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9 15:04: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重金屬污染危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電廠 重金屬 危害與防治
我國過去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雖然帶來了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但卻付出了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慘重代價。尤其是作為能源消耗大戶的燃煤電廠,其給環境帶來的污染更是叫人觸目驚心。
火電廠的重金屬污染大部分是來自于煤的燃燒,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種重金屬元素通過“三廢”等介質對周邊的土壤環境進行污染。[1]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一些燃煤電廠的周圍土壤Hg嚴重超標,而砷含量卻低于國家標準。不僅電廠周圍的土壤中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屬,而且含量還在逐年增加。由于這些重金屬元素的化學結構相對穩定,使它們很難在土壤中實現自然分解與消散,因此具有長期的隱伏性。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重金屬元素會隨著種植在地表的植物進入人體中,導致人類癌癥與其它疾病的發生。在污染嚴重的地方,重金屬元素甚至會進入空氣和地下水之中,導致二者的污染,從而造成更為嚴重的環境問題。
二、電廠燃煤重金屬污染種類
我們通常所說的重金屬,指的是每立方厘米重量在5克以上的金屬,最常見的重金屬包括金(Au)、銀(Ag)、銅(Cu)、汞(Hg)等。這些重金屬危害性極大,即使數量很少,也會造成很大的污染。[2]除此以外,燃煤中還包含有鈮、鈀、銫等痕量重金屬元素,這些重金屬元素與前面提到的有些差別,有的在燃燒時難以氣化,有的卻會非常容易氣化并粘附在亞微米顆?;覊m的表面上,并進入大氣之中。這種亞微米顆粒難以下降,很難被微生物分解,人吸進體內之后,經沉積毒性逐漸增長,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三、電廠重金屬污染控制措施
要想對電廠重金屬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從管理制度的制定、執行到生產過程都遵循嚴格的標準,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
3.1 制定相關排放標準并嚴格執行
國家應該對全國各大電廠進行實地的調研,并經過科學的分析之后制定出合理的重金屬排放標準及違規處理意見,各地政府要針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國家標準為基礎,出臺具體的管理辦法并給予嚴格的執行。對于那些超標排放的電廠,要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能姑息,對于輕微超標的電廠可以采取限期整改的方式,而對于那些嚴重超標的電廠,可以讓其暫時關閉,直到達到的規定標準為止,絕對不能再為了眼前的利益而付出環境污染的慘重代價。
3.2對電廠重金屬污染實施嚴格監管
首先要嚴格進行環境執法。電廠要成立重金屬污染防治小組,建立企業污染數據庫,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隨時的調整和更新。對各個生產車間加大排放超標的處罰力度,在經濟實力許可的情況下購置監控設備,對各個重污染車間實施重點監控,以便能夠隨時得到第一手的數據;其次要規范對電廠的管理,加強對電廠各車間排污口排放水質的監管,定期開展監測,要逐步安裝各種先進設備并積極同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溝通,進行無縫監控。建立排放信息透明制度,定期向環保部門和社會公布監測報告。[3]
3.3加強重金屬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要大力加強工廠污染監管隊伍的建設。以綜合防治小組為領導,負責對全廠重金屬污染進行監督和控制,負責對治理資金進行專項配置、加強日常工作的監管;以對重點車間的管理為中心,對全廠環境質量監測與污染進行統一規劃,切實提升電廠重金屬污染防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根據本廠監管工作的實際需要,配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包括實驗室、現場應急與在線監控等方面的相關設備。
3.4 對電廠生產過程進行控制
對整個電廠的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的監控和管理,是控制電廠重金屬污染最關鍵的部分。
首先要加強在燃燒前進行預處理,它包括對燃煤與動力用煤的選擇,以便提升燃煤的使用效率、減輕煙氣的排放,從而減輕重金屬排放造成的危害。在洗選技術的選擇上也要使用先進的方式,這樣可以明顯降低燃煤中的重金屬含量。經過科學實驗證明,浮選法在去除燃煤中的一氧化碳和銅、鈮等7種金屬時具有明顯的效果,而先進的型煤技術最多可以將煙塵排放量減少60%左右;浮選法依照的是傳統的物理清洗方式,是“建立在煤粉中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密度及它們的有機親和力不同的基礎之上。”[4]從總體講,重金屬元素是存在無機物當中的,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在煤粉漿液里面倒入有機浮選劑來進行重金屬的排出,,在這個過程中,浮選的是有機物,浮選礦渣則主要是無機礦物質,燃煤中包含的重金屬元素就會有大部分包含在其中,起到凈化的作用。其次是強化在燃燒過程中的控制,在現階段,流化床燃燒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它指的是“把8毫米以下的煤粒同石灰石共同放到燃燒室的床層之上,利用布置于爐底的布風板排放出高速氣流,形成翻滾的流態懸浮層,此后通過流化燃燒來完成脫硫。[5]”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減少燃煤重金屬的排放。另一種比較先進的技術是使用固體吸附劑,它指的是在金屬蒸汽沒有形成結核之前,使用活化吸附劑將重金屬元素捕獲,從而達到消除重金屬元素的目的,這一技術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實踐的證明,它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其優點在于不僅操作相對簡單,而且也比較便宜,適合大規模推廣。再次是對加強對燃煤燃燒之后的重金屬元素控制,這一過程比較復雜,需要針對不同種類的重金屬元素進行具體的控制,如對亞微米顆粒的控制就需要采用高效除塵器,它可以除掉絕大部分的重金屬元素,但這種方式對于極小顆粒(0.1μm)―1.5μm)的清除率較低。對于痕量重金屬元素,可以使用濕式FGD,另外,將NaClO3作為凝固劑加入煙氣處理裝置中,可以有效地削減氣態銀的含量。
四、結束語
