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2 10:35: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聯網技術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一些地方的消防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難以控制,發生火災的范圍也比較普遍,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上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問題,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考驗,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采取一些高科技方法去將消防安全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最近幾年,物聯網以一種新型的高科技技術,被普遍應用于消防安全管理中,本著其有較高的資源共享及擴展性,且本身的智能程度較高等一些優點,將消防作業本身比較復雜等一些特點有機結合,無論在防火監督、管理消防設備、火災預警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技術手段,不僅能提高整體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而且在救援工作能力上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一、物聯網技術的概念
物聯網跟互聯網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是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將一些實質性的概念延伸到物品上面,借助互聯網技術讓及變得更智能化,通過無線網絡的連接,將物體變得人性化,以便促進人與物體或者物體與物體間的對話交流。物聯網雖然實現了智能化,但其仍以互聯網作為核心,借助互聯網的平臺將一些系統擴展和延伸到一些物品之間,并讓其進行通訊和交換信息。
物聯網技術體系整體可以分為三種結構,分別是應用層、網絡傳輸層和感知層。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層是將專業技術與與其相結合,在將應用服務提升至一個層次時并實現其智能化;網絡傳輸層最主要就是分類處理信息通訊和傳送的相關部分,最主要包括核心層和接入層。一般網絡層可以稱作是物聯網技術體系的大腦,它主導著信息處理和傳遞,將其層層深度融合;而感知層經相當于消防物聯網技術體系的感官,它用來采集信息,并將物體區分開來,形成歸類。
二、消防物聯網技術體系的應用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就在普遍采用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的高科技技術進行遠程監控消防系統,并在我國原有的消防措施基礎上進行拓展創新,利用現在化電子科技信息技術彌補了原始消防警力不足以及防火災能力較低下的一些不足,提高了現代防火系統執法能力,保障了人們的安全。
(一)防火中的應用
在我國進行遠程監控消防安全設施有了多年的發展,在初始階段,遠程監控系統值用于火災報警系統中,消防設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火災的撲救工作和預防工作。結合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求,在一些重點單位或者樓層較高的建筑物上基本上都有防火災系統,以及消防安全設備,但由于消防設備種類較多,這就導致了一些單位沒有足夠的重視,鑒于一些部門沒有好好維護消防設備,消防監督部門的檢查工作也無從做起。如果將物聯網技術體系“注入“在這些消防設備中,不僅能好好的控制消防安全工作,還減輕了消防部門和工作單位的工作負擔。在一些智能樓宇系統中植入物聯網消防安全系統,且各自有各自對應的網絡數據庫,工作人員可通過無線網絡檢查管理各項設備的運營狀況,結合安裝出現故障時有感應的報警器,進行分區管理,不僅決管理方式較為靈活,這樣還能能更好的預防火災的發生。
(二)滅火中的作用
發生火災時,消防撲救工作是首要核心工作,要提升滅火的速度效能,這就需要很多的力量。將消防物聯網技術體系應用到火災現場進行撲救工作,建立專門的消防撲救火災指揮操作系統,將設備利用發揮到最大,這樣能將撲救滅火工作做到最好。
一般各個建筑物樓層都有該項建筑物的基本使用信息、結構信息、周圍建筑信息以及關于消防設備信息,消防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火災發生時消防的主力可以第一時間掌握火災發生的最基本信息,對樓層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備快速的進行消防救援。這樣既縮短了救援時間也對人身財產安全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將城市的水源或者消火栓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其植入電子操作系統,系統內要記錄水源的源頭、流量及壓力,這樣方便消防人員在實施救援時對水源使用情況能快速的了解,以便縮短救援時間。
有些事故現場火災較大,這就需要消防人員去室內撲救,這樣給救生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危險,這樣就可以對進入室內搶救的工作人員將“生物傳感器“植入在內,定時對消防人員進行生理檢測,如果救生人員發生突況,可以提前預警,以便指揮員可以及時的對其進行營救,這樣保障了消防人員的安全,提高了室內救援工作的效率,也給就救生人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日常管理應用
消防裝備應及時的進行保養和維護,因為消防裝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救援工作的效率,由于消防設備各種各樣,保養與維護的方法也大相徑庭,有些消防工作人員容易遺漏或者忘記對一些消防設備的保養與維護。這就可以在裝備管理系統植入電子信息標簽,攜帶各種消防設備的規格信息以及保養和維護的方法,在消防工作人員換場或者交接班時只需要用掃描儀自動進行分析掃描,這樣就避免了丟失與漏查的現象發生。在消防車輛的管理系統上也可采用微機系統和無線網絡系統,結合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掌握車輛的基本情況,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適時的檢查監督車輛的運行狀況,以及各項指標是否正常等等,如果消防車輛有突發狀況會自動報警,這就達到了智能化管理消防車輛。
結束語:
總之,隨著物聯網技術體系的廣泛應用,對消防系統設施進行創新管理,科學合理規范的管理水平,能使消防物聯網技術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在物聯網消防技術應用的初始階段,要及時的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擴大物聯網技術體系在消防工作中的應用,切實將防控火災的能力做好。
【參考文獻】
[1]丁波軍.消防物聯網建設初探[J].無線互聯科技,2012,2(03):18-20.
