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3 16:02: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積極心理學的基本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一直致力于利用心理學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應對創傷和缺陷進行研究,也應對力量和積極品質進行研究;心理治療不僅是對創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挖掘;心理學不僅是關于健康或疾病的科學,也是關于教育、愛和成長的科學。因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從人的心理問題轉為人的積極力量,以人類自身擁有的美德與善作為基本點,從積極的層面深刻理解人性,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以幫助每個人獲得自己的幸福生活。就研究對象而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主觀層面上研究個體的積極主觀體驗、幸福感及生理機制和獲得途徑;二是個體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如愛的能力、創造力、交往技巧、寬容等;三是從群體層面上關注積極組織系統研究。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心理社團管理
(一)重視成員情緒體驗和自我成長
積極心理學注重從情感體驗與心態出發來考察人們的心理品質。這要求社團活動的開展要注重個體參加活動的滿足感和心理期待,以讓社團成員產生主觀體驗,挖掘積極的力量,從而促進自我成長。一方面,社團活動不能搞形式主義,過分注重場面、數量和結果而忽略了成員的個人體驗和感悟。而活動是否能做實、做精,關鍵在于能否在活動設計和操作時從成員出發,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做出積極的認知調整和行為改變。另一方面,一些存在自卑、自我等不同問題的成員往往容易受到忽略甚至排斥,于是他們一直受這些問題的困擾而難以成長。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各種活動來幫助和鼓勵他們學會發現并正確面對問題,學會悅納自己和他人,從而實現心理社團的教育功能。
(二)樹立社團價值觀,塑造社團積極品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格是由人的內部生理機制、外部行為和社會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把人看成是能夠自我管理、自我導向,并具有適應性的整體。因此,我們以積極心理學的人格特質理念為導向,把社團作為獨立個體,以積極人格的形成機制來探究社團的核心價值觀和積極品質。心理社團的核心價值觀是“助人自助”,管理者需要通過各種形式,在成員中樹立這個核心價值觀,并將之塑造為社團的核心積極品質。成員經過較系統的心理知識學習及心理訓練后,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得到增強,并在互助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快樂感,從而獲得心理上的積極成長。這樣,心理社團為成員提供可以依賴、有歸屬感的群體環境,在社團內部營造出積極的成長氛圍,可發展成為“自我成長團體”。然后,社團成員在得到積極的成長經驗之后回到各自班級、院系,使這些團體也產生積極的成長性變化,從而使班級、院系乃至整個學校也都會隨之而有所“成長”。社團的積極品質在學生群體中逐漸被接受和認可,將有利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順利地開展。
(三)引入積極心理學管理理念,營造積極的社團氛圍
第一,教給學生學習策略。
和學生一起研究學習策略是教師應把握的重點,是提高課堂教學的一個前提條件。
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好更高效,很多教師非常喜歡交給學習方法,這些學習方法既有針對某一學科的,也有針對某一類題型的,當然也有通用性質的教學方法,比如一些學習習慣,聽課技巧等等。這些學習方法,是教師的有益總結,對學生是有幫助的,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基礎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對象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必然造成學習方法的千變萬化,紛雜繁復。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除了教給必要的學習方法,我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經過對學習任務、學習者自身特點,以及學習對象的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反復考慮后產生的方案和謀劃。具體的學習方法可以用來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完成學習任務,但不考慮最佳效益,而學習策略是以追求最佳效益為基本點的。把握了學習策略的這兩個特點,我們就有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標準,同樣學生也有了創建自己的學習方法標準。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再到實踐中去的時候,就如魚得水,就不會盲目。其結果是不僅自己對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了深入認識和改進,學生也有被動接受學習方法變成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師生在針對具體的學習方法切合中,以學習策略為出發點,總是能夠找到師生都滿意,學習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同時對于教學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課堂教學尤其應該注重學習策略的引導,只有好的學習策略,才能讓學生緊跟老師的教學,及時消化吸收老師的教學內容。例如文言文翻譯是高中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和同學探討研究之后,我們采取“容忍模糊”(如果某些部分不太明白繼續讀下去,不要終止,在后文中會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猜測”(前后文結合猜測不清楚的字、詞、句的含義,并繼續讀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合乎邏輯)“重讀較難的段落”(有時候最簡單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的策略。當基本策略制定以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者修改,其結果是無論哪一個層次的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都有了一點自己的看法,有些學生甚至于把學文言文的一些學習策略遷移到了英文閱讀上。
第二,積極的心理干預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
除了學習策略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積極的心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生正是心理快速發育的階段,也是心理波動劇烈的時期。一方面他們渴望成熟,心理層次向成年人靠攏;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幼稚和容易沖動又占有很大的成分。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對他們的學習影響很大。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積極地進行心理干預,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課堂學習。僅以學習動機的激發為例,很多老師還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往往會忽視學習動機激發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學習動機能否有效并得以持續和學習效果關系密切。當學習內容比較簡單,學習效果明顯時學習動機會得到加強。當學習內容較難,學習成果并不明顯,學生產生挫折感,這時候僅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不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反而讓學習效率降低,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元認知產生焦慮,這個時候教師的心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我采取的方法非常簡單,也非常有效,那就是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產生原因,幫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精神上及時疏導不良的情緒。有人說一個合格的教師,是半個心理醫生,這話一點都不假。影響學生學習的除了自身心理因素之外,學生的家庭影響、人際交往、社會壓力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作為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并進行相應的干預,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的高效課堂才能有堅實的基礎。
第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正確了解自我,堅定信心,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人們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識,往往帶有主觀性,即使是高中生有時也很難準確評估自己學到的知識。實際上這就涉及到“元認知”,“元認知”即自我認知,對認知的認知。是一個人對于他自己的思維或學習活動的支持和控制。教學中經常碰到有學生抱怨,自己感覺已經掌握了某些知識,但是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對某些知識的理解實際上是模糊不準確的。這個時候我們如果能夠交給學生心理學上“元認知監控”的一些基本知識,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然,我們不必講授煩難的心理學術語,只要交給具體的方法就好。具體的方法可以是讓學生反思整個學習過程: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么遺漏和錯誤以及怎樣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學習中怎樣做才能學得更好?以此提高學生認知的正確率,并為以后學習同類知識提供借鑒。又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我不僅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還要求學生說說做這個答案時的解題思路。然后師生一起討論這個過程那些可取,那些需要改進,那些錯誤應該摒棄。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調整學習策略,積極自覺地監視學習過程,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樣以古文背誦為例,高中階段需要背誦的古詩文較多,學生耗費大量精力背誦,其結果往往并不理想。很多時候學生抱怨背得越多,遺忘越快。這個時候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學生,遺忘是大腦的功能,不必抱怨,應該坦然面對并接受。另一方面我也給學生講授一些記憶的規律,比如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臨時記憶,長時記憶等,讓學生結合個人的特點和習慣,尋找科學合理的背誦方法。同時堅定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對背誦過程中的遺忘能夠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態度,減少不必要的挫折感。
