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7:5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金融轉型初級發展階段
中國金融轉型初級發展階段(從1978年至2007年):這一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擴張運行的時期。一方面中國的國民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30年間經濟實現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又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經濟增長依靠物質資源的投入來支撐,過度依賴出口拉動經濟,社會保障不健全,城鄉兩元結構的矛盾加劇,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區域性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利用缺乏可持續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等。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經濟的快速增長使經濟總量呈現加速擴張態勢,但充分凸顯了“三大”:經濟規模大,成本壓力大,產能過大;三低:低端,低價,低利潤。
從金融領域來看,這一階段金融轉型取得了輝煌成就,也充滿了曲折與爭議??傮w而言,中國金融業基本完成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金融業已上升為國民經濟的核心產業,并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改革,適應了經濟高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要。從金融轉型的路徑來看,這一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起步期發展期調整期。
1978年至1984年,是我國金融體系和結構開始了制度調整的起步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體系和結構出現了變化,最主要表現在實行金融機構多元化,打破傳統制度一統天下的組織結構,建立了二級銀行制度的框架。顯著特點是金融制度變革的發生時期,新機構和舊機制并存,機構是新的,但制度安排的運行機制基本上是舊機制起支配作用。
1985年至1996年,是我國金融體系走向市場化的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基本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為金融市場建立了初步框架。顯著特點是金融宏觀調控向間接調控過渡,從單一的行政型調控向運用經濟手段轉變。資金管理從統存統貸轉變為差額包干的基礎上,繼而推進到差額控制和實存實貸,由指標管理過渡到資金管理;金融調控也從單一的行政手段直接調控向市場化運作機制調整,從開始的控制貸款規模,逐步啟用中央銀行的三大政策工具,發展到以比例管理徹底取代貸款規??刂?。
1997年至2007年,是我國金融體系變革進入市場金融體系框架的調整時期,我國宏觀經濟發生了新的變化,由傳統的短缺經濟發展到總量相對過剩、需求不足的經濟。顯著特點是形成“一行三會”格局,銀監會負責統一監管全國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證監會對全國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保監會則統一監管全國的保險市場。而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履行一定的金融監管職責,并負責協調三家監管委員會的工作,充當最后貸款人,在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金融轉型進化發展階段
中國金融轉型進化發展階段(2008年至201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這一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調整運行的時期,是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轉折期,是經濟結構大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大轉變和發展模式再創新的一個關鍵階段。這不僅是因為國際經濟環境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而且過去30多年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的挑戰日趨復雜和嚴峻。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各種問題和矛盾進行深度調整和尋找解決方法,積聚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從金融領域來看,這一階段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挑戰。從金融轉型的路徑來看,這一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危機期(2008年至2009年第一季度)后危機期(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完善期(2011年至201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
2008年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并導致全球實體經濟進入嚴重衰退,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動蕩,全球經濟金融進入了危機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體系運行的宏觀環境良好;金融改革成效顯著,金融開放繼續推進,金融創新不斷加強;外匯儲備繼續保持增長,應對外部沖擊能力不斷增強;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實際支付能力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總體運行平穩;金融安全網建設繼續推進,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穩定。
2009年無疑是中國金融業挑戰與機遇并存、發展與風險并蓄的一年,第二季度以來,盡管失業率依然走高,但全球經濟信心逐步恢復,經濟先行指標PMI得到回升,工業實際產出開始回暖,金融市場利差指標恢復正常,消費者信心震蕩回升,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全球經濟金融逐步渡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恐慌而進入了后危機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金融市場運行平穩,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金融體系總體穩健。國際金融市場逐漸穩定,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逐步鞏固,但影響我國金融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繼續存在,維護金融穩定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金融體系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需要,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化的完善時期。“十二五”時期,只有繼續貫徹落實金融促進經濟發展各項措施,創造有利于金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繼續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業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發揮危機應急處置機制作用,切實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改善融資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能力;改進金融監管制度和方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穩步推進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業整體競爭力;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為國際金融穩定奠定良好基礎。
