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0 11:4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當今網絡時代的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網絡;新聞傳播理論;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54-0012-02
新聞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新聞活動是一種精神文化的交流活動,是人類認識自我與認識世界的常態形式。新聞理論研究是在忠于現實的基礎上追求真理的基本理念研究,它的目的在于探究社會新聞現象以及新聞活動的基本特征和規律。
1 主要新聞理論體系模式
1.1拉斯韋爾模式
拉斯韋爾模式的新聞理論體系是指由美國的傳播學家和政治學家拉斯韋爾在1948年發表的《傳播在社會中的機構與功能》中提出的“5W”模式。即Who (誰)Says What (說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To whom (對誰)With what effects (取得什么效果)。新聞學是大眾傳播學的其中一種,因而用大眾傳播的理念方法指導其構建屬于自己的新聞理論體系能夠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新聞學也有自己特定的話語方式、傳統、研究對象以及問題領域,如何借鑒傳播學研究成果,構建新聞學的理論體系,至關重要。
1.2離散性四元結構模式
上世紀的90年代初由清華大學劉建明教授提出。即所構架的理論體系由新聞、新聞報道、新聞媒介和新聞媒介與社會系統之間的關系四個實質性單元組成。而所謂的離散性是指這四元在結構方式上所具有的外在的特征,也就是其在相互集中的基礎上也會出現的分離和交叉。此種理論體系具有明顯自覺意識,提出新聞學理論是展示理念化和演繹原理體系的知識系統。
除了這些理論體系之外,還有板塊結構模式、一分為二體系的結構模式、以新聞活動范疇作為紅線的理論結構模式和不大追求體系結構模式等,因為在這里只是簡單介紹,我就不贅述了。
2 網絡時代下新聞傳播理論模式的方式轉變
根據上面所提到的拉斯韋爾模式,新聞傳播的過程主要由5個基本要素組成,依次分為5個傳播階段。即傳播者―信息―媒介一接收者―傳播效果。那么在網絡時代里,每一個傳播規律都可以通過這5個要素表現出來。
2.1傳播者
網絡時代的新聞傳播與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在傳播者這個要素方面的主要區別是傳播主體的多元化。網絡是一個開放,人人參與的媒體,網絡新聞三大主傳播者是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經營者、新聞單位和個人。虛擬世界中真實多元化的媒體環境,挑戰了傳統的新聞宣傳部門執行的對新聞信息流向、流通以及新聞源的有效管理機制。
2.2信息
網絡傳播的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傳播及時等特點使廣大的新聞受眾獲得信息的途徑更為方便和迅速,內容也更為海量,置身于信息海洋中,體驗知識爆炸的新時代特點。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媒體不僅僅為其廣大受眾提供了大容量、超文本、跨時空的海量信息,而且它相比于傳統的傳播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其具有強大的互動性。網絡時代里,人人都是新聞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大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和生活空間。
2.3傳播媒介
互聯網的特征是廣容、實時、交互、多媒體化。那么網絡作為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傳播媒介,其特點也會影響新聞傳播的特點。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傳播采用多樣化的技術,營造強烈新聞視覺聽覺沖擊,充分運用FLASH動畫音頻視頻等多角度的多媒體技術,激起受眾參與意識;雙向流動性和互動性改變了傳播者和受眾以及受眾和受眾之間的孤立狀態,在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新聞時間及時、實時、全時,最大限度的體現了新聞本身的特征;突破地域局限,全球化、全方位、多角度直接全球熱點時事新聞動態。
2.4 接收者
網絡時代的新聞傳播的接收者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大眾傳播有向小眾傳播的趨勢轉變。新聞接收者不再是單純的接收者,它同時也可是新聞的傳播者?,F在各種個性小眾網站也應運而生,人們在某一個特定的興趣點上達到共識,組成一個小的社會團體,相互交流觀點和提出意見,產生一場信息化的革命。
2.5傳播效果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人們的民主觀念產生改變之后,對于輿論的引導方式也需要得到改進。網絡新聞給廣大受眾提供的不僅僅是新聞信息和宣傳,它同時也給廣大受眾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方式,采用人性化的特色定制。在此種情況下限制和堵并不能轉變人們的思維方式,這時候的新聞傳播就要善于利用輿論的引導作用,抓住廣大網民的心進行有效宣傳。
3 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傳播理論內容
從網絡的角度單獨來考量的話,我國的網絡新聞理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3個主要的階段:1994年~1999年的網絡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的發生期、2000年~2003年的發展期以及2004至今的繁榮期。每一個時期下的網絡新聞理論研究都各有其特點,在這里,主要探究當今的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傳播理論的內容,以便為之后的發展趨勢預測做基礎。
3.1理論研究的多元化
首先是對外國學者學術研究進行翻譯,我國研究人員進行相應的吸收和融會貫通。2003年,克里斯廷?L?博格曼的《從古騰堡到全球信息基礎設施》、保羅萊文森(美)的《手機――擋不住的呼喚》、羅蘭?德?沃爾克的《網絡新聞導論》等在我國的翻譯和出版。作為網絡時代下傳播理論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開闊了我國學術研究的視野,對國內的學術研究具有借鑒作用。
其次是國內相關專家對自身領域的拓展研究。鐘瑛的《網絡傳播倫理》、巢乃鵬的《網絡受眾心理行為研究》和秦州的《網絡客文化》等都對網絡時代下的新聞理論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些論文著作具有學術性、創新性和前瞻性,結合了一定的社會的現實和與時俱進的新聞傳播理論,對于解讀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傳播理論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3.2 新聞理論研究的輿情監測
在這個全民娛樂的網絡時代,要研究新聞傳播理論,就必定離不開對于網絡輿情的檢測和管理分析。劉毅說網絡輿情是指人的態度情緒以及意見交錯總和體現。王來華則認為所謂的網絡輿情既網民對于社會的政治態度。當然各自的觀點都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但是總之,認識和充分利用廣大受眾的接收心理,把握好網絡輿情的實質問題,是網絡時代下對于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
