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8 16:1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級審計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作過程;課程體系;開發
會計專業的開設在我們學院歷史悠久,涌現了不少的會計專門人才。這兩年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每年招生七個班,按照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技術型、復合型人才,如何開發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體系值得研究。
一、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現有課程體系設置
結合我們學院及兄弟院校的情況,現有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近幾年在進行改革,我們學院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四階段課程體系開發設計,結構圖見下表。
以學生獲得職業行動能力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總體目標,以典型的工作任務或工作過程為線索,以專業核心技能和最新的知識為主線,確定課程結構和內容;實時引入行業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新成果和國際通用的會計技能型人才職業資格標準,將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融入課程,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方位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深入開展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模擬教學,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二、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現有課程體系實施存在的問題
1、職業能力分解不全面
將會計職業能力分為出納核算、成本核算和財務成果核算能力太片面。會計職業是通過對單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加工、整理、傳輸,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單位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并生成反映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所有者權益變動等信息,從而為會計信息需求者進行管理和決策提供客觀信息,以達到實時控制現在,準確預測未來,做出正確決策的目的。會計職業崗位主要包括: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會計監督崗位、會計管理崗位和財務管理崗位。職業能力分解應該緊貼職業崗位全面分析,只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不用具備所有會計崗位的全部職業能力,課程體系設計時側重達到會計初級職稱職業能力的要求即可。
2、課程設置沒有完全基于會計工作課程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程序,首先應進行會計職業崗位調研,分析每個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劃分為若干行動領域,再轉化為學習領域、具體設計每門課程的學習情境?,F有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有結合職業崗位改革,但是沒有完全基于會計工作過程。
3、實訓課程設計不盡合理
現有的課程體系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投入嚴重不足;實踐教學體系運作過程中,行業、企業參與色彩不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兼職教師數量過少;尚未形成獨立完整、科學權威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校外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掛了牌子,但實際上沒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現有實訓課程主要是基礎會計實務、財務會計實務、會計電算化實務、會計綜合實務。還是按課程對應添加實訓,沒有緊貼工作過程,沒有充分體現每一工作過程實訓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設計
1、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根據市場調研會計崗位的會計人員,確定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所需要的會計專業知識、素質和技能,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出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辦理現金收支、銀行轉賬、日記賬登記、現金保管、銀行存款核對以及銀行賬戶管理等業務。會計核算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處理資產核算、權益核算、收益核算、稅費計算與申報、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編報等業務。會計監督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參與處理單位內部年度審計計劃的編制、日常經濟業務合理合法效益性審計、年度審計報告的編制等業務;協助處理社會中介機構簽訂審計約定書、編制項目審計計劃、進行業務循環審計、撰寫審計報告等業務。會計管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從事或參與會計信息管理、會計制度設計、會計制度管理、會計人員管理、會計檔案管理等工作。財務管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參與企業內部資金籌集管理、投資業務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等工作。
出納崗位的專業技能是出納業務操作,設計《出納實務課程》?;鶎訒嫼怂銔徫灰蟮膶I技能主要是會計資料的整理與歸檔、企業基本經濟業務的核算和稅費的計算與申報,設計《基礎會計》、《初級會計實務》、《會計單項實訓》和《企業納稅實務》等課程。會計管理崗位的專業技能側重熟練操作財務軟件,實現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能正確運用ERP資源管理系統存儲、輸出企業資源信息;能運用財務軟件幫助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及時提供管理者決策信息,設計《會計電算化實務》課程。財務管理崗位的專業技能是企業財務管理和企業報表分析,設計《財務管理》課程,報表指標分析和別的課程融合。會計監督崗位的專業技能暫不做高職學生學習的技能。
2、整合課程,優化課程體系
為了避免課程內容重復,將現有的課程《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整合成《成本管理會計》??紤]《初級會計實務》內容太多,課時不夠,將現有的《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會計-會計報表》整合成《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分為專業基礎、專業必修、專業拓展、公共基礎和公共選修五大模塊,采用學分制考核。
3、強化實訓教學體系
課程設計要強化實踐操作能力,這兩年帶學生參加湖南省會計技能大賽,就可以體會到點鈔、計算器和電腦的數字輸入,電腦文字的輸入、Excel表在會計中的運用都很重要。所以會計基本技能操作除了《出納實務操作》,還應開設《會計手工模擬實訓》、《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會計電算化實訓》、《稅務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技能》等課程。實訓體系的設計分為單項型(知識點)實訓、崗位(課程)綜合性實訓、專業綜合型仿真實訓和企業頂崗實訓,強調實訓體系考評方案的落實,使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3]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
一、湖北省民辦高校經濟類專業會計類課程開設狀況
截至2014年5月28日,普通高等學校123所,其中中央部委屬高校8所,省屬高校115所。省屬高校中:公辦本科高校27所,民辦本科高校8所,民辦獨立學院24所,高職高專學校56所(其中民辦10所)。本文選擇其中具有本科辦學資質的8所民辦高校進行分析。
在這8所高校中,共有12個經濟類專業,其中武漢東湖學院2個,漢口學院3個,武漢工商學院3個,武昌理工學院2個,武昌工學院2個,查詢這12個專業的培養方案可知,以上所有專業均開設會計類課程,課時總量從32課時到48課時不等。除了本門課程,還有少量專業將財務管理課程也列入培養方案,除此之外,各經濟類專業學生往往不再開設會計類課程。
二、會計類課程教學內容重構
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的目標往往是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初、中級會計人才,本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學、審計學等一系列的課程。而經濟類專業培養的目標并非培養專業的會計人才,但這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往往和會計有一定聯系,工作中往往只需要使用會計類課程的部分知識,因以,這類專業的學生并不需要學習會計專業所有課程,只需通過會計學一門課程了解必要的會計知識點就行。
基礎會計是所有會計類課程的基礎,是會計類的入門課程,其重點在于會計的基本記賬方法、記賬規則、記賬工具等知識點的介紹,相關知識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同樣是不能缺少,但其講授重點卻不同于會計專業,會計專業將重點講授所有會計記賬工具,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其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完成學習后,不僅“看得懂”,還能夠“做得出”,也就是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要能靈活應用。而經濟類專業教學中只需要學生“看得懂”,而不一定要“做得出”,由于會計課程總課時有限,因此這部分內容應該以略講為主,僅對少數容易出錯的知識點重點強調。
財務會計是訓練學生建立會計思維,提高學生會計核算能力的課程,這門課程的知識點非常重要,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這是他們畢業后吃飯的本錢。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由于他們未來工作中或多或少的會使用到這部分知識,因此這部分知識點對他們同樣非常重要,也需要重點講授,讓學生能切實理解并靈活應用。
財務會計部分的知識點和基礎會計知識點的講授是不一樣的。要想很好地掌握財務會計部分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建立完整的會計思維,對相關會計核算有充分的理解;而基礎會計部分的知識點,教學中主要是要求了解,而不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和應用,其學習方法主要依靠記憶而不是理解,因此,對于財務會計部分的知識點需重點講授。學生畢業后如果從事會計職業,基礎會計部分的知識在工作中花少量時間就能完整的掌握,而如果不從事會計職業,這部分知識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學生逐漸遺忘。
