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時間:2023-12-18 15:2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教學銜接 初中 高中 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
所謂“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是指保持和強化學生已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發展符合高中語文教學要求的學習方法,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教學規律的學習機制。讓學生在高中起始年段盡快適應高中語文教學,保證學生語文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進行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探討的必要性
由于初中屬九年制義務教育,也受學生年齡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較低。這就決定了中考語文試題大部分是知識型的,能力型的較少。有些學生可能考試分數較高,但科學的學習習慣尚未充分養成,應有的能力沒有完全培養出來。升入高中后,部分學生仍然延續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定勢,過多地依賴老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而高中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注重考查能力,學生如果缺乏靈活的思維遷移能力,就不能適應高中語文學習與考察的方式。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礎知識的考查,是以課本為依據,這種考查形式使學生把精力多放在對課本的死記硬背,考前的臨時突擊上,這與高中考查注重平時的積累,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相背離;初中的一些教學目標也造成了與高中教學的脫節,如初中的淡化語法,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結果學生在學習高中文言文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影響了學生對特殊句式的分析,給高中語文教學造成了許多困難。
三、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高一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對語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對語文積累性特點認識不夠,對語文的投入比較少,或不夠認真。
(2)存在不良的語文教學習慣:書寫不規范,字體不工整,文面意識比較差,成績好的學生比較突出。
(3)課堂聽課效率不高,復習不及時。課堂講過的一些內容,或已經訓練過的內容,甚至反復訓練的內容,還不能掌握。
(4)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還不夠豐富,基礎知識方面的選擇題,錯誤率還比較高。
(5)閱讀表達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面不夠開闊,概括、分析、綜合表達的能力比較差。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作文審題能力比較差,跑題現象比較嚴重。
(6)對一些題型還不適應,如仿寫,改病句等。
(7)還沒有主動探索屬于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2.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的教師對于高初中銜接的認識不到位,認為通過幾節課就可以把這項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個別教師在進行初高中銜接時存在對初中課改認識不正確,總是有抱怨的思想;還有的教師存在重知識銜接、輕學法銜接的現象。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還比較陳舊,從客觀上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教輕學、教學脫節,客觀上阻礙了教學銜接問題的順利解決。
四、對銜接措施的思考
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以兩條教育原則為依據:一是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1.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其銜接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高中語文教學能否順利地完成與初中教學的銜接,直接關系到高中語文的教學效率。對教師個體而言,首先要強化自覺銜接的意識,其次要善于分析銜接三要素即教材、課程標準,學生和教師自我,最后要注重銜接的科學性,變感性為理性。只有這樣,才能在紛繁蕪雜的變化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否為適應高中課程改革需要改變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需要重新確認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新的教學方法的不同及其各自的價值。不是說傳統的教法都不要了,而是在繼承的前提下創新。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強化課堂教學質量意識,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2.排查初中知識“盲區”,強化初高中知識銜接的針對性
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一次摸底考試(難度不能太大,以免給學生一個下馬威,造成學生厭學情緒,挫傷其積極性),排查知識“盲區”,“盲區”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較高的知識或方法。對可能是初高中知識銜接中的漏洞進行摸底,讓授課教師了解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底子,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內容引出新知識,使知識銜接更有針對性。
3.研究初中教材,以舊帶新
高一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別是初三的教材。如,高一的第一單元詩歌閱讀鑒賞,在初三我們學了不少的詩詞,如《憶江南》、《沁園春?雪》,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我們高一教學《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雖然要求不一,但從學過的詩詞引入,不失為很好的過渡與銜接方法。
4.注重教法、學法的銜接
由于初高中教學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標要求上的側重點也不同。初中更加重視學科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科知識體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要達到一定的能力要求,更何況高中還面臨著一個國家的選擇性考試――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學法上必然存在差異。
(1)搞好宣傳工作,使家長、學生都能夠明了、清晰初高中的差別,同時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幫助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
(2)高中語文教師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學法,包括如何預習、怎樣讀書、記筆記、思考問題、考試方式的差別、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要求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除堅持初中養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們覺得學生要多讀多寫多說多聽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培養語文能力。
(3)穩定學生心理,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現象一:語文教師剛到課堂接手學生就驚嘆:這么常見的語文知識初中教師沒有教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沒有。
現象二:一個初中時的語文尖子剛入高中就無奈于“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窘境。感嘆說“我過去語文學習成績不錯,到高中成績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語文難道沒法學嗎?”
