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8 10:1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終身體育;現狀 ;策略
體育新《課程標準》提出新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所謂的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能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終身體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產生而發展起來的,依據終身體育的觀點,體育將持續人的一生,而學校體育將成為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階段。然而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一、高中體育教育的現狀
(1)體育鍛煉意識淡漠。體育鍛煉意識是真正開始體育鍛煉的基礎,如果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就不能認真對待體育運動。但通過有關調查研究表明,當下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較為薄弱。第一,高中生缺少堅持體育鍛煉的恒心。許多高中生都認為體育鍛煉較為辛苦,不愿意主動進行體育鍛煉,被動接受體育鍛煉時也不能好好配合訓練的內容;第二,高中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中國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學業為重,對于體育這種“副科”給予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從小就不愛進行體育鍛煉,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高中生缺少體育鍛煉時間。無論在哪個教育階段,中國的學生都比較“忙”,忙著學習,導致學生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第一,在學校期間,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文化課學習上,課時安排較為緊張,課下作業任務重,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第二,學生放學回家,一方面要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任務,另一方面還要上各種補習班,學習其它特長,學生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進行體育鍛煉。
(3)高中生心理變化較為復雜。高中生的身體發育基本成熟,身體變化較大,心理也變得復雜,在體育鍛煉時的顧慮也越來越多。一方面不敢嘗試一些新的體育項目,怕在眾人面前出丑;另一方面,在上體育課時也會表現出懶惰的一面,不愿意跟著老師做一些運動,怕累怕臟情緒嚴重。最終使得高中體育教學效果較差,達不到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
二、加強體育教學,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對策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中生經過多年學習方法的訓練,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強。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也應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和了解。第一,應向學生明確的闡述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從而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第二,教師應將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學生介紹清楚,學生掌握了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體育鍛煉;第三,在做具體的體育訓練時,如打籃球、踢足球等,教師還應重復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專項訓練能真正理解理論講解部分的意義。
(2)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高中生缺少體育鍛煉的興趣也是導致其不能形成體育鍛煉意識的關鍵因素之一。針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不高這種現象,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應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第一,在課上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知識講解過程對講解人的自身專業素養水平和教學經驗有嚴格的限制。體育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才能,讓學生自己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第三,師生關系要平等和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處在一種比較輕松自在氛圍下進行體育鍛煉。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多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第一,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取小組競賽或個人比賽等形式,檢查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程學習計劃,多組織一些大型的體育競賽活動,如運動會、拔河比賽,并對于獲勝的一方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激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敢于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一成不變,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可以參考國外先進的體育教學經驗,與本土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提出新的具有創新性的體育教學理念。
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高中生一、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現狀
1.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薄弱。體育鍛煉意識是真正開始體育鍛煉的基礎,如果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就不能認真對待體育運動。但通過有關調查研究表明,當下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較為薄弱。第一,高中生缺少堅持體育鍛煉的恒心。許多高中生都認為體育鍛煉較為辛苦,不愿意主動進行體育鍛煉,被動接受體育鍛煉時也不能好好配合訓練的內容;第二,高中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中國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學業為重,對于體育這種“副科”給予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從小就不愛進行體育鍛煉,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高中生缺少體育鍛煉時間。無論在哪個教育階段,中國的學生都比較“忙”,忙著學習,導致學生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第一,在學校期間,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課時安排較為緊張,課下作業任務重,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第二,學生放學回家,一方面要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任務,另一方面還要上各種補習班,學習其它特長,學生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進行體育鍛煉。
3.高中生心理變化較為復雜。高中生的身體發育基本成熟,身體變化較大,心理也變得復雜,在體育鍛煉時的顧慮也越來越多。一方面不敢嘗試一些新的體育項目,怕在眾人面前出丑;另一方面,在上體育課時也會表現出懶惰的一面,不愿意跟著老師做一些運動,怕累怕臟情緒嚴重。最終使得高中體育教學效果較差,達不到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對策
