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9 15:1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專業的科研項目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會計專業 碩士研究生 創新培養
一、引言
碩士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結構中高層次的教育,有責任而且有義務為國家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且具備高層次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國家興亡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社會無從發展;沒有創新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愿望也就無法實現。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顯得尤為重要。21世紀是知識競爭的時代,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路子,也就是說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勢在必行。會計作為一門特殊行業,在強調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更注重實踐能力。相比較于本科教學,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放在了理論層次,除了需要提高理論水平,創新培養更是不容忽視。因為研究生的創新培養不僅是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更是國際人才創新競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會計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特別是2006年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會計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會計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而當今國際競爭的主要是知識的競爭,知識的競爭靠人才,人才就是指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會計人才的競爭同樣如此。所以,作為高層次的會計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必須將學生的創新培養置于首位,以便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二、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意識因素 創新意識是影響我國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的最基本因素。如果沒有創新的意識,就無從創新,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創新培養的出發點。然而我國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創新意識的培養上是嚴重不足,從學習動機上看,會計碩士研究生的數量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發展,但質量并沒有隨之得到提高。《中國青年報》2004年的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只有12,01%的人承認考研究生是為了進一步深造,其余大部分都是由于嚴峻的就業形勢而考研究生。從學校和導師看,其未能對創新意識的培養給予重視,會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要求修滿一定的課程,規定發表若干論文,最后進行畢業答辯。但事實上,對于和畢業論文的創新要求,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貫徹落實。甚至有些時候根本不重視創新意識;直接要求碩士研究生進行創新活動,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從學生來看,作為進行創新培養的對象,也不重視自身創新意識的培養,其論文及畢業論文相當一部分都是拼湊而成,根本沒有創新。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是由于學校的創新培養力度不夠造成的。
(二)責任制度與激勵機制 現行的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是按照專業進行各個類別研究生的培養,最終實行的是導師負責制,沒有形成完全適合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條件,這種過于單一的培養模式嚴重阻礙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專業特點的限制,會計專業的研究生無法像別的專業諸如測繪、城規之類專業的研究生一樣,有很多的實際操作機會,總體上講還是以理論學習為主。另外,對于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的激勵機制建設也有待完善。不論研究生創新與否,其得到的待遇幾乎沒有差別,這嚴重阻礙了研究生進行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三)環境因素 構建適宜創新的環境對于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至關重要。隨著我國加入WTO,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會計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就現階段的師資力量、科研項目來講,創新條件是遠遠不足的。所以,會計專業的研究生在培養期間也要與時俱進,多關注一些學科前沿發展的項目。部分高校包括一些財經院校,忽視了對于會計專業創新環境的建設,學術性的報告較少,對會計發展前沿了解太少,缺少專門的會計交流平臺,沒有形成濃厚的會計學術氛圍。會計專業的研究生導師在學生創新培養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導師本身應是高水平的學者;另一方面要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F階段部分導師未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阻礙了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
可以看出,我國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培養是受意識因素、制度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所以,在對其進行創新鮮養的過程中,應以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為出發點,通過營造創新環境,鼓勵研究生自行設計、自主選題、自己動手、自由探索,進爺自主創新。
三、會計專業研究生創新培養的建議
(一)培養創新意識 對于會計專業研究生創新的培養,必須結合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就是從整個研究生創新培養的需求,結合會計的特點,對會計專業的研究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以達到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會計人才的目的,為社會輸送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較強的會計實踐能力和相當創新能力的專業高級人才。創新意識是進行創新的最前提條件和最基本條件。會計產生于生產經營活動,用于反映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的新的問題。對于實施會計行為的主體――會計人員來說,就需要有發現新問題的洞察力,這就要求其必須具備創新意識。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經濟交流日益密切,會計國際化已成必然趨勢,會計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我國2006頒發的新會計準則就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趨同邁進了一大步。在這種大形勢下,對于會計專業的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作為會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沒有創新的話,其實踐能力與本科相比不可能獲得大的提高。所以,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應該通過培養創新意識提高理論層次,通過理論層次的創新達到在實踐中創新的目的。
(二)培養創新能力 我國會計碩士研究生培養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1)培養綜合性的會計人才。碩士研究生在培養期間,課程不是很多,因此如何更好的選擇適合課程十分重要。對于會計專業來講,要想培養綜合性的專業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應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基礎之上,注重本專業的前沿發展動態,只有這樣才能綜合把握會計學科的發展方向,激發對會計的興趣。學??梢悦嫦蛩械难芯可赃x修課的方式設立計算機、生物科學、時事政策等通用性的課程,這對于碩士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充分的職業道德規范和相當的法律知識,以便在工作中具有必要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保護意識。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中,開設諸如會計倫理學、經濟犯罪、刑罰等課程,定期的舉辦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知識講座等。據資料顯示,財務總監、財務經理、財務主管等高級會計人才要求具有會計師以上職稱的超過60%,這說明職稱是高級會計人才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我國雖然普通財務會計人員供大于求,但社會真正需要高級會計人才嚴重缺乏。所以,可在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期間開設關于職業資格認證方面的課程,使會計專業
的碩士研究生能夠成為全方位的、掌握高級技能的高級會計人才?,F代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不僅需要熟通會計知識、精通會計處理,還要求掌握相關稅收法規知識,既熟練會計又精通稅法的會計人才,對于企業來講是更具有吸引力的。所以,學校應該而且必須對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設置相關稅法的課程,以便適應將來的工作,為企業作出更多的貢獻。會計專業綜合性人才因為具備綜合性的知識,所以在進行會計研究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創新的靈感,進行創新活動。
(2)鼓勵、激發科研能力。碩士研究生已基本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參與一定的科研項目研究是可能且行之有效的,其創新能力主要是通過科研項目的研究來體現,所以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培養,參加科研項目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跟導師學習,做導師的科研助手和伙伴(助研),在日常接觸中潛移默化地受影響和感染。積累如何選題、查閱資料文獻、撰寫選題報告或立項書、與現場單位如何聯系并進行實地調研等,累積科研經驗。在理論知識學習和科研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來可以自己立項,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質性研究中。要求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發表若干研究論文,并要求這些論文必須有創新。另外,根據學位條例的規定,碩士學位論文需要新見解和新觀點,即創新,創新是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要與導師形成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老師的課堂也要以討論式為主,充分調動其自主學習與研究的積極性,鼓勵其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努力培養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
