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6 14:51: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眾傳媒的優缺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傳統紙媒;轉型
紙媒,顧名思義,指報紙、雜志等利用紙張為媒介的媒體。在古代社會報紙就已經誕生,歷經這么多年的發展,紙媒在宣傳、傳播信息方面在大眾的信息獲取渠道中占據了很大的位置。但伴隨著互聯網和便攜終端設備的普及應用,信息轟炸時代的到來,公眾的信息需求也不斷的發生改變,獲取信息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對紙媒的關注程度逐漸下降,不少行業人士都已經發出“傳統紙媒已死”的呼聲。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媒體和傳統紙媒各自的特點和優缺點,探討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紙媒進行成功轉型。
一、互聯網媒體對比傳統紙媒的優勢和不足
(1)互聯網媒體相比較傳統紙媒存在的優勢
傳播速度迅捷:互聯網媒體傳播速度非??旖?,制作過程十分簡單。電視受限于節目板塊和后期制作,紙媒受限于版面排版和印刷周期,的新聞及時性不及互聯網媒體快捷。
信息多樣化:傳統紙媒的消息形式通常就是圖片和文字,電視媒體主要是通過視頻和音頻,而互聯網媒體則具備多樣化信息方式,不拘泥與單一的形式,可以將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可以讓大眾全方位多角度的接收。
信息服務個性化:傳統媒體通常是點對面的信息服務,而互聯網媒體除了點對面的服務即網站向網民,還有各種推送服務,根據公眾的閱讀習慣和關注點進行不同信息的推送,減少大眾在閱讀信息時的篩選流程,可以很快的尋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內容豐富:互聯網媒體中的信息包羅萬象,從國家大事、社會熱點新聞到經濟、歷史、娛樂、小說、美食、生活小常識等內容應有盡有。傳統紙媒受到本身的報紙定位、以及版面設置等制約,內容不夠豐富,并且互聯網媒體更設置有專門的新聞導航,可以很快速的檢索同類信息。
互動性強:互聯網媒體讀者一般可以在線留言、評論,很容易建立起互動溝通的渠道,但傳統紙媒,只能通過讀者來信或者是電話郵件的方式進行溝通。
(2)互聯網媒體相比較傳統紙媒存在的劣勢
新聞采訪權和記者隊伍缺失: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媒體大部分并沒有新聞采訪權,缺乏專業的記者團隊和制作人員,大部分的信息來源就是抄襲,原創性很差。而傳統紙媒在歷經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具備專業化的新聞采編、制作團隊,新聞原創度高。
權威性和可靠性差:由于互聯網的公開和開放性,各個互聯網媒體機構為了追求“噱頭”和制造“熱點”,吸引公眾的目光,甚至于編造假新聞,權威性和可靠性差,而傳統紙媒會考察新聞的真實性,報道立場公正,在真實性和權威性上遠遠高于互聯網新聞。
沒有良好的品牌:傳統紙媒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而互聯網媒體,由于發展時間短,水平也參差不齊,尚未在公眾當中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
二、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紙媒的轉型
雖然面臨著互聯網媒體的沖擊,傳統紙媒的發展陷入困頓,但只要能夠及時轉變思路,順應時代積極轉型,未來的媒體領域內依然會有傳統紙媒的一席之地。本文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紙媒如何進行轉型。
(1)轉變思路,朝兩極方向發展
傳統紙媒應該舍棄大眾傳播的市場,一極走向高端小眾,另外一級通過服務走向社區大眾,在經營過程中,部分紙媒由于自身實力和強項不同,可以針對性的選擇一極發展。走向高端,應該學習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在專業垂直領域內通過內容的絕對影響力,體現媒體的工具屬性,通過廣告或者是內容產品的售出獲得收益,繼續扮演高端媒體屬性。走向社區,要求紙媒不在以面向廣告客戶為主體,而是直接面對自己的受眾,通過提供增值的服務,實現自我的價值。
(2)操作模式的轉變
高端紙媒在內容上向專業化靠攏,力保自身的專業權威形象。行業化、個性化、私人定制、奢侈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低端社區紙媒內容上應該開發本地生活服務,諸如美食推薦、家政服務、租房買賣、超市促銷等渠道生活平臺,將其開發成為APP客戶端,通過報紙的發型渠道進行二維碼的推廣,開創新的產品服務模式,以服務代替售賣。同時應該利用自身所具備的新聞采集經驗與其它互聯網平臺廣泛合作,探討新的盈利模式和操作方式。傳統紙媒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勢必會越來越大,但是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放下包袱主動求變,果斷舍棄大眾傳媒市場,找準自己的定位,積極的與互聯網進行融合,才能成功轉型,走的更遠。
參考文獻:
[1]李曉雅.紙媒“寒冬”里的“逆生長”--以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理論淺析百萬發行量[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