[2]張輝,陳古典.基于物聯網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J].信息化研究,2010,3(10):45-56.
[3]周霞,薛曉磊.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消防安全系統的設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0,2(10):19-35.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管理
1概述
在社會持續發展背景下,物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涉及到的領域較為廣闊,在其不斷發展中信息安全受到人們的重點關注,逐漸產生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對需要保護的物聯網數據進行防護,形成硬件、軟件防護體系,這樣才能保證物聯網體系正常運轉,避免遭受其他惡意軟件的傷害。
2物聯網核心技術
物聯網技術從整體架構上被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3方面,其技術也被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輸等4環節,這些環節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屬于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關系,每個環節都有其對應的核心技術,具體核心技術如下所示:(1)射頻識別技術。該技術也被稱為電子標簽RFID,主要是通過空間耦合,應用射頻信號,能夠無接觸進行信息傳遞。在應用此技術進行信息傳遞和信息識別的過程中,需要他人操作,使用起來方便、快捷,還能實現多個物品標簽的一次性識別,識別效率較高,大大節省人力成本。(2)傳感器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從外界信息源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以此產生的一種新技術。而且該技術的核心在于傳感器,能夠實現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促使人類能夠感知外界環境和事物。(3)智能芯片技術。該技術的應用提升了人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對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傳感器技術獲取溫度、壓力等數據,結合信號處理數據,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而智能芯片是決定傳感器性能的關鍵,能夠保證傳感器的靈敏度和穩定性。(4)無線網絡技術。該技術能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的無線連接,實現全球語言和數據網絡等,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具有一樣的功能,而且在信息傳輸中也需要介質,利用無線網絡技術,能夠幫助人們連接網絡隨時隨機查看網絡信息,打破傳統有線網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互聯網結合起來使用。
3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對計算機信息安全提高重視,特別是當今時代下,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已經離不開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在網絡中存儲了大量、重要的信息,一旦這些信息受到安全威脅,將會對信息所有者,甚至是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保證網絡信息的安全,需要在網絡中設置安全防護體系。因此,對于物聯網技術來說,人們在進行入網絡平臺時,需要進行身份認證,這就導致其成為信息安全的關鍵,在設計網絡平臺的過程中,針對入口設置認證程序能夠實現性能較強的防范安全漏洞。因此,網絡技術信息安全具有以下特點:(1)授權。該特點主要是給予使用者一定權限,在進行平臺使用平臺資源的過程中,對使用者的行為進行監管,只有授權的對象才具有這種權利。(2)保密。在信息安全中心,假如認證和授權是基本管理內容,那么保密則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保密主要是保證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不會遭受破壞或者竊取,保護用戶的各種信息安全。(3)真實?,F階段,人們普遍利用網絡實現信息交流和共享,在網絡中不僅能夠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還能向他人發送信息,這就促使信息交流的范圍越來越廣泛,而且信息透明度也逐漸提升,信息傳播速度增快,但是信息的真實性卻無法得到保證。(4)不可否認,當物聯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網絡信息安全事件時,需要保證事件是否具有可查性和可追溯性,分析其是否進行了授權處理,整個網絡信息交流活動都可以查詢,這樣才能確保在出現安全問題時及時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在物聯網研究中,安全防御是重點研究內容,為了提升保密效果,相關開發人員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公私鑰密碼算法、局部安全算法等,顯著提升物聯網節點、基站等之間的通信安全。
4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
4.1隱私威脅
物聯網主要采用無線連接方式實現通信,并采用大量的電子標簽和無人值守的設備,在成本、性能等因素的影響下,物聯網系統大多數使用的終端屬于弱終端,很容易遭受非法入侵,甚至受到破壞,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隱私信息受到攻擊者非法獲取。例如,攻擊者通過非法入侵,獲取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行為特征、興趣愛好、商業機密等重要信息,對使用者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另外,RFID作為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技術中,通常會對每個需要信息采集的物品配置標簽,進而利用電磁波和讀寫器完成通信,這種非接觸式的無線通信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RFID標識自身并沒有保證安全的能力,攻擊者能夠通過自制讀寫器和電磁波實現通信,這樣就導致信息外露情況發生,而且末端設備和RFID標簽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標簽上的信息也可以輕易地被跟蹤或篡改,再將改動過的信息發送給使用者,導致信息不真實。
