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2 10:35: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手部康復訓練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腦癱患兒;康復訓練;療效觀察
在對腦癱患兒進行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醫務人員必須對患兒進行嚴密的觀察,以及時發現患兒存在的不良姿勢,及時引導和幫助患兒進行糾正訓練。臨床研究發現,腦癱患兒可以通過作業治療法及運動治療法來糾正不良姿勢,并對肌力、肌體平衡起到良好的調節和改善作用,促進患兒手部動作的精細化。同時通過對患兒語言表達進行訓練,能夠使患兒認知能力有所改善,并促進患兒智力的發育。筆者結合多年實際工作應驗談談腦癱患兒康復訓練的自身體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10月間我康復中心收治的38例腦癱患者病歷資料,男20例,女18例,年齡0.5歲-7歲。按照國家診斷標準和疾病分型對所有患兒進行診斷,均確診為腦癱患兒?;純涸缙诎Y狀: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頭圍異常;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固定姿勢;身體發硬等。疾病類型:10例痙攣型腦癱;15例手足徐動型腦癱;6例強直型腦癱;4例肌張力低下型腦癱;3例混合型腦癱;并發疾?。?例語言發育障礙,10例視聽覺障礙,20例智力下降。
1.2 康復訓練方法
1.2.1 運動治療法 腦性癱瘓引起的肢體功能障礙通過運動療法康復治療效果很好,可是在治療過程中單純的運動療法顯得非常枯燥、乏味,一些牽張訓練、關節松動訓練給患兒帶來心理負擔,致使他們懼怕訓練,甚至對訓練產生恐懼。因此,我們在治療過程中把游戲治療有效地融入運動治療中,通過運動治療與游戲治療相配合來提高和改善腦性癱瘓患兒的肢體及運動功能;通過運動療法與游戲治療相配合來誘導患兒自主、自愿的接受康復訓練,康復效果顯著。
1.2.2 作業治療法 在對腦癱患兒采取作業治療法時,注重的是通過作業治療法,使腦癱患兒手部及上肢能夠有目的且隨意的使用,盡最大可能使患兒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患兒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得到改善,患兒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培養。首先,要對患兒上肢粗大部位運動功能進行鍛煉,如果腦癱患兒上肢粗大部位運動功能降低,就會對患兒手部動作精細化訓練造成影響。所以,在實行作業治療法時,必須加強對患兒上肢粗大部位運動功能的鍛煉,使其能夠對手部動作精細化訓練提供支撐力。但是醫務人員在訓練過程中,需給予腦癱患兒適當手感體驗,在對患兒手部動作進行精細化訓練的同時,要注重手部和眼部的認知練習。
對腦癱患兒存在的對稱型頸反射、不對稱型頸反射以及迷路張力型反射進行有效的整合。首先醫務人員需幫助腦癱患兒調整好反射抑制訓練的,例如,腦癱患兒偏向身體一側,應保證與其臉對應側上肢處于屈曲狀態,另外一側的上肢則處于伸展狀態,以使不對稱型頸反射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對患兒手部動作精細化訓練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目的性手部運行和造次視覺功能整合,能夠促進患兒手部動作精細化。醫務人員在對患兒進行康復治療時,可巧妙運用玩具對腦癱患兒視覺認知功能進行訓練,并使患兒手部運動與眼部運動保持在協調狀態。醫務人員需與腦癱患兒經常進行視覺接觸,以使患兒視覺認知功能得到恢復。由于腦癱患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需要醫務人員的幫助,所以在康復治療的過程中,醫務人員應該采用各種方式,仍患兒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斷練習和模仿中得到提高。
1.2.3 語言治療法 小兒腦癱是一種可怕的高發疾病,它對患者的傷害是雙重的,很多人都認為該病是一種難治的疾病。其實在這個高科技的新時代里,治療小兒腦癱已經不再是一個難題。只要及時有效的采用科學的療法,任何地方都是可以治療小兒腦癱的。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癱瘓肢體功能基本恢復,與同齡兒的智力運動、言語等無差異者,異常姿勢消失,肌張力正常;頭顱CT、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正常。顯效:經過治療后,部分癱瘓肢體的功能得到顯著性恢復,智力有了顯著性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顯著性的改善,肌張力基本恢復,異常姿勢基本消失;經過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顯示正常,而經過頭顱CT進行檢查,顯示病情有所好轉或無任何變化。有效:經過治療后,部分癱瘓肢體的功能得到恢復,智力有所提高,生活自己能力得到改善,肌張力和異常姿勢均有所好轉,經過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顯示好轉,而經過頭顱CT進行檢查,顯示病情無任何變化。無效:經過治療后,患兒臨床病癥、生命體征均無任何改善,臨床指標顯示無任何變化。
2 結 果
收治的38例患兒中,6例治愈;20例顯效;10例有效;2例無效,整體治愈率為15%,總有效率為94.73%。
3 討 論
在兒童時期,人體腦部仍然在發育,并與世間萬物進行接觸,并處于不斷學習的過程,才能使人體腦部得到良好的塑造,并能夠將完好無損的神經細胞保留,并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處理各種不停的問題。國內外研究發現,很多患兒在嬰幼兒階段,腦部就受到嚴重的損傷,甚至有些患兒半個腦部被切除,但是神經科室、兒童發育科室及康復科室的醫務人員,通過多年研究,制定了能夠促進腦癱患兒腦部發育,并使其腦部功能得到恢復的康復訓練措施,經過康復訓練后,患兒在5至6歲的時候,其生活自理能力可基本恢復,并與正常兒童相接近??祻陀柧毰c常規治療方法存在一定區別,在常規治療中,腦癱患兒處于治療被動狀態,
在康復訓練中,腦癱患兒作為治療主體,在康復訓練人員指導和幫助下,能偶自主學習、自主糾正身姿、完成生活中的各種動作。
