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5 11:47: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能交通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智能交通”建設啟動了十幾年,為什么道路越來越堵?為什么校車事故時有發生?《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來,由此引發智能交通投資熱潮。
當“智能交通”成為各個地方政府工作簿上的高頻詞,人們開始反思這塊千億蛋糕的缺陷,探尋其應有的方向。
越“智”越堵?
從誕生那天起,智能交通就是奔著更加便于交通管理,方便百姓出行的方向而去。盡管那時的中國還完全不存在交通擁堵癥結。
而今,當人們專做“代堵”生意的公司時,卻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聰明。交通擁堵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的一大痼疾。
“我國智能交通起步于‘九五’期間,那時交通擁堵不是問題,主要解決‘看’的問題,以紅綠燈定時控制、交通事故接報警等基礎設施為主。期間,公安系統開啟的‘金盾工程’中針對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做了明確要求。智能交通在‘十一五’發展步伐開始加快,此時隨著國家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交通擁堵問題開始加劇。”智能交通系統提供商、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甄愛武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采訪時如是說。
一邊是智能交通日益得到重視―被寫進《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業內企業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一邊是道路日益擁擠,為何主張提高出行效率的智能交通并未有效解決擁堵難題?
“交通擁堵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不能全部歸咎于智能交通?!苯邮堋吨袊洕托畔⒒酚浾卟稍L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童騰飛表達了對該問題的看法,“機動車發展過快,路網有限,再加上城市規劃的客觀歷史,整個交通布局很難改造?!?/p>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曾公開表示:我們的軌道往往只是在機械地鋪設,而城市化進程與軌道發展并不同步,如果認為交通擁堵是因為軌道太少,就顯得有失偏頗了。
中國智能交通(ITS)技術應用委員會主任史其信認為,我國智能交通已經歷了啟動期,目前正處在發展期的第一個階段―初步發展期,此后還要經歷深入發展期與成熟期。對于北上廣及延伸到二線城市的大面積擁堵,如果不能客觀分析,或許會被誤解為智能交通越建越擁堵?!斑@個概念可能在很多城市市長意識里就存在,他認為年年投資建智能交通結果也沒解決什么問題,相反問題卻越來越多,所以要客觀地分析,初步發展期就是這么一個現狀?!?/p>
與最初的監管需求不同,現在的智能交通肩負的職責發生了變化:“今天的智能交通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交通安全,二是交通擁堵?!闭鐞畚浔硎?。
屢屢發生的校車事故撕扯著人們的神經,駕駛員的大意、學校的不負責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失職,都成為人們泄憤的靶子。來自智能交通專家的觀點卻讓人眼前一亮:如果現有的智能交通技術能被應用于汽車和道路中,多達90%的事故可以避免。這些技術包括電子和計算技術,例如可感知疲勞駕駛的車載視覺系統和傳感器,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以及以安全應用為目的的汽車間和汽車與基礎設施間的通信系統。
亂象叢生
當被貼上“治堵”與“保安”標簽,智能交通市場迅速升溫。清科研究中心曾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智能交通產業整體市場規模接近800億元;2012年,智能交通產業整體市場規?;虺?000億元,市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近年獲得風投的智能交通企業更是不在少數。
事實上,正如國家智能交通創新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關積珍所說,我國智能交通起步雖晚,但進展很快。
從解決高速公路收費站擁堵的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系統的實踐推廣,到車路協同技術研究的逐步深入,從利用智能交通技術保障交通安全,到環保駕駛響應低碳口號,智能交通不僅僅給人們帶來了交通的暢行、便利,更是倡導了一種健康和諧的出行方式。也難怪無論是業內專家學者還是交通管理部門對智能交通都是青睞有加。
不過,要想盡快擺脫初步的緊箍咒并不容易。在甄愛武看來,智能交通發展的桎梏并不在于技術實力,而更多源于多個“身不由己”的無奈。
在“智慧城市”覆蓋的所有相關領域中,智能交通大概可以躋身牽涉部門最多的產業行列。智能交通涉及城建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公安部門、相關企業等等不同角色,從而導致在體制上長期缺乏統一協調決策的機構,各個部門都在分頭抓,缺少資源共享意識,難以形成產業鏈。郭繼孚對此現象曾公開表示:(各部門)相互之間不搭界,原因是利益的分配問題。
大家知道,“重建設不重設計”的通病同樣影響著智能交通的發展。很多部門往往為了上智能交通項目而盲目購買相關設備,卻不肯花費精力與資金針對實際需求與現狀,事先做一套詳實的、可持續發展的頂層設計規劃。這是個理念問題。
由于智能交通發展尚未成熟,惡性競爭等不規范行為屢有發生?!坝行┢髽I并不具備足夠的運維能力,和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水平,只能出售一些簡單的產品和設備,而受限于目前國家某些招標體制,以及對智能交通意識不足的影響,行業內低價中標的事情時有發生?!闭鐞畚浔硎荆皩φ袠藛挝粊碚f,這樣做表面上省了費用,實際上卻往往因中標企業的經驗與能力的欠缺而付出更大的代價。同時也造成了行業使招標的無序競爭?!?/p>
關積珍的觀點與此幾無差別,他稱見多了招標方只圖便宜卻自食惡果的案例,“有的項目本來一年就可以完成,但拖了三四年后只得放棄,因為這些項目本身除了便宜沒別的優點?!碑斎?,他指出,這種現象在北上廣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并不多見,這些地方的采購方對智能交通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至少他們更清楚究竟想要采購什么設備。
同其它很多新興產業一樣,標準缺失同樣是智能交通面臨的問題之一。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標準遲遲不出臺,會導致企業很難找準研發與投資方向。
不過關積珍則認為,我國智能交通尚處于發展初期,此時標準混亂實屬正常,過早設立標準反而會帶來阻力。“智能交通標準化規定包括三個環節,產品技術標準化,系統集成標準化以及項目實施管理的標準化。第一個環節的進程相對順利,而且必要,后兩者則相對匱乏。但我相信解決這些問題將不會太久遠?!?/p>
服務為先
當智慧城市成為各城市競相排練的標配節目,作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注腳之一,智能交通同樣日益成為各地市政府日程表的“座上客”。
2011年,北京市交通委未來5年北京交通信息化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北京市規劃投資56億元,提升智能交通;南京提出利用物聯網技術,兩年內構建一個以全面“感知”為基礎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統;成都將“交通先行”定為“五大興市戰略”之首;廣州番禺投資4000萬元、鄭州投資8000萬元、佛山禪城計劃投入1億元人民幣,均為打造城市智能交通系統。
交通部已經啟動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和應用物聯網技術推進現代交通運輸策略研究兩個重大研究項目,為未來5~10年發展進行謀劃。
“隨著政府及企業等各方角色對智能交通的日趨重視,我相信智能交通的建設會從過去近20年來的相對無序、各自為戰的局面,逐漸向有序協作的方向發展?!闭鐞畚鋸娬{,這是必須得以解決的民生工程。
以人為本是民生工程之首務?!爸悄芙煌ǖ陌l展要以人為本,面向公眾,服務社會?,F階段我國智能交通存在著重管理輕服務的問題,智能交通應該從滿足大眾的需求出發,轉變觀念,以服務為先?!标P積珍表示,“智能交通領域必然擁有極大的市場空間,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涵蓋兩個部分,一是智能化管理,二是智能化服務”。
我國智能交通啟動以來的前十年里,因為基礎比較薄弱,自然應該以管理為主;當行業日益趨向完善,則應該進一步重視面向社會與公眾的服務,倘若老百姓只感受到了罰款越來越多,而更多應該提高出行效率的服務卻沒感受到,智能交通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我們看到,我國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已經有了足夠的積累,但服務水平相對較差。相對于嚴厲的電子警察,人們自然更喜歡依車流大小而變的智能紅綠燈、高速路無需停車即可自動完成交費等應用。
甄愛武告訴記者,易華錄今后的服務對象將從政府部門轉向老百姓,提供更多出行服務:通過信息采集等技術,保證市民通過網站、熱線、手機、車載導航等多種形式,實時掌握路況信息,提前安排出行,“這也是我國智能交通發展的大勢”。
