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4 16:12: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專業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護理專業;臨床實習;對策
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向合格護理人員轉變的關鍵環節。在臨床實習階段,能否熟練的掌握各項護理基本操作技能,能否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都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目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不足,直接影響了臨床實習的質量和效果,嚴重制約了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并找出對策,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護理專業學生臨床實習階段存在的問題
1.面對臨床實習,認識不足。很多護理專業的實習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不熟悉本專業實綱,對整個護理實習過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對實習醫院的帶教環境和帶教方式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很多學生對臨床實習沒有形成清晰的概念,一旦進入實習階段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很多學生在進入實習階段后會發現臨床實習和他們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出入,很多學生在實習之前都認為臨床實習階段學習的應該都是“高、精、尖”的知識,真正進入實習后才發現,學的和做的最多的還是諸如鋪床、疊被、量血壓等基礎護理工作。還有的同學適應不了校園學習環境和醫院帶教環境的轉變,帶教老師不主動教,學生就不會主動問、主動學。很多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會逐漸變得焦慮,對臨床實習缺乏興趣,甚至產生提前終止實習的想法。2.面對臨床實習,思想上準備不足。大多數護理專業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會感到很期待、很興奮。她們會幻想自己成為白衣天使的樣子,會為自己有機會為病人服務,為病人解除痛苦而高興,但她們確忽略了在臨床一線需要面對和克服的各種困難,在思想上準備不足。例如,很多學生下到臨床一線后會發現臨床護理工作特別辛苦,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因為是直接面對病人,所以必須要時刻集中注意力,特別遇到晚夜班時更是難以迅速適應,很多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厭學心理,更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改行”的想法。還有的同學對醫患關系的現狀認識不清,醫患溝通能力較弱,發生醫患矛盾時無法從容應對,在面對病人的刁難時覺得難以置信,無法理解,有的甚至和病人發生激烈爭吵。思想上的準備不足會直接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無法迅速的、從容的應對,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對學生的臨床實習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3.面對臨床實習,能力上準備不足。護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多以基礎理論學習為主,缺乏臨床經驗,操作技能差。相當一部分實習護士不能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不敢動手,無法迅速的融入到實習工作中去;大部分學生法律意識淡漠,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對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等名詞只聞其名,不知其意,缺乏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能力。此外,部分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不強,不管是在和帶教老師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還是在和患者的溝通交流中都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不足都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在實習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對策
1.加強學生實習前的崗前培訓。(1)組織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業教師對即將開始臨床實習的班級進行專業培訓,從醫院環境、實綱、科室設置、工作內容、醫患關系、預期困難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培訓,讓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就對整個實習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針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從容的應對各種挑戰。(2)充分重視老師的思想引領作用,組織輔導員和實習主管部門管理老師對學生開展專題實習講座,針對往屆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真人真事為載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實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和就業觀。2.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1)注重思想引導,讓學生深刻理解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在護理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護理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在校實驗課、學生見習等方式不斷加強學生護理基本操作技能的鍛煉,提高學生的護理操作水平。(2)加強法律、法規教育,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課程和講座讓學生熟悉常見的與醫療糾紛相關的法律法規,學會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努力提高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通過在校期間開展一系列的專題講座,將人際交往溝通方面的知識技巧傳授給學生,再結合相關的主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將知識技巧轉化為自身的溝通交際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水平。通過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和綜合能力培養可以提高學生對臨床實習認識的水平、有助于解決學生面對臨床實習時出現的思想準備和能力準備不足的情況,提高學生臨床實習的質量和效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唐敏 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護理專業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并且護理范圍的不斷變化使護理水平相應的也發生了變化,護理水平的變化同時也是對護理教學的一種挑戰。作為一名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根據護理學實踐性很強的特點,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所以在護理專業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也是護理教育的最終目的。但實際上目前的護理教學中并沒有突出實踐的重要性以及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護理教學的發展和護理專業學生就業有著嚴重的影響。
