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9 15:1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碳環保合理化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費現狀;社會實踐調研
引言
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一股低碳旋風席卷全球,也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于“低碳”概念的關注。發展低碳,不僅要發展低碳經濟,更要發展低碳生活。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業、交通相對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構成,其衣食住行都會產生碳排放。因此,引導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設低碳城市的關鍵。
在參閱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課題組在東北、華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進行實地調研,并通過網絡集中對南部地區的城市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同時赴秦皇島市居民社區開展關于“低碳生活知識”的宣講活動。此次調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為調研對象,遵循隨機抽樣原則,共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會調查,從城市居民生活消費現狀中尋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為習慣,分析現存問題,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議。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費現狀
對中國居民生活消費現狀,課題組從居民對低碳知識的衣物購置情況,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住房裝修和家電使用情況和出行情況四個方面進行調查。
(一)中國居民衣物購置情況
課題組對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選擇,洗滌方式和購置頻率等方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質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纖類,占所有面料的28%,麻類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訪者經常穿著牛仔褲;衣物的洗滌方式中,機洗和手洗的比例相當,分別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較少,占受訪者的3%;在衣物的購置頻率上,一個月到半年購置新衣的人數居多,占受訪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歲的女性受訪者為主,購置新衣的時間在一個月以內和半年以上人數相當,分別占受訪者的23.3%和25.2%。
(二)中國居民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
對城市居民日常飲食結構的調查顯示,約有82.3%的受訪者以肉類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訪者以素食為主;對反季蔬果的選擇總體上比較理性,54.4%的受訪者偶爾購買,18.5%從未購買,但仍有27.1%的受訪者經常購買。另外,對城市居民飲食方面的消費習慣的調查顯示,在家烹飪的受訪者占總體的32.3%,其余67.7%的受訪者均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選擇外出就餐,9.1%的人選擇叫外賣。調查顯示,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會有外出就餐消費,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費情況。此外,在餐具選擇方面,62.2%的受訪者出門就餐選擇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帶餐具,但仍有30%的受訪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費情況
(三)中國居民住房裝修和家電使用情況
從裝修情況來看,64.5%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有環保裝修材料,但沒有專門去采購,2.4%表示根本不知道環保裝修材料;65.3%的受訪者表示房屋裝修最關心的是價格,30%最關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關心的是豪華程度。在家電使用上,課題組對居民家電的使用時間、次數等調查。54.8%的受訪者夏日將空調設定在20~25度;46%的受訪者冰箱內存放的食物超過容積的80%。①
(四)中國居民出行情況
在出行方面,課題組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選擇,城市家庭私家車擁有、排量及使用情況,以及出行目的。結果顯示:僅有12%的受訪者選擇步行的方式出門,87%的受訪者表示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用步行、自行車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車及自駕車;擁有私家車的受訪者占到了總體的41.4%,其中68.6%的受訪者選擇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車,24.3%的受訪者選擇小排量汽車,7.1%受訪者選擇大排量汽車;對購物地點的選擇,超過80%的受訪者偶爾或者經常去外地購物。
二、低碳視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中國城市居民生活消費現狀的調查,課題組發現其中有許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為習慣,主要問題如下:
1.中國居民對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滌過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對牛仔面料的衣物購買量很大,而對麻類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購買。
2.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數比例較大。第一,飲食結構以烹飪過程中碳排放量較高的肉食為主;第二,仍存在經常購買反季蔬果的情況,而反季蔬果的種植及運輸過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應季蔬果,經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體健康;第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就餐,而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訪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國居民對環保裝修材料和節能家電的了解度及購買量不足,多數人不能做到基本的節電行為。第一,環保裝修材料進入市場已多年,但中國城市居民的采購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環保裝修材料;第二,大多數居民對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電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存在許多浪費現象,例如53.2%的受訪者在關閉臺式電腦后沒有關閉顯示屏,63%的人的電腦不使用時沒有啟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訪者不能做到將不用的充電器從插座上拔下,16%的受訪者不能做到隨手關燈這些基本的節電行為。
4.中國居民選擇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數較少,私家車購買行為不夠理性。從各種出行方式選擇的人數比較來看,幾乎沒有人選擇步行的方式出門,同時,課題組對城市居民私家車擁有量的調查中顯示,城市中私家車擁有量在不斷且快速上升,越來越多的車輛上路帶來更嚴重的空氣污染和交通問題,如道路擁擠,停車困難等。調查還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購車時會選擇小排量汽車,而在選購第二輛汽車時汽車的等級往往高于第一輛汽車,更多的考慮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車。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造成中國城市居民生活消費中不低碳的行為習慣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場、政府和媒體三個方面。
