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學發展的重要階段
時間:2023-12-20 15:16: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學發展的重要階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發展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為發展中國家,它是一門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方式,使其脫離經濟落后的情況,從而進入發達國家的學科。所以,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經濟學所研究的內容具有非凡的意義。中國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發展中國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有著迫切的需求。所以,研究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深入發掘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價值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一)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
發展經濟學起源于17-18世紀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實現財富的增長,就是最為單純的經濟發展問題。所以,在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發展經濟學主要研究問題就是經濟增長的問題。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中有兩條重要理論,一是亞當?斯密斯提出來的“絕對優勢論”和大衛?李嘉圖根據其改進得出的“相對優勢論”,兩者都強調了合理分工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從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分析,可以得知古典發展經濟學主張經濟發展自由論,反對國家干預。
(二)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階段
二戰結束以后,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意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于是紛紛都將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發展經濟學也在這個時期進入到了第二階段――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階段。許多經濟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是經濟結構中存在著矛盾,具體表現在傳統的意識形態和先進意識形態的矛盾、落后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的技術水平的矛盾、落后的農業水平和先進的工業水平的矛盾。這些經濟結構中的矛盾使得許多人民都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每天只考慮“活著”的問題,而沒有考慮享受生活,所以不會產生太多消費的需求,沒有消費需求拉動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無法快速運轉起來,市場經濟無法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形成惡性循環。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揭示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難題,提倡通過國家干預經濟來帶動經濟發展。
(三)新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發展經濟學家們都開始研究分析結構主義中所揭示的經濟發展難題,并逐漸產生了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強調了市場競爭的重要性,主張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來調節市場經濟,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新古典發展經濟學還提到了政府干預的作用,提倡以市場競爭為主,政府再加以宏觀調控,來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發展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
我國經濟發展不能單單靠政府的調節或者單單靠市場自由競爭來推動。因為新古典發展經濟學中提到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要結合政府的干預和市場競爭的調劑。我國市場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所以市場競爭可以作為主導,政府再加以宏觀調控,正確引導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經濟制度的變化問題
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研究了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中提出的結構主義問題,將發展中國家落后的原因歸于制度問題。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過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式。而經濟體制的改變,主要是所有制的改變,從計劃經濟的公有制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這就要求中國必須完善產權制度,明確財產的歸屬。
(三)經濟增長方式問題
最新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最好的方式是提高生產率。而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還是靠投資,通過不斷地投資推動經濟發展,這樣的發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到后期會因投資疲憊而發生收益遞減。正確的經濟增長方式應該是提高生產率,通過人才的培養、設備的更新、技術的發展等方式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一些在經濟發展初期所用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應該努力探索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結合理論中實用性比較高的部分和我國國情,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并將理論運用到市場經濟調節當中去,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簡新華.發展經濟學的最新發展: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1,2(01):113-127.
[2]余蘇蘇.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長沙大學學報,2011,25(04):24-25.