(3)參與教學、管理。除了“助研”外,“助教(協助導師教學)、助管(協助導師管理)”對于碩士研究生來講也非常重要。通過參與專業課程的教學,可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日常的管理工作對于碩士研究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人際溝通具有重要意義。會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可以在最開始時參與如“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一方面這與其期初能力相適應,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加強對其基礎會計知識的把握。隨著經驗的積累,可陸續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財務會計”、“高級會計”這些課程的教學,不僅有利于掌握知識,還有利于在教學中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創新能力。參與日常管理就是協助導師管理一些基本事務,如回復信件、打印整理資料、報送科研材料、分發物品等,通過參與這些工作,可以鍛煉學生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也能培養其耐性和謹慎性,而這恰好是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同時也是進行創新研究的必要條件。
(4)進入企業實習。會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進行創新培養的過程中,進入企業進行現場實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校的模擬實習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現場的親身體會,無法真正熟悉會計工作流程,也就無從處理現實的會計實務。部分高校忽視了碩士研究生進入企業實習的環節,這對學生以后進人企業工作是極其不利的。有的高校雖然安排學生實習,也只是讓學生自己尋找實習單位,沒有進行統一計劃安排。筆者認為,應該對碩士研究生的實習進行統一管理,學校與企業取得聯系,讓學生有組織的去企業進行實習,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學生實習質量的監督;另一方面,學生在同一個單位實習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相互的良性競爭也有助于促成其共同進步。然而僅讓學生進行企業實習還是不夠的,應該在培養過程中實施分層次教育,建立學校――企業單位相結合的二級培養模式,即所謂校企結合,就是學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學生需求調研放在首要位置,學校領導、就業指導處、各專業教師,有針對性地調研企業的用人需求和崗位專業知識、技能的要求,為學生的培養制定規劃。另外,校企結合導向的專業課程設置、學用一致的教學內容、產教相輔的實習體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高水平技能。這樣,在學校為主、企業為輔的共同培養模式下,學生所觸發的創新靈感,更可能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XX年10月23日,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校一行10人赴xx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等三所高職院校,圍繞學校新校區單體設計和專業建設進行學習,通過三天的現場觀看和交流討論,對新校區單體設計有了一些淺薄的體會,對專業建設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會計部xx主任就財經系的設計與建設做了相關匯報:
單體設計方面:
1、同一專業的教學區和實訓區相對獨立,但兩區相距不能太遠,以免學生上課和實訓路途較遠。
2、教室以50座為主,但每一個系要配套有幾間120座的大教室或階梯教室,供某些公共課程上大課。
3、每間實訓室要留有余地,建議其面積建議為一個半教室的面積,方便理實一體化教學,靠走廊的墻面建議設計為通透玻璃窗,比較美觀。
4、每層樓都需設置一個教室休息室,位置盡量僻靜點。
5、教學區和實訓區建議事先要考慮好電路、插口、網線等,避免使用的不方便和不美觀。
6、建議樓棟之間相互連接,并多設計一些花園景觀。
7、教學區和實訓區的走廊建議寬敞一些,方便學生流動。
8、建議系部的行政辦公區最好與教學實訓區分開,每一個系部的主要負責人辦公室最好能考慮會客區,每一個系部要考慮一個小型會議室。
專業建設方面:
1、為了提高技能大賽的成績,是否可以效仿xx旅游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在一年級結束時,經過挑選組建“精英班”,該班的教學內容主要以技能大賽的項目為主,該班任課老師即為指導老師,在正常教學時間進行技能訓練,課時報酬為正常課時報酬,這樣訓練氛圍濃,強度大,效果好,避免了教師要犧牲休息時間進行訓練,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也解決了教師訓練津貼較低的問題。
2、建議選派優秀技能指導教師到江浙一帶會計專業辦得出色的學校跟班進修,專門學習專業建設和技能訓練。
3、建議在新校區建設時建立一個會計歷史法規博物館,將會計枯燥的專業理論和法律法規的教學,轉換為歷史故事進行陳列,隨時供學生學習查閱,改革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
XX年12月8日至XX年12月15日,李xx和熊xx等6人于赴xx市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再度學習,其學習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師資隊伍建設:
1、重視教科研.從最初的學校培養方式轉化為教師自主發展方式,鼓勵教師提升學歷(攻讀博士學位學校提供學費補貼),鼓勵教師參與教科研項目,審批通過的教科研項目經費由教科研項目負責人全權處理,在經費使用上有自主權,形成人人積極參與教科研的良好氛圍。
2、教師績效與工作任務掛鉤:教師每年年初填寫工作任務等級單(包括全年預計授課時數,數,技能指導及預計獲得獎項,預計參與科研項目數等),年末對照任務等級單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等級單核實工作成績進行績效分配(平時只發80%)。
實習實訓:將教學與實習實訓分離,采用實訓周形式組織實訓,會計電算化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統一規定在實訓機房授課,每學期專業課安排一周時間組織集中實訓,由實訓教師根據授課進程單實施實訓周教學工作。
技能競賽:技能競賽指導與工作任務單及職稱評定掛鉤,每位教師每年參與競賽指導,每個項目指導老師不超過兩人,由教師選取競賽項目(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用友杯操作競賽、電子沙盤賽及其他各種與會計相關行業競賽等等),再由教師挑選學生自主組織指導教學工作,學院不參與課程開設及授課內容指定,但是學院嚴格要求帶隊教師必須是滾動式(即以老帶新),要求所有教師對競賽要求各項目進行全面指導;
人才培養方案:指導委員會不流于形式,成員涵蓋行業專家,企業行家,專業教師。人才培養方案每年修訂一次,實行調研、座談、修訂、審核、實施五步制,審核簽字工作由行業專家和企業行家負責。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建設實現緊密銜接,每個任課教師期初必須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指定自己的“三件套”(教學計劃,電子教材,課件或者講義),每節課必須帶足“三件套”上課;
專業建設: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從去年開始由原來的由二級學院分割各系,再由系分專業的樹形專業建設結構轉型為按照某個核心專業吸附相近專業的放射性專業群結構轉化,實行群內資源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就會計與經貿學院而言還沒有形成實際意義上的校企深度合作(xx市職工大學卻提供了相對好一些的校企合作模式拍攝有相關圖片和視屏資料)
二、聯組活動東道主持,我校教師勇創佳績
XX年10月,受xx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委托,我校作為“xx市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師會計電算化操作及說課比賽”的東道主持方,以會計教學部牽頭向各兄弟學校了關于舉行xx市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師會計電算化操作及說課比賽的通知,制定了聯組活動工作方案,公布了XXxx市會計電算化說課及操作比賽活動流程。此外還周全設計了“中職財經商貿聯組活動開幕式議程”、“說課及操作比賽報到登記表”、“說課及操作比賽報到登記表”、“說課比賽抽簽登記表”、“操作比賽抽簽登記表”、“操作及說課比賽成績匯總表”等附件。
“操作”與“說課”兩個賽項,比拼的不僅僅是參賽老師的會計業務處理能力與熟練操作技巧,還包括說課課件的創新設計與精美制作以及參賽老師對說課內容、設計意圖的清晰表述。此次前來參賽的教師選手分別為xx縣職業中專的xx老師,xx職業中專的孫xx老師,xx職業中專的龔xx老師,xx財經學校的劉xx老師,xx職業中專的熊xx老師,臨xx職業中專的xx老師,xx職業中專的向xx老師。在經過緊張的上午3小時操作比賽及下午10分鐘的說課比賽角逐,我校參賽選手劉xx老師平日里虛心學習與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以及教學部指導老師共同研討,在說課課件設計上大膽創新使用微課教學視頻,借助“學習金字塔”認識成果的理論支撐教學設計,“說課比賽”遙遙領先勇奪第一名。在電算會計操作比賽中,劉xx老師熟練操作,又快又準,優勢明顯,獲得了操作比賽的第二名,最終以“說課與操作全能一等獎”的好成績回報學校、成就自己。
三、課堂翻轉如火如荼——微視頻設計大賽如期舉行
XX年11月,根據我校的微視頻設計大賽通知,會計教學部共上交了9個微視頻作品:(全校共收集 43個作品)
校園網公布了“xx財經學校首屆微課教學視頻制作比賽評分標準”, 擬對43幅作品按20%、30%、50%的比例評出一等獎8個,二等獎13個,三等獎22個,比賽結果拭目以待。隨著此次微視頻比賽帷幕的拉開,我校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已穩穩邁出。
四、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1、“慕課”初探,大開眼界
XX年11月21日,會計教學部彭xx、陸xx、邱xx、林x四位老師參加了北京xx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課程服務與spoc教學平臺建設應用研討會”,會中主要由超星代表介紹了新一代網絡教學平臺及其應用,由復旦大學蔣xx教授分享了 “建慕課,做翻轉課堂,體驗全新的大學教學”,蔣教授的激情分享讓我們真正了解到“慕課”的含義及其在各大專院校目前的開發及應用的火熱程度。
“慕課”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英文縮寫“mooc”的音譯,主要通過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將優質教育送到世界各個角落?!澳秸n”包括的教學資源有:教學大綱、作業、講義、題庫、課件、教學錄像、微課視頻等。雖然,“慕課”的開發及應用現今只在全國各大專院校盛行,受網絡環境與學生認知素養的限制,但作為中職學校,大膽嘗試選擇性學科的開發應用、走在最新技術的最前沿也未嘗不可。
2、團隊力量,公開展現
公開課一 —— 點鈔能手現課堂
XX年10月31日,會計教學部王xx老師在電會142班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精彩紛呈的“手持式多指多張點鈔法”技能公開課。
“學生點鈔達人”精彩視頻的導入,緊扣學生急切動手點鈔的心弦;一“夾”、二“彎”、三“點”的視頻教學步驟,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模擬分步操作;爭先恐后的模擬點鈔大賽,技能代表隊點鈔能手的精彩參與,為本堂操作技能課再次增添,就連在場的聽課老師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點鈔券認真學習起來,整個課堂氣氛完全活起來了。三段直觀有效的微課視頻恰到好處的前后播放,完全轉變了課堂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式興趣學習,實現了操作技能課上真正的“課堂翻轉”。
公開課二 —— 源于生活的憑證認知
XX年12月9日,會計教學部林x老師帶著電會144班的學生及老師們認知了會計學上所講的“原始憑證”,真正讓大家明白了生活中眼見為實的單據并非全都是原始憑證。
