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6 10:40: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信息系統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軟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系統開發
在當前階段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在管理信息系統中運用軟件工程思想會產生重要影響,但對其了解認識的層面還不夠較深。開發者在構建系統框架時如果不能很好地將軟件工程思想運用到管理系統開發中而僅僅通過運用信息系統管理理論則很有可能框架會有些呆板,不能成為一個較好的用戶界面以及不能滿足與用戶的需求。因此在現階段中的軟件開發過程中應學會將工程理念很好的運用到管理信息系統中。
1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1過于重視理論化,模型較為呆板
在傳統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過程中比較注重理論知識,沒有將軟件工程思想的運用擺在一個總要的位置,而重理論輕思想往往會開發出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甚至是不適用于用戶的系統,具有失敗性。如果模型變得呆板,則界面也會隨之而變得呆板,這樣的系統一定不會被用戶所認可。
1.2無法用結構化分析較為復雜的管理問題與技術
在開發系統中可通過根據管理信息系統理論將過程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為系統分析,第二環節為系統設計,第三環節為系統實施。在第一環節中,采用的系統理論往往為結構化分析,在闡述結構時一般需要使用數據詞典與相關流圖來完成。這種方法的使用雖然可以將需求分析變得相對簡單一些,系統邏輯更加變得標準性,但會加長系統的開發周期,在整體中將開發過程變得較為復雜化。此外結構化分析會加強系統對環境的依賴程度。當環境有所改變時,軟件無法使用的幾率較大。
1.3系統管理不到位,質量評估難以準確
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如果未將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運用到開發系統中,就會出現難以評估軟件質量的問題。由于不能對軟件質量進行很好的度量,工作人員就不能詳細的安排系統的任務,無法做到合理評價系統軟件的可行程度,也更不能很好的估量開發所需的資金,最終很有可能在評估整個系統質量的過程中出現失誤與差錯。
1.4一些開發人員不能合理聽取意見
在一些系統軟件開發的過程中,開發者更傾向于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在相關的環節和工作中對他人的意見和看法帶有排斥,常常出現將自己一個人承擔所有工作任務。此外,大多數在開發軟件之時會選擇從零出發,不參考之前有關的成功案例或經驗。由于這種閉門造成的思想的難以改變,導致很多系統的開發周期變得更長。
2可以解決開發中存在的問題的有效措施
2.1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過程中運用軟件工程方法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屬于一種相對較復雜的軟件工程,因此要想開發結果獲得成功就需要把軟件工程的相關理論貫徹落實到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此外,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科學、嚴謹、規范的原則,然后選擇合理恰當的時機將軟件工程方法運用到開發中。通過遵循這兩種原則與方法,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管理信息系統的規范性與適用性。
2.2加大對面向對象分析法的運用力度
在現階段的軟件開發過程中已開始大范圍的運用面對對象分析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使其上升到了較為有效運用的階段。因此在開發中可加大對該方法的利用度,使面對對象分析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與影響。比如在建立非結構模型的過程中可引入對象這一概念,對實體進行具體地分類描述,通過結合數據傳遞圖、類圖等對非結構信息進行描述,從而使模型建立的更為合理。在一定的情況中,開發人員可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引入形式化方法的內容,通過使用嚴謹的語言定義客戶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開發人員就可以通過圖形和語言詳細合理的分析用戶的需求,進一步使開發出的系統達到用戶的滿意。
2.3進一步對項目工作加強管理
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項目管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主要進行的工作為:制定整體計劃、分配相關任務、通過工程進度對任務進行成本、質量、風險上的管理,最終幫助軟件工程取得成果。由此可見,軟件開發的過程在很大方面都受到了來自工程管理方面的影響。在現階段軟件工程雖已形成有關項目管理的理論,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尚且不太健全,因此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加強項目管理工作的完善,使其對任務的成本、質量、風險進行更好地管理。
2.4利用軟件原型提高用戶的滿意程度
在軟件工程開發的過程中,開發者可以通過對原有軟件的原型加以利用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提高用戶對工程產品的滿意程度。軟件的原型可以將產品進行實化,屬于一種具有明顯效果的技術。由于在系統開發過程中用戶產生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會造成開發人員對各種功能的開發產生疑惑與困難。而原型的建立可以很好地糾正軟件系統開發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工程人員對軟件的認識與理解。
2.5通過利用構件技術以避免重復開發
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想要保證具有質量的同時還有較高的效率,不僅需要所的需求保持高質量的同時還需運用重復開發技術以支持軟件系統開發的進行。通過將構件與建模思想引入進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可看出構件起到成為生產預制板的模子,將構件組在一起可拼成一座高樓,達到構造應用軟件的目的。
3結語
管理信息系統工程在建立與運用的過程中都具有較為復雜的特點,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都需要投入較大地數量,由此可見,想要在相關軟件系統開發的過程中獲的成果是一間不簡單的事情。因此在建設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加大軟件工程思想的引用與應用到開發階段中,彌補與改善其中出現的不足之處,構建科學完善的相關體系。
參考文獻:
[1]王薇.軟件工程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的運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11:71-72.