[3]諸大建.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經濟學[J].學術月刊,2013,45(10):79-89.
關鍵詞:經濟學方法論;科學哲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F0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1001602
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身處中國紛繁蕪雜的經濟社會中,各種經濟現象光怪陸離、引人入勝。經濟工作者如何探明這些復雜經濟現象背后所蘊含的一般性經濟規律,以及是否能借用對已有經濟事實的分析來預測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這都成為我們研究經濟學方法論的出發點。
1 經濟學方法論內涵及范疇
經濟學方法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經濟學方法論指論證經濟學理論正確的某種原則,廣義上則包含著什么是科學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理論創新的方法論。具體來講,西方學者研究經濟學方法論主要圍繞對一個核心問題的回答,即如何衡量與選擇經濟理論。換句話講,有無一套標準來區別開“科學的”與“非科學的”理論?如果有,用什么標準?或者如何從所有理論中鑒別出哪種是“最好”的?,F實意義上,這套標準就成為經濟學家在建立與發展理論時必須遵守的方法規則。
經濟學本質上屬于社會科學,是經濟學家面對經濟理論難以消解的現實,試圖提出自己的嘗試性解釋,也是作者的主觀認識對客觀現實的一種認識和把握。經濟學方法論在其發展過程中深受西方科學哲學的影響。亓學太認為,經濟學方法論屬于哲學的認識論范疇,主要探討經濟學知識的性質、認識論地位以及獲得途徑等問題。嚴格意義上講,方法論屬于哲學的范疇,經濟學方法論為經濟理論構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學觀,即方法論哲學。張五常認為,“經濟學方法論”應叫“科學的方法”,“因為科學方法論在經濟方面與其他科學是相同的,所以要籠統地說一說,不應該分門別類”,“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因而適用于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均適用于經濟學研究。
2 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階段劃分以及主要思想
針對西方經濟學方法論階段劃分的問題,國內學者并無統一的看法,傅耀按照科學方法論的內在邏輯將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演進分為四個階段,即前實證主義階段、實證主義階段、證偽主義階段和歷史主義階段。亓學太則以20世紀70年代為界,將經濟學方法論劃分為兩個時期,即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方法論研究的興起與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繁榮時期。以下以傅耀的四階段劃分法來了解各時期的主要經濟學方法論思想。
2.1 前實證主義階段
前實證主義階段的經濟學方法論是一種不定型的、樸素的、自發的階段,還處于朦朧的狀態,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學方法論啟迪了人們思想的火花。例如重商主義和重農學派的現象描述法和科學抽象法已經初露端倪,而在斯密經濟學說中抽象演繹法和現象描述法得到了系統化的體現。斯密之后,抽象演繹法在李嘉圖和西斯蒙第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使其漸趨精細化。此后,現象描述法又得到了馬爾薩斯和薩伊的大力發展。
2.2 實證主義階段
實證主義階段是經濟學方法論史上第一個具有較完整理論表現形態的發展階段。比如這一時期,西尼爾將李嘉圖的抽象法發展到當代意義上的假說演繹法的過程中,充當了不可或缺的中介環節。約翰•穆勒把歸納――演繹方法確立為經濟學研究唯一合理的方法,他的方法論可以說是標準實證主義的樣板,但他并不排除抽象法的功能。凱恩斯發展了演繹法并承認歸納法和演繹法有互補作用,他將西尼爾的抽象演繹法與歷史學派的歷史歸納法調和起來,但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他仍然是一個十足的實證主義者。羅賓斯擯棄了歷史歸納主義,他指出了經濟學不依賴于倫理上恰如其分的個人評價,他強調抽象在構成特定假設過程中的作用。奧地利學派對特定理論正確性的最終標準歸結于經驗事實表現了強烈的不滿,他們反對方法論的一元性,主張個人主義的方法論,并對將自然科學方法不加批判地運用于社會現象中表現出強烈的憤慨,但是他們自認為是對于西尼爾――穆勒――凱爾恩斯傳統的注釋。
2.3 證偽主義階段
波普爾證偽主義在20世紀70-80年代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經濟哲學界,引入波普爾的科學哲學思想、形成波普爾證偽主義流派的重要學者是哈奇森、布羅格。布羅格與哈奇森在解讀與應用波普爾思想過程中著重吸收了其證偽主義的觀點。他們認為,波普爾的理論是在批判邏輯實證主義的基礎上產生的。邏輯實證主義強調經驗證實是評價選擇理論的唯一尺度。但波普爾否認這種理論,強調“休謨歸納問題”使得達到經驗證實是不可能的,“我們根本無法證實一個理論,即使它在十萬次檢驗中被證實了,沒有人能夠保證它在十萬零一次會繼續被證實。但相反,只要有一次被證偽,我們則完全確信該理論是錯誤的”。因此,評價選擇理論“不應當根據邏輯客觀主義所主張的‘證實’而應當根據它能否可被‘證偽’”。
在證偽主義傳統中還有部分學者堅持拉卡托斯的科學思想。拉卡托斯是波普爾學說的追隨者,但他對杜恒-硅因論題(Duhem-Quine thesis)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他主張理論檢驗是比較性的而非絕對性的。當理論遇到經驗窘境時,理論家總是試圖對其進行修正??茖W的修正必須能夠產生可檢驗的引申結論。如果新的理論部分性地被證實了,說明修正是“經驗前進的”(empirically progressive),我們就有理由舍棄未修正的理論而利用新理論,而不管新舊理論從普遍意義上講是否是正確的。也就是說,評價選擇理論應當以“經驗前進”而不是經驗檢驗的成敗為標準。立足于波普爾傳統,同時發展了庫恩的“范式”學說,拉卡托斯提出“科學研究程序”(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及“硬核”(hard core)等系列概念來解釋理論的普遍結構與發展過程。萊切斯引入拉卡托斯的理論來解釋新古典經濟學。他認為新古典經濟學本質上是一個研究程序,其基本前提與假定雖然被質疑但卻仍占據主流,這種事實可以用“硬核”來解釋(這些基本前提與假定正是新古典研究程序中的“硬核”)。但多數經濟哲學家對拉卡托斯的理論持批判態度。他們否認主流經濟學研究有什么“硬核”,而且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取得了所謂的“經驗前進”也表示懷疑。
2.4 歷史主義階段
歷史主義經濟學方法論經歷了從舊歷史學派到新歷史學派、制度經濟學到新制度經濟學的變遷。但在主流經濟學派眼里,都被視為異端而加以排斥。制度學派與新制度學派的經濟學家們在構建他們的理論體系時,尤其是制度經濟學,更多地專注于從歷史資料的歸納中總結出帶有一般性的規律,因為他們對實際歷史的看法就持有這樣一種歸納主義態度。無論制度經濟學派還是新制度經濟學派,都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緊密的學派,十分類似于肇始于庫恩的科學哲學中的歷史主義傳統,他們遵循著共同的范式,形成一個穩定的“科學共同體”。這種特點在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中體現的更加明顯。正是科斯、威廉姆森、阿爾奇安、德姆塞茨、諾斯以及張五常等學者的共同努力,圍繞著“交易費用”、“產權”、“制度變遷”這幾個核心概念,盡管他們之間的許多著作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差異,但它們都有著共同的內在一致性。
