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時間:2023-12-27 10:44: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
(1)領導和教師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到學生健康的心理對其成長和發展、品德和學習的深遠影響,學校應積極幫助教師和心理教師解決開展心理活動的一些實際困難,為教師提供掌握心理素質教育專業的進修和學校的機會,更要有計劃有重點的組織和開展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培訓和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并力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科滲透、咨詢與輔導等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和困惑,以此促進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2)社會的轉型,新時期的需求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社會、國家對孩子、公民、人才等越來越重視,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把期望更多的寄予在教師身上,因為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工程師,又因為教師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培訓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知識,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都各科教學中去,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合程度,所以,教師要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意識,努力提高教師與學生的親活力,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意識和態度,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領會并靈活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及其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教育技巧,滲透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3)開足心理健康教育課,切實上好每一節健康教育課,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困惑,滿足學生心理的需求,指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訓練。(4)為學生創建有利的心理健康發展環境,良好的校園環境和人文環境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養成,也會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心理影響和教育,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人際關系可以幫助學生修復心理創傷,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二、了解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與成因
(1)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會的、學校、更多是自身的因素心理學研究報告,13—18歲的青少年是心理障礙的初發期、易發期和多發期,據專家調查,多數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學習和升學的壓力,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攀比風氣、生活習慣,家庭原因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家庭原因、教師的教育方法的不得當、學習及升學的壓力、同學間交往、早戀的問題、生理的變化等都深刻影響著中學生心理成長,如不及時疏導和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嚴重的就會出現心理障礙。(3)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還存在一些誤解,對心理健康的認識還有待加強,教師首先要具備高尚的品質,健康樂觀的心理,特別是班主任在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中起著重要作用。
(4)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或疾病有以下幾種:焦慮癥、情緒障礙、精神障礙、突發性遺忘癥、恐怖癥、抑郁癥、強迫癥、疑病癥、神經衰弱等。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逆反、恐懼、孤獨、嫉妒、厭學、唯我獨尊、貪圖享樂八種。
三、根據青少年的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教育和訓練
1.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并表現出很強的階段性。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和階段,其心理的發展要求和任務也不相同,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高峰期,因此,心理健康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心理健康與否大多數學生沒有明顯表現,例如:我們學校兩位教師的子女,從小到大都是聽話懂事、好學上進的好學生好孩子,沒罵過人沒打過架,學習成績在年組名列前茅,到了九年級,年齡也相接近的時候,逐漸產生心理問題,對他們學校和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2.每位教師都必要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并能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去指導和解決學生發展中存在的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指導和訓練的認識,為學生疏導和排除心理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并落到實處,比如:體育課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學生的挫折隨力,鍛煉意志;語文科課根據文章中心思想進行情感教育;音樂課可以通過唱歌轉移注意力,排除學生心理壓力等等。學校要積極的調動班主任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讓每位班主任教師成為心理教育的骨干力量。
3.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充分發揮心理教師和心理咨詢室的作用,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為學生和心理患者提供治療幫助與服務。
4.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訓練。
5.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重視和發揮社會和家庭教育
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僅僅依靠是學校遠遠不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很重要,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與家庭都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和培養,如:學生恐懼考試的心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指導家長用平常心看待考試成績,不要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勇敢的面對考試和考試成績,排除學生的考試恐懼心理;青春期生理教育,可以指導家長不要感覺到羞澀,正確面對孩子的生理變化,并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讓孩子懂得變化時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有任何顧慮。又如:學生社交恐懼心理,怕不被接納、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并在擇友上加以指導,逐漸培養孩子的交往技巧,教師要指導家長,讓他們懂得過多的指責和約束孩子交往反而會使孩子社交中缺乏自信,產生心理障礙等等,爭取家長的合作,指導和幫助家長充分發揮他們的教育功能極為重要,學校與家庭、社會緊密配合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出現問題及時疏導,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農村中學心理教育開展起來更是有很多困難,跨度大,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條件不一,風俗習慣有較大差別,家庭教育跟不上,家庭和社會要為學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環境又對學生發展起到重要影響,逐步形成學校管理,家校協同,社會參與,形成全方位、立體的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范本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一)
本學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保障,以學校的工作計劃、德育計劃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努力創造條件輔助和激勵學生健康成長。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內涵,國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已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具體目標:
1、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做好個案輔導、登記工作。
2、重視心理咨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視學生心理團體輔導工作。
4、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做好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6、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最少開設兩節以心理健康為內容的主題班隊會)
三、內容要求:
1、學習心理與智能發展指導。
(1)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潛能,激發其學習的信心。
(2)引導學生形成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
