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4 16:12: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報表審計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整合審計
一、緒論
1、財務報表審計基本理論
財務報表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在實施審閱程序的基礎之上,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是否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真實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表審計意見的鑒證業務。財務報表審計最早起源于19世紀以前,目前在世界各國范圍內已發展成熟,美國、日本等國家很早就頒布實施了財務報表審計準則,我國也早在1996年就了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相關學者對財務報表審計的研究成果不計其數。
2、內部控制審計相關概論
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審計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特定基準日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在此基礎上發表審計意見。在研究美國COSO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有關內部控制概論的基礎上,將內部控制進一步細分為:廣義內部控制和狹義內部控制,廣義內部控制采用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內部控制的概念;狹義內部控制概念借鑒美國PCAOB的AS2中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概念,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與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過程,其目標主要是為了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及其相關信息的真實公允完整。
3、整合審計基本理論
整合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審計單位委托,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利用兩次審計工作的相似性來制定實施雙向審計的流程,在整合審計的實施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制度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同一項目組來執行,實施審計的整合計劃,合理運用他人的審計成果,以求實現兩種審計共同的審計目標。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審計研究已經成為國際執業界最新的發展趨勢。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理論界和實務界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對整合審計的效率和方案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區別、聯系
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最終目標相同,整合趨勢明顯,但是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是兩種不同的審計模式,二者在實施審計程序的過程中也有著明顯的區別,筆者通過下表分析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1、審計業務范圍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都需要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必要時進行內部控制測試,但是二者在審計范圍方面有著本質區別,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對象主要是對某一時點的或某一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內部控制測試的必要性、并在必要時測試內部控制有效性,在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方面,除了了解與財務報表審計有關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外,對于其他內部控制不需要進行了解和評價,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對特定基準日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對于內部控制必須要進行測試,對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審計目標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目標不一致,但是二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共同目標都是向財務報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高質量的財務信息,并對提供的財務信息的真實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證;但是,財務報表審計的具體目標主要是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進行了真實公允反映,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
3、整合審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基于上述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兩種審計模式的區別和聯系的研究,筆者認為,實施整合審計有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節約審計成本,改善審計效果。從被審計單位的角度來看,整合審計可以有效避免被審計單位重復實施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從而減少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量,由此,整合審計可以有效減少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李哲.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研究[D].云南大學,2015.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審計 財務報表審計 對比 整合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頒布,全面提高了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全面系統的明確了配套指引中各個環節的具體內容。企業想要持續快速的發展,不僅要有相關的文獻作指導,同時,還必須要加強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對此,正確認識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系,并有效的對兩者進行整合、統一,是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對比
(一)審計對象的對比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要對財務報表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并發表意見,而財務報表審計的目的就是要保證財務報表的質量。由此可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對象存有差異,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對象是財務報表的產生機制,而財務報表審計的對象則是企業各項財務活動的實際情況,以及企業的經營效益、現金支配等。
另一方面,財務報表審計也要審查財務報表的有效性,但是,在此期間不需要發表相關的審查意見。由此可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對象有相同之處,兩者都要審計財務報表的有效性。
(二)審計方法的對比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要求有關部門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由上到下的方式開展審計工作。首先,要充分識別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其次,要充分識別企業層面控制的風險。再次,要明確風險的來源,確定風險因素。最后,要合理的選擇風險控制手段。
綜上所述,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在審計方法上,繼承了財務報表審計的觀念和方法,即風險導向審計法,所以,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方法是相同的。
(三)審計程序的對比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要審查企業內部控制從設計到實施的整體有效性,而財務報表審計則是首先審查控制實施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確定控制程序的性質、時間以及范圍。由此可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程序與財務報表審計基本相同,兩者都具有調查、觀測、檢驗以及重新執行等程序。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
(一)了解審計對象及其所處的環境
依據風險導向審計法,財務報表審計首先要了解審計對象,以及審計對象所處的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從而對審計對象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也運用了風險導向審計法,因此,也必須首先了解審計對象,及其所處的內部環境、外部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在了解審計對象所處的內部環境時,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要比財務報表審計的要求更高。
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中,要對指引內容進行劃分,把內部環境方面的指引、控制活動方面的指引、控制手段方面的指引明確的劃分,使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通過內部控制審計的成果即可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情況。
(二)控制測試
在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程序中,在對審計單位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查之前,要進行控制測試。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則要對所有的關鍵賬戶、交易、列報進行控制測試。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進行控制測試是有前提條件的,而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則是無條件對控制的有效性實施測試。
其次,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控制測試的對象主要是交易事項、賬戶余額、列報認定等,主要是針對財務報告來實行的。而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在此基礎上還要對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測試。由此可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控制有效性測試范圍比財務報表審計的控制有效性測試范圍更加廣范。
綜上所述,在實際工作中,內部控制審計的控制有效性測試完成之后,即不必再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控制有效性測試。財務報表審計可以充分利用內部控制審計的控制有效性測試結果。
(三)實質程序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實質程序主要有實質分析程序、細節測試程序兩種類型。實質分析程序是通過對數據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從而來分析認定的準確性,實質分析程序適用于一定時間內具有可預期關系的大規模交易,其有效應用的前提是所采用數據的真實可靠,因此,一旦產生數據的機制失效,審計測試就沒有了任何意義。由此可見,當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存在嚴重的缺陷時,財務報表審計可以采用細節測試程序,或者發表否定意見,從而避免使用實質分析程序。
細節測試程序普遍用于對交易事項、賬戶余額、列報認定的審查測試,細節測試程序是對財務報表中是否存有嚴重錯誤進行測試,當細節測試的結果顯示出財務報表中存有錯誤,或發現認定控制失效時,可以對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進行檢驗。一旦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顯示出財務報表內部控制存有嚴重缺陷,或者已經失效,即不必再實施細節測試。