在社會城市化、產業聚集化、數據資源化、生態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競爭成為各地區的必修課題。作為中國西部開發的重要代表城市,雖然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大數據發展上搶占了鰲頭,在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上卻顯得分外薄弱?,F有的形象是什么?形象傳播得又如何?現存的策略有哪些優缺點?本文將試分析大數據+生態文明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大致情況,以供參考。
關鍵詞:
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整合營銷傳播;新媒體;大數據;生態文明
21世紀大眾傳媒的發展使得整合營銷傳播成為傳播業界的慣用手段,而從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現,到2011年微信的誕生,新媒體時代的微傳播成為炙手可熱的傳播新趨勢。近五年以來,通過發展大數據產業和生態文明,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本文將分析現有營銷策略,為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理論的研究添磚加瓦。2014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4d,優良率為86.0%,森林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2m2。①在此條件下,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和大數據產業,將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訴求點放在了“生態資源”和“互聯網+”上?!笆濉逼陂g,累計旅游接待3.19億人次,旅游總收入3858.65億元,較“十一五”分別增長127%和245%。②
營銷手段和傳播渠道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①營銷對象定位不準,受眾細分不足。沒有準確定位目標人群,導致了拳拳出擊,次次不中的現象。②營銷手段陳舊,模式單一化。除去傳統的新聞媒體發稿,雖然政府也通過召開了各類發展研討會、論壇等,但會議本身缺乏主動性,很難長期形成影響力。③傳播渠道過窄,忽視新媒體影響力。陷入了與時代脫節的泥淖。很多宣傳只坐在紙媒和電視媒體上,沒有做到全媒體覆蓋傳播渠道和目標受眾接收渠道產生了偏差。怎樣在有限的資源里實現后發趕超,是這類偏遠地區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分析的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策略,了解在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上出現的問題以及上訴成功案例的經驗總結,我大體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1準確城市定位,明確目標
受眾城市正是由人為所打造的某種兼具實體功能和精神服務的產品,當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受眾群,自己的營銷對象。根據的現有營銷策略分析,應該在現有營銷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分析,認真細分市場,重新分配城市的營銷策略。
2擊中傳播訴求,做好城市產品
中醫講究對癥下藥,對于城市形象的傳播也是這樣。只有弄懂了受眾想要什么,才能給他什么。擁有很多特色資源,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深入分析受眾需求,幫助他們挑選適合他們的訴求點,對癥下藥,一針見血。
3跟上媒介步伐,更新傳播渠道
現今新媒體大行其道,傳播方法日新月異,消費者從哪里接收,我們就應該在哪里宣傳。未來的五年,將是中國移動互聯網井噴式發展的五年?,F在迎頭趕上還為時不晚。傳統媒體,甚至過去的“兩微一端”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年輕人們正以光速更新換代他們的信息接收渠道。以傳統媒體、新媒體和公關活動混合形成的3D全媒體營銷將成為傳播的主流。
4大膽創新手段,開啟“后受眾時代”
受眾時代的營銷都如同計劃經濟,先調查清楚受眾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再根據受眾的需要來生產產品。而現在,創造需求,引導需求,教授需求才是發展主流。不管是引導人們生態、綠色的生活方式,還是用大數據提供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基礎,都需要“后受眾時代”。所做的事情是走在受眾需求的前面,發掘受眾內心渴望。受眾,訴求,資源,渠道。這些可能還遠遠不足以概括當今城市形象塑造與發展。更多的變化在不斷產生,每一秒都有新的變化。我們只有保持求知的心態,嚴謹的態度和大膽的創新,才能把握時代脈搏,讓城市形象煥發光彩。
參考文獻:
[1]陳喜波.城市形象與城市形象學[J].城市問題,2001(6):46~48.
[2][美]菲利普•科特勒.俞利軍,江春,譯.國家營銷:創建國家財富的戰略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3]康宇航,王續.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市場細分[J].城市問題,2003.
