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6 10:40: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母嬰護理的主要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全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發展,湖北省仙桃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的課程體系改革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我認為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一、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直觀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
(1)多媒體課件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明顯優于傳統黑板式教學,具有網絡技術聲、色、動畫與文字相結合的優勢。針對“母嬰護理”中一些抽象的內容,比如,對于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的教學,通過多媒體可以展示各個生殖器官的圖形,直觀而形象,便于學生掌握;對于胎心音聽診,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聲音,讓學生通過聽覺來感受胎心音的特點;對于分娩過程,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個小動畫就能夠加深學生對分娩機制全過程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2)教學模型及掛圖的運用:在“母嬰護理”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內、外生殖器官模型及掛圖、骨盆模型、胎頭模型等結合多媒體圖片來綜合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生理產科的??浦R。
二、多媒體課件及教學相關知識網絡化
目前,我院網站上建立了完整的網絡教務管理系統,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便捷的數字校園平臺,其中完善了各項教學相關內容,包括網絡課件、教案、學習指導、自測題、網上答疑、評學、評教等,給學生提供了寶貴的課外學習機會。學生通過網絡課件和自測題可課后鞏固、強化課堂所學知識,并進一步思考和分析、提出問題,教師課余進行網上答疑,解決了課后學生與老師難以取得聯系與溝通的問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三、將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母嬰護理”的教學
1.興趣教學法
要想讓學生重視母嬰護理,就必須從第一次課開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和學習潛能,使學生在興趣中能自主、自發地學習。所以,我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對第一次課進行精心設計,首先對“母嬰護理”這門課進行簡要的整體介紹,將課程的主要內容、性質、作用與學生的校內學習、臨床實習、職業生涯及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深入淺出地展示給學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課堂上的第一個問題是:各位同學,都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嗎?這時,大家都會會心地一笑,我會順勢接著講:你知道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成長的呢?在座的女同學以后自己也將會做媽媽,應該怎么做呢?這一連串的問題都與女性的一生密切相關,也與同學們自己的成長密切相關。每一個同學都會對母嬰護理充滿興趣,帶著強烈的熱情去學習各個章節的內容。
2.情境教學法
(1)創設聲音情境:在進行胎心音聽診的教育中,用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理解到胎心音的性質、特點,如果在語言解釋的同時借助胎心音聽診模型,現場播放胎心音的錄音,以及需要與之區別的臍帶雜音、腹主動脈音等各種不同的聲音,就能讓學生真切地聽到胎心音、臍帶雜音、腹主動脈音,并對三者進行區別。在聽的同時教師輔以解釋,使不易講解的內容變得簡單易懂。
(2)創設癥狀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播放清晰而逼真的疾病癥狀圖片、疾病錄像,創設出逼真的疾病情境,使學生能觀其癥狀聽其聲音,仿佛身臨其境。例如,妊娠期女性腹壁的妊娠紋、發育形成的蒙氏結節、呈菜花型的外生型宮頸癌,將相關圖片插入課件中,學生就很輕松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生理體征和病理體征,而且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方法:回顧2000年至今我科上報的50例不良事件對不良事件發生的類型、原因、時間、特點及直接責任人的職稱工作年限進行分析。結果發生不良事件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例件。新生兒產時鎖骨骨拆,產時會陰Ⅲ°裂傷,主要原因為護理人員因素,其中護理人員為規操作又是主要因素,助產士護工資歷與不良事件發生有關,產科護理不良事件多發生在白班。如果加強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實、重視工作流程的改進強化年輕助產士,護士的學習和培訓,提高助產士,護士整體的風險意識水平和綜合素質是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產科不良事件、分析、對策