第四,積累課外閱讀,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補充。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繼續和擴展。課外閱讀會給學生打開認識廣闊世界的窗口,拓寬他們的視野,讓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生動感悟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課外閱讀有著比語文課內學習更為廣闊的空間,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極好的催化劑。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讀書標準,“有關國家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積極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情趣和感悟能力,交給學生閱讀方法,如泛讀發、瀏覽法、略讀法、精讀法、點評法、取舍歸納法,使學生養成了選擇讀書和精讀的好習慣,達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境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資料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當作禮物來接受?!边M行課堂教學,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力求內牽外聯,用課內的精品去牽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課外的營養滋養課內的理解。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中,先大致介紹《紅樓夢》的作者和背景的相關知識,又為學生介紹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更談到了現在很多大家對此書的評價和理解。在精彩的介紹中,學生自然而然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談談自己對書中人物的理解,學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了,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高。
第五,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跟上時代步伐。
當今的時代科技迅速發展,各種理論層出不窮,為我們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了硬件上的可能,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引入,為高效課堂奠定了硬件基礎。比如有效導課采用多媒體手段,就遠比教師簡單用語言描述來得生動形象,來得高效,對于課堂情境的創造是十分有益的。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教學手段的更新,讓課堂學習更加豐富有趣,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聲、光、電”的多種作用下,抽象枯燥的內容得以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加快融入到老師設定的教學情境中去。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紀,心理素質的地位和作用日趨突出,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人們在認識上也越來越深入。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智力發展、品德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中學階段對人的一生而言是個特殊的時期,又是一個青春萌動的時,在這期間的發展與變化都會反映在學生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學生對社會的態度、家長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學校的態度、教師的態度、以及同學的態度。目前,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自信心不足,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人際關系不協調,當今社會由于獨生子女多,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乇苄睦?,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就想一切皆自己做主,一切皆自己說了算。于是,盲目地反感正面教育,回避教育的機會和場合。他們遇到矛盾沖突,不能認真思考解決方式,而采取回避的態度。逆反心理,中學階段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由于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心理發展呈現錯綜復雜、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
針對以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在中學生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必要,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心理素質發展極為主要的階段。他們在內心上想擺脫成年人的依賴,愿以獨力的思考、獨特的個性去擁有世界,渴望獨立自主,但心理仍處于未成熟期。他們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大,這給他們的心理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動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惑。這一時期是否能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
根據國內外學校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反思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要確實去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心理素質發展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 學校與家庭結合,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
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而做為社會組成細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快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與家庭雙方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家校聯系。雙方本著一切為孩子好的基本點,相互信任、善意地對待問題,使這種結合成為教育孩子的良好教育方式。這就有必要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教師要注意先樹典型,多以表揚、獎勵等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談,善意地鞭策他們。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內容要一致,兩者要形成一個互補關系,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學校和家庭還要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師生之間,家長孩子之間互相尊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自尊;要形成民主、活躍的風氣,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勇敢的性格,建立起老師、家長、學生和諧的溝通平臺。要形成勤奮好學的風氣,勤儉、樸素的風氣,這些都能激勵學生提高、完善自己。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和老師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二 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學生在班級中生活,這種班級生活構成學生的“心理活動空間。當代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氣氛對個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實踐證明,營造一個具有民主、寬容、善意友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改善學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及行為。不同的班級具有不同的心理氣氛,不同的情境產生不同的具體行為。教師應善于采用組織手段,為學生日益擴展交往范圍、建立多樣的生活聯系,并提供形式豐富的交流平臺,從而使他們逐步深入到人際關系的各個方面去,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充實和美好。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幫教小組,給一部分差生在學習上、生活上、行為習慣等方面予以特別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學的善意,他們會逐漸消除對立情緒,樂于接受大家,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并從中得到教益。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努力使所有的學生對交往發生一定的興趣,并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學習交往,從而對活動、對集體感興趣,逐漸改變原有的態度和看法。
三 課后開展個別咨詢,矯正學生的心理行為
1. 講究教學藝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關系,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同樣的教材,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昕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呆若木頭、事倍功半。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藝術、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態度和藹、語言幽默。
態度和藹可以感染學生并使之對您的授課感興趣。因為態度和藹可親能夠清除學生的畏懼感,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往往學生在親近您本人的同時會不自覺地也親近、熱愛你所講授的課程。反之,古板的面孔、嚴厲的訓斥會使師生間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有一位學生這樣給他的老師寫了這樣一句評語:“老師,您應該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帶動我們的好心情……,”這句評語代表了我們的學生的一個共同的心聲:希望每天能夠看見老師一張和藹可親的臉。試想學生沒有好的心情會能對你的政治課感興趣嗎?
