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5 10:1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家經濟總體形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國內外的環境來看,2008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條件依然較好,預計經濟發展不會出現較大滑坡,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經濟發展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一是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強調落實科學發展觀,并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發展。從這些精神來看,經濟發展仍將是我們各項工作的重心,這個重心絕不會動搖。
二是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快,將創造出巨大的社會需求,支撐經濟持續增長。市場化進程加快,將逐步消除阻礙生產要素和資源流動的體制性和制度,使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不斷提高。國際化的深入發展,各國經濟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不斷增強,我們將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實現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調節國內市場供需平衡關系,為我國經濟發展拓展了廣闊的國際空間。
三是當前經濟雖然連續幾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的支撐條件明顯改善,煤電油運等物資條件總體上沒有出現全面緊張,沒有出現“瓶頸”約束。由此來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雖然增速有所加快,但并沒有走向全面過熱,也進一步說明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累積效應正在逐步顯現,經濟潛在增長率正在提高,經濟增長適當加快,具有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
四是當前全球處在一個信息化和工業化交織發展的新時代,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出現多元化局面。無論是歐元區、日本、美國等信息化國家,還是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其國內需求均呈明顯上升,經濟自主增長能力不斷增強。受此影響,世界經濟已經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周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從2003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高于過去30年的平均增長率3.6%。這種快速發展的總體勢頭2008年不會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7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4.8%,雖比2007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近幾年來的較好水平。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加快發展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尤其是面對我們的周邊國家如印度、俄羅斯、越南等經濟發展不斷加快,我們別無選擇,不進則退,也必須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適當加快發展,不然我們就會失去國際競爭力。
綜合來看,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這既是自身潛能加快釋放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內、國際形勢的必然要求,是大勢所趨,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逆轉。我們預計2008年國內經濟增長仍將保持在10.5%~11%左右,經濟增長的勢頭將呈高位趨穩的基本態勢,不會出現較大滑坡。
2008中國生產資料市場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雖然市場發展的宏觀環境總體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需要引起注意。
從國內環境看,雖然2007年經濟發展總體勢頭良好,經濟運行中潛在的風險仍需關注,比如經濟發展存在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危險性、可能性;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大;流動性過剩矛盾依然突出、節能減排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任務依然艱巨等等。面對這種情況,國家調控將繼續加強,所采取和實施的調控政策及方法、手段,都會對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從國際環境看,盡管支持經濟增長的基本面保持健康,但金融市場動蕩以及美國和歐盟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風險增大。全球貿易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長,但貿易失衡狀況難以改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出口和投資將產生不利影響。以石油為代表的資源類產品國際市場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也會對國內經濟發展、相關產品的供需格局及市場價格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綜合上述多種因素,分析認為,2008年我國生產資料市場發展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依然較好,中國生產資料市場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市場銷售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市場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也將進一步增強??傮w形勢可以用“三個不變”概括:
一是國內消費需求旺盛增長的基本態勢不變。預計全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將突破2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左右。
論文關鍵詞:2010年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報告―“方錐體”經濟格局下的人民幣匯率與財政政策“傘形調控”
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經濟在復蘇的軌道上加速運行。美國經濟的各項總量、結構指標和先行指標都出現明顯好轉,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升,失業率也開始緩慢下降;歐元區經濟則在主權債務危機的擾動下奮力前行,宏觀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逐步提升,通貨膨脹保持在低位運行;日本經濟復蘇的勢頭強勁,自2008年第2季度以來首現正增長,勞動生產率和就業狀態都出現明顯改善,通貨緊縮的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國宏觀經濟進入高速恢復期,相較于2009年第一季度的“谷底”,經濟增長出現了補償性反彈,增速高達11.9%,但經濟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穩定增長、發展模式轉變和通貨膨脹預期控制的復合性困難增加。世界經濟初步形成了以美國為頂端,以中、歐、日為支柱的“方錐體”格局,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新格局下各方利益調整的糾結點。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穩定,財政政策需要從總量擴張、快速拉動的方向上回調,強調中長期調控,重視政策效益畢業論文怎么寫,借助市場力量的戰略性調控框架應得到重視和實踐。
一、世界經濟“方錐體”格局的形成與人民幣匯率問題
隨著國際經濟的加速復蘇,后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格局也逐步清晰。美國作為全球經濟、技術和國際機制協調的第一大國仍然是新格局的主導國,中國、歐盟、日本成為新格局的重要支柱,世界經濟由傳統的美、歐、日“大三角”轉化為4個相互聯接、相互影響的“大三角”。新格局下,國際經濟政策的角力由單純的國與國互動轉變為集團間利益的調整,由單純的實力對決轉化為國際機制與國家利益的協調,人民幣匯率問題在這一格局下被放大和扭曲,成為國際金融危機恢復期各方利益的糾結點。
(一)世界經濟“方錐體”格局的基本形態和內在機制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但從經濟規模、技術能力和國際經濟規則和機制的控制能力看,美國、歐盟和日本仍然是全球經濟最重要的驅動力量(見表1所示)。中國經濟率先渡過危機的“拐點”,為國際經濟形勢的穩定和國際貿易秩序的有效恢復提供了重要支撐,并隨著自身經濟實力的快速上升,成為后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新格局的重要一環。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規模統計 單位:億美元
國家
經濟規模
國家
經濟規模
國家
經濟規模
美國
142587
日本
50730
中國
49093
德國
33576
法國
26798
英國
21980
意大利
20900
巴西
14820
西班牙
14661
加拿大
13190
印度
12430
俄羅斯
12282
澳大利亞
9200
墨西哥
8663
韓國
8003
荷蘭
7942
土耳其
5935
〔關鍵詞〕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的想象力;貧困治理;多重視角;政策自覺
〔中圖分類號〕D63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187-(2012)03-0112-06
伴隨著我國貧困治理總體形勢的變化,中國的扶貧開發事業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新階段”的基本內涵。首先,從貧困人口的總體規模來看,經過二十余年的貧困治理實踐,我國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大幅縮減。參照國家農村扶貧標準,我國的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規模從2000年的9422萬人,下降為2010年的2688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更是下降到2.8%。〔1〕然而,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絕對貧困人口的總體規模有了大幅度的縮減,但如此重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農村改革的實施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總體形勢,尤其是近十余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的快速發展,新千年,中央政府出臺的一攬子惠農政策的頒布更是為貧困治理提供了強勁支持。然而,步入新階段,單純的經濟增長已經很難繼續為貧困問題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撐,貧困治理的理論和實踐模式迫切需要創新。其次,絕對貧困人口的分布特征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趨勢,新階段,我國的絕對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連片特困地區”。據統計,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農民人均純收入2676元,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國綜合排名最低的600個縣中,有521個在片區內,占86.8%?!?〕所謂“連片特困地區”,不僅是指這些地區貧困的范圍廣、程度深、扶貧開發工作難度巨大,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轉換,既往的減貧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此類地區的貧困治理事業,迫切需要完成理論視角的轉換。