1.居民自身對低碳知識了解不深,自主環保意識較差。調查顯示,80.6%的受訪者是從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詞的,但51.3%的受訪者表示對“低碳生活”的具體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訪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費。另外,81.6%的受訪者愿意為環保事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機會,72.4%的受訪者愿意參加植樹等環?;顒印5?,實際上僅有60.8%的人有過參加環保行動的經歷。而受訪者中僅有4%是經常開展或參加環?;顒拥?,且所參加的環保行動多為學校,或是工作單位強制要求的,自主環保行為較少。
2.市場上環保產品價格較高,商家對其宣傳力度不夠。環保產品價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在購買日常用品時可能會選擇節能環保的產品,而其中52.3%的被調查者會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來決定是否購買。另外,環保產品的影響力及商家推銷力度不夠,消費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節能效果帶來的長遠利益。
3.政府媒體對“低碳”相關概念的宣傳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對“低碳”相關概念宣傳力度不夠,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詞,對于其內涵和好處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體的誤導使一部分居民認為“低碳”就是環保,而忽略了“低碳”帶來的經濟效應及解決城市發展瓶頸的作用,另外,對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環保產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夠,調查中多數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衛生,有許多潛在的致病因素,當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過程以及現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過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銷售的現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單位提供的公共環保機會較少,沒有對居民的環保節能意識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第三,一些地區公共基礎設施不健全,如僅課題組走訪的四個秦皇島居民社區中兩個就沒有設立分類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較慢,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嚴重,這是城市居民不選擇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議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費大約是農村人口的3.5~4倍,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問題,中國更應該發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節能減排,盡可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課題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議:
1.居民的生活消費上應注意做到節能低碳,具體建議如下:(1)在衣物購置方面,選擇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輕人應減少購買服裝的頻率、選擇環保洗滌劑、手洗代替機洗、舊衣翻新、舊物利用;在面料的選擇上,多選擇棉麻制品,盡量少選擇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選擇白色、淺色、無印花、小圖案的衣服;①盡量不選擇“抗皺、免燙、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方面,合理搭配葷素食物,盡量食用應季蔬果并在家烹飪,減少購買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數,此外,外出就餐養成自帶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習慣。(3)住房裝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環材料,可以更多地選擇一些類似輕鋼龍骨、石膏板等輕質隔墻材料,少用黏土實心磚、鋁合金門窗等資源浪費較大的材料,從側面降低家裝工程的碳排放量;裝修設計中須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盡量減少電燈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鏡子,盡量選用淺色墻漆、墻磚、地板,減少過多的裝飾墻;此外,搬新居時,能繼續使用的家具盡量不換。在家電使用上,選擇節能產品;避免浪費現象,養成節電節能習慣。建議各社區征集家電使用小竅門,舉辦合理使用家電的宣講會,介紹各家電的節電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數、時間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購買中小排量汽車;盡量不選擇自駕游,多參加一些徒步、騎行活動,在節能的同時強身健體。政府也應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給小排量汽車稅收優惠,增加公共交通補貼,降低公共交通價格,城市設置公交車專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2.開發價格較低的節能環保產品,加大對環保產品的宣傳,尤其是對環保產品帶來的長遠利益重點介紹。居民不購買環保產品主要是受經濟條件限制,而多數環保產品價格雖然高于普通產品,但其節能效果帶來的經濟效應遠遠高于其與普通產品的差價,必須讓消費者認識到這一點。
3.加大對“低碳”相關概念的宣傳力度,使居民認識到“低碳”的內涵和其經濟效應等益處??梢酝ㄟ^公益廣告,低碳類電視節目,報道低碳新聞,深入居民社區開展“低碳”宣講會等途徑進行宣傳,讓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帶來的好處,在此過程中培養公民的環保意識,讓大家知道,環保并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個公民的事,是全社會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對環保產品進行價格補貼,如減少環保產品消費稅、增值稅,指定環保產品為部分“家電下鄉”專門產品,對生產環保產品的廠商提供資金支持;第二,各單位提供植樹等公共環?;顒?,培養居民環保意識,而對個人的自主的環保行為,當地政府應大力提倡并給予獎勵,這樣才能將城市居民的環保激情釋放出來,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強監管力度,調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設置公交車專用車道,但對其“專用性”的保障情況并不盡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奧運期間實行單雙號行車對交通問題的解決效果顯著,建議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區域實行單雙號行車。
我們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有關,如果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適度消費的方式,那么“低碳經濟”是有可能實現的。可見構建低碳城市,不僅僅是政府的職責,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社會調查實踐,讓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識,體會低碳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進而從衣食住行每個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為構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付允,馬永歡,劉怡君,牛文元.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4).
