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 10:4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和旅游風險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二條在本縣行政區域內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又稱雷擊災害風險評估)是指根據規劃和建設項目的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其可能遭受雷電災害的程度進行分析、評估或者預測,并提出相應技術防范措施的活動。
第四條各鎮政府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提高防雷減災的能力。
第五條縣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職責分工,組織管理、檢查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
發改、建設、規劃、安全生產監督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建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管理工作機制。
第六條以下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應當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以確保公共安全:
(一)《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筑物;
(二)油庫、氣庫,加油、氣站,液化天然氣、油氣管道站場、閥室等爆炸、火災危險環境設施;
(三)交通運輸、文化教育、體育、旅游、游樂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通訊、電力、金融證劵、信息系統等重要社會公共服務設施;
(四)大型建設工程、縣以上重點工程以及其它需要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場所和設施。
第七條凡屬第六條所列工程項目,發展和改革部門在項目立項時,應當通知相關建設單位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
第八條建設單位應當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前向縣氣象主管機構提出核準申請;氣象主管機構審核后,告知建設單位是否需要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辦理流程和所需材料。
第九條需要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建設單位在項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階段應同步委托有資質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機構,做好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
第十條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實行資質認定制度。從事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的機構、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核發的證書后,方可在其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業務,并接受當地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管理。
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資質管理,按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省政府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承擔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機構,必須嚴格執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政策法規及相關技術標準、規定,并對評估結論負責。
第十二條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項目所在地雷電活動規律和地理、地質、土壤、環境等狀況;
(二)雷電災害可能造成危害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三)防御和減輕雷電災害的建議、對策和措施;
(四)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結論。
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結論應當作為建設工程的防雷技術依據。
第十三條對需要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在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申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許可時,應當同時提供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機構出具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
第十四條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依法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建設單位對應當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工程項目拒不進行評估的;
(二)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單位未使用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結論擅自設計、施工的;
(三)涂改、偽造建設項目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
(四)涂改、偽造、倒賣、出租、出借、掛靠雷電災害風險評估資質證書的;
(五)未取得相應資質證書,擅自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
(六)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評估報告的;
(七)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機構向負責監督檢查的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八)違反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相關規定,導致雷擊造成火災、爆炸、人員傷亡以及國家財產重大損失的。
【摘要】旅游資源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這一點應受到充分重視。文章針對以上兩個方面問題進行相關研究與理論探討,提出包括自然環境價值與生態環境風險損失在內的旅游資源開發損益評估方程。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對資源開發風險進行先期評估,提前預防,盡量減少其開發損失,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資源環境經濟價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風險損失損益分析
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它對于生態環境社會等方面的消極影響逐漸暴露出來。如何對開發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在開發中保護生態環境,使區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持續發展是目前首要研究的問題。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價值,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與現代文明的基礎,科學技術能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
旅游行為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旅游行為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環境耗損和地方特色的消失。當前,對于旅游業這兩方面的作用,人們往往注意前者而忽視后者,認為其是無煙產業,投資少、見效快、產出高,而旅游消費又是一種精神消費過程,旅游資源不存在枯竭問題。實際上,過度開展旅游活動、不合理開發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會排出廢物、污染環境、消耗資源。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的污染與破壞、自然資源破壞、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破壞、社會污染。
一、自然生態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1、自然生態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
人們的思維慣性認為,自然生態區如果沒有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它的存在就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某些專業旅游人士也存在這樣的看法。原因在于:雖然它的存在有其自身價值,但這種價值并沒有通過貨幣形式體現出來,或只體現其中的一部分價值可以通過貨幣形式得以體現,而一旦進行旅游資源開發,門票收入、住宿收入、出售紀念品的收入等等大量的資金收益,讓人們看到資源開發后形成旅游區帶來的利益,進一步認識到開發的價值。正是由于這種觀念的存在,使人們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的時候,一味只重視開發后的經濟收益,忽略資源的固有價值。導致對資源的野蠻開發,使生態環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在旅游開發的時候要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考慮在內。
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通過一系列方法可以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評估。如印度加爾各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就曾經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為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它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價值約196000美元。
根據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和資源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方法可分為兩類:(1)替代市場技術法。它以“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余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評價方法很多,包括費用支出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旅行費用法和享樂價格法等等。(2)模擬市場技術法。又稱假設市場技術法,它以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其評價方法為條件價值法。目前,常用的方法為條件價值法、費用支出法和市場價值法。
二、旅游資源開發的風險損失評估
1、旅游資源開發風險評估步驟與方法
