認為還應該同樣追究相關地方政府官運或負責人的責任,這樣更能約束地方政府人員的思想和行為,而且加強了政府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促使企業提高經營形象,也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夯實的基礎。
(2)出臺有效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獎懲制度
所謂獎懲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政府出臺一些必要的獎勵措施,來有效地激勵和引導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更多強調的是政府的引導功能。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說,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短期內,必然會增加成本,對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形成較大的沖擊,政府應該從現實角度和發展的全局性出發,落實有效的引導機制,通過賦予履行社會責任優秀的企業稅收優惠、信貸擔保、減免規費、優先政府采購權等一系列措施,來激勵小企業的自愿性,同時,政府也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環境、員工福利以及社區服務等機制作為補償,引導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幫助企業盡快形成規模增加市場競爭力。對于應履行而不履行的企業,也應該建立合理的懲罰機制,強制企業去履行自己的責任,保證企業之間的公平性,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2.社會引導層面展開
企業屬于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社會范疇上說,企業的身份可以理解為“社會公民”,企業依賴于社會所提供的資源,而企業隨著自身的成長也應該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其發展狀況與社會相關方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新媒體的產生,拉近了企業與社會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距離,企業形象對于企業的發展就尤為重要。
(1)倡導企業開展綠色生產,社會進行綠色消費
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發展模式因素的影響,生產方式屬于粗放經營型,不注重能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所以積攢了眾多的社會問題,這其中消費行為成為了主要的推動者,正是由于大眾過多的消費引導了企業盲目的擴大生產,而且消費者行為習慣也是造成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短缺現象產生的根源之一,所以,我們有必要倡導綠色消費。
我們應該培養綠色消費的觀念,這樣有利于促使企業開展綠色生產,使用環保材料生產產品,開發保護環境的新能源,節約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等等。通過消費習慣來改變生產方式,促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通過大眾行為來規范企業行為,讓社會公眾充分發揮引導和監督的職責。
(2)充分發揮媒體監督功能,約束企業行為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媒體力量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我國的新聞媒體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關注呈現上升趨勢,顯然,這與現階段企業社會責任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是有關系的。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社會公眾通過媒體的報導會引發媒體導向,既可以樹立一個企業的美好形象,也可以讓一個企業馬失前蹄。所以,面對媒體輿論的“雙刃劍”,我們要讓其發揮獨立的社會監督者的職能,公正客觀的反映實際問題,不受企業影響,從而促使企業積極做好自己應負擔的責任。
3.企業推進層面展開
要想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貫穿到企業中,光靠外界政府和社會大眾的監督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要從企業自身出發,調動企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要樹立企業責任意識,就要弄清楚如何協調企業內部員工的關系、與社會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以及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到企業所處的位置和發展前景,有助于企業很好的貫徹落實社會責任。
(1)樹立企業責任價值觀,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感
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關系到企業與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協調關系,這就要求企業正確處理各方關系的價值導向,使企業各職員的思想意識保持一致。將紙面層次的價值觀落實到實踐層次的工作中,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條件及資源環境,來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感。首先,從企業內部來說,要增強每個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員工真正的理解社會責任,轉化為每個人的價值觀。其次,當今市場經濟不再是以資本和技術競爭為主流,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等軟實力也尤為看重,所以要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到企業文化之中,正視企業的軟實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2)認清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和現實能力
企業要認清社會?任對企業發展的作用,正確看待履行社會責任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企業在經營中要兼顧自身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企業首先要努力增強自己的經濟能力,這樣才有資本去履行社會責任,而不要顛倒兩者的位置,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盡最大力去履行社會責任。第二,企業要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要考慮企業的實際能力,不要盲目的受到錯誤輿論的引導,而使企業陷入經濟困境中。第三,企業要注重實效,行勝于言。企業要將理念落實到實處,注重實效,做到表里如一。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CSR);研究現狀;不同視角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27-0061-02
1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于20世紀初首次在美國提出,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西方國家關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已經相對成熟,而國內方面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起步較晚,到20世紀90年代,國內一些學者才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因此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理解和研究還沒有西方學者的成熟和完善。一般認為,國內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最早的是袁家方,他在1990年主編的《企業社會責任》這本書中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爭取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同時,面對社會需要和各種社會問題,為維護國家、社會和人類的根本利益,必須承擔的義務;同時他將企業的社會責任劃分為不同的幾個方面,包括對職工、社會、能源、生態環境、消費者以及國家的責任[1]。自此之后,國內學者開始逐步關注起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由于認識角度和研究視角的差異,諸專家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劉俊海博士首次把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治理研究的范圍中去,并指出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贏利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這種社會利益包括自然人的人權,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所享有的權利和好處,包括債務所有人、企業消費群、企業員工、企業的競爭對象、社會環境、社會弱勢群體、當地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等[2],這一觀點的提出有力地批判了傳統的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企業行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盧代富運用邏輯學的方法對各種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觀點進行匯總和評析,進而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公益的義務[3]。李立清則認為最簡單的意義上理解,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除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之外的“第三種責任”,并指出這種責任是企業在社會領域內對自身行為后果的“回應義務”[4]。在他看來,企業社
會責任最本質的特征在于它的“內生性”。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在我國也逐漸得到普及,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2006年3月國家電網了我國大陸企業首份社會責任報告,成為國內相關企業學習的表率,在這份報告中,企業社會責任是這樣定義的,即企業對所有者、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以及自然環境承擔責任,以實現企業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統一。
