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排放廢氣對環境的影響
時間:2023-12-18 11:3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排放廢氣對環境的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我國工業廢氣排放與控制現狀
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在工業化發展中會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我國通過改善環保排放裝置、對污染企業進行整頓等措施嚴格控制工業的廢氣排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圖1所示,2002—2010年,包括工業二氧化硫和生活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自2002—2006年一直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但2007—2010年排放總量呈現了下降趨勢;2002—2010年,工業煙、粉塵的排放量呈現了整體下降的趨勢,說明對煙粉塵的清潔控制技術水平較好,從整體來看,在這一階段,我國廢氣排放量的規模有所下降。
從近兩年廢氣排放量的變化來看,2010年我國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519 168億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 185.1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 864.4萬噸,工業二氧化硫去除量3 304萬噸,工業煙塵排放量603.2萬噸,生活煙塵排放量225.9萬噸,工業煙塵去除量38 941.4萬噸,粉塵排放量為448.7萬噸;2011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 217.91萬噸,比上年增加了32.81萬噸,煙(粉塵)排放量為1 278.83萬噸,比上一年增加1.03萬噸。從數據分析上看,我國在控制廢氣排放上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2011年比2010年二氧化硫和煙(粉)塵的排放量有所增加,這說明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同時在增加,污染物的減排任務也隨之增加,環境保護問題更應受到重視。
隨著經濟的繼續向前發展,能耗及工業總產值在逐年增長,工業廢氣的排放總量將會進一步增加,甚至是成倍增長[4]。因此,我們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來研究和探討降低單位工業總產值帶來的廢氣負擔率,對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各地區廢氣排放量的變化及負擔狀況,研究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廢氣減排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廢氣排放的環境洛倫茲曲線
按照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經濟增長會導致環境污染不斷加深,當經濟發展水平超過特定水平之后,經濟增長,產業技術進步或調整,會使得環境污染呈現降低的態勢[5]。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6]。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必然使得各地區的廢氣排放與控制水平存在差異,我們必須要對不同地區的差異及其原因進行分析。
對我國工業廢氣排放量的波動與分布特點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是否存在差異及其原因,對完善環境治理政策,提出相關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研究各地區廢氣排放是否平均,首先選擇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進行實證分析。洛倫茲曲線原本是用來描述社會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種曲線,在這里引用洛倫茲曲線的研究方法和基尼系數指標來分析各地區廢氣排放的負擔狀況與存在差異的原因。二氧化硫、煙(粉)塵是工業廢氣排放的主要物質,也是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定各地區在生產過程中在GDP方面的貢獻率會帶來一定量的廢氣污染物的排放,用各地區的工業GDP占全國工業GDP的比重表示各地區工業生產貢獻率,用各地區二氧化硫和煙(粉)塵的排放量占全國二氧化硫和煙(粉)塵排放量的比重表示各地區工業生產帶來的氣體污染負擔率。將各地區的工業生產貢獻率與大氣污染負擔率進行比較,用以衡量各地區污染氣體排放帶來的環境損失與生產貢獻之間的差異。
(一)指標選擇
各地區工業生產貢獻率Ia=各地區的工業GDPa/全國工業GDP
各地區的廢氣排放負擔率Max=各地區廢氣排放量Pax/全國廢氣排放總量P
廢氣排放負擔率與生產貢獻率之比Qax=Max/Ia
x=1,2,分別代表煙(粉)塵和二氧化硫;a=1,2,3…31,表示31個地區。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和清潔技術提高會有助于實現工業廢氣的減排[7]。基于此特點,如果Q小于1時,數值越小,意味著該地區工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增加率越高于廢氣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該地區具有較高的生產力水平,因工業排放導致的大氣污染程度較低,或者是該地區的控制污染技術水平較高,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反之,如果Q大于1,則代表該地區工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率低于廢氣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該地區的生產會帶來更多的廢氣排放,環境效益的損失大于經濟效益的增加,若Q值越高,則表明該地區需要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通過強化保護大氣環境的措施,提高清潔技術水平,控制工業廢氣的排放。
(二)繪制環境洛倫茲曲線
洛倫茲曲線通常是一條下凸的曲線,用以表示不平均的程度,下凸程度越大,代表越不平均[8]。如圖2和圖3所示,45度的對角線是表示絕對平等線,即各地區廢氣排放水平不存在差異,各地區的廢氣排放負擔相同;橫軸和右側的縱軸所組成的折線是絕對不平等曲線,表示廢氣排放僅由一個地區釋放,也就是基于工業生產的大氣污染物的負擔是由一個地區帶來的;左側的縱軸表示各地區不同氣體排放量在全國中的比重,即各種廢氣排放的污染負擔率,橫軸表示各地區工業生產貢獻率,即各地區的工業GDP在全國工業GDP中的比重。圖中四條彎曲的曲線是將不同地區工業生產貢獻率與氣體污染的負擔率確定的散點連接而繪制的,每條曲線與對角線組成的面積用A表示,曲線與折線之間 的面積用B表示,用A/(A+B)的數值即基尼系數來分析氣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該數值越大,則表明氣體污染物的排放越是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反之,則表示各地區的氣體污染排放負擔相同[9]。
由于實際中數據是離散的,為更準確地計算基尼系數,需要準確繪制洛倫茲曲線模型[10]。根據圖2和圖3中散點分布特點,經過模型的篩選與最優分析,最終選用二次曲線模型,對廢氣排放負擔的環境洛倫茲曲線進行曲線估計,如表1所示,給出了兩種氣體污染的環境洛倫茲曲線的回歸模型檢驗報告,從擬合優度、模型檢驗結果和各個參數值來看,模型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擬合優度很好。
建立的回歸方程為:
通過定積分進行計算,獲得不同氣體排放的基尼系數A/(A+B)的比值,2010年數據為:0.09 7(二氧化硫),0.266(煙粉塵);2011年數據為:0.241 7(二氧化硫),0.3280(煙粉塵)。一般情況下,如果基尼系數小于0.2,認為絕對公平,0.2~0.3,表明相對平均,0.3~0.4,表示較為合理,0.4~0.5,認為差距較大,0.5以上認為高度不平均[11]。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數小于0.2,表示各地區因工業化生產帶來的二氧化硫排放負擔的差異不大;煙粉塵排放的基尼系數處于0.2~0.3,表示相對平均。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數處于0.2~0.3,表示相對平均;煙粉塵排放的基尼系數處于0.3~0.4,表示較為合理。由于得出的基尼系數較小,說明從各地區的工業發展生產水平來看,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分布是較為均衡的,廢氣的排放負擔并不是由于一個或若干地區的工業集聚造成的。各地區工業生產所排放的煙粉塵,相對于二氧化硫的排放而言,各地區的差異要更明顯一些;而從2010年與2011年廢氣排放的基尼系數變化來看,數值呈現增加的態勢,說明我國各地區在廢氣減排工作上的成效存在速度上的差異,或者說各地區工業生產帶來的廢氣排放負擔率的差異呈現擴大的趨勢,一些地方的廢氣減排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各地區廢氣負擔狀況比較
為進一步分析2011年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的差異,僅考慮各地區工業生產貢獻的前提下,將各地區由于生產貢獻帶來的廢氣污染負擔狀況進行比較。表2給出了2011年各地區生產貢獻率與廢氣排放負擔率比較狀況,其中北京、天津、西藏和甘肅等17個地區的各種工業廢氣的污染負擔率都小于生產貢獻率,顯示出較高的工業生產水平或較低的工業廢氣排放水平,這表明在這31個地區中有1/2強的城市在工業生產中廢氣的排放水平低于全國的平均標準。河北、山西、山東和河南等9個地區,存在工業生產的貢獻率小于廢氣排放的負擔率的情況,氣體污染負擔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數據分析上看,河北最為明顯,煙粉塵的污染負擔率是工業貢獻率的3倍,二氧化硫的污染負擔率是工業貢獻率的近2倍。這表明,河北的工業廢氣排放亟待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而導致河北省廢氣排放負擔較高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應該是重工業結構和較低的廢氣控制技術水平。該地區的工業結構亟待優化調整,清潔技術水平亟需提高[12]。