加強對電廠重金屬污染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對電廠的周邊環境乃至整個生態圈進行保護,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國目前在該領域不論是理論還是科技實踐方面都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造成了環境污染的同時,還不能對所產生的重金屬進行有效地使用,從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所以,加強對電廠重金屬污染危害的防治和控制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并不是一時一地就可以解決的難題,只有政府、科研部門與電廠開展緊密地合作,動員多方面的力量,才有可能加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李鑫.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02):29-31
[2]付亞寧,范秀華.馬蓮臺電廠周圍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研究 [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0,(08):18
[3]王馨,馮啟言.電廠燃煤產物中重金蘇元素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6):15
(一)重金屬污染的形成機制。重金屬污染的形成機制,可以從產生因素、來源途徑、產生主體和產生時間等方面來分析。(1)產生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重金屬在大氣、水體、土壤、生物體中廣泛分布,個別地區如喀斯特地區因石漠化導致重金屬釋放而造成自然環境中重金屬污染;重金屬一般以天然濃度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于人類對重金屬的開采、冶煉、加工及商業制造活動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屬如鉛、汞、鎘、鈷等進入大氣、水、土壤中,人為引起嚴重的重金屬污染。(2)產生途徑:主要來源工業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業污染大多通過廢渣、廢水、廢氣排入環境,在人和動物、植物中富集,從而對環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的排放;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廢舊電池、破碎的照明燈、沒有用完的化妝品、上彩釉的碗碟等。(3)產生主體:首先,許多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經濟,盲目追求GDP的高速增長。因此,對于涉重金屬污染的企業,不少地方政府往往采取非常寬松的投資政策,對涉重金屬企業項目考察不嚴格、監管力度松散,發生了多起重金屬污染事故。據報道,某地由于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曾經在2007年大規模整治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但被整治企業卻接到了山西、河南、湖南、廣西等地的邀請,將污染企業成功的轉移,也為后來各地的重金屬污染事故埋下了伏筆。其次,企業是造成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者。湘江流域涉重金屬企業總計1635家,湘江重金屬污染與地方產業結構直接相關。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尤其是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礦藏的開采、冶煉企業在湘江流域齊聚。雖然湖南省在全國率先扛起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大旗。盡管曠日持久的“排毒”戰已持續20多年,然而,專家的定性仍為“積重難返”。再者,日常生活中,民眾的不恰當處理廢舊電池等造成的重金屬污染也是組成部分。(4)產生時間:歷史的沉淀與現實的積累。重金屬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既有歷史的沉淀,以各種化學狀態或化學形態存在的重金屬,在進入環境或生態系統后就會存留、積累和遷移,造成危害。如隨廢水排出的重金屬,即使濃度小,也可在藻類和底泥中積累,被魚和貝的體表吸附,產生食物鏈濃縮,從而造成公害。根據湖南省環保廳歷年對湘江水質監測數據,湘江總體水質在自上世紀90年代呈惡化趨勢,總體污染特征是以有機污染為主的重金屬、微生物復合污染,其中重金屬污染特征尤為突出。也有現代工業的三廢排放、農業化肥的過度使用和人們生活垃圾無序處理而形成的污染,而且,經濟越發達,重金屬污染的現象愈發嚴重。
(二)重金屬污染的主要特點。(1)來源復雜。重金屬污染來源于自然界,來源于工業、農業、人們的生活,來源于城市和鄉村。(2)主體多元化。人為造成重金屬污染的主體眾多,有政府、企業、公民。而且受害主體不特定化。(3)時間長,隱蔽性強。由于歷史的積累以及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忽視,重金屬污染的時期長,其造成的危害不會馬上體現處理,不易為人們所重視。(4)影響深,危害大?!爸亟饘傥廴镜奈:χ饕w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環境的污染;二是對人體的傷害。”在環境污染方面,重金屬污染與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機化合物可以通過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凈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屬很難在環境中降解。在開采、冶煉、加工及商業制造活動中排放的重金屬污染物進入大氣、水,造成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最終,大部分重金屬停留在土壤和河流底泥中。當環境變化時,底泥中的重金屬形態將發生轉化并釋放造成水污染。在對人體的傷害方面,重金屬通過大氣、水、食物鏈進入人體,在人體內和蛋白質及各種酶發生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并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限度,會造成人體急性或慢性中毒,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變作用,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5)綜合治理任務艱巨。重金屬污染防治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地區、甚至多個省份的協調與綜合治理。湘江流域涉重金屬的防治就涉及株洲、衡陽、郴州、湘潭、婁底5個市。需要發改、財政、國土、環保、工信、衛生、安全、科技等多部門的合力與協調。
二、重金屬污染的形成機制對構建司法保護機制的主要影響
我們所說的重金屬污染指的就是因人類活動導致環境中的重金屬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圍,并導致環境質量惡化。從重金屬污染形成機制和特點來探析其法律機制的主要問題,能更好的對癥下藥。
