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6:58: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律咨詢教育方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體系
筆者認為,科學合理的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體系應是一個綜合的范疇體,主要包括目標體系、計劃體系、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
(一)以維護大學生權利,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為出發點,構建法律教育與咨詢目標體系
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目標體系是指根據目前新形勢發展需要,按照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大學生特點,制定的法律教育與咨詢各個具體實施環節目標的集合體。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總的目標是通過開展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培育學生的法治觀念、法律應用能力,使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得到提升。具體而言,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就是依法治國的觀念,法治觀念的實質是法律至上、依法治國的理念、意識與精神。法律應用能力就是在了解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應用法律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各種能力集合體,主要表現為對實際法律問題具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等。高校在構建法律教育與咨詢目標體系時,必須按照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按照學生個體群體差異、專業差異、學習階段性差異,以維護大學生權利,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為出發點,熟悉大學生應具備的法律素質要求而確定。
(二)制定和完善相關文件,構建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計劃體系
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的開展必須要有計劃地進行。高校應根據維護大學生權利、提升大學生法律素質實際需求,制定和完善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有序開展的各種計劃性文件。例如相關法律課程的教學計劃及課程教學大綱、學校課外法律實踐活動規劃及活動實施方案、法律咨詢中心建設規劃及活動開展計劃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并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完善。
(三)以實施效果為抓手,構建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
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的效果好壞,需要嚴密的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高校應以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實施效果為抓手,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完善法律教育與咨詢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健全由學校、教師、學生等共同參與的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加強對法律教育與咨詢運行過程的管理,切實抓好各個環節,保障法律教育與咨詢運行的成效。通過實施法律教育與咨詢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對活動質量進行全面考核,形成定性或定量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整改,形成保證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質量不斷提高的長效機制。
二、完善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方式、方法
(一)因境而異,選擇合適的法律教育與咨詢方式、方法
高校在開展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時應因境而異,即以學生的個體實際差異、專業的差異、課程的差異、階段性目標差異等多種因素,選擇合適的法律教育與咨詢方式、方法。并要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地開創新的方式方法。例如,可在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法律教育目標任務和重點,對低年級學生側重進行法律知識的傳授,高年級學生選擇適量的實踐活動,側重體現法律應用能力、法治觀念的培育。
(二)深化改革,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功效
法律教育的方式可以分為課堂教學與課外法律實踐活動兩大模塊。課堂教學是傳授法律知識,提升法律素質的基礎性環節。目前高校針對非法學專業學生設置的與法律教育相關的必修課主要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按照教學計劃,其中法律基礎部分的教學時數十分有限。此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主要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此時的大學生理性思考能力還不很成熟,若對之進行法治理念教育與法律應用能力培育,則可能會因對法律教育內容的不理解而影響實際的教育效果[1]。因此,在充分發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法律教育功效的基礎上,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體現學生實際需要多開設一些法律類的校內公共選修課,并可與學生學分修習掛鉤,以體現法律課堂教學的應有功能。同時,目前高校法律課程課堂教育普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法律教育在實踐中被演化成了記筆記、背筆記、考筆記,缺乏法治理念教育與法律應用能力培育,從根本上來看對學生法律素質的提升作用不明顯。因此,課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須進行深化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應以教學效果為根本依據,要綜合考慮課程內容、學生發展水平、學校物質條件的實際等諸多因素。根據課程實際可采用案例式教學、情境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種體現學生參與性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參與教學的基礎上能潛移默化地理解法律知識,提升法律運用能力。
(三)創造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法律實踐活動
法律課堂教育方式由于課程設置、教學任務、時間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僅憑課堂教育平臺提升學生法律素質顯然是不夠的。高校還必須利用自身及相關校外資源,創造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法律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社會調查、送法下鄉、法律知識演講或辯論賽、法律咨詢、法庭庭審旁聽、模擬法庭活動等多種形式。依據筆者所任職學校的踐行經驗及所取得的成效,高??梢岳梅▽W專業的力量,定期舉辦法律文化節,依托法律文化節這一平臺,面向全校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律實踐活動。
(四)依托相關機構,扎實有效地開展法律咨詢服務
高校應重視法律咨詢機構設置的重要性。根據實際可設置與法律教育功能相結合的法律教育與咨詢中心,還可利用法學專業力量開辦法律援助機構。并在相關機構中設立專門針對在校學生法律咨詢服務日常事務的辦公室,專門負責學生的咨詢預約接待工作;同時適當安排法學專業教師為學生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一方面,在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建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法律咨詢服務和正確引導;另一方面,通過解答學生關于法律法規等相關問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質[2]。
三、加強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相關平臺載體及隊伍建設