[2]高學軍.淺談軟件工程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4,30:13.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教學;建構主義
1.緒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各高校紛紛開設《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以下簡稱MIS)課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管理科學系統科學、運籌學和信息技術等多門學科的綜合叉學科?;贛IS綜合性綜合性、實用性、先進性的特點,教學遇到重重困難。表現在學生覺得課程抽象、枯燥、、乏味、空洞,教師覺得知識難聚合,課程難成體系。所以30年來對MIS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從沒停止過。
教學理論是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靈魂"。現代以桑代克為代表人物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以布魯姆為代表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被認為是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相折中的以加涅為代表的信息加工理論,著名的以皮亞杰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等,各種教學理論豐富多彩。
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MIS教學得到了良好的應用。
2.建構主義概述
建構主義理論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最先提出來的。皮亞杰在1970年發表了《發生認識論原理》,其中主要研究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提出了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
3.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MIS課程體系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意義建構的四大要素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
基于上述理論,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體系設計如圖3-1所示。
圖3-1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體系
MIS課程由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體系由管理信息系統的采納、信息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理論、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管理信息系統應用5大部分組成。
3.1 管理信息系統的采納
從宏觀的社會環境和微觀企業環境為學生設置情境,引導出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案例。
3.2 信息技術
從宏觀介紹信息設計包括檢測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從微觀詳細講解從現實世界,經過信息世界到數據世界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協作、會話方式,從現實世界認識、概括、抽象出管理信息系統所管理的對象,在建立關系數據模型過程中,提高信息意識和信息文化素養。
3.3 管理信息系統理論
從具體到抽象講解MIS基礎知識。先演示一個具體的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如庫存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再介紹信息、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結構等相關知識。
3.4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涉及信息系統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需求分析、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的思想、方法和技術。是MIS課程教學的主體知識。是意義構建過程,運用前期所學課程如VFP程序設計知識,本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解決案例所設計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5 管理信息系統應用
MIS應用是把自己所開發系統運用于實踐中,也了解信息系統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中的應用。
4.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MIS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事物的認識是以個體的知識經驗、需要、信念等為基礎的,它不只是簡單吸收來自客體的信息,因此,要重視學習者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經驗的作用,而不要把他們看成是等著裝東西的空容器。
4.1 案例驅動理論教學
一個恰當的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數。換句話說,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因此,MIS教學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前期學生都有一定的計算機文化知識、數據庫技術知識。把這些知識和本課程的知識串聯起來,面對要解決的問題,要開發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統,構建信息系統開發的知識架構。
4.2回顧知識
每次上課,回顧前一次課的內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不是復制知識,而是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地加工與建構。學習者不僅要建構基本概念和原理,還要在內容確定性方面進行邏輯的判斷,這些都是以經驗為基礎的擴展。
古寧漢?。―. J.Cunningham)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
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大腦里存在著各種知識構圖,如學過程序設計大腦里有程序是輸入、處理、輸出的構圖。學過計算機語言有計算機語言是語句、函數、語法、程序的構圖。學過信息系統開發有需求分析、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的構圖。