(1)充分了解旅游資源開發地區自然和環境的基本狀況,包括地質構造、氣候、土壤、河湖分布、植被分布、社區分布等等。社會經濟狀況調查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旅游開發項目的社會經濟調查圍繞項目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人群健康以及社會文化的相互作用展開。主要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情況、毗鄰的工礦企業等。具體包括區域總人口、城鄉比例、人口密度、人均耕地與水資源、收入水平與主要來源、居住特點與村鎮分布、占地拆遷問題及安置辦法、區域社會文化特點,有無特別風俗、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素質、人文景觀與歷史文化保護目標。
(2)分析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可能影響的地區范圍。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可能影響的地區范圍包括開發活動的直接影響范圍和間接影響范圍。按照程序,可分為調查范圍、分析范圍和影響范圍。按照受影響因子的性質,可分為植被、動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應的調查與評價范圍。一般確定此范圍所考慮的因素是:地表水系特征、道路交通狀況、地形地貌特征、生態特征、旅游開發項目特征等。可以把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及其影響范圍分為三級,如表1所示。
(3)風險識別。逐項分析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可能產生的對自然環境社會因子各方面的影響,綜合分析風險種類及風險發生概率。歷史記錄法——歷史上許多類型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不斷重演,如一定頻率的暴雨、洪水都有出現期。通過查閱區域的地方志可了解當地歷史上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及災害事件,再根據區域旅游開發活動的現狀,分析歷史環境破壞在當前條件下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損失。成因分析法——對于自然環境破壞不僅可分析發生原因,還可以找出其發生的規律,揭示其發生的可能性及時空分布。預測法——根據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區域旅游開發的性質和強度,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
(4)風險估算。不同的風險種類具有不同的風險估算方法,應用這些方法,分析各種風險可能產生的損失,最后進行加和,得到總的風險損失,
(5)風險評價。對風險損失嚴重程度進行評價,計算規避風險可能付出的代價,進行全面動態綜合比較,以確定具體的旅游資源開發活動是否應在這些可能產生風險的地方有所規避,或進行先期預防,并制定風險規避防范對策與建議。其中主要包括:主要對象——旅游開發建設項目。主要目的——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解決優美和持續性問題,為旅游資源開發區域長遠發展利益服務。評價因子——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的生態效應,根據旅游開發活動影響性質、強度和環境特點來篩選。評價方法——重生態分析和保護措施,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綜合分析評價。工作解度——闡明生態環境影響的性質、程度和后果。評估生態風險損失,采取有效措施使生態環境功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措施——合理利用資源、尋求保護、恢復途徑和補償、建設方案及替代方案。評價標準——法定標準、背景與本底、類比及其它、具有研究性質。
三、旅游資源開發的損益分析
通常,在對旅游資源開發收益情況進行分析時,一般考慮開發的費效比問題,即開發后產生的經濟收益與開發所需的資金及日常維護費用之間的差值,而忽略生態環境的價值,低估環境破壞的社會成本。產生這種現象,原因在于在市場中環境的社會價值通常得不到正確的反映,造成市場失效。這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導致:第一,由于很難制定資源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正如空氣一樣。第二,有些從環境中獲取的資源可以市場化,而其它的則不能,比如森林、木材可以市場化,由分水嶺保護而產生的環境服務則不能市場化。因此,一些非市場的收益經常被忽視。第三,公共可取性資源導致它們可以被所有人開發。如開發者并沒有認識到森林資源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從而導致大量開采。
關鍵詞:體育旅游;風險管理體系;少數民族
Abstract:According to queries of tourism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ports touris in Hunan, Hubei, Chongqing and Guizhou Minority Area, basic theory of tourism and sports tourism-related security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reat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the necessity to escort sports tourism of this region.
Key words:sports tourism; risk management system;the minonrity nationality
發展西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發展則要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決定。湘鄂渝黔交匯地區位于我國中西部多山區,屬于少數民族聚集地,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與少數民族文化吸引著無數游客的注意力,旅游產業已成為該地區主要的經濟支柱。隨著近些年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對于旅游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單純欣賞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特別是中青年旅游愛好者的要求。因此,特色旅游隨之而來,各地都在根據本地區的特點開發一些新的旅游產品,體驗式旅游越來越受到歡迎。在這其中,體育旅游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其獨特的魅力與參與性吸引著大眾的眼球。
關于體育旅游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是對于體育旅游的風險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從風險以及風險管理角度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旅游風險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從而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的健康發展。
一、風險及風險管理
風險是指在一定情況下,有關某一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用概率描述,不確定性是指基于某一事件發生的結果的概率介于0和1之間。當某一事件結果發生的概率是0或1時,說明該事件確定發生或確定不發生,因而就沒有風險。風險既可以是積極結果,即盈利的不確定性;也可以是消極結果,即損失的不確定性。而風險管理是指經濟單位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及風險評價,對風險有效的控制和妥善處理,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辦法。
二、湘鄂渝黔交匯地區體育旅游的風險因素分析
1.環境及旅游項目因素
本地區體育旅游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少數民族文化以及傳統體育項目的神秘感。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中極少有室內項目,絕大多數都屬于室外項目,究其來源是古代人們的一些生存技能,如狩獵、軍事訓練中的一些項目與方法。因此,體驗式的體育旅游就會受到自然環境很大的制約性,自然環境的潛在危險也就成為體育旅游風險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體育旅游的旅游項目即旅游客體分為兩部分,包括旅游資源與旅游設施。由于旅游資源大多是一些少數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其原生性是吸引游客的重點,項目組織者也會盡力保持這種原生性和神秘感以吸引廣大的旅游愛好者。正是因為這種原生性,導致現代化的保護措施相對缺失,對自然環境的變化缺少預見與控制,由此產生危險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少數民族聚集區大多經濟較落后,生產力水平較低。對于體驗式體育旅游的設備投入也就相對較少,作為輔助的保護設備的投入也就相應的更少了。這個也是風險系數提高的重要原因。
2.人文因素
(1)從組織機構方面分析風險因素
本地區的體育旅游組織機構由旅游公司、旅游景點以及一部分的私人旅游項目經營者組成。由于體育旅游還屬于新興產業,各方面的監管體系還不夠完善,對于組織者的資質管理也相對松散,使得一部分沒有資質的組織者也在經營這些項目。參與式體育旅游的客體屬于體育運動項目,要遵循體育運動的一般規律,屬于專業性旅游項目。游客多是沒有經過訓練的非專業人員,項目工作人員對于其參與前指導以及參與中的指揮就顯得格外重要,專業的項目管理人員是體育旅游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之一。經過走訪調查,目前受過專業訓練的項目管理人員極少,絕大多數僅僅是對本項目較熟悉的業余人員從事項目指導與指揮工作。體育旅游項目管理人員的規范培訓是目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2)從旅游參與者方面分析風險因素
體育旅游的主體是旅游的參與者,體育旅游的參與者以中青年為主,年老及年幼者很少參與。這些參與者都是富于冒險精神的,希望尋找新奇刺激的人群,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但是受過專業運動訓練的比例較小。這就會出現一部分的參與者對所要參與項目的危險性預見不足,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出現偏差,從而會導致危險的發生的幾率大大提高。
(3)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民族體育旅游是少數民族地區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必將成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安全是每個旅游者首要關注的問題,沒有了安全的保障,旅游項目的魅力無論有多大都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參與,從而也就對其經濟效益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
目前常規旅游業以及成型的體育產業正逐步形成一套可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如旅游團體的專業導游;參與項目的專業陪同人員;大型體育賽事的專業安保工作;種類繁多的保險項目等,但是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特殊體育旅游項目風險管理體系還是個空白。根據民族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特點制訂與之相適應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預警機制以及控制手段,逐步形成一套風險管理體系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魏德建,等.大型體育賽事的風險構成初探[J].山東體育科技,2005(9):69-70.