中國金融轉型高級發展階段
中國金融轉型高級發展階段:當主要矛盾和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積聚了新的積極因素之后,進入高級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成熟運行的時期。其顯著特點是更多地體現出經濟社會成熟發展的特征、成功的運行和卓越的成效,使中國經濟模式、政治制度、法律規范、社會文化、技術進步、管理理念等不但體現中國特色,而且具有世界典范。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化會成為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從金融轉型的路徑來看,這一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從中國參與建立國際金融監管制度及制定國際金融市場規則的程度依次劃分為參與制定期、共同制定期到直接制定期,這是中國金融轉型路徑達到高級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
結論
[關鍵詞]市場營銷方式;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71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01-0098-02
一、市場營銷方式的概念及其分類
(一)市場營銷方式的概念
營銷方式是營造市場商品順利銷售要素方法的模式與營銷觀念的類型。營銷方法是形式,營銷理念是核心。不同營銷方法的形式或形態反映不同的營銷理念,反之亦然。市場營銷方式創新,就是市場營銷方法模式的前進、提升、擴展與深化。
(二)市場營銷方式的分類
一是按照發展的不同程度分為傳統型營銷方式和創新型營銷方式;二是按照國別的不同分為本國營銷方式和國際營銷方式;三是按照部門的類型不同分為物質產品經營部門的營銷方式和非物質產品經營部門的營銷方式;四是按照生產要素的不同分為產品、資金、勞動力、服務、信息、科技、房地產、文化等要素的營銷方式等。
二、市場營銷方式創新發展的動因
(一)國內外社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
1.國際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1)人類文明的演進。人類社會文明經過原始文明、黑色文明,現在正向綠色文明推進?!熬G色”是指安全、無污染、高質量的品質。當今時代,社會和經濟活動正在向“綠化”推進?!熬G化”的發展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論,即以人為中心,從“自然—社會—經濟”三維結構復合系統出發進行能動的調控,在不超越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的條件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保持資源永續利用,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的利益。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上提出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其基本內涵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由此,又提出了新“人本主義”;同時,提出了人類在全球生存與發展中的和諧,這就促成了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世界經濟的大循環,從而進行社會生產的國際大分工。
(2)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人類社會經濟經過牧童經濟、工業經濟時代,現正在向知識經濟時代推進。知識經濟的基本內涵是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科技變為第一生產力;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現代信息技術成為高新技術創新發展的核心以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知識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引導和推動著人類社會經濟活動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3)市場區域范圍發展階段的演進。人類社會經濟中的市場范圍經過國內市場、區域市場,走向國際市場,進而大多數國家進入國際市場交換的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在國際市場中,既存在協作,又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此相適應,經濟的發展形式是各國進行各自獨立的國內發展,然后進入區域集團協作化發展階段,現在正在進入世界范圍內有選擇的經濟大協作發展階段。
2.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1)實現兩個根本轉變。實現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經過擺脫貧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然后進入富裕社會和現代化社會。
(2)實施兩個基本戰略并進行兩大經濟發展戰略調整。首先是改變單純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趕超型”戰略,而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進行兩大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即將優先發展東部地區、再發展中部地區、最后發展西部地區的區域梯進戰略,調整為以中部發展為中心,進行東、中、西部同時推進的全面發展戰略;由原先向“西方”國家傾斜、再向“東方”國家傾斜的國際市場傾斜戰略,調整為“一體”、“兩翼”(以發展中國家市場為“主體”,以西方國家市場與東方國家市場為“兩翼”,交叉互補,良性循環)的國際市場良性大循環戰略。
(3)突出兩個經濟工作重點并采取兩個經濟發展方針。其重點是:推行國有企業市場化的成功改革;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村經濟的產業化與農業工業化、將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到小康及大康水平。其發展方針是:堅持國內經濟的獨立自主發展;積極開拓、占領、爭勝于國際市場,成為國際經貿強國。
(4)兩大經濟特點是: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協調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由生產主導型向流通主導型轉化、由供應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轉化、模仿型向創新型轉化、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化、由速度型向科學型轉化。
(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