[2]趙一平,孫啟宏,段寧.中國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響應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劉傳江,馮碧梅.低碳經濟對武漢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的啟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方式,以節能減排為主題,注重環保技術,降低碳的排放量,阻止氣候變暖,以達到保護全球環境的效果。就目前我國企業而言,實現低碳經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而創新技術需要的是資金的支持。低碳產業經濟的發展特點是前期投資多,規模大,融資鏈長,資金回收期較長,所以各大企業在這種低碳經濟視域下如何進行融資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低碳經濟;企業;融資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綠色環保概念的提出,低碳經濟逐漸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他提倡的利用清潔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不論是對于個人、企業、國家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光是我們國內,整個全球都認識到了這一情況,環境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他直接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不僅要享受現在,更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低碳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瓶頸是融資問題,所以研究基于低碳經濟視域下企業的融資路徑是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通過對現實的背景分析,并了解我國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旨在加大創新力度,踐行低碳發展觀。
二、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融資問題
現代企業在走低碳經濟的這條路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前期成本投資,如果這個問題能得到有效的解決,企業將會更好地發展環保經濟。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良好的成本管理,而成本問題也就涉及到融資問題。然而,我國企業雖然在這幾年成本控制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融資方面。首先是成本管理意識淡薄,一直以來,企業都會設立專門的成本會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企業一般認為像這些損益類賬戶都應由企業領導和成本會計直接管理,而普通員工則只是作為生產者,并沒有積極的學習成本管理,缺乏對成本的控制意識。其次是成本管理中面臨的融資問題。低碳經濟需要的是高科技和節能減排技術的支持,這就需要大量投資資金研發新技術,而一般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并沒有走低碳道路的原因。所以,企業的融資問題是個很棘手的事情。最后是企業的融資渠道過于狹窄,大多數的企業籌資渠道比較單一,即通過銀行貸款或抵押資產。我國當前的金融市場不成熟,金融資產結構不合理。我國企業始終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普遍都是資金不足,規模小,資本少,可抵押的不動產也相對缺乏。所以企業的信用等級一般比較低,公司存在著風險,銀行等金融單位就不愿貸款給他們。這樣就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更不利于低碳經濟的形成。
三、低碳經濟模式下企業融資途徑
(一)完善金融市場,增強政府職能在低碳經濟市場中,政府作為領導部門,應該多加融資機構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多為企業找融資渠道,提供充足的資金流,加快低碳經濟項目發展,最后實現同步增長。低碳經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靠企業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更快的實現目標。我國的金融體系不夠完善,而這靠的是政府的相關制度安排,所以,政府作為主導機構,要幫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以擔保的形式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拓展資金市場,加大直接投資企業現在大都采取的是間接融資,無形中為企業增加了一定的負擔,所以政府應該加大直接投資的力度,為企業的資本提供直接的資金支持。在資金市場上,可以優先安排技術力量和一定的資金保障,允許低碳企業走綠色通道,對于資金取得放寬限制。在資本市場中加大投資力度,大力支持,鼓勵低碳技術的開發。還可以通過建立相關基金部,專門支持低碳企業和新能源企業的技術研發,扶持他們進入債券市場。
(三)降低融資風險,規范交易場所低碳經濟的發展不是短暫的,而是長期的發展過程,他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并且資金的投資期較長,回收期長,當然這對于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融資風險。這就需要國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企業融資風險,增強對低碳技術的研發支持,對于企業的盈利分析要有特定的評估機構和評分制度,給予盡可能的放寬,為金融機構在低碳領域的融資提供良好的依據,并最終實現降低融資風險提高企業效益。
(四)全球化經濟,走進國際軌道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世界融資走向了國際化軌道,我國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積極與國外交流,借鑒國外先進技術,拓寬融資渠道,始終以低碳減排為宗旨。我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可以采取赤道原則,既可以保護環境又能提高經濟效益,節能減排是全球性的任務,與國際先進融資機構合作來更好的開發我國融資市場,將市場和政府有機的結合起來。
四、結束語
低碳經濟的特點是耗能少,污染低,排放量小,一直以來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理念,是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和諧統一的一種環保生態經濟模式。但是,短期角度來看,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前期投資大量的資金,傳統的技術耗能高,污染嚴重,不能適應現代環保經濟發展的狀況,所以立足企業長遠發展,低碳環保才是首選。本文基于低碳經濟模式下的企業融資的現實情況進行研究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提出合理化建議,旨在創新技術實現低碳經濟發展,以此來達到保護環境提高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潔,溫輝,劉運材.低碳經濟模式下企業融資機制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年6期
[2]劉國斌,張令蘭.碳金融視角下建立我國鄉鎮企業融資載體渠道分析[J].商業研究,2012年11期
關鍵詞:建設項目 竣工 驗收監測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216-01
當前,隨著生態友好型城市規劃建設和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加強城市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已成為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最后技術把關環節,也是貫徹執行《環評法》、《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等環保法律法規的重要技術依據,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科學內涵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即建設項目竣工后,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進行驗收監測或現場調查,考核建設項目是否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活動。就其實務操作過程而言,具有以下兩方面特征。