4 網絡時代下新聞傳播理論的趨勢
對于新聞傳播理論的研究要追溯到最早的傳播學的研究范疇,而在當今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傳播理論則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欣欣向榮的研究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廣泛被運用于各種領域。學術領域也與時俱進。網絡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有了更大的知識傳導空間,在接收的途徑、方式方法和范圍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擴展。那么,在網絡時代下的新聞傳播理論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4.1 新聞來源渠道向多樣化擴展
傳統的新聞傳播都是來源于專門的新聞記者等專業人士,大眾對于社會問題的觀點和建議很難或者無法為大眾所知,而新聞的來源也比較局限。如今,網絡的發展,手機功能的多樣化,各類新聞娛樂網站的興起,隨時隨地的新聞動態,只要連接網絡,在任何地方登陸都可看到。拿前段時間的溫州動車事故做例子,官方的新聞來源和結果統計畢竟有限,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由于距離和空間的局限,事故在發生的一瞬間也不可能全程直擊。而網上點擊量非常高的一位由當地居民在事故發生的一瞬間用手機拍攝的短片則還原了新聞瞬間。
4.2 理論研究以中國為根基
現實世界的多樣化導致了學術領域文化的多樣化,作為中國的新聞傳播理論的研究就需要以中國為根基,以中國人的思想和觀念引導新聞傳播理論的發展。新聞學研究的發展離不開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首先要把立場站堅定,在以后的研究過程中才能走的更遠??茖W原則和基本的精神要求實事求是,緊靠“中國”這個實事,才能創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科學新聞理論體系。在網絡時代下的新聞理論研究要善于從海量的新聞信息中提煉出想要的典型事例進行重點研究和分析,把握好研究方向。
4.3 具備世界眼光時代特色人文胸懷和原創精神
既然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那我們就只能積極的適應時展的要求,以全球化的視角來看問題,研究問題。在全球化的視角下,要有中國社會發展的特色。我國雖然處于一個社會大轉型的階段,但是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開始進入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在新聞傳播學的領域里,進入“后新聞業”的時代。這個宏觀層面的大背景下,對于理論研究也要與時俱進。而文化作為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一種意識的總結和反應,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反作用于客觀存在。網絡時代的新聞傳播理論關注的焦點應該同時也具有人文的胸懷和原創精神的理念意識。
5 結論
新聞傳播理論作為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產物之一,從另一方面來講它也記錄和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步。在新的網絡時代下,它將具有更多的時代特色,更加與時俱進的來有效指引人類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保軍.簡析當前我國新聞理論教材的主要結構模式[J].今傳媒,2009(4).
[2]尹韻公.我國新聞理論與實踐邁出新步伐[J].當代傳播,2007(5).
[3]楊保軍.我國新聞理論研究的宏觀走向[J].當代傳播,2011(2).
[4]李芳.新聞理論研究的歷史改革――試探中國的新聞理論沿革[J].才智,2009(28).
網絡在上個世紀末悄然崛起。這個誕生不久便得到傳媒界普遍承認的“第四媒體”,雖然步入社會僅幾年時間,但其來勢之兇猛,手段之先進,影響之重大,是人類新聞傳播史上所未有的。這幾年來,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得到了迅猛增長。網絡不僅引領著人類從信息時代步入了網絡時代,同時更是使傳統媒體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網絡時代下,作為傳統媒體中的強勢媒體――電視,所承載的競爭壓力尤為巨大。當今電視節目由于自身及環境的因素,受眾流失情況頗為嚴重,尤其是青少年受眾(13~18歲的受眾群體)的流失情況更為顯著。據一項調查,當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學生傾向采用上網的方式獲得信息。這無疑為電視從業者敲響一記警鐘:電視節目應該注意吸引青少年受眾的注意力了。
一、網絡時代受眾的主要特征
在網絡時代這個大背景下,受眾一般具有下面這些特點:
推崇個人主義理念。個人主義認為,個人是最基本的社會構成單位,也是最高的社會構成單位。反對權威和對個人的支配,特別是國家和集體對個人的全面支配。因此他們強調身份平等,個人之間的普遍人格平等;強調個人的獨立與自主意識,反對中心化;強調言論自由,尊重個人隱私,認為這是人格獨立的首要條件;強調個人價值凸顯以及個性的張揚,并堅持滿足個體的偏好和興趣。
選擇性更強。在多元化信息社會的時代,受眾獲得信息的手段方便、快捷且多樣化,海量信息與自主的接受方式使得選擇性接觸、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選擇性實踐等受眾的自主選擇能力極為突出。
開放性。網絡時代下,社會是一個敞開的社會,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向世人敞開。網絡的敞開,首先必須要求心靈的敞開,增進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與進步是共同的目的。其次要求觀念的敞開,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極強的包容心態及開放意識。
二、電視節目亟需吸引青少年受眾
電視節目要大力爭取青少年受眾注意力,主要有這樣四個原因:
1.從受眾角度講,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中,家庭、學校、同齡群體和大眾媒體是四大主要因素。而在大眾媒體中,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的又首推電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時期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今后一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2.從電視媒體的角度考慮,電視節目的受眾群一直以成年人為主。而現在的青少年受眾正是幾年或十幾年后的主體受眾群,因此,當今的青少年受眾是電視節目最主要的潛在受眾群,如果從現在開始培養他們對電視節目的忠誠度,那么電視節目無疑將會在日后的收視率競爭上有更大的獲勝可能性。
3.媒體經營的角度考慮,電視節目如果能成功地吸引到青少年受眾的注意力,并能夠將之形成一個較穩定的受眾群體,那么這檔電視節目附帶的廣告段將形成一個空白點。于是,針對青少年受眾的廣告必將大量涌入,從而使電視媒體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實現了其經濟效益。