為進一步研究各地區工業廢氣排放的共性與差異,對數據做進一步的聚類分析。選擇西藏、山東、河北、云南和江蘇作為初始類的中心點,這幾個地區包括了31個地區中從高至低的不同的大氣污染排放水平,但這不一定是最好的代表,需要再進行迭代過程尋找更好的類中心點代替初始類中心點。如表3所示,第一次迭代后,5個中心點分別變化為0.287、0.000、0.381、0.130和0.249,第二次迭代后,5個類的中心點變化均小于指定的收斂準則0.01,達到聚類結果要求。
表4為最終的聚類中心,可以看出,第1類的指標數據最低,包括的地區有6個:北京、天津、上海、海南、西藏和青海,這些地區各項指標的數據較低,表明由于生產水平較高,生產貢獻率遠大于氣體污染物的排放負擔率,或者是該地區工業廢氣污染的排放率本身較低。但是在實踐中,對于各地區的大氣環境負擔率進行分析,還要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例如北京、天津和上海這三個城市即使工業生產所帶來的貢獻率高于大氣污染導致的環境損失率,但是引入土地面積、人口等因素,可能導致的結論會有所不同,比如:從單位土地面積上分析,北京地區所承擔的氣體污染負擔可能是很高的,在此,我們僅考慮工業貢獻率與廢氣污染負擔程度。第2類、第3類和第5類的各指標數據較高,一共包括8個城市:山東自成一類;河北、山西歸為第三類;廣東、河南、內蒙古、遼寧、江蘇歸為第五類;其余17個地區歸為第4類。在我國31個地區中,僅有不足1/3的城市的工業生產貢獻率小于工業生產導致的廢氣排放負擔率,這與各地區的生產力水平和各地區廢氣排放的控制程度有關。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廢氣排放量的變化與工業化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由于各地區的工業生產水平不同,所處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上的階段也是存在差異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廢氣排放的控制效果遠大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所承擔的廢氣負擔率也相對較低;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隨著工業生產總值的增長,廢氣排放的增長速度高于工業貢獻的增長速度,該地區的工業廢氣排放負擔較重。對于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存在的差異,需要針對各地區工業發展的差異特點及原因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幫助這些地區提高控制廢氣排放的效果。
四、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負擔存在差異的原因
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存在差異,究其原因應該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技術因素,也有產業結構和制度差異等方面因素。從地區控制污染的差異性政策的制定方面來看,我們必須要對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梯度差異的根源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將造成地區廢氣排放負擔梯度差異的主要原因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差異導致能耗水平不同,污染物排放負擔會存在明顯差異。從表5“2011年31個地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統計分析”來看,北京能源消耗指標最低,為0.459噸標準煤/萬元,31個地區的總體均值為1.040 93噸標準煤/萬元,中值為0.903 50噸標準煤/萬元;而前面分析的廢氣負擔較高的8個地區:河北為1.300噸標準煤/萬元,山西為1.762噸標準煤/萬元,內蒙古為1.405噸標準煤/萬元,遼寧為1.096噸標準煤/萬元,河南為0.895噸標準煤/萬元,廣東為0.563噸標準煤/萬元,江 蘇為0.600噸標準煤/萬元,山東為0.855噸標準煤/萬元,除河南、廣東、江蘇和山東以外,其他地區的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既超過了各地區的平均水平,也大于中值水平。這說明這些地區的廢氣負擔較高的原因之一,是與這些地區的工業生產力或生產技術水平有關,同樣水平的工業生產貢獻所消耗的能源數量高于平均水平,自然地,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會高于各地區平均水平,該地區的廢氣排放負擔超出各地區的平均水平。不僅如此,廢氣污染負擔較高也會導致治理環境的投資增加,從2011年各地區完成的工業廢氣污染治理投資按金額由少到多的排序結果來看,遼寧為第13位,廣東為第23位,江蘇、山西、河南、河北、內蒙古和山東投資總額排名依次為26~31位,31個地區中山東省治氣廢氣投資額最高,為244 688萬元,由此可見,在評價各地區工業貢獻時,必須要考慮環境成本;在工業發展中,工業廢氣總排放量既與工業總產值相關,也與能耗值相關;我們需要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成本,盡可能使兩者之差最小化,努力實現“環境優化增長”代替“環境換取增長”的發展方式。因此,各地區產業的生產由于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能耗水平存在區別,最終使得工業廢氣排放方面會出現梯度的差異。據此,在控制廢氣排放方面,廢氣排放負擔較高的地區應該通過提高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改善用能結構和改進技術等方面,努力降低能耗值,從根源上控制廢氣污染排放量。
2. 地區的產業結構差異會使得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存在差異。工業分布數量高的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負擔可能會較重。我國地區發展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產業結構的變化呈現出工業化進程中不同階段的一般特征,在工業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它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及現代化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的發展主體;在工業水平低的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會相對較高;而工業化發展水平處于中間位置地區,第二產業的比重相對較高,相應地,這些地區的工業廢氣排放負擔也會相對較高。把2011年各地區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結果顯示:廣東排名第11位,江蘇排名第16位,山東排名第20位,河北、遼寧、內蒙古、河南、山西排名第22、25、28、29、31位(詳見表6)。這些排名越靠后的地區,工業貢獻更多的是依靠第二產業的發展。而有些地區,如安徽、江西、重慶等,雖然第二產業的比重較大,但是廢氣排放負擔沒有呈現較高的現象,是因為這些地區在污染產業生產中使用的清潔技術較高,或者是環境污染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有些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負擔較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工業比重相對較高,污染物排放較多,甚至可能是污染工業的比重較大導致該地區廢氣排放負擔較重,而且,這些地區對工業廢氣污染的控制效果較差。
3. 環境政策存在地區差異,導致高污染行業向環境成本低的地區轉移,使得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負擔存在差異。地區環境成本的差異會影響污染產業的地區分布,污染產業的選址會傾向環境成本低的地區,因此,差異的環境標準成為影響地區污染產業分布的重要原因,也成為影響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區的治理廢氣排放的政策與標準存在差異,會導致高污染行業實際成本存在地區差異,這必然使得產業由高環境成本的地區向低環境成本的地區轉移。而對于環境成本高的地區,其污染狀況會因完善的環境政策而受到抑制,產業的布局也會有所改變,例如,國家對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率先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減少酸雨、灰霾現象;浙江、江蘇兩地就對環太湖區域實行了差別化環境政策,實行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從源頭上壓減排污總量。這些差異化的環境政策必將導致相關地區的某些工業廢氣排放受到限制,而相對于沒有實施嚴格管制措施的地區,某些污染較重的產業會繼續存在甚至增加,最終導致該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負擔加重。
綜上所述,工業廢氣減排工作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內容,在各地區大氣污染負擔率與生產貢獻率比較中,進一步證實:不同地區的工業生產貢獻所帶來的氣體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存在差異的;而對于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存在差異的原因分析中,研究發現:地區廢氣負擔水平較高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地區產業生產技術水平不高,或者是因為第二產業比重較高且污染控制水平較低,或者是因為污染產業分布較多等原因所導致的。而像北京、上海等經濟水平較高、生產力水平比較高的地區的工業生產所帶來的工業污染物的排放比率要比落后地區的明顯低很多,這說明,提高生產力和清潔技術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五、控制工業廢氣的對策建議
經過前面地區廢氣排放存在差異的實證研究與原因分析,對于我國廢氣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我們既需要制定各地區都適宜的共性管理政策與措施,也需要針對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析廢氣排放存在差異的內在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差異性的管理措施。對于廢氣排放負擔較高的地區,我們主要是通過多種措施與途徑,盡快提高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水平,加強氣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氣體污染物的排放負擔。為更好地提高我國廢氣排放的控制水平與取得較好的環境保護效果,提出以下建議:
1. 不斷提高地區產業發展水平,提升清潔技術與促進清潔能源使用。第一,從長期來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各地區都會面臨工業廢氣排放負擔加重的壓力,為了實現長期有效地控制工業廢氣排放數量,通過提升廢氣處理的清潔技術和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收益。第二,從當前各地區的工業廢氣負擔存在差異的原因來看,無論是對于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的有些地區廢氣負擔較重,還是由于自身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能耗較高導致的工業廢氣減排壓力較大,提升清潔技術可以改善廢氣排放狀況,促進清潔能源使用可以從根源上降低污染排放水平,從而有效地降低有關地區的廢氣污染負擔。因此,對于清潔技術的提升與清潔能源的使用,需要各主體共同努力。從政府方面,需要從宏觀角度,對廢氣排放進行控制與管理,幫助企業從環境管理方面促進清潔技術的應用;從企業角度,需要加強清潔生產指導,促進企業節能增效;從市民角度,需要提升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加強清潔工程的自覺監督意識,積極參與到環境污 染的防治工作中來。加快發展清潔能源與提升清潔技術,是解決未來能源保障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對策,依靠清潔技術與清潔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廢氣排放負擔,擺脫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 加快污染負擔率較高地區的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的步伐。有些地區廢氣負擔較高的重要原因是與該地區的產業結構相關聯的,而地區生產水平的差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和各地區的產業布局有關,而產業結構調整一直是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課題,隨著我國工業化階段進入中后期,各產業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應該逐步增強,在各地方區域發展中,需要更加重視最佳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并存的產業結構。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負擔的差異及原因,進一步說明了廢氣排放負擔較高的地區應該在工業結構、技術設備和生產技術發展水平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對于廢氣排放負擔較大的地區應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努力提高廢氣控制技術水平,加快重工業結構的調整,依靠技術支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企業要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圍繞工業結構合理化發展的要求,注重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3. 按地區發展差異,制定差異化管理方案,分步驟、分主次地對環境污染加強綜合治理控制。由于地區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區廢氣排放負擔存在差異,針對各地區的特點應該制定差異化的管理方案,有針對地解決地方污染物控制難題,提高減排成效。比如,對于工業廢氣污染負擔較高的地區,可以以治理工業廢氣為主要方面,繼續完善工業污染源的控制,強化管理措施與方案;對于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地區,工業廢氣在大氣污染源中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并不是處在第一位,機動車排放帶來的污染影響明顯高于落后地區,可以建議這些地區先以控制機動車減排工作為主。除此之外,從差異化的地區環境政策來看,我們還要注意,不僅要做到降低目前有些地區的污染水平,還應該防范因環境成本差異將導致的污染產業轉移現象,杜絕因污染產業轉移,導致相關地區新污染負擔增加的現象,在環境保護方面,應該“防”與“治”兩手一起抓。
4. 加快推行排污權交易,深化環境成本內在化的工作。只有不斷加強環境成本內在化,才能有效消除污染產業的外部非經濟性,體現環境公平。排污權交易制度是環境成本內在化的一個重要的政策途徑。排污權交易是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環境經濟政策之一,促進排污權交易的發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廢氣減排效率。排污權交易通過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總量,利用市場規律及環境資源的特有性質,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監督管理下,各個持有排污許可證的微觀主體在政策、法規的約束下對排污指標、排污權有償進行轉讓或變更,它化解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從經濟學的視野解決了社會問題。為適應環境政策的發展步伐,我們需要在市場規則、排放交易系統建設和環境管理制度方面,盡早做好進行排污權交易的相應準備。一是制定嚴格的廢氣控制排放標準。對于有些地區超總量指標排放必須進行嚴懲,保證廢氣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二是加快建立污染源排放的統一監管機制和連續監測系統,可以進行聯網并強化管理;三是應建立廢氣排放權交易中介和排放配額跟蹤平臺,合理制定排放總量指標的分配方案。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事關經濟發展的可持續,人類生存的可持續,必須要不斷完善有關法律體系、嚴格標準及執行制度,這樣才能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更有為效的成績。
5. 嚴格管理污染源流向,加強監管工作,強化環境污染的預防工作。由于污染事實發生時,因果關系調查的復雜性,影響因素的多樣性,一旦發生環境公害,我們再去研究它的因果關系,很難從法律上將之輕易地定性為某個微觀主體的責任,而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方式危害很大,治理污染時間周期很長,環境治理成本巨大,所以,對于環境污染防治工作而言,應以更為有效地預防為主,這是實現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為了盡可能將環境污染風險控制到一定范圍內,國家或地方政府應該對污染源進行有效地管理和登記,比如:對農藥成分進行限定,對農藥的生產、銷售、流通和使用進行登記;對生產中可能帶來負外部效應的企業進行登記與監管,嚴格管理企業中能帶來污染的化學物質流向,及時進行申報,等等,努力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針對污染源的產業分布狀況與特點,加強反污染措施的安置。對于一國環境的污染,只有有計劃地對不同產業采取差異性的措施,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總之,每個工業化發展的國家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環境污染和退化的問題,先污染后治理的代價是巨大的,所以,每個國家都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盡可能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代價。我們可以通過切實地采取環境污染預防措施,來盡可能地降低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保護和改善環境。對于我國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針對主要問題從多個角度提出有效方案。針對我國的環境治理工作,需要我們根據各地區環境污染治理的階段與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各地區發展的差異化管理方案,促進我國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段佳.霾未走遠 提防煙塵再風浪[N].科技日報,2013-02-05.
[2]張銘賢.積極推進華北大氣污染聯防聯控[N].河北經濟日報,2013-03-04.
[3]傅年豐.合肥市多措并舉治理大氣污染[N].人民政協報,2013-03-01.
[4]鄭敏敏,肖秀欽,陳慶華,張江山.福建省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因子分析與灰色預測[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4):4-7.
[5]劉鐵鷹,李京梅.中國工業廢氣排放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區域分異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8):42-48.
.http://papers.ssrn.com/SO13/papers.cfm?abstract_id= 232073,pp1-57.
[7]林永生,馬洪立.大氣污染治理中的規模效應、結構效應與技術效應——以中國工業廢氣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13,(3):129-135.
[8]張晶,封志明,楊艷昭.洛倫茲曲線及其在中國耕地、糧食、人口時空演變格局研究中的應用[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7,(11):63-66.
[9]謝健.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的估計方法[J].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4):19-22.
[10]牛曉其.理想洛倫茲曲線擬合及其方程特性[J].安徽師范學院學報,2009,(2):19-22.