一開始,林老師就以本班學生的生活照片為引子導出“證明”一詞,不但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又為接下來知識重點的學習埋下伏筆。學生上臺展示課前收集整理的原始單據,正式拉開了本堂課序幕,幾段微課視頻的播放改變了傳統理論知識講解的枯燥,從原始憑證的判斷標準到分類,從學生的初步認識到老師恰當點撥,再到清晰認知“原始憑證”,整堂課以“證明”“原始單據” “原始憑證”為主線,清晰明了,課堂氣氛也非?;钴S。
公開課三—— 實訓課的教、學、做合一
XX年12月19日第五節課,會計部尹xx老師在會計實訓機房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賬簿查詢》實訓課。
尹老師通過課前下發任務單、微課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課前預習并完成任務單中給定的任務;課中通過布置任務、觀看微課視頻、小組交流、分組操作、學生示范、分享、互評和教師點評等一系列的活動,充分利用網絡控制系統,將本堂課的內容安排得井井有條,全班90%以上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達到了既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又鞏固理論知識的良好效果。
本堂課充分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微課將教學內容碎片化處理,可供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反復觀看,彌補課堂一次性教學的不足;使用教材、課件、任務單、視頻等多元化信息傳遞渠道,將“教、學、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可作為實訓課教學借鑒。
摘要:各高校應轉變教育觀念,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構建“四模塊”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并不斷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形成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考核體系,以確保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創新能力;會計學;實踐教學體系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綱要(2010———2020)》也提出教育要堅持以能力為重,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應成為新時期高等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如何設計和實施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成為各高校關注的話題。本文在對我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我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近幾年,各高校都認識到了會計實踐教學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性,增大了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突出了實踐教學的地位。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各高校都建立了一套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并對實踐教學進行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重慶交通大學的敖德薩,在“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商業會計,2010.01)”一文中,提出應構建由會計實驗教學平臺、會計實習教學平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德州學院的楊淑萍,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教育與職業,2009.12)”一文中,提出應用型高校應構建由校內實驗課程系列、第二課堂實驗、畢業論文與專業小論文、校外實習等所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西北師范大學的董霽榮,在“高校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商業時代,2010.05)”一文中,提出建立由全校的全面質量控制和實習項目的質量控制組成的實踐教學質量控制體系。這些研究對于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起了重要的作用。
從各高校的實踐來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不完善
各高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一般都由校內實驗課和校外實習兩部分構成,但如何設置課程才能更好的體現人才培養目標,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實踐教學內容不規范
由于會計工作嚴肅性和會計信息的保密性,目前,我國會計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以校內實驗為主。各高校都設置了一些獨立的實驗課,但這些課程的目標定位不準確,實驗項目應包括哪些,如何實施實驗,沒有形成共識,不同課程的實驗項目存在重復現象。
(三)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陳舊
實踐教學基本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的主動性較差,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較少,有些學校購買了很多的實驗軟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真正發揮作用。
(四)實踐教學的考核形式單一、滯后、隨意性大實踐教學一般不組織考試,由老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成績,由于沒有建立詳細的評價指標,老師給分的隨意性較大,讓學生感覺實驗課很容易過關,不利于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構建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轉變教育觀念,重新定位實踐教學目標
21 世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重知識轉為重能力,大學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傳統的實踐教學把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作為實踐教學目標,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對實踐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定位。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最終目標。同時,把總目標進行分解,形成多個層次的目標:第一層次是培養大學本科生都應該具備的通用基本技能,第二層次是訓練學生的會計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層次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第四層次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重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優化實踐課程教學內容
1.構建“四模塊”、“五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改革,構建由基本技能模塊、專業技能模塊、綜合能力模塊、創新能力模塊構成的“四模塊”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以體現不同層次目標的要求?;炯寄苣K是普通本科專業學生必修的實驗課,主要包括軍事訓練、政治思想綜合實踐、計算機實驗等,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專業技能模塊是圍繞專業基礎課開設的實驗,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實驗、中級財務會計實驗、統計學實驗、管理會計實驗、財務管理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審計學實驗等,通過實驗,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訓練學生的會計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能力模塊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基礎上開設的實驗,主要包括認識實習、會計綜合實驗、erp沙盤模擬實驗、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創新能力模塊是課外由學生有選擇的參與的會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創新實驗、課外科技活動、學科競賽等,通過實驗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模塊”體系實現了“五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知識繼承與實踐創新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學校生活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不斷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從各門課程在實踐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理清各門課程的相互關系,優化實驗項目,并根據最新的規范,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力爭將反映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實務中的最新規范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同時,可利用老師的科研項目,開設一些特色實驗項目,如納稅籌劃實驗、內部控制實驗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師資力量直接影響實踐教學質量。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需要一支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針對目前高校(特別是一般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師資力量欠缺,實踐能力不強的特點,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送培年輕教師等方法,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二是在鼓勵教師申報各種科研項目,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時,積極把科研成果運用于實踐教學中,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是采取鼓勵青年教師去企業參加社會實踐、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執業資格考試等措施,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四是在大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選擇一定數量有較強實踐經驗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
(四)加強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環境