采訪中,甄愛武與關積珍同時提到了ETC(全自動電子收費或不停車收費)的應用。一條ETC車道的通行效率相當于3至5條人工收費車道,是解決高速公路收費站擁堵、提高通行效率的有效技術手段。
經過改革開放后的建設與發展,中國交通運輸已從“限制型”向“適應型”過渡,已從滿足“量”的需要向滿足“質”的需要過渡,并且公路運輸已成為交通運輸的主力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一些差距[1]。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汽車化與城市化發展迅猛,但在需要大量資金和高科技含量的智能交通方面發展脆弱,如果智能交通管理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擁堵等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為使交通運輸業適應新世紀的要求,應采取積極的對策,根據國情發展中國的智能運輸系統。因此,本文對華南地區智能交通科技資源分布進行分析,對其出現的管理問題作整合研究。
華南地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智能交通技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建設,目前的交通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均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從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來看,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這是導致華南地區智能交通難以發展的主要原因。高玉榮、謝振東在華南地區的智能交通問題上得出結論,廣東省智能交通產業化難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智能交通產業存在如下問題:產業鏈不健全,上下游企業協作性差,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領導,產業鏈上各主體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力量分散,導致產品生產的專業化程度很低[2]。本文對華南地區智能交通科技資源分布現狀進行分析,目的就在于通過對華南地區的學術機構、中介機構、政府組織等資源進行智能交通科技資源分布研究,對其在要素投入、生產制造、技術合作和現代服務等方面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以期增強智能交通產業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推動華南地區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
1華南地區智能交通科技資源分布現狀分析
科技資源是科技技術的物質基礎,是能直接或間接推動科學或技術的進步,以促進和鼓勵經濟發展的所有資源,包括普遍意義的勞動力、專業研究人員、金融、專利、科技存量、環境等。下面參照以上指標,主要從企業、政府、高校、研究院所等資源節點的數量、質量、地域分布、智能交通開展和推廣情況對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三省科技資源分布特點進行分析。
1.1 智能交通科技資源數量分析
在華南地區從事智能交通的企業主要有30多家,重點企業有7家。主要集中在深圳地區,而廣西與海南只有幾家制造性企業,并不擁有核心技術。廣東企業還與高校有技術合作,廣東古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為吉林大學ITS研究與開發中心提供經費的方式,與其進行合作,研發中心是國內動態誘導和大范圍信號控制領域的頂尖研究機構,雙方致力于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2010年9月,深圳市易行網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標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規劃”和“深圳市交通運輸十二五信息化規劃”的項目研究。
1.2 智能交通科技資源質量分析
廣東科技資源質量較高。廣東一些重點企業與其他許多相關企業、政府、科研機構都有聯系,且產品種類多,銷售覆蓋廣,產品影響力大,還擁有多項專利。深圳市東運科技有限公司是系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汽車智能交通電子產品專業制造商,與深圳市機場運輸有限公司、廣明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等有銷售往來,與北京中鼎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技術合作關系,企業影響力大。廣東古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智能交通行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員工153人,在智能交通方面有20余項軟件著作權和發明專利,還有2項發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公司與達晨股權投資基金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與吉林大學研發團隊有技術合作關系,與南海交通部門合作開發智能信號燈項目。企業網絡節點多,科技資源質量高。
廣西與海南科技資源質量較低。廣西僅有廣西交通科學研究院和桂林喆恩交通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海南僅有海南洋浦光信實業有限公司和海南海網電子科技公司在做與智能交通有關的產品,但與智能交通相關企業與部門關聯少,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產權少,產品影響力低。
1.3 智能交通科技資源區域分布分析
在這里,我們把核心企業定義為行業內具有相對競爭優勢、持有無形資產和強大資本動員能力、能夠與其他企業產生互助效應,并且能夠帶動行業企業基本業務增長的企業。華南地區智能交通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廣東,核心企業主要在深圳,其他企業呈零散分布狀態。
深圳市中全交通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小區“一卡通”系統、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的開發研究及工程應用,是國內最早從事非接觸式IC卡應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的專業廠商,具有行業領先地位,領先將圖像捕捉及感應式IC卡、CCTV系統等先進技術及前沿科學引入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并率先在“九七物業配套設備展覽會”上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ZQP1系統系列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04年,注冊資金5 000萬元,是一家業務定位于智能交通系統與物聯網領域,專注于專用射頻識別、智能卡讀寫機具及嵌入式POS終端平臺核心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設備制造與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于深圳,銷售和服務網涵蓋全國主要地區與城市,在廣州和北京設立了分公司,在武漢、杭州等地設有多個辦事處。深圳市索威爾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全交通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都是重點企業,且都集中在深圳。
桂林喆恩交通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洋浦光信實業有限公司等小公司呈零散分布。智能交通科技資源區域分布很不均勻。
1.4 智能交通開展和推廣情況分析
廣東一些重點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高。深圳市索威爾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武漢停車場、重慶華能電廠、珠海江門核電站、溫州機場、新疆歐景名苑等企業都有銷售記錄。索威爾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向武漢停車場銷售了車牌識別系統,向蕪湖銷售了闖紅燈抓拍系統,向珠海江門核電站銷售了智能交通卡口。產品銷售不僅僅局限于華南周邊,覆蓋范圍很廣。
【關鍵詞】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現狀;優化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的提升,家庭汽車的數量斷增加,這在增加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為道路佳通帶來巨大影響,不僅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更可能攢在很對安全隱患,而原有的對道路修復以及擴建已經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因此發展智能交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設仍舊屬于初級階段,管理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現狀