近幾年來,高中雖然經過了新課程改革,但上述這些現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地出現。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語文教學不銜接、初高中階段學生學習行為的差異等問題應引起我們高中語文教師的特別注意。筆者對初一到高三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調研,又剛剛經歷三年高中新課改的實驗探究。對新課程下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這個話題,很有感觸。
首先,應該充分認識到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是初高中語文銜接問題的研究對整個高中階段學生語文的學習起到一個關鍵作用。二是幫助學生去認識掌握高中階段學習的特點和規律,使他們從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學習。有了這些做鋪墊,學生更很容易盡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改變被動局面,對于學生盡快實現初高中語文學習的“無縫對接”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其次,應該認真把握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具體內容。
一是思維層次方面的銜接。初中語文教學也強調能力培養但主要是強調基礎知識的落實;高中語文則要求很高,通過三年的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寫作方面有大的飛躍。特別是在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個高中教學要圍繞提高學生能力和培育學生思維做文章。
二是知識層次方面的銜接。初中語文從內容到要求到課后練習題,都相對簡單明確。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不到有壓力和困難。高中則不同,知識相對深奧,學習內容繁雜,要求標準高,練習題目難樣式多,學生學習困難肯定多。所以高中語文的教學銜接,我們要在學習方法上多下功夫,積極引導學生去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是方法層次的銜接。進入高中階段,高中學生要不斷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高中學習。初高中語文銜接中的學習方式與方法作為提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銜接好,要從初中階段以記憶為主轉變到高中階段的以理解、拓展、運用為主。
再者,應該積極靈活地探索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對比初高中語文的差異,逐步填補其中的空缺。應該準確把握初高中語文教育的目標是什么,有什么差異。這是完成初高中銜接,順利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依據。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找出他們的不同點。如基礎知識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閱讀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寫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針對這些差距,我們要不斷分解各要點,逐步、自然地落實在平時的教與學中。其次,要關注初高中教材的銜接。高一教材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順序、心理發展順序、知識邏輯順序的有機結合,更多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探究活動去獲取知識和體驗。所以教師要完成好教材銜接,就要:①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體設計;②準確把握教材特別是必修教材的難度和廣度;③在每單元學習前,首先研究其內容標準,討論其目標要求;④恰當處理教材中的不同欄目;⑤認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溫故知新,加強初高中語文內容的無縫對接。高中教師應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編排體系,特別對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師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貫通”?!皽毓省笔菫椤爸隆狈?。“溫故知新”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應用的教學方法,通過溫初中知識知高中內容,做到點撥啟迪,溝通聯系,構建網絡。
3.深入掌握學情,據此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廣大教師應該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聽課等多種方式調查研究了解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怎樣。如他們課外讀了哪些書?喜不喜歡學習語文,學習語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后,根據學情,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方法實施教學。
4.方法層次上,加強學法指導,加強教法優化改進。初中階段的教師和學生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高中階段要虛心學習和借鑒,這樣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就會少走彎路。高中一入學,我們讓教師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學生把他們初中掌握的優秀的學習規律、學習方法、學習技巧都毫無保留地提供出來。這些寶貴的經驗當然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完全可以繼續發展使用。當然,高中學生必須掌握適合自身的語文學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應加強。自主學習,應是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有目標的學習;合作性學習是集體性的共同學習,它既強調學生的積極參入配合,又強調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學生既是學習中的配角,又是學習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學習則是更高的層次,是拓展應用的層面,可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促進課堂教學中生成問題的產生。
近年來,隨著高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大量中等成績的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課程的難度加大,不少學生很不適應,學習很吃力。語文學科中的文言文學習就是其中的困難之一。
