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9 15:04: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案例教學;數學化;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293-02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資源的學科,而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最根本的途徑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顯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相適應的是,西方經濟學這門學科也在中國高等教育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早在1989年,西方經濟學就被原國家教委統一規定為中國各高等院校財經、管理學科各專業普遍開設的11門核心課程之一。此外,西方經濟學也被很多高校作為經濟管理類考研基礎課程。然而,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工作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在學習該課程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學、恐懼的心理。尤其是在以下幾方面存在著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科學對待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同為財經專業的核心課程,但是這兩門課無論是方法論還是階級立場包括很多基本觀點都是嚴重對立的,這樣就很容易給大學新生在思想上造成混亂。一般來說,財經專業的大學生在大一上學期學習政治經濟學,大一下學期之后才開始學習西方經濟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陸續發現兩門課程很多基本觀點相沖突,比如它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階級性等。這時,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處理好這兩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學生就會很容易出現理解上的混亂。西方經濟學反映的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理論體系本身也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對西方經濟學不能全盤接受,對待其庸俗的、不科學的理論體系要持批判的態度。當然,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經濟現象的科學,本身具有一般規律性,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不因國家的差別而不同,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它,而應該批判的繼承,大膽吸收西方經濟學中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同時,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必須堅持以為指導、利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看待西方經濟學。如何對待西方經濟學,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論述:“在對待西方經濟學對于我們經濟現代化的作用上,我們既要認識到,現代西方經濟學作為一個完整體系,不能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理論,同時,我們又要認識到,在若干具體經濟問題分析方面,它確有可供我們參考、借鑒之處。”目前國內的很多不同版本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中,一般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介紹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時,在每一章專門拿出一節來來評析和批判西方經濟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案例教學和數學化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現行的各種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往往充斥著大量的數學公式、數理推導和大量的圖形和圖表等,學生往往感覺很抽象和枯燥,很容易產生厭學和畏懼思想。其實,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都來源于實際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抽象。中國現在也在實行市場經濟,西方經濟學的很多理論都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講解。因此,在上課時,要多聯系實際,利用身邊的案例來講解西方經濟學的原理,再通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分析說明現實經濟現象和問題。這樣,就很容易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強其求知欲。當然,這并不是反對經濟學中數學的應用。其實,數學邏輯的嚴密性使其在經濟分析中帶來很多方便和好處,因此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必須強調數學的應用,要求學生不僅要理解掌握,而且能夠自己動手推導,這有助于提高學生把現實經濟現象抽象出正確的數學語言的能力,從中也能學到經濟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數學工具已經作為現代經濟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大學生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還是有必要接受這方面的訓練。作為初學者,案例教學顯得很生動、易于理解,同時再輔之以數學工具,就能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全面和牢靠。
三、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西方經濟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嚴謹、深刻、邏輯結構縝密的理論體系。隨著社會時實踐的不斷發展,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也日益龐大和復雜,西方經濟學內部形成了眾多的派別,這些派別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龐大的體系和林立的派別在豐富和完善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同時,過多的學術排斥和對立也給初學者帶來了很多疑惑和不解。這一點尤其是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清該學科的發展脈絡、每種理論誕生的時代背景,這樣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此外,每種理論都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該理論就不能很好地解釋外界經濟情況了。經濟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因此,經濟學的理論總是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總是試圖解釋新的經濟問題。這樣一來,大學教材上介紹的知識總是顯得有一定的滯后性,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結合當前的經濟情況,給學生們做適度的擴展,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和當前的熱點問題,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四、結合中國國情分析經濟問題
高校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是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然后用它來分析解釋現實經濟現象。這就要求高校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對中國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設之上,而現實世界和假設條件是有很大差距的,理論就會和實際脫節。此外,西方經濟學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中國跟西方國家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經濟學理論,我們必須要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對西方經濟學進行“中國化”,然后用于經濟問題研究。瑞典著名經濟學家繆爾達爾(Gunnar Myrdal,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1968年出版的《亞洲的戲劇,南亞國家貧困問題研究》一書中談到西方經濟學和欠發達國家的關系時說“這些(西方)經濟學術語是從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態度、制度和文化中抽象出來的,它用于分析西方世界可能有意義,并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在欠發達國家這樣做顯然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姞栠_爾這句話對我們今天學習西方經濟學還是有很大啟示的。
參考文獻:
[1] 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2007,(6).