三、結束語
事實證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可以相互利用彼此的審計結果,從而節約了審計工作的成本投入,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深淵的意義,有效的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審計單位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節省工作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的企業會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從而推動國民經濟進步,促進社會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李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聯分析[J].管理觀察.2010
[2]閻升江.我國企業財務報告與內部控制協同審計的現實選擇[J].西部財會.2011
關鍵詞:集團財務報表審計 審計風險 溝通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集團大量涌現。一項新的審計項目應運而生--集團財務報表審計。
一、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涵義與特征
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實施必要的審計,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并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是判定集團提供的整個企業集團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恰當,是否準確反映了集團實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審計活動。與個別財務報表審計相比,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具有以下特征:
1、審計范圍更加廣泛。由于集團財務報表反映的是所有組成部分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情況,審計的范圍大大擴展。
2、審計標準更加多樣。集團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編制報表。使得集團財務報表的審計標準多樣化。
3、審計風險增加。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難度加大。并且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在更多的方面需要不同程度的依賴職業判斷。這些使得審計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因此,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特征促使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審計時關注以下問題。
二、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責任設定
審計責任是指審計人員在承辦審計業務中所應履行的職責,以及因工作失誤造成公眾的損失方面應向社會公眾承擔的法律責任。
目前,各國對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的責任設定有兩種模式。為保證審計質量,我國采用的責任設定模式為:集團項目組對整個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及審計意見負全部責任,這一責任不因利用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工作而減輕。在這種模式下,盡管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基于集團審計目的對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執行相關工作,并對發現的所有問題、得出的結論或形成的意見負責,集團項目合伙人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仍對集團審計意見負有責任。并且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否則注冊會計師對集團財務報表出具的審計報告不應提及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
當由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整個集團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時,集團內所有組成部分的重要交易和會計處理程序都應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在這種情況下,集團項目組對整個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及審計意見負全部責任。
但在很多情況下,集團財務報表審計需要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參與,并且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是集團項目合伙人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之外的事務所。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集團項目組都需要對整個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及審計意見負全部責任。當企業集團的一些組成部分由其他獨立的事務所進行審計時,不同的事務所相互獨立地審計一個企業集團的不同組成部分,集團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的欺詐和錯誤可能就不會被發現,這就使得發生錯報的風險增加。盡管如此,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我國并沒有法律要求企業集團各成員必須由同一事務所進行審計。
三、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審計風險
(一)審計風險及重要性水平評估
《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中指出,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適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由于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風險很高,因此,對集團審計中的風險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在集團審計中,審計風險包括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可能沒有發現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存在的錯報,并由此導致集團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風險,以及集團項目組可能沒有發現該錯報的風險。
基于成本效益原則,重要性理念應運而生。審計透過對任何審計事項的重要性的判斷,來確定審計風險的大小,以及適用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在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時,集團項目組應當確定的與重要性相關的事項有:首先,集團項目組應確定集團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水平。其次,根據集團的特定情況,合理預期將影響使用者依據集團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確定適用于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一個或多個重要性水平。最后,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對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實施審計或審閱,這些組成部分確定組成部分重要性。組成部分重要性應當低于集團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針對不同的組成部分確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二)對評估的風險的應對措施
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設計和實施恰當的應對措施。
就集團而言,對具有財務重大性的單個組成部分,集團項目組或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應當使用該組成部分的重要性,對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實施審計。對于不重要的組成部分,集團項目組應當在集團層面實施分析程序。實施分析程序的結果,可以證明集團項目組得出的匯總的不重要的組成部分的財務信息不存在特別風險的結論。
如果集團項目組認為對重要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執行的工作、對集團層面控制和合并過程執行的工作以及在集團層面實施的分析程序不能獲取形成集團審計意見所依據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集團項目組應當選擇某些不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對已選擇的組成部分財務信息親自或由代表集團項目組的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使用組成部分重要性對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實施審計或審閱,或實施特定程序。
如果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對重要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執行審計,集團項目組應當參與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實施的風險評估程序,以識別導致集團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特別風險。如果組成部分是不重要的組成部分,集團項目組參與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工作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將根據集團項目組對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了解得不同而不同。
以上的風險的應對措施可以有效地應對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可能沒有發現組成部分財務信息存在的錯報,并由此導致集團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風險,以及集團項目組可能沒有發現該錯報的風險。對于提高審計質量有重要意義。
四、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溝通的重要性
審計人員的溝通是指在從事審計活動的人員與某一個體或某些群體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傳遞、交換或分享與審計有關的任何信息的過程。而具體到集團審計中,溝通包括集團項目組與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溝通,與集團管理層和集團治理層的溝通。
溝通有利于審計風險的降低。一方面,如果集團項目組與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之間建立良好有效的雙向溝通關系,就可以降低無法獲取形成集團審計意見所依據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風險。而集團項目組和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之間有效的溝通的基礎是集團項目組清晰、及時地向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通報工作要求。同時集團項目組應當要求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溝通與得出關于集團審計的結論相關的事項。另一方面,在審計過程中,集團項目組通過與集團管理層和治理層的溝通,與他們建立和諧、有效的人際關系,有利于集思廣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審計風險。
通過溝通,取得被審計單位的支持和配合,促進協調,減少沖突,改善與被審計單位或部門的關系。通過溝通與交流,審計成員之間信息共享,提高審計效率,避免走彎路??梢?,溝通的意義非同一般。
隨著我國企業股份化、集團化的深入發展,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將越來越多地出現。而由于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標準多樣化、審計風險大的特征,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審計時應當關注審計責任的設定、審計風險以及溝通等問題。使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耿建新,李明瑋.合并會計報表審計初探[J].審計研究,1996(4).