1.1交通管理體系需要優化
我國缺少專門的智能交通管理機構去開發交通信息系統化,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不健全,路網規劃與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缺少協調機制,導致各個分系統沒有很強的整合力度,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健全的管理體制造成的,這就需要政府部門不斷優化智能交通管理體系,進而從整體上對智能交通管理發展進行規劃,改善各系統信息出現孤島的現象。
1.2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力度不大
在我國政府部門很注重道路項目類建設,而且也給與了必要的資金支持,但是由于智能交通體系建設不僅需要在項目類建設中投入大量的資金,也需要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對智能交通系統進行維護與管理,但是政府部門在項目類建設中的投資較大,并沒有注重培養相關的技術人員,制約了政府對智能交通的管理。另外,在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中,各路口已建設了智能交通的調度中心,但是由于沒有缺乏協調統一的指揮中心,導致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建設高度集成寫作的交管指揮中心,以方便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管理。
1.3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我國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足之處主要有,在頻繁發生交通問題的路口以及車流量較為擁擠的路口等缺少設計較為精密的儀器設施,比如說:LED信號燈、視頻檢測系統以及長懸臂分道多為信號燈桿以及基礎的路面交通設施等,給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另外,在當前城市路網的建設中,路網設施不健全以及缺乏停車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足,從而使城市交通問題更加嚴重。而隨著城市規模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交通基礎設施的不健全,會導致交通管理陷入困境,不僅給城市居民的出現帶來很大的困擾,而且影響了相關部門對智能交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優化對策
2.1從整體上對智能交通系統進行規劃
對智能交通系統進行整體規劃是非常復雜工程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說:如何構建智能交通體系框架,規劃中各層面的核心內容、各個內容之間的銜接點以及著手點等,因此必須從宏觀上對智能交通體系的進行合理規劃,制定可行的戰略方案,為智能交通體系的實施提供重要指導。其次,在對智能交通系統進行規劃中要以先進的理念進行指導,主要是以以人為本、針對性強等理念為重要的指導理念,從而使職能交通系統更加滿足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并能夠從深層規劃智能交通系統,從而更加方便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管理。再次,在規劃中要讓城市民眾參與其中,這也是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的根本需要,在規劃前要及時了解社會各階層對出行的需求,同時可以讓各領域專家學者參與其中,從而使規劃更加合理更符合人們的需求,才能夠使人們更加自覺的遵守。最后,保證規劃內容的可實施性,要使規劃內容能有效實施,不僅需要規劃內容科學合理,而且要處理好軟性指導以及硬性約束的關系,才能保證規劃的正常實施,另外按照規劃性質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約束手段,比如說經濟、法律甚至行政手段,為各類規劃的實施提供保障。
2.2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首先要以政府主導,優化智能交通發展體系,政府部門以及相關主管部門協調合作并成立領導小組以更好的推動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把智能交通當成是治理交通且又是推動城市經濟增長以及保證民生的重要工程項目,這個工程項目由政府部門主抓并協調相關專家制定適合城市發展的智能交通產業規劃。同時要把智能交通的建設列為政府基本投資計劃當中,并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給予必要的優化政策。鼓勵城市智能交通聯合協會的成立并制定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促使產業協會順利發展。其次要逐步健全融資體系,加大對交通產業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門要逐步健全投融資體系,推動城市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可以由政府部門引導、民間機構廣泛參與的投融資體系。政府部門要區別社會公益項目以及可經營項目,根據不同的項目制定不同的投資項目方案、主體以及規劃戰略等,對于經營性質的項目可以確定多元化主體,可由市場進行選擇。對于重點項目政府部門要給予必要的資金以及政策支持。除此以外,政府部門可以適度加大對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的資金扶植力度,對于創建初期的重點項目給予扶持,可以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以及減免稅收等當時鼓勵企業加大對智能交通技術的研發力度,并要優化投融資的回報體系,進而使資金來源得到拓展。最后,完善法規政策維護市場秩序,國家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以彌補市場機制中的不足,促進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比如:要大力保護知識產權,加大侵權的的處罰力度,如果有必要可以采取強制手段使其退出市場,以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還要優化市場準入機制,加大智能交通產品準入市場的門檻,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或者是產品堅決不允許進入市場,另外還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對于違規企業以及不誠信企業要給予必要的懲罰與制裁,從而加強行業的自律性,推動市場秩序的積極、健康運行。
2.3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首先要加大城市智能交通指揮調度中心建設,并使指揮調度中心能夠覆蓋城市公交系統、出租車系統以及道路運化行業指揮調度網絡,可以在城市中的公交車、出租車等車輛上安裝定位系統,從而實現實時監控以及合理調度,對于出租車可以鼓勵以新媒體技術為主的訂車服務,從而減少出租車占道行為。另外,可以充分整合車輛的無線廣播優勢,實時報道道路運行情況,為駕駛員選擇行車路線提供依據。其次,要加大對占道等行為的管理,比如說占用公交車專用道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交通困擾。再次要加大佳通停車場所的建設,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在城市熱點地區建立停車專用場地,可以充分拓展地下停車場地建設,從而減少車輛隨意停放的現狀,為城市交通提供良好的環境,最后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說:要加大路標以及智能紅綠燈燈桿建設,從而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保障。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的重要地位逐漸突顯,提升人們的出行效率,減少交通安全隱患,保障交通順暢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國為了適應時展必須及時優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從整體上對智能交通系統進行規劃,逐步完善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并要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從而為城市交通提供良好的環境,促使城市健康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對道路交通的狀況都深有體會,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堵,尤其是當你有急事的時候,堵得你坐立不安,堵得你心急如焚。城市居民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質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因為堵車而受到了影響,盡管路越修越寬,像北京從三環擴到四環,從四環拓到五環,現在又開始向六環發展,但堵車的情況并未見有太多的改觀。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堵車情況如此嚴重呢?