語言幽默風趣、繪聲繪色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課45分鐘內,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會呈現出一個小小的疲勞波谷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是隨著時間的一維演進程曲線變化的,而且是隨著刺激物的變化不斷轉移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緊緊扣住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想方設法創設教學,幫助學生度過疲勞期。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恰倒好處地使用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一個生動的比喻往往會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針砭時弊的順口溜往往會發人深省。
(2)巧設提問,啟迪思維。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就如在講授“一國兩制”時,如果很直接地問:什么是“一國兩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義?這些問題盡管重要但過于直接、平淡、無味,往往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若能變換角度投石問路巧問效果會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現在我們中國大陸實行的社會制度和香港、澳門及臺灣實行的社會制度是否一樣?怎么個不一樣?這種制度的差異會影響我國的統一大業嗎?為什么?你認為臺灣的出路是什么?實現海峽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師層層設問之下,學生就會被一個個感興趣的問題吸引住,并且會積極地查閱教材或聯系實際作分析說明。
這時只要教師稍微加以引導,需要解決或弄懂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政治科教材知識理論性很強,也比較抽象難懂,學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熟悉、比較直觀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明。例如在講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課題中關于“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時,如果單從理論上去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的話學生會感覺一頭霧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這樣一個比喻,效果就會不一樣:經濟建設好比一部大車,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它的方向盤,改革開放就是它的發動機,大車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盤和發動機。如此深入淺出的描述,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2. 轉變教學模式,善用觀察發現法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將自己當成錄音機的放音鍵,不管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如何,一味地很起勁地講授下去,錯把學生當成錄音機,把學生放在被動的地位,將知識硬加給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效果暫時還好,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知識遺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學是時應不失時,機地采用發現法教學。
發現法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務必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把傳統教學中單純的教師“主演”變成師生共同“表演”。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書本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后變成自己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及記憶。既培養了學生觀察發現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3. 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促進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學生,學習成績有時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礙了智力的有效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課堂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
"天生沒有差生,只有有差異的學生"這一令人感動的表述,大大淡化了差生問題給我們帶來的心理壓力。但真的不存在差生嗎?
"差生是我們心中抹不去的痛。"一位執教十幾年的老師曾這樣告訴我。去年他曾因用盡千方百計卻沒能轉化某個差生而抱頭痛哭。蘇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觸地承認:"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差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沒有哪一位老師不這樣認為。"
"天生沒有差生,只有有差異的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拋棄了陳舊的教育策略,積極投身于"用愛轉化差生"的行動中,開始賦予差生相當多的關愛和理解。有人還從改善班級教學如進行分組教學實踐入手,著力改善差生受教育的狀況。理論層面上的研究也不遜色。從對差生現象本質的闡釋到提出其科學的診治之道,從總結先進學校和個人的創造性經驗到如何提升教育實踐品質等等,都有了相當的建樹。
可是,我們準確定義"差生"了嗎?我們真的了解差生的心理了嗎?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國外資料表明,如果沒有跨學科──包括教學論、生理學、心理學、缺陷學、醫學、咨詢學和教育管理學──的綜合研究,要想使差生問題的研究取得令人信服的結論,根本就不可能。教育實踐對于人性本身的因素──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士氣等等──的分析的缺席,最終顯示出理論的蒼白和底氣不足。
缺乏理論觀照的實踐,終究是盲目的實踐。正是這一問題促使《差生心理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站在科學理論的高度揭示差生概念的現代內涵,展示當代差生理論領域的最新動向和前瞻態勢。從種種不同的角度──心理特征的角度、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和性格學分析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提供相應的教育方略。
那么,什么樣的學生才是真正的"差生"?