產程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在產科助產護理工作中不在計劃中,未預計到或通常不希望發生的事件包括產婦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新生兒的骨拆會陰Ⅲ°裂傷以及其他產婦嬰兒安全相關的非正常護理意外事件(1)。產婦的安全是產科護理管理的主要內容,如何提高產科護理質量: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作已成為當前母嬰安全面臨的重要難題,國家投資大量的人力,財力就是希望孕產婦住院分娩保障母嬰平安,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特別是產科的護理不良事件,不僅給產婦帶來痛苦和經濟負擔,還對母嬰安全造成極大的威協,不僅影響到診療活動的順利進行,甚至醫院的榮譽。
因此認真追究每起產科的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高產科護理質量,保證母嬰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2)。針對2010年至今我科50例不良事作進行回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特點、探討如何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生和提高母嬰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我科2010年至今產科護理單元全報的不良事件50例。
2、方法:通過科室自查自報和安全小組檢查上報獲得資料分析找出導致產科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并記錄事件直接責任人的職稱和工作年限及事件發生時間。
結 果
2010年至今產科呈報不良事件50例,從4個方面歸納分析,第一按不良事件發生類型分析,其中發生跌倒等意外事件17例占34%,其次發生嬰兒生兒鎖骨骨拆事件9例占18%,會生會陰Ⅲ°撕裂事件6例占12%,見表1。第二按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分析,按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高低進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體項目如下(1)護理人員助產士因素;①護理人員助產士違規操作;②護理人員查房不嚴,③助產士護理人員評估不足;④護理人員助產士溝通不良;⑤助產士護士知識欠缺,經驗不足;(2)設備與設施有關的因素;(3)產婦自身的因素;(4)與醫囑有關的因素,見表2。第三,按發生不良事件護士助產士的職稱和工作年限分析,按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高低進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體項目如下:護師、護士占29人占55%,其次助產士14人占27%,其次為主管護師6名占12%,副主任護師和助理護士分別有2人占4%和1人2%,見表3。第四按產科不良事件發生的時間分析(3)。發生在白班的比例最高,共26例占51%,其次發生在小夜班共15例占31%,發生在大夜班共9例占18%,見表4。
表1 50例不良事件
表1顯示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件,新生兒銷骨骨拆,產時會陰Ⅲ°裂傷主要因為護理人員的因素,其次護士助產士資歷越低,工作在白班等均是產科護理事件的高發因素。
討 論
1、分析原因,產科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的前6位分別是違規操作,查對不嚴,評估不足與設施設備有關產婦自身因素(4)。主要是年輕護士助產士責任心不強,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對胎兒大小估計不充分,發生肩難產,接生手法不準確,用力不適中,會陰側切的角度不適合,側切大小也不適中,嬰兒的床號,性別也忘記再次核對,低年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安全防范意識薄弱、責任心不強, 護理人員缺乏護理經驗,對產婦不負責,而造成嚴重后果,對新分娩轉產后的產婦未進行床頭交接班,子宮收縮乏力,陰道流血增多不能及時判斷通知醫生不及時,下床解小便而發生跌倒,甚至出現一些不該發生的錯誤。醫院近幾年發展較快,每年新的助產士、護士多,年輕助產士,護士所占比例重大,低年資的助產士、護士業務技術掌握不熟練,安全意識不夠,制度執行力差,沒有形成思維方式,缺臨床經驗不會運用評判性思維,心理緊張度高,急躁易出錯,助產士護士的溝通能力會直接影響產婦整體護理的質量(5)。環境因素對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的影響中白班不良事件發生率最高,各項護理操作年輕人員多,交接、干擾大,加上計劃分娩,工作量較大出錯率高于夜班,而中午分娩人數較多,更是高危時段投訴所占比例大。中午換液體高峰,工作量大,巡視觀察不到位,助產士護士疲憊感重,容易出錯。夜班環境相對安靜,工作量小,護士的注意力集中,差錯較少。
表2 50例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主要原因分析
表3 發生產科不良事件護理人員職稱和工作年限分布
表4 產科50例不良事件發生的時間分布
2、對策:(1)應關注的人群。根據以上資料分析結果,我們認為工作年限短職稱低的護理人員助產士,更是造成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加強對工作年限短職稱低的護理人員培訓助產士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內容,同時培訓他們的風險意識,工作年限短、職稱較低的助產士、護理人員是承擔產科臨床工作的主體,因此合理的進行產科臨床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和調配是護理管理者應關注的課題。護理人員助產士的工作年限以職稱結構進行合理搭配,以更好的提高和保障母嬰安全性。(2)規范產科護理行為,制定合理流程,注重流程改造(6),嚴格落實護理核心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操作流程,通過層次管理,充分發揮科室和醫院質控小組的作用,護理部——護士長——責任護士逐級落實重點監控,各護理單元針對產科的實際情況細化每個制度的流程措施,使護士在工作過程中逐步規范化,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生,從事件發生的時段看,產科臨床護理工作集中時段易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提示護理管理者要制定科學的護理工作流程和嚴格的工作制度規范產科臨床護理工作行為。