1.加強理論教學工作。高中生經過多年學習方法的訓練,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強。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也應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和了解。第一,應向學生明確的闡述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從而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第二,教師應將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學生介紹清楚,學生掌握了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體育鍛煉;第三,在做具體的體育訓練時,如打籃球、踢足球等,教師還應重復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專項訓練能真正理解理論講解部分的意義。
2.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高中生缺少體育鍛煉的興趣也是導致其不能形成體育鍛煉意識的關鍵因素之一。針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不高這種現象,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應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第一,在課上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知識講解過程對講解人的自身專業素養水平和教學經驗有嚴格的限制。體育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才能,讓學生自己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第三,師生關系要平等和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處在一種比較輕松自在氛圍下進行體育鍛煉。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多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第一,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取小組競賽或個人比賽等形式,檢查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程學習計劃,多組織一些大型的體育競賽活動,如運動會、拔河比賽,并對于獲勝的一方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激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敢于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一成不變,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可以參考國外先進的體育教學經驗,與本土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提出新的具有創新性的體育教學理念。
3.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形成自我體育鍛煉的意識。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對于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作用,從而促使學生開始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其次,社會各方都應為學生營造體育鍛煉的氛圍。體育鍛煉不一定就要在體育課上、在專門的體育訓練場上進行,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只是體育鍛煉的形式和強度不同而已。有了體育鍛煉的氛圍自然會影響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最后,教師還應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行指導評價。了解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效,進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通過表揚學生的運動成果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三、總結
總而言之,體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高中生而言,單憑體育課上短暫的體育鍛煉是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的。國家教育部門已經注意到體育鍛煉對學生未來個人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的體育教學目標,學生和家長也應重新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鄭紅鋼.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關鍵詞:中學體育;體育教學;體育鍛煉習慣
一、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意義
目前大多數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夠全面,不夠重視。甚至有的學校不開設體育課,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隨便玩玩。因而他們對體育的認識還是非常淺薄的,大多數學生沒有形成自我鍛煉的良好習慣?!敖】档捏w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全國健身計劃綱要》中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做好學校體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義務教育體育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把培養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蔽覈桃挥胰~一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绷晳T是逐漸養成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監督。心理學認為,習慣是人們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地從事某種活動的特殊傾向。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則是在動機確定的基礎上,依靠內驅力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定時、定量、科學地進行。所以,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是當前青少年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首先保證健康,然后才能搞好學習和工作。增強中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其體育能力,培養其體育鍛煉習慣,進而增強其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是擺在廣大中學體育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二、培養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途徑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煉習慣。
1.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認識
大多數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有的甚至棄之不顧。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又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相反,學生對鍛煉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煉態度和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與練習。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2.加強良好鍛煉習慣的訓練
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口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币虼?,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一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健康教育課中傳授。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廠仁進行身體鍛煉。