1 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對于基礎護理來說,其主要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而相當一部分的臨床實踐內容被老師只在課堂上講授并沒有讓學生去進行實際的操作??萍嫉倪M步使護理設備也在不斷的更新,以往的操作不能適應新的護理設備,也有的不能用了,但在護理教學中,對設備的操作并沒有隨著設備的更新而有所變化,一些操作項目隨著技術的更新已經被淘汰,但仍然存在與護理教學中。在護理教學并沒有體現出來教育大綱中要求學生應該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相對應的一些技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缺乏指導。從而導致老師在教學中隨意性很強,沒有計劃,對學生的教學目標缺乏考慮。會對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不知該從哪里著手,對許多操作要素不明白等許多不好的影響。
1.2 教學方法的問題
現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老師講為主,老師講學生聽,再不然就是老師操作學生看,很少有學生操作老師在一旁講解的情況。而新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求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起一個指導的作用,多讓學生動手,而不是在課堂上的死記硬背。另外老師要根據每個科室和每個學生的特點合理的安排工作。但一些老師把學生的護理見習課變成了小的理論課,不給學生見習的機會而是重復的講一些課堂理論,忽視了實習的重要作用。老師自己的原因,由于講課經驗不足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興趣不足積極性不夠,甚至有的學生會有厭學的心理,從而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也有的老師讓學生去實習,但是在實習中他們忽視了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他們當做免費的勞動力來使,這些問題都是由教學方法不當引起的。比如在學習心血管系統疾病時,不光要在課堂上講述有關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病情的有關癥狀,還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去學會如何對血壓進行測量,在實踐中多讓他們正確認讀常見典型異常心電圖以及掌握高血壓病、冠心病的臨床特征,這樣在以后的實習中才不會慌亂,不會不知從何下手。
2 解決護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2.1 重視教學模式的改變
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見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課堂上要使學生敢于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激發作用,有了興趣之后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護理教學要把課堂講授與實際操作緊密的結合,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同時使學生除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拋棄以往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討論、實踐等活動。
2.2 重視實訓教學
護理教學在課程的安排上可以做一些改變,增加實訓課時以突出護理專業較強實用性的特點,大大增加醫院見習和實訓課,大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及時的對學校設備進行更新,多模擬病房的設施,同時對老師也要進行適時的培訓。此外,增加學校的實訓課減少講授理論知識所占用的時間,按照課程的有關要求,把理論課和實訓課相結合,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每組學生不要過多這樣不但能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動手操作,有更多的時間聯系,還方便老師指導。以往的教學是老師講后,學生模仿練習,最后又由老師總結,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是以老師為主,這不僅與新的教學理念不符,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在護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課程設置都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指導性的教學規范來設置的,學校的課程能反映學校的總體規劃,并且是學校的教學工作展開的依據,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主要依據課程設置來完成,它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習年限、開設課程、主要教學形式和學時的分學期安排等。而且課程設置是為實現教學的培養目標而服務的,在課程設置的生活,應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和社會的需要。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中職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
1. 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理論知識偏難,學生學得困難,教師教得困難,中職護理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是老師講授臨床課時,學生基本已將基礎課知識忘記,這就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在臨床教學中,講授知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在中職護理學校中,老師教授理論的課程時間遠遠大于實踐課程的時間,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先講基礎的教學,在去講臨床,最后去實習,這樣導致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銜接困難,往往造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脫節,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
2. 課程多,學時有限,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達不到崗位要求,專業定位不切合社會實際,中職學校開設的護理課程體系復雜,包括很多和護理學習沒有很大關系的課程,還有好幾門的選修課,這些科目的開設,嚴重占用了學生的時間,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性變差。
Abstract: Purpose: To study the releva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asic medical science courses in nursing profession; Method: Analyzing the direct relation of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he studying of late-stage clinical courses and clinical work; Result: There are shortages in distribution of teaching hours, selection of materi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ers; Conclusion: Further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setting in nursing profession.