2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對哪些對象或主體承擔社會責任以及具體承擔哪些責任。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國內大多數學者在定義企業社會責任時就已涵蓋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張兆國,梁志鋼等基于利益相關者的研究視角,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企業對債權人、政府、供應商、客戶、員工和社區等其他利益相關者以及環境所必盡或應盡的責任[5]。王玲則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雇員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環境和資源的責任、對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的責任等,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6]。李培林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并指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對投資者、顧客、員工、債權人、政府和社會環境的責任[7]。李曉丹根據國內學者的研究情況,將企業社會責任的對象作為劃分標準,把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歸納為企業對公司股東的責任、對公司員工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8]。按照現在的理解,一般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對股東、對員工、對消費者、對所在社區和環境以及對社會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等,再進一步可歸納為四個方面的責任,也即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公益責任、道德責任四個方面。
3 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同研究視角
3.1 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
企業社會責任的產生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理論,有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公民理論、社會契約理論等,而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不僅有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還能明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所面對的對象和主體,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理論文獻更是層出不窮,從利益相關者理論角度,金建江探討了企業社會責任觀,并指出企業不愿意去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決策信息的不對稱,建議在企業治理機構中設立一個“利益相關者委員會”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從而使得企業積極地去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9]。辛杰基于消費者響應的視角,對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指出了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并分析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在未來研究所需要關注的問題[10]。趙瑾璐,張志秋等在對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發展情況進行整理總結的基礎上,以利益相關者原理為出發點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部及外部效應進行了福利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來完善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制度[11]。王陽,趙祥則把研究的對象放在傳媒企業上,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對傳媒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履行對策[12]。
3.2 其他主要的研究視角
除了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外,國內大多數學者都從不同的學科領域或多或少的進行了研究,鑒于文獻數量原因,在此,主要就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進行評述。王慧,王建瓊將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引入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階段依據不同的指標進行研究和評價,構建了一個動態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13]。孫艷從中國對外開放的背景出發,基于貿易與投資視角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實施帶來的影響,并指出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就應該實施社會責任的必要性[14]。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問題,因此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王超就立足于此表明了低碳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統一性,并指出了我國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15]。閻澤睿,趙公民則基于元分析視角,從具體行業和領域、指標體系、相關理論、實證與應用及評價方法五方面對2005―2012年間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歸整[16]。此外,更多的學者將研究方向集中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上。溫素彬,方苑以46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數據為依據,運用面板數據模型研究了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已經開始關注其社會責任,大多數企業社會責任變量對當期財務績效的影響為負,但是從長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其財務績效具有正向的影響。這一結論顯然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特征相符合,由于企業社會責任這種正向影響的滯后性,企業為了短期利益往往不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加上國家懲罰機制的不完善,更是“縱容”了這一行為。唐俊峰,李立峰則以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為依據,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能夠提升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并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4 結 論
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文獻的整理,可以使得我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發展脈絡有個清楚的認識,同時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運用學科交叉的方法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并將研究逐步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但是從當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來看還不盡如人意,企業的短期的狹隘目光還一時難以轉變,因此,企業社會責任真正實施起來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這其中需要企業、政府和個人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袁家方.企業社會責任[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2]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盧代富.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界說述評[J].現代法學,2001(3):137-144.
[4]李立清.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南方經濟,2006(1):105-118.
[5]張兆國,梁志鋼,尹開國.利益相關者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2):139-146.
[6]王玲.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性質、特征和內容[J].法學家,2006(1):136-142.
[7]李培林.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財經,2006(10):11-15.
[8]李曉丹.關于企業社會責任兩個前沿問題的思考[J].特區經濟,2014(1):195-197.
[9]金建江.從利益相關者視角解讀企業社會責任[J].財經科學,2007(11):98-105.
[10]辛杰.基于消費者響應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11(5):163-166.
[11]趙瑾璐,張志秋,王子博.基于利益相關者角度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經濟問題,2013(12):76-79.
[12]王陽,趙祥.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傳媒企業的社會責任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3):49-50.
[13]王慧,王建瓊.基于生命周期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9-12.
[14]孫艷.貿易與投資視角下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55-57.