(3)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學習策略的輔導,包括閱讀、記憶、思維、問題解決、自我監控等策略。
(5)特殊時段的學習心理調適。如競賽前夕、升學考試前夕。
2、情緒、情感、情操教育。
(1)認識情緒的豐富多樣性與易變性。學會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2)掌握控制、表達、發泄情緒的適當方式與合理途徑。
(3)學會保持積極心境的方法。
3、堅強意志與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形成處事果斷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4、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及性教育。
(1)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學會正常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家長良好關系。
(3)正確認識性別差異,接受發育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正確認同性別角色,同異性同學保持正確的交往心態。
5、人格養成教育。
(1)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愿望與動機。
(2)注重學生的自我人格養成教育。
(3)對有人格障礙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心理課輔導。每個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師利用班會課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開展心理活動課。
(2)心理咨詢室。逐步開放心靈家園,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咨詢。逐步做到心理咨詢室有專任教師負責,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
(3)辦好心靈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于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預約咨詢,一般的問題由心理老師轉交班主任回復,特殊的由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個別咨詢。
(4)以點帶面,利用學校宣傳陣地。
各班板報、紅領巾廣播站是我校學生熟悉的宣傳陣地,本學期將充分利用現有的陣地宣傳心理知識,在紅領巾廣播站、多媒體教室進行講座,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5)指導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實施是不夠的,在更重要的意義上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小學生心理健康最后要歸結于此。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利用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地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導小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導小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學會放松。要使小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松的。
B、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梢哉依蠋煛⑿睦磔o導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C、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這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本著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視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目標。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二)
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和工作重點將繼續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自我認識、承受挫折、適應新環境,以及學習方法、職業興趣、交友方式方法等方面獲得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水平。本學期我們將具體開展以下工作:
1、繼續開展心理健康課
在預備和高一年級開設心理課,每周1課時。旨在普及心理學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人格水平。本學期開設的課程將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知識普及、提高學習效率系列、學習認識自我系列(性別意識、自己的價值、悅納自我)、人際交往技巧系列(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情感系列(包括師生情誼、感恩父母、什么是愛情)、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價值觀澄清)等。本學年的課程不僅局限在課堂內,而是由課堂向外延伸。為了吸引學生關注,心理活動課幾乎每節課都使用多媒體,幾乎每節課學生都有活動可以參與,甚至還有戶外活動課的內容。
2、健全心理咨詢室的工作
咨詢與輔導是達到學校心理教育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本學期延續了以前的傳統,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15-13:00,丁洪春老師和鄭佼佼老師會在心理咨詢市或各自的辦公室,接待來訪學生的咨詢或預約,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或困惑。對于少數有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各種形式及時必要的咨詢、輔導。實踐下來,這個部分的工作經過驗證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不僅實實在在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而且好的口碑也在同學中傳播,使得更多同學了解到這樣一個可以傾訴的場所。
3、網絡BLOG公告站
考慮到學生上網的不便利,信箱設立的效果不佳。本學期網絡BLOG的工作相對減少,僅針對課外拓展、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普及。一些學而有余力的同學在上網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閱讀,并和老師進行交流。
4、管理心靈絮語欄目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與學校青春藤文學社聯合,刊登一些文章介紹心理學常識,同時為心理咨詢室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5、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通過全體測試兒童團體智力測驗、Y-G人格測驗,個別測試SCL90等來完成學校心理檔案的建設。預測學生狀況,防范于未然。配合教師做好學生德育工作。
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遠,從以往工作的經驗來看,這項工作往往會被大家忽視或者輕視,可有可無,可輕可重。希望通過新學年的努力,既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貢獻,也能樹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嶄新的形象。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三)
一、基礎現狀分析
1、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認識,并且具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能力。學校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成我校的一大品牌,一大亮點,明確地表明了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決心,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新的春天,也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適宜成長的大環境。
2、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盡管我校已經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師生中未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在學生群體中,對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確觀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還比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甚至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學年應該重視、優先解決的問題。
二、發展方向分析
1、讓教師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當然更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功能、實施途徑與方法,否則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為一紙空談。雖然我校教師對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論指導和深刻認識的教育是無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的,因此,本學年的一個重心應放在教師的理論學習和正確認識上。
2、讓學生也認識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變態、神經病、心理治療等字眼來,內心極不舒服,下意識地排斥。其實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很廣,心理治療(矯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們的教育對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學生,發展性功能、預防性功能更為普遍和重要。因此,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學年的重點。
3、形式靈活多樣,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起來