論文關鍵詞:農業科技信息;信息傳播渠道;發展趨勢
農業科技信息是指能夠推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農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信息.這些信息能滿足農業實施者(特別是指農民)需要.并以聲音、文字、圖片、錄像和多媒體等形式存在。利用農業科技扶貧就是希望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渠道將農業科技送達到農業實施者手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
1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從世界各國農業發展情況看.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相當大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1978年以來.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根據(2007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公布.已減少至1.22億hm2。在土地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將成為重要支撐力。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已達48%.但與其他一些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這些國家外.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不暢也是~個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農業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沒有合適的渠道將科技成果傳播到農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廣大農民找不到合適的實用技術應用到生產中去因此.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將促進兩方面的交流.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保證我國糧食安全。
1.2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地區農民收入差異
從國際經驗看.農業科技信息傳播速度越快、途徑越多.農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農民收入就會增加.農民脫困時間就會縮短。另外.農業科技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作用也不同。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的農民更容易獲得農業科技信息,農業科技采用率高.農民收入增加也比較快因此加快農業科技信息的傳播.特別是在落后地區加大農業科技信息的宣傳力度.不僅會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素質.也可增加農民收入.減少地區收入差異。
1.3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將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當今國際農產品競爭不僅是數量競爭.重要的是質量競爭.特別是在加入WTO以后.為了保護本國農產品市場安全.發達國家不斷提高技術壁壘.檢測標準越發嚴格.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屢遭限制和退貨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則取決于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這就離不開農業科技信息的傳播。因此.農業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寬將加快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速度。
2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
農業科技信息傳播途徑主要有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等形式。其中電視、廣播和報刊等屬于大眾傳播,農技推廣站、農民培訓班等屬于人際傳播
2.1以電視為主的大眾傳媒成為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
郭緒全等人的調查顯示(表1).大眾傳播方式之一的電視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占據主要地位.近36%的農業科技信息是通過電視渠道傳到農戶手中(因農業科技信息到達農戶才算是真正達到了傳播的目的.故僅引用了調查數據中農戶承認的自己所獲農業科技信息的傳播渠道).這也與近年來中國電視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直接相關截至2006年中國農村的彩色電視普及率為89.43%(表2)
2.2網絡即將成為不可替代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渠道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和網絡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電腦普及率還遠遠低于電視和廣播等傳統的傳播工具(表2),但從網絡的發展速度和對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廣度來看.網絡將會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發揮著傳統傳播渠道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農村每百戶中電腦擁有量為2.7臺,比上年增加了0.6臺。另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至2007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達到374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1%:同期城鎮網民規模達到1.25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1.6%。農村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與城鎮差距很大.但網民規模差距在逐步縮小隨著農民在外打工人數增加,農村電腦的普及率將上一個大的臺階。
2.3農技推廣站一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隨著對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視.國家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日趨完善。各級農技推廣站的作用大大增強。表1可看出農業科技信息的人際傳播大約占1/3.其中鎮政府農技推廣站為主.農民反響較好從2007底開始.我國開始實施信息大篷車、培訓教室和農業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等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信息、發放農業科技資料。成為農民學習農業實用技術的重要渠道。
3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存在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
一是目前農業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內容不全.實施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或應用后會產生的不利影響等不為農民所知:信息針對性不強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二是由于信息傳遞雙方對農業科技信息傳播途徑的認識不同.雙方對各種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萍夹畔鞑フ哒J為農民主要從培訓班、推廣站和電腦等獲得農業科技信息.他們在傳播過程中也更容易采取這些方式傳播但調查發現農民的大部分農業科技信息是從電視等大眾傳媒中獲得。
三是農民整體素質還需要提高我國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程度偏低2006年我國農村勞動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超過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不足15%(表3).