[2] 宋佐民.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現代遠程教育,1997,(1).
[3] 邵文武,張國良,楊麗萍.西方經濟學教學基礎—經濟情景[J].生產力研究,2010,(7).
關鍵詞:社會經濟體制;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29(C)-0034-01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濟誕生在西方發達國家,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西方經濟學作為西方國家市場經濟建設的指導理論在我國大學的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的教育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大學課程設的地位卻有所下降。大家似乎已不再區分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一個回顧和總結。
一、關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我國的政治經濟學一般也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部分組成。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走的是一條不同于前人的道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成熟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思想的指導下,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并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加入了WTO,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對接,我們的生產關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后,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我們先后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并最終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的進步和認識的深化大大解放了生產力。與此相應的是,我們在生產關系上也做了許多改革,提出了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應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分配制度上提出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在這一時期,作為研究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也做了許多修訂,從哲學上說這也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理論上的爭論,理論層面的爭論主要還是和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建設處于探索階段有關,也正是這些爭論推動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不斷前進。今天回過頭去看我國早期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可以說我們已經在理論上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也正是理論上的突破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體制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指導。可以相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也會不斷趨向成熟和完善。
二、關于西方經濟學
當前,國內有許多學者將西方經濟學改稱現代經濟學或干脆稱其為經濟學。這種稱呼的改變與我國當前的改革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我國正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許多方面,正在走西方發達國家曾走過的道路。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來源于二百多年前的亞當•斯密,每一個學習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于的名著《國富論》其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及經濟人假設奠定了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石。在后來的經濟學發展中,特別是隨著新古典經濟學的興起,經濟學家們拋棄了“道德人”,而將經濟人作為惟一的分析出發點,而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分析思想也迎合了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的廣泛應用。隨后,新古典經濟學就走上了一條公理化、標準化、機械化的道路。這種數理化的分析方式賦予了經濟學家共同的分析語言和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經濟分析中的爭議和不確定性,但是,這種機械高度抽象化的分析方法對現實的大量問題也失去了解釋力。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對社會經濟現象做出解釋,片面追求經濟學的形式化,事實上是與經濟學解釋現實、指導社會實踐的使命背道而馳的,這是西方經濟學當前所受到的諸多批評之一。當前,盡管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已經較為成熟和完善,但是對于實際經濟生活和經濟政策的制定影響卻非常有限,這也表明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局限性。
三、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
我們認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資源配置。二者的研究對象不同,那么為什么還會有沖突呢?根據西方經濟學的解釋,土地、勞動、資本是西方經濟學中所說的幾種基本資源或者,按照西方經濟學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各種資源根據各自的邊際生產力獲得報酬或者說是利潤,那么利潤從哪里來的呢?這必然又會涉及生產關系,涉及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這種邊際分析方法最終還是回到了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范疇之中,這也說明我們無法擺脫對生產關系的研究而單獨研究資源配置問題。今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重點還應是生產關系,我們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態度,認真研究現實問題,把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對資源配置這樣微觀層次的問題,我們應更多地運用西方經濟理論進行處理和解決。總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二者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作者簡介:樊艷麗,籍貫陜西榆林,西安交大經濟與金融學院08級本科生,專業:財政學。
一、經濟學――勞動解放,西方經濟學――資源配置
對于西方經濟學而言,資源的配置問題是其主要聚焦點的所在,從本質上看,西方經濟學屬于一種生產力經濟學;而在經濟學中,勞動解放是其主要的聚焦點,它的本質是指生產關系的存在。由于雙方在聚焦點上存在著這樣的差異,使得雙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質。