對于小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中、滲透在游戲中、滲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學年學校的各種教育途徑都要行動起來,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具體措施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間;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集中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2、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課題研究結合起來;結合學科教材內容,滲透有機專題教育,如語文課,課文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直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體育課競技項目教學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品質。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材料,教師集中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可以通過召開講座、團體輔導、個別咨詢、自學材料、外出培訓等途徑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4、設立心理咨詢室,真正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矯正性功能;咨詢室設星星知我心信箱,專人解答學生來信;咨詢室設星星和月亮談心區,專人輔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做好心理咨詢檔案的收集與整理。
5、編輯心理健康小報做到每月一期,每期一個主題,至少每班一份;發動學生采、編、出稿,辦成學生展示認識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臺;
6、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會、隊會結合起來,落實發展與預防功能;嘗試以隊會的形式、班會的內容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春風化雨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7、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途徑,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紅領巾廣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兩周以心理健康為主題;開辟心理健康宣傳專欄國旗下講話主要圍繞心理健康展開。
8、可以在學校網站開設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塊,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力,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檔次,讓更多人來支持、更多的專家來指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9、注意收集活動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一種傾向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否認學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觀念、人生價值觀乃至政治觀念上的問題;另一種傾向是將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視為思想品德問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作用,認為德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傾向。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一定的聯系,但二者又有區別,其理論基礎、任務、內容和方法、工作原則都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面向所有人進行的心理教育活動。它是心理衛生和健康心理學的有機結合,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目標。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響,以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德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源于心理學理論,而我們國家的德育主要是以為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心理科學的范疇,是心理學理論在實踐中的發展,其任務主要是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增進心理健康,開發心理潛能。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的領域和范疇,其任務主要是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使人樹立牢固的價值觀念。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正確的自我意識的養成、學習心理指導、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際關系的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性心理教育、耐受挫折能力的培養以及自我教育等。而德育的內容應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個方面。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技術,對咨詢者采取自愿的原則,并為咨詢者保密,遵循價值中立的原則。強調尊重學生的內在需求,要求在充分尊重、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選擇,不會強迫學生接受某種價值觀念。德育工作有鮮明的階級性、有固定的價值觀,通常以報告、評比、競賽、參觀、訪問等公開的集體形式為主,強調“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排斥。
二、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生活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包括心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性教育,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培養,挫折教育,學生良好性格及情緒的培養等方面的內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不斷適應生活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培養健全的人格,促進自我發展。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心理健康教育還包括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心理健康教育,開發心理潛能等。
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克服學習障礙等內容。它是教師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技能,協助學生認識學習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學習的效率,開發潛能的過程。
三、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設心理課
學校開設心理課非常必要。每周固定的課時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時間上有了保證,并有了穩定的傳播知識的陣地。能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學,能更好地發揮心理教師的引領作用。但從目前各學校開課的情況來看,僅僅開設心理課難以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于非知識性的內容,它需要讓學生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自體驗才能獲得,而課程所能提供的活動空間、實踐機會是極有限的。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題內容外,還包括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班團活動、行為訓練、野外拓展等,而這些內容更是無法由心理課來實現的。再次,心理課側重解決一般性、整體性及共性的心理問題,而無法深入地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應與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相結合,心理課程應與心理訓練、心理輔導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心理學教師的指導和咨詢是不夠的,還必須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去。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依靠心理教師,需要多方面的協同配合,才能產生實效。因此要提高教師的心理學修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藝術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心理的發展和變化。只有把心理學原理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人解決心理問題。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要指導和幫助人解決心理問題。具體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具有多層次性,主要可以區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促進個體的心理成長與心理發展;二是塑造個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三是指導和幫助個體解決心理問題,矯正個體的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所以單純地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指導和幫助人解決心理問題的看法是片面的。
由于自主解決心理問題對于個體的心理成長和心理發展更有意義。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幫人把什么問題都解決了。而是僅當個體不能有效解決心理問題時,才需要由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人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指導和幫助人解決心理問題僅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指導和幫助人解決心理問題,還要通過教育提高人的自我認識,促進個體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從本質上說,指導和幫助個體解決心理問題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促進其心理成長和心理發展。