4.2身份冒充
一些物聯網系統設置的管理密碼較為簡單,而且還有些是出廠設置的默認密碼,并沒有對其加密修改,而且這些設備還具有無人值守的特征,一般遭受劫持在短時間內很難及時發現,非法入侵就可以偽裝成客戶端或者服務器進行數據發送或者執行某些惡意操作。例如,在門禁系統進行更改設置,就可以隨意進出房門。
4.3信令擁塞
物聯網技術中使用的終端和服務器之間的認證方式是一對一的,這就導致假如物聯網中存在大量的終端設備,而且這些終端設備在進行業務數據交流的過程中,會向服務器發送大量的認證請求,這時就可能因為大量信息請求導致服務器出現過載情況,使得網絡中的信令通道出現擁塞情況,間接導致DDOS攻擊發生。
4.4惡意程序
惡意程序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進入無線網絡和傳感網絡中,一般入侵成功,就會肆意傳播惡意信息、軟件等,其具有較強的傳播性、隱蔽性和破壞性,相比TCP/IP網絡來說,防范難度更大。例如,蠕蟲惡意怠慢,自身不需要寄生文件,通過檢測和殺毒處理很難將這些惡意代碼清除干凈。
4.5僵尸網絡
僵尸網絡主要是由一系列被惡意軟件感染的主機組成。攻擊者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向互聯網上的主機傳播僵尸程序并感染,促使其形成一個僵尸網絡,進而能夠讓攻擊者進行惡意活動操作。例如,采用分布式拒絕網絡攻擊、竊取個人信息、執行分布式計算任務、推送垃圾廣告、發送垃圾短信等。這些網絡攻擊都會導致基礎網絡或者主要應用系統出現崩潰或者癱瘓情況,甚至會導致大量私密信息、個人隱私等出現泄漏情況,還可能會被用來網絡欺詐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5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管理
5.1感知層
物聯網系統中包含的節點很多,比如傳感器、智能控制設備等,需要對這些設備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才能確保物聯網系統正常運行。然而很多設備并沒有統一接口標準和數據標準,導致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遭受威脅。盡管物聯網的感知層只用來進行信息獲取和存儲,但是假如沒有設置相應的基礎信息,也會影響后期信息處理效果和應用效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加強感知層信息安全管理,在設備上安裝安全認證,通過信息加密處理方式,保證獲取的信息在存儲過程中不會被輕易地篡改和非法入侵使用等。同時,還可以應用安全路由、密鑰管理等手段,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在對關鍵技術實施標準化整合的過程中,需要確?;A設施也要進行整合,這樣才能加強對感知層的安全管理,實時觀察設備運行狀態,確保設備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行。
5.2傳輸層
物聯網需要利用無線網絡、互聯網、傳感器網絡等實現信息傳輸,主要將信息傳輸到處理層中,而且在信息的傳輸過程中,需要經過多種節點,才能順利達到處理層。因此,為了保證信息安全,就需要加強對傳輸層的管理,對固定節點、移動節點、傳輸路線等進行實時監控,并在傳輸網絡中逐漸形成虛擬安全專用網絡,這樣能夠保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5.3處理層
針對處理層信息安全管理,需要設置認證和密鑰管理結合的機制,針對密鑰設計相關安全管理方案,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和準確性。同時,可以利用密碼技術,及時查找到惡意信息,并對入侵攻擊進行全面檢測,避免病毒入侵。另外,分析惡意指令,對惡意入侵行為進行預測和控制,在此基礎上應用追蹤技術和設備識別技術,保證數據處理的安全性。
5.4應用層
物聯網的應用層主要是信息應用和技術應用,能夠將網絡和物品、人等鏈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處理。對于應用層信息安全管理而言,需要建立科學的數據庫機制,在不同情境下提供不同的保護技術措施,并對泄漏信息進行跟蹤,建立具有全面性的安全機制,并在不同環境下,還算是隱私保護模式,確保用戶隱私信息不受到惡意入侵和竊取。同時,禁止非法操作進行訪問,在用戶應用數據處理業務時要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將數據證書安全網關結合起來,實時觀察操作行為。另外,物聯網技術的設計較為廣泛,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加強軟件和系統的更新和維護,將云計算、云技術等應用其中,提升無線網絡的處理效率。
1 引言
隨著互聯網、數據庫、掃描儀等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已經在物流運輸、生產管理、視頻監控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使用,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日用消費品是人民群眾日常采購、使用最多的物品,消費品的真假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會影響生產廠家的聲譽。近年來,許多不法分子和廠家為了經濟利益,通常會生產一些劣質產品冒充名牌廠家的產品,我國頻頻發生假冒偽劣商品事件,嚴重的侵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給品牌廠家銷售帶來不利影響,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給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帶來了嚴重的困難。因此為了提高品牌廠家的競爭力度和產品防偽水平,許多生產廠家在產品生產、銷售、物流配送過程中引入了先進的標識碼驗證技術,利用先進的掃描儀器,將產品標識碼掃描到設備中,并且通過局域網、無線網等傳輸到產品數據庫中,保存產品信息,并且能夠在物流運輸中與外包裝進行匹配,以便能夠保證消費品的真實性,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2 日用消費品追蹤監控系統功能分析