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是會計類較專業課程,經濟類專業學生無需強制掌握,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選修相關課程。
基于以上理由,筆者認為,民辦高校經濟類專業學生會計課程內容宜講授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部分的知識點,其中應以財務會計部分知識點為重點,培養的目標是建立學生的會計思維,強化學生對會計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三、會計類課程重難點分析
根據上述分析,對于經濟類專業學生而言,會計類課程教學中需要掌握四個重點,教學中,保證了學生對這四個重點的深入理解,就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1、動靜結合的會計等式
即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這個等式不僅描述了會計六個基本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是借貸記賬法的基礎,對這個等式的記憶和理解,不僅有助于理解會計要素,也有助于理解借貸記賬法。由于該等式在會計類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會重點強調,故在此就不在贅述。
2、用于描述借貸記賬法記賬規則的大T型賬戶
該T型賬戶詳細的描述了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按照傳統的理解,在借貸記賬法中,賬戶分成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和損益類賬戶五類。在初級會計教學中,為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在不影響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對此進行適當調整。教學中,可以先將損益類賬戶分成收入收益類和費用類,同時將成本類賬戶理解為一種特殊狀態下的損益類賬戶,即一種期末余額未結轉為0的損益類賬戶。經過這樣調整后,借貸記賬法下的各賬戶就分成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和損益類賬戶四大類,其中損益類賬戶又分成成本、費用類和收入、收益類兩小類,合計分成五類。每類賬戶都存在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共10種情況。
對于初學者而言,很容易混淆這五類賬戶發生增減變化時的借貸方向。教學中,其實只需向學生說明“資產的增加記在借方”這一種情況,其它的9種情況都可以推導出來。其推導的方式是重復理解“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這個基本會計等式的過程。比如費用類賬戶,該賬戶在等式中和資產同在等號的左邊,其記賬規則就應該和資產一樣,增加記借方,減少記貸方;再如負債,在等式中和資產不在等號的同一邊,其記賬規則就應該和資產正好相反,增加記貸方,減少記借方。另外對于任何一個賬戶,其增加和減少記錄的方向正好相反。按此方式,可以較容易的記住并理解借貸記賬法中各賬戶的記賬規則。
3、會計分錄的編制步驟
會計分錄的編制應該是經濟類專業會計類課程教學重點中的重點,其編制步驟自然成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往往將會計分錄的編制步驟歸結為四步,第一步,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容,進行會計確認,判定每項經濟業務涉及到哪幾個賬;第二步,確定所涉及的賬戶是什么性質的賬戶;第三步,判斷經濟業務的發生引起這些賬戶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第四步,根據賬戶的性質和增減方向確定應記入賬戶的借方還是貸方。即“哪幾個賬,什么性質,增加還是減少,借方還是貸方”,記住了這20個字,對于初學者而言,根據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都能順利完成。
4、“本年利潤”賬戶的編制
“本年利潤”賬戶匯集了一個經濟單位的經營成果,編制過程中要求將所有導致“本年利潤”賬戶減少的項目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將所有導致“本年利潤”賬戶增加的項目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其余額的方向決定了該經濟單位的盈虧。在核算“本年利潤”賬戶的過程中,需要結轉“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各導致“本年利潤”賬戶增減的項目,這個過程不僅能說明為何損益類賬戶的期末余額均為0,同時還能說明結轉前損益類賬戶余額的方向。因此,對“本年利潤”賬戶的重點強調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有損益類賬戶的理解和應用。
上述四個知識點是經濟類專業會計類課程教學的重點,這四個知識點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會計類課程教學方法和理解方式改革
會計往往被定義為: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通俗的理解,會計就是一門語言,是一門用特定方法描述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語言,同英語等其他的語言一樣,會計作為一門語言,有自己的單詞、自己的語法和自己的語句。任何一個會計分錄都可以理解為按照會計特定的“語法”,使用會計專有的“單詞”,形成會計獨特的“語句”,這些語句能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企事業單位所有的經濟事項。
低年級的大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對于英語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已經有了自身的感悟,將會計這個相對陌生的課程類比為英語,按照學習英語的理解方式來教授會計,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理解和吸收,而且能從情感上讓學生對本門課程產生一種相對熟悉的感覺,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經濟類專業學生會計類課程教學中,沿用權責發生制,以借貸記賬法為主要的記賬工具,訓練學生針對特定事項制作會計分錄的能力。將會計類比為英語,會計的“單詞”即會計科目,會計的“語法”即借貸記賬法,會計的“語句”即會計分錄。
將會計科目類比為會計的“單詞”,主要是因為同為語言,英語的句子是由若干單詞按照既定的規則組合后形成的,而會計的“語句”即會計分錄同樣也是由若干會計科目按照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形成的,單詞是組成語句的基礎,同樣會計科目是組成會計分錄的基礎。
將會計借貸記賬法類比為會計的“語法”,主要是因為會計“語句”的形成有自身的基本規律,只有按照借貸記賬法形成的會計“語句”才能被專業人員理解,這一點和英語的語法非常類似,英語的語句也是由若干獨立的單詞按照一定的規則組成的,而通常這個既定的規則就被為語法。
將會計分錄類比為會計的“語句”,主要是因為會計分錄是對一個經濟事項進行完整的描述,一個規范的會計分錄展示了一個特定經濟事項的全貌,誠如一個規范的英語的語句表達了特定的意義。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了。因此,本文主要對酒泉地區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和技能的要求,談談我院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的對策,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降低會計人員的職業風險。
關鍵詞 技能 社會需求 培養
在我院示范校的建設下,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我對酒泉地區企、事業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的會計崗位設置和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能力和技能的要求進行了大量的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區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要求比較高。
一、酒泉地區會計職業需求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會計已經開始和其他的專業慢慢融合從而產生了很多新職業崗位,這也為會計人員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從現代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看,可以將酒泉地區的會計行業的職業分為四類。即:“做會計的人”、“查會計的人”、“管會計的人”和“研究會計的人”。其中,“查會計的人”,一般指的是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資產清算評估人員。而且這個方向的門檻較高。要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是目前各類注冊執業資格考試中考試周期最長、難度最大的;要成為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比企業會計人員更強的會計業務能力;通過對酒泉地區財政局的注冊會計師的考試的資料顯示,酒泉地區的過關率不到2%;“管會計的人”從事這類會計職業的人主要是指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和其他組織機構的人員,主要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包括各級政府的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國家監察和管理部門(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海關) 等。對這類部門,必須是國家公務員,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公務員考試,在現在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公務員考試的難度很大,2009年,酒泉地區的公務員考試的比例只有3%左右,而且,這個方向上的人才需求量小得多,因此,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研究會計的人” 一般指在各類研究部門的專職研究人員和各類中等、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和會計專家,他們主要是從事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所以高職院校一般很難培養前面的這三類人才,所以高職院校的在對會計人員的培養上,將其定位于“做會計的人”,也就是說,是在一個單位從事會計核算、會計信息報告及財務管理工作的人。這是狹義上的會計人員,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會計職業,也是最主要的會計職業。酒泉地區的中小企業也就是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在該方向上就業的門檻較低,只需要考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從業資格證”即可。在這個方向上從業的隊伍十分龐大。
二、酒泉地區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的技術和能力的要求
企業會計本質上是對企業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并通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做出正確的預測,參與經營決策和實行監督,要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適應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 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較全面的、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能力
