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財務決算和預算的區別
時間:2023-12-26 15:11: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決算和預算的區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建筑工程,竣工決算,造價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加強對建筑工程竣工決算階段的造價控制工作的研究,可以不斷的深化對該造價控制工作的水平,從而可以更好的為建筑工程服務。由于近年來我國在建筑工程行業方面的巨大發展,以及我國在建筑工程竣工決算結算的造價控制現狀,有必要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
二、工程竣工決算反映的內容
竣工決算是建筑工程經濟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項目法人核定各類新增資產價值、辦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據。通過竣工決算,一方面,能夠正確反映建筑工程的實際造價和投資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竣工決策與概算、預算的對比分析,考核投資控制的工作成效,總結經驗教訓,積累技術經濟方面的基礎資料,提高未來建筑工程的投資效益。
經審查后的工程決算是核對建筑工程造價的依靠,也是建筑項目竣工后編制竣工結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資產價值的依據。竣工決算,又稱“工程決算”,是反映竣工建筑項目在建筑過程中發生的全部建筑支出,落實結余的各項財產物資及其他資金,正確核定新增固定資產的價值,考核計劃和概預算的執行情況,分析投資效益的文件??⒐を炇請蟾娴闹匾M成部分。建筑項目竣工決算的內容,對大、中型建筑項且和小型建筑項目有不同的要求。前者包括:
1、竣工工程概況表。主要反映竣工項目新增生產能力、建設支出以及技術經濟指標,用以考核計劃和概預算的執行,分析投資效益。
2、竣工財務決算表。主要反映竣工項目的全部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情況,落實結余的各項財產物資和其他資金。
3、交付使用財產總表和交付使用財產明細表。匯總反映各個單項工程和明細、反映建成交付生產使用單位的新增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全部價值,作為財產交接的依據。
小型建設項目編制:
1、竣工決算總表。反映竣工項目的工程概況和財務情況。
2、交付使用財產明細表。同時應編制竣工決算說明書,對建筑項目工程質量、試生產和投資效益情況,建筑成本超、降原因,結余資金處理意見,遺留收尾工程安排落實措施,以及主要經驗教訓加以說明。
三、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若干問題的探討
1、針對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認識的不足,強化竣工決算作用的認識
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是全面反映工程建設各項費用的關鍵,是檢驗工程建設中不合理開支與違背投資計劃情況的重要工作。同時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還是為竣工驗收提供依據的的重要工作。在現代工程建設投資建設過程中,建設企業往往忽視了竣工決算工作的重要性。針對這樣的情況,現代建筑工程建設企業必須提高自身工程造價竣工決算工作的認識。通過對竣工決算工作認識的提高加強相應體系的建設,將實現工程決算工作的最終目的。
2、完善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管理體系,促進竣工決算工作的開展
通過上述的論述可以看出,現代建筑工程建設企業工程造價竣工決算工作開展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企業提高對竣工決算認識的同時,建筑工程建設企業應以完善的工程造價決算體系建立為決算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根據企業建筑工程施工類型、實際情況以及企業的管理架構與流程等構建符合企業實際流程的工程造價竣工決算管理體系。并明確各部門相關工作崗位的制度與職責。通過基礎工作的開展為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3、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相關處理工作的探討
(一)建筑工程征地拆遷等非工程類費用的處理
現代建筑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到工程征地與拆遷等諸多問題。而這部分費用約占總投資的5%以上。而且征地拆遷過程中情況復雜造成了相關費用成本的增加。在建筑工程竣工決算的編制過程中,需要列出實物量、無核考核驗收成果將決定工程決算編制的科學性,決定企業的近估計效益。因此,在建筑工程決算過程中應認識到這部分費用對工程造價的影響。通過加強管理以及相關記錄信息的控制為竣工決算編制奠定基礎。以基礎工作的課愛占為工程竣工決算實物量的列出提供信息。
(二)注重竣工決算依據的收集與整理,促進竣工決算工作的開展
建筑工程造價竣工決算中的決算資料是編制結算的重要依據。就在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許多企業存在資料不全、后補等問題。而這一問題的發生將導致工程竣工決算編制存在偏差,影響工程竣工結算工作的開展。針對這樣的情況,現代建筑工程投資企業應從原始資料的收集與分類保存人手,加強原始資料的管理與控制,將招投標文件、施工合同、設計圖與竣工圖、簽證單以及變更單等進行妥善保管,以此為工程竣工決算工作提供完善的信息與依據,促進工程竣工決算工作的開展。
(三)注重竣工財務決算中的相關注意事項,保障工程造價竣工決算質量
竣工財務決算表是工程造價決算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建筑工程項目全部資金來源與占用、支出的重要報表。在工程竣工決算表的編制過程中應注重資金來源中資本金與資本公積金的區別。采用平衡表的形式來進行資金情況的統計。另外,建筑工程投資企業還應注重項目資本金與介入資金的區別,注重資金占用中交付使用資產與庫存器材的區別。通過財務決算表的科學編制為工程造價竣工決算工作奠定基礎,促進竣工決算工作的的開展。
四、準確反映工程造價,做好竣工決算審核
1、掌握完整的竣工資料
竣工資料包括工程竣工圖、設計變更通知和各種簽證等??⒐D是工程交付使用時的實樣圖。對于工程變化不大的,可在施工圖上變化處標明.不用重新繪制;對于工程變化較大的,一定要重新繪制竣工圖??⒐D是竣工的綱領性總圖.一定要如實反映工程實況。設計變更通知必須是由原設計單位下達、經設計人員簽名和加蓋設計單位印章、有建設單位工地負責人簽字的方可生效。
各種簽證資料包括:合同簽證,它決定著工程的承包形式與承包資格、方式、工期、獎罰;現場簽證及施工簽證,包括設計變更聯系單如實施工確認簽證,其中主體工程中的隱蔽工程及時簽證尤為重要.這種工程事后根本無法核對其工程量.所以必須是在施工的同時畫好隱蔽圖并做好檢查驗收記錄,再請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等有關人員到現場驗收簽字.手續完整、工程量與竣工圖一致方可列入結算。
這些簽證最好在簽證同時計算實際金額.交建設單位簽證,這樣就能有效避免事后糾紛。目前市場上的材料品種較多.由于設計圖紙對一些裝飾材料只指定規格與品種,并不指定生產廠家.就是同一種合格或優質產品,不同的廠家和型號價格差異也比較大,特別是~些高檔材料,進場前必須征得建設單位同意。其價格必須要建設單位簽證。簽證是結算的計算依據.它必須數據準確。
2、深入工地,全面掌握工程實況
由于從事預結算工程的預算員對工程現場可能不是太了解,而一些結構較為復雜或裝飾復雜的工程,竣工圖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標明.因此在工程量計算階段必須要深人工地現場核實工程量才能準確無誤。有經驗的預算人員在編制結算時.往往是先查閱資料,再粗略地進行核算,發現問題、出現疑問逐一到工地核實。一個優秀的預算員不僅要深人工程實地掌握實際情況,還要深入市場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種及價格。做到胸中有數,避免造成計算誤差較大。
3、熟悉掌握專業知識.講究職業道德
預算人員不僅要全面熟悉定額標準,掌握上級下達的各種費用文件,還要全面了解預算定額的換算和增補,懂得施工規范與建筑構造方面的知識??⒐そY算是工程造價控制的最后一關,若不能嚴格把關的話,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竣工結算是一項細致具體的工作.預算人員要堅持職業道德標準,愛護自己的職業信譽,計算時要認真、細致,不少算、不漏算,同時要尊重實際,不多算,不存僥幸心理.保證“量”與“價”的準確。做好結算中的去虛存實,力求竣工結算準確到位。
五、結束語
總之,加強對建筑工程竣工決算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竣工決算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水平,確保建筑工程行業能夠按照進度和相關的要求完成工程,這對于建筑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麻巖 普通等級公路工程項目投資控制應用研究沈陽建筑大學2011-11-01碩士
第一條為規范財政投資項目評審工作,保證評審工作質量,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本規程規范中央財政投資項目預(概)算、竣工決(結)算和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的投資評審。
第三條評審機構在開展中央財政投資項目評審時,應當遵循合法性、公正性、客觀性的原則,并對評審結論負責。
第二章項目評審的依據和程序
第四條項目評審依據:
(一)國家有關投資計劃、財政預算、財務、會計、財政投資評審、經濟合同和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等與工程項目相關的規定;
(二)國家主管部門及地方有關部門頒布的標準、定額和工程技術經濟規范;
(三)與工程項目有關的市場價格信息、同類項目的造價及其他有關的市場信息;
(四)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概算批復等批準文件,項目設計、招投標、施工合同及施工管理等文件;
(五)項目評審所需的其他有關依據。
第五條項目評審程序:
(一)評審準備階段,其主要工作內容:
1、了解被評審項目的基本情況,收集和整理必要的評審依據,判定項目是否具備評審條件;
2、確定項目評審負責人,配置相應的評審人員;
3、通知項目建設單位提供項目評審必需的資料;
4、根據評審要求,制定項目評審計劃。評審計劃應包括擬定評審內容、評審重點、評審方法和評審時間等內容。
(二)評審實施階段,其主要工作內容:
1、查閱并熟悉有關項目的評審依據,審查項目建設單位所提供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2、現場踏勘;
3、核查、取證、計量、分析、匯總;
4、在評審過程中應及時與項目建設單位進行溝通,重要證據應進行書面取證;
5、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形成初審意見;
6、對初審意見進行復核并做出評審結論;
7、與項目建設單位交換評審意見,并由項目建設單位在評審結論書上簽署意見;若項目建設單位不簽署意見或在規定時間內未能簽署意見的,評審機構在上報評審報告時,應對項目建設單位未簽署意見的原因做出詳細說明。
(三)評審完成階段,其主要工作內容:
1、根據評審結論和項目建設單位反饋意見,出具評審報告;
2、及時整理評審工作底稿、附件、核對取證記錄和有關資料,將完整的項目評審資料與項目建設單位意見資料登記歸檔;
3、對評審數據、資料進行信息化處理,建立評審項目檔案。
第六條評審機構可運用多種評審方法對項目進行全面評審。
第三章項目預算評審
第七條項目預算評審包括對項目建設程序、建筑安裝工程預算、設備投資預算、待攤投資預算和其他投資預算等的評審。
第八條項目預算應由項目建設單位提供,項目建設單位委托其他單位編制項目預算的,由項目單位確認后報送評審機構進行評審。項目建設單位沒有編制項目預算的,評審機構應督促項目建設單位盡快編制。
第九條項目建設程序評審包括對項目立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初步設計概算、項目征地拆遷及開工報告等批準文件的程序性評審。
第十條建筑安裝工程預算評審包括對工程量計算、預算定額選用、取費及材料價格等進行評審。
(一)工程量計算的評審包括:
1、審查施工圖工程量計算規則的選用是否正確;
2、審查工程量的計算是否存在重復計算現象;
3、審查工程量匯總計算是否正確;