五、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的事
有些人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心理教師的事,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就是開展專門的心理健康主題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活動。這種認識并不全面。“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心理教師的事,是全體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實施依賴于與學校各項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有機結合。具體來說,主要應該實現三個結合: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各科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在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使教師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審美情趣和心理素質得到發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心理素質、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和諧健康協調發展;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家長、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結合起來,使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具有正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認識,使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地發揮積極作用。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指望依靠個別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咨詢或者開設數目有限的心理教育課就改變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對中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更需要嚴謹的態度,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一種教育思想和理念。目前正在深化素質教育和實施課程改革,這也是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利契機。只有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走出認識的誤區,才能更好地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學校心理衛生學,李丹編著,廣西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專業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歸屬于何種類型的教師?應該做些什么?作為學校心理服務的專業人員,不僅在我國沒有達成共識的定位,即使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發達的國家中,也是各有說辭。這主要是因為無論在學術領域還是實踐領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角色意識及作用有多種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己,學校里的其他人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角色認識都有較大的差異。目前我國只是把這一專業限定為教師類型的一種,可心理健康教師與傳統教師的角色有何區別?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個教師群體,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找不到確定統一的自我評價的參照標準,影響其自我評價,限制其專業行為。教師自身角色定位的模糊,不但無法發揮專業本身賦予的助人功能,而且直接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困境,甚至進一步損害我國目前正在起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科學、健康地發展。因此,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現狀,進一步明確專業的特定身份和工作職責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課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認識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如何定義?不同學者看法有所出入。黃鈴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是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其心理健康,開發其心理潛能,提高其心理機能,進而促進其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者。王科成等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又稱心理健康輔導教師,是指具有扎實的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知識,經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訓,能充分掌握和運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主要教育任務的教師。王宏方則提出,受過專業培養與訓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被看成:第一是學校里的認識、社會和行為科學家。他們運用心理學理論和經驗,設計、管理或參與心理服務,促進學校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發展和精神健康,通過心理科學的運用,建立起學校心理與教育需要的評價體系。第二是教育的合作者與服務者。他們將知識用于與教師的合作,制訂出對個體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學生所需要的教育計劃,與教師和管理者建立起咨詢關系,幫助他們了解并使用最新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第三是心理與教育科學的實踐者與發展者。從有助于心理科學發展的角度看,他們實際上是一種超越了傳統教師角色的新型教師。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國際的學校心理學家稱呼不同,但他們的基本角色是相似的。如果用最簡單的、也是最理想的方式來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就是在中小學校里用心理學理論與技術解決教育問題的人。
盡管稱謂不同,但是這一專業的教師都是作為掌握心理測驗以及其他理論與技術并有效服務于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員而出現的。因此,稱呼雖然各式各樣,在工作內容和方法上并無本質區別,都是在學校中運用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科學規律,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師。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同其他教師一樣,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專業地位和權利并沒有得到同等的尊重和體現。究其原因,與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有較大的關系?,F今許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主要由政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或班主任兼任。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由這些教師承擔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任務,但是其理論準備、教育方法與角色意識等都應該與其原來所授學科有所差異。實際情況是:他們中大多數沒有經過專門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培訓,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術,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則和方法開展教育與輔導工作,常常套用德育的、說教的模式進行所謂“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方式讓這些教師自我感覺“不務正業”而缺乏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沒有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而且讓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角色認知產生偏差。