遠低于農業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如美國25歲以上的農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一些農業科技信息語言太過專業.農民無法理解.這些技術在農村傳播的可能性比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農民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無法傳播到農戶一級.即使農戶接觸到了,也因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無從應用。
4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發展趨勢
4.1農業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準
目前國家正在逐步改進農業信息的質量和數量,從長遠來看.網絡和手機等信息平臺將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農業科技信息量將繼續增加同時.農業科技信息在傳播渠道的入El審查將會更加嚴格.只有經過考證的農業科技才能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傳播。國家對網絡傳播媒體的管理將大大加強農技推廣部門的農技介紹也將更加全面.各種農業科技的優缺點和注意事項也會傳達到農民手中各級政府和傳播媒體針對本地區適用的農業科技的宣傳將增加,實用技術將進一步得到轉化.農民更容易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實用農業科技信息。
4.2各種渠道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能力將大大增強
除了繼續利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大眾媒體外.信息移動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農業科技推廣站等方式將得到積極利用。一是政府加大了對網絡信息服務設施的投入、全國范圍的農業科技信息平臺將全面建立。二是傳遞雙方的互動將進一步增加.農民和專家將利用網絡和移動通訊工具進行互動交流.雙方關系進一步緊密。是農技推廣站管理和支持力度將會加大.農技推廣人員的素質將得到進一步提高,真正掌握農業科技的農技人員將不再限于縣級以上的農技推廣站,鄉鎮一級的農技站將從農藥、化肥或種子銷售機構轉為推廣機構,發揮應有作用
4.3農民素質提高將使農業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農民是農業科技的具體實施者.農業科技信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民的素質決定的。從表3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收入越高的地區,農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農民通過科技致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國政府提出了要建立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目標.努力提高農民素質一是全面貫徹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將有助于提高未來農民的素質。二是加大對成人的再教育和培訓投入,定期(加不定期)舉辦針對農民的免費農業科技培訓班.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與現實接軌.針對性強.符合當地和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在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下,農民素質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信息將得到有效利用.農民配置有限資源的能力和農業生產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我們都知道,男女最大的差異來自生理方面,因此,傳統的幼兒性別教育是建立在介紹生理差異、滲透傳統性觀念的基礎上的。主要內容包括: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認識男孩和女孩在體貌上的不同;教育孩子“男孩要有男孩樣,女孩要有女孩樣”。正是在這種教育下,幼兒完成了其性別化的過程。
傳統的性別教育在使幼兒獲得正確的性別角色方面的確是必不可缺的,然而,它往往也給不同性別的孩子貼上了標簽,例如,父母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時,總是不自覺地為女孩買娃娃,為男孩買手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傳遞給孩子的也總是男孩就要勇敢堅強,女孩就要溫柔文靜等信息。這種固定化的性別教育從家庭、幼兒園到社會大環境都無時無刻地存在著。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是強加于他們的社會期待,如童話中處于弱勢的總是女孩,而男孩則總是扮演英雄的角色,等等,這無疑使男女幼兒在能力的發展上產生了不平衡。
以上事例無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要做的是,除了給孩子正確的性別認識外,更要讓孩子認識到,性別雖然是有差異的,但卻沒有好壞之分,它并不能決定一個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其實,只要孩子愿意,讓男孩玩玩娃娃,讓女孩摸摸手槍又有何不可呢?男孩為什么就不能在傷心時掉眼淚,女孩又為什么不能蹦蹦跳跳呢?我們不能讓生理的差異束縛了每個孩子的成長,而應該給男女幼兒公平的機會,讓他們經歷豐富的體驗,讓所有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潛能。
二、樹立雙性化教育觀,建構新型幼兒性別教育體系
1.開展新型幼兒性別教育的意義及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認識到,樹立現代幼兒性別教育觀,重構現代幼兒性別教育體系應該是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的題中之義了。
新型幼兒性別教育就是要通過創建性別平等教育的氛圍,沖破傳統性別壁壘,引導幼兒初步形成現代性別意識,從而發展良好個性品質。