1.國內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從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居民市場需求量不斷提高、需求結構不斷優化?;诖税l展,綠色消費不斷興起;個性化消費日益明顯;需求層次不斷向高層次遞進。同時,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的創新發展,引起了商品供應方式與購物方式的變革,網上商務談判、網絡營銷、直供物流等方式應運而生。
2.國際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
國際市場需求量日益擴大,中國商品出口量大幅增長;各國的差別市場需求更加明顯,中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將隨國際市場差別化需求及其增長而日益優化;綠色消費需求激增;消費質量向高級化延伸;消費品種向多樣化發展;非物質商品的消費比重不斷提高;消費觀念更加現代化。
三、市場營銷方式的演進及其創新發展趨勢
(一)生產方式的變革推進營銷方式的變革
1.歷史演進過程
隨著生產由手工作坊發展到大規模生產、標準化批量生產,以及現在定制化批量生產,使生產系統由成本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演進。與生產模式的變化相對應,市場營銷模式也由集市貿易、大量販運,經過大量營銷、目標市場差異化營銷階段,而發展到新興的定制營銷模式。這一營銷模式的變化過程體現了市場營銷由單純的銷售功能而逐步演進為價值創造系統。同時,生產方式影響,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營銷方式,這是因為生產方式影響消費方式,消費方式決定著營銷方式;當然,營銷方式的變化,也會反作用于生產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與決定、引導消費方式。
2.生產方式的未來發展,推動著營銷方式的創新發展
首先,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引起了“綠化”生產的發展,從而也促進了“綠色消費”的興起;其次,經濟的高度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形成了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第三,隨著國際生產分工的發展而形成的世界經濟大循環,使市場差異化擴展、物流距離得到延伸、跨國經營向集團化和規?;卣?,引起了供應方式的變革;第四,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上交易、網上通信更加便利,這些內部網絡、外部網絡、專用網絡的普及,引起了營銷方式的相應變革。
3.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引領營銷管理原則的變革
現代營銷管理將更多地實施如下原則:(1)需求創造原則;(2)滿足個性化需求原則;(3)流通網絡化原則;(4)全面營銷整合原則;(5)虛擬市場營銷原則;(6)非價格競爭原則;(7)運用多元化新型媒體原則;(8)產品及服務多樣化原則;(9)面向國際市場經營原則;(10)品牌全球化原則;(11)營銷環境優化原則;(12)科學認識市場原則;(13)營銷咨詢顧問原則等。以上營銷管理原則的實施必然引領相應營銷方式的產生與發展。
(二)營銷方式創新發展的趨勢
隨社會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以及營銷管理原則的變革與發展,營銷方式也必然創新發展,以適應生產與生活消費需求的變化。
1.隨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興起,必然推進綠色營銷的發展。
2.人們的個性化消費方式,必然推進直復營銷和定制營銷方式的發展。
3.電子網絡與通信技術的普及運用,必然推進網絡營銷、數據庫營銷、直接營銷方式的普及應用。
4.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必然引起全球營銷、品牌營銷等營銷方式的創新發展。
5.知識經濟的發展,商業文化的提升,必然引起知識營銷、文化營銷和情感營銷等營銷方式的發展。
6.各種管理原則的創新發展,必然引起戰略營銷、整合營銷、全過程營銷、服務營銷、關系營銷等方式的應用與發展。
7.市場營銷集團化的發展,特別是為建立穩定的客戶聯系,形成穩定的市場,必然要發展合作營銷和信用營銷等方式,并且向深廣發展方向延伸。
四、我國的創新型市場營銷方式的類型及基本特征
(一)當前已經出現并開始采用的創新型市場營銷方式的類型
一般包括:綠色營銷;網絡營銷;直復營銷;數據庫營銷;定制營銷;關系營銷;合作營銷;信用營銷;安全營銷;知識營銷;全過程營銷;整合營銷;品牌營銷;服務營銷;文化營銷;情感營銷;直接營銷;傳銷;戰略營銷;全球營銷。共20種營銷方式。
(二)當前處于主流性的創新性市場營銷方式的類型
主要是:綠色營銷;直復營銷;關系營銷;合作營銷;網絡營銷;定制營銷;數據庫營銷;戰略營銷等。
(三)創新型市場營銷方式的基本特征
關鍵詞:新古典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為發展中國家,它是一門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方式,使其脫離經濟落后的情況,從而進入發達國家的學科。所以,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經濟學所研究的內容具有非凡的意義。中國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發展中國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有著迫切的需求。所以,研究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深入發掘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價值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一)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
發展經濟學起源于17-18世紀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實現財富的增長,就是最為單純的經濟發展問題。所以,在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發展經濟學主要研究問題就是經濟增長的問題。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中有兩條重要理論,一是亞當?斯密斯提出來的“絕對優勢論”和大衛?李嘉圖根據其改進得出的“相對優勢論”,兩者都強調了合理分工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從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分析,可以得知古典發展經濟學主張經濟發展自由論,反對國家干預。
(二)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階段
二戰結束以后,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意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于是紛紛都將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發展經濟學也在這個時期進入到了第二階段――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階段。許多經濟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是經濟結構中存在著矛盾,具體表現在傳統的意識形態和先進意識形態的矛盾、落后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的技術水平的矛盾、落后的農業水平和先進的工業水平的矛盾。這些經濟結構中的矛盾使得許多人民都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每天只考慮“活著”的問題,而沒有考慮享受生活,所以不會產生太多消費的需求,沒有消費需求拉動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無法快速運轉起來,市場經濟無法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形成惡性循環。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揭示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難題,提倡通過國家干預經濟來帶動經濟發展。