實驗室和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為了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各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首先,要加強實驗室建設,充分發揮校內實驗室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實驗室軟硬件設施投入;另一方面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跨專業跨學科的校級實驗室,實現全校實驗資源共享,為開展綜合實驗創造條件。其次,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在利用各種資源開拓新的實習基地的同時,建立學校與企業的雙贏機制,真正發揮實習基地在校外實習中的作用。
(五)創新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在傳統講授法和演示法的基礎上,對會計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形成由多種教學方法所組成的立體式實踐教學方法體系,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學生自行準備、課堂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會計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打破了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會計實驗課的教學中應推廣案例教學法,同時可組織一定的力量搜集編寫案例,形成獨具特色的案例庫,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情景教學法是在實驗課上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業務流程和崗位設置,讓學生充當崗位角色,按所扮演角色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各項工作。部分高校的沙盤實驗就是情景教學法的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盡快熟悉企業工作流程,掌握不同崗位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項目教學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企業一個企業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等全部過程,學生通過實施項目,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管理會計實驗、財務管理實驗、審計學實驗等教學中都可以采用。通過項目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六)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實踐教學良性運轉
實踐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實踐教學良性運轉的有力保證。針對實踐教學的考核形式單一、滯后、隨意性大的問題,建立由教師、學生、實習單位三個評價主體構成的多元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1.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評價。實驗指導教師在對實踐教學活動的指導中,通過考勤、提問、實踐過程的觀察、資料的檢查等,對學生態度、專業基本技能、綜合能力等進行評價。評價指標一般包括考勤、回答問題、實驗項目完成情況(及時性、規范性和準確性)、實驗報告等。
2.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相互評價。實驗或實習小組內,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評價指標一般包括實驗態度、實際操作能力、溝通能力等。
3.企事業單位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評價。校外實習中,企事業單位對學生實習態度、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等的評價。評價指標一般包括實習態度、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等。
在校內實驗中,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在校外實習中,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和企事業單位。授課老師可根據實驗課的性質和組織方式,確定各評價主體所占比重,并對評價指標進一步細化,保證評價的更客觀、公正。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重視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課題名稱:
本文系攀枝花學院教研教改項目“創新人才培養視角的會計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編號:JJ1133)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高秀蘭.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1(11).
[2]胡偉莉.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等教育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11).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培養模式
今年四月,武漢商業服務學院更名為武漢商學院,被教育部批準為普通本科院校。專升本后,學校當務之急要對各個升本專業進行辦學定位,確定培養目標,突出辦學特色?,F以武漢商學院會計學專業為例,如何做好專科到本科的對接,構建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作如下探討。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會計專業是武漢商學院所有專科專業中學生最多的專業,目前在校學生1130人,占學校學生總數的11%,會計專業學生所占比重大,每年招生形勢好,師資力量較強,配備了一定的教學、實習設備條件,學生的專業功底扎實,每年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這些條件為下一步申報會計學本科專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武漢商學院??粕究坪?,會計學專業如何在??苹A上發展本科教育,如何根據社會需要加強會計專業建設,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當今社會,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實用化”,企業希望畢業生上崗就能熟練地工作,并且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作為與企業結合緊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完全可以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既可保證學生的供給,又可滿足企業的這種要求,實現校企雙贏。通過對武漢商學院會計學專業建設研究旨在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會計人才。
二、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一)優化教學體系
要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有合理的培養機制,即要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拓展體系。理論教學體系包括一般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一般基礎課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溝通能力、運用外語、計算機的能力等,教學中要力求全面、扎實,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為以后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專業基礎課傳授學生經濟和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夠了解世界經濟動態,理解真實的經濟生活,也可以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相應的知識基礎。專業課教授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專業選修課培養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模擬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它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為了保證實踐教學取得最好的效果,要認真編制教學大綱,加強專業實驗室、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注重實踐教學的強化和創新,將實踐教學與正常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拓展體系包括社會綜合能力和專業外延的訓練,也包括對學生身心的培養,即教學生如何做人。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積極進取,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夠與他人團結合作,有文化、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二)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確定合理的教學體系后,還需要進一步考慮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結合教科書、錄像、光盤、網上資源等,擴大課堂的信息量,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聽,同時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通過幻燈片的演示,加上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傊?,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注重不同教學手段的有效結合。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是教師的講授為主,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更多運用課堂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新的探索式、研究式的學習方式。
(三)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為了規范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應該建立并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首先建立校和院系兩級教學督導組,通過課堂紀律檢查、教案檢查、觀摩教學、優質課競賽等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進行監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建立隨機聽課制度,隨時掌握教師授課情況,建立學生評教機制。為了保證評教的公平性,取消出勤率低于50%的學生的評教資格;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進行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反饋教師授課情況;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及時反映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以上制度,使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四)改革考試評價制度
大學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不應該再是應試教育。綜合考評一個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掌握情況,不應該只看試卷成績,也應該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可以豐富課程的考核形式,比如進行口試、課堂討論、實際案例分析、寫專題論文等。這樣做可以使考核結果更客觀、更全面,也可以減輕學生期末考試的負擔,使學生不是臨陣磨槍,而注重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和理解。而且要鼓勵教師加大試題庫建設,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是為考而教。