這是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環節。保證產科護理工作的連結性,優化護理工作的流程。查對制度是護理核心的重中之重。在采血、輸血、嬰兒的護理過程中應至少同時使用床號、姓名、性別等2種以上的識別方法,對手術指導無自主能力的重癥者在診療護理活動中使用“腕帶”來識別患者。產科護理人員應在工作中認真執行,落實查對制度,查對時可采用“呼喚應答法”(7)既杜絕了外界環境的干擾也使產婦在整體護理中變被動為主動,增加護患合作取得產婦的信任。(3)增加護士人力配置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白班產科護理事件發生率最高,可能以白班分娩人數較多人手不足有關,提示護理管理者應重視新老人員的搭配,醫院行政部門加大對產科護理人力資源的支持,讓產科護士、助產士有更多的時間對產婦進行交流溝通,減少產科不良事作的發生,是保證母嬰安全的根本,如何對現有人力資源下改變現狀,則是對護理管理者的一項挑戰,改革護理人員排班模式,實行彈性排班,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護理人力資源是降低產科護理風險,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有效途徑。
3、強化對產婦的管理。產婦也是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不容忽視的群體,產婦自身因素占22%,提示在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安全告知要有重點、明確、清晰、安全文化宣傳較多,貫穿于醫護人員和產婦接觸、溝通的整個過程中,(1)入院時教會產婦指導安全使用輔助設施,如護欄、扶手等,對于有高危因素的待產婦,產婦突然改變可能誘發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等癥狀,告知產婦在改變時動作要緩慢,提醒產婦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3個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2)入院后努力以待產婦達成安全共識,將產科醫療護理中潛在的危險及防范措施的要點告訴待產婦,進行潛在危險因素的評估,如壓瘡的評分,潛在跌倒危險的評估新生兒的安全措施,心理狀態等。告知私自離院的潛在危險,介紹環境中潛在的安全隱患,如地板滑如何應注意的安全等,并設置警示牌。(3)進行各種操作前告知產婦程序,指導其如何配合醫務人員。(4)詳細介紹各種不遵醫行為而引起的風險,如待產婦跌倒的發生,引導待產婦及家屬積極參與安全管理。
4、有預見性采取措施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生,護理服務過程標識的巧用、活用及嚴格管理,如病人環境區域性標識,警示牌的使用,人員標識,消毒隔離標識,藥品標識,護理級別等。總之護理安全直接影響母嬰的安全,嚴格執行護理安全措施,提高護理效果是護理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護理人員對待護理不良事件的態度。
(1)提倡自愿報告護理不良事件,使用無懲罰性原則處理不良事件,護理人員應正確認識不良事件,積極主動發現報告,不良事件采取補報措施把不良事件引起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2)分析發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要內容是對系統運行過程中差錯或事件發生的背景,人員地點,時間等進行系統的詳細的分析,探討直接原因相關的輔助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根據所占比例更確定各類根源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確認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最后列出改善計劃,實施步驟和評價標準。(3)凡是人就會犯錯務即使最好機構內最優秀的工作人員都有可能犯錯誤。因此,對當事人同行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包容、與當事人共同承擔學習,分析找出恰當的處理辦法,避免同類事件發生。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建立和完善表明醫學發展進入了理性思考階段,護理人員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浦R的學習。關于觀察分析和總結??谱o理經驗,消毒隱患,全面提高素質,促進護理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瑋琳,葉文琴,加拿大Mcgill大學護理差錯的認識和處理,南方護理學報2003(10):94
[2]梁梅菊,張蘭蘭,327例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周醫學創新,2012,1(9):70—71。
[3]黃水清,張小莊,聶川,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醫院管理論壇,2008,25(8):39—40。
[4]宋慧娟,劉雪琴等,第43例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08,8(7):56—57。
[5]蘇美云,黃碧清,26例護理不良事件回顧性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臨床護理。2012,4(5):439。
(一)產后訪視發展起步晚
我國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發展的起步較晚,為了符合我國國情,我國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吸收了國外的經驗,經過近幾年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一些中心城市已經意識到社區護理中產后訪視的重要性,并將其建立成為社區產后訪視服務中心,通過社區護理,實現一種綜合性的社區產婦產后服務模式,為社區的產婦產后提供健康教育、康復和保健。