皮亞杰認為,新舊知識是通過同化和順應而實現雙向建構的,在對新信息進行建構的同時,對原有經驗進行更新和改造。"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形式的認知相互促進,同化是在已有的知識構圖中補充知識。學習者"同化"新信息時,當新知識的數量和特征增加時,他破壞了原有的知識構圖,原有的知識體系遭到破壞,失去平衡。通過修改和創造等順應過程,學習者的知識構圖達到了新的平衡,知識水平得以提高。在建構主義看來,知識不再是絕對地、準確地概括世界,而是針對具體問題、具體情境的再加工和再創造過程。
4.3互助完成實驗教學
"聯系"與"思考"是意義構建的關鍵。如果能把聯系與思考的過程與協作學習中的協商過程(即交流、討論的過程)結合起來,則學生建構意義的效率會更高、質量會更好。協商有"自我協商"與"相互協商"(也叫"內部協商"與"社會協商")兩種,自我協商是指自己和自己爭辯什么是正確的;相互協商則指學習小組內部相互之間的討論與辯論。所以管理信息系統實驗課安排2個或3個人一組,共同開發一個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統,將有良好的效果。
5.結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客觀存在的被人發現的東西,而是人在實踐活動中面對新事物、新現象、新信息、新問題所做出的暫定性的解釋。學習的目的不僅要了解知識的具體內容,而且要會學以致用。只有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真正學會了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知識是主觀構建的認識,對學習是同化和順應的學說,對學習方法是情境、會話、協商、意義構建為四大要素理論,對管理信息系統教學都有指導意義,值得管理信息系統教師在教學中踐行。
參考文獻:
[1]王銳.基于建構主義的_管理信息系統_課程教學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 2009(19)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會計信息化理論;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系統原理
會計信息化事業的蓬勃發展,造成了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但是在從會計電算化到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術語,除了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之外,還有電算化會計、會計計算機化、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計算機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這在會計界和信息技術界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亂,產生了規范并統一這些概念的需要。
一、若干會計信息化的名詞與其概念簡介
在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以下名詞概念:
1.“會計電算化”,這個詞是1982年8月在長春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提出的,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報賬,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和判斷的過程。
2.“電算化會計”是對會計工作中全面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界定,是研究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工具處理會計工作的方法和規律的。從會計電算化到電算會計的概念轉化,反映了傳統會計與現代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程度,代表了對會計電算化理論和實務發展的認識。使用電算會計的概念,還表達了需要建立電算會計理論體系的設想。
3.計算機技術界開始直接稱其為“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由此出現了“計算機會計”或“計算機化會計”等名詞。
4.比照“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產生了“會計信息系統”的名詞。
5.近年來比照管理信息化、經濟信息化等,又提出了“會計信息化”名詞的概
念。
6.在上述情況下,許多學者提出了建立相應理論的設想。如,會計電算化理論、電算會計學、計算機會計學、會計信息化理論等。
名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實在有規范并統一的必要。
二、對會計信息化的若干名詞概念的分析
在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名詞概念,可以作以下分析:
1.“會計電算化”是參照機械化、自動化等概念產生的名詞,存在著一些局限性。會計電算的“化”字的涵義反映是一種發展與演化的進程與過程,不具有精確的意義,不能說明“化”到何種程度為盡頭,缺少一種具體的衡量標準。其特征是注意模擬手工會計處理過程,滿足企業內部的需求,忽視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的反作用與影響,不能突破傳統會計思想,促進會計學科的發展。
2.“會計信息系統”是用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為指導思想,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及其所構架的網絡為物質基礎,以計算機程序軟件和數據庫為工具的信息技術,以經濟活動聯系中產生的經濟信息為資源,進行會計加工處理的一種經濟信息系統(相似的有統計信息系統)。
3.“會計信息系統理論”,受到管理信息系統理論的影響,一般地認為它是應用會計理論,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及其所構架的網絡的物質基礎上,使用計算機程序軟件和數據庫為工具的開發信息系統的技術理論。
4.“會計信息化”是相對于“會計電算化”所產生的概念,是由于企業經營與管理信息化、國家經濟管理信息化等造成的理念創新。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企業經營、企業管理、生產管理和經濟管理等領域,無不在創新中革新,推動這些領域的傳統理念在產生變化。它們不再單純地模仿傳統的方式,而要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突破傳統的理念與方式,并改造傳統理念與方式,創造適應信息技術下的方式。這些革新也推動了會計界的觀念的改革。于是,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理念也從會計電算化發展到了會計信息化。初步看來,相對于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理念有以下發展與創新:
(1)信息處理的物質支撐條件發生了變化,從單純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以計算機與通訊技術及其構成的網絡,作為信息處理的物質基礎。
(2)信息處理的軟件技術條件發生了變化。第一,從單機或局域網的操作系統發展到局域網和遠程網結合的企業網(Intranet),創造了全球共享信息的條件;第二,開發工具從程序設計語言發展到瀏覽器等,豐富了軟件的開發手段;第三,數據管理從數據文件管理發展到了數據庫管理系統,以至數據倉庫管理。這些信息處理技術為會計信息的處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異條件,將支持會計信息系統的新發展。
(3)在這種條件的支持下,特別是經濟管理各個領域信息化革新理念的影響下,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不再是簡單模仿手工會計程序處理會計事務,而是強調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再創造,密切結合信息化能力條件給予會計信息處理的支持。
(4)會計信息系統從封閉走向了開放。企業內外可能并可以共享的會計信息。
(5)信息時代的知識經濟對會計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及會計實踐與理論面臨的種種挑戰,促使會計理論的新思考,產生了推動會計信息化理論創新的動力。因此可以說,會計信息化的本質是會計與網絡化信息技術交叉、綜合和融合的發展過程。但是,會計信息化之概念與會計電算化的“化”字基本涵義相同,反映的是一種發展與演化的進程與過程。
5.會計信息化理論明顯的是在會計信息化概念基礎上的一種順理成章的提法。但是這種概念卻有了新鮮的意義。簡單地說,會計信息化理論,應該是研究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及其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會計信息系統處理會計事物的功能、方法和規律的科學。理論地和系統地說,會計信息化理論是會計理論與以現代“三論”(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和新三論(指突變理論、協同學、耗散結構論)等為基礎,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網絡化信息處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同時受到經濟學和管理學、經營學為基礎的經濟管理學、法律等約束與影響,是一門實踐性、交叉性和綜合性很強的邊緣性科學技術。
而且,在當前的特定階段,研究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與演化的進程,也有其特定的需要。
三、規范會計信息化的若干名詞概念的設想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對于規范會計信息化的名詞概念,有如下的考慮:
1.雖然目前“信息化”之詞頗為流行,但是其“化”字如前所述的模糊性,所造成的缺乏嚴謹性,(下轉13頁)(上接23頁)使得“會計信息化”不宜作為規范性術語。
2.“會計信息系統”之詞既與手工條件下的會計概念相同,又體現了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會計,只要適當區別,作為規范性術語是比較妥當的。
3.如前分析的,“會計信息化理論”之詞是可取的。
4.“會計信息系統理論”作為一種開發信息系統的技術理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這種思想觀念存在一定問題。其不僅影響所開發的信息系統功能與效率,而且不能解決相應開發領域所面臨的問題,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異功能所能產生的優勢,特別是不能利用信息技術這種先進工具推動相應開發領域的革新與創新發展。在當前優異的網絡信息技術支持下,會計信息系統不能克服信息失真的難題,不能極大地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是明顯的例證。由此,筆者提出另一個名詞概念。
目前,各高校經管類《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有三種:
(l)理論到理論的方式,該方法以老師的系統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學生缺乏對信息系統的感性及理性認識,多數覺得理論過于拙象、空洞,缺乏學習興趣,實踐效果不佳。
(2)案例教學法,該法以案例分析和課堂討論為主,但是現有信息系統的案例多數是國外企業案例,學生無法獲得更深入的素材,不能與自己的專業知識融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討論效果大打折扣。
(3)實驗教學法,該方法以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為授課重點,容易偏離課程目標。同時,該方法僅從計算機技術的角度,把管理信息系統看作是程序設計課程,對于經管類學生而言,難度較大。這些教學方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被動地位,導致教師教的“很累”,學生學得“無趣”的現象普遍存在。2微信與管理信息系統教學2.1微信在教學管理的應用現狀
微信是中國騰訊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在微信基礎上增加的微信開放平臺,可以實現與特定對象在圖片、語音和文字等多種手段實現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動。
近年來,多數高校教師在不斷探索利用微信平臺改善現有教學模式,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吳榮娣(2014)以《裝配與工藝》課程為例分析微信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方式,構建微信支持下的組合式學習模式;鄭偉(2016)緒合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學習特點闡述了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殷彬燕,張軍花,蔡文智,姚艷(2016)結合微信平臺系統論述了適時教學模式在護理培訓課程中的應用;朱強,徐瑞鴻,戴鋼書(2016)探討了微信對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信息化教學的促進作用,并詳細論述了微信在高校思政課程中應用的具體模式。各學者在探討微信與傳統教學的結合方式的過程中,都肯定了微信在促進教學互動、整合課內課外資源、提升教學效果方面的積極作用。2.2微信對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的促進作用2.2.1利用微信平臺推送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管理信息系統囊括的知識非常豐富,當前的授課多會受到教材、課時等因素的限制,授課內容多側重一般理論,其應用拓展及新知識無法深入講解?;谖⑿牌脚_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同步推送關聯知識,延伸了教學空間,拓展了教學內容。