同時,“連片特困地區”多具有自然地理條件的復雜性和經濟社會文化多元性并存的特征,以“發展主義”為核心的“同質化”貧困治理方案,不僅難以實現減貧的目標,反而會面臨巨大的生態風險、社會風險和文化風險。最后,國家財政能力的增強為“連片特困地區”的減貧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另一方面,此類地區的發展面臨著資源、生態、文化等多方面的約束。中國扶貧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對貧困地區發展的政策性傾斜,新階段國家財政能力大幅增強,在“連片特困地區”減貧與發展的國家投入能力也將獲得相應的提升。然而,也需要看到,“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問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減貧與發展有著自身獨特的規律,此外,隨著我國主體功能區劃的明確,和生態治理目標的提出,此類地區的發展道路面臨著諸多的現實約束。
可見,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主戰場的轉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命題。破題新階段扶貧開發事業的關鍵,在于“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治理的理論創新。鑒于此,本文聚焦于“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治理,從認識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問題的特殊性入手,分析既往扶貧開發模式的基本成就和局限,從新發展主義的理論視角,嘗試闡述新階段貧困治理的理論基礎,進而提出“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治理政策創新的問題。
一、邁向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治理
無論是對于政府還是知識界而言,“連片特困地區”均屬于較新的概念。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對于“連片特困地區”概念的理論界定。這種狀況,很大的原因在于“連片特困地區”自身的復雜性。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連片特困地區”散布于我國廣大的地理版圖之內,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所謂“連片特困地區”主要是一個集合名詞,具有較高的抽象層次,很難具體到對每一個地區特征的描述。當然,這一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地區的某些共性問題。例如,這些地區均是貧困范圍廣、貧困程度深、扶貧開發工作難度巨大的區域;同時,這些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和生態高度脆弱的地區,既往的貧困治理模式,在這些地區很難奏效。
【摘要】在“二次創業”的形勢下,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美麗的國際化的海濱旅游城市”的宏偉目標。隨著深圳旅游國際化步伐的加快,進一步拓展海外旅游客源市場也就變得日益重要。本文從分析深圳的旅游發展形勢入手,對目前深圳的海外客源市場結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深圳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場拓展的戰略和策略。
【關鍵詞】深圳客源市場拓展
一、深圳入境旅游市場總體形勢分析
經過20多年的開發和建設,深圳已從一個經濟落后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城市和中國首座“國際花園城市”,不僅創造了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也創造了中國旅游發展史上的奇跡。昔日旅游資源匱乏、旅游業基礎薄弱的邊陲小鎮,如今一躍成為一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由表一可知,目前深圳旅游業無論是在旅游接待規模還是在旅游收入等方面,在全國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深圳入境旅游市場的總體特點
據抽樣調查表明,深圳2005年入境旅游市場總體特點如下:
1、近九成海外游客為香港同胞
2005年來深海外游客中,香港同胞占86%,臺灣和澳門游客比例也分別小幅度升至5.8%和0.8%。來深外國入境游客占總體入境游客的7.4%。亞洲仍然是入境外國游客的最大客源市場,其比例為60.7%。
2、海外游客以散客為主
2005年來深海外游客中,團隊游客占3.2%,散客占96.8%。
3、入境海外游客以回頭客為主
2005年大部分入境游客是多次來深,來深次數在4次以上的入境游客占90.9%,特別是香港游客,96.2%來深的次數在4次以上。入境游客來深圳期間,大多數(79.5%)入境游客在羅湖區停留消費,在福田區停留消費的超過三成(31.3%),而在南山、鹽田、寶安、龍崗等區停留消費的游客則較少,分別為9.3%、1.1%、5.8%和4.0%。
4、旅游消費以外國游客最高
2005年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費為637.53元,其中,外國入境游客的人均天花費最高,為1268.32元;其次是澳門游客,為1153.84元;臺灣游客869.35元;香港游客最低,為518.08元。與2004年相比,澳門和臺灣游客的人均天花費分別增長16.8%和12.9%;外國和香港游客的人均天花費分別增長9.8%和4.8%。
5、外國游客以在賓館飯店住宿為主
調查顯示,私人住所和賓館/飯店是入境旅游者在深的兩大主要住宿場所,有56.50%入境旅游者選擇私人住所,37.92%選擇賓館/飯店,其它占5.58%。不同客源地的入境旅游者在住宿設施選擇上差異甚大。對于多次來深圳且停留時間相對較長的香港游客來說,選擇在私人住所過夜已是十分普遍。香港游客在私人住所過夜的比例占69.56%,在賓館/飯店過夜比例只有25.47%。相反,外國游客和澳門游客選擇賓館/飯店的比例占到近八成。
三、入境海外客源市場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地分析
2005年,深圳海外客源市場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按五大洲分,總體特點是:亞洲市場穩居第一、北美市場迅速增長、歐洲市場略有回升。外國客源市場中,排在外國客源市場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日本、美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澳大利亞、英國、泰國。
