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6 14:51: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低碳生活;認知;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118-03
一、低碳生活認知構成的界定
低碳生活觀是國民對人類踐行低碳生活與自然界的運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的內在關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它是影響人們踐行低碳生活的指導思想。有什么樣的生活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行為。如果國民認為低碳生活是保證自然界健康運行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那么,他們就會自覺地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節約各種資源。低碳生活價值觀就是國民踐行低碳生活對自己有沒有好處或有多大好處的判斷。它是影響國民是否自覺踐行低碳生活的激勵因素。凡是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對自己有好處或有較大好處的人,都會自覺踐行低碳生活;凡是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對自己沒有好處或好處較小的人,就不會踐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信念就是自己認為低碳生活是使人類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佳生活方式的正確看法。信念是意志行為的基礎,沒有信念,就沒有意志,更不會有積極主動性的行為。低碳生活信念是激發國民踐行低碳生活的心理動能,激發國民踐行低碳生活的潛在的精力、體力、智力和其它各種能力。低碳生活行為原則就是人們踐行低碳生活必須遵循的盡量減少生活能耗,在家庭日常生活領域達到節約能源、從而使生產能源企業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的根本規則。這是人們必須遵循的生活行為規則,也是國民踐行低碳生活的根本要求。低碳生活行為規范就是人們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有關節約能源、減少生活能耗的各種行為規定。它對引導國民踐行低碳生活方面具有強制作用。我國科技部已經于2007年制定了《全民節能減排手冊》,提出了36項日常生活節能減排的行為指標,這些行為指標實際上就是我國國民踐行低碳生活的行為規范,也是國民必須遵守的低碳生活行為規范。低碳生活知識組合就是國民所擁有的關于低碳生活的知識構成,包括各種家庭電器的知識、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識、電能生產知識、家用商品生產與有害廢物排放關系的知識、工業廢物危害的知識、節能減排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關系的知識等。合理的低碳生活知識組合是現代人的必要生存素質,是現代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所以,低碳生活的知識組合是國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低碳生活方法就是國民在家庭日常生活過程中經常采用的、科學的、合理的節能減耗操作程式。這是國民在家庭生活中養成的節能減耗技能,是最能達到家庭節能減耗、使低碳生活收到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證。因此,這是國民必須具備的技能。
二、當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認知構成存在的缺陷
低碳生活是在家庭生活中盡量節約各種生活資源、重復利用生活物品、回收各種生活廢物,從而使能源和生活物品生產企業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減少生活污染、減緩生態惡化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發展低碳經濟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對應措施。它的踐行是受人們的低碳生活認知范式制約的。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為是受其低炭生活認知范式支配的,也就是說,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為就是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認知范式的外在表現。為了了解當代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認知水平,我們選擇長沙市MD中學高中生作為研究樣本,采取隨機抽樣方式發放70份調查問卷,收回59份有效問卷。按樣本性別來看,男生26人,占有效樣本的44.1%;女生33人,占有效樣本的45.9%。以家庭背景分,其缺失值為9,其余52個樣本中來自公務員家庭的學生16人,占有效樣本的27.1%;教師家庭的學生6人,占有效樣本的10.2%;商人家庭的學生18人,占有效樣本的30.5%;工人家庭的學生7人,占有效樣本的11.9%;農民家庭的學生5人,占有效樣本的8.5%。我們根據自己對低炭生活認知范式的定義,從世界觀、價值觀、社會信念、行為原則、行為規范、知識組合、實踐方法等7個方面對當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認知范式進行了實地調查。然后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當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認知范式存在一定缺陷。
1.當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認知構成不健全。從上文分析來看,低碳生活的世界觀、價值觀、社會信念、行為原則、行為規范、知識組合、實踐方法等要素對人們踐行低碳生活都有特殊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完整的低碳生活認知范式應該包括這7種制約因素。但是在樣本中只有15人認為這7種因素是影響自己踐行低碳生活的制約因素,只占到調查樣本的25.4%;17人認為其中6種因素是影響自己踐行低碳生活的制約因素,占到調查樣本的28.8%;25人認為其中5種因素是影響自己踐行低碳生活的制約因素,占到調查樣本的42.3%;36人認為其中4種因素是影響自己踐行低碳生活的制約因素,占到調查樣本的61%;45人認為其中3種因素是影響自己踐行低碳生活的制約因素,占到調查樣本的76.2%;51人認為其中2種因素是影響自己踐行低碳生活的制約因素,占到調查樣本的86.4%。從單個制約因素的角度來統計,有30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世界觀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50.8%;有38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價值觀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64.4%;有39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信念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66.1%;有44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行為原則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74.6%;有41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世界觀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69.1%;有21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知識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35.6%;有31位調查對象只承認低碳生活實踐方法對自己踐行低碳生活起作用,個案百分比為52.5%。由此可見,目前,我國大多數當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認知范式建構不完全。