4、審查施工圖設計中是否存在擅自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設標準等現象。
(二)定額套用、取費和材料價格的評審包括:
1、審查是否存在高套、錯套定額現象;
2、審查是否按照有關規定計取工程間接費用及稅金;
3、審查材料價格的計取是否正確。
第十一條設備投資預算評審,主要對設備型號、規格、數量及價格進行評審。
第十二條待攤投資預算和其他投資預算的評審,主要對項目預算中除建筑安裝工程預算、設備投資預算之外的項目預算投資進行評審。評審內容包括:
(一)建設單位管理費、勘察設計費、監理費、研究試驗費、招投標費、貸款利息等待攤投資預用地數量的基礎上,區別土地使用權的不同取得方式進行評審。
(二)其他投資的評審,主要評審項目建設單位按概算內容發生并構成基本建設實際支出的房屋購置和基本禽畜、林木等購置、飼養、培育支出以及取得各種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發生的支出。
第十三條部分項目發生的特殊費用,應視項目建設的具體情況和有關部門的批復意見進行評審。
第十四條對已招投標或已簽訂相關合同的項目進行預算評審時,應對招投標文件、過程和相關合同的合法性進行評審,并據此核定項目預算。
對已開工的項目進行預算評審時,應對截止評審日的項目建設實施情況,分別按已完、在建和未建工程進行評審。
第十五條預算評審時需要對項目投資細化、分類的,按財政細化基本建設投資項目預算的有關規定進行評審。
第十六條對建設項目概算的評審,參照本章有關條款進行評審。
第四章項目竣工決算評審
第十七條項目竣工決算評審包括對項目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和其他投資完成情況,項目建設程序、組織管理、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情況、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情況、概(預)算執行情況和竣工財務決算報表的評審。
第十八條項目竣工決算應由項目建設單位編制,項目建設單位委托其他單位編制的項目竣工決算,由項目建設單位確認后報送評審機構進行評審。項目建設單位沒有編制項目竣工決算的,評審機構可督促項目建設單位進行編制。
評審機構應要求項目建設單位提供工程竣工圖、工程竣工結算資料、竣工財務決算報告、監理單位的監理報告和決算評審所需其他有關資料。
第十九條項目建設程序評審,主要包括對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程序性內容的審批情況進行評審。若項目已按本規程相關規定進行預算評審的,則評審其調整的部分。
第二十條項目建設組織管理情況的評審,主要審查項目建設是否符合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工程監理制等基本建設管理制度的要求;項目是否辦理開工許可證;項目施工單位資質是否與工程類別以及工程要求的資質等級相適應;項目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等。
第二十一條項目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的評審,主要評審項目資金管理是否執行國家有關規章制度,具體包括:
(一)建設項目資金審查:主要審查各項資金的到位情況,是否與工程建設進度相適應,項目資本金是否到位并由中國注冊會計師驗資出具驗資報告;
(二)審查資金使用及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擠占、挪用、轉移建設資金等問題;
(三)實行政府采購和國庫集中支付的基本建設項目,應審查是否按政府采購和國庫集中支付的有關規定進行招標和資金支付;
(四)有基建收入或結余資金的建設項目,應審查其收入或結余資金是否按照基本建設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審查竣工決算日建設資金賬戶實際資金余額。
第二十二條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評審的主要內容:
(一)審查建安工程投資各單項工程的結算是否正確;
(二)審查建安工程投資各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的明細核算是否符合要求;
(三)審查各明細賬相對應的工程結算其預付工程款、預付備料款、庫存材料、應付工程款等以及各明細科目的組成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完整;
(四)審查工程結算是否取得合法的發票,是否按合同規定預留了質量保證金;
(五)對建安工程投資評審時還應審查以下內容:
1、審查項目單位是否編制有關工程款的支付計劃并嚴格執行(已招標的項目是否按合同支付工程款);
2、審查預付工程款和預付備料款的抵扣是否準確(項目竣工后預付工程款和預付備料款應無余額);
3、對有甲供材料的項目,應審查甲供材料的結算是否準確無誤,審定的建安工程投資總額是否已包含甲供材料;
4、審查項目建設單位代墊款項是否在工程結算中扣回。
第二十三條設備投資支出評審的內容:
(一)設備采購過程評審:
1、項目單位對設備的采購是否有相應的控制制度并按照執行;
2、限額以上設備的采購是否進行招投標;
3、設備采購的品種、規格是否與初步設計相符合,是否存在增加數量、提高標準現象;
4、設備入庫、保管、出庫是否建立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并按照執行。
(二)設備采購成本和各項費用的評審:
1、設備的購買價、運雜費和采購保管費是否按規定計入成本;
2、設備采購、安裝調試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是否包括在設備采購合同內,進口設備各項費用是否列入設備購置成本。
(三)設備投資支出核算的評審:
1、設備投資支出是否按單項工程和設備的類別、品名、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
2、與設備投資支出相關的內容如器材采購、采購保管費、庫存設備、庫存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委托加工器材等核算是否遵循基本建設財務會計制度;
3、列入房屋建筑物的附屬設備,如暖氣、通風、衛生、照明、煤氣等建設,是否已按規定列入建筑安裝工程投資。
第二十四條待攤投資評審,主要對各項費用列支是否屬于本項目開支范圍,費用是否按規定標準控制,取得的支出憑證是否合規等進行評審。
第二十五條其他投資支出主要評審房屋購置和基本禽畜、林木等購置、飼養、培育支出以及取得各種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發生的支出是否合理、合規,是否是概算范圍和建設規模的內容,入賬憑證是否真實、合法。
第二十六條其他相關事項評審的內容:
(一)交付使用資產:審查交付使用資產的成本汁算是否正確,交付使用資產是否符合條件;
(二)轉出投資、待核銷基建支出:審查轉出投資、待核銷基建支出的轉銷是否合理、合規,轉出投資和待核銷基建支出的成本計算是否正確;
(三)收尾工程:審查收尾工程是否屬于已批準的工程內容,并審查預留費用的真實性。經審查的收尾工程,可按預算價或合同價,同時考慮合理的變更因素或預計變更因素后,列入竣工決算。
第二十七條項目財務管理及會汁核算情況評審的內容:
(一)項目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是否按基建財務及會計制度執行;
(二)會計賬簿、科目及賬戶的設置是否符合規定,項目建設中的材料、設備采購等手續足否齊全,記錄是否完整;
(三)審查資金使用、費用列支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竣工財務決算報表評審的內容:
(一)決算報表的編制依據和方法是否符合國家有關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規定;
(二)決算報表所列有關數字足否齊全、完整、真實,勾稽關系是否正確;
(三)竣工財務決算說明書編制是否真實、客觀,內容是否完整。
第二十九條評審機構對項目竣工決算進行評審時,應對項目預(概)算執行情況進行評審。項目預(概)算執行情況評審的主要內容是審查項目預(概)算的執行情況和各子項的執行情況。
項目預(概)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內容包括投資規模、生產能力、設計標準、建設用地、建筑面積、主要設備、配套工程、設計定員等是否與批準概算相一致。
項目各子項預(概)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內容包括子項額度有無相互調劑使用,各項開支是否符合標準;子項工程有無擴大規模、提高建設標準和有無計劃外項目。
評審機構還應對建設項目追加概算的過程、原因及其合規性、真實性進行評審。
第三十條需要對工程結算單獨進行評審的,參照本章的有關條款進行審核。
第五章財政專項資金項目評審
第三十一條財政專項資金項目主要包括:建設類支出項目、專項支出項目、專項收入項目。
第三十二條建設類支出項目的評審,按本規程第三、四章的規定進行評審。
第三十三條財政專項支出項目評審內容一般包括:
(一)項目合規性、合理性:
1、項目申報材料是否齊全、申報內容是否真實、可靠;
2、項目是否符合國家方針政策和財政資金支持的方向和范圍,是否符合本地區、本部門的產業政策和事業發展需要;
3、項目目標和組織實施計劃是否明確,組織實施保障措施是否落實。
(二)項目預算編制及執行情況:
1、項目預算編制程序、內容、標準等是否符合相關要求;
2、項目總投資、政策性補貼情況;
3、財務制度執行情況;
4、專項資金支出是否按支出預算管理辦法規定的用途撥付、使用;
5、項目配套資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
6、專項支出項目效益及前景分析。
(三)其他:
1、項目組織承擔單位的組織實施能力;
2、項目是否存在逾期未完成任務,拖延工期,管理不善造成損失浪費等問題;
3、要求評審的其他內容。
第三十四條財政專項收入項日評審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審查專項資金收入的征繳管理是否符合有關規章制度;
(二)審查專項資金收入管理部門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三)對應繳庫的專項資金收入,審查應繳費(稅)單位足否及時、足額繳納費(稅),征管機關是否應征盡征,是否存在擠占、截留、坐支、挪用財政收入的問題;
(四)專項資金收入安排、使用效益評價;
(五)要求評審的其他內容。
第三十五條專項資金項Fj既有收入,又有支出的,評審時應根據收入和支出的相關內容開展評審工作。
第三十六條財政專項資金項目評審方法主要采用重點審查法和全面審查法。評審中如有特殊需要,町以聘請專業人才,對評審事項中某些專業問題進行咨詢。
第六章項目評審的質量控制
第三十七條財政投資項目評審的質量控制所括項目評審人員要求、項目評審的稽核復查、評審報告質量控制、評審檔案管理等內容。
第三十八條項目評審人員要求:
(一)項目評審應配備相應的專業評審人員,根據評審項目的實際情況配置評審負責人、稽復核人員或技術負責人;
(二)評審人員應當具有一定政治素質、政策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對不同行業、不同項目的評審應根據專業特點組織相應的專業評審人員參加;
(三)評審人員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
客觀公正、廉潔自律,以保證評審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四)對保密項目的評審,評審人員應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
第三十九條評審機構應建立評審專家庫,為財政投資評審服務。
第四十條財政投資項目評審應實行回避制度,評審人員與被評審項目單位有直接關系或有可能影響評審公正性的應當回避。
第四十一條項目評審的復查稽核:
(一)評審機構應當設立專門的“稽(復)核部門”,專職負責項日評審的稽(復)核工作;
(二)項目評審的復查稽核包括對評審汁劃、評審程序的稽核;對評審依據的復審;對評審項目現場的冉踏勘和測評;對評審結果的復核等;
(三)項目評審的復核稽查方式包括全面復查、重點復查和專家會審等。項目評審負責人應全面復核評審工作底稿。
第四十二條評審報告的質量控制:
(一)評審報告必須全面、客觀地反映項目評審情況和結果,對評審中發現的問題,要提出處理意見或建議,發現重大問題,要作重點說明;
(二)評審報告經過內部復核后,交評審機構負責人最后審定簽發;
(三)評審報告應按統一格式打印、裝訂、簽章,評審報告連同相關的審核工作底稿等評審資料應及時完整歸檔。
第四十三條項目評審的檔案管理:
(一)項目評審檔案管理是指對評審資料進行整理、分類、歸檔及數據信息的匯總處理;
(二)評審資料包括被評審項目單位提供的各種資料、評審人員現場踏勘和測量,取證取得的原始資料,評審過程的工作底稿,初審報告,復核(審)報告,被評審單位反饋意見,評審報告等;
(三)項目評審檔案的保存期限為10年,特殊評審項目檔案的保管時間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章評審報告