道路交通因何而堵?
不同城市的道路交通擁堵情況具有不同的特點,但總體來看以下幾個方面是共同的原因。
(1)汽車交通發展失控,道路建設難以適應車輛超常增長的需求。這個問題對于很多城市來說都存在,道路擴充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汽車的增長速度,尤其是在市區,道路擴充的余地是很有限的,車路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道路超負荷運轉。例如在天津市,由于道路、停車場等交通設施受土地和空間資源配置的制約,道路與交通管理設施建設滯后于車輛和交通流量的發展,城市車均道路面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根據統計數據,天津市市內機動車行駛速度1996年平均為26.96公里/小時,比1989年下降了35%,高峰時段,市中心干道路段的機動車平均時速僅為10公里/小時。
(2)停車難的靜態問題直接影響交通擁堵的動態問題。這是許多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停車場的建設遠遠滿足不了車輛發展的需要,路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既影響了交通也影響市容。隨著城市車輛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外來車輛的大量增加、公共停車設施的嚴重滯后,以及停車設施多頭分散管理、相互脫鉤、缺乏聯系與協調,使目前車輛停放愈加困難,尤其是城市中心商務區的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例如青島市路內(包括路邊和路上)停車位占公共停車泊位的比例約為73%左右,且公交車公共停車泊位萬人擁有率很低。
(3)政府用于市政基建的資金有限。這一點在很多城市(例如廣州市和青島市等)都有體現,由于政府用于市政基建投資資金的限制,加上法規、管理措施不配套等各方面的原因,制約了主城路外公共設施的開發建設速度。北京的這一問題還不是很明顯,但也存在城市交通投資主體單一的問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就會難以適應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4)對公共交通的重視不夠和投資不足。要解決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才是出路,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尤其如此。目前國內的公交系統信息化應用還比較落后,很多公交公司的車輛調度仍然依靠人工進行,不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造成車站的擁堵。目前智能公交調度系統在國內基本處于空白階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點發展的領域。以廣州為例,與廣州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和GDP相比,廣州市在公共交通建設上的投入卻很有限,公共交通投入低于廣州市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市財政逐年增長,對公共交通的補貼卻逐年減少,同時廣州對公交專用車道的認識也需要進一步提高,2010年亞運會的召開將使廣州公共交通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除此之外,其他原因如道路功能的戰略規劃失當、城市道路資源利用率低下、城市中心區土地開發強度與其交通環境最大允許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租車空駛率仍然比較高等問題,也增加了無效交通量,導致擁堵產生或嚴重化。
中國智能交通
既然道路的擴充有限度,而機動車又在不斷地高速增長,車路的供求矛盾如此尖銳,什么辦法能使道路交通的擁堵情況得到改觀呢?這時候很多人想到了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兩個字――秩序。既然汽車數量在不斷增加,道路快速擴充又不現實,那么解決車輛行駛的秩序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為ITS),是一種集信息技術(IT)、人工智能(AI)、電子控制、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GPS)、影像、計算機處理、有線/無線通信等多種技術在一起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能對各種運輸方式進行現代化、科學化的智能管理。
在一些發達國家,例如日本、歐美國家,一些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智能交通的應用成效也日益顯著,中國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也開始重視職能交通領域技術的發展。2000年初,科技部會同國家計委、經貿委、公安部、鐵道部、交通部等幾十個部、委、局聯合建立了發展ITS的政府協調領導機構――全國智能運輸系統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并成立了ITS專家咨詢委員會,交通部、建設部和公安部已先后成立了智能運輸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在全國智能運輸系統協調小組及辦公室的直接指導下,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研發和推廣應用。全國智能運輸系統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組織研究制定中國智能運輸系統發展的總體戰略、技術政策和技術標準,以及相關的扶持政策,積極支持有關部委、地方、企業及科研單位,根據行業、地區特點開展ITS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促進產業化。
“十五”期間,中國政府非常重視ITS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并在“十五”科技攻關重大專項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和示范工程”項目。在共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究中,國家安排了10個項目對全社會進行招標,項目實際投入經費總額超過15.89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央劃撥經費5000萬元人民幣。同時,“十五”期間,在“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和示范工程”重大專項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山、重慶、天津、青島、濟南、杭州十個城市成為智能交通系統應用試點示范城市,為了配合奧運會的籌備,同時還在國家項目的基礎上又在10個城市安排了11個項目開展了更加廣泛的工作。
智能交通的作用領域及范圍
智能交通所涉及的領域,以及這些領域對緩解交通擁堵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這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對交通信號實行智能化控制,根據車流量的大小來決定紅綠燈時間的長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情況。目前,北京的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在284個路口、17條道路、114處信號燈已實現。未來五年內,北京市還計劃將90%的信號燈納入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到那時十字路口的車輛等待時間會相對縮短。
(2)交通流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系統。這一系統的作用,和行進中的車輛進行道路選擇有著直接的關系,也因此直接關聯到交通疏導能力。就中國各城市而言,北京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上海、廣州、寧波、大連等其他幾個城市在該領域也有所嘗試。北京市的實時動態交通流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系統示范工程已經完成,系統按照使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對內顯示子系統和對外子系統,對內顯示子系統的用戶為交通管理者,系統信息作為管理和決策依據;對外子系統的用戶為出行者,系統將有關的交通信息通過交通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以及顯示大屏等形式,供出行者參考。