2、入境海外客源結構分析
(1)性別結構。2005年入境游客中,男性游客占58.7%,女性游客占41.3%;出游形式結構中,團隊占3.2%,散客占96.8%。在團隊游客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在散客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
(2)年齡結構。入境游客的年齡以35-44歲年齡段為主,占46.0%,45-64歲年齡段所占21.1%,而25-34歲年齡段則顯著上升5.8個百分點,占到26.4%。
(3)職業結構。2005年來深入境游客的職業構成中,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商貿人員所占比例較高,分別占22.3%、18.8%和17.7%。其次是家庭婦女(10.3%)、服務員/推銷員(7.8%)、技工/工人(6.3%)。與去年相比,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退休人員分別增加了1.7個、1.6個和1.7個百分點。
(4)旅游目的結構。2005年團體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比較集中,63.6%是為休閑/游覽/度假,為探親訪友和商務的分別只有10%左右。這與散客的旅游目的分布截然不同,散客中36.7%是為休閑/游覽/度假,29.3%和25.0%是為探親訪友和商務,相對而言,散客的旅游目的較為分散,呈現多元化。
四、入境海外客源市場預測
十一五期間,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對深圳入境旅游業的發展總體上可以說是利大于弊,而且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經濟特區,將建設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花園式、園林式城市,現代化國際海濱城市??梢灶A見,深圳作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優勢正日益凸現。經回歸預測,到2020年深圳入境游客總量將達到8392.4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0.46%;到2020年深圳接待海外過夜游客總量將達到1424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6.62%。
近年來,由于深圳國際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高檔旅游產品的不斷涌現,來深游客增長迅速。隨著深圳西部通道的開通、香港迪斯尼的開業,以及《CEPA》協議的簽署對深圳入境旅游帶來巨大延伸客源的影響,2020年的預測數據估計還會提前實現。
五、入境海外客源市場拓展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市場拓展方針與戰略重點
樹立深圳旅游整體形象,確定完善品牌定位,加快在海外客源市場包裝推廣力度;利用港澳作為海外重點促銷招商基地,吸引訪港澳的各國旅游者來深旅游,并利用港澳現有國際旅游品牌和成熟的營銷體系,使深港、深澳旅游產品在國際客源市場上捆綁銷售,并重點推薦一些含金量高的旅游產品,如會展旅游、海濱度假游等;穩定東南亞市場和日本市場,積極拓展歐美市場和獨聯體市場;以“144小時便利措施”為基礎,加強與廣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旅游城市的聯動,以“珠三角大旅游圈”的整體形象向國際市場進行聯合促銷,以期形成珠三角旅游城市一體化的國際品牌;積極申請增加免簽國數量,延長免簽期限,方便境外旅客進出深圳。
2、入境旅游主要目標客源市場及拓展策略
一級客源市場:日韓市場。該市場具有“商務客為主,往返次數多,停留時間長,人均花費高”的特點。要充分利用144小時免簽政策,吸引商務游客從香港進入深圳。近期重點開發投資考察、觀光旅游為主,中期以獎勵、會務、度假、高爾夫旅游為主。與國家旅游局密切合作,積極參加日韓兩國的旅游貿易展示會;在日韓兩國主要城市地建立海外旅游營銷辦事處,并舉行旅游說明會和推介會,巡回促銷,以加強海外直銷能力;積極與日韓兩國的大型旅行商合作,為本地旅行社帶來發展資金與先進的管理經驗。東南亞市場:重點開發以華僑、華人為對象的尋根探親旅游市場。重點發展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商務、投資考察、度假旅游市場和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周邊貿易旅游市場。美國市場。該市場近期以投資、商貿為主,中、遠期開發以國際會議、展覽、海濱度假、高爾夫為主題的旅游市場。
【關鍵詞】國際經濟形勢 進出口貿易 不利影響 歐債危機
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
(一)全球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仍居高位
今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將變得十分緩慢:發達國家受債務問題和財政緊縮的困擾嚴重,失業率明顯高于經濟危機前的平均水平,經濟復蘇動力不顯著;新興市場的國家實行的緊縮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將更加明顯,經濟增速表現出回落狀態。全球金融情況惡化,增長的希望不大,下行風險加劇。
(二)美國經濟增長不穩定,經濟增長態勢不容樂觀
近年來,美國失業率下降到9%以下、首次領取失業救濟人數繼續減少、紐約和費城制造業指數大幅度升溫等現象表明,美國經濟有所恢復,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在減小。但是,這不能改變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的實質。
(三)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缺乏動力
去年歐洲債務問題繼續演變,重重打擊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使世界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復雜。2012年歐債問題將會加劇惡化。隨著歐債危機向一些主要國家延伸,2012年的歐洲金融市場注定不會穩定,其整體經濟再次衰退已不能夠避免。2012年是日本經濟在災后重建的第一年,其經濟政策將會使經濟實現反彈,但是不會過于明顯。首先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和日元持續升值將減少日本的對外需求;其次日本國內能源不充足、震后重建資金不夠充足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陷阱”導致超寬松貨幣政策不能發揮明顯作用,也將使日本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四)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放緩