第一,系統性。除建設項目環保設施排污狀況外,從項目立項、設計、施工直至試生產的全過程也都在環保驗收監測的檢查范圍內。
第二,動態性。驗收監測應選擇在最不利的參數條件下進行,獲取詳實、可靠、穩定的監測數據,以準確評估環保設施在變化的多維變量中的運行效率。
2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2.1 工業生產型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不到位
導致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不到位的主要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企業生產量或處理水量低于設計能力的75%,驗收監測所得數據不準確。由于部分工業行業生產存在季節性波動規律,生產淡季時生產量往往低于設計規模的75%,這就導致污水處理設施并未經受設計水質、水量的全面考驗,驗收監測結果無法真實反映其運轉效果。第二,忽視了驗收監測受氣溫、試運行時間的影響。尤其是對污水處理生化處理過程中水溫20~30℃、10℃以下和35℃以上時的凈化效果未作區別檢驗,無法獲取穩定、可靠的監測數據。
2.2 環保設施“三同時”執行不到位
目前,建設項目環保驗收監測仍局限于對環境治理設施末端排放污染物及其濃度的監測,在建設項目環保設施設計、施工和調試運行還存在有監督缺位、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2.3 忽視非工業生產型及區域性建設項目的驗收監測
就防治污染與生態保護并重的低碳經濟理念而言,非工業生產型性建設項目類型多樣,環境影響復雜,工業園區等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在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因此,驗收監測局限于對工業生產型建設項目環保配套設施的驗收,簡單地將工業建設項目的驗收監測內容、技術要求套用在非工業生產型建設項目的驗收監測工作上,顯然是無法滿足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客觀要求的。
3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的若干建議
在新形勢下,針對長期驗收監測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我們需要創新治理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理念,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落實到驗收監測工作中來,構建完善的建設項目環境安全防控體系,為環境管理提供扎實、可靠地技術支撐。
3.1 嚴把竣工驗收監測前置條件
要制定驗收監測方案,斟酌竣工驗收監測的基本條件,確定主體工程及主體工程配套環保設施應建設及實際完成運行情況,待企業生產負荷必須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75%以上后,再進行正式驗收。
工藝流程方面,應現場查看檢查企業生產工況、生產運行記錄,復核建設項目規模、生產工藝、產品等方面與項目批復的設計要求是否相符。污染物處理設施、處理工藝方面,需要對照環評報告及批復,現場監測設施處理量與設計量、運行負荷,確定其是否符合工況要求;查看外排污水中是否有第一類污染物,等。廢氣測量方面,要從確定設備運行、生產產量及原輔材料使用量等確定生產負荷,結合設備運行電流、風機風量、設備壓力等資料綜合判斷生產工況。
3.2 嚴格控制竣工驗收監測時機
依照驗收監測方案確定監測點位、頻次后,為確保采樣數據的準確性,在采樣、監測時機的選擇上應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對生化處理設施的驗收監測,應盡量選擇在最不利的氣候條件下進行,高溫工業生產污水采取降溫措施,低溫污水應采取保溫措施,將污水溫度控制在20~30℃左右;第二,準確把握采樣時間,確保各處理設施單元采樣均來自同一水體,準確計算單元處理設施的運行效率;第三,認真抽查治理設施運轉情況,在出具驗收監測報告前要進行隨機抽測,采樣檢查主要污染物的濃度,確定企業環保設施運轉的穩定性和達標的長效性。
3.3 開展區域性建設項目的驗收監測和公眾參與機制的引進
建設項目環保驗收要從新型工業化的高度,從宏觀上檢查區域規劃項目的合理性、環境承載能力的可靠性、污染集中控制及生態修復措施的可操作性等內容。區域性驗收監測項目環境影響因素復雜,在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當就建設項目區界周圍是否有學校、醫院、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進行走訪檢查,對照環評報告逐項落實搬遷、防護距離、生態恢復、綠化措施等,確定監測點位,并在驗收完成后加強監督監測,使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與污染源監督管理得到更好地銜接。對于公眾直觀的、敏感的環境問題,可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表或企業公示等形式主動征求當地公眾的意見,整理公眾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并在并在監測報告中匯總,反饋給建設單位及上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使各項環保驗收監測情況更為準確、全面。
4 結語
在當前總量減排的大形勢下,要實現達標驗收與總量驗收并重發展的環境管理目標,加強落實各項環保指標及減排措施,是驗收監測工作面臨的新要求、新挑戰。因此,監測人員需要不斷地學習研究,通過改進各項監測技術及工作,客觀、公正地反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環發(2000)38號文件.關于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Z].北京:國家環保總局,2000.
[2] 張強,商博.關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數據在污染源監管中應用的思考[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行業競爭形勢也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而日益激烈,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同時它也是當前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供電企業應該結合創先工作加強線損率指標管理,持續推進節能辦公,向員工征集節能合理化建議,倡導全局干部職工共同節能,努力營造濃厚的節能氛圍同時,深入開展節能宣傳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好節能服務工作,認真做好客戶節能診斷以及新增用電項目的能效評價工作有效促進綠色發展。
1 供電企業的節能減排現狀
1.1 節能減排意識不足
雖然國家為了電力企業的節能減排召開了多次會議,制定了許多政策,但是真正得到電力企業和員工的貫徹實施的情況少之又少。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很多供電企業和其員工認為只有在發電環節應該重視節能減排,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供電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沒有很高的節能減排意識。據統計,只有30%左右的員工認識到供電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員工意識的提高還有極大的空間。
1.2 供電企業節能減排政策不完善
供電企業和別的社會企業不一樣,供電企業沒有很多的競爭對手,造成競爭機制不完善,供電企業缺少通過降低輸電成本來增加企業的競爭力的動力,并且供電行業的節能減排的實施主要靠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用行政手段來推動和實施,許多政策與當前的供電行業的實際不相吻合,更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來規范供電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加之忽視調動企業及其員工的積極性,電力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缺乏有力的監督和考核,使節能減排工作遭受到巨大的阻礙。