4.青少年受眾日益流失。青少年受眾的流失是電視節目要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最重要最現實的原因。據當今中國四大門戶網站中的搜狐網消息,美國年青一代的受眾越來越傾向于從互聯網上獲得信息,對電視的興趣已越來越小,在我國,情況亦是如此。
三、青少年受眾心理特征與收視動機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當今時代的青少年受眾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這個群體一般年齡在13至18歲,介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間,生理上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是接受知識的最佳年齡段及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情感,豐富、細膩、脆弱而又敏感。他們心理動蕩不穩,心理矛盾重重交錯,自主性與依賴性、現實性與幻想性、開放性與封閉性、自覺性與幼稚性等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具體講,青少年受眾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自主意識迅速發展。自主意識是指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起作用的認識。青少年自主意識的發展包括自我評價成熟,自尊心較高以及強烈關注自己的個性成長。
2.獨立意識明顯增強。認為自己業已長大成人,要“自由”,要擺脫“束縛”,要求家長發“自由證書”,變為一個“獨立人”。
3.自我認可和自我拒絕的雙重矛盾心理。有時能對自己的才能做出較現實的評價 ,喜歡自己的個性;有時又不贊成自己,甚至輕視、懷疑自己。
四、電視節目吸引青少年受眾的幾點對策
1.強化電視節目的前期策劃。當今的青少年非常注重時尚與形象,張揚個性,追逐潮流,廣告對他們有巨大的影響力,因此,與眾不同、經過包裝的電視節目必然贏得他們的青睞。從媒介經營的角度看,我國的電視正處于市場化階段,為了實現更好的效益,就必須遵循市場的運作規律,對其產品―進行包裝與宣傳。
2.善于運用多種電視手段表現新聞。畫面語言是電視語言中最重要的一種,也是最具電視魅力的一種語言形式。電視畫面對青少年受眾有著強烈的刺激性和沖擊力,它是吸引青少年受眾的最主要因素。電視新聞從業者要善于運用畫面語言
3.“講故事”是電視節目中最受受眾歡迎的一種方式,湖南電視臺的《8090》就是將“講故事”這種手法運用的極為純熟而獲得成功的。聽故事是人類生活中最為美好的體驗之一,對于青少年受眾來講,哪一個人的腦子里沒有存儲一些童年時聽來的故事?哪一個人不對故事中的人物與情節充滿向往?其實何止是孩子,成年人對于《8090》的歡迎也主要來源于其故事式的敘述方式。
4.主持人的親民化定位。我們一直在強調網絡的平民化,強調它的自由、互動,我們也深知當代的青少年更加注重平等交流與個性解放,所以我們的電視節目在輸出給受眾時,就應該同時與他們形成良性的溝通與交流。
參考文獻:
[1]羅明,胡運芳. 中國電視觀眾現狀報告
[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2]李希光. 變形的新聞屋[M].四川人民出
版社,2000.
[3]時統宇.電視影響評析[M].新華出版社,
1999.
[4]鄭興東.受眾心理與傳媒引導[M]. 新華
出版社,1999.
[5]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M].
華夏出版社,1999.
[6]何日丹.電視文字語言寫作[M]. 中國廣
播電視出版社,2001.
關鍵詞:網絡青少年學生德育管理
當今社會,互聯網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把新世紀的人類帶進了“網絡時代”,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與思維方式,尤其是沖擊著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個性心理和行為模式。因此,如何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德育管理,找準在網絡條件下開展德育的最佳切人點,對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德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是有積極意義的。
1當今青少年學生利用網絡的現狀及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
許多青少年學生上網是帶著健康目的的,至少初衷是這樣的。他們上網學習網絡知識,他們查詢各種信息和資料以增長學識,他們編輯程序,制作網頁網站,開辦網絡公司,在網_卜開店,進行著許多有創意的健康的活動,甚至創造了大量的財富??梢哉f網絡對于人的服務是多角度多層次的,許多青少年已經或正在從中受益。但是絕大部分青少年上網卻是為了其他目的。網上聊天,交友,游戲,訪問黃色網站,制造信息垃圾,甚至制造病毒,充當黑客等,給社會帶來諸多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2德育管理工作如何應對網絡時代
面臨如此嚴峻的挑戰,不得不需要我們很好地對德育管理工作作出重新的科學的思考和研究,在網絡時代,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適應性的策略,才能實現其實效性呢?我認為這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積極承擔責任并發揮作用。
2.1發揮學校網絡道德教育主陣地作用,增強針對性和超前性
(1)要加強思想的正確引導。我們要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積極與消極的方面,自覺利用網絡優勢,積極上網學習,學習應是上硎的豐要目的。為配合網絡教育,許多學校建立了校園網,學生在校園內就可以上網。住平時的教育中,始終貫徹網絡是我們學習的助手和教師的觀點,鼓勵學生為學習上網。由十把握住“學習”這個角度,就能起到既引導了學生,又不走極端,不引起學生逆反,同時消除了學生對上網的過于新奇,讓學生隊識上網上學習這對矛盾的辨證統一關系。
(2)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校園內容,設置校園網文化平臺,積極開展一些有益于培養學生網絡道德的活動。如開展有關國情、法制等多媒體專題制作比賽;開設“網上論壇”,自由討論熱點問題、新人新事;建立電子刊物,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向學生推薦優秀網站等。把學校網絡資源利用起來,校園網要在課外活動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向青少年學生開放,為學生創造在學校上網的合理機會,這樣可以把學生從社會不適宜的網絡環境中爭取過來,是管理好孩子上網的一個好辦法。只有把他們的興趣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才能改變他們一上網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戲的習慣。