(三)新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發展經濟學家們都開始研究分析結構主義中所揭示的經濟發展難題,并逐漸產生了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強調了市場競爭的重要性,主張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來調節市場經濟,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新古典發展經濟學還提到了政府干預的作用,提倡以市場競爭為主,政府再加以宏觀調控,來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發展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
我國經濟發展不能單單靠政府的調節或者單單靠市場自由競爭來推動。因為新古典發展經濟學中提到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要結合政府的干預和市場競爭的調劑。我國市場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所以市場競爭可以作為主導,政府再加以宏觀調控,正確引導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經濟制度的變化問題
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研究了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中提出的結構主義問題,將發展中國家落后的原因歸于制度問題。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過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式。而經濟體制的改變,主要是所有制的改變,從計劃經濟的公有制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這就要求中國必須完善產權制度,明確財產的歸屬。
(三)經濟增長方式問題
最新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最好的方式是提高生產率。而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還是靠投資,通過不斷地投資推動經濟發展,這樣的發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到后期會因投資疲憊而發生收益遞減。正確的經濟增長方式應該是提高生產率,通過人才的培養、設備的更新、技術的發展等方式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一些在經濟發展初期所用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應該努力探索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結合理論中實用性比較高的部分和我國國情,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并將理論運用到市場經濟調節當中去,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簡新華.發展經濟學的最新發展: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1,2(01):113-127.
[2]余蘇蘇.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長沙大學學報,2011,25(04):24-25.
[3]諸大建.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經濟學[J].學術月刊,2013,45(10):79-89.
關鍵詞:經濟形勢;宏觀;宏觀經濟;走向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2001701
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運行狀態以及其經濟活動的總體活動簡稱為宏觀經濟,簡單來說也就是整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總體活動。然而,由于一個國家內外經濟狀況的不斷變化,并為了能夠實現國民經濟活動與發展的穩定增長的態勢,就需要采取宏觀經濟政策,也就是以政府為主體,采取相關的政策措施,對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進行調節,從而實現宏觀經濟的國民產出水平、穩定物價、低失業率等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是針對當前的宏觀經濟發展形勢而采取的相應的對應措施,因此,下面筆者就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政策,對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相關分析。
1對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下的經濟形勢進行探討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相對健康,主要在于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處于長期平穩且快速發展的狀況,這種經濟發展狀況也正好符合了經濟健康發展的標準。具體來看,我國的GDP、財政收支、投資于對外貿易等實現了長期的快速發展,且從增長數據判斷來看,其增長的速度也較為合理,也形成了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市場經濟國家。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后革命時代”。所謂“后革命時代”,指的是未來的經濟革命時期?!昂蟾锩鼤r代”首先表現為以“和平、和諧、共同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題,強調經濟發展為時展的主旋律。其次,“后革命時代”著力于生產關系的轉變,提高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適應性,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的創新與優化。因此,從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已經做好準備,逐漸走向經濟發展的“后革命時代”。
當前的“后危機時代”即將過去,從當前的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全球的經濟復蘇的勢頭仍在持續,基本上已經實現了金融危機的渡過,雖然目前也存在著一些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風險,但從整體的發展形勢來看,從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后危機時代”也即將過去,逐漸開始走向新的宏觀經濟發展道路。
步入了經濟發展的“雙重并存”階段。一般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要渡過三個階段:首先是建設階段,其次是發展階段,最后是消費階段。然而,當前的“雙重并存”階段指的是我國的東部地區已經發展到了“發展與消費并存”階段,而我國的中西部地區仍處于發展的“建設與發展并存”階段。也就是說,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存有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沒有實現各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并伴有其他的經濟問題。