(二)發展水平不均衡
社區護理產后訪視服務的開展預示了社區護理的發展,每個社區具有各自不同的社區護理產后訪視模式和護理形式,部分大城市由于受到政府的重視,政府給予的資金投入大,進而促進了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一些不發達的小城市,由于外部條件的限制,導致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受到阻礙。綜上所述,經濟發展不同的城市之間,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發展水平也不平衡。
(三)組織管理不完善
關于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的具體文件,衛生部已經發展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文件,可是沒有約束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和促進發展的具體方案。對于這個新成立的社區護理機構,還沒有完善的、獨立的社區護理管理體系。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缺乏明確的分工和系統的管理。
(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較為專業性的社區護理產后訪視教育,所以沒有一所學校能夠培養需要的專業人才。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和中等學校通常不會開設相關專業的課程,同時,社區護理產后訪視需要工作人員的知識體系也和學校培養出來的護士不相符,這更導致了學校培養出來的護士無法適應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工作內容,所以在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的大部分護士的專業性較低,素質也相對不高。
二、做好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己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做好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與人民群眾的健康質量息息相關。根據我國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現狀,筆者就如何做好社區護理產后訪視提出幾點措施與建議。
(一)加強宣傳認知
由于我國的社區護理產后訪視起步較晚,因此,應加大對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工作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尤其是產婦們認識到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提高社區衛生的服務質量。
(二)均衡護理水平
醫院應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支援社區的需要,安排相關資歷的護理人員定期到社區進行業務指導和知識培訓,并定期接受社區護理人員到醫院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一方面政府應從待遇、編制、軟硬件建設等各方面對社區護理工作予以政策支持,通過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社區護理的認識;另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實行公開的全員招聘,競爭上崗,聘用理解并熱愛本職工作,有較強專業水平、溝通技巧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員充實到社區護理隊伍中,服務社區居民。
(三)健全管理體系
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社區衛生的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制定統一的工作目標和詳細的社區護理產后訪視標準和管理規章,定職定崗,互相督促,健全社區護理產后訪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及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大力宣傳,提高居民健康促進意識。
(四)重視訪視方法
1、重視在職培訓。
針對我國護理人員知識結構的狀況,定期開展針對性的專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建立綜合的醫療衛生知識結構,社區護理人員要與社區居民建立持久的服務關系,不因居民的疾病或轉移而終止,提供主動性、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推動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
2、科學訪視方法。
(1)床前訪視
床前訪視,只是給產婦和社區護理人員一個互相了解的機會,護理人員需要在床前訪視過程中,詢問產婦的生產情況,收集相關的信息,記錄需要幫助的事項、聯系電話,建立個人檔案。
(2)出院后家庭訪視
【關鍵詞】孕產婦;家庭化的導樂陪伴分娩;自然分娩;剖宮產
母嬰安全是圍生醫學永恒的主題,特別在圍生期加強保健教育能夠大大提高生產過程中母嬰的安全性。讓產婦的分娩過程回歸自然,實行人性化分娩才是國際圍產醫學發展的方向。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也從傳統的模式朝著更佳現代化的模式前進,對生產的護理服務要求也隨之提高,為此,家庭化導樂陪伴分娩成為了當前廣泛推廣的重要護理魔獸。為尋求一種適合產科特點的整體護理模式,我院經過多年的探索總結,自2008年1月至今,實施家庭化的導樂陪伴分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和分娩的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產婦骨盆各徑線值均正常,均無妊娠并發癥及并存疾病。初產婦1250例,經產婦896例,且臨產前均無剖宮產指征。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共收治的854例產婦設為對照組,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以來收治的1288例產婦設為觀察組。兩組產婦各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施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產時服務模式,助產士只定時做例行檢查及處理,不全程陪伴產婦。觀察組實施實施家庭化的導樂陪伴分娩模式。