4.培養訓練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應與端正態度、激發興趣相結合
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同屬于非智力因素范疇,三者之問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鍛煉態度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濃,必然催化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鍛煉習慣的學生,其鍛煉態度自然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自然愈濃,鍛煉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好的鍛煉態度和方法都要將它化為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隨時表現與應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終身。
5.促使學生形成自律性
學生是良好鍛煉習慣培養過程得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一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因此,體育教師不但在課堂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而且要幫助學生制訂有個性特點、具體切實的個人鍛煉計劃。嚴格規定鍛煉內容、方法、過程、運動量和時間等。教育學生要認真鍛煉,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并引導學生加強對自己鍛煉計劃的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不斷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鍛煉的自律性,從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一、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
學校體育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體育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與掌握系統的體育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一方面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另一方面可以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學生有了體育鍛煉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從事終身體育并促進全民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而全民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必然促成全民健生運動的開展.整個社會自然而然就形成熱愛體育、關心體育、支持學校體育教育的良好局面,學校體育教育T作就能蓬勃發展。
二、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內容
現代學校體育既要注重增強體質的近期效益,更要著眼將來對“享受”和“發展”需要的長遠效益。因此.學校體育應在充分注重體現現代體育主要特征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個人的體育興趣愛好,啟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講究體育鍛煉的科學性,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而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從概念上講,是人在一生中逐漸形成的不易改變的體育鍛煉行為。從內容上分析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體育鍛煉的作用和特點。
(2)懂得體育鍛煉的一般規律。
(3)掌握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方法。
(4)了解自身的特長和弱點。
(5)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鍛煉的自覺性。
三、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1.向學生傳授終身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首先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體育鍛煉知識.使學生懂得怎樣鍛煉,懂得為什么這樣鍛煉,懂得今后怎樣安排鍛煉。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并享受其賦予人們的健康、歡樂和滿足。反之,不僅不能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反而會出現許多不必要的偏差,甚至給身體帶來危害。作為學校體育教育執行者的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逐步克服“不愿鍛煉”和“不會鍛煉”等不良現象。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巾,興趣是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反映.是有利于教學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當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時.不僅會經常注意有關體育信息,自覺學習體育知識,觀看體育比賽,積極從事體育鍛煉,而且會表現出鮮明的情感色彩,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境界,樂此不疲。興趣要靠啟發、培養,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時,首先要找出學生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原因,并針對他們的心理活動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教學手段,有的放矢地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使他們由“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由“感興趣”到“樂趣”.并逐漸向“志趣”的方向發展
3.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心理學認為,意志是自覺確定目的,并選擇手段、調節行動,以克服各種困難,達到預期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是在意志行動的各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行為特征。意志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意志堅強,有的人意志薄弱.而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意志品質上。體育鍛煉是一個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過程,如果不是自覺自愿,則別人是無能為力的,加之體育鍛煉總是伴隨著克服自身的惰性,戰勝各種困難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如果不是良好的意志品質,那么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將十分困難。
關鍵詞:體育教育;終身鍛煉;培養
1. 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內容
體育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為基本特征。隨著體育的不斷社會化、娛樂化和終身化,現代高校體育既要注重增強體質的前期效益,更要著眼于將來對“享受”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體育應在充分注意體現現代體育主要特征的基礎上,滿足個人興趣和愛好,啟發主動參與體育的意識,講究體育教育的科學性。
我國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的年齡階段。在中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大學生的生理、心理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并日趨成熟和穩定。對體育也由中小學階段單純的興趣、愛好和熱情的感性認識,逐漸轉向對體育的意義、價值、功能的理性認識。但就人體生長發育全過程而言,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認識、情感、意志、個性等主要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處在一個動態的調節過程中。由中小學階段的波動性調節轉為主動的自我調節。其心理變化是一生中最復雜、波動性最大的時期,因此,對其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和形成,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