普遍的理解是,考試分數長期低于及格線,就是"絕對"的差生;品行差的學生是"相對"差生;兩者都差那就是不可救藥的"雙料"差生了。但這樣解釋差生是否準確?該如何追究"差生"背后真正的原因?
《差生心理與教育》在"差生"的分析上有不少突破。在"差生的定義和成因"一章中,首先對"差生"的概念做了明確性的定義并進行了現代性意義上的拓展。它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業不良",還包括"學習失能"(這是另一種原因造成的學業不良)。二者的共同點是:智力屬正常范圍,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適應普通學校教育條件下的學習生活,最終導致"學業不振"或"學力不良"。但這種"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補救教育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這些特點使差生有別于其他特殊教育的對象,諸如弱智生、道德品質差的學生等。
作者認為,形成差生的諸因素如"素質因素"、"人格因素"、"環境因素"、"身體因素"等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復雜交織在一起,構成導致差生的總體因素。于是本章第二部分在介紹了日本學者北尾倫彥的"三層級說"和佐野良五郎的"雙因素論"等研究成果后,對"學習失能"和"學業不良"的成因進行系統化的研究,以探尋學業不良和學習失能的因果關系。
差生的定義和成因是本書的一條主線。著者正是以這一定位為理論基石,準確考察了差生的實態,并反思其成因,繼而明確提出治療方案和預防方法以便產生有效的行動。這也正是解決差生問題的重大前提。
差生的實態,不僅包括差生的心理特征同時也涵蓋差生的性格特點。由此看來,從心理學、教育學、生理學等側面,對諸多因素交織而成的差生現象作出多學科考察的"差生的心理特征"與"差生的性格學分析"兩章,在本書中就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差生的心理特征與優等生相比有何差異?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就差生的智力、記憶、性格、動機體系、學習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討了差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為教師洞察差生學業不良的各種心理因素大開方便之門。
為什么差生不能像優等生那樣學習呢?差生的學業活動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呢?內部障礙之一是不能充分發揮潛能這一性格上的缺陷。"法國教育家安德烈·勒·加爾(A·L·Call)倡導的差生性格學分析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差生的性格學分析"一章通過學業成績與學生個性的關系的研究,依據加爾的"性格類型論",揭示出學生的性格類型同學業成敗的關系;這一章并非簡單羅列國外大量同類問題的研究,而是用文字和圖表、案例和數字相結合的方式,刪繁就簡,總結提煉,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差生問題研究的廣闊平臺。而案例的介紹則從實踐的意義上為讀者開拓了可操作的空間,同時又于另一側面印證了理論的科學性。
今天,學業不良的治療教育(remedial education)已為人們接受。這是針對難以完成普通學業生活的差生采用的一種治療法,目的是使他們從不正常的學習狀態恢復到正常、健康的狀態。"學業不良的診斷與治療"章首先明確學力的含義及它的各方面因素,接著劃定了判定學業不良學生的兩種標準:絕對判定標準和相對判定標準,繼而提出了對學力不良學生的科學診治方案。結合中國實際對大量案例所作的分析使得本章的理論堅實可靠。
通過補充基礎學力,相當多的學業不良學生可以得到補救。但也有這樣一部分學生無論花多大功夫費多少時日都無濟于事,這就不能不考慮他們身上存在著某種能力的缺陷及其神經生理學的因素。這類學生在《差生心理與教育》中被稱為"學習失能"型差生。在"學習失能的診斷與治療"一章中,學習失能的診斷、治療的成果與經驗得到了有條不紊的梳理與評介。無論是概念的定義、理論的建構還是對于個案的甄選與梳理,都顯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論素養和扎實的學術功底,以及他對差生問題研究的獨到之處。需要說明的是,診斷與治療對于教學一線的老師應該更為重要。因為它不僅擴展了差生教育理論的應用空間,還提供了現實、具體而又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讓教師參考,極有助于教師轉化差生工作的實施。
在醫學上有"治療"與"預防"之說,使患者恢復健康狀態謂之"治療",而使健康者不致患病謂之"預防"。教學實踐中的差生教育也應如此,治療教育與預防教育應該齊頭并進。不過治療教育僅僅指向差生,而預防教育則涵蓋了所有的學生。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涌現了不少支持差生教育的新理論,如曾風靡一時的程序學習理論、情境處置交互作用理論、掌握學習理論等。"差生預防教育"以這些理論為依托,圍繞差生預防教育的兩個基本點──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確立旨在發展個性的教學系統,展開富有深度的理論論述。讀到本章,讀者也許會發現,它的主旨思想與"多元智能理論"有相通之處??芍^"智者同謀"、"英雄所見略同"。
這樣看來,該書體現的是一種深厚的、內斂的視角,它不隨波逐流迎合當前的教育熱點,而充分彰顯差生理論的深刻理論內涵與借鑒價值。它并不囊括各類所有理論,而如同一個優秀的導引者,在各種理論的碰撞與融合中思考、啟迪讀者理解、選擇。對于我國目前方興未艾的差生問題研究來說,它如同一杯鎮靜劑,引導著研究者從盲目的實踐熱情、從淺層的理論平臺走向理論本身的深處,重新審視差生問題。差生需要關愛,需要理解。這已是被大家認同了的真理。然而,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差生,讓關愛結出累累碩果,還需要一種治療差生的教育智慧,站在理論高臺上的教育智慧。
一、講究教學藝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關系,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同樣的教材,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呆若木頭,事倍功半。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藝術,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態度和藹、語言幽默
態度和藹可以感染學生并是之對您的授課感興趣。因為態度和藹可親能夠清除學生的畏懼感,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往往學生在親近您本人的同時會不自覺地也親近、熱愛你所講授的課程。反之,古板的面孔、嚴厲的訓斥會使師生間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有一位學生這樣給他的老師寫了這樣一句評語:“老師,您應該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帶動我們的好心情……”這句評語代表了我們的學生的一個共同的心聲——他們希望每天能夠看見老師一張和藹可親的臉。試想學生沒有好的心情會能對你所推銷的商品——政治課感興趣嗎?