3 經濟學方法論對經濟學研究工作的啟示
經濟學方法論應該是無地域和國家界限的,并不存在獨立于他國的經濟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那么西方經濟學方法論以及現代經濟學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給予我國經濟學研究工作者啟示在于:
3.1 “常無”心態面對經濟現象
林毅夫認為,任何現有的經濟學理論都是經濟學本體,也就是一個理性的人,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之下所做選擇的一種因果關系的描述。對于任何現有的理論,都應該將其視為可能對、可能不對的“前識”。在解釋一個現象的時候,要以“常無”的心態,從現象本身出發,去發現誰是決策者,他面臨的限制條件和可能有的選擇是什么,說明他為何在這些條件下,做了我們觀察到的選擇。
3.2 理論構建是一個往復循環過程
林毅夫(2001)談到,我們學習現有的理論,最重要的是要學習有成就的經濟學家是如何構建理論的,學習著名的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以及從經濟現象中抽象出關鍵限制條件的能力。關于構建理論方面,他給出了建議:第一,在建立經濟學的理論時必須對所研究的問題和給定的條件有明確的定義;第二,方法論規范化的第二個要求是嚴格檢驗那些依照這個理論的邏輯推演產生的推論是否與所要解釋的經驗事實相一致。如果不一致,這個理論就必須受到修正或擯棄。從而更進一步去了解經驗現象,再根據經驗現象構建一個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的理論??梢钥闯?經濟學理論的構建過程是一個從“定義提出假設假說借用分析工具驗證假說”的往復循環的過程。
3.3 解釋現象的理論越簡單越好
對于如何構建的問題,張五常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事實是不能解釋事實的”?!爱斒聦嵅荒芙忉屖聦崟r,就要有一點理論,并且加上些條件上去,然后來解釋這個事實。可是解釋這個事實的理論是有系統的”。他提出“解釋現象的理論越簡單越好”。從整個科學方法來說,一個極端是套套邏輯,另一個極端就是特殊理論,理論分析應該從一個極端開始或者從另外一個極端往中間走。套套邏輯一般性非常強,但是沒有內容;而特殊性是在很特殊的情況下可以用,因為加入的限定性條件太多,其結論是沒有可能錯的,但也正是其過多的條件限制,使特殊性理論失掉了一般性,這樣的理論也就失去了意義(張五常 2002)。理論是信息節約的工具,一個理論應該用越少的假設解釋越多的現象(林毅夫 2004)。
3.4 理性使用數學工具
西方經濟學理論研究經驗表明,數學工具在分析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引致了實證主義與規范主義之間的現實鴻溝。但是,我們應正確對待數學這個工具,如果僅僅追求數學模型的復雜和艱深,而忽視了理論是用來解釋經驗現象的,那么一旦數學模型的推論和經驗現象不一致,這樣的模型充其量只是數學游戲,不能稱為經濟理論(林毅夫 2001)。但同時,數學又是個很好的工具,我們應該讓數學為我們的經濟學研究服務。
參考文獻
[1]林毅夫.關于經濟學方法論的對話[J].東岳論叢,2004,25(5).
[2]亓學太.當代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演進與評介[J].社會科學戰線,2006,(3).
[3]張五常.經濟學方法論[J].社會科學戰線,2002,(4).
[4]傅耀.試析經濟學方法論演進的四階段及其內在邏輯[J].當代財經,2002,(5).
論文摘要:在分析發展經濟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前提下,對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和學術流派作了回顧,著重對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進行了綜述,最后對發展經濟學未來的發展前景作了展望。
一、發展經濟學的來源
對任何學科的研究都應該從它的起源開始深入研究它的發展歷程。發展經濟學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它的發展是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萌芽,經過十年,該學科就被冷落。從發展經濟學定義看這一問題,在上個世紀經濟迅猛發展,很多國家漸漸擺脫了發展中國家的桎梏,逐漸走上經濟發展道路。
最早的經濟學萌芽是從1938年威廉姆·呂彼克用法文發表的《農業國的工業化問題》。一般把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初。這是結構主義興盛時期t經濟學在這一階段得到迅猛的發展;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這是新古典派理論在發展經濟學中復蘇并出現依附論,這是發展經濟學發展昌盛時期,緊接著在7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斷節。直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為發展經濟學的第三發展階段,這是一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和新增長理論時期,這個時期發展經濟學達到了理論成熟的時期,很多著作以及一些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學家漸漸地在理論上有所創新。
二、發展經濟學的定義
廣義的發展經濟學概念是:凡是研究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都可以算是發展經濟學;狹義的概念是:發展經濟學主要任務就是研究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或者說實現經濟起飛和經濟發展的問題。
三、發展經濟學研究方法
經過戰后50余年的探索,人們對增長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在研究方法選擇上,以及方法論認識上均達到了較高水平。不過,即使如此,人們尚無法解釋與經濟發展相關的許多問題??梢娫搶W科知識體系的復雜性。了解發展經濟學最重要的一些研究方法,這有助于在研究過程中減少因研究工具短缺、選擇不當帶來的各種困難,也有助于更方便、更科學地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大體劃分為三類:實證主義、規范主義和實用主義。實證主義的哲學觀點認為,只有通過觀察(感覺)獲得的知識才是可信賴的,舊的實證主義甚至認為推理亦不可靠,而較新的實證主義則信奉事實的邏輯延伸產生的知識也可以認為是可靠的,稱為邏輯實證主義。自然科學中的實證主義認為,只有直接可以觀察到的事物,即有形的事物及其關系才是真實的,認為只有當理論或命題能夠用數量表示時,這種理論才是有效的。
四、發展經濟學的發展
如果說發展經濟學中工業化理論對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那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工業化進行了比較準確的定義。前世行副行長、經濟學家錢納里把工業化界定為“一般可以由國內生產總值中制造業份額的增加來度量”,我國的張培剛教授則運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從技術創新角度對工業化進行解釋,認為“工業化是國民經濟中一系列基礎的生產函數(或生產要素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或變革)的過程”。概括起來說,工業化的實質就是高效率的工業部門比例上升,低效率的農業部門比例下降。