2.1 生產管理及產品賦碼功能
生產管理及產品賦碼可以為日用消費品賦碼,并且將其關聯到外部包裝上,實現一一對應關系。在日用消費品生產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生產基地、車間管理生產線,設置產品工藝流程,編制生產任務,定義賦碼規則,設計包裝比例關系,并且可以對產品進行維護管理。生產任務設計完成之后,可以與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進行關聯之后,可以將生產任務部署到生產線上,并且在系統中自動化管理生產任務。生產管理系統開發過程中,可以使用先進的工作流技術,該技術可以根據每一個廠家生產產品的流程,自定義工作流程,提高了產品生產的靈活性和自適應性,確保產品賦碼工作順利完成。
2.2 手持掃描出庫功能
產品生產完成之后,每一個日用消費品都擁有唯一的標識碼,此時可以實現商品的入庫管理功能,分別是數據下載、數據采集、數據上傳等管理功能,同時可以根據客戶的訂單進行產品包裝管理,將產品的包裝起來,并且在包裝箱粘貼產品的唯一標識??蛻粝掠唵沃?,手持掃描儀可以將產品標識碼與客戶關聯,客戶訂單通過審核調度,將其發送到配送中心分配車輛,配送中心倉庫管理員可以下載分貨單,使用掃描槍完成產品標識碼掃描后上傳回系統。
手持掃描出庫功能可以支持WiFi通信、3G通信和4G通信等物聯網通信技術,能夠實現在線模式或離線模式掃描出庫功能。掃描槍可以根據不同用戶權限掃描日用消費品,并且校驗產品的名稱和數量,避免日用消費品錯掃、漏掃和多掃等情況。手持掃描出庫還需要支持退貨掃描功能、箱碼重新組合掃描功能,并且能夠打印相關的異常業務處理功能。目前,物聯網通信已經采用了先進的TD-LTE、FDD-LTE等移動通信技術。
2.3 產品標識查詢功能
日用消費品在物流運輸、倉儲配送過程中,產品標識碼已經與客戶訂貨單關聯在一起,因此日用消費品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銷售系統追溯日用消費品的產品流向,并且能夠支持日用消費品關聯查詢,并可以通過查詢消費品的標識碼可以追溯到產品的生產廠家、生產時間。產品標識查詢功能可以采用的技術包括數據庫連接、查詢、比對等功能,具體的實現過程中可以使用SQL查詢語句、存儲過程等技術實現。
2.4 訪問查詢功能
訪問查詢功能是追蹤監控系統最為關鍵功能,其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個產品真偽查詢接口,消費者可以通過電話、短信、網站等渠道將產品標識碼發送到產品標識查詢子功能上,該功能可以直接在系統數據庫中查詢產品的生產時間、廠家等,并且能夠反饋查詢代碼的次數,以便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查詢結果驗證系統的真偽。系統查詢主要采用接口技術,系統傳遞的參數就是產品標識碼,比如用戶通過網絡查詢過程中,消費者需要在IE瀏覽器中登錄系統,電機訪問查詢功能,輸入產品標識碼,產品標識碼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到數據庫中,自動和數據庫保存的信息進行比較,驗證產品真偽。
3 結束語
日用消費品追蹤監控系統采用先進的掃描儀、無線通信、移動通信和標識碼等物聯網通信技術實時追蹤、監控產品的物流運輸情況,保證物流配送過程中的產品的真實性,進一步提高品牌廠商防偽能力,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王恒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環境在線監控一體化平臺應用與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39(05):57-59.
[2]黃有為,耿福山,馬仁軍.基于視頻分析的物聯網視頻平臺關鍵技術分析[J].消費電子,2014,31(04):172-172.
[3]鄧永卓,張碧海怡,王連運,等.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及監測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07):106-106.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電網;融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U665文獻標識碼: A
物聯網技術是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快速發展的產物,通過運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物品的信息、信息等進行有效的識別,并對相關信息進行融合,實現物物相連,應用到智能電網系統中是一項偉大變革。
1物聯網與智能電網的概念
1.1物聯網
隨著計算機網絡及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物聯網的概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收。人們對它的認知還在不斷地補充和完善當中,實際上物聯網就是通過傳感器、無線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等實時采集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主要采集的信息有:聲、電、光、熱、力學、化學、位置等信息。物聯網中的“物”能夠被納入“物聯網”的范圍是因為具有接收信息的接收器;具有數據傳送通路;可以發送接收數據傳輸數據時遵循物聯網的協議;物體接入網絡時需要具有世界網絡中被識別的唯一編號。它主要是由應用層、網絡層、感知層構成。物聯網的結構如圖1所示。
1.2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是在高速雙向通信網絡和先進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終端傳感器與客戶之間、電網公司與客戶間形成網絡互連,在電網整個系統中,智能電網實現用電的優化,節能減排和整體高效運行[1]。電能傳輸不僅要考慮到安全性、傳輸損耗、新能源電力上網、維護成本、電能調度優化、用戶管理和監測,還需要考慮到能源供給和消費不均衡帶來的遠距離傳輸問題。傳統的高壓輸變電方式顯然不能完成如此復雜的電能傳輸任務,智能電網成為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它通過信息化手段,使資源開發、轉換(發電)、輸電、配電、供電、售電及用電的電網系統的各個環節進行智能交流,充分滿足用戶對電力的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滿足環保約束、保證電能質量、適應電力市場化發展等為目的,實現對用戶可靠、經濟、清潔、互動的電力供應和增值服務。智能電網結構如圖2所示。