【關鍵詞】 低視力; 視覺康復訓練; 兒童; 視力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vision of low vision children.Method:A total of 72 low vision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with routine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developed individualized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and implemented the relevant training strateg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observed.Result: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0.05-0.09(11.11%) and 0.10-0.29(30.56%)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3.33% and 47.22%(P
【Key words】 Low vision;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hildren; Vi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36
低力(low vision,LV)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眼部疾病,該病病因復雜,主要包括先天性眼球震顫合并屈光不正、高度復性近視散光、視神經萎縮中度遠視等,此外先天性青光眼術后、先天性白內障術后患兒在一段時間內也屬于低視力范疇[1-2]。低視力患兒存在明顯視覺損失,這對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影響較大,因而需盡可能的改善患兒視力。視覺康復訓練是低視力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改善患兒視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間在本院就診的72例低視力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視覺康復訓練方法和效果進行了分析,旨在總結一套高效的視覺康復訓練方法?,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間在本院就診的72例低視力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納入標準:患兒雙眼中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0.05且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性視覺康復訓練,觀察組患兒均編制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計劃,并實施相關訓練策略如下:
1.2.1 設計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計劃 訓練前收集患兒相關病歷資料,詢問家屬患兒視覺活動、日常生活特點和障礙問題,并與患兒交流溝通,了解患兒性格特征,與相關醫師共同協商,編制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計劃。計劃制定后,向患兒家屬講解,及時調整計劃,滿足家屬的相關需求。
1.2.2 心理干A和健康教育 為提高家屬和患兒治療依從性,應對患兒和家屬進行相關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采用一對一模式,向家屬介紹患兒的病情、視覺康復訓練安排、家庭護理知識與技能等信息,告知家屬和患兒堅持視覺康復訓練可顯著提高患兒視力,有助于改善患兒預后,獲得家屬和患兒的積極配合;訓練前應觀察患兒心理狀態變化,出現負性情緒反應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選擇成功案例鼓舞患兒,幫助患兒重塑治療信心。
1.2.3 合理使用助視器 嚴格依據患兒視力,選擇合適的光學或非光學助視器,視覺康復訓練中要求患兒佩戴助視器;同時,設計配套閱讀材料,要求字體從大至小,配合不同訓練階段使用,便于監測患兒視力和閱讀能力改善情況[3-4]。
1.2.4 視覺定位能力訓練 選擇兒童感興趣的閱讀圖冊或文字材料,從中選擇某個圖案、字母或文字,讓患兒在材料中找出,訓練患兒快速閱讀能力和閱讀的精準度;指導患兒進行筆畫訓練,從簡單到復雜圖案,讓患兒沿著線條軌跡描紅臨摹,鍛煉患兒頭部運動追蹤能力,提高眼部與手部配合的能力。
1.2.5 視覺記憶能力訓練 讓患兒先觀察房間內陳設,再取走房間內的某個物體,讓患兒回到房間,觀察移走了哪個物體,并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和位置,鍛煉患兒的視覺記憶能力[5]。
1.2.6 日常生活技能訓練 帶領兒童在音樂中練習日常生活技能,如刷牙、穿衣服、洗澡、洗手、整理衣物等,積極鼓勵患兒自己完成個人衛生清潔等,提高患兒獨立意識和日常生活能力。
1.3 觀察指標 兩組均行視覺康復訓練6個月以上,訓練6個月后檢查患兒視力情況,記錄兩組最佳矯正視力并比較。采用中文版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CLVQOL)評估低視力患兒生活質量情況,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性[6]?;純河柧毲昂蠓謩e進行CLVQOL評估,統計遠視力、調節能力、閱讀和精細工作、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情況,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評分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康復訓練前后最佳矯正視力比較 康復訓練后:觀察組視力0.05~0.09和0.10~0.29的比例分別是11.11%和30.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和4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訓練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康復訓練前,觀察組遠視力、閱讀和精細工作、調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及總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訓練后:兩組遠視力、閱讀和精細工作、調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訓練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對于兒童眼部衛生問題關注度逐漸提升,而兒童低視力人群也成為眼部疾病研究的重點。低視力直接影響患兒對社會及環境的正常認知,干擾兒童的各項肢體活動,對于兒童生長發育負性影響較大,隨著病程延長危害性逐漸增加,甚至導致兒童終生視力損失。故應盡早開始低視力的治療尤其應做好視力康復訓練,并長期堅持改善患兒預后[7]。