[2]胡炳志,等.保險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10.
一、旅游企業財務風險基本概念
旅游企業經營領域涉及較為廣泛,以游覽、娛樂、住宿、購物、餐飲為經營主線,其財務管理特點基于旅游產品特點。就旅游企業來說,產品生產大多在服務上,其產品特性完全是服務性產品特點,如生產銷售同時發生、不可儲存性等,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近年來,隨著競爭的激烈化,旅游企業面臨的風險因子越來越多,這就需要企業處理好投資、融資、籌資及日常的財務工作,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保障內部組織的穩定運營,為企業競爭提供必要基礎。旅游企業的財務風險,總的來說包括內部風險及外部風險兩類,內部風險主要指內部管理失調引發的風險,包括投資、籌資、決策等方面。外部風險主要指經濟、政策、文化環境的變動。這些風險因子都會對旅游企業的收益造成影響,對旅游業長期發展不利,因此,旅游企業必須熟練掌握財務風險分析及管理工具,強化財務風險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分類
針對旅游企業,財務風險可分為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兩類。其中,不可控風險不受企業自主意志影響,被動性強,是所有企業都會面臨的風險,來自宏觀條件,如國家產業政策、企業主營業務區域狀況等??煽仫L險主要包括籌資、投資、資金回籠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過自主決策避免或解決。
(一)不可控風險不可控風險主要是旅游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以5.12地震為例,由于民眾對地區災害性時間的擔憂,游客多數會選擇其他地區旅行,直接減少了四川地區的旅游業務流量,若企業以此地區為主營,由于企業資金長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區,這些地方的旅游企業經營風險就會極高。此外,國家政策上,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旅游企業可能會被迫出現轉產或經營調整,不同性質的旅游企業受到的影響也會不同。
(二)可控風險可控風險是企業內部經營風險。一般的,旅游企業可控風險主要表現為償債能力不足、現金流量呈現負數、依賴短期借款引起的資金周轉不靈等。這類風險的成因往往來自企業內部,如決策失誤、資產負債評估能力不足、競爭過強、財務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財務控制為例,旅游企業財務控制難度遠遠高于工商業企業,一方面,企業應收賬款控制難度大,流動資產占用高,另一方面,應收賬款存在虛增企業利潤,企業難以把握自身實際財務狀況,直接為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三、旅游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財務風險意識不足、人力成本及宣傳成本支出占比過大、資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資風險度量不足、內部控制不到位、精細化管理程度不高等。從普遍性入手,本文總結旅游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如下:
(一)強化業務流程控制要實現高效的財務風險防控,旅游企業必須強化業務流程控制,強化財務管理剛性。首先,在旅游項目開展過程中,企業將所有業務納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戶要求、費用、行程上引發的不穩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產品時,旅游企業要嚴格按照旅游合同辦事,按照合同內容,依據景區計費標準行事,制定嚴密的計調單,若要開辟新路線,則需進行專項調查之后確定。第三,要按計調單編制及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合理劃分行程中團隊成員職責,形成相互制約機制,避免超預算、資金結算錯誤等風險。第四,旅游行程責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將計調單、安排、服務標準等要求事項部署下來,以便實現行程中費用控制。因此,計調單剛性必須足夠,要嚴格按照計價單控制成本,嚴格審查,該報銷盡快報銷,不該報銷堅決不報。
(二)強化財務控制首先,旅游企業應完善內部各項財務工作細則,按現有會計準則、會計法等相關法律,結合行業特點及企業特點制定本企業財務會計明細操作規范,強化風險監控。第二,要注重會計工作的實際執行,強化經濟活動的系統記錄與分析,使企業內部資產及財務狀況得以正確反映。第三,要強化資金和費用管理,提高預算科學性,要嚴格按照旅游主線及行程開展預算,避免預算超支及預算不足。
(三)強化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建設首先,風險評估指標設置應以企業資產負債率為基礎,當資產負債介于40%~60%時,企業資金配置最為合理,低于40%資金充裕且可能發生限制,高于60%企業資金緊張,負債較高,應啟用財務預警,控制負債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動比率也應作為風險指標的組成,應將流動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業資金鏈風險。其次,在風險防控設置上,旅游企業應當首先強化員工及部門財務風險意識,在規范財務基礎工作的同時不斷強化制度性建設,在大財務管理架構上,計調單、會計核算憑證等進行標準規范,對收支預算、資金回款等項設置專用管理辦法。最后,旅游企業可引進外部監察機構,利用抽查、倒查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評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時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強化財務隊伍建設團隊凝聚力上,應當營造以人為本的團隊氛圍,為財務人員樹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崗位設置上,應實行輪崗,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避免長期任職出現的崗位漏洞;培訓機制上,可采取持續教育與專項教育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業內宣傳財務風險知識,聯合專業機構制定培訓計劃,營造風險防控氛圍,另一方面可開展主題明確、重點明晰的財務風險防控教育活動,如競賽、案例交換等,提升財務隊伍素質,避免因人員疏忽導致的財務風險。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詢、電子政務、旅游電商三大系統。策略上,旅游企業應當從強化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信息化發展環境建設、完善安全保障體系三方面入手。實際操作上,一方面,政府應為企業構建信息技術宏觀條件,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業要強化門戶網站建設,如提高網站信息詳盡程度、組建論壇、構建客戶交流機制、同行聯合網上宣傳等;優化電商模式,如構建個性化網絡平臺、開展虛擬旅游經營等;大力開展網絡營銷,如交換友鏈、Email推廣、自媒體推廣、競價排名推廣等。第三,要強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關部門協作、銀行網上協作、網絡公司協作等。第四,可開展CRM客戶關系管理,提高客戶滿意度,實現客戶回流。第五,強化系列服務。第六,加大員工專業培訓,如導游技能、財務技能等。