回眸《國家電網公司2005社會責任報告》,盡管它未能全面回答企業社會責任的國有特性、行業特性、企業特性等相關理論問題,但在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根本問題.設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總體框架.弘揚可持續發展核心理念等諸多環節,做出了具有開創性的歷史貢獻,開啟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和實踐自我發展、自我演進.自主創新的歷程。
作為編制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親歷者,從本期開始,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處處長李偉陽將通過系統的總結和有效的梳理來回顧國家電網公司在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歷程中的建設性思考和拓荒性實踐,再現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我國由開端到發展的足跡。
2006年3月10日,《國家電網公司2005社會責任報告》正式向社會,這是我國企業首份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該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發達國家率先提出的企業社會責任知識元素,符合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知識擴散的邏輯。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需要滿足特定社會背景下電網企業的實際利益訴求和一個具備邏輯自洽性的闡釋文本的自然約束,它預示了一條正向開發、自我演變、自主創新的中國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自組織發展道路。值得注意的是,總理對該報告所作的親筆批示:“這件事辦得好。企業要向社會負責,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在直接推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使國網2005報告的成為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更有媒體將其稱之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元年”的三大標志性事件之一。
一、國網2005社會責任報告的總體框架
國網2005社會責任報告的總體框架分為兩大方面,六個部分。具體來看,兩大方面,是指在邏輯上分為社會責任理念和社會責任實踐兩方面。六個部分,是指報告內容依次分為六部分內容,分別為:前言、公司概況(包括組織結構、人員構成、公司規模)、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公司價值觀、公司2005年社會責任實踐(共12章)、公司未來工作目標(公司“十一五”發展目標和2006年工作目標)。其中,共有12章內容的2005年度社會責任實踐,又劃分為三個方面,依次闡述推動公司、行業和社會“三個可持續發展”,分別為: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第4-10章;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第11章;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第12-15章。(具體見網站.cn)
二、國網2005社會責任報告的突出創新點
報告提出了界定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的“三大理論基礎”:一要基于股東特性理解公司社會責任,國家電網公司作為中央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所有者是全民,法律規定由國家和政府代表行使所有者權益,公司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有著內在統一性;二要基于行業特性理解公司社會責任,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影響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供電公用事業企業,公司有著數目最為眾多的利益相關方,承擔著廣泛而重大的社會責任;三要基于公司特性理解公司社會責任,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力、帶動力的特殊重要企業,必須扮演好“六種角色”,履行好“六大責任”。
報告基于公司落實社會責任的實踐,提出了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的“兩大層次、十個方面的內涵”:第一層次闡述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保障機制,包括四個方面,即始終堅持全面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司價值觀、始終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始終堅持確??茖W發展、始終堅持實施卓越管理;第二層次闡述公司對利益相關方肩負的具體責任,包括六個方面,依次是針對所有利益相關方安全供電責任、針對用戶的責任、針對員工的責任、針對行業促進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責任、針對監管部門自覺接受政府監管的責任以及針對社區和全社會的企業公民責任。
報告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觀“發展公司、服務社會,以人為本、共同成長”,其中“發展公司、服務社會”是履責目標:以公司發展實現員工成長、客戶滿意、政府放心、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實質是協調推進公司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共同成長”是履責準則:做到“三個善待”(員工、客戶、伙伴等利益相關方),維護“三個利益”(企業、行業、社會),實現“三個可持續發展”(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促進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三、國網2005社會責任報告的歷史貢獻
一是開啟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創新的自組織.自發展進程。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之所以百年來都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其重要原因是社會責任思潮和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邏輯起點的局限性構成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最大的路徑依賴。社會責任理念在上世紀初的出現,主要源于對股東利潤目標最大化的反思,認為企業不僅要為股東創造利潤,而且要為其他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這樣的思想起源,使得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始終局限于處理股東利益與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之間的關系,而不論研究者認為它們是對立還是統一,或者說研究者的研究焦點始終局限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合理平衡。這一邏輯起點對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的束縛和困擾是深遠的。具體內容,本文作者另有專文闡述。
國網2005報告明確將社會責任聚焦于企業與社會、利益相關方的關系,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是企業要對社會負責任,包括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意愿、行為和績效;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界定歸根結底取決于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利益相關方網絡中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不同類型的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利益相關方網絡中所處的角色各不相同,因此社會責任也理應加以區別;認為企業只有形成對社會負責任的理念、價值觀和基本行為規則,才會產生內生的履責動力,培養履責意愿和動力是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必須致力于為社會和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核心是要積極推動自身、行業、社會“三個可持續發展”。