與成人低視力相比,兒童視覺經驗較少,缺乏建立起完善視覺記憶,多數患兒意識不到自己存在視覺缺陷,僅使用殘余視力,且部分患兒合并其他生理缺陷,視覺康復訓練難度較大,要求更多且時間更長[5]。根據兒童低視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視覺康復訓練方式,在訓練中遵照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積極改善患兒視覺功能,并注意糾正患兒心理和智力發育障礙[8-9]。本院針對兒童視覺康復訓練的特點,充分考慮到每個兒童生長發育的異同,編制了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模式,針對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法,為日后康復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次研究對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模式實踐效果進行了對比試驗,發現康復訓練后:觀察組視力0.05~0.09(11.11%)和0.10~0.29(30.56%)者顯著低于對照組33.33%和4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兒童視覺康復訓練開展起來較為困難,尤其是患病年數長、視覺損失大、性格內向的患兒低視力治療和康復訓練難度更大[10]。在實際視覺康復訓練中,應把握兒童低視力的病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根據視障兒童視功能和心理狀況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法,不宜刻板的使用標準的視覺康復訓練模式和方法[11-13]。家屬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是視覺康復訓練成功的基礎,眼科醫師及護理人員要耐心指導家屬配合視覺康復訓練,并定期評估患兒視覺功能改善效果,告知患兒和家屬已經取得的成果,督促和鼓勵患兒及家屬更好的堅持康復訓練,全面改善視覺功能[14]。本次研究認為個性化視覺康復訓練模式較為適用于現代低視力兒童及家庭,家屬較容易接受和配合治療,在訓練中應先設計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計劃,積極爭取家屬的意見,同時訓練前和訓練中應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保證患兒和家屬保持良好的視覺康復訓練熱情。此外應嚴格依據患兒視力,選擇合適的光學或非光學助視器,在視覺康復訓練中合理使用助視器及配套閱讀材料,使視覺康復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視覺功能訓練方面,視覺定位能力訓練和視覺記憶能力訓練為主要訓練項目,靈活選擇兒童喜歡的形式進行訓練,提高患兒參與積極性[15-17]。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視技能訓練,提高患兒獨立性,提高其生活能力,促進患兒正常行為發育,并減輕家屬照顧負擔[18]。
綜上所述,低視力兒童視力采取個體化視覺康復訓練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兒視力,并提高其生活質量,預后良好,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胡運濤.康復訓練對低視力兒童視覺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8(7):119-120.
[2]胡甸萍,O建初,王劍鑒,等.康復訓練對高度遠視兒童屈光結構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1,5(2):149-151.
[3]肖婷,張黎.兒童低視力康復概況[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5,7(2):45-46.
[4]楊俊芳,陶利娟,漆爭艷,等.低視力兒童應用助視器提高視覺質量的效果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8(10):63-64.
[5]李桂芹.康復訓練儀在低視力兒童治療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5,5(24):2897-2898.
[6]胡愛蓮,孫葆忱,張旭,等.北京市醫療機構低視力康復服務狀況調查[J].眼科,2015,10(5):348-351.
[7]邵錦華.康復訓練對兒童低視力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工程,2016,8(10):113-114.
[8]覃建.不同類型助視器在視力殘疾學齡兒童康復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9]曾素華.家庭護理干預對低視力患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的影響[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6.
[10]曾玉.技能訓練干預對成人低視力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影響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11]曹紫玄,王萌,陸悅美,等.對我國兒童低視力康復的一些思考[J].中國康復,2015,10(2):149-150.
[12]陳章玲,雷方,陳彬川,等.鄭州市惠濟區3~6歲兒童盲和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J].眼科新進展,2014,12(5):441-444.
[13]楊媛,黃耀忠,張超,等.臺州市椒江區幼托機構兒童低視力原因及康復情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4,10(2):304-305.
[14]蔣春秀,馬麗華.柳州市學齡前兒童盲和低視力原因分析[J].華夏醫學,2011,5(2):167-169.
[15]朱文琿,周建華,林先軒,等.低視力兒童的屈光狀態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5(10):967-969.
[16]鄧岳敏.“殘―醫―教”一體化低視力兒童康復模式的構建[J].綏化學院學報,2016,5(1):119-123.
[17]林穗智,古衍萍,胡運濤.低視力兒童三位一體綜合康復干預治療臨床數據分析[J].廣州醫藥,2015,5(1):88-89.