2簡要分析我國目前經濟狀況存在的問題
雖然從我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發展來看,我國經濟處于平穩持續快速發展時期,并逐漸走上“后革命發展”時期,但在這些良好的經濟信號下,仍存在著一些經濟問題。
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實現優化。從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來看,主要依賴于我國的外貿出口與投資,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實現根本性的轉變。經濟增長依賴于外貿出口則體現了我國國內的消費不足,尤其其個人消費,而較大數量的投資就會造成本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從此以往,就會造成外匯積累較大,國際收支與國際貿易出現雙順差,從而增大了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這兩種經濟增長方式存有不利于我國經濟長期性發展的弊端,需要通過調控手段,逐漸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健康化。
當前我國的經濟調控政策存有局限性。宏觀調控主要是在市場經濟中,通過政府采取經濟、行政以及法律手段來對經濟的運行進行有關調節,該手段主要是為了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從而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然而,從我國具體的經濟形勢來看,我國的經濟調控政策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某些領域難以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其次,宏觀調控表現為對市場經濟的干預,且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最后,宏觀調控需要較為專業的知識作為基礎,一旦調節出現錯誤,就使經濟出現更為嚴峻的問題。就業率低與通貨膨脹形勢嚴重就業率低、通貨膨脹形勢嚴重是目前我國人民能夠切身感受的經濟問題。就業率低主要表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據調查顯示,2009屆大學生的就業率僅僅只有百分之二十三。而目前我國出現通貨膨脹與經濟過熱的經濟狀況主要原因在于“流動性過剩”,也就是“錢多資少”,人民幣的投放速度過快。這種情況不僅對造成勞動成本上升,物價上漲,還會使人民財產流失,從而造成更大的經濟問題。
區域經濟發展發展不平穩問題凸顯。正如前文提及,我國目前處于“雙重并存”的經濟發展階段,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快于中西部。另外,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協調問題也十分嚴重??偟膩碚f,在這種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依舊面臨著許多挑戰欲風險,且伴隨著諸多不確定的、不穩定的國內、國外因素。
3就我國經濟形勢的宏觀走向進行相關探究
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是推進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優化,改善目前經濟形勢的重要措施,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防線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以下筆者就我國經濟形勢的宏觀走向進行有關探究。
以積極態度逐漸走向“后革命時代”經濟發展道路。“后革命時代”是以和平發展、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是逐漸完善市場經濟發展與提高生產力的時代。所以,為了走向“后革命時代”就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抓住當前的和平時代,努力將中國經濟推向未來,推向現代化。其次,注重經濟發展途徑的創新型,轉變滯后的、不合理的經濟發展結構,不斷加強生產關系的自我完善與改進,并實現市場經濟主體的生產要素的創新,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未來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最后,合理利用投資、消費、出口三個經濟拉動力,通過調整投資、消費、出口的比例從而利用者“三駕馬車”拉動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步上“后革命時代”健康發展的路子。
合理利用宏觀調控政策,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宏觀調控主要依賴于三種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為了使我國走上健康、穩定發展之路,就需要合理利用這三種手段,借助于價值規律與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不平衡的經濟發展區域予以調解。首先,要推進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一方面不斷將城市的有力資源注入鄉鎮發展,另一方面鄉鎮應該不斷優化農業的生產要素,實現產業的規?;洜I,從而在加強城鄉聯系的基礎上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另外,對于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也應該遵循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將東部的技術、資金資源引入中西部,帶動中西部的經濟發展,從而使我國經濟發展實現協調、平衡。
堅持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市場經濟是一種自由的經濟體系,其主要是指在這種體系下的生產、銷售等市場經濟活動完全主導于市場的價格機制,并通過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的作用力來實現資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在我國政府調節經濟走向的同時,還應該利用市場經濟這雙無形的“手”,將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整形結合起來,從而在這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共同的作用力下,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完善與改革,推進我國經濟走向有活力、有生命力的未來經濟發展之路。
總的來講,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存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在不斷完善與調整的過程中,仍面臨著國內、國外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所以,為了能夠推進我國經濟長期穩定與健康發展,就需要立足于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不斷探究目前存有的經濟問題,以實現我國宏觀經濟走向的準確判斷,從而在政府為主導的前提下,借助有行與無形之手,推進我國經濟發展走向新的健康、創新發展路程。
參考文獻
[1]王碧峰,周傳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問題討論綜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03).