其次是工業化理論歷經幾十年發展所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也成為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參照物。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這是發展經濟學研究工業化問題的最初階段,以劉易斯模型為代表。劉易斯認為,主導經濟發展的是工業部門,決定經濟成長的關鍵是工業部門自身的擴張過程,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是工業化的前提條件;他還提出了發展中國家的三種工業化戰略:農產品出口,強調國內市場和制成品出口。
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減。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
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對任何學科的研究都應該從它的起源開始深入研究它的發展歷程。發展經濟學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它的發展是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萌芽,經過十年,該學科就被冷落。從發展經濟學定義看這一問題,在上個世紀經濟迅猛發展,很多國家漸漸擺脫了發展中國家的桎梏,逐漸走上經濟發展道路。
最早的經濟學萌芽是從1938年威廉姆·呂彼克用法文發表的《農業國的工業化問題》。一般把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初。這是結構主義興盛時期t經濟學在這一階段得到迅猛的發展;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這是新古典派理論在發展經濟學中復蘇并出現依附論,這是發展經濟學發展昌盛時期,緊接著在7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斷節。直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為發展經濟學的第三發展階段,這是一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和新增長理論時期,這個時期發展經濟學達到了理論成熟的時期,很多著作以及一些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學家漸漸地在理論上有所創新。
二、發展經濟學的定義
廣義的發展經濟學概念是:凡是研究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都可以算是發展經濟學;狹義的概念是:發展經濟學主要任務就是研究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或者說實現經濟起飛和經濟發展的問題。
三、發展經濟學研究方法
經過戰后50余年的探索,人們對增長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在研究方法選擇上,以及方法論認識上均達到了較高水平。不過,即使如此,人們尚無法解釋與經濟發展相關的許多問題??梢娫搶W科知識體系的復雜性。了解發展經濟學最重要的一些研究方法,這有助于在研究過程中減少因研究工具短缺、選擇不當帶來的各種困難,也有助于更方便、更科學地解釋問題、解決問題??梢源篌w劃分為三類:實證主義、規范主義和實用主義。實證主義的哲學觀點認為,只有通過觀察(感覺)獲得的知識才是可信賴的,舊的實證主義甚至認為推理亦不可靠,而較新的實證主義則信奉事實的邏輯延伸產生的知識也可以認為是可靠的,稱為邏輯實證主義。自然科學中的實證主義認為,只有直接可以觀察到的事物,即有形的事物及其關系才是真實的,認為只有當理論或命題能夠用數量表示時,這種理論才是有效的。
四、發展經濟學的發展
如果說發展經濟學中工業化理論對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那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工業化進行了比較準確的定義。前世行副行長、經濟學家錢納里把工業化界定為“一般可以由國內生產總值中制造業份額的增加來度量”,我國的張培剛教授則運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從技術創新角度對工業化進行解釋,認為“工業化是國民經濟中一系列基礎的生產函數(或生產要素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或變革)的過程”。概括起來說,工業化的實質就是高效率的工業部門比例上升,低效率的農業部門比例下降。
其次是工業化理論歷經幾十年發展所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也成為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參照物。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這是發展經濟學研究工業化問題的最初階段,以劉易斯模型為代表。劉易斯認為,主導經濟發展的是工業部門,決定經濟成長的關鍵是工業部門自身的擴張過程,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是工業化的前提條件;他還提出了發展中國家的三種工業化戰略:農產品出口,強調國內市場和制成品出口。
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減。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
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關鍵詞] 人口 經濟發展 研究綜述
一、西方人口與經濟發展的經典理論
人既是經濟發展的最終受益者,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資源。工業革命后,世界人口和經濟開始了快速增長的過程,因此,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引起了世界范圍的普遍關注,形成流派紛呈、見解各異的多種人口與經濟發展理論。
1.人口與經濟發展的悲觀論
悲觀主義的人口經濟理論的奠基人馬爾薩斯,在197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書中運用“兩個公理”、“兩個級數”、“三個命題”和“兩種抑制”等研究了人口生產與生活資料的關系, 開創性地建立了人口與經濟關系的分析框架, 使人口經濟問題得到了廣泛關注而推動了人口學的發展。他認為人口的增值力無限大于土地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的能力。在某些情況下,一國財富的增加絲毫無助于改善貧苦勞動者的境況。無論經濟如何發展,人均收入將永遠處于戶口水平。這種悲觀的人口理論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在這一理論的推動下,關于人口與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不斷推陳出新,出現了許多頗具世界影響的理論流派。這其中以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哈維?萊賓期坦和R?納爾遜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口學家安理斯?科爾和??奔?胡佛的“人口增長制約經濟增長”理論和保羅?埃利奇的“人炸”理論為代表。
悲觀的人口經濟發展理論至今仍有爭議,但卻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悲觀論的意義在于使我們清醒地看到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負面效應, 使我們將人口問題作為經濟問題研究的核心變量對待。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那種對人口增長危言聳聽或相關無事的論調都是錯誤的。
2.人口與經濟發展的樂觀論