2.部分青少年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影響因素。從青少年認知低碳生活認知范式的每個構成要素來考察,不少當代青少年不熟悉低碳生活的影響因素。就對影響低碳生活的世界觀來說,有8.6%的調查對象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對自然生態沒有影響;10.3%的調查對象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對社會發展沒有影響;22.4%的調查對象不能判定踐行低碳生活是否對自然生態產生影響;25.9%的調查對象不能判定踐行低碳生活是否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24.1%的調查對象不能判定踐行低碳生活是不是保證自然界健康運行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梢?,有少數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世界觀不正確。就對影響低碳生活的價值觀來說,有8.5%的調查對象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對人類沒有價值;6.8%的調查對象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對個人沒有價值;13.6%的調查對象不能判定踐行低碳生活是否對人類有價值;27.1%的調查對象不能判定踐行低碳生活是否對個人有價值;54.2%的調查對象不知道踐行低碳生活對人類或者對個人的價值可以通過科學方法計算出來,自然也不會去尋找科學方法來計算家庭或個人踐行低碳生活的外在價值??梢姡猩贁登嗌倌甑牡吞忌顑r值觀不正確;多數青少年不會探索科學方法計算家庭或個人踐行低碳生活的外在價值。就對影響低炭生活的知識組合來說,有47.6%的調查對象不知道少買不必要的衣服就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37.3%的調查對象不知道減少糧食和畜產品浪費、飲酒適量、減少吸煙就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25.4%的調查對象不了解如下關于低炭生活的知識:夏季空調設定的溫度越低,耗能越多;一臺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每小時少耗電0.24度;出門前3分鐘關空調,每臺空調每年可節電約5度;在大部分的時間里,電扇的中、低檔風速足以滿足納涼需要;32.2%的調查對象不知道如下關于低炭生活的知識:隨手關燈,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1臺節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省電約100度;每天減少3分鐘的冰箱開啟時間,1年可省下30度電;有45.8%的調查對象不知道所有家用電器在待機狀態下仍在耗電??梢姡贁登嗌倌隂]有掌握低炭生活知識。就對影響低炭生活的實踐方法來說,有31%的調查對象沒有掌握用手洗代替機洗、少使用洗衣粉和選用節能洗衣機來洗衣的家庭節能減排方法;有32.2%的調查對象沒有養成如下家庭節能減排操作習慣:以高品質節能燈代替白熾燈、將電視屏幕設置為中等亮度、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用液晶電腦屏幕代替傳統的CRT屏幕、調低電腦屏幕亮度、不用電器時拔掉電源開關;有33.9%的調查對象沒有掌握用電子郵件代替紙質信函、用電子書刊代替印刷書刊的家庭節能減排方法;有33.9%的調查對象沒有養成合理回收生活垃圾的家庭節能減排操作習慣。可見,少數青少年沒有掌握低炭生活的實踐方法或養成家庭節能減排操作習慣。
3.當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認知構成存在一定缺陷。從上統計分析可知,目前,我國部分青少年低碳生活認知構成不健全,也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各個影響因素。我們把這種不完善的低碳生活認知構成和不完全了解低碳生活影響因素的認知叫做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這種認知必然造成我國部分青少年對踐行低碳生活認識存在一定缺陷,也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踐行低碳生活過程中做得不盡人意。歸納起來,表現為:不能持之以恒地踐行低碳生活、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都踐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覺地踐行低碳生活、不能自愿地踐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學方法踐行低碳生活等狀況。
三、當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認知構成的改進措施
我們必須改變當代青少年的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否則會造成新的生活型耗能群體,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由于青少年的學業任務較重又缺乏自學的自律性;又由于目前我國城鄉社區還處于建設的初級階段,不管是城市社區還是農村社區都沒有建立起社區教育機構,因而,目前改進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的任務只能落實到家庭、學校、社會等教育主體的身上。我國應該盡快建立一個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分工明確的、效果互補的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范式改進教育體系。
1.社會改進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的措施。社會改進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主要是國家來實施,具體措施有:第一,國家通過各種傳媒工具宣傳低碳生活觀、價值觀和社會信念,形成一種全民踐行低碳生活的社會輿論、倫理道德和社會氛圍,使青少年在中國社會環境里得到踐行低碳生活的熏陶。第二,國家還可以通過頒布相關法律來推行低碳生活,對違反低碳生活的個人行為進行必要處罰。第三,地方政府可以每年舉辦踐行低碳生活家庭評比活動,對踐行低碳生活的行為給予必要的表彰和獎勵??傊瑖铱梢酝ㄟ^多種途徑培養青少年踐行低碳生活的自覺意識和思想觀念,樹立低碳生活世界觀、價值觀和社會信念,從而完善青少年低碳生活認知構成。
2.學校改進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的措施。學??梢酝ㄟ^自己的教育系統改進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主要措施有:第一,通過開設第二課堂或社會實踐課程向青少年學生傳輸低碳生活知識、教授踐行低碳生活方法。第二,利用學校宣傳欄宣傳低碳生活知識和低碳生活方法。第三,通過舉辦踐行低炭生活征文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收集、掌握低碳生活知識和低碳生活方法。學校通過這些途徑在知識組合和實踐方法領域完善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認知范式。
3.家庭改進青少年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的措施。家庭是青少年踐行低炭生活的主要場所,所以,家庭主要通過實踐途徑來完善青少年低碳生活認知構成,具體措施有:第一,家長組織家庭成員共同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行為原則和行為規范,使青少年接受一次低碳生活認知洗禮。第二,父母身體力行,處處時時按照家庭低碳生活原則和規范踐行低碳生活,并監督家庭成員執行家庭低碳生活行為規范。第三,家長還可以對家庭青少年實施低碳生活世界觀、價值觀和社會信念的教育,也可以向家庭青少年傳授低碳生活知識和方法??傊?,家庭主要以落實家庭低碳生活行為原則和行為規范,并輔以低碳生活世界觀、價值觀、社會信念教育和傳授低碳生活知識、低碳生活方法等措施改進青少年低碳生活認知范式。
關鍵詞:大學生;低碳認知;低碳行為;對策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一、研究概況
(一)研究對象。本次調查從青島農業大學抽取不同性別、居住地、專業及年級的400名學生作為調研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狀況。由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隨機性和偶然性,樣本在不同調研指標之間的數量分布可能存在稍許失衡。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為主,輔以個案訪談。問卷采用筆者自行設計的“大學生低碳生活認知、態度及行為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大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知狀況、情感態度狀況和行為狀況三方面,共計27道題。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1.75%。
(三)樣本基本信息。從表1可以了解此次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就性別來看,男性114人,占總數的30.3%;女性262人,占69.7%。就居住地看,家住城市的學生有119人,占31.6%; 家住農村的學生有257人,占68.4%。就專業劃分看,理工科、農學類的學生有137人,占36.4%;文科類的學生有239人,占63.6%。就年級分類看,大一學生85人,占22.6%;大二學生120人,占31.9%;大三學生90人,占23.9%;大四學生81人,占21.5%。(表1)
二、當代大學生低碳認知、情感態度及行為踐行狀況
(一)大學生對低碳生活概念及內涵認知狀況良好。在376份有效問卷中,在“是否知道低碳生活這個詞”的問題回答中,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其基本含義和大體內容,比重達到75.3%;表示熟悉含義和具體內容的學生比重占17.6%,表示“聽說過,但不清楚是什么”的學生占6.4%;只有極少數學生表示“從未聽過這個概念”,比例占0.8%。
從對低碳生活內涵的理解來看(多選),62%學生認為低碳生活是降低CO2排放,67.3%的學生認為低碳生活是節約能源消耗,41.5%的學生認為是低碳生活就是提高能源效率,29.8%的學生認為低碳生活就是發展新能源。
在“您知道日常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途徑之一嗎”的問題上,有28.2%的學生表示“知道”,43.4%的學生表示“基本知道”,26.6%的學生表示“稍微知道”,只有1.9%的學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在“踐行低碳生活是否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問題上,絕大多數學生(61.7%)持否定態度,25.3%的學生認為可能會對生活質量有所影響,認為踐行低碳生活肯定會影響生活質量的學生的比重最少,占總量的6.6%。