1.3 科技含量低
目前的供電行業中,在電網的優化上下的功夫不多,電網設備科技含量不高,線損率居高不下,據統計,目前中國的線損率高達 7.8%,比西方國家高了 1個多百分點,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更大,這些情況直接浪費了大量的電能,進而直接造成了電網建設水平的低下。
2 供電企業節能減排的措施
2.1 制定合理政策 提升節能意識
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不光是喊喊口號、做做樣子,而是要付諸實踐。國家相關部門要根據電力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加強監督,確保節能減排的各項政策的執行;宣傳部門應做好工作,提升電力企業特別是供電企業和員工的節能減排意識。只有三管齊下才能確保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進行。
2.2推進節能辦公降低電量損耗
供電企業應該明確目標,對年度線損指標進行細化,編制節能降耗實施萬案,按季度組織召開線損專業會議,實現線損指標工作一體化管理,完成線損四分管理系統、四合一系統連接和兩個系統計量點對接,開展線變、戶變關系清理,保證線損的正常統計與分析。
節能減排,從降低辦公能耗開始。潮州供電局積極推進節能辦公,強化辦公節能教育與宣傳,開展使用環保再生紙等專項活動,堅決執行“限塑令”;推廣和使用高效節能燈具和辦公設備,組織員土開展能源緊缺體驗活動,增強員丁節油、節電、節水、節約辦公耗材的自覺性。
2.3多渠道節能宣傳獲好評
供電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廠播等媒體平臺,及時對“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進行廠泛宣傳在營業廳擺放節能宣傳資料,播放南網公益廠告,主動向來繳費的客戶講解節能常識,倡導節能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發放低碳生活的宣傳資料,宣傳合理用能、提高能效、減少浪費的節約理念,進一步提高全民節能意識,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2.4 建立健全常態管理及節能考核機制
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節能管理工作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細化分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在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理論線損的指導作用,細化線損小指標,實現供電所、線路、臺區及管理人員的“四分”管理及考核。除此之外,按照節能企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 從節能目標完成及節能措施方面,對全公司節能情況進行嚴格考核,確保節能機制的常態運行。
2.5 加大節能降損宣傳力度
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節能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節能優點,鼓勵客戶淘汰自有高耗能器具,對新建在建小區推廣安裝太陽能采暖及變頻鍋爐。加強對階梯電價的宣傳,鼓勵客戶積極使用節能用電設施。
2.6 加強需求側管理,拓展節能降耗途徑
通過制定有序用電方案, 做好負荷預測及電力市場預測工作,提前制定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錯避峰方案及調荷輪休方案, 使高耗能企業及大工業用戶在用電高峰時段積極錯避峰用電。
2.7 科技應用助力節能減排
通過積極推廣應用預付費磁卡表、 大用戶及變電站遠程抄表,運用調度自動化、檢修專業化、運維一體化及農電ERP系統、 營銷 SG 186系統及生產MIS 等手段,積極推廣使用節能器具和節能工藝。通過進一步深化線路無功自動補償, 使10 kV 線路功率因數一直保持在 0.9 以上。
2.8 加強客戶需求管理 提升終端用電效率
作為供電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客戶需要用電時,要深入了解客戶的用電需求、用電設備以及用電設施的技術性能,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提倡客戶使用節能環保的用電設備,如采用節能型的配電變壓器;同時建議客戶合理分布用電負荷,深入了解客戶的用電設施以及設施的用電情況,為客戶制定真實的、詳細的節點診斷分析報告,再通過調整,使供電負荷分布合理,從而進一步提高電的利用率。
一、全市科普聯席會議制度建設不斷健全
今年市科技局進一步加強了對科普工作的宏觀管理、組織協調,特別在調動社會各屆力量參與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地運作,促進了科普工作的開展。圍繞“市科普工作規劃”,認真宣傳落實《科普法》,及時做好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機構的完善健全工作。各成員單位同心協力、齊抓共管,認真履行職責,發揮部門優勢,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探索新形勢下科普表現的有效形式,呈現出勃勃向上,協調有序的局面,使我市的科普工作有了新的發展。
二、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校的學科教學互相補充,互相促進??茖W興趣班的開設,不僅使協會各項工作有了合適的載體,更主要的是,促進了各學??萍冀逃拈_展,從而使學校素質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入。市科協、市教育局共同舉辦第三屆青年創新發明大賽,鼓勵各種形式的自主創新和文化創意。開展第三屆“市青年創業先鋒”評比,樹立青年建功成才的時代典型,在全社會樹立“學習青年先鋒、爭當青年榜樣”的良好風尚。
增強專業組的活動功能,發揮團體會員的作用。積極倡導以學校為單位開展小型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科技活動,擴大參與面,豐富活動形式,深化活動內容,豐富和發展學校第二課堂。積極倡導把學??萍蓟顒拥拈_展列入素質教育的評估內容,進一步促進學生科技素質的提高,為素質教育服務。
“低碳生活”是今年科普宣傳活動的重點內容,為在青少年中宣傳普及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識,在全社會營造關注低碳經濟、走近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圍。根據教育部辦公廳、中央文明辦秘書組、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辦公廳和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我的低碳生活——2013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的通知》的要求,協會組織我市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此次活動,參與學校安排專門輔導員進行專題輔導,學生結合網上輔導材料和活動手冊,認真進行實踐活動,提交實踐報告,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市科協、是教育局通過組織青少年“低碳生活征文”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識,主動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整個家庭,進而使整個社會加入到建設低碳城市、建設生態文明的行動中。
三、扎實開展農業科普工作
2013年的農業科普工作通過形式多樣的指導、培訓方式和技術交流平臺,宣傳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技術水平,為我市現代農業生產科技化提供技術支持。主要是:農業科普宣傳廣場化、電視化、電波化、網絡化、短信化、電信化、課堂化和結對化。主要工作有:①推進科技惠民工程。通過完善實施意見,召開現場推進會,落實專家幫扶,表彰獎勵等措施,推進幫扶結對致富項目順利實施;積極做好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科技素質培訓基地的新三年規劃和建設,引領農民增產致富。充分發揮科技素質培訓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科技培訓、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使全市“一站一欄一員”覆蓋率達100%、科技帶動農戶人均年純收入增長20%以上。②推進農民科學素質,組織“星火人才”、“綠色證書”、專利、網絡、農村黨員干部實用技術等科技培訓。積極做好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科技素質培訓基地的新三年規劃和建設,引領農民增產致富。充分發揮科技素質培訓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科技培訓、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使全市“一站一欄一員”覆蓋率達100%、科技帶動農戶人均年純收入增長20%以上。建設好科技創新基地——省雜交晚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理工-端木銀熙水稻育種研究推廣中心,開展多方面的水稻育種研究推廣工作。③推進“科技下鄉”工作。積極參與了2013年度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既有書畫家現場寫春聯、畫年畫送村民,又有圖書優惠展銷;既有健康體檢、法律咨詢,又有送科普書籍、青年志愿服務,深受農民喜愛。