第四十四條評審機構在實施規定的評審程序后,應綜合分析,形成評審結論,出具評審報告,并對評審結論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四十五條評審報告分為項目預(概)算評審報告、項目竣工決(結)算評審報告。
財政專項資金項目評審報告,應根據專項資金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參照項目評審報告的一般格式形成評審報告。
第四十六條評審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封面、正文兩部分。
(一)封面:封面格式按表填列。
(二)正文。
1、目錄。
2、項目概況。項目批復情況,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項目實施情況,投資總額及來源,設計、施工及監理等情況,在項目概況中作詳細說明。
3、評審依據。本規程第二章所規定的評審依據。
4、范圍及程序。對項目評審的具體內容、范圍和程序作說明。
5、評審結論。項目預算評審結果應按本規程規定的評審內容擬寫,并對審定后項目預算投資額與報審投資和批復概算或調整概算進行比較,分析說明審減(增)原因;項目竣工決算評審結果應按本規程規定的評審內容擬寫,并對概(預)算執行審定、核減(增)原因等情況作說明、分析。
6、重要事項說明。對項目評審中發現或有異議的重要事項,應作重點說明。
7、項目評價。項目竣工決算評審應對項目建成后的經濟、社會環境等綜合效益做出客觀評價。
8、問題及建議。對項目評審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作客觀說明并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9、簽章。評審報告應簽署評審單位全稱、并加蓋評審單位公章。
10、評審報告日期。評審報告日期是評審結論確定并經評審單位負責人簽署意見的日期,報告日期應與被評審項目單位確認和簽署建設項目預(概)算或決(結)算評審結論日期一致。
(三)主要包括:
1、項目立項、概算等重要批復文件資料;
2、建設項目投資評審結論;
3、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報表。
第四十七條對已開工項目的預算評審,評審報告應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項目招投標及施工合同簽訂情況、項目建設實施情況,資金到位使用情況作重點說明。
第四十八條項目竣工決算評審,評審報告應對核減(增)原因進行分析,工程造價審定與財務審查對應關系,未完工程預留建設資金的核定,資產交付使用情況,項目建設效益評價情況作重點說明。
第四十九條接受財政部委托承擔中央財政投資項目評審的評審機構,應當按本規程要求進行項目評審。
第五十條地方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的評審,地方財政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操作辦法。
「關鍵詞高校;高校貸款;風險;監控
高校貸款具有期限長、金額大、利率低以及貸款保證形式單一、還款資金來源渠道窄等特點,高校使用貸款資金要承受宏觀方面的政策風險、經濟風險、自然風險以及微觀方面的市場利率變動風險、貸款規模過大風險、高校內部管理失控風險等多方面的風險[1].為了確保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提高高校貸款風險防范意識,采取有效措施監控高校貸款風險。
一、提高高校貸款的風險防范意識
1、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高校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從國情實際出發,從有利于高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出發,從扎扎實實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出發,既要敢于開拓進取,積極利用銀行貸款,實現高校的快速發展;又要正確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事業發展需要與實際經濟承受能力的關系,提倡厲行節約,堅持量力而行,確保穩健發展。特別要摒棄“銀行是國家的,貸款是銀行的”、銀行的貸款“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白用誰不用”的錯誤思想,反對一切追求奢華、超標準的浪費行為,防止脫離實際大搞建設。
2、必須堅持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
貸款高校必須制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以高??傮w規劃為基礎,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和高校實際償債能力確定貸款項目及適度的貸款額度。貸款項目和額度必須經過嚴格、科學的可行性論證,充分征求廣大教職工意見,經高校最高決策機構集體研究決定。貸款額度不得超出預期償還能力,貸款前應制訂切實可行的還貸計劃和措施,以保證高校事業健康、平穩發展。
3、必須堅持“誰貸款,誰負責”的原則
高校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貸款高校作為貸款主體,必須承擔還貸責任。高校的校(院)長是高校的法定代表人,對償還貸款負有法律責任。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經濟責任制加強銀行貸款管理切實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見》明確規定:“在今后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高校對銀行貸款資金的管理情況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高校領導要本著對國家高等教育事業認真負責的態度,提高風險意識,完善決策程序,增強法制觀念,樹立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誠信觀。
4、必須堅持效益第一的思想
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政府不應也不可能全部包攬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多渠道籌集高校建設發展資金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2].但高等教育是準公共產品,高等學校是非盈利性質的教育實體,高成本、有償性的貸款資金只能作為高校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的必要補充,而不能成為高校籌集建設發展資金的唯一渠道。各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貸款的高額利息支出對現有教育資源產生的負效應,應始終堅持效益第一的思想,切不可把利用貸款作為融通資金的主要方式,要在切實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動腦筋、想辦法,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整合現有資源,合理調度資金,通過自有資金的有效運作,減少貸款額度,降低貸款成本。
二、完善高校貸款的風險管理機制
1、加強高校貸款的預算管理
(1)應將高校貸款資金納入預算管理?!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明確要求高校預算編制必須遵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即高校編制預算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能超越財力可能安排預算,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在高校無貸款業務的情況下,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事業收費,沒有其他資金來源彌補收不抵支的資金缺口,這時規定高校不得編制赤字預算是有道理的。這種預算收支平衡的關系是:預計收入數=預計支出數。在這種關系式下,當高校向銀行貸款時,銀行貸款投資的項目只能在借入款項、暫付款和自籌基建科目中反映,在財務綜合預算中得不到體現,違背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和及時性原則,不能對基本建設支出做出客觀、及時的反映,這種當年支出、以后年度反映的會計核算方法也嚴重影響高校財務報表的質量[3].實際上,制度上的規定和實踐上的運作結果是有差異的。雖然編制預算要求收支平衡,但在實際預算執行過程中,收入絕對等于支出是很少見的。年度收支數不等才是普遍現象。在財務決算中,年度現金支出數額并不一定等于財務決算支出數額。它們之間的數量平衡關系是:年度支出數=暫付款期初數+年度現金支出數-暫付款期末數。將高校貸款資金納入預算管理,既是實際操作的需要,也是保證高校財務信息客觀、真實的必然要求。
(2)預算的收支平衡不等于決算的收支平衡,編制赤字預算是違規的思想應該突破。由于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對暫付款數額的調控達到對支出數的調整,財務決算所顯現的收入與支出的大小關系是可以改變的。如果出現年度收入大于年度現金支出的情況,就可以通過減少暫付款而造成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現象;同樣,當年度收入小于年度現金支出數額時,也可以通過增加暫付款數而出現收入數大于支出數的“正?!爆F象。只要高校預算是根據事業發展計劃和任務編制的,未超過高校財力編制的預算都是合理的。在目前高校普遍向銀行貨款融資辦學的情形下,可以根據自身的財力(含國家財政補助撥款)和借款規模合并編制綜合財務預算,其編制原則可以采用“現金流量平衡”原則,即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相平衡。這種編制實際上仍堅持了“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只不過“量入為出”的“入”不能僅理解為收入,而應理解為現金流入:“收支平衡”中的“收支”應理解為現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這種平衡關系可表示為:預計收入數+預計貸款數=預計支出數+預計還貸數。通過這個平衡關系,可把貸款資金納入高校預算管理范圍,及時、客觀、真實反映高校當年的借款規模和支出需要,實事求是地反映高校財務狀況。貸款與還貸的資金差額體現在高校負債的變化上,貸款數大于還貸數則負債增加,貸款數小于還貸數則負債減少。收入與支出的差額體現在事業基金的變動上,收入大于支出則事業基金增加,收入小于支出則事業基金減少。另外,除將年度貸款本金變動情況編入預算外,年度貸款利息預計支付數作為財務費用也必須編入預算。且在利息支出上可做適當區分,用于已建成項目的貸款利息可計入預計的高校財務費用內,用于在建項目的貸款利息則可計入預計的自籌基建經費內。
2、合理確定高校貸款的額度
現行預算會計由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以及事業單位會計組成。目前的預算會計是極不完善的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混合體,既不是真正意義的政府財務會計,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運營結果和現金流量,也非真正意義上的政府預算會計,難以完全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現行預算會計在確認、計量、核算和報告方面存在不足,例如現金制、單一歷史成本模式、會計科目不健全、會計核算方法不足、會計報表體系不科學等。
(一)不能滿足政府財務管理的需要
一是無法準確反映政府的資產狀況。政府的資產始終是以其初始實際成本計量和反映的,在資產持有期間不確認減值損失,資產價值可能被高估。在單一歷史成本模式下,貨幣的時間價值得不到反映,資產反映的價值不準確。具體如下。
(1)部分存貨沒有作為資產確認?,F行制度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庫存材料是大宗購入進入庫存的并陸續耗用的物資。對于數量不大的辦公用品,隨買隨用的,按購入價值直接列為支出。
(2)無形資產沒有作為資產確認。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沒有無形資產會計科目。在歷史成本模式下,軟件技術、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由于沒有歷史成本而無法計量。
(3)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反映不全面。主要是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
(4)結轉自籌基建科目存在的問題。