報告立足實際,提出了國有獨資公用事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創性理論問題。盡管與國有特性、行業特性、企業特性相關的社會責任理論問題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企業社會責任與所有制屬性、政府管制屬性、行業屬性、規模屬性、地域(國別)屬性、法制和社會環境屬性的關系也一直沒有得到全面的研究。但國網2005年報告的重要貢獻卻在于提出了以前所忽略的重大問題。它預示了一條結合企業實際不斷提出問題,結合理論創新對問題答案進行不斷檢驗、不斷修正、不斷發展的原始創新道路。企業到底應該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利益相關方網 絡,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在行業、產業可持續發展中,在經濟全球化中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企業在推動自身、行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應該如何發揮作用?“六個角色”和“三個可持續發展”等核心問題的提出,是國家電網公司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重大理論貢獻。雖然在報告中,并沒有提及這些角色是相互一致還是互有沖突,怎樣保持一致或避免沖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企業與行業、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統一等更深層次的問題,但是它卻為提出和探討這些問題提供了至今為止仍在不斷發酵的催化劑。它昭示著,中國企業必須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注重原始創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道路,無論是基礎理論提煉,還是履責實踐選擇。它推動了獨立思考,使得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沒有走上一條簡單移植西方社會責任理念的模仿道路。正是因為選擇了這樣的原創起點,才有了國家電網和其他中國公司社會責任后續發展的持續自組織、自深化。
二是開啟了政府監管的公用事業企業公開透明運營的嶄新進程。中央企業作為全民所有的公眾企業,尤其是那些受到政府嚴格管制的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電網公用事業企業,從理論邏輯上,應該具有最大的經營透明度,但是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自然沿革和歷史上作為政府部門的習慣延續,包括電網企業在內的中央企業的透明度總體上有很大欠缺。主動報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是中央企業對以往的習慣和慣例的重大變革。它開啟了一扇打破上級命令執行型的運營習慣,主動尋求與企業外部、社會公眾進行溝通,這一看似微小的變革,對國有企業轉變行為方式、發展方式具有潛在而又深遠的重要意義。
三是開啟了電網企業“內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內部化”的變革步伐。通過報告,國家電網上下逐漸意識到,社會并不關心、事實上也很難理解專業化的電網運營業務,社會關心的是電網企業的工作到底具有怎樣的社會意義、貢獻和價值,與百姓的生活到底又有怎樣的關系。只有將“內部工作外部化”,溝通才能夠順利進行,話語才能夠讓人聽懂,工作部署也才能讓人接受。2005年報告囿于當時公司的認識水平和環境,還是有不少工作總結的痕跡,但是它已經永遠地開啟了轉換之門、變革之門。此外,單純從報告的表達設計上而言,它已經牢固樹立了外部視野和利益相關方視野,已經把公司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作為電力產業鏈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一員,進行企業價值的系統化思考和企業功能的結構化表述。同時,“社會期望內部化”的進程也將在今后的五年中不斷邁出堅實的步伐。
2009年12月15日,晚。初到無錫,天上下著些許小雨。正值華燈初上,路上車水馬龍,路燈、霓虹燈交相輝映,立交橋上的環繞燈似星光點點,一座座高大雄偉的建筑物在輪廓燈的輝映下如同雕畫在深藍色的夜幕中,聲、光、色、影疊加呼應。無錫,這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因為電而流光溢彩,煥發著現代化的勃勃生機。
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太湖明珠”無錫,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和鄉鎮企業的發祥地。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十五”期間在江蘇省率先基本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2009年,無錫市GDP突破5000億元。
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給無錫創造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壓力等社會問題。社會各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產生了迫切的期望。電網是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供電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大力弘揚可持續發展,對推動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和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意義重大。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09年7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在江蘇省無錫市供電公司(以下簡稱“無錫供電”)正式啟動地市供電企業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試點。這是繼天津公司成為國家電網的網省公司試點單位以后,國家電網確定的第一家地市供電企業試點單位。
國家電網選擇無錫供電作為地市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試點單位,有著背后的考量。無錫供電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保持省內先進水平,同業對標綜合排名連續4年位居全省第一,良好貫徹了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戰略目標,彰顯了國家電網“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大膽推進管理創新,堅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治企”,具有創新、探索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良好基礎。
無錫供電總經理周志剛在接受本刊記者的專訪時說:“無錫供電的社會責任工作在成為國家電網地市試點之前已經開始。2009年初,我們提出了兩大實踐――企業文化實踐與社會責任管理實踐。國家電網公司已經連續4年對外社會責任報告,屢獲好評。做為基層供電企業,怎樣使國家電網提出的理念、思路、部署落地?如何在實踐中讓其生根發芽?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對于供電企業來說有著與生俱來的重要性。我們與社會的聯系緊密,利益相關方非常廣泛,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創造可持續發展方式,最終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這些都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p>