四、加強對企業科技人員的科普宣傳工作
由市總工會牽頭,聯合市人才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經信委、團市委、市婦聯、工商聯等部門,開展以“促進創新發展,推動轉型升級”市萬名職工職業技能操作大賽,共十個工種。開展第四屆青年創新發明大賽,鼓勵各種形式的自主創新和文化創意。開展第三屆“市青年創業先鋒”評比,樹立青年建功成才的時代典型,在全社會樹立“學習青年先鋒、爭當青年榜樣”的良好風尚。
市總工會組織和動員職工圍繞企業生產技術難題,開展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技術操作比賽等活動,重點抓好數控機床大賽;在吸收、消化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改進技術服務等方面,發揮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能工巧匠的積極作用;發揮勞動模范示范帶頭作用,設立勞模創新工作室;依托職工書屋建設,在職工中廣泛開展科普知識宣傳。
五、充分發揮媒體、網絡為科學普及宣傳的作用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網絡等媒體,辦好科普節目和科普欄目,宣傳現代科技發展。加強科普網站建設,充分發揮網絡文化在提高公民科技素質中的作用。①市文廣新局在鎮場廣電站廣播自辦節目中開設科普宣傳專欄,增加科普宣傳時間;在“午間風”等名牌節目中增加科普內容,定期邀請專家進電臺直播室講解、答疑。②市報社發揮《日報》的黨報宣傳喉舌作用,及時報道我市科普工作動態,適時登載科技知識,辦好“科技”、“環保”、“衛生園地”、“養生保健”、“科技創新”等科技、衛生、農業、環保等專版和專題科普欄目。③市環保局、科技局、科協、農委等開展以“節能減排除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節能減排宣傳活動,印制了宣傳材料3萬份,借用科協布置在社區的廚窗多處、張掛宣傳標語等進行科普環保宣傳。建設和更新改版“科普網”、“啟明星虞城科普網”、“文化網”、“農業信息網”、“公眾環境信息網站-環?!钡纫慌房破站W站。繼續辦好部門自辦的《生態》、《科普新視窗》、《農林信息》等刊物,增加科普內容的比例。
六、不斷加強了科普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工作
2013年的科普工作按照“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整體推進”的原則,動員全社會力量,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廣泛的科普組織網絡,集思廣益,為我市的科普規劃和科普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見和建議,推動科普工作有效開展;進一步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優勢,積極做好不同人群的科普工作;爭取財政部門的協作和支持,對我市的科普項目加大了資金投入,使我市的科普事業有了健康、有序地發展。
一、碳審計應用的國際比較
1.英國:全面推行碳審計,打造零碳社區。英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經濟”和“低碳審計”的國家。2003年,英國政府在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英國是低碳審計起源地。隸屬于英國下議院的環境審計委員在 2009 年的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低碳審計的動因、目標與內容,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低碳審計框架。報告認為低碳審計的具體目標應當包括:(1)低碳政策、法規和制度制定過程的科學性,實施過程的適當性和遵循性;(2)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單位低碳責任履行的效果性;(3)低碳產品補助資金使用的效率與效果;(4)低碳財稅減免的合法性、 真實性和效果性;(5)加強對低碳交易體系的研究。提出了對低碳問題進行全面審計的報告,為其他國家低碳審計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鑒作用。
英國在碳審計取得的成果中, 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低碳社區的建設上。通過碳審計,英國非常精確地計算出社區每一個建造和運行環節的碳排放量,并綜合考慮了降低這些碳排放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美國:抓碳審計重點,提高全民低碳意識。美國對環境的審計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9年,美國對水污染控制項目進行了審計。從《京都議定書》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世界環境審計的側重點轉向對低碳經濟活動的監督,美國也不例外。2009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規定,從2020年起將對進口產品實施碳關稅,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在國際市場上,如果碳關稅得到全面實施,中國制造將面臨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 21%。
美國在進行碳審計時確認其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為二氧化碳,將碳審計界定為直接排放源和間接排放源,通過對一系列排放因素的考核和比較后,美國最終將審計重點確定在三個方面:汽車、房產和生活方式。根據美國碳審計公布的數據顯示,約一半以上的碳排放來自于家庭和個人。因此,美國碳審計的重點放在了民眾的生活方式上,無疑具有針對性, 這也使美國民眾提高了低碳意識,從小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減少碳排放量。
3.香港: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審計。香港是我國率先實行碳審計的地區。香港的經濟體系以服務業為主導,建筑物用電占全港用電量89%。香港整體的溫室氣體每年的排放量的13%是來自能源(發電方面),而79%來自建筑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08年7月推出了香港首部建筑物 “碳審計”指引,適用于商業或住宅用途的建筑物,也適用于大部分作公共用途的建筑物,包括學校、社區中心、運動場館等等。在建筑物使用過程中,對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進行審計,并最終通過乘以相應的全球變暖潛能值,將其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以得出定量的碳審計結果。以此來協助建筑物用戶及管理人員提升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認識、量度其溫室氣體排放表現,并且積極地參與到減排運動中來。政府在碳審計中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多個政府部門投入到碳審計中。在 2010年的碳審計活動中,政府產業署管理的樓宇,已新增44幢大型建筑加入了碳審計活動,還有更多的團體加入進來,必將進一步完善碳審計在香港的實施。
二、國外碳審計對我國的啟示與舉措