語言幽默風趣、繪聲繪色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幽默是一種包含智慧和情趣的領域,令人解頤、暢懷、回味和神往。不能否論,有些政治理論教師的語言非常具有科學性、邏輯性、條理性,但教學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們課上缺乏生動性的語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課45分鐘內,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會呈現出一個小小的疲勞波谷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是隨著時間的一維演進程曲線變化的,而且是隨著刺激物的變化不斷轉移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緊緊扣住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想方設法創設教學,幫助學生度過疲勞期。這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就在于要恰倒好處地使用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
2、巧設提問,啟迪思維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就如在講授“一國兩制”時,如果很直接地問:什么是“一國兩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義?這些問題盡管重要但過于直接、平淡、無味,往往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若能變換角度投石問路——巧問效果會更好。因此,巧設提問,可以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政治科很多教材知識理論性很強,也比較抽象難懂,學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熟悉、比較直觀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明。例如在講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課題中關于“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時,如果單從理論上去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的話學生會感覺一頭霧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這樣一個比喻,效果就會不一樣:經濟建設好比一部大車,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它的方向盤,改革開放就是它的發動機,大車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盤和發動機。如此深入淺出的描述,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4、趣味教學,增加吸引力。
初中政治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與"談一談"“試一試”等欄目,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比如在教授“讓我們選擇堅強”這一課題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意志堅強作用的認識,我們教師可以穿插并用好教材中的“查找有關張海迪和保爾的資料。想一想他們在意志品質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活動,讓學生“動”起來,這對于求知欲旺盛的學生會具有較強的誘惑力。穿插這樣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它將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閱讀、動腦、觀察、想象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忽略了這些環節,而應相應地加以引導、因地制宜。
二、轉變教學模式,善用觀察發現法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將自己當成錄音機的放音鍵,不管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如何,一味地很有起勁地講授下去,錯把學生當成錄音鍵,把學生放在被動的地位,將知識硬加給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效果暫時還好,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知識遺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學是時應不失時機地采用發現法教學。
觀察發現法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務必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不是觀眾,教師要把傳統教學中單純的教師"主演"變成師生共同"表演"。這種教學模式也許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但她確確實實地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總結出某些規律。這時再讓學生將所發現的規律、結論用他們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再加以講評、改正。通過教師的引導,就可以將書本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后變成自己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及記憶,既培養了學生觀察發現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注重教學反饋,做好作業講評
作業講評是課堂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作業講評是批改作業的延續,高質量的作業講評,要求教師事先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批改記錄、講評計劃及注明詳講、略講與不講,善于捕捉典型的錯誤和代表性題目。作業講評還具有及時性。俗話講:打鐵趁熱。及時講評,可使學生及時更正錯誤,在原作業的基礎上,再次思考,發現自己知識的缺漏和錯誤的思維習慣、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識的準確性,加深掌握程度。
作業講評要求學生積極配合。長期以來,不少學生完成作業當作向老師"交差",發下去的作業只看批語,不檢查錯誤的原因,更談不上糾正。有些較好的學生,雖然留心檢查錯誤的地方,但往往就錯改錯,不做深究,久而久之養成了不獨立思考、得過且過的壞毛病。因此,講評作業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要只是機械地給出正確答案,而要注意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一起討論,各抒己見,再由教師歸納、總結。
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說課的概念什么是說課?說課是指說課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其他教師或教研人員述說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后向聽課的教師講述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然后由說者和聽者共同討論和評議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說課,是我國教學改革中涌現的進行教學研究的有效形式,最初是1987年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推出的。當時主要是指授課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聽眾評說,確定改進意見,再由教師修改、完善教學設計。現在已經廣泛使用。
說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素質,理清教學思路,把握教學目標,用好教學手段。說課活動一般有三個步驟。一是上課的教師通過語言表述呈現教師對具體課題的教學設計,呈現教學設計的依據。二是參加說課活動的專家和同行進行評議和討論,提出修改和指導性意見。三是由任教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設計。
說課的重點是“為什么這樣教”。要把教學設想、教學效果及其理論依據說清楚。說課前,一般都要事先寫說課教案。寫說課教案的過程也是備課的一種形式。說課教案的主要內容不但要寫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還必須寫出為什么要這樣教,理論依據是什么。這就是說課教案與課堂教學教案的根本區別,寫說課教案和說課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所在。
二、說課的內容
說課要說講授的內容所處的知識地位、思想地位、教學要求是什么、重點、難點;實施教學的主要方法、途徑、練習的形式;如何啟發,如何指導自學,時間怎樣安排、分割、布置哪能些作業等。