關鍵詞: 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課程設置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basic medical course;curriculum setting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2-0271-02
0引言
基礎醫學課程主要闡述了人體正常和出現異常時的形態、結構、功能,為疾病的診斷、防治和康復等提供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支持。是護理及醫學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習護理專業臨床課程的先期課程,其開設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到護生對臨床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我校的實際情況是,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共開設: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藥理學7門課程。
在課程設置與安排上,受以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影響,對課程及內容選擇、安排順序,形成的課程方案與過去中專學校時無明顯變化,對目前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筆者認為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在課程設置與安排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現敘述如下。
1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學時分配問題
任何一次課程改革,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即各學科教師都認為自己擔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學時,造成各個學科課時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現代化的新型課程體系,如何科學合理分配學時,應作為一條重要原則。按照每門學科對人才培養目標所起的獨特作用,來合理的進行學時分配。
我校三年制??谱o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占總學時的21.1%,對于學時的分配,是基礎醫學教學中最有爭議的一個問題。學科不同的教師他們的觀點不一樣?;A醫學的教師認為應增加基礎醫學學時。護理專業的臨床醫學教師認為應維持現狀。但是我校受調查66%的06級學生(121人)認為基礎醫學學時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學生(在職醫院護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認為:基礎醫學課程內容太多,難學而意義不大。
2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使用教材的問題
護理專業在過去使用的是 “供醫學、護理、口腔等專業使用”字樣的書籍,目前選擇的教材范圍縮小,但護理專業開設的7門課程中5門基礎醫學課程選用的教科書是供臨床醫學專業使用的。護理學需要改編現有的基礎醫學教材,使其更適用于護理專業,以避免醫學模式阻礙護理專業的發展。我校已意識到了沒有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教材所出現的問題,于是發現一些較大的書店的醫學專柜,都有各式各樣的供護理專業使用的基礎醫學書籍,但真的選用時還得謹慎抉擇。因此,目前還沒有做出新的行動。
3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師的問題
我校護理教育的基礎醫學老師幾乎都受過醫學教育,他們既教授護理專業的學生也教授其他醫學專業的學生,甚至不同專業在同一課堂講課,我們了解到只有協和醫學院和復旦大學等少數學校的護理學院才有專門給護理學生上基礎醫學課的教師。雖然絕大多數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深厚的知識功底,但是將護理專業學生基礎醫學知識與護理實踐相聯系差距較大,使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4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其他問題
4.1 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后,少數院?;A醫學的教學模式由單一的分科課程向綜合課程轉變。在此期間,有的學校按系統講課,但是,在同一系統頻繁更換不同教研室的教師,使得學生既要被動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在書本上跳來跳去,又要被迫習慣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學風格的老師,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均不能很好體現,而且這種教學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學效果也有待時間認定。更何況高職高專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學生層次、學制也受到一定制約,教師授課仍然是“自由發揮”。
4.2 授課內容缺乏指導的問題在護理專業領域沒有對于基礎醫學所要教的內容質量、難易程度進行指導。教師們認為正是基于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缺少指導,對于教學內容的深淺難以把握。他們只有根據自己的對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理解來選擇課程內容,實際上應根據學生在臨床上需要來確定教學內容。
4.3 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理論不能聯系實際是眾多院校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尤其在高職高專具有較強實踐技能是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但在學習基礎醫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基礎醫學課程難學,教師也覺得基礎醫學難教。藥理學、病理學是最能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但是也是最難把握的課程。護生在基礎醫學上所花的學習時間較多。但學生在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完以后,大多不能把基礎醫學知識和護理實踐相聯系,難以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臨床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加之許多教師教學任務重,到臨床實踐的機會極少,執業資格限制等問題,也很難把基礎醫學知識與護理實踐相結合。為此,在所學的教材中加入基礎醫學和實踐相關的例子以及與其他醫學相關的專業內容,供教師們共同探討如何理論聯系實際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但目前還沒有較為合適的教材供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使用,學生學習時不能把基礎醫學與疾病聯系起來,便認為基礎醫學與護理關系不大。
基礎醫學與理論聯系實際的重擔壓在教師身上,需要教師有大量可供選擇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有深厚的臨床背景,正所謂臨床教師基礎醫學知識較薄弱,基礎醫學教師臨床知識技能不足。
4.4 護理專業考試的問題護理專業執業資格考試中,并不直接考試與基礎醫學的相關題目,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但至少也是學生認為基礎醫學課程與護理專業無多大關系的思想根源之一。以上是現階段我校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據了解全國許多類似學校也有較為相似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還有待各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論證。我校護理專業采取何種課程安排的方式,以滿足護理專業特色而又有別于其它醫學專業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還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張會君,李紅玉,劉濤.護理本科教學中“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設置[J].中國護理管理,2006,6(6):18-19.