(一)加強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相關平臺載體建設
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的開展離不開一定的平臺載體,高校應創造條件加強相關平臺載體建設。學校建立的模擬法庭、法律教育與咨詢中心等是主要的校內平臺載體。應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學校及相關院系資源,建立高標準的模擬法庭與法律教育與咨詢中心,其中法律教育與咨詢中心可以與學校團學工作緊密結合,作為學校的法律宣傳載體進行建設。學校要設立專項資金,提供場所,用于法律教育與咨詢中心開展法律普及教育、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等活動。同時應尋求地方法律實務部門的幫助,加強校外平臺載體建設??膳c地方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地方法律實務部門實行平臺載體共建,簽訂共建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雙方平時應加強具體聯系,以充分發揮地方法律實務部門對高校法律教育與咨詢活動的作用[3]。
一、活動對象
縣司法局及鄉鎮司法所黨員干部。
二、活動時間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三、活動計劃
縣局領導干部帶頭開展干部走村入戶活動,結合“百名干警服務百村、政法干警下基層大走訪”、“法律服務到一線、司法行政促發展”和我局開展的“法律服務進家庭”活動,每個村至少走訪5戶。結合司法行政實際,以“四個結合”為抓手,推進干部走村入戶活動。
1.把“干部走村入戶”活動與幫助村調委會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結合。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化解民間糾紛、維護村民的安定團結。一是進一步健全村級調解網絡,構筑覆蓋鄉村、快速反應、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預防糾紛網絡,及時發現和掌握矛盾糾紛動態,協助地方政府健全預防處置突發性、的工作機制。二是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干部在進行入戶走訪調查時注重了解排查村民的矛盾糾紛,把農村贍養、婚姻家庭、損害賠償、村組級公路建設、山界林權的權屬爭議以及土地流轉等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糾紛作為重點,并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登記造冊,進行分析研究,并制定調處方案,會同中心戶長和村調委會進行逐一化解。三是進一步規范村級人民調解檔案建設。統一制定印發人民調解文書,指導村級調委會進一步規范調解文書的制作和登記工作。
2.把“干部走村入戶”活動與送法律、送政策、送信息下鄉相結合。為了更好地將法律送進千家萬戶,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和水平,在聯系村開展送法律、送政策、送信息下鄉活動,以增強群眾的學法、知法、守法意識,促進農村民主法治建設。一是緊緊圍繞“三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以“講政策”為主題的宣傳活動,讓老百姓做政策的明白人。二是結合訪民情,開展法律宣講活動。在組織走村入戶進行走訪時機關干部要積極宣傳貼近老百姓生產生活的法律知識,為老百姓積極解答有關法律咨詢和法律事務,培養老百姓當一個法律明白人。三是采取贈送普法資料、開展法律咨詢等形式,進行法律宣傳。四是進一步指導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指導村委會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進一步指導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以“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各項規章制度。
3.把“干部走村入戶”活動與開展刑釋解教、社區矯正人員家庭走訪幫扶相結合。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矯正對象是特殊的社會群體,在“干部進村入戶”活動中積極關注、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化解他們對社會的仇視心理和對抗情緒,增強社區服刑人員的自我改造意識,自覺融入到社會。一是開展談話教育。進村入戶時對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解教人員進行談話教育,及時了解和掌握每個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對象的思想狀況和活動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防止脫管、失控。二是對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幫扶結對。對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對象在村級實行村干部“一對一”的結對矯正、幫教,強化責任落實,實行人性化管理。三是強化幫扶措施。對生活困難的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幫扶,切實解決他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引導他們早日成為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的公民,防止重新違法犯罪。
4.把“干部走村入戶”活動與對基層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律援助相結合。積極開展法律知識和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活動。一是向村民免費發放法律援助宣傳手冊,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的知曉面。二是暢通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渠道。承諾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高效、便利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打造“綠色通道”。三是開展大型法律咨詢活動。組織律師、公證、司法所人員到聯系村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并開展現場法律咨詢活動。
一、“法律進社區”工作概況。
隨著當今形勢的發展,“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大量的糾紛矛盾都集中到了社區。如何化解社區矛盾糾紛,維護社區穩定,自然離不開對法律的需求,離不開依法管理。我局由此認識到,法律服務進社區是社區建設的內在需要,是提高居民法律素質的需要,是提升社區依法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如何積極利用社區資源,將法律服務送進社區,是新形勢下深化和發揮司法行政工作職能作用的關鍵所在。2000年初,提出了“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工作思
路,以維護社區穩定作為司法行政工作的著眼點,以滿足社區居民對法律服務的需求為切入點,借助社區工作為平臺,積極在社區開展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安置幫教等工作,將司法行政工作真正扎根到社區。2000年,通過制定下發《xx區依法治理實施方案》,明確“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實施步驟和運行機制,確保了“法律服務進社區”活動的順利開展。2002年8月再次結合市司法局“法律進社區”工作部署,為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我局又制定下發了《xx區關于法律進社區工作實施方案》,對法律進社區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真正將法律進社區工作落到實處。
二、法律進社區工作具體做法。
1、圍繞“四個主題”普法,做“細”法律進社區工作。