說課應該著重體現:(1)如何樹立課程意識。課程意識,即所教的課程、具體的章節、內容和培養目標的關系。要說說如何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確定教學的基本思路的。要說清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2)如何體現育人意識。不管哪一門功課,都有育人的任務。思想教育的內容涉及到許多方面,既寓于課文之中,也寓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有機地結合課文,滲透思想教育。(3)如何開頭和結尾。上課象寫文章一樣,講究開頭、結尾。開頭,要象“風頭”;結尾,要象“豹尾”。意思是:頭,要開得漂亮,吸引學生;尾,要收得有力,讓學生回味無窮。要做到這樣,就必須精心設計。語言要簡潔、生動,緊扣講課中心,抓住學生。結尾要總結所教的內容,概括要點,給學生以深省,不平庸,也不節外生枝。好的結尾,還應承前啟后,為后面所教的內容過渡、蓄勢。(4)如何分類推進。說課應體現“特殊性”,是說你這個班“這樣講”,充分體現班級特點。班上的同學又是分層次的。如何“分類推進”,包括設計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臺階難度的練習,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飯吃”,吃得飽,吃得香,都有向更高程度奮斗的希望。除此以外,還可說如何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如何堅持綜合性,典型引路。實施精講教法的,特別是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如何在平行班級中,要全面和重點相結合,有側重點,有學法指導,體現“三主”原則和素質教育的措施。
說課的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說教材
說教材,說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難點、編者意圖及本書課與其他章節相關內容的聯系和地位。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也是說課的基本依據。對教材的整體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課也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說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對教材分析的深廣程度。對教材的分析,重在挖掘教材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和思想價值。教材的知識價值,是由這部分知識在整個學科體系中所占的地位所決定。教材的能力價值,是指知識本身所含有的對人的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因素,知識的能力價值有隱蔽性,它凝聚在知識中,因而即使掌握了知識,也不一定就發揮了知識的能力價值。知識的能力價值沒有一定的范圍,不像知識本身那樣有一定的內涵和外延,但知識的能力價值卻是可以發現的,它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同一知識,不同結構能力價值也不同,優化知識結構,實際上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隱含的思想教育價值,主要在教學中通過知識傳授及學科的發展史等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教育,以及通過觀察、實踐,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等。
說教材,即說明所授課內容在全冊教材或某章節中所處的地位及依據。只有確立了該課內容的地位,才能確定教學目標,包括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和能力培養目標,確定該課內容的重點難點,才能為教師在備課中,對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對學生各種能力達到的層次預設等奠定基礎。
2.說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和學法,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說出本節課要選出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說出本節課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優秀學生積極思維和激發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說法,確切地道出了教學系統中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表現在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主體作用體現的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獨立思考。教師其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最優化地使學生從現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級水平發展,有效地對學生探索嘗試活動進行誘導和評價。為此,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應著眼于學生怎樣學。不應以教為中心,而應以學為主體進行設計。既把學為主體作為實施教學的基本點,又使教為主導成為學生主體的根本保證。
說教法,就是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沒有哪一種是普遍適用的。這就是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為了達到教學方法的優化,常常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選擇最基本的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達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目的。教學方法的制定與選擇受教材內容、學生特點、教學媒體、教師特長以及授課時間的制約。一般的情況下,根據教材的知識內容確定主要的教學方法,本源性知識常常采用以觀察、實驗為主的探索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歸納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派生性知識一般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如講授、討論、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推理能力、演繹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說教法,即說明該課在教學過程中,將采用的教學方法及依據。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教學中方法的使用并不是教師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它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師生的主客觀條件決定取舍。恰當的教學方法,利于教學內容的傳授,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起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反之,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說課中,教師應將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采用這些方法的依據及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說出來。
說學法,即說明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所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告訴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或技巧,亦即學法指導。因此,教師在制定教給學生知識的方案時,更要考慮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觀察和思考問題,并提出觀點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恰當的學法指導,有助于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及結論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概念和培養的能力,給學生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說教學程序
說教學程序,即說出自己教學思路及理論依據,課堂結構、教學媒體的合理運用實驗設計及板書設計等。
教學程序,也是一個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世界,接受前人積累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認識客觀世界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過程,是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掌握知識、發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質的實踐活動的過程。
說教學程序,對于新授課教學要說明課堂教學過程和步驟安排以及這樣安排的理論依據,這是說課中更為具體的內容,要說出教學過程中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和過渡,一般的說,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包括新課的引入,課題的提出,新課教學的展開,鞏固練習,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等,還要說出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等內容。