阻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主客觀因素:一是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研究與督導不夠。教育行政部門制訂的相關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專家或行政領導的理論判斷,忽視了廣大中小學的現實情況,忽略了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阻礙學校心理輔導發展的因素,致使很多好的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執行。教育和培訓工作相對滯后,尤其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不夠務實,使得心理輔導效果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廣大教師、學校與家長心目中的形象。二是學校缺乏對心理輔導工作的有利支持。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從事心理輔導工作的人際氛圍并不滿意,普遍有不被重視的感覺。學校校長雖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較充分的認識,但由于考試與升學的壓力,各學校都非?!皠諏崱钡孛鎸ι霞壗逃块T的要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回避的態度,致使學校配置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主要精力并沒有放在心理輔導工作上,使得本來應該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成為兼職教師,他們最終都變成持證不上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些學校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學校和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只是注重表面工作,喜歡裝飾門面,這也是時下不少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弊病。這些都說明學校對心理輔導工作重視程度不高,這無疑會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起阻礙作用。三是教師自身的因素。大部分教師對自身的角色歸屬比較迷茫,特別是有的學校把其劃歸為后勤人員,實際讓這些教師缺乏群體歸屬感,喪失專業化發展的基礎和支點。有些教師雖然熱情很高,但對自身的專業發展缺乏理性的支撐,他們可能比較熱衷于心理輔導的實際工作,較少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以及研究成果與臨床工作的整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信譽出現危機。甚至某些教師的輔導觀念比較落后,把握不住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發展性和本土化,出現了輔導效果不顯著和不良的負面影響,直接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的進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角色意識現狀和重要性的分析
1.角色意識意義的認識
目前每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都可能面臨一個問題:“做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究竟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自身角色的確認,進而影響他的行動、思想和情感等各方面。這類身份認同問題如果得到妥善解決,稱為認同性實現,就能為其他社會問題特別是專業問題的解決打下堅實基礎;反之,如果其得不到解決,就會出現“認同性危機”(identitycrisis)往往直接制約其他問題的解決。因此,必須弄清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身的角色定位的內涵。它主要是指人對自己的身份或角色的確認,回答“我是誰”或“我的身份是什么”的問題。個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是自我成長過程中一個極重要的環節,直接關系到其專業成就的自我實現。因此,筆者認為身份意識就是指個人對所屬群體的角色及其特征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程度。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角色意識的現狀分析
社會心理學認為,角色一經產生,其行為模式就有相對明確、固定的內涵和外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充當的專業角色是多方面的。他們既要承擔教師的一般角色,又要扮演區別于其他教師的特殊角色。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角色意識和行為定位障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常見類型:
一是角色身份認知的模糊。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自己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的地位、作用、素質、形象和工作職責理解把握不夠,缺乏明確的專業角色意識和強烈的角色榮譽感,不能正確認識和理智對待角色期待,評價中的各種不良現象,不清楚自己應該扮演什么樣的專業角色,應該履行哪些專業角色規范和義務。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把自己定位于“心理學教師”,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學校管理者,或者等同于德育教師、普通學科教師。這實際上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角色定位不合理,或者說根本上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角色空位。大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不是專職的,往往還擔任其他課程,而這對于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來說潛藏著很大的傷害性。因為咨詢與輔導工作相當重視雙方關系的建立,而同時扮演學科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雙重角色,與學生建立起來的關系也是兩樣的,這經常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混亂,最終給教師本人的角色定位造成混亂。
二是角色定位基點的錯誤。是指實際角色表現和客觀要求的、主觀應體現的角色身份不一致的錯位,即角色名不符實,或者張冠李戴,或者足不適履。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急于成名成家,以心理教育或心理咨詢專家自居,一心只想著干大事、立偉業,不愿意做小事,只想著和名家大師聯系,“攀高枝”,不愿意與身邊的同行交流研討;也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以一般人所看到的角色為掩護,實際承擔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一角色根本對立或毫不相關的角色義務。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承擔“心理困惑疏導者”、“心理發展促進者”和“心理潛能開發者”等角色,但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卻舍本逐末,承擔起“心理醫生”、“思想品德評判員”、“道德教育工作者”、“教育警察”、“刑事偵探”和“人民矛盾調解員”等角色。
三是角色職責履行的越位。最典型的表現是包辦代替和混淆身份。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義所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旨趣。合格稱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掌握一個基本原則:“我是助人自助者,而不是替他抉擇。”也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沒有信守專業倫理規范,自以為很有愛心,工作積極主動、認真努力,一切是在為學生考慮著想,常常是越俎代庖,過多地為來訪者負責,代來訪者作出抉擇、決定,或者以為自己能夠“包治百病”,從事自己根本力所不能及的專業心理治療,結果卻是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
四是專業角色與其他角色的沖突。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沒有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角色技能,不善于協調學校專業角色、家庭生活角色與社會規范角色等多重角色間的心理矛盾沖突,不懂得如何縮短和彌補實際角色、主觀角色同期待角色之間的差距,沒有能夠成為合格的實際專業角色,尚未真正走向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角色。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識,自認為沒有能夠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目標,缺乏專業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因此產生嚴重的心態失衡和職業倦怠。
3.角色意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意義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形成正確的身份定位有利于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因為學生的成長經歷、個性差別很大,有個別學生可能出現一些特殊的問題,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特殊輔導。否則,一旦發生惡性事件,不僅學生和家庭痛苦,學校也不可避免地承受各種辦學壓力。
第二,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身份不明,從屬關系不明確,常常兼顧其他事務性工作,工作待遇、職稱評定等一系列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不但無法吸引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加入隊伍,甚至造成不少已有的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流失,直接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不穩定。如果能從客觀上創造條件幫助教師規范職業行為、找準角色定位,能夠創造安全的組織氛圍穩定教師心理,也保證了這一教師隊伍的規模教育能力。
第三,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進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的特殊性,伴隨著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履行角色職責、深化角色意識、找準角色定位的同時,既能不斷地強化教師的角色身份,又能持續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成就感,加快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具備的角色意識
每一種社會角色同時就是對社會責任的某種分擔,或者說,社會責任的分解是通過角色的分工去實現的。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身份和角色應該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教育的合作者與服務者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人際關系的適應和情緒、行為問題為主,是整個教育計劃中的一種個別化的活動,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能力、傾向、興趣與需要,協助教師因材施教,主旨是為教育服務。如果說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任務就是“助學”。他們將知識用于與教師的合作,制訂出對個體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學生所需要的教育計劃,與教師和管理者建立起咨詢關系,幫助他們了解并使用最新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心理輔導員和咨詢員