新型幼兒性別教育應比傳統性別教育來得更加開放,更加以人為本,更加重視個人的發展,從而完成性別定型化教育到雙性化教育的跨越。我們期待通過這樣的性別教育培養出兼具兩性優點的兒童,從而使幼兒在今后的成長過程和社會生活中,具備更加健全的人格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2.現代幼兒性別教育新模式——雙性化教育
在現代社會,男女性的差距應該逐步縮小,男性也需要有女性的細心溫柔一面,而女性也不乏男性的堅強獨立。這也為我們的幼兒性別教育指明了道路,即在教育幼兒過程中,既要鼓勵男孩的陽剛,又要培養他們剛中帶柔,而女孩則應柔中見剛。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尋找和創造“雙性化教育”的時機,從而塑造幼兒的完善人格。
三、幼兒雙性化教育的實踐
1.家庭中的雙性化教育
家庭雙性化教育的關鍵是改變教養方式的差別,對孩子進行方式一致的性別教育。
首先,父母要克服自身對于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不要對幼兒過分強化性別角色,而要為孩子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孩子喜歡并愿意嘗試,只要沒有危險和害處,父母就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以性別為由阻礙他們的積極探索,如鼓勵孩子玩異性特點明顯的玩具和游戲。父母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孩子,如不要過分保護女孩,也不要過分壓抑男孩情感的宣泄。同時要保持一致的要求和評價,既要培養女孩的勇敢果斷,又要培養男孩的細致耐心。
其次,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兩性平等的家庭氛圍,與孩子建立新的相互作用模式。要改變傳統的父親養家糊口,母親只能照顧家庭的觀念,就要使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趨于平等,角色趨于相似。父母既要履行自身性別角色的職責,又要避免典型女性化或男性化的傾向。父親在工作之余,也要為母親分擔家務,撫養孩子,與孩子游戲,指導孩子學習,成為孩子的“偶像”和榜樣,以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和善良友好的處世心態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智力和道德環境。而母親也要有自己獨立的工作和思想。只有如此平等寬松的氛圍,才能為孩子的雙性化教育提供有利的家庭條件。
再次,要幫助孩子客觀分析傳統性別角色觀,讓孩子認識和接受自身性別的優缺點,讓孩子了解現代社會對雙性化角色的要求,幫助孩子超越自身性別的局限。
家庭是幼兒雙性化教育最直接且針對性最強的環節,在家庭中進行有意識的雙性化教育,不僅對幼兒個體成長有利,更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意義重大。
2.幼兒園中的雙性化教育
幼兒園是幼兒接觸社會的第一站,因此也是幼兒接受雙性化教育的重要場所。
首先,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了解男女幼兒差異的表現及原因,了解教育活動中的性別角色特點,自覺反思師往中的性別偏差,主動消除性別刻板認識和行為。
其次,教師要在日常教育行為中有意識地進行雙性化教育。要謹慎選擇幼兒教材和讀物,盡量選擇一些反映性別角色多樣化的材料。要精心設計游戲,注意游戲材料的投放,材料不要有過多的性別化特征,如服務員的頭巾不要都是鮮艷的花布,避免給幼兒帶來性別角色上潛意識的影響。同時,還要讓幼兒自由選擇游戲,允許幼兒自由表現與傳統性別角色相異的行為,指導男女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交往,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性別的合作活動,如讓男孩也參與到“娃娃家”中去照顧“娃娃”,女孩也可以拿手槍開汽車,讓不同性別的幼兒在共同的游戲中,相互了解,取長補短,從而促進其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健康發展??傊?教師既要做到因性施教,又不能因性別而有所不同。
再次,由于目前我國幼兒園中以女教師為主,因此,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多是接受一些符合女性特點的影響。雖然,女教師的體貼細心讓幼兒感受到母親般的呵護,但女性教師也往往容易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及對性別角色的認識來對待不同性別兒童,如:女教師傾向于獎勵整潔和順從的兒童,抑制攻擊性強的兒童,從而可能造成男孩對幼兒園的不適應和逃避。因此,女教師應使自己不斷向著心理雙性化努力,而幼兒園管理者則應引進男幼教,平衡教師隊伍性別結構,讓幼兒接受兼具男性與女性特質的教育和影響。
最后,還要提到的是,幼兒園必須加強家園聯系和協作,指導父母進行家園一致的雙性化教育,共同促進幼兒性別認知的健康發展。
3.社會傳媒中的雙性化教育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眾傳媒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同樣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各種媒介上,我們看到的女性多被刻畫成溫柔、軟弱、羞澀的,是被幫助、被傷害的一方,而男性則多勇敢有力,是助人的、強悍的一方。傳統觀念影響下的傳媒在無形之中會擴大幼兒對于兩性角色認識的偏差。因此,我們應呼吁大眾傳媒,尤其是針對幼兒受眾的媒體,在宣傳時更多注意兩性的共同點,讓幼兒意識到男性和女性一樣偉大,一樣具有創造成功的能力。
作為教育者,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幼兒時期對兒童進行雙性化教育,將會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的推動力。那么,就讓我們在共同的努力中期待人類和諧之音的早日奏響。
參考文獻:
[1]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9.
[2]叢中笑:淺析現代幼兒性別教育的基本問題,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8.
[3]馬錦華: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教育,教育評論,2000,6.
[4]戴斌榮:兒童性別教育中的“揚長”與“取長”,教育評論,2006,2.
[5]彭燕、杜學元:對當前幼兒園性別教育的幾點思考,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4,3.