去年新興經濟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比發達經濟體快很多,不過也面臨許多風險:一是許多熱錢流入,一些抵消了其貨幣緊縮政策對控制物價的作用;二是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大多數趨于緊縮,控制了經濟的增長,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慢下來。
二、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
(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
第一,世界范圍內的需求減少。世界經濟增長緩慢,歐債危機繼續深化,使全球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經濟的信心下滑;第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因為經濟蕭條,各個國家都采取保護措施,貿易摩擦也逐漸政治化;第三,貿易很難籌得資金。第四,匯率對抗加劇。
(二)全球資本的流動范圍擴大
各個國家貨幣政策的不同使國際資本流向較快;金融風險加大又使國際上的資金流向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股市近來呈現出大進大出的形勢。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到去年年底,凈流進發展中國家股市的全球資本為35億美元,連續一個時期都為凈流入。
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的影響
(一)其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好的影響
1.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模式及發展戰略的不斷變化,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呈現出共同投資、一起開發的國際合作的形勢。為此,我國可以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抓住機遇,以此來推動我國經濟的優化升級。
2.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變化,有利于擴大進口。在“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大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空間較大,可能實現更大彈性的匯率機制,降低貿易順差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二)其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好影響
1.全球經濟總體形勢不容樂觀。發達經濟體的復蘇仍十分緩慢,產能繼續過剩,失業率居高,貿易保護主義有卷土重來之勢,債務危機開始蔓延,將使得我國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
2.全球金融市場仍有較大動蕩,歐元危機迫在眉睫。投資品尤其是黃金價格不穩定,波動加大,石油價格過度虛高,投機風險大大加大,將給全國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國際熱錢的涌入可能加大外匯儲備過快增長。
3.國際原油價格增長,生產成本增加,這將給我國的企業生產方面帶來困擾。如果高油價持續上漲,間接會使煤的價格上漲,電力成本增加,以此帶來生產成本的增加,從而使生產資料價格增加,給企業帶來困境。
4.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例如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外資也有向這些經濟體流動的趨勢,致使我國可以用的外資減少,難度增大。此外,要警惕以期望從利差和匯率升值中獲利的短期資本的流入,引發的資產泡沫和債務危機。
四、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
總的來說,我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擴大國內需求、節約能源、提高效率,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1)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的改革,由此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但是,要確保人民幣穩定、有節奏的升值。
(2)加快落實擴大內需政策。我國國內擁有巨大的市場,不過要通過政府和經濟組織通過一系列努力,來改變國民的消費觀、理財觀等。例如,適當提高工資收入,讓社會保障系統進一步完善。
(3)加強監管國際資本的異常流動。如果及時檢測到其流動的異常,就可以盡快采取措施,減少他們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為此,我們需要建立完整的理性管理制度,使其管理規范化。
(4)適當調整利率水平。我國近些年一直把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貨幣政策。我國外匯儲備一直持續減少,房價漲勢放緩,所以貨幣政策可能將明顯放寬,可以選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參考文獻
[1]姚愉芳,齊舒暢,劉琪.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就業、能源關系及對策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
[2]鄭小梅,黃辭航.淺析我國加工貿易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刊,2008(04).
當前,我國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導致傳統比較優勢逐步弱化,東部沿海地區遭遇增長困惑和轉型困難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壓力。2011年1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果斷實施涉及范圍廣、針對性強且實施力度大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即《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下文簡稱“營改增”),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部分地區和行業試點。2013年8月1日起,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部分現代服務業適當擴圍納入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十二五” 期間“營改增”將逐步推廣到全國范圍。