社區是由千家萬戶組成的“大家庭”,各成員之間由于性別、年齡、文化、職業等不同,個人的興趣愛好也有所不同,因此社區普法存在較大的難度,為了使社區內的所有居民都能接受普法,提高法律素質。針對社區不同的普法對象,我局因人施教,積極圍繞“四個主題”普法。即:針對社區群眾,開展“法進萬家”主題普法。設立社區法制宣傳欄,每月滾動刊登一期“法律知識趣談”、“依法辦事你問我答”等法律知識;在社區舉辦假日學校,講授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民法通則》、《婚姻法》等法律法規;在社區舉辦以憲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等群眾關心的法律知識為內容的“社區家庭學法競賽”活動;積極利用社區資源組建“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社區法制宣傳普法教育活動,通過舉辦“18”法律服務廣場法律咨詢活動,認真解答群眾關注的“如何打官司”、“勞動仲裁維權”、“辦理公證須知”等熱點問題;通過制作有關“拆遷、房產、稅收、環境衛生”等內容法律問題解答卡,發放到社區居民手中,讓社區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了解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全區共設置社區普法板報櫥窗300余塊,舉辦各類法律知識講座70余,舉辦社區法律咨詢80多場次,解答群眾法律咨詢近萬人次。針對社區青少年,開展“法伴成長”主題普法。社區內中小學生年幼、思想不成熟的特點,舉辦社區小學生法制夏令營;開設“學生法律常識講座”、和“法制故事會”;邀請法官、檢察官走進社區,以青少年身邊發生的案例和他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為他們講授相關法律知識,教會他們如何學法、守法、用法;組織社區青少年走進監獄,聽失足青少年現身說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針對社區特困家庭,開展“法與維權”主題普法。通過社區設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隨時隨地為社區弱勢家庭提供義務法律咨詢,對一些身體殘疾和年老提弱的人員,將他們關心的下崗再就業、最低生活保障費的發放、垃圾費的收繳、房屋拆遷、禁毒禁賭等熱點、難點問題相關法律法規,制作成法律知識問題卡,發放到他們手中,使他們不出家門,就能學習掌握有關法律法規,提高他們法律維權意識,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針對社區流動人口,開展“法伴我行”主題普法。通過深入社區舉辦外來流動人員法制夜校,對外來人員開展通俗易懂的系列普法教育。邀請公安、檢察院、法院、勞動、計生等部門人員為社區外來人口講授如何依法解決勞動仲裁、工資拖欠、人身傷害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圍繞懲治打架斗毆、、無照經營、偷稅漏稅、制作販賣假冒偽劣產品、私搭濫建違章等法律條款內容制作法律圖片展板,在外來人員聚居地巡回展出;針對“黃、賭、毒”等丑惡現象的存在,在社區內積極開展“警鐘長鳴”系列法制宣傳展板在流動人口巡回展出;邀請外來打工人員以親身經歷談學法、用法體會,引導外來人員正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采取“四種形式”送法,做“活”法律進社區工作。
設立“一月一法”宣傳欄。利用宣傳板報和櫥窗開辟普法專欄,每月滾動刊登居民們關心的下崗再就業、最低生活保障費的發放、垃圾費的收繳、房屋拆遷、禁毒禁賭等熱點、難點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開設"法律知識趣談"、"依法辦事你問我答"等專欄,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普法教育;發放“一事一法”法律知識解答卡。著重就拆遷、土地承包、農轉非、稅費改革、土地證領發等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制作法律問題解答卡,隨機向當事人發放,使當事人及時了解掌握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依法辦事能力;舉辦“一法一講”專題法律知識講座。針對居民喜群聚、愛熱鬧的特點,組織法制宣講團和社區法律志愿者定期深入到各社區開展巡回法律宣講和專題法律知識講座,用居民熟悉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說身邊事,講身邊人,使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制熏陶;組織“一季一法”大型法律服務活動。每季度組織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志愿者在各社區開展大型法律服務,解答群眾法律咨詢,指導群眾依法維權,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使法律真正深入社區居民家中、深入到群眾的心里。
3、發揮社區司法行政“四員作用”,做“實”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
當好社區“普法宣傳員”。在每個社區辟一個法制宣傳專欄、配一套法律書籍、建一支法制宣傳教育志愿者隊伍、每季度舉辦一堂法律知識講座。做好社區普法的宣傳員,把法律送進居民家庭,送到居民手中,使社區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法在身邊,逐步形成“有了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律意識。
當好社區“群眾維權服務員”。為了使法律進社區工作更加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司法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利用社區資源,組建由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的社區法律服務隊伍和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通過社區便民窗口、使他們定期深入社區開展法律義務服務,解答群眾各種法律咨詢,法律文書,各類法律事務,現場辦理公證業務,切實滿足社區群眾的法律需求,當好他們的“法律服務員”,使他們實現“不出社區解決法律問題”的愿望。同時為了減少社區弱勢群體“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現象發生,社區法律服務與下崗職工、特困家庭等弱勢家庭建立法律幫扶對子,幫助他們解決涉法問題,對符合援助條件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使他們擺脫“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困境。
當好社區“糾紛調解員”。兩年前,我局結合社區換屆,建立健全了社區調委會的組織網絡建設,在換屆中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做到了原有的民調組織“人員不少,組織不散,臺帳不丟”,在建社委會的同時,健全基層民調組織,選配了一批年富力強的主任分管66個社區的民調工作,使社區的民調組織得到了加強。為提高社區民調人員的業務水平,每年舉辦2期社區民調主任培訓班,指導民調主任系統學習民調制度、安置幫教以及相關法律知識。近年來,社區的民調組織在處理“城東干道景觀路折遷、平江府路加油站建設、節制閘垃圾站遷址、三小車整治”等一系列可能激化的矛盾中,做到積極深入重點人戶家中,耐心細致的做說服教育工作,有效地化解了各類矛盾,真正實現了大量的社區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院戶、調和到實處”,有效地維護了社區穩定。
當好社區“兩勞人員回歸社會指導員”。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正確對待刑釋解教人員,消除偏見和歧視,共同參與幫教工作,走社會化幫教道路。為充實社區幫教力量,我局通過自愿報名、社區推薦等方式,先后在工、青、婦和其它社會團體中組成了社會幫教志愿者團和由社區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師組成的“三老”幫教志愿者隊伍,與回歸人員結成幫教對子,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給予他們關心與愛護,開展回歸人員“擇業指導”,“推薦崗位”,“爭取就業機會”等活動,積極引導教育他們早日擺脫昨日陰影,迎接明日太陽,重新回歸社會,做社會有用之人。
三、法律進社區工作取得成效。
1、社區普法教育有了新突破。圍繞“提高居民素質,推進社區依法治理”的工作重心,把“法律進社區”作為社區普法的切入點,通過用越來越貼近居民生活的普法教育內容、靈活多變的普法形式,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詢電話,使社區居民不出社區就能學習掌握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居民學法的熱情。居民學法從過去被動學法逐漸演變為主動學法;從盲目學法轉變為有針對性的學法;社區模擬法庭,“148”法律咨詢熱線,普法講師團的演講,以及各種法律咨詢、法律知識講座越來越受到社區群眾歡迎,逐漸成為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版權所有
2、法律服務領域得到新拓展。法律服務面向社區、服務群眾是法律進社區的主要內容,堅持法律服務的公益性和便民性是法律進社區的根本宗旨。我們的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工作者們作為法律進社區的主力軍,定期在社區開展與居民面對面的法律咨詢,法律講座、開設社區便民法律服務窗口,發放法律咨詢聯系卡片,從不同層面滿足著社區居民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同時也拓展了法律服務在社區的新領域。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普法規劃,結合“法律六進”普法宣傳活動,在全鎮道范圍內大力開展“農民工學法活動周”活動,迅速掀起一股農民工學法用法的熱潮,教育廣大農民工自覺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增強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和權利與義務、責任相一致意識。堅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實踐相結合,促使一個多層次、全覆蓋的農民工法制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形成,推動農民工接受多層次、多模式、全方位、全覆蓋的法制宣傳教育,從而保障和促進全鎮經濟建設工作的健康開展。
總體要求:
1、深入宣傳與農民工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在農民工范圍內大力開展法制理念教育,促進法制理念深入人心。
2、大力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工依法維權,自覺履行義務,切實保障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二、活動時間
今年的“農民工學法活動周”時間定于6月14日—20日。
三、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緊貼服務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圍繞中央政法委提出的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著眼于農民工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法制宣傳教育。
(一)發放法律手冊及宣傳單。在我鎮中心街集中發放《農民工法律知識手冊》及《農民工維權須知》宣傳單,重點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民事訴訟法》等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增強農民工法律素質。
(二)開展農民工法律咨詢活動。充分利用我鎮法制宣傳陣地,開展一次大型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活動,邀請鎮司法所、法律服務所、綜治辦、派出所等單位工作人員到現場為農民工做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
(三)開展“送法下鄉”、“送法制電影下鄉”活動,通過觀看文藝表演、法制電影,以農民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他們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組織“送法上門”服務。組織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法制宣傳志愿者,深入農民工居住地、施工地、企業車間、市場等場所,以法制講座、法制展板、發放宣傳單等各種形式對農民工進行維權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宣傳。建立綠色通道,開展農民工法律援助活動,對申請法律援助的農民工做到應援盡援。
(五)加強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在農民工相對集中的企業、工地和居住地,加強農民工法制學校、法制宣傳欄或櫥窗等陣地建設,并以此為載體為農民工舉辦專題或專場法律知識講座,普及法律知識,教育引導農民工合法有序地融入當地社會。
四、活動要求
(一)積極探索,建立機制。農民工普法工作的開展是普法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必然要求。根據我鎮農民工的實際情況,構建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首先,要建立工作網絡。在鎮、村分別成立農民工法制學校,落實2-3名具體負責的工作人員。其次,確立分級負責機制。集中開展對普法員、志愿者、農村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重點學習與農民工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普法骨干的自身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有效地教育和服務農民工。
(一)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職能發揮充分。制定印發了《關于成立縣執行工作部門協作聯動領導小組的通知》《關于依法防控病毒感染肺炎、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實施方案》、年度普法依法治理要點,轉發了《市法治建設群眾滿意度調查報告》,并在政府門戶網站上進行了公布。6月16日召開了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2020年依法治縣工作要點、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縣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印發了全縣第二批縣級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牽頭組織開展了全縣法治建設暨“七五”普法工作檢查驗收。向依法治市辦上報了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發展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回頭看”情況匯報、依法治國辦對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查反饋問題縣整改報告和法治建設調研報告。邀請省委黨校教授以民法典為內容對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專題輔導講座。聯合縣融媒體中心制作了《疫情防控攻堅、方言神曲》微視頻,得到上級部門認可,被省委依法治省辦采用并報送至中央依法治國辦。
(二)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推進??h政府常務會議學法3次。協助縣編辦對擬賦予鄉鎮和街道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事項和縣檔案館、社保中心等21個涉改參公事業單位重新認定進行法制審核。對縣機要和保密局、檔案局、交警大隊、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隊等16個部門和單位的執法主體資格進行了審查。制定下發《縣全面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實施方案》,對全面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公布第一批13個單位46項、第二批10個單位38項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研究制定《關于加強和規范行政裁決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行政裁決有關事項的通知》,各部門對照省上公布的行政裁決清單,及時梳理行政裁決事項。完善政府重大決策前法律咨詢審核機制,審核《關于全面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7份、通告6份、協議3份。嚴格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對水務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擬定的《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城市居住證暫行辦法》等11份文件進行了合法性審查。組織各部門全面清理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現行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的通知》,明確評查范圍、標準、方式、步驟及時限要求,對案卷評查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疫情期間,《關于疫情防控期間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有關事項的公告》,就疫情防控期間我縣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有關事項進行了要求,并將聯系電話、郵寄地址進行了公布。開展行政復議調研,下發《關于做好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前期準備工作的通知》,為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截止目前,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份。對各部門、單位2019年行政執法案件進行了統計,并督促在行政執法公示系統公布2019年度數據及行政執法案件信息,制定《縣行政執法信息公示辦法》《縣行政執法案例指導辦法》等4個辦法,對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進行制度規范,召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學習推進會議,對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進一步安排部署。公告,明確行政執法監督投訴受理范圍、不予受理情形,并對全縣投訴受理部門及聯系方式進行了公布,全面接受社會各界監督。6月12日圓滿完成省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單項示范創建項目評審。