2 物聯網與智能電網的融合
物聯網是一個集感知、通信、網絡、計算控制系統為一體的數物復合型系統,物聯網發展就是基礎架構智能化的過程,需要從基礎架構學的角度進行科學、系統研究。物聯網是否成功取決于行業應用是否成功,智能電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物聯網的感知和控制是通過通信、網絡和計算的環節集成在一起,有效的物聯網軟件中間件是其中的關鍵。物聯網軟件中間件實現嵌入式計算實時性,數據中心的高效能和終端設備的移動性的完美結合[2]。智能電網與物聯網有著非常緊密聯系的結構、特點,方法主要體現在:(1)在智能電網的廣泛應用中,促使物聯網技術與智能電網技術更好的融合,現有的調度自動化,集成控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是物聯網應用中的各種不同的形式;(2)物聯網技術是一種重要的智能電網技術支持,為智能電網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全面提升智能電網信息感知的程度,分析能力、電力系統的預警災害處理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同時也提高了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從電力的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實現節能,高效、經濟的目的;(3)智能電網和網絡的深度整合,可以帶動物聯網以及智能電網中相關檢測設備,傳感器,通信設備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物聯網與智能電網的融合[3]。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如圖3所示。
3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
3.1在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的應用
電能計量是現代電力營銷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國內傳統的遠程抄表系統主要有RS485總線式抄表、電力線載波抄表、RS485總線、低功率無線混合抄表和RS485總線、低壓電力線載波混合抄表等幾種方案。存在通信距離較短、抄表讀數誤差大等缺點,而且對于一些不可控電表不能實現遠停遠送操作。因此研制一種基于無線傳感網絡和光纖/電力載波通信技術的采集與集中一體的設備,將采集到的電表讀數通過廣電的同軸電纜傳輸數據的設備,能夠對電表的數據進行實時的讀取并可存儲,以備主站人員調用;對普通485不可控電表實現遠程停送電的操作[4]。如圖4所示。
3.2在智能用電服務系統中的應用
實現電網與用戶之間的實時交互響應,提升服務水平,增強電網綜合服務能力是智能電網服務系統的根本要求。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用電服務系統具有集中計量、作息時間用電分時段控制、超負荷控制、電熱負載限制、用電數據網絡實時查詢等功能,可以滿足現代公寓式辦公/商住/教學的實際用電管理需求,提供了一整套安全、高效、先進的管理手段[5]。系統具有電量、負荷、禁用電器功率的設置和用戶管理、房間配置、儲值記錄、費用統計、安全用電參數遠程批控制、免費電量遠程批控制、遠程監控、違規用電記錄管理功能。手機購電也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服務業務,該業務的開展給用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提升了服務水平,實現用戶與電網的交互。
3.3在電力設備狀態檢測中的應用
隨著電網資產規模的擴大,設備數量的增加,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運行標準要求的日趨嚴格,對于電力設備的狀態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傳統的電力設備狀態檢測是值班人員定期檢查各設備狀態,同時做設備的檢測試驗。這種方法對巡檢人員的要求較高,且有一定的危險性和誤判性,費事費力,效率低下,且事故率高。因此物聯網的應用可以使對電力設備的狀態檢測實現智能化。在智能電網中實現對電力設備的狀態檢測,實現可視化、信息互動化帶電檢測是在電力設備通電運行狀態下進行檢測的一種新技術[6]。利用基于物聯網的傳感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對運行中的設備進行實時監測,獲取設備運行狀態的各種物理量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處理,預測運行狀況,根據實時數據得出檢測報告。該技術作為基礎的帶電檢測相比傳統的打壓試驗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帶電檢測所用到的超聲波檢測儀、局部放電檢測系統、紅外熱像儀都是國外非常先進的高科技產品。帶電檢測在國外經過多年的市場運作,技術成熟,設備運行穩定,得到的數據詳實可靠。通過傳感器采集到的各種相關參數經過處理后,再經過無線傳感網絡上傳到管理監控中心,可以實現對電力設備的實時在線檢測。
4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介紹了物聯網和智能電網的概念及其發展狀況,以及在智能電網中的具體應用。物聯網作為智能電網末梢信息感知層和通信層的基礎環節,在電力系統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也會給電網帶來一定的安全問題。由于物聯網在很多場合都需要無線傳輸,這種暴露在公開場所之中的信號很容易被竊取,也更容易擾,這將直接影響到應用物聯網的智能電網體系的安全。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必將與智能電網有著更多的滲透與融合,會進一步提升未來電網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熊華.物聯網促進智能電網建設探討[J].電力信息化,2010(8).
[2]馬韜韜,李珂,朱少華,等.智能電網信息和通信技術關鍵問題探討[J].電力系統自動化設備,2010,30(5).
[3]王德文,宋亞奇,朱永利.基于云計算的智能電網信息平臺[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22).
[4]周洪波.物聯網:技術、應用、標準和商業模式[M].北京:電子上業出版社,2010.