(1)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專業責任感,積極開展個別和團體輔導。個別輔導方面,教師要力所能及以自己對教學的熾熱心靈和親切教風,獲取學生的信賴,讓他們有主動求助的愿望,自發來信來電,走進學校心理咨詢室,向教師暢述內心的困惑、煩惱或生理上的難言之隱。而教師必須以誨人不倦的工作熱情主動為他們指點迷津,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
團體輔導方面,教師要善于對個別輔導的案例進行追蹤探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進行收集歸類,綜合分析,然后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團體輔導,使所有學生對心理輔導和咨詢有正確的認識,以積極的態度去求助,改進其不成熟的偏差態度與行為,促進學生自我了解,自我抉擇,自我發展進而自我實現。
(2)為教師和家長進行心理咨詢
對教師和家長的服務應成為學校心理服務的重要方面,這是因為學生的心理障礙與環境特別是與家長和教師密切相關。教師和家長是教育者,如果他們自身有缺陷或教育方法不科學,就會誘發學生大量的心理問題。通過診斷教師及家長在管理和教育上的失誤,提高他們的教育和管理水平,使之認識并改進自身不適應學生的方面,就會徹底改變教育者與學生的交互作用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改變。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把部分時間用在家訪、聽課、與教師訪談等方面。
(3)為學校管理提供建議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校制訂課程計劃、教學目標和行為管理目標,并對這些環節的缺陷進行評估與診斷,確立督促和檢查的指標,從而使學校教學與行政管理都能為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服務。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探索自我與環境,創造人生的意義。換言之,他是以幫助學生完善人格為目的的,這與傳統的“教書”教師的工作重點明顯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活動和心理輔導獲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學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因為教師只有發自內心真誠地幫助每個學生,才能夠在師生之間建立起牢固的信任感,才能順利地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4.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所肩負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維護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那么,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本身來說,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為他人解決心理困惑的同時,應積極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參考文獻:
[1]王宏方.中小學心理教師的專業化探索.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11):64~72.
[2]陳虹,葉一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勝任力探析.教育評論,2006,(1):78~81.
[3]王科成,崔建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問題的思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0):4~6.
[4]崔景貴.學校心理教師工作中的職業心理障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1):4~7.
[5]李士江.學校心理輔導師資的專業化發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6]黃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身份認同感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關鍵詞: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9-00-01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在農村,受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的制約,家長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家長只懂得在物質上滿足孩子,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否缺乏關注,加之隨著大批農民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隔代教育成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家庭教育的滯后使農村學生的諸多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擔就落在學校和老師的肩上。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面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認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標準之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學校要將心理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議事日程,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提倡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密切配合,學校應針對農村家長們的心理特點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或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們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和正確的教養觀,這樣可以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家庭互相配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和常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性的教育,要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氛圍,健康的校園文化和常規教育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潑上進的氣氛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在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中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
教師是學校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力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出成效,關鍵還在于教師所具備的心理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水平?,F階段的農村學校擁有專職心理健康輔導老師,是不太現實的。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學校可以通過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開闊教師的視野,豐富教師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從而真正成為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幫助者和教育者。
四、將課堂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學生在校的絕大多數時間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理所當然是在課堂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貫穿于整個日常的課堂教學和管理過程。每一位老師都應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應用最廣泛、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我們各學科教師要利用現行課程,進行學科滲透,要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充分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質的訓練。另外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定期對學生作一些心理的輔導。
五、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心理學家。”特別是在當前學生心理問題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班主任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班主任作為一名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教師,又是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擔者,應當自覺擔負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班主任與學生有著最多的直接接觸,因此,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的所作所為班主任是最有發言權的,班主任可以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在了解學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問題的基礎上,利用自身工作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級管理,引入日常的教學和工作中廣泛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有預防性的心理指導。
六、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
1大學生心理現狀
(1)情感不穩定。大學生階段是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感情豐富細膩,但是因為發展尚不成熟,且情感閱歷不深,所以他們的情感極不穩定,遇到事情容易急躁、激動,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此外,大學生年齡相仿且都處于青春期,所以彼此之間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但是矛盾產生之后不能很好解決,容易莽撞行事。