(3)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在這一領域,青島市走在了前列。青島的公交智能調度平臺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相對比較完善,已經開始為青島的道路暢通做出了貢獻。北京這幾年在這方面也加強了投入,已經建立起來的系統包括客運樞紐站運營調度管理與乘客信息服務系統、公共電汽車區域運營組織與調度系統、南中軸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和公交車救援調度系統等子系統。例如北京的公共電汽車區域運營組織與調度系統,通過對區域內公交車進行統一組織和調度,提高公交線路的調配和服務能力,實現區域人員集中管理、車輛集中停放、計劃統一編制、調度統一指揮,人力、運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動態優化配置,降低公交運營成本,提高調度應變能力和乘客服務水平。并且,作為示范工程的11條線路也已于2005年完成。這些系統可以使公共交通實現合理調度,合理運營,為乘客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停車誘導系統。這也是國內主要城市近幾年大力投入的一部分。北京的停車誘導系統目前在西單商業街建成,未來在金融街、中關村等地區也將建設停車誘導系統;廣州市的一些繁華商業中心地區也建起了交通誘導系統。隨著車輛的增加,停車的靜態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交通的動態問題,停車誘導系統可以對出行者的停車事先進行提示,減少車輛在道路上無效停留的時間。
(5)出租車智能指揮調度系統。在這一領域,廣州市做得比較好,交通指揮中心的總平臺已經與多個大型出租汽車公司的平臺整合起來,可以實現全市范圍的統一調度、統一指揮,提高運行效率,減少出租車的空駛率等。
(6)綜合信息平臺。綜合信息平臺可以說是幾大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將上述系統統一起來,建成一個大的平臺進行綜合管理,然后將采集來的交通方面的信息向政府、企業、公眾公布,目前,諸多城市,例如北京、廣州、青島等,都在建設這個平臺。無論是交通的管理者還是出行者,如果對實時的道路交通信息都能做到心中有數,那出行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例如北京的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已經成為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統的支撐層,是連接其他應用系統的樞紐,負責全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信息的存貯、處理和,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統的核心建設內容。該平臺將于2007年之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可以實現向政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向社會公眾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務,為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創造條件。
其他,貨運調度系統、物流信息系統等也會影響城市交通。在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中,上述系統的應用對緩解交通擁堵可以起到相當的作用,相信隨著應用的逐漸成熟,智能交通系統所發揮的效能將會越來越大。
市場規??捎^但挖掘不夠
智能交通是一個市場前景看好的市場,中國的智能交通市場已經進入了成長期,對于在智能交通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IT 系統集成來說,這屬于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計世資訊的研究結果顯示,2006年中國智能交通的投資額將會達到91.94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增長23%(見圖)。
圖 2005-2006年中國智能交通建設投資規模
智能交通市場增長的動力,首先來自國家和政府對ITS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次,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的舉辦,也將帶動北京及相關城市ITS的發展;第三,城市道路和交通問題的日益嚴重,企業和個人對出行效率更加關注,使ITS的發展迫在眉睫;此外,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將帶動智能交通的發展。
智能交通盡管市場前景光明,但是目前來看,對商機的挖掘遠遠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產業鏈不成熟、基礎技術薄弱、產品產業化水平低、軟件投入過少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系統設計階段沒有充分考慮到城市交通的實際需求,例如作為智能交通重要服務領域之一的VMS(可變信息情報板)系統在北京、上海、寧波、大連等很多城市都已投入使用,但是實際效果卻大不相同。
從技術角度而言,不同城市的VMS系統采用的信息技術都基本相同,排除各城市交通狀況等客觀因素影響,應用水平的巨大差異,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系統設計時,是否認真考慮了城市的實際交通需求,并從這種需求出發合理設計VMS系統所需具備的功能。一些城市在功能需求定位上的誤差,直接導致了系統最終的實施效果差強人意。
智能交通的核心問題是解決交通的規劃、調度、監控和服務。作為一門新興的應用科學,智能交通研究和使用的重點都應該集中于交通需求的本身,從實際出發,找到問題,分析問題,從而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智能交通系統是否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取決于其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內涵。國內有大量的智能交通項目,購買了大量的先進設備,上馬了大量的先進系統,可是實施后發現對改善交通毫無用處,甚至根本就無法投入使用。究其根本,就在于沒有遵循智能交通的客觀規律,沒有從交通需求實際出發,盲目投入,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
道路信息采集和系統最具發展前景
既然道路信息采集和系統是智能交通的一個重點應用領域,同時也被當做是智能交通中最具成長性的領域,那么,道路信息采集和系統的市場前景為什么如此被看好呢?以下是我們分析的幾個主要原因。
(1)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給信息采集和系統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交通部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建設國家公路基礎設施信息采集網絡等五大系統。這“五大系統”包括:
a. 建設國家公路基礎設施信息采集網絡;
b. 建設交通信息和共享網絡;
c. 建設由我國自行或合作開發運營的位置信息服務系統;
d. 進一步開發和應用高速公路監控管理系統;
e. 在國家高速公路網、國家干線公路網上逐步建立交通監控、交通信號、交通誘導等手段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
從“十一五”的重點規劃,就可以看出交通信息采集和共享已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
此外,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作為交通部2006年的三項信息化建設示范工程之一,也在2006年初正式啟動?!肮姵鲂薪煌ㄐ畔⒎障到y”是依托公路信息資源整合系統和客運站場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呼叫中心、手機、PDA等移動終端、交通廣播、路側廣播、圖文電視、車載終端、可變情報板、警示標志、車載滾動顯示屏,以及分布在公共場所內的大屏幕、觸摸屏等顯示裝置,為出行者提供較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務。
(2)用戶需求是信息采集和系統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對道路信息采集和的需求都越來越明顯。目前主要城市的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交通擁堵情況嚴重,用戶對于出行效率越來越看重,對道路交通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與個人用戶需求相比,針對單位的信息應用模式會先成熟起來。目前針對單位的信息應用模式應該更快一些發展,單位的采購比較集中,同時消防局、救護車、警車等特殊行業對時間和效率要求非常高,在特殊情況下成本考慮退居次位,對道路交通信息的需求也很大。
(3)目前各種基礎數據資源已經具備,這使得信息采集和的應用普及成為可能。
目前各種道路基礎數據資源已經具備,有待整合利用。不少城市的基礎數據都已可迅速收集,但對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和綜合利用的能力還相當缺乏。一些城市在信息采集和方面甚至已經走在了前列,如北京、上海、寧波等。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統還是比較領先的,目前在北京的環路,如二、三、四環都已經實現了數據采集的無縫覆蓋,大概每隔800~1000米就有一個數據采集點,數據采集方式主要是采用微波、超聲波和視頻探頭;在一些主要路口,還設置了感應線圈。