(三)“七五”普法扎實開展。以“法律八進”為主渠道,廣泛開展各類普法學習宣傳活動。印發了《關于在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縣“七五”普法攻堅年活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開展普法趕集活動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開展普法星期五活動的通知》,開展了覆蓋8個鄉鎮、65個部門單位的全縣法治建設暨“七五”普法工作檢查驗收工作,拍攝“七五”普法專題片一部。6月16日成功迎接了全市“七五”普法終期檢查驗收。通過組織集中學習、發揮“司法”公眾平臺作用等形式,充分利用“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國家安全教育日”“進村入戶走訪幫扶”“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廣泛開展了憲法、疫情防控、宗教事務條例以及行政執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參加了6月5日全縣舉行的環保集中宣傳活動,印發《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單行本5000冊。至目前,共組織法治宣傳教育活動30余次,設立法律咨詢點70多個,現場接受群眾法律咨詢100多人(次),印發疫情防控宣傳資料20000余份,其他各類宣傳資料7000余份,在“司法”微信公眾平臺各類信息、資訊240余篇,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在育才中學新建法治文化走廊1處,設立了法治文化奇石9塊、法治宣傳牌和法治展板23塊。
(四)人民調解工作有序開展。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緊盯“四個突出”,積極化解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農業農村、復工復產等重點領域、重點人群中存在的矛盾糾紛。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開展法治扶貧專項行動,深入貧困村、貧困戶摸排矛盾糾紛。按照“普法+調解”的模式,積極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矛盾糾紛。截止目前,共受理矛盾糾紛562件,成功調處544件,調解成功率96.8%。
(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深化基層社會治理“三中心一網格”建設實施意見》,制定下發了《縣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整合資源,升級改造建成了集公共法律服務、鄉鎮便民服務事項為一體的綜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便民服務中心,實現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辦理“所有事”的目標。持續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下大力氣解決了清泉、陳戶、大馬營司法所的辦公用房問題,為司法所改善了辦公環境,統一了標識和內部設置,司法所規范化標準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積極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截止目前,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88件,挽回經濟損失130余萬元,接待來訪來電法律咨詢310人次,提供法律意見210余條。
(六)特殊人群管控得力。充分發揮社區矯正監管中心職能,及時督促各司法所落實“雙八任務”,提升了對社區矯正對象教育矯治和幫扶成效。強化社區矯正對象電子監管,實現了在冊列管90名社區矯正對象手機定位、1名社區矯正對象“手機+腕帶定位”,1名精神病患者社區矯正對象未進行電子監管。利用“法律八進”等載體,大力開展《社區矯正法》宣傳工作,發放《社區矯正法》宣傳彩頁1000份。積極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學習《社區矯正法》10場次,實現了社區矯正對象學習全覆蓋。今年以來,共接收社區矯正對象58名,解除社區矯正對象35人,撤銷緩刑1人。嚴格落實“七回訪”制度,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刑滿釋放人員動向,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刑滿釋放人員摸排全覆蓋,真正做到了情況明、底數清。2020年以來,共接收刑滿釋放人員74人。
(七)基層法律服務和律師工作監管得力。規范對律師事務所及其律師執業活動的監督管理,組織律師依法依規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格落實《律師事務所和律師辦理涉黑涉惡案件五項制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期間法律服務活動,組織企業律師服務團為民營企業開展了一次免費全面法治體檢,舉辦法治講座1場/次,提供復工復產提供法律意見建議18條,為企業職工提供免費法律咨詢61人/次,辦理案件2件。深入縣礦山企業、工業企業、農牧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快遞企業開展農民工勞動合同普查工作,進一步完善了農民工勞動合同普查和體檢檔案,并幫助用工企業修改、完善勞動合同10余份。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落實,充分發揮法律服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全縣117個村實現了“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建立了126個公共法律服務微信群,推送消息200余條。2020年以來,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共辦理案件585件,解答法律咨詢860人次。
(八)公證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期間公證社會服務能力,及時公布《關于縣公證處暫時停止現場業務辦理的通告》,引導群眾通過電話、微信、QQ等“不見面”方式咨詢、預約公證業務,確定專人負責解答咨詢,及時開通公證云在線申辦系統,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申請辦理公證。開通公證快速辦理綠色通道,對與疫情防控有關的事項以及醫務人員、防疫人員、軍人、武警官兵、企業等的緊急需求,為其優先辦理。助力脫貧攻堅,辦理精準扶貧合同公證,為小微企業及時申請精準扶貧貸款提供便利。強力推進賦強公證辦理,與人民法院、各商業銀行多次召開聯席會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減輕法院受案壓力。為破解銀行催收難題,為農業銀行甘州支行和民樂縣支行辦理了送達公證。截止目前,已辦理公證案件423件,辦理公證事項涉及金額1.2億元,解答法律咨詢1500人次,為經濟困難群眾減免辦理公證33件,電話預約服務284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公共法律服務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二是法治政府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社區矯正工作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四是法律服務規范化服務水平不高。
一、化解矛盾,著力為社會穩定提供法律保障
扎實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一是加強調解組織建設,健全縣調解中心、鄉調委會、村調解員、調解信息員四級工作網絡。全縣共建立調委會337個,在冊人民調解員總數1470人。二是大力宣傳《人民調解法》,全面提高人民調解工作水平。繼續開展“金、銀、銅”牌調委會和調解員評選活動,授予均溪鎮調委會、廣平鎮調委會、華興鄉華安村調委會、縣醫患糾紛調委會、太華鎮湯泉村調委會、桃源鎮藍玉村調委會等6個調委會2012年度“金銀銅牌調委會”稱號,授予梅山鄉沈嶺村調委會吳同萬、縣道路交通事故調委會陳宗袍、謝洋鄉調委會李代漢、均溪鎮南街社區調委會巾幗調解隊劉曉玲、吳山鄉東埔村調委會林成發、上京鎮上京村調委會陳乘耿等6名調解員2012年度“金銀銅牌調解員”稱號。2013年2月,均溪鎮被評為省級“人民調解先進鄉(鎮)”,桃源鎮蘭玉村等16個村被評為省級“人民調解先進村”,梅山鄉沈嶺村吳同萬被評為省級“人民調解能手”。三是健全完善多元化調解工作機制,積極參與1+N聯動,大力開展“大調解”工作。全縣18個鄉鎮公安派出所全部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各鄉鎮通過聘任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法官等配備專職調解員24名。轉發了《省“公調對接”工作實施辦法(試行)》(閩公綜〔2013〕272號)文件,加強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有效推進“公調對接”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繼續推行人民調解“以獎代補”激勵機制,提高人民調解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五是開展“大排查、大調處”活動。組織鄉鎮司法所每半個月開展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今年來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808件,調處成功769件,成功率95.17%。如石牌組建“紅旗”調解隊、武陵組建“”調解隊,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為社會穩定提供法律保障。