“落地生根”這4個字可以解讀無錫供電社會責任實踐的基本思路。對這4個字,無錫供電公司總經理周志剛有著深刻的理解:“一棵大樹要長得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必須根深蒂固。我們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看作一棵大樹,基層單位推進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就是這棵大樹的樹根,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就是根系,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運行的內環境、外環境就是根系的土壤環境,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就是這棵大樹的樹冠,只有樹根扎得深、扎得穩,土壤肥沃,樹冠才可能郁郁蔥蔥,才能長成參天大樹?!?/p>
“希望無錫供電公司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統一領導和部署,在江蘇省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幫助下,珍惜機遇,精心工作,切實把自己打造成為國家電網公司‘誠信履責、可靠信賴’品牌形象的高水平基層展示窗口?!眹译娋W公司對外聯絡部副主任王昕偉為無錫試點工作描繪出清晰的愿景。
規劃先行:把握好共同點、切入點和關鍵點
有了這樣的思考,該如何推動實施呢?周志剛說:“第一通過學習、交流、培訓找到企業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的共同點;第二是把握切入點。為尋找工作的切入點,我們擬定了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規劃;第三是通過責任的引領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這是工作的關鍵點。”
據介紹,在被定為地市供電企業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試點單位之后,無錫供電隨即展開了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規劃的調研、論證工作,經過5個月努力,2009年12月底,《無錫供電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規劃》(討論稿)出臺。
規劃書中明確了無錫供電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總體目標:形成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融合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模式,構建符合工作實際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的履責要求深入人心,綜合價值創造能力顯著增強,公司成為社會責任績效卓越的責任表率企業。列出了具體的工作思路:遵循一個推進模式――基于“Σ(業務+改進)R=工作/價值”的責任工作觀,遵循“領導表率、專業融合、班組建設”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推進模式;把握兩條工作準則(管理融合全面化、責任履行全員化);抓好三個階段工作(全面導入階段、全面融合階段、全面改進階段);建立四項工作機制(建立責任傳播機制、建立管理融合機制、建立溝通反饋機制、建立考評改進機制);落實五項重點工作(品牌定位與傳播、責任認識與落實、利益相關方參與、能力建設與提升、系統整合與完善)。
這也是全國供電系統中,第一份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規劃。在每一個具體項目下,都有詳細的工作方案、完成的指標體系?!坝辛诉@樣一個規劃,我們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步驟就很清楚了?!敝苤緞傉f。
推進模式:領導表率、專業融合、班組建設
獨具特色的推進模式是無錫供電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試點工作的最大特點和亮點。
國家電網試點工作負責人和無錫供電領導班子始終關注的核心問題是“開展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究竟需要和能夠對無錫供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對廣大員工的日常工作帶來什么樣的改進?”。正是對這一核心問題的回答,無錫供電實現了從“業務+改進=工作”的工作觀,向“Σ(業務+改進)R=工作/價值”的責任工作觀的演進,責任工作觀中的“R”,首先是“責任(Responsibility)”,其次是再反思“Re”;“Σ”是全部,就是包括每一項業務、每一項改進;“工作/價值”是指以內部視角審視公司日常運營是廣大員工的“工作”,從滿足社會需求視角審視公司日常運營是為社會創造“價值”。也就是說,推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要求無錫供電管理層和廣大員工對每一項業務及其改進方式都要進行社會責任視角的再思考、再認識。對每一項業務進行再思考,考慮業務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影響了誰和受誰影響,什么性質的影響,如何有效管理影響),考慮業務蘊含的綜合價值(經濟、社會和環境);對每一項改進進行再認識,通過識別、理解和回應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和要求對業務實現進一步改進,通過對業務進行綜合價值創造的考量和評價對改進方式進行豐富和完善。這是對國家電網提出的“內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內部化”的社會責任工作要求的具體貫徹,讓廣大員工的工作變成社會價值,讓社會的期望和要求成為廣大員工改進工作的不竭動力。
國家電網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試點負責人在解釋“責任工作觀”的重要性時說:“責任工作觀是對無錫供電極具創意的工作觀的豐富和發展,便于在無錫供電乃至整個國家電網公司上下宣貫,這是對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帶給供電企業日常運營方式的全方位改進的生動詮釋,讓我們能夠把業務轉化為社會價值,以社會價值定位工作目標和意義;清楚明了地闡明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視角下的業務改進方式,通過識別和回應利益相關方期望以及有效管理內嵌于運營過程中的利益相關方關系實現業務改進,從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的視角推進業務改進,全面實現、提升和創造供電企業工作的社會價值?!?/p>
領導表率:多層次、全方位體現
對于“領導表率”,周志剛認為應該是多層面的。他說,國家電網對無錫供電的全面社會責任試點工作十分重視,公司領導多次到無錫實地考察,試點領導小組成員精心策劃,企業社會責任外部專家深入開展實地走訪調研,為公司開展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是第一個層面;江蘇省電力公司對于試點工作也給予了高度重視。自國家電網公司提出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以來,江蘇省電力公司成立了社會責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社會責任工作總體戰略和工作目標,江蘇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黃衛國在無錫試點啟動大會上表示,將切實關注無錫供電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實施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這是第二個層面;在國家電網公司、江蘇省電力公司的關心和支持下,無錫供電公司的管理層,更要以身作則,為廣大員工做好履責表率,這是第三個層面。
專業融合:責任理解-責任分解-責任溶解
無錫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許煥清在接受采訪時說,企業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將社會責任理念全面融入公司的使命、戰略、管理和文化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管理體系和資源平臺,實現社會責任管理與各專業工作的全面融合。