二是無法準確反映政府的負債狀況。在現金制上,當期已經發生,但尚未用現金支付的政府債務不確認,形成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這可能夸大政府真正可支配的財政資源,掩蓋當前財政困難,加大政府未來的財政風險。
三是行政運行成本無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1)政府部門核算的支出不能涵蓋其全部的成本信息。在現金制下,資產按照取得時的費用作為支出,不能客觀反映政府部門運轉過程中的實際耗費成本。政府部門在現金制基礎上確認支出,支出項目基本上只反映行政單位流動資產的耗費,對固定資產的耗費反映不足;只反映有償取得實物的耗費。
(2)沒有為專項資金設立支出類一級科目。專項資金支出目前是在撥出經費和經費支出的明細科目核算,導致明細核算相當復雜。
(3)缺乏行政運行成本科目,不能準確地計量機關運行成本。
四是政府的財務績效無法確認、計量和報告。由于現金制、資產占用不實、缺乏成本核算等,政府財務績效評價不準確。
(1)不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政府各期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實際耗費與效率水平,不利于對政府活動的效率效果進行評價和監督,也不利于政府內部的效率改進。
(2)預算會計只反映國家財政預算的收支活動和收支情況,至于這些收入是否合理,有無遺漏流失,支出是否合規、是否有效益、效果等,則得不到反映。
(3)預算會計僅核算和反映財政預算收支情況,對于基本建設投資以及來自這些投資所產生的權益等,則未包含在預算會計的核算范圍。對用于資本性支出的基本建設投資的效果、經常性開支的成本效益等,也沒從會計角度進行評價。
五是提供的預決算報告難以滿足政府財務管理的需求。
(1)預算會計報表體系設計存在缺陷。從總體上看,財務報表的內容過于簡單,沒有披露國有資產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和債務收支預算等會計信息,也沒有提供反映政府績效與成本的信息。從報表結構上看,財務報表項目設置不科學。例如,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和支出項目既在收入支出表中列示,又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
(2)提供的財務信息存在明顯的缺陷。預算會計過分強調以預算管理為中心,忽視了政府部門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所應反映的必要信息,只側重披露預算執行情況信息,對報告使用者范圍適用過于狹窄,未能提供政府績效和成本報告,對資產和負債報告也不充分。
(二)不能滿足政府預算管理的需要
一是預算資金計量不準確,分配預算的依據不科學。政府部門的預算資金來源多樣化,除財政撥款外,還有預算外資金。而預算外資金的確認與計量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些預算外資金沒有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預算內資金也沒有計量清楚,例如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被人為的用于調節收支?;窘ㄔO投資被反映在預算會計外。
二是預算執行方面的問題?,F行預算會計主要披露財政部門的預算分配信息,沒在統一系統中反映預算單位的實際執行信息,難以反映預算資金運動全貌,也難以真實、完整地核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無法為編制部門預算、實施零基預算提供信息,不能客觀反映財政實際結余和預算執行結果。
三是預算執行結果不準確,不利于正確年終結轉。在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各級財政部門經常會遇到預算已經安排,由于各種原因當年無法支出,如果按照現金制的要求處理,容易造成當年結余不實,給人為調節財政平衡提供技術缺口,造成財政虛假平衡。
四是單位財務決算敞口以及部門決算對預算調整問題。由于諸多方面的局限,使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決算審批與監督檢查工作一直難以深入進行,絕大多數部門單位的年度財務決算長期敞口。重預算、輕決算,財政決算審批權限形同虛設,財政監管缺位。
二、目前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的兩種觀點
針對現行預算會計面臨的諸多問題,將現行預算會計拆分為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已被理論界和實務界廣泛接受,但新的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究竟該如何結合存在不同看法。實務界主要贊同通過修補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來提供兩套信息,即方式一;理論界主要贊同新設統一的政府預算會計制度和政府財務會計制度,即方式二。筆者認為方式一和方式二并不沖突,在某些事項上可以選擇方式一,在其他事項上可以選擇方式二。以方式二為主,以方式一為補充。具體而言,在會計制度設計上選擇方式二,按總預算、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分別構建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兩套制度;在報告環節選擇方式二,分別提供政府預算會計報告和政府財務會計報告,分別滿足內外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在日常會計核算時選擇方式一,通過設計一整套包括預算會計科目和財務會計科目的科目體系,一套人馬,一套核算系統,一次錄入數據,一次編制分錄,通過計算機實現兩套賬自動生成;在會計基礎的上選擇方式二,政府預算會計仍采用現金制,政府財務會計則采用修正的應計制,以提供成本、績效等信息。方式一和方式二的整合運用要求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要適度分離和整合(制度上分離,核算上融合,報告上分離),以最低的改革成本,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選擇分設政府預算會計制度和政府財務會計制度主要是為了滿足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雙重需要,選擇維持目前總預算、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劃分來設計新會計制度是為了不增加工作量和與行政管理體制相銜接。
三、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的新思考
(一)整體思路
筆者構建的政府會計體系由財政總預算預算會計制度和財政總預算財務會計制度、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和行政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組成。一是建立專門用于追蹤整個預算執行過程的政府預算會計系統,支持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支出管理改革,防范政府部門和預算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對預算資金的擠占、截留、挪用、超支等道德風險行為,以強化財政支出過程對合規受托責任的履行。政府預算會計的建立應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購制度密切結合起來,明細賬戶的設置應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相匹配;在具有較大財務自的支出機構中,應根據部門預算的內容和預算執行的各環節,建立擁有一套自我平衡賬戶體系的機構預算會計。二是建立獨立于政府預算的政府財務會計體系,關注和追蹤政府活動的長期結果和影響,客觀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財務業績情況,促進和完善政府財務管理。在此基礎之上,適時建立政府成本會計,對政府履責所耗費的公共資源進行歸集、分攤與核算,它不但能為成本管理與控制提供支持,而且能為外部績效審計、評價以及績效預算撥款等提供相關成本信息,最終促進政府績效性公共受托責任的履行。新公共管理的績效管理要求政府財務會計系統能夠全面、完整、系統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門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活動結果,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門的成本費用,全面、客觀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門的受托業績。構建滿足這一要求的政府財務會計系統需要解決會計模式選擇、應計制會計基礎引入、會計對象確定、會計信息披露方式與形式、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構建等問題。
(二)具體措施
建立以預算收支為核心的政府預算會計和以政府及其單位的整個財務活動為核心的政府財務會計,從政府會計的組成體系、會計核算模式、會計核算要素和會計科目、財務報告體系等整個會計確認、計量、核算與報告方面進行規范。政府財務會計側重反映政府及其部門一切財務活動情況及其結果的會計分支,服務于財務管理。政府預算會計側重核算和報告預算收支情況和結果,服務于預算管理。
1.重構政府財務會計
一是財務會計確認與計量的改進。
(1)財務會計應采用修正應計制,采用與企業會計相似的確認原則與計量方法,反映政府財務狀況與運營業績。應計制應逐步引入,先短期項目再長期項目,先會計、后財務報告、再預算,先修正應計制再完全應計制。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現行預算會計主要還是依賴現金制信息,至少是修正現金制信息,如何克服現金制的不足,是需要解決的現實難題。
(2)綜合運用多種計量屬性。例如固定資產計量引入重置成本,以衡量政府持有資產當前的市場價格水平,較準確地反映維持資產再生產能力所需的物質補償。無形資產計量引入可變現凈值,以實物資本保持概念為基礎,日常會計處理采用現行售價計量屬性,能使計價在時間和方法上保證一致性,會計信息對各利益方更相關、更有利于財務決策。政府投資引入現值,側重于計量未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充分反映資產的未來經濟價值。自然資源和或有負債適度引入公允價值,有助于反應其真實價值。
(3)各會計要素確認的關注點各不相同。①政府資產的確認主要關注非金融資產。絕大部分國家在政府財務報告中僅要求確認金融資產,以反映政府清償負債或承諾、或者為未來活動提供資金的能力。但金融資產僅是政府受托管理國家資源中的極小部分,大量政府資產以非金融資產的形式存在。非金融資產源于各屆政府項目的產出積累,以及祖先遺留或戰爭中獲取,對其合理披露是評價政府資源管理績效和產出效率的前提。在不影響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并披露更廣泛的政府資產,以反映政府控制資源的整體情況。需計提折舊的資產還須考慮折舊。②政府負債的確認主要關注推定義務。目前多數國家僅確認法定義務,如應付工資等。而社會福利引致的巨額未來支出承諾、政治承諾事項、環境負債等導致的推定義務,因其產生時尚未發生法定義務,往往未在政府財務報告中確認為負債。推定義務的處理可以考慮披露成本和績效評價的需求,采用適當方式在表內或表外確認或披露政府推定義務。③政府凈資產主要關注政府履責能力的持續性。政府凈資產為負表示政府現有資源無法履行當前和未來的義務與責任,需要通過征稅等方式補充額外的經濟資源。而凈資產能否真實反映政府履行責任的持續能力,有賴于政府資產與負債確認的合理性與對稱性。④政府收入是政府履行職責資源耗費的補充,它表示能實際為政府帶來的可支配經濟資源。政府不能采用應計制確認收入,政府收入的可支配特性決定了政府只有在其有權動用該項資源時才能確認為收入,而不是取得收款權利就應確認收入。⑤政府費用應與政府履行職責的情況配比,其合理地確認與計量是正確評價政府履責成本、政府行為效率和效果的前提。為了全面反映政府資源的總耗費,應按照應計制的要求,將政府所有的付現成本和非付現成本都確認為費用。增設運營成本科目,反映成本核算情況。
二是財務會計核算的改進。
(1)為了規范會計核算和報告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務會計核算應遵循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顚S?、滿足財務管理和全面性等一般原則。