四、結語
關鍵詞:旅游保險;現狀;原因;對策
1現狀
雖然從理論上而言,旅游保險對旅游業能起到規避風險的積極作用,但是從目前的現實發展來看,旅游保險的這種積極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旅游保險市場“叫好不叫座”。
旅游保險自產生以來,就被各界推崇,被看做是規避旅游風險的有效手段,而且在發達國家也得到了證實,每年不斷遞增的旅游收入和中國旅游良好發展也為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極具發展潛力。但是目前的實際狀況卻并非如此,2006年國內旅游有13.94億人次,出境旅游有3452萬人次,同時還接待了1.29億人次的入境旅游,旅游總收入6229.74萬元。但是,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除了20%左右的旅客是隨團旅游由旅行社辦理保險外,絕大部分出游者均處于無保險狀態,每年至少應有70億元保費潛力的旅游保險市場,實際卻只有約10%至20%的收入,有八至九成的市場尚未開發。旅游保險市場存在輿論導向與實際情況相背離的情況。即政府在積極推進,但旅游企業、保險公司和游客這些利益相關方卻持觀望態度。
(2)旅游保險產品營銷力度不夠。
目前總體而言,旅游保險的種類還比較多,比如說太平洋壽險的“逍遙游”、“世紀行”、“神行天下”、“境外救援”;平安保險公司的“旅行平安卡”;中國人壽的個人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太保產險的君安行等,此外,為防范旅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一些保險公司還推出了綜合旅游險,涵蓋了意外身故、殘疾、燒傷保險金、意外醫藥補償、意外住院補貼等保障,如平安壽險“萬里通”卡、友邦寶安個人意外險計劃、太保壽險綜合意外險保障計劃,還有美國美亞保險公司的“萬國游蹤”和人保財險新推出“商務旅行保險”等等,這些產品的開發標志著國內財產保險公司在旅游保險產品開發的廣度、深度和精細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發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人保財險共開發旅游保險產品94個,包括61個全國性產品和33個區域性產品。雖然險種的涉及面和涵蓋面都比較廣,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消費者的購買率還是比較低,還沒得到市場的積極反應,由于專業性強和產品名目繁多的原因,有許多產品甚至還不為人知,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應出我國現有的旅游保險產品在營銷方式和理念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3)旅游險種涉及缺乏針對性。
目前,在我國主要有旅行社責任險、旅行人身意外險等險種,這些險種的很多條款都和一般的人身意外險沒有太大區別,而面對日益火爆的“自助游”市場和漂流、攀巖等特種旅游項目,保險公司又沒有相應的產品與之對應,整個市場存在供需不對稱的矛盾。
(4)旅游保險賠付限制較多。
主要表現在:①賠付的金額較低;②賠付手續繁瑣;③賠付率不高。以上海為例, 2006年上海市旅游保險賠款和給付為586.4萬元,簡單賠付率為14.5%,低于2006年上海市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19.9%的賠付率。
(5)旅行社責任險作用未有效發揮。
旅行社責任險是為規避旅行社經營風險,保障游客權益而對旅行社征收的強制險,但是由于宣傳不到位,現有旅行社責任險面臨的有利作用并未有效發揮出來,①由于保險公司之間的相互競爭和旅行社處于節約成本的考慮,降低投保金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險公司理賠不到位,賠付緩慢和賠付款額低的局面;②游客的誤解,大部分游客認為旅行社投保了強制險是為游客的風險買單,只要在旅游過程中發生任何侵權行為或意外均可找旅行社索賠;③旅行社責任險賠付金額太低遠遠無法彌補一次意外或事故的損失,極大挫傷,旅行社投保的積極性。
2原因
旅游保險發展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認,居民的普遍保險意識薄弱,旅游保險產品不能有效地對應日益細分的旅游市場,保險公司營銷不到位等等因素客觀上制約了旅游保險的發展,但是從深層次的原因來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2.1文化因素
文化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它潛移默化地左右著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甚至生活的細節。在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人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對于生活中的各種風險以此為逃避和開脫的理由,采用消極態度,而一部分人則講究“吉利”,凡事必往好的方面想,如果要在出門前就把若干風險因素考慮進去,事先為未知的意外買一份保險,是許多人不能接受的,說是僥幸心理也好,說迷信也好,大部分國人的保險意識仍然十分淡薄缺。在我國,目前壽險的保單密度僅10%,人均保費不到400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再如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造成了幾千億元的經濟損失,但我國保險界的保險賠付僅為33.5億元,顯然絕大多數的災民都沒有向保險公司投保。而在許多發達國家,比如在美國,85%以上的家庭都參加壽險,他們的保單密度已經超過了150%,保險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保險業雖然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保險意識并沒能相應的達到普及和全民接受,保險意識并沒有所深入人心,人們普遍對保險缺乏認識,這和我國的國情和文化傳統有著直接的關系。
2.2行業因素
(1)行業自身發展不成熟。
旅游業和保險業均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自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后才開始起步,二者的發展時間不到30年,而且都是以略微“超前”的模式發展,在經歷了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后,到目前已經初具規模,成為新興行業的代表。盡管兩個行業在短時間內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績不容小覷,但是這一發展并非是漸進式地良性發展,再繁榮的光環仍然無法遮擋由于基礎薄弱而遺留的各種體制上和制度銜接上的問題。隨著消費者的日益成熟以及各種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旅游業和保險業均存在低價惡意競爭,市場不規范、體制不健全等問題。