高中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考題圍著高考轉,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學生缺乏靈活的思維遷移能力,考出來的分數當然不會很理想。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感到搞好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對于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學工作需要通盤考慮。我們高中現在現在使用的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分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要求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等五個方面獲得發展。搞好教學工作的銜接很重要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學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這是因為不少初中時語文學得不錯的學生,在進入高中后,尤其是一學期后即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現象。升入高中后,部分學生仍然延續原有的學習和思維定勢,過多地依賴教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如:考前才背書,看課文,記解釋等。而高中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考題圍著高考轉,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學生缺乏靈活的思維遷移能力,考出來的分數當然不會很理想。在近教學過程中,切實感到搞好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對于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認真分析高一學生學習語文困難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恰當的措施,對初、高中語文教師來說都很有必要。
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對策
1.明確初高中課程標準的不同要 我們看到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在教學目標、內容上與初中存在明顯差異。
2.語文教師要有整體觀念初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銜接。
3.做好語文學習方法的銜接.古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階段語文學習,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決不能單靠教師。到了高中,學生除了課文學習,還有相應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對學生實現由“扶”到“放”的轉換。同學們可參照有關講解,對字形、詞語、標點、句法、修辭、文學常識、寫作知識等注意搜集,構建起自己語文知識的框架體系。其次,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學會積累式閱讀,教師應積極地向學生推薦優秀網站或課外讀物,使學生的知識面向深度、廣度發展。同時,還以課文所負載的語文知識點和規律為依據,在《語文讀本》《外國文學欣賞》《中國古代文學名著欣賞》等課外讀物中,有意識地選擇同類型閱讀材料,訓練所學的語文技巧。
高中必修課體系安排,分為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三大版塊,每一版塊都分為三個學習階段,并確定了相應的學習目標和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古代詩文作品在全套教科書中的比例,約占45%,古代詩人的選目以傳統經典名篇為主,也適當擴大了選材范圍,新選了一些古代優秀作品”,如韓愈《師說》、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等。其次,在練習的安排上,設計了“研討與練習,精讀課文一般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至三道題。這些題目一般首先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題目,以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突出學習重點,激發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然后是文章寫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結構上的,幫助學生從結構上把握全文,學習寫作方法;第三個主要是語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語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方面的練習,重在積累,幫助學生領悟語言魅力,掌握駕馭語言的能力;最后一個是開放性,拓展性的題目,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發揮的空間很大。這類題目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
關注學生,關注過程,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及時的鼓勵,是調動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
在起始階段,將指導的重點放在預習、復習這兩環節。
1.預習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特點
白銀地區初中使用的是北師大版的語文教材,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初中教材的特點
北師大版的初中教材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1.課文按主題組合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單元中的所有課文都是根據主題的需要所選取的,這樣就有了較為集中的文化信息,讀來更有吸引力和啟發性。
2.突出“同類比較”。北師大版語文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比較閱讀,同類主題或題材的課文組合,提供了現成的可比性,從直接的可比性中顯示共性、個性和差異,從而進入探究學習的層次。
3.突出“自主性”。北師大版教材提供的現成的可比性,將同主題(或同題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展示在學生面前,無疑將引起閱讀和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問題,有利于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教材在閱讀練習和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考慮了一系列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以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4.突出“獨特體驗”。教材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在閱讀練習中,不少題目都是從激發學生多元反應的角度設計;在練習與思考、比較與探究、作文和口語交流等多種角度都貫穿著對課標提出的“獨特的體驗”原則的關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點
1.內容富于立體化。教材編排內容注意了學習思維的各方面訓練,關注了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學科滲透的綜合性,展現了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等多維一體的學習內容空間,使學習內容富于立體感。
2.多元訓練相結合。教材內容的安排,關注到知識的學習掌握、能力訓練與形成、文化積淀與素養修煉。課前的提示、課堂的學習內容、課后的研討與練習,課外的延伸提高,相關的知識連接,使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收集、調動知識來學習,提高語文素養。
3.重實踐探究性。整套教材編排體系,都在凸現實踐探究的學習內容,在閱讀鑒賞部分里,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在表達交流部分里,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法練習;在梳理探究部分里,課外延伸訓練;在名著導讀部分里,思考與探究,這些內容,無不有效地培訓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突出了教材編寫重難點,體現了時代精神與要求。