從2006年3月開始,北京市民在出門前就可以在網絡上查詢目的地的路況信息,以及實時的交通狀況;同時,還可以加裝車載的引導系統,通過GPS可以接收到最新的路況信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最佳路線。
2006年4月6日,北京市第一個面向公眾出行服務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網站――“北京公眾出行網”(省略、省略)正式開通,該網站作為北京市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示范工程的一部分,可以為公眾提供動態交通信息、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客運信息、交通黃頁、出行常識等5類信息服務。系統的建成為廣大公眾提供了全面、綜合的交通信息服務,對提高北京市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的水平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4)未來智能交通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信息的采集和。
ITS中心主任王笑京表示:“未來智能交通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信息采集和的問題。”相比較而言,中國現在的信息采集系統已經較為全面,而信息系統還沒有跟上,這也是現在智能交通建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王笑京還認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信息的有效利用,各種手段有利有弊?!?/p>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的主要問題是信息沒有有效利用、缺少提供手段、數量和實效都有限。國內的手段基本以免費的方式為主,例如網站、路邊電子顯示屏、電視、廣播等,發達國家基本上也采取類似的方式,每種方法都各有利弊。目前,車載終端被看做是最好的信息手段,但是由于成本過高,每個車載終端要上萬元錢,且車載終端是屬于消費者消費行為,讓消費者買單不太現實。
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城市在道路信息采集和方面也做了許多嘗試。
廣州出租車實現車載裝置誘導功能,既是信息發出者,又是信息受益者。廣州智能交通系統(ITS)公用信息平臺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工程,只要車輛安裝了該系統車載終端,就能與智能交通系統聯網,從而實現車輛行駛狀態分析、道路擁堵實時狀態分析、線路優選、行車誘導等功能。廣州目前已有1萬輛“衛星的士”安裝了這種可以用于定位、通信、刷卡消費的車載終端系統,系統內的信息每隔數十秒會不斷更新。
其他城市也有各自的新嘗試。2006年一種新型的交通流量信息牌在杭州街頭出現,智能交通信息流量牌能準確為行人導航,在紅綠燈變換時可及時提醒行人是否繞道走;寧波的城市實時交通信息與動態導航系統采取最新的探測車技術;2006年初全國第一個道路交通信息車載實時系統在大連市正式開通,大連市的車輛只要安裝了車載導航儀,就可在行駛中隨時知道道路交通是否擁堵;上海手機發短信可查線路變動,上海市民只需用手機發送短信,便可查詢到上海公交線路變動,因為18000輛公交車將在2007年之前全部安裝GPS定位儀,而一個囊括上海公交、出租、軌道交通、長途客運等交通出行方式的智能交通信息平臺已在建設中,其中的城市交通信息監控中心有望于今年底完成建設并試運營。
大數據之于智能交通的意義,可以解決跨越行政區域的限制,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在信息集成優勢和組合效率上,有助于建立綜合性立體的交通信息體系;另外在車輛安全、交通資源配置以及利用大數據的快速性和可預測性能提升交通預測的水平都有極大的幫助。大數據支撐智能交通發展仍面臨五大難題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車聯網等技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交通領域,百姓的出行將越來越高效便捷,同時也有利于管理部門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和理念,將互聯網產業與傳統交通運輸業進行有效滲透與融合,形成具有線上資源合理分配,線下高效優質運行的新業態和新模式。積極用好大數據技術來支撐交通運輸行業科學決策。交通運輸部正在推進開展行業信息資源整合,同時也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利用定位大數據和智能化分析技術,成為科學決策的技術支撐。
不過,大數據雖然支撐著智能交通的前行,但其發展道路上難免要歷經磨難,從目前來看主要存在五個問題。
問題一:海量設備管理問題
隨著系統規模擴大,前端設備點位增加,設備故障點也呈幾何級數增長,管理人員僅忙于應付設備故障,無暇他顧。以電子警察系統為例,目前一、二線城市基本都實現了電警設備在重點路口、路段的全覆蓋,建設規模均有上千臺攝像機及相應的控制設備,由于各廠商產質量量良莠不齊,前端設備實際完好率不高。設備故障未暴露,或暴露但沒有得到及時維護的現象非常嚴重,給業主造成了大量的投資浪費。
問題二:統一標準和技術規范
國內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建設先于行業統一標準的推出。在缺乏標準的條件下,許多地區的智能交通系統自成體系,缺乏應有的銜接和配合,標準互不統一。即便在城市內部,道路上的傳感器標準也非?;靵y,因為傳感器設備生產企業缺乏統一的接口標準。標準和規范的混亂妨礙了交通數據的獲取,從而無法進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預測。在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方面,各省或地區內建設的網絡一卡通或不停車收費系統,也沒有統一指導和標準,為將來的全國聯網造成了困難。
問題三: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
智能交通系統復雜度和整合程度越來越高,而系統的健壯性卻沒有同步提高,往往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出現。以某地級市為例,智能交通系統由近200臺服務器和2千多臺前端設備組成,包括信號控制、交通流量采集、交通誘導、電子警察、卡口等子系統,數據要和省級交管平臺、區縣級交管子平臺、公安業務集成平臺等系統相連。系統具有流程復雜、業務系統眾多、客戶端分散等等一系列特點。業主竭盡全力為了保證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但還是經常出問題。系統及網絡結構復雜是一方面,業務系統眾多無法“照顧”過來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問題四:數據源的質量
智能交通應用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源,而目前設備長時間運行的性能得不到保證,數據質量不高限制了智能交通業務高水平的擴展應用?,F代化的交通誘導和交通信號控制需要實時準確的交通流量數據以供交通狀態判斷以及短時交通預測使用。而由于目前系統健壯性不足,難以自行判斷數據質量,從而使得交通誘導和信號控制系統不能發揮預期效用,從而影響了整體智能交通系統的投資價值。
問題五:信息安全問題
關鍵詞: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構建途徑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 A
智能城市從誕生起就與交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交通因城市的各種活動而產生。交通是城市生產生活正他進行的先決條件,城市的發展直接決定了交通系統的構成,并能促進交通系統的改善,兩者相互輔助、相互促進。
1智能城市與智能交通的概述
智能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催生出智能物流、智能環保、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直接拉動作用、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人們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盡一享便利的生活,并與環境和諧相處。作為智能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實施項目,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不容忽視。對此,我國一方面應根據國情發展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打好發展墓礎,特別是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并與智能交通發展較先進國家積極開展交流。另一方面則需要建立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協調組織機構,統一制訂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戰略、目標、原則和標準等,實現相關技術和產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換性。此外,智能交通的發展將給城市交通運輸帶來巨大變化,隨之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士,因此還要注重人才的培養,以有效應對新挑戰。