【關鍵詞】康復醫學;康復治療
康復醫學是促進殘疾人康復的醫學學科,是綜合和協調地應用醫學、教育、職業、社會、工程等各種措施,對病殘者進行訓練,減輕患者身體、心理、社會功能障礙,達到重返社會的目的。
康復醫學起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首先開展了對受傷士兵的訓練,幫助他們繼續戰后生活和工作。后來康復醫學逐漸成為了一門獨立醫療學科。
康復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用物理因子及方法來診斷、治療、預防殘疾及疾病,消除或減輕肢體和心理功能障礙,使殘留的肢體功能發揮出來,盡可能在肢體、精神、職業、社會等全方面得到康復。康復醫學與其他醫學科不同處還包括,它強調心理功能的康復,不僅在身體上,也要在精神上也得到康復,在醫學科技取得飛步進展的今天,患者已經不只滿足存活,更要求提高生存質量和意義。這就決定了康復治療必須針對的問題:訓練殘病者適應環境和改變殘病者周圍環境。具體可分為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醫學康復是患病急性期用醫療手段促進患肢功能恢復或代償;教育康復則主解決青少年患者的教育持續等問題;職業康復顧名思義是相對于殘疾人的自立就業;社會康復是有關民生,主要解決殘疾人重返社會將遇到的社會問題。
以下以中風患者為例,說明康復治療的具體事項。
中風病,老年人多發,近幾年發病有年輕化趨勢,病人90%會留下后遺癥,如:口眼偏斜、舌強語蹇、半身不遂等,中風患者為避免以上不良后果的發生,就要進行康復治療。
1 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中風病人度過了危險期,就進入康復鍛煉階段了。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48小時、腦出血病人在發病后7天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床旁康復治療,主要是良肢位的擺放等。進一步的系統康復在腦梗死的病人,發病后5-7天,腦出血病人,發病后半個月左右開始。
2 康復治療的具體作用:促進癱瘓肢體的功能恢復,阻止癱瘓肢體的攣縮,防止廢用綜合征出現,為步行創造條件;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避免骨質疏松癥發生;促進患者自理能力恢復,產生康復信心,以積極的身心狀態更好地配合康復訓練。
3 康復治療的具體方法如下:
3.1 運動療法:康復訓練最重要的方法,主解決患肢的肌力、
肌張力問題。包括肌力增強訓及各個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3.1.1 肌力增強訓練:康復訓練的第一步,肌肉收縮的力量為肌力,
是運動的基礎,具體訓練方法有等長運動和等張運動,等長運動是利用肌肉的等長收縮來進行肌力增強訓練,進行等長運動康復時,肌肉收縮力很強,能引起心率及血壓的變化,患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人,要避免高強度的康復運動量;等張運動,是用最大肌力的12以上和以下阻力,分別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之訓練。
3.1.2 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肌肉牽張是涉及到活動范圍的功能活動訓練,保持柔韌性,要方式有,康復技師幫助的被動運動,和病人主動參與的主動運動兩種。尤其是癱瘓肢體被動運動,是預防肌肉和關節攣縮、活動受限、減少因肌肉粘連引起疼痛的主要方法。
3.1.3 吞咽功能治療:構音障礙、吞咽障礙的患者,要進行言語和吞咽治療。
3.2 其他物理治療:電療法、光療法、磁場療法、超聲波療法,還包括熱傳導療法和冷療法等。均有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功能,促進炎癥吸收消腫作用,還可以鎮痛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組織再生以及提高肌腱的伸展性,減輕關節僵硬等作用。多方面的作用使神經功能逐步恢復,肢體缺失功能重建。
3.3 作業療法:是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根據患者手功能的恢復情況,針對性的設計適合個體的作業訓練方案, 訓練患者自己吃飯、穿衣、二便等生活自理能力。作業訓練主要分為二個部分:
3.3.1 減輕手指的屈曲痙攣訓練:腦中風患者手功能障礙97%表現為屈曲痙攣狀態,康復師治療時將患者的腕關節、手指各個指間關節伸展開,處于負重位置,并將屈曲痙攣的五指加以重力牽引,肌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予適量的抗阻力運動。如保持腕關節的稍微掌屈位置,進行手指的伸展運動;保持腕關節的稍微背伸置,進行手指的伸展運動;在肩關節前屈位置,同時要肘關節屈曲位置,進行手指伸展運動等。
3.3.2 手部矯形器的運用:根據腦中風患者手腕及手指屈曲痙攣狀況配備手部靜態矯形器。
3.4 傳統康復治療:主要有推拿療法和針灸療法,這兩種療法可緩解肢體拘攣、行氣活血通絡,根據患者病情及年齡的不同配以相應程度的特色治療方案,可有效促進肢體缺失功能康復。采用西醫康復治療技術結合中醫針刺推拿和中藥湯劑治療本病更是效果顯著 。
3.5 心理治療:中風患者中抑郁、焦慮的發生率很高,心理治療對提高生活質量很重要。
3.6 康復工程:對有關節畸形、生活自理有障礙的患者進行矯形器訓練和生活器具的制作及使用方法的訓練。如:殘疾患者使用的碗、筷子、湯勺等。
4 康復訓練的方式包括:
4.1 康復技師和患者一對一的訓練:一個康復技師面對一個
患者,進行手把手訓練,以增加康復有效率,主要起到治療和保護的雙重作用。
4.2 一個康復技師和對數個患者的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針對