貫穿西方經濟學的軸心與主線是資源配置的稀缺性與最大化問題的研究。盡管在近些年來西方經濟學的學派紛紛建立,各大學派中對西方經濟學中各自觀點與見解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各個學派在西方經濟學方面卻都存在著相同的觀點。曾有英國經濟學家指出:“經濟學是一種將人類行為當做目的和擁有不相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間存在的一種關系研究科學。”為此,有人將西方經濟學定義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一種科學。
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問題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宗旨所在,這就決定了西方經濟學擁有一定價值中的特性,在這方面英國經濟學家羅賓斯認為:“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利用稀缺手段去實現既定目的的一種行為。為此,對于各種所要實現的目的而言,經濟學所處的地位都是中立的;如果要實現某一種目的,那么稀缺手段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經濟學家所關注的一種重要的現象。要知道,經濟學更加注重的稀缺手段的應用,并不考慮目的的本身,但是它的理念也有很多人認可。
將二者比較起來看,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存在著相反的理念。在經濟學當中,研究的重點問題是探索勞動解放的根本途徑的研究。實現勞動解放是經濟中最為根本性目的。為此,在現代社會中,資本與勞動之間存在的關系是其社會體系所要圍繞的重要的旋轉中心。也正是由于這一點的存在,勞動關系成為經濟學中所要重點關注的一種關系。這個問題之所以得到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重視,其原因在于:首先,資源配置工作僅僅是一種手段,勞動解放即對人的解放以及人的發展才是最終所要實現的目的所在;其次,要消滅階級剝削、更好的去實現勞動解放,才能夠將生產力發展中的束縛因素真正的消除,從而真正的實現資源配置。如果生產力中的一些束縛無法被真正的消除,那么必然無法達到資源配置的既定目標,社會發展必定會受到一定的阻力。
事實上,在我國經濟學不僅關注目的的實現情況,還重視手段的應用情況。如果沒有手,目的必將不會完美的實現,在實現的過程中必將會有重重的困難,也正是由于這一點,才給予了資本主義所存留的歷史作用一定的肯定。如:在談到只有資本家作為人格化資本的時候,肯定其具備一定的歷史價值。
二、從理論上看,西方經濟學與經濟學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難題
伴隨冷戰的結束以及兩大陣營的終結等等,意識形態的交鋒情況得到了一定緩解,為此,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融合已經成為發展的必要性所在。但是,兩者都面臨著一定的理論難題。
怎樣去更加科學的論證公有制的經濟效率等方面的問題是經濟學所面臨的理論難題。盡管經濟學能夠暫時的拋開傳統理論以及一些傳統的觀念,堅持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的經濟發展效率,但是依舊無法克服經驗事實中存在的矛盾與張力;雖然在價值方面按勞分配原則比較完美,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如:理論原則要怎樣轉化為客觀經驗事實等?
怎樣克服私有制經濟與自由市場競爭的破壞力是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難題。西方經濟學對于經濟學中的某些理論并不贊同。但是,對于自身的理論中存在的一些無法與實際社會發展的經濟體制相符合的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卻無法解釋。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27-02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西方經濟學因其并非中國土生土長,而是引自西方國家而得名。它是對西方發達國家二百多年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一般性概括和抽象式描述。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被引入中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教育部指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全國各個本科院校的財經類專業課中普遍開設。它不僅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同時還是服務于其他專業的經濟學相關理論學習的有力工具 [1]。
二、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應實現的幾大目標
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的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以外,還應著重實現下述目標:
1.幫助學生形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之余,能夠做到活學活用。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首要的是教師自己要養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并在授課過程中通過采用適當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優點以及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形成方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日積月累,最終學會用專業思維去看待和分析問題。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經濟學及其相關專業知識,也是保障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實的有效手段。
2.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是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2]。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應做到能夠與時代并進。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水平的提升,也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幫助學生實現專業課程間的融會貫通。西方經濟學與其他專業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共通性。經濟學的基礎性地位更加說明了在這種共通性之中,經濟學知識的掌握和主動向其他課程滲透是首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穿插引入其他課程的某些元素,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經濟學的方法去解釋其他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可以用其課程的知識和觀點來解釋經濟學課程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其所學的各門課程,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三、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理論性強導致趣味性不夠。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闡述,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和數學論證。