[2]張家倫.合并會計報表審計的探討[J]. 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年09月.
關鍵詞:XBRL;財務報表審計;審計對策
一、XBRL的出現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更便捷地獲取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取得審計證據
我國會計電算化進程起步較晚,由于商品化財務軟件成本低、維護有保障的特點,大部分企業都通過購買商品化財務軟件來適應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不同企業使用的不同的財務軟件、同一軟件不同的版本之間的由于數據格式、結構等的差異很難進行數據的分享和交換。企業信息系統數據標準的不統一給審計人員獲取財務信息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XBRL在分類賬層面的分類標準可以通過與財務軟件的嵌套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轉化為XBRL格式,從而使審計人員能更便捷地獲取格式統一的電子化財務信息,為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節省了不少時間。
(二)提高了審計人員進行分析程序的效率,縮短審計流程
分析程序通過分析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做出評價。在風險評估階段,通過分析程序來判斷可能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在進一步審計程序中,分析程序可以作為實質性程序來測試數據之間的趨勢、比率等是否符合預期,以此使細節測試更有針對性;在總體復核階段,運用分析程序來判斷是否依然存在未識別出的重大錯報風險。XBRLGL對企業分類賬中各種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進行唯一的標記,使得審計人員在分析程序中可以快速精準地獲得數據,而對數據的分析也可以通過設計好的計算機程序來完成,從而使分析程序效率提高,縮短了財務報表審計的周期。
(三)可以使審計抽樣工作減少
審計抽樣用于控制測試中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進行測試,在細節測試中用于測試與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相關的認定是否存在錯報。在傳統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由于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不易于直接檢索,注冊會計師只能根據所獲得的有限的帳表來抽取一部分樣本進行測試。有了XBRL之后,審計人員就可以通過直接篩選所有電子原始憑證定項目直接獲取某控制是否得到良好執行,而不必因為審計資源和時間的限制而只能選取少量的業務進行測試。這樣就節省了審計人員花費在審計抽樣中的部分時間,提高了審計效率,由于對整體進行測試成為可能,也同時提高了審計質量。
(四)為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財務報表審計作為近代企業受托責任發展的產物,本身也是財務工作的一種延伸。傳統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很大程度上是由審計人員人工完成的。在未來的審計工作中,如果在XBRL的基礎上發展出針對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底稿編制的一套分類標準,對底稿中的各個項目進行定義和分類,那么在傳統審計工作底稿需要人工錄入的部分,都可以根據相應的標記從已有的數據源中鏈接過來,這將會大大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審計人員將有更多的時間對工作底稿中的數據分析結果、各種已獲取的審計證據進行考慮,從更全面的角度考慮是否已經對有潛在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進行了充分的審計程序,更好地利用審計底稿得出審計意見,完成財務報表審計。
(五)數據準確度與可信度提高,提高了審計工作質量
XBRL技術從兩個層面上規范企業財務信息:一是XBRLGL,即從分類賬的層面對企業信息系統中日常交易的信息進行統一規范和反映,例如對會計分錄中的摘要、科目編碼、記賬金額、借貸方向等分別賦予相應的標記,使企業信息系統內部可以實現數據的無縫對接;二是XBRLFR,即從財務報告層面對更概括性的信息進行定義,例如期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些會計報表以及財務報表附注中的各種項目和數據。由于XBRL的一次輸出、多次錄用的特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輸入出錯的風險,提高了財務信息的質量,也間接提高了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的質量,從而提高了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質量。
(六)XBRL的發展促使新型審計軟件的開發
XBRL技術的出現、發展、應用對于現有財務信息處理、交換、輸出等都是一場巨大的沖擊。雖然XBRL目前在世界各國都沒有開始大規模廣泛應用,但前進的浪潮是不會停止的,終有一天XBRL會成為主流。而面對被審計對象的巨大變化,實施審計工作所利用的審計軟件也必然會發生變化。在未來XBRL被廣泛應用的時候,可能越來越多的新的審計技術比如自動化、協同工具等會被設計組成適合XBRL環境的新型審計軟件。
二、XBRL的出現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帶來的挑戰
(一)擴大了財務報表審計范圍
在進行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在內的審計人員主要任務是通過一系列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合法、公允來發表審計意見。而在XBRL應用的背景下,增加了對XBRL格式實例文檔的審計,以XBRL格式存在的數據信息在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中生成、傳遞、處理的過程是否準確無誤地進行也需要審計人員來進行確認。這無疑增加了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擴大了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
(二)需要審計人員在實施財務報表審計時有更強的業務和操作能力
審計從業人員熟練掌握有關財會、審計方面的知識是理所應當的,這是進行實際工作必要的知識儲備。而XBRL得到廣泛應用之后,審計人員不只是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要對有關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等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否則就無法適應XBRL環境下的審計工作。因此XBRL的應用對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要求,這必然會導致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審計人員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三)XBRL應用增加了審計風險