(一)來源的多樣性突顯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不完善。重金屬污染存在于水體、大氣和土壤等。對于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立法中均有涉及,但沒有形成系統的重金屬產過程中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原則性立法過多、可操作性差、基本法律制度沒有建立起來。(二)主體的多元化導致責任機制不健全。政府的監督責任不健全甚至缺乏;污染企業的法律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民眾環保意識不足,法律救濟途徑存在缺陷。(三)治理的長期性與復雜性彰顯出法律規定顧此失彼,不全面。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治注重工業排放的治理,對農業和生活垃圾污染缺乏應有的關注。我國環境污染防治法注重工業生重金屬的排放控制,忽視生活活動中重金屬的污染物的排放,也忽視對生活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物的監測、評價與管理。④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很多重金屬應用到日常消費產品及農業用品中。由于這些含有重金屬產品的使用日益廣泛,回收困難且沒有建立完整回收、處理系統,加上消費者對重金屬的存在及其危害缺乏了解而容易輕視,易導致含有重金屬產品在使用、丟棄、沖洗處理、掩埋中,擴散了重金屬污染的范圍,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四)影響的深遠與嚴重的危害性考量著國家司法的綜合執行力。我國環境法學專家蔡守秋教授指出:“我國現行的污染防治法都存在一個最大的弊端:沒有有效的執行手段和責任追究機制?!蔽廴菊咭驗樘幜P力度不夠大,于是污染事件時常發生。但問題的關鍵是法律法規的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處罰力度不夠大。這已經成了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一大頑疾。(五)綜合治理的艱巨性使得實踐操作中綜合治理與協調機制缺乏可操作性。整治重金屬污染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任務,影響包括重金屬污染防治在內的環境保護任務的實現,一是缺乏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責任及其監督的法律規定,環境管理體制有待改革和完善。二是需要加強環境信息公開、公民環境知情權的保障、公眾參與環境決策和公眾監督機制。三是一些重要的環境管理制度尚需建立和完善,一些環境制度可操作性不強,存在污染防治責任不明確、違法成本低、環境健康損害救濟難、環境公益損害救濟難等問題。
三、構建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治法律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尾礦渣;河流底泥;重金屬;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
引言
2010年9月在廣東茂名登陸的“凡比亞”臺風給當地帶來了強降雨,致使位于茂名信宜東部的紫金礦業銀巖錫礦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大量含有重金屬的尾礦渣被暴雨沖刷進入尾礦壩下游的黃華河流域。含重金屬的尾礦渣進入黃華河水體后,重金屬會沉積進入河流底泥,隨后可能再發生解吸等遷移轉化活動。多數重金屬具有毒性,進入河流之后在水體、底泥以及水生生物之間發生遷移轉化,可能會逐步危害整個河流生態系統[1-2]。河流底泥是河流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底質,為此,在潰壩事故后開展黃華河流域河流底泥重金屬污染影響后評估是有必要的。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采集
該研究主要根據尾礦渣進入的黃華河流域范圍內水系特點來設置河流底泥樣品采樣點(見表1),其中W1是背景參照點。分別于2011年3月、7月和12月各進行一期樣品采集。
表1 采樣點設置情況
1.2 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
河流底泥樣品的監測項目主要為銅、鉛、鋅、錳、砷、鉬。參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采集、保存樣品;采用硼氫化鉀-硝酸銀分光光度法測定砷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銅、鉛、鋅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測定錳含量,采用催化極譜法測定鉬含量。
1.3 評估方法
河流底泥環境評估方法包括污染負荷指數法[3]、沉積物富集系數法[4]、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5-6]等。該研究采用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對河流底泥的重金屬污染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瑞典學者Hakanson[5-6]為了評價水體沉積物中的重金屬污染,提出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該方法從重金屬的生物毒性角度出發,不僅反映了水體沉積物中單一重金屬元素的污染程度,而且可以反映出多種污染物對環境的綜合影響。潛在生態風險指數(RI)的計算公式如下:
將計算得到重金屬潛在風險系數和多種重金屬潛在生態風險指數對應表3劃分各個監測斷面的底泥環境生態危害程度。
表3 生態危害程度級別劃分
2 結果與分析
樣品評估結果見圖1和圖2。大部分斷面河流底泥重金屬元素的生態危害程度為輕微,銅和鉬在個別斷面的生態危害程度出現了“中等”和“強”的情況。12月份的潛在風險系數評估結果顯示,銅在W2和W5處依然有一定的生態危害,而鉬在各斷面的生態危害程度大幅降低。
生態風險指數是多金屬元素生態危害的綜合評價,3月份和12月份的結果比較,W3和W4處河流底泥的生態風險指數有降低的趨勢,但在W5處有上升的趨勢,說明潰壩點剩余的尾礦渣和在W5處淤積的泥沙對環境仍有較高的生態風險,下游各斷面的生態風險指數較小。7月份的結果較為特別,估計是由于當地正值雨季,潰壩附近水土流失相對嚴重,雨水沖刷兩岸,使得兩岸泥沙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沉積在河底,掩蓋了尾礦渣。
3 結束語
從時間上看,黃華河流域的河流底泥重金屬污染整體上呈減弱的趨勢,但重金屬元素間的變化趨勢不盡相同,如銅和鉛的污染有加重趨勢,鉛在W2和W5處的污染加重趨勢尤為突出。7月是信宜的雨季,降雨導致河流較為渾濁,水中懸浮物增多,而重金屬主要是吸附在懸浮物上遷移,因此,雨季湍急的河流加強了重金屬向下游遷移的能力,這雖然可以減弱上游局部地方的重金屬污染,但也擴大的重金屬污染的影響范圍,導致了下游(W6-W9)在雨季出現了重金屬污染加重的情況。
從空間上看,河流底泥的重金屬污染主要集中在W2-W5(潰壩點至何家寨)段,下游尚未受到嚴重污染,但重金屬隨河流向下游遷移的趨勢明顯,因此,應及早加強上游河段底泥環境的重金屬修復措施,防止其向下游遷移,不然,最終會出現全流域“均攤污染物”而使得流域河流底泥環境重金屬污染減弱的情況。此外,W2和W5處河流底泥的重金屬污染相對嚴重,銅、鉛和砷等對環境危害較大的重金屬也在這兩處出現了較高的潛在生態風險系數。
參考文獻