1.創造開展碳審計的前提條件。首先,要提升公眾碳審計意識。我國低碳審計起步時間較晚,目前社會各界對碳審計的認知度不高,人們的低碳經濟意識還比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單純追求GDP的高速增長,忽視能源消耗和碳的高排放。為了推動碳審計工作的有力開展,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和審計組織應該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加強碳審計的輿論宣傳導向,提高全社會的低碳環保意識,尤其是對企業碳審計的宣傳與倡導,要求企業履行社會公共責任,深刻認識碳排放的危害性及碳審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碳審計工作,為碳審計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
2.完善低碳審計的法律法規,建立低碳審計的評價標準。我國正在制定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等規章制度,奠定了我國開展低碳審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然而,作為調整審計關系的行為規范與工作指南《審計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卻沒有明確低碳審計的法律基礎,也沒有形成相應的審計準則。碳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具備更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且碳審計屬于新生事物,審計人員缺乏經驗準備,在初次執行碳審計時,必須有章可循。為此,要保障碳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結合國情,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建立評價低碳消費成本和效益的原則及指標體系,加快建設低碳審計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更為具體的碳審計準則和操作指南,對審計目標、審計對象、審計范圍、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審計方法、審計報告等進行詳細規范,指導審計人員開展碳審計工作。
3.培養和儲備碳審計技術人才。開展碳審計工作,除了要求審計人員具備一般項目審計的基本素質外,還要求審計人員掌握各種統計檢測分析的標準和方法,能根據企業能源投入產出的有關數據計算出各種能耗指標,并要根據這些指標分析出企業用能存在的問題,找出節能潛力,提出合理化建議。目前,尚缺乏開展大規模碳審計的審計專業技術人才,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將是開展碳審計的當務之急。在這方面,美國審計機關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鑒的。美國的審計人員不僅包括會計師,還包括律師、工程師和相關行業的專家人員。結合我國審計人員的現狀,政府審計機關和會計師事務所在接觸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業務時,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戶資源和專業技能優勢,并通過引進專業人才,與外部專家合作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
4.明確碳審計的重點內容。 明確低碳審計的重點內容是提高低碳審計效率的關鍵策略,如何明確低碳審計的重點內容應考慮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是否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了低碳消費合理的目標、政策和控制程序。二是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否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我國應確定碳審計的重點,只有先在重點項目上大力推行,才能積累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經驗,并量身制定出合理的審計標準。目前我國現代建筑的碳排放占了全國全部碳排放的將近一半,因此,碳審計的重點應該放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說能耗最大的建筑業應該借鑒香港的經驗,實行碳審計系列活動,這樣就能夠分析出現有的建筑物溫室氣體的排放,找到潛在的節能減排措施。
5.加強與低碳收支相關的財政資金監督。低碳收支的審計監督指的是政府為促進和發展低碳經濟而提供資金運用情況審計。這是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監督機制,也是我國低碳審計急需建設的機制之一。低碳收支的監督應該包括以下幾點:①審查資金的符合性,低碳資金是針對低碳項目或產品而劃撥的,審計中要嚴格檢查項目或產品是否屬于低碳經濟的范疇;②低碳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審查是否存在對低碳資金截留、挪用等現象,以保證低碳資金的真實有效的使用。③低碳資金的使用效果,主要審計低碳資金的使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向有關部門反映這些問題。
呼和浩特市正處于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旅游市場迅速擴大,旅游產品更新換代的發展階段。在全面建設休閑度假旅游城市的目標指引下,通過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對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質量和服務環境,塑造城市旅游品牌,促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設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與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業能級和質量水平,促使城市成為生態宜居、產品供給低碳化與體驗環境暢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創建是推動呼和浩特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引擎,可以進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態內涵。
“十二五”期間,呼和浩特市將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為目標,全面啟動休閑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設。這一目標的實現以旅游業的轉型升級、產業規模擴大、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并以旅游業的品質提升為內涵,對低碳旅游的發展提出了客觀要求,也為呼和浩特市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一)旅游業的轉型升級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為抓手
通過發展低碳旅游,呼和浩特市不僅能夠彰顯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型旅游資源優勢,而且可以推動以運動休閑、健康養生為特色的休閑度假旅游市場的進一步拓展,為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動力。
(二)旅游產業的規模壯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為契機
低碳旅游包括旅游生產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費的低碳化兩個部分,通過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將在旅游飯店、旅游景區、旅游交通等旅游產業的各個領域帶來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效能優化,進而帶動整個旅游產業的規模壯大。
(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為途徑
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場的快速增長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各區、縣、旗的低碳旅游發展也參差不齊。因此,將創建低碳旅游城市作為一項城市整體發展的重要戰略,可以進一步深化旅游經濟的低碳內涵和生態特征,是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基本條件