2.2.2 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微信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喜歡上網、玩手機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通過微信平臺作品,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通過在線測試、在線答疑等形式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促進教學的溝通,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教與學相脫節”的不足。3微信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在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玩手機、發微信、微博的現狀,用微信平臺來輔助教學,通過微信平臺來推送預習知識,案例材料等內容,讓學生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提高上課效率。在學習平臺上教學資源之后,教師全面關注學生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
下面以“科達電腦外部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實驗課程為例介紹微信在管理信息系統教學過程中的應用。3.1課前
(l)實驗情景介紹。給大家簡要介紹用EXCEL開發一個小型系統的任務要求,明確學生需要提前預習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提前熟悉實驗情景。
(2)實驗內容及實驗要求。綜合提出實驗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完成實驗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科達電腦外部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實驗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內容有:①使用Excel軟件保存數據、按使用者要求對數據進行處理輸出信息的方法;②利用Excel查詢、統計、輸出、宏、打印等功能,能較好地使用Excel軟件開發信息系統為管理服務;③在設置及使用宏的過程中如何確保自己錄用的宏命令能夠正常運行,在不同版本的軟件中應該如何進行設置。
(3)實驗材料推送:利用微信平臺推送利用EXCEL來錄制、制定、應用宏命令的課件,讓學生提前熟悉實驗方法。3.2課中
在實驗課程中,學生依據實驗要求及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內容。教師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并有針對的性的給出解決方案,并且實時的在微信平臺或班級的微信群里上進行,讓大家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3.3課后
教師根據學生竇驗的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將實驗做得好的同學的作業放在微信平臺上給大家分享,結合實驗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進行比較和分析,讓大家掌握正確的實驗完成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在微信平臺或微信群里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習。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實現一個簡單的企業設備維修管理系統?;诖四康?,在咨詢了企業設備維修人員的基礎上,從企業的實際出發,結合了現代管理理論,運用 MIS 開發的方法和工具完成了設備維修管理系統,即:設備維修 NMIS的總體設計。
論文闡述了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原理,展望了信息系統理論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并緊緊跟蹤世界網絡管理信息系統的動態,采用最新信息技術,結合企業設備維修管理的業務要求和管理需要,從技術實際和科學管理兩個方面入手,對企業設備維修的目標系統進行系統規劃,系統分析和系統統計,從實際出發,完成了分布式網絡結構的建立,編寫了完整的系統應用軟件。
關鍵詞:設備維修;管理信息系統
第1章 緒論
1.1 論文寫作的目的及意義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其零部件,在磨擦、外力、及化學反應的作用下,總會逐漸磨損和腐蝕、斷裂從而導致設備故障甚至停機。此時的設備就需要維修,但對于不同的設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 、方法進行維修,就需要合理衡量、選擇。而企業設備的正常運轉與否將直接影響定單的完成情況,危及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加強設備保養維修,對設備的維修信息進行整理,及時掌握零部件磨損情況,就可以在設備的零部件進入劇烈磨損或損壞的階段前,對其進行修理或更換,避免因故障停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因此,設備維修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和工作。
設備維修管理如此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經常出現許多漏洞和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企業設備的種類眾多,而設備故障的突發性較強,導致維修的盲目和慌亂 致使維修工作不能及時完成,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維修中,備件供應的不及時和缺少,導致維修完成時間的不必要延長。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
(3)企業設備狀態的不明確,使工序能力判斷失實,最終影響定單的按時完成,為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4)由于對設備的管理不細致,致使保修期內設備的損壞,被錯誤拆修。無故為企業浪費人力、物力、資金。
:16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目錄、參考文獻及主界面的源代碼
300元
備注:此文版權歸本站所有;。
一、財務會計系統與管理會計系統的關系
(一)財務會計系統 財務會計系統最早的會計電算化在業務上經歷了單賬套一多賬套一多組織一本賬,但無論如何變化,財務會計系統的本質沒有變,即錄入會計憑證,對會計憑證以賬簿和報表的形式進行查詢。由于財務會計系統是對已經完成的交易進行記錄,記錄要遵循國家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收法規的要求,因此,財務會計系統產生的財務數據的管理相關性仍較弱。通過財務會計系統只是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使財務信息的提供更為準確、及時,財務信息的質量本身仍受到財務人員的水平和主觀性的影響。