(2)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應涵蓋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及所屬單位、參與預算執行的國庫和稅務部門、承擔政府資產負債的管理部門的經濟業務活動,包括政府收支預算、部門預算收支和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單位預算,具體包括財政支出形成的資本金、政府債務的發生和償還、政府債券的發生和收回、預算單位的全部收支和財務活動、與政府預算緊密相連的稅收征繳、國庫繳撥、政府代管性質的社會保障基金及住房公積金等。
三是財務報告的改進。
(1)明確財務會計目標。財務報告是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和財務收支結果的總結,是進行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的重要依據。新的財務報告目標應符合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適應業務管理和有關方面了解財務狀況和收支結果的需要,有利于加強部門財務管理。
(2)新設會計報表體系。目前會計報表體系基本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及相關的明細表、附表和附注組成,已不能適應政府部門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的需要,應新增一些內部會計報表,例如成本明細表、績效相關報表、統計報表等。通過通用目的財務報告披露政府財務狀況、運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財務會計系統的主要目標是披露有關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履行到期債務的能力,以及政府運營成果等方面的信息。凡是引起政府資源存量發生變化的事項或交易都應包括在財務會計系統中。政府財務會計系統需通過資產負債表、運營業績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通用財務報表實現上述目標。行政事業單位可以編制部門財務報告,根據需要,可以編制各級政府合并財務報告,乃至國家主體政府財務報告。
2.重構政府預算會計
一是預算會計確認與計量的改進。
(1)分階段選擇會計基礎。政府預算會計仍應以現金制或修正現金制為主,反映政府預算收支的執行情況。當預算系統以保證預算資金使用的合規性為目標時,它將側重于資金的過程控制。在該目標要求下,由于現金制下的現金信息將比應計制下的資產與負債信息更能方便信息使用者理解,預算系統往往采用現金制。當預算系統以控制政府全部資源的使用績效為目標時,它將側重于對政府資產與負債的存量、結構與流量的反映,應計制將彌補現金制在資產與負債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當預算系統處于過渡狀態時,它可能采用修正現金制或修正應計制,預算系統主要報告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以反映政府財務資源的使用情況。
(2)預算的計量。預算會計旨在追蹤撥款及其使用,即追蹤和記錄涉及財政撥款及其使用的營運事項,它覆蓋撥款、撥款分配、撥款增減變動、承諾、核實/服務交付階段的支付義務,以及現金撥付。各國預算會計模式存在很大差異。多數發達國家通過預算會計對支出周期各個階段的交易進行會計記錄,至少在承諾和付款階段有此記錄,要么由支出機構,要么通過集中控制程序進行會計記錄,這兩種預算會計都是不充分的。
二是預算會計核算的改進。
(1)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是預算資金流轉的全過程。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各級財政部門的國庫管理機構直接對用款單位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控制。新的預算會計系統可由各級財政部門代表本級政府預算會計主體,核算本級預算資金的取得、分配與實際使用等資金流轉過程。政府預算會計制度與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密切相關,政府預算科目的設置應按照政府預算收支科目口徑反映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當然,政府預算科目的設置,也要考慮到會計技術和方法的內在規律。預算收支執行核算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
(2)加強非稅收入的管理,合理制定日常公用經費定額。要求將非稅收入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或事業單位預算,實行統一收支、統一核算和統一管理。首先,要求預算會計的收支計劃,必然根據綜合預算的要求,全面反映本部門收支活動的完整情況,不能是有的收支反映,有的收支不反映。改進各個部門的支出預算按“兩類三塊”的支出結構編制方法,兩類是指基本支出預算與項目支出預算,可以采用新的分類標準,例如經濟分類。三塊是指人員經費、日常公用經費和項目經費。在一定的人員編制與工資性收入政策下,人員經費是固定成本與不可控成本,而日常公用經費與項目經費是可控成本。實際工作中應將內容完整作為規范部門預算的前置條件。合理制定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是規范部門預算的關鍵環節,核心是與日常公用經費相對應的工作任務的確定。大多數財政部門在制定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時,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定額本身,而對與定額所對應的日常工作任務的劃分則重視不夠,進而與完成特定工作任務的項目支出相互混淆。
(3)實施項目績效評價是規范預算會計的努力目標。項目績效評價是指公共支出項目決策時,必然按照項目績效評價的要求對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公共部門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由于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財力的矛盾的,項目的選擇只能按先急后緩,優先安排急需的公共服務項目。編制項目支出預算時,堅持以結果為導向,以項目成本為衡量標準,以項目績效為目標,將分配財政資金與提高預算績效有機結合起來。
三是預算報告的改進。預算報告是在財政年度結束時的實際與預算的比較財務報表。報告期間實際預算執行情況和該期間預算的比較時政府受托責任的組成部分。預算報告可按兩種方式編制和提供:將法定年度預算的會計主體按預算基礎編制收入、支出和基金余額變動表,作為基本財務報表對外提供;將預算比較表作為必要的補充信息對外提供??紤]到我國目前預算弱化、預算的核算和報告不充分等,將預算比較表作為基本財務報表提供是一種更為可取的辦法。預算執行情況主要通過預算與實際對比表實現。該表按照與預算相同的確認基礎來確認實際收支,并與預算收支相比較。
3.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協調
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在履行政府財務受托責任時相互補充,盡管研究時分開,但它們是政府會計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通過信息的協同,實現功能的協同。兩者協調的取向包括會計基礎的協調、會計要素的協調、會計科目的協調和會計報告的協調等。
一是會計基礎的協調。根據政府會計的目標,政府會計應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通常,預算會計以現金制為基礎,財務會計以應計制為宜,兩者的會計基礎不一致。財務會計采用現金制時,預算會計可以采用承諾制+現金制,使用承諾制旨在對預算的執行加以控制,防止預算超支,而使用現金制旨在反映預算執行的完畢。事實上,如果采用現金制,財務會計將完全融入到預算會計之中;財務會計采用修正現金制時,預算會計應采用承諾制+修正的現金制;財務會計采用修正應計制時,預算會計應采用承諾制+修正的應計制;財務會計采用完全應計制時,預算會計仍應采用承諾制+修正的應計制,因為預算資源主要是財務資源,而完全應計制對應經濟資源流動觀念,預算會計主要關注預算資源的流量,不需要對實物資產加以確認和反映,因此,預算會計沒必要采用完全應計制。為了降低改革成本,大部分會計賬戶可仍采用現金制,期末通過數據轉換或調整方法編制部分事項應計制的財務報告;對部分會計事項,例如折舊,采用應計制核算。
二是會計要素的協調。由于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的基本原理不同,兩者會計要素的設置也不同。原有預算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類,以提供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信息為目標,服務于政府預算管理。而政府財務會計需要提供政府部門所有的公共財務資源的交易或事項,其會計要素設置應有區別,它不但關注資源流量,更關注資源的存量及其狀態,而政府預算會計主要關注預算資源流量,對兩者共同部分加以協調。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1-171-02
衛生監督工作具有專業技術性強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搞好科研也是提升執法水平的重要一環,而財政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是衛生監督類行政事業單位科研活動的主要資金來源。當前這類專項資金管理普遍存在不規范、粗放、低效等問題,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這與其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內審部門作為單位內設的“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在衛生監督業務監督控制系統中是必不可少的。以往專項資金管理多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大多屬事后審計,等發現問題時已錯失了糾正的時機。如何破解衛生監督科研經費管理薄弱環節及內部控制問題,遏制違規行為對內審部門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自2008年7月《審計署2008至2012 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提出積極探索跟蹤審計以來,跟蹤審計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審計創新方式。跟蹤審計,就是審計機關對審計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的行為,它是一種動態的、全過程參與的,把事前和事中、事后審計三者相結合的監督模式。盡管目前跟蹤審計多用于建設工程項目,但從其特點看,只要是連續分配和使用的特定用途的專項資金,都可采用這一方式。把科研經費作為標的進行跟蹤審計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不失為專項資金管理的一種新嘗試。
一、跟蹤審計的特點
跟蹤審計作為一種審計模式,既有審計理論的各個要素,又具有其特性,與其他審計模式的本質區別是,它通過提前介入和及時反饋來實現審計的“免疫”本質。跟蹤審計獨特性主要是與傳統的事后審計相比較而言,其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審計介入時間點不同。跟蹤審計不是在整個項目全部完成后集中進行審計,而是依據項目的進度,從項目有實施意圖時就介入,然后對各個項目的各個組成部分分別進行審計一直持續到項目結束后。跟蹤審計最大的特點就在于提前介入,主要體現為發現和糾正問題的及時性,以便發揮審計的預防、規范等作用;(2)審計過程的形態不同。傳統事后審計審查的資料主要是賬目或者憑證,缺乏對項目動態過程詳細的記載,因而也就不能有效識別整個項目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而跟蹤審計參與項目的各個環節,能及時的獲取一手資料,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3)審計內容不同。傳統的結算審計的內容,主要審查資金收支問題,而跟蹤審計的內容涵蓋項目的各個部分,如在科研經費跟蹤審計中就涉及到整個項目全過程的各方面,包括預算、資金的收支、資產管理、進度、效益等全方位,以及各階段、各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要求審計人員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看問題的能力;(4)審計的作用不同。跟蹤審計不僅體現了審計的監督職能,還體現了其服務職能。跟蹤審計作為一種創新的審計模式,在揭示各種問題、查處各種弊端的同時,更注重從制度層面分析問題,適當地提出建設性意見,發揮跟蹤審計的服務功能。