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低碳生活及相關概念的認知狀態良好,對日常生活與低碳行為的關系也存在比較客觀和理性的認知。
(二)大學生對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態度表現積極。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對大學生低碳情感態度的認知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直接詢問大學生有關低碳生活的問題來獲知其對低碳生活的情感態度。在有關低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問題中,0.8%的學生認為與自身關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11.7%的學生認為,有點關系,但只局限于某些方面;36.7%的學生認為關系比較大;50.8%的學生認為關系非常大,且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是否應該倡導并踐行低碳生活”的問題上,絕大多數的學生(83%)持完全肯定態度,認為踐行低碳生活是應該的,且要從自身做起;9.6%的學生持部分肯定態度,認為踐行低碳生活是應該的,不過主要應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二是間接方式,即依據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及其表現的責任感和道德感來判斷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情感態度。在“有沒有考慮您的日常生活方式對環境產生影響“這個問題上,超過85%的學生表示有所考慮,9.3%的同學雖然沒有考慮過但是想要了解。在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預期結果方面,80.3%的學生認為踐行低碳生活能夠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且很有意義和必要;18.9%的學生人認為想法很美好,但實施會很困難。同時,為考察大學生對低碳與環保問題的了解情況,我們列舉了一些與環保有關的關鍵詞讓學生選擇(多選),結果顯示,知道全球變暖的學生所占比例最高,達到96.3%;知道氣候變化、哥本哈根會議和節能減排的學生人數比例較高,分別是87.8%、81.1%和87%;知道《京都議定書》的人數比例居中,有60.6%;知道碳中和的人最少,僅占14.6%。
(三)大學生對低碳生活踐行狀況表現有待提升。對大學生低碳生活踐行狀況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實際情況;二是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意愿情況。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大學生對低碳概念內涵的認知狀況良好,對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表現積極,但相當一部分同學仍處于是高碳生活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問題上,只有9%的學生表示非常注意,41.8%的學生表示比較注意,47.9%的學生表示有些注意,但不嚴格,還有1.3%學生平時從不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具體到低碳實踐案例的調查中,35%的學生表示不習慣隨手關燈,41%的學生經常使電器處于待機狀態,18.9%的學生就餐時會經常使用有償一次性餐具,46.7%的學生存在浪費紙張的現象。
在問及今后是否存在低碳生活踐行意愿時,49.7%的學生表示肯定會,并且還會努力帶動周邊的人一起行動;43.4%的學生表示會根據具體情況而定;4%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只要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就會參與;2.9%的學生則持完全否定態度,表示不想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
從大學生積極的低碳認知和情感表現來看,該群體對低碳生活的理念理解較為良好,情感態度也比較積極,但積極的低碳生活態度與真實的低碳生活行為之間存在著距離。
三、大學生群體低碳認知、情感態度與行為的差異與相關性分析
(一)專業差異與大學生低碳認知不存在相關性。根據假設,由于專業設置的不同,理工類、農學類及文科類學生對大學生低碳生活概念及內涵的認知會存在些許差異,但實際檢驗結果卻不能論證上述結論,即大學生的專業類別并沒有影響其對低碳理念的認知。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假設方差相等的情況下,F檢驗顯著性水平小于0.05,拒絕原假設,則方差不相等,雙側檢驗值大于0.05,接受方差不相等,可知理工、農學類和文科類的同學在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上不存在差異。(表2)
(二)家庭居住地與大學生的低碳認知之間不存在相關性。由于“家庭居住地”與“全球變暖關注程度”都是定類變量,所以選擇交叉列聯表進行分析,運用λ(Lambda)相關測量法來驗證兩者的相關性,λ的值為0.003,用家庭居住地來預測全球變暖關注程度可以消減0.3%的誤差,表示家庭居住地與大學生對全球變暖關注程度之間基本不存在相關性。所以,無論家居農村還是城市的大學生,其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基本是相同的,沒有太大的差異性。(表3)
(三)大學生低碳關注程度與低碳行為踐行存在弱相關。根據λ的值為0.062,用個人對全球變暖的關注度來預測平時節約用水用電可以消減6.2%的誤差,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很弱。0.062更接近于0,所以說個人對全球變暖的關注程度與平時節約用水用電的相關程度很弱,大學生的低碳行為并未與較好的低碳關注程度相一致,對低碳的關注程度并沒有較好地轉化為行為實踐。(表4)
綜上可見,大學生的專業設置、家庭居住地與大學生的低碳認知不存在相關性,即大學生的專業設置、家庭居住地對大學生的低碳認知不存在影響。而大學生的低碳認知及低碳踐行度之間存在一定的弱相關性,說明大學生的低碳認知對大學生的低碳行為踐行產生影響。
四、結論及建議
(一)認知方面:加強高校低碳教育,加強學生低碳理念認知。學校是大學生獲取低碳信息最便捷、迅速和有效的方式,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開展各種低碳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郁的低碳校園氛圍。通過各種途徑如校園網、校園廣播、校報、微信、飛信、微博等形式,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全校范圍內大力宣傳低碳意識,倡導低碳生活,營造高校范圍內的低碳環境。
(二)情感方面:成立大學生低碳行為試點協會,用實際案例激發正面情感。高??梢栽谛@內成立低碳行為試點協會,制定低碳行為規則和規范,將低碳行為量化、細化和具體化,讓大學生分批次參與低碳行為試點協會的活動,建立個人低碳檔案,找出日常行為與低碳行為在碳排放上存在的差異,從而激發學生踐行低碳行為、保護生態環境的正面情感和積極性。同時,低碳行為試點單位教育大學生如何采取“碳中和”措施來抵消生活中的碳排放,如鼓勵學生種植綠色植物,回收日常廢棄塑料制品,或定期繳納一定費用成立“生態基金”,從而加強減排意識,在實際的碳排放中培養低碳正面情感。
關鍵詞:低碳生活;影響因素;解釋結構模型
收稿日期:2011-06-21
基金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課題項目“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編號:101042122)資助
作者簡介:陳淑娟(1989―),女,廣東廣州人,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學生。
0中圖分類號:F0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8-0201-06
1 引言
由于人類居住的環境質量日益惡化,人類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城市提出了“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概念。“低碳生活”倡導人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盡量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這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降低碳排放以及保護環境有著戰略性的意義。南昌作為一個被列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的省會城市,市民低碳生活的現狀引起了大多數人的關注。南昌居民的日常行為是低碳政策實施效果的體現和依據。因此,市民低碳生活現狀是評價低碳政策推行效果的重要指標。
推行低碳生活以來,南昌市市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有了一些變化。本文通過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采用解釋結構模型法,找出了影響市民低碳意識和低碳生活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構建了影響因素的層次結構圖。
2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分析