許煥清介紹,這二者的融合,就是把使命轉化為專業目標,用專業目標來引導履責方向;把理念轉化為專業標準,用專業標準來控制履責過程;把專業標準具體轉化為標準的行為,用標準的行為來踐行責任;持續改進履責行為,不斷提升履責能力,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
無錫供電通過責任理解、責任分解、責任溶解的方法實現了社會責任管理與各專業工作的全面融合。把責任溶解于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把責任溶解于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首先,無錫供電系統學習了國家電網全面社會責任理念和《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指南》,把握國家電網對于社會責任工作的相關要求;之后,結合無錫供電的實際工作對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十二個方面的社會責任按照“必盡責任、應盡責任、愿盡責任”三個維度進行工作分析和責任分解,根據不同部門職能,對不同責任確定履責牽頭部門、具體責任人和配合實施的部門,最終內化責任內容、界定責任范圍、明晰責任要求;最后,將具體的履責內容融入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管理標準和工作流程中,最終實現責任的溶解。
班組建設:供電企業責任管理成效關鍵
“基層供電企業開展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成敗關鍵在班組。”無錫供電工會主席朱慶連說,“社會責任的具體要求要落實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這樣才能真正全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p>
對于供電企業而言,班組是公司內部最基礎、最基本的生產服務管理單元。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的各項要求均通過班組到達員工,以此保證企業運轉高效。所以,班組建設是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社會責任管理的最佳路徑。班組建設的目的是打造一支具有強烈責任意識、誠信履行崗位職責、具有熟練業務技能的員工隊伍。只有這樣的團隊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任務,切實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社會責任。
那么,如何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根植”班組?首先,要保證責任理念正確、順利地傳遞。由上至下逐層傳遞會使信息大量損失,造成“上面轟轟烈烈,下面不知所云”的現象。為真正讓社會責任在基層中“根植”,無錫供電開展班組管理標準化建設,把社會責任溶解在班組管理標準中,用標準的班組管理來落實責任,持續推進班組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管理,提高員工履行社會責任的職業素養,用標準的履責行為來踐行責任;創建班組長、技師俱樂部,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改變班組長思維方式,提高班組長履責能力,提升班組工作質量和安全生產、優質服務水平,以點帶面,不斷深化,真正使社會責任根植在班組、履責在崗位。
無錫供電首創的班組長俱樂部是一大特色。朱慶連介紹,班組長俱樂部通過組織寓教于樂的活動,營造敞開式溝通情境,幫助班組長在觀點的碰撞中領悟真諦,從而使班組長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觀,進而引導班組員工正確理解“什么是企業社會責任”和“履行社會責任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理解了這兩個問題,才能夠樹立并深化履行社會責任理念,提升員工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積極應對工作中的問題和困境,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
利益相關方評價:情系企業 鼎力相助
社會責任向利益相關方表達了什么?國家電網公司外聯部主任尹積軍認為,社會責任是對品牌知名度、認知度和美譽度的綜合提升,它著眼企業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定位企業的社會角色,讓社會理解企業工作的社會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和利益相關方的綜合價值創造潛力,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給無錫供電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視角的轉變?!皬倪^去更多關注自身,轉向關注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從利益相關方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通過換位思考更好地了解利益相關方期望,也更容易得到對方的理解?!痹S煥清說。
“沒有無錫供電強有力的支持,我們整個無錫新區都很難談發展?!睙o錫新區管委會“一站式”服務中心負責人常伶俐對無錫供電的大力支持贊不絕口,“我們和無錫供電的溝通非常順暢,涉及到電力方面的問題,無錫供電都第一時間予以解決。電力對于新區的發展十分重要。新區招商引資首先吸引的是外企,現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已經有50強進駐我們新區,比如卡特彼勒、尚德太陽能等。對企業來說,首要的生產要素就是電力。我們每個月都要與供電公司進行一次企業用電量互通,作為政府掌握企業生產情況的依據。無錫供電有個副總直接負責新區供電服務,他的聯系電話都是24小時開機的,有什么問題都能第一時間溝通?!?/p>
常伶俐一邊說著,一邊翻開無錫新區向企業印發的《生產要素服務聯系手冊》,第一頁就是無錫供電的聯系電話和地址。常伶俐說:“企業停電,有時是自己的原因,有時是外力破壞或天氣原因,企業打電話跟我們聯系,我們就要跟供電公司聯系,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多長時間能夠恢復供電,企業就可以根據這個安排生產?!?/p>
停電對于生產企業意味著什么?韓國凡潤電子副總經理高在春說:“我們是制造型企業,大量設備運轉需要持續穩定的電力保障。如果電力供應出現問題,我們的損失難以估量?!?/p>
“我們非常感謝無錫供電給我們提供了雙路供電?!备咴诖河貌皇炀毜臐h語多次表達感謝。凡潤電子為三星等企業供應配料,如果供電出現問題,不但會影響凡潤的生產,也會對三星等企業的正常生產造成影響。一位凡潤電子的員工告訴記者:“有時候出現供電問題,公司的韓方領導帶著情緒去找無錫供電,但無錫供電的員工都是帶著笑容,耐心地解釋,積極解決問題”。
“10月24日那天,我們真是非常感動!”卡特彼勒無錫研發中心的副總曲志銘感慨道。無錫供電客服中心、配電工區、配電公司等單位攜手合作,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卡特彼勒開閉所供電工作,保障了卡特彼勒研發中心的順利接電,消除了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常伶俐說:“正是有了無錫供電公司的保駕護航,無錫新區才能順利引進這么多重大外商投資企業和項目?!?/p>
曲志銘回憶說:“我們與無錫供電的接觸是從2008年開始的,有幾件事讓我感觸很深。一是他們制定業務方案很認真,為研發中心專門舉辦了兩次方案討論專題會議,說明無錫供電對企業非常重視;第二,雖然我們自己的工程分四期完成,但是供電公司的線路規劃、配套設施卻是一次完成,為我們公司后期工程的用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說明無錫供電考慮我們企業的整體利益;第三,供電服務人員主動提出為我們減負,建議研發中心不屬于大工業用電,可以申請為一般工商用電,實實在在幫我們節約了電費?!?/p>
企業文化建設和社會責任管理
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建設、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論、群體意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其核心內容是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通過透明和道德的行為,有效管理自身決策和活動對利益相關方、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的意愿、行為和績效。