二、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執行嚴重不符
預算編制缺乏合理性,造成預算不真實。在項目立項申請時的預算編制直接由項目課題組來預測編制,財務部門并未參與編制,由于很多科研人員不具有財務知識,往往是根據個人的意愿進行經費劃分,項目預算往往精確性低,預算項目不細、編制粗糙、隨意性大,項目實際支出與項目預算經費偏差較大等問題比較普遍;在預算下達后,由于科研項目信息資源共享性差,審計部門無法實時掌握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無法做到實時、過程跟蹤檢查;科研項目在申報時,對項目論證報告中的主要內容如:項目研究方向、實現目標、檢查評價標準等規定不明確,導致根據項目目標任務書,無法評價投入及產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科研資產管理、監管不到位
由于科研項目分屬不同課題,資源往往獨享,重復購置的情況很普遍;故意化整為零,以耗材、拆分項目等方式逃避招標及審計監督;盤盈、盤虧、報廢等后續處理工作缺失;科研項目結題時或在科研人員工作調動和崗位變動時,未及時進行固定資產清理,無交接手續,造成資產嚴重流失。
(三)項目資金支出結構不合理
人員費用支出比例較大,有的人員費用占全部項目支出的80%;設備支出較多,且不能證明與項目直接相關,如有的項目設備費支出占項目支出的90%以上。
(四)挪用、侵占、騙取科研經費,造成科研經費隱形流失
采取虛構經濟事項簽訂合同的方法或以外協費等名義將科研經費轉至其他單位、甚至轉至課題組成員控制;虛構經濟業務、使用虛假票據套取科研經費;虛列、偽造名單,虛報冒領科研勞務費;在科研經費中報銷個人家庭消費支出;擴大開支范圍,將未納入預算的支出或按規定不允許發生的支出在科研經費中開支。
(五)項目結題不及時、不規范,科研項目轉結率較低
由于對結題項目經費重視不夠,很多科研項目通過驗收結題后不主動結賬,管理部門也沒有強制措施,造成結余資金變相成為課題組“小金庫”,隨意支出與項目無關的個人消費類支出,甚至開銷日常家庭費用,造成科研經費大量流失。
三、科研經費跟蹤審計的具體程序
一般而言跟蹤審計包括審計準備、實施和報告三個階段,科研經費全過程跟蹤審計也就相應分為立項階段、實施階段和結題階段三個階段(見圖1)。
內審部門比較適合作為科研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主體,源于其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熟悉各項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做到審計依據明確;其次,了解項目負責人科研項目數量、成員、經費和一般支出內容等情況,做到審計判斷準確;第三,可方便地查閱會計核算資料和項目相關資料,做到審計時間及時。
首先由內審部門組建審計組,通過調研編寫出審計方案,然后發出跟蹤審計通知書,召集課題組負責人、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以及審計組成員參加,審計組要求按階段分別報送審計資料。其中立項階段審計的材料主要包括科研項目任務書及審批文件、項目預算書(含預算調整資料),項目立項相關各類協議、單位及項目組制訂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辦法;實施階段的材料主要包括科研項目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資料,如采購招標資料,固定資產清單,大額資金支出情況說明,為完成科研項目所簽訂的相關合同、項目執行期財務報表、賬簿、憑證,項目中期考核及驗收資料;結題階段資料主要包括項目驗收報告、財務決算報告及相關資料、項目績效報告等。跟蹤審計可對科研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確定不同的審計內容和重點,在實施階段,對發現的一般性問題,需要及時向項目負責人出具書面審計意見或建議,要求其自行改正;對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領導報告的同時通報科研、財務等管理部門,并采取適當措施。
四、科研經費跟蹤審計的審計關鍵點
對科研經費出現問題比較多的環節是進行審計監督重點要關注的,可將其確定為關鍵點,在跟蹤審計中作為動態監控的重點,關鍵點設置并不是局限于以下各點,以下只對主要的幾個關鍵點進行分析。
(一)立項階段審計關鍵點
1.審計人員重點協助項目負責人按照不同項目的具體要求逐項編制預算,保證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2.加強對科研合同的審計。合同簽約前審計主要包括:支出是否列入科研項目預算,資金是否到位;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是否按規定進行了招標,有無將招標項目化整為零的形式規避招標;訂立的合同條款是否完備、明確;合同簽訂中審計主要包括:對合同專用條款進行復核,對簽約現場議定的條款進行監督等;合同履行中審計主要包括:對履行期間所發生的項目內容和價格變更進行審核和確認,合同的變更或解除是否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等。
(二)實施階段審計關鍵點
實施階段是跟蹤審計監督的關鍵環節,也是最有效最難控制的階段。此階段的審計重點是以項目預算為依據,審核各項明細支出。主要內容有:(1)人員費支出有無支付給有工資收入的課題組成員和代領現象,是否直接撥付至領款人個人賬戶;(2)購置設備的名稱、型號、數量是否與預算批復一致,符合政府采購條件的是否辦理了相關手續,是否明確了固定資產歸屬及辦理相關固定資產驗收入庫手續等;(3)招待費、差旅費和辦公費是否符合預算開支范圍、使用標準,支出是否真實合法,票據是否正規、真實,支出內容是否合理;(4)會議費是否有會議通知,票據日期是否與會議召開日期一致;(5)審核外協費支出協議,協作研究內容、經費分配以及產權歸屬問題等條款是否真實合法,協作單位是否具備相關的資質能力,是否與項目組成員有經濟利益關系,是否憑合法有效憑據辦理轉撥手續,有無轉入非協作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的現象;(6)專家咨詢費是否根據咨詢形式以及專家職稱級別執行相應的補助標準;(7)預算變更調整是否按照規定履行了相應手續等。尤其對支出金額大、超預算的支出項目如專家咨詢費、勞務費、會議費、差旅費等敏感性支出項目可隨時跟蹤,及時查閱相關會計憑證及支出依據材料。
(三)結題階段審計關鍵點
項目結題階段主要審查經費決算表是否經過財務、科研部門的審核,決算內容是否真實完整,是否與財務核算資料吻合;是否及時辦理結賬手續,結余經費是否按立項部門的規定處理,是否對固定資產進行了清理。同時審計人員對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及其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檢查評價,作出審計結論,提出審計建議。
五、對科研項目跟蹤審計配套制度的優化建議
(一)改革科研項目課題機制
由于課題負責人權力過大,違法行為時有發生,而這些情況都是現行的跟蹤審計制度無法進行監督的。因此,改善目前的課題機制,有利于增加對科研經費審查的效果。如可以考慮引入財務人員專業性人才,實現課題組成員多元化,以便處理課題組中的一些非科研問題,這樣有助于科研人員全力從事自己的工作。而最為重要的是,財務人員可以為以后的審計工作提供財務數據和報表,便于日后審計的進行。還有可在課題組內部設立技術咨詢人員來輔助審計監督工作。另外,可以限制課題負責人的權限,將課題負責人的權力限制在與科研相關的領域內,同時對其財權進行適當的分散。如一項資金的使用,要經過多人參與并同意,避免科研經費使用變成“一言堂”,沒有經過審查就隨意流失。
(二)優化組織管理
成立科研項目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可由科研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資產管理或后勤部門等部門參與,科研項目管理委員會為非實體部門,對科研經費分為預算編制、審核、執行、項目核算、項目評估等階段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審計部門在每一環節都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監督。在項目立項階段,課題申請人向科研項目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科研項目管理委員會指派科研部門提供項目相關咨詢,從科研經費使用角度考慮,明確科研項目經費的具體需求信息??蒲许椖抗芾砦瘑T會同時指派財務部門從財務管理和審計等角度指導對課題申請人按立項部門意見和財務制度要求,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對于不合理、不可行或難以控制的預算項目,建議申報人員加以修正、調整,既利于通過立項部門審核,也便于今后執行。
調查隊系統各單位作為國家政策的直接貫徹和執行者,其收入來源于財政資金,隨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級調查隊的會計核算都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核算,由財政部統一支付款項,大大提高了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當前調查隊系統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還相對滯后,內部控制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了單位的工作效率,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控制體系建設,對于各級調查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和防范資金風險、提高工作效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隊系統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殊性
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是確保本單位各項資金的安全運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單位管理的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完整,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調查隊系統各單位作為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其內部會計控制主要有以下特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不以經濟效益為前提,而以實現社會效益為目標;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空間相對企業來說要小;單位的組織結構、職能權限等方面受到外來制度和規定的約束,單位在資金來源、資本結構、會計處理等方面與企業有著很大的區別,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內容相對簡單。
二、調查隊系統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控制“三公經費”和“八項規定”各項政策的出臺,調查隊系統各單位通過逐步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加強管理,防范風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際操作執行中,由于控制環境差強人意,缺乏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等原因,導致一些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尚未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部會計控制意識淡薄
內控意識是內控環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具備良好的內控意識,才能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并促使其有效實施。但在研究中發現,一是一些單位管理人員內控意識仍然相對薄弱。一些單位領導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有重統計調查事業發展、輕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管理的傾向,缺乏對內部會計控制知識的基本了解;有的單位領導錯誤地將財政的部門預算控制等同于內部會計控制;對財務會計工作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忽視其控制監督職能等。二是一些單位財務人員內部控制意識不強,崗位責任約束不夠明確,日常監督與控制工作也做得不夠好。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太健全,崗位設置不夠合理