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基礎知識是指培養會計人員求知、思維、分析、語言、寫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識(包括邏輯、數學、語文、計算機、外語、寫作等),尤其在一些企業中,要求會計人員會進行一些應用文的寫作,如財務會計報告分析、審計報告和項目決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這就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具備一定的文字和應用語言的能力,熟悉財經寫作的要求;以及與會計密切相關的經濟、財政、市場、管理、組織行為、貿易、金融等知識。專業知識包括財務會計(初、中、高級三個層次)、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信息系統、審計、非盈利組織會計、國際會計、會計理論以及會計職業有關知識。一些單位在錄用會計人員時,除了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時,還得取得初級會計師的資格證書,在一般的納稅企業中,會計人員要會納稅申報和匯算清繳,并且會對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這一能力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還可以為會計人員提升業務水平及拓展個人前途提供時間和空間。
2.解決問題技術能力
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主要是為社會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是我們的畢業生,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夠從事具體的會計工作,這些能力主要包括計算機打字或小鍵盤數字錄入,比如:“天一”會計師事務所,在錄用會計人員時,必須會用五筆鍵盤輸入法,而且對錄入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會進行一定的圖表處理功底,在銀行招聘柜員時,必須會用小鍵盤數字錄入;會計軟件的應用技能,好多單位都已經去掉了手工做賬,進行會計電算化系統做賬,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會熟練的操作一門會計軟件的全部處理過程,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賬―結賬―會計報表”的全部處理過程,比如:速達或者用友等會計軟件的使用;信息處理能力既包括對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的能力,也包括進行會計文案寫作應具備的選題和內容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能夠按照企業的財務戰略、依法處理突發或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
3.社會適應的能力
會計崗位是一個崗位群體,不是一個獨立的處理過程,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的能力,這一能力包括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前者是指個體與個體或群體之間為達到某種共同的目的,能夠有效交換觀念、思想、知識等信息,在行動上積極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務或行為的能力。后者指組織實施、計劃安排、貫徹落實、監督控制和協調配置活動的能力。會計工作處理的是單位與單位、人與人或單位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就決定了會計或會計部門工作的有效開展,既需要其他部門或人的配合,也需要會計人員去主動協調或配合其他部門或人員。尤其是,對企業外部單位而言,會計必然要與外部的銀行、工商、稅務、海關、勞保等職能部門打交道,既要維護單位所有者的利益,又要遵守行業自律原則和接受政府的監管。因此,會計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對做好會計工作至關重要。
為了滿足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要,培養更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人員,作為酒泉地區的唯一的一所高等學府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必須要在會計人員的方向和模式上進行教學改革將我們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面向大中小型各類企業,適應現代會計職業要求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能應用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能直接勝任相應的會計基礎核算崗位工作,達到初級會計師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三、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教學改革
1.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
為適應會計職業要求,達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根據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由專業技能、基礎素質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課程組成。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打破了過去由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學等課程組成的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習領域課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過程,即將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而目前法定的會計職業或職稱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等) 的考試仍然是以理論、書面考試為主,屬于學科體系,重在背誦記憶,與學習領域課程的建設目標有矛盾。應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我個人以為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來解決。先分散就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時,將證書考試的知識點,盡可能地分散到各個學習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正確答案,達成知識的遷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據國家安排的考試時間,在考證前集中一段時間開設選修的考證輔導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愿選修。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不打亂整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又能提高學生考證的通率。
2.實行會計技能模塊化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會計技能模塊化教學法就是將會計工作內容劃分為若干種技能,然后,對每一種技能制訂出具體的達標標準,依據標準再制訂出一系列技能培訓方案。教師按照技能培訓方案進行各項技能培訓,主要是通過示范性教學教會學生怎樣做好每件具體的事,使學生學會一項或多項技能。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首先進入所描述的企業會計情景現場,通過讓學生參觀、觀察使學生感受職業氛圍,體驗會計崗位需要哪些技能。如計算機文字錄入和數據錄入、五筆打字、點鈔、驗鈔、鈔票捆扎、算盤的計數、填制單據、蓋章簽字手續、登記賬簿、裝訂憑證等。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技能成績評定要靈活多樣,提高技能質量
對技能課程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應針對不同的技能課程采取各具特色的考核方式,方法不必要求相同,如:文字錄入技能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及辦法:考核方法主要參照學生的定時錄入速度和正確率,主要包括計算機打字軟件的內部錄入和外部參照資料錄入兩種。具體標準根據錄入漢字總數和正確率評定。
(1)基本標準:35個漢字/分鐘,85% 正確率。
(2)強化標準:50-70個漢字/分鐘,90% 正確率。
(3)升級標準:80-100個漢字/分鐘,95%以上正確率。
再比如:“點鈔技能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及辦法:
(1)票幣整理技能考核辦法:給出面值不等的票幣,限時不限量。
(2)假幣識別技能考核辦法:給出百張假幣與真幣,在5 分鐘內鑒別真偽。
(3)點鈔技能考核辦法:給出若干捆練鈔券,限時不限量。
(4)驗鈔機使用技能考核辦法:用驗鈔機現場考核。
綜上所述,會計人員的技能的培養還得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應用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等等綜合素質,在自我總結和不斷的學習和工作中來提高。
參考文獻:
[1]歐盟Asia - Link 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案例教學 會計電算化 系統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135-02
提高會計人員利用信息技術處理業務的綜合能力和水平,是適應時代要求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緩解高層次會計業務人員緊缺的關鍵所在。作為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如何通過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互動銜接,高效率地培養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高級會計人才,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會計電算化教學既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技能實訓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學習者理論知識的普遍性提升,又要注重實踐過程中個性化的創新?;谙到y思維的案例教學,既是將個性化與普泛化協同共進的過程,又是基于系統思維的以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為目的的教學新模式。
一、教學質量評價的新認知――綜合性與實踐性
會計電算化教學在向學生傳授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須要求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能聽得懂,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技能要記得住,并且在具體的實踐操作時能夠說得出,在日常工作的應用過程中要能用得上。只有用得上才是理論知識學到手的最終目標,而案例教學恰好能夠體現這樣的綜合性,是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高級目標,也是社會實踐的前提和教學的終結。