(2)行業之間信息不對稱。
旅游保險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對于旅游業和保險業而言都具有邊緣性,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旅游業和保險業是兩個完不同的行業,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和體制。由于兩個行業對彼此業務不熟悉,客觀上造成了行業之間信息溝通的不順暢,如旅行社的資質和信用度不能為保險公司所掌握,會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對該旅行社的風險評估,而旅行社對保險業務的不熟悉也會直接造成對保險公司的種種誤解和抵觸情緒。因此,信息的不對稱嚴重阻礙了行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造成了隔閡,從而客觀上制約了旅游保險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會信息化 內部控制 對策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會計工作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息系統的普及使用為企業內部控制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如無紙化會計帶來的數據審核、確認,電子檔案的歸檔保存,會計電算化處理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等,這些都對內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對會計人員在操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企業的管理監督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浙江某大酒店是一家涉外旅游飯店,由國有集團公司投資近2億元組建而成的。酒店于2000年4月29日正式對外營業。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規范。這對企業進行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企業如何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少企業雖有意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卻覺得無從下手。由于假期有幸在N酒店財務部進行了實踐鍛煉,能夠詳細了解該酒店的情況并收集整理相關的信息,熟悉該酒店的內部管理。因此,借鑒內部控制理論成果和實務經驗,研究建立適合N酒店發展相適應的內部控制體系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同時希望通過酒店內部控制的分析,分析其內控的缺陷和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也為其他企業提供借鑒意義。
一、酒店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設計問卷,并根據深度訪談的內容,對N酒店有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酒店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酒店內部環境
企業內部環境是實施其內部控制的依據。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為整個內控系統的運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據訪談了解到,酒店的機構設置做得相對完善。從酒店是否做到不相容職務分離,分級授權控制中了解到,酒店的權責分配做的相對比較好,讓權責在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分配來完成。但是董事會對于酒店的決策控制力不足。因為經理層位于生產經營的一線,而董事會成員中有一部分是獨立董事或外部董事而非執行董事,這類董事來自于不同的行業且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董事會對于管理層的提案無論支持與否都缺乏充分的知識支持和信息支持。
(二)酒店風險評估
酒店的運行與長期發展的目標相一致,但是對于各部門的具體目標卻介紹的不夠詳細。從酒店的員工是否能很好的理解酒店發展的長期戰略和明確的目標?這一問題了解到,當酒店管理層制定發展目標后,會傳達到各個部門,上下級之間很少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但是員工對于本業務單元的目標認同感卻并不是很強,大多數的員工只是比較機械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員工對風險的識別,財務部和人力資源部相對較好,康樂部對風險識別能力不是很強。而當員工發現風險,很多時候沒有能夠向管理人員及時的匯報。
從深度訪談問題:您是否清楚有哪些外部因素可能引發酒店管理的風險?可以了解到員工了解的比較多的是管理層的管理能力,但是酒店內部人員的流動和財務狀況對內部風險的引發,員工的了解比較少。從這兩個問題的訪談中可以了解到,員工對于引發酒店風險的因素了解的還不夠全面,還需要管理人員在這方面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酒店的風險分析流程還不夠全面恰當,而且當風險分析出來之后,沒有馬上傳達給管理層。酒店的員工對風險分析能力很欠缺,無法明確的描述相應的風險。從深度訪談問題,員工對于風險分析基本都停留在表觀層次上,而不了解具體風險分析的方法。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即使識別出了風險,也沒有辦法對風險有一個準確的分析,更沒有辦法做到良好的風險應對。
(三)酒店控制活動
酒店設置了專門的內部分離監督機構,并且對酒店內部控制控制活動取了適當的程序和方法進行落實和完善。酒店根據經營活動中金批準額大小和事項重要程度不同控制分層級授權審批。酒店管理層的直系親屬系統沒有擔任酒店財務管理部門控制的管理人員。
沒有輪崗不利于崗位人員對于酒店會計工作整體需求和工作要求的了解,而且對酒店整體的利益觀和效益觀的了解也會有所欠缺,最重要的是,互相牽制人員在長期的搭檔中可能會互相包庇。了解到酒店營運分析控制有待進一步加強。酒店目前只有預算執行結束后的考沒有建立階段性考評工作,而這方面的問題亟待改善。
二、酒店內部控制體系的改進建議
筆者根據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反饋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了解到酒店企業的真實情況,針對酒店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執行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改進優化,使其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由于酒店董事會的決策控制能力不夠強、酒店并沒有將審計委員會與監事會分開;員工職業素養需要提高、對特定崗位的描述不夠清楚、對員工的考察次數不夠、培訓制度貫徹不夠認真;管理者對酒店文化的宣傳不夠、員工違背道德準則時,沒有給予足夠的懲罰措施、招聘流程不規范等。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優化建議:
(一)崗位設置與權責分配
酒店的管理結構完善與否對酒店內部控制體系效果的發揮起到基礎性作用。酒店應對各個崗位職責進行準確的描述及規范,從而形成《職位說明書》,其中包括各個職位的稱謂、描述、工作職責、工作權限、工作績效考核標準等。
具體建議:
1、工作內容和流程進一步標準化
由于不同的酒店財務崗位設置不太一樣,即使同樣的崗位工作內容和流程也大相徑庭,能否研究一套標準化的工作內容和流程,是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的。建議在明確崗位架構和崗位職責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崗位工作內容和流程,既能夠完成酒店財務管理的各項職責,也能夠實現工作的高效,最終形成一套標準的崗位工作內容和流程,這套標準可以在酒店其它部門和集團內其它酒店推廣。
2、工作流程進一步細化
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細化,盡可能使得一個新手按照工作流程的說明就能夠完成該項工作,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一個新手熟悉崗位的時間,無形之中也是對酒店人力成本的節約。
3、采購與存貨管理方面問題與建議
(1)采購無任何計劃性。計劃采購與應急采購無任何區分,各部T對本部門使用物品沒有任何月度以及年度的采購計劃,所有采購都是即時的。建議酒店制度采購計劃,由酒店各部門根據每年物資的消耗率、損耗率和對第二年的預測,在每年年底編制采購計劃和預算報財務部審核;計劃外采購或臨時增加的項目,需要制定計劃或報告財務部審核。
(2)采購付款報銷方式不夠明確。酒店沒有明確額度內的報銷方式,自由性較大。建議酒店采購員采購的大宗物資的付款要經財務總監審核,經確認批準后方可付款;支票結帳一般由出納根據采購員提供的準確數字或單據填制支票,若由采購員領空白支票與對方結帳,金額必須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按酒店財務制度,規定額度內的付款可以采用現金,超過的使用支票或委托銀行付款結款;超過額度要求付現金者,必須經財務部經理或財務總監審查批準后方可付款,但現金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
(3)資產報損控制不夠嚴格,對員工無懲罰激勵機制。酒店對低值易耗等物品的報損控制不夠嚴格,沒有明確正常的報損率以及相關的懲罰激勵機制。建議明確建立相關的報損率以及相關的懲罰激勵機制,以此來鼓勵員工降低物品的損耗率,提高工作積極性。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
酒店應當依據公司設定的具體控制目標,進行全面、系統、不間斷的收集相關有效信息,結合酒店的具體經營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從而實現有效控制。員工缺乏風險應對能力,對應對風險的策略了解的不夠全面。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優化建議:
1、設定控制目標
酒店內控控制目標的設定是酒店進行基于風險評估的內部控制運作的前提。酒店內控目標既包含長期戰略發展目標,同時也包含酒店近期計劃的短期具體目標。目標設定應遵循實事求是和目標指導實踐的原則,指定的控制目標要實事求是,切實可行,與酒店的發展規劃保持高度一致。需要指定詳細的具體目標,指導酒店內部業務活動和協調各個職能部門活動。
2、酒店的風險識別
造成酒店經營風險的因素來自很多方面,總體而言可以分為兩類,即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酒店內員工現階段對于外部風險中的政治與經濟因素了解較少,對店內的內部風險的財務狀況因素及內部員工流動性風險認識存在不足,酒店需要建立相關培訓體系,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各個業務部門員工的培訓。只有對風險因素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有效的進行內控體系風險的分析并制定相對應的方法。
3、酒店風險應對
酒店風險評估是為了最終的風險應對,酒店在對自身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發展階段和內外部環境變化,繼續搜集分析風險變化信息,從而適時調整應對風險的策略。對員工進行風險應對相關培訓,讓其了解主要的風險應對策略包含規避風險、降低風險、承擔風險、轉移風險。
(三)完善信息溝通系統
酒店的運轉基于內部信息及外部信息的取得、分析及使用。通暢有效的信息溝通系統是酒店高效運營的重要基礎。筆者對酒店信息溝通系統的調查分析中發現如下問題:酒店各部門之間合作有待加強、各個系統協同化不夠好、餐飲部對信息收集能力較弱、員工對高質量信息理解不全面。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優化建議:
實現信息系統的高效運行主要依托于建立協同化的酒店信息系統,主要由會計信息系統、客房管理系統、餐飲管理系統、購和倉儲系統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組成,各個系統協同工作,無縫銜接。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系統需要及時提供符合會計電算化要求的會計信息,并且根據酒店相應的規章制度完善系統的各個分模塊,與此同時,酒店應合理安排不相容工作崗位的設置??头抗芾硐到y。建立并完善智能化的客房服務管理系統,從而保障酒店提供服務的智能化及高效。
餐飲管理系統。用計算機系統為顧客點餐提供自動服務,從而完成點菜、送單及收款服務。此系統要與采購銷售系統相結合,無縫銜接,發揮其內在分析功能,從而協調采購與銷售活動,并結合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則。同時鑒于調查問卷中發現餐飲部對于信息收集能力很差,餐飲部門的員工在為客戶服務時,盡可能多的了解顧客的信息,提高服務質量,在酒店餐飲搞活動時如團購等通知顧客,盡量爭取回頭客數量的增加。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趩柧碚{查的結果,了解到酒店各個部門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信息系統,對于信息系統設計合理,其信息流暢性及保密性均表現良好,但員工對于信息系統架構的了解只在初步階段,需要進行進一步加強。同時各個系統的協同化不夠好,部門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單一系統的強大無法彌補系統協作上的不暢和失誤,這是提高酒店管理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信息系統的員工培訓對于系統高效運行至關重要,酒店應該定期加強對此系統的應用培訓,可不定期引進或咨詢外部相關領域專家進行相關培訓。
(四)規范并完善酒店的控制活動
筆者對酒店控制活動的調查分析中發現如下問題:酒店的職務分離控制做的不夠完善、授權責任不清。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優化建議:職務分離控制,授權批準控制及會計系統控制。完善健全的會計系統控制是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及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1、增加夜審崗