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從概念上講,是人在一生中逐漸形成的不易改變的體育鍛煉行為。而從內容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認識體育鍛煉的特點和作用;②懂得體育鍛煉的一般規律;③掌握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方法;④了解自身的特長和弱點(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鍛煉的自覺性)。
2. 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1)向學生傳授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首先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體育鍛煉知識,使學生懂得怎樣鍛煉,懂得為什么這樣鍛煉,懂得今后怎樣安排鍛煉。因為體育鍛煉是嚴格遵循人體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規律,運用各種身體鍛煉方法,并結合自然力和衛生因素來發展體育、增強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茖W的體育鍛煉賦予人們以健康、歡樂和滿足,反之,不僅不能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還會出現許多不必要的偏差,甚至給身體帶來危害。高校體育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最終逐步克服“不愿鍛煉”和“不會鍛煉”等不良現象。
(2)培養和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體育鍛煉動機就是造就強健體魄的重要組成因素,甚至可以說是“鍛煉過程之核心”。因此,著意培養和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是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其工作目標是把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的“要我練”轉變成畢業后的“我要練”的自覺行動。
動機的培養是把長遠的工作要求和眼下的學習要求變成自己內在需要的過程。激發是側重把已形成的鍛煉動機調動起來,以提高鍛煉的積極性。從心理的角度去理解,培養是激發的前提,體育教師在培養和激發學生鍛煉動機的過程中,應力求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讓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②選擇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樣化,要有趣味性,才能激起學生鍛煉的欲望和積極性;③充分利用體育課中的檢測結果,提高學生的鍛煉熱情和激發上進心。
(3)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心理學認為,意志是自覺確定目的,并選擇手段,調節行動,以克服各種困難,達到預期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是在意志行動的各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穩定行為特征。意志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意志堅定,有的人則意志薄弱,而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意志品質上。體育鍛煉是一個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過程,如果不是自覺自愿,別人是無能為力的,加之體育鍛煉總是伴隨著克服自身的惰性,戰勝各種苦難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如果不具備好的意志品質,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十分困難。學生在校期間,往往迫于教師的壓力和考試的壓力,即使沒有養成鍛煉習慣的人也得咬牙“拼”一下。然而這種壓力一旦解除,鍛煉的“動力”也隨之消失,終身的鍛煉也就無從談起了。
(4)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形成在國外的研究中,通常被稱作“學會學習”,也就是說在依賴較少人幫助的情況下可以自己進行獨立而有效學習的能力。包括:①自覺態度的形成和自覺性的加強,即了解并體會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就,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學習自信心、責任心及主動性的不斷加強;②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即不僅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技能,也掌握了適合自己特點的鍛煉方法與技能;③理解力的不斷提高和自我鍛煉習慣的養成。本文討論的話題是終身體育鍛煉,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鍛煉時間較短,人的一生鍛煉的手段和方法又將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自學能力的培養對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5)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力是進行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心理學認為,創造力的強弱受三種因素的影響,其一是創造意識,即創造的意圖、愿望和動機;其二是創造思維能力;其三是各種創造方法和原則的掌握。人的創造意識越明顯,創造思維越活躍、創造方法越多越熟練,創造能力就越強。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就體育教學而言,應抓好以下幾點:①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欲。一個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是緊密相連的。要不斷地給學生授以有變化而且能激發起新異感的鍛煉方法,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內在聯系。②提倡發散思維。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密切聯系,是創造思維的中心。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特認為,發散思維具有流暢、變通和獨特三個特征。流暢是指思維活躍,靈敏迅速、流暢少阻;變通則指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獨特指不受前人之約束,能對事物持有獨到見解。學生通過在校期間對體育鍛煉方法和手段的學習,對體育鍛煉原則的理解和認識,對自我檢測和評價知識的掌握,達到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實際的工作,創造性地運用和選擇鍛煉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如此,才能談及終身鍛煉的可能。
3. 結束語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頒布和實施,培養高校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任務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越來越重要了。無論是為了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還是為了使自己能在這個地球上生命延續的時間更長久,終身體育鍛煉無疑是最好的方法。本文的討論只是拋磚引玉,目的是為了喚起全社會的教師都來重視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全社會的大學生都能自覺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張人俊,張玉國. 簡論健康教育學[J].
教育研究. 1990(12):45―47.
[2]王福蘭. 近十年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
(07):59―62.
[3]李 詳. 學校體育學[M].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
[4]鄧先強. 論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J].
體育學刊,2000(02):79―80.