二、全面普法,著力為社會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按照“六五”普法規劃要求,深入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一是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通過向移動手機用戶發送法制動漫彩信、出法律宣傳欄、掛宣傳橫幅標語、上街法律咨詢、入戶開展普法宣傳等形式,發放“憲法知識問答”、“12·4”及“六五”普法知識問答等宣傳材料3萬多份。二是繼續抓好學生“帶法回家”和“夕陽紅”等特色普法活動。與綜治委、教育局、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在暑假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活動的通知》(田綜治委[2013]43號)文件,印發學生“帶法回家”宣傳材料6萬多份,制作3套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展板。組織各鄉鎮開展“夕陽紅”普法活動,印制法律入戶宣傳單4萬多份,把法律帶進鄉村、社區和家庭。三是加強對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著力推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單位“六進”活動,發放領導干部法律知識讀本800多冊,印發各類普法對象學法用法知識匯編5000多冊。四是開展“法制教育進家庭”“八個一”活動。做到每戶有一份“法制教育進家庭告知卡”;一份相對定期的法制入戶宣傳單;一本常用法律書;一張“法律服務聯系卡”;每天收看一臺法制節目;每戶掌握或熟知至少一個維權法律法規;一名學法明白人;每年對村、社區普法骨干、普法中心戶組織一次培訓。扎實開展全縣18個普法重點村的法制宣傳活動,確定華興鄉作為“法制宣傳示范鄉”,發放各種法制宣傳材料2萬多份。五是加強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采取集中宣傳與當事人個別跟進宣傳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廣播、發放告知卡、入戶宣傳、現場解答群眾咨詢、一對一宣講等形式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先后開展了“深化法律六進、建設法治”、“深化法制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有序、依法治訪”等法制宣傳主題教育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增強守法、用法的法治觀念。六是堅持普治并舉,以依法治縣“三五”規劃總結驗收暨“六五”普法中期督導為契機,廣泛開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活動,表彰了柯文潤等60戶家庭為“遵紀守法示范戶”,扎實推進法治縣創建工作,全面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創新管理,著力做好特殊人員的管理教育
1、著力做好社區矯正工作。以提高教育矯正質量為核心,以規范化、法制化建設為突破口,對社區矯正實行規范化管理。一是檔案資料登記規范整齊,確保人檔齊全。二是對在監獄服刑人員信息核查及時準確,做到日清月結。三是走訪社區矯正人員家庭,摸清情況,做到底數清,去向明。四是在日常管理上嚴抓細扣,實行“日定位、周聽聲、月見面、季評議、年考評”,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個人談話、思想匯報、組織公益活動等,切實從思想上矯正其不良行為。五是實行手機定位管理,設置定位手機告警圍欄,確保社區矯正人員不脫管、不漏管。六是采取“一幫一、多幫一”等幫扶措施,多渠道多方面幫助無業人員實現就業,引導社區矯正人員自主創業。到今年6月30日為止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786人,累計解除社區矯正人員416人,目前在冊社區服刑人員370人,無一脫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2、著力做好安置幫教工作。堅持以促進思想轉化為根本,以預防重新違法犯罪為重點,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目的,積極采取措施,著力抓好安置幫教各項工作的落實。一是健全安置幫教組織網絡,完善銜接、管控、幫教工作機制。到目前為止,在管安置幫教人員共計1567名,現已安置1499名,安置率達95.6%;并已錄入信息系統,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名冊和幫教安置檔案齊備。全縣重新違法犯罪人員32名,重新違法犯罪率2.13%。二是進一步落實安置幫教措施,建立了2個安置幫教基地,大力加強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安置上主要采取基地安置、輸出安置、回原單位安置和鼓勵自謀職業等四種形式,幫扶上主要采取政策扶持、技術扶持、資金扶持等三條措施,全力做好特殊人員的管教工作,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四、充分履職,著力為經濟發展提供法律服務
1、深入開展“法律服務到一線,司法行政促發展”主題活動。組織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人員進一步拓展法律服務領域,為政府、機關、企業等單位或個人擔任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審查草擬各類合同,辦理公證,全力服務“六大戰役”項目建設。選派5名律師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繼續組織律師參與縣領導接待日活動20多批次,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解決利益訴求。
2、做好法律援助工作??h法律援助中心深入鄉鎮、村莊進行入戶宣傳,發放《法律援助指南》、《法律援助服務手冊》、《公證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及“便民服務聯系卡”等宣傳材料6000余份,為群眾排憂解難,真正把法律援助“送進家門”,進一步提高了法律援助知曉率,受到了社會公眾的一致好評。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營造創先爭優良好氛圍,突出農民工、下崗工人、殘疾人、婦女兒童等重點服務對象,完善便民服務措施,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實現應援盡援。今年來,全縣各法律服務機構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121件,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2013年1月榮獲“全國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示范窗口”榮譽稱號。
3、做好律師公證工作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組織律師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律師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在城區通過上街開展法律咨詢、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形式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繼續開展法律服務進機關、進單位、進家庭、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高墻“九進”活動,為服務對象提供法律咨詢、審查或草擬合同、辦理公證、解決有關法律事務。全縣3個律師事務所共擔任法律顧問150家,辦理案件308件,代書200份,解答法律咨詢1095人次。公證處共辦理各類公證234件。全縣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共擔任法律顧問16家,辦理案件117件,解答法律咨詢230多人次,并廣泛開展農村“三資”監管法律服務工作。
五、明確重點,著力抓好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工作
1、抓好司法所業務用房建設。全縣18個司法所已有梅山、華興、謝洋、石牌、濟陽、奇韜、上京、桃源、太華、屏山、武陵、建設、廣平、前坪、湖美、吳山、文江等17個司法所建成投入使用,均溪司法所正在抓緊建設,預計8月份可投入使用。18個司法所業務用房總建筑面積達4025.32平方米,總投資682萬元,每個司法所業務用房平均面積為223.6平方米。全縣司法所業務用房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一方面改善了司法所辦公用房條件,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司法行政基層工作水平。
2、用好司法所專項行政編制。2012年9月,縣編委下發田委編[2012]44號文件,增加鄉鎮司法所專項行政編制3名,增編后共39名。我局及時申報招考2013年春季司法助理員3名,現正在招錄中,用足用好司法所專項行政編制,為司法行政基層工作提供人員支持。
3、大力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按照省司法廳的標準大力進行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司法所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健全干職培訓制度,扎實推進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律服務等各項職能發揮,抓好信息化建設,全面建成聯接省、市、縣、鄉四級的基礎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實現網絡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2013年2月,太華司法所被省司法廳評為全省規范化司法所。