關鍵詞:環境監測;物聯網技術;應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持續加快,社會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卻制約了可持續發展的推進,人們認識到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環境監測也隨之得到重視。
1物聯網與環境監測
在我國,物聯網最初被稱為傳感網,發展于2009年,現已經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新型戰略性產業之一。物聯網融合了紅外感應、全球定位、激光掃描以及射頻識別等技術,能夠依照約定協議,實現物品與物品的相互連接,從而完成信息的傳輸和交換,以及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等功能。物聯網包含了三個基本的組成部分,分別是信息的感知與控制、信息的傳輸以及信息的應用。信息的感知與控制主要是結合不同類型的傳感器設備或者與傳感器對應的控制器,實現與終端物品的直接接觸;信息的傳輸主要是通過感知與控制,結合信息傳播技術,將相應的數據信息傳輸到網絡終端且保證信息安全;信息應用指針對經過了錄入和傳輸,最終達到網絡終端的信息進行應用,以完成對物品的直接控制[1]。據新聞報道,“2016環保物聯網高峰論壇”在無錫舉行。論壇以“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創新與應用”為議題,圍繞環保物聯網的政策走向分析、需求應用、大數據分析及標準制定等環節進行深度交流。在環境監測中,應用物聯網技術,主要是結合相應的網絡信息平臺,對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進行實時動態監測。
2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環境監測中,能夠實現對于環境變化的動態監測,提供足夠的數據信息支持,及時發現環境中污染物質的變化情況,對于環境污染的治理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2.1大氣監測
目前在大氣監測中,采用的多是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和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方式,配合常規的流動性監測,能夠形成一套全面覆蓋的監測體系。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主要是在污染源排放口設置相應的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對排放廢氣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實時監測。在城市中設置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按城市監控點位對環境空氣監測子站進行布控完善,結合一些常規污染物的監測指標,完成相應的大氣監測工作。通過傳感器技術的合理引用,可以對大氣中存在的氮氧化合物、PM2.5、PM10以及二氧化硫等物質的數據進行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經網絡傳輸到監控中心,完成對于環境空氣質量的自動監測和分析[2]。
2.2水質監測
水質檢測需要結合相應的指標,如飲用水指標、綠化用水指標、排放指標等,以確保對水污染的有效監測。在需要監測的區域設置傳感器設備,配合視頻監測技術,可以構建起相對完善的感知層,結合通信網絡,能夠為數據的傳輸提供有效渠道,結合傳感器位置信息以及采集到的各類數據信息,可以完成對于水質和污染源的全面監測,為水質的監管提供數據支撐。
2.3生態監測
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合理應用,對監測區域劃分,確保生態監測的規范性和有序性。在分區監測中,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合理設定,布置相應的傳感器,如噪聲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等。同時,通過數據之間的信息控制,實現單一種類數據和復合數據的有效采集與傳輸,強調數據傳輸的實時性與可靠性。
2.4海洋監測
在海洋監測中,可以借助相應的無線傳感器,合理應用傳感器節點的監測功能,實現對于營養鹽、有機磷農藥等的監測。搭配相應的無線發射裝置,可以對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傳輸。利用物聯網,還可以構建相應的海洋環境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對傳感器技術的合理應用,實現對于海洋環境的全面監測,保障海洋生態安全[3]。
3黃石環境監測站中的物聯網現狀
3.1環境空氣自動站
自2005年起,黃石環境監測站按點位布局安裝了環境空氣自動站。截至目前,在沈家營、陳家灣、經濟開發區、新下陸、鐵山區、陽新縣、大冶市共建立了七個環境空氣子站,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溫度、濕度、風向、風力大小等近十個項目進行日常監測。通過“國家空氣質量聯網監測管理平臺”、“湖北省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管理系統”為各級管理部門及時提供環境空氣質量日報、周報、月報及各類信息簡報等。
3.2大氣灰霾站
在2012年建立了湖北省9個子站之一的黃石大氣灰霾站,配有常規參數監測儀器、黑碳儀、濁度儀、大氣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激光雷達、粒徑譜儀、能見度等灰霾監測專用儀器,可以監測大氣中飄浮的重金屬、氣態污染物、顆粒物等多種污染物,達近百個項目,具有大氣顆粒物(氣溶膠)理化性質、光化學反應、邊界層氣象觀測、灰霾成分分析等多項功能。
3.3污染源在線監測
我市五個城區、陽新縣及大冶市共安裝了147套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涉及102家企業。其中水質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89套,大氣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58套。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流速、煙溫、含氧量、COD、氨氮、pH、廢水流量等多個項目進行監測,通過“湖北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平臺”及時掌握監測的各項污染源有效數據。
3.4積極的意義
通過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等有效措施,實現監測數據采集、管理、存儲、處理、審核、統計、分析、和異常預警等功能,為各級環境管理部門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持。監測數據平臺子系統互聯互通正在積極的實施開展進行中,今后數據資源集中融合、開放共享,資源要素會高效流動。結語物聯網技術的存在,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許多行業和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可以推動環境監測模式的創新,對傳統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提升環境監測的實際效果。重視物聯網技術的研究,不斷提升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可以推動環保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澤偉.關于環境監測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2):169.
[2]陽奇.論環境監測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9):94.