在XBRL環境下,審計人員要增加對XBRL系統的審查工作。因為這樣才能對XBRL系統的固有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使審計工作更加全面、嚴謹。審計人員在XBRL環境下還需要審查被審企業編制財務報表使用的XBRL分類標準是否適當、XBRL系統中財務數據的處理過程是否正確并合乎制度以減少它們帶來的錯誤風險。除此之外,財務信息的安全性也可能會增加審計工作的風險。網絡環境中可能隨時會有計算機病毒入侵,XBRL格式的財務數據極容易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被修改,這樣同樣增加了財務數據的錯誤風險,進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三、XBRL環境下財務報表審計對策
以上已經對XBRL的應用會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帶來哪些積極或有挑戰性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介紹和分析,下面就來具體地探討一下應該采用怎樣的審計對策才能使財務報表審計工作能更好的適應XBRL環境。
(一)促進XBRLGL在企業中的應用
XBRL技術分為XBRLFR(財務報告)和XBRLGL(分類賬)層面。目前XBRLFR在我國的應用已得到初步發展,但XBRLFR僅僅是應用于企業業務信息流程中的最后一個階段,僅僅是對財務報告層面中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定義和規范。XBRLFR雖然對現有財務報告中信息的使用、傳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對于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對于現有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影響都是很有限的。XBRLGL從分類賬層面對企業日常交易事項的各種細節進行定義,使形成財務報表的數據源更加標準化。XBRLGL也是基于XML發展起來的,它獨立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而存在。XBRLGL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以嵌套的形式與各種財務系統實現無縫對接。XBRLGL標準將企業信息系統中的各種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進行統一的定義和標記,使其具有相同的格式與結構,從而提高了信息的集成度和共享度。XBRLGL如果在企業中得到良好的推廣和使用,對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將會帶來很大的好處。例如可以使審計人員從更加結構化的信息中更有效率地獲得更高質的審計證據,節省審計時間。企業對于XBRLGL的優勢還沒有很好地認識,鑒于XBRLGL的應用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能夠帶來很大的好處,審計人員也應當適當宣傳XBRLGL,促進其在各企業中的應用。
(二)將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與數據式審計模式結合起來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隨著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規模、日常經營業務量不斷擴大,經營模式變得多樣化,而一步步從制度基礎審計發展而來的。本質上來說,風險導向審計還帶有非常多手工審計的色彩。數據式審計模式是隨著信息技術在財務領域的應用而逐漸從賬套式審計模式中發展而來的比較現代化的審計模式。順應企業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發展潮流,審計工作也應該隨著被審計對象形式的改變做出相應的改變。XBRL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使得許多更先進更便利的技術可以應用到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中去,例如數據挖掘技術等。XBRL的出現和使用改變了財務信息的格式,使其變得更加結構化、更加統一和標準。審計工作可以通過利用計算機程序來快速處理分析數據,向更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在目前以風險導向審計為主導的階段下,無論是XBRL的廣泛應用,還是數據式審計的最終實現,都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F在審計人員能做的,就是做好心理準備,在現有審計模式下不斷增加數據式審計的色彩,促進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發展。
(三)將XBRL技術應用于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
在XBRL環境下,企業應用XBRL技術可以使企業內部信息格式得到規范和統一,實現集團內部數據的無縫對接。審計人員不僅應充分利用被審計單位應用XBRL帶來的技術優勢,還應該意識到XBRL技術用來規范審計工作中的各種文件、數據可能給審計工作帶來的另一種便利。審計人員在實施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時,通常要將審計工作計劃、流程、實施的審計程序及結果、相關數據等等記錄編制成審計工作底稿。在獲取被審計單位有關數據時,利用XBRL對審計底稿中的對應部分做出標記,就可以直接從XBRL格式的被審計單位數據庫中提取出來,而避免了審計人員人工尋找正確數據進行復制粘貼,這也減少了手工輸入發生錯誤的可能性。此外當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提出賬項調整的建議時,可以將審計底稿中的調整分錄以XBRL的格式同步到企業的賬簿中、報表中,這將節省雙方的工作時間,實現雙贏。
(四)開發新型審計軟件
在XBRL環境下,財務信息將有更加統一的標準,更便于使用者采集。在這樣的情況下,審計工作將需要開發更利于凸顯XBRL技術優勢的審計軟件來為審計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關于新型審計軟件的開發,可以將數據挖掘、聯機分析、人工智能等加入到審計軟件的功能中去。通過建立更完善的審計模型,可以同時將定性與定量分析功能嵌入審計軟件中,使審計人員更方便地分析繁多數據之間的規律。結合XBRL的優勢與劣勢開發出功能更全面和通用的審計軟件,可以使審計工作更加自動化,使審計人員能更輕松高效高質地完成工作。在有優秀的審計軟件先進的技術支持下,結合XBRL環境下基礎數據獲取的便利性,審計人員可以將更多地精力放在分析工作上,使審計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四、結束語
XBRL以其強大的優勢預示著它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不僅對企業財務領域,更是對審計領域特別是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針對XBRL環境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帶來的各種影響,審計人員應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如促進XBRLGL在企業中的應用、將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與數據式審計模式結合起來、將XBRL技術應用于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開發新型審計軟件等,以便適應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維良.XBRL網絡財務報告審計鑒證研究綜述:一個研究框架[J].財會月刊,2011(35):61-63.