相對殘疾稱度較輕的患者,這種活動形式使具有相似運動水平的殘疾者,在相同的康復作業訓練中,可以互相競賽、互相激勵。
4.3 患者獨立的活動: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應該有患者每日進
【關鍵詞】 腦性癱瘓;運動障礙;康復護理;研究進展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1]。目前國際上強調早期療育,對高危兒和腦癱應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2],進行系統評估和綜合康復治療護理。腦癱在康復過程中護理占很重要的位置,細心康復護理可以發現病情是否進展,肢體畸形是否形成,姿勢和運動異常是否改善[3],為康復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有力參考。
1 腦癱康復治療進展
歐美大批學者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對腦癱康復進行廣泛深入研究,創立了各自的康復治療體系,大致有九種學派[4]。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最早引入的治療技術是適用于小年齡組腦癱的誘導療法(Vojta療法)以及被廣泛應用的神經發育治療法(Bobath療法為主)。引導式教育療法(Peto療法)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引進,目前日益受到重視并被采用[5],梁濤等[6]應用引導式教育訓練結合上田法,可降低肌張力,防止肌腱攣縮,預防關節畸形,抑制異常姿勢發生。80年代后期引進的作業療法,作為康復治療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協助殘疾者和患者選擇、參與、應用有目的和意義活動,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恢復軀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功能[7]。作業療法在腦癱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廣泛的重視,如張曉慧等[8]通過作業治療,進行感覺技能、運動技能、自我照顧技能訓練,促進患兒全身心發育。近年來,語言訓練、傳統醫學康復治療、感覺統合治療、音樂治療、干細胞治療、手術治療等在臨床康復治療中日益成熟。
2 腦癱康復護理進展
2.1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應用于腦癱領域意義重大,如陳輝麗[9]對待不同年齡階段患兒,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方案。腦癱患兒由于肢體運動障礙、社會活動受限等原因,常出現情緒障礙、行為異常及認識損害等,要給予不同的心理誘導,通過安撫的動作,加以引導患兒,使其有一個良好狀態配合治療。對待不同年齡和不同功能狀態的患兒,護理人員應做到耐心、細心、語調柔和[10]。
2.2 康復訓練護理。隨著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康復治療技術方法和相關理論不斷完善,使康復訓練越來越被重視,而且成為當前治療腦癱的主流方法。孫艷[11]報道腦癱患兒入院后應用Gesell量表進行運動、語言、認識能力及社交能力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訓練方案。麻淑君 [12]報道采用運動療法和作業療法糾正姿勢,保持和改善肌力,調節機體的平衡能力,促進手的精細動作,通過語言訓練改善和發展認識功能,促進智力發展。鄧慶先報道應用蠟療配合常規作業療法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拇指內收等此類輔助治療方法時要配合進行患兒肩、肘、腕關節外旋、外展、伸展、拇指外展牽引,手的力性抓握和精細抓握等訓練。在抱姿護理時,痙攣型患兒采用“面對面”牽拉內收肌雙下肢分開法,不隨意運動型患兒采用“抱球”抱法,家長用胸抵住患兒頸部,保持左右兩側對稱。臥姿護理:痙攣型患兒采用側臥位,兩上肢與兩下肢之間分別夾一軟枕,使上下肢伸展,兩腿分開,不隨意運動型患兒采用吊床或大浴巾做成吊帶,有利于姿勢對稱,抑制過伸展模式。坐姿護理:痙攣型采用伸腿坐姿,不隨意運動型患兒采用坐矯正椅。站姿護理:足跟要充分接觸地面,患兒靠墻站等方式糾正下肢異常對線等[13]。
2.3 藥物、手術康復護理。腦癱的藥物治療目前仍屬于輔治療,主要是針對腦癱患兒的伴隨癥狀和并發癥。手術治療由于只改善運動系統結構而不能改變病因,也只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常用藥物治療有:改善腦功能藥物如腦活素、鼠神經生長因子等,降低肌張力的巴氯芬,控制不自主運動和震顫的左旋多巴、東莨菪堿等,化學神經阻斷劑如肉毒桿菌毒素A等。使用這些藥物時要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嚴格執行藥物劑量,注意密切觀察患兒用藥后的反應。用藥前要向患兒及家屬講解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使其對該藥物有一個正確認識,不要盲目迷信某種藥物神奇作用。孫雪姣等[14]對痙攣型腦癱采取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護理人員采用綜合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對患兒及家長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使其消除恐懼心理,積極配合做好手術前準備工作,術后根據患兒病情輔助各種康復訓練,明顯改善患兒下肢運動功能。