說教學程序,它是說課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求說課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說明組織實施這一課的方案,如應如何導入新課、傳授新知識,如何進行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等等。說課的過程,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素質,所以,說課教師要緊緊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圍繞教學目標,切實處理好各教學環節的關系,進行精練、簡捷的概述。
4.說教學手段和學習評價測試題
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多種教學媒體如掛圖、幻燈、錄像帶、錄音帶、電影片段、新聞圖片等引進課堂。多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直觀性強,實用性大,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因此,教師的說課應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需要,準備采用哪些教學手段以及采用這些手段的好處。當然,切勿為手段而手段,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和效果出發,同時,教學手段的選擇也應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
學習評價測試題一般是教師根據該課內容的教學目標,有目的地編制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達到鞏固已學知識和運用已學知識的目的。因此,它也應該是說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教師編制的題目一定要依據教學內容、體現教學大綱或《考試說明》的要求。說目標測試題,就是說明教師想編制哪些題目和想要達到的“目標”等,不過,教師在說題目時,應簡明扼要,毋須面面俱到,應選擇主要的講述。
說課的內容通常包括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等,說課的模式通??刹捎茫孩僬f教材,包括教材簡析(簡要說明本說課的內容來自哪一學科、哪一冊書、哪一章節),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②說教法,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的運用。③說學法,包括學習方法、能力培養(根教學內容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做到授之于漁)。④說教學程序,包括新課導入、新知識的學習、檢測訓練、總結鞏固。⑤說板書設計,包括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板書設計時要體現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
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學生、教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設計說課內容要全面、嚴謹,重點突出,具有一定科學性。說教材要說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說出知識技能的要求;說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說教法要說出所選教法及其理論根據;說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所采取的方法。說學法要說出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說教學程序要說出各環節教學程序的安排和教態、語言、板書設計以及教具的使用。說課要結合實際,以實用為原則。
三、說課的好處
1.說課給教研活動注入了活力。為了說好課,教師加強教學理論、專業知識的研究,主動翻資料、查依據、尋教法、制教具,與同行商討,向老教師學習。這樣,由被動的教到主動的教。
2.說與評相結合,共同提高。它是說課者與聽課者的雙邊活動。說課者要用清晰、準確的語言,有條理地述說課堂教學的材料處理,教法選擇和教學理論,努力說出高水平。聽課者一方面目睹了述說者的現身說法,從中受到啟發,另一方面又要給還說者做出恰當的評價。
3.說課豐富了備課內容,促進了課堂教學。教師備課時憑借自己巳有的經驗或直覺去思考,這種思考是隱性的。上課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基本形式。而說課則要求教師必須用簡潔、清晰的語言把備課中的隱性思維過程及其理論根據述說出來,使這些隱性的東西外現出來。同時,也暴露出備課中不易發現的問題。經過同行補充、修改、加工,說課源于備課,服務于課堂教學。
4.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由于熟練掌握教材的教師增多,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也穩中有升。
5.說課作為教學管理的一種形式,人們一致認為它是教學管理的一種好形式。
四、說課與教法和學法的改革
素質教育是充分弘揚主體性的教育,是一種基礎性、發展性、創造性的教育,它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一般來說,教法和學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著學法,學法里體現著教法,二者共處于教學過程之中。但是教法與學法又是兩個不同的教學主體進行的不同活動,所以它們彼此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可相互代替,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其任務在于:通過教和學這種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因此,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法與學法的改革。作為教學改革新創舉的說課活動,其課堂教學的設計因素中就包含著教師教法的選擇和運用、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訓練。說課教師依據教學方法的理論說教法,依據學習論說學法,不但說出怎樣教,而且要說出這樣教的道理,因而,說課具有了教學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質。教師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有關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從理性上認識教學過程的規律和特點,使人既能聽懂又能學會,從而使教法、學法信息得到廣泛而有效的傳播。因此,說課能促進教法與學法的改革。
1.說課和教法改革
教法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所使用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有不同的分類。應試教育把學生看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質教育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主體,教法采用啟發式。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求教師的教法必須改革。
說課時,教師要說好一節課,必須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途徑和手段問題,即教法。教師說教法,不僅要說選擇哪些教法,還要說清為什么,就是說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教師要說好課,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探索教法的改革和創新。
教法具體規定的標準是:①選擇恰當、多樣、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②準備合適、多樣的教具、學具;③結合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貼切具體地說出所選教法的理論依據。
教師說教法時,應按照要求說清楚以上三點內容,并注意以下幾方面:
(1)說教課要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優選,有機結合。
教法多種多樣,且各有其優勢特點以及適用的范圍和條件。明確各種教法的特點和作用,有的放矢合理優選是成功說課的必要環節。不同的教學階段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也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要根據各階段教學活動的目的,對各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使用不同的教法交替進行教學,以達到課堂教學富有生氣、不單調、不枯燥,使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
(2)說教法時,教法的選擇和運用要以啟發式教學為指導思想。
啟發式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掌握規律性的知識,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啟發式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教師對任何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都要以啟發式的觀點為指導,否則即使同一種教學方法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3)說教法時,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要準確、具體、針對性強。