[1]蘇斌,傅開道,鐘榮華,等.瀾滄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屬含量空間變化及污染評價[J].山地學報,2011,29(6):660-667.
[2]雷鳴,秦普豐,鐵柏清.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的現狀與分析[J].環境管理,2010,2:62-65.
[3]徐爭啟,倪師軍,張成江,等.應用污染負荷指數法評價攀枝花地區金沙江水系沉積物中的重金屬[J].四川環境,2004,23(3):64-67.
[4]王國平,劉景雙,湯潔.無尾河下游濕地重金屬污染評價[J].農村生態環境,2004,20(2):50-54.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防治;對策
一個地區長期進行礦山開采、加工以及利用重金屬作為原料的工業發展,如不重視對重金屬污染物有效防治,重金屬污染物將在土壤、大氣、水中逐漸累積,從而形成重金屬污染。本文以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的產生、排放為例,對重金屬污染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污染的對策。
1.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現狀
南京市的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南京市13個區縣中涉及重金屬污染物產排的企業數為82家;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主要通過廢水和廢氣排放。
涉重廢水排放總量為1075.24萬噸/年,廢水中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汞(Hg)0.27kg/a、鎘(Cd)25.86kg/a、總鉻(Cr)449.24kg/a、六價鉻(Cr6+)361.14 kg/a、鉛(Pb)174.67kg/a、砷(As)2.81 kg/a、銅(Cu)698.03 kg/a、鎳(Ni)96.23kg/a;涉重廢氣排放總量為74591.10×104m3/a,廢氣中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汞(Hg)0.032kg/a、鎘(Cd)52.66kg/a、鉻(Cr)28.85kg/a、鉛(Pb)150.68kg/a、砷(As)39.43kg/a。
含重金屬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956.33t/a,其中綜合利用量為3123.67t/a,處置量為1706.06t/a,貯存量為126.6t/a,排放量為零。
2.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南京市涉及重金屬污染的企業的調查分析,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分布散亂
南京市涉重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分布散亂,遍布區縣各處,污染物未能全部穩定達標排放,廢水、廢氣治理措施較傳統、簡單,很多企業大部分企業未能進入工業園區進行統一管理,為環境監管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為加快區域內資源共享、信息公開化建設設置了障礙。
(2)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發展方式粗放
近年來,南京市一直致力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正處于產業結構的轉型期,仍有一部分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未被淘汰,特別是一些涉重的中小型企業,工藝落后,經濟基礎薄弱,從經濟、技術等各方面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難度又都比較大,即使企業關閉,重金屬累積的特性也會給企業所在區域帶來隱患。
(3)法規制度建設滯后,環境標準不健全
目前我國還沒有重金屬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的專門法規,南京市主要按照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對重金屬的控制要求對涉重企業進行管理;現行標準主要針對污染源達標排放提出,不涉及重金屬的累積效應,關于人體健康的重金屬環境標準不健全。
(4)基礎工作薄弱,相關技術欠缺
由于長期對重金屬污染忽視,重金屬的監測、防治技術研究等基礎工作較為薄弱,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物整體排放情況和環境受污染程度尚未完全摸清,對重點防控企業、區域及污染隱患的危害程度掌握不夠。同時重金屬污染的科學研究、技術政策等還遠遠滯后于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
(5)污染隱蔽性強,治理周期長
重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穩定,通過水、氣、固廢等多種途徑可以在環境中長期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逐級富集,最終進入人體累積,使得留在人體的重金屬含量成倍放大,傳統的環境達標觀念由于重金屬的富集特性失去效用,待累積到一定程度發生污染事件時大多已經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一旦環境受到污染,需要比常規污染物治理更長的治理周期、更多的治理成本和更高的治理難度。
(6)環境監管能力不足,監管難度大
長期以來,南京市對重金屬污染重視力度不夠,各級環保管理仍主要針對常規污染物的管理,重金屬污染監管措施不完善,特別是企業廢氣中重金屬污染的管理幾乎為空白;各級環保監測系統建設均主要注重常規性污染物指標監測,重金屬監測能力不足,缺乏高精確度重金屬檢測儀器。
3、重金屬污染防治對策
消除重金屬污染除了對污染進行治理、對環境進行修復外,更需要對可能出現的重金屬污染進行預防,從根本上解決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1)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審核,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
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對企業的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全過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有的放矢的提出對策、制定方案,從源頭減少和防止重金屬污染物的產生。對國內外現有的先進技術、工藝進行科研攻關,研究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國內重金屬行業發展要求的清潔生產核心技術和裝備。
(2)嚴格控制企業、區域內部重金屬污染物排放
嚴格控制區域內企業的重金屬廢氣排放,重金屬廢氣需進行處理,排放口達標率為100%;強化無組織廢氣收集、治理技術,在運輸、生產的過程中減少無組織廢氣對環境的危害。區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規,實現固廢的全面無害化處理。