關鍵詞 固定污染源;廢氣排放;監測;安全防護
中圖分類號X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2-0084-02
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工業企業生產所帶來的廢氣排放量大量增加。城市總的固定污染源除了工業生產的爐窯,還有鍋爐、加熱爐、民用爐灶等,其中以工業爐窯的廢氣排放量最大。廢氣向大氣中的排放,使得大氣環境中的空氣成分和濃度發生變化,大氣環境發生改變,污染的大氣環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為了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有效控制城市固定污染源的廢氣排放,對廢氣排放進行監測十分必要。但是對于固定污染源廢氣排放進行監測,除了監測點的設置,監測方法的正確使用以及監測數據的分析等環節之外,對監測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固定污染源廢氣排放監測進行安全防護的必要性
對城市固定污染源的廢氣排放進行監測是指對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進行樣品采集,并對樣品進行檢測分析,用以檢驗這些污染源排放的廢氣中含有的污染物是否符合排放標準要求,對廢氣凈化的裝置的配置、性能進行評估。樣品分析結果和廢氣凈化評估結果作為大氣環境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在對廢氣進行監測時,廢氣中存在多種污染物,而且通常濃度較高,同時城市固定污染源監測的環境和地點通常是在高溫情況下的高空作業,這就使得監測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對人身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必須安全防護措施十分必要。從當前廢氣監測工作中安全防護措施的應用現狀來看,安全防護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污染物中毒的事故層出不窮。對此,必須提高認識,加強安全防護,這不僅是對監測人員人身安全的防護,更是監測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
2 安全防護的重點問題
2.1有毒有害氣體
城市固定污染源中廢氣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生產類型的不同,廢氣中污染物種類煩多,濃度也不同。大多數的大中型企業都對廢氣的排放采取了必要的凈化處理措施,但是資金和技術有限,處理工作不到位使得處理后的氣體中仍然含有濃度較高的有害氣體。對于監測工作人員來說,如果安全防護工作不到位,廢氣中的毒害物質即時有少量進入人體內,都會對人的機體組織造成影響,或者發生物理作用,或者發生化學作用,導致機體組織遭到破壞發生病理變化,影響人體的健康。例如SO2、硫酸霧等有毒氣體進入呼吸道后會引發呼吸道疾病,煙塵被人體吸入后會引起肺病,苯并芘等物質能夠致癌,如果是CO中毒,則所引發的后果將更為嚴重。
2.2 高空作業
在兩米以上的高基準情況作業都屬于高空作業。高空作業根據高度的不同,也有等級之分。在對城市固定污染源廢去排放進行監測時,通常高度都在二級以上,有的甚至高達30米,處于特級高空作業的范圍。在這種高度的環境下工作,一旦發生墜落危險,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更應該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對工作人員加以保護。
2.3 高溫作業
通常情況下,人體在工作中所處的環境溫度,最高不能超過29度。超過此限的溫度會對人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人體在高溫的環境下作業,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變化,超過人體的生理上所能承受的限度就會引起人體的病變,其中中暑是最為常見的人身病變。在對固定污染源監測時,煙道排放口的溫度很高,遠遠超過人身所能承受的溫度,如果是在夏天則使溫度更高。在這種高溫環境下工作很容易導致中暑的發生,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危險。
2.4 用電和噪聲
在監測的過程中,不當的用電,一旦發生事故,會對人體造成局部的損害,甚至發生生命危險。監測位置在離高噪聲源較近的情況下會對工作人員的健康造成損害,引發職業病的發生。
3 安全防護措施的使用
3.1 提高重視,加強安全教育
監測人員要對監測工作中的安全防護提高重視,對危險因素加強認識,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學習。時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意識,認真做好各方面的安全防護,盡可能的避免任何危險事故的發生。
3.2 監測點位的選擇
監測點位不僅要考慮到樣品采集的有效性,還要考慮到監測過程中的安全防護問題。監測點位的選擇時,在保證監測質量的前提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盡可能選擇在負壓狀態下的煙道開設采樣孔。如果采樣孔的開設只能在正壓狀態下的煙道上時,一定要在孔外進行必要的防噴裝置的配置。監測人員在采樣時,要處于上風口的位置,特別是污染物濃度高的情況下,一定不能在下風口進行采樣。
3.3 監測平臺的安全防護
監測平臺的搭建必須具有牢固的梯子,安全的平臺,以及堅固的扶手。在工作平臺上設有安全防護欄。同時高處作業的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如果情況允許,最好在采用平臺安裝滑輪用以吊運采樣設備。
3.4 個人防護
進行廢氣監測時,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對自身進行防護,如安全帽、手套、耳塞、口罩等等。尤其對工業窯爐進行廢氣監測時,因為存在大量高濃度的污染物,必須配備安全防護專用的眼鏡、口罩,條件允許最好應配備CO自動報警儀和防毒面具。
3.5 高溫防暑
在高溫環境下作業會排出大量的汗水,要注意防止身體發生脫水或者脫鹽,這樣極易引起中暑,要準備解暑降溫的飲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果條件允許,監測時間盡量避開酷暑的中午時間。
3.6 安全用電和保險
注意安全用電,謹防觸電事故,由專業電工進行用電線纜的架設,并使用絕緣用具進行操作。即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如果條件允許,可為監測人員投保人身保險,使工作人員享有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軍,劉贊,韓建榮,等.淺談污染源廢棄監測的安全防護[J].中國環境監測,2012(2).
【關鍵詞】環境源;廢氣監測;分析
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空氣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因為在空氣中存在著各種物理化學物質,污染源的分類大致可分為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等兩種。所謂的固定污染源主要是非本身的因素而發生位置改變的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則是由于自身因素而發生位置改變的污染源。通過監測固定污染源的排放是否滿足國家的污染排放要求,對于環保的凈化設備進行科學的評價,并以此為促進環境的保護和防治大氣的污染以及對污染源的監管提出建設性意見。本文則主要對污染源監測儀器的介紹、監測污染源的問題和方法進行研究,并以此來實現對污染源的監測,從而有效的達到保護環境的措施。
一、污染源廢氣監測儀器介紹
(一)儀器工作原理
1、顆粒物等速采樣原理研究。污染源廢氣監測儀器主要是利用各種傳感系統檢測動壓、靜壓等參數,然后計算出煙的速度、等速跟蹤流量,整個廢氣檢測測控系統主要將跟蹤的流量和傳感器檢測流量相比較,然后計算出相應的控制信號,并且對抽氣泵的抽氣能力進行調控,使得實際流量與計算采樣流量相等。檢測到的流量計溫度和壓力通過微處理器將采樣體積換算為標況采樣體積,然后根據濾筒捕集煙塵的重量和抽取的體積來計算顆粒物的排放濃度。
2、氣體濃度測量原理探究。對于污染源廢氣檢測時,抽取廢氣并對其進行脫水、除塵處理,然后在電化學感應器下發生電化學反應,一定條件的傳感器輸出電流與待測氣體污染物濃度呈正比例關系,因此通過測量傳感器的輸出電流則可以實現對煙氣污染物的濃度測定,并根據檢測出的煙氣排放參數來完成對廢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
(二)儀器使用方法介紹
對廢氣測定儀器使用的時候首先要檢查里面的干燥劑是否變色(原色為粉紅色),如果出現變色則需要更換干燥劑,另外確認電源是否接通,電源額定為220v,開關指示燈是否正常點亮,當打開電源時,工作指示燈是否亮,另外還要對鍵盤、顯示器以及采樣泵進行檢查。當檢查工作已畢,則要進行管路連接,首先將主面板上的P接嘴的正負極與皮托管接嘴相連,此時皮托管面向氣流的方向接上正極,背向氣流方向接負極,接著將主機、干燥筒、煙塵取樣管相連。其次則是對儀器操作方法詳解,首先操作儀器之前要設置好日期、時間、大氣壓,然后則是設置點位,設置圓形煙道的輸入環數、直徑、測孔外端距煙道內壁的距離,儀器上顯示每一個測點距離套管外端距離,并將此距離標記在煙塵采集樣管上。對于矩形煙道需要輸入邊長、測孔外端距離煙道內壁的距離、單孔測點數以及測孔數,并將儀器每一測點距離套管外端的距離標記在煙塵采樣管上。操作廢氣檢測儀器時,還要將測量的工況記錄清楚,主要對皮托管接嘴懸空、數值回零穩定、調零完畢、自動回零等進行調節,并且測量煙氣的溫度,根據煙氣的流速來選擇合適的采樣嘴,然后放入到濾筒之中,采用自動跟蹤取樣,輸入濾筒編號和時間,繼而進行采樣。
二、污染源廢氣檢測方法研究
(一)生成工況確定方法介紹
對廢氣監測首先要確定生產的工況,監測開始之前,要確認監測的工況是否滿足要求,并且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速率是否呈現正比例關系。因為有些企業考慮到監測的問題,會顧及到個人利益而采取低負荷生產,如果監測過程中存在著監督不力,那么則很可能會導致監測的數據出現偏差。因此為了確保監測的準確性,要保障工程的生產負荷達到正常運轉的75%以上,廢氣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要掌握生產工藝設備上的各種運行參數,并計算出運行負荷,對于設備的風機風量、運行電壓、電流、出口溫度等參數的額定運行工況,并以此作為輔助的手段來進行運行工況判斷。對于鍋爐設備的運行負荷已經具有比較有效的控制方法,通過流量孔法、水箱法、水表法以及耗煤量法進行控制,但是小鍋爐則缺少上述功能,則對于運行負荷的控制較難。此時則可以通過鍋爐的排放煙量、煙氣含氧量、生產單位的有效熱量以及標態空氣量進行鍋爐的壓力推算。
(二)待測煙氣溫度測定方法
由于煙氣溫度的監測是污染物廢氣監測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指標,而且在監測過程中可以通過本身儀器配帶的信號來對煙氣溫度進行監測。對煙氣進行溫度監測時,要確保凈化設備中無靜電,若帶有靜電則很容易將主機擊壞,導致無法正常的監測。如果遇到主機被擊壞則需要中斷監測,這樣就會造成損毀監測儀器,同時還會造成監測的失敗,所以對于煙氣溫度監測的時候要注意凈化設備中的靜電情況。為了避免出現凈化設備中帶靜電擊壞主機則可以采用熱電偶溫度計方法來監測煙氣溫度,此方法不僅簡單,而且安全有效。
三、廢氣測定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及問題
(一)工況對于測定結果影響
測定廢氣時,如果工況的監測不符合實際,出現廢氣排放管負壓過大,那么需要對檢測儀器進行選擇,要求選擇的儀器擁有足夠的量程才可行,否則將無法克服排氣管中的負壓影響。當采集煙氣時,出現塵泵和氣泵同時啟動,如果塵泵的流量非常大,則需要抽取一定待測分析的樣品置于分析儀器之中,氣泵抽取該容器中的樣品進行監測氣體分析,這樣可有效的確保負壓情況下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煙氣溫度對于監測結果影響