[2]黃性清,王靜,崔立升.基于XBRL環境的審計創新研究[J].財會通訊,2013(10):93-94.
內容摘要:隨著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臺,內部控制審計越來越被關注,內部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評審之間的關系容易被混淆,論文重點分析以上幾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便深入了解內部控制審計。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內部控制在防范財務信息失真,預防重大的會計舞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個好的制度都需要強有力的監督才能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才能對由此產生的財務信息的質量進行合理保證。所以利用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外部審計,出具合理保證的審計報告,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隨著美國SOX法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頒布,絕大部分國家都意識到了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要性。我國在2008年5月由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4月,上述5部門又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指出,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中,應當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為發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提供合理保證。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并對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等工作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本質區別。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對于充分認識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特作用,切實推進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之間的關系
內部控制評價是指由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利機構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形成評價結論,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董事會或類似權利機構通常指定內部審計部門為內部控制評價部門,圍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控制要素的設計與運行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并指出控制缺陷包括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形成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企業董事會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責,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真實性,是指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是否如實反映了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合法性,是指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編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規章的要求(吳秋生,2010)。
(一)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的區別
1.范圍不同。內部控制審計以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為主。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直接決定著審計的質量、成本和責任,決定著審計的可行性。為了遏制內部控制的各種可能的缺陷滋生,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盡可能多的相關信息,促進被審計單位全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審計應當以整個內部控制為審計范圍。但是,以整個內部控制作為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既不明確,也不好把握,容易產生審計風險,審計的可行性會有問題。所以,目前內部控制審計只能突出重點,重點解決內部控制弱化可能產生輸出虛假財務信息的問題,內部控制審計范圍應當限于與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楊瑞平,2010)。
按照《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內部控制評價圍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控制要素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內容,建立內部控制評價的核心指標體系,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2.性質不同。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外部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是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的審計,是一種獨立的鑒證業務。內部控制評價是企業內部管理層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通常情況,授權內部審計機構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服務業務。
3.目的不同。內部控制審計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發表審計意見,為內部控制自評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證。內部控制評價是管理層通過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的一種自我評價,一方面,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及時改善企業內部控制情況,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投資者、社會公眾等企業利益相關者根據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可以了解企業內部控制水平,評估企業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從而為投資決策和正確行使相關權利提供資料依據。
4.責任主體不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規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內部控制,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業董事會的責任。按照該指引的要求,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企業內部控制責任是由企業承擔的,而內部控制審計責任是由注冊會計師承擔的。兩種責任的分離決定了企業和注冊會計師在分別實施內控自評和內控審計時必須按照不同的規則獨立完成,兩者之間不能夠相互替代和免除(金靈,2011)。
5.評價依據不同。內部審計評價依據《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進行評價,而內部控制審計依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進行審計。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的聯系
1.評價對象相同。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都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只不過兩者對于內部控制的范圍各自有所側重。這兩種評價必然存在內在的關聯性,所以往往也依賴同樣的證據,遵循類似的測試方法并使用同一基準日。
2.內部控制評價滋生了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對于執行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上市公司或其他中小企業,按照《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企業內部控制必須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同時對外披露或報送。由此,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催生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產生。
3.內控審計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適當利用企業內控自評工作。內部控制審計執行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工作進行評估,判斷是否利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相關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應減少可能本應由注冊會計師執行的工作。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審計和內部控制評價既有本質的區別又有相應的聯系。需要強調的是,注冊會計師雖然可以利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所形成的結論,但需對其本身發表的審計意見獨立承擔責任,該責任不因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工作而減輕(王曉麗,2011)。
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之間的關系
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是指為編制審計計劃能夠準確確定審計重點和抽樣規模提供可靠依據,進而進一步確定實施實質性程序的范圍、性質,注冊會計師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應當首先了解審計單位內部控制,且出現下列兩種情況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內部控制實施控制測試:
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一)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的區別
1.直接目的不同。內部控制審計是出于管理方面的需求,從公司層面對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系統尤其是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進行全面的評價,以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措施的實施及目標的實現,表現形式為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發表審計意見。而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是為了滿足審計方面的需要,評價那些可能對財務報表可靠性有重要影響的內部控制,判斷其可依賴程度,從而合理確定審計程序,保證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
2.性質不同。內部控制審計是一項獨立的鑒證業務。而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是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中的一部分,一個重要的環節,而非單獨的一項業務。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的聯系
1.審計對象相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都要對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進行審查,審查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執行的有效性。
2.審計方法相似。針對相同的審計對象,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在審計方法上相似,都需要運用檢查書面文件和記錄、詢問有關人員、穿行測試等方法。
正因為兩者的相似點,現階段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就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評價可以開展整合審計,即由同一會計師事務所的不同項目組執行同一委托單位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有利于注冊會計師之間的溝通,方便協調各自的工作進度,互相借助對方的工作成果,可以大大加速審計時間,節約審計費用,降低審計成本,有利于促進內部控制審計順利開展。當然在整合審計過程中,應同時實現如下的目標: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其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的意見;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其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控制風險的評估結果。
一方面,注冊會計師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時可以直接利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結論作為對控制風險的評估,最終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因為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要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并承擔法律責任,關于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結論是較為精確和可靠的,因此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可以利用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審計結果來評價控制風險。
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提出內部控制有效性審計結論時,應考慮財務報表審計控制測試的結果,若財務報表審計的結果表明相關認定中存在重大錯報,而內部控制不能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重大錯報,則通常表明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冊會計師要充分利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結論,再進行補充和擴大內部控制測試范圍,以收集更充分的有關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證據,最終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合理評價。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審計意見; 審計機構變更
【中圖分類號】 F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3-0103-04
引 言
2002年,為了更加有效地解決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難題,美國國會頒布《薩班斯法案》,第一次要求公眾公司聘請審計師審計“與財務報告可靠性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2008年5月,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或類似機構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價,并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該自我評價報告。2010年4月15日五部委又聯合印發《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至此,我國證券市場真正進入了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并行的制度模式。
本文正是在這種制度模式下,就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和內控審計意見類型變動趨勢、年報審計機構和內控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描述性統計及評析,并在此基礎上向證券監管部門提出參考性建議,以使我國證券市場制度更完善,發展更健康。
一、文獻回顧
(一)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和內控審計意見
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一方面對上市公司本身以及資本市場上廣大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也直接關系到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優劣[ 1 ]。這里的審計意見,顯而易見指的是財務報表的審計意見,說明審計意見是有信息含量的。信息含量是指信息的有用性,即某一信息集的公開披露是否會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影響[ 2 ]。
由于內部控制,特別是與財務報表可靠性相關的內部控制和財務報表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果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表審計意見是有信息含量的,那么,可以合理地認為,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也是有信息含量的。
相關學者的實證研究也印證了上述說法。張繼勛等基于心理和行為視角,采用實驗研究方法發現,內部控制否定意見降低了個體投資者對公司標準無保留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信心,同時,不同性質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內部控制否定意見,對個體投資者的標準無保留財務報表審計意見信心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 3 ]。潘芹利用委托理論對內部控制審計進行分析,并基于2009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了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意見的影響,結果表明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意見有顯著的影響[ 4 ]。
綜上所述,無論是年報審計意見還是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在證券市場都具有信息含量,都會對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產生影響,因此,這些審計意見的真實性就顯得格外重要。通過數據筆者發現,我國的年報非標準審計意見近年來持續下滑,而內部控制非標準審計意見卻是持續上升,值得研究。
(二)審計機構變更報備
到目前為止,關于財務報表審計機構和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方面研究的文章較少,見諸報端的居多。
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前任審計師和后任審計師報備審計機構變更信息,主要目的是為了監督上市公司是否有不合理的原因解聘事務所,比如“購買審計意見”等。自報備信息以來,問題漸漸凸顯,這一監管舉措似乎也在接受著拷問:報備審計機構變更信息的價值有多大?同樣也值得思考。
二、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和內控審計意見類型變動趨勢
(一)財務報表審計意見類型變動趨勢
表1為2005―2015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意見類型變動趨勢。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5―2015年,(1)上市公司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也就是說標準審計意見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其中2014年和2015年稍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近四年的比例維持在3%~4%之間。(2)帶強調事項段及其他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和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比例變化相同,其中2014年和2015年稍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近四年的比例維持在2.2%~2.9%之間。(3)保留意見的比例不太穩定,相比而言,有所反復,近四年的比例維持在0.5%~0.9%之間。(4)無法表示意見的比例總體來看呈下降趨勢,也時有反復,近四年的比例維持在0.1%~0.4%之間。
從上述分析發現,無論是隨著審計意見類型的嚴重程度加大非標準意見的比例在下降,還是上市公司的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比例一直逐年下降,可能的原因是:(1)由于各方監管者的嚴格管制,財務信息編制者更加關注年報的真實性和公允性;(2)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意見時更為謹慎,因為審計意見是有信息含量的;(3)不排除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可能產生道德風險的因素。