[2]彭玉高,秦索娜.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06,4(3):165-166.
關鍵詞:高職護理;課程改革;問題
二十一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對健康的標準要求也隨之提高。在培養護理人員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出高質量、富有創造力的新型護理人才,而傳統的課程設置已經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那么護理教育中課程改革也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而在逐漸實施的部分課程在課程改革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困難。本教研室就各位老師針對課改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1、遇到的問題
1.1教學目標停滯
大多數的專業課程的病例分析及基本操作技術都是要求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有些操作學生雖然能熟練掌握,但對學生綜合操作能力的培養還沒完全跟上整體護理(以病人為中心)的步伐。
1.2教學內容重復或內容與專業不符
因護理專業課程劃分很詳細,所以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教材中都會出現,如心肺復蘇術在《急救護理技術》和《基礎護理技術》、包扎術在《急救護理》與《外科護理》中都有相同內容、《內科護理》與《外科護理》中也有個系統疾病護理的重復;也有教材選取不是針對護理專業,里面的教學內容與護理的聯系不緊密。如護理專業的健康教育課程教材選取的確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的教材等。
1.3教學方法中遇到的問題
1.3.1老師采用多媒體教學依然是以講授為主,課件文字偏多、字也小,再加上多數教師投影儀效果差,尤其上大課后面學生看不清,板書都被忽略,學生基本做不好筆記,有的學生課上完了而書上一個字都沒有。
1.3.2用病例分析教學案例用的不多,分組也是以學生座位就近原則,學生發言少。
1.3.3錄像播放時間長,有的課程是集中2個學時都在放錄像。而大多數的教材沒有配備配套的錄像光盤,所以內容基本是任課老師自己從網上下載的,有時下載的內容沒有更新也教材也不一致。
1.3.4情景模擬教學在實驗課中用的比較多,但學生練習還是“看示教-練習-回示教”的程序,如基礎護理、急救護理上實驗課前一般由實驗老師根據教學進度,提前為學生準備好用物,老師采用學生在上課時只是按照老師示教的步驟進行單調的重復練習,這種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或是興趣集中于某一處,而卻忽視了在操作訓練中綜合能力的培養,如在靜脈輸液練習課時,幾乎所有的學生將興趣集中于穿刺這一點上,而不去考慮輸液前需作哪些準備、輸液過程中應怎樣觀察病人的反應、以及怎樣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等許多方面。再如:心肺復蘇術學生對著復蘇模型練習,一味的練習胸外按壓,而對傷員倒地時病情及周圍環境評估和判斷、搶救時人工呼吸的練習、復蘇是否成功的判斷都忽略了。這樣的不連貫的操作和練習即使同學們再熟練,當他們在臨床上面對真正的病人的時候可能會束手無策。
1.4實驗技能實訓及考核各條件受限
1.4.1實驗實訓學時一般都是2學時一安排、學生人數偏多(一個班級50人)、而實訓時所需床位用物器材等教學設備數量不足,更新不快,導致質量上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90分鐘的時間真正完整的把一個操作做來的同學很少,在等待中,其他同學只有看別人做或講話玩手機等。老師花了很多時間去指導,但“教-學-做”的效果卻不是很顯著。
1.4.2在遇到考核時,由于監考老師的人數少,考題數量也有限,四五十個同學的考核很難同時進行,學院對這個問題也想了解決辦法,而實施過程中遇到各種耽誤時間的問題。如考題的復印及所需各種經費等到位時間偏長。
1.5理論考試單一
1.5.1考試以閉卷為主比較注重知識的考核,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1.5.2考試時機單一,大多數課程考試都是學期末或一門課程結束時進行也就是總結性考試,促使學生在學習上投機取巧,在考試前花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
1.5.3命題質量不高 題目從網上原封不動下載的偏多或命題重點偏移,尤其是有些考查課程的命題
2、建議
2.1完善更新教學設備 如實驗室護理床位、無菌操作用品、模擬病房設備等
2.2調整或增設實驗實訓室 如模擬監護病房,引進全功能急救模擬人的教學載體以適應仿真訓練,對高難度的有創性技術操作可利用動物手術
2.3選取合適的教材 可針對護理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選取自編或優質的教材,并配備配套的教學錄像
2.4增加考試形式 如口試、見習表現、開卷、小組討論,適當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定期邀請附屬醫院資深的護理人員參加學生的操作技能考核
2.5早接觸臨床 專科學生學制有限只有三年,目前我校護理專業學生教學模式還是采取的傳統的“2+1”教學模式,即2年的理論學習完再到醫院實習1年,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理論和臨床實踐完全分開,不能有效的把理論運用于實踐中。那么可以在學生進校第二學期適當安排進入臨床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學習,如果學生太多附屬醫院安排不過來的話,也可讓學生可到防疫站、療養院、社區等不同的醫療機構參加護理實踐,以了解不同的護理人員的工作性質、任務和角色。
參考文獻:
[1]閆瑞芹,沈寧,蔣艷。我國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進展及未來趨勢。護理學雜志,2005,20(1):75-77.
[2]呂一婷 ,姚躍英 ,林秧 ,等以能力為本位的專科護理技能實踐教學模塊的構建與實施[J]中華護理教育,2010,7(8):347-349.
[論文關鍵詞]高職英語 教學模式 解決方法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指出了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同時,還指出了高職護理專業現行的英語教材已不能完全適應培養臨床需求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級職業人才的目標。并就更新教學理念、師資力量培訓、完善評價體系等,提出了應對措施。