[5]王建平. 健康教育:世紀的呼喚[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6]劉 彥. 我國健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
題與對策初探[J].中國健康教育,2004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山東省少數民族社區體育參與者
1.2調查方法
1.2.1通過問卷調查法,分析法。設計問卷《山東省少數民族社區體育參與者的調查》。發放問卷1700份,有效回收1590份,回收率為93%。
2結果與分析
2.1社區體育參與者鍛煉時段分析調查顯示:山東省少數民族社區參加體育鍛煉有兩個高峰,一是早上占40.25%,另一個出現在晚上占24%,這兩者合計占到了64.25%,有一半以上的人選擇了在早上或晚上進行體育鍛煉,其次下午有15.75%人鍛煉,上午有10%的人鍛煉,值得關注的是剩下的13%只能在節假日才進行鍛煉??傮w的來講,這種時間分布方式是與社區體育的特點是相關的。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社區體育設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進,但其一般設施比較非專業化,大多呈現休閑化的特點,加上社區體育是在臨近甚至有的就是在社區內進行的,所以居民可以隨時鍛煉。由于居民的正常工作時間一般都在上午、下午,所以,鍛煉的時間集中在早上上班之前和晚上下班或晚上也就不足為奇。具體的講: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似乎早起在中華民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晨練的觀念已經深入民心。其實,早上參加體育鍛煉有一定的好處,至少空氣新鮮,負氧粒子含量也較高。經常堅持早起可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至于晚上參加鍛煉的人,多是參加一些娛樂性,全身心的活動。晚飯后進行散步這也是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在當今社會,晚上進行一些體育活動,可以緩解一天工作帶來的壓力,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另外,在晚上進行體育鍛煉,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還有一部分人只能在節假日進行鍛煉,一方面他們時間緊張;另一方面,他們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要么經常出差,要么總要陪客戶。但就我個人認為,鍛煉時間應該有一定的規律性,或是晨練,或是晚練,當然最好是下午進行鍛煉,但不管在什么時候進行鍛煉,都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保持一定的規律性,這樣才有利于自身的發展。
2.2社區體育參與者鍛煉的季節性特征從調查中了解到,有40.8%會在夏天鍛煉多一些,因為夏季本來就是一個出汗的季節,而且夏天適合開展的項目也比較多,包括國際上比較重要的一些賽事也會放在夏季進行。尤其是山東地處華東,靠近海邊,所以這個季節氣候更適于運動,少數民族也不例外。由于北方春季空氣干燥,而且經常會有沙塵暴,造成空氣污染,可能更適合開展一些室內運動,但由于我國社區體育資源有限,每個社區的室內場地有限,而且多為收費型場地,所以這一季節選擇鍛煉多一些的人,多為自費型的,而且進行室內活動,還是一些體育設施比較好的社區。因此,選擇在這個季節進行多鍛煉的人比較少,只占了10.2%,排在第四位。選擇秋季和冬季的人群所占的比例差不多,而且都較夏季少,是因為在北方冬秋兩季早上時常會出現大霧天氣,他們主要的參與鍛煉時間會集中在下午,又由于上班族需要上班,再加上冬季的晚上特別冷,所以鍛煉的人群會相對較少,分別占到了20.4%和18.6%,分列二,三位。當然還有一些人群在各個季節的鍛煉一樣多,其原因是這些人有著良好的鍛煉習慣,春夏秋冬都在堅持,其中一部分人從事的運動項目也是室內項目,受天氣影響不大,當然這部分人只占了10%,排在最后??傊?,社區體育鍛煉的季節性,跟當地的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
2.3社區體育參與者鍛煉的時間長度分析鍛煉時間長度,往往決定著一次體育運動的效果、質量和影響,因此,體育鍛煉時間自然成為衡量社區體育的重要標桿。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參與者的鍛煉時間長度選擇在30~59分鐘和60~90分鐘,分別占了30.5%和35,20%;30分鐘以下占15.18%;90~119分別占12.90%;120分鐘以上占6%。這組數據所顯示的結果和普通社區調查結果也基本吻合。從數據上獲得的信息表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對健身時間的長度觀念上還是基本正確的,僅有部分人存在著誤區。例如,鍛煉時間長度在30分鐘以內的,普遍認為只要活動了就是健身;而那些鍛煉時間長度在120分鐘以上的人,則認為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時間越久越好.這兩種認識恰好是兩個極端:前者是達不到本身所需要的強度;而后者則是超負荷運動,使身體造成了過度疲勞。前者達不到健身效果,練了等于沒練;后者則不但不利于身體反而會產生向反作用。這種現象說明一個問題,人們對體育鍛煉的了解還不透徹,雖然人們有了健身意識,但只知道需要鍛煉,卻不知怎樣鍛煉,這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社區體育對體育健身基本常識的宣傳力度不夠。