(五)實現產學研結合
開展產學研相結合是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途徑和平臺。學校應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穩定的校外實習場所,這對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等都具有很強的支持作用,教師也可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師資隊伍建設
新建本科院校必須從多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參加部委、名校組織的學習班,進行學術交流、出國培訓等,鼓勵教師進一步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對于新進教師要進行崗前培訓,對每位青年教師指定一位教學水平高、作風優良的老教師或骨干教師進行全面指導。由于會計學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應該提倡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可以分期分批地讓中青年教師到實務單位工作一段時間,參加一些審計和咨詢項目。另外,還應聘請一部分實務單位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在加強校內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注意吸收具有“雙師型”的人才。
會計學專業的理論與實踐非常密切,而且要求有很強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實踐要上升到財務管理、會計職業判斷、報表分析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等高級層次,每一層次的實踐,除了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外,更多的還在于它所依托的深厚和廣博的理論功底,要具備將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具體實踐中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會計學專業實踐性的特色還在于會計學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掌握熟練的實踐方法。對已掌握豐富專業理論知識的會計學教師來說,只要有實習鍛煉的機會,他們的實踐水平會提高很快。會計學專業教師若有豐富的實踐知識,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生聽課的興趣與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新升本科院校要重視教師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應與學歷、學位、職稱一樣將專業實際工作經驗作為教師考核的硬指標,納入教師資格或職稱評聘的條件中。
會計學專業的教師必須向雙師型發展,既會講理論,又懂會計實務操作,這樣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結合武漢商學院會計學專業的情況,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以滿足本區域經濟建設需要為導向,培養面向企業、組織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創新意識,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并掌握學習技能的應用型會計人才。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從目前會計教師的師資隊伍方面來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加強教師對社會實際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優化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針對會計學生應用性強、發展快等特點,要有計劃地派出專職教師“頂崗實踐”,有目標地聘請兼職教師“項目指導”,選派專業教師到國內知名院校研修、訪問,給教師提供了解和聯系社會的窗口,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以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支柱,以行業專家、能手兼職任教為輔助,建設一支專業理論功底厚、實踐應用能力強、適應地方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育發展需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吳運霞.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統計教育,2006(2)。
[2]梁美儀.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會計模塊化教學探討一以東莞理工學院為例[J].會計之友,2011(3)。
[3]張帆,張繼河.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探討[J].科學文匯(下旬刊),2011(6)。
[4]張一貞,夏冰.論財會人才的培養模式[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1)。
[5]王勇.財經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05(2)。
[6]吳九占.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與教學模式的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5)。
[7]何軍峰.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思考[J].會計之友,2006(5)。
【關鍵詞】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專業建設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會計制度的不斷改革和ERP的高速發展與普及,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素質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因此,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要適應時展,牢固樹立專業建設要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思想,及時對專業建設進行調整和改革,辦出專業特色,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然而,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課程體系不完善、教學方式不合理、實訓條件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對會計電算化專業進行改革十分必要。本文結合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河南財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與改革實踐,對高職高專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與改革進行探討。
一、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當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都設置了會計電算化專業,但其人才培養目標與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區別并不明顯。實際上,會計電算化是一個過程,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產業鏈,不管是以前“使用計算機記賬”還是現在“使用ERP系統提供會計信息”,這些都只是會計電算化的結果,只是其終端環節。然而,會計專業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已經能夠“使用ERP系統提供會計信息”,所以會計電算化專業就不需要再去培養會計電算化終端環節的會計人才,應該去培養適合會計電算化系統工程其他環節的專門人才。由此可見,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沒有與會計專業從本質上區分開來。
2、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
大部分高職高專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計劃中,課程體系都是按照“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個層次來構建的,課程大部分選自于本科課程,有的甚至是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基礎上增加幾門計算機課程就變形為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沒有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致于造成其培養的會計電算化人才與實際職業工作崗位嚴重脫節?,F如今,財務軟件的主流技術已經轉向以網絡為基礎的ERP軟件。然而,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大都以單機系統為主,缺少網絡系統的教學內容,教學軟件基本上都是選擇了某一種軟件進行操作流程的學習,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很慢。由于學生缺乏對其他財務軟件的學習和了解,導致畢業后無法較快適應所在工作單位采用的財務軟件。
3、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
大多數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設備簡陋、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的狀況。課堂講授是教師們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一個教師對一個班級,授課內容以理論為主,忽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本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系統化知識無法生動展示出來,造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此外,教學設備不能及時更新,對使用實物模擬、計算機輔助教學等造成一定影響,無法真正把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與現代化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課堂效果甚至比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學模式還要差。
4、實驗實訓條件建設落后
完善的實驗實訓條件是保證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在于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教學軟件和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然而,不少高職高專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沒有專門的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學生只能在公用機房進行會計電算化實訓,無法保證足夠的實踐課時,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另外,不少高職高專院校的實驗實訓設備落后,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及時進行更新,這也造成了實訓效果不理想。