(3)讓網絡成為學生成長道路的良師益友。利用網絡開設青少年心理咨詢熱線,關注學生的心靈,讓孩子們能夠把自己的心思與同齡人溝通,鼓勵學生把自己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存在的情緒與困擾,通過網絡直接反映、直率表達,幫助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達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優良的品行的目的。此外,還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比如網頁制作、動漫畫設計比賽等,既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及鍛煉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2.2建立家庭學?;拥牡掠J?/p>
(1)家長要緊跟時代步伐,掌握基本的網絡知識。網絡時代的青少年學生家長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網絡知識,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上網情況,那么家庭教育就會出現真空地帶。我們的學校在這個時候可以為家長提供免費的網絡知識培訓,對家長如何指導孩子正確上網的方法進行指導,教家長如何全程跟蹤孩子使用電腦的時間和內容,針對沉迷網絡比較嚴重的孩子,家長如何通過向學校網絡技術培訓班的老師發電子郵件獲得如何設置密碼,限制其使用時間的技術及如何建立“防黃屏障”,避免孩子主動或被動地遭受網絡不良信息的侵害的技術。
(2)正確引導孩子上網,加強對孩子的網上監督與防范。由于青少年處于特殊的生理與生理發育時期,父母有責任參與孩子上網的過程。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適合孩子的網址,以減少孩子受不良網絡影響的機會;讓孩子搜集“法制網站”一些內容,特別是注意查閱對孩子行為有幫助的事例,讓孩子學會進行自我教育;還可以與孩子一起賞閱“科技網站”的有關內容;或學一點“生活竅門”、“保健常識”等等。通過疏導,不僅使他們深深地意識到不健康內容的危害,更能借助網上優勢,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學能力。由于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心理防線脆弱,易受客觀因素左右,所以對于家庭入網者,家長應在電腦終端安裝過濾軟件,提取精華,剔除糟粕,為我所用。
2.3讓社會共同來關注網絡的發展對青少年的影響,共同關心學生的成長
(1)發揮社會輿論的正面引導作用,凈化社會環境。輿論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共同的關注是人類自身的幸福。自網絡問題發生以來,社會輿論就積極介入,媒體不斷予以批露,給人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傷心甚至是血淋淋的真實故事,網絡道德教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國啟動網絡道德教育畢競是較遲的,社會上尚缺乏這種教育的相關文獻、資料;缺乏群眾性的關注,許多成人對網絡道德問題缺乏認識和對應措施,更談不上教育。所以,社會輿論應發揮積極的作用。只有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網絡,認識網絡中的道德問題,參與網絡道德建設,體現整體合力作用,才能逐步凈化網絡社會環境。
關鍵詞:網絡經濟;市場營銷;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02
現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深入,隨著網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不斷普及,促進了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滿足市場的新需要,也為了增加自身的經濟利益就必須適應網絡經濟時代的大環境。也就是說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促進網絡市場營銷。
一、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的社會背景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適應社會的大環境,網絡時代的市場營銷也是如此。它要求企業在社會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保持自身的發展與盈利。而現在社會環境對網絡時代市場營銷有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經濟全球化的現狀。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已經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各國都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優勢開拓本國的經濟市場,甚至現在一些大型跨國集團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本國經濟根本,并與本國政治息息相關。所以對國家發展和企業生存而言,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至關重要。而網絡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線上與線下市場共同發展的現狀。新兩年來線上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虛擬市場”基本成型。就我國而言,以“淘寶”為例,它完成了線上市場與虛擬市場的完整結合,其通過網絡市場將產品銷售、消費者支付賬款、產品運輸等貿易活動全部完成。除此之外,它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消費觀念,將有形市場變為無形市場,為網絡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企業未來自身的發展也必須跟上這個潮流,不斷完善自身的銷售渠道和促銷方式。
3.市場競爭空前的現象。有了商業發展也就有了競爭,但是在經濟全球化、市場虛擬化的背景下,現代經濟的競爭現象是空前的,其顯現新的特點:第一,它脫離了地域空間的束縛,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被放在網絡市場中都是在同一環境中。這在為企業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第二,它的表現形式是虛擬化、多樣化的,這種競爭包括知識、技術、形象、信息、服務、商譽等多方面,其不再拘泥于有型產品的競爭這一個方向上。企業未來適應這種競爭就要重新調整原有的產品策略和競爭策略,完善網絡市場制度。
4.消費需求呈個性、多樣的現狀。在網絡市場中消費者可以超所欲言,將自己的消費需求充分的表達出來,其使網絡經濟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消費需要與網絡經濟的關系是相互的,消費需求推動網絡經濟的完善、網絡經濟促進消費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這改變了傳統的消費需求標準化的基本模式。
所以在經濟全球化,線上與線下市場共同發展,市場競爭空前,消費需求個性、多樣的社會背景下,企業必須完善網絡市場營銷策略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二、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的發展趨勢