2.4社區體育活動參與者的周鍛煉頻率分析從數據上看,每周鍛煉兩次以上的參與者共計44.5%,這部分人群可算作經常鍛煉或說有規律進行鍛煉的人群;而每周僅鍛煉1~2次的人,卻占到了35.7%排在第一位,而這一部分人群基本上屬于偶爾進行體育鍛煉的人群,根本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另外社區中有19.69%的人是很少參加體育鍛煉的。將這些數據與同行所研究的社區體育數據對比,會發現本研究中很少運動的社區體育參與者比例稍低一些,而1~2/周的參與者所占比例卻明顯較同類研究數據稍高,這說明,隨著奧運會、全運會和少數民族運動會的舉辦及各界人士對體育的宣傳,人們的健身意識較以前有所提高,很少活動的人群逐步轉向了偶爾活動的人群。總之,體育人群的數量是在增加,至少少數民族社區是這樣的。這也說明了體育人群的潛在力量在增加。但是在高興之余,我們也應該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將更多的非體育人群轉化為體育人群,并將偶爾進行體育鍛煉的人轉化為經常或有規律進行鍛煉的人,已達到更好的全民健身效果,這已成了社區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特別提醒,專業人士已經提出體育鍛煉每周進行4~7次有效鍛煉最為適宜。
一、樹立新思想,轉變舊觀念。培養學生對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正確認識,轉變以往陳舊觀念
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還是習慣于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對待鍛煉的態度、興趣和習慣,有的甚至棄之不顧。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又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相反,學生對鍛煉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端正的鍛煉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煉。日常生活中,孩子大多不喜歡跑步,一聽到要跑步就談跑“色”變,更談不上對于跑步產生什么興趣和習慣了??晌覀兩眢w素質中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是兩大重要的最基本素質。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跑步的鍛煉興趣呢?多年的教學經驗觀察發現:學生們普遍喜歡踢足球,喜歡打籃球,剛才還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或打起籃球就活蹦亂跳、生龍活虎,什么苦累累都忘了。于是體育教師就有意識地多組織教學比賽,使學生的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不知不覺得到充分的鍛煉。另外針對有些學生在比賽中體力下降,跑不快、跑不動了,教師應及時指出:“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是想踢好足球打好藍球的基本保證”。通過這種實踐的認識,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加強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鍛煉習慣的科學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煉習慣。
1.正確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有些活動不一定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殊不知有的活動還損害健康身體。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還是圍繞踢足球中的教學說說,如果一味讓學生亂踢,是很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中小學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傷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保健衛生課中傳授。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2.良好鍛煉習慣要與興趣、愛好相結合。興趣,表現出具有的積極情緒,導致了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形成行為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一般來說,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反之,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的增長,習慣性也就越強。學生們之所以踢起足球來不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愛足球這項活動。隨著我們對這項活動的深入,學生從“只知亂踢到踢出些門道”,踢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的愛好不斷增強的過程,及養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過程
3.合理安排加強良好鍛煉習慣的訓練。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因此,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把握形成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兩個重要環節
1.讓自律性在學生中慢慢形成。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因此,體育教師不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而且要幫助學生制訂有個性特點、具體切實的個人鍛煉計劃。嚴格規定鍛煉內容、方法、過程、運動量和時間等。教育學生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不斷提高學生積極參與與鍛煉的自律性,從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