5、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高職高專院校中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以年輕教師居多,而且大多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工作,沒有會計相關工作的實踐經驗;還有部分教師是“半道改行”,以前主要從事計算機專業課教學,沒有系統地進行過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此外,學校還有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教師沒有時間去更新知識,也無法到企業親身實踐,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
二、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專業定位不準確
相對于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職高專教育中的高職院校成立較晚,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相應滯后,由于缺乏正確的理論引導,導致教育教學觀念陳舊。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會計電算化就是“用計算機做賬”,無非是會計專業手段的改進。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在會計電算化專業出現之前,會計專業早已經存在,而且會計專業從來就沒有因為其手段的改進而改變其稱謂。因此,不能簡單地用會計電算化專業去取代會計專業。但絕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基本上趨同于會計專業,專業定位不準確,這是導致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
2、專業設置不恰當
高職高專教育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發展而誕生的新的教育層次,由于高職院校發展的歷史不長,大部分專業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時,往往借鑒本科同類專業的課程設置,甚至某些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就是本科的“壓縮餅干”,也就是課程設置類似,僅僅壓縮內容。由于普通本科培養目標定位于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其課程設置注重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學科研究有交叉和重復,有的課程內容存在重復現象。高職高專院校課程設置普遍參照普通本科院校的同類專業,沒有脫離本科課程設置的框架,所以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內容重復交叉現象十分嚴重,這也是導致出現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
3、專業建設的保障力度不夠
由于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定位不準確,沒有從根本上將會計電算化專業與會計專業區分開來,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保障體系也比較薄弱:政府支持力度不夠、辦學經費不足;無力購買或更新實驗設備、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專業的軟、硬件建設滯后于專業發展。其次,專業建設與企業聯系不緊密,與行業、企業脫節,盡管許多高職高專與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卻不多,大多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合作。此外,很多高職高專院校不舍得投入經費進行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精力開展企業工作過程研究,進而影響實踐教學等等,這些都是導致出現上述問題的關鍵原因。
三、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思路及內容
1、重新找準專業定位,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由于不同區域、不同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特色不盡相同,為了更準確地把握會計電算化專業內涵,掌握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出符合規律的專業標準,河南財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團隊經過多維度的調研和研討,將會計電算化專業定位為:要面向信息化產業鏈,即信息化軟件的生產企業、使用企業、信息化管理部門培養的復合型人才,學校教育應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專業要明顯區分于會計和信息管理。同時,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崗位群分析應從分析會計電算化系統入手,其人才培養應注重整個信息系統對人才技能的需求。在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群分析的基礎之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很清晰了:培養面向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服務行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具備會計基礎理論和知識、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技能和方法、熟練應用ERP財務業務一體化軟件的重誠信、強實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2、改革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
河南財專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課程觀,樹立“能力本位”課程觀,將傳統的按學科劃分的課程體系,調整為按職業崗位群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與整合,形成新的課程體系,開發出新的課程,并重新進行課程設計,構建基于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主要體現在:一是增加網絡、系統維護、數據挖掘與管理方面的課程;二是減少高層次的會計專業課程或壓縮課時;三是加強ERP沙盤模擬實訓、會計綜合實訓、供應鏈實訓的教學;四是加強選修課的比例,根據信息化產業鏈的全過程,允許學生有目的地選修相關課程。根據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能力培養要求,河南財專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構建了“認知、專業、仿真、頂崗”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接軌?!罢J知”即認知實習,是指通過對實訓基地企業的參觀和校內ERP沙盤模擬實訓共同完成,旨在了解企業基本生產工藝流程,加深對會計賬務處理過程的理解;“專業”即專業實訓,是指通過使用校內實訓平臺進行實訓,這些平臺的特點是單據仿真、業務仿真,使學生加深專業知識的掌握;“仿真”即仿真實訓,是指在校內實訓室模擬企業會計業務,進行單項和綜合訓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頂崗”即頂崗實習,是指在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中介機構和企業或公司參與審計及會計業務處理。
3、創新教學方法,自主研發“微課程”教學模式
河南財專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自主研發了基于互聯網的“微課程平臺”?!拔⒄n程平臺”是在知識體系碎片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而成的?!拔⒄n程”教學模式已經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得以實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會計電算化的課程知識被拓展碎化成了800多個知識點,錄制了207個簡短的操作視頻,放在開放式的網絡平臺上,學生利用業余的碎片時間進行碎片化知識點的學習,通過完成老師設計和推送的任務作業,把知識點有機地組合起來并在企業實務中進行驗證和實踐。因為是非常小的知識碎片,操作視頻也就幾分鐘,學起來沒有壓力,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樣把以前放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完全放到了課下,實現了翻轉課堂的效果。通過“微課程平臺”這種教學手段的推廣,全面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每一個教學循環,老師通過教學平臺任務,學生領用任務,通過微課程平臺學習、企業調研,小組共同完成作業任務上傳至平臺,老師在平臺上查閱并進行點評,選出優秀學生作課堂展示、老師講評。在這個教學循環中,課堂交給了學生,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團隊協作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薄弱知識反復學習;可以把自己的任務作業上傳,得到老師一對一的指導;真正的課堂上則是師生互動,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闡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成為課堂的主角,老師僅作點評和引導?!拔⒄n程平臺”削弱了教師“教”的成份,把教師請下講臺,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只是任務的推送者、過程的引導者、實訓的配合者,師生高度互動,突出“學生講,教師評”。
4、完善實驗實訓條件,積極開展深度校企合作
河南財專會計電算化專業現在共擁有9個校內實訓室和1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完全可以滿足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和實踐的需要。校內實訓室配有先進的模擬實訓設備,設施先進,現代技術含量高,具有仿真的職業氛圍和產學一體化的功能,平時可同時容納上百人進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完全有能力滿足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和能力訓練的需要。校內所有機房均可進行會計類教學實訓,會計類課程全部安排在機房,因此,會計電算化專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可以進行專業課的實訓,解決了該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容易脫節的問題。此外,積極與企業合作新建校外實訓基地。每個實訓基地具有滿足頂崗實習要求的辦公條件、滿足工作要求的資料。還建立了以專業帶頭人和企業兼職實訓教師相結合的校外實訓辦公室,以便完成制定實訓計劃、落實實訓任務、檢查實訓效果等工作。
5、大力培養專業教學團隊,提升專業教學水平
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許多課程,是整合后的課程,需要同時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和信息化專業知識,這對師資隊伍的要求很高。積極支持和鼓勵在職教師采取各種渠道進行專業進修和學歷層次的提高,及時更新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通過提供執業資格考試幫助和制定獎勵措施,鼓勵教師取得中高級會計職稱證書,鼓勵教師走進企業,到企業兼職,通過參加實踐來實現“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支持教師申報參與各種級別的科研項目,廣泛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聘請企業信息化工程師為兼職教師,定期來校講座,并對兼職教師進行教學理論、備課方法、教學組織的培訓,提高其教學能力。此外,還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帶動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實現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飛:新形勢下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2).