對于初學者和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來說,會存在學習和理解上的困難。較強的理論性也使得課堂教學過程充斥著資料性信息,導致課堂氣氛的輕松性不夠,也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令教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不利于其對教學方式的及時調整。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動接受知識,無法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交流,導致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數學化傾向導致理解力不夠。西方經濟學知識闡述的一大特點就是要借助大量的圖形、表格、數據、數學公式及西方經濟學專業術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和難以掌握。近年來,經濟學界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越來越注重實證分析。實證研究能夠增加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邏輯嚴謹性。然而,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推導很容易令人忽視現實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牽連性。在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中,不應因數學方法本身而強調數學方法,而應加強對基礎理論的定性分析。因為數學的方法只是西方經濟學的一種表達方式,并不是它的全部。
3.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從當前西方經濟學界研究的實際情況看,中國的經濟學理論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成分比較多見。目前中國選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版本大都以主流經濟學為主。如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來源于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早期版本,宏觀經濟學來源于凱恩斯的理論觀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新現象和新問題,未能在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得到反映。教材中還缺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問題的分析。即使學生課堂上能夠記住一些抽象的理論、模型、案例、圖表和專業術語,但由于現實性不夠,學生不僅不能將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更不能實際運用 [3]。
4.教學手段單一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目前在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中,由于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教學的主要方式局限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普遍缺失。學生大都是被動地聽,而沒有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三大能力”,即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的培養成為一句空談。而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拋棄課本和教案。少數教師甚至跳過了備課環節,直接從互聯網下載教學課件,上課時對著課件“照本宣科”,時常出現講授思路不清、邏輯混亂、知識點錯誤等情形,直接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
四、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1.增強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適宜性。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法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勢,將圖、文、聲、像高度集成于教學活動之中,改善課堂教學內容的表現力,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如可將傳統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以及其他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相融合,充分發揮多種教學方法的集合優勢。例如在教學中適當使用黑板板書介紹關鍵概念或推導重要數學模型和公式,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強化教學效果,或采用參與式教學法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和增強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
2.增強理論與現實的貼合度。在教材使用方面,應盡量選擇精練易懂、所舉實例符合中國現實的教材。有條件的院??梢宰灾骶帉戇m合本院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之外,應注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為西方經濟學教學提供必要的實際操作條件,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激發他們的學習和實踐熱情。
3.增強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效性。西方經濟學內容紛繁復雜,流派林立,觀點各異。容易令學生把握不清其基本知識體系。教師要把握住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條主線,通過兩條主線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如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就是總供求的平衡。在講授時,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調整側重點。如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適當簡化模型化的經濟理論的闡述,著重培養其思維方式。
4.增強教學內容的前瞻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進一步推進,經濟理論界對知識的時效性越來越注重。一些不合時宜的理論在時代的變遷中被淘汰,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論在時代的呼喚中應運而生。西方經濟學教學不能忽視現實經濟的這一重大的時代特征,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前沿理論的研究,促進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授課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緊跟經濟學界的最新研究動態,適時向學生介紹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幫助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參考文獻:
[1]李傳志.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數學的適度使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S2):23-24.