1.2.1.1準備工作①成立家庭化的導樂陪伴分娩模式研究小組。由科室主任領頭,分管護士長和分管主任任組員,主要負責全面落實,而家庭化導樂陪伴分娩所有助產士均為已婚人員。②在開展護理前,對所有參與到此項護理模式中的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強化培訓,提高他們的重視度和專業知識。由接受過專業導樂陪伴分娩培訓的醫護人員來進行。在培訓中,主要涉及內容為:家庭化導樂陪伴分娩的主要工作,其中包含的主要內容以及專業的工作要求,此服務模式對產婦分娩的重要性以及國內當前的實施現狀,對剖宮產及自然分娩的優劣進行分析等方面。所有擔任家庭化導樂陪伴分娩的助產士均必須接受上述培訓,并完成掌握上述內容,通過口試、筆試等多種方式經過考核合格,獲得了認才能夠參與護理服務中。
1.2.1.2服務過程對產婦進行密切,當宮口開大3cm后必須及時迅速安排其進入到待產室等待,此時,必須安排為其安排一名專業助產士為產婦提供一對一服務,選擇一名身心健康的家人在完成專業著裝后陪伴在產婦身旁。在陪產時,必須第一時間詳細告知產婦及其家屬涉及分娩的各項知識,并及時轉告她們產程進展,使產婦能夠清楚地掌握各項情況,使其自信心越來越高,此外,還應給產婦飲食、下床活動等方面的服務。對產婦的第一產程進行觀察時,應當盡可能地避免使用醫療設備。但當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發生異常反應必須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好相應處理工作。
1.2.2評價標準將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分娩方式、母嬰產后并發癥、經濟效益等各項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1.2.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t檢驗和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分娩方式比較觀察組916例經陰道分娩產婦中,56例(6.2%)行陰道助產;對照組578例經陰道分娩產婦中,98例(17.0%)行陰道助產,兩組引導助產率比較,x2=4.93,P
2.2兩組產后出血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對照組854例產婦中,246例出現產后出血,占17.10%,94例新生兒窒息,占11.01%;觀察組1288例產婦中,127例出現產后出血,占9.86%,73例新生兒窒息,占5.67%。觀察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P
2.3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對照組中527例對服務滿意,滿意度為61.71%。而觀察組中1106例對服務滿意,滿意度為85.87%。結果比較住院病人滿意度逐年有明顯上升。
2.4科室連年被評為“先進科室”,并獲得本市“巾幗文明示范崗”,“江西省優質護理示范病房”。
3討論
隨著圍生醫學的發展,剖宮產幫助不宜陰道分娩的產婦娩出胎兒,挽救了許多產婦和胎兒的生命。但剖宮產作為一項外科手術,仍需在麻醉下進行。近年來非醫學指征剖宮產率逐年上升,使母嬰安全和健康受到影響。剖宮產的弊端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近期并發癥主要有:出血、子宮撕裂、鄰近器官受損、麻醉并發癥、感染等;剖宮產時由于胎兒呼吸道內的羊水和黏液未經產道擠壓排出,因此新生兒發生濕肺(如呼吸窘迫綜合征和肺透明膜?。┑母怕时茸匀环置涓?。如何控制非醫學指征剖宮產,促進自然分娩,是圍生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
家庭化的導樂陪伴分娩模式的應用,由專職助產士對孕產婦進行全程健康教育,對孕產婦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為孕產婦提供生理、心理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孕產婦的不良情緒,使產婦掌握分娩過程中必須的放松和呼吸等方面技巧,使產婦能夠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愛護,進而提高護患之間的信任感,同時還能夠有效消除家屬的緊張感,對幫助子宮收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有效避免產后出血和剖宮產,使更多地產婦樂于接受自然分娩,避免了剖宮產術帶來的術后并發癥。(均P
綜上所述,家庭化的導樂陪伴分娩能夠大大降低剖宮產率,促使更多地產婦選擇自然分娩,同時還能夠有效縮短產程,在降低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上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所有實施家庭化導樂陪伴分娩助產士均需要接受專業的培訓,使其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陪伴的過程中,助產士還不斷加強產婦的心理護理,使產婦在該方面不斷提高相關認識,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進而更加樂于配合工作,在提高滿意度的同時,也有效突進了優質護理服務,使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得到升華,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小荷,張瑜,陳淑芳.產程中笑氣吸入與全程助產責任制護理的臨床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8):709.
[2]莊依亮.現代產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20.