【關鍵詞】職高語文 生活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2-0195-02
一 職高語文令人擔憂的教學現狀
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語文作為一門文化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并沒有認識到職業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價值,妨礙了職業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現就職業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做以下分析。
1.重專業輕語文,語文課無用論
很多學生進入職業高中就是為了學得一門技術,加之學生們都清楚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他們的就業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有的學生認為上職業學校只要學好專業,學會一技之長就行了。對于語文,他們覺得學不學無所謂,因為將來就業時,用人單位主要看你專業技能如何,不會問你語文成績怎么樣。語文書里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沒用,不學語文對自己也沒什么影響。
2.學習缺少興趣,遠離生活
從小學到初中,學生上語文課就是聽老師分析字詞句、概括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然后把老師要求記的筆記寫在書上,考試時背一背。語文就是一門考試工具,就是寫,遠離了生活,使原本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變得枯燥單調,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語文遠離了生活。
3.課外閱讀少,沒有生活的積累
職業高中的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作業少,平時有很多的空暇時間,但遺憾的是,相當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本不閱讀,他們的課余時間更多是在玩手機或是在網吧,他們根本沒有多讀課外書的意識。
二 職高語文生活化教學的依據
1.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要求職高語文生活化教學
《職業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適應日后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敝械嚷殬I教育培養目標決定了職高語文教學只有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社會的生活需要。
2.語文學科的本質要求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
第一,語文學科的社會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回歸生活。語文學科的社會性是指語文滲透于社會的方方面面,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呂叔湘在《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里指出:“語文課跟別的課有所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p>
第二,語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回歸于生活。語文是最重要的表達感情、交流思想、傳遞文化的交際工具。語文的人文性,是指語文課程是與人及與社會歷史文化緊密相連的性能。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只有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才能既有利于提高學生使用語文工具的能力,又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展示學生的個性。
3.時代的發展要求職高語文生活化教學
我們現在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要增強綜合國力,必須要提高國民素質。而提高國民素質,語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某單位招人,你作為應聘者首先要寫出應聘材料,這離不開語文;當你參加筆試時,完成卷面上的答題,離不開語文;當你參加面試時,表述自己為什么要應聘這個崗位,離不開語文。這只是對應聘者而言,其實時展,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具有創新意識,具有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等,這些都要求語文教學緊跟時代,使語文教學生活化。
三 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1.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每位老師都有良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學生學得好,但學生好像并不了解老師的苦衷,尤其是職業高中的學生,老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無動于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呢?我個人認為,學生認為學這些東西沒用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校針對學生的實際,制訂了“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等目標,在語文課的基礎上,加強寫字課和普通話課的教學,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我每次語文課前都會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上臺講一件小事情,每人有一星期的準備時間,要求語言流暢、態度自然,講完后其他同學打分,并指出優缺點。這樣使學生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鍛煉了膽識。
2.改革評價體系,采用競賽式考核
近兩年我校對語文、數學等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評價進行了探索式的改革,將這些基礎課合并在一起考試,取消了書面考試,改在多媒體教室考試,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人,考試題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部分,每生必須回答一定的必答題,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必答題較簡單,搶答題較難,考試時學生從六十個題號中先行選號,然后點擊才能出現試題。這種考核方法新穎,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競爭的環境,同時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更貼近生活實際。而對應用文的考核,則采用實踐操作式,去年就這一方式考核,學生完成得很好,其興趣濃厚。
3.拓展閱讀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生活化的職高語文教學要求把課外閱讀看成是課內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是課內教學引向廣闊社會生活的擴展與延伸。我要求學生每學期看一本好書,學期末讓學生談談看完后的感想及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將此項評分記入學期末語文成績,學生看書積極性很高。
4.利用多傳媒,豐富教學內容
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為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尤其是電視、網絡資源成了語文課程取之不竭的寶庫。我校新建了兩個多媒體教室,利用多媒體教室可以給學生放一些優秀的影片、演講視頻、幻燈片等,這樣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使學生更接近生活,了解社會。
5.整合語文教材,研發校本課程
我校針對學生的實際,由語文組共同研究對語文書進行了整合,去掉了一些實用性、文學性相對較弱和對學生來說相對較難的文章,還共同商量制定了新的教學大綱,對每一課都設置了基礎目標和提高目標,根據不同的目標,我們設計了不同的試題,題型各種各樣,有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問答題等,都用電子板存入電腦,每隔一段時間就應加以補充。這樣教學更接近我校學生的實際,學生也對語文課更感興趣。