[2]黃偉.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0,(12):51-57.
[3]姜鑫.當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改革措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9):15-18.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Western Economics
YUAN Ling1,WANG Zhao-yang2
(1.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2.Hun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y,Changsha 410205,China)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6-0051-02
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高校經濟類專業課程設置中一直作為核心課程,管理類專業也視其為專業基礎課。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對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運用有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是所有經濟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探討與西方經濟學體系及原理相適應、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在西方經濟學授課中遇到的問題,聯系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理論體系龐大,授課內容多且抽象,學生普遍感覺不易理解。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利用的學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體系日益龐大,授課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加大了課程的難度。不僅如此,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媒體中雖然頻繁體現,但要真正理解其理論體系或實質問題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西方經濟學更加抽象和難以理解。
2、學生對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普遍感到困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由各種經濟變量關系聯結在一起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它的數學模型與定量分析較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大多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不習慣接受,尤其不容易把這些圖形和公式的經濟學涵義同文字描述統一起來,從而很難真正理解經濟理論的含義。學生很容易對西方經濟學產生乏味、枯燥、難學的印象,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3、教學手段、方法單一,教學中理論講授過多,理論與實踐脫節。由于高校教學設施建設滯后,導致很多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支筆一張嘴,進行“填鴨式”灌輸,從課程開始到結束,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理論、畫圖表、講模型、推公式。因為內容多而課時有限,教師只能注重理論的講授,沒有時間聯系實際和補充理論以外的信息,致使教學內容更枯燥乏味。這種以教師“教”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缺乏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習慣于通過被動的死記硬背來了解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一些結論性的原理,而對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卻不甚了解,不能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同時,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背景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有較大差異,客觀上也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錯位,另外開課年級較低,學生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展的認識、理解較為膚淺,都影響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4、教材內容老套、陳舊,重技術而輕經濟思想,導致教學質量偏低。西方國家的初級經濟學教材注重基礎和經濟學普及,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書中幾乎沒有數學,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了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并能在生活中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適合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作為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理論研究、總結和指導,伴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快速發展而發展,其內容已不再局限于新古典綜合派的體系和內容,而目前我國各高校所用的教材盡管版本不同,但都仍以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體系為主,內容老套、陳舊,無法為學生理解某些經濟現象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不僅如此,由于學時的限制迫使我們的教材在技術和思想之間選擇了側重技術,即數學表達居主導地位,教師在介紹數學表達方式后再介紹經濟學思想,結果使許多學生掌握的經濟學似是而非。此外,高校教材市場的壟斷導致教材抄襲現象嚴重,習題質量偏低。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注重課程鋪墊,講授好導論。其實,經濟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往往在學的過程中感覺經濟學抽象、枯燥、晦澀難懂,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缺乏必要的“經濟學”鋪墊。因此,講授好課程導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尤為重要,在導論的講解上多花點時間是必要的。首先,簡要講解經濟學的發展史,從19世紀90年代馬歇爾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學的出現,再到20世紀70年代“滯脹”現象的形成,讓學生樹立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其次,明確微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消費者和廠商,宏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政府部門,在此基礎上將宏觀、微觀經濟學進行聯系和區別。再次,構建課程學習框架,引導學生順著“框架”去學習。最后,明確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為學生以后把握微觀供求模型和宏觀AD-AS模型打下基礎。