【關鍵詞】南山鋁業 物聯網技術 物流業務 優化
一、南山鋁業物流現狀分析
(一)企業發展優勢與劣勢分析(SW)
1.優勢
(1)完整的產業鏈
公司擁有從熱電―氧化鋁-電解鋁-鋁深加工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各生產環節距離短,不僅有利于各環節工藝銜接,而且有利于降低各環節之間材料的運輸費用,如公司自產電解鋁以液體形式供應下游熔鑄用以直接鑄造鑄錠,能有效降低費用。
(2)運輸成本低
公司距離龍口港直線距離為20公里左右,生產過程中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鋁土礦和煤炭主要采取海運方式,降低了公司的運輸費用。目前,公司正在修建自己的港口,該港口距離公司氧化鋁廠僅為2公里左右。該港一旦口建成,將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
(3)生產成本低
氧化鋁生產成本較低,主要因為公司擁有自己的電力供應、鋁礦土進口較為方便等。公司電解鋁生產與行業平均生產成本基本持平,但由于公司實現了氧化鋁自給,其實際生產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2.劣勢
產品單一,產業鏈條短。目前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電解鋁、氧化鋁和鋁型材,其他產業基本是依托其生存。鋁產業高端產品幾乎空白,且電解鋁發展受到政策制約,因而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雖然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產業鏈條較短,不能滿足企業的全面發展。
(2)電解鋁產能不足,且生產耗電較高。公司目前擁有15萬噸電解鋁產能,尚不能全部滿足下游深加工產能的需要,不足部分需要從外部采購。公司每生產1噸電解鋁平均耗電14300度,在行業中不具有優勢。
(3)缺乏高素質人才。近年來,南山鋁業飛速發展,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勤奮敬業的高素質員工,但面對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新形勢,高素質人才特別是綜合性管理人才及學科帶頭人則越來越顯得不足。
(二)產業發展的機會和威脅分析(OT)
1.機會
(1)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南山鋁業是山東省重點企業,連續幾年創稅收近億元,有力促進了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一直以來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作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南山鋁業有優先獲得政策、資金、項目的優勢,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鋁產品市場高速發展。中國工業化進程對基礎原材料特別是基本金屬的需求在高速增長。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產業迅速發展,產能規??焖贁U張,產量和消費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住房、汽車消費等相關消費成為居民消費亮點,建筑用鋁消費是中國鋁消費的首位,其次是交通用鋁消費。從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歷程來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就進入汽車消費黃金時期。因此,中國鋁消費前景樂觀。
2.威脅
(1)對上游資源的控制不足。煤、鋁礦土是南山鋁業的主要原材料,但目前公司大部分的煤、鋁礦土需要靠市場解決,受市場的波動影響較大。能否盡快加強對上游資源的有效控制,保障穩定供應,關系到公司的健康長遠發展。
(2)國家產業政策限制電解鋁發展。近年來,隨著投資的快速增長,我國電解鋁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到“十二五”末期,全國產能將超過3000萬噸,產能過剩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電解鋁行業這種無序擴張、重復建設的勢頭,如果不加制止地任其發展,不利于我國鋁工業的健康發展,也將給國家、企業造成大量資源和資金的浪費。
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南山鋁業物流優化分析
(一)運輸業務智能化。通過物聯網集成各種運輸方式,應用自動獲取數據技術、自動跟蹤技術、自動數據交換技術、數據管理技術等,進行單子訂單處理、在線數據傳遞、實時運輸路線追蹤、車輛調度管理和貨物在途狀態控制等一系列運輸作業,建立一個高效運輸系統,及時掌握貨物信息、道路交通信息、物流設備信息等。在物聯網環境下,將附有車輛與物品信息的RFID電子標簽附著于車輛與物品上,實時查詢車輛與物品的運輸狀況,借助車輛實時配送、可視化在線調度與管理系統,從而實現運輸作業流程的標準化、運輸作業信息的透明化以及運輸作業流程的優化,極大限度地降低貨物運輸成本,提高貨物運輸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二)倉儲業務智能化。在物聯網環境下,利用信息采集與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感知貨架、自動搬運設備、堆垛機的自動控制和自動倉庫管理系統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實時采集產品信息和倉儲信息,即時掌握倉儲活動狀態,實現實時響應,動態應對,提高倉儲管理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配送業務智能化。利用物聯網的網絡化信息技術、智能化的作業設備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能自動識別跟蹤貨品,智能實現出入庫管理、分類揀貨、補貨以及產品銷售情況分析,解決目前物流倉儲配送數據采集不精確,數據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精確快速地實施物流配送業務、控制物流配送流程、支持物流配送決策,減少貨品庫存積壓率,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時提高服務品質。
(四)信息智能化。物聯網技術對物流信息的全面感知、安全傳輸和智能控制可實現從信息管理到控制的飛躍。利用物聯網建立南山鋁業公共信息平臺,共享物流信息,使得信息的收集實現數據庫化與代碼化,信息處理實現電子化與標準化,信息傳遞實現網絡化和實時化,實現物流行業與相關機構的信息交互,進一步提高整個物流的反應速度及準確度,降低物流成本和營運風險。
本文首先分析了南山鋁業物流產業鏈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并以物聯網技術對南山鋁業現有業務進行優化研究。未來工作中將會引入實際數據來證明物聯網技術對南山鋁業物流的影響。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等學??萍加媱濏椖浚↗12LN72)南山鋁業智能物流系統研發。