1.改變營銷理念,完成市場變遷。為了跟上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現代市場的營銷理念急待改變。其變革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趨勢:
(1)從傳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趨勢。對市場營銷而言,也就是從實體營銷模式向虛擬營銷模式的轉變。
(2)市場營銷結構急待改革。傳統營銷模式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一般在生產廠商和消費者之間會存在許多中間商,這種模式不僅增加了產品的運輸成本,而且造成了中間資源的浪費。而網絡營銷模式幾乎可以達到生產廠商和消費者直接面對面的效果,這既有利于消費者也有利于生產廠家。
(3)企業營銷模式急待完善?,F在企業要將傳統營銷模式與網絡營銷模式相結合,完善企業的營銷團隊,才能將企業利益最大化。企業的營銷模式應向著個性化、多樣化、細節化的方向發展。
2.網絡消費觀念的形成與完善?,F代人們已經基本接受網絡消費的消費觀念,這為網絡市場營銷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為消費觀念的改革奠定了基礎。其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消費者獨立化?,F在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越來越獨立,他們自己在網絡市場中檢索自己所需的商品,自行辨別商品的信息,最終找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在這種趨勢的驅使下,企業應該在制定廣告、營銷宣傳和營銷策略等方面做針對性的努力。
(2)交易活動透明化。消費者在網絡市場中可以對多家店家的產品做橫向對待,可以直接參與到生產和商業流通循環中,也可以主動表達自己對某種產品的欲望。這種趨勢下就要求企業在營銷商品的同時,還要做好服務、信譽等方面的營銷。
(3)營銷手段多元化。為了適應新型的消費觀念,企業必須豐富自身的營銷方式,將傳統營銷方式與網絡營銷方式相結合,將更多的現代技術與現代文化融入廣告等營銷手段中。
(4)消費需求擴大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除了實體商品的消費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精神消費。這就要求企業在營銷商品的同時也要傳播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內容。
3.商品傳播模式信息化的發展。網絡經濟時展的基礎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營銷的不斷完善也就必須依靠相關信息技術的成熟。傳播模式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主要有:
(1)信息的供需模式向著雙向、推拉互動的方向發展。例如:企業為消費者提品信息,而消費者為企業提供市場需求信息。
(2)廣告內容的重點除了商品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網絡地址。這是網絡營銷更為突出的營銷特點。
(3)商品信息的傳播以分類的方式進行,內容更豐富、詳實,性能、特點、規格、功能、技術指標和價格等都有包括在其中。
(4)信息促銷手段不斷智能化。
(5)利用多媒體形式傳播的信息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
三、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的營銷策略
從以上介紹中,我們會發現隨著網絡市場的形成,營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過程中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改變,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企業未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就必須在自身的營銷策略上發生改變。企業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1.加強營銷組織框架的科學性與實戰性。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確立企業整體營銷觀念,增強企業內部工作效率,提高企業整體攻防能力。企業要針對營銷目標、營銷對象,進行市場信息的分析管理,組建具有針對性的銷售組織體系。達到開發市場、占領市場、疏通銷售途徑、實現最佳營銷目標的目的。
2.促使買賣雙方樹立正確的市場觀。買賣雙方的關系是辯證的,賣方提供商品供給買方消費,而從中獲得利益。買方則在消費的過程中給企業帶來壓力與激烈競爭,為企業提供發展機遇,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3.創建信譽、名牌效應。在當今的市場中,人們越來越注重企業的信譽問題,這種現象給企業帶來了挑戰,也為企業帶來了機遇。信譽被大眾所認可的企業才有向前發展的前景,品牌被大眾所認可的商品才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商品質量?,F代企業必須在質量上下重功夫,利用先進的技術、新型的材料、新型的工業創造出高質量的商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的生產與發展。
4.制定合理務實的營銷政策。無論是傳統的市場營銷還是網絡營銷都避免不了推銷員與顧客的直接面對面,這就要求企業制定合理務實的營銷政策,發揮推銷員的作用。營銷政策必須起到調動推銷員工作的積極性、推動企業與推銷員和諧關系、保護企業的利益、保證推銷員的權利的作用。
5.提高供銷網絡的科學化與高效化?,F代網絡市場中內容豐富多彩,但也繁雜混亂。所以在網絡市場營銷中企業既要利用網絡市場豐富多彩的資源,又要避免網絡市場繁雜的弊病,這就要求企業創立科學化與高效化的供銷網絡。首先,企業應針對消費市場的基本信息進行分析,包括消費者的需求、銷售區域的地理與人口、消費水平等。其次,根據企業的分析結果,做出有針對性的,具體的營銷計劃。最后利用自身資源進行計劃的實施,將每一步細化,并切實落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信息技術與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市場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市場。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企業應確立正確的營銷理念,適應當前的營銷環境,調整自身的營銷策略,才能在網絡經濟競爭中形成自己的營銷優勢。
參考文獻:
[1]吳建安.市場營銷學[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建華,胡服.淺議網絡經濟對企業市場營銷的影響[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7(36).
[3]梅文偉.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市場營銷[J].科技成果縱橫,2006,2(56).
[4]韓大鵬.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營銷管理的機遇與挑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3).