會計電算化教學培養人才的目標,是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案例教學培育出既懂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又具有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在企業各部門之間,實現信息資源的傳遞和共享,滿足電子商務環境支付結算需求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理論教學主要是傳授知識,也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能聽懂、理解并記憶知識,是理論教學目標和評價教學成果的標準。但因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較單一,課程內容也欠合理,學生在學習時處于被動的狀態。
實踐案例教學則是用具體實踐事件提供的虛擬環境,通過案例將所描述的事件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對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作為實際工作中的某個角色進入特定的環境中,建立真實感受和探尋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方案。案例教學的基本模式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解決問題”。這種模式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判斷、分析然后提出解決方案。在案例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親自操練,提高學生判斷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將來工作實踐中能夠應對環境變化,更新其知識結構,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的會計電算化的復合型人才。
在案例教學的實踐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角,作為教師應積極創造環境,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為主動學習。教師可以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還可讓學生試著編寫案例,在課堂上公開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強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所以,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學高級目標的手段。可以說,案例教學既是理論教學的繼續,也是對理論教學的檢驗。特別是會計電算化工作具有實踐性、系統性等基本特征,在錯綜復雜的會計事務過程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般理論教學課堂中很難達到真正的統一。所以,實踐案例教學是會計電子化教學的必備環節,沒有案例教學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是一個不完整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視點――系統論和整體性
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專業知識精,還要結合相關學科、相關知識,去理解、去分析、去應用本學科知識。同時又需要用系統論的觀點處理本學科各章節的關系,使本學科各章節內容能夠相互關聯、無縫銜接,使新舊知識點能夠有機結合,成為本學科的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作為任課教師只有將系統論的觀念用于教學,才能使學生真正全面而系統地掌握該會計知識,使學生從整體上認知企業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之間的關系,并將資金流與企業物流等綜合起來,融會貫通,避免對知識掌握片段性、零散性和孤立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整體上認真考慮企業各部門之間,以及會計電算化各章節之間的相互銜接和承前啟后,做好科學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整體設計。實踐案例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教學的高級階段。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從“小―中―大”或“零散―集中―綜合”等三個層次上進行教學計劃的選擇和設計。
第一層次,任課教師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介紹新知識點時使用簡單的小案例,比如在系統初始化時,僅建立會計科目。像這種小案例針對系統初始化這個新知識點來選擇,也可以選擇社會實踐中的具體事件,還可以是某個復雜案件中的某個小模塊,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根據本學科的重點知識,收集或設計大量這種小案例,每介紹一個新知識點,跟隨一個或多個小案例。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感性和理性、理論和實踐同時訓練。
第二層次,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掌握的小而散的知識,使用較大的案例使之統一應用。即所謂“中案例”,它可以是涉及到本學科某一章或者某幾章內容,匯集了多個小知識點。這種案例,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管理和運用本學科整體知識的能力,強化學生系統的訓練,防止學生處理問題的片面性。這時案例選擇很重要,需要教師認真準備,收集并篩選。此時,就要求教師擁有涉及本學科知識體系的案例庫,使之成為本學科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
第三層次,教師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相關學科知識,結合本學科內容,采用更為復雜的綜合性的大案例。這類案例不僅要涉及本學科知識點,同時也涉及到相關學科的知識點。比如,企業ERP軟件使用時,財務、業務、人力資源等部門需要相互協調,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財務審計等相關專業知識均需具備。這類案例,能夠培養學生兼顧學科之間關系的高級能力,它不但需要教師本身具有與本學科相關的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還需要教師協調好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的關系,使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無縫銜接,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綜合性實踐中系統管理和運用自己的現有知識。
三、教學方法創新的新行動――真實性與指向性
(一)案例選擇的真實性與針對性
案例內容的選定是提高案例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具體的項目。
1.案例的選擇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結合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熱點、難點與關鍵問題,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為依據慎重選擇。案例選擇得當,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教學的自覺性。
2.案例的內容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為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某個會計業務知識點,教師采用假定的事件或被設計后“半真實”的事件,要求學生在模擬軟件環境下進行實踐,更有助于學生參與并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分析。但是,案例設計一定要和真實工作情況相接近,與學生熟悉的會計業務環境相吻合,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案例。教師應該按照教學計劃,完成科學的符合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規律的整體設計。
(二)案例教學的三部曲
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角,學生討論或者學生親自實踐是課堂的重要部分。為使討論和實踐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教師對案例教學應做好充分準備。
1.教學案例內容的準備。對有關案例事實和隱藏在案例中的電子信息作深入的掌握并進行分析,根據案例過程、涉及的學科及各知識點,做好課前預習,并盡可能地結合實際工作進行預先判斷和分析。特別注意應預先考慮到案例可能產生的學科知識體系的沖突和歧義,在軟件使用中對前因后果的銜接與協調,并在學生討論和實踐中予以適當的引導并解決。
2.教學案例討論的過程。由于學生對電算化知識體系理解程度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各異,再加上案例事件本身的復雜性,很可能產生適用對業務事件的多種備選方案。對于學生這種積極思維的結果,任課教師應注意予以保護和鼓勵,同時引導學生如何協調業務,對關鍵問題進行識別與分析,抓住案例主要問題,兼顧其他,尋找最佳解決途徑。
3.提出最佳解決方案。學生討論或實踐結束后,針對案件本身所涉及的多種知識點以及學生討論研究出來的解決方案,教師應予以適當的點評。對于明顯錯誤的解決方案應指出錯誤所在和原因,對于一時難以得出明確結論的問題,應鼓勵學生課后繼續討論研究。教師的點評應恰到好處,既要注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出個人觀點,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思維。課后撰寫書面實踐報告,以期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當然,教師還應合理分配案例教學時間。合理分配案例介紹時間、問題的最佳排序與提出時間、學生討論以及教師總結與點評時間等。教師也要注意準備案例教學的硬件設施,包括教室布置、多媒體手段應用等,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各方面得到感官刺激,使學生能夠真正處于實踐案例情景的教學之中。
作為會計電算化專業課教師,應將案例教學引入課堂,處理好企業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與相關資料的銜接與共享。在企業這個大系統中,對會計部門進行準確定位。用系統論的觀念構建解決具體問題的案例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高級會計電算化復合型人才。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需要各方協同配合,共同努力,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學軍,論信息化環境下法學案例教學法的創新[J].教育探索,2007(12)
2.趙英麗.論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方法[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8(11)
3.貢峻.會計案例教學的理論、實踐與建議[J].財政監督,2006(11)
4.竺曉平.會計案例教學法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08(5)