由于調查隊系統各單位編制有限,人員緊張,部分單位,尤其是基層調查隊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沒有將內部會計控制覆蓋到單位的所有人員和各業務環節,崗位安排不盡合理,許多單位存在一人多崗、不相容崗位兼職現象,如個別單位會計、出納、資產管理等職務由一人擔任,記賬人員、保管人員、經濟業務決策人員及經辦人員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從而出現固定資產管理混亂等問題。
(三)預算控制比較薄弱
調查隊系統部門預算制度是所有財務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管理會計的活動依據,是統計調查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
1.預算編制不夠細致嚴謹,在安排項目支出預算時還有人為因素以及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不應安排的項目人為安排資金,致使應該安排的項目預算不能打足,影響了預算編報的準確性和嚴肅性,也給項目的績效考核帶來一定難度。
2.預算執行剛性不足。一些基層統計調查部門對預算剛性認識不足,有脫離實際、流于形式、執行不嚴、缺乏共同參與性和公開透明性等現象。雖然經費實行了集中核算和部門預算管理,但實際上一些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還不能完全按照細化預算的要求來管理自身財務,經費開支計劃與實際脫離,事前預測務虛、事后監督缺位,難以達到目的,導致部分項目預算與支出成“兩張皮”。單位內部也沒有對各責任人員的責任進行預算約束,沒有建立明確的費用支出和審批金額權限控制制度。辦公費、差旅費、培訓費等費用項目控制缺乏有效的辦法和措施。
3.預算的計劃性、科學性不強。資金使用缺乏預見性,削弱了預算的約束控制力。例如有的單位汽車燃油費、修理費居高不下等。
(四)財務與業務管理脫節
工作的成敗關鍵因素是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貫徹落實更需要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在調查隊系統內部,許多財務人員是在調查隊成立后走上財務工作崗位的,既非財會專業出身,也沒有在走上財務崗位之前從事過財務工作,基本上是通過自學、參加培訓、在工作中邊摸索、邊學習的方式開展財務工作的。因而,在財務基礎、財務管理和電算化水平等方面與國家對垂直單位財務工作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另外,部分單位的財務人員直接由業務人員兼任,對財會業務知識了解不夠,單位內部的財務部門只起到了“核算”、“付款”的作用,難以實施內部財務監督。如一些單位財務部門對于房租支出項目, 往往只負責對支出登賬核算,而對支出的確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時進行,是否支出合規等卻未能實施必要的財務監控。
(五)系統財務管理體系不健全
目前統計調查部門財務制度基本健全,但內控機制仍存在缺陷。一是一些基層統計調查部門對內部控制的認知程度不足,雖然每個單位都建立了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對內部控制體系理解不夠,存在執行困難的問題,內部控制體系的作用難以得到全面的發揮。二是部分單位相關人員職責不明確,各項審批授權不清,相互牽制不到位,財務單人審核審批或事后補簽等屢禁不止,形成了權力太過集中或中間環節監督、審核缺位的現象,不利于公開透明、共同監管。
(六)管理會計過程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一是一些單位只是針對財務“管”財務,把統計調查看成純粹的政府行為而非經濟行為,造成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從經濟到實際的全盤考慮,缺乏統計成本和統計效率觀念,各項工作圍繞統計調查開展,認為只要能搞準數據,搞好統計服務,就可以不計成本地增人增機構,追加預算,加大投入,存在統計調查很少考慮成本代價、不講效率、不進行經濟核算的現象。二是統計調查部門特別是基層單位任務重,人員少,流動性強,財務人員更換頻繁,客觀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波動,使財務工作失去了連續性。
(七)調查隊系統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滯后
基層調查隊是以所屬省、直轄市為主管部門的國家統計局垂直管理的基層單位,財務管理軟件以國家統計局下發多,各省、直轄市主管單位開發得少,基層調查隊基本沒有開發過財務軟件。調查隊系統在管理會計信息化領域起步較晚,如山西調查隊系統2007年起開始使用財務決算軟件,2008年起開始使用用友通財務軟件,2012年起才開始使用預算管理軟件。雖然近幾年各類財務管理軟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調查隊系統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但財務管理軟件的使用還處于簡單的財務數據錄入、匯總、打印和上報等功能階段,數據的共享和開發還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傮w上仍處于低水平狀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亟待大力推進。
三、調查隊系統改進內部會計控制現狀的措施和建議
(一)增強內部會計控制的意識
1.增強單位負責人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單位負責人在單位內部會計控制中居主導地位,應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有主要責任。
2.強化財會人員控制責任意識。財會人員的控制責任意識能夠促使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有效實行。具體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首先要加強對人員素質的前期控制,提高工作人員錄用標準,嚴禁無證人員上崗;其次要強化崗前培訓及繼續教育,使其具備熟練的會計核算水平,熟悉單位的經濟業務流程,樹立強烈的崗位責任意識;三是要加強對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失真的重大危害,自覺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優化財務管理。
(二)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完善制度是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細化責任,特別是加強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責任到人,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確定哪些崗位和職務是不相容職務,并明確規定崗位的職責權限,使不相容崗位和職務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進而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例如,會計與出納、也就是記賬和審批要明確責任,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和制約;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相互監督、相互制約;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必須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等,這樣不僅能切實規范單位的會計行為,也有助于進一步減少單位資產的損失風險,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進一步加強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達到既定目標編制的業務、資金、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也是對單位日常業務規劃的授權批準。單位的全面預算控制要求單位內部全部業務活動都按預算進行,是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載體和方法。
1.在預算的制定上,要改革預算模式和編制方法。在實行既有的部門預算、零基預算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績效預算模式。部門預算的各項收支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標準編制,按類、款、項、目進行細化,分門別類地在預算中單獨編制,并要詳細說明預算金額和支出標準。同時,對經費性支出實行定員定額制度。對于專項經費,要根據單位發展需要和財力可能,分輕重緩急予以適當分配。
2.在預算的執行環節上,要不折不扣執行制度,避免主觀隨意性。預算單位要增強法制意識,嚴格按照制度辦事,控制集體舞弊行為的發生。例如,在年度預算下達后,各單位要編制預算實施計劃,把各個項目的實施進度詳細準確地確定下來,把實施任務落實到部門和責任人,對于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部門和責任人給予適當處罰。特別強調的是,部門預算一旦經過財政部門審批,即具有法律效力,預算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并接受財政部門對預算的編制、下達、資金撥付、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監控管理。
(四)加強業務流程控制
業務流程控制是內部會計控制的核心環節,其控制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決定著控制目標的實現。單位的各項財務收支,應該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批和批準。原始的“先審批后審核”,即用授權批準替代了監督檢查,不利于發揮會計的審核監督作用。因此,要建設合理的業務流程控制制度和完整的會計處理程序。例如,原始資料要先經過會計人員及內部相關部門的檢查和監督后再進入審批和記賬等環節;對于已處理的會計信息或單位財務業務,一定要進行復核,強化財會人員的實際把關效果,防止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
(五)加強基層調查隊財務管理
1.增加基層調查隊人員編制?;鶎诱{查隊人員編制較少,已成為制約國家調查事業發展的突出癥結。增加基層調查隊人員編制,是保證調查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措施。只有在保障基層人員編制充足的前提下,財務人員專職化才能夠得以實現。
2.基層調查隊公務員招考計劃適度增加財務崗位。自調查隊成立至今,基層調查隊招錄的公務員,均為統計調查專業所招,所要求的學科專業也為統計或其他專業。誠然,在調查隊事業發展初期,這樣的招考計劃是優先聚焦專業的必然措施,但為了基層調查隊健康持續發展,在今后的招考計劃中,應當適度增加財務崗位和財會專業人員的招錄。為保障財務崗位的人才階梯儲備,應不低于10年招收一批財會專業出身的公務員,以保障基層調查隊財務人員的持續、健康發展。
3.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幫助基層調查隊現有的財務人員更新知識,熟悉國家政策法規,增強職業道德,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及調查事業的發展需要。
(六)加強調查隊系統會計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變革的技術手段和基礎性工程。全面推進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建設,推動單位系統梳理并有效滿足自身信息化需求,是支撐單位加強管理會計應用的現實需要,是加強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在繼續做好財務會計信息化的同時,也需要順應會計改革與發展需要,將管理會計信息化作為重點工作予以加快推進,切實提高單位信息化建設的效率效果。