2.4 飲食和伴隨障礙護理。進食時盡量保持坐位,避免在臥位上進食,不能保持坐位者可在家長懷里處于半臥位,家長利用一側上肢對患兒頭頸給予支持,使其姿勢對稱[15]。由于患兒口腔諸器官的協調運動功能障礙而導致咀嚼、吞咽等困難,一般先糊狀軟食固體食物到正常飲食[16]。葉燕霞等應用中醫捏脊療法、分推腹陰陽法、掐橫四紋法等揉術按摩的健脾飲食護理,簡單易學,患兒易接受,很受家長歡迎。賈王敏[17]報道針對存在智能、情緒問題、癲癇、語言障礙、牙齒發育不良等伴隨障礙腦癱,護理人員應采取不同護理措施,給予全程專人護理。
邢彩云 南華骨科醫院顯微外科主任
陳 玲 南華骨科醫院康復科主任
邢彩云:
“對于肌腱來說,一期修復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縫合連接就好,但是進入二期修復,可能就需要進行肌腱移植手術,而且治療效果也會受到影響?!?/p>
四個月前,一位6歲患兒因右小指外傷進行了手術縫合治療,拆線后家長發現患兒右小指呈彎曲狀,無法伸直。隨后來帶南華骨科醫院進行檢查,醫生發現患兒右小指指腹瘢痕攣縮明顯,為改善手功能,進行了“右小指指腹瘢痕切除松解、Z型皮瓣成形+創面植皮術”。術后患指外觀明顯改善,予以石膏托外固定,預防感染,消腫等對癥治療,并在拆除石膏后進行了康復治療。
一個看起來不算太嚴重的手部外傷,竟然讓一個6歲小朋友經歷兩次手術治療。對此,南華骨科醫院顯微外科主任邢彩云表示,對手外傷后的緊急處理要恰當,避免盲目捆扎、不當包扎、局部用藥、保存斷肢(指)方法不當、局部不加制動等誤區,一旦傷害發生,到大醫院手外科或者??漆t院就診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手是比較容易受傷的部位。一不小心被硬物夾傷,或被利器割傷、亦或是被重物壓傷,更為嚴重的還有斷指或者整個手部的損傷,即使是一處很小的皮膚割傷,如果處理不當,都可能發展為大禍根,留下終生殘疾?!?/p>
正確急救是關鍵
由于任何原因導致的手部皮膚,血管,肌肉,肌腱,骨骼的損傷均稱為手部外傷。其中,指骨骨折、肌腱損傷、韌帶損傷、關節囊損傷、神經損傷、皮膚、軟組織和血管損傷是手外傷當中比較常見的類型。手外傷后,一般會出現手部腫脹、出血、疼痛、畸形、手的活動受限、手的感覺異常等癥狀和表現。發生外傷后,采用正確的處理方法是防止傷害繼續加重的關鍵。
止血處理:按壓傷口近端進行止血和局部壓迫包扎止血是簡便有效的辦法。選用消毒敷料或干凈的手絹、毛巾或衣服包扎傷口。“對于出血量較多的手外傷,可以用雙手拇指壓迫手腕的尺動脈和橈動脈。如果出現大出血的情況,可采用止血帶止血,不能使用非彈性的繩索、電線等。止血帶的使用一般不超過1個小時,必須延長時間的,每隔1小時左右放松1―2分鐘。長時間扎得過緊會使手指缺血甚至壞死。在手外科,由于止血帶扎得過緊、時間過長而導致手部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數。如果是用橡皮管(帶)時應在縛扎處墊上一層紗布,以避免勒傷皮膚?!毙喜试浦魅伪硎?,放松止血帶時要用指壓法臨時止血,松止血帶時應緩慢松開,切忌突然完全松開。
如是肢體或手指完全斷離,則應用干凈塑料袋密封包裝好后放置在冰塊中,保持干燥冷藏?!扒f不要直接把斷肢放在冰中或者浸泡在任何液體中,這樣會使斷肢(指)再植成活率明顯降低?!毙喜试铺嵝颜f。
臨時固定防加重損傷:當手指發生骨折、不全離斷時,用小木板、筷子、鐵皮等對受傷手指做臨時固定,這樣固定還有止痛的作用。有時手指尚未完全斷離,仍有一點皮膚及組織連接,其中可能有細小血管及神經,處理時務必小心,將斷指復回原位,妥善包扎,防止血管受到扭曲或拉伸,有利于最大程度保留殘存血運。
專業診斷很必要
邢彩云主任指出,一旦傷害發生,到大醫院手外科或者??漆t院就診是非常必要的?!叭绻つw少了可以植皮,軟組織少了可以做皮瓣,肌腱少了可以移植肌腱,這些都是需要專業手外科醫生來診斷和處理?!?/p>
因為診斷不及時,發生二次傷害的現象在臨床上也是時有發生?!氨热绯霈F手外傷,發生了皮膚破損,出現肌腱斷裂的情況,這個時候手還是可以活動的,但是關節的活動卻受到了影響。手部肌腱大致分為屈肌腱和伸肌腱,屈肌腱有深、淺兩組,如果深屈肌腱斷裂,遠側指間關節則不能屈曲。以前就曾出現過患者手指被玻璃劃傷后進行了簡單縫合,而在傷口長好之后,卻發現末端的指部關節無法活動,后來又重新手術進行修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每個關節的檢查都非常重要?!毙喜试浦魅谓榻B說,“對于肌腱來說,一期修復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縫合連接就好,但是進入二期修復,可能就需要進行肌腱移植手術,而且治療效果也會受到影響?!?/p>
康復訓練不可少
“大多數患者認為,手外傷治療主要依靠手術,手術做完就好了,其實不然。手術之后的康復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毙喜试浦魅握f,手術僅僅是治療的基礎,要綜合運用后期的功能鍛煉,才能使手外傷手術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手外傷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手指皮下組織、筋膜間隙、肌腱周圍組織的損傷及肌肉、血管、神經的挫傷,導致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級感覺功能障礙。手外傷修復后,疤痕粘連可造成肌腱活動受限,甚至可使患肢肌腱、韌帶攣縮、關節僵硬。綜合康復治療就是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手功能的恢復。臨床實踐表明,采用物理因子治療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促進腫脹消退,同時可以軟化疤痕、消除粘連,對痙攣肌肉及其纖維有松弛作用,能緩解關節強直與攣縮,加速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復。