參考文獻
[1]龔浩怡.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教、學、做合一”的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4
關鍵詞:青少年、叛逆心理、青春期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通常表現為情感的對立、抗衡和情緒上的嫌惡、不滿。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和教師會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對于長輩的教導和勸告不像以前那樣聽話,甚至會產生抵觸、反抗的情緒,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說, 叛逆是人類自身的一種潛在本能。同時, 它也是個體成長史中一個不可逾越的主題。個體的成長就是不斷反叛舊我、創造新我的過程,個體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長起來的。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鮮明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
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青春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表現。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智慧和思想在不斷的發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會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確立自我的意識。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希望得到承認的理解和尊敬。他們在看待事物和問題容易形成片面的、偏激的、固執的,甚至是極端化的情緒。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自尊心是難以滿足的,因為成人和社會在較多場合忽視了青少年的這一極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這種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況下,青少年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持批判態度。在這些獨立和“反抗”的行為活動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變相的滿足;成人對其行為的斥責或批評,反而使他們感到自己像一個成年人那樣影響著別人了。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使他們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自己獨立的個性。
2.家庭教育過嚴。有些父母對孩子總是提出過多、過細的要求,而且常以不滿和消極的方式提出過多的責問和批評,這些都無形地在孩子的心里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而又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排解時,便使得他們產生了對家長的不滿和反抗。
家庭是青少年生長的基本環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因為疼愛自己的孩子,通常以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過去所受過的經驗教訓告訴給孩子,為青少年指出一條沒有彎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長在對孩子教育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我一定要讓孩子超越別人。這種想法無可非議,但我們的家長常常把孩子作為實現我們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對于生命的成長來說, 珍貴的不是經驗, 而是經歷。青少年由于個體意識的慢慢覺醒,開始改變依賴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歡由別人帶著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造成了兩代人思想上的沖突與矛盾。當青少年與家長無法敞開心靈平等相待時,他們會反感家長的做法,進而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學校教育的片面。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境, 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學校教育里,教師片面地評價青少年的優缺點,對他們的能力、成績無法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而往往只是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許多教師都是注重升學率,注重學生的成績,不斷地施加一些學習上的壓力給青少年,使得青少年心理負擔日益加重,以至他們的不滿情緒和叛逆心不斷的積累。
4.社會的影響。當今社會的輿論是傾向于張揚個性、宣傳自我的,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便容易形成支持“叛逆有理”的認知體系,從而發展成逆反心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學生接受教育的途徑多元化。由于青少年辨別是非能力不夠強,一些帶有負面影響的信息隨之會被他們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為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這些不良的價值觀想和行為傾向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穩定性和模仿性,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5.同輩人之間的影響。在青少年群體中,他們有著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相近的興趣愛好及行為傾向,相互之間容易認同。所以一些不良的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打架斗毆等行為和習慣很容易相互感染和模仿。
雖然,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一定的正面效應,如自我意識較強、勇敢、堅強、能求異、能創新,還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質的形成,如在不順心、受壓抑的時候,敢于發泄,不會有畏縮心理,也不會保守、逆來順受。但是,如果逆反心理在一個人身上經常性地表現出來,成為其穩定的心理特征,那么它就會帶有一定的性,如漠視、破壞、故意對抗社會行為規范,視他人的痛苦為快樂。當這種心理發展到嚴重程度時,就會既有害于社會,又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長和進步。若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有可能導致青少年的偏執、冷漠、不合群等性格,嚴重者會出現激烈的行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關鍵詞:女大學生;成才;影響因素;教育
一、導論
21世紀,是一個經濟文化全球化不斷加強的時代,各個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呈現著沖擊與碰撞的特點。如今,生活中流行著“女漢子”等新詞,體現了“女子不是不如男”的思想觀念,女性的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尤其在2015年的全國719所高校里,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比例的高校占49%,女生比例達到50%的高校占51%??梢姡映砷L成才與高校教育政策和社會文化環境密不可分,女大學生的培養教育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將以安順學院作為研究切入點,了解當代女大學生的成長現狀,分析當代女大學生成才的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提升大眾對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視,關注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高校女大學生成才的現狀分析