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經濟危機,使世界人口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人口銳減,人口增長率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面對這種情況,歐美各國擔心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會影響發達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便相應產生了一系列與悲觀主義人口經濟發展論相反或相對的樂觀人口與經濟發展理論。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和美國經濟學家A?H?漢森的“長期停滯”理論;美國朱利安?西蒙教授和英國農業經濟學家格林?克拉克為代表的“人口推拉”理論;美國未來學家A?托夫勒和經濟學家S?S?庫茲涅茨的“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理論是樂觀論的主要代表。
與悲觀論相對,樂觀論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正面效應。但具體分析起來,我們需要對悲觀論和樂觀論進行科學的整合,形成一種對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問題進行客觀而公正的全方位評價的綜合理論, 用以正確指導我們的實踐。
3.人口轉變理論
人口轉變理論是一種聯系社會經濟發展,以人口發展過程及其演變的主要階段為研究對象的人口理論。19世紀以來,世界人口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階段,第二個階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階段。人口轉變理論一般被認為是現代社會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理論,它不僅被用于研究發達國家的人口發展,也廣泛用于研究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發展。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人口轉變的第三階段,是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結果。沒有出現突然性的“人炸”。由于出生率無法脫離經濟水平,而使得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沒能進入第三階段,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長。
4.經濟適度人口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
此為分析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最重要的理論之―, 它的初創者是英國經濟學家埃德溫?坎南和威克賽爾??材弦詧蟪赀f減律為根據, 將產業最大收益當作達到適度人口的標準; 其后, 威克賽爾引入邊際分析方祛研究適度人口。索維確立了現代經濟適度人口理論的地位, 拓展了研究范圍, 豐富和發展了對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認識:(1)為適度人口設立包括非經濟因素在內的9個指標, 使確定適度人口的標準趨于多元化;(2)將技術進步引入到適度入口的分析中, 創立了動態適度人口理論;(3)將穩定人口應用于適度增長率的研究中, 探討了人口總量同經濟總量的最優關系, 因而獲得更加系統化的理論分析思路。在索維之后, 還有斯彭格勒所著《面對零增長》一書對經濟適度人口問題做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需要強調的是, 可持續發展理論比適度人口論更為人口經濟理論開拓了研究領域, 明確表達了發展是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相協調的發展及其良性循環, 這在―定意義上更加完整、科學地確立了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5.人力資本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將人力、人的知識和技能認定為資本的一種形態即人力資本, 認為它的形成是對教育、衛生、健康、勞動力遷移等影響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 它能更大程度上帶來經濟效益, 從而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后,貝克爾又豐富了人力資本理論, 強調教育、培訓等對于人力資本形成重要作用, 并對人力資本投資、生育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剖析,提出了許多新的人力資本分析力祛。舒爾茨和貝克爾利用自己創立的理論對戰后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做出了比較合理的理解, 強化了人們對人力資本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認識。
西方學者關于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經典理論是西方和世界人口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這些經典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人口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盡管這些經典理論中也存在不足甚至包含―些錯誤, 但它們為我們探討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提供了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尤其對正確認識、把握和解決我國人口經濟問題、促進我國人口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和參考價值。
二、國內人口與經濟發展研究綜述
隨著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確定、發展和完善,中國人口科學研究也隨著走向恢復、不斷發展和繁榮的新階段。在過去的20年中, 國內學術界結合中國的國情,對人口與經濟關系運行的機理、方式、途徑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深入剖析與探討,在許多關鍵的人口經濟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為國家的社會經濟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可持續發展理論框架的引入,學者普遍感到,研究中國人口經濟問題不僅要探討人口與經濟之間的內在關系,還要考慮資源環境對二者關系的制約關系。
蔣正華認為影響中國最大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兩個:一是食物供給現狀和前景限制著著人口的過快增長;二是人口增長過快可從報酬遞減和資源過度兩方面影響經濟的發展。田雪原則認為,人口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全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認識和把握他們之間的協調關系。此外,于學軍對人口老化與生產、人口老化與分配、人口老化與消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葉文振關于孩子成本與效應的微觀經濟學分析、張純元對貧困地區人口特征與消除貧困的研究等,均屬于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