【關鍵詞】高職院校;連鎖企業會計原理與實務;課程改革
為適應連鎖經營企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相繼開設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作為一門較新的專業,該專業課程相對滯后,配套教材不完善?!哆B鎖企業會計原理與實務》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同樣如此。筆者自2008年擔任該課程以來,一直在課程教學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合理重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的授課結構,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期能更好的滿足高職教學的特點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通過對相關連鎖企業、兄弟院校及本校學生的調查以及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連鎖企業會計原理與實務》課程在教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方面
根據連鎖專業的培養目標,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對會計信息的理解和運用,不應過于強調會計核算;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與會計專業有所區別。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只側重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教學過程中也多按生產型企業的模式進行教學,忽視了連鎖企業與一般生產型企業的不同。這與培養目標是有偏差的。
2.教材建設方面
目前所用的教材多為《基礎會計》教材,多是以生產企業為背景,與連鎖零售企業相脫節,在教學過程中不便于根據連鎖專業的特點展開教學。雖然現在也出版了些與連鎖企業相關的會計教材如《商品流通企業會計》、《連鎖企業會計核算》、《連鎖企業會計實務》等,但這些教材缺乏對會計基礎知識的講解。零會計基礎的連鎖專業的學生直接接觸這些內容難免會產生產生畏難情緒,讓學生看了之后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同時,其內容依然是側重于會計核算,對會計信息應用的重視程度不夠,達不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專業的培養目標。
3.教學方法方面
在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多沿用會計專業教學方法,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雖能采用多媒體將實際工作中的憑證、賬簿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會計實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在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多采用PPT,由屏幕代替了板書,這使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很難跟上教學的步伐,不能較好的與學生互動,教學效果難以令人滿意。情景教學、模擬教學、仿真教學還不能完全做到。
4.課程考核方面
目前高職院校的考核形式比較靈活,包括傳統的開卷考試、閉卷考試,還包括一些大作業、小論文以及過程性考核等。但目前的《連鎖企業會計原理與實務》課程多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方式,為了應付考試,很多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根本沒有真正理解相關知識點,更不可能靈活運用。這樣的考核方式與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不相一致。且考試內容只是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低難度版,側重于對會計核算的考查,忽視了對會計信息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等的考查。同時,考試時多側重理論知識的考試,忽略了技能測試。
為了使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盡快地適應會計的學習并成效顯著,成為符合高職教育要求、適應市場需求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有必要根據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對《連鎖企業會計原理與實務》這門課程進行改革。針對《連鎖企業會計原理與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如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結合連鎖專業特點,重整課程內容
明確了連鎖專業會計教學的目標后,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制定適合連鎖專業特點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以財務報表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始終。
教學時,不妨以學生日常最為常見的財務會計報表入手,財務報表是會計信息的最主要載體,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學生意識到會計信息對連鎖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性,同時讓他們意識到懂得會計知識在其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吸引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第二步,通過會計報表的構成引入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等式、會計科目及賬戶、會計假設與原則等會計基礎知識,讓學生在報表中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而不是去死記硬背,憑空想象。第三步,由會計報表數據來源,引出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與審核,登記賬簿,讓學生了解會計工作的基本流程。在講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時,引出借貸記賬法及其在連鎖企業經濟業務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掌握會計核算的主要方法。最后再回歸到會計報表,主要講授財務會計報表分析,使學生掌握使用會計信息,分析會計信息的相關知識,并具備根據會計信息進行經營管理決策的能力。
2.結合連鎖專業的培養目標,選擇適合該專業會計教學的教材
如前所述,目前的《基礎會計》教材非常多,但是針對連鎖行業特點的教材基本沒有,有些教材雖是與連鎖行業緊密相連,但卻沒有會計的基礎知識,不適用于零會計基礎的連鎖專業的學生。針對這種情況專業教師可以編寫適合連鎖專業的校本會計教材,或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全國高職院校經驗豐富的教師和連鎖行業專家一起編寫高職院校連鎖專業通用的、適合連鎖行業發展需要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材。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專業發展需要。
3.改進教學方法,將啟發式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融入授課過程
(1)啟發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有利于營造師生互動的教學場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如在講授記賬方法時,可以提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有無記賬的習慣,如果有,就請同學舉例回答他是怎么記賬的??梢耘e生活中簡單的例子,如買了一件羽絨服,花了500元,該怎么記賬呢。部分學生會回答現金減少500元,一些學生答,現金減少500元,同時羽絨服增加了一件。由學生的不同答案即可引出上課將要講的知識點,單式記賬法和復式記賬法,并根據以上簡單的生活例子得出這兩種記賬方法的優缺點。這樣學生就較容易掌握該部分的知識點。
(2)情景模擬法。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成立一個連鎖企業。每個同學擔任不同的角色,模擬企業從籌資、采購、銷售等一系列過程,從搜集或自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并據此登記賬簿,編制簡單財務報表等環節。通過情景模擬,將枯燥、抽象的會計憑證和現實的工作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會計對連鎖企業的重要性,并使學生對會計知識產生興趣,為學好該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3)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財務報表時,可以讓學生搜集連鎖企業的財務報表。通過報表的搜集,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財務報表的結構,還可以對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與專業相關的真實案例更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通過分析,讓學生幫助企業“確診”存在的財務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改變以往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讀懂、會分析財務報表,能將會計知識靈活運用到連鎖企業的經營決策上來。因此,應改變平時成績+期末筆試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第一部分是個人平時表現(占40%的權重)包括:上課出勤率,占10%的比重;平時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占10%的比重;平時作業(這里的平時作業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必做題,占10%,布置的作業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另一部分是選做題,如一些擴展性的應用思考題或搜集上課用的一些原始資料等,不要求所有學生每次都做,但要求每個學生一學期至少完成兩次以上,并將學生的想法或搜集到的案例在課堂生與同學們分享,占10%)占20%的比重。第二部分是團隊合作成績(占20%)將學生分組,每組分別模擬一個公司,擔任不同的角色,完成從原始憑證的填制到編制簡單的財務報表整個工作流程,并對模擬公司的進行財務分析。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試成績(占40%),期末考試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考查。
通過該考核體系,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擴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迎春.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的思考——基于池州學院的調查與分析[J].池州學院學報,2012(3).
[2]宋潔.高職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3).
[3]孫曉霽.獨立院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改革初探[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
[4]李震.經濟管理(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3).
[5]姜彤彤.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新會計,2012(8).