榮彩芳認為,低碳生活是指減少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碳,特別是CO2的排放[1]。曹海英認為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CO2的排放,倡導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2]。陳艷認為,低碳生活就是簡約的生活方式,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3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3]。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筆者認為,低碳生活是在保證較高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從節電、節氣、節水、節油、回收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減少CO2的排放,倡導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健康綠色生活。
在全球低碳和我國積極倡導低碳生活的浪潮中,許多城市都積極響應了國家的政策,南昌市也投入到了低碳的行列中?,F在南昌在積極推行免費自行車租賃,2009年也正式啟動了地鐵的修建,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居民購買家電,考慮節能環保;超市購物自覺帶購物袋的意識也增強;外出點餐浪費現象有所減少等。這些都是可喜的現狀。
盡管如此,在通過調查和分析后,仍然發現影響低碳生活踐行方面也存在有待提高和改進的地方。這與南昌市市民自身因素,社會因素,國家因素,城市發展因素等方面都有關,理清各影響因素的關系對進一步培養市民的低碳環保意識,提高低碳政策的影響力有很大幫助。
3 構建解釋結構模型的步驟
3.1 解釋結構模型簡介
解釋結構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Method,ISM)是美國J.Warfield教授于1973年為分析復雜的社會經濟結構問題而開發的一種結構分析方法。其方法主要是找出有關研究問題的構成要素,利用有向圖,矩陣等手段把各要素之間的直接聯系通過計算機技術計算,逐步提取出各要素之間的間接關系,最終把復雜的要素系統分解成一個層次清晰的多級遞階解釋結構模型。它能把模糊不清的關系整理成一個直觀的結構關系圖,幫助我們分析出因素間的內在聯系和重要性。
3.2 建立解釋結構模型的步驟
(1)步驟一。提出問題,找出相關的構成要素。采用專家研討、問卷調查等方法搜集和整理系統的構成要素,得到系統要素集S,記為S{Sii1,2,…,N },針對討論的問題設定要素間的二元關系,形成知識模型。
(2)步驟二。根據要素間的二元關系,構建鄰接矩陣。判斷要素集中每2個要素間是否存在二元關系,構建鄰接矩陣A(aij)N×N。鄰接矩陣A的元素aij定義為:
aij1 當Si對Sj有影響時,
0 當Si對Sj無影響時。(1)
鄰接矩陣的矩陣元素只能是1和0,它屬于布爾矩陣。布爾矩陣的運算主要有邏輯和運算以及邏輯乘運算,即:
0+00,0+11,1+11
1×00,0×10,1×11
(3)步驟三。通過矩陣運算求出該系統的可達矩陣M。根據推移律特性計算可達矩陣R,計算公式為:
(A+I)≠(A+I)2≠…≠(A+I)r(A+I)r+1 (r≤N-1)(2)
R(A+I)r。(3)
式(2)、(3)中矩陣乘法滿足布爾代數運算法則(I為單位矩陣)。這一算法的本質是把A加上I后按布爾代數運算法則進行自乘,直到某一冪次后所有乘積都相等為止,相等的乘積成為可達矩陣。
(4)步驟四。對可達矩陣進行層級分解,并得出解釋結構模型。
(5)步驟五。根據系統涉及的理論和經驗等知識,對多級遞階有向圖進行解釋,得到解釋結構模型,根據模型對系統要素進行多級層次分析。將解釋結構模型、多級層次分析結果與己有的意識模型進行比較,若不符,返回步驟1對有關要素及其二元關系和ISM進行修正。
4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影響因素分析
在對南昌市市民進行大量問卷調查的同時,又使用德爾菲法對影響低碳生活的因素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最后從個人,政府,媒體,企業,城市等方面,選擇出了構成問題的關鍵要素。本文將影響南昌市市民低碳生活現狀的主要影響因素歸納總結為個人生活習慣、技術革新、政策扶持和引導、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個人學歷、個人收入、居民素質、個人消費觀、個人低碳意識、能源消費結構、城市經濟水平、城市發展方向與定位這14個方面。
4.1 個人生活習慣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王憲恩說“據測算,1999年到2002年間,城鎮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國能源消費量的大約26%,CO2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為及滿足這些行為的需求造成的[4]。因此,居民的個人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對碳的排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想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就必須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生活中有許多力所能及的小事,只要自覺做到就能為低碳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個人的生活習慣能以小見大,體現了個人的低碳素質。對于普通人來說,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一種覺悟,即從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點滴細節做起,注意節電、節油、節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就是在踐行低碳生活,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有助于整個城市和社會的低碳事業的發展和低碳生活的推行。
4.2 技術革新
為了響應低碳,許多企業會通過自身的技術革新推出一些起到節能減排作用的低碳產品。若企業研發的節能產品是居民購買節能家電的前提。只有鼓勵企業多研發新的低碳產品技術,并達到向低碳生產模式轉變,才有利于達到低碳的消費模式。
4.3 政策扶持和引導
政策具有引導作用,能有效督促人們,保障低碳方式的進行。積極的低碳政策可以有效引導市民的低碳消費理念,提高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識。本課題調查主要考慮的政策有:政府給予的節能產品的補貼,對低碳企業的優惠政策,推行免費自行車租賃,使用節能環保低排放的產品。
4.4 法律法規
法律具有強制性的特點,能約束人們的行為,使市民自覺做到低碳并養成低碳的生活習慣。加強與完善低碳的相關法律法規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限塑令、對汽車尾氣排放的限制等。
4.5 宣傳教育
宣傳教育是提高居民低碳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大力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能從居民的思想根源方面改變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自覺加入到低碳行列中并影響周圍的人,并且影響范圍廣,效果比較顯著,適合普及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宣傳教育的主體主要包括媒體,學校,政府,社會團體與組織,親友等方面。
4.6 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目前低碳生態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熱點理念,從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方面入手,充分考慮到能源供應系統、交通系統、垃圾處理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努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各方面的建設和管理,這是影響低碳生活推行的因素之一。低碳生活不僅僅是市民的自覺行為,也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營造一個低碳生活環境。比如建設低碳小區、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產業,這都對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5]。
4.7 個人學歷
學歷高低代表了個人受教育的程度的高低,導致了市民對低碳生活的的不同理解和認同程度的不一,對個人低碳生活的踐行也有一定的影響,是分析低碳意識的影響因素之一。
4.8 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情況決定了個人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個人的消費觀,導致了不同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差別。這些都將從居民的生活行為中予以反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個人低碳意識程度的差異。
4.9 居民素質
要想倡導低碳生活,必須提高個人素質,這個直接影響到個人能否切身自覺的加入到低碳環保的行列中來,就是看個人的道德原則和自我約束能力,還有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責任。推行低碳最終也是要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因此個人的素質直接影響了居民的低碳生活情況。