綜觀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強調多學科的研究。這一時期的研究視角更加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人口質量對經濟增長的研究也不局限于簡單地探討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而是將人口學、經濟學、教育學、政策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科學地結合起來;二是更加注重實用性的研究。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學術界的研究重點和研究選題則更加突出其成果為國家社會經濟生活的指導作用。
三、人口與經濟發展理論給我們研究的啟示
人口與經濟發展這一重要命題,長期以來只是從經濟學或環境學的角度,簡單地理解為人口的增長或下降,帶來經濟收入的增加或減少、物質生活用品消費量的充?;蛳∪币约吧鷳B環境質量的破壞或下降。這種單純從一兩個學科視角的認識,僅僅反映了其本質的部分側面,并未反映其深刻內涵。要深入了解和認識區域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必然全方位、多視角、多學科地加以研究分析,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其深刻內涵。
結合我國實際, 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人口質量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深刻影響, 積極促進人口質量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機結合。中國人口日益膨脹, 超規模的人口老齡化、巨大的人口就業壓力及文化素質低下的人口群等, 已構成我國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制約因素, 而解決的最有效辦法就是確立經濟發展以人力資源開發為核心依托的人口經濟戰略。我們應當警醒, 自覺認識到我國是在人口多、科技、教育尚不發達、人口素質低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資金缺乏的條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 而人力資源開發卻嚴重滯后, 因而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 通過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和提高人力資本效益改善人力資源開況, 扭轉人力資源開發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被動局面。
參考文獻:
[1]齊良書:發展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
[2]劉純元等:人口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3]溫軍等:發展的理論――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西北人口,1999年1期
關鍵詞新藥研究與開發藥物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4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533(2007)02-0068-03
新藥研究與開發是一項高技術、多學科、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復雜系統工程,同時又是制藥公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石和主動力,若能成功開發出一個全新的治療新藥,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也會給企業及其股東帶來巨額的利潤。但近幾年來,隨著研發費用的不斷上揚以及研發周期的延長,制藥公司新藥研發的步子已經明顯開始放慢。據國際上的有關調查,以研發為主導的制藥工業的研發投入占總銷售額的比重已為各行業之首,達到了航天工業和國防工業的5倍,幾乎是計算機的軟件及服務業的2倍,而且這種投入還在以每5年就增加1倍的趨勢持續增長[1],飆升的研發費用使全球制藥公司正面臨著巨大的研發壓力。
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國內外新藥研發的現狀,闡述在新藥研發階段引入藥物經濟學的必要性,同時結合目前各國應用藥物經濟學的情況,進一步分析當前在新藥研發中應用藥物經濟學所面臨的難點以及前景。
1國內外新藥研究與開發的現狀
根據美國研發制藥企業協會的一項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美國,從新藥的臨床驗證到FDA批準,平均每個品種要花13年左右的時間,研究開發的成本費用一般在2.5億~3.5億美元之間;就算研發成功,新藥能夠進入市場的成功率也非常低,一般從早期開發到上市銷售的成功率,歐洲為1/4 317,美國僅為1/6 155;新藥獲準上市后也并不意味著商業上的成功,上市的新產品中只有1/5可以盈利。此外新藥臨床試驗時間的延長和新藥審評時間的增加,使新藥上市后的有效專利期也在大大縮短。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全球制藥產業就面臨著創新成本不斷攀高、新藥上市數量連年減少的不利形勢,目前全球范圍內新活性物質的上市數量已持續下降到197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制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創新困境”。
我國新藥研發自1985年實施《藥品管理法》后,逐步開始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但我國新藥研發的總體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自主創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藥至今不到100個,占我國批準新藥的5%,仿制品種多達95%左右。在加入WTO后,國家雖然加強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的研制,但力度太小,投入太少,短期內難見成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市的新藥中,只有1種抗瘧疾藥蒿甲醚進入了國際市場和1種重金屬解毒藥二巰基丁二酸鈉得到了美國FDA的認可,所占世界份額極低[2]。
2藥物經濟學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
2.1新藥研發中引入藥物經濟學的必要性
新藥研發的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特點,使新藥研發決策的正確與否顯得關系重大。決策正確,可以使企業獲得巨額的利潤,進而更好地發展;決策失誤,其結果就很可能是最終開發出來的藥品因經濟性差而得不到廣泛的使用,從而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無法繼續生存。一個戲劇性的案例是2005年阿斯利康抗凝血新藥Exanta(ximelagatran,希美加群)的治療中風的療效遭到FDA質疑,并認為該公司對藥品的副作用管理計劃有缺陷,該消息一經公布,其股票立馬在紐約和倫敦證券交易所下降了3%~4%,至今余波未平。而此前,Exanta是被業內人士一致看好將成為預防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中風的標準療法,一旦獲得FDA的批準,它將成為60年來的首個抗凝血新藥,由此可見新藥研發成功與否的重要性。