采集煙氣時如果采樣管沒有加入干預處理加熱和制冷裝置,那么煙氣的污染物則非常容易出現溶解,而損失監測的量,使得測定值偏低。尤其是對于SO2的測定顯現更加明顯,由于SO2在測定過程中出現溶解,因此最后所得的結果監測數據偏小,最后采用了加熱和制冷的預處理措施,此時所獲得的結果明顯較之前的監測結果高。為了防止采集的氣體在管路內冷凝,避免不會因為氣體溶解于水而造成結果偏低。
(三)塵粒對風量的干擾影響結果
對污染源廢氣監測時,首先要進行除塵采樣當塵粒的濃度過高,會直接影響動壓和全壓波動造成波動的幅度較大,從而致使計算的幅度大、等速采樣流量波動較大、跟蹤效果較差。同時在進行監測時廢氣流量在除塵之前往往較之除塵之后的廢氣流量小,這主要時由于塵粒的影響造成。因此在進行監測廢氣時,需要增添除塵前采樣點,同時與除塵后的采樣點進行監測分析結果對比,從而減小監測的誤差。
四、結束語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環境保護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以及質量保障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污染源的廢氣監測,可以有效的提高環境保護質量。本文主要對環境污染廢氣監測進行分析,監測的原理、監測的儀器使用、監測的方法以及監測的影響因素進行詳盡闡釋,從而實現對環境污染物監測的誤差分析以及提升結果準確率同時進行,為達到有效的環境監測而不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姜秋俚,張見昕.淺析污染源廢氣監測[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11:46-47+72.
江蘇某石油化工企業長期專業從事液化石油氣(碳四)加工企業的原料及下游產品的供應銷售,現已形成年產9萬噸異辛烷(烷基化油)產品生產規模。項目主要以異丁烷和丁烯(包括1-丁烯、異丁烯、反-2-丁烯、順-2-丁烯)為原料,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經烷基化反應等過程生成異辛烷(烷基化油)產品。其生產工藝包括水洗、脫水、脫輕烴、烷基化反應、閃蒸、產品精制(酸洗、堿洗、水洗)、異丁烷精餾、正丁烷精餾等流程。生產過程中?a生廢氣中主要含有丙烯、丙烷、異丁烷、正丁烷、二甲醚等多種揮發性有機氣體。各車間雖已配備了廢氣治理相關設施,但仍難以滿足現行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因此需要對企業廢氣排放進行進一步治理。
1 企業廢氣處理現狀
企業的廢氣主要來源于異辛烷生產車間、罐區、污水處理區等區域。針對每個區域廢氣特點,采用不同的廢氣治理方案及措施。
異辛烷生產車間主要廢氣為不凝氣,主要污染物為非甲烷總烴(包括丙烷、丙烯、異丁烷、正丁烷等)。針對不凝氣的性質及其資源利用價值,對廢氣污染物治理方案及措施見圖1:
企業罐區主要由各種原料罐、中間產物罐、廢水脫氣罐、中和酸罐、中和堿罐、酸霧堿洗分液罐等組成。針對正常工況下各類儲罐蒸發損耗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企業采取使用浮頂罐、安裝呼吸閥擋板、高溫時采取水噴淋以及加強管理等有效措施,使罐區內物料蒸發的損耗降至最低,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當儲罐發生故障,罐內的可燃氣體通過風管輸送至地面火炬焚燒處理。
污水處理區在廢水治理過程中,會有硫化氫等污染物產生,但企業目前對這部分無組織廢氣收集處理情況很差,存在沒有加蓋收集無組織廢氣、沒有廢氣處理設施等問題。
2 廢氣整治方案
通過對企業現有廢氣處理狀況進行分析發現,企業對工藝有組織廢氣處理工藝合理、處理設施完備,廢氣能得到有效處理。但對無組織廢氣,尤其是污水處理區產生的硫化氫等廢氣處理措施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善。
結合企業污水處理區內無組織廢氣的現狀,采取的改造措施包括:(1)對污水處理區厭氧池池頂、氣浮裝置應該加蓋收集無組織廢氣,減少無組織排放量;(2)根據實際收集風量采用合適管徑風管輸送廢氣至處理裝置中;(3)采用切實可行的處理工藝對其進行處理。
由于污水處理區廢氣主要污染物為硫化氫等廢氣,采用其他處理工藝如生物過濾等易受到溫度、pH值、設備占地面積、調試時間等限制而不適合采用。因此,針對廢氣特點,結合企業實際,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藝進行處理。具體措施為在污水處理站厭氧池頂、氣浮設備加蓋密閉,臭氣通過引風機使加蓋密封空間形成負壓,把密封空間內揮發出的臭氣(硫化氫等)通過主風管進入活性碳吸附塔后,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廢氣通過15米高排氣筒排放。
污水處理區廢氣改造項目所需的主體設備參數見表1。
通過對污水處理區廢氣處理設施的改善,污水處理區無組織硫化氫廢氣的排放濃度從初始的0.625mg/m3下降到0.27mg/m3,去除率達到56.8%,達到了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有效的改善了周邊環境的空氣質量。
3 結束語
關鍵詞:經濟增長;環境污染;主成分分析;一元回歸分析
一、引言
過去幾十年來,隨著上海市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的快速增長,在大力發展工業和企業的時侯,只考慮到短期經濟效益,忽視對環境的保護,環境污染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階段。工礦企業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使城市空氣污濁,更嚴重的會導致霧霾天氣。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帶來的噪聲污染,使人類的生活環境遭到威脅。居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和工廠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過多,垃圾不分類處理亂丟亂放,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甚至危及人們生存。環境污染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而且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此,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二、上海市環境污染現狀
上海市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復雜,不是簡單的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工業廢水排放、煙塵排放、廢氣SO2排放方面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工業廢水排放量從2000年的7.25億噸下降到2013年的4.54億噸,僅為2000年的62.62%;煙塵排放量從2000年的14.12萬噸下降到2013年的8.09萬噸;廢氣SO2排放量更是從2000年的46.49萬噸下降到2013年的21.58萬噸,僅為2013年的46.41%。雖然上海市環境問題在一些方面得到改善,但是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每年都在增加,工業污染是環境污染中最嚴重的部分。
2000年至2014年上海市經濟發展水平較快。同時隨著人均生產總值的增加而增加的還有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由2000年的5755億標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3007億標立方米,增加了約2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量由2000年的1355萬噸增加到2014年的1924,增加了約1.5倍,可以看出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都隨著人均生產總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增加速度明顯比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快,比人均生產總值增加慢。2000年至2013年間,工業廢水排放量卻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7.25億噸下降到2013年的4.39億噸,下降了約1.6倍,說明上海市在工業廢水的排放和治理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好。
三、上海市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
近幾年來,上海市經濟增長方式發生轉變、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技術進步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逐步在實施,環境污染防治水平在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和環境污染水平之間的關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本文選取X1:上海市生產總值(億元)、X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價格為基期)、X3: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以上年價格為基期)、X4: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元/人)、X5:人均儲蓄存款(元)、X6: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和X7:工業總產值(億元)作為衡量上海市經濟增長的指標;選取上海市Y1: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億標立方米)、Y2: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萬噸)、Y3:煙塵排放量(萬噸)、Y4:廢氣SO2排放量(萬噸)、Y5: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萬噸)作為衡量環境污染程度的指標。數據資料從上海統計年鑒中獲得并整理。
(二)模型構建
1、對經濟指標的分析
對選取的7個經濟指標做主成分分析,直接指定因子的提取數為1個。KMO值為0.752>0.6,且P值等于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原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適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特征值可以計算出出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別為0.410392、0.266483、0.30999、0.402444、0.401607、0.411229、0.414994。
記經濟主成分為X,通過特征向量可以計算得到經濟主成分表達式:
X=0.410392X1+0.266483X2+0.30999X3+0.402444X4+0401607X5+0.411229X6+0.414994X7(1)
2、對環境指標的分析
對所選取的5個環境指標,做主成分分析。KMO值為0.675>06,,且P值等于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原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適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特征值可以計算出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別為-0.48837、0.446053、0.462481、0.351964、-0.44904