(3)開展重金屬排放企業專項整治。
要結合環保專項行動,對涉及排放重金屬的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徹底解決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鉛酸蓄電池、鉛冶煉等企業的環境安全隱患,嚴厲懲治涉及重金屬的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對位于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企業一律停產關閉;對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長期超標及超量排放的企業一律停產治理;對發現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堅決予以關閉。
(4)加快區域內資源共享、信息公開化建設
通過信息交換中心的企業環境行為公開披露的功能,把建設項目審批程序、重金屬污染物排污費繳納標準、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達不到環保要求的重金屬企業名單和來信來訪處理等信息全部向社會亮相公開,主動接受廣大公眾和社會各界監督,督促企業保護環境。。
(5)加強政府行政干預、監督管理
加強政府行政干預,建立健全環境執法機構,加強和充實環境執法力量,制定賠償和生態補償等管理政策和其他約束性政策。實施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明確環境保護目標的分管部門和分管領導,獎懲制度,并定期檢查與考核目標落實情況;落實環境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環境執法行為,加強環境執法硬件水平;建立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及其考核要求。
(6)建設區域環境風險預防和應急體系
區域必須建立統一的風險防范組織管理機構,根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區域重金屬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建立環境風險應急監測和管理系統,制定園區安全、健康與環境風險防范政策,初步建立區域安全與健康、風險防范體系。開展社會風險防范宣傳教
育,提高人們的風險防范意思,要求區域內企業對緊急事故能夠做出快速反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減少環境危害和企業的經濟損失。
(7)加速已污染區域修復治理工作
對已造成重金屬排放的重點區域,要重點抓好土壤污染本底調查,布設更密集的監測位點,采樣分析重金屬污染現狀,針對各區域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特征,制定詳細的區域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計劃,并作為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選擇成熟的修復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改善質量,防范風險。
(8)開展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監測與診療
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市的重金屬污染健康監測網絡,建立重點防控區健康監測和報告制度、敏感人群定期體檢制度,完善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評價、人群健康體檢及診療和處置等工作規范。開展重金屬環境與健康危害的調查研究。定期對重點防控區域內潛在風險人群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檢查,對可能發生的健康危害進行預警,對需要治療的人群積極診療。
(9)對發生事故的區域實行限批
重點防控區內如發生涉重污染事故,需對肇事企業立即停產治理,情節嚴重則由地方政府責令關閉,對外環境造成的影響應進行評估,采取相應措施,減輕或消除對外環境和人群造成的影響,在事故處理結束前對區域內所有涉重項目實行區域限批。
4.總結
重金屬污染是一個長期累積而形成的,必須在重金屬污染產生之前進行預防,對重金屬污染必須進行源頭治理,從根本上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徐林通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方法綜述 知識經濟 2011年第21期 86;
鉛是文獻記載最多的毒性重金屬,其污染可直接影響人類健康,而兒童尤其對鉛污染敏感。鎘的毒性較大,被鎘污染的空氣和食物對人體危害嚴重,被人體吸收后可積存于肝或腎臟造成危害,尤以對腎臟損害最為明顯。人們對一些化工產品如油漆中的鉛污染風險已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和認識,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鉛、鎘等重金屬污染可以從大氣、水、土壤和農產品等多個渠道進入到食物鏈中,為人類健康帶來潛在的危害。
小麥生產重金屬污染源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小麥常年播種面積在2400 萬公頃左右,總產量1億公斤左右,小麥的生產與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及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從總體情況來看,中國小麥生產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比例非常小,僅在局部地區檢測到鉛、鎘等重金屬超標的現象。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小麥鉛、鎘等重金屬污染已經呈現出范圍逐漸擴大、并逐年加重的趨勢,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小麥生產重金屬污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大氣和土壤污染。工業排放是中國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Cheng,2003)。在工業發達的地區鎘、鉛等重金屬污染要遠遠高于偏遠的鄉村。煤、油等能源的燃燒、汽車尾氣排放和垃圾廢棄物的焚化使重金屬污染排放到大氣中,并逐漸沉降到土壤中,在大中型城市周圍的農田受到了日益增多的重金屬污染威脅。此外,許多研究表明,公路兩側的農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而以高速公路兩側250米范圍內鉛污染最為嚴重。小麥是中國北方的主要作物,生長周期長(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城市周邊和公路兩側的小麥極易通過葉片吸收空氣中的鉛等重金屬,在小麥的葉片、莖桿、根系和籽粒中積累。對江蘇省典型區地震帶農田土壤和小麥中重金屬的污染研究表明小麥籽粒中鉛、鉻、汞樣品超標率分別為100%、58.97%、33.33%(陳京都等,2012)。對工業比較發達的太湖流域小麥樣品檢測發現鉛、鎳、鎘平均含量分別超標52. 6 倍、43. 8 倍、37. 7 倍(楊彥等,2013)。重金屬污染小麥可能以大氣降塵為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大氣降塵和耕層土壤對小麥籽粒鉛質量比的貢獻率分別為90%~99%和1%~10%(趙多勇等,2012)。