運動療法是恢復手關節和肌肉的主要手段。通過早期活動可產生擠壓泵效應,使肌腱中心部位通過滲透而得到充分營養、使水腫減輕,可促進肌腱的應力重建,重建光滑的腱表面。通過早期的被動及主動運動建立新的運動模式,才能精確控制伸腕、伸指、伸拇功能,以保持關節活動和恢復肌力,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連萎縮。經過維持關節活動度和肌力的被動和主動運動能有效減少肌腱與肌腱間、肌腱與骨間的粘連,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明顯改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肌腱耐力訓練和感覺訓練及作業療法不僅能改善失神經導致的繼發性病理改變,而且對緩解感覺過敏和知覺再教育也有幫助。
知覺再教育是利用中樞水平的可塑性。通過對物品識別、認知等教育,把末梢神經損傷產生的感覺偏差在大腦水平進行修正和再構筑。
手功能的恢復關鍵是早期進行手的功能鍛煉,早期有控制的活動是防止肌腱粘連的有效措施。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應遵循時間由短到長、次數由少到多、強度由弱到強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粗暴硬扳,以免造成損傷。手外傷功能障礙早期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能有效限制疤痕增生和攣縮,是促進手功能恢復的有效手段。
6歲右小指外傷患兒康復病史
??茩z查 :右小指稍腫脹,右小指指腹自近節中段至末節近端可見一“Z”字形手術疤痕,愈合良好,見色素沉著,壓痛(+),右小指近節指腹見一約1.0×1.5cm植皮區,植皮成活,見色素沉著。AROM:右小指掌指關節屈曲90°,伸-20°,近端指間關節屈曲50°,伸-40°,遠端指間關節屈曲50°,伸-40°,PROM:右小指近端指間關節屈曲70°,伸-30°,遠端指間關節屈曲70°,伸-30°,余關節活動度正常。右手握力減退,右小指指腹感覺麻木,輕觸覺及針刺覺減退。
康復問題 :1.右小指關節活動障礙;2.右手握力及右小指屈伸肌力減退。
康復計劃 :行蠟療改善瘢痕粘連,行關節松動改善關節活動度,行運動療法加強肌力訓練,持續伸直位夾板固定。
康復目標 :1.改善關節活動度;2.右手握力及右小指屈伸肌力提高。
康復治療三天 :??撇轶w :AROM:右小指掌指關節屈曲90°,伸-20°,近端指間關節屈曲90°,伸-20°,遠端指間關節屈曲30°,伸-20°,PROM:右小指近端指間關節伸-10°,遠端指間關節伸-10°。
康復治療一周 :專科查體:右小指稍腫脹,AROM:右小指掌指關節屈90°,伸0°,近端指間關節屈曲100°,伸0°,遠端指間關節屈曲30°,伸-10°,PROM:各關節活動度正常。
康復治療10天 :AROM:右小指掌指關節屈90°,伸0°,近端指間關節屈曲110°,伸0°,遠端指間關節屈曲30°,伸-5°,PROM:各關節活動度正常。
康復治療12天 :AROM:右小指掌指關節屈90°,伸0°,近端指間關節屈曲110°,伸0°,遠端指間關節屈曲50°,伸0°,PROM:各關節活動度正常。
陳玲主任提示說,患兒6歲,生長發育快,而且骨骼生長速度較快,康復應該是一個持續的工程,需要家長配合,如夜晚伸直位制動。
肌腱創傷術后康復原則
1、掌心區及腕管以上肌腱損傷一期修復后,固定期按骨折后愈合期的原則進行未被固定的關節運動,修復的肌肉、肌腱保持靜止,其附近未受損傷肌腱則積極活動,可減少粘連。肌腱愈合后做必要的關節活動度練習,肢體功能一般恢復較好。
2、掌指關節至近節指間關節區及腕管內肌腱損傷常切除指淺屈肌腱,只修復指深屈肌腱或行肌腱移植術,以減少粘連。術后于半屈曲位固定3周。固定期及固定去除后功能鍛煉原則同上。
3、伸指肌腱損傷腕及手背伸指肌腱修復后不易產生粘連,如無其他合并損傷,一般不需特殊的康復治療。如有粘連形成,康復治療原則和屈指肌腱粘連時相同,即用油劑按摩,結合主動與被動的肌腱牽引。
4、肌腱松解術后須不失時機地進行肌腱活動度練習,防止再次粘連。松解術后切不可再行持續固定,也不可等待皮膚切口愈合。術后2―3天即應解開敷料,用主動及被動的伸指運動使肌腱向遠端滑動,用近端肌肉的主動收縮使肌腱向近端滑動。主動運動要用最大力量。力求迅速達到松解手術中達到的活動范圍并保持之。此時鼓勵患者忍住疼痛堅持鍛煉,并用鎮痛藥物理療減輕疼痛。
5、肌腱移位術后康復治療任務與方法大致同肌腱修復后,但移位肌腱在術后應發揮的功能與術前不同。例如腕屈肌腱背移后須經訓練使移植肌腱的功能由腕屈肌轉變為腕伸肌。這一轉變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則可加速其完成。訓練方法是集中注意力,在視覺監督下試圖用移植肌的收縮產生所要重建的動作,反復練習達到熟練。肌腱被切斷移位縫合,再長期固定必然引起明顯的肌肉萎縮。因此,在移位前,待移位肌肉肌力必須基本正常,術前并預先訓練加強,術后在協調訓練的同時要進行肌力訓練。
伸肌腱的損傷和修復
無切口的創傷通常第4―6周會有近端指間關節夾板夾在手指上,而掌指關節和腕關節則能自由活動。夾板用以防止手部畸形。中節指骨有移位無開口的撕脫性骨折、軸向和側向不穩定的PIP加上減少了的關節活動,以及以往的治療無效等,都適合用手術治療。此外,急性的開放式手術亦需要小手術修復組織。
術后康復近年來提倡早期但受保護的活動康復。手術后,手指固定在近端指間關節夾板中。夾板可每小時脫下以進行適量及防守性的主動運動,這時可以使用兩塊運動滑板,以提供滑面,有助伸展活動。
治療伸肌腱損傷和修復的準則
屈肌腱損傷修復