4.開放互動性。教材打破了課程內容和目標簡單劃一的格局,學生在學習必修的同時,可根據自已個性特點進行選修內容的學習,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這體現了課程的多樣性、開放性和選擇性。學生在選擇研究性學習時,又要充分地與同學合作,與老師合作,在互助合作下有效地完成研究任務。這樣開放性多元學習整合,充分調動了學生、教師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師生的綜合能力,實現了新教材的內在價值。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
通過研究北師大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可以發現教材在編排的時候對新課標精神的貫穿從初中到高中都是一致的,都比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畢竟北師大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有著各自不同的編排體系和特點,加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各自的特點,研究初高中語文教學怎么銜接對于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中語文老師要研究初中語文教材和課程標準。高中語文老師只有弄清楚了初中語文教材在知識點設置、要求,體例和呈現方式方面的特點,明確了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內容上的不同要求,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盡量避免學生產生不適應、不習慣、厭學、缺乏信心的現象,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并推動學生身心成長與發展。
目前的初高中之間的知識銜接過程存在著一些問題。高中教師多埋怨初中教師很多知識沒有講或沒講透,自己必須再花上一定的時間、精力去彌補;而初中教師又悵嘆高中教師的不夠理解,認為有些知識是不需在初中階段講解的,那本來就該是高中教師的職責。
譬如語法,《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碧貏e是文言文,初中教師一般不再強調字字落實,學生只要憑語感、直覺,大致意對即可。而高中教師卻說,以前的學生語法知識學得比較系統,扎實,而現在的連最基本的主、謂、賓、定、補、狀都一團亂麻,特別是文言文,問起句法、詞法,問起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我覺得除了初高中教師多相互溝通、合作之外,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每個學齡段的不同特點,讓教學策略得以正確歸位,明確初中語文學習的任務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學習任務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區別清楚之后,教師拿來作為自己教學的基點之一,循序漸進,實施有效教學,必能使初高中教學各得其所,相互促進。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初中教師已經在補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識,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趨實在,更趨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語文教學能夠找到一個可操作的銜接點,達成順暢的過渡與提升。比如部分初中教師,弱化部分選讀課文,擠出時間惡補必要的語法知識,且基本參照是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課本中的體系,使弱化了的語法重新被重視起來。
所謂“初高中銜接”是指保持、強化學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進一步使之養成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律的學習機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語文教育目標的差異 例如,在現代文閱讀方面:閱讀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練運用略讀瀏覽”,高中要求“能根據不同目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法”;在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內容”,高中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在分析評價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高中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在鑒賞方面,高中強調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文言文閱讀方面,初中要求“理解基本內容”,高中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譯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無論是現代文閱讀,還是文言文閱讀,對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明顯增強。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現狀和語文學習達到的程度 采用問卷和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便于在下一步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注重對學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條件。
第三,改進高一語文課堂教學 為探索適合高一新生語文學習的途徑,一方面調整課時結構,想方設法開闊學生視野;另一方面,通過集體備課,把自己對高一學生進行教育的理解融進課堂教學,歸納總結出重在誦讀、涵泳,重積累,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求,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的教學理念。
第四,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教材,對于教材,初中階段是在“大致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高中階段則是“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具體理解”;初中強調合作,高中更強調發展獨立閱讀能力,自己分析判斷,盡力做到“老生常讀不讀,人云亦云不云”。
2.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引導學生聽課時重視能力的提高。課堂上積極思維,踴躍發言,提高思維能力、閱讀能力。
3.指導學生高效訓練,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規律,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高一學生難點在古文閱讀,因此,教師授課時要注意傳授規律,如涉及名詞、動詞、形容詞活用的規律,特殊句式的辨析與翻譯等,學生練習時要進一步強化對這些規律的認識,從而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
4.指導學生學會自覺讀寫,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尤其在指導學生用好“語文讀本”與上好“青春讀書課”的同時,寫作讀書札記和心得。
5.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強調背誦、強調朗讀等等。
通過幾年來的研究實踐,我們在培養高一新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注意文面的習慣,課堂積極參與的習慣,廣泛閱讀習慣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這么簡單的內容,初中怎么就沒學過呢?