旅游城市是低碳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低碳旅游也成為城市功能再開發、資源再利用的重要路徑。2004年,呼和浩特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與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呼和浩特市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2011年,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發展條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生態資源較為豐富
經過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治理,呼和浩特市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的保護和改善,生態資源類型十分豐富,構成了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礎。呼和浩特市的風電草原、大青山溝谷、黃河濕地、哈素海、哈達門高山牧場等資源地域特色鮮明,具備開發低碳旅游產品、建設低碳旅游景區的較好優勢。同時,這些資源類型也符合現代人追求自然原生態環境的旅游需求,有助于低碳旅游市場的形成與拓展。
(二)城市經濟基礎扎實
“十一五”期間,呼和浩特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始終保持在全國省會城市的領先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也連年遞增,不斷夯實的經濟基礎是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的物質保障。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能夠為開發各類低碳旅游設施和產品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更有助于在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公民之間形成共識,合力推進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設進程。
(三)旅游市場拓展迅速
“十一五”以來,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市場規模擴大迅速,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良好的旅游市場發展態勢成為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的基本保證。隨著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的不斷拓展,呼和浩特市以草原為代表的原生態環境將具有越來越強的旅游吸引力,綠色、低碳、環保型的旅游產品也更加符合當前旅游市場的核心需求。同時,低碳旅游市場的快速發展對于“天堂草原”這一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形象也具有強大的宣傳作用。
三、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主要路徑
低碳旅游城市作為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種全新定位,在具體的創建過程中,需要全面整合旅游業食、住、行、游、購、娛等各個領域。在相關政策和制度的有力推動下,通過多個主體之間的協同配合,實現全行業共建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反哺行業發展的聯動機制。
(一)試點“低碳旅游實驗區”發展模式,推動旅游景區的低碳化發展
旅游景區是開展旅游活動的載體,在創建低碳旅游城市過程中,將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呼和浩特市應通過“低碳旅游試驗區”的試點發展,培育一批低碳旅游發展的示范性企業,加快景區在規劃設計、接待設施、旅游交通、產品開發、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的低碳化改造和技術更新。同時,以生態型旅游景區為主體,營造具有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低碳旅游環境。
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在建設的大青山生態旅游休閑帶便可以成為首批“低碳旅游試驗區”。大青山作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生態屏障,不僅形成了眾多綠色農業園區的空間集聚,而且依托溝谷縱橫的地形特點,開發了許多以自然觀光、運動休閑、養生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區(點)。已經開發和規劃開發的生態綠道、森林木屋住宿、田園風味餐飲、山地自行車運動等低碳旅游產品,都將有力地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業的生態品質。
(二)完善“綠色旅游飯店”創建機制,推進全市飯店行業的低碳競爭
旅游飯店作為旅游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主要力量之一。通過推行并完善呼和浩特市“綠色旅游飯店”的評定標準,將使旅游飯店在廣泛運用節能減排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成為實施主體,并營造飯店業低碳發展的良性競爭環境。
目前,呼和浩特市尚未形成綠色旅游飯店創建的發展態勢,相關的行業管理監督機制還不健全。針對這一問題,呼和浩特市應著重從兩個方面全面落實“綠色旅游飯店”的行業標準和創建活動:1.實體建設方面,提高飯店建設的節能意識,提高在隔熱、照明等具體環節的節能水平,積極推廣采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實現對中央空調、風機、水泵等進行信息化動態控制;2.飯店運營服務方面,鼓勵員工提出節能合理化建議,倡導住店賓客實踐低碳環保的綠色消費方式,開展諸如“綠色客房”、“綠色餐飲”等激勵性體驗活動,通過系列主題活動擴大低碳旅游住宿的影響力度。
(三)建立多層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統,推廣綠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
隨著游客數量的快速增長,如何實現便利、快捷、舒適、完善的旅游交通成為低碳旅游城市創建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市內交通擁堵嚴重,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較低,中心城區與周邊旗縣區之間的旅游專線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景點的可達性較差。在旅游交通需求日益擴大的情況下,呼和浩特市應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逐步建立一個多層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統。
結合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交通發展現狀,低碳旅游交通系統應當至少覆蓋三個層次:1.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公交專用道,實現天然氣能源公交車的全覆蓋。開辟城市旅游觀光環線,建立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引導游客出行向公共交通轉化。2.景區外部交通。通過開辟旅游集散中心與主要旅游景區之間的旅游公交專線,實現各旗縣區旅游景區外部交通的公共化與集約化,降低節假日交通擁堵所帶來的負面效應。3.景區內部交通。通過合理規劃,使游客能夠采用觀光電瓶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開展游覽活動。在山地、森林、河湖、濕地等旅游景區內,可建設風景綠道,倡導低碳休閑旅行。
(四)健全低碳旅游城市建設的制度體系,加強低碳發展的政策保障
縱觀呼和浩特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各地區的發展水平并不均衡?;谶@一情況,低碳旅游城市的創建必須有健全的政策體系和制度規范作為保障,才能真正實現統籌協調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設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優勢,制定資金、技術、人才、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建立低碳發展的行業標準,并積極調動旅游企業和旅游者參與的廣泛性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