高職護理學校的英語教學應適應其教育的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在畢業后從事臨床及社區護理工作、并能不斷適應護理學科發展的應用型、技能型、創造型的高級職業人才。然而,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原因,現在的高職英語教學還遠遠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本文就高職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對策。
(一)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直以來,英語教學都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主宰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切,成了教學過程的主體和課堂上唯一的信息來源。此外,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把英語當做知識來傳授,過分注重語言知識的系統講解——講解生詞、分析課文、講授語法等;在教學過程的總體上,過分強調記憶的功能,使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和課本,成了消極被動的語言接受者,成了知識的容器。教學活動幾乎成了單方面的過程,而缺乏師生間的雙向交流。經過幾年的學習后,即使學生把語法掌握得很好,并記住了更多的詞匯,但由于在實際情景中缺乏使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會很難適應高職護理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創造型的高級職業人才的目標。
由于沒有足夠的機會進行師生間的雙向交流,語言實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占據主導地位,導致了課堂活動缺乏多樣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也大大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我院高職護理專業現在使用的是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教材,英語課程的內容與護理專業的臨床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課程內容與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聯系不夠緊密,很少結合醫學的臨床內容。學生經過幾年的在校學習,很少接觸醫學詞匯,不能聽懂簡單的醫囑,甚至不能進行簡單的醫護對話。
(二)應對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適應高職護理教育的特點。為了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創造型的技術人才,應確立以職業為本位、以能力為基礎的英語教學理念,堅持“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原則,克服聾子、啞巴英語。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激勵者和控制者,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使語言學習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的過程,并最終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學生能夠對病人進行人文關懷已成了高職護理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因此,英語教學也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和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不斷提高自信心、增強主動性,既而開發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使他們的人文素養得以提高。
2.利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體驗、實踐英語對話的機會,且內容要與護理教育密切相關??蛇x擇恰當的醫護對話、請學生介紹病房情況或鼓勵他們自己扮演護士或病人等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動中學會使用醫護英語;學生應變專心聽講為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積累經驗、掌握技巧,并合理調整各項活動,要激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從語言實踐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此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使用日趨廣泛,逼真的圖像、豐富的色彩、動態的畫面會給學生直接的視覺刺激。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先進手段,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調動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和想象力,從而激發學習動機。
3.注重素質教育,開發適合高職護理教育的英語教材。高職護理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應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并使之和護理專業融合在一起。除了開設公共英語課外,我們還應適量開發校本護理的英語教材,使學生通過接觸與今后的工作密切相關的、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將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到人才培養的計劃中,并使之貫穿于培養過程的始終。