得到環境主成分表達式為:
Y=-0.48837Y1+0.0.446053Y2+0.462841Y3+0.351964Y4-0.44904Y5(2)
3、回歸模型建立及結果分析
由公式(1)(2),計算得出的經濟主成分X和環境主成分Y的數據。為分析上海市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規律,可以建立如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Yt=β1+β2Xt+μt(3)
利用eviews作簡單線性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下: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2369.606256.0322-9.2551090
X-0.0360120.002564-14.045710
R-squared0.942661Mean dependent var-5711.279
Adjusted R-squared0.937883S.D.dependent var1420.216
回歸模型可以寫為:
t=-2369.606-0.036012Xt(4)
R2=0.942661,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即解釋變量經濟對被解釋變量環境的絕大部分差異做出了解釋。P值為00000,小于0.05,通過檢驗。系數-0.036012說明在一定范圍內,經濟每增長一個單位,環境就會惡化0.036012個單位。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上海作為我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環境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已經過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差的階段。但是隨著上海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廢氣的產生量有所增長,工業廢氣污染控制任重道遠。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近兩年有所下降,但是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近年來,上海雖然從政府、企業和居民環保意識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建議
在環境保護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人民群眾和企業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要使經濟和環境能更好的協調發展,要做到以下幾點:1、政府應該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做到嚴格依法管理,對源頭防止過程必須嚴格要求、環境治理過程必須嚴格管理、對一些環境污染后果必須嚴肅懲治。2、政府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充分發揮各種群體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繼續實施產業結構改革,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高科技技術。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平,沈得芳.中國經濟增長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基于地區差異及門限回歸的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評論,2012(3)
關鍵詞:水泥;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
1 概述
2013年以來,我國開始推行重點企業自行監測,水泥工業作為先行先試的排污許可制度覆蓋行業,需要對其主要污染物-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提出明確監測要求。目前監測技術標準與規范對水泥工業廢氣的監測內容做出了規定,但發現在監測項目和監測頻次等問題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水泥工業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為制定自行監測方案提供參考。
2 水泥工業自行監測必要性
水泥工業是主要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業之一[1]。水泥工業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這些污染物與霧霾、光化學煙霧、酸雨等現象密切相關[2]。為更好掌握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對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等情況,水泥企業應按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要求組織開展自行監測活動。自行監測是企業自證守法的基礎,企業自行監測方案是排污許可證的重要載明事項,水泥工業作為先行先試的排污許可制度覆蓋行業,需要對水泥工業企業提出明確的監測要求,作為自證守法的重要依據。
3 水泥工業主要廢氣污染物來源
我國水泥生產線主要是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3]。廢氣污染物主要產生于水泥生料燒制成熟料的過程,水泥窯、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及無組織排放是各類污染物的主要來源[4]。粉塵主要由水泥生產過程中原料、燃料和水泥成品儲運,物料的破碎、烘干、粉磨、煅燒等工序產生的廢氣排放或外逸而引起。水泥回轉窯的窯頭、窯尾是水泥廠最大的粉塵污染源。二氧化硫主要來自煅燒窯與烘干機,主要是燃料煤中的硫分在高溫氧化條件下所生產的,還有一部分來源于水泥原料中的含硫化合物在煅燒條件下的高溫氧化[5]?;剞D窯是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6]。水泥行I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排放量的
10.79%[7]。
4 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結合水泥工業廢氣污染物來源、執行標準及企業自行監測辦法的相關要求,通過查閱全國各地區水泥工業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平臺及現場調研發現,部分水泥企業廢氣自行監測存在一些問題。
4.1 自行監測方案不夠完善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8](以下簡稱辦法)第四條規定,自行監測方案內容應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監測點位、監測頻次、監測指標、執行排放標準及其限值等。通過查閱及調研發現部分企業自行監測方案包含內容多少不一,存在廢氣監測點位缺失及廢氣排放的執行標準錯誤等問題。
4.2 監測指標不夠全面
《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9]要求水泥工業企業廢氣監測項目包括6項: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NO2計)、氟化物(以總F計)、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目前大部分水泥企業監測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而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監測因子缺失嚴重,只有很少部分企業采取手工方式監測氟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
4.3 監測頻次不夠清晰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10]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應當每個季度至少開展1次,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指南 總則》[11](以下簡稱總則)中提及主要污染物的監測頻次高于主要污染物以外的監測頻次,同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監測。通過調研發現自行監測中未考慮到協同處置非危險廢物和危險廢物的差異性,在監測頻次上未進行區分,混淆監測頻次。
5 廢氣污染源自行監測的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完善自行監測方案。辦法中第四條規定,企業應按照國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及其批復、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監測方案。所以水泥工業企業按照辦法要求并結合自身工藝特點,分析產排污節點、確定各污染物排污口及特征污染物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自行監測方案。
二是監測指標要全面且突出重點??倓t要求應針對監測點位特點確定每個點位的監測指標。例如對于采用了SNCR脫銷工藝的水泥項目窯尾廢氣有組織排放和廠界無組織排放監測因子還應考慮氨氣。辦法中也規定企業應當按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要求,加強對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的監測。但在確定廢氣監測指標時不能生搬硬套,應該結合環評和項目生產特點充分考慮特征因子。例如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的水泥工業企業要考慮監測氯化氫、氟化氫、總有機碳、砷及其化合物、臭氣及二 英類等特征指標。
三是監測頻次要反映特征避免重復。在水泥企業制定監測頻次時參照總則,重點排污單位及其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應增加監測頻次。例如對水泥窯的窯尾和窯頭產生的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建議采用自動監測,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監測頻次為季度;對于烘干機、烘干磨、煤磨排氣筒的廢氣污染物量少也相對簡單,建議按季度監測;例如對于主要來自廠區內、外物料揚塵以及排放源管線、閥門等的“跑、冒、滴、漏”的無組織排放廢氣建議監測頻次為每季度一次。
6 結束語
針對水泥工業產生的廢氣污染物,結合執行排放標準、自行監測辦法及總則的要求,對水泥工業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幾點建議,旨在為編制水泥工業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提供參考,對企業開展自行監測起到規范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冬梅.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和新設備介紹[J].硅谷,2008,22:99.