2、講授好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現代經濟學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作為分析工具。雖然數學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確定性和精確性,但是經濟學畢竟不能等同于數學,西方經濟學理論對于初學者本來就比較抽象,如果再在課堂上大量使用數學工具,學生會覺得這門課遠離生活實際,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所以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理解經濟模型背后的經濟涵義上。基本概念是決定該課程內容分析正確與否的關鍵,沒有基本概念作為思維的根據和手段,就不可能找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基本原理是對各種經濟問題的分析,力圖尋找出經濟現象本身的客觀規律,包括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乘數原理等等,這些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得到了證明,在西方國家的經濟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這些概念和原理是我們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問題的基本工具。只有掌握了這些概念、原理,才能提高學生邏輯分析問題的能力,深入掌握西方經濟學的精髓。
3、通過對比學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西方經濟學的很多理論是通過圖形推導出來的,弄懂圖形才能徹底掌握理論的實質,但學生普遍認為圖形太復雜了,寧可死記硬背文字,也不愿意仔細研讀圖形。事實上學好這門課的訣竅之一就在于利用圖形。對于圖形,筆者在教學中提出了三方面要求:(1)要求看懂圖形,了解圖形說明了什么原理;(2)要能借助于圖形來解題,不僅會看圖,還要會用圖;(3)對相似的圖形會對比。西方經濟學中很多圖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對比性。例如,AD曲線的形狀和微觀經濟學中市場需求曲線形狀相似,它們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短期的AS線和市場供給線的關系又如何?通過對比,同學們不但溫習了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還加深了對新內容的理解。又如,MEI曲線為何比MEC曲線更陡峭?這是教學難點,可以讓同學們回憶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這兩個知識點在圖形上很相似,從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長期的總供給線、長期的Pc曲線和微觀經濟學中土地的總供給線形狀也極其相似,同樣可以進行對比,等等。
“窮則思變”,變革傳統政治經濟學逐漸成為中國政治經濟學者們的共識,“思變”是形勢所需,也是正確選擇,但問題的關鍵是“怎么變”、“向何處變”。實現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建立真正的中國政治經濟學,日益成為急需中國政治經濟學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困惑面對政治經濟學何去何從的困境,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經濟學界就展開了激烈的交鋒與爭論,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提出“中國改革與發展究竟是以經濟學為指導,還是以西方經濟學為指導?”[21的問題。就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而言,大體上人們提出了兩條思路:一是無限西化,二是有限西化。
無限西化論者認為,政治經濟學既然已經滯后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無法解釋和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對許多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也無力進行闡釋與說明,證明它已經是過時的“無用之學”,而西方經濟學卻被證明為“經邦濟世之學”,是“有用之學”,經濟學作為一門現代社會科學,就是西方經濟學,因而要無限西化,用西方經濟學取代政治經濟學,完全按照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來指導中國的改革與發展。
有限西化論者則認為,中國傳統政治經濟學之所以滯后于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是因為它是源自前蘇聯的教條主義,因此,要恢復政治經濟學的本來面目,在此基礎上把政治經濟學和著眼于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的西方經濟學從不同層面融為一體,把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嫁接”到政治經濟學中,使之融合成適合中國國情的某種新的經濟理論,實現有限度的西化,這樣,就既能堅持政治經濟學的正統地位,又能充分利用西方經濟學的合理內容,從而指導好中國的改革與發展¨1。
毋庸置疑,西方經濟學作為人類創造的共同文明成果,它對市場經濟模式下經濟運行規律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成就,其對我國經濟運行的有益有用之處,應該正確對待和借鑒。但無限f『ti化論的觀點肯定是不可取的。首先,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是建立在制度成熟的假設前提下對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和解釋,“在南為橘,在北為枳”,在缺乏相宜的文化習慣和相適的成熟制度的情況下,不是借鑒其有用的成分,而只是不加區分地無限西化,注定是水土不服,只能治標不治本。其次,西方經濟學本身也存在著危機與變革H],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客觀地評價說:“標準理論已日益數學化,雅致而又精確,同時,也Et益未能正視社會中的經濟現象。”出于對西方經濟學現狀的憂慮,他不無失望地說:
“經濟學向何處去并不明朗。”
相比較而言,有限西化論的想法是可行的,大方向也是對路的。中國政治經濟學應該恢復政治經濟學的本來面目,也應該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有用之處,但中國不僅需要恢復政治經濟學的本來面目,更重要的是鞏固、或者更確切說是恢復政治經濟學的主流地位,以及結合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創新和發展政治經濟學。簡單地把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管理辦法和政策措施等“嫁接”到政治經濟學之上,拼湊出某種新的經濟理論,主次不分而缺乏內生或內省,缺乏創新與發展,“根基不穩,何以纏藤?”其結果很可能只是拼湊成“四不像”,會因為缺乏底蘊或不兼容而“死機”。
可見,發展中國的政治經濟學,不能是無限西化的“拿來主義”,也不能是有限兩化的“拼湊主義”,那么,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出路到底在嚶二、探究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思路必須考慮主體性和國度性在探究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考慮“什么是政治經濟學”。
最常見的回答是: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人們常常引用馬克思《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的那句話——“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6J——來證明這一規定的正確性。