2.污水灌溉。礦業、鍍鋅、染織業、油漆和輪胎業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在中國許多地區有利用處理后的工業污水灌溉的傳統,尤其是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同時,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市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也可作為農業水資源。通常情況下采用污水灌溉的土壤中汞、鉛、鋅等重金屬超標可達到50-300%,種植在污水灌溉土壤中的小麥等農作物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屬的污染。對新鄉市污灌區土壤和小麥籽粒中重金屬污染檢測表明,小麥籽粒中Cd、Ni、Cr 和Zn 含量分別是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25.5、12.98、6.12 和1.32 倍(朱桂芬等,2009)。對河南焦作市礦區礦井水排放對小麥籽粒中重金屬污染的檢測結果表明,鉛、鎘等達到重度污染水平(馬守臣等,2012)。而河南開封市污水灌溉區小麥籽粒受鉛污染最嚴重,鎘、鉻、砷污染次之(周振民,2013)。
3.有機肥中重金屬污染。集約化養殖業發展產生了大量畜禽糞便,是中國農村主要面源污染之一。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施用是治理畜禽糞便污染、提高農田肥力的主要途徑。但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大量施用微量元素添加劑,而這些重金屬元素在畜禽體內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極低,大部分隨畜禽糞便排出體外,造成區域性的重金屬污染。城市污泥、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的施用可導致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生物鏈傳遞,最終會影響人體健康。城市污泥中以鎘、鉛等重金屬的污染為主,雞糞和豬糞農用區小麥Cr、Ni、Pb 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標,牛糞農用區污染較輕(葉必雄等,2012)。
4.生產、加工、儲運過程污染。目前在小麥的收獲、晾曬、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均大量使用機械化作業,小麥籽粒所接觸的機械、管道、容器以及因工藝需要加入的添加劑都可能使小麥受到鉛等重金屬污染。麥收時節,在農村的公路上經??梢砸姷搅罆竦男←?,過往車輛的尾氣和瀝青中的重金屬可導致小麥的二次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污染防治對策
首先,加強監管,控制排放。冬小麥是華北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主要的灌溉耗水作物,由于目前各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和利用能力不盡相同,部分廠、礦違規排放,造成許多環境污染事件。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大力推進實施清潔能源利用,提高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提升再生水生產工藝,加大鎘、鉛等重金屬清除的工藝指標要求。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技術
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它具有長期性、累積性、潛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不僅危害大、治理成本高,而且較難以消除。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元素鉛(Pb)、汞(Hg)、鎘(Cd)、鉻(Cr)和砷(As)列為重金屬污染防控的重點元素。2014年4月,環保部和國土部聯合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大約為5000萬畝。
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不僅對作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有影響,而且會通過食物鏈放大富集進入人體,極低濃度就能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損害人體健康[1]。土壤污染影響到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質量。重金屬污染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1、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及危害
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可分為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天然來源是由于土母質本身含有重金屬,不同的母質、成土過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屬量差異很大。人為來源主要是來自人類的工農業生產活動以及生活垃圾,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礦物制品、金屬制品和電力等行業,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土壤存在超標現象。
近年來,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驟增,特別是重金屬污染事件。突發的環境事件會導致重金屬在短時間內高濃度地進入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2008年,我國相繼發生了貴州獨山縣、湖南辰溪縣、廣西河池、云南陽宗海等多起砷污染事件。2009年8月以來,又發生了陜西鳳翔兒童血鉛超標、湖南瀏陽鎘污染及山東臨沂砷污染事件。2014年,湖南衡東縣兒童血鉛超標事件,300多名兒童被查出血鉛含量超標。據美國學者統計表明,城市兒童血鉛與城市土壤鉛含量呈顯著的指數關系[2]。據統計,我國約有3萬多公傾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萬多公傾土地受鎘的污染,每年僅生產“鎘米”就達5萬t以上,而每年因污染而損失的糧食約1200萬t,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3]。這些重金屬污染事件有些是由于管理不當、交通事故等人為原因導致的,有些則是環境長期受到污染、污染物含量超過環境容量而突然爆發的結果?!吧槎尽薄把U”“鎘米”等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讓重金屬污染成為最受關注的公共事件之一。重金屬污染問題已日益嚴重,土壤重金屬的治理和修復已迫在眉睫。