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公路運輸市場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運輸市場經濟管理模式也發生變化。本文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探討了公路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公路運輸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公路運輸經濟管理的一些變化與改革。
一、公路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運輸在不同的地區逐漸對地區經濟產生著重要影響,并與地區經濟的發展有著深刻的關系。
1、公路運輸是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基礎。尤其對于內陸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公路運輸在整個交通運輸中是關鍵部分。公路運輸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及公路網的日趨完善而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當代已成為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2、公路運輸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周邊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要致富,先修路已為發達國家和國內發達地區的發展經歷所證實。一個區域公路網的狀況直接影響到當地及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公路建設的適度超前,會起到促進、支持當地及相關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公路建設的滯后,會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
3、良好的公路運輸能力,能更好的吸引外資,促進地區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的發展,以及同周邊地區的經濟往來。為了支持、促進當地及相關地區的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公路建設也必須保持適度超前。
4、公路運輸與經濟發展的良好協調有利于和諧社會的發展。和諧產生活力,和諧創造需求。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基礎作用的公共交通建設,也應該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解決和改善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問題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主要訴求,杜會主義公路運輸體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公路交通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以促進建立一個和諧的公路交通體系。
二、構建公路運輸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公路運輸作為其發展的基礎支柱,同樣存在著進一步發展和改革的必要性,這也是一種社會發展下的必然性。
1、構建公路運輸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生產社會化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必然要求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而公路運輸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部分,必然存在著發展的必然趨勢。
2、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改革是教育運輸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客觀要求。公路運輸市場是進行道路運輸商品交換的場所以及交換雙方經濟關系的總和。必須要有健全的運輸市場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運輸市場機制,才能促進經營機制的轉換。
3、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改革是現代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經濟的發展不能也不可能脫離公路運輸,而良好的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是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而公路運輸經濟管理需要不斷的改革,才能得到進步,進一步鞏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構建公路運輸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措施
1、加強和改善公路運輸業管理體制改革。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運輸業發展階段性的轉變要求盡快對公路運輸業管理體制進行相應調整,并制定綜合性運輸政策與規劃,促進公路運輸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把公路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步推向新的階段。
2、加強成本管理與控制,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是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改革的基本措施。編制工程施工預算,做好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必須具有完善的定額資料,搞好工程施工預算。全面預算管理是發達國家多年積累的先進管理經驗,是建立在責任、權能、利益相結合基礎上的各責任單位的預算體系,并通過其監督、激勵及分配等功能,解決企業的內部管理問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工程預算成本反映公路施工企業的平均成本水平。
實行計劃成本,計劃成本是指項目經理部根據計劃期內的有關資料,在實際成本發生前預先編制出人工費成本控制計劃、材料成本控制計劃、機械設備成本控制計劃、管理費用成控制計劃、臨時工程費用成本控制計劃。對每一個公路項目的施工,都應當有精心的預測,做好項目開工前的準備工作,選定先進的施工方案,選好合理的材料供應商,制定好該項目的成本計劃,做到心中有數。以免造成不應有的失誤。
3、積極應用現代技術,促進信息整合,提高綜合應用水平?,F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促使現代電子工程設備已經進入到公路運輸經濟管理的領域中,要切實充好利用先進的現代設備。
4、經濟管理手段與行政管理手段相結合。公路是經濟社會活動賴以進行、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具有公共性、規模性、非營利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具有的起始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經營風險大等特點。政府應進行干預,承擔提供這種公共產品的責任,組織建設和管理公路,提供良的交通服務,賦予特定企業的壟斷經營權,既適應了公路運營發展的規律,又體現了政府宏觀經濟的目標要求。
【關鍵詞】創業板市場;NASDAQ;AIM;功能定位