[關鍵詞] 網絡 公共組織 治理模式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在經濟、社會生活中變得日益重要,它已成為個人、組織,乃至一個國家在競爭日益
激烈的國際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已經并將繼續對人類社會產生廣泛而重要的影響。網絡時代的公共組織治理模式是順應形勢發展的產物,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實現信息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應用先進通訊技術和電子系統的現代化治理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公共組織又將怎樣應對這些挑戰呢?本文對此做了初步探討。
1 信息社會中公共組織的特性
從運行的意義上講,公共組織就是收集、處理、傳遞、儲存信息的場所。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意味著通過知識進行統治,它的合理性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1]。因此,從信息的觀點看,尤其是在信息社會的條件下,公共組織的實質就是構建信息流,收集、處理、傳遞和儲存信息。
公共組織運行的主要功能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而獲得高質量決策的前提是決策權與信息的合理結合,這在現代組織別重要。西蒙等人認為,決策貫徹管理的全過程,是管理的核心和基礎。而在“后工業社會”的當今世界,主要問題不是如何有效地組織生產,而是如何進行決策,也就是如何進行信息處理。這就涉及到信息與決策權的結合,也就是信息和權力的轉移。而最優的組織結構能夠在既定的環境與信息成本條件下有效地配置決策權,從而形成一定的信息流結構[2]。
2 公共組織治理模式對社會產生的主要影響
2.1 信息不對稱
信息的不對稱傳播是網絡時代公共組織遇到的重大挑戰。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信息本身的價值可以作為生產勞動力或者間接增值的生產力,電子網絡時代的信息擁有高度的價值,信息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信息接受者的自身利益,若公共組織收集到的社會信息不準確,那么,由依據這些信息整理分析出來的公共決策也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的發展。信息傳播的不對稱可能導致兩方面的損傷,一是對公共組織自身利益,二是對社會公眾的整體利益。
2.1.1 對公共組織自身的影響
對公共組織自身的影響主要在于有可能提高信息搜集的成本。公共組織對社會事務的相關信息都是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而來的,若公共組織搜集來的信息不能正確的反映社會事物的實際情況,那么,公共組織以這樣的錯誤信息做出的決策也不可能符合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公共組織就在錯誤信息上浪費了資源,同時,組織的日常信息成本也會隨之提高,嚴重影響組織的自身利益。這是社會對公共組織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若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信息傳播也出現不對稱,那么將直接影響到組織最終的決策問題。這不但會影響組織內部的相互和諧,還可能造成少數個人利益為主的風氣在公共組織中滋生。
2.1.2 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
信息的不對稱傳播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公共政策不能合理的處理好社會事務。這會直接影響社會公眾的利益。公共組織作為處理社會日常事務的組織,它的主要職責就是治理社會公務,維護公共利益。在信息化時代,社會事務的相關信息的誤導可能直接導致公共組織的領導做出不符合實際的公共決策,這將嚴重損害公民的利益,甚至引發社會公民對公共組織的不滿情緒。
由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是要通過建立合法的信息傳播制度來約束那些錯誤和違法的信息傳播,確保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正確性和安全性。這一信息傳播制度必須要通過法定部門授權,由專門的執法部門予以頒布和實施,從而保證信息在傳播的渠道中盡可能少地出現錯誤,使公共組織處理社會事務的相關信息能夠真實的反映事務本身存在的問題,最終決定合理的公共政策。
2.2 對民主體制和政府權威產生了巨大影響
2.2.1 對民主體制的影響
互聯網的普及使信息的傳播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個人在運用現代化的通訊技術的同時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大量有關社會發展的信息。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社會環境里,市民可以通過網絡來參與很多公共活動,甚至通過網絡來參與政治選舉。與傳統的代表性民主體制相比較,現在的網絡式參與民主體制顯得更具有個人風格。個人的意見可以在網絡上普遍的傳播,過多的個性化建議可能導致個人參與政治的多樣性,多種分歧的參與政治可能影響民主政治的代表性意見,對現在的民主政治體制造成一定的沖擊。
避免對民主體制產生沖擊的解決途徑是政府通過建立網絡政治參與規范來適當限制網絡政治參與對民主體制產生的不利影響。由于網絡參與使社會公民和政府等公共組織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所以對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它的負面影響則可以適當采取限制措施。
2.2.2 對政府權威的影響
現在的網絡技術更加重視對電子技術的應用,政府作為公共組織的主導,主要擔負治理社會的主要責任,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確實使政府等公共組織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公共組織對網絡技術的依賴也成為制約公共組織自身治理社會的能力。政府在公共組織中擁有權威的地位,是主要領導者,但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政府要更多的了解社會事務,深入社會的每個角落就需要有高新的技術作為基礎,否則,政府干預社會事務的能力將會受到限制,政府主導公共事務的權威將受限于網絡技術。
要解決影響政府權威的問題就需要通過政府對網絡技術的法律規定來實現。任何社會發展環境都是需要制度的約束的,政府權威之所以受到高端技術的限制就是因為在這一領域暫時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網絡技術的應用方式,高端的電子網絡技術應該是應用于維護政府治理社會事務的權威而不是阻礙政府的治理權限。再者,政府也應該更多地與電子領域的技術精英進行溝通,對高新技術人才應當給予鼓勵和維護,這些技術精英代表社會各階級團體的利益,政府要與社會各階級進行溝通協調才能更好的治理社會。
2.3 對國家、民族文化和公民個人權利有重大影響
2.3.1對國家的影響
由于網絡時代的信息涉及到社會的諸多領域,所以信息的自由傳播已經影響到國家安全的問題,如何維護一個國家的信息進而維護國家安全已經成為網絡時代公共組織治理的重要問題。由于國家無法限制網絡信息的全球化傳播,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使國家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潮流,積極與其他國際組織開展合作,提高國家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只有在國際事務中擁有較高的地位,才能保證信息的主導權盡量地掌握在自己國家手中。
2.3.2 對民族文化的影響
在如今網絡信息普遍傳播的情況下,各國的政府等公共組織是不可能阻止國外的信息流入本國的,公民在網絡上瀏覽信息的同時會接觸到很多的國外信息,這樣,本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可能受到國外文化信息的大量沖擊。針對這樣的現狀,政府應該采取兩方面的措施來維護本國的民族文化:一是在網絡上大力宣傳本國的傳統文化信息,充分展現本國的文化遺產和優秀的文化底蘊。二是對包含國外文化的網絡信息進行本地語言的規范化傳播,用本地的語言文化來詮釋國外的文化信息,最終實現發揚本地文化的目的。
2.3.3 對公民個人權利的影響
網絡時代的信息普及正導致公民的私人領域缺少安全感。公民自身的特征、習慣、家庭成員資料,工作單位以及工作狀況甚至是私人的機密信息在網絡上都沒有安全感,政府對公民個人的信息保存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在保護公民個人權利方面,政府應加強私人數據的保密措施,維護公民的社會經濟地位。
2.4 社會公眾對信息掌握的差距大