[2]謝慶裕.火電脫硝,為PM2.5降壓[N].南方日報,2012-5-18.
[3]高坤龍.新型干法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5,7.
[4]薛亦峰,曲松,閆靜,等.北京市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及污染特征[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37(1):201-204.
[5]李春艷,施壽芬.水泥工業環境保護概論[M].2015.
[6]祝百東.SNCR煙氣脫硝技術的實驗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7.
[7]Energy U O.CDIAC[R].2012.
[8]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環發[2013]81號)[Z].
[9]GB 4915-2013.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S].
[10]GB 30485-2013.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S].
【關鍵詞】不銹鋼酸洗;NOx廢氣;SCR法;脫硝;低溫催化劑
中圖分類號: TF7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05年,我國NOx排放總量約為1.94×107t。隨著國民經濟繼續發展、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2020年和2030年,我國NOx排量將分別達到3.00×107t和3.54×107 t[1]。在不銹鋼表面處理的生產過程中,廣泛采用HF+HNO3混酸酸洗,也會產生高濃度的NOx廢氣,由于其中NO2的含量較高,一般表現為煙囪“冒黃龍”現象。據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統計,2006年起,我國不銹鋼粗鋼產量及鋼材產量已居世界第一。2004年至2011年的八年之間,我國不銹鋼粗鋼產量從236.4萬噸飆升至1259.1萬噸,凈增1022.7萬噸,年均增長達127萬噸,這在世界不銹鋼發展史上也是沒有過的。面對如此嚴峻的NOx廢氣排放形勢,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予以處理。
目前,針對高濃度NOx廢氣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干法、濕法和干濕連用技術。濕法主要以各種吸收劑溶解在水中,然后再采用噴淋的方法來吸收NOx并與之反應,最終達到降低NOx濃度的目的[2-5]。濕法實際上是一種“污染轉移”的處理方式,并未徹底解決污染治理的問題。干法即SCR法,是指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采用NH3、CO或碳氧化合物等作為還原劑,將煙氣中的NOx還原為N2和H2O;其中NH3-SCR技術較為成熟可靠,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尤其是發達國家中得到廣泛應用[6-10]。王海林等[11]詳細對比了液體吸收法和SCR法的優缺點,得出結論:采取何種形式的處理方法,一方面取決于廢氣中NOx的含量和氣體組分,另一方面,取決于廢氣的排放制度。
依據酸洗NOx廢氣的低溫、低塵、高氧化度、高濃度等特點,本文嘗試采用“噴淋吸收+預熱+換熱+加熱+SCR反應+換熱”的工藝,對某鋼廠酸洗線產生的高濃度NOx廢氣進行工程實際處理,結果顯示脫硝效果優異,大大減少了NOx廢氣的排放,由此可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該工藝可以作為示范工程,應用于NOx廢氣的處理領域。
1. 工藝選擇
1.1. NOx廢氣排放要求
排放煙囪數據應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的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級排放標準。NOx排放濃度
1.2. 工藝的選擇
1.2.1 混酸酸洗NOx廢氣和燃煤煙氣的區別
混酸酸洗NOx廢氣和燃煤煙氣存在許多不同點,表1是混酸酸洗NOx廢氣和燃煤煙氣的對比表。
表1混酸酸洗NOx廢氣和燃煤煙氣的區別
結合表1中混酸酸洗NOx廢氣和燃煤煙氣的各項比較參數的區別,將會在NOx廢氣的實際處理工藝上體現差異。
1.排氣溫度
酸洗NOx廢氣的排氣溫度一般最高不會超過60℃,這就決定了需要通過加熱NOx廢氣的方式來達到SCR的反應溫度區間。因此,應該盡量選擇具有低溫催化性能的催化劑,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加熱及換熱設備投資。而燃煤煙氣的排放溫度區間正好是V/Ti系催化劑的反應區間,因此,無需額外的增加能耗既能夠讓SCR反應持續。
2.含塵量
酸洗時,脫硝系統收集的廢氣主要來源于外環境中滲入酸洗槽的空氣和酸洗液本身揮發及反應后分解產生的廢氣,所以,廢氣中的塵含量與外環境大氣中的塵含量基本相當。因此,在酸洗NOx廢氣脫硝系統的設計時一般不用考慮催化劑的防塵性能。所以,催化劑的節距可以設置的更小。
而在燃煤煙氣中,煤質燃燒產生大量的粉塵,這些粉塵和廢氣一并進入到脫硝系統。因此,在燃煤煙氣的脫硝系統設計時,第一層的催化劑一般需要堅硬化或者銳化處理,在SCR反應器內還需要設置吹灰裝置,同時,蜂窩催化劑的節距一般都比較大,這樣才能基本確保催化劑不被堵塞。
3.NOx濃度
在酸洗NOx廢氣的排放中,根據酸洗對象的不同,產生的NOx廢氣濃度可能忽高忽低或持續在高位。因此,在設計脫硝設備時,需要針對NOx廢氣排放的濃度特征進行針對性的考慮。而在燃煤煙氣的排放實例中,燃煤持續的在比較均勻的燃燒環境中燃燒,因此,排放的NOx廢氣濃度也是比較穩定的。
4.廢氣中的組分
酸洗NOx廢氣的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主要是HF、NOx、HNO3等。在系統設計時,HF和HNO3在進入SCR系統之前就需要基本完全去除,而SCR系統將被設計為專門去除NOx。
燃煤煙氣中除了有NOx之外,還有SOx、CO等其他多種組分。由于SO2和CO等均有可能對NOx的SCR反應進行干擾,嚴重的甚至可以引起催化劑的中毒。因此,在催化劑的設計時,也要采用針對性的措施,確保NOx催化反應的順利進行。
5.NOx氧化度
酸洗廢氣中的NOx氧化度常規在50%左右,最高可達90%以上,這是金屬及其氧化物與酸液在一個強氧化環境下發生反應的必然結果。
在燃煤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機理非常復雜。但是,從總的趨勢來看,由于氣體的溫度比較高,NO2容易分解為NO,同時,N的“爭氧”能力也不如C、CH等。綜合各種因素之后,最終導致燃煤煙氣中的NOx氧化度一般只有10%左右。
1.2.2酸洗NOx廢氣SCR處理的設計要點
1.酸洗NOx廢氣中其他污染物的去除
在酸洗NOx廢氣中,除NOx這個主要污染因子外,還有HF、HNO3(g)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酸洗NOx廢氣中產生的HF濃度在1000mg/m3以下,HNO3(g)濃度在2000mg/m3以下。而兩種氣體都極易溶解于水。因此,常規的處理工藝都是采用水或者稀堿液來吸收以上兩種污染物,去除率可高達99%以上。一般采用填料洗滌塔來吸收HF和HNO3。填料洗滌塔的空速控制在0.8~1.8m/s左右,填料可選用高比表面積的規整填料,比表面積最高可達500m2/m3,理論塔板數可達4~4.5m-1,可節省塔體高度,提高吸收能力。