2.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生物修復技術
目前,國內外較成熟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有物理修復法、化學修復法和生物修復法等,本文主要就土壤重金屬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生物修復技術進行重點介紹。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植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農業生產修復技術和組合修復技術。
2.1植物修復技術
根據Cunningham等人的定義,植物修復是利用綠色植物來轉移、容納或轉化污染物,使其對環境無害[4]。根據機理的不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有3中類型:植物固定、植物揮發和植物提取。目前研究最多且最有發展前景的植物修復技術為植物提取。植物提取是指將某種特定的植物種植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該種植物對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將植物收獲并進行妥善處理(如灰化處理)后即可將該重金屬從土體中去除,達到治理污染與生態修復的目的,這種特定的植物被稱為超積累植物。植物修復法成本低,可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對環境擾動小。目前,全球已發現的超積累植物大約500種,大部分是關于鎳的超富集植物。在我國已經發現寶山堇菜、龍葵、馬藺、三葉鬼針草對Cd有富集作用,蜈蚣草[5]和大葉井口邊草[6]對As有富集作用,圓錐南芥[7]屬多重金屬富集植物,對Pb、Zn、Cd均有富集作用。植物修復技術可同時修復土壤及周邊水體;成本低;能夠美化環境,可提高土壤的肥力。植物修復技術的缺點:超富集植物個體矮小,生長緩慢,修復周期很長;超富集植物對重金屬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和拮抗性;植物收割后,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否則易造成二次污染;異地引種將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構成潛在威脅。適用于大面積農田土壤修復。
2.2微生物修復技術
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如藻類、細菌、真菌等)的生物活性對重金屬的親和吸附或轉化為低毒產物,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污染程度。微生物不能降解和破壞重金屬,但可通過改變它們的化學或物理特性而影響金屬在環境中的遷移與轉化。研究證明,土壤中鉻可以在微生物還原作用、生物吸附、富集等作用下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以達到修復鉻污染土壤的目的[8]。微生物修復效果好、投資小、費用低、易于管理與操作、不產生二次污染。但是微生物修復的專一性強,很難同時修復多種復合重金屬污染土壤;應用難度大。
2.3農業生態修復技術
農業生態修復包括農藝修復和生態修復,前者是改變耕作制度,調節種植作物品種,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選擇能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化肥,或增施能夠固定重金屬的有機肥等來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后者調節土壤水分、養分、pH值和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氣溫、濕度等生態因素,調控污染物所處環境介質,但該技術修復周期長、效果不明顯。農業生態修復技術環境友好,代價小。但需要大量的調研,基礎研究,改變種植習慣。適用于大面積低污染農田土壤。
2.4組合修復技術
植物組合修復技術是將植物修復技術與其他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比如物理、化學等修復技術)綜合利用形成的組合技術,與單一重金屬治理技術相比,植物組合修復技術具有獨特的優點。有代表的有螯合劑-植物組合修復技術,螯合劑與土壤中的重金屬發生螯合作用,形成水溶性的金屬―螯合劑絡合物,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賦存形態,提高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強化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另外還有基因工程-植物組合修復技術及微生物-植物組合修復技術等。
3、展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重視,如何防控和治理土壤重金屬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今后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中,首先應以源頭控制,即有效地降低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這主要有賴于國家環境政策與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工礦企業技術革新的落實。其次就是土壤的修復技術,針對土壤污染的復雜性、多樣性及復合性,在修復時要綜合考慮污染物的性質、土壤條件、投資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從單一的修復技術向多數聯合的修復技術、綜合集成的工程修復技術發展,選擇最適合的修復技術或組合, 達到高效、節約的雙重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許文琦.植物修復技術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進展[J].人民長江,2013,44(增刊):144-146.
[2] 蔣海燕,等.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現狀與趨勢[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4,4(5):73-77.
[3] 陳懷滿.土壤-植物系統中的重金屬污染[M].北京: 科技出版社,1996.
[4] Cunningham SD.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green plants: an overview[J].In Vitro. Cell Dev. Biol,1993,( 29) :207-212.
[5] 陳同斌,韋朝陽,黃澤春,等.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對砷的富集特征[J].科學通報,2002,47( 3) : 207 - 210.
[6] 韋朝陽, 陳同斌, 黃澤春,等. 大葉井口邊草―種新發現的富集砷的植物[J].生態學報,2002,22( 5) :777-778.