公共組織治理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政府和社會公眾的互動交流,社會公眾與政府交流的程度直接決定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多少,公民要與政府進行社會事務的交流和討論,必須要掌握相關的社會信息,對社會信息掌握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程度高低。除此之外,掌握信息量的多少還可能與貧富差距和社會結構性失業情況有關??梢哉f,在公共組織的信息化治理模式下,公民對社會信息掌握程度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自身在社會中的權利和地位。政府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信息發展的不平衡帶來的信息兩極分化,在信息作為生產力的社會發展環境中,信息的兩極分化將可能導致社會公眾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面對社會公眾的信息化差距,解決途徑有:一是政府應該平衡各地的網絡設施建設,對網絡信息傳播比較薄弱的地區加強網絡的基礎建設,提高該地區的信息傳播能力。二是平衡城鄉之間的網絡水平差距,使鄉村的網絡技術水平接近城市的平均發展水平。三是加大對社會公民的網絡知識培訓力度,使公民更多地了解一些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基礎知識。四是規范調整各地區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逐漸減少信息分布的兩極分化,從而平衡社會公眾的信息化程度。
3 結語
網絡經濟是網絡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信息化治理模式下,網絡經濟更多的是富有生產力的信息,信息的直接生產力是網絡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目前,我國的網絡經濟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信息的規范制度不完善是主要原因,就拿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的代表來說,在我國政府的信息化治理模式下,電子商務的發展只是初步形成了相關的法規來保證買賣交易的合法性,由于我國有關信息化的法規暫時還不夠完善,電子商務本身就失去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在我國當前政府等公共組織的網絡化治理模式下,網絡經濟的發展缺乏的是一個穩定的發展平臺。只有信息產業的相關法規逐步完善之后,網絡經濟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新的飛躍。
針對網絡經濟的目前狀況,政府應該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加大對信息產業的投資力度,信息產業是網絡經濟的主要支柱,信息的直接或間接生產力都是網絡經濟前進的動力。因此,加大對信息產業的投入對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建立符合國家發展狀況的信息政策。信息政策的建立必須跟隨著國家發展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目標的不斷發展而變動調整,為了是適應當前國家的整體發展策略。建立信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協調網絡上的有關信息的社會行為。在信息網絡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行為的數據環境,在這一環境中的社會行為通過信息的傳遞同樣可以影響社會的整體發展。制定符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信息政策,是政府規范網絡信息行為的重要標志,它能保證信息網絡的和諧安全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影響及對策
一、網絡給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
(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影響
在過去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輔導員都是將政治觀念、道德體系等有關知識有計劃、有目的的灌輸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輔導員傳送知識主要是通過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通常采取的是課堂宣講、課外談心、講座討論等形式為主,以報紙、電視等其他傳媒輔助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當今時代的大學生已經逐漸開始厭倦了這種接受信息的方式,這樣的工作形式的弊端也開始呈現出來,它已經無法適應網絡時代的客觀需求?;ヂ摼W具有其獨特的交互性,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不能將學生看成單一的接受者,而是要利用網絡,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對話,在這樣的信息交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
網絡環境的虛擬性以及隱蔽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影響,讓大學生更容易逃避社會現實,尤其是當他們內心的理想與現實現狀產生矛盾時,大學生會從網絡中找到自我滿足,久而久之他們的人際關系意識就會開始退化,慢慢的厭惡參與人際交往活動,非常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之網絡中身份的虛擬性,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會逐漸降低,甚至會催生出破壞心理;另外,互聯網中充斥著各種內容,大學生常常會沉湎于其中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很多學生為了上網,甚至一學期都不聽課,把美好的青春都花在了虛幻的網絡中。長此下去,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就會逐漸消沉,在心理上和正常的學生產生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對其無法產生有利的影響。
二、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對策探討
(一)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識涵量
知識內涵是提升高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基本保障,在過去,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從各種報紙、電視、雜志中來收集教育素材,這種方式采集到的資料相對分散,而且效率較低,讓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而在網絡環境下,這些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輔導員可以利用網絡上資源的共享,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制約,在網絡上搜索圖文并茂的教育材料,從而讓思想政治教育體現出時代感以及趣味性,網絡中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教育素材,這些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吸引力與感染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與文化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現代教育意識也應該隨之提升。
(二)通過建立班級網站增強班級凝聚力
輔導員可以通過建立班級網站或者班級網絡社區的形式,來給學生提供一個發揮個性、自由學習的空間。在班級的社區網站上,輔導員可以將班級建設方案、思想政治學習資料以及其他材料放在上面進行共享,讓學生可以直接從上面了解班級情況,學習知識,進行交流和學習。班級社區網站的建立,讓班級中的同學交往互動更加自由也更加密切,在過去一學期下來很多學生甚至不認識自己的同班同學,而在班級網站上,他們可以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貼上去,并且去認識自己感興趣的同學,促進了班級的整體凝聚力,也讓學生拓展了人際交往面,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互相了解,班集體的教育功能得到了發揮。