(2)人際關系緊張。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有的大學生在自我認知和性格發展等方面存在問題,所以很難正確處理與周圍同學之間的關系。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遭遇挫折,極易陷入到焦慮和苦悶之中,有的學生甚至因為人際交往受挫而產生心理障礙。
(3)就業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問題。目前,我國高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的數量持續增加,這就導致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與之同時,現在的就業市場尚不完善,仍然存在重男輕女等現象。而大學生缺少充足的社會經驗,對自身沒有準確認識,對就業沒有做好思想準備。這就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過大,有的學生在就業時會陷入困境從而產生焦慮心理;也有學生因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巨大差異而產生失望挫敗心理;還有學生因不能正確認識就業形勢而產生從眾或者攀比心理。
2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中仍有部分學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但是很多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時仍然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教育觀念有偏差。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所存在的教育觀念上的偏差主要表現在:第一,不能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律,急功近利,希望所策劃的心理健康活動能立即取得效果,而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第二,不能分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有的學校把二者等同為同一件事情,而有的學校則在二者之間劃清界限,認為二者互不相干;第三,過分依賴于專業人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由心理專家來執行,學生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應該向專家咨詢,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感。
(2)教育隊伍不專業。教育隊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必須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但是現在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水平普遍不高,有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由德育工作者或者醫務工作者來擔任,他們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沒有清晰的了解,對于心理咨詢工作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也沒有完全掌握,所以很難從事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教育模式需變革。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仍然停留在面向單個學生的階段?,F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外乎有以下兩種:第一,進行心理普查,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范;第二,通過電話、信件、網絡等方式開展心理咨詢。
3高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途徑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執行者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所以,教育管理部門就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心理健康教育規劃,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一步步展開,慢慢落實。其次,加強對心理咨詢過程的管理,簡化心理咨詢的程序,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心理問題的產生,并督促學生輔導員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心情郁悶時能夠找到傾訴的對象,從而及時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
(2)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教育管理。教師的心理狀態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教師對學生所表現出的態度與情感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就應該加強對教師的教育管理,對教師進行心理教育,并通過制定紀律等對教師的心理行為進行約束,使得教師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能夠對學生發揮積極的影響。
(3)策劃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大學生自殺事件的普遍發生就是其最為典型的體現,所以學校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進行教育模式的變革,面向全體學生,策劃多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高校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利用好學校的各種載體,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策劃多種有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學??梢酝ㄟ^開展講座、播放心理電影、對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拓展等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學校還可以借助于網絡、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校報等媒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關鍵詞】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對策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苯逃且粋€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德育工程,是社會發展、國家興旺、民族繁榮的根基。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獨特作用,是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為了進一步深化中職學校的育人效果,廣大教育工作者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雙向統一”,即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推進二者融合,以期達到育人目的,實現“中國工匠”培養。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
要想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雙向融合,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需要教師明白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找準二者教學融合的共通點。首先,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本質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者在教育的價值取向、具體教育目標以及內容等多個方面都具有共通性,這也決定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其次,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又有所區別。德育更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道德行為的塑造,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側重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塑造。從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入手,德育政治性、社會較高,基本內容包括世界觀、人生觀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狀態,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所以二者從本質上有所區別,又有所聯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把握二者關系的基礎上響應教育要求,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相互融合具有必要性,其必要性是影響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推進二者融合的動力支撐。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增強中職生道德內化效果
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雙向融合本身就是現代教育的新要求。中職學校積極推進二者融合是響應教育發展、推動中職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它能夠順應時展、滿足育人要求,將立德樹人作為中職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任務,從而從二者融合的角度增強中職德育內化效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提供心理基礎準備
學生的道德形成、思想發展、行為選擇,實際上都需要在心理上適應與過渡。在德育課堂上并沒有豐富、專業且具體的內容說明這一切,這會導致學生在接受德育包括在接受自我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不良心理適應。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它能夠豐富德育課堂的內容,將情緒把握、心理調適、心理引導等多個內容代入中職德育課堂,讓學生具備心理接受基礎,這樣既能從側面提高中職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能夠實現教育內容的創新豐富。