二者有明顯的不同。在建設內容上,企業文化包含精神、制度、行為、物質四個層面,社會責任則是指企業為企業利益相關方、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而承擔責任的意愿、行為和績效;企業文化是客觀存在的,而企業實施了相關行為才是承擔社會責任;從實施的動因和目的看,企業文化內生于企業內部管理,是為了凝心聚力,社會責任則是企業應對外界壓力的必然選擇;評價企業文化建設的效果,更多是企業員工的思想道德、精神狀態和企業執行力和企業管理績效的提升等,而社會責任建設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得到利益相關方的認可。
企業文化建設與社會責任管理聯系密切。首先社會責任是國網統一企業文化的重要建設內容。 國網的核心價值觀“誠信、責任、創新、奉獻”就包含了責任,國網的企業宗旨 “四個服務”體現了公司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統一。因此對社會、國家、客戶的責任是國網公司基本價值理念的重要內容。社會責任已列為國網統一企業文化建設的八項文化管理實踐之一,社會責任已經是公司統一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建設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提升品牌價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它們統一于企業軟實力的建設中。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和社會責任管理雖然是性質不同的兩項工作,但是卻相互聯系。特別是在國家電網公司,二者的聯系尤為密切,二者的建設是相互融入、相互促進。
社會責任管理的融入與促進
國網公司在社會責任的推進行動策略中強調,要推動融合,推動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融入公司使命、核心價值觀、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
社會責任管理豐富了企業文化建設內容。社會責任管理拓展了企業文化基本價值理念的內涵。它拓展了“責任”的內涵,增加了員工對社會、對客戶(利益相關者)、對環境的責任,增加了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它擴展了“以人為本”中的“人”的范疇,新的企業社會責任觀要求我們珍視所有與企業相關的人的經濟利益和精神訴求,而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職工。
社會責任建設大大豐富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對環境的責任、對企業道德高地的重視,給文化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倡導共贏、透明合作的價值觀會有效增進企業與內部員工的文化溝通、企業與外部社會公眾、政府等相關方的文化共容,將帶來價值理念、傳播方式的改變等等。這些給企業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內容。
社會責任管理為企業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新視角、新方法。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要求企業和社會更多地關注和了解企業的社會價值,注重客戶和企業的價值創造,建立信任關系,更好地幫助、監督和支持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當前應積極探索基于利益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的新型傳播方式,努力實現“溝通建立信任、信任增進合作、合作創造價值”。
第一,利益認同就是雙方相互認同對方的利益,即讓客戶接受和理解電網企業的利益存在,同時電網企業要正視客戶的利益。
電網企業要敢于坦誠表達自身的利益追求,讓公眾全面理解和接受。因為國家電網公司首先是國有獨資企業,有著自身的經濟利益追求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
電網企業要特別重視客戶的利益,就要主動換位思考,在傳播內容上,積極尋找和客戶利益相關、客戶非常關注的內容。例如在智能電表推廣使用前應該更多提醒客戶改變以前的一些不節能的用電習慣(如不關電源、設備待機等),因為民眾最關注的就是保障供電、節約電費。民眾的利益認同應該是當前央企對外傳播的出發點。
第二,價值認同就是要使民眾理解供電企業不僅有著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同時也在為社會整體(包括客戶)創造價值。價值認同,是對外傳播的直接目的。國網的品牌口號“你用電,我用心”的傳播是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用樸素的語言讓民眾認知了供電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用心保障客戶的用電,幫助客戶創造價值。
第三,情感認同要使民眾從情感上認同供電企業的真誠服務,從而在心理上產生共鳴。要理解和珍視客戶的情感訴求,尋找和表達他們情感的共鳴點。傳播手段上不僅要注重理性傳播,更要積極探索感性傳播,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采用微電影方式來進行品牌傳播,開始了寶貴的探索。安徽省電力公司關于青年志愿者的微電影《綻放的映山紅》以一個農村兒童的視角展示了電力志愿者的平凡而真誠的服務,真摯的表演、溫馨的音樂、火紅的色彩共同傳達的細膩樸實的情感深深地觸動著觀眾的內心,影片雖短,但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推進社會責任管理是企業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徑。國網公司倡導社會責任的“三全”推進模式,即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融合,將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戰略、組織、制度和考核之中,融合到生產經營體系、資產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和企業日常運行機制之中。這正是企業文化落地的重要手段和內容。無錫供電公司作為國網公司社會責任試點單位,他們積極踐行,提出了“領導表率、專業融合、班組建設”推進模式。明確 “業務+改進=工作” 的工作觀,同時,還建立了禮儀、培訓、激勵、測評、績效等配套機制,從多方面、多維度支持和推進文化的落地生根?!霸趰徱环昼?,盡責60秒”“責任面前沒有借口”這些一線員工通過責任建設總結出來的感悟,表達了不同崗位員工對責任最真實的理解。
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
社會責任的全面建設必須有優秀企業文化的支持和保障。
第一,責任理念的建立需要良好文化氛圍的支持。社會責任建設首先要求企業領導和廣大員工更新觀念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氛圍不健康,誠信缺失,信奉不擇手段利益至上,那么其責任意識的樹立將是非常艱難。只有優秀的文化才能真正讓職工接受和認同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二,責任的建設需要良好文化的保障。責任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作,需要領導表率、全員自覺參與、組織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的共同行動。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強大的文化穿透力、制約力是社會責任建設成功的根本保障。
國家電網公司的社會責任管理工作雖然還處于全面試點階段,但其建設成果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已獲得70多項國家社會責任獎項,成為央企社會責任的領跑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國網統一的企業文化就是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優秀文化,它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試點企業各項社會責任的創新開展,有力地支撐著國網公司很多企業已實施的大量的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
社會責任建設要融入企業文化建設。責任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程。責任建設的很多方面,需要融入文化建設、依靠文化建設。