那么,“營改增”政策將對我國傳媒業產生哪些影響?下面,筆者試作分析。
營業稅與增值稅的相關情況
增值稅自1954年在法國開征以來,因其有效地解決了傳統銷售稅的重復征稅問題,迅速被其他國家采用。目前,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征了增值稅,征稅范圍大多覆蓋所有貨物和勞務。
我國1979年引入增值稅,最初僅在襄樊、上海、柳州等城市的機器機械等5類貨物試行。1984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草案)》,在全國范圍內對機器機械、汽車、鋼材、西藥等12類貨物征收增值稅。1993年并于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草案)》規定,將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到所有貨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對其他勞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征收營業稅。2008年11月并于2009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為了鼓勵投資,促進技術進步,在地區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將機器設備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
2011年11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營改增”方案,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在現行增值稅17%和13%兩檔稅率的基礎上,增設11%和6%兩檔低稅率,交通運輸業適用11%的稅率,研發和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物流輔助和鑒證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適用6%的稅率;試點納稅人原享受的技術轉讓等營業稅減免稅政策,調整為增值稅免稅或即征即退。
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F行營業稅的規定是2008年國務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營業稅征收范圍廣,涉及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這一廣泛的領域。第三產業直接關系著城鄉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因而營業稅的征稅范圍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隨著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營業稅的收入也將逐步增長。
“營改增”的原因分析
1.“營改增”是為了解決1994年稅制改革遺留的問題
1994年稅制改革遺留了三個問題:首先是增值稅的實施方案采用了生產型增值稅,是生產型、消費型、收入型三種增值稅征收中抵扣最少的征收方法,也就是政府征收最多的征收方法;其次是確定增值稅的適用范圍問題,即把增值稅的適用范圍只限制在商品范圍內,勞務部分保留營業稅;再次是內外資企業實行不同的所得稅。
2001年以后政府相關部門開始研究稅制規范化、改進稅制的問題。2003年先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開始進行消費型增值稅征收的改革,第二步擴大到中部崛起的六個省的26個城市按照東北方案辦,第三步擴大到西部大開發的企業。從2009年1月1日起,所有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稅款都可以抵扣,不再受稅收增量和地區的限制。
從稅制上講,遺留的最大問題是營業稅。營業稅改增值稅,基本的要求是減輕負擔。因為營業稅的缺點之一就是重復征稅,稅負重。重復征稅不利于企業專業化生產,越是大而全的,稅負越輕;越是專業化分工很細的,稅負反而越重。營業稅使服務業的稅負重于制造業的增值稅稅負。所以營業稅改增值稅,第一個原則就是減輕負擔;第二個是消除重復征稅;第三個是原來規定營業稅出口不退稅,增值稅出口退稅,改革后的稅制有利于中國發展服務貿易。因此大利發展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是一個重要的政策。
2.“營改增”是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必然措施
“營改增”也是由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決定的。從國際形勢來看,當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形勢嚴峻。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帶來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歐債危機則日益嚴峻。同時,國內形勢也不容樂觀。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被外界普遍認為代表經濟實際發展狀態的用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貸款總額等指標均持續低速增長,實體經濟呈現出疲軟態勢。因此,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體水平基本穩定,是必然的出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結構性減稅政策。所謂結構性減稅,是指結合稅制調整,把一些主體稅種和重要稅種的微觀稅負適當降低,同時輔以開征一些新稅種和調高一些輔稅種的稅率,但算總賬屬于減稅范疇,具有減稅效應?!盃I改增”則是結構性減稅的重點。
“營改增”對傳媒業的影響
1.對報業的影響