(三)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提供新的落實途徑
德育實質是通過開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實現“他律”到“自律”的轉變,是個體把社會要求內化的過程。但在傳統的德育課堂上,過分強調道德準則,過分要求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嚴重忽略了學生心理需求。導致學生在“灌輸式”模式下興趣不高、積極性較差。而推進二者融合,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它的出現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德育受教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知識,從而實現選擇、分化、融合、順應,中職學校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目的都能夠順利達到[1]。二者融合打破了原本單一的模式,它的融合方式多種多樣,創新了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方式方法,能夠重新激活課堂,實現教學創新。
三、中職生心理健康與道德素養發展現狀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中職學生處于半成熟、半幼稚、半迷茫、半獨立的特殊階段,處于轉折期的他們心理發展特點鮮明。第一,心理品質發展不平衡表現明顯。他們有著較強的自尊心,但由于自制力、毅力相對薄弱,且沒有經歷過什么坎坷,一旦遇到一些困難、挫折,就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如自卑、悲觀、失望等。第二,他們的情緒復雜多變,發展劇烈。他們的情緒更為外露,有時熱情有時絕望,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被稱為“疾風怒濤”時期,很容易影響學生正確心理的形成。第三,他們缺乏正確的情緒認知,沒有認識到自身情緒的錯誤,也沒有掌握基本的情緒疏導方式,導致學生們的心理問題日益堆積,越來越嚴重,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生活,影響言行舉動。
(二)中職生道德素養發展現狀
縱觀中職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狀況,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進行羅列。第一,大部分中職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正確的道德意識,但不能有效將道德行為和道德意識對接,在行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道德行為非常態化。第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們有越來越多的空間、渠道接觸不同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信息,這些信息嚴重影響學生們正面價值觀的形成,甚至會導致學生們“誤入歧途”,嚴重摧毀學生們的道德防線。學生們不具備信息剖析、篩選能力,受到負面信息影響。第三,大部分學生處于青春動蕩期,很討厭教師的說教、指導,這導致他們對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道德素養自然無法得到有效發展。
四、中職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對策
中職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融合必要性。因此,中職教育工作者應當把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間的關聯,從學生的道德素養現狀以及心理健康發展現狀入手,探析有效舉措,推進二者融合,升華教育效果。
(一)創設合適學校環境,環境育人,優化教育
1.轉化教師認識,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推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實際上也是對教師的一種要求和挑戰,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能力,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合的必要性。教師是推進二者融合的第一執行人,這也決定教師必須從專業素質方面做好教學準備,優化教育工作。這要求中職學校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深化教師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認識,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2]。且從教師層面而言,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調控、發展意識,要積極參與培訓,認識二者關聯,從而完善教學能力,支撐、推進、落實二者融合。2.營造和諧環境,潤物無聲引導教育。校園文化是對學校主體文化的反映,具有直接的影響、熏陶、教育作用。中職學校要想實現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雙向融合,就要在開展教育工作中從文化環境入手,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這樣能夠隨時隨地從環境層面感染、熏陶學生,融合教育的效果也會更突出。3.豐富教育內容,找準二者融合契機。上述我們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從內容層面關聯、補充,教師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充實,更具有說服力。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參與學科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也能夠潛移默化影響、教化學生。如我校為了推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重新進行了校本教材的開發,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了集中整合。在整合過程中,我們深刻分析了二者共同點以及不同點,如情緒對行為的導向作用、負面心理的滋生與調控等。搜集了諸多生活案例做教學補充,從真實且立體的案例入手讓學生也能夠從思想層面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聯。4.利用單獨活動,對癥下藥指導學生。中職學生在學習、成長、生活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看待且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成為中職學校教師開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契機[3]。中職教育工作者應當把握這樣的契機,抓住機會,對癥下藥指導學生,從心理撫慰、道德引導角度入手,改變學生的錯誤認知,優化學生道德的形成、價值觀的發展。
(二)創設合適家庭環境,家校共育,提升效果
家庭教育也是推進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手段拉近與家庭教育的距離,讓家長愿意配合學校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多種途徑溝通,尋求家長支持配合。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溝通途徑出現在教師面前,中職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隨時隨地和家長進行近距離的溝通。如利用微信、QQ、語音電話等,或利用釘釘、藍墨云班課等。這都能夠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也能讓家長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從而優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這樣能夠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學校、在家中都沐浴在愛與溫暖之下,從而實現心理良性發展,道德正面形成[4]。2.引導家長反饋,推進二者深度融合。中職教師應當給予家長表現、展示、反饋的場所,可以通過建立家委會,定期開展活動。讓家長及時就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家庭教育情況發表意見、及時分析,教師傾聽、指導。這樣能夠從家長和學校教師相互配合的層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雙向結合,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主體也會因此而豐富,效果提升。
(三)科學利用社會資源,延伸教育,補充教學
中職學校是培養“中國工匠”的主陣地,學生更早接觸企業、接觸社會、接觸工作。中職學校必須把握自身教育特點,在推進二者融合的行動中要科學利用社會資源,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讓社會環境成為開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實現有效教學補充。教師要充分認識,社會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相互融合時,中職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帶領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同時要及時跟進校企合作,將社會上的各種動向帶入課堂。這樣能夠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做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補充,能夠推進二者融合達到教育目的[5]??傊睦斫】到逃c德育具有重要關聯,將二者相互融合是教育發展新路徑,也是育人新方法。中職教育工作者應當從積極的視角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要明白融合的必要性,更要從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及道德素養發展現狀出發,明方向,探路徑,推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雙向融合。這樣的融合才有效,才科學,才到位。
【參考文獻】
[1]劉曉.論中職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有機結合的必要性[J].學周刊:下旬,2016(04).
[2]楊永明.如何在中職德育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J].學周刊,2020(29).
[3]鄒凱茵.新形勢背景下中職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啟迪,2019(08).
[4]劉曉民.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問題與對策[J].新西部:下旬·理論,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