智能交通是指把交通管理系統中的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傳感控制技術等綜合到一起智能,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作用智能,這樣就可以更大范圍的實現高效、實時、準確以及全方位的管理和運輸智能,智能交通是當代城市交通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2構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意義
智能城市與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是為解決城市與交通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而產生的,兩者相輔相成,有機融合在一起。智能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提供廠強大的基礎條件與發展環境,而且使得對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需求、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內涵等發生巨大變化。智能交通回歸交通以人為本的木質,通過運川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開始邁向腳慧交通。智能交通系統更加關注信息化社會的資源、能源、環境與氣候問題,構筑新概念城市與交通及社會體系,建立下一代交通技術與法律體系,改變傳統的交通出行新行為,并且建設腳能化基礎設施,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3智能城市中智能交通的構建途徑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它對社會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和重要性已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構建智能城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構建智能交通系統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智能交通管理系統(CTMS)該系統需要通過先進的視頻監測、自動控制和信息采集與處理等相關技術,按照系統工程的原理進行系統集成,將交通工程規劃、交通信號控制、交通檢測、交通電視監控、交通事故救援以及信息系統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對交通的實時控制和指揮管理,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狀況、交通事故和交通環境的實時監視,還有道路交通實時疏導、道路交通實時控制以及對道路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功能。通過CTMS的管理,有效改善現有路網的運行狀況,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增加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秩序,減少交通事故和突發事件,使交通運輸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2)智能交通信息系統(CTIS)CTIS應能夠通過多種方式為出行者提供準確的有關出租汽車、公共汽車、輕軌或地鐵等交通工具實時、動態的交通信息,可以在道路指定路段,通過實時電子信息屏顯示各種交通工具的服務信息、道路狀況、出行時間和出行路線等信息,為出行者和交通管理控制中心提供參考和依據,并能夠為出行者或司機朋友提供自動或人工方式的咨詢服務,實現智能交通信息的傳輸、交換和共享。
(3)智能公共交通系統(CPTS)CPTS應包括車輛定位系統、客運量檢測系統、行駛信息服務系統、自動調度系統、公交站點系統等組成部分,通過現代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網絡、衛星導航等技術,實現公共交通的調度、管理、運營服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為出行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從而有效減少私有車輛運行,減輕交通擁堵和有害氣體的排放??梢岳梦覈灾髦R產權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和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等對行駛的公共車輛進行定位、監控、IC卡檢測和統一調度等功能的實施和管理。以公交站點系統為例,應能夠為乘客提供實時、動態的公交信息,通過網絡與公交調度中心實現信息的傳遞、交換和共享。站點向調度中心發送獲取到的停靠站公交車信息,公交調度中心對各路公交信息進行處理,統計各個站點、各公交線路距離最近的公交車位置、道路擁堵情況、乘客數量等信息,通過電子顯示屏為乘客提供實時的候車信息,并不斷更新信息,根據客流量實時改變發車時間、運行時間等信息,有效減少因上下班高峰時間而造成的乘車難、行車慢等現象,為市民提供安全、暢通的出行條件,使城市的公共交通處于智慧化的運行狀態,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4)智能商務車輛運營系統智能(CVO)
CVO是一種智慧型運營管理技術,主要是為從事貨運及客運的企業提供服務,通過系統中的衛星、路邊信號標桿、電子地圖、控制中心與車輛實現實時的數據通信,并利用車輛定位、車輛識別和動態稱重等設備幫助企業的調度中心對正在運營的車輛進行調度和管理,及時掌握車輛的位置、車輛負重、道路情況等有關信息,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和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運營利潤。
(5)智能車輛控制及安全系統(CVCSS)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城市的交通環境越來越差,尤其是大城市,交通擁堵和大氣污染日趨嚴重,交通事故遞進式增多,交通安全已成為極為嚴重的問題。有必要開發智慧車輛控制及安全系統,通過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自動控制等技術,為司機提供行車的安全保障。CVCSS應包括事故規避系統、監測調控系統和安全自動駕馭等組成部分,通過在車輛上配置導航儀、行駛記錄儀等安全設備,使車輛具有道路障礙自動識別、自動報警、自動記錄車輛行駛狀態、衛星定位以及巡航控制等功能。在易發生危險的情況下,隨時以聲音、影像等形式向駕駛員提供車體周圍的必要信息,并可自動采取安全處理措施,從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
(6)智能公路管理系統智能(CTMS)
CTMS主要用來對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的交通運行狀態進行管理和監控。自從2012年我國實行節假日高速公路免通過費的優惠政策后,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造成人員生命和社會經濟的重大損失。建立CTMS可以對高速公路的運行狀況、交通流量、天氣狀況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它應包括交通運輸實時監控、自動收費、運輸管理以安全救助等功能,通過停車與路徑誘導、流通流量預測、交通事故監測、不停車電子收費、可變限速標志等服務,有效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保持交通暢通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與運營成本]。
結語
智能交通系統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技術、電子傳感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有效運用于交通運輸和管理系統中,從根本上提高交通運輸效率,減少交通阻塞和有害氣體排放,保障交通安全,促進城市環境的生態化。隨著數據通信技術、電子傳感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等的不斷發展,智能交通將會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實現,伴隨城市的交通、能源、商業、通信、水資源等系統智能化運行和管理模式的實現,每一個城市都會成為基礎設施先進、信息網絡通暢、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的智能城市,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享受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
參考文獻
[1]王波.智能交通對于構建智能城市的影響[J].硅谷,2014,05:7+3.