說明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也就是說課者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去闡述選擇教法的理由。選擇教法的依據常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①根據教學目的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法;
②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
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法;
④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長選擇相適合的教學方法。這方方面面的要求正是教法改革的關鍵。
教法的改革須符合教學規律的原則。目前,反映教學規律性的教學特征有教育性、發展性、簡約性、適應性、雙主體性等等。這些已被人們發現和認識的教學特征,是古今中外廣大教育工作者長期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的結果,教師的教法只有適應這些特征,教學才能成功。
2.說課和學法改革
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經驗的方法的總和。應試教育把學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學的客體,學生的學習就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學習方法也主要是死記硬背;而素質教育認為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方法應該是富有創造性的,因此,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學生的學法也必須改革。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是教學的根本。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應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學法指導作為說課內容的一項,旨在突出學法指導的地位,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重視,促使他們深入研究學法指導,并在教學中實施學法指導。
學法這項指標所規定的內容和標準是:①教給學生合適的學習方法和恰當運用學習方法的能力。②結合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貼切并具體地說出理論依據。這里“學法"的闡述是對本節課所要進行學法指導的總說明,即簡要地說明教給學生什么學習方法,培養哪些能力和學習習慣,以及為什么這樣做。
學法改革的核心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發揮得愈充分,學法愈主動、愈靈活,創造性就愈強,學習效果也就愈佳。而學生掌握學法必須具備以下能力:掌握獨立探求新知的方法,獲得不斷深造的能力;具有與集體合作的品質,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自如表達思想的能力。這些正是說課時教師所反映出來的學法指導水平,因此,說課有助于學法改革。
3.說課和正確認識教法與學法之間的關系
說課時,不僅要說出采用什么教法,還要講出準備引導學生運用或教給學生什么學法。教法的應用、學法的指導都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因而能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教法與學法之間的關系。
現代教育思想重視學生“學”的方面,但教學方法決不是教法加學法的機械之和,而是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協調活動的統一體。教法和學法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是矛盾的統一體。一般來說,教師的教法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導作用,但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法的基礎是學生的學法,因而學法對教法有制約作用。只有當教師采取一種教法,學生采取相應的學法積極配合時,才能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這就是教法與學法的相互轉化,即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互相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實現了從“教”到“學”的教學過程。
說課時,教師對所教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水平、學習態度、思想狀況、心理特點、非智力因素要進行分析估計,說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應,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什么困難,以及怎樣調動學生求知、求思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自我調整和準備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為“從教到學”這一轉化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說課使教法、學法的改革成為必然,并能幫助我們正確認識教法、學法的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
五、說課形式
目前,說課活動有了新的發展,形式更加多樣。一般形式可以分為備課以后、上課以后和評課以后的說課,是教師個體更深內涵更高層次的備課,在專家評議后進一步作修改,成為集體備課的結晶。
1.備課以后的說課
備課以后的說課,是目前組織教研活動和教學基本功競賽中說課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把自己怎樣進行備課,備課時進行的教學設計、教學安排設想以及估計學生的達標程度和盤托出,供專家們評說。內容包括:
(1)說教材
重點說明本課題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或本單元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編排的意圖和特點;本課題涉及主要知識點及其與前后聯系;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附件(如圖片、資料等)處理要點;確定課題重點難點及理由。執教者本人進行教材處理的打算以及進行修改、增減的理由和依據。
(2)說學情
說明任教學生的基礎,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甚至學習方法,由此說明對重點難點知識決定采取的教學起點。
(3)說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分類,明確說出各知識點的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課堂教學中所有舉例說明,都必須體現目標的知識點、情感教育點、能力訓練點。
(4)說構思
說清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和設想,說出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說出主要環節的教學設計,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如何化簡。
(5)說學法
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及其原因,怎樣針對這些障礙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指出重點突破口,難點理解點。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掌握基本的解題、應用以及使用課本的能力等。
(6)說教法
說明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在戰術上介紹導入新課、難點突破設計、課堂提問設計、例題設計、課后小結和作業設計的目的、內容。說明不同層次學生如何實行分層教學,每節課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目標。
(7)說媒體
說明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技術手段,包括教具、演示、板書、投影和其它教學媒體的設計和使用準備。教具、演示包括投影要簡明,有利于突出呈現重點,操作簡便。板書內容準確、精練,形式便于比較對照和理解。
以上是常見的說課內容,不難看出,就是備課涉及的基本內容。與備課不同的是,執教者要把上課的意圖以口頭語言的形式講給專家和老師們聽。因此,具體說課過程中,也可以把說教材和說目標、說學情和說學法、說構思和說教法分別結合在一起,成為說目標、說學法、說教法、說媒體,使說課條理更清晰更簡明,重點更加突出。
2.上課以后的說課
如果說課是在上課之后進行的,由于已經有了課堂實踐的檢驗,可以在前述說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上課的感受進行說課。
這時,說課的內容包括自己怎樣進行備課和教學中實際是怎樣處理的,側重面有所變化。結合上述要點,重點說明上課過程哪些方面體現了備課意圖,包括對學生達標情況的分析,說明自己作了哪些改變和調整,作調整的意圖和效果,包括對自己上課的效果和感受進行評價,提出進一步改進的設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