【關鍵詞】 糖尿病產婦;全程助產護理模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177-01
糖尿病為一種常見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糖尿病產婦為產科常見產婦,主要可分為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是指產婦在妊娠期才首次發現有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而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產婦在妊娠前已經確診有糖尿病。不管是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還是糖尿病合并妊娠產婦都為高危產婦,她們在分娩前可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導致進食量減少[1],而且她們在分娩中容易消耗糖原,導致分娩中血糖控制障礙,進行影響胎兒的娩出,甚至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因此有必要對這類產婦分娩中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以保障母嬰安全。全程助產護理模式主要內容為在產婦分娩時,由專門護理人員全程陪同,并提供安全,綜合,科學的系統護理服務,以保障產婦分娩順利進行。本文對在我院分娩的糖尿病產婦實施全程助產護理模式,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產婦140例,均為糖尿病產婦,納入標準,(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即糖耐量試驗血糖超過11.1mmol/L,而且空腹血糖超過5.8mmol/L,或口服50g葡萄糖1小時后血漿葡萄糖含量超過7.8mmol/L;(2)所有產婦無合并其它嚴重心,肺,肝及腎等疾病;(3)無合并妊娠并發癥。將所有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70例。其中觀察組產婦年齡21-31歲,平均(26.9±3.1)歲,孕周37-42周,平均(39.7±1.2)周,初產婦46例,經產婦24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34例,糖尿病合并妊娠產婦36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31歲,平均(26.2±3.2)歲,孕周37-42周,平均(39.4±1.3)周,初產婦45例,經產婦25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36例,糖尿病合并妊娠產婦34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及體質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產婦均實施常規產科基礎護理,主要有,(1)產前心理護理。無論是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還是糖尿病合并妊娠產婦,對即將來臨的分娩難免存在一定的焦慮緊張,甚至恐懼消極等負面情緒,或多或少的擔心自身的糖尿病及糖尿病治療藥物對即將誕生的嬰兒產生巨大影響,擔心出現發育不良,畸形嬰兒。而且產婦的情緒波動可能進一步導致血糖控制的障礙,從而加重產婦生理及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人員在產前需多于產婦進行溝通[2],向其介紹成功案例,并支持及鼓勵產婦,使產婦樹立積極樂觀的情緒以面對即將來臨的分娩。(2)飲食護理。血糖較好產婦需嚴格控制飲食,故護理人員需為產婦設計合理有效的飲食計劃,主要目的即為保證母嬰營養及維持產婦正常血糖水平。一般來說產婦攝入的蛋白含量在20%-30%之間,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0%-50%之間,而脂肪攝入量一般為30%-55%。(3)運動護理。護理人員需指導產婦在病床上進行一定的四肢伸展運動,對與體力允許產婦,護理人員也可陪同產婦下床散步等,主要目的即為控制產婦血糖,但運動量不宜過大。
觀察組產婦在分娩時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進行全程陪同,在宮縮間隙提醒產婦放松肌肉,在宮縮時指導產婦用力及呼吸,并對產婦進行鼓勵和支持,幫助其樹立信心。
1.3 效果評價
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分娩疼痛,總產程及新生兒質量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以 ±s表示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分娩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123.4±13.2)ml,總產程(487.4±42.3)min,VAS評分(6.1±0.4)分;對照組產婦產后出血(164.3±14.6)ml,總產程(573.5±47.6)min,VAS評分(8.2±0.6)分。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總產程及VAS評分總小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新生兒質量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1.4%(1/70),巨大兒2.8%(2/70),胎兒宮內窘迫1.4%(1/70),低血糖1.4%(1/70);對照組新生兒窒息11.4%(8/70),巨大兒12.8%(9/70),胎兒宮內窘迫8.5%(6/70),低血糖11.4%(8/70)。觀察組各新生兒并發癥均少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果
糖尿病產婦分娩期可發生較多并發癥,并對母嬰可產生較大影響,不僅進一步加重了糖尿病風險,也可對產婦妊娠及分娩產生較大影響,如導致產后出血,羊水過多,感染及胎膜早破等,而且糖尿病也可對胎兒產生一定影響,如導致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等。因此有必要對這類產婦進行重點護理。