責任的理念建設應該融入到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引導和凝聚作用,理念建設和企業文化的宣傳、培訓結合,和企業文化的品牌建設、文化活動、文化產品相結合,這樣就和國網的現有的文化建設工作自然融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責任的根植過程也要盡量依托現有的文化建設系統,充分運用企業文化成熟的三大工程即傳播工程、精品工程、評估工程來推進。依靠執行力建設,把責任工作深入貫徹,在激勵體系建設中融入責任考核的目標,在統一制度建設、標準建設中融入責任制度和標準,以社會責任的新要求進一步規范員工行為。班組建設是實現責任根植的有效途徑,同樣也是責任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把班組責任建設和國網班組文化建設融合,在原來班組建設的內容上融入責任的視角,以文化為紐帶來促進班組成員樹立共同的價值理念、理想信念,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在政策法規、學術研究和企業實踐中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迄今為止,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理解,依然處于發展階段,目前仍是寬泛和模糊的。不少人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還停留在慈善捐款、捐物的簡單階段。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劃分,目前學術界最廣為采納的是阿奇·卡羅爾提出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他將企業社會責任按照重要性和優先順序劃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其中,經濟責任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承擔的經濟職責,如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滿足員工的物質需要、主動繳納稅款等;法律責任是指企業在運營中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道德責任是指企業基于社會道德要求承擔相應的責任,如公平競爭、采納環保標準等;慈善責任是指企業根據一定的社會價值觀和社會期望自愿承擔的責任,如關心弱勢群體、參與公益事業,慈善捐助等。然而,當企業在在不同的制度環境中經營時,這四種責任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企業在不同國家經營時,必須充分了解當地的制度環境,考慮當地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才能獲得經營合法性,為自身創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獲取各種經營所需資源。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學術界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到目前為止,不同學者基于不同情境的研究并沒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結果。具體來說,現有的研究結果可以分為五類: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U形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多,包括: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不同,衡量企業績效的指標不同;樣本選擇的國別、行業不同,其他因素的交互影響等等。但是總的來說,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它可以幫助企業改善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積累無形資產,從而提高企業績效,特別是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反過來,良好的企業績效也可以保證企業有充足的資源,可以繼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實施。
除了價值創造以外,企業社會責任活動還具有價值保險功能。當企業爆發負面事件時,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聲譽不佳的企業會遭受更大的損失;相對而言,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一貫具有良好聲譽的公司承受的價值損失會較小。也就是說,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具有類似“保險”的功能。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
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教授Michael E.Porter和MarkR.Kramer提出了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企業可以將經營環境中面臨的社會問題分為三類:一般性社會問題,受企業價值鏈活動影響的社會問題以及影響企業競爭力的社會問題。這三種類型是針對具體企業而言的。例如,食品安全問題對于電信企業來說,就是一般性的社會問題。對食品企業就是核心議題。針對社會問題的不同類型,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分為應急性企業社會責任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應急性企業社會責任就是見招拆招的應對,不會對企業的競爭力產生長遠的影響。戰略性的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精心選擇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改善制度環境,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巴斯夫公司發起的企業社會責任“1+3”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例子。
企業實施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就要尋找企業與社會的交點,企業可以仔細審視自己的價值鏈活動,識別企業經營活動的價值鏈中各個環節上對社會的影響。例如,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涉及廢物排放、生態環境影響、能源、水資源消耗、員工安全、勞資關系、有毒材料等;研發活動中,涉及和大學的關系、產品安全、節省原材料以及回收等社會問題;在采購活動中,涉及采購及供應鏈慣例、原材料選擇、自然資源消耗等社會問題;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涉及職業培訓、安全工作環境、歧視、薪酬政策、裁員政策等社會問題;在售后服務中,涉及廢棄品處理、消耗品處理、客戶隱私等社會問題。
尋找到企業與社會的交點之后,企業便可以思考,如何通過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將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結合起來。
從企業社會責任到共享價值
Porter教授在探討企業社會責任時,提出了創造共享價值的概念。創造共享價值有三個要點:第一是重新審視產品和市場,第二是重新定義價值鏈的生產力,第三是推動地域集聚發展。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強調企業要做良好社會公民,企業對外部壓力的反應主要依靠隨機應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活動計劃是由外部報告和個人喜好決定,影響力受到專門預算限制。這樣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往往和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脫節。而Porter教授提出的共享價值強調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效結合,共創企業和社區價值,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內部要整合活動計劃,活動預算由公司高層全盤制定。通過這樣的活動,企業得以整合競爭,實現整體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