關鍵詞: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E232.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們說人才和智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學生成不成材直接的體現就是教育的問題。今天的職業教育大多由傳統應試教育轉型而來,一直以來都存在應試教育的影子,會計專業尤其如此。經濟的發展、國際的競爭讓職業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應與現實環境相適應,中職學校培養的會計人才在會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新形式下中等職業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會計專業是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之一。一段時期以來,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不甚明了,或與文字描述不甚一致,究其原因在于對現實環境認識不足,應試教育的影響還在左右著新形勢下中等職業的會計教育。重新審視新的形勢,不難發現現實會計崗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的,高中級會計人才不是中職學校的定位標準?,F實環境要求中職學校能夠培養道德品質高尚、人格健全、會計基本功扎實的具備綜合工作能力初級會計人才,具體包括專業能力和其他能力??疾熘新殨媽I學生的就業指向,學生畢業后多從事出納員、會計員、報稅員、統計員、財會文員、倉管員和財務管理人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學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設計型人才。教師在會計職業教育課程的設計中要圍繞職業能力開展教學,比如說:學生要有較好會計操作能力,包括手工會計操作能力和電算化會計操作能力,這些職業能力會在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下逐步實現。
二 新形式下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確立
正確認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有助于揭示新形式下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也就是說就業導向下會計專業培養目標逐漸明晰起來。以就業需要為前提,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從以下兩個方面:專業能力目標和其他能力目標加以概括。
1.專業能力目標
專業能力是指會計專業所涉及到的有關業務的處理能力。包括:
(1)基本職業技能。是指要求學生掌握的必要的會計基本知識。如一定的珠算能力和必要的會計書法,以及進行會計電算化處理所必須的計算機水平。其中,書寫的整潔、規范,保證基本賬務處理的正確是基本技能也是良好職業修養的表現。
(2)職業崗位能力。是指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應達到的與財會崗位相適應的會計業務處理能力,包括出納工作、會計核算、成本計算、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納稅申報等相關業務。應熟練掌握會計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賬務處理兩方面的能力。學生畢業前拿到各地財政部門頒發的會計證是學生就業的資格保證。
(3)職業發展能力。是指在職持續學習的能力。這一要求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會計是一門內容不斷更新的職業,經濟環境和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都會對會計產生影響;其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職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職, 企業對他們的要求往往不是單純的會計工作,而是涉及多方面的綜合性工作,要求他們既要懂會計,又要會統計;既會核算,又要會管理;既能跑銀行,又能跑稅務;既能對內協調,又能對外公關等等。其三,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還要考慮到自身的發展,比如職務晉升、職稱聘任、拓展專業等。這些要求勢必需要不斷學習、提高。
2.其他能力目標
其他能力是指跨越會計職業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會計職業素養等。
一般其他能力在學生初次就業時非常搶眼,因為言語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人的職業素養這時候來得非常直接,烙印深刻。況且,會計職業的政策性、原則性以及嚴肅性要求學生必須重視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雖然職業素養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毫無疑問,學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往往與社會、家庭環境及自身性格特征相關,具有先天的成分,但修養好會有助于職業素養的形成。培養學生嚴謹、誠實守信、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遵紀守法意識、團隊協作精神、交流溝通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能妥善處理好各種工作關系。
三 培養目標的實現途徑
為了實現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提供保障:
1.加強理論教學
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由于就業偏重于中小企業,從企業節約人工成本角度來看,反而使得學生要具有更為綜合一點的能力,因此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應體現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參考我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科目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可以看到,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三門;初級職稱考試科目為《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兩門,中級職稱為《財務管理》、《經濟法》、《中級會計實務》三門,在課程理論教學內容設置上,要遵循一個原則:實用、夠用,不貪多求深。課程設置應主要包括:財經基本技能(珠算、點鈔及計算器的使用)、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基本的職業技能;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經濟法(側重稅法部分)、財政與金融、稅收基礎、審計基礎與實務,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管理學、統計學、財務報表分析、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等,旨在培養學生適應不同單位會計工作和一般管理工作的能力。
2.提高實踐教學
該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素質與技能的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三個模塊。
(1)基本素質與技能的訓練。包括外語(根據學生主要就業地域可開設英語、韓國語、日語等)、計算機操作、珠算、點鈔與驗鈔、中文大寫數字及阿拉伯數碼字手寫體的訓練等、基本的賬簿書寫訓練,其中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可以通過專門的課程實現。其余內容可以與基礎會計的憑證填寫、賬簿登記、錯賬更正和賬務處理程序等組成基礎會計的綜合實訓。
(2)專業技能訓練。校內,專業技能訓練可以與教學同步或在相關課程結束后進行,比如:基礎會計的單項模擬實習、整套會計業務綜合模擬實習等。校外,為了讓學生增強感性認識,學生可以在假期到企事業單位頂崗實習,或借助校外實訓基地進行訓練。實訓中,資料的選擇非常重要,近年我國的會計制度變化較大,選用實訓教材時必須采用最新的內容,最典型的案例。對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課程內容的篩選,不是簡單的濃縮與簡化、知識點的減少與難度的降低,而是貼近學生實際,同時兼顧用人單位一線崗位從業者素質要求所作的有意義的嘗試。
(3)綜合技能訓練。中職會計專業的綜合技能訓練,難度最大。本人以為可以從會計業務綜合訓練、假期社會實踐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三方面來分解綜合技能訓練的難度。從校內的會計業務綜合訓練入手,熟練會計業務處理技巧和流程,在此基礎上傾學校全力和學生家長獨特的條件讓學生融入社會進行假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綜合技能訓練之所以說難度較大是因為現如今好像沒有那一家單位愿意接收實習學生處理現實會計業務,并且會計資料本身就具有保密性,種種困難都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克服。這種情形之下,校內完善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可以解決大部分社會實習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不能忽視的是,模擬實讓學生在處理實際會計業務時有一種陌生感,比如說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填寫一張現金支票或轉賬支票,在模擬工具上(復印或打印的支票)學生技術、技巧非常嫻熟,百填不錯。一旦有機會動真格的第一次填寫真實的支票,錯誤就會發生。究其原因,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作祟,心虛、怕錯影響了學生技術、技巧的穩定發揮,因而綜合技能訓練的同時不能忽視心里訓練。計算機電算化有賴于手工操作下的會計理論,會計綜合實訓要在手工與計算機操作系統中完成全部過程。我們有這樣的體會,總結和綜合訓練能讓學生完成該專業各課程間知識點的融合和銜接,實現專業課程在實務中的有機結合。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既能掌握相關職業技能,又能讓學生提前體會社會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學會如何與上司、同事相處,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3.提高教師實踐技能
教師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應具有靈敏的嗅覺,隨時洞察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有益于對專業發展前瞻性的認識。因此職業學校的教師不應與社會脫節,而是應根據教學需要,重點組建和培養“雙師型”會計教師團隊。首先鼓勵教師參加一些協會或是行業的相關學習和考試(如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等),更多地接觸新信息和新知識,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其次從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到學校指導教學工作,彌補在校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再者聘請具備教師素質、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從而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雙師型”兼職教師隊伍。
總而言之,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確定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身心健康、能力強、素質高的,具有終身學習本領并適應復雜工作環境,能從事會計實務、財務分析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龐長蘭.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探討.財會研究,2006.