1.人數比重的提升。通過對安順學院校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個年級的女大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女大學生人數在班級總人數中所占比例過半的班級不在少數。表明女性受教育者在高校中占有較高比重。
2.女性受教育引起重視。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社會思想觀念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與高校女大學生的當面訪談了解到。家庭方面,有大量的家庭表示重視家庭成員中的女子教育;社會方面,鼓勵女子接受高等教育。70%的訪談者談到,地區對考上大學的新生提供的獎助學金中,對女大學生的資助略高于男大學生,以此來鼓勵女性接受教育。
三、當代女大學生成才的影響因素
1.自身因素
(1)自信心不足。調查顯示,38%的女大學生在“是否自信?”的問題上回答只是“偶爾自信”。交談中,她們談到“由于家庭經濟狀況、外貌、交際能力等方面原因,導致自己很多時候存在不自信的心理”。甚至還有11%的女大學生表示“自己很不自信”。在“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知識競賽、專業技能競賽,你會積極參與嗎?”的調查里,部分女大學生直接選擇跟從身邊同學。反映出跟風的心理狀態,也是不自信的表現。這些不自信、跟風的心理,不僅會對女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對女大學生的成才起到阻礙作用。
(2)對未來表示迷茫。了解女大學生在大學里是否對未來設定明確的目標,是關注女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前提條件。為此,筆者針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與當面訪談。其中75%的女大學生表示“沒有想過”。表明當代的女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并未對自己的未來做規劃。反映出女大學生對未來發展表現迷茫,這種情況對女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會造成阻礙。
(3)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古代“三從四德、三綱五?!钡乃枷?,雖然在當今社會已經不盛行,但這些傳統觀念還對當代女性的成長產生影響。“家庭第一,事業第二”的思想觀念不利于女大學生之后職業生涯的發展,以及女大學生的成才與全面發展。
2.外界因素
(1)學校環境。隨著女大學生在高校中比重的增長,高校教育對其自身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俗地講,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處于這個“小社會”中的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學校環境的影響,不僅包括學校中的物質環境以及硬件設施,還包含著學校教育、校園文化等軟件方面。
(2)社會環境。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有大量的因素影響著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如“拜金主義”、“金錢至上”、“向錢看”等低俗文化借助大眾傳媒進行傳播,不同程度上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消費行為、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就業觀等造成影響。
四、促進女大學生成才的教育途徑
1.增強自信心。提升女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首要條件是增強自信心。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對自身的優缺點有了明確的了解,做到揚長避短,了解自身的優勢所在,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2.提升社會性別意識。提升社會性別意識,有助于讓高校女大學生擺脫“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束縛,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可以通過增長自己的知識與才能,獨當一面。并找準自身的能力定位,在擅長的領域里展現自身才華。 女大學生在對以上所述有了清楚地認識,能夠不斷提升社會性別意識,促進成才與全面發展。
3.與人為鏡,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在與他人交往中,應該注意傾聽,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在生活里學會以人為鏡,首先能夠通過他人更好的認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其次,能夠全面認識自我,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耙匀藶殓R”是女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4.強化實踐教學。鼓勵女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從中檢驗所學知識的牢固程度。鼓勵女大學生參與一些創新創業項目,在這些實踐活動中,能夠發散思維,收獲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大學生主動思考與動手能力。
5.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女大學生受個人抗壓能力、家庭教育、學校與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高校要重視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的進行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園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通過海報,展板等形式來宣傳教育,提升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最后,通過心理咨詢室,并聘請專業心理學教師隊伍。為在生活中受到困擾的女大學生提供幫助。
6.呼吁高校增加女性教育課程建設。當今高校女大學生所占比例在逐步提高,這些年輕的女性受教育群體,不久將成為各行各業中的女性職員。高校開設專門的女性教育課程,如《女性成才學》、《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對于女大學生的針對性教育,幫助女大學生的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7.提升交際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鼓勵女大學生在校區間,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的社團組織活動與專業技能競賽,在這些組織與比賽中,會接觸到許多各個年級、各個專業、以及不同性格的人。構建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培養自身的交際能力,更好地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立足。呼吁女大學生多加為自己的未來制定計劃,明確方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五、結語
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僅關系到女大學生能否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且關系到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本文通過分析影響當代女大學生成才的自身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女大學生成才的教育途徑與對策。文章最后達成促進女大學生的“成才”、讓高校對當代女大學生的教育引起重視,引起社會人士對女大學生關注度更高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閉燕轉.科學發展觀與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J]. 傳承,2010(33).
[2]李玉蘭.社會性別視野下的90后女大學生成才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14(6).
作者簡介:何菲菲(1995―),女,海南澄邁 ,安順學院,本科在讀,所學專業: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