真沒學過。
你們語文現在學些什么?怎么連動詞、名詞、形容詞都弄不清呢?
這些現象在高一新生的課堂上屢見不鮮,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那是老師無奈,學生無辜。這其中折射的就是初高中語文教學的不銜接。在此,我就初高中語文銜接問題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幫到初升高的學生。
每每看到新生在語文學習上遇到很多困難,作為老師總是無奈的苦笑,因為很多問題的出現,不是學生的錯,在初高中語文課程的設置、教學要點的設定上,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作為學生作為老師我們只能在現有的狀況下找到更好的契合點,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過渡,向著高考邁進。
高中和初中是兩個區別比較大的學段,它們幾乎各自成為兩個封閉的系統?,F在高中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之間未能很好地銜接起來,許多在初中基礎并不是很扎實的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就會舉步維艱,給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首先,由于初中屬義務教育,也受學生年齡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較低。這就決定了初中中考語文試題大部分是知識型的,能力型的較少。雖然考試分數較高,但科學的學習習慣未充分養成,應有的能力沒有完全培養出來。
升入高中后,部分學生仍然延用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定式,過多地依賴老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如:考前才背書,看課文,記解釋等。而高中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考題圍著高考轉,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學生缺乏靈活的思維遷移能力,考出來的分數當然不會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礎知識的考查,還是以課本為依據,這種考查形式使學生把精力多放在對課本的死記硬背,考前的臨時突擊,養成了很不好的學習習慣。而高中學習則對閱讀能力要求明顯增強。
同時,初中的一些教學目標也造成了與高中教學的脫節,如初中的淡化語法,地方考試大綱皆有“語法知識不作為中考內容”“古詩文不考查詞法、句法”的要求,故中考語法知識的考查只能隱性地進行,例如通過仿句、改病句來間接地考查語法;借助句子翻譯試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詞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況。雖然老師們平時在閱讀教學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語法知識,但存在以下現象:隨意性大,缺乏系統性;語法專項訓練較少或根本沒有訓練;語法教學的要求尺度不統一。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就不講授這一部分,結果給高中語文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淡化語法的要求,害苦了學生和老師們,進入高中后,大部分學生根本分不清句子的主謂賓,認不清病句,分析不了句子結構,當然,更是認不出文言句式!似乎對文言句式就認一個――倒裝句!