關鍵詞:大數據;智能交通;交通管理
1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交通的優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交通管理體系日漸成熟。大數據技術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而智能交通管理工作的開展極大程度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為實現綠色交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智能交通管理模式下,交通基礎設施的應用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交通運營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所以,不管是智能交通系統的構成還是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都必須符合城市交通未來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交通系統發展和城市發展的雙贏。(1)清晰度較高。智能交通管理工作主要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完成,主要的工作是收集和分析海量信息,數據和信息的采集工作主要借助高清攝像頭完成,在高清攝像頭的支持下,車輛及交通環境實現了立體化監控,給交通監管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時給公安部門的破案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交通供求關系中的角色和作用如圖1所示。(2)系統管理功能強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是多個功能系統融合在一起組成的系統,常見的如電子交警系統、智能車流量控制系統等,這些系統賦予了智能管理系統更加強大的管理功能,同時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3)交通調度高。智能交通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圍更廣,想要收集、分析和處理較大范圍的數據和信息,要求智能管理系統必須具備較高的調度,提高局部交通問題的解決效率。(4)識別度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可以正確識別車輛和其他相關信息,并且以動態的方式對其進行分析,盡量還原交通事件的真實情況,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判斷,提高交通事件處理的公平性。
2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交通管理模式的應用
2.1各類設備的控制功能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天線:車道系統能通過天線與智能管理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互,獲取卡簽信息,完成寫卡、扣費等操作;(2)車牌識別:系統通過車牌識別器可以獲取車牌識別信息;(3)費顯:ETC車道系統通過費顯進行過車提示和攔截報警,能夠控制聲光報警;(4)欄桿機:可控制欄桿機的抬起和降下,支持獲取欄桿機的抬落桿狀態;(5)車道攝像機:系統能通過車道攝像機向車道軟件輸出過車視頻和抓拍圖片;(6)通行信號燈:系統能通過控制通行信號燈實現對車輛可通行和車輛禁止;(7)情報板:系統根據當前運行狀態切換頂棚燈或情報板的顯示內容。
2.2日志記錄功能
主要包括交易流程日志、通行燈狀態日志等,具體為:(1)交易流程日志:常見的比如天線交易、設備控制等;(2)通行燈狀態日志:具體包括通行燈顏色轉變;(3)欄桿狀態日志:記錄欄桿打開和關閉的狀態;(4)交接班日志:記錄工作人員的交班狀態;(5)報警事件日志:記錄是否檢測到需要人工處理的標簽;(6)參數管理日志:記錄參數表是否需要更新。
2.3系統管理功能
為了更好地統計車道數據,必須充分發揮車道系統的作用,做好車道數據信息的存儲和備份。具體包括:(1)參數導入:利用數據庫自動導入車道系統數據,一旦網絡發生異常應用人工導入的方式;(2)流水導出:可以利用數據庫導入車道系統數據,一旦網絡發生異常可以手動完成車道系統數據的導入,并生成相應的問題,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持;(3)參數查詢:查詢當前的參數版本信息是否符合參數版本要求;(4)流水查詢:查詢交易流水情況,為操作人員了解交易提供便利。
2.4過車流程
過車流程主要涉及到天線模塊、過車邏輯模塊、隊列模塊、業務流程控制模塊和費顯模塊等的協調和處理。當車輛進入天線交易區域時,天線將嘗試獲取車輛卡簽信息,并嘗試與標簽進行交易,如果交易成功,車輛變為合法車,否則為異常車輛。車道系統根據隊列中首個車輛元素的狀態對費顯和攔桿機進行控制,如果完成交易則顯示交易信息并抬桿放行,否則報警攔截;異常車輛進入車道后可通過人工刷卡進行處理。
2.5報警模塊設計
報警模塊可根據車道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報警提示,為車主和收費員提供友好的指引。當系統需要報警提示時,根據業務處理的情況,將檢測到的車牌顯示到費顯第一行。系統將相關信息記錄到車道日志,方便事后查看。
2.6系統出錯處理設計
在開發系統軟件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異常情況的恢復方式,即設計系統時,除了要保證系統滿足功能需求,還要重點考慮數據的安全性和系統的可用性需求。一旦系統出現錯誤情況,系統必須記錄相應的錯誤日志,并且將錯誤信息通過界面的形式展示出來。在錯誤發生后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處理:敏感參數更新加載出錯時,系統應做下班處理,并上報監控,避免收費異常;生成交易流水失敗時,系統報錯并做下班處理,避免收費糾紛;關鍵設備啟動失敗或長期無響應時應做下班處理,并上報監控,避免收費異常。同時通過定期備份文件和日志做好數據管理。
2.7系統安全設計
為了提高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可以適當應用角色管理和用戶身份驗證的安全策略。(1)角色管理。首先合理劃分系統模塊,不同的模塊對應不同的決策以及訪問權限,限制了沒有訪問權限的人的登錄。(2)用戶身份驗證。操作人員必須通過輸入身份驗證信息方可登錄系統并且獲得授權操作。為了更好地發揮系統安全設計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兩個工作:首先,采用預防性的技術,防范危及數據完整性的事件發生;其次,一旦數據的完整性受到損壞時采取有效的恢復手段,恢復被損壞的數據。另外,可以采用定期備份、鏡像技術、歸檔、轉儲、分級存儲管理、奇偶校驗、災難恢復計劃等措施,防止數據丟失或者恢復數據的完整性。
3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交通管理
3.1交通能耗監管
目前各個城市交通問題中最為明顯的問題是能耗問題和擁堵問題。在交通視域下,高能耗問題是限制交通事業和諧發展的首要問題。隨著節能減排系列政策的提出,如何通過交通監管降低能源消耗是交通管理部門需要深思的問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可以很好地分析和整合實時交通信息,并且應用各類先進的交通技術改善城市通行情況、降低交通能耗。另一方面,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交通線路,提高交通監管效果的同時大大降低交通能耗。
3.2智慧公路管理
智慧公路管理就是在當前的交通系統中通過動態分析做出更加科學的交通管制決策,節省車輛行駛時間,緩解交通擁堵,提高交通出行的通暢性。交通管理系統采集對象主要包含車輛信息、行駛軌跡等信息,通過綜合、全面地分析這兩種信息,判斷當前交通的擁堵狀況,然后利用信息渠道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出行建議,幫助其規劃最高效的出行路線,并緩解道路交通擁堵,提高交通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