由于夜審很難招到人,所以財務部一直沒有設置該崗位。夜審和日審是酒店稽查體系的兩個樞紐,只有建立完整的稽查系統才能有效的掌控整個酒店的經營,雖然目前采取由前臺收銀行使夜間稽核的職能,但實踐中前臺收銀只是完成了過賬職能,并沒有履行起稽核職能,夜審工作流于形式,這就難免產生漏洞。建議加強夜審崗的招聘工作,在招到合適的人員之前可以采取由日審人員進行突擊夜審的辦法來加強夜間稽核工作。
2、增加資產管理崗
由于除存貨外,大部分實物資產為業主所有,在核算時也未記入損益,所以在資產管理上除專人管理存貨外,其它資產的管理相對比較薄弱,如果這些資產管理不善的話,會大大增加酒店的費用支出,影響當期損益。建議設置專門的資產管理崗來管理酒店的資產。
3、制定崗位說明書
目前財務崗位的工作職責主要還是依賴相關人員的經驗,并沒有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文字說明。建議制定包含崗位基本情況、任職條件、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等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崗位說明書。
三、主要結論
本項目以內部控制理論為基礎,以酒店為調研對象,采用了實地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對酒店的經營狀況和內控現狀進行了解,經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酒店內控體系的缺陷及問題。根據內部控制的相關理論,針對發現的實際問題,對酒店內控體系提出相應的優化完善建議。酒店主要問題表現在員工素質考察制度不完善、人力資源成本控制較差、對于企業文化認同感有待加強、風險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風險應對策略單一、控制活動職務分離建設較差、內部監督體系尚須完善等等。筆者根據上述問題提供優化內部控制體系思路: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優化人力資源系統并建立相應員工培訓教育制度,尤其是對風險應對的培訓;建立高效信息系統;完善監督體系,制度嚴格的監督制度及監管流程;明晰酒店各部分控制活動、職務分離并建立嚴格預算。通過對酒店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優化建議及方案,以期為我國本土星級酒店企業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J].交通財會, 2009 (6)
項目融資的社會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擴散性,因此必須對整個項目的全過程進行社會風險管理,以保證各方的利益不受損失。引發項目融資社會風險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將項目融資的社會風險主要歸為以下五類:
(一)項目融資征地拆遷類社會風險征地拆遷類社會風險主要是指由于項目的建設經營需要而導致的土地征用、居民拆遷、移民安置與補償等因素而引發的風險。征地拆遷類風險也是項目融資中最常見的一類社會風險,貸款項目往往會因項目建設用地需要涉及征地拆遷。1.建設征地。農民由于土地的征收失去部分或全部的土地后,其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即便獲得相應的補償,他們仍然要面對生活習慣和生計方式的改變,一旦花光了項目單位給予的補償,生活溫飽再次難以解決時,就有可能激發矛盾,引發惡性事件。因此對于失地農民,僅僅給予其充分的補償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和項目單位應對其采取技能培訓等措施解決其就業問題,恢復其生計來源,而對于有些情緒較大則需進行心理疏導,并且做好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2.城市房屋拆遷。由項目建設和運營需要引起的城市拆遷導致的社會矛盾更加突出。非自愿移民這個群體一直以來都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最為關注的群體,拆遷補償制度是否合理公平、申訴渠道是否通暢、拆遷執行單位的執行方式都可能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導火索。此外,被拆遷的居民通常被安置在新的居住區域里,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社交網絡和人際關系的改變都會使其難以適應新的生活。國內因對融資項目中社會風險認識不足而導致項目遭受巨大損失的例子數不勝數,例如,中冶置業南京下關地王項目,昔日的全國總價地王如今被第四次拆分轉讓,中冶置業以256億元拿下的下關1、2、3號地塊由于拆遷困難等問題,在近4年的時間內都無法進行實質性的施工,使項目陷入資金流動困難的僵局,中冶置業最終選擇放棄了這個拆遷緩慢、開發周期長并且占用資金多的項目。項目融資業務中,項目的失敗必然導致銀行收益的損失,征地拆遷類社會風險的防范對項目方和貸款銀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項目融資事故災難類社會風險項目融資事故災難類社會風險主要包括由自然和事故災難導致的社會風險。1.自然災害類社會風險。鑒于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之一,項目融資由于自然災害引發的社會風險也占有一定比例。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地震、臺風、泥石流、火山爆發、洪澇等。地震災害容易引發次生災害,導致爆炸起火、房屋道路橋梁坍塌、毒氣泄漏、放射物污染等。洪澇災害是我國氣象災害中最為嚴重的一種,臺風則是氣象災害中破壞強度最大的一種。自然災害具有不可控性,不管出現哪種,都會導致項目不可挽回的損失。對于災害高發地區的融資項目,項目方和貸款銀行都應考慮到自然災害類社會風險引發的項目完工和收益風險。2.事故災難類社會風險。項目融資的事故災難類社會風險主要分為項目建設期的事故災難風險和項目運營期的事故災難風險。項目建設期的事故災難風險包括:火災、爆炸、施工人員的安全事故、施工設備發生故障等,項目運營期的事故災難主要發生在一些高危行業里,例如礦業、化工產業、發電行業、機械制造業等。這些行業會不同程度的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儲存易燃易爆物料,其生產過程如果不進行嚴格的安全控制,極易發生火災、爆炸和毒氣泄漏等事件。項目事故災難會直接導致項目質量受損、成本超支、工期拖延、停工、施工人員傷害等問題,也會間接的增加貸款銀行的信貸風險。例如,武漢某建筑工地的電梯墜落事件,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現場,一臺正在施工的升降機在升到距離地面約100米高度的距離時,突然間墜落下來,電梯里面19名作業的工人隨之墜下,全部當場死亡。在事故原因調查中,在場的工人說到,提前檢查時原本發現升降機支架有螺絲松動,并且升降機經常嚴重超載,這些問題恰恰說明了對施工安全的忽視,項目建設時期應盡量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三)項目融資勞工問題類社會風險項目融資勞工問題類社會風險主要由勞工薪資待遇和勞工的工作條件等問題導致。1.勞工薪資待遇問題。項目建設過程中勞工的薪資待遇問題切實關乎勞工權益,項目單位由于違約或資金短缺而導致拖欠工資、歧視或者虐待基層勞工的行為也會引起社會沖突的產生。勞工由于信息不對等,與項目方勢力的懸殊,而無法通過合法的渠道爭取自己的權益,從而產生。2.勞工的工作條件。勞工的工作條件也是導致勞工問題的一個導火索,包括工作環境、安全設施、工作時間和強度等。工作過程中,應保證勞工的工作時間和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類,疲勞作業極易導致事故;對于地下作業和高空作業等高危行業應嚴格監控安全設施,將勞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隨著勞工權益維護意識增強,勞工問題的日益凸顯,由勞工問題引發的社會事件比比皆是,其導致的社會風險直接影響到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對項目產生負面社會影響,造成項目方的還貸危機。