4.結合專業施教,加快培養“雙師型”教師。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順利進行英語教學的基本保證。高職護理學校的英語教師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學生的專業。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英語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還要了解護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學校應有計劃地培養“雙師型”教師,督促教師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不斷探索適合高職護理教育的英語教學模式。另外,學校還應加強與醫院的聯系,請臨床醫生到學校講學,把臨床的最新信息帶進課堂中。
5.注重能力考核,完善評價體系。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的主要依據是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存在許多弊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往往只是考前突擊復習,方法也只是死記硬背,考試往往流于形式,很難真正全面地評價學生,且考核內容和形式也值得商榷。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為中心。除了考試成績以外,還應增加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另外,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態度、學習策略也應成為評價必不可少的部分。
高職護理教學注重以“就業為導向、市場需求為依據、服務為宗旨”。如何針對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根據臨床需求,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是我們每一位高職護理學校的英語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激勵和啟發學生把語言知識的輸入和語言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將語言學習和學生的職業發展統一起來,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莉.淺談如何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2).
任何一次課程改革,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即各學科教師都認為自己擔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學時,造成各個學科課時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現代化的新型課程體系,如何科學合理分配學時,應作為一條重要原則。按照每門學科對人才培養目標所起的獨特作用,來合理的進行學時分配。我校三年制??谱o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占總學時的21.1%,對于學時的分配,是基礎醫學教學中最有爭議的一個問題。學科不同的教師他們的觀點不一樣?;A醫學的教師認為應增加基礎醫學學時。護理專業的臨床醫學教師認為應維持現狀。但是我校受調查66%的06級學生(121人)認為基礎醫學學時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學生(在職醫院護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認為:基礎醫學課程內容太多,難學而意義不大。
2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使用教材的問題
護理專業在過去使用的是“供醫學、護理、口腔等專業使用”字樣的書籍,目前選擇的教材范圍縮小,但護理專業開設的7門課程中5門基礎醫學課程選用的教科書是供臨床醫學專業使用的。護理學需要改編現有的基礎醫學教材,使其更適用于護理專業,以避免醫學模式阻礙護理專業的發展。我校已意識到了沒有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教材所出現的問題,于是發現一些較大的書店的醫學專柜,都有各式各樣的供護理專業使用的基礎醫學書籍,但真的選用時還得謹慎抉擇。因此,目前還沒有做出新的行動。
3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師的問題
我校護理教育的基礎醫學老師幾乎都受過醫學教育,他們既教授護理專業的學生也教授其他醫學專業的學生,甚至不同專業在同一課堂講課,我們了解到只有協和醫學院和復旦大學等少數學校的護理學院才有專門給護理學生上基礎醫學課的教師。雖然絕大多數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深厚的知識功底,但是將護理專業學生基礎醫學知識與護理實踐相聯系差距較大,使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4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其他問題
4.1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后,少數院?;A醫學的教學模式由單一的分科課程向綜合課程轉變。在此期間,有的學校按系統講課,但是,在同一系統頻繁更換不同教研室的教師,使得學生既要被動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在書本上跳來跳去,又要被迫習慣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學風格的老師,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均不能很好體現,而且這種教學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學效果也有待時間認定。更何況高職高專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學生層次、學制也受到一定制約,教師授課仍然是“自由發揮”。
4.2授課內容缺乏指導的問題在護理專業領域沒有對于基礎醫學所要教的內容質量、難易程度進行指導。教師們認為正是基于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缺少指導,對于教學內容的深淺難以把握。他們只有根據自己的對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理解來選擇課程內容,實際上應根據學生在臨床上需要來確定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