一、資本市場與企業發展
資本市場的成長與進步已經成為當代世界范圍內市場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其對實體經濟重要的推動作用使世界各主要國家均致力于本國資本市場的構建與完善。實體之本在于企業,虛擬之要在于金融,因此,為以資金為生命線的企業提供融資途徑,則成為了當代資本市場發展之要旨。
(一)企業發展階段與企業融資鏈
市場經濟發展的載體無疑是企業,而在金融市場由銀行主導轉型為市場主導的過程中,如何解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問題則必然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不論是從傳統經濟學生命周期理論還是法學商主體行為能力理論的視角來看,企業發展的基本過程從縱向來看均可分為若干階段;而根據國際發達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不同階段的企業不僅融資需求各異,而且其所對應的融資渠道與市場環境亦層次分明。
橫向比較世界范圍內發達資本市場,其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均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而隨著金融市場國際競爭力的日漸加劇,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戰略也逐步實施,并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在我國已有的滬深兩市主板證券市場的基礎上,中小板市場于2004年6月揭幕,創業板市場也于2009年10月呱呱墜地,而三板市場的市場實踐亦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可以說,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已初具雛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起步相對較晚,不同市場層次發展至今亦暴露出各自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尤以創業板市場為重。因此,針對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承上啟下重要板塊而新生的創業板市場,我們必須結合國際成熟創業板市場的發展經驗與我國的具體環境,深入分析其所出現的問題,明確其基本功能定位,為主板市場培育轉板優質上市資源、為中小企業及高科技企業提供靈活便捷的融資渠道、為未來三板市場的建立樹立樣版。
(二)中小企業發展與創業板市場
21世紀的今天,中小企業在各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已逐步開始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業發展階段的限制,各國市場環境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尤為突出。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與高科技企業其所對應的直接融資市場板塊主要為創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作為多層次市場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不僅是針對創業期企業的風險投資實現循環回報與退出渠道的標準化平臺,更肩負著為主板市場孕育大型成熟企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市場經濟產業升級的重要使命。而我國創業板市場雖應運而生,但觀其推行至今之效,并未妥善解決眾多中小企業與高科技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反而暴露出一系列弊病,究其根本,則在于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基本功能定位與設立初衷相背離,無法充分發揮其本應具備的基本作用。對此問題,我們必須將國際成熟創業板市場的發展經驗與我國的市場實踐結合起來深入剖析,以求實效之策。
二、世界范圍內各主要創業板市場的基本功能定位
(一)納斯達克市場(NASDAQ)
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的英文縮寫,其始建于1971年,最初并未被賦予現代意義上創業板市場的功能地位。1975年,隨著美國依托中小企業金融體系開始構建,NASDAQ提出了明確的“上市標準”,其顯著特點不僅僅在于該標準遠遠低于當時AMEX、NYSE的上市標準且沒有盈利性等硬性財務指標卻突出了成長性要求,而且將市場定位明確于為硅谷當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中小企業與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這一基本功能。此后,NASDAQ市場經過穩步發展,在經歷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輝煌后至今已經成為與紐交所齊名的上市靈活、層次分明、轉板順暢、監管有效的創業板市場 。
而細察NASDAQ內部具體的制度設計,不論是標準靈活的發行上市條件還是明確的持續上市條件,不論是嚴格的做市商制度與市場穩定機制還是便捷有效的轉板制度和監管措施,均嚴格圍繞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及高科技企業提供靈活便捷的直接融資渠道這一基本功能定位。因此,NASDAQ誕生了微軟、思科、因特爾等一大批如今的科技行業翹楚,為美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推動產業升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由于NASDAQ發展至今完備的市場層次與靈活有效的市場制度,其對于全球范圍內的上市資源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近年來我國于NASDAQ直接上市(如盛大、優酷等)或經由OTCBB升板至NASDAQ上市(如北大千方、泰富電器、圣元國際等)的企業亦逐漸增多,甚至形成了中國企業于美國資本市場競相上市的熱潮。
概而論之,一方面,NASDAQ成長壯大的過程歷歷在目,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結合納斯達克市場的發展經驗,明確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基本功能定位,為我國中小企業及高科技企業提供便捷靈活的直接融資渠道則成為了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問題。
伊春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是因林而生的資源型城市,隨著可采資源的銳減,經濟也滑入了低谷。因此,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加速推進經濟轉型是實現伊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旨在研究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戰略定位和目標,以尋求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伊春;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戰略定位;發展目標
伊春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是因林而生的資源型城市,隨著可采資源的銳減,經濟也滑入了低谷。因此,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加速推進經濟轉型是實現伊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森林生態旅游已經成為林區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伊春市旅游發展的重心所在,發揮著主導作用。