就報業而言,主要收入包括廣告收入和報紙發行收入。廣告收入,過去繳納營業稅是以營業額乘以5%的稅率來直接計算應繳納稅款,改增值稅后按銷售額的6%計算增值稅銷項稅。因為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計稅依據和征收方式不同,“營改增”后雖然稅率提高了,但總體稅負可能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一是營業稅是按照廣告收入全額計算繳納營業稅,而增值稅銷項稅是按廣告收入的不含稅收入額計算。二是報紙按13%的稅率計算銷項稅額,按17%的稅率計算新聞紙及報紙印刷費等進項稅額,形成了進、銷稅率倒掛;同時,報業的發展受到網絡媒體的沖擊,發行量在下滑,發行價難以提高;而印刷成本提高,新聞紙價格上漲,導致報紙的發行收入往往低于報紙的成本,這使得進、銷倒掛進一步增大,增值稅留抵較大的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都市類報紙?!盃I改增”后,由于存在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導致企業實際負擔的稅費將有所減少。三是文化事業建設費、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均會相應減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體制改革后,很多報社都改制成立了報業集團,集團內部通常包括報社和經營公司兩大部分,這實際上增加了很多的關聯交易,特別是報社的收入往往是來自經營公司的撥補,這部分收入在經營公司已經計算過增值稅,如果在報社對這部分收入仍然進行征稅,則大幅增加了報業的稅負,這也是文化體制改革后需要明確的稅收問題。
2.對電視業的影響
從電視業的收入構成看,廣告依然是電視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電視業的成本主要包括制作、播出和管理三項成本。制作成本是為制作電視節目所支出的一切直接費用,具體包括節目籌劃、編劇、排演、攝像、編輯、審核等節目制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播出成本是完成電視節目制作及市場推廣工作后,在渠道上所花費的費用,包括主控、副控、微波、中繼站、發射設備、通信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所產生的費用;管理費用則包括行政、財務、安全、技術等部門發生的費用等。“營改增”前,廣告收入征收營業稅,現在征收增值稅,稅率提高了,在收入不變或略微下降(考慮到“營改增”后的收入為含增值稅收入)的情況下,相應的稅額會增加。但是,電視行業的大部分成本,例如制作成本和管理費用等,無法像報業的新聞紙張成本那樣存在較大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也就無法抵扣相應的稅負增加。所以“營改增”對電視業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稅負增加。
3.對電影業的影響
就電影業而言,“營改增”政策實施前,其收入采取票房分賬模式,即扣除票房總收入5%的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同時按票房總收入的3.3%對院線和影院征收營業稅及附加費用,剩余票房收入由制片發行方和院線按各自的分賬比例進行分成。
從電影制作企業來看,其發生的成本一般包括:攝制組支付給導演、演員等的工資、津貼、報酬,演職人員的食宿費、差旅費、場租費、道具費、服裝費等。其中,企業支付的運輸費、廣告費、屬于信息技術服務的影片后期制作費等可作為進項扣除,電影發行企業支付的廣告費、著作權使用費等也可以作為進項扣除,但電影制作發行企業支付給相關人員的工資,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而這些人力成本,又在制作發行成本中占較大比例。因此,電影制作發行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后,其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相對較少,稅負可能加重。
就影院而言,作為電影放映企業,其實際稅負可能減輕?!蛾P于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指導性意見》[(2008)影字866號]規定,影院的分賬比例一般不超過50%。將影視制作、播映、發行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前,影院按分賬票房的50%繳納營業稅。將影視、制作、發行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后,影院扣除給“營改增”試點范圍內制片方的分成、租金等可抵扣進項之后,其毛利將遠遠低于票房的50%。影院以此為銷售額繳納增值稅,稅負可能降低。
4.對網絡業的影響
對于網絡媒體而言,廣告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廣告收入按5%繳納營業稅,“營改增”后按6%繳納增值稅。一方面,稅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網絡媒體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不過互聯網公司網絡設備投入和更新所含增值稅在“營改增”后可以進行抵扣,可適當彌補稅率提高給企業帶來的稅負增加,所以“營改增”對網絡媒體的影響可能不明顯。
關鍵詞 降水;變化規律;時空分布;特征;山東煙臺;1980―2010年
中圖分類號 P4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263-03
近年來,全國氣候變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降水和溫度是氣候變化特征中的2個重要氣象要素,尤其是降水,其年際和長期變化特征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以及工農業生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降水的變化規律、氣候特征以及趨勢變化對于合理的利用氣候資源、安排農業生產布局、調整種植結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3]。
1 區域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于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臨威海,西接濰坊、青島,西北瀕臨渤海,東北及南面與黃海相連,海岸線全長909 km,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以艾山為最高,形成了中部高、南北兩側低的“膠東屋脊”,造成了強對流天氣的明顯區域性和季節性,全市降水分布也不均勻,易發局地性強對流暴雨天氣。煙臺降水過程一般是受氣旋、冷鋒、切變線、副熱帶高壓、冷渦和橫槽以及臺風等系統影響。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主汛期為7―8月,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漸減少。