對政治經濟學作這樣的規定看似正確,實則不全面,它只回答了政治經濟學“研究什么”的問題,即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問題。實際上,政治經濟學從一開始就有“誰來研究”的問題,即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體問題。最早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提出“政治經濟學”概念的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代表的是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也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馬克思雖然在《資本論》中的那句話里只提到了研究對象,但《資本論》從頭到尾體現的都是無產階級的利益和意識的概括,早在1843年他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中,它就將自己的立場定位于無產階級;而且從一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他就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把著眼點放在勞動上,由此展開自己的邏輯,他認為自己與舊的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區別,就是站在工人階級立場,來批判資本統治的經濟社會制度H一。
所以,要全面回答“什么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就不能不規定“誰來研究”,即研究主體的問題。實際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本身也暗含著要全面規定“什么是政治經濟學”就有包括主體性問題的要求,因為生產關系本質上就是利益關系。由此而言,將政治經濟學規定為“特定階級對經濟矛盾的理論規定和階級利益的總體概括”¨’就更為準確、全面。
探究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思路必須考慮其主體性,即研究者是站在誰的立場上,代表哪一個階級的利益。因為經濟是人的經濟,經濟矛盾是經濟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由于階級利益和意識的不同,對同一個經濟矛盾因立場和主體的差別,會得出不同的理論規定。經濟問題又往往涉及諸多利益主體,不同利益主體對同一經濟問題的看法是不同的,解決方法也是不同甚至對立的,經濟矛盾就是不同經濟主體利益關系的對立統一【9 J。
到這里,我們可以明確,考慮“什么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要考慮政治經濟學的主體性問題。這是一個立場問題,也是決定中國政治經濟學出路的先決條件。
西方經濟學有沒有主體性?西方經濟學總宣揚自己拋棄了階級性,是“純技術”、“純數理”的經濟學,研究的是“純粹的客觀規律”。但他們的研究總是建立在嚴酷的假設前提下,而這些假設前提的背后,隱藏的就是他們代表資本所有者利益的主體性,西方經濟學具有更強的主體性!卻不敢像馬克思公開宣稱自己是無產階級的代言人一樣,宣稱自己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因而也就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其次,探究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思路還要考慮“什么是中國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世界性的社會科學,但其世界性是體現于各國特殊性的政治經濟學當中。自人類社會出現階級以來,國家就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國家不僅是一個政治范疇,也是一個經濟范疇,它不僅是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單位,而且直接制約著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和部門,經濟生活也因此具有國度性,而經濟生活的國度性也就規定和制約了政治經濟學的國度性。事實上,從政治經濟學的初創期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時期,乃至政治經濟學以及列寧的經濟學,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未能超脫國度性。堅持和承認國度性,是政治經濟學的必要環節【l0】。
中國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學,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其經濟矛盾的特殊性是明確的。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不僅因為中國有特殊的經濟矛盾,更在于我們是中國人,是從中國人的立場、利益、意識來進行研究。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還在于應具有主體性的觀念和方法,在借鑒外國經濟學成果的同時,形成自己對經濟矛盾系統的認識,并由此而專注于對中國經濟矛盾的揭示和論證‘8l。 ,、由此,可以規定,中國政治經濟學應該是中國人的思想成果,是中國的特定階級對中國經濟矛盾的理淪規定和特定階級利益的總體概括??紤]“什么是中國政治經濟學”也就是要考慮政治經濟學的國度性問題,這是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基礎和立足點。
三、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新思路變革與發展中國政治經濟學首先就要明確其主體性和國度性。中國政治經濟學的主體是中國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能成為中國經濟學的主體,而是生活于中國經濟矛盾中并要求解決這個矛盾的中國人,是為爭取自由發展而進行社會變革的勞動者,中國政治經濟學也就應該是勞動者的政治經濟學,是站在勞動者的立場對中國經濟矛盾的理論規定和勞動者利益的總體概括。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國度性,則要求我們要立足于中國國情,運用中國人的智慧來揭示與論證中國的經濟矛盾。
明確了主體性和國度性時,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思路就不能是無限西化,也不僅是有限西化,而應該是內生外化,內生為主、外化為輔,即立足中國國情,從中國勞動者的立場、利益和意識來揭示與論證中國特殊的經濟矛盾。雖然也借鑒外國經濟學的成果,但不是簡單的“嫁接”或者機械拼湊,而是以主體性的觀念與方法,內生成自己對經濟矛盾系統的認識,這是它與有限西化論的根本區別。
它不是“拼湊主義”,更不是“拿來主義”,而是“內生主義”,即在國度性基礎上明確主體性,以勞動社會主義為導引,運用內生外化的辯證系統抽象法規范主干概念的運動與聯系,系統地揭示與論證中國經濟矛盾,進而探討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的實現和素質技能的提高與發揮的途徑哺j。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是“主觀”的,而非“客觀”的,由于經濟矛盾是不能自行表述其內容和規律的,只有經研究主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自己及所代表的群體利益和意識進行概括,形成其主體意識,總結上升為主義,并在一般性的主義引導下,實證抽象,揭示和論證經濟矛盾,才能“主觀”地對經濟矛盾作出理論規定。中國政治經濟學作為社會主義中國勞動者的政治經濟學,也就決定了導引它的主義只能是勞動社會主義,即勞動者在爭取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進程中的自由發展。