本文對兩組產婦均實施了常規產科基礎護理,如產前心理,飲食護理及運動護理等,通過產前心理護理來消除或減輕產婦產前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通過飲食護理對產婦飲食做合理的計劃,以控制其血糖,通過運動護理增加產婦能量消耗以進一步控制血糖。觀察組產婦又實施了全程助產護理模式,即在產婦分娩期安排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助產人員進行一對一護理,幫助產婦順利進行分娩,如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當產婦在分娩失去信心時鼓勵和支持產婦,助產護士也可指導產婦進行合理用力,調整呼吸等。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在產后出血,分娩疼痛等方面均小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新生兒質量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新生兒,這說明全程助產護理模式在產婦分娩時具有較滿意應用效果。
總之,全程助產護理模式在糖尿病產婦分娩時具有滿意應用效果,可有效提高產婦分娩質量及新生兒質量。
參考文獻
妊娠期糖尿?。℅DM)是一種妊娠期常見合并癥,其發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是影響母嬰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大多數孕婦因對GDM相關知識不了解,不加以重視,導致血糖水平難以控制,影響妊娠結局。因此,對GDM患者加強健康宣教工作,幫助患者增加對GDM相關知識了解,對提高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GDM患者實施系統性健康教育,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25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制定的GDM診斷標準[2]。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30.1±8.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至大專63例,本科及以上47例。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者;18~40歲;與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標準:嚴重免疫性疾病者;孕前已經確診為糖尿病者;合并其他嚴重妊娠期合并癥者;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者;無法正常交流者;文盲。
1.2方法 系統性健康教育:采取一對一宣教方式,由GDM??谱o士進行,患者每次復診時進行,每次30min,2次/w。教育前對所有患者認知需求做準確評估,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認知宣教、運動教育及飲食控制、血糖監測及健康行為等。GDM知識宣教主要由??谱o士講解GDM發生原因及影響因素,使患者了解GDM相關基本知識,GDM危險因素,可能對胎兒、孕婦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孕婦的孕期相關注意事項等;加強孕期飲食控制,根據患者體重及妊娠時間、血糖水平等計算每日熱量攝入量,飲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多攝入粗糧、低糖水果及豆類等,少食多餐,孕期體重增長控制為12 kg內;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計算血糖滿意標準,指導患者及家屬定時監測血糖動態值,出現血糖控制不佳者需進一步開展胰島素治療;建議患者每日餐后需散步1 h左右;向家屬及患者講述GDM可能引發的并發癥,足部護理必要性,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與護理方法,孕期保持健康心態,遠離煙酒,規律作息。系統性健康教育直至妊娠結束。
1.3觀察指標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疾病知識知曉情況,總分為100分,80~100分為知曉,60~79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知曉,知曉率=(一般+知曉)×100%。分別在干預前后對患者糖尿病態度量表(DAS-3)、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進行評估,DAS-3評分包括專業培訓必要性(0~25分)、嚴格控制血糖價值(0~35分)、GDM嚴重性(0~35分)、GDM的心理影響(0~30分)、患者的自主權(0~40分)[3];SDSCA有6項內容,總分78分,分數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為越好[4]。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t檢驗,(x±s)表示,計數資料以?字2檢驗,率(%)表示,P
2結果
2.1疾病知識知曉情況 干預后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為95.20%,同干預前71.20%比較有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0.6044,P
2.2糖尿病防治態度 干預后孕婦DAS-3量表評分同干預前比較,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自我管理行為 干預后孕婦SDSCA評分評分同干預前比較,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GDM為高危妊娠,若未及時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孕期加強血糖管理,提高GDM孕婦知信行對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經相關研究顯示[5],GDM控制與孕婦信念、健康知識及遵醫行為呈密切相關性??梢?,有效開展健康教育,幫助孕婦增加對GDM相關知識了解,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是產科護理干預的主要內容。