1.2 資料來源與統計方法
本文的降水資料取自煙臺市11個國家氣象站1980―2010年地面觀測資料。本文采用氣候趨勢系數、氣候傾向率[1]等方法,統計分析逐旬降水、逐年降水的變化特征趨勢。用rxy表示降水的氣候趨勢系數,則rxy定義為:
rxy=■ (1)
式(1)中,n為年數,xy為第y年的要素值,■為要素的平均值,■=(n+1)/2,rxy的正(負)表示要素在n年內的線性增(減)趨勢。
氣象要素的趨勢定量化可用一次線性方程表示,即:
xy=a0+a1y(y=1,2,3,…,n) (2)
式(2)中,回歸系數a1 表示要素的趨勢傾向,a1 為正數說明氣象要素隨時間y的增加呈上升趨勢,a1 為負數則說明隨時間y的增加呈下降趨勢,a1 的大小代表上升或下降的速率,本文把10a1 稱為氣候傾向率。
2 煙臺市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2.1 煙臺市降水的空間分布特征
煙臺市屬于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但由于海陸,陸地下墊面分布不均勻,造成了冷熱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差異。從圖1可以看出,煙臺市年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勻,全市平均為627.6 mm,南部海陽年降水量最多,達695.7 mm;北部長島最,少為544.6 mm;中部、東北部在635.8~662.6 mm,西部在603.5~617.5 mm,北部最少,為544.6~607.9 mm。
將全市11個縣(市)區1980―2010年的降水日數進行平均,得出降水日數為78 d,其中最大值在牟平,為88 d,其次是東北部煙臺、福山,為81 d,低值區在偏北部的長島、龍口,為73 d,其他地區在75~77 d。
2.2 煙臺市降水的時間分布特征
將煙臺市11個站點作為一個區域進行平均,得到1980―2010年全市逐年降水量的時間序列(圖2),近30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22.53 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1990年全市年降水量最多,為871.4 mm;1999年降水量最少,僅398.8 mm,日最大降雨量出現在1979年的棲霞,為302.8 mm。從總體上來看,年降水量是呈增加的趨勢,降水量的平均增長率為57.362 mm/10年。
從圖3可以看出,近30年的年降水日數為78 d,總體看來,降水日數呈現緩慢減少的趨勢,平均減少率為2 d/10年。降水日數最多的年份是1990年,為99.4 d;最少的年份是1999年,為52.2 d。在1981―2000年,降水日數波動較大,從2001年開始,降水日數較為穩定。
2.3 煙臺市降水的季節分布特征
煙臺市各縣(市)四季降水量分布如圖4所示。從圖4可以看出,夏季是主要的降水季節,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各縣(市)區夏季降水量在331.92~422.24 mm,平均值為383.90 mm;春季降水量在87.32~121.81 mm,平均值為98.71 mm;秋季與春季相差不多,降水量在92.43~133.06 mm,平均值為106.9 mm,且春、秋季節各縣(市)區降水分布形式基本一致;冬季各縣(市)區降水量在33.5~65.8 mm,平均降水量為44.9 mm。
將煙臺市11個站點作為一個區域進行平均,得到1980―2010年全市春、夏、秋3季的逐年降水量的時間序列(圖5)。從圖5可以看出,春季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降水量為29.96~164.50 mm,平均值為98.71 mm,1986年降水最少,2009年降水最多,從整體形勢來看,呈現出明顯逐漸增長的趨勢,降水量的平均增長率為20 mm/10年;夏季降水量在181.7~584.22 mm,平均值為383.90 mm,其中1989年最少,1996年最多,總體形勢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平均增長率為40 mm/10年;秋季降水量在32.86~210.86 mm,平均值為106.99 mm,其中2006年最少,2007年最多,總體形勢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平均減少率為3.18 mm/10年;冬季降水量在6.5~73.23 mm,平均值為32.92 mm,波動幅度較大,其中1992年、1997年冬季降水量超過70 mm,而1995年降水量最少,僅為6.5 mm??傮w形勢呈現出平緩上升的趨勢,增長率為0.5 mm/10年。
3 結語
分析結果表明,煙臺市近30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22.53 mm??臻g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南部最多,東北部、中部、西部依次減少,北部降水量為最少。從時間分布上來看,20世紀80年代降水量較為平穩,90年代波動幅度較大,其中年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均出現在其中,2000年往后,降水量明顯偏多。從總體上來看,年均降水量呈增加的趨勢[4-6],降水量的平均增長率為57.362 mm/10年。煙臺市降水日數為78 d,東北部牟平最多,為88 d,其次是東北部煙臺、福山,平均為81 d,偏北部的長島、龍口最少,降水日數為73 d,其他地區均在75~77 d,總體看來,近30年的降水日數呈現出緩慢減少的趨勢,平均減少率為2 d/10年。煙臺市的降水季節性較為分明,夏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秋季與春季降水量相差不大,且在各縣市區的分布基本一致。從總體看來,各季節的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除秋季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外,其他3季均為上升趨勢[7]。
4 參考文獻
[1] 段煉,陳章.近42年成都地區雷暴的氣候統計特征[J].自然災害學報,2006,15(4):59-64.
[2] 賴欣,范廣州,董一平,等.近47年中國夏季日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19(11):50-55.
[3] 李紅梅,周天軍,宇如聰.近四十年我國東部盛夏日降水特性變化分析[J].大氣科學,2008,32(2):358-370.
[4] 王遵婭,丁一匯,何金海,等.近50年來中國氣候變化特征的再分析[J].氣象學報,2004,62(2):228-236.
[5] 左洪超,呂世華,胡隱樵.中國近50a氣溫及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分析[J].高原氣象,2004,23(2):238-244.