關鍵詞:工學結合;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作者簡介:劉輝(1971- ),南京財經學校,技術經濟及管理碩士,高級講師,主要從事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研究。
工學結合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將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教育有機結合的模式。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在“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完成學習”,這里蘊藏著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等的重大變革。
一、教學模式改革是工學結合的必然要求
1.教學模式改革是適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完成整體化工作任務的“綜合職業能力”。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使得教學模式必須從“單一”“封閉”的模式轉化為開放式的模式,即行業、企業、學校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教學模式改革是適應教學內容變化的要求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核心專業課程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和工作要求等)。因此,學習內容是反映某一職業(或專業)最重要的專業能力的、綜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務”。核心教學內容的變化對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教學模式改革是適應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的要求
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的實施要讓學生親自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使得教學方法、手段和評價方式發生了變化。
二、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一)根據培養目標,完善工學結合實踐性教學體系
1.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定位
我校自2000年開始創辦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經過近10年的教學和專業行業調研,我們認為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知識、專業核心能力、職業素養三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其中,知識素質包括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專業核心能力包括出納、成本、財產物資、往來款項、資本、財務成果核算與管理,納稅和財務報告等;專業知識包括財經法規、紀律和職業道德。會計職業的入門資格是取得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其會計職業崗位的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是應用型的人才,其培養規格是高等職業性專門人才。
2.構建與工學結合相適應的實踐性教學體系
實踐性教學是工學結合的核心內容,它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我校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性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十個項目:會計認知、會計基本技能實訓、會計應用技術實訓、ERP實訓、財務預決算實訓、電算化會計核算實施與維護、社會實踐、會計崗位項目實訓、崗位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這十個實訓項目分布于十個學期,在校內和校外完成的實訓均為36周左右。
(二)基于工作過程,專業課程實施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
基于工作過程,是以工作過程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并發展職業能力。它包括:以完成任務為核心派生工作項目,以完成項目為目標派生工作職責,以勝任工作職責為目的重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
在《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教學中,我們以一個工業企業兩個月的會計業務為主線,通過單項實驗分別介紹企業財務部門各職能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讓學生邊學理論知識邊進行實際操作,形成“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每周安排固定學時,學生學習某一技術領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期中利用2-3周時間以典型的工作任務模塊為載體學習典型的工作技能。理實一體的校本教材和教學模式很快在南京市的職業學校中進行推廣應用。
(三)以賽促訓,專業技能教學推行技能大賽訓練模式
我校的專業技能教學分為初學、普及、提高、擇優四個層次。其原則是點面結合,以點促面,共同提高。除日常的技能教學課以外,每日安排相對集中的技能訓練課時,每兩周進行年級測試,公布各班成績,每月進行排名。每年3-4月份為學校的技能節活動時間,通過全員參與的方式,開展一系列會計技能競賽活動,如做賬、珠算擂臺賽、點鈔競技等,評選出校園技能十佳選手,營造濃厚的技能學習氛圍,使得“掌握過硬本領、練得一手絕活”成為學生的目標和追求。專業辦組建技能訓練隊,實行人員滾動制,并在不同的年級形成梯隊。在每年財會技能大賽中,我校選手均獲得南京市團體第一的好成績,并作為南京市代表隊參加江蘇省技能大賽,取得了優異成績。
(四)傳承“學做合一”,大力推進實訓基地建設
1.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為工學結合奠定基礎
我校的校內實訓基地既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系列財會實訓室,又有模擬銀行、模擬證券、ERP、電子商務等經營管理實訓室,除滿足會計專業的基本實訓外,還適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商業會計、銀行會計等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教學與實訓,配備用友、金蝶、ERP實戰演練等多媒體教學軟件,是一所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實訓基地。我校在第八、期開設了為期約4周的會計崗位項目實訓課程,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角色模擬、崗位輪換的綜合專業實訓。這是學生在畢業實習前模擬工作場景的復習和演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相互分工協作,既提高了工作技能,又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
2.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工學結合搭建平臺
(1)健全機構,為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保障
為使校外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其實踐教學的功能,我校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教學管理機構,并針對不同的校外實訓基地制定目標和規劃,實訓基地的目標和規劃包括企業教學模塊(課程名稱、課時數、崗位實務等)、專業教學改革規劃及具體措施,為校外實訓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做好實訓過程的控制與評估
校外實訓的質量須靠完整的質量評估機制來控制,其內容包括實訓日記、實訓工作記錄、實訓作業評價表、學生實訓考核表等。這些機制不僅評價學生的學業質量、操作技能水平,還結合行業標準評估學生的操作規范、儀表風貌和社會活動能力,甚至把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細化為指標項目融入企業對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考評之中,使得校外實訓突出過程考核,對學生的實訓效果給予了客觀公正的反映。
(3)創新校外實踐模式,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高職第八學期的8月份開始,學生由學校統一安排進入蘇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為期3個月的社會實踐。學生在收銀、倉儲保管、出納、會計、營銷、宣傳等崗位定期輪換,這種社會實踐是學生在學習了四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后到社會進行的一種檢驗,檢驗所學知識與工作實際的差距,以便于在第期回到校內實訓基地學習時能更有針對性。同時,也是在正式畢業實習前的一種心理上、技術上的準備。在實踐過程中經歷中秋節、國慶節,既為蘇果超市提供了工作人手,又讓學生增長了閱歷和技能,受到單位和學生家長的歡迎。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工學結合提供有力支撐
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和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最終成功的關鍵。
1.強化教師實踐技能,提高指導學生能力
“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使教師熟悉教學規律,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基本理論,精通教學法;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科研項目和與企業的合作,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校有計劃地把教師送到生產一線工作和實踐,使其熟悉并掌握先進的技術工藝,提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教師下企業,提高了專業實踐技能,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同時拓寬了人脈,以便開展多層次的合作,促進學生就業。
2.引進兼職教師,實踐校企深度合作
經過幾年的校企合作,我校陸續從企業引進了一批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充實實習指導教師隊伍,聘請行業、企業和社會上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校外專家的到來,帶來了各專業最前沿的知識,拓寬了師生的眼界,也彌補了“紙上談兵”的不足。
三、對工學結合的幾點思考
(一)凸顯政府在引導和推動工學結合方面的作用
從國外工學結合教育的成功案例來看,政府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國政府也已認識到這個問題并開始采取相應措施。從國家機關到地方政府,應當在政策、舉措、經費等方面進一步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擴大政府對工學結合的影響力。例如,出臺對合作企業的稅費減免政策、推廣學校在工學結合方面的典型做法、采用合作教育資金委員會方式資助工學結合教育等。
(二)以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彌補校外實訓基地的不足
會計類專業由于行業的特殊性,企業財務部門分工明確,一般不缺人手,而且其業務保密性較高。所以,對接受學生工學結合并不積極。即使接受,一般每個單位也就1-2人。除了選擇用人需求量大且穩定的單位主動聯系并與之建立合作關系,還應引進“模擬公司”或創辦校屬專業性強的企業實體作為校企合一的新型實訓基地,如財務咨詢公司、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等形式的實體,從事記賬、會計咨詢、培訓及服務。會計專業教師通過實體公司可以進行有關業務的服務;學生可以通過實體公司參與記賬,接觸到真實的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掌握實際的財務核算程序,提高會計實務操作的能力。通過建立完善、仿真的校內實訓基地的方式開展會計類專業的工學結合,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在校內“閉門造車”式的實踐教學問題。
(三)創新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創新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關鍵是創新人才培養途徑。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增強培養途徑和培養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有效實施實驗、實訓和實習三個關鍵性實踐教學環節。在具體培養途徑上,可以采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培養、頂崗實習培養、半工半讀、勤工助學培養等,在社會、企業、學校之間架起人才培養的橋梁。
總之,我國高職會計專業的工學結合之路任重而道遠,要實現專業文化與產業文化的融合,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行業實際需求的融通,實現課程與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零距離”對接,還依賴于在轉變理念的基礎上,進行長期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最終形成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之局面。
參考文獻:
1.劉彤,王巧云.關于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實踐性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會計之友[J].2007(3)上
2.農海燕,韋英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現高職會計“一體化”教學.大家[J].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