(二)管理會計系統在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問題上,傳統理論認為財務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基礎,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從財務會計的數據中加工出管理需要的信息。簡而言之,管理會計主要是對財務會計信息的應用。實質上,對管理會計的職能定位嚴重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因為發展到需要登記會計憑證的經濟業務事項,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盡管企業經營管理者需要回顧過去,但更為重要的是事前規劃,以及需要預測、分析、規劃未來的發展。而事前的規劃,最重要的是對未來有強烈的經濟效益觀念,將建立在經濟效益評估基礎上的未來規劃作為管理會計的基本職能,這樣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就應該是管理會計在前,財務會計在后,財務會計系統是對管理會計系統的反映和控制。
綜上所述,企業經營管理者更需要的是一套管理會計系統,這套管理會計系統能將經濟效益原則貫徹到每一個人身上,落實到每一步行為之上。管理會計系統如何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不同模式企業管理會計的特點分析是構建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重點和關鍵。
二、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構建的實踐基礎
(一)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的業務架構 基于實踐,企業最核心、最基礎的財務管理是:預算、合同和報銷。預算管理的思想滲透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每一環節中,在業務開始前,不進行適當的預算,無法使用企業的財務資源。企業對于合同的管理十分關鍵,合同簽訂是企業形成法律上的債權債務的開始,在簽訂合同前,要對合同進行多方面的評審,合同簽訂后,要控制合同的執行情況。沒有合同也無法使用企業的財務資源。財務報銷實際上就是使用企業財務資源的過程,在財務報銷時,通過是否有預算以及預算的使用情況和是否有合同以及合同的執行情況來決定財務報銷的合適性,決定能否使用財務資源。
(二)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的流程框架 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較好地實踐了管理會計的責任中心理論,責任會計的實質是如何確定合適的管理單元問題,它很好地體現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實現對利潤中心和成本費用中心的管理,且能很好地實踐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對企業的各業務環節進行必要的內部控制。系統承擔了企業管理制度執行、內部控制、信息輸出的功能后,持續改進的重點不僅僅局限于制度是否得到執行,控制是否有效這些基本問題,而是要重點關注每一個業務環節的關鍵問題,如如何采購到性價比最好的物資,如何在提高質量的情況下降低成本等。
(三)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風險管控 企業建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全面地考慮經濟環境的特點,控制嚴密,從頭到尾‘一套預算’,實現一管到底,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自動生成會計報表、基礎數據,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數據轉換,信息挖掘很直觀。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將各個業務流程規范后,減少了各級管理、經營的隨意性,而且統一核算減少了多級核算制度標準不統一、核算政策掌握的隨意性,有效加強了企業風險管控。
(四)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水平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使用層次分明,能較好地體現企業管理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企業管理起點低,初始使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情況下,以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各功能模塊能正常運轉為根本目標,使用簡單;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熟悉后,再使用控制更為嚴格的管理策略。同時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對于企業業務管理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全面地考慮企業經濟環境的特點,控制嚴密,從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三、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模塊構建
(一)銷售合同管理功能模塊 銷售合同分成三類:項目銷售合同、期貨銷售合同和現貨銷售合同。項目銷售合同適用于工程、設計類合同的管理,該合同不能用于領取物資。如需領取物資,需立項后通過項目來領取物資。期貨銷售合同適用于不經過進銷存,采購后直接銷售的業務,該合同直接領取采購合同的物資?,F貨銷售合同適用于到倉庫領用物資?,F貨銷售合同有三張物資表,一張用于銷售部門簽訂合同確定銷售清單,一張用于生產技術部門將粗化的銷售清單轉化為內部可執行的生產或采購清單,一張用于實際領取銷售物資。銷售合同管理控制要素包括:物資管理、收款管理和開票管理。收款管理包括計劃收款管理和實際收款管理。對銷售合同要先安排收款計劃,然后才能進行實際收款的錄入。通過合同收款明細表,可查詢到合同收款計劃執行情況;開票管理是指開具發票時要對應到具體的合同。
(二)成本費用合同管理功能模塊 物資采購合同管理主要的控制點是:必須輸入物資,否則不能報銷;付款和到票金額不能大于已錄入物資的合計金額;核對發票和物資;跟蹤采購物資在內部流動的情況;查看合同的到票和付款情況。非物資采購合同管理主要的控制點是:付款和到票金額不能大于合同金額;查看合同的到票和付款情況。
(三)項目財務管理功能模塊 基本流程是:編制預算進行立項審批、項目立項、凍結、項目關閉。對項目名稱設定四個層次的開放:公司、部門、項目組和項目經理。對項目的預算開支設定五種開支策略:項目名稱控制、預算總額控制、科目控制、科目及預算總額控制和科目金額控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對預算的認知水平和實際管理要求來靈活設定預算管控方式。對預算設定責任主體類型和責任主體,可根據項目名稱開放范圍設定不同責任主體的預算開支范圍和預算開支金額。針對項目設定預算實際開支的審批流程,可預先錄入項目需要的物資,對項目物資開支進行嚴格的預算開支、預算不夠可追加預算。同時,設置多種項目統計表報,包括:項目財務情況一覽表、收款計劃表、實際收款表、開票信息表、預算物資表、個人費用表、責任費用表等。