2.防結露與廢氣預熱及加熱
由于酸洗NOx廢氣的排放溫度一般在常溫(20~60℃)之間,而SCR反應的溫度區間則在200~400℃之間,因此,一般通過換熱器預升溫后,再通過燃氣升溫或者電加熱升溫即可達到反應溫度。換熱器內的高溫氣體來自SCR反應器處理后的尾氣。
板式換熱器的換熱元件一般采用波紋板,板厚在0.6~1.5mm之間,板間距在3~41mm之間自由選擇,總壓損一般在1~3 KPa之間。在同等換熱能力下,板式換熱器的體積和重量均只有管殼式換熱器的1/3左右。
一部分SCR反應器處理后的高溫尾氣引入到吸收塔后、換熱器前的管道上,將進入換熱器的溫度提高10~30℃左右,從而避免廢氣的濕度飽和,也有效的阻止了結露。
3.還原劑的選擇
還原劑一般采用氨基,目前,市面上主要有液氨、氨水和尿素三種還原劑。
表2 液氨、氨水和尿素的比較表
注:(1)還原劑價格為2012年9月份上海市場價,氨水價格因地區差異變動較大。
(2)折合氨單價未考慮原料含雜質情況。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液氨的使用要求和管理要求均較高,初始投資也較高,但是運行費用較低。然而,液氨在使用時一般不允許用盡,所以當液氨采用現場儲罐形式供應時,液氨的使用成本是較低的。而采用液氨鋼瓶供應時,鋼瓶內經常殘留部分液氨,該部分液氨不允許回收。同時,液氨對于環境安全的要求非常高,操作人員也需要具備特種作業人員的資質。因此,在實際項目中,尿素已經逐步成為一種主流的還原劑,廣泛應用于各種SCR場合。
4.催化劑的選擇
SCR系統中,催化劑是最關鍵的核心部分。由于酸洗NOx廢氣具有低溫、微塵、不含SO2及CO等、濃度高或者濃度波動大、氧化度高等特點,在催化劑的選擇上,需要盡量選擇低溫型的催化劑,同時,不用過多的考慮飛灰、SO2等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催化活性上,也要更加傾向于NO和NO2的聯合去除。
目前商用的催化劑類型主要是蜂窩式催化劑。而蜂窩式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燃煤電廠經常使用的V/Ti系催化劑,一類是上海同濟科藍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低溫特性的GJ-HC型催化劑。下表是兩種催化劑的對比。
表3 兩種蜂窩式催化劑的比較
從表3中可以得出,在酸洗NOx廢氣的SCR處理中,由于無需考慮飛灰影響,因此可選用較低節距的金屬氧化物蜂窩陶瓷催化劑,提高反應空速,降低使用量。同時,與V/Ti系催化劑相比,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最佳反應區間整整降低了100℃,極大的節省了廢氣加熱所需的能源,同樣的,低溫反應也相應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2. 工藝流程及說明
2.1 工藝設計
根據某不銹鋼廠的設計要求、工程設計規范、能源介質條件,并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工藝設計。
2.2 設計工藝流程
酸洗NOx廢氣從酸洗槽中通過收集管道集中到一根總排管道中,進入SCR處理系統。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
酸洗槽排出的NOx廢氣首先進入填料洗滌塔內,去除大部分的HF和HNO3之后,通過酸霧風機送入前置預熱器內進行預熱,隨后進入氣氣換熱器中進行換熱升溫,升溫后的廢氣再通過燃氣燒嘴加熱到反應溫度,此時,尿素噴入尿素噴射混合器內,迅速霧化成細微顆粒,并在高溫環境下熱解為NH3和CO2,再與NOx廢氣在四階段混合器內進行充分的混合之后,繼而進入SCR反應器內進行SCR反應。反應后的尾氣一部分進入氣氣換熱器內放熱,一部分直接回到前置預熱器內與進氣混合。放熱后的尾氣排入煙囪。
圖1 NOx廢氣SCR法處理工藝流程圖
3. 運行效果及處理成本說明
3.1 運行效果
在SCR系統運行時,當地環境監測部門對該項目進行了監測,主要監測項目為排氣溫度、標干排氣量、NOx濃度及排放速率、HF濃度及排放速率、NH3濃度及排放速率等,結果見表4。
表4 各監測指標的監測結果
注:ND,未監測到。
3.2 處理成本說明
SCR系統運行時,運行費用見表5,NOx處理費用見表6:
表5運行費用分析表
表6處理費用分析表
4.結論
1.由脫硝系統運行工況和實際運行效果來看,脫硝效率及各種相關參數都符合設計要求。
2.本SCR脫硝系統設計成熟,系統運行可靠,穩定性較好,脫硝效率較高。
3.本項目實施的意義:大大減少了NOx廢氣的排放,減輕了其對環境的危害,產生了優異的環境效益;減少了因NOx廢氣產生的污染而花費的治理費用,間接的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楚瑩,王書肖,邢佳,等.中國能源相關的氮氧化物排放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環境科學學報. 2008, 28(12):2470-2479.
[2] 王軍,曾慶福,陳磊,等.間歇式高濃度氮氧化物廢氣的治理技術.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3, 16(5):26-31.
[3] 孫永強,陳建孟,宋爽.旋流板塔處理含氮氧化物廢氣的工程實踐.科技通報.2007,23(5):751-754.
[4] 任曉莉,張衛江,楊寶強,等.工業廢氣中氮氧化物的治理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07,1(6):87-90.
[5] 梁開玉,周應林,秦大超.硝酸尾氣中氮氧化物凈化技術研究.渝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19(3):27-31.
[6] Pio F.Pres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in de-NOx SCR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 2001, 222(1-2):221-236.
[7] 覃秀鳳.氨選擇性催化還原處理硝酸尾氣NOx工藝優化探討.廣西工學院學報.2009,20(1):52-56.
[8] 趙明,張奇兵.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法(SCR)治理硝酸尾氣的應用.化學工程師.2010,172(1):38-39,42.
[9] Jose L. Valverde, Fernando Dorado, Paula Sanchez,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TiPILC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Prop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and H2O: Influence of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Copper Content, and the Cation Promoter (Ce/Ag)[J]. Ind. Eng. Chem. Res. 2003, 42, 3871-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