[關鍵詞]會計學;實驗教學;教學創新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實現培養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實驗與實踐教學已在我國高校悄然興起。如何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更多地進行專業實驗并參與社會實踐,不斷地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原理與方法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在畢業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就具有基本的處理日常經濟業務的能力,這是近年普通高校會計學專業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難題。為了實現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近年來,北京工商大學在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與嘗試,實現了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實驗”。2005-2007年,我校的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ERP沙盤模擬大賽”與“全國MBA培養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等,屢創佳績,正是得益于全面進行實驗教學的舉措。
一、探索本科教學規律,構建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20世紀80至90年代,我國的大學本科教育資源稀缺。高校曾把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較高理論層次的研究型人才,因而比較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所忽略。就會計學專業教學而言,雖然我們很早(20世紀80年代中)就建立了會計手工實驗室,進行計憑證一會計賬簿一財務報表全方位的仿真模擬,但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受規模小、時間短的限制。隨著我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也不斷走入社會,信息反饋逐步增加,社會需求逐漸明確。通過對用人單位領導的調查,認為會計畢業生最應具備的素質和技能是日常會計操作。從對會計在職人員的調查發現,目前本科畢業生最欠缺的是業務操作能力。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我校及時調整了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需要的復合性應用型專門人才。在業務培養要求上,注重學生專業理論培養的同時,將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實行兩條腿走路、兩條腿都要硬的原則。為此我校相繼開設了8門專業實驗課,從05級起正式列入專業培養方案,并全部集中在學校條件一流、管理先進的“文科實踐中心”進行。實驗課程體系建設既注重實驗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又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綜合性、互動性、啟發性、完整性。每門實驗課從實驗目的定位、實驗教材的編寫、實驗內容的選定、實驗程序的安排、實驗過程的組織等,課程組均進行了精心設計和策劃,深受學生歡迎。
實驗教學為學生搭建了教學互動平臺,還教學以“學”為主的本源。這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充分體現了深化教育改革,根據社會需要培養人才,開拓創新的理念。
二、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為了實現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近年來,學校加快了實驗教學建設步伐,提出了“硬化實驗教學”、“強化實驗教學”、“優化實驗教學”、“美化實驗教學”的四項建設措施。為推進實驗教學研究,學校校長與主管副校長分別主持專題研討會,教務處和實驗中心主持實驗課程論證會、實驗教材與開放式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研討會等。在學院,自2003年起就將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建設作為時任院領導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院教師全力支持并獻計獻策。成立了“會計學院專業實驗建設領導小組”,明確提出不僅要有基礎實驗課。還要開設綜合實驗與創新實驗課。其中基礎實驗是指對所屬課程知識點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或信息系統操作能力;綜合實驗是以業務操作和流程認知為手段,培養學生的業務能力和決策能力:創新實驗是以業務流程為主線進行的跨專業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會計學院專業實驗室建立與運行方案》,確定了各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每門實驗課程的目的與程序等。為了加快我院實驗教學的建設,2006年9月、2007年7月學院分兩次召開專門研討會,對實驗教材建設、實驗內容的融合及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與此同時,鼓勵教師對實驗教學建設的方方面面申報各級課題進行專門研究,學校、學院大開綠燈。2006年以來,我院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獲得市級重點教改課題2項、校級教改課題與教材建設立項10余項。“會計學專業實驗與實踐教學建設”獲本校2006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與8門實驗課配套的會計學專業實驗系列教材已出版1本,其余7本將于2008年8月全部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其中《企業經營實戰模擬》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
三、改善實驗條件,活化實驗教學
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是學校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的主體,其建設與發展得益于學校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及所實施的一系列推進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文科實踐中心”
學校以良鄉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對實驗教學基地進行了重點與全面規劃,其中包括斥資在良鄉校區建立“文科實踐中心”。該中心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投資5000多萬元,設備軟件環境方面的投入1300萬元;中心涵蓋6大實習區,復合了22個仿真實習場所,條件一流。管理先進。2006年該中心被評為“北京市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7年被評為國家“教育部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作為學校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的主體,會計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全部集中在該中心專設的5個仿真實驗場所進行。
(二)專項經費投入
2004年至今,學校對文科實踐中心的經費投入1 300萬元,其中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經費210多萬元。用途包括設備(含軟件)購置與維護、實驗耗材購置、實驗教材建設資助、實驗教學環境建設等。
(三)人事處在教師職稱評定和崗位聘用中,專設“實驗教師類型”,并制定了與教學科研型教師不同的考核標準,同時提高實驗課工作量的計算
(四)教務處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改革立項等方面大幅度向實驗教學傾斜
(五)組織實驗教師和教學秘書等相關人員到兄弟院校學習交流
由于定位正確,措施得力,目前我校的實驗教學正在按計劃有序地向前推進,教授、博士一齊上,初步形成實驗課程系列化、實驗內容系統化、實驗教材配套化、實驗技術科學化,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
四、會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特色
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認為會計學專業實驗教學有以下特點:
(一)實驗內容的系統性
并非所有的專業課程都開設實驗課,究竟開設哪些實驗課、每門
實驗課與對應的理論教學課的關系如何處理、各門實驗課之間的內容如何融合,這是我們在實驗課程建設中面臨的首要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系統考慮。第一,實驗課不是理論課內容的簡單模擬或操作,開設的實驗課應講究層次性。即:既要進行基礎性實驗,如《初級會計實驗》、《中級會計實驗》;也要有綜合性實驗課,如《審計實戰模擬》、《管理會計與控制實驗》;還要有創新性實驗,如《企業資源規劃模擬》等。第二,實驗課應在學習理論課相關知識要求的基礎上開設。第三,實驗課不僅模擬業務的核算,企業生產經營的環境也非常重要。這些都體現了實驗課程設置的系統性。
(二)知識的科學性與綜合性
每門課都有科學的知識體系與內容構架,有具體業務處理的科學技術與方法,實驗課程也不例外。根據要求各門實驗課就重點內容進行實驗,反映本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綜合性實驗或創新性實驗要融合本專業和相關學科知識,要求和難度更高。不管怎樣。都要體現科學性。從綜合性看,強調知識的綜合應用是會計實驗課的又一特點,如《審計實戰模擬》,優勢在于鍛煉參與者綜合各單科知識并運用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可操作性與團隊意識
實驗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決策與創新能力,實驗內容無疑以可操作性為前提。無需操作或不能操作的內容,應在理論課堂教學中完成。
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大缺憾是理論與實踐脫節。表現在巨量的理性信息流與微乎其微的感性信息流的強烈反差。由于缺乏對企業運作的感性認識,學生在消化課堂理性知識時就會有障礙。實驗課則為每位參與者安排具體角色,親身體驗企業經營的完整流程,實現從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認識循環。如《初級會計實驗》,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按會計崗位分工,從日常的會計核算到期末編制財務報表,組員既分工又協作。沙盤模擬課則要求每組建立一個模擬公司,圍繞形象直觀的沙盤教具,實戰演練企業的經營管理與市場競爭。每一經營年度結束,學生對當年的經營業績進行盤點與總結,反思決策成敗。解析戰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誤區,并通過多次調整與改進的練習,切實提高綜合管理素質。實驗教學除了強化感性認識以外,讓參與者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過程,增強團隊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寓教于樂
實驗課在實驗室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有的還含有游戲成分,因此頗受歡迎。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變化日益加快,競爭日益加劇,人性化、個性化、主體意識日益加強,探索和發展多樣化的適應形勢的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在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從教學“工藝設計”上要效益。以全新的觀念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像投入游戲那樣投入學習。
(五)示范性
實驗室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我們的做法是,利用掛圖或展板進行實習環境布置,營造良好的實驗教學氣氛。一是實驗室根據不同實驗課的要求進行布置。如《初級會計實驗》分為5個會計崗位,他們相互聯系并相互制約,實驗室也按會計崗位布置。二是嚴格操作規程。事先制定實驗流程圖掛在實驗室墻上,將實驗內容及相應程序之間的關系科學、明確地表達出來,實驗過程必須遵守。三是實驗結束,要求撰寫實驗報告。指導教師統一評閱標準,并將實驗報告放在實驗室專柜內保存。
會計學專業的實驗課不僅使本專業學生受益,目前有的實驗課已作為我校經濟或其他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必修或專業選修。學生喜歡實驗課,實現了“被動學習”向“主動實習”的轉變;不僅“培訓技能”,更重要的是進行“綜合素質培養”。2008年1月,在學校召開的實踐型導師座談會上,普遍反映我們的學生“上手快”,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由陳冰教授指導并帶隊參加的比賽中,2005年取得了“全國大學生ERP沙盤模擬大賽(用友杯)”冠軍、北京地區大學生“管理之星”挑戰賽冠軍、“全國大學生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光華杯)”全國第九名等優異成績;2006年獲“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中國賽區堅忍不拔獎;2007年“全國MBA培養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冠軍、“全國財經類大學生ERP沙盤對抗賽”一等獎、北京地區大學生“ERP沙盤大賽”三等獎;等等。
[關鍵詞]社會需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教學改革
Abstract:theaccountingprofessionhasgainedgreatdevelopmentwiththerapid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herefore,accountingspecialtyinhighertechnicalinstitutemustreformitsteachingtoadapttotherequirementsoftheaccountingprofession,andmustresetitspersonneltraininglevelwithanefforttotrainenterprise-oriented,professionallyqualifiedaccountantswithprimarylevelcertificateandequivalent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ofessionalability.Moreover,theestablishmentofthecurriculumwithlearnfieldcoursesasitscore,andtheinnovationofteachingmethodandstudent’s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mustberealized.