六、加強學習,抓好主題教育和創先爭優活動
加強對黨的十精神、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于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深入推進創先爭優和“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活動,切實解決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執法執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隊伍。
七、強化管理,抓好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
制定下發內部管理制度,完善領導班子工作制度,抓好隊伍建設,增強隊伍活力。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崗位責任,量化績效考評。開展“平安單位”、“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做好綜治、、計生、精神文明等工作,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辦好自家事,提高綜合保障能力。
[論文摘要]在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走向社會化、市場化、法制化的今天,面向大學生開展就業法律素質培養,使其提高法律意識和增強法制觀念,是防范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被侵權和引導大學生遵紀守法的有效途徑。文章通過分析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構建法律素質培養體系的重要性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樹立正確觀念,重視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制訂科學的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計劃,豐富就業法律素質培養的方式及內容;建立大學生就業法律咨詢援助機構等方面來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法律素質培養的體系。
[論文關鍵詞]法律素質;職業發展;培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就業形勢日趨嚴重,已經為大學生就業帶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然而在大學生就業發生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走向市場化,當就業率成為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效果和專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時,全國各大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時,基本上強調就業觀念和就業技巧的培養,時常忽視了法律素質的培養。一方面,部分用人單位利用大學生法制安全意識淡薄的特點,設置收費陷阱、扣證陷阱、試用期陷阱、培訓陷阱等,侵害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大學生很容易被卷入勞動糾紛中。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學生不懂法、不知法,心存僥幸,不能做到誠實守信,而走上違法甚至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加強法律素質培養是大學生學會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需要,是高校提高就業指導效果和完善就業指導職能的需要,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化、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構建法律素質培養體系的重要性
(一)構建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體系是幫助大學生學會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需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就業逐步走向“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市場模式,各種招聘活動和形式不斷涌現,用人單位參差不齊,有些用人單位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匱乏、維權意識淡薄等弱點,屢侵大學生合法權益。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構建法律教育體系,幫助大學生了解法規、政策、樹立法律意識;學會辨別就業過程中出現的虛假現象,以免上當受騙;用法律的理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是非常重要的。
(二)構建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體系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觀的需要
在近幾年的畢業季里,一些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職位,增加自己的求職“資本”,鋌而走險,私刻公章偽造榮譽證書、等級證書或是職業資格證書,而這種行為一旦被用人單位發現,不但會失去這份工作,而且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大學生不能誠信就業,一方面是由于就業法律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是由于就業法律知識匱乏所致。
(三)構建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體系是高校提高就業指導效果和完善就業指導職能的需要
201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660萬人,2012年更是達到了680萬人,呈明顯上升趨勢。大學生本人、高校及社會的壓力不斷增加,就業率也成為評價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標。為了提高就業率,幫助畢業生就業,許多高校都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偏向就業觀念和就業技巧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教育。在法制化、市場化經濟下,在機遇與挑戰并有的形勢下,要讓大學生順利地、正確地、滿意地就業,高校在對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時應當順應時展的需求,加大法律教育,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育體系,指導學生依法就業和學會自我保護,從而強化大學生法律意識,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的建設。
(四)構建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化,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
當依法治國方略確定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各行各業都已納入法制化的軌道。目前,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他們已成為社會就業和經濟建設的重要主力軍之一,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大學生初次就業經驗不足,與用人單位相比應屬弱勢群體,也常常因法律缺乏而被侵權。然而,大學生就業事關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地區,如果處理不好或是不及時,也是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構建法律教育體系在當前的就業形式下具有現實意義,尤為重要。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法律素質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有關就業法律的課堂教育投入不足,形式單一
目前,許多高校在教學計劃中給予法律知識教授的比例極少,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渠道非常有效,多數學生僅僅是在《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門課程上對法律有所涉及性的學習,而且該門課程大一就開設,課時少,學生都不重視。在就業指導課中,關于就業法律教育也往往只有一兩節課時,其中還包括就業安全教育和社會保險知識教育,就業法律知識的講解往往一帶而過。其實,教育大學畢業生依法就業、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是一兩天或一兩節課所能做到的。