1 發展戰略定位
伊春市未來旅游發展可分成三個階段:產業提升發展階段、產業優化突破階段以及產業成熟持續發展階段。制定合理有效的發展戰略,指導全市旅游業發展是長遠性和全局性的根本問題。
1.1政府主導戰略
政府主導戰略,是從旅游業自身特點出發,在以市場為主導配置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業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大眾參與”的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爭取旅游業的更大發展。
首先,伊春市要樹立并強化大旅游意識。旅游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它關系到食、住、行、游、購、娛、康、教等各個方面,是全社會的事,需要依靠社會大環境來支撐旅游業。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盡快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觀念,主要是市場觀念,需求觀念,創新觀念和效益觀念。
其次,要明確21世紀旅游業在伊春市國民經濟中的大產業地位。從伊春市產業結構調整戰略高度來認識旅游作為一個先導產業的重要性。旅游業能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充分利用旅游業所具有的關聯輻射功能,調整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地區結構等,形成合理的發展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全面認識旅游業在促進伊春市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方面的獨特作用。把森林生態旅游業作為伊春市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讓世界了解伊春市, 使伊春市走向世界。
再次,營造伊春市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從全國人民心目中提升為中國北方一個充滿神奇、多姿多彩、個性鮮明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國林都,使“中國林都――21世紀的森林生態度假旅游勝地”、“小興安嶺伊春――中國最大森林公園”名揚海內外。
1.2經濟新增長點戰略
國務院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提出和政策化,為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旅游業的發展完全符合選擇和確定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原則,因此,新的經濟增長點戰略是伊春市旅游發展戰略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并將伊春市旅游業從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成為伊春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1.3精品戰略
在上規模的同時上水平。伊春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要通過上水平實現上規模,大幅度提高市場競爭力。旅游發展質量和旅游服務質量構成精品戰略的總體框架,價格戰略、品牌戰略與人才戰略是精品的自然延伸,是競爭深化的需要。伊春市應積極參與創建“旅游強縣(市)”工程,爭取大部分縣(市)、區盡快進入其行列。
1.4森林生態旅游大發展戰略
伊春市旅游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吃、住、行、游、購、娛”六個要素,還需要“營銷”、“大環境”兩大要素的同步發展。旅游業是一個“環境產業”,它能夠全面優化一個地區的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但同時對自然環境、交通環境、治安環境、衛生環境和經濟環境也存在很大的依賴性,伊春市政府在推動伊春旅游業的發展中重要的不僅要抓項目建設,而且更要抓好大環境營造,特別是旅游者的消費環境、外來企業的投資環境、旅游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旅游管理的行政環境。政府創造了好的大環境,企業就會在“吃、住、行、游、購、娛”六個要素方面擔負起主角,以資金開發項目,以管理盤活項目,以設施提供服務。
簡言之,伊春市要把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全面加快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努力培育森林生態旅游支柱產業,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發展速度,在短時間內,確立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主導產業地位。
2 發展目標
2.1發展總體目標
力爭在規劃中后期將伊春市建設成為以森林生態為依托、以觀光道為骨架、以四大旅游集合區為支撐、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配套、服務一流、環境優美的旅游熱點地區,使旅游業真正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2階段性發展目標與產業定位
近、中期(2006年――2015年)重點建設全面開發階段。發展目標與產業定位:編制旅游產業的科學發展規劃;改善市域內外公路交通;完善旅游的政策法規;培訓旅游骨干人才;一級目標市場產品定位;加強生態保護;創新產品,打造拳頭產品;開發重點旅游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加大投資力度。預計在2015年,全市年接待旅游人數達到600萬人次,年均增長7.4%;實現旅游直接收入80億元,年均增長26%。實現旅游產業增加值40億元,年均增長26%。
遠期(2016年――2020年)完善提高階段。發展目標與產業定位:完成全部可開發項目的產品企劃;推出旅游新產品,延長原有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豐富產品功能,增強和保持旅游產品吸引力;拓寬拳頭產品的產品線的寬度和深度;旅游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市內重點旅游景區和線路在全國形成一定的知名度。預計在2020年實現年接待旅游者1000萬人,旅游收入100億元。
3 綜述
本文主要概括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戰略定位和目標。伊春市未來旅游發展可分成三個階段:產業提升發展階段、產業優化突破階段以及產業成熟持續發展階段。制定合理有效的發展戰略,指導全市旅游業發展是長遠性和全局性的根本問題。首先,從四個方面,對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戰略進行定位:政府主導戰略、經濟新增長點戰略、精品戰略、森林生態旅游大發展戰略。伊春市要突出森林生態旅游業的戰略地位,全面加快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確立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主導產業地位。其次,從兩個方面,確立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力爭在規劃中后期將伊春市建設成為以森林生態為依托、以觀光道為骨架、以四大旅游集合區為支撐、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配套、服務一流、環境優美的旅游熱點地區,使旅游業真正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參考文獻】
[1]伊春政府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