表2是對表1中最后四年比例數據的細分。從表2中可以看出,2012―2015年四年間,非標準審計意見在上市公司四個板塊中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深市主板、滬市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也就是說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比例,中小板和創業板較低。其中創業板最低,滬市主板和深市主板較高,深市主板最高。
具體來看,滬市主板和深市主板2012年到2015年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有降有升;中小板和創業板2012年到2015年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幾乎是持續上升(例外:2014年創業板的比例略微下降,幅度不大)。
造成上述不同板塊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不同的原因可能有:(1)證券監管部門對不同板塊有不同的監管要求,比如創業板的退市要求中,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消除的,會直接退市,不像滬深兩市還有較長過渡期的安排。(2)不同板塊的成長性和科技含量不同,一般來說,成長性較好且科技含量高的板塊,面臨的財務壓力較小,所以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低。
其中,中小板和創業板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的上升應該和其市場逐步成熟以及監管要求不斷完善有關,不排除事務所審計質量提高的因素。
(二)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及內控審計報告家數變動趨勢
從表3可以看出,2011―2015年五年間,隨著監管部門、上市公司和社會公眾對內部控制重要性認識的加深,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家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相對于上市公司的總家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家數依然偏低,且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總體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依次是2.17%、2.32%、3.94%、5.32%和5.62%,這個變動趨勢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的變動趨勢恰恰相反。具體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1.74%增加到4.57%;否定意見的比例有升有降;無法表示意見的比例主要呈上升趨勢,但在2015年,比例變為0%。
表4是對表3比例數據的細分。從表4可以看出,2011―2015年,滬市主板和深市主板的內部控制審計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較高(2011年例外,主要原因是中小板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基數較少,只有19家);中小板的比例有降有升,其中2012年和2013年沒有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創業板的情況在四個板塊中顯得很突出,五年間,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無一例外地出具了無保留意見,似乎和表2中創業板財務報表審計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情況不太相符(創業板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2012年0.85%、2013年1.32%、2014年1.18%、2015年1.81%)。
三、年報審計機構和內控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中的問題
(一)年報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
從表5可以看出,財務報表審計機構變更的原因主要有四個:(1)前任服務年限較長或合同期滿;(2)會計師事務所輪換;(3)項目主要審計團隊加入后任;(4)客戶重大資產重組。事務所合并的原因在2013年表現尤為突出,2014年和2015年未見此原因。總體而言,報備的審計機構變更信息中絕大多數不是如前任服務年限較長或合同期滿、會計師事務所輪換等乏味可陳的理由就是如客戶選擇低價事務所、客戶單方面更換事務所等值得深思的說辭,信息含量不足的問題很明顯。
而且,從2013―2015年三年的統計數據看,發現后任審計師和前任審計師報備的信息往往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徑庭。比如:2013年天?。ㄇ叭危┍缓B撚崳?00277)解聘時報備的信息是“客戶2012年度被前任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而亞太集團(后任)報備的信息卻是“前任業務繁忙”;致同(前任)被貴糖股份(000833)解聘時報備的信息是“客戶2012年內部控制被前任出具了否定意見,重新招標”,而中審亞太(后任)報備的信息卻是“前任聘期已滿”。再如:2015年,立信(前任)被*ST新都(000033)解聘時報備的信息是“與客戶在會計審計等問題上存在分歧”,而天?。ê笕危﹫髠涞男畔s是“董事會改聘”。
所以,相比而言,由于和客戶脫離了合作關系等原因,一般而言,前任審計師報備的信息要比后任審計師報備的信息更具信息含量,更能反映出財務報表審計機構變更的真正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前任審計師還是后任審計師報備的審計機構變更信息的信息含量和真實度都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是需要監管部門關注的。
并且,2013―2015年,未報備及未見報備信息的事務所家數雖然不多(2013年的特殊情況見注①),但也應引起關注,因為不能排除這些未報備及未見報備信息的事務所中可能隱藏了不為人知的信息,而這或許正是監管部門需要的信息。
(二)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
從表6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變更的原因主要有四個:(1)前任服務年限較長或合同期滿;(2)會計師事務所輪換;(3)項目主要審計團隊加入后任;(4)客戶業務發展需要。項目主要審計團隊加入后任的原因在2015年表現得尤為突出,2013年和2014年未見此原因,這與2015年財務報表審計機構變更的原因是匹配的。另一個變更的重要原因是“客戶選擇整合審計”,這也與當下的審計制度模式相符。前后任審計報備的內部控制審計機構的變更信息有所出入,且未報備及未見報備信息的事務所也應引起注意。
當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沒有采用整合審計制度模式,而是分別聘請審計機構審計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比如2015年三峽水利(600116)的前任審計師(天?。﹫髠涞膬炔靠刂茖徲嫏C構變更信息為:“為充分發揮外部審計機構對公司治理的促進作用,客戶分別聘請財務報告審計機構和內部控制審計機構。”
四、相關對策和建議
(一)監督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質量
2005―2015年的11年間,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持續下滑,一方面可能說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編制更加趨于真實和公允,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意見的過程中存在道德風險的可能性。
因此,監管部門應通過持續提示會計師事務所甚至懲戒觸碰底線的會計師事務所,使其關注審計職業廣泛的公益性、高風險性和職業榮譽感,并在職業利益和保護公眾利益之間選擇后者。除此之外,監管部門還應擴大開展抽查工作的范圍和同業復核的范圍,特別是變更審計機構原因不合理的上市公司、異常審計費用的上市公司等,從而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質量。
(二)推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
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應在證券市場中全面鋪開,大力推動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執行,提高審計內部控制的覆蓋面。深交所2009年規定,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至少每兩年對內部控制實施一次鑒證。有學者實證研究發現:大多數創業板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滿足兩年鑒證一次的要求,但是鑒證意愿并不強,鑒證報告規范性也有待提高;同時,雖然內部控制鑒證能夠提高財務報告質量,但效果并不顯著[ 5 ],這或許值得我們深思。監管部門應關注中小板和創業板內部控制審計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的變動趨勢,適時調整相關政策和措施。
(三)關注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中心曾對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的情況作過專門研究并指出:事務所服務年限過長、合同期滿等變更審計機構的原因,并不是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必然條件。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變更審計機構的原因時隨意性較大,針對性不強,外界很難從披露的內容中得獲悉變更審計機構的真正原因。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公司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只字不提,甚至有些會計師事務所(包括前任審計師和后任審計師)不向中注協報備變更信息。
筆者認為解決審計機構變更報備信息問題的途徑至少包括三個:一是提高向中注協報備變更審計機構原因的強制性,并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敦促前后任審計師加強溝通;二是監管部門盡可能清楚地確定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具體的最長年限和條件;三是由于無論是對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原因的了解還是對上市公司及高層的了解,前任審計師所掌握的信息都要優于后任審計師,并且前任審計師在報備時,其與上市公司的經濟聯系遠遠弱于后任審計師,所以,監管部門在收集報備審計機構變更信息過程中,可以有傾向性地多關注前任審計師的報備信息。當然,作為前任審計師的事務所也負有與其掌握的信息量相匹配的責任和擔當,提高報備信息的信息含量,讓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變更審計機構的真正原因。
【主要參考文獻】
[1] 呂先锫,王偉.注冊會計師非標準審計意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行業經驗數據[J].審計研究,2007(1):51-58.