(二)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時,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目前許多高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幫助學生就業,幾乎將所有就業指導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就業觀念和就業技能方面,而沒有指導學生如何掌握勞動法律法規,沒有教學生怎樣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這種模式下,很多大學生能就業,但不能安全就業,因為他們缺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知識,或是不懂得自己的一些就業行為已經觸犯法律。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法律素質培養的師資力量有限
目前,許多高校負責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師主要由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和輔導員老師組成,這些教師學科背景各種各樣,平時也常常忙于日常事務,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研究相關法律知識,就更難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提供法律指導,這完全不符合師資職業化和專業化的要求,大大制約了就業法律的指導效果。
(四)大學生對學習就業方面的法律知識不重視,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
近年來,為了保障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開展,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就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然而許多大學生對這些法規政策知之甚少,從思想上就根本不去關心,不知其重要性,不知這些法律與自己的關系,對自己有哪些幫助,造成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不知怎樣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甚至合法權益被侵犯都不知道。同時,由于個別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在就業過程中,求職心切,鋌而走險,通過造假的方式增加自身就業資本,從而讓自己順利就業。而對這些行為,許多大學生都聲稱自己只知道這是欺騙,沒想到這是違法的,不知道能產生嚴重的后果。
(五)當在校大學生或是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發生法律糾紛時,無法得到高?;蚰感5膸椭?/p>
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由于自身原因,當其遇到法律糾紛時,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得到哪些法律救濟,應該去找誰幫助自己,因而使其陷入茫然之中。這時,作為大學畢業生堅強后盾的高校應該為畢業生提供任何幫助。在我國各高校中均未建立專門服務于大學生的法律咨詢援助機構,認為只要學生順利就業即可,沒有從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出發,沒有能意識到只有為畢業生提供法律服務才能實現自身作為高校畢業生堅強后盾的作用。
三、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的思考
(一)從樹立正確觀念,重視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9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因而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針對目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培養應擺在較高的位置。高校就業指導要樹立正確的指導觀念,充分意識到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法律素養和法律觀念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也是高校教育的重點之一。高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只有大力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加大法制觀念的教育,使每位大學畢業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辦事,才能使大學生順利進入社會大環境,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才,才能使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順利進行和發展。
(二)制訂科學的大學生就業法律素質培養計劃,豐富就業法律素質培養的方式及內容
首先,在大學畢業生中將就業法律教育作為重要的就業指導課內容。目前有的高校在全校范圍開展的就業指導課程中也涉及到一些法律問題,但由于時間、場地等原因,法律教育的效果不明顯。而在以往的課堂講授過程中學生所提問題能反映出他們對法律知識的渴望。所以,可以將就業法律教育作為就業指導課中的重要內容。當然,在課堂教育中應突出大學生的維權意識教育、契約意識教育、合同意識教育、司法救濟意識教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并引導學生自學有關就業的法律知識。
第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法律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一支精通就業法規、政策的師資隊伍,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就得有一桶水”,在教師要教授學生全面、細致的法律知識時,其自身就必須有更多的就業法規、政策知識,學校就要建立一支真正精通就業法規、政策的師資隊伍。學??芍鸩浇⑵饘<媛毾嘟Y合的法律教育教師隊伍,通過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對就業指導教師開展就業法律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第三,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法律意識,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高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其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學會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同時,要突出維權教育,使大學生知道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可以選擇怎樣的救濟途徑,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當然,這需要學生充分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由于大學生們基本上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高校還應在就業法律指導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自律意識,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強化大學生對就業協議重要性的認識,慎重選擇,認真履約,避免陷入合同陷阱。高校也應當重視培養大學生自我提高法律意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認清社會形勢和就業現狀,培養學生學習就業法律知識的興趣。
第四,創新宣傳形式,充分利用模擬實踐教育,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就業法律知識。(1)大學生就業指導法律教育的形式應當盡可能的豐富,高校不但可以通過就業指導課、就業講座的方式進行,還可以通過咨詢、個別輔導、法律援助、跟蹤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不拘一格,達到實效。(2)豐富宣傳形式,如發放就業法律指導宣傳手冊,有針對性地提供相關就業法律知識,并將其上傳到網絡,便于學生自學;設立專門的宣傳櫥窗進行宣傳;利用校園廣播、校內刊物等宣傳媒介傳播就業法律知識。(3)高??梢猿浞掷媚M實踐教育方式,通過組織模擬法庭,參加庭審旁聽、開展案例分析講座、法律知識競賽、主題班會、模擬招聘會等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寓學于樂,更加容易的接受就業法律知識。
(三)建立大學生就業法律咨詢援助機構,為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