科學的方法論是科學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基礎,深入研究和科學界定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是完成政治經濟學變革的先決條件【11|。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當繼承中國傳統之內省外化系統思維,并借鑒吸收西方外在系統思維,根據現代中國勞動者的主體性,注重研究者本人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探索,形成與其主義相統一的方法論,這就是內生外化的辯證系統抽象,其兩個主要環節就是“內省”或對自己價值觀和利益、意識的內在規定,以及辯證的系統思維。
抽象思維的特點,就是形成并運動概念,以概念運動為核心,進行比較、分類、歸納、分析、綜合、論證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范疇是對客體、對象層次及其內容的界定,這種界定是形成概念的基礎或第一個環節,它包含著規定特定對象范圍或矛盾層次的各概念。中國政治經濟學的范疇,并不是先驗的,也不是外國政治經濟學范疇的演繹或運用,而應該是代表中國勞動者這個主體,以其勞動社會主義所要求并體現的辯證系統抽象法,對中國經濟矛盾揭示和論證的概念運動關節點,是規定經濟矛盾各層次的主干概念。 ·政治經濟學是揭示與論證經濟矛盾的科學。經濟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其矛盾是現實存在的,是有意識在交往中結成一定社會關系的人,以勞動改造人類自身過程中表現的矛盾狀態。政治經濟學對經濟矛盾的研究,是代表一個社會群體表達其經濟利益和意識,并由此來規定經濟矛盾。對中國經濟矛盾系統的揭示與論證,自然就成為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內容。
中國政治經濟學的主體,是中國為自由發展而進行社會變革的勞動者,因此,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目的,應該是探討中國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實現和素質技能提高的途徑,認知障礙變革的因素和勢力,克服這些勢力,解決它們與勞動者自由發展的矛盾,這也就構成了中國政治經濟學的主題。
適應專業需要的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
適應經管類專業化教育需要,把課程融進教育之中受整個社會行業的“專業化”浪潮影響,教育專業化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行業高度發展的今天,商界追求提供給消費者越來越“專業化”的服務,教育界也隨之要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進行專業化的教學改革。無論是經濟類專業教育還是管理類專業教育都經歷了一個從經驗化、隨意化到專業化的發展過程。在當前高校各經管類專業教育中,要想在廣闊而深邃的專業領域成就精英式的專業化教育,必須能對經濟“全局”進行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只有對經濟領域的主要構架諸如經濟理論與經濟知識,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經濟與市場、金融等等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一個較為全面、概略的了解,專業化教育才能深入。作為學科體系基礎課程的西方經濟學,恰是對經濟知識進行框架性、整體性的介紹,其中既有宏觀經濟層面的理論闡釋,也有微觀經濟運行的原理分析,同時揭示出經濟各部分間的內在聯系。因此,《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主要致力于該課程與各專業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工作,讓學生能具有知識的包容性,也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視野,為更好地開展專業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不同專業差別化教學,把課程融進專業之中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對經濟知識的內容和知識結構的需求也就不同。所以西方經濟學采用差別化教學,分別尋找經濟學與不同專業的對接。有限的教學課時不可能呈現西方經濟學的全部內容,在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教學,不同專業精心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致力于挖掘經濟理論與市場變化的關聯,讓學生掌握如何運用經濟理論進行市場分析,如何洞察經濟形勢的變化,來把握新的商機;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經濟學模型進行市場分析,預測未來市場的變化,并進行相應的策略調整。而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學,除了扎實的基本知識外,注重經濟知識運用和融會貫通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與其專業的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現代資本運作等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靈活運用知識和業務技能來進行企業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活動。
革新教學方法,把課程融進思想之中與其他課程相比,西方經濟學課程內容多而龐雜,加上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單調,又依賴于數學和模型這個基本工具來解讀,所以經濟學是一門很難而又不容易靠近的學科。降低理論深度,增加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是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向。由經濟熱點或新聞的介紹入手,結合所學的經濟學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提出問題,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透過現象去看本質,從具體實例中提煉出背后蘊藏的經濟道理。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啟發學生分析問題,逐步培養學生對經濟學的好奇心。通過具體的案例,用經濟實際熱點問題進行基本原理講解,突出經濟知識的運用性。鼓勵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發現生活中的經濟學,采取教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將經濟思想滲透進學生的心靈。
貼近日常實例教授,把課程融進生活之中如何讓經濟學大師的思想精髓和經濟理念走入“尋常百姓家”,讓經濟學離人們不再遙遠,讓學生利用大師的經濟理念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且從中受益,是課程的關鍵。為此,西方經濟學教學應注重實用性,盡量將大師們的學術思想和經濟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學以致用,能用經濟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偨Y出人類經濟思想發展史上出現的著名經濟學家,并以生動有趣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新穎事例,對經濟學家們的重要理論思想和觀點進行系統的介紹和論述。
實行與其他課程的交叉教學,把課程融進學科之中西方經濟學理論性強,相對于市場營銷、廣告、現代企業管理和國際貿易等課程來說比較枯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與這些相關課程交叉講解,既能讓其他專業課為經濟學服務,又能讓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成為其他課程的分析工具。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將經濟學知識向相關領域滲透的能力,還能夠增加西方經濟學的趣味性,擴展西方經濟學在不同課程中的吸引力,鞏固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知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