而從過去和現在的實踐來看,新藥不能獲準上市的主要原因都是安全性或有效性不能滿足有關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即使新藥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符合有關要求而獲得批準上市,也不等于該藥物的市場前景就好,而且很可能因該藥物的經濟性差而銷路不好。因此,在早期階段,就開始對藥物研發全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進行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在完成藥物研發的每個階段性工作之后,在考慮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時根據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結論,做出是否繼續下一個階段研究的選擇。也就是說,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可以幫助人們及早獲悉所研發藥物的經濟性,并為有關人員在藥物研發的每一個階段適時做出繼續或退出研發的決策提供依據,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追加投入,為企業節約成本和時間,把新藥研發失敗的損失減到最小程度。
2.2在新藥研發階段引入藥物經濟學研究的可行性及難點
新藥研發過程中進行藥物經濟學研究的最好時期是臨床試驗時期,這一時期可以搜集到相關的藥物經濟學研究所需的結果評價資料。在新藥臨床研發階段,有關經濟學的資料可從研究記錄、病例記錄以及醫院公布的藥品、治療價格目錄中獲得,還可以直接向病人詢問、調查獲得。獲得的資料可以通過藥物經濟學的常規分析方法如最小成本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等方法來進行分析。
新藥臨床研究中,Ⅰ期臨床試驗階段由于參與試驗的患者很少,藥物經濟學數據的搜集代表性差,在此期進行臨床研究只能作為探索性研究或正式研究的準備。Ⅱ期臨床研究要求隨機盲法對照試驗,試驗條件與藥物實際應用環境有較大差距,因此對治療效果的評價可能會受到試驗因素的影響,但此期搜集的藥物經濟學數據對進一步擴大樣本容量具有參考價值。由于研究設計的嚴密性和病例數的充分性,Ⅲ期和Ⅳ期臨床研究階段比較適合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藥物經濟學研究可以是臨床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以配合臨床研究的進展以及并行或追溯性地研究[3]。按照藥物經濟學研究方案設計的臨床研究,數據具有統計意義,比起在新藥上市后采取所謂隨機方式獲得的經濟學信息更具準確性,更可信。
與傳統的臨床研究相比,臨床研究搜集資料的目標有很大的差異,藥物經濟學研究要搜集的資料并不完全是臨床研究過程的副產品,而是要經過嚴密設計的主動搜索過程。這一搜集資料的過程,受到臨床試驗本身的限制,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它已脫離了藥物經濟學研究的隱含前提即必須在現實藥物使用環境中研究,臨床試驗中加入了人為激發因素,病例的選擇受到限制,藥物的使用受到限制,種種因素可影響測量結果的信度。另外,藥物經濟學所需的結果評價指標在臨床試驗中搜集的難度也應得到關注,如效用、效果的評價方法和指標及單位轉換等[4]。
2.3藥物經濟學在各國的應用情況
國外藥物經濟學的應用起步比較早,在研發中獲得的經濟學數據主要作為新藥申請、藥品定價和醫保報銷目錄的遴選參考,而且這種方式已逐漸被世界范圍內藥品監督管理及審批機構采用,并越來越受到關注。
新藥評價的一項最新發展就是要求對新藥進行經濟學研究。當一種新藥上市時,要求對市場中的同類老藥或療效相近的非同類藥物進行經濟學評價,以決定該新藥如何能得到社會保險補償或補償多少。英國政府鼓勵對新藥進行經濟學評價,肯定了英國制藥工業協會提出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的作用,但沒有要求制藥企業在申請生產、上市和進入報銷目錄時必須提交藥物經濟學分析結果。美國FDA頒布了臨床研究中已經制定了衡量藥品的成本-效果的推薦性指南,同時政府在決定醫療照顧計劃藥品報銷目錄時,同樣采用了成本-效果分析標準。同樣,法國、英國、加拿大等國也有類似的政策出臺。藥物經濟學評價結果雖然不是新藥申報資料的必備條件,但是該結果的加入將有助于新藥審評的通過。
另據報道,全球最大的40家以研究開發為基礎的制藥公司均設有藥物經濟學部門,國際上主要制藥公司的75%已經采用藥物經濟學研究來制定藥品價格,美國制藥公司的50%及歐洲制藥公司的38%在美國申請新藥上市時提供了藥物經濟學研究資料,大約有16%的公司在新藥臨床前研究和Ⅱ期臨床期間就開展了藥物經濟學研究,38%的公司在新藥Ⅲ期臨床和Ⅳ期臨床期間開展了藥物經濟學研究[5]。目前在新藥研發中,藥物經濟學主要應用于新藥的申報、臨床實驗的設計和繼續/終止研發決策。
3藥物經濟學在我國新藥研發應用的前景
我國的藥物經濟學研究起步比較晚,隨著最近幾年對藥物經濟學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國藥物經濟學研究步伐也在日益加快。在藥物的使用環節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嘗試性地對各種預防、診治方案進行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各大高校也開始開設藥物經濟學的相關課程和研究中心;一些藥品生產企業開始將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用于指導藥品的研究開發;有關政府部門也開始陸續制定相應的藥物經濟學評價規范或指南,并逐步開始要求制藥企業在進行新藥申請時提供相關藥物經濟學評價的資料。
目前我國制藥企業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巨大壓力:一是缺乏自主創新的新藥產品,不斷受到外資企業的排擠;二是政府相關部門對藥品不間斷地強制降價。我國加入WTO后,世界各制藥巨頭紛紛進駐中國,與外企雄厚的資金、強勢的研發能力以及嚴密的專利保護相比,我國藥企的低價優勢將不復存在,而成功研發出一個新藥需要巨額資金和長時間的人力、物力投入,這也正是我國制藥企業的軟肋所在。因此,在我國制藥企業資金短缺、研發能力落后的情況下,在新藥的研發階段引入藥物經濟學研究作為指導,將有成為企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一條蹊徑。這樣可以盡可能地為企業節約成本和時間,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研制出物美價廉的創新藥品,從而使企業有望在競爭激烈的醫藥界駐守一席之地。
關鍵詞:房地產周期宏觀經濟波動
房地產經濟周期指房地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出現的擴張和收縮交替反復運動的過程。是指在房地產業發展過程中,伴隨時間推移而出現擴張與收縮的交替循環過程。
一、房地產業周期中不同階段的特征
一般來說,房地產業周期可劃分為復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
(1)復蘇階段的特征是:有效需求逐步增加,交易量回升,房價止跌回升,購房者多為實際用房者,房地產業投資者信心開始恢復,房地產業投資不斷增長,房地產的檔次不斷升級,不斷推出具有誘惑力的賣點,并醞釀新一輪的繁榮。
(2)繁榮階段的特征是:交易量急劇上升,房地產業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房地產價格拉升,并逐步達到頂點,房地產的用家爭先恐后地買房,房地產業的投資功能被非理性地擴大,炒家十分活躍,整個市場呈現購銷兩旺的火爆局面。
(3)衰退階段的特征是:房地產交易量減少,雖然價格不斷調低,但難以激起購房者的欲望,購房者普遍保持觀望心態,價量低迷,房地產業投資嘎然而止,市場逐步萎縮。
(4)蕭條階段的特征是:房地產交易量銳減,產品嚴重供過于求,房地產價格達到冰點,但市場仍然冷冷清清,房地產業普遍面臨市場需求嚴重不足和資金鏈斷裂雙重壓力,房地產業重新洗牌,一些缺乏競爭力的房地產企業擺脫不了困境,最終黯然出局。
二、房地產業周期波動研究的理論基礎
1.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框架下,經濟波動通常有許多潛在的原因:如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改變,對投資需求的沖擊、貨幣需求函數的變化等等,并且還包括對總供給的各項擾動因素。經濟周期的主要傳導機制為經濟變量的剛性或者粘性。根據這些分析,凱恩斯提出了反周期的相機抉擇政策,認為政府在經濟波動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采取宏觀調控的財政政策。