[2] 宋常,惲碧琰.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非標準審計意見信息含量研究[J].審計研究,2005(1):32-40.
[3] 張繼勛,何亞南.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與個體投資者對無保留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信心[J].審計研究,2013(4):93-100.
Abstract: It may exist in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nd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ance layer. As internal personnel, managers and governance layer more understand the unit''s situation, and can make accounting treatment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which suits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managers and governance layer should assum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prepar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hould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 auditing based on auditing standards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s. Auditing standards not only provides the responsibility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ssumes and the goal to achieve, also provides audit procedures which must be implemented for fulfilling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zing the goal.
關鍵詞: 財務報表審計;質量控制
Key words: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3-0107-01
0 引言
審計范圍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與注冊會計師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明確劃分責任,不僅有助于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與注冊會計師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為財務報表及其審計報告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經濟決策信息,還有利于保護相關各方的正當權益。
1 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與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1.1 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財務報表是指對財務信息的結構化表達。財務報表是在會計記錄的基礎上,依據某一財務報告框架(整套會計準則)編制,旨在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擁有的經濟資源和所欠的債務或一段期間資源和債務的變化。財務報表(通常包括附注)可能指一整套財務報表,但也可能指單一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財務報告框架的規定確定了財務報表格式和內容。管理層的責任主要包括:①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②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作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1.2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以下簡稱審計準則)的規定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有利于提高財務報表的可信賴程度。為履行這一職責,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通過簽署審計報告確認其責任。
1.3 兩種責任不能相互取代法律法規要求管理層和治理層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責任,有利于從源頭上保證財務信息質量。同時,在某些方面,注冊會計師與管理層和治理層之間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管理層和治理層作為內部人員,對企業的情況更為了解,更能作出適合企業特點的會計處理決策和判斷,因此,管理層和治理層理應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
2 財務報表審計的一般原則
2.1 遵守質量控制準則 目前,財政部已兩項質量控制準則,即《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2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前者從會計師事務所層面上進行規范,適用于包括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后者從執行審計項目的負責人層面上進行規范,僅適用于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業務。這兩項準則聯系緊密,前者是后者的制定依據?!吨袊詴嫀煂徲嫓蕜t第112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明確了適用于財務報表審計的職業道德要求,并闡明了項目負責人對遵守職業道德要求的責任。在某些方面,除非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方面提供了相左的信息,執行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業務的項目負責組在履行其在適用于單項審計業務委托的質量控制程序方面的責任時,應當依賴會計師事務所層面的質量控制制度和程序。例如,在項目組成員的能力和技能方面,項目負責人應當依賴會計師事務所的雇用和培訓制度;在客戶關系的保持方面,項目負責人應當依賴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承接和保持程序;在項目組遵守監管和法律要求方面,項目負責人應當依賴會計師事務所的監控程序;在項目組成員的獨立性方面,項目負責人應當依賴會計師事務所與保持獨立性有關的信息的收集和傳達程序。相應地,《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建立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證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員工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財政部的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以及本所的質量控制制度。
2.2 遵守審計準則 審計準則作為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的技術標準,對注冊會計師在某一審計領域的責任、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和核心要求、為達到這一目標所要實施的必要審計程序作出了明確規范。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以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增進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信心。為了確保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遵守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會計師事務所按照有關質量控制準則要求而建立的適合于本所的質量控制制度,包括適合于審計業務的質量控制程序。
3 財務報表審計范圍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審計準則和職業判斷確定審計范圍。審計準則在規定注冊會計師承擔的責任和所要實現的目標的同時,還規定了為履行責任和實現目標所須實施的審計程序。例如,《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41號——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考慮》規定,注冊會計師有責任合理保證所獲取財務報表在整體上不存在重大錯報。審計中的職業判斷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準則的框架下,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備選方案中作出決策。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審計準則不可能針對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規定對應的審計程序。因此,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至關重要。注冊會計師在形成審計意見時,都離不開職業判斷。離開了職業判斷,審計就成為簡單機械地執行審計程序的過程。換言之,注冊會計師不能只遵守部分審計準則,而應當遵守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所有審計準則。除非注冊會計師完全遵守了與審計有關的所有準則,否則他不應聲稱遵守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
參考文獻:
[1]郝玉貴.醫院財務報表審計利益相關者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