(四)報銷管理功能模塊 通用報銷單適用于差旅費報銷以外的所有報銷事務的處理,一張單據可報銷不同合同、不同性質的費用,要報銷必須有合同和預算,無預算,不開支,無合同,不開支。報銷時能查看合同執行情況,包括合同金額、累計付款和累計到票,采購物資明細及物資在內部流轉情況。差旅費報銷單全面處理出差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五)生產制造管理功能模塊實施產品BOM表管理,一張生產任務單可下達多種產品的生產任務,生產任務運用BOM表有三種方式:嚴格運用、可修改運用和不啟用??砂凑諏嶋H成本法進行產品的成本核算。
(六)采購計劃、物流、進銷存、庫存領料管理功能模塊采購計劃有三種編制基礎,即項目、生產和庫存;采購計劃可作為內部采購訂單使用。項目可直進直出領料;銷售可直進直出領料。入庫單能自動反映發票號碼、采購價格和供應商信息。領料主體有項目、銷售合同和生產任務;領料方式有定額和非定額。
(七)報表管理功能模塊設置多種統計報表,包括:科目匯總表、合同財務情況一覽表、銷售合同收款情況表、進銷存表、發貨出庫明細表、各種差異跟蹤表等。
四、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施策略
(一)確定內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施項目負責人 負責人和項目組的成員都要精通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各個功能模塊,在前期的上線過程中,承擔著操作系統,保證系統正常運轉的責任。因此,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施整個過程中,前期大部分工作是由項目組完成,要求項目組成員本身業務素質高,能吃苦耐勞,具有主動學習的精神。
(二)系統上線前企業全方位的管理咨詢 主要包括:單位介紹;業務模式描述;企業的IT系統使用現狀;企業現階段面臨的管理提升問題及已經采取的管理措施;戰略目標、經營規模、經營業務范圍、經營地域;與系統有關的各種經濟指標的現狀及未來3年的變化趨勢;企業主要需求點與系統的符合程度;在上線前要進行的二次開發;企業使用一段時間后潛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案;各模塊的初始化方案;財務管理系統與會計核算的關系;系統安全方案;上線工作計劃等。
(三)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試運行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施整個過程中,要加強實施中的風險管理,需建立系統和周詳的風險防范機制,確保系統建設逐期按時保質地完成。要減少系統失控的風險,識別、分配和處理系統開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以確定采取的措施。一般只要預先考慮到風險并采取了相應的處理方法和步驟,大部分的風險是可以避免或者控制的。
集中式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考慮了我國商業環境的特點,適應工業、商業等多種業務管理的需要,企業可根據業務特點選擇合適的管理模式,增強業務調度管理意識,預算管理滲透到業務的各個環節,企業通過信息化實現了財務集中管控,通過技術上的創新推動了管理上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推動企業持續性發展。
一、IT技術支持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對會計的挑戰
IT技術在企業管理領域和會計領域的廣泛應用,對傳統會計的和實踐提出了挑戰。我國于1979年將機技術運用于會計領域至今,已初步實現了會計核算的電算化。目前,由核算型會計軟件轉向管理型會計軟件并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的呼聲很高,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核心子系統,會計應如何適應管理信息系統在IT技術支持下的基于新型管理思想的新發展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
1.面向供應鏈的管理思想與先進的IT技術的結合,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的信息“采集——核算——披露”流程的處理方式。
供應鏈管理是指通過加強供應鏈中各活動和實體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增大物流和資金流的流量和流速,并使其保持暢通,實現供需平衡。
企業的Intranet一方面通過防火墻與Internet隔離,另一方面已延伸到企業外部,與關聯企業、供應商、經銷商、客戶、銀行之間形成范圍更廣的信息系統,人們稱之為Extranet.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輸入端的信息采集不再需要大量財會人員根據原始憑證錄入。系統的實時處理技術使得信息的采集伴隨著網上交易、結算的發生及企業系統內部價值的流動而同時完成。
另外,事件驅動方式(Event Driven)應用于會計,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的順序化處理模式,不必在每一個會計期間重復“憑證-帳簿-報表”的會計循環,平時只要完成數據的存儲即可。財務信息的使用者通過輸入相關信息代碼以驅動相應的過程處理程序,便可得出實時的財務信息處理結果。
“超文本”和“信息鏈接”的引入使得財務報告所含信息無限擴大,財務報告的閱讀者在閱讀報告時可在其權限范圍內隨時追蹤信息線索,無形中提高了閱讀財務報告的效率。傳統的符合公認會計準則的財務報告僅僅是會計信息系統諸多實時信息處理結果輸出口之一。更多的企業內、外部信息使用者、決策者希望企業提供更具有個性化的財務報告以及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報告。企業財務信息與其他所有與經營有關的信息之間的“鏈接”,打破了財務報告與經營報告之間的界限,一個全面反映信息、實時信息及未來預測信息的企業綜合經營報告改變了傳統的信息披露方式。
2.先進的IT技術使得傳統的財務會計的核算職能逐漸淡化
傳統財務會計的結構化、半結構化的核算功能在先進的IT技術下是很容易實現的,這將使會計人員從煩瑣的日常數據操作工作中解脫出來,使其更加偏向于政策、管理職能的執行。當然,除了對歷史信息進行分析之外,先進的IT技術下的實時功能為會計人員的事中控制監督提供了廣闊的實時信息源,使其能夠及時了解企業內部各信息子系統的運作信息及其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分銷商的有關信息,以便作出相應的決策。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先進技術的應用,使龐大復雜的專家系統融入到管理信息系統中,會計人員的事前預測決策職能的執行有了強而有力的技術支持。
因此,在新的環境下,會計須充分發揮其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子系統的作用,克服傳統核算型會計的信息孤島的地位,完善其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的職能;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將逐漸融為一體,并與相應的行為、信息管理科學及系統理論相結合,向邊緣科學發展。