其實,高中對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文言句法要求是較高的?!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現代文)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薄伴喿x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人教版高中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必修語文教材共有五個模塊,課文八十篇(課),其中古詩文有三十二篇(課),占40%,且難度較大。
這便要求進入高中后,學生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補上欠缺的這部分內容,可是這些內容畢竟不是高中的教學內容,老師的講解不會太過詳細具體,導致了很多學生跟不上老師的速度,以至于到了高三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最后,兩個階段的閱讀能力要求又有差異。
初中語文新課標:“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而高中語文新課標:“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效果。對閱讀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進行闡述、評價和質疑?!?/p>
不難看出,在閱讀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語文教學能力層次由初中的理解層提升到應用、鑒賞的高度,要求“文本對話”深入讀者內心世界。這一心理變化過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樣的內容要求便需要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緊緊跟著老師的步伐,不要總是用初中的那套來應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高中語文學習的要點。
在高一,有一種比較“經典”的理論:“告別初三,進入高一,終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氣了”。初三學生有明確的目標:考上好的高中,在升學的壓力下,他們高負荷地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目標完成了,考大學是三年后的事。其實,高一是一個不穩定的過程,大多數學生會有一個相對較長的調整期。在高一如果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正確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學習會受到影響,會感覺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績卻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樣,成績卻比差多了。另一方面,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會發現對知識的掌握越來越困難,而且越來越不會學習。慢慢地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成績越來越差。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 斷層 銜接 校本科程
古詩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古詩文,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豐富情感世界。然而進入高中后,多數學生對古詩文學習逐漸感到不適應,力不從心,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初高中知識之間存在著“斷層”。
一、開發初高中古詩文教學銜接校本科程的必要性
(一)初中與高中課程目標的差異造成“斷層”
在詩歌閱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階段目標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薄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p>
在文言文閱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階段目標為:“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薄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由此可見,初中與高中在教學目標方面確實各有側重,而高中學段的學習難度卻陡然上了一個臺階,這表明兩個學段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
(二)初中與高中課程評價的差異造成的“斷層”
在詩歌方面:7~9年級階段考察重點是背誦與默寫,試卷題型是填寫上下句,內容主要以經典名句為主。而高中階段考察重點是鑒賞詩歌的能力,試卷題型是分析意象意境、品詞煉句、體悟情感及表達技巧。
在文言文方面:7~9年級階段閱讀的評價為:“評價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彼栽囶}內容以課文注解的詞句為主,而這種教學要求也就不能使學生自然地過渡到高中文言知識的學習。
所以,初中生古詩文部分得高分是依賴于積累與識記,但他們升入高中后,面對文本中突然出現的眾多的詞法、句法、技巧等知識不能有效的理解與把握,實踐運用更加艱難,也就不能體會到獲得新知的快樂。
二、開發初高中古詩文教學銜接校本科程的可行性
目前,國內外對于課程銜接與校本課程開發已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借助學校推進校本科程可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古詩文知識水平,并按照學科的邏輯性和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進引入新的知識,消除初高中知識之間的“盲區”。
三、校本科程研發的策略
(一)具體分析初高中古詩文課程的銜接點,確定校本課程的目標
將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有關古詩文的例文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進行比照,確立銜接課程的知識點。初中教材選定的詩文篇幅較為短小,文義較為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文本的內容與主旨;高中教材選定的詩文有一定的難度,詩文篇幅長,選文為歷代的精品名篇,詩詞歌賦文各體兼備,這之中亦有一些晦澀難解的文章。而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一些寫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辭手法等鑒賞詩歌的方法,并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實詞詞義和少數虛詞的用法。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依據學生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學習與鑒賞古典詩文的能力。
(二)開發以課程銜接為目的的古詩文教材
初中的文言文多以短篇寓言、魏晉南北朝筆記為主,所以銜接教材宜多選取以故事性和說理性見長的課文,適當地引入有難度的例文。而詩歌鑒賞的知識也不要面面俱到,要符合學生可接受性的原則,由淺入深,不斷引入新知。
(三)教師更新觀念,探尋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高中生隨著年級的升高,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步下降,理科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接受心理,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多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師的適時引導點撥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會得到,而且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他們會在愿學、好學、樂學、活學中形成語文思維,提高語文素養。
(四)研究銜接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比如階段測試、讀書筆記、讀書心得、鑒賞詩文、朗誦表演、生生互評等方式考察評價學生的詩文水平。這樣既達到了夯實新知識、肯定學生能力的目的,又能使他們不斷地獲得新的學習體驗,進而引發他們的求知欲。
五、校本科程研發的思路
(一)通過調查問卷、學生訪談和對初高中古詩文教材進行對比分析,探索造成初高中銜接困難的原因。
(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具體的教學策略。
(三)對策略進行實施。
(四)通過座談、走訪和檢測等方法檢驗教學策略的效果。
(五)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策略,進行再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