關鍵詞: 小齡聾兒 注意力培養 訓練方法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心靈的天窗?!敝挥写蜷_注意力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聾兒的注意力與健全兒童相比,具有不穩定性,而小齡聾兒的注意力又具有更大的不穩定性。這是因為他們年齡小,控制能力差,既聽不見又聽不懂成人的語言,更難以集中注意力。而良好注意力的培養對于開發智力、掌握知識和鍛煉各種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條件,所以,培養小齡聾兒良好的注意力非常重要。那么,在語訓過程中我們如何培養小齡聾兒的注意力呢?
一、從興趣入手,培養注意力
注意力與興趣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興趣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動力,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會被有興趣的事物吸引。要想使孩子具有穩定的注意力,首先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小齡孩子對能響會動、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及新穎的事物感興趣,對愛吃的食物感興趣,所以在語訓中要多采用這樣的玩教具,或一些餅干、水果等孩子愛吃的食物,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行相應的主題教學。如認識形狀時,可以用各種形狀的餅干來進行教學,然后將餅干作為強化物獎勵給他們,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
二、課堂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
由于小齡聾兒具有注意力不穩定、控制能力差、神經系統容易興奮和疲勞等特點,因此,教學活動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心理學研究證明,多樣化的活動會使人神采奕奕、不易疲勞,所以在教小齡聾兒學習時,應該想辦法變換方式,可以通過多種有趣的游戲、自身的操作活動、直觀形象的教具等形式來進行教學,還要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不能單純地看、單純地做或單純地說,而應該把動眼、動手、動口等多種感官結合起來交替進行,這樣才能使小齡聾兒注意力集中,不易疲勞。如在聽覺訓練中,不要讓其單純地聽,而應該在多種游戲中進行,如《搖一搖、聽一聽》、《摘蘋果》、《送小兔回家》等,讓孩子在游戲中察覺或辨識聲音的有無、長短等,他們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在學習發音、詞匯和兒歌時,不要單純地說,可以結合動作、表情等,這樣既能幫助理解又使得學習內容豐富生動,有利于提高其注意力。另外,活動的過程要動靜交替,因為小齡孩子的注意力維持的時間較短,大約在5-10分鐘,所以要想在一節活動中使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保持穩定,課程設計的過程就要動靜交替,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才容易集中。
三、學習內容要難易適度
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小齡聾兒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影響,學習的內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如果內容太淺,缺乏挑戰性、會使孩子失去興趣,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所以要選擇難度適中的內容,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夠到”的內容,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如: 認識五官,我們要求孩子在說出五官名稱的基礎上,去指認自己和他人的五官,能貼出五官的大概位置,這些是“跳一跳能夠到”的。而有的家長教孩子五官的功能,這對于2-3歲的孩子來說有點困難,孩子掌握不了,自然不能集中注意力?!∷裕覀円x擇孩子尚未掌握、但經過努力能理解的內容教給他,其注意力自然會集中。同時,切不可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為孩子打好知識的基礎。
四、明確活動目的,自覺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目的性不強是小年齡孩子注意力的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讓孩子對活動的目的、任務理解得深刻點,那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就會注意力更集中,注意持續時間更長。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會訓練小齡聾兒帶著目的去自覺地集中注意力。比如:讓寶寶進行分類活動,將蘋果按大小分類,將大蘋果放到大籃子里,小蘋果放到小籃子里,分類正確的寶寶可以獲得獎勵,活動中孩子明確注意力的目的與任務是將蘋果按大小送到相應的籃子里。為了獲得獎勵便產生有意注意的動機,在活動過程中能自覺地有目的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分類任務,有意識地用自己的意志去保持對分類活動的注意力。
五、游戲是培養小齡聾兒注意力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