3.IT技術與BPR的有效結合對傳統會計組織結構的。
BPR以企業過程為對象,從顧客的需求出發,對企業過程進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徹底地再設計;以信息技術IT和人員組織為使能器,以求達到企業性能指標和業績的巨大提高或改善,從而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BPR旨在消除部門隔閡,在供應鏈系統概念基礎上,實現組織的快速響應和敏捷流暢。在調整企業內外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還把供應商、制造工廠、分銷、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強調整體的優化,在整個供應鏈上增大物流和資金流的流量和流速。
企業組織結構的劃分應取決于業務過程的分工。在傳統會計系統中,財務部門往往是圍繞單一順序的會計循環而設置,并且與其他職能部門的信息采集相互重疊,造成效率低下。在IT環境下,BPR的實施成為可能,由于業務過程和會計過程的重組和整合,會計人員的會計工作將更多地與其他業務工作相結合,并參與到IT的統一環境下的綜合管理中。如,企業財務信息的采集將前移至具有完成多種功能的工作小組中去,有的甚至通過Extranet移至企業外部;同時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通過事件驅動方式執行各自的過程處理程序得出實時的財務處理結果。因此,財務部門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的規模將逐漸縮小,會計崗位設置需要重新調整,更多的財會人員將成為各業務部門和企業綜合管理部門的成員,為加強業務過程的財務管理和綜合管理提供會計服務。
二、IT環境下有關信息系統的模式的思考
正如前文所述,管理革命、技術創新的IT對傳統的會計和實務提出了各方面的挑戰,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基于IT技術和新的管理思想上對會計進行重新定位。
財務及管理軟件網絡體系結構的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文件/服務器(F/S)體系結構,到客戶/服務器(C/S)體系結構,再到瀏覽器/服務器(B/S)體系結構。隨著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基于Web(HTML、HTTP)的信息和檢索技術,Java跨網絡操作系統技術,以及CORBA網絡分布式對象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導致了整個系統的體系結構從C/S的主從結構向靈活的多級分布結構的重大演變,使其在當今以Web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網絡的應用中賦予更新的內涵。這就是瀏覽器/服務器(B/S)體系結構。它為會計信息系統向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網絡模式的會計信息系統運用了先進的IT技術,掛在大型的計算機網絡上,企業不僅在內部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而且與客戶、供應商、銀行等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聯系、交易與結算,形成大型的自動化系統。在這里,會計信息系統充分發揮了其作為管理信息系統核心子系統的作用,對整個供應鏈上的物流、資金流及其引起的價值流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提供相應的經營財務狀況報告及預測決策模型。網絡模式的會計信息系統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機地結合于一體,從信息管理方面來講,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新的會計信息循環:
在此種會計信息循環中,傳統的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僅是系統的一個對外信息出口。提供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也只是會計核算模塊的功能之一,此模塊更多的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者提供有關預測、決策和評價信息;這些信息反過來有助于對各信息源(企業管理信息子系統,如人力資源系統、制造系統、分銷系統等)及其相互間的關系進行、評價并改善,在某些方面有助于企業的BPR的實施。
2.集中處理模式與分布協同處理模式并存。充分運用網絡技術使系統在物理和邏輯上實現分散性與整合性并存。對于會計信息系統,按照企業的業務流程及其特定的供應鏈將其分為不同的職能模塊,如采購模塊、分銷模塊、人力資源模塊等,各職能模塊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中心數據庫相連,在企業的各個部門中,通過企業Intranet終端完成信息的采集以及僅限于部門內部業務的預測、控制、評價,然后傳輸到中心數據庫,通過Web服務器對各部門的信息加以綜合處理。除了產生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基于企業全局考慮的預測、控制、評價信息,并反饋到各部門。而各部門職能模塊之間的數據流動則盡量加以避免。這樣,整個會計信息系統在物理上分散到企業各職能部門中,而在邏輯上卻緊密聯合、共同協作,充分發揮其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核心作用。
3.網絡模式的會計信息系統將促進審計信息系統的誕生。,在審計工作中主要是手工摘錄數據居多,但在網絡時代,審計信息系統實現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在各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都支持標準的數據輸入輸出接口的情況下,在審計時,企業給會計師事務所安排合法身份以登錄到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中,在一定的權限下允許注冊會計師查詢帳目與憑證,從網絡上下載后,在各事務所自己的審計信息系統自動進行各項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抽查、穿行測試等。這也將會對審計的理論和實務進行多方面的沖擊。
會計是一門古老的,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在當今以IT技術為制高點的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二十一世紀中,會計將與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緊密地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務方面將有更大的突破,充分發揮其信息管理者的角色。所有這些將為會計注入新的活力。
[]
袁樹嗚、姜金香:“對我國會計軟件向管理型縱深發展的探討”,《會計》,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