參考文獻:
關鍵詞:物聯網 信息化管理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171-01
發端于1995年的物聯網技術,目前已走進各類型企業中,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經營職能。這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運營形成,實現了“管、營、控”的三位一體,并適應于當前以供應鏈作為企業間競爭的行業態勢。然而,從現階段理論界對物聯網技術的商用化讀來看,似乎過于拔高了該技術的功能特征,而與實際情況發生了一定背離。若放任這種情況發生,將影響到該技術在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定位,從而影響到子系統與整體之間的融合。正因如此,這就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
面對企業的實際需要,本文將建立在價值創造的基礎上來進行討論。之所以遵循這一邏輯,實則在于企業本身作為經濟主體的特征使然。這樣一來,就能規避理論界因過于關注物聯網技術的功能性,而忽略其在投入中的成本構成因素。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 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定位
本文將以大型制造類企業為考察對象,在此情景下來認識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定位。根據經濟學原理可知,隨著物聯網平臺的建立將顯著提高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但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并不意味著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因其受到自身市場規模、內在生產規模等要件的影響??梢?,關于這一點在很多研究者那里并未引起重視。實踐表明,供應鏈基礎上的核心企業往往是物聯網平臺的實際管理者。
建立核心企業情景下,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1.1 需求導向功能
制造類企業往往處于供應鏈的中游,其上游扮演著物資供應的角色。以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主體,其將借助物聯網技術完成采購物流的工作。采購物流屬于三段物流形態的開端,也是決定著核心企業內部生產物流能否合理開展的關鍵前提。
1.3 供給推動功能
與普通生產性企業不同,大型制造類企業一般采取的是訂制花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就使得產成品的銷售前置于生產合同的簽訂之中了。然而,隨著產成品在客戶方的調試成功,在長期的使用中仍面臨著產品部件的更換。此時,核心企業就需要借助物聯網技術進行配件的供給協調了。
以上基于核心企業視角下的物聯網功能定位,就具有很強的收斂性,并也與當前生產實際相契合。
2 定位驅動下的經濟效益分析
眾所周知,企業在開展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時面臨著大量的資金投入。這種資金投入主要配置在了硬件建設、軟件開發和維護,以及相應人員的培訓方面。而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需要扣除上述費用支出并達到預期,才能被認定為合理的應用形式。關于這一點,同樣適用于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為此,以下在兩個方面來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2.1 物聯網技術應用本身的費用支出
由于物聯網平臺是基于互聯網技術而搭建的,這在大型制造類企業中將可以省略很大一部分經費投入。但從以“管、營、控”三位一體化的物聯網業務內容來看,其在經費投入上主要集中在與上游和下游各節點間網絡終端的銜接。此時,這一方面就成為需要重新投入的經費支出部分。
2.2 物聯網技術應用之后的價值創造
價值創造與價值形成之間存在不同,前者體現為設備對抽象勞動的吸收。而吸收效率高將提升有效勞動的量,進而創造出更多數量的價值。作為目前開放形態下的企業生產模式,借助物聯網技術的三位一體作業內容,便能從效率的角度來增強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不難看出,以上兩個方面的經濟效益分析,便能理性看待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前景。從而,避免的任意拔高的不足。
3 分析基礎上的應用路徑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礎上,應用路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構建。
3.1 子系統與整體的融合
在這里筆者不打算從物理層面討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畢竟這在目前已被諸多作者涉及,而是針對他們的不足并在分析技術上提出:需要建立起子系統與信息化管理系統間的融合。一般而言,以ERP系統作為企業信息化的載體,而滿足企業對組織資源的配置,這就要求物聯網技術在應用時應具有對ERP系統的植根性,并著力于對上下游供應鏈各節點業務的協調與管控。這就為物理層面的討論,提出了約束條件。
3.2 人員的崗位能力培養
包括GPS定位系統、條形碼技術在內的物聯網技術體系,其在物理層面不斷得到優化的同時,還應著手開展相關人員的崗位能力培養。從供應鏈管理的要求出發,崗位能力應包含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傳遞和處理能力,以及流通過程中的物資監管能力。不難發現,企業管理理論所指出的管理本質在于對人的管理,在這里的應用分析中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3.3 強化核心企業的職能
理論界在討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時,往往陷入工具理性的假象中。似乎認為只要優化了物理技術,就可以充分發揮其的功能。實則不然,供應鏈系統中的各節點體現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在利益未能達到預期時往往人為降低物流網技術的經濟價值。因此,需要借助核心企業的市場勢力和利潤中心地位,強化對上下游節點的管理。這樣,才能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4 結語
本文認為,目前理論界似乎過于拔高了該技術的功能特征,而與實際情況發生了一定背離。對此,需要理性看待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彭厚頎.基于工作流的物流ERP架構的設計及應用[J].電腦與電信,2010(12):3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