4.10 個人消費觀
個人消費觀包括個人的消費價值觀、消費偏好與消費習慣。不同的消費觀就會導致不同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引導不同的發展模式。面子消費和奢侈消費導致了高碳消費行為[6]。目前,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特別注重生活上的享受,這無可厚非。但是,很多的高中低消費都夾雜著一些奢侈和浪費。許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不再是求實求美,而是更多的追求時尚,追求名利。為了這些不純正的動機,被拋棄和閑置的物品越來越多,給有限的社會能源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耗。要增強居民的低碳消費意識,首先要走出節約消費降低了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的誤區[7]。建立以節能低碳為核心的科學消費觀,讓低碳觀念深入人心,才能樹立起正確的低碳意識,才能在生活中做到真正的低碳。
4.11 個人低碳意識
意識是比較深層面的東西,人的行為被它左右著。正確的意識推動人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正確的行為。在低碳生活方面,居民的低碳意識能提高個人的低碳素質,影響個人的生活習慣,影響城市的低碳發展,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4.12 能源消費結構
人類社會活動排放CO2同人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相關,眼下能源的重要來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8]。而這些化石能源的燃燒會放出大量的CO2。因此說,一個城市經濟發展中的能源消費結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城市在發展過程中CO2的排放量。例如,我國實行的以電代煤、以氣代炭的消費模式,就能減少對煤炭的開采量,降低碳素燃料排放的SO2和CO2,這不僅維護了當代人的大氣環境安全,還為后人保留了有限的資源,維系了代際公平[9]。
4.13 城市經濟結構與經濟水平
城市的總體發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一個重要的指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結構決定能源的消費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10]。從宏觀方面講,直接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低碳事業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決策等問題。從微觀上面講,影響了城市居民個人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質量,生活習慣,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等方面,這對于低碳問題的研究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4.14 城市的發展方向與定位
南昌市被列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城市,這是南昌市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定位于生態環保的花園英雄城市。有了這個政策的引導,南昌市民都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入到低碳的隊伍中,并且南昌市也努力尋求發展低碳經濟的方法,力求把南昌打造南昌市民成低碳環保的綠色家園。良好的發展導向,也直接影響了低碳的發展。
5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影響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分析
5.1 進行系統化調查和分析,提出問題的影響因素
經過向南昌市居民發放大量的調查問卷以及與相關的專業老師的深入探討,確定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與以下14個因素相關,分別是居民的生活習慣、企業的技術革新、政策扶持與引導、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個人學歷、個人收入、居民素質、消費觀念、居民的低碳意識、南昌市能源消費結構、南昌市經濟水平、城市定位于發展方向。
5.2 列舉各因素相關性,建立鄰接矩陣
進一步分析相關因素得到9個導致因素,然后經過多次統計、分析、討論確定它們之間的關系,并按照下面的影響關系式填寫因素示意關系圖。通過對各個因素間的影晌關系的分析,得到因素關系圖,見表1。
表1 影響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因素示意關系圖
判斷要素之間的關系,若行要素對列要素有影響的話,則標為1,否則標為0。根據要素之間二元關系建立鄰接矩陣A,見表2。
表2 鄰接矩陣
求得MA+I,并對M求冪,經計算,n3時可算出可達矩陣,見表3。
表3 可達矩陣
5.3 對可達矩陣進行級間劃分
可達集合為與要素SI 有關的要素集合定義為要素SI 的可達集,用R(SI)表示,由可達矩陣中第SI 行中所有矩陣元素為1 的列所對應的要素集合。先行集合為將要素SI 的前因要素集合定義為要素SI 的前因集,用Q(SI)表示,由可達矩陣中第SI 列中的所有矩陣元素為1 的行所對應的要素組成。最高級要素集為一個多級遞階結構的最高級要素集,是指沒有比它再高級別的要素可以到達。其可達集R(SI)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集,而前因集中,除包含要素SI本身外,還包括可以到達它下一級的要素。若R(SI)R(SI)∩Q(SI),則R(SI)即為最高級要素集。
找出最高級要素集后,即可將其從可達矩陣中劃去相應的行和列,接著,再從剩下的可達矩陣中繼續尋找新的最高級要素。依此類推,可以找出各級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表4)。
表4 第一級的可達集合與先行集合
由表4知,滿足R(Si)∩Q(Si) R(Si)的,有{1,9,10},故S1、S9、S10為最高要素。找出最高級元素后,把它從可達矩陣中劃去S1、S9、S10相應的行與列,從剩下的矩陣中不難發現,滿足R(Si)∩Q(Si) R(Si)的是{3,4,5,6,8,11},故{3,4,5,6,8,11}為第二級元素。這時,又把含有S3,S4、S5、S6、S11的行與列從可達矩陣中劃去,從剩下的矩陣中繼續尋找最高級要素。依此類推,直到找出各級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
通過該方法,我們找出各級所包含的元素:{2,7,12 }為第三極要素;{13}為第四級元素;{14}為第五級元素。
5.4 繪制多級階梯有向圖,得到解釋結構模型
根據級次劃分排列,最終做出的有向圖,描述了影響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見圖1。
5.5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解釋結構模型,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影響因素是一個具有五級的多層次階梯結構,這個解釋結構模型確定了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層級又向遞階關系。從這5個層級中,結合南昌市的現狀,由深到淺的解釋一下影響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
(1)第1級影響因素包括生活習慣、居民低碳素質、消費觀念。這是最表層的影響因素,說明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起到了最直接的影響作用。要想實現低碳的目標,最根本是從個人開始抓起,只有居民自身有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較高的低碳素質,合理節約的消費觀念,才能落實到生活當中,自覺做到低碳。但這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比較有效,不能超過其他深層次影響因素的影響地位。
(2)第2個級影響因素包括政策扶持及引導、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個人收入、居民低碳意識,構成了淺層的影響因素。要想將低碳擴大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必須借助許多必要手段和措施,政府、媒體、法制力量、基礎設施都能積極提高低碳的影響力度和踐行程度。居民低碳意識也直接決定居民個人能否自覺做到低碳。收入因素對居民有極強的限制性與影響力。
(3)第3級的影響因素包括包括城市能源消費結構、技術革新、個人學歷。這些是比較中層的影響因素,相互沒有鏈接關系,都共同間接影響其他淺層因素。由于江西擁有的高碳能源并不是主要的資源,這為其發展低碳城市提供了一個自然環境。而注重技術創新與應用有助于提高效能,減少碳排放。學歷對居民的低碳素質有一定影響。
(4)第4級的影響因素就是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沿海的發達城市相比,南昌算是比較欠發達的城市。城市經濟水平直接影響南昌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善,企業技術革新,新能源開發,低碳產品的應用是否跟得上發展的步伐,還影響居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最后都會作用到居民身上,間接的從各個方面反映出居民的低碳意識。
(5)第5級的影響因素是城市的定位與發展方向,這個是影響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最深層次的根本原因。南昌作為一個低碳經濟試點城市,其發展方向必然是朝著低碳化,生態化前進的,把南昌定位于“森林城鄉,花園南昌”這個目標,告訴了南昌市的人們作為這個低碳城市的居民應該有領先的低碳意識,應該自覺從生活出發做到低碳,共同為南昌朝著發展低碳經濟,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標而努力。同時也會更好的從低碳環保的方面,監督企業努力做到低碳工作,推動產業的綠色發展,并且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
6 結語
要改善居民的低碳生活現狀,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引導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提高居民的低碳素質。可以通過制定政策、法律法規,促進技術革新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居民低碳意識等途徑進一步間接改善低碳生活的現狀,同時還應考慮到居民的學歷和收入狀況。最深層的原因就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由此可提出針對性對策,引導和鼓勵居民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提高低碳的實行廣度和效果。
ISM法只能從定性的角度運用經驗和知識分析影響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的影響因素,其在客觀的定性上是科學的,可是在定量上確實有不足。要想得到影響因素對其低碳生活的精確的影響程度,還應進行定量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榮彩芳.低碳生活 應然與實現 [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9(12):160.
[2] 曹海英.“低碳生活”崇尚簡單自然[J].工會博覽,2010(6):32.
[3] 陳 艷.低碳風下我們該如何生活?[N].山西日報,2010-3-19(7).
[4] 范素平.過低碳生活 做綠色公民[J].商場現代化,2009,8(5):53.
[5] 孫智萍,牟志云.低碳經濟呼喚低碳生活方式[J].低碳經濟與社會,2010(4):29~30.
[6] 沈金菊.低碳經濟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導[J].企業導報,2010(11):285.
[7] 劉 敏.低碳經濟背景下構建湖南低碳消費生活方式研究[J].消費經濟,2009,25(5):61.
[8] 陳凌霄.培養低碳生活習慣促進低碳社會建設[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9(4):119.
[9] 吳鈾生.低碳生活是人類應對氣候變暖的行為選擇[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21):101.
[10] 馮周卓,袁寶龍.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困境與政策引領[J].城市管理,2010(5):71~7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Low-carbon Life by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aking NanChang City as a Case Study
Chen Shujuan,Yin Qianliang,Li Qi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 330032,China)
調查對象與方法
對象為隨機抽取仙游縣華僑中學高中三個年級同學,參加問卷共有126人。
調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高中學生關于低碳生活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高中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識狀況、態度狀況和行為狀況。
分析方法:編碼問卷全部回收后,進行數據錄入,運用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XX.17%的同學選擇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團,XX.92%的同學選擇可有可無??梢娡瑢W對學校倡導低碳生活理念有較高的認同度與參與愿意。
低碳生活內涵、內容的熟悉程度: XX.83%的學生認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見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可度很高。XX.41%的學生聽說過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學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見學生已經開始關注低碳生活。低碳關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學選擇發展新能源,77.8%的同學選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學選擇節能。使用新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及節能都可以減少礦物能源的使用,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見大部分同學對低碳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確的認識。僅有60.32%的同學認為不會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學選擇不清楚,可見對于低碳生活的內涵部分學生還是不清楚甚至誤解。
低碳生活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有93.65%的學生是從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遠大于其他途徑,只有6.35%的學生是從教師、同學處知道低碳生活,可見學校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實踐教育開展得不理想,在倡導公眾參與方面還大有可為。
影響低碳生活的實踐方法:
水電:僅有15.87%的同學選擇手洗衣物這種家庭節能減排方法。84.13%的同學經常隨手關閉水龍頭,42.06%的同學不認同盆浴,XX.08%的同學選擇經常隨手關閉電器,可見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測試表明1次盆浴與5次淋浴用水量相當,可知盆浴使用熱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隨手關燈,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XX.43%的同學家里的照明工具選擇節能燈可見莆田地區推行節能燈已有成效,但還有提升的空間。僅有XX.13%的同學選擇夏季空調溫度設定27度及以上。夏季空調設定的溫度越低,耗能越多,經試驗測得空調設置在27℃左右,人體的感覺為舒適,而空調的溫度調控到27℃可比20℃時節省電能約30%。
食物: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思想使得中國人的飲食和食物支出占總支出的30%~50% 。調查顯示:18.25%的同學選擇學校訂飯,XX.32%的同學選擇外賣,XX.43%的同學自帶或者回家;XX.05%的同學選擇自帶餐具,73.02%的同學選擇使用餐廳提供的消毒餐具,XX.94%的同學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XX.38%的同學選擇偶爾會有剩飯剩菜,14.29%的同學選擇經常有剩飯剩菜。XX.35%的同學點菜時會注意分量,XX.44%的同學有意識減少肉食多吃蔬菜??梢妼W生對于食品碳足跡觀念比較單薄,食品的二氧化碳總釋放量取決于其產地、原材料、翻耕、播種、化肥和農藥制造、收獲、運輸到加工廠、再到用電力清洗、加工和包裝、運到商店的每一個步驟;再加上當森林因放牧和耕作而消失所引起的碳匯損失。購買本地食品、將紅肉和乳品改為雞、魚、蛋或蔬菜都能減少碳排放。美國經濟學家肖爾茨創建了一個碳計算器。按照這個計算器,一個煮熟的雞蛋會排放XXX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而喝上一碗牛奶谷物的二氧化碳當量是1224克——相當于駕駛一輛SUV車6公里的碳排放。
穿戴:XX.41%的同學有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學有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學生對穿戴產生的碳排放意識薄弱。
出行:26.2%的學生使用公交車,64.29%的學生步行或自行車,9.52%的學生私家車或者打車。55.56%的同學經常選擇綠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學有時選擇綠色交通工具。
調查結論
目前高中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情況認知度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僅僅限于表面,并沒有深入了解,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踐行低碳生活過程中做得不盡人意,多數學生不會探索科學方法計算家庭或個人踐行低碳生活的外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做到一些與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動,但是同時很多高中學生,買東西追求時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費現象較嚴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都踐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覺地、持之以恒地踐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學方法踐行低碳生活等狀況。所以有必要加強平常的宣傳教育力度,指導學生對低碳生活進行系統的了解和學習。
對實踐活動的建議
為了樹立高中學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習慣;鼓勵高中學生能身體力行,為自己、為社會、為他人做好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樣作用,實現高中學生自身社會價值;高中化學教學可以做以下幾種實踐:
一、高中化學教育將低碳生活教育納入當前教育體系之中,通過開設第二課堂、社會實踐課程或者興趣小組活動的方式,改進學生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
【關鍵詞】楚州中學 低碳 必要性 誤區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4)02-0036-02
一、低碳理念
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會排放二氧化碳,比如學習用的多媒體設備、照明日光燈、電風扇,如果不及時關閉就會浪費電能,而電能的生產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就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那么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產生,近幾年就產生了一個新鮮詞“低碳”?!暗吞?,英文為 low carbon 意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钡吞际且环N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地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我們能從身邊小事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就是 “低碳生活”。因此了解和理解低碳理念是引導學生實踐低碳生活的關鍵。
二、校園低碳減排的必要性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課本第四單元第三節的內容是“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從中學生了解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一個熱門話題,那些化石能源企業整天整月的向空氣中排放一團團黑煙,它們是罪魁禍首嗎?有誰想過這些企業最終把生產出來的能量輸送到了哪里?誰又是他們的消費者?學校里的空調,電扇,電燈,教室里的電腦,學生老師用的手機.....哪一樣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些升入空中的二氧化碳,學生“貢獻”了多少?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一位學生必需參與的行動。為了倡導全校師生積極參與綠色低碳生活行動,樹立節能低碳環保的意識,學習和尋找節能低碳小竅門,養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全校倡導低碳減排,讓學生學會低碳生活,為綠色校園的創建貢獻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學生對低碳生活,綠色校園認識的誤區分析
學生對低碳校園建設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們通過學?!熬G之光”低碳生活社團向全校學生發放問卷做了一個詳細的了解。社團共發放了100張問卷,回收100張,有效問卷95張。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都知道“低碳生活”,對這方面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活實踐上,做得還不夠,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
(一)認為低碳生活就是環保
實際上環保的概念是十分廣泛的,任何直接和間接涉及到保持和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質量的措施都可以稱作是環保。而低碳生活是環保的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身的生活習慣來控制個人的碳排放,減少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暗吞忌睢崩砟羁梢愿爬椤斑m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
(二)認為低碳生活離自己很遙遠,現有的條件無法實現低碳生活
北京大學教授呂植曾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氣候變化,不僅僅和南極的冰、北極的熊有關,更是你身邊的事兒,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飯,都有關。”開車、用電、吃肉、裝修等都會增加碳排放。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每一個人踐行“低碳生活”來減少碳排放。
(三)言行不一是目前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現狀
如今學生通過媒體可以快速地了解很多前沿的科學知識和理念,也能夠對其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但真正地把這些科學理念貫穿于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并作為良好習慣堅持下來的學生很少。我們知道水、電、衣、食、住、行構成每個人每天的碳足跡,學生也不例外,但在這些方面對于部分學生而言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種行為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對校園低碳行動調查建議
低碳生活雖然被廣大師生認可,但真正實施的人卻不多。這樣怎么才能創建綠色校園?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校園更是我們學生長期學習生活的場所,我們應該堅持養成一種低碳習慣,這樣才能創建一個時時刻刻都非常“綠色”并且讓人感覺溫馨舒適的校園。因此,我們希望廣大師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注意以下細節:
(一)倡導節儉理性的低碳生活方式
讓節能、節水、資源回收利用逐步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不斷提升校園文明程度。節約用電:如光線明亮時不開燈,離開時隨手關燈;手機充電器在充電后及時拔掉,手機屏幕亮度調到省電模式;學校所有的教室做到人走燈滅,人走扇停,空調開時門窗風扇關閉。節約用水,洗手后及時關閉水龍頭;現在供水還是需要電力系統的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節水就是節電。廢物和垃圾分類回收,對于有回收價值的用品如舊的報刊,不用的書籍建議集中回收或捐獻給圖書館。
(二)愛護花草樹木,多多植樹種草,少攀折花木
花草樹木不僅通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氣,起到凈化環境的效果。還能裝飾校園,給我們帶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每年的植樹節是植樹的絕佳機會,學??梢猿舜藱C會組織師生到郊外種樹?;蛟S大多時候學生沒有條件去戶外植樹,但至少我們能夠做到少攀折花木,踐踏草坪,讓身邊的花草樹木因為我們的愛護而變得更加茁壯成長,從而為低碳貢獻一份力。
(三)舉辦一系列以校園為空間的低碳宣傳活動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文化;低碳時代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172-02
經濟、生活、文化是一組互相影響的變量,經濟的轉型、變革意味著生活的變革,生活的變革將沉淀為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又將推動生活與經濟的轉型、變革。低碳經濟、低碳生活與低碳文化三者也具有同樣的關聯。正是三者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推動人類走進“低碳時代”。
一、發展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最大限度地實現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發利用新能源,以實現高能效、高清潔、低排放、低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低碳經濟引發的生產方式的轉型意味著人協調與自然之間關系能力的增強,意味著人以低碳的方式生產滿足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的各種產品,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到來。低碳經濟有兩個具體目標:一是碳排放降低,二是碳利用率提高。在此基礎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這兩個具體目標,低碳科技創新與低碳協議、法案、政策的簽訂與實施是基本保證。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率先發展低碳科技并研發利用新能源。發展低碳經濟引發了生產方式的轉型:由高碳向低碳轉型,由低效向高效轉型。低碳經濟轉型的實現仰仗一系列去碳高新技術的研發與利用,即通過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來實現經濟的新增長,推動以“碳排放降低”、“碳利用率提高”為核心的“新工業革命”。低碳技術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利用必將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推動經濟從高碳向低碳轉型。
此外,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一系列協議、法案、政策的保障。只有充分發揮協議、政策、法案的保障作用,才能有力實現“碳排放降低”和“碳利用率提高”雙重目標。
二、倡導低碳生活
高碳到低碳轉型不僅需要發展低碳經濟,還需要我們改變高碳生活方式,過低碳生活。生活方式是各個民族、階級和社會群體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與社會條件下生活模式的總和,它具有相對穩定性。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是一致的,按薩伊定律所言,“供給創造其自身的需求”。生產創造需求,需求也推動生產。生產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會引導什么樣的大眾生活方式;同樣,大眾需求也會引導生產,生活方式會推動生產。從這一點來說,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要改變生產方式,還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從某個角度說,改變生產方式主要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而改變生活方式則是民眾的責任。高碳經濟提供的高碳產品,如不為大眾消費,高碳生產就無法維系,生產將會由高碳向低碳轉型。因此,不僅要改變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還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轉變消費方式。
倡導低碳生活,樹立理性消費觀是關鍵。人的需求、欲望具有不斷增長的特點,人總是對自己的生活提出超出現狀的要求。在消費領域,民眾容易過度消費,沉浸在“沖動式的生活享樂”之中。韋伯認為,“沖動式的生活享樂”“會導致人們逃避職業勞動”[1]。在沖動式的生活享樂觀指導下,人通過無節制地占有物質產品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從而出現過度消費和奢侈、浪費性消費,而過度性消費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國內有學者指出,“碳排放分為用以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和奢侈、浪費性的碳排放”[2],應在國際氣候制度中,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用個人消費排放的“碳預算”來規范約束消費行為。把保障人的基本需要作為出發點,有利于告別沖動式的生活享樂,形成理性生產、生活、消費習慣,使人類自覺選擇低碳生活。
生活方式是一種習慣性力量,對日常生活的改變和批判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已經習慣了已有的生活,習慣了已有的高碳。轉變“高碳”生活方式,過“低碳”生活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參與。日本學者茅陽一的“卡亞公式”揭示出,碳排放量取決于四個因素:碳排放量=人口×(GDP/人口)×(能源用量/GDP)×(碳排放量/能源用量)[3]。卡亞公式中的后兩個因素與生產直接相關,前兩個因素與人的生活直接相關。人多,碳排放就多;人均GDP高,人們生活水平高,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再提高。但如果“一切照舊”的高碳方式繼續運轉,地球將難以為繼。轉變“高碳”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地球人個個有責。
三、塑造低碳文化
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倡導將課本知識變為實際生活中的技能。當前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經為民眾所熟知和重視,通過學校的教育將這種理念從一種口號變為實施操作層面的措施很重要,把這種理念貫穿到整個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活動,使低碳生活進入學校,走進家庭,培養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自然的深奧與神奇,了解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意義。這篇論文對低碳生活理念與生物教學的結合進行了一些探討,提出幾點改進生物教學的建議。
2、將生物學科教學與低碳生活相關知識相融合的改進方法
2.1將低碳生活理念與生物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從生物學科的教材內容上看,教材原有的各類動物、植物的知識已經涵蓋了一部分低碳生活的要素,教師應該根據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進,適當突出含有低碳生活知識的部分、緊跟新聞時事,根據學生的興趣使生物教學更加系統化與層次化。例如在生物與環境章節融入環境對生物物種生長發育及分布的影響、生態環境危機及低碳發展的相關理論,在現代生物技術等題教學中組織學生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參觀,在直觀見證現代污水生物處理技術應用的同時培養其節能節水的低碳行為。此外,在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搜集低碳素材,設計低碳生活悶卷并在校園一定區域內進行問卷調查社會實踐。同時,制作低碳牛活宣課件進行校吲內低碳宣教。這些低碳教程的合理滲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讓生物學科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生物學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困難,為今后更深一層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面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態勢重視環保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讓學生領會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的同時還要了解很多環境保護的知識,這些理論知識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然,熱愛自然。而且還要讓他們理解低碳生活,低碳經濟。了解人類的索取會給自己和其他生物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生物世界是很奇妙的,生物種類繁多,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這些知識在教材中都有詳細的講解。生物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已及與它們生存的環境形成了現在這個高耗能經濟,這種經濟發展造成無序的拋棄、污染、垃圾、核廢料正成為地球生態向前延續的巨大障礙。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中多與實踐相聯系,可以組織學生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試著給它們分類,了解它們的習性,收集標本都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和身邊的生物相處,讓他們學會尊重生命。保護地球。
2.3利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技術平臺提高教學水平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將計算機多媒體平臺作為生物知識的教學平臺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平臺擁有的動畫、聲音、圖片等媒介能讓生物學知識呈現出更生動立體的面貌。這些媒介都有助于讓生物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生物學課件的制作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將大綱上的知識難點深入淺出地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比傳統掛圖、板書等教育手段減少了眾多弊端。如基礎理論的很多微觀知識點晦澀難解,因此這部分知識尤其注重動畫、聲像、影視等多媒體技術及資源的利用。實踐證明,通過動畫顯示顯微鏡下的中期細胞中的全套染色體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聲像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快捷,輕易地掌握理論知識,還恰好切合了低碳環保的教學理念,有效降低教學資源的浪費。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