Keywords:accountingprofession;accountingspecialtyinhighertechnicalinstitute;learnfieldcourse;teachingreform
一、會計職業需求狀況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工作的分工也就越細,這已成共識。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會計已經開始和其他的專業慢慢融合從而產生了很多新職業崗位,這也為會計人員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從現代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看,可以將會計行業的職業分為四類。
1.“做會計的人”
“做會計的人”是在一個單位從事會計核算、會計信息報告及財務管理工作的人。這是狹義上的會計人員,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會計職業,也是最主要的會計職業。在該方向上就業的門檻較低,只需要考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從業資格證”即可。在這個方向上從業的隊伍十分龐大,據統計,目前全國大約有1200萬人,其中總會計師或“CFO”級別的,全國大約有3萬人左右[1]。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企業數量和規模的不斷發展,這方面會計人才的需求仍然會增加,尤其是總會計師或“CFO”級別的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像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的會計人才也往往是從初級會計崗位上成長起來的。他們并非一畢業走出校門就能勝任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會計崗位的工作,而是經過在實踐中的錘煉和不斷地學習提高,逐漸讓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的。
2.“查會計的人”
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對會計工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查。“查會計的人”具體包括注冊會計師、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資產清算評估人員。他們主要從事鑒證服務、稅務、資產評估、管理咨詢、稅務咨詢、融資咨詢等業務工作。在這個方向上就業的門檻較高。要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是目前各類注冊執業資格考試中考試周期最長、難度最大的;要成為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比企業會計人員更強的會計業務能力。截止2007底,全國大約有14萬人通過了注冊會計師全科考試,已注冊的執業注冊會計師大約有8萬人,單位內部審計人員大約有30萬人左右[1]。目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較旺盛。
從對會計的社會需求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3.“管會計的人”
從事這類會計職業的人主要是指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和其他組織機構的人員。主要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包括各級政府的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國家監察和管理部門(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海關)等。此外,還有其他準國家機構,如中注協、審計學會、總會計師協會、成本協會等也從各自的角度對會計工作進行相應的管理。在這些部門從事會計管理工作的人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可以按企業職稱級別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分為初、中、高三級職稱,也可以按公務員職務級別系列聘任,如科級、處級、廳局級、部級等等。在這個方向上從業一般對從業者的會計專業知識要求不多,但正常情況下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經過層層選拔才有可能進入。這個方向上的人才需求量比前兩類要小得多,因此,就業競爭非常激烈。
4.“研究會計的人”
這類人員一般指在各類研究部門的專職研究人員和各類中等、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和會計專家。他們主要從事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目前,這類從業人員的人數遠多于第三類“管會計的人”,但少于第一、第二類的從業人數。隨著近些年高校會計類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這方面的會計人才需求也有所增長。在這個方向上工作需要較強的專業研究能力和較高的學歷。
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
會計是伴隨著人類生產實踐和經濟管理的客觀需要而產生并發展的一項管理活動。企業會計本質上是對企業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并通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作出預測,參與決策和實行監督。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再加上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會計職業也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專業知識集成化,主要表現為企業對從事單一崗位和簡單的基本核算事項的會計工作人員的需求減少,而實踐能力強、能夠承擔多崗位工作的復合型會計人員供不應求;二是會計職業的社會化,會計事務所或會計咨詢服務公司等中介機構,不僅依法開展鑒證和審計業務,也替大量的小企業記賬和納稅業務,這既可以節約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成本,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三是職業學習終身化,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活動的不斷創新,使得會計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地發展,會計人員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會計行業和會計工作的發展趨勢,滿足經濟管理的要求。為此,財政部專門制定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要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適應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財務分析能力。
(1)會計核算能力是指熟練準確地對常規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能力。這是會計人員的基本功。
(2)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F在會計人員常常要根據工作的需要制作和打印各種圖表和財務報告,進行各種信息資料的查詢,完成財務信息的統計和披露工作。因此,熟練操作計算機和使用會計軟件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一能力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還可以為會計人員提升業務水平及拓展個人前途提供時間和空間。
(3)經濟業務判斷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是指會計人員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會計慣例等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環境及企業自身特點,運用專業知識對復雜的或不確定的經濟事項進行辨識,作出處理決定的能力。
(4)財務分析能力。財務分析是對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剖析。財務分析能力是指運用專業理論評價單位的財務狀況及其經營活動,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恰當的解決辦法,并預測未來,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
在這四項能力中,前兩項是基礎性能力,后兩項是更高級的能力。前者可以通過學校的反復訓練培養,后者則需要在實踐中反復錘煉才能獲得,但學校教育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方法。
2.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能力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前文所述,當今社會與會計專業相關的知識在不斷更新。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指能夠在實踐中,以提高工作質量為目的,根據工作的需要持續自覺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是個人業務能力不斷提高的保證。
信息處理能力既包括對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的能力,也包括進行會計文案寫作應具備的選題和內容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能夠按照企業的財務戰略、依法處理突發或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
3.社會適應能力
這一能力包括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前者是指個體與個體或群體之間為達到某種共同的目的,能夠有效交換觀念、思想、知識等信息,在行動上積極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務或行為的能力。后者指組織實施、計劃安排、貫徹落實、監督控制和協調配置活動的能力。會計工作處理的是單位與單位、人與人或單位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就決定了會計或會計部門工作的有效開展,既需要其他部門或人的配合,也需要會計人員去主動協調或配合其他部門或人員。尤其是,對企業外部單位而言,會計必然要與外部的銀行、工商、稅務、海關、勞保等職能部門打交道,既要維護單位所有者的利益,又要遵守行業自律原則和接受政府的監管。因此,會計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對做好會計工作至關重要。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改革
1.會計職業類型定位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會計教育必須適應會計職業要求。從會計的職業需求狀況看,前文所述的第三類會計人才需求量小且競爭激烈,不可能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第二和第四類會計人才門檻高、培養周期長,現階段也不可能作為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現階段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只能定位于培養第一類,即“做會計的人”。
2.就業去向定位
目前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各高職院校都從就業去向上將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人才,而將大企業排除在外,筆者以為這是一個誤區。因為一方面大企業規模大,對會計人員的接納能力強。例如,東風汽車公司作為一家國有特大型企業,僅十堰基地的會計人員就超過0.3萬人。這樣多的會計人員,相當于上百家甚至更多的小企業會計人員的數量。另一方面,高職畢業生也完全能夠勝任大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大型企業的業務復雜,但分工細致,雖然大型企業對高級會計人才需求強烈,但其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仍然需要大量初級崗位的會計人員。在大企業里,同一性質的崗位工作往往需要多人擔當才能完成。例如,大企業僅出納崗位就需要專門從事現金管理和銀行存款管理的多個出納。而且,在一家大企業里,像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別財會崗位總是遠遠少于相對低級的從事會計基礎核算工作的人員,并且像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的會計人才也往往是從初級會計崗位上成長起來的。甚至,大企業初級會計崗位的工作遠比中小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要簡單,只是由于大企業業務量大而使得其工作量很大而已。因此,高職會計畢業生完全可以到大企業就業。