1.要逐步完善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功能。上級主管部門要對當前使用的各類財務管理軟件逐步完善共享性和兼容性,減輕基層調查隊系統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2.要加強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管理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當前的大數據、互聯網對管理會計既是挑戰,更帶來了機遇。因此,調查隊系統應當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加強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建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管理會計加快發展,有效提升本單位管理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實施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它不僅是制定一項制度或做一個固定的操作,也不只局限于某個人、某個環節、或某一個載體的控制,而是對整個經濟活動全過程實施的動態監督及控制。因此,鑒于調查系統的特殊性,調查隊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密切關注經濟發展和會計動態,注重控制理論創新和機制創新,并根據形勢需要對內部會計控制做出動態調整,從而完善機制,推進控制創新,力求內部會計控制與單位發展、時展相適應,確保調查隊系統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財務管理;決策;效益
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發展而言,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在謀求更好的經濟利益發展的同時,作為企業必須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利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對財務管理進行合理規范,同時加強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及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若想得到持久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深入企業財務管理內部,針對存在的不足進行調整,并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措施,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保障。
1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問題
1.1 財務管理鏈條長,管理效率低
隨著不同層次企業投資的不斷伸展,資本的運作方式呈現出以少控多的局面,評價一個成功企業的規模大小,主要是看它控制了多少資產,企業經營者做出決策的主要支撐和依據就是財務信息,如果企業財務管理和財務控制不到位,信息就不能及時的共享。還可能使財務信息失真。會計信息就會被人為操縱,信息質量控制缺陷表現為企業執行財經紀律不到位、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扎實、收入與實際不符及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等問題。
1.2 決策和約束機制缺陷
企業財務管理在進行決策制定時,往往不能按照客觀實際發展需要而做出正確的決定。甚至有些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缺乏科學的資金使用及長遠規劃,為了維護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各方面限制財務管理人員所制定的相關策略,專斷型財務管理模式在企業發展建設中較為常見,這也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財務管理約束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約束機制;二是內部約束機制。兩者在本質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現行的財務管理體制中卻沒有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導致在管理上出現失控的現象。
1.3 財務管理的作用被逐漸弱化
一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財務管理職能弱化,一味地追求生產效益,而忽視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長期不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將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從生產效益角度來講,在經濟體制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若想獲得長久的發展,必須適應市場環境,給予企業財務管理足夠的重視,讓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應有的效用,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風險,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力的水平。
1.4 風險防范意識缺陷
企業財務管理在應對外在環境經濟發展變化時,不能及時做出相應地政策調整,致使缺乏有效的應急措施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就目前發展而言,企業財務管理所建立的管理機制還處于相對比較落后的階段,并不能從整體的大環境加以考慮,建立符合客觀實際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最終導致所面臨的風險問題也較多。
2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2.1 提高思想認識,明確財務管理職責
會計責任人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責任人,對財務管理的有效開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管理中,會計責任人并沒有認識到自身作用的重要性,在管理上沒有足夠的認識,這就使得財務管理在職能確認上并不是很清晰,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是相互推諉,不能夠承擔責任,使得財務管理中的預算管理、財政支出等出現一片混亂的現象,阻礙了企業經濟的正常開展。
2.2 加強預算過程控制,實現經營效益在線監控
將企業預算預警與下屬部門預報體系相結合,取長補短,相互融合,通過“日通報、月分析、旬監控”預報體系,以月初編制的各項損益預控指標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實現了以旬指標保月度指標,以月度指標保全年目標任務的預算預警機制,確保各項成本費用均控制在預算范圍之內。
2.3 健全資金安全監控,提高資本運作效率
按照企業統一資金安全管理要求,構建資金收支監控系統,實現了資金支付銀行三級復核、財務公司指紋驗證復核,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實施了由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監督的現金盤點,通過了企業委托中介機構進行的兩次資金安全審計,使每個關鍵指標都得到可控在控。從而對目標公司做出正確的經濟評價,為企業進行購并提供決策依據,結算中心要建立健全資金管理約束機制。
2.4 樹立學習理念,提高財務管理能力
建設單位財務主辦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學習,特別要加強基本建設會計及會計電算化基礎知識及計算機普及知識的學習,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來提高業務水平。企業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用現代化的財務管理理念和科學的財務管理知識武裝廣大財務人員的頭腦,千方百計地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讓企業財務人員適應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共同提高財務管理能力。
2.5 加強外部監管力度
目前,企業靠自身約束來規范會計工作是不現實的,應該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監管,幫助企業實現會計規范化。加強內部管理、排查內控隱患,通過對現有財務會計管理標準體系和崗位工作標準體系的梳理和完善,建立符合管理需要、規范高效的“兩項標準體系”,穩步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檔案,選聘執業質量高和資信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企業財務決算審計服務范圍,促進形成具有較高執業水平和資信良好機構的市場準入機制。
3 創新財務運行管理模式
3.1 實現資金安全經濟供給
融資結構對企業持續穩定增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貨幣政策和稅改政策積極調整的大背景下,企業若想實現資金的合理利用,就要積極聯系相關金融機構,尋求適合企業發展的最低成本資金,為自身實際借貸及新增融資做好準備,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優化融資結構,提高貸款的穩定性,對緩解短期的經濟壓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要協調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力求為財政資金做好積累,真正意義上實現企業的“減虧損增利潤”,不僅如此相關財務人員還要對稅收及保險有一定地了解,增強對提高擔保金比例的賠償,為企業實現資金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3.2 做好減法,降低企業資金成本
成本對于企業發展而言,是制約企業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對成本的有效管理可以為企業創收更高的經濟利潤,所以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對企業成本進行有效監控:一是控制成本。這里主要是指利用銀行貸款的方式對企業資金進行合理控制,可以在規定范圍內提前還款銀行的貸款金額,這樣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對資金成本加以利用。二是降低費用。票據計算方式的合理使用,可以加快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及對辦理與銀行事務相關的匯票,用合理預算的方式減少對成本的使用。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發展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下,企業必須調整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合理化的解決。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起步較晚,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并不能在實際中發揮效用,促進企業的發展。這就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方式上不斷加以創新,提高整體的競爭力水平,進而滿足客觀實際發展需要,推動我國經濟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紅英.信息技術時代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探討[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5(S1).
[2]白桂蘭.關于加強建設銀行基層行財務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