(四)項目融資環境污染類社會風險項目融資的環境污染類社會風險是指由于項目融資的建設運營而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由于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涉及環境問題的項目備受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媒體輿論的壓力極易造成社會風險的放大,貸款項目由于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風險一觸即發。國內由于項目融資啟動時環評不充分、對環境問題造成的社會風險的忽視而使項目停滯甚至“下馬”的案例不勝枚舉。例如,啟動排海工程、昆明PX項目、舜盈光伏項目等等,這些項目的“下馬”也警示了項目方,盲目追求經濟效益,不重視環境問題,造成嚴重的社會風險,項目只能停工。
(五)項目融資文化因素類社會風險文化因素類社會風險是指銀行項目融資對人文環境和宗教文化的影響,包括項目建設造成的對旅游資源及景觀的破壞,對宗教設施、文物古跡、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土著人權的破壞或影響等。1.文化遺產的破壞。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面臨著各種基礎建設及農村城鎮化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間的矛盾,盲目的開發造成了眾多文化遺產的損失和破壞,這種建設性破壞對文化遺產造成毀滅性的災難,遭到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引發社會危機。2.宗教場所設施的破壞。項目的建設和實施對當地居民的社會和文化影響是潛在和長期的。土地的征用如果造成了寺廟、墓地、教堂、宗教場所或儀式臺等的破壞,很有可能引發當地居民內心對項目的強烈抵觸和阻工事件的發生,這些宗教文化場所代表著當地一代代信徒的精神慰藉和心靈依托,如不處理好項目融資實施中涉及的宗教文化問題,便會導致宗教問題產生的社會風險。3.少數民族習俗的破壞。由于少數民族生活習俗和等的特殊性,在少數民族區域開展的項目融資,要把保護少數民族風俗、文化、民族遺產放在首位,減少與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發生沖突的風險,避免民族矛盾的產生。土耳其伊利蘇大壩的修建便是文化因素類社會風險的一個典型案例,伊利蘇項目開始于1954年,是由土耳其國家水利工程總指揮部按照增強底格里斯河土壤和水資源的研究需求而發起的。伊利蘇大壩完成后,它將淹沒哈桑凱伊夫小鎮,這是一個古老的小鎮,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包括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的村莊和文物,并且導致當地土著居民的大規模非自愿移民。由于伊利蘇項目違反世界銀行的規定,所以世界銀行拒絕為其貸款。此項目至今爭議不斷,受到國際NGO環保組織和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文化因素類社會風險影響深遠,在項目融資中應盡力避免和緩解,解決好項目建設與文化保護之間的沖突,以免引發社會矛盾,造成銀行的借貸風險。
二、項目融資社會風險的防范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意識到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關鍵時期,資源消耗加速,環境惡化日漸加劇,社會貧富差距增大,社會矛盾擴大化,直接影響者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金融機構意識到不負責任的信貸行為對其在法律、經營和名譽方面帶來的風險。我國政府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項目融資社會風險的管理進行積極的探索,并且規定國家發改委審批核準或者報國務院審批核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項目主體需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這些舉動和措施都標志著我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對項目的社會風險更加重視,并且落腳于中國實際的金融環境。針對項目融資的社會風險管理,借鑒國內外實踐經驗,本文提出相應的社會風險防范策略。
(一)加強銀行自身建設,將社會風險管理的理念滲透到企業文化中風險的預防是風險管理中的基石,也顯示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銀行業必須轉變其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對內部員工進行培訓,加強員工對社會風險的認識。項目融資社會風險的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負責任的信貸行為可以為銀行帶來良好的聲譽,將防范社會風險的理念塑造為企業文化有利于銀行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項目融資社會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培養復合型的社會風險管理人才在銀行內部成立獨立的社會風險評估部門,明確部門的職責,一方面有利于項目融資社會風險的監督和預警,另一方面能夠保證項目融資流程中對社會風險的全程控制。社會風險管理的涵蓋范圍復雜廣泛,設計經濟、法律、管理、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管理者需要跨專業、知識面廣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在銀行進行內部專業培訓,并通過招聘外部專家學者,對其進行指導。
(三)借鑒國內外經驗,制定銀行業內部融資指南國外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用赤道原則來對社會風險進行管理,通過借鑒其成功的管理經驗,我國銀行業可將其轉化為各個行業的融資指南,使其具有強操作性。將融資項目依據該行業的融資指南和社會準則進行審查,銀行信貸部門對于客戶提出的貸款申請,在進行審核和準入控制時,不僅要滿足國家信貸政策,同時也要滿足社會和環境標準。對于具有社會公益效益和有利于社會發展的項目,給予支持和優惠政策,不同的項目融資,實行差別化定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