(三)使用電子郵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輔導員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尤其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利用電子郵件來和學生進行溝通。學生可以通過匿名發送的方式來和輔導員提出自己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或者思想問題。網絡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很多平時較為內向的學生也可以利用匿名郵件的形式來和輔導員交流自己面臨的一些困惑或煩惱,網絡上的溝通很好的避免了直接面對交流的緊張與尷尬,學生的思想處在一種輕松的狀態下,能夠將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向輔導員說出來,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
三、結語
高校輔導員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的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盡快轉變自身角色定位,從而適應網絡時代的需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有利條件,利用網絡來更好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更好的引導學生,促進大學生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就業能力的提升,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
參考文獻
進入21世紀,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對傳統教育領域所帶來的顛覆性革新正在被大眾所認知和接受。近幾年,在線網絡和高等教育的融合日益成為國內外教育領域學者和專家關注的熱點。2005年,GeorgeSiemens首先提出網絡時代的連通主義學習理念。他指出,傳統的靜態、分類與層級化的知識發展到網絡時代已變成動態的、網絡化的知識流,因而學習也應是在動態連結的知識網絡中形成知識節點的過程。張振紅等(2013)指出,國外從開放課件(OCW)運動到現今的MOOC學堂的流行,正是體現著學習本源的回歸,MOOC應和傳統課堂教學的融合,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無時間和地域要求,無費用和學歷限制的學習環境。陳希等(2014)認為MOOC的優勢在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克服了傳統教學中老師授課的不可逆性,利用移動設施將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得以利用。此外,劉繼斌,趙曉宇,黃紀軍等學者也介紹了MOOC教學模式設計的一些基本思路??偟膩碚f,目前國外很多專家及組織針對于MOOC和高等教育課程設計進行了研究,但目前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國內這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MOOC課程旨在進行大規模學生交互參與和基于網絡的開放式資源獲取的在線課程。雖然僅僅發展數年,但其實踐卻走在理論前面,在探索中出現了多種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外都在積極的研究、探索MOOC的課程模式,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已經與Eddy合作,其他知名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也開發了MOOC課程等,國內MOOC課程的發展越來越具規模。在投資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雖然已有一些高校對網絡課程進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以及培養模式還比較少見,因此,設計基于投資學專業的MOOC教學模式,并提高投資學專業的培養質量,是當前高等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投資學MOOC教學改革內容
針對MOOC和投資學專業課程的特點,依托MOOC在線教育相關設計原則,我們提出包含“MOOC課程的硬件設施建設”、“投資學專業課程的流程再造”和“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機制改革”等三方面的投資學專業MOOC課程教學改革模式。
(1)MOOC課程的硬件設施建設。MOOC課程的核心在于在線網絡的建設,像界面交互平臺等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獲取答案和信息的效率以及師生、生生互動的可能性。在引入先進的MOOC平臺的同時,注意其適用性。
(2)投資學專業課程的流程再造。MOOC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投資學課程教授方式,需要圍繞學生設計的學習規則和學習能力規劃新的授課流程,加強對于應用實踐方面的培訓。強化課外和課堂學習、線上和線下學習功能互補的特征。
(3)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機制改革。結合MOOC的在線評分、學生互評等模式,設計團隊學習模式,改進學習效果的評價機制。
三、投資學MOOC教學改革目標
簡而言之,投資學MOOC教學改革目標位: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對基于MOOC的投資學專業課程的設計,有效降低學生在學習時間、地域方面的限制,利用師生互動以及學生內部交流等方式,提供有效的資源擴充渠道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及時強化專業學習的效果。同時這也是順應網絡技術和高等教育教學相結合的潮流,創新投資學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在網絡時代的知識學習能力。具體來說,教學改革的目標包含以下幾個子目標。
(1)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同學間的互教互學、教師的關注和反饋等,強化學習效果。
(2)順應科技對于教育領域的創新發展方向,鍛煉學生利用網絡新技術持續學習,全面提升學生利用投資相關理論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3)通過MOOC教學模式改革,改進教師群體對自身角色定位的新認識。研究式教學、知識的更新、新教學模式的實施,都要依賴教師的努力工作,新技術下教師既是教學方式倡導者也是親身實踐者,這有助于實現從單純的“教”到全方位輔助的轉變。
四、投資學MOOC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網絡技術和傳統課堂教學的融合意味著教學內容,教學網絡技術、授課模式等多方面的變化。技術是基礎、內容是核心,MOOC課程的引入需要循序漸進。總體上通過對硬件技術、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的改革來逐步實施。
(1)建設投資學專業的MOOC網絡平臺。利用近年來國內外知名高校發展MOOC平臺的機會,基于投資學專業自身的特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入合適的MOOC平臺,通過合作等方式將一些優質的投資學相關公開課程引入到專業學習中,提升課程質量。
(2)結合MOOC的特征對投資學課程和教學進行系統化設計。構建投資專業授課小組,以學生學習路徑為核心對投資學課程進行設計。對課程目標設置,話題、時間及作業安排等進行規劃,按照主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合理地組織和編排課程內容、強化投資學專業課程的內在聯系,增加課程視頻、在線測試練習、網絡討論版等豐富教學內容。
(3)改革教師的學習支持服務。發揮教師在引導學習方面積極作用,建設投資學專業的主題教學模式。一方面,學生依據學習主題,在課后通過材料以及和同伴溝通等獲取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MOOC平臺加強對投資實景演練以及實驗、案例教學的投入,強化強化復雜學習任務的實踐。
(4)創建共同合作的學習情境。利用MOOC平臺構建協作式學習系統,發回網絡技術優勢,使得教師團隊及時追蹤學生的學習實踐,協助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學習來建構知識。同時,利用論壇、聊天室、學習小組等方式構建交互式合作學習,促進其協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