薩繆爾森于1939年最先對凱恩斯周期波動理論進行了動態化的完善和調整,引入了收入和消費變動對投資的加速作用,分析了外部擾動通過投資乘數和加速數的傳導過程。在此之后的凱恩斯主義波動理論有多方面的發展,包括卡爾多的非線性動態增長周期模型、哈羅德―多馬德動態增長周期模型、??怂沟姆蔷€性乘數―加速數模型,但對引起經濟波動的外部沖擊和對沖擊進行強化的內部傳導機制的認識沒有顯著變化。
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起源于對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進行批判的過程中,并引導了為宏觀經濟學尋找微觀基礎的潮流。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起點,盧卡斯在這個基礎上試圖解釋宏觀經濟波動,他的周期模型主要試圖闡明兩個問題: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是什么?波動的傳導機制又是什么?盧卡斯認為,貨幣因素是波動的初始根源,貨幣供給的沖擊引起經濟波動。波動的傳導機制是信息不完全,由于當事人無法獲得完全信息,不能準確判斷價格變化的實際情況,從而導致了產量的波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學者們轉向經濟中的實際因素,用實際因素去解釋宏觀經濟波動,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他們認為波動的根源是經濟中的實際因素,其別值得注意的是技術沖擊。至于傳導機制并不唯一,主要包括消費者的跨期閑暇替代和盧卡斯所提出的信息不完全。
3. 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共通之處在于:緩慢的名義量調整是被事先假定的,而不是推導出來的。但是它的發展在于強調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從一些名義變量不完美性的源頭出發進行分析,使得分析的結論更加具有說服力。 在20世紀90年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主要關注名義沖擊的真實效應,并認為如果名義不完美性對于總量波動是重要的,那么必然是微觀經濟層次上的小的名義不完美性對宏觀經濟有大的影響。關于名義剛性的微觀基礎的許多研究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
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波動理論雖然對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了多方面的拓展,但是關于引起經濟波動的外部沖擊并沒有多大變化,凡是引起總需求或者總供給變化的因素都有可能通過經濟系統內部的傳導機制進行強化。不同之處在于,傳導機制從名義變量剛性細化成為更加根源的因素,主要是市場的不完全競爭。
三、房地產周期波動與宏觀經濟波動的互動關系
房地產周期波動與宏觀經濟總的發展態勢密切相關,可以從兩個不同層面分析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的關系: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不斷上升,房地產經濟景氣與宏觀經濟景氣的相關程度逐漸提高。 從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展開過程來分析,房地產周期作為宏觀經濟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張階段,雖然晚于宏觀經濟周期進入擴張階段,但因其復蘇速度快,故早于宏觀周期進入復蘇階段;當宏觀經濟進入繁榮階段時,房地產周期可能已經進入衰退階段,并且在收縮階段持續的時間可能要長于宏觀周期。
當宏觀經濟復蘇后,房地產投資與開發也隨之上升,但因物業開發的時滯效應,使得房地產復蘇稍晚于宏觀經濟的復蘇。在房地產經濟開始復蘇后,在宏觀經濟持續增長的帶動下,房地產需求不斷上升,但由于房地產供給短期剛性,加上在保值增值心理影響下,于是導致房地產價格全面上升;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價格上升,房地產開發商資產相應快速膨脹,在銀行提供大量按揭的情況下,經過投資乘數等作用,結果導致房地產經濟周期比宏觀周期更快進入繁榮階段。由于房地產周期的繁榮期更早來臨,加之沒有宏觀經濟那種各行業之間相互消長的綜合影響,因而房地產業通常比宏觀經濟先期進入衰退現象。當宏觀經濟進入衰退后,房地產經濟出現更為猛烈的下降過程,房地產價格大副下降,房地產交易也大大降低,房地產商品空置率明顯提高。經過明顯的產業緊縮之后,房地產經濟進入相對持續時間較長的蕭條階段,直到宏觀經濟緩慢復蘇,才慢慢走出蕭條期,重新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周期。
四、企業應對市場周期波動的幾點措施
1、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管理體制,能夠對企業科學的制訂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計劃。
就土地儲備而言,戰略目標的規劃應堅持“適度提前”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處于低迷階段更應該注重增加土地儲備,以便滿足市場恢復高漲時的大量土地需求。②應深入研究城市發展規劃和不同地段的開發價值,從多種渠道獲得土地資源,保持良好的儲備結構。這就要求房地產企業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與發達的信息平臺,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土地信息并合理分析土地潛質,積極參與招標、拍賣工作,爭取獲得成本低、潛質好的土地。③區位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儲備策略。選地的時候要特別注重重點區域,重點區域存在重要的商機,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機會競爭到重點區域的土地。因此,在實際操作當中,還應注意一些不被人們重視,卻存在巨大潛質的土地,如政府規劃方向、工業園區外搬等。
2、在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上,要按市場經濟機制的要求,同時與宏觀經濟調控機制改革相協調,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制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房地產宏觀調控機制,強化政府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機制。
3、在房地產宏觀調控力度上,要恰當合理,避免力度過大或力度不足造成大幅波動或惡性發展。要依據產業發展現狀,實施反周期反向調控操作,適度緊縮與適度擴張交替推行,緊縮型與擴張型調控手段混合運用。
4、在房地產宏觀調控時間上,可以根據周期預警系統的先行景氣指標,及時實施調控,以免來不及或急剎車帶來巨大的社會震蕩。
五、結語
房地產業的周期波動不僅關系到房地產業本身,而且對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認真研究、探求、運用房地產業周期波動的規律,更好地提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謀求銀行穩健經營,帶動房地產投資消費,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輝、陳守東、才元:中國房地產周期實證研究[J].長白學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