【關鍵詞】重金屬;水污染;現狀;監測進展
1前言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相應的,以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水體污染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自然資源,但是在人口急劇增長以及現代工業的影響下,我國的水資源呈現了短缺的現象,加上日益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問題,尤其是極為突出的重金屬水污染,由此,加強對于水體的污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一般來說,重金屬是指原子質量在63.5D200.6,密度大于4或是5g/cm3的金屬,其中硒和砷屬于非金屬結構,但是由于其毒性及其他性質與重金屬很像,因此也被稱為重金屬。當前,重金屬污染包括土壤污染、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但是土地污染的區域比較明顯,易于控制;雖然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都具有較強的擴散性,而大氣污染的擴散范圍有限,因此也方便控制;由此,水體污染作為重金屬污染最嚴重和最難控制的區域,對環境和人體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2我國重金屬水污染的現狀
自上個世紀60年代起,國際上就出現了水體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并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就我國來說,水體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其中比較常見的重金屬包括汞、鎘、鉛、鉻以及類金屬砷等具有顯著毒性的重金屬,也包括毒性一般的銅、錫、鋅、鎳等,由于重金屬污染具有隱蔽性、持久性和污染嚴重等特點,嚴重破壞著生態的平衡。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的重金屬水體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重金屬水污染事故頻發。就鎘污染來說,在2005年,廣東北江韶關段發生了嚴重的鎘超標事件;2006年,湘江湖南株洲段的鎘污染事故;以及湖南省瀏陽市在2009年發生了鎘污染事件。[2] 目前,重金屬污染物主要是通過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未經過適當的處理就向河流中排放所導致的,并隨著水體的徑流、淤泥的適當以及大氣的沉降得到擴散,從而在水體中累積,危害著水中植物和生物的生長。最主要的是,由于重金屬不能夠微生物所降解,加上巨大的毒性,嚴重威脅著水生態系統以及人們的飲水安全。據國家環保部門的相關數據顯示,在流經我國的131條河流當中,嚴重污染的就有36條,還有21條被重度污染,38條處于中度污染。除此之外,在2010年,我國的突發環境事件次數為420起,其中因水體污染而引發的突發事件就高達135次,也就是說,平均每隔兩三天便會發生一起水體污染事件。面對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水污染成為“世界頭號殺手”,由此,加強重金屬水污染的治理和監測,刻不容緩。
3當前重金屬水污染的監測進展
當重金屬污染物進入水生態系統之后,會影響著水中動植物的存在,而且一旦人體引用,便會發生病變,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當前,重金屬水污染受到了全世界政府的廣泛關注,為此而出臺了一些監測政策,并不斷推進監測技術的發展。
3.1重金屬水污染的監測政策
從環境監測的定義來說,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及時、準確的獲得環境監測的全面數據,通過分析環境質量的現狀以及變化趨勢,準確的預警各種環境問題,并跟蹤污染源的變化,從而對污染事件及時做出反應。目前,為了遏制重金屬水污染問題的發生,我國出臺了《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稱為《規劃》),其中表明指出了五大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治行業,包括冶煉、采礦、鉛蓄電池、化學原料及其制、皮革以及其制品,并決定在這5年內加大對于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投資。與此同時,在《規劃》中劃出了14 個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重點省區和138個重點防治區域,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內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要比2007年減少15%,非重點區域內則不能夠超過2007年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由此可見,國家對于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勢在必行。
3.2重金屬水污染監測的技術進展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國的重金屬水污染監測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逐步朝著規范化和產業化發展,不斷滿足了污染治理的需求,具體表現如下:
3.2.1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
當前,面對日益復雜的水環境,在重金屬的污染檢測中出現了更多簡便、科學的方法。比如說,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因此可以進行多元的檢測;新型的電化學傳感器通過運用陽極溶出伏安法來減少儀器的檢測限,而且還具有便于攜帶的特點,因此廣泛的應用于野外的現場監測中;此外,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酶抑制法、生物傳感器等諸多重金屬檢測方法也將在重金屬水污染中得到不同的應用。
3.2.2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成熟
由于重金屬的監測比較復雜,而且對于樣品和試劑的定量要求比較高,因而對于地表水的重金屬分析十分困難。當前,為了更加精細、穩定的進行重金屬污染分析,在重金屬的檢測中應用了自動化控制技術,通過全自動的分析以及精確的計量,不僅能夠避免人類接觸有毒藥劑而帶來的傷害,還能夠提高計算的精確程度,從而使得分析結果更加的可靠。
3.2.3監測方案的針對性
一般來說,重金屬的污染量是非常小的,尤其是在水體當中,容易受到其他微量元素的影響,從而導致監測的數據不準確。此外,即使是同一種重金屬污染,也會因不同的水質特性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因而在監測過程中要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案。比如說,為了排除鈣、鐵、鋅、銅對鉛、汞等重金屬監測的影響,需要在檢測過程中進行預處理或是加入相應的掩蔽劑,從而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重金屬水污染事故時常發生,嚴重影響著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由此必須要加強對于重金屬水污染的治理和監測。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重金屬水污染監測的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檢測技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進步,自動化控制技術日趨成熟,以及監測方案也更加有針對性,在不斷滿足重金屬水污染治理需求的同時,對于改善重金屬水污染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振.淺談重金屬水污染現狀及檢測進展[J].可編程控制器與工廠自動化, 2012,9(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