筆者主張將高職會計培養目標定位于大中小各類企業的會計人才的另一個原因是,新的會計準則必將統一規范和約束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2]。而新準則主要是根據大中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較為全面的經濟業務和規范的會計管理工作制定的。新準則要求會計核算更加規范,同時也使會計核算的難度加大。因此會計專業學習的內容必須根據新準則的內容進行組織,不能避難就簡。而近年對高職實踐教學的重視,使得一些老師以為在培養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會計人才的前提下,就是要對學生就簡單的會計業務和簡單的會計技能進行重復性訓練。實際上一些學校加大會計實踐教學的力度,也就是針對相同的簡單的會計技能使用不同的經濟業務進行重復性操作,這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
3.培養人才業務水平層次定位
現階段,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層次、類型和就業對象,決定了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的學生的業務水平層次是初級會計人員。初級會計人員包括會計員和助理會計師兩類。目前中職會計的培養目標一般定位于培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員。而“會計從業資格證”是會計職業的入門證書,因此,高職會計的具體培養目標應該是取得“三證”,即學生畢業時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助理會計師資格證”。高職會計畢業生應能很快適應基層會計工作,過渡期或適應期較短,并有較高的會計操作技能。
綜上所述,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目標應定位于:培養面向大中小型各類企業,適應現代會計職業要求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能應用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能直接勝任相應的會計基礎核算崗位工作,達到初級會計師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課程體系改革
為適應會計職業要求,達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突出會計職業的定向性要求,以職業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
根據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由專業技能、基礎素質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課程組成。
1.專業技能課程
專業技能課程是培養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必備的專業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如前文所述,會計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財務分析能力。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這些職業能力是與會計整體化的實際工作過程相聯系的,根據行動導向學習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等國際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新理念[3],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應該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束縛,開發出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
根據相關法規對會計崗位設置的基本規定,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全體會計專業教師,通過深入幾十家企業反復調研和探討,最終聯合企業實踐專家開發出了會計核算基礎、出納實務、企業納稅實務、企業會計核算實務、財務軟件應用、成本核算實務、公司理財、財務報表分析、內部會計控制設計、企業查賬實務等十門學習領域課程。這是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有益探索。
2.基礎素質課程
這主要是為培養學生就業后的自主學習并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打基礎的課程。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應開設經濟數學、英語、形勢與政策、道德建設、職業規劃、法律基礎、金融與經濟學知識等知識性較強的基礎課程。
3.能力拓展課程
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根據會計職業對會計人員社會適應能力的要求,筆者以為高職會計專業的能力拓展課可以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口才訓練、商務禮儀、財經應用文寫作、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課程。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課程的開設并非一定要面面俱到,學生也不必每門必學,這些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程由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選修。
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打破了過去由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學等課程組成的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習領域課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過程,即將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而目前法定的會計職業或職稱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等)的考試仍然是以理論、書面考試為主,屬于學科體系,重在背誦記憶,與學習領域課程的建設目標有矛盾。應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筆者以為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來解決。先分散就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時,將證書考試的知識點,盡可能地分散到各個學習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正確答案,達成知識的遷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據國家安排的考試時間,在考證前集中一段時間開設選修的考證輔導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愿選修。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不打亂整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又能提高學生考證的通過率。
(三)教學方法改革
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后,會計專業的教學必須將“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地方企業會計職業崗位為就業導向,以企業會計工作任務驅動為切入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重視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依托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實行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下的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開展體驗性學習,融“教、學、做”為一體,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此,教學方法需要進行以下改革:
1.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融“教、學、做”為一體
要采用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以會計工作任務引領教學過程的任務驅動法。具體可分為以下教學步驟:一是工作任務描述導入;二是圍繞任務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或討論并動手操作;三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尋找知識;四是學生自主總結或辯論;五是教師課堂總結,布置課后學習任務。
進行學習領域課程改革后,老師普遍感到課堂教學時間不充裕。為此,還要配合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貫徹實施,提高課程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探索課堂教學和網絡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
2.開展體驗式學習,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實行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
課堂教學用工作任務來引領會計理論,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體現基于會計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以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以“產學研”相結合為有效途徑,實行分項目實訓、綜合實訓、虛擬環境下的分崗位仿真實訓,以及與會計專業課“教、學、做”合一的課堂和畢業實習有機結合的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
此外,現場教學法也可以在實踐教學中得到運用??梢越M織學生參加專業實踐活動,將課堂搬進企業,并拍攝企業會計工作的現場教學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鍛煉、學習與實踐,不僅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財務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與職責,也能啟發學生對專業理論的認知興趣,并親身感受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3.小規模班級上課,保證教學效果。
學習領域課程體系下的教學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開展體驗式學習,融“教、學、做”為一體,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大規模的班級上課是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為此,必須實行班級規模不超過40人的單班小教室上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才能使每一門學習領域專業課程的設計目標得以實現。
(四)成績評定改革
隨著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程的成績評定方法也必須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實踐能力的評價為核心的成績評價體系,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實力。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
1.評價形式多樣化
為了讓成績評價能夠適應學習領域課程教學的需要,筆者認為應該采取多樣化的學生成績評價形式。一是評價學生成績應注重過程,并且貫穿于實際學習的整個過程;二是根據每門課程的具體特點盡量以實踐為主,筆試為輔,多考慮學生實際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三是評定成績的時間應靈活多變,不以學期、學年為限制,以實際課程中所含職業技能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定;四是可以進行企業虛擬薪金考核方式,即建立“工學結合”的企業虛擬薪金制度,引入到會計專業實踐或學習領域課程中,建立較好的激勵機制,并以學生獲得的薪金情況評定課程的成績;五是可以實行證書置換課程,凡是通過國家有關證書考試的,相關課程成績可直接評定為合格。
2.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學生成績的主體應包括授課教師、實踐指導老師、學生在實訓小組的同事和在仿真實踐過程中有業務往來的同學。這樣可以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職業技能。
在這眾多的考核主體中還是以每門課程的專任教師為主,其他評價主體為輔,全面考查學生“稱職”情況,以評定學生職業技能的高低。
此外,還應該參考學生的自我評價,要求每個情境的學習任務完成后,學生必須完成一個類似述職報告的作業,對完成的這段實訓工作進行總結,這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自我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德武.MPAcc已成為一種潮流[EB/OL].[2008-10-15]./MPAcc/Instructs/060322/11170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