本研究顯示,干預后孕婦的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顯著較干預前高(P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3年1~7月收治的280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140例。在對照組中, 年齡為20~36歲, 平均年齡(24.7±4.2)歲, 孕周36.2~42.0周, 平均(38.3±2.1)周, 其中經產婦24例, 初產婦116例;生產方式:順產41例, 剖宮產9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7例, 初中、中專及以下83例。實驗組中, 年齡21~40歲, 平均年齡(28.2±2.3)歲, 孕周37.5~42.2周, 平均(38.9±2.2)周, 其中經產婦32例, 初產婦108例;生產方式:順產52例, 剖宮產8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9例, 中專及初中91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經初產婦比例、生產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較, 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認為兩組產婦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的產婦給予常規產科健康教育, 主要內容為產褥期一般保健知識、自我護理方法、產后的恢復方法以及新生兒的護理方法等。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全程護理告知程序, 即對產婦入院至出院期間所執行的每一個護理及治療措施進行相應的宣教, 宣教由1名護理組長負責對產婦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并關注產婦對于宣教的反應, 并根據其反應隨時調整宣教方案, 另外, 由2名資歷深的責任護士具體實施, 在實施宣教的過程中應反復強調, 并對產婦的疑問及時進行解答, 以便加強產婦對知識點的掌握;在宣教過程中, 要注意讓產婦感受到真切的關懷, 達到改善護患關系、增強母嬰的護理效果的目的。其具體操作如下。
1. 2. 1入院時全程護理
1. 2. 1. 1告知病區基本環境、醫院管理制度等, 為產婦介紹其主治醫生、護士長及責任護士, 減輕產婦入院時的陌生感。
1. 2. 1. 2為孕婦及家屬提供相關醫學知識的指導, 告知孕婦數胎動的方法, 方便孕婦及時掌握胎兒情況;告知其各項檢查的注意事項、配合方法, 告知其藥物可能的不良反應等。告知孕婦和家屬應觀察孕婦腹痛的情況、有無出血等, 如出現不要慌張, 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
1. 2. 2產時全程護理
1. 2. 2. 1產婦進入產房待產時, 提前告知其減輕分娩疼痛的方法, 同時及時為產婦提供補充能量的流質食物, 保存體力;生產過程中耐心詳細地解答產婦的各種疑問, 減輕心理負擔;同時各項操作應溫柔嫻熟, 鼓勵產婦, 讓其對分娩有信心;分娩結束后及時做好基本護理。
1. 2. 3產后全程護理護士首先應做好護理評估, 并觀察產婦陰道出血量及顏色、大小便情況等;囑咐產婦使用母乳喂養, 提高嬰兒免疫力并增強母嬰之間的感情;輔導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進行護理。
1. 2. 4出院后告知
1. 2. 4. 1對產褥期保健知識進行反復宣教, 囑咐產婦經常清洗會陰、乳暈,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防止感染事件的發生;調整飲食, 休息合理, 適當運動, 保持良好的心態。
1. 2. 4. 2囑咐產婦在出院第42天回醫院復診, 以了解產婦及嬰兒的情況, 并適當進行指導。
1. 2. 5評價方法通過自性設計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健康教育的達標率, 問卷的內容包括傷口護理、用藥方法、新生兒及嬰兒護理方法、康復鍛煉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25個問題, 每個問題的選項分為:A、B、C, 3個等級, 分別代表的得分值為:4分、2分、0分, 滿分100分。其中:A選項表示掌握、B表示了解、C表示未掌握;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調查:A選項為滿意、B為一般、C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在出院當天發放問卷調查表, 得分85分及以上者評為優良, 60~84分評為一般, 60分以下評為較差, 產褥期保健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得分評為優良者, 視為達標, 對兩組各項指標達標率進行顯著性檢驗。
1. 2. 6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8.0軟件, 對產婦的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生產方式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其他數據為計數資料故采用χ2檢驗, 當P
2結果
2. 1兩組產婦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見表1。
表1兩組產婦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組別 n 傷口護理 用藥方法 嬰兒護理 康復鍛煉
實驗組 140 130 127 134 128
對照組 140 101 98 112 104
P
2. 2兩組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見表3。
表3兩組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n, %)
組別 n 滿意 一般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
實驗組 140 126 11 3 97.86
對照組 140 109 23 8 94.29
P
3討論
告知是醫、護、患溝通的紐帶, 是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體現, 是減少護患矛盾, 防范護理糾紛的一個重要環節[3]。產婦是臨床中較為特殊的群體, 不僅面臨著機體康復的問題, 同時面臨著角色轉換等一系列心理方面的問題, 需要系統、有計劃的健康教育以使其接受正規、有預見性的健康教育, 而全程護理告知作為臨床護理的新型模式, 旨在達到最佳護理效果, 在產科健康教育里應用全程護理